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0:34: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专教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教学内容入手,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察作者的情感,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一部好的教材,应该在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的同时,传递丰富的情感,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等。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要让中专生学习具有时代性和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真正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意蕴,培养学生积极积累文学语言的热情。而古今中外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感的喷涌结晶,在教学中要注意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情感脉搏,挖掘文章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如沐春风,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广采博览,力求了解作者的方方面面,了解创作的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文学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
(二)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引导学生领悟情感美。
朗读,必须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课文中无法用文字体现的情感变化读出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言语,以声传情,从而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含意,用有声的语言,把作者描绘的形象、画面再现出来,朗读要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观其人,陶醉于作品的意境之中,充分体验到课文中的情感,引起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在诵读中理解、感悟,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关于审美兴趣的激发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联结点,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作正确引导。教师可以采用以训练语文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也可以实行开放式教学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到阅览室去,到多媒体中去,到生活中去;也可以主动参与教材改革,在课堂上结合教材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只有千方百计地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冲动,抢占激发审美兴趣的制高点,他们才会带着一颗心去阅读。可见,激发审美兴趣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切入点。
(二)关于尊重学生审美体验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实际、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智力及能力状况不同,以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的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种差异,尤其是对学生的真情告白,教师要持尊重、包容、接纳的态度。这种正视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有创见,让学生有各抒己见、发表言论的安全感,实现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第二,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作出正确的辨析与评判。对切合实际的见解,教师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其审美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对情感不健全、态度不端正、价值观歪曲的错位见解,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其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伦理价值关系作出正确选择,及时地认识自己,纠正自己,超越自己;对片面性的见解,教师在肯定其答案中的合理性的同时,重点引导其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全面思考,培养审美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求知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也正是在不断的情感体验、态度修正、价值观提升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思想的陶冶,实现了人格的升华。
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情感教育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情感,也随时演绎着情感的人生。亲人离别时难割难舍的是情感;亲人团聚时哭断衷肠的是情感;英雄凯旋时赞颂褒扬的是情感……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实现情感教育呢?
让学生走出教室,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情感课堂。平时的节假日、双休日等可以让学生体验与亲人团聚时的情感;寻找特定的场景,如亲人离开人世、感受当事人的悲哀与忧伤;同学聚会、商考状元的恹意、参军青年的兴奋,体验欢笑与快乐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目的是将情感体验的理解和感悟化为学习课文的动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15-01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由于中专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业的成绩考核往往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绝大多数中专学校的教学往往以学习和考核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并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到教学系统中,造成中专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主课程,对传承先进文化和传授生命教育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理应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担。
中专学校对生命教育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生源方面,由于近些年大学扩招,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进入高中、大学学习,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较差,对待生命意义的意识淡薄。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办学压力大,中专学校招生均采用免试入学,大多数中专生进入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要求较低,学习缺乏动力,部分学生还有自卑和失落的心理,这一切造成多数学生对生命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在教师方面,中专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就业情况,多数老师在教学中更偏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语文课程由于不属于考察范围部分学校不给予开设,更谈不上语文课上的生命教育。学校对于语文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缺失,对学生造成的深刻长远的影响。