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9 09:18: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个性化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个性化教学论文

篇(1)

一方面,许多高校数学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习经历,由于硕博阶段所选的专业不同,所以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以及对知识处理运用的偏好。比如:理学出身的数学教师注重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善于理论推导;学出身的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捕捉理论知识到应用转化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教师本身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及才华情趣,这对于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催化作用。性格活跃的教师喜欢制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善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格沉稳的教师踏实认真,注重课堂落实,会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凝练性等方面。以上这两种因素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其本质特色,从而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打上独特的烙印。因此,教师应该扬长弃短,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不能盲目模仿他人,扼杀自身特色,最终失去自身的特点和个性。

1.2数学教师风格的多样性和多侧面发展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

每个教师教学风格是独特的,一个个教师独特的面貌构成教师整体风格的多样性;同时,为进行有效教学,任何一个风格成熟的教师又不仅仅固守于一个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相应地变化教法与风格,也就是说教师个体教学风格是多侧面发展的。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大学里几乎每个专业都开设一定学时的数学课,各个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数学基础、性格气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同一本教材的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专业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教学时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数学教师整体风格的多样性和个体教学风格的多侧面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对培养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高水平特色大学作为办学目标,而教师的特色是创办特色大学的根本保证,有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的教师才会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才能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旦得到认可,其主体作用必然得到发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必然会空前高涨,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自然能够不断提高,如此必然会产生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数学教师如何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探索与创新形成的。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2.1学习名师名家,博采众长

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虽然有教学热情,但是缺乏起码的教学经验,仅凭自己摸索教学规律从而掌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很缓慢且困难的事情,而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则是一个最简捷有效的办法。学习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优秀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本学科的外校名师。不仅学习他们的备课方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重难点处理的技巧,还要学习他们的举止、眼神、语调等教态,通过分析综合,发现每一位教师教学风格独特与精华之处,有机融合,为我所用,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下基础。

2.2立足于自身实际,独立探索,不断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些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通过对自己教学的总结反思,并且对他人经验不断整合,基本上能摆脱单纯模仿的束缚,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在此后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在如下几方面完善自己的风格。

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教材是授课的蓝本,是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考虑知识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心理发展规律编写而成的。编写者的出发点是整个学生群体的发展规律,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认识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熟悉课本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如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笔者在学习了矩阵一章中的行阶梯型矩阵以后,把教学内容直接调整到线性方程组一章,学以致用,利用行阶梯型矩阵的化简方法以及矩阵的秩来解线性方程组,判断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这样做不但节约了学时,而且及时将知识进行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由于教材编写周期比较长,很难做到及时更新,一些新的内容及方法不能及时编到教材里。这就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了解前沿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及时给学生予以补充,以对教材中某些滞后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弥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通过对名师的模仿和自己的摸索,初步形成自己习惯和擅长的教学方法。而高等数学内容丰富,涵盖代数、几何、概率多个科目,并且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因此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所有专业所有内容的教学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在一些数学基础好,对数学要求低的专业,比如临床医学专业,采用自学辅导法;在偏重数学应用的专业,比如化工专业、放射专业,采用优秀学生轮流充当老师,教师指导点评的授课方法;在偏重数学理论的专业,比如信息专业、统计专业,采用启发式或讨论法进行教学。所有这些方法的选择都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过长期的锤炼,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笔者还将MATLAB、Mathematic、Excel等软件分别引入线性代数、立体几何、概率与数理统计相关内容教学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教书育人,让情感贯穿教学始终。

