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1: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论文

篇(1)

2研究的理论与事实依据

第一,理论依据。主要理论依据是:《纲要》;m.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的范例学习理论;约翰·杜威(johndewey)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的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等。

第二,事实依据。在总结以往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牡丹江市幼儿教师数学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包括了解了大量的个体幼儿园教师,还关注了把素质教育作为切人,突出其实用性。

第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培训工作要重视人的发展,应该是对完整的人性和人格的建构。数学培训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幼儿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更要培养教师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幼儿教师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数学观念的恰当构建,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读能力,通过数学方法与技能的有效把握,培养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第四,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而是学员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数学培训教材强调对被动式学习的超越,强调学员是学习的主人为前提,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条件,以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特征,以发展学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学员通过在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在赋予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意识、自主习惯和自主能力。

3研究的内容与问题

第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学员实际出发,有利于学员发展的实际,促进学员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新。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突出实用性,着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拓展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剖析数学培训教材的编写特点,努力追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和谐统一;了解幼儿教师、家庭和社会对教材编写的需求,使教材编写el趋完善。

4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4.l主要研究方法。

4.1.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学员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眭。

4.1.2比较法。以三年制高师教材与中师教材为依托,编写新型培训教材。

4.1.3实验法。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问卷、数据统计对教材试用后进行反馈与分析,再与第一次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实验班,分别采用新、旧教材进行教学对比实验。

4.1.4问卷法。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等方面问卷调查。

4.1.5调查法。深入幼儿园,反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4.1.6统计法。通过对各种研究数据进行处理,为课题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4.1.7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让“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效益。

4.1.8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对研究进行反思,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保证研究有序有效的开展。

4.2课题研究的过程。

4.2.1设计方案,宣传发动。分析学员数学培训的整体状况,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4.2.2建立组织确保落实。组建课题领导小组,保证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人,使每个教师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形成例会度,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对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

4.2.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求全体实验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并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

4.2.4及时反馈,修订不足。经过一段实验后组织实验班学员座谈、反馈信息,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对教材加以修订,如内容上又将难度降低对难度大的例题、习题、练习题进行删减,增加一些与幼儿园有关的题目。

5主要研究策略

第一,以人格本位。所谓人格本位,就是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学员的个性差异,从培养学员人格素质的高度出发。即一切从学员的情感、爱好心理素质、价值观念需要出发,一切以学员的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为着眼点。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健全的心智,知识和能力综合发展的幼儿教师。

第二,注重社会功用性。幼儿教师要实现社会化,必须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所以,培训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要关注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走出教室,走向幼儿园,走向社会,及时了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点和方向,为数学培训注入新鲜的时代气息。

第三,注重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数学教材不仅表现在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理念,数学思维,更重要的在于服务幼儿园。《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除了培养学员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数学及能力外,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可供选择的幼儿园的知识内容。如“数的概念”、“集合概念”、“空间和几何图形概念”、“量的概念”,幼儿园中的教学实例。还要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供学员阅读拓宽视野。

6研究成果

第一,教师的素质提高了。通过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对问题原因的解剖深人了,对教材整合的能力拓展了。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37-02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和新闻、文秘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以“五四”以来的我国的文学史和作家的作品为教学内容,其中贯穿了该时期我国文艺思潮的发展和论争等内容。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还原该时期文学存在的图景,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时,“探究”是目的,“讨论”是方法。所以,若缺乏“探究”精神,“讨论”就可能只是聊天。

一、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1.恰当质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讲授某一文学史或作品前给学生布置供他们思考的习题,以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资料。针对某一文学现象或某一部文学作品,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一到两个适合学生的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不能像采用讲授法那样面面俱到。这是因为,问题多了,学生的精力会分散,会抓不住重点,最后实质问题会得不到解决。比如在讲授经典戏剧《雷雨》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谁是《雷雨》的主人公?这看起来只是一道题,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雷雨》中的人物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其中还必然兼有对于《雷雨》主题的分析。再如在讲授《游园惊梦》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游园惊梦》中的意识流的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懂《游园惊梦》的内容,然后才能知道其中的对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看似只需教师在下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对问题加以展示即可,实则体现了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十分成熟的理解,教师抛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游园惊梦》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2.阅读解疑