最后,在大环境方面,当今社会对生命教育也存在不利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命教育的氛围不浓,当前社会利益至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不断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十分淡薄;二是网络媒体对恶性事件的宣传,这些媒体只注重点击率,却忽略了生命教育,社会媒体没有担负起到应尽的教育义务;三是中专学校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非常专业化,教学目标单一,学生来学校只为学到某门或某项技术,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让生命教育大打折扣,最终造成中专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为改变这种不良局面,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对有关生命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升华和拓展,做到每节语文课都有生命教育的影子,生命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呢?第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要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在语文教材中,有古人对生命的感慨,有今人对生活的感叹。在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今名人的情怀,从古人跌宕起伏人生中看到豁达的胸怀,从圣人宁静致远的哲思中看到超人的智慧,从前人百折不挠的奋斗中看到现在生命的可贵,从今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中看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感知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生命的唯一性。第二,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美好的事物人们都会珍惜,生命更是如此,只有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学生才会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才能体会生命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内容片段要经常让学生分享感动,分享快乐,分享美好。老师要经常给学生观看一些承载美好生命意义的视频,让学生明白生命中虽然有各种烦恼、不幸,但是只要坚持,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当学生从老师、同伴那里获得了力量,知道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去欣赏,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去享受,那么多美好的理想去追求,学生自然就会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第三,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的生命最终会逝去,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的过程中赋予了什么内容,诠释了什么意义。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课程,更是一门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课程,在这个课程中,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过程由自己书写,生命的意义由自己确定。乞丐和科学家的人生都是人生,但其人生的意义大不不同,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变成了永恒,而乞丐的人生如同水中的痕迹,当其生命逝去时,其人生的意义也随之消失。只有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才没有虚度光阴,生命的意义才会得以彰显。第四,改善中专语文教学内容和模式。中专语文教学没有占到重要的位置,老师们对语文教学有敷衍的现象,学校要将语文教学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不要一味的重视专业知识。为了更突出生命教育的主题,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模块,对学生进行专门教学,不应只局限在将生命教育穿插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方式,还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和老师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更需要集思广益,开发新的生命教育方式和内容。生命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中专及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大体现。全体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曹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欢乐是人们的追求,兴趣是人们的爱好。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好奇是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好奇往往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有关学习内容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容易形成活跃的气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回顾过去,查阅一些旧的教案,深思一下,总觉得课堂教学中“死板”的东西太多,缺少“欢乐”。而当前的教改打开了我们这些年轻老师的思路,给了我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收获颇丰,本人认为在英语课堂上,特别是职业中专的英语课堂上,欢乐的气氛和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职业中专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初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是被老师遗忘的人,他们普遍对英语不感兴趣,一上英语课就头疼,那么如何让他们重新开始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呢?本人认为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就本人在英语课堂中展开的多层次愉快英语教学谈一谈本人的初浅认识:
一、课前的兴趣调动
众所周知,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课也就好上了。所以在每节英语课之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唱一首英语歌曲,其中的英语单词大部分都是他们所熟知的,比如:Goodmorningtoyou、Bingo、Rowtheboat等一些英文歌曲,节奏比较简单,唱起来也较容易,我先让他们跟着录音机唱,然后全班一起唱,这样学生都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大家都觉得职业中专的英语课堂和以前初中的英语课堂大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而不是以前的那种只有好学生才可以施展才华的天地,当她们知道自己也可以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时,自然而然的都会高高兴兴地打开课本,期待着下一步的学习。这就达到了我的启发的目的,让她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自觉不自觉中就进入到英语学习中来,我想这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课上的欢乐体验
有了课前的调动兴趣的充分准备,上课时学生的表现就会很积极,甚至是热情高涨。但是如何让他们一直保持这种兴奋状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我想课堂上如何进行知识的传授也尤为重要,中专学生面临的是就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我校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从事的是服务性的行业,所以我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的日常口语交际的锻炼,只要她们在学校学习的英语能够为她们工作所用就可以了。这就要求她们多说、多练。可是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中国孩子学的都是哑巴英语,更何况进入职业中专的孩子,要让她们用英语说话真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张嘴说英语呢?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让她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种授课方式产生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讲对自己未来工作的计划“Plan”这节课时,因为她们将来实习时要面临用人单位面试这一环节,面试官会问到一些和这节课相关的问题,所以询问别人的计划以及如何回答的句型很重要,但是怎么才能让学生运用自如呢?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个句型,在课堂上我采用传球的游戏,从而巧妙地实现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例如:
A:Whatisyourplanforthisafternoon?(A把球扔给任意一个学生B)
B:IamgoingtostudyEnglish.
B:Whatisyourplanforyourfuture?(B把球扔给任意一个学生C)
C:Iamgoingtotrymybesttoworkhard!