教学风格是教师学识水平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统一。教学作为艺术,应充分运用情感,以情感人,没有感情的教学就没有教育的人性化,也不会有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首先要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尽量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另一方面,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迷茫,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合适的契机与学生进行交流,结合自己以及身边优秀同事的学习成才经历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人生规划,在学生的心里播下梦想的种子,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励志成才。一个给学生关爱和梦想的教师就是最有特色的教师,就是学生最喜欢和爱戴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心驰神往的圣地。即便是学生毕业很久,他精彩的点拨、深情的鼓励、谆谆的教诲仍然在学生脑海里像星光一样闪烁,指引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实践升华,常教常新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教学进入比较稳定的个性化阶段,教学工作步入正轨。同时,教师也进入职业倦怠期,工作缺少新鲜感和激情。此阶段教师在教学上容易形成一种保守的惰性,固步自封,不再接受新的经验,教学风格也不再与时俱进,而是日趋老化。为防止这些现象出现,教师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思想,否则就只能天天卖旧货,不但学生不感兴趣,自己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其次,要通过教研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一是要多观摩别人的教学,别人的长处要吸收,别人的不足恰恰是自己引以为戒的地方;二是提高理论水平,把自己在平时获得的实践经验和灵感甚至失误之处及时记录下来,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整理归纳,形成教学论文,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这些理论将会指导自己的教学风格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促进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

篇(2)

2个性化参数

个性化参数是创建个性化学习情境的基本要素,本节将讨论E-learning领域中常用的15种个性化参数及其参数值。⑴学习者知识水平为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或设计学习过程时,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知识背景。⑵学习目的需要根据学习者想要获得的最终学习目的为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⑶媒体偏好为不同媒体偏好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资源呈现形式。⑷语言习惯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语言偏好以不同语言呈现学习资源。⑸Kolb学习循环理论Kolb于1984年提出经验学习模式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learning)。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即具有经验、反复观察、抽象概括和积极实践。⑹Honey-Mumford学习风格[1]类似KOLB学习模型,Honey和Mumford于1986年提出学习者的四种学习风格,即积极主动型、反思型、理论型及实践型。⑺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2]Felder和silverman于1988年认为学习者在获取和处理学习资源所采用的方法通常表现出四维空间的学习风格。⑻LaGaranderie学习风格[3]LaGaranderie于1993年提出基于心理学研究的六种学习风格。⑼参与度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监控学习者对于小组的动态关注情况从而判断其学习需求。⑽任务进度通过观察和搜集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每次学习活动的任务完成量判断其学习需求。⑾等待回复在学习过程中,当经过一定时间后学习者没有按下学习完成度按钮(如“完成”、“没完成”、“不确定”)或系统没有给学习者回复学习效果时。⑿诱导程度[4]Keller于1983年提出ARCS模型,认为诱因由四个因素组成。⒀导航偏好根据学习者浏览学习资源的偏好制定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的导航机制。⒁认知特质[5]Kinshuk和Lin于2004年提出认知特质模型,该模型由四种认知特质组成,即方法记忆能力,直觉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关联学习技巧。⒂教学方法[6]Essalmi等人于2007年提出一种基于个性化参数的教学方法,并定义三种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方法,竞争教学法,协作学习法。

3个性化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及其使用个性化策略的状况

根据个性化参数把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分类如表1所示。上表可知,使用最多的个性化参数为“学习者知识水平”“、媒体偏好”“、学习目标”。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偏向结合多种参数制定出某种个性化策略。

4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定义及其应用

在个性化网络学习系统,往往通过合并个性化参数构建个性化策略。实际上,如果我们考虑从15种参数中选择10种进行合并,那么其合并的组合方式可达到种,其中,Ci15表示从15种参数中选择的参数i的子集。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两层的个性化策略机制。

4.1第二层E-learning个性化学习

ELP2为教学者提供不同的基于学习情境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例如,学习者学习使用MicrosoftWord该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习者知识水平”建立相应的学习策略。图1中,教学者首先为具体的课程选择个性化参数子集,通过合并各参数,并根据参数的值制定其学习内容。该过程称为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建立。

