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30 10:34: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网络学习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计算机网络学习论文

篇(1)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应用不断普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几乎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息息相关,从企业局域网的规划、组建、运行和升级维护,到企业网站的运行,从网络安全的管理到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以及网络和人员管理等制度建立,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联。网络的应用如此广泛,计算机网络课程也成为高职院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笔者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体会与大家探讨,主要包括有计算机网络实践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网络管理、组建、维护等工作。在正式上课之前,应对网络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网络的发展概况、在网络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详细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在全面了解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状况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好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该课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转换成学生易接受的,并且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内容。

(1)网络基础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训熟悉网络工程的实施流程和方案设计方法,完成小型家庭办公网络的构建。这方面的主要实训有:双绞线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ADSL拨号上网、多台PC通过宽带路由器共享上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训、交换机的级联和链路聚合配置、使用交换机划分VLAN、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等。通过这些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构建小型家庭办公网络及网络综合布线等基本网络技能。

(2)网络管理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以应付在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使用抓包工具软件分析网络数据、交换机的端口镜像、端口和MAC地址的绑定、VPN(虚拟专用网)配置、IP地址的规划、基于802.1x的AAA服务配置、网络带宽的监控维护等。通过这些实训,使学生基本掌握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3)网络综合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大中型企业网络工作的需求。这方面的实训主要有:生成树协议的启用、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ACL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动态路由RIP配置、路由器动态路由OSPF配置、通过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互访等,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较为深入的网络技术,胜任更为复杂的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工作。

(4)网络安全类实训。这类实训的目标是为了在网络安全监控方面培养学生防范网络入侵、网络攻击的技能,能够应付一定的网络入侵和攻击,掌握相关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方法。实训内容主要包括:防火墙的透明模式配置、防火墙的NET配置、上网行为策略认证配置、网络监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等。通过此类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相关技能。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网络实践课感兴趣并能喜欢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通过网络学习网络等,主要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互补。以教学方法为项目教学法,项目是学会使用互联网为例进行说明。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应相关职业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教学更是突出了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实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因此在实训中,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在实训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训小组自行进行解决,老师在旁只给出提示,不给具体原因。

结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快,要做好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紧贴网络实际情况,从真实的网络应用入手讲解网络的组建、应用、管理和维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注重讲解内容的实用性,要在整个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基本”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到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用的,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能在工作时很快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论文格式]

篇(2)

一般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时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首先,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展、硬件组成等内容进行介绍;其次,介绍TCP/IP协议、OSI七层模型、各种网络的功能;最后,介绍一下网络的应用与网络安全的防范等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教师已经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全部传授给了学生,但实际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只是学会了如何上网,至于如何管理和维护一个网络仍无从下手。

因此,为了让学生接受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笔者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自身为中心,教师以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针对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项目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一个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根据网络课程特点,我们结合实际综合布线系统项目建设流程来确立综合布线技术知识体系结构,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使各个知识模块涵盖学生应掌握的工程知识,再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体现这些知识模块的实际应用。

学生通过参观样板工程和对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5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切实地掌握从设计到测试验收所必须的技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强化。

1.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操作教学环节。

采用四级教学法:

(1)准备。在此阶段首先应确定课题和明确教学目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选择劳动工具与材料,并唤起学生兴趣。

(2)示范。由实践指导教师慢慢地演示操作步骤,同时阐明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指出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强调重点,提示劳动安全。

(3)仿做。学生按工作步骤操作,指导教师在一旁作解释,巡视并纠正大的错误,同时给予帮助,表扬能正确掌握要领的学生,鼓励后进学生。

(4)应用。由指导教师给出应用练习题,学生独自解决问题,要求不仅要正确,而且要能较快较熟练地解决问题。指导教师边指导边纠正错误,表扬鼓励进步学生,通过与学生谈话、提问、检查工作质量等方式评定出成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职业(岗位)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守时、准时及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的训练,与人合作、协调、交往的能力,独立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模拟工程现场教学环境。

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营造现场氛围,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建立真实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工作要求、工作规程、标准规章与工程现场相一致,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仪器应与工程一线使用设备、工具、机具相一致。计算机网络模拟工程现场教学环境引进了非常先进的FLUCK测试设备(DTS1200)、光纤熔接机、各种机柜配线架、LIU、交换机、室外光纤、6类、5类UTP、大对数电缆、各种常用工具机具及模块、水晶头、管线桥架。训练项目要真正体现与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测试验收相统一。实训过程中,首先由教师给出一个典型建筑底图,由学生设计综合布线系统,要求学生采用AutoCAD或者Visio软件绘制出综合布线各类设计文件,包括设计总说明、主要材料设备清单、总平面图、各楼层弱电平面工程图及管线预埋;根据施工、管线图纸,运用工具对楼层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安装,某一条水平链路管线敷设,某一个工作区安装,运用FLUCK测试设备测试某一条安装好的线路,做好验收文件记录。训练项目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体现专业领域的先进性,让毕业生能适应目前就业要求。

三、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

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第三,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笔者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得出: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3.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4.项目总结必不可少,并要进行项目拓展和延伸。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一题多解”是应该极力推荐的,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篇(3)

2构建“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学体系模型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而言,鉴于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就业岗位需要等差异,特别是受到专业侧重点和教学课时的约束,教学难度大。在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实际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尝试通过MOOC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三导一体”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班级教育、知识(征文)竞赛、宣传活动(知识讲座、网络论坛等)为辅助的综合教育模式。

