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1: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物入侵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物入侵论文

篇(1)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人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1.1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倍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光肩星天牛是原产于亚洲的极具破坏性的林木蛀干害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该种害虫随木质包装材料进入美国.到1998年8月,它已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纽约、华盛顿等14个州的仓库中校发现,在芝加哥、纽约等地的野外也发现了该物种.光肩星天牛在美国没有已知天敌,会对美国遍地种植的枫树和果树造成危害.如果它在美国得以长期繁衍,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380亿美元。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近1370亿美元.

1.2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1.3生物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如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由于外来船只受到污染的水倾倒在秘鲁港所引起的。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约1万人死亡;脉草、三裂叶脉草现已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疯牛病”最早于1986年在英国发现。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病牛或病羊的尸体被加工成了动物饲料,从而引起疾病大规模传播。1996年3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疯牛病有可能传染给人。

1.4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学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参加第五届生物多样化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专家们警告说,外来物种给生物多样化造成的破坏,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生物生存环境的缩小和丧失。比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阶、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hm2;脉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2生物入侵危害产生的原因

2.1盲目引种

并不是所有的物种迁移或引入都会产生危害,而且许多新品种的引入确实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1859-1900年间,澳大利亚笔尾松鼠被引入新西兰,就成为了新西兰毛皮业的财富之源;然而,大多数的引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水葫芦,主要是为猪提供饲料的。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芦饲料,其投入与产出已经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争抢的水葫芦,如今便异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环境公害。专家认为盲目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业

一是海洋垃圾:随废弃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并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据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软体动物、蛀船虫、珊瑚虫这些寄居类动物如今正附着在漂浮的垃圾上漂进新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物种造成危害,并开始改变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学家巴恩斯表示,能使海水结冰的温度可能是阻挡外来物种入侵南极洲的主要屏障,而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削弱了阻挡外来生物的天然海水屏障,情况就将更加严重。二是海洋压舱水的排放:20世纪初,压舱水代替了固体压舱物,这无意中为水生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散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轮船变成了一个满载各种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输送货物时,不断地运输和储存这些水生生物。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与压舱水直接相关的异地种侵入事件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时有发生。

2.3旅游业

很多的物种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携带而引起的,游客从全球各地带来各种的物种,其中就包括有异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些物种被游客有意无意地留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中,对当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4国际贸易

最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车船飞机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进了鲜活植物产品贸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入侵的机会。例如美国白娥入侵亚洲,就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国原木大量倾销日本,美国白蛾也就由此进入亚洲,进入中国;松材线虫传人中国、光肩星天牛(ALB)传人美国等都是由于国际贸易而引起的。同时种苗产业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频繁更加快了病虫的入侵与扩散。

3防治生物入侵的技术措施

3.1清除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例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侵略性。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所以这种措施在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3.2防治对策

3.2.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

检疫是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出或传人某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14世纪中叶,欧洲的威尼斯共和国为阻止黑死病、霍乱、黄热病等疫病传人本国,对要求人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了进港前一律在锚地停滞、隔离40d的防范措施,后来逐渐运用到阻止动植物外来种传播方面,出现了动植物检疫.1994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最终达成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已成为一部国际检疫法。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共检疫国内外参展植物763批次、683140株,草坪165279m2,肥料8100kg,木包装7件.截获有害生物162批次,发现有害生物160多种,并进行了及时的处置。

3.2.2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

美国夏威夷为了消灭害虫,从非洲南部引进了一种玫瑰色蜗牛,谁知55年后,它竞将15—20种土生土长的蜗牛伙伴消灭得干干净净。为了改善牧草的营养结构,美国西部引进了纤维含量较高的胡枝于,结果它疯狂地繁殖、蔓延,致使原本能养活9万头奶牛的牧场寸草不生,最后被荒弃不用。在中国的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大面积种植的巴西橡胶林,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亿株,40多万公顷。大面积的天然林被毁,代之以巴西橡胶占绝对优势、土壤板结、物种多样性匠乏的生态系统。

