高中物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8: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物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物理论文

篇(1)

二、如何解决与实际相联系的高中物理习题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物理题目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物理的基本定与日常生活与物理有关的实际结合起来。例如力、热、电、光等,这些都是物理中最常见的与实际相关的存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物理基础理论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而不是围着教材转,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做题时的灵活理解能力,同时也会渐渐消磨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图解能力。

在物理试题中,其实有很多题目用图解的方法更能一目了然,轻松解决。例如一道试题: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先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质点运动的总时间为t,求它运动的总位移?解析1(公式法):设质点做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根据位移公式可知:质点做加速运动的位移是S1=1/2a1t12此时t1时刻的速度为V1=a1t1设质点做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通过位移公式可知:质点做减速运动的位移是S2=v1t2-1/2a2t22,此时a1t1=a2t2因此解得:S=a1a2t2/2(a1+a2)解析2(图解法):作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因此,根据此图可解得:S=Vm/2t,t=Vm/a1+Vm/a2,代入得S=a1a2t2/2(a1+a2)通过上面两种解题的方法,我们便会发现,图解法是解决物理题目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不仅简单直观,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应用图解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2)

二、优化教学模式

要想让差异化教学得以进行,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学中要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要创设更多引发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的创设上,应当设计梯度性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透过小组合作有效地完成整个任务.此外,在教学提问时,教师要注重提问内容与提问方式的合理选择,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思考难易不同的问题,这既是差异化教学的直观体现,也能够给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促进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与进步.例如,在讲“动能定理”时,教师可以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什么是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基本公式;中等层次的学生,解决一个力做功情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较高层次的学生,解决分析多个力做功情况下动能定理的题目.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理念,进而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在课堂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让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篇(3)

在总复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不能够将知识按照章节进行简单的重复积累。然后是再对各个部分,按它们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最后教师再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上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整体结构。总之,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程序安排复习。

1问题探究前期准备

1.1分析教材,确定问题探究的必要性

高三学生备考科目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但时间有限,故教师确定专题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应以复习考点,提升能力为原则,绝不可浪费学生时间。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是电场与磁场知识的综合应用,电场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磁场是选修3系列的第三章,磁场和电场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磁场的内容,特别是对磁场性质的定量描述,是学习电磁学知识的关键。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是电场、磁场知识的应用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高,分值大且题目新颖灵活,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故特设此专题。

1.2目标定位,确定问题探究功效

对问题探究的要求、目的、层次、深度先应有定位,谁来探究,时间多少先要确定,这样才能保证问题探究的功效。

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及电场力的问题,探究定位为第一轮复习课,在高考前夕由高三学生探究,时间为1课时,以一道开放性试题为载体,通过多边互动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灵活掌握电磁场相关知识、提高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能力。

1.3教法组合,追寻课堂效率

一堂复习课若教法单一,学生思维易疲劳,解答问题倦怠,课堂效率低下。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组合,则学生思维活跃,问题解答热情高涨,课堂效率成倍提升。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探究这节课中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与教师讲授等。

2探究式教学过程

篇(4)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管理人,必须仔细研读高中物理课程和教材,对所要教授的章节和知识点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充分依靠课程和教材,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备课,设置好每一个小节,同时还需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

1.课前预习

预习、复习是学习的必要步骤.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即使不预习,也不影响听课的质量,为何还花许多时间去做这样的作业呢,还不如用来复习其他功课呢.孰不知预习是对第二天所要教授的课程有一个初步的、大概的了解,从预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标记出感到疑惑的地方,方便第二天有针对地听讲,如果没有预习的过程,就不会有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因此,这个过程是极有建设意义的.当学生积攒了问题后,可以到课堂上与小组成员进行深一步的讨论.

2.课内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人数进行分组,以6~8人为一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时感到疑惑的地方进行讨论.生本教育,倡导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助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小组成员中,或许就会有能够解答疑惑的同学.这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团结的意识,这不仅仅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道美好的风景线.

3.班级交流

当班内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就会对本科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选取一位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的问题要点、结果及讨论的体会,在班级上做报告.如此,每位学生都要有参与课堂的谈论中来,也许教师需要重点阐述的知识点,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已经全然掌握.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当然,学生们讨论的结果也不一定全是正确的,这时候就需要园丁出场了.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小组点评,激励与鞭策同时进行,并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点勾勒.