2.1课堂教学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网络信息安全”教学的主体。在原有的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计划课时,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机房实验时间内,精选案例和演示,完善上机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力求教学效果最优化。

2.2班级教育为指导

在日常班主任、辅导员的安全教育中融入网络商务犯罪和网络欺诈案例,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去了解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日常相关言行。

2.3知识竞赛为引导

有计划地开展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或征文比赛,教师收集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形成若干难度适中的竞赛题库,在校园网络的MOOC平台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2.4主题宣传为传导

校园内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网站专题、讲座、展览和微信等形式,传递信息安全知识,创建信息安全的良好教学氛围。通过MOOC网站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社团相互协同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育体系模型确立后,将两个校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1学年的专项课题研究,通过SPSS工具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校区的期初和期末数据进行比对,得到的统计量表和独立样本检验表显示,两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效果显著。针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创新思路,摸索并总结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3.1教学定位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各行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各异,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相关理论科学研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应明确定位在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层面,即要求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地使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软件,保护系统的基本网络安全,确保信息不被泄露,抵抗基本的攻击。围绕教学定位,根据不同专业实际情况,调整并完善非计算机专业整个教学计划。

3.2教材教案

教材与教案是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贴近各专业实际,如财经类专业包含财经信息安全案例等,强化实际应用和操作实践,摈弃部分理论,如复杂的密码技术和算法等,结合实际,适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移动终端(手机、IPAD等)有关信息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由于信息安全涉及的理论、技术比较丰富,采用深入浅出的多媒体动画、视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深奥、庞杂的信息安全概念,加深学习者对知识印象。

3.3师资培养

教师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有素质优良的学科带头人。从专业化的角度,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从教师的角度,教师本身应该主动接受新生事物,关注信息安全的发展,主动学习信息安全新技术。

3.4实验建设

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标。通过精心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网络信息安全攻防演练,比如数据篡改,口令窃取等等,并不断完善和规范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验环境往往带有一定的开放性、破坏性,网络机房采用了硬盘还原技术,或者采用VMWARE等虚拟机软件技术,通过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安装任意台的虚拟机,模拟真实网络服务环境,解决了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备课、教学演示中对于特殊网络环境的要求问题。

3.5网络资源

“三导一体”教学体系离不开信息安全教学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收集到的教学案例、软件工具、教学课件和动画、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相关资源库,通过网络媒介,有助于师生全天候高效地获取资源,更好地实现互动式教学,弥补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

3.6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网络信息安全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尝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具体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过程和实验器材的管理中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管理和教学过程,组建相关学生社团,也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

篇(4)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论文格式。目前国家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大众化进程,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没有热情,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依赖教师,自学习能力差。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获得职业技能,提高自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且与工程技术结合非常紧密。论文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最新的网络产品,重点讲解一些最常用的网络协议。

对这些产品与协议的介绍将有助于学生对网络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网络层次结构时,每一层的讲解最好结合相应的网络产品。在物理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叉线的制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HDLC协议及PPP协议;在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网络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路由器的使用与OSPF协议,等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提醒学生:现有协议可能会被新的协议所取代,现有的网络产品也可能被升级,重要的是通过对当前这些协议的学习与分析,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明白协议在面对问题时采用了怎样的解决思路。一旦学生掌握了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就能够在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时继续学习。培养这种继续学习的信心与能力,才是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论文格式。此外,教师应淡化教材的作用。教材仅是主要参考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书籍和报道。

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是先讲授《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然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有时理论课和实训课还不在一个学期,在指导学生实训时发现很多学生已对所学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实训老师得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讲解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实操时间相对减少,往往很多学生实训结束达不到相应的技能。为此我们学校采取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训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任课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即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就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实践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上,首先演示和讲解实验目的、步骤、相关的背景环境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人人动手,实际操作,完成实验内容以及教师所给出的情景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组织

对于网络技术操作,实践性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但是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校提供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改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在宿舍自己的电脑上做网络实验,提高实践效果。比如使用Virtual PC即虚拟PC技术,让学生在一台PC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只要点击鼠标便可以打开新的操作系统或是在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学生可以把一台机器当作多台使用,彼此互不侵犯,从而可进行对等网络、Windows 2000 Server组建及Linux网络等实验。而利用Boson.NetSim模拟软件,学生能完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通过模拟环境,学生不仅能熟悉命令完成配置,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宿舍组网,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组网,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更新迅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菲,姜美珠,孙占学,等.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4,6(2):21-22.:-

[2]崔轩辉.计算机组网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73-180.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71-02

一、概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l、5A2和5B三种类型,分别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1]。之所以这样区分,一方面,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出现了重心下移、注重实践和应用的趋势,出现了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价值取向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另一方面,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突破口。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在专业培养方案中针对课程的安排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考虑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学分大小,还要针对每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验大纲的设计,以这些纲领性的文件来指导课程的教学,计算机网络是当今本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尤其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线和无线通信非常普及,多种通信终端的智能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发送消息、缴费、转账和学习等等,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否能进行网络的分析、设计及维护;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中一般是作为专业基础课进行教学的,所以有很多课程是这门课的后续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的教学质量,所以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极其重要。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要服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有的学校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有的学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不同,教学的思路、方法和侧重点也不一样,同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要求也不一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很快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网络建设与管理服务,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能够参与相关考试的竞争。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阐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主要从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重难点的解决

计算机网络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明确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重难点,要求在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案中有充分的体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高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方法: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自编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在教材中明确重难点内容,除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外,针对重难点内容使用大量实例来解释说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较好地掌握重难点内容。