阅读解疑由阅读文本、随机讨论和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等环节组成。认真阅读文本是学生参与讨论的前提,只这一个环节就实现了对于以往的讲授法的质的超越。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学生只要记好笔记并在考前对之加以背诵就能拿到高分,看不看文本都无关紧要。这自然激不起学生看书的兴趣。相反,使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法,讨论时每个学生都要或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会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由此阅读作品也自然就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因为教师要的答案并不是文学史教材已经归纳好的,所以即使学生能认真阅读作品,他们也未必能得出自己非常确定的结论。此时,随机讨论便自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了。有时候,针对某个重点问题学生们会展开热烈的争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本身就是一个或肯定、或质疑、或反驳的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理解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讨论或争论,学生们思考成熟了,观点明确了,就可以动笔形成文字材料,就可以用这种材料在课堂上发言。

3.学生释疑

学生释疑即学生在课堂上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实施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这个环节经常会冷场,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而不愿发言。这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要设法让没有准备发言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当同时,教师也一定要做好“无人喝彩”的准备,即真的“干启不发”的状况出现时,自己也不能急躁,不能放弃,要一边讲授相关内容,一边鼓励学生发言。在通常情况下,冷场是不会持续很久的,只要教师能循循善诱,僵局总是会被打破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在现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或总结的能力,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加以肯定,并提示其他同学予以记录;对于错误的、有分歧观点,则应组织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在此环节中,如果学生能积极踊跃地发言,教师一定要对之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沿着正确的思路由浅入深地予以探讨,不能四面出击,否则会劳而无功。比如在讲授《锻炼锻炼》时,我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杨小四?”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杨小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进行分析,吃不饱时的狡猾、小腿疼时的蛮横和支书的“和事佬”作风等都只能作为论证杨小四性格的佐证材料,不能突出加以强调。

4.教师答疑

教师答疑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释疑过程中的错误加以纠正或解释,其中也包括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也包括教师对问题的必要的画龙点睛。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学生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文本,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设想学生对问题的可能产生的看法,还要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经过这种较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应付自如,才能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在讲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学生一般不能从一开始就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学生会认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海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此时,教师若提示学生再看一看海子的生平,再进一步了解他仅25年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说明此诗的创作时间是海子自杀前的两个月,那么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受到触动,就会对该诗中的一些字眼再进行玩味,比如进一步玩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之后,再经过讨论,再加上教师给出的一个参考性的结论,即本诗是海子自杀前的宣言,是海子伤心的绝笔。如此之后,就会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深思省疑

深思省疑就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对问题再作进一步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昙花一现,要想使学生对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必须有课下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发言或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一步进行研究。如果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就要及时形成论文,以供大家共同赏阅;如果是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更要及时地将它记录下来,以供进一步探讨。这个“省疑”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每一次思考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他的下一次思考的开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的环节。“省疑”过程是学生论文形成的过程。有了这个收束的过程,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才真正能以“讨论”达到“探究”的目的。

二、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的长处

首先,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符合人本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也是契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真正的“人的文学”,它实践着“五四”精神,即“人本思想”。“‘五四’文学革命是一次地地道道的革命,它不仅画出了旧文学与新文学的明确分界,还初步确立了作为新文学主体的‘新人’的本体精神。换句话说,现代意义上的‘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构成了‘五四’文学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2]。因此,学习这样一门课程我们自然要培养学生的人本精神,要使学生树立起自己的作为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探索人生的真谛。只有将这种“五四”精神体现在中国现当文学的讲授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本学科的学科内涵。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能给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运用这种展示,他们会亲手绘制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地图。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视学生为课堂的核心,尊重学生的意愿,首先重视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让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不会产生危机感,不会惧怕受到批评。其次,在这种环境里,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使他们敢于探索,乐于找到论据来充实自己的看法,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也会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最后,坚持不懈地采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独自阅读和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所得表达出来,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讨论法通过引发问题激荡人的思维,把潜藏在人的意识深处的才能激发出来,把每一个人都视为是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创造者,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开发自我,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握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己”[3]。

第三,学生将自己思考成熟的看法形成论文,有助于学生的就业。俗语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写出论文也就是“收口”。没有最后这个”收口”的过程,他们以前的思考和所得很快就会被遗忘的;相反,如果收好了这个“口”,则会获益无穷。实践证明,写作过专业论文的学生,他们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就会知道如何构思、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围绕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在答考研试卷时会让导师另眼相看。就因为有这一条,所以我院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三、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会使得课堂的涵盖量变得较小,一般只能讨论一个到两个问题。但这个缺憾比较容易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教师可将探究与讨论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结合起来。