篇(5)

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方法

关于情境创设的方法,已经有很多研究,在不同的角度与标准下会有不同的方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我们大致可以“生活”为据,将情境创设氛围适度简化的生活情境和引人入胜的虚拟情境。

(一)适度简化的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与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与高中物理学习直接对接,以此情景构建学生的认知背景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心向,对于提高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其影响是积极的。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这种情境创设也可以细分,一是直接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并调动学生的经验进入物理学习。这种生活现象为学生熟知却不一定作过全面而深刻的思考;二是利用某些生活情境的开放性提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三是将生活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四是模拟生活问题解决物理问题;五是直接利用部分学生的某些生活经验帮助其他学生理解某些物理现象与问题等。对此几点,在很多情况下相互间的分野并不十分清晰,而是相互交融。在物理教学与情境创设中,有些情境会兼具其中几者,很难说某一种情形是主要的。例如,前述乘坐电梯之例,既是生活问题又是物理问题;在利用其引入“超重与失重”教学时,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有相关经历与认知,也不是每一名学生都对其有所思考,学生经验的交流又会符合第五点的情形等。

篇(6)

1.1形象思维的概念

形象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人类通过形象思维来认知我们所处在的客观世界。利用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认知、分析、概括是形象思维所采取的的思考方式,通过形象思维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一种形象的认识,今后再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脑海中所掌握的具体形象,通过具体分析得出一个新的具体形象,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且准确地解决问题。

1.2形象思维的特点

与抽象思维相比形象思维有很多其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物理有很多比较形象的问题,而形象性思维的形象性比较强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同时形象思维具有一定的思维跳跃度,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形象性思维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联想性。

2.物理形象思维

2.1物理形象思维简介

物理学这门课程所研究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物理学主要是研究事物的物质本质,并且通过对物质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来发现物质的本质规律。通过运用形象性思维,我们在大脑中就会逐渐对自然界的物质规律形成一种具象的认识,再脑海中对一些规律和物理过程形成一种比较具体的形象,将这些具体的形象通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在脑海中就会得到事物规律具体的图像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将发现的现象和规律等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形象思维。通常情况下,形象性思维是以物理表象为研究材料的。所谓的物理表象就是指物质在人们的大脑中的概括反应或者是直接形象,主要包括:物质特征形象、物质运动特征、物质整体形象等[1]。

2.2物理形象思维对高中物理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这门课程的梯度变化很大,与初中的物理课程相比,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的深度和内容的广度上有了极大的提升,高中物理课本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有很多比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采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公式、定理、概念的抽象思维方法,这样很可能会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2]。因此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应该有所创新,此时我们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利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学习高中物理知识。

3.高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程,学生自己通过学习探索来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显然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毕竟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对一些思维方法也没有系统地掌握。因此老师应该作为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下面我们来简要讨论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3.1重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的一大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验证很多物理结论,同时通过为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可以得到非常丰富的视觉表象,从而贮存丰富的表象,为物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牢固的基础[3]。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到一些感性的形象,然后通过思维加工上升成为理性现象[3],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2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高中课堂,在物理课堂上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实验无法做到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动画来为学生展示。这就相当于将脑海中的形象思维展现在屏幕上,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观的了解知识,有助于学生锻炼形象思维能力。

3.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会驱动人们去探索那些为了解的事物。老师应该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授课方式来给学生讲解物理学中的形象思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篇(7)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死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教学,探究教学法就是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占据着主体地位,而是学生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站在引导的位置,去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氛围,构建探究问题的情境,让所有的学生进入主动思考问题的状态,并且把握好问题探究的广度和深度.探究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2.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占据了主体地位.这种教师拥有绝对权威性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开始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授课.此类教学方式中,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身则演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环境.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就不会有太多的约束,对于不懂的问题就敢于提出来,甚至产生质疑.

以合作学习为实现形式.这是由探究教学法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个别学生的角度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合作精神,组员之间可以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商讨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同时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对问题的认识,并丰富自己的知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明确分工,互相讨论,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探究教学法中教师虽然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取得效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对此,教师需要构建探究的学习坏境,营造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的学习气氛,只有拥有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学生才能真正地转变思维,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师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适时的给予解释和引导,避免学生进入学习误区.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确立探究目标

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首先要设立教学目标,只有设立了目标,才知道此教学法是否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与以往的大纲要求区别开来,需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与了解学生.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调查:比如,在学习力学部分的时候,我们可以询问学生喜不喜欢荡秋千?坐电梯时是什么感觉?有没有玩过过山车?坐公交车时,司机突然刹车为什么身体会前倾?这些同学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包含了:单摆运动、超重失重、惯性问题等物理知识.再比如,教师在讲授超重、失重问题的时候,可以这样设定教学目标:解释电梯上行停止时,我们为什么会产生体重变轻的感觉.总而言之,找到教学任务和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是确立探究目标的关键所在.