2.课堂讲授时,在正常的教学之外,根据教师相关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来讲解重点的理论与技术,加深学生对重点理论和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通过实践教学来解决课堂理论教学无法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利用H3C网络实验室、锐捷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和网站建设与管理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正常的实验教学外还开设了业余的开放实验,学生自主实验、讨论分析,利用实验理解网络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

4.布置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书籍或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技术和应用资料,通过分析来学习网络相关理论和技术,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学的重要内容。

5.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教学的互动和便捷,通过平台进行网上答疑,设计针对重难点内容的专题案例,针对这个案例进行讨论,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理论知识教学采用讲授法。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知识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而且又能够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经过计算机网络课题组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并经过充分研讨认为,讲授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但是也要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听课状态的变化,如果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说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时就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课堂提问,提问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在备课阶段就应当对问题进行精心准备,因为提问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或者以理论为主或者以实践应用为主,课堂采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提出多少问题……这些都是课堂讲授法教学过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讲授法教学必须精心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提问上,而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重难点内容的定位,课堂内容的时间分配,课前和课后的活动设计等诸多方面,总之,讲授法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但讲授法教学必须同步于教学的发展,不能过于教条僵化。

2.成熟技术采用导学法。导学法教学[2]是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它包括“提出问题―自学―答疑―学生回答―教师讲评”几个教学环节。它要求以技术点作为基本的问题单元点,因为对于技术的学习和理解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授,更关键的是学生自主的学习,不仅仅学习某个技术的理论,还要学习它的应用、它的相关联技术、最新的发展趋势等,所以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对这项技术的熟练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布置学生课后自学,对于自学效果的检验可采用学生课堂讲解或书面作业的形式,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述和总结。

3.新技术采用研究法。研究法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由教师给出针对性的研究性课题,指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思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讨论和逻辑思考等学习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如何在传授传统基础理论的同时,向学生讲授网络新技术?研究法教学对学生学习网络新技术是非常有效的,教师选取的课题一定要新颖,内容具有针对性,能够体现最新的网络技术并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课题成果以论文的方式提交,论文的结构、逻辑性要体现本科生论文的水平,要有自己的创新点,这里的创新点指的是对新技术的理解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复制别人的内容,定期组织召开论文交流会,对于好的论文推荐到有关期刊发表,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技术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4.总结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3]是在教学中设计案例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内容进行学习、分析和提问,对实际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学习的过程。计算机网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必然依托功能完备的网络实验室,虽然我院有H3C实验室、锐捷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但是教学班级多且功能并不完备,这就制约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全面系统学习。所以在教学中选择校园网作为案例。从建网的需求、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交换设备的选择做一个全面的分析讲解,将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网络实际应用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1.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参考华三网络工程师培训电子教材、锐捷实验室建设资料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络课题组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针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或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过程,引进Flas制作手段,使得教学过程丰富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仅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上,还体现在利用网络远程管理功能向学生演示校园网服务器和交换设备的具体配置上,通过查看校园网的配置使学生真正理解网络基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所以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过程管理。我院的学生基础不扎实,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课后不能主动复习,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为了督促学生学习,课题组教师开发了教学辅助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学生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判,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在系统平台上练习教师的习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习题库并定期更新,讲授完某一内容后,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完成教学平台上的习题,习题成绩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一部分。通过教学平台实现了师生的课后互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时消化,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五、合理的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H3C网络实验室、锐捷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站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和校园网的实际环境,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教学设计,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利用书本上、网络上或者自编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课后开展小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再到实验室进行验证,全程老师进行指导,并结合理论强化学生的理解,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的相关技术。

2.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进行实验课之前让学生预习,针对实验的内容方案自主进行分析,查阅资料熟悉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结束后要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每一次实验的目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等,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利用我院校园网的实际应用平台,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包括服务器软硬件系统、交换路由设备和综合布线)工作中,经常性地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和校园网,使学生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

4.结合网页技能训练的要求,以任务驱动形式(建立部署Web网站)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在一台服务器上建立web站点的多个虚拟目录和ftp账号,学生们可以将自己设计的网页上传到web站点自己的虚拟目录中,可以在校园网的任何终端访问自己的网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总结

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了应用型教学思路,从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用多种手段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使学习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法教学、导学法教学、研究法教学、案例法教学;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辅助管理系统教学;在实践教学上采用实验模拟和参与网络维护等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表明这些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光耀,张晓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3):4-5.

[2]谢盛飚.物理教学中的“导学”教学法[J].新教育,2010,(03):39.

篇(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发送电子邮件,进行网络办公,网络学习,处理银行事务,国家机关处理要务等等。但是计算机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许多不法分子或者病毒等等“不速之客”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甚至会威胁到国家机关和部队中的信息安全,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至关重要。计算机安全保密技术的提出成为近些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将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具体分析。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概述

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数据保护以及对信息保密来实现的。计算机的系统安全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安全技术,来进行保护计算机的硬件、应用的软件和操作系统、数据等等,防止被破坏、入侵的过程。主要是保护计算机网络防止受到入侵和剖坏,以保护系统的可靠运行和网络的不中断。信息保密是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控制的过程。现在网络病毒或者不法分子的入侵越来越多,所以加强计算机安全保密技术非常关键。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等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计算机安全和保密技术越来越突出。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所面临的安全非常多,尤其是对电脑来说,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这些病毒主要有: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和危害、计算机电磁信号的泄露、网络通信协议的安全泄露、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窃密的装置等等威胁,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刻不容缓。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常用技术