4.2第一层E-learning个性化学习

EPL1主要为EPL2建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应用结合EPL1+EPL2的目的是能够灵活地构建并应用个性化策略,通过在构建个性化策略过程中选择参数子集,并以值集合的形式进行存储,在选择多个参数时,需要对其进行合并,下面利用数学方法以语义变量的形式定义其个性化参数的合并情况。个性化策略的建立的过程为:选取个性化参数SPP,再合并个性化参数CPP,并运用该策略构建学习情境LS,其中,SPP和CPP构成EPL2。其中,SPP表示学习情境集合(SLS)中的学习情境LS与个性化参数PP的子集SubSP的关联方法。即如何选择个性化参数的过程,如公式1和图4所示:假设LS为包含各学习目标内容(LO)的一棵树,则CPP表示为LS当中的LO选取的参数值及其该情境构建的适合程度A。其中,A表示衡量该LO是否适合已选参数值体现的学习者的特征,即学习情境与学习者状况是否相符。SPP和CPP为两层个性化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尤其为个性化参数的结合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5EPL1+EPL2机制

个性化学习系统通常根据预定义的个性化参数子集确定学习者特征,并以此提供重要功能,这些功能的结合能够构建出新的个性化策略。本文利用WEB服务技术集成各个性化教学系统的功能,能有效解决多应用之间的交互问题。下面用图6描述该两层机制。其中,ELP1包含:⑴构建和重用学习情境服务SSRLSSSRLS允许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者定义学习情境的结构,并依据此为学习者选取及呈现适当的学习内容。此外,学习情境可以章节、小结及教学活动等树状形式呈现。⑵确定学习者特征服务SDLCSDLC的功能是当学习者的特征与个性化参数相关时,通过关联所有服务搜集并确定学习者特征。⑶获取个性化策略服务SAPSSAPS允许应用第一层中通过结合学习者概况和学习情境制定的个性化策略。⑷学习者导航支持服务SLNSSLNS以适应性导航支持的形式描述学习内容。

篇(3)

1.“解读”学生个性。我们要通过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访谈、家访、与学生面谈等途径,从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如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和学生在家里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气质性格、英语学习方面的差异等。个性化地“解读学生”,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个性发展目标,才能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2.制订个性化发展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需要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一方面要宏观地分析和把握教材,根据每一册教材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学生学期总体发展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微观地钻研教材和深入分析学生,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发展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目标,确定每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扩展方向,力求在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还要了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使中下层面的学生学到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保持学习的旺盛斗志和信心。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构筑个性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提升语言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1.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答思路和不同的解答结果。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学生的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2.提供个性发展机会,努力实现自主学习。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语言实践机会,使他们的“强项”得以发挥。(1)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不同要求、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接受水平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语言的实践中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如六年级下册的WaitingforAnotherHare中“retellthestory”,分三个层次要求学生:中上程度的学生能完整地复述故事;中间程度的学生根据keywords复述;而中下程度的学生则要求流利地朗读即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目标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和提高。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地学习,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言的学习和实践中。(2)创造个性表现的机会。每个学期我都针对不同年级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组织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表现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如学习了“Heroandheroine”这个话题后,让学生学习写话,描述自己喜欢的偶像,并制作成卡片和评奖,等等。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将知识课内外拓展,也能发掘他们另一方面的才华,为他们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被展现的愉悦,真实地体会到学习英语的用处,学习也会更加主动、认真。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更重要地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1.教师评价。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具有个性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个鼓励、赏识的眼神和手势,一句发自内心赞美的话“Welldone!”“Youarethebest!”“Goodboy!”“Excellent!”,都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当学生与老师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那么“亲其师,信其道”便水到渠成,每一次的课堂活动便成了学生发展个性的沃土!作业也是师生个流互动的一种方式。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和评价的标准。对中上层次的学生,批改评定要实事求是,相对比较严格;而对待学困生,我会特别“宽松”,也特别留心和用情。如果他们有较大进步,即使有少许差错,我也会破格给他们评“A”级,还会写上一个鲜红的“Good”!同时,经常写一些充满温情而又有鼓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这些带有感彩的批语犹如一碗碗“心灵鸡汤”,滋养和滋补着孩子们,给他们以自信和激励,激发英语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2.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仅是学生进行自我诊断的好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独立自主能力。在学生自评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能盲目骄傲自大,也不能过于谦虚和自卑。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通过学生的自评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师生相互评价。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有利于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拓宽自己的视野,博采众长;还可以培养学生会“倾听”的习惯,在倾听中静心思考,对他人做出客观的、公正的、正确的评价。师生共同评价要求体现师生的平等性,要求老师真正放下身段,做到“蹲下身来看学生”,从“俯视”变成“平视”和“仰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的平等,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学。面对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育条件的千变万化,我们应当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语言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心思飞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今后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邓惠贞 单位:广州市白云区马务小学