所以这些出于良好愿望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提示人们,在进行人为引种前必须认真作好全面的生态评估,并进行引种后的跟踪监测。

3.2.1化学防治

对外来物种的化学防治(包括诱饵、驱赶剂和毒药)通常被认为不可取,因为众所周知的广谱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但据美国国会透露,有一些新型化学杀虫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起作用,不会影响人类健康。但是,这些化学杀虫剂非常贵,而且需要反复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化学防治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有效可取。

3.2.2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例如,在佛罗里达,手工除蜗牛就是根除非洲大蜗牛时使用的方法。然而,大多数外来物种无法用机械防治(如小昆虫和地穴动物),而且,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想象。

3.2.3生物防治

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生物防治被认为是继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之后最有吸引力的方法。现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生物学家也找到了一种水葫芦的天敌——象甲。专家在实验室中发现:被放置了象甲的水葫芦,植株明显变小、叶子变小、茎干变细、分支减少,水葫芦的整个生长过程受到抑制。但象甲吃完水葫芦后,是否还会去吃其他的植物,是否会造成再次“引狠人室”?然而,生物防治确实是目前生物学家想到的最合理的方法,当然它的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向言词,彭少麟.生物入侵及其影响.生态科学,2001(20):68-73

[2]李博,徐炳声.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生物多样性,2001,9(4):446-457.

[3]乔勇进,张敦论,张强.试论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及相应对策.防护林科技,2001(51):41-43.

[4]白希尧,白敏冬.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灾害和治理方法的研究.自然杂志,2002(24):223-230.

[5]丁建清.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6-20.

[6]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保护,2002(28):45-48.

[7]陈兵,康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环境保护,2001,(12):30-31.

[8]徐承远,张文驹.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2001,9(4):430-438.

篇(2)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人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1.1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倍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光肩星天牛是原产于亚洲的极具破坏性的林木蛀干害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该种害虫随木质包装材料进入美国.到1998年8月,它已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纽约、华盛顿等14个州的仓库中校发现,在芝加哥、纽约等地的野外也发现了该物种.光肩星天牛在美国没有已知天敌,会对美国遍地种植的枫树和果树造成危害.如果它在美国得以长期繁衍,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380亿美元。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近1370亿美元.

1.2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1.3生物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如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由于外来船只受到污染的水倾倒在秘鲁港所引起的。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约1万人死亡;脉草、三裂叶脉草现已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疯牛病”最早于1986年在英国发现。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病牛或病羊的尸体被加工成了动物饲料,从而引起疾病大规模传播。1996年3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疯牛病有可能传染给人。

1.4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学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参加第五届生物多样化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专家们警告说,外来物种给生物多样化造成的破坏,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生物生存环境的缩小和丧失。比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阶、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hm2;脉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2生物入侵危害产生的原因

2.1盲目引种

并不是所有的物种迁移或引入都会产生危害,而且许多新品种的引入确实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1859-1900年间,澳大利亚笔尾松鼠被引入新西兰,就成为了新西兰毛皮业的财富之源;然而,大多数的引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水葫芦,主要是为猪提供饲料的。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芦饲料,其投入与产出已经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争抢的水葫芦,如今便异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环境公害。专家认为盲目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业

一是海洋垃圾:随废弃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并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据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软体动物、蛀船虫、珊瑚虫这些寄居类动物如今正附着在漂浮的垃圾上漂进新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物种造成危害,并开始改变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学家巴恩斯表示,能使海水结冰的温度可能是阻挡外来物种入侵南极洲的主要屏障,而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削弱了阻挡外来生物的天然海水屏障,情况就将更加严重。二是海洋压舱水的排放:20世纪初,压舱水代替了固体压舱物,这无意中为水生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散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轮船变成了一个满载各种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输送货物时,不断地运输和储存这些水生生物。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与压舱水直接相关的异地种侵入事件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时有发生。