3.1 网络安全技术

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主要涉及的问题是网络协议的完备性。主要措施是加强网络脆弱性的检测和防火墙、入侵检测的技术。网络脆弱性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黑客”攻击而演变出来的探测软件的集合,主要包括的对象有网络操作系统、协议、防火墙、口令等等安全保密措施进行保密工作;对这些软件的探测和攻击,可以对安全网路的防护做出具体的评估,以不断改进安全保密措施。防火墙的安全技术,主要是对网络上流通的信息的识别和过滤,已达到阻止一些信息的作用,这是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进行安全隔离的系统。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发现网络系统的异常访问,并判断出一些入侵行为的发生,已达到阻止和反攻击的目的。

3.2 病毒防治技术

计算机的病毒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非常大的威胁。典型特征是,进行潜伏、复制和破坏。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发现了病毒进行解剖,最后在灭杀。对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治工作可以在服务器上装载防病毒的装置;也可以不定期的使用防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检测;还可以在网络接口上安装防病毒的芯片等,这些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也达到病毒防治的作用。

3.3 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技术

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技术,首先制定出正确的安全策略;在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数据库进行保护(比如密钥口令的分段管理,数据加密保护,身份认证,信息加密,防病毒传染等等保护措施);然后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安全保密;在制定数据库的荣灭备份;最后在数据库的周围警戒和出入控制等措施。

3.4 鉴别技术

鉴别技术的主要工作发现非法用户对网络信息的修改和窃取等。鉴别技术也被称为认证技术。鉴别技术主要有;对身份的鉴别,目的是为了验证合法用户,使系统决定是否能够上网;在一个是对信息过程的鉴别;还有一个是对防抵赖的鉴别,主要是对重要的文书或者契约发生了否认和抵赖进行防止工作。

3.5 对访问的控制

这一个工作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技术。主要是由访问控制原则和访问的机制构成的。访问控制原则可以确定授予每一个用户的限制条件;访问机制是实现访问策略的预定的访问控制功能。

4.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辅助措施

主要关于加强电脑的保密工作具体有(1)设置8位以上的开机密码,以防止他们破解、更改,密码要定期更换。(2)电脑必须配备安全的杀毒软件。(3)不得让无关的工作人员使用电脑。(4)电脑在使用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时,不得与其它非电脑网络进行连接,严禁在电脑上使用无线设备。(5)对于电脑的维修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6)责任人要定期对电脑进行核对、清查工作,发现丢失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越来越重要,所以要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保密技术,才能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周碧英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刊论文]-甘肃科技 2008(3)

篇(7)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系统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泛,互联网的运行状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使得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学习成为当代高校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其中,计算机机房作为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育的内部基地,是促进高校与当今社会相互融合与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之一。计算机机房的正常运行能够为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科学研究任务提供重要的保障。但是由于高校学生每年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计算机机房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就无形之中给计算机机房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对机房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也成为现阶段各高校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计算机机房管理维护的重要性展开讨论,详细阐述了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机房建设的几大要点,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机房管理与维护的综合策略,力求为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机房维护;维护措施;综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0-0114-02

近几年来,计算机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机房除了要满足高校举行的各类常规考试以及等级考试等,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学科学习、课后作业以及科学研究等。但是,由于高校的计算机机房是面向全校师生的、全面开放的公共场所,所以使用率与破坏力较高。高校学生操作系统与删改硬件软件的现象时常发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计算机引荐的损坏与丢失。因此,为了满足学校教学的多方面需求,确保计算机机房的正常管理与维护工作尤为重要。

1高校维护计算机网络机房维护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与前提。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建设、管理与维护高校计算机机房对高效的資产安全与信息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用计算机机房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教学场所与实践空间,是顺应新时代需求的重要实践基地[1]。除了教学职能外,高校计算机机房还是学生查阅信息与享受网络资源的主要场所。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网络机房的维护工作所覆盖的面积更加广泛、工作量也越来越多,对维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人员除了要必备正常的日常管理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技术。公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对高校学生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是系统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机房环境对于高校与高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整个网络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工程,完善计算机机房维护工作,不但能够延长其机房的使用寿命,还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与使用价值。

2高校计算机网络机房建设的几大要点

随着计算机性能与功能的不断强大,高校学生对计算机机房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在高频率使用的情况下,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人员与计算机设备都处于长期工作与疲惫的状态,这对机房建设的要求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的精密性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在设计计算机机房环境时,要重视每个环节的设计与布置,严格控制机房的内部设施与机房环境维护。

2.1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环境维护

由于计算机机房是高校学生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场所。因此,对机房的上级环境一定要严格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与其他教学设备相比,计算机有很高的精密性,对其周边的环境要求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周围环境湿度、温度、灰尘以及静电情况都会或多或少事物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一旦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计算机的稳定性,甚至对计算机造成严重的损坏。机房管理人员必要马上给对网络系统以及网络安全保密系统进行全面的维护,发现故障及时的排除与处理,以保障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计算机的选址一定要避免磁场强、噪声大、振动性强的环境,要尽量选在教学楼的中间楼层,机房的门窗要配置好防盗设施,窗帘要起到防尘、防强光效果,地面要使用防静电、耐火的专用地板。装置温度、湿度测量仪器,将照明设备与计算机隔离开,在隐蔽的位置放置相对应的专业配电箱。