其二,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善于表达、基础较好的学生会从中尝到甜头;不愿认真准备的学生,则往往会在课堂上被边缘化。这是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其三,目前学生课业压力较大,有效阅读时间有限,所以就导致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流于表面。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是需要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的,但目前文学院学生每周都要上30多个学时的课。披星戴月地上课使学生甚感疲劳,经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所以课堂讨论就往往没有深度,没有内容。每当这个时候,教师便有些进退两难:终止讨论,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任由没有实质内容的讨论讨论下去,又怕耽误时间。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57-03 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链的最高端,只有将研究生教育做好了,我国才能真正地成为教育强国,人才大国。但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致使研究生教育有了向本科生教育回归的趋势,导致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出现下滑,不能完成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为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笔者做过长期的思考。在阅读先生的《留英记》一文时,受马林诺斯基教学方法的启发,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讲授的课程,笔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笔者所讲授的《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套教学方法很难用一个词来完整地表述出其含义,为叙述方便,暂且称其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一、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笔者在第一次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时,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共有7名同学,学校将该课程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课,共16课时。为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没有机械地按照学校的安排上课,而是按照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设计做了调整。

笔者将课题研讨式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师课堂讲授阶段,第二阶段为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田野调查和撰写论文阶段,第三阶段为课堂学生报告和讨论阶段,第四阶段为指导学生课下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笔者所在学校寒假较长的特点,笔者将第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在学生基本完成学校安排的第一学期课程后,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笔者召集选修《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课题研究》课程的7名同学进行课堂讲授,首先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学术界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章、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本方法、途径;其次,笔者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十个选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每人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

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在寒假期间自主进行,但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利用电话、电子邮箱和QQ等通信工具随时与笔者联系,以随时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寒假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一是认真阅读一到两本代表性的学术专著,以系统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是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学术文章,了解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三是进行田野作业,调查家乡建国以来与所选课题相关的民间文化事像的变迁状况,并搜集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地方文献;四是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所调查搜集的资料,撰写学术论文;五是在所写论文的基础上,制作用以课堂报告的PPT。

第三阶段是课堂报告和讨论阶段,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的正式上课时间里进行。为使课堂讨论更有效果,笔者并没有在一开学就进行课堂报告和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和撰写的论文初稿发给其他六位同学,要求每位学生认真阅读其他六位同学的论文和资料,了解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在课堂讨论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自己继续修改充实论文和PPT。经过两周的准备,从第三周起开始正式上课,每次上课时间为两课时,每次上课首先由一位学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报告,报告时间不超过一节课。在学生报告结束后,主要由其他同学予以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报告的学生同时做出解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笔者主要是倾听,只是不时地插话,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考。在讨论会结束后,笔者再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学生的论文和讨论会中出现的问题做一简单评点,并要求已做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继续修改完善论文,未做报告的同学课下好好准备。

第四阶段主要是学生在课下修改完善论文。做过报告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建议修改完论文后,再交给笔者,笔者再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继续修改,并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正规学术规范撰写,直到修改到笔者基本满意为止。对于其中质量较高、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几篇论文,笔者向有关刊物推荐,结果有三篇论文得以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都非常高兴。

二、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作用

实践表明,将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引入研究生教学中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课题研讨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从选择课题到撰写论文的每个环节都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即使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第一环节,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课题研讨式教学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囿于学生的基础问题,课题难以让学生完全自主确定,需要由教师设计,但每个学生研究的课题不是由教师分配,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做一定程度的改动,教师只是介绍科研选题的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题。由于课题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就有兴趣,有动力去进行研究。在课堂讨论环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并不发表长篇大论,只是组织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辩论,使讨论能够热烈而有序地进行。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标,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培养、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课题研讨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讲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讲授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选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入门途径。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着重于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写作论文的能力。第三个环节通过课堂报告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和互相启发能力。第四个环节则通过要求严格按照学术规范修改论文,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经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熟悉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从而为以后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3.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教学相长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华,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教与学基本上是单向性的。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就要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密切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变成科研过程。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也要求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教与学由单向性关系变为双向性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双向交流中,一方面,学生活跃性的思维所形成的新观点可以给教师以启发;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可以促使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了提高,教师也从中受益。

三、实施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为了使这种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课题研讨式教学适应于小班教学,不适合于大班教学。课题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有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只有实行小班教学才能做到。笔者以前在上大课时,也曾尝试过课堂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因为难以掌控,往往都流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不得不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适合专题研究类课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带有研究性质,要求学生利用已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此教学方法不适合那些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基础类课程。