以此类推再接着往下问,这样逐个传递,学生在传球时都喊:“给我给我”,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好;而且采取这种方式学生做起来简单易懂,且饶有兴趣,整个班级循环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这个句式,而求能够灵活运用,这要比单纯的老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形式有趣得多,让他们在体会欢乐的同时掌握了知识,让学生的欢乐贯穿于整堂课,让学生的笑声飞扬在整个班级,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充分地利用了学生的无意识来提高教学效果,收效颇丰。:
二.发展创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英语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英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之外,还必须能够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学会如何选择、使用和编写幼儿英语教材,能够独立设计幼儿英语教案并进行幼儿实际英语教学;熟悉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幼儿英语教学模式;掌握进行幼儿英语知识和技能教学的方法;掌握幼儿英语游戏理论,掌握幼儿英语游戏设计原则和常见的游戏方式,能够独立设计幼儿英语游戏;掌握幼儿英语歌谣教学的理论和技巧,能够按歌谣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掌握幼儿英语故事教学的理论和技巧,能够按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故事内容,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故事;了解幼儿园双语教育活动。针对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我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我大胆地对我们使用的教材《新概念英语》进行教学改编,增加了幼儿英语词汇教学,幼儿英语语法教学,幼儿英语教法教学,幼儿英语游戏教学,幼儿英语故事,幼儿英语歌曲教学等内容,删去了不适合英语幼儿教学活动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增添了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来充实我们的英语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而且,利用课余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情景剧表演,英语课前自由谈,英语板报设计,课堂模拟授课教学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给予指导和帮助,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水平、英语听说读写的专业技能和实际英语教学技能,通过尝试,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发展,能够胜任幼儿英语教学活动。
三.改革创新专业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我改变了以往试卷考试的模式,围绕社会需求,采用以测试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基础知识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并把平时的专业竞赛成绩、幼儿园实习、见习的成绩等按百分比折合在内,全面、立体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总分为100分,卷面知识题成绩占30%,作业占20%,平时各种专业竞赛、实习表现、实习评价以及教学设计及模拟等占50%,从而突出学生的技能考核,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适应国家和当地幼儿教育发展需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18-02
中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听与说教学两个板块的完美整合。它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和语文基础教育改革,顺应时展的必然结果。
过去教学中的,“听”、“说”分离往往不符合我们真正的教学情况,常常出现学生的“高分低能” 。就拿与人交流来说,有的学生只要在人多的场合或是在陌生的场合里,就显得手足无措,说话就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不能将内心的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而有的则沉默寡言、一声不吭。这种情况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学识渊博的人才,更需要人才能在实际情况中灵活应变,巧妙应对。
《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就中指出:“当今的世界竞争永不停,科学技术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民族的素质的竞争,,, ,,,而这些实则也正是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竞争。”哪一个国家在基础教育上做的好,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最高,那么它的国家发展也就相对要迅速。由此我们相当关注基础教育,并提出以下的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大量的有良好的劳动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打下基础;为培育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各层次、各类别的初级和中级人才打下基础,为打造具有创新意识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打下基础。如此一来,我们的学生,将毫无疑问地在他们未来的路上遇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竞争,能不能在未来竞争中成功立足?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口语交际的作用都可以说是不容小觑的,从小处看,这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从大处,这更是关乎一个民族进步甚至存亡,从这点上讲,口语表达也的的确确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是比书面表达要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的逐步施行,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也愈发被当代语文教育所重视。将“听”、“说”整合的口语交际适应了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口语交际教学在培养合格社会人才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虽然口语交际教学的优势与必然性显而易见,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因为两者结合的时间较短、教学者课参考的经验不足,所以也还存在许许多多的缺陷与不足。譬如,会有一些语文教师因为觉得口语交际教学对应试无用,于是就不积极进行口语教学活动,使得口语交际教学只是课改的口号,事实上却是“有名无实”;也会有一些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因为从前教师主体的习惯,使得口语交际这一互动教学变成了单向的“满堂灌”;也有的教师只一味关注教材,泛泛而谈,完全不结合实际;还有的教师只追求热闹的形式,对语言的真正训练却达不到。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有效地解决,否则口语交际教学就只是纸上谈兵,语文的教学在效率就难以整体提高,这样一来,有效的语文口语教学就是一句套话、空话。
想要落实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解决在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所常见的问题,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解决好教师角色这一关键点就是相当有必要的。随着时展,新课程的标准也在不断改革,然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的作用却一直是不可替代,意义重大的。同时教师作用的展现与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分辨清楚自己何时需要扮演何种角色,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处理好角色间的灵活转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学、有所悟、进而更好地去适应我们当下的社会变迁。
一、教学分析――研究者的角色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到底是怎样,又是如何完成的?这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口语交际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新而重要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使这项新的教学内容出彩、出色、有效,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思考,即在此过程中转换角色为一名:研究者。