篇(4)

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习目标,还包括情感目标和道德目标等。如在《美》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对色彩静物进行写生,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绘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物品。教师则应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独特的绘画技巧刻画出事物的美,并在绘画中发现和领悟事物的色彩美、形态美和内涵美,引导学生将表层感受上升到情感阶段,进而形成对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及高尚品德的独特领悟。

2.教学内容个性化

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就是依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差异性,为其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做到个性化教学。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往往缺乏团体合作精神,对社会和生活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独立意识较强。因此,在色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特点,在理解色彩明暗度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出自己独特的色彩感受。3.教学方式个性化中职美术教学的方式应多样化,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中能寻找到提升自己能力、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这是个性化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往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而美术教师也可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走出教室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人文社会等环境中,学习和观摩世间万物的静态、动态变化,领悟美术的真正内涵。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以小组或者班级的形式开展座谈会,相互学习、交流和观摩切磋,在各抒己见和深刻交流中提升美术造诣。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教育内容中的德育渗透

在教育内容中渗透德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美术需要学生刻苦练习才能有所成就,尤其是在色彩、造型和场景布置方面,更要亲力亲为。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练就过硬的画功。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对于色彩搭配和场景布置要不拘一格,并适当点拨学生,如,将我国的民族特色元素加入绘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第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画出心中的民族精神,将这股情感融入绘画。

2.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美术综合实训课程是主要的教学形式。为增强美术课的育人功能,教师可适当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多角度地选择德育渗透的方法。如,教师可发起设计贺卡或绘制图画赠送亲朋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特长,画出自己心中的人物、山水,并将自身的情感和对美的认识融入作品。有学生画了《我的奶奶》,将奶奶的朴实、坚强等品德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德育极为成功的例子。在美术综合实训课中,还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且知识水平不高,因此,对于环保和爱心等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环保活动,如动手制作环保箱、环保袋或者环保图画标志,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含义,获取参与环保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和绘画水平。

篇(5)

一位名师这样说过:“我们希望严谨的教师创造出严谨的课堂,豪放的教师创造出豪放的课堂,智慧的教师创造出智慧的课堂,灵秀的教师创造出灵秀的课堂,幽默的教师创造出幽默的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新课堂!”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大,确实,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非常必要。

1、个性化教学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更张扬,这就要求教师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

其次,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激发其潜能,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2、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融合

个性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关键所在。这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施行开放性教学,教与学民主、平等,师与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并及时和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3、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老师提升生命价值的方式

个性化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深厚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和技巧比作冰山一角,那么教师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则是沉没于海面之下的庞大冰山。冰山越大,它的承载力也就越强。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越深厚,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也就越突出,个性也就越鲜明。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他在日益积累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并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渐成的,是教师的文化内涵、专业素养、思维能力、性格气质等综合的体现。

我们每每聆听完一些名优教师的公开课,总被他们极具个性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所折服,把他们当作崇拜的对象和效仿的榜样,甚至立志形成教学个性把自己也打造成一位名师。可以说是个性化教学,激励着年轻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从而一步步登上新的教学台阶。

作为一名中专语文教师,我也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向学生倾囊而授,但我发现现在的中专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目标和态度非常不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视学习为负担,尤其是对语文这种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科目更是不重视。有的学生则认为上了专科学校学习专业的知识就够了,语文课根本没必要上。因此,在语文课上学生态度散漫,听课也不专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视和兴趣,就必须利用个性化语文教学。

1、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专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对什么都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回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比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在上课时,并没有一上来就按照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先问同学们吃的荔枝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比喻来说明),分成几部分,荔枝的产地是哪里,家里是如何保存荔枝的,等等。这些基本问题学生回答踊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然后,老师在投影仪上放一些和荔枝有关的诗词和历史文献,帮助学生发现诗词和文献中的问题,自由讨论发言,再根据课文找到相关的解释。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