2.2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电源布线

为了能够让计算机网络系统处在更好的环境中,在设计机房线路安排以及用电设备的摆放位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电源的走向和网线的走向。在铺设电路线与网线时,保证线路平铺在地面上,避免电源电路乱缠、乱绕产生的磁场十扰网线的现象发生。在设计电源电路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空调开关与照明用电的因素,有效预防各个系统间的相互干扰。通过合理的布局线路,有效地避免了计算机网络机房建设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3高校计算机网络机房维护的综合策略

3.1制定管理制度

高校需要为计算机机房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的机房管理制度,用来确保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达到最大效果的开展与完成[2]。在进行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对机房相关的人员、事物进行行为规范的制定,如针对机房的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加强机房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针对机房的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针对机房安全,需要制定机房的消防安全、用电安全以及数据保护等细节内容。通过制定制度,加强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的重视,以保障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与完善。

3.2提高机房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计算机机房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地面对和解决机房临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通过相关人员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各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人员并不了解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计算机以及操作都不是很了解。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极易引发计算机机房网络系统的漏洞,最终造成一系列的计算机病毒侵袭计算机内部数据库[3]。尽管计算机内部硬件与软件有着强大的防护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机房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负责大量的工作任务,导致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上出现疏忽。由此可见,只有加强机房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整个计算机网络机房管理与维护的工作效率。

3.3优化计算机机房的环境管理

计算机机房的相关人员要严格管理机房环境的卫生、整齐与干净,有效避免因灰尘、粉尘的渗入到计算机主机造成的计算机元件及设备发生损坏。因此,工作人员要做好每天的清理工作,在进入机房时要随时穿鞋套,减少灰尘。

3.4制定长期的网络机房维护方案

制定长期有效的网络机房维护方案,在开展维护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制定规范,做好每日工作记录。在计算机网络机房出现紧急状况时,要及时上报领导,并做到认真分析与探讨出现问题的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为保证计算机机房的正常运行做好准备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整个高校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来说,加强对高校公共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机房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从制定制度、人员培养、机房环境、设备维护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与改善,以强化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最大程度上实现机房的价值与作用,确保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稳定运行。

作者简介:易淑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实验师。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应用探析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一些高科技技术不断涌入我国市场之中,而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便是其中的一种,网络技术是多种高新技术的叠加,云计算技术就是以此种技术为基础,衍生出的新型科技技术,此技术的应用特点是:其具有极强的信息存储性能,运用此项技术去搜索、查询也较为方便、快捷,正是由于其具有如此优质的应用特征,因此,云计算技术便被人们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之中。但是从当今云计算技术应用及推广的形式上看,此项技术仍旧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其在使用之时所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制定出相应的整改举措,以强化网络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力度。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0-0057-02

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信息化,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被渗透到了国民日常的生产及生活之中,而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大量的信息及数据搜集起来,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放置在互联网平台之中,人们便可以充分地将此系统应用起来,以极其便捷的方式从中攫取到有用的知识,进而完成资料检索的过程。

1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存在多年,而云计算技术是一种新开发的衍生型技术,这二者相互融合,则实现了互联网系统的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内部各种类型的软件及计算机设备与互联网系统相结合,构建出了计算机系统与会联网系统联合的系统平台,将云计算技术的便捷性及资源共享性充分地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此项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概念

计算机网络系统云计算技术就是一项高效率的信息整合技术,此技术的主要含义是:此技术针对性的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信息数据片段,并以一定的方式,将于互联网上处于分散状态的技术进行综合性的整理,进而对同种的数据及信息种类进行分型,最终对其进行科学性的管理,而这些处理过的数据及信息便于一个特定的网络平台之上进行输出,而使用者仅需从此平台之中检索到特定的资源。此种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高新型的网络技术。而云计算技术所具有的便捷性及资源共享性,则促使使用者能以极高的效率去攫取到信息资源,以将检索出的资源充分地应用于工作之中,云计算系统分为云平台及云服务两大方面,分别履行着自身的工作职责。以云平台系统为例,此平台系统主要行使的是存储功能,使用者将从网络平台上获取的相关资源信息存储在云平台系统内部,此平台还具有动态存储的功能,这就意味着此平台根据所检索出的信息种类持续性地进行资源扩展,并不断进行补充,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资源内容。而云服务系统主要具有服务的功能,此系统平台也能持续性地扩展资源存储容量,而其所建立的内部基础设施也可以白动地实行更新处理,以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特点

云计算技术是由多种高新型的技术组合而成的,其内部主要包含分布式计算技术及网络计算技术等,而这些技术也在不断被更新,逐渐成了更为优质的信息云计算网络系统,促使其功能更加完善,为网络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将云计算技术各种特点简要概述起来,就是此种技术具有资源共享性及通用性,用户不需要过多的使用成本,就能网络平台之中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其具有一定的规模扩展性,根据检索信息的关键词便能极大程度地检索出各种信息数据,正是由于云计算技术具有以上的优质性特征,且其在执行服务功能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能,因此,此项技术则具有极为高效的资源服务性能。

2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分类及实现

种类繁多的云计算技术类型,共同构建成了一个完整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而技术人员若想将此项技术的作用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型。

(1)分类

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将云计算技术所包含的多种技术进行明确的分型,以将云计算技术的分散部门加以整合,进而聚合成整体,促使使用者对此种技术具有宏观的认知。而对云计算技术进行分类之时,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按照相关的标准实施分类工作,云计算技术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可以被分为公有云及私有云。公有云多被是拥有大型的网络运营平台所应用;而私人运营平台则是将私用云作为检索信息资源的主要服务平台。以私有云为例,此种网络云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在此平台检索出的相关资源信息可以安全地被应用于信息检索工作之中,一些企业及单位在应用私有云实施办公操作之时,也要明确该平台的技术设施需要处于完备状态,并严格要求此平台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及可靠性,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自身企业所属的私有云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并充分保障基础设施的整体完备性。由此可见,用户在使用网络云系统整合、处理资料之时,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以将其影响因素全面地分析出来,并确保其应用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中,而只有满足这些基本的要求之后,才能选择出可靠性及服务性更高的网络云系统供用户使用。