教师能否在教学中成功转变成一名研究者,对教师本身以及那些被教育者都是意义重大,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的:“若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日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既单调又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他的教学这条幸福的路上来”。因为通过研究,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提升自身的学术修养,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简单的“工匠型”的教师,蜕变为具有探索精神的“学者型”的教师。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教学又灵活自如不能生搬硬套的学科,这些,都使得外来的研究者对实际教育的教学以及学生本身的理解都较浅显,提出的建议也并不容易切入重点,我们的语文教师恰恰相反。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与学生这个群体天然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他们更加理解口语教学情境中会有很多复杂的变数,也就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牢牢树立起研究者的角色,发挥研究者的作用,就能找到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让口语交际教学变得生动而又切合实际。
二、课前准备――设计者的角色
有了以上的教学分析,我们可以进入第二个步骤:设计者的阶段。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是要为整个教学过程做一个合理的规划,也就是当好教学设计者这一角色。如何才能胜任这个角色呢?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把握好新教学理念的实质所指。
我国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中,就已总结出了诸如,启发与诱导学生、师生在教学应教学相长以及藏息相辅等优秀的教学原则和理念。如今的教学理念继承了传统的精华并结合时代更重视学生主体性。落实到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上,可以概括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素质以及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并非生搬硬套就能够教好和学好的。所以在教学理念上我们就应该明确:要想让学生从口语交际教学中真正有所收获,使口语交际教学发挥实际效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就一定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由此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并激发他们将已有的经验融合于学习中去。
第二,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教学中发挥着引导者、指挥者和评价者的作用。口语交际教学自然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我们想让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以《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可以把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应对能力;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3、懂得尊重他人、说话文明;4、学会演讲”。
课标是权威的,但却太过粗枝大叶,作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是分析这几点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何时可以达到。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的语文交际课程辅之以教师通过课标研究的能够帮助学生交际活动进步的其它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够真正有完美。
第三,明确教学方法和策略。
每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有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口语交际教学就是一个让学生逐步从敢说到愿说再到会说的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就要选择让学生敢说、愿说和会说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口语交际教学是具有阶段性的,一步接一步,万万不可想一出是一出或者急功近利。从敢说到愿意说再到擅长说,这是一个类似阶梯式的进步。
首先,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开放的良好氛围。自有这样的氛围存在,学生在心理上才没有顾忌,才能大胆去说,放胆去说,说出自己想说的和愿意说的话。
如今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相长,于是教师作为对话者这一教师角色也日益受人关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本身就注重对话技能。中国社科院的滕守尧教授就曾指出,“真正的对话,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自由交流,是扫除了一切正规性与严肃性之后的随意性和不拘一格的交谈。”而如此一来,口语交际中语文教师所需要营造的民主、平等、开放氛围也才有了保证,才会使更多学生勇敢地迈出“敢说”,这一关键一步。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师傅引进门,修行看个人。”话虽简单,但却颇有道理。现代教学中都讲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接下来还需学生自己钻研和讨论。语文口语交际作为一门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较好的判断能力、理解能力、言语的组织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光靠听、光靠看固然是不可行的,我们应该更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他们更多机会参与练习。为此,我们应该在口语交际中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教学远离学生生活,使其缺乏真实和实用性;2、避免教学处于单向交互模式,使其缺乏互动;3、避免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使口语交际局限于学生中的“小众”;4、多给予丰富的锻炼方式和机会。
结合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交互活动让学生真正寓教学于实践,全名参与和多的方式与机会,俗话说:熟能生巧,也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也有更多乐趣去进行口语课程。
新的教育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教师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并且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实现从敢说到愿说,再到会说,学会一步一步的跨越。
其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示范(这里主要针对的是低年级学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成为教师作用的经典解释,即使在现在学生主体性地位日渐提高的情况下,教师作为传授者的存在,依然具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知识传授,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乃至一言一行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不论是怎样的教学,我们在其最开始的阶段,都应该展示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范例。比如对刚刚入学的新生可能会用到的介绍类的交际训练,我们就可以先给学生一个好的模板:全班同学七人为一小组。要求学生十分钟之内,按叠罗汉的方式大致了解每个成员的基本信息,并自由选出组长,起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组名。
例:A:我的名字是A,我毕业于,,, ,,,,我最爱做的事是,,, ,,,;B:他的名字是A,他毕业于,,, ,,,,他最爱做的事是,,, ,,,。我叫B,我毕业于,,, ,,,,我最爱做的事是,,, ,,,;C:他的名字是A,他的家乡是,,, ,,,,他最喜欢做的事是,,, ,,,;她叫,她毕业于,,,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我叫C;我毕业于,,, ,,,,我最喜欢做的事是,,, ,,,。