2.3旅游业

很多的物种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携带而引起的,游客从全球各地带来各种的物种,其中就包括有异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些物种被游客有意无意地留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中,对当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4国际贸易

最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车船飞机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进了鲜活植物产品贸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入侵的机会。例如美国白娥入侵亚洲,就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国原木大量倾销日本,美国白蛾也就由此进入亚洲,进入中国;松材线虫传人中国、光肩星天牛(ALB)传人美国等都是由于国际贸易而引起的。同时种苗产业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频繁更加快了病虫的入侵与扩散。

3防治生物入侵的技术措施

3.1清除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例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侵略性。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所以这种措施在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3.2防治对策

3.2.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

检疫是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出或传人某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14世纪中叶,欧洲的威尼斯共和国为阻止黑死病、霍乱、黄热病等疫病传人本国,对要求人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了进港前一律在锚地停滞、隔离40d的防范措施,后来逐渐运用到阻止动植物外来种传播方面,出现了动植物检疫.1994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最终达成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已成为一部国际检疫法。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共检疫国内外参展植物763批次、683140株,草坪165279m2,肥料8100kg,木包装7件.截获有害生物162批次,发现有害生物160多种,并进行了及时的处置。

3.2.2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

美国夏威夷为了消灭害虫,从非洲南部引进了一种玫瑰色蜗牛,谁知55年后,它竞将15—20种土生土长的蜗牛伙伴消灭得干干净净。为了改善牧草的营养结构,美国西部引进了纤维含量较高的胡枝于,结果它疯狂地繁殖、蔓延,致使原本能养活9万头奶牛的牧场寸草不生,最后被荒弃不用。在中国的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大面积种植的巴西橡胶林,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亿株,40多万公顷。大面积的天然林被毁,代之以巴西橡胶占绝对优势、土壤板结、物种多样性匠乏的生态系统。

所以这些出于良好愿望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提示人们,在进行人为引种前必须认真作好全面的生态评估,并进行引种后的跟踪监测。

3.2.1化学防治

对外来物种的化学防治(包括诱饵、驱赶剂和毒药)通常被认为不可取,因为众所周知的广谱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但据美国国会透露,有一些新型化学杀虫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起作用,不会影响人类健康。但是,这些化学杀虫剂非常贵,而且需要反复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化学防治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有效可取。

3.2.2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例如,在佛罗里达,手工除蜗牛就是根除非洲大蜗牛时使用的方法。然而,大多数外来物种无法用机械防治(如小昆虫和地穴动物),而且,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想象。

3.2.3生物防治

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生物防治被认为是继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之后最有吸引力的方法。现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生物学家也找到了一种水葫芦的天敌——象甲。专家在实验室中发现:被放置了象甲的水葫芦,植株明显变小、叶子变小、茎干变细、分支减少,水葫芦的整个生长过程受到抑制。但象甲吃完水葫芦后,是否还会去吃其他的植物,是否会造成再次“引狠人室”?然而,生物防治确实是目前生物学家想到的最合理的方法,当然它的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向言词,彭少麟.生物入侵及其影响.生态科学,2001(20):68-73

[2]李博,徐炳声.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生物多样性,2001,9(4):446-457.

[3]乔勇进,张敦论,张强.试论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及相应对策.防护林科技,2001(51):41-43.

[4]白希尧,白敏冬.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灾害和治理方法的研究.自然杂志,2002(24):223-230.

[5]丁建清.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6-20.

[6]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保护,2002(28):45-48.

[7]陈兵,康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环境保护,2001,(12):30-31.

[8]徐承远,张文驹.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2001,9(4):430-438.