2、鼓励创新,保护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的中专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很多,他们的意识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对一些课文的理解和教参、老师的见解不同。老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知有理,我们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项链》这一课中,我要求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是一次想象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时都是沿着课文的思路给女人公一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死了。另外那部分学生写女主人公幡然醒悟。可以说这是最普通的两种结局,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种情况下,我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要求他们把自己当作女主人公,想象自己会怎样,加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想法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得回项链捐给了贫困的孩子,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利用项链的钱自己创业,成为真正的贵妇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篇(6)

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宽容的教学态度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内心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包容和理解学生的心,能客观地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绩,在努力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要积极地去和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走进学生的内心,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以便更好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自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对每一堂课都要进行总结和反思,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才会不断上升,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三)鼓励教师开展特色教学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调控课堂,然而这种单一的模式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整齐划一的管理之下。对于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深入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特点,所以,要想顺利、有效地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的进步和发展。

(四)因人施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个人智力地不同,每个学生的个性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导致学生所表现出的爱好、兴趣也不一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一刀切,肯定会压抑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将来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而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一)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只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比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他们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喜欢默读,有的还喜欢一边读、一边做批注,还有的学生擅长联系课外知识来帮助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个性化的课外积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只依赖教材的教学活动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把教材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师要根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加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积累方式。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初中语文,教师要把生活中的初中语文渗透到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

篇(7)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没有固定模式的写作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机会。但是在目前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模板化趋势,即众多学生套用一种固定的写作方式。这种固定化的写作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长久下去学生只会形成一种固定化的思维方式,这就背离了我们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初中生正好处于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若不及时改正这一做法,会影响学生后期的学习,从长远来看,将不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展示和发挥。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面对英语写作时基于他们各自的学习程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是学生顺应自我个性的结果。个性化教学法恰好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模式,它一切以学生自我个性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以便使学生在遵守普遍原则的前提下,能够按照自身的思想来完成英语写作。

2.促进学生自我写作个性的形成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应用个性化教学法的关键点。但实施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一方面,教师要多方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挖掘学生各自的优势,有意识地让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下,结合自身的情况能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英语写作也需要学生形成自我的一种写作个性。个性化的写作是学生基于自身的情况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合自己的风格模式,比如面对同一个画图作文(画面中是一片扔了许多垃圾的湖),对于善于逻辑思维的学生,他可以结合图画所反映的内容,即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评论且发表一些关于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观点;同样地,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学生,那他们就有可能通过图画联想到湖中的物体如鱼儿,从而透过鱼儿等展开相关方面的写作。总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来进行写作,而非固定的统一模式来写,这与传统的模板式写作有本质上的区别。

篇(8)

二、构建“学习方法资源包”,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个中所包含的知识日新月异,称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远比将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来得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巩固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将笔记策略传授给学生,即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时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新信息,这样可以使学习材料变得尤为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平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资源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9)

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生成重要还是教学预设重要?这是教师在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F小学教师在“科学”学科中学习“电气的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利用2节电池怎样使小车跑得更快?于是,让学生去进行试验和探究,有的学生用两节电池去做“串联”与“并联”的实验,观察小车到底是串联时跑得更快,还是并联时跑得更快,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进行串联和并联并进行“试车”。但是,在日本专家加藤幸次和中泽米子等看来:“为什么只是规定让学生用两节电池却不是3节电池或其他数量的电池,比如10节电池呢?”此例说明,教师过分强调了对教学过程的教学预设,预先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该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会怎么样?”“结论是什么?”等等都在“掌控”之中,从而使学生缺少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缺少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二)学生主体和教师中心之间的矛盾

新课改主张和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并明确指出:“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与评价者,而不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裁判者”“法官”,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目前,仍然存在的状况:如F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分配律”教学中的提问:用文字表述下面式子:“(a+b)×c=a×c+b×c”,有些学生回答:“a加b乘以c等于a乘以c加上b乘以c”,这个答案其实没有错,但由于与教师的答案不符,被教师阻止回答,并“正确的”替学生说出了乘法的分配律应该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在此,笔者认为,第一,教师没有尊重学生和学生的话语权和个性化回答的权利。第二,教师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仍以“课堂教学中心”自居,缺乏从学生视角去思考问题,从而出现教师“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权。