结束之后让组长交上组名和组员,并提问学生:“这十分钟,你们认识了几个人?”“有没有来自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个学校以前却不认识的呢?”“有没有有相同喜好的呢?”
当然传统的传授法虽然也是有优点的,例如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过度使用此教学方法,又势必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单调、乏味且机械。
最后,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而不局限于某一种或两种。比如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讨论类,,, ,,,这样交替的使用,不仅让学生接触了更多形式的学习形式,而且保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中秩序的维护和学习的引导――组织引导者的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这样的定义是有深刻含义的。虽然新课改一直强调师生平等以及师生间角色的互换,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有人去建立和维护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秩序,即组织。因此,要搞好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语文教师还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
当下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所以,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提升专业素养,更不能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人文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启发学生可以真正去寻求自己人生的意义,通过健全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身上的潜能,打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二、旅游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儒家的“刚健观”,这种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儒家的“义利观”,可以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工作、生活中正确处理道德与金钱的关系;儒家的“仁爱观”,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起全心全意服务客户的良好职业道德情操。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也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教育:一是走出课堂,到一些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文化古迹等地进行参观,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二是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教授。结合旅游专业教学的实际,在课程中穿插一些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的内容,提高授课质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的方式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善于发现旅游专业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
教师应该把旅游专业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并且通过正确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其实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有不少素材可以培养人文精神。旅游专业教学所涉及的课程内容不少,从自然旅游资源到人文旅游资源;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探析延伸到景点的讲解;从我国的风土人情扩展到全世界的民俗文化;从客户的心理需求到人情世故等内容,这些都属于人文教育的素材。教师在教授景点讲解课时,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使得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热爱和追求美。通过这样生动活泼的授课,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深刻,也会让学生深刻品味到人文精神,这种影响力是长驻心间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采用现代教育的方式,扩展学生人文教育的视野。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信息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得原本一些抽象的旅游教学内容立体化的展现,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形象生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去记忆知识点,而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可以大大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声、像,可以让课堂暂时再现了旅游事物与旅游景点,把教学环境暂时带入到了实际的景点当中,也为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教学审美时空。比如在讲解长江三峡的景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长江三峡两岸的景物,通过这种立体的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暂时置身于三峡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习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让学生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学习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无论是哪个学科,哪个时期,人文教育都是以关注人自身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对于旅游专业来说也不例外,需要对人性的弘扬。所以,在旅游专业的教学中,要想真正渗入人文教育,就必须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观中,教师不仅要承担教授学生旅游各门学科知识的任务,更要教授学生学会求真求实,要教授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观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师生可以真诚地对话,互相分享,让学生可真正的畅所欲言,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在教法观中,教师必须要把传统教法中的灌输式教学与说教式教学摒弃,着重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通过环境来陶冶学生,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正确进行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大部分中专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学习缺乏兴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中专学生在课上学生的时候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而导致中专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课上就要恰当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教育心态,用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教学态度去引导学生,去感染学生;其次就是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面下功夫,例如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相互比拼中获得知识,等等。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04-02
近年来,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也逐渐提高,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技能型劳动者,不少行业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如餐饮行业,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已挑起行业的大梁,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却越来越困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说的功夫、读的兴趣和写的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专业学习。