3.对学生的考核要考虑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而不能仅仅考虑学生最后的论文。课题研讨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如果仅考核学生的论文,就可能使学生只注重最后的论文写作,就不能调动学生对待其他环节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综合素质的目的。

4.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课题研讨式教学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费时较长。教师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必要的掌控。如果教师在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掌控,那么,课题研讨式教学法就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下都要尽心尽责。

5.在设计选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设计的题目不能太大,要尽量小一点、具体些。如果题目太大,学生难以做精做细,会流于泛泛而谈。二要考虑到学生的研究条件,设计的题目使学生有条件去完成。笔者在设计课题时,主要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术界已有的研究状况,尽量选取那些学术界已有了一定研究,但还有研究余地的课题。如果学术界还没有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以进行研究。如果学术界已研究的很成熟,那么学生只能重复前人的观点,不可能进行创新。二是田野调查的时间和经费问题。在学生正常上课期间,不可能抽出时间让学生去进行田野调查,至于经费就更谈不上了。所以,笔者设计的课题尽量使学生能够利用寒假回家过春节时间,在家乡完成。

俗话说,教无常法,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但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对于笔者的探索,学生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要继续探索,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留英记[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246-272.

[2]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118.

[3]谢美华,张增辉.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61-63.

[4]欧阳丽莎.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8,(1):58-61.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206-01

一、引言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网页设计是高职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到高职网页设计课程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来在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给学生以更多的发言和表达的机会,而教师则适当减少讲授内容,根据教学大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查找和准备相应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二)特征。参与式教学法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教学中加入实际的前沿性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重视学生的提问,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提问以及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第三、授课形式多样化,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发言、实物演示、作品介绍等多种方式,注重课堂的互动和交流。第四、考试形式多样化。考察的方式有论文、实物演示、笔试、作品介绍等方式。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学生则在平时需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积累更多的网页设计知识,注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网页首页和子页效果图制作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制作和效果演示,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参与氛围。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学习图像插入和图文混排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学习困难的,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过程的操作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从而将教学内容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围绕教学目标,组织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网站的实现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对如何实现网站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实现网站的各种构想、思路、具体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

(四)重视学习探究,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领悟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主动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与用户进行沟通、对页面进行修改的时候,教师可以只稍做点拨,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和探究,让他们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来与用户进行沟通,来对页面进行修改。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寻找更好的方法,取长补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头脑风暴,拓展学生思维,头脑风暴是参与式教学中需要经常运用到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还能够探寻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网页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校园为材料进行网页设计,并展开小组讨论,记录每个人的思路和想法,学生利用课外休息时间进行思考,开始头脑风暴,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制作网页,开展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组织课堂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例如,设置课堂游戏、竞赛、实物展示等活动,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完成网页设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束语

总之,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到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来在高职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而作为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并根据教学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5)

教育部颁发的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就要通过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让历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学生主体

在问题探究式历史教学法中,课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凸现。教师只是在扮演“导演”的角色,起点拨和引导作用。教师通过问题启迪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学生的动脑思索,解决问题,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摄取知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心理学原则

传统教学法中,学生只是长时间听教师讲述,缺乏积极参与。很容易引起大脑的疲劳,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其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中,学生主动参与,相互交流、热烈讨论,激烈争论使学生在愉悦中感知了新知识。而且,学生在求知欲、成功欲和表现欲的驱使下,其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易疲劳,学习效果好。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再现历史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选好情景资料,把学生带人历史氛围之中。如:在讲《三国鼎立》之前,从《三国演义》的历史电视剧中精心选择一组人物画面:曹操、刘备、孙权、董卓、袁术、吕布、孙策、周瑜等神态各异、各具魄力,又为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从右到左缓缓地出现在屏幕上,仿佛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向你走来,同时出现小说中最经典的几句诗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并将几句诗句依次打在屏幕下,再现《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片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视性,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很浓。学生在观赏中体验历史情感,把各种感官都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来,可以保证具备各种记忆和思维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感知历史,使学生自然进入探究角色。当学生观看影视资料的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导,特别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有所收获,有所侧重。

2.组织活动课。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探究。新课程改革中活动课正是以“讨论发掘问题”的形式出现,很适合为题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炼思维、寻求答案、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有人说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你认为呢?”如选择这一讨论题供学生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活动课所达到的探究效果不言而喻。教师还可组织辩论赛、课堂讲座等形式,要求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的双方收集信息、加工处理、准备充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自我分析判断、自我检查监控、自我反思矫正,而且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在相互碰撞下触发灿烂的思维火花。