(三)划一性与选择性的悖论

开放式个性化教学强调由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案走向学生的“学案”,由教师的教教材到教师“用教材教”,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需要改变教案的划一性,关注学生的学案的可选择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节奏,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开放式个性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关注,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探究,但是在教师如何将学案的可选择性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又往往会出现教师教案的划一性的弊端,如规定学生的探究的问题和范围,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的可选择性。

二、教师观念文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阻碍

我国古代,老子就主张以“一为本”,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唐朝的颜师古也主张:“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一直左右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以至于在更多的时候“强调统一”“强调一致”,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异端文化和分歧观念的存在和个性差异,以至于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强调书本上的答案一致性,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的“统一性”和“同一”。在过于保守的去个性化教学文化权威面前,教师的个性抗争显得“不堪一击”。在教育学理论中,“一”被彻底地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精神”和“灵魂”。如学生座位要排列整齐和一体化,让学生把手放在背后面,回答问题必须举手;教师提问的答案也是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或是“大逆不道”。在长期的“去个性化”“同一的”“标准化的”教育情境下,教师的个性缺席,学生的差异被泯灭。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导致开放式教育文化理念的缺失。开放式教育理念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将开放式看做是自变量,将个性化视为因变量。”。不难发现,教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具有了一定的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但是,由于对开放式个性化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并没有清楚的理解和内化为个体行为,所以,出现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集体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甚至出现违反个性化教学主旨的教师教学行为。

(二)教学思维的固化

(1)剥夺了学生探究的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早就指出,学习是当前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正如终身学习“四大支柱”:学会做事(learntodo)、学会认知(learntoknow)、学会生存(learntobe)、学会共同生活(learntolivetogether)等倡导的学习对学生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去“参与”和“探究”以及“动手”,去“自主学习”、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然而,由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等的影响,一方面,教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中心地位”和尊严。另一方面,出于关心学生,正如F小学数学教师担心学生出错,而打断学生的个性化回答而教师自己将“乘法的交换律”告诉学生,这样做恰恰是剥夺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剥夺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学习体验的需要”及“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

(2)对学生自己评价思维的忽视。

一直以来,教师就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法官”和“裁判者”,在家长和教师面前,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往往是“最听教师的话”,而且教师也是最喜欢“听话的学生”,因此,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左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以及学生的思想发展。由于忽视了学生自己的评价,从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教师与父母的一种矛盾状态,导致了一种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缺失的状态。

(3)对不同个性和差异的忽略。

个性化教学强调关注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选择性。由于教师在集体化教学思维的影响下,更加愿意关注共性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共同学习和基础性学习,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共同学习上,而对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或者拓展性学习以及学生的差异性学习方面,教师常常是疏于指导和引领。如F小学的个性化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会重视学生的集体化学习,而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情况往往“不去过问”,不管学生的“对”与“错”,就像数学学科中学生出现“那些简单的错误”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固有的共性思维,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教师不能关注到哪些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指南上的内容,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指南上的学习课题。

(4)集体化教学导致固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直以来,学校的学生座位都是“秧田式”排列的,因此,教师对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显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但是面对小组合作学习,面对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往往显得“手脚无措”、“无所适从”。一方面,面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能有效的去指导学生去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往往也不能进行做到恰当的指导和引领。所以,笔者认为,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个性化教学实践中的教师来说还是需要进一步去突破的一个重大难题。

(三)考试文化的强势存在

公元605年隋朝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考试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许多学校放弃了更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教育转变成为考试的一种工具,以至于在考试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学校的考试文化。有学者认为:“延续了千余年的考试文化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层桎梏。”笔者在对F小学一个从事27年的语文学科LYH老师访谈时问到:“您认为哪些因素在影响您的个性化教学?”他的回答:“我认为中高考的指挥棒片面地追求高分对个性化教学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个性化教学当中,我们会全面地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尊重差异,重视能力。过于关注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往往会干扰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强势存在的考试文化在不断的考验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判断力,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发挥,以至于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的选择权也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考试已经帮教师和学生选择好了。”因此,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的代替学生的选择,正如F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公式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替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而不愿意让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回答和差异性的答案。