篇(3)

【关键词】密西西比红耳龟;本地龟种;生物入侵

一、红耳龟简介

密西西比红耳龟,英文名为Red-ear turtle,动物学分类属于龟鳖目,潜颈龟亚目,龟总科,泽龟科,滑龟属,红耳龟。红耳龟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畔,因为长相极其类似巴西彩龟,所以通常被误称为巴西龟。密西西比红耳龟从1997年开始被引进我国广东,继而迅速流向全国。红耳龟性格活泼,与人互动性很高,已经成为了世界家养爬行类宠物最广泛的品种。进入21世纪后的我国,随着大量家养红耳龟被遗弃在河中,池塘等地,红耳龟在中国大陆的野外已经遍布各地,在短短的13年间红耳龟在中国大陆确已造成严重生物入侵,且此生物入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正当引进和随意的放生。

二、生物入侵及特点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目前在中国野外地区,本地龟种已经很难见到,但红耳龟却遍布各地。不仅笔者有过这种经历,国内一些知名学者也有过类似的感触。值得注意的是,巴西龟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该病菌会同时出现在带病龟的粪便以及其生活的水域和岸边的土壤中,并已被证明可以从变温动物传播给恒温动物。因为沙门氏杆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小朋友都喜欢把小龟拿在手上玩,因此儿童尤其容易被感染。红耳龟食性很杂,既食肉食也食水生植物。红耳龟不能与任何鱼类混养,若把红耳龟和任何观赏鱼养在一起,结果就是鱼会被龟吃光。红耳龟整体繁殖力强,存活率高,觅食、抢夺食物能力强于任何中国本土龟种。如果将这些红耳龟放归自然,它们一定能悠然自得的生存下去,但国产龟种难以生存。虽然红耳龟寿命仅为30年左右,但只要达到生殖期,就能顺利,顺利孵化,顺利成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经将包括南美食人鲳、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葫芦以及密西西比红耳龟在内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生物,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经济损失。

篇(4)

一、生态侵权的提出背景

(一)强烈的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生态侵权问题的严重性

外来物种入侵具有灾难性,它会使某个生物圈食物链单一化,破坏生物多样性。此类生态问题带来严重利益损害,且随对外交往频繁而加剧,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一百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已发现五十多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已不可逆转,迎接挑战,做好事前预防、事中规制和事后处理成为必须。

(二)我国的相关立法现状与动态

我国关于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体系。现行立法主要集中在防止入侵上,立法基点相对片面,对于生物入侵事后定性、治理和救济无明确规定。立法目的主要基于公民健康、生产安全以及对外经济贸易考虑,缺少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的表意。同时,由于缺少综合性的基本法和各方面的单行法,地方性的生物入侵立法不配套,防治生物入侵立法的效力层次较低,各种规范多是附带性规定,司法可操性差,多通过行政手段解决。

生态伦理学的大量论证指出了生态法益的重要性,我国《侵权责任法》采用的直接列举具体权利结合“等人身财产权益”的模式扩大了侵权法的保护范围,却使环境侵权中的生态法益成为遗漏。

从生态侵权发生上看。其作用机理不同于一般环境污染侵权。一般的环境污染侵权,其作用机理为“排放——(环境要素)——人”。即排放造成环境要素本身的损害。然后再造成人身、财产等损害,或排放直接造成人身、财产等损害(如噪声、辐射污染)。而生态侵权的作用机理则是外来物种——地区生态平衡和地区食物链——人,且由于破坏了上游食物链条,这一致损机理是不断循环的,比一般环境侵权的后果发展更不易被消化和阻止。生态利益本源和终局有特殊性,《侵权责任法》没有对环境这一概念做细致区分,也因此未对生态侵权与污染侵权做出明确区分,使生态侵权案件的界定和处理、受害方的权益填补成为问题。笔者认为我国《侵权责任法》语境下的环境应包括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生态侵权是环境侵权中后发的、具有特殊性的一类,环境侵权的理论基础和制度设计不能涵盖生态侵权,有必要做区别论证和重新定义,进而提出有所区别的原则和制度设计。

二、确立生态侵权责任,以《侵权责任法》为主规制生态侵权行为的适格性

(一)生态入侵符合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过错、因果关系、损害事实”责任构成三要件说