3.实地考察,培养探究能力。历史问题纷繁复杂,除中学教科书中提及的一些历史大事可作进一步探究外,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谚语、民俗习惯、人文景点等等的背后都有值得挖掘的历史知识,教师要善举多方面的事例,开拓学生的思维,先让他们就自己的知识获取程序展开积极的讨论,以丰富和完善自己和他人的选项。在确定研究项目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各种相关资料,有关史志、典籍、丛书、辑录、论文、传记、日志、实物及影印件都属搜集范围,学生可去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处查寻,而后指导学生实地考察。目前,我校制定了《马尾船政校本课程读本》,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马尾船政”的研究性学习,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他们在课外游览了船政文化博物馆,走访了家乡的一些老人,收集了一些民问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撰写小论文,巩固探究成果。为加强对探究成绩的巩固,检验探究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家乡名胜古迹,写观后感,或编历史剧本,所写内容只要是依据材料,观点鲜明即可。然后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和相关的问题。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科学家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2.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与功能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完成探究任务,学生离不开组内合作。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受到尊敬,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与条件,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篇(6)

笔者参与了我校外语系近三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通过对这三届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发现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论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论文选题雷同率高

笔者初步统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的2011届毕业生的229份论文,论文选题涉及语言学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学方向66人,英语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选题中,关于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应用的文章占29%,写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阶段的占0.8%,教学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较多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方面的选题雷同率极高。这与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搜集资料,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仅局限于接受、极少进行反思,以及平时看书少思维局限有极大关系。

(二)论文中教育方面术语运用不恰当

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教育方面术语时不严谨,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有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但在该生的论文中只提到了游戏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方法,该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理解片面,把这一术语表示的含义人为窄化了。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而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等。

这类错误跟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基础工作准备不足,对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缺乏应有的理解,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关。归根结底是没有端正、严谨的写作态度,缺乏钻研、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论文结构拖沓松散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初稿结构混乱,无条理。有的学生论文写作时主题思想不明确,文章无中心,比如某篇论文主题是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但是其行文中却屡次提到传统教学方式,其文章篇幅远远几倍于对多媒体应用的描写,导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学生写出的论文结构安排不够紧凑,逻辑混乱,文章表达顺序有误,前后颠倒。例如,谋篇论文主题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但该生把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写在第二章,而把该教学法的介绍放在第三章。这些跟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实践少有极大关系。

(四)论文内容与所学的英语教学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关联极少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方向有:英语教学过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某种教学法或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育方面所体现出的影响或启示,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个体教案分析等等。

统计表明,我校英语教育方向论文内容涉及到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词汇,听力,阅读教学方面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对于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应用较少。另外,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涉及支架式教学、英语学习效能感、元认知策略、归因方式、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鲜有体现。究其原因,以上现象与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过于依赖网络例文有关。除此以外,对已学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没有把教育理论知识与英语教育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英语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解决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针对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1.端正写作态度,由于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的许多问题,笔者建议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它不是应付老师和学校的作业,而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检验以及对将来工作实践的预演。

2.注意知识的积累,扩大专业学习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通用知识储备量,使学生论文写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词语,东拼西凑,拾人牙慧。此外还应多了解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累积。

3.勤于思考,反复习作。不断的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延伸思维广度,更新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悟英语教育与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联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未来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论文写作更有实用性、专业性和建设性。

虽然在写作上的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学生的原因所导致,但究其本质和教师及学校的教学安排及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方面

1.提高创新意识。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养成爱问、善问、会问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才会更有新意。

2.增加知识储备量。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英语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知识储备量,首先自己应拥有一碗水,但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除了会传道授业,还要会解惑,在实际论文指导中如何解惑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在做好教学、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兼顾论文写作指导,时间、精力及自身修养等方面都面临极大考验。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为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而不断努力。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应不少于三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安排会面,电话,QQ,电子邮件,微信等指导形式。

(三)学校方面

1.重视论文写作,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更有多样性,针对性。为了增强我校英语教育方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的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选题范围,提高论文内容的专业性。另外,除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之外,还可以考虑开设与英语专业论文各写作方向息息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时遇到的种种困惑,例如开设与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监控体系对提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制定统一规范的论文格式、程序及评估体系。对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的开题、中期的论文检查、后期的论文答辩等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的随机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外文书籍及英语教育方面的前沿资料的建设。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未来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活动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尤其是多阅读外语类和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篇(7)