一、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记流程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针对“听”的专题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听清要点、听懂言下之意等,能够通过复述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语文教材中所举例子一般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并不易掌握,往往敷衍了事,实际训练效果不佳。为此,对于烹饪专业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认真“听”一节专业课,认真记录该节课学到的一道中式烹饪家常菜的制作流程,并在语文课上对所记录内容进行复述,由教师检验“听”的成果,比一比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复述最清楚,评判专业课教师对烹制中的细节介绍是否到位。要求学生在专业课上做好内容记录,一是内容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学生往往能积极对待;二是他们为专业课的内容复述作准备,这就促使他们课前预习,在专业课上“听”得认真,记住重点,关注细节,到了语文课的内容复述时才能表述流利、讨论热烈,从而实现了语文课与烹饪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课基础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每道菜的烹制流程。
二、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说的功夫――介绍菜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多“说”,不喜欢朗读课文、发言不积极,不注重口语训练。过去,在语文课口语考试中,烹饪专业的学生得分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低,他们认为今后的工作环境是在厨房认真做菜,不需要与他人有太多的言语交流,对自己“说”的能力并不重视。对于语文教材上的口语训练内容如自我介绍、模拟求职面试,对他们来说太大众化,缺乏实际意义。笔者结合烹饪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当今社会对厨师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一名优秀的厨师不仅要能烹制一道好菜,还应该能将一道佳肴的妙处介绍出来,为食客带来听觉的享受,并提高各种菜系的文化听品味。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对会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学生明白:好菜也是需要包装的,能用美丽的词汇介绍美食的妙处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此时,笔者适时提出要求,好厨师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由此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烹饪流程的兴趣了,学生往往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学会介绍不同菜系的烹制方法,或介绍不同美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愿说、不屑说,到大声说、抢着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读的兴趣――取菜名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读书缺乏兴趣,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很难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那就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笔者在引导烹饪专业学生进行阅读时,仍然是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现有的一些通用菜名加以改革,取一个新菜名,新菜名或要有文化底蕴,或有时代特点,或有诗情画意。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但慢慢就在课文中找到灵感,取出一些较有创意的菜名,如将普通野菜汤重新命名为“我愿意是激流”、扣肉双吃命名为“将相和”、杂粮包命名为“那些年”等,在取菜名的环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天马行空的取菜名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意,而创新和创意的源泉就在于多学习、多阅读,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对专业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书籍,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写的能力――列写菜谱
中职语文考试的作文部分,学生大多都是写得很少,甚至空白。用学生的说法就是“语文课最不愿意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烹饪专业的学生采用练习写菜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刚开始,学生认为列菜谱很简单,但真正动笔后才发现要写好一个详细的菜谱也不容易,因为菜谱的菜名、原料、烹制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要一一写清楚就有点难度,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列菜谱的练习中不断地增加词汇量,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菜谱写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进行专业学习,要将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精彩,才能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储德发.试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专业渗透――以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5)
二、德育在中职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以社会道德规范影响学生,使其思想道德判断与社会需要相符合的实践活动,它主要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如电脑黑客、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这便对计算机操作者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会中的计算机使用者只有具备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才能更好地抵制不良诱惑,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所以说,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准则的重要途径,也是时展的要求。
三、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德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塑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计算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将德育与计算机教学相融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1.通过设计任务驱动模块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中比较好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得当,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统筹考虑本节课所涉及的道德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信息的渗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以生命为主题的网页,展示交通事故、网吧失火致死致伤、埃博拉病毒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影响等方面的新闻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感恩教育。然后让学生自己设定主题,选择合适的图片和文字在网页中插入。
2.把传统美德渗透到课堂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学科知识将这些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传统美德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去,在文字的设计处理、制作网站的选材及动漫设计中都可有效融入德育。比如,在教学生制国题材的网站时,可以为学生准备“郑和下西洋”“郑成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史实素材,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史实来进行爱国教育宣传网站的制作,以展现中华民族坚强自信、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和文化。