(2)实现

云计算技术具有超高的使用性能,而用户若想将此项技术所具有的特征全面探析出来,就必须明确自身的使用需求,进而将其划分成预处理及实现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很多的差异之处,例如,二者处理信息之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其对信息处理的流程也有极大的差异性,然而,这样信息处理的过程所产生的作用效果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均有效保障了计算机系统的平稳运行,促使此系统将白身所具有的能力充分展现出来。以上两种新型的信息处理工作,能够极为高效地将系统变得更加简洁化,进而高效实现了其所制定的信息处理目标。这样一来,综合型的计算机系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而其也为企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我国国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自身企业所带来的便利之处,因此,为进一步增强此項技术的成熟度,相关技术人员就应该做好此项技术的基础性建没,以实观云计算技术[3]。

3计算及云计算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访问权限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是加工所得的信息及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硬盘之上,而新型的计算云技术与其不同,使用者可以将自己得到的数据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之上,进而在此平台之上建立白身专属的账号及密码,完成此步骤之后,用户所检索到的信息及数据便能最大范围地存储到这种虚拟的网络平台之中,进而扩大了计算机系统的存储空间。然而,一旦用户的账号及密码发生泄漏,其将会失去对此系统的控制力,可能导致不法分子于此平台之上越权访问用户信息[2]。

(2)技术保密性问题

云计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信息泄露。其保密性能具有一定的进步空间,部分企业可以与网络系统之中直接搜索到用户的相关信息,继而完成一系列的资源共享流程,其共享资源包括用户的薪资状况及所在单位职称等,这使得用户的隐私被暴露在网络之上,对用户个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1]。

(3)数据完整性问题

经过云计算技术处理出的信息较为分散,且其存储方式也不够集中,在数据中心的各个位置,均存在用户信息及数据,而这些较为分散的信息将难以将自身作用完全地发挥出来,除此之外,就是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商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对用户的信息及数据有效地整合、存储起来,进而使得用户信息过于分散。

4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完善对策

(1)合理设置访问权限

一般来说,用户在从网络平台上攫取信息及数据之前,相关企业应该事先对设置相应的信息资源访问权限,以将对用户而言极其重要的信息资源进行封锁。除此之外,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提供商还应该根据用户检索信息的实际情况去设置相关的访问权限,以防止用户获取一些不良资讯,其应该对信息划分种类,将不可获取的资源标记下来。相关企业还应该定时检查于云计算平台之中检索及存储的各种信息及数据,当发现其被越权更改之时,相关技术技术人员便应该针对以上因素及时进行技术上的整改,以充分保障用户的数据及信息资源处于安全的范围之内。

(2)注重相关技术的保密性

针对云计算技术保密性差的特点,云计算服务系统的提供商及用户应该达成思想上的共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并制定出相应的防御系统,将保密工作做到极致,这种双重保密技术,可以将云计算技术真正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用户应该将自己在云计算和你服务系统之上设置的账号及密码牢牢记住,这样一来,其变成为云计算服务平台上的专属用户,在检索、存储信息资源之时,其仅需要登录账户,便可以直接查阅到相关的信息。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也要发挥出自身的监管职能,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网络系统安全进行全面的监督,在其相关法律条例之中,可以将云计算安全性的标准重点圈化出来,以为用户及服务提供商提供参考,此条例也可以将网络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以防止有不法分子随意盗取他人信息,其还应该设置相关的安全评估机制,为各种工作明细制定出相应的评估标准,这是保证各种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性条件,而用戶及网络提供商也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约束自身的行为,落实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有关部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程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的修订,以促使其更加完善、可靠。

篇(8)

论文关健词:计算机网络开放学习调查实践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它为人们进行交流提供了虚拟空间,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小学教师的培育和提高提供了新型学习环境。然而由于小学教师长期依赖书本资料、培训学习、互听课、听专家讲座等传统的在职学习渠道,与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相背离。为此,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把小学教师在职学习与提高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促进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资源,丰富信息资源,无时空限止地沟通交流,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调查选择了赣州市宁都县的几所小学的86名教师,发放问卷86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1份,并选择了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07高专英语1班的52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学习实践活动。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计算机网络学习调查与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开放式学习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1.大多数教师不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对于这一项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都集中于“几乎不了解”(占36.8%)和“完全不了解”(占45.8%),这说明计算机网络虽然发展迅速,普天盖地,但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2.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认可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完全依赖书本资料学习的占34%,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于老年教师。偶尔借助计算机网络来查找资料和相关学习内容的占57.9%。经常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学习的占8.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不强,还不能及时从传统的学习渠道上转变过来,跟不上信息技术时展形势,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学习条件不够成熟。因此,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建设,特别是乡村的计算机网络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学习系统环境,增强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尽快将教师转入计算机网络学习轨道上来。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的开放式学习情感调查与分析

1.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应满足教师的情感需要。为了了解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态度,从调查来看,认为“很好的学习方式”占48.6%,认为“不必要”的占22.7%,持观望态度的占28.7%。这表明,占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当今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对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只有少部分沉迷于传统的学习手段,担心计算机网络学习不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甚至惧于计算机网络学习,一部分对计算机网络没有产生浓厚兴趣,怀疑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