1研究的目的

本教学实验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实验干预,探讨在探究式和非探究式的条件下,体育活动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的差异,为高师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为建构的探究式教学法积累资料和验证探究式教学法理论的可行性、科学性。总之探究式教学法实验研究,是对传统接受式教学法的有机整合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2实验研究的基本假设

(1)探究式教学法更有利于高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

(2)探究式教学法更有利于高师大学生的自主探究体育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3实验对象与方法

3.1实验对象

根据实验要求,选取调查对象为淮南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选修中综合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的4个班,2个班为实验班(男32,女30),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另2个班为对照班(男30,女32),采用常规教学法。

3.2实验方法

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由一位具有多年公共体育教学经验的副教授,采用材、统一进度,进行教学。同一时间内采用相同的测试指标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体育学习兴趣测试。本实验的内容选择了集体项目的篮球和个人项目的短跑。

3.3测量工具

本实验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汪晓赞研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作为测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后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工具。该量表5个维度的Q系数均为0.70以上,而且量表的Q系数高达0.9543。说明该量表内部所有题项间的一致性或同质性相当好。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这是个信效度相当高的量表,是目前国内测量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较为理想的工具。此量表被国内学者季浏、汪晓赞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3.4问卷施测与处理

由施测人员在实验前后分别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施测,并保证施测班级被试人数的完整性和回收问卷份数。前测验:实验前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24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80、7%。后测验: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实验后,两个月教学实验结束后让所有被试完成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整理问卷并记录结果。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24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79%。(详见表1)。运用SPSSF0RwIND0w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整理、统计的有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差异性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实验组间体育学习兴趣分析。进一步探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影响效果。

4实验结果

4.1对所有被试前测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并验证实验对象的同质性实验前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存在P>O.05,详见表2)。由此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处于同一水平,可作为实验对象具有同质性。

4.2教学实验后对所有被试在后测验中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

4.2.1对照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对照班的大学生通过常规教学法的体育课学习,体育学习兴趣及其“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和“体育学习消极兴趣”有明显变化,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4)。由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班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主要是体育教师受到体公共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在教学思想有了一些变化,渐渐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的服务的理念,体现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了一些提高。但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和对体育的关注,特别是大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面没有大幅度的提高。

4.2.2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4.2.2.1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

实验后对实验班大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后的得分均值比实验前有明显提高。实验班实验前后二者的得分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实验班M前=39.98,M后=46.76,P=.00<0.01,详见表5)。由此可见,实施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干预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明显的积极效果。

4.2.2.2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水平的比较

通过实验前后实验班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产生了正面的积极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程度,下面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维度水平的变化进行探讨。

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大学生存在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下降、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提高、自主与探究学习能力增强、运动参与程度提高和对体育的关注增强的结果。其中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维度水平、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维度水平和自主与探究学习维度水平三者的差异最大,均为极其显著的差异(均存在P<0.01,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维度水平的T=一5.128、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维度水平的T=一4.948和自主与探究学习维度水平的T=一5.201);再次是为对体育的关注维度水平和运动参与程度维度水平,二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的关注维度水平的T=一3.750;运动参与程度维度水平的T=一2.495,详见表6)。

4.2.3实验班被试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班被试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前后测验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相减,得到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提高的幅度,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组间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被试经过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教学干预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自主与探究学习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被试,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存在P<O.05,详见表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高师公共体育课中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5讨论与分析

5.1合理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中体育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体育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兴趣、自主与探究学习、运动参与程度和对体育的关注五个维度,下面就各个维度进行探讨。

5.1.1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积极兴趣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包括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两方面,本实验采用的大学生体育兴趣量表,在题项的组成上多数积极兴趣的题目和消极兴趣的题目正好构成问卷相互对应的一对对测谎题目且所有问卷均为回收进行测谎题目核实后的有效问卷,所以我们可以在有效问卷内讨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的结果就是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的相反结果。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提高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也就下降了。因此我们重点对体育学习兴趣进行探讨,反之则是体育学习消极兴趣。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班被试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极其显著的提高。足以证明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效果。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难题。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这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5.1.2合理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大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方式的影响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观念,教学应让大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大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大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5.1.3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程度

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实施运用探究式体育教学法使体育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尊敬信任教师,“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学的活动中来,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

5.1.4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对体育的关注”的影响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体育的关注”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对学生体育的关注有明显的提高。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篮球的发展史、短跑历史,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技术的问题可以适当讲得细一点,语言要生动、形象、简炼,注意准确地使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原则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一些符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和锻炼方法,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终身受益。这样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课堂外的体育的关注。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有助于高师大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事业中提升素质储备,是通才教育的有效途径。