(四)办学理念的“趋同”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也会深刻地影响教师文化。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特色就是一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以至于被认为是:没有特色就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从学校布局一样到学校岗位设置一样,从学校教室布置一样到学校课程一样再到学校教学方式一样,从学校文化一样到学校培养方式和目标一样等等,都表现出“同化一”和“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从而使学校特色丢失,也限制了教师个性的发挥和导致产生学生的去个性化。在主流文化“趋同化”的学校文化的背景下,导致教师与学生都绝对不允许有差异和个性化出现的文化,那么,差异往往被看做“大逆不道”,差异也不看做“洪水猛兽”,差异还被认为“离经叛道”,差异更被当作“异端邪说”,这样以来,差异就无形中消失了。在趋同化的学校文化背景下,教师就很难实现个性化的表达,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因此,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也是影响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师观念文化的推进策略

(一)深化开放式的学校教育文化理念

1.形成开放式的学校理念。

形成学校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是开展个性化教学,形成开放式的教师群体文化的重要方面,一个学校的发展不是教师个体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形成,而是全体教师的个性化生成,通过对F小学教师“您觉得开放式理念与个性化教学具有多大的关系?”的调查,发现没有教师选择“不太大”和“没有关系”,而选择“很大”的比例达到“93.33%”,而选择一般的则为“6.67%”,可见,开放式教育理念与个性化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进一步去“打开班级的墙壁”、“打开年级的墙壁”、“打开教师的墙壁”、“打开部门的墙壁”,“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之间、部门人员之间的合作”。

2.形塑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

在形成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过程中,教师需要形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理念,只有从作为上位层次的意识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去进行变革,才能从行为上去形成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根除一本教材、一个大纲、一间教室、一位教师、一个教条、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开放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个性化教学的生成。

3.构筑敞亮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经指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在开放的教育理念中和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敞亮的“我-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他”关系,是一种开放的心灵对话和学习合作,是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展示自身的个性,而且,教师也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是尊重的,并倡导学生的个性的丰满和人格的完善。

4.开放的教学资源观。

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被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那种过去传统的教学资源观,即仅仅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资源,而需要注重更加宽泛的教学资源,将教师自身等也纳入到教学资源,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云教育”的产生,开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彻底摆脱了传统教育的诸多限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有效地整合跨区域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开放的教育资源观的形成,改变现有的教师文化观念,教师能更加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从而促进个性化教学。

(二)个性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文化特征

1.教师文化的共享性。

首先体现在教师之间的互惠互利,指教师之间成功经验的共享或是遇到困境或问题时的共同承担。第二,体现在教师之间的相互发展。教师之间能通过“同伴”关系来促进相互之间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等信息手段比较发达的时期,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E-mail以及云平台等信息工具来进行对话与交流,分享其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从而改变过去那种缺乏交流与封闭的状态,促进共同的发展。第三,体现在教师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不仅来自“吾日三省吾身”,来自教师自我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总结,也体现在通过学科组的教师、年级组的教师、学校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而得到的一种“反思”。

2.教师文化的创新性。

陶行知曾说“处处都是创造之地,时时都是创造之时。”教师文化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师勇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如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资源观、知识观、课程观、评价观、师生观等等,能主动去适应去接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形成与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或者超越当前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观念。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更新。新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需要教师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为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与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转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三是体现在教师能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教学方式的创新。