2.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计算机网络学习资源的查找中,教师通过搜索,找出适合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利用,从计算机网络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哪些网站中具有满足自身需求的资源和便捷的开放式学习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中寻找到促进相互学习的同伴。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开放式学习技能的调查与分析

1.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技能的重要性。调查发现没有人能确认:计算机网络到底有哪些学习资源?使用哪些手段可以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但他们认识到学习技能的高低严重影响了教师学习的效果,充分认可学习技能“非常重要”。

2.大多数教师缺乏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的培养。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职前在校学习阶段中,占42.4%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占69.7%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占88.4%没有接受过internet网上网技能学习,虽然internet网上网容易上手,但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时,大多数只会停留在利用搜索功能查找一些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QQ、邮箱发送信息与同伴交流,对于许多深层次的资源、与同伴在线和不在线交流的技能缺乏,很难顾及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系统化设计与搭建,只能对计算机网络平台的简单功能加以利用,这些影响着计算机网络学习内容的获得和学习效果。[1]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学习实践活动

(一)参加实践活动的对象

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07高专英语1班的52名在校学生,他们毕业后的择业目标是成为小学教师。所以他们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就业后的终身学习,关系到能否顺利融入到计算机网络环境学习中。

(二)实践活动研究的目标

本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系统地总结并形成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理论,探索并研究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形成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模式。

(三)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1.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实践的必要性

着重研究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人们学习思想、观念、方法等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技能和创新精神。通过调查,学生上过网,绝大部分上网的主要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偶尔查一点资料,下载信息,很少用于学习,没有真正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学习、协同学习的作用。要培养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激发人们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和提高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实践内容过程

(1)资源搜索功能的应用

给出内容关键字句,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关键字句查找出相关的内容,并让他们说说反馈所找到的具体内容。给出一些词语,让学生找出这些词语的意义、反义词、近义词等。让学生自由找出网上的一些自认为较好的小学课程的课件,并让他们说说课件的优点之处。

(2)资源下载功能的应用

指定一些视频、音频和图片资料,寻找并下载,让他们说说这些资料采用何种方式下载,继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下载工具,提高下载资源的效率。

(3)在线学习交流功能的应用

网上寻找在线学习的网站(免费的或要注册缴费的),说说交流学习情况,如交流中遇到哪些具体问题,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提供积极的参考。

3.计算机网络学习实践体会

(1)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上网,了解并掌握了如何快速查找信息资料,如何快速下载文件,如何上传文件,如何远程登陆,以及如何在线交流等上网技能。

(2)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

学生都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好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可学可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选择学习形式和内容自由,无时空限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兴趣。

(3)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环境

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学习者主体性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环境都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

(四)实践活动成果

学生经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实践使用,实践使用了很多功能,从而掌握了上网的基本技能,感受到计算机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认可计算机网络学习功能,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我们很多帮助,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所要依靠的重要部分,能激发学生上网寻找学习和应用资料,进行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用于解决问题。走上教师职业后,能有效地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学习,为终身学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对实践活动的现场进行了拍摄,将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学生训练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环境设施等进行了及时、客观、全面地进行拍照,记录了活动的情景,拍摄了活动场景图片和录像资料。

(五)实践活动引发的启示

提高小学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培养起浓厚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加强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学习中所需的技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时,能充分享用到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学习资源,与同伴一起自由、无时空限止地交流学习,高效地促进和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计算机网络建设要加大力度,广泛深入乡村,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配置计算机设备,并上网,供本校教师上网学习的需要,有条件的教师家庭应配置计算机设备,方便教师随时进行计算机网络学习。每个学校要培养一名或多名教师懂得计算机网络管理,或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这样可以保障学校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转使用,并能为教师在计算机网络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网站建设中,逐步分化出一些专门供小学教师学习和交流的网站,这样的网站要优化计算机网络资源,更新资源速度要快,不断地拓展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3]

参考文献:

篇(9)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Internet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及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级人才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以及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具备相应的网络应用能力,本课程作为非IT类计算机基础教育典型核心课程之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状况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主要在非IT理工、人文及医学类大一或大二开设,虽然现在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都比较早,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都不太了解,掌握的程度很浅。对于非IT类的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前所学习的计算机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并不具备很好的计算机知识背景,而且这些学生专业后期课程与计算机网络衔接不大,而长期以来,计算机网络课程都是将重点置于基本理论的讲解上,一般来讲教材也比较适合IT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因此这门课程常常使得非IT类的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枯燥,实用性较差。因此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提出创新的适用非IT类学生学习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根据各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培养方向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创新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为导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与时俱进,删除过时落后的部分,同时根据非IT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网络课程的需求,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层次、多类别的分类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兴趣、理解、实践、应用”的递进方式,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将网络课程内容按照1+X+Y的模块构建,1是核心内容包括网络的基本知识、网络的基本应用和TCP/IP基础,是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必须掌握的内容,X是限选,理工类学生需要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计算机局域网的组建与配置及TCP/IP协议的较深入的理解,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对人文类专业的学生在上述基础上,略去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重点应放在互联网的应用于维护及网络安全与管理上,相应实验教学也应按学生的类别有不同的要求。Y是任选部分,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专业需求进行选择。

具体方法是将课程的学习分为两个层面:基础篇、应用篇。

基础篇是各个专业的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基本要点、基本的数据通信的概念、局域网的基本知识、主要组网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组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交换与虚拟局域网、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IP地址以及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技术。并加强网络新技术介绍。