(2)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和对公共体育的关注程度。

(3)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6.2建议

在调查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体育教学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篇(8)

一、《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是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要上好这门课程,教学应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内容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的应用型高校,非常重视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在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但是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依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应试教育。这种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很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也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导致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脱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化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研讨式教学法综述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国外对研讨式教学理论研究较为丰富,如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和五步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与实际课题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查找资料主动提出质疑问题研究),提出设想性解决方案,再进行推理和实证检验。杜威认为,“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质疑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发现感兴趣的问题,那么其他的步骤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他还认为,“‘形势’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对话,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我国,众多学者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而尝试开展研讨式教学。郭汉民认为,研讨式即研究讨论式,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唐洪俊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课程授课内容和学生以知识积累为基础,教师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发现问题、研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曾宪皆认为,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苗东利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国学者对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成效给予了肯定。研讨式教学已经在各种高等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都得到推广,充分应用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乃至政治思想教育等各个教学领域。研讨式教学分为四阶段、五步法、七步法。四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学习与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展示阶段、评价与总结阶段这四个步骤。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原则主要由课题的设计原则和教学原则两部分组成。五步法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七步法包括: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小组研讨;学生讲述,师生评议,教师做阶段性的综述。其中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工作是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对于整个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

研讨式教学法是西方发达国家高校采取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国外对有关研讨式教学理论的介绍和评述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在我国许多学者对于研讨式教学的内涵、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且在各学科领域也在不断地尝试运用此教学方法。然而,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1)研讨式教学只是教师自发式应用,缺少有组织地系统研究及推广。(2)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活动,研讨式教学法对所有的学生并不完全适用,不能一味地推崇。(3)研讨式教学的研究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上或是经验总结,缺少务实的研究。(4)教师素质亟需全面提升。部分教师对其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理论研究现状基本停留在引进和解释上,缺乏进一步的系统探讨。

篇(9)

引言: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学生能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值得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与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1.1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学习数学过程表现出的应该是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昂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求知的欲望。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大多数学生都将数学学习视为一种“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投入精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因此受到禁锢,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初中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得数学课堂效果提高产生难度。

1.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主动、互相合作进行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合作、互动、探究是此教学方法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主动对知识进行理解、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建构、通过互相吸取优点实现问题的解决,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推理、逻辑思维等能力发展的过程。

1.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养成具有独特作用,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将体验到数学学习真正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自己头脑的发展和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方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有所提高。

2.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1 对探究性情境的创设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主动使用思维能力的“启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情感诱导和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由意志”。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几何知识不同于以往学习的数学知识,需要应用空间感知能力,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理解,这种抽象的学习内容很难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探索欲望。此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现在,老师手头有一个工厂设计的订单,有一个洗车场希望对店面进装饰,装饰的元素就是各种几何图形,老师现在想征求大家的意见,看看大家能不能帮到我”。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开始拿起纸笔绘制由几何图形表示出来的“创意”,梯形、等腰梯形、菱形、圆、椭圆被广泛应用于他们的“作品”之中,甚至有同学开始考虑用圆柱体表达创意,可见他们的思维扩展到了立体几何的范围内,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充分证明他们对几何知识已经充满兴趣。

2.2 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

有了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之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分成均质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对数学学习的探究性之上的,也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的任务是采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为了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强,我以学习项目为子单位,以学期学习效果为终极目标,鼓励每个学习小组对“今日数学家”、“公式王者”、“年度数学思维成就奖”等荣誉发起“冲击”。例如,在“图EDCA、FCBG为正方形,点C在两个正方形的一边上,点F为DC线段的中点,问线段AF、DB长度是否相等,并证明?”此类问题的解决中,我没有直接教学生解题,而是对每个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问题“若点C位于直线AB的延长线上,问线段AF、DB是否相等,并证明?”探究任务布置下去之后,有的小组很快对问题展开讨论,同组中有不爱发言的学生,大家纷纷征求他的意见,鼓励同伴表达,你一言我一语的“头脑风暴”式解题很快使题目得解。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调动自己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对集体荣誉的责任心也使得对数学学习采取回避态度的学生在同伴的影响下投入到学习中去。

2.3 对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进行指导

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并非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性情境,学生自发进入“大讨论”的过程,在学生的合作、竞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并带领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在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除了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探究小组清晰思路之外,还在一节课结束之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在合作学习中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优胜组比我们组高明”、“我的小组成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学习”,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后形成“总结学习结果”的习惯,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自己在学习中使用的能力、自己的思维发展状况的思考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能力进行内化的过程。