3.在作品中渗透德育
在计算机学科中,作品最能反映一个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选择、有目的地将德育的相关理念植入学生的作业中,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目的。例如,让学生观察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并尝试去做类似的动画短片,如制作“妈妈的等待”“公交车让座”等。通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场景,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尊老爱幼的道德情感。在学习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后,让学生制作“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通过收集诸如野生东北虎、长江江豚、四川大熊猫等素材,让学生体会到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珍稀物种。
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呈现的“专题”特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为实施专题式教学提供了保障。主要原因在于此教材的“专题”性特别突出。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某个领域的“上位”文化知识作为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专题”。首先,选修教材内每个单元的文章都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解释。他们不仅在文章选择上相互补充,而且在专题内容也相互补充。例如,选修教材《天工开物》两则《稻》和《冶》中介绍的是古代的科学技术,而“相关读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个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是科学探险,从古代的科学技术到现代的科学实践,形成了内容的互补。其次,教材在每个单元内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材料。使得专题能够纵向深处发展。例如,在选修课“佛理禅趣”中,在阅读指南中提供了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怎盐的关系等相关辅助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选修课中讲述的内容,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使得同学们的文学知识得到纵向的深度发展。
三、专题式教学中“专题”的选择和确立
所谓专题式教学,指的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所谓的“专题”既不是简单的知识点,也不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它是在教材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可以统领全部教学的“专题”。这种“专题”不仅是教学的切入点而且是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点。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之部”中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向”。根据这个专题,可以设计的教学专题是“具有特定意象词语在古典诗歌中的使用”,学生通过这个专题,不但可以了解到有关“意象”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实施专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程内实施选修。所谓选修,其实就是学生对专题的选择。因此,实施专题式教学既有教师为学生选择的专题,也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专题。教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根据这些教学任务、问题和相关材料确定自己喜欢的、符合语文发展需要的一些专题。
四、“专题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1.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专题。如果把选修教材比喻成“大餐”那么,选择专题就是挑选适合自己的“味道”,作为语文老师,可以考虑从教材中选取可供学习的专题。例如,“儒道互补”这个专题,这个专题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专题,它不仅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而且没有“儒道”知识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去分析两者的互补也是勉为其难。因此,教师在选取这方面专题的时候,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个恰当的“专题”。2.细化专题内容。如果一个专题所设计的知识面非常广,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时就要采用细化专题的教学方式将所要学习的专题进行细化。教师在细化专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专题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块的专题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专题进行学习和研究。3.依托文本,融汇专题内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托于文本的,这是专题式教学的基本途径。通常是以一个文本作为基础,然后选取其他的相关材料作为辅助,通过采用穿越式的方式步步深入,由一点而引发整体,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与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层层深入地了解专题的概念和内涵。
五、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防止学术化。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现在的大部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都编写的过于学术化和专业化,如果我们把选修课当成学术课来学习,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混乱、学习压力增大,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专题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切合可行的专题,便面出现学术化的教学模式。2.密切联系必修课。必修课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选修课一定要联系必修课,把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的基础。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利用原有的必修课的基础知识来理解和掌握选修课中的知识和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能够重温必修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还不会让学生因为选修课难以理解而丧失学习的兴趣。3.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不仅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专题的选定,而且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专题内容进行吸收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专题课上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六、结束语
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教学号召,积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普及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加以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专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者:鲁文地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媛.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张景婷.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