基础篇课程学习的总目标

应用篇由基础应用与专业应用两部分组成分,人文、医科类基础应用学习的内容包括WWW、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网页设计及。理工类基础应用学习的内容包括WWW、FTP、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网络设备在组网中的应用(静态、动态路由的配置与实现)。NAT、VPN技术的实现,

人文、医科类基础应用学习的总目标

理工类基础应用学习的总目标

专业应用学习的内容均包括网络信息搜索、分析与整理及网络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

专业应用学习的总目标

人文、医科专业领域的应用选题:

1)医院HIS系统简介;

2)Internet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3)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4)Internet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5)电子商务技术如EDI、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平台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理工专业领域的应用选题:

1)人工神经网络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3)数学模型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课堂组织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立足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基础篇的教学使用多媒体的高质量课件,把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有机整合,突出重点难点,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使用案例入手,并配以相应的动画。通过“设疑-自学-提问-释疑-总结-练习”的模式,加强师生互动。

应用篇的教学结合网络实验的分组采用合作学习法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分组人数4人,即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沟通、讨论、评价等一系列合作互动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实现学习目标,从而共享探索成就、体验合作的快乐。

应用篇侧重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内容,避免理论课课堂枯燥,以问题入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随着知识点的深入,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扩充。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布置讨论的题目,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问题讲评,演示案例的解决过程,并总结归纳。例如多层交换技术、防火墙技术、路由器技术等几个热门方向,可在教师的综合指导下,以分组提交论文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式的自学,使其自学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及对专业新动向的敏感度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五、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实验是该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建立了较完善网络实验室,为实验开展奠定了基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逐步改进,学生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实验内容的组织上,将实验划分为验证、综合、设计三个层次,同时根据专业不同,理工和人文医科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验证试验主要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综合实验主要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设计实验主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做实验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该课程的热情。

六、评价体系的改革

创新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学生会更注意网络应用能力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大,同时加强对理论教学过程(如内容预习、课内互动、课后讨论、课程论文等)及实践教学过程(如实验方案制定、相关知识预习、实验操作情况、学习态度、结果报告等)进行多元综合考核。并加强阶段性的考评,

考评的具体方式:

七、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授课的学生每年有两千以上,覆盖理工、人文、医科等各大专业,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对网络认识的提高,使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以社会、学生的需求为主导,不断创新和探索。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逐步深化的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益才等.多模式智能教学系统教学规划与模式调度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4)

篇(10)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手段方法单一陈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并且多数教学重心放在理论传输上,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实践应用性特点,网络课程其本身就是一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需要讲解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但是目前的黑板式的单一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认知度下降,教学效果不佳。(二)教学内容设置理论知识多,实践应用操作少。笔者在教学中深感,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仍偏延续高校教材模式,其内容理论知识点较多,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少,极度的偏离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另外也偏离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课程特点,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和教学如果使学生没有学到具体的实践操作知识,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使得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却是完全的丧失,对于这一点在我们的调查了解中越到的较多,亟待我们给予解决。(三)缺乏配套的网络原理和实用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很多知识点就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去完成,但是当前的教学中计算机知识理论内容抽象、空洞,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无法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效率低下,学生所做实验照书本依葫芦画瓢,没有开拓创新。实验室的设备单一,满足不了当前实验需要,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验环节,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标准、网络产品层出不穷,学生在课堂上纯粹的理论学习,没有接触实物,没有亲自动手组建过一个哪怕是只有两台计算机组成的最小的网络,学生对网络设备结构和功能缺乏感性认识,设计时只能照搬照抄,课程难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的社会实践适应能力下降。资源紧张,课程设置内容不合理这点严重阻碍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健康发展。(四)考试评价方式单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试仍沿袭折闭卷考试的模式,所测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的熟练程度,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项目根本没有,这样导致了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就会出现偏差,应试学习模式,另外,很多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由于理论知识掌握的一般而不能充分的表现出其的特点优势,缺乏全面性考虑。

二、促建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突出办学宗旨。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一定要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要增强,以此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传授实践操作的知识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值和关注度表现的更高,相对于过多的理论型传述式教学中学生对于大篇的理论常常感觉不知道有何用处,而不能够完全的理解,对其学习后续内容增加了难度,思想上也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比如,网络技术的教学应减少与实际应用技术关联不大的知识传授,增加一些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使用等。(二)科学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路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技术发展更新速度较快,不断的新产品,新技术陆续更新,因此,教材的内容时常会出现脱节的现象,不利于课程的开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中,应加强对网络应用和实践性的介绍,要介绍一些新技术、新的网络产品,体现出先进性。高职院校的教材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所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以基础理论“必需和够用”为前提,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增设网络实验的内容,加强应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统一。(三)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①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其来讲解一些抽象,较为难理解的知识,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②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让学生加深对于网络知识学习的认识度,让学生切身的感觉到知识的学以致用。比如在讲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时用人们熟悉的邮政系统进行类比;讲TCP和UDP时用打手机和打传呼来进行类比等。③参与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我教你学”的被动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四)考试环节的科学化。考试作为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一个评价方面,科学、合理、公平、客观的考试,一直是多年教学改革探索的问题。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用闭卷笔试的方法,很难全面、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应采取理论与实践、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部分可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和概念全面复习,这样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记忆能力。而对于局域网的构建、安装、配置等内容可以采取机试进行,再加上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从几个方面给学生一个全面合理的评判成绩。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描写教育论文 下一篇: 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