3.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3.1 对数学教学本身的影响

为了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起到作用,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使用方面进行整体的调整和布置,这将对教师选择教学工具造成影响,还影响到教师对课堂的控制,鉴于教学是由无数个细节所组成的行为综合体,对课堂细节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将直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3.2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创设情境和探索性教学的方法给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时间的情况下,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晰,头脑风暴式的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在巩固知识方面更主动,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对知识的合作式探究学习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成长,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尊重,而学生也将从这种教学模式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获得学习的信心,学习态度也因此有所改善。

如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要从本质上认识他们的关系,就要做大量的实验,当实验次数足够大时,其频率才稳定于理论概率,但不等于概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动手,34个小组共同做实验,并将实验数据依次叠加,分别填入表格,再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它的发展趋势,这样学生能直观地、深刻地体会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如果教师只是自己讲解,那么学生就不会有深刻的感受,学到的知识只是停留的记忆的层面,不能透彻理解掌握。在以上合作式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有趣的获得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积累了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这样的课堂教学渗透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数学素养,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发展,同时也落实了素质教育。

4.结语

综上所述,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导的初中数学课堂是愉快的、轻松的、效果显著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获得成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主动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更加积极,因此可以说,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改善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方式,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进行实践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贺建强.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10-12.

[2]严伟娟.浅谈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4(04):118-120.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07-02

农业政策学是具体研究农业政策的经济原理和方法、农业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及调整和各项政策内容、目标和措施等,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农业政策学内容丰富,具有理论性强、现实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需要灵活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探究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探究课程教材内容,以现实生活和素材为参照对象,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自己,教师只是在整个教学中扮演引导的角色,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引为主”角色的转换;二是注重学习的体验性,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可以实现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三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索,有效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究性学习或称探索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最早提出了在教学中使用探索方法。他认为,科学教育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所运用的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索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索式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索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索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美国20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50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发现法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并无高深玄妙之意。与前人相比,布鲁纳更注意探索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出台,尤其对科学探究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研究: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的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由此说明科学探究已经成为世界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二、探索式教学法的重要性

1.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政策理论。农业政策学理论性较强,在讲解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进行重点分析。整个理论体系相对比较完整,借助一系列公式、模型和图形对政策的制定和效果进行深入剖析,这使得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农业政策理论时面临一定的困难。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农业政策理论的过程中,对农业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目标和手段等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和主动地探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政策理论。

2.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获得新知。农业政策学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它同时也是一门现实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农业政策学介绍的诸多农业政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也是处处得以体现的。探究式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现实“三农”问题的探究,把枯燥的理论学习生动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农业土地政策,可以让学生对农业土地流转的形式,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和耕地保护的意识进行思考;学习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可以让学生思考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差异,农民工市民化现象以及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政策措施;学习农村社会发展政策,可以让学生讨论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问题,教育的城乡差异及根源,新农保和新农合在农村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等。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现实“三农”问题的探究,将所学的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农业政策学教学中之所以适用探究式教学,除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政策理论,将所学的农业政策理论与“三农”问题联系起来剖析,还因为农业政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观察现象、理解问题、获取知识,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主动探究,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4.有利于实现了课堂教、学、研的统一。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把自己的科研项目、关注点等应用到探究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尝试进行科学研究、科研项目申报和论文写作,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研究有效结合,实现教学研相生相长。在对科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都可以进入学生的视线,在对问题的讨论、查阅和分析当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思想,获得人生的成长。而且通过研究实践,学生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开创性的思维模式和意识。

三、探究式教学法实施中的注意点

1.注重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感性认识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合适的情境创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讲解问题的情境,形成“现象—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活动迅速地进入高效的学习空间。实际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尤其是发生在身边的热点和难点事件,让学生求知心理与知识内容之间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引起学生知识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自主地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注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潜力。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其原理和问题的根源、解决路径及办法是开展好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探究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分析推理、设计问题、实验检验的过程,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师成了学生探究的“服务者”和“引导者”,这样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注重开展课堂交流和考核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和考核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考核过程要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探究,合作程度如何,探究的结果怎样等。考核办法是引导学生将探究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汇报交流,相互评价。教师要对学生课堂表现、讨论内容、创新点等进行记录,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报告自己如何进行探究学习及结论等。通过这些方法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性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其浓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39-42.

上一篇: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论文 下一篇: 石油测井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