2.巧设情景引入合作探究

需要创造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情境,以情入境,以境导学.例如,学习天体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师:同学们在电视上都看过神舟飞船的发射过程,请问同学们谁能描述一下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状态.生:宇航员一直在舱内漂浮,他们的食物也在空中而不会落地.师:对,他们就像是没有任何的重力,因为他们的重力全部用来提供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正是因为出于失重状态,在舱内一些咱们平时做实验用的仪器不能使用,具体哪些仪器能够使用,哪些仪器不能使用以及原因,是留给大家的一个作业.师:中国最早发明了火箭,古代的火箭最简单的一种只是在箭身上绑一个厚纸做成的火药筒,点燃引火线后,药筒里火药燃烧,从尾部喷射出火焰,火焰向后喷就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药筒向前运动,箭也随着向前飞行了.明初的“火龙神机柜”“一窝蜂”等已是多发火箭了.大家试想一下火箭的原理(冲量和动量)这是第二个作业.

篇(8)

二、新课标背景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标强调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

1、实验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往往被看作是对物理现象的呈现和教授知识的手段,而就忽略了实验对学生所起到的启发、验证以及激发兴趣的功效。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验当中,主动的去探索和研究。如在教学“圆周运动”中的“离心力”时,学生们对离心力的概念和形态都比较抽象,因此,通过自制实验来帮助学生进行了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对离心力有个形象的了解。实验需要学生准备一个塑料瓶、纱布条、一把锥子、铁丝、一个玩具电机、若干导线以及两节电池和开关。然后用锥子在瓶盖中心转一个孔,在瓶身周围转许多小洞(图1)。在瓶盖的孔上插上电机轴(图2),然后用导线将电机与电池、开关相连接(图3)。最后让学生将纱布条沾上水后放进瓶内,盖上瓶盖,打开开关,学生们就会看见有许多的水珠从孔里飞出。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既有兴趣去完成实验,又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情景驱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形象化教学情景来辅助教学。如在学习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时,学生很难通过想象来理解这些抽象知识,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一点,能够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而变得容易理解。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虽然做了小车在不同材质上的运动试验,推出小车在光滑无摩擦的地面上永远不停的理论时,但是由于现实中不存在无摩擦的现象,学生很难理解透彻,这时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来演示一段小车在无摩擦地面的运动(图4),可以使学生映像更深刻,也更容易理解,这远比简单的用语言来来说明更具说服力。

3、任务驱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对物理课程的主动探索和互助学习,并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实践。如在“感应电流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为方式来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提出以下几个为题:

1.感应电流在闭合电流中如何产生?

2.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使用左手定律的情况是什么?

4.已知导体中电流和磁场的方向,那么能否判断出导体的运动方向?

对于前面三道题学生可以通过以学过的知识而得到答案,而第四个问题学生就很难从以往的知识中得出答案。这时交给学生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观察试验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个问题,去做“用磁体去插、拔来改变线圈中磁通量”的实验,并让学生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对实验进行探索研究,产生出各种疑问,如在实验中电流的方向与线圈的绕法有什么关联?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是从那里来的?等等问题,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探索、合作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4、目标驱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目标驱动教学就是将物理教学目标作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进行教学,目的是通过将教学目标围绕在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烈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时,其目标可以细分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篇(9)

二、计算机辅助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最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早已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领域,并且已经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不俗的成绩。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师可以报纸物理实验的安全性,也可以节约相应的经费,同时让学生更仔细的观察到物理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设备,降低实验的风险。例如,在《磁场》的实验中,学生很难观察到抽象的实验现象,进而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现象,将难以用肉眼观察道德抽象的实验现象变得生动具体,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二、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时候,可以引进设计性实验。所谓设计性实验,就是教师在理解了所要讲解的实验原理之后,根据实验步骤选择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试验仪器,然后得出试验结果。中学生获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途径有很多种,通过对前人科学探索历程和试验设计思路进行领悟的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激发,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发现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获得知识的习惯,并且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试验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判断的能力。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不同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进而判断实验结果,进而引导学生养成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能力。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今从事科研工作,既要善于搞理论研究,科学发现,又要具备技术开发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实验和课后实验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都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并且探索物理知识和规律,这比教师在课堂上枯燥地进行照念要深刻得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另外,对于有条件和能力的学校和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课外实验,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创新思维。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展览室动手做实验,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课外实验竞赛,组织兴趣小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施,推荐学生进行实验读物的阅读,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讲解实验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经过各种各样的实验相关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提高。

上一篇: 工程质量检测论文 下一篇: 建筑消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