3.教师文化的合作性。

哈格里夫斯指出“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与“巴尔干状态的教师文化”,从而走向合作性的教师文化。首先是教师的合作,一是教师之间“形式上的合作”。在学校中教师往往是属于某个学科小组,某个年级组等某个小团体,这些团体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二是教师之间“内容上的合作”,主要是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包括教师的集体备课、上课过程中的分工合作,教学评价中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学习等合作。第二,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大学具有专业的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培训等特点,能给中小学教师更多的专业指导,但是中小学具有更多的教师实习环境和研究场所,通过对中小学的研究,大学教师能更加适合对教师进行指导。因此,两者充分的合作能给教师带来更多的益处。第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学校、家庭都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改变“5+2=0”的现象(即五天的在校学习和两天的在家休息结果出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零),教师需要与家长合作共同教育学生,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第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教学与教学管理都是学校的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的,通过教学管理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4.教师文化的专业自主性。

主要是指教师职业所具有的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自从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以来,被社会广泛认同。首先,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属于某种专业,如语文教师属于语言学科的专业,物理教师属于物理学科的专业,特别是大学教师更加突出其比较强的专业性。其次,教师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从事某一种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在工作上也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正因为教师文化的专业性,所以教师文化也凸显出其自主性,面对教师的工作,教师具有自己的独到的专业判断,具有自主的教学行为。但是,“时至今日,各种干预、扰乱、冲击教师专业化的势力盘根错节,教师专业自主的声音非常薄弱,造成了当今口号横行、专业弃守,乃至教师文化衰微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当前教学行政权力需要进一步“淡化”,教师的专业自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专业自与教育行政权之间,需要进一步划清边界权力的边界,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自,做到“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5.教师文化的开放性。

当前,教师文化是具有时代信息特征的多元性的开放文化,它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以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主导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亚主导文化,从而形成追求胜任与卓越的教育品质。可见,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在个性化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保守、封闭的现状,积极实现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转变,积极形成开放的、多元的教学。

(三)教师文化变迁规律及扬弃教育文化传统

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特质、文化因素的量的渐变以及进而都的文化结构、文化模式的变化,其一般规律是从量变到质变、从自发到自觉、从外部到内部等这样发生的一个过程。固然,教师文化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文化继承———文化选择———文化冲突———文化整合等过程。可见,在构建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看到集体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与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与之前的教师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所以不能片面的去构建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需要在扬弃的前提下进行构建,即一方面需要对传统的教师文化进行反思和审视,对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特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不能讲以前的优秀的教师文化传统全部抛弃,成为“虚无主义”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构建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教师文化发展的规律,理解教师文化变迁的原因,也理解教师文化变迁的规律和过程,从而做到有序的进行。

篇(10)

(1)在教学上应该营造一种更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作为教师,他不只是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师,更是作为前辈、长者的老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交心,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能够事半功倍.这种真诚的交往和信任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积极、快乐的体验,通过与学生相互沟通,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够更针对性地对待学生产生和提出的问题.

(2)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地教授学生以学习方法,让学生再试着去进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在数学上产生的错误应该尽可能地给予最大的宽容和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特别是那些学业不好、缺乏信心的学生,要时常地进行沟通,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创设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1)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以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进行指导教学,在不断地实践中发现最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多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显得数学的学习更具有趣味性.计算机教学在如今已经逐渐渗透到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利用计算机的相关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圆锥体积公式的时候,它的公式里的三分之一有的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动态的演示,三棱柱被三个平面所截,得到了三个体积相同的三棱锥.在学习排列问题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图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现今,已经开发出了很多数学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几何画板、几何实验室、几何专家等等,特别是像几何画板这样的软件,已经被很多教学工作者吸收到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工具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动态的教学过程和一些先进的教学软件,使得学生对图形的产生和变化过程有所了解,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教学视角,对于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好的教学办法.以此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2)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探索各种学习方法以及解题方法.

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说到底就是一个解题的过程,如何解题,运用什么方法解题,在解题中产生了什么样的思维,这样的内容对于数学的教学来说最为重要,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如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解题的过程以及解题方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具有怎样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进行总结,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

三、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实际情况、思维方式以及数学基础的不同程度来进行教学的,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就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不同层次,先进行分层,然后在教学、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例如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加大他们的训练难度,对待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们,则进行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上的辅导,以此来巩固和提高.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此来达到促进不同学生在数学学科上不同进步的目标.

上一篇: 会计学大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 中学生心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