1.生态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1)环境与生态的区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森林、草原、土地、矿藏等。而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百科词条显示,生态环境(ecn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生态环境不等同于自然环境,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实际上是环境的下位阶概念。因此,笔者认为应将《侵权责任法中》的环境解释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侵权法语境下环境侵权与生态侵权的区分

但是,文意上的从属关系并不能使生态侵权成为环境侵权的分支。环境与生态在文意解释上有着极大地区别。《汉语大词典》中生态的解释是:1.显露美好的姿态;2.生动的意态;3.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可以发现,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的定义更侧重于生态圈(biosphere)内各物种之间的联系。生态好比一个链圈,是互相联结、不断循环的一种状态。生态侵权破坏了生态圈各物种的之间的联系。人在生态中,是其链条的一部分,生态与环境影响人的方式是不同的。

(3)生态侵权的界定与特殊性

综上,生态侵权应定义为:民事主体由于经济文化等类型的交往活动使本不属于本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即本地具体生物链之外的物种)流入本地生态系统使本地生态系统失衡,导致人身、财产以及生态安全等环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及用益丧失,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其中,一个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ecosystem)”,它是指一个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借助自我调节和外部控制不断演替变化,趋向相对稳定状态,它不断循环、较为稳定,具备完整性、连续性、平衡性。而“本地”概念具有相对性,在具体案例中必须具体界定,不能做明确划分,只要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就可以认定为构成一地的本地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在定性上,笔者认为应严格审查是否使一地生态失衡。例如某些导致外来生物入侵的案例中,当地恰均具备其上下游天敌,能够经过生物链自我运动,又形成新的完整生物链进行有机循环的情况,上下游物种只受到短暂的一般影响,虽然导致生态系统改变,但未致失衡,一般不会至损,这种特殊情形属于一般生物系统运动,为一地所接受,不宜上升至生态侵权行为。主体方面,由于我国《侵权责任法》在侵权人和行为人两个概念上的模糊,在外来物种流入、生态失衡和至损过程中提供原因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国家机关均可成为侵权主体,又由于比一般环境侵权具备更大的潜在至损可能,生态侵权的受害人可以扩展至不特定的多数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环境侵权案件也涉及生态损害,其侵权责任应与生态侵权责任区分,比如海上

石油污染案中因石油污染物使某些物种过度繁殖或被抑制而影响生物链条致损。这类情况符合环境侵权构成要件,在对《侵权责任法》的适用上不存在问题,不属于生态侵权责任。

本文主张的这种界定看似狭窄,但却是周延的。在实践中,生态致损往往后果严重,利益极不易得到平衡,这种保守的立法模式有利于提高保护力度和制约功能。其次,随着保险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在人身损害赔偿领域侵权法的功能日益降低,甚至再也不介入。侵权责任法的出发点是风险由所有人自己承担,有且只有当发生归责事由时才能发生侵权责任,这是侵权法和保险法、社会保障法的本质区别,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而归责。所以笔者认为生态侵权责任的定性只能限定在由生物入侵导致的本地生态平衡破坏范围内。有些学者提出《侵权责任法》中环境侵权一章没有囊括进生态破坏侵权,认为应当修改之,其范畴不同于本文的生态侵权,而是着力于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污染。

生态入侵问题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存在的脱节,《侵权责任法》也没有填补这个空隙。分析整个生态侵权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事先预防、审查和监管以及一旦造成生态灾难结果,损失的触目惊心和影响的深远都导致了相关行为的高成本。上文已经论述了其他法律规范或形式对生态侵权进行规制和救济的不适格以及侵权法规制的适格,那么侵权法就需要通过责任的运用来填补漏洞,将这些外部性内部化。

把生态入侵问题纳入《侵权责任法》,可以通过司法解释,比新立法或者修改其他法律更合理和简单易行。在我国侵权法已经单立的前提下,通过《侵权责任法》等私法途径为主的法律规制是我国最为现实的应对之策。

(二)制度设计上的公私法权重

首先,我国未来将建立以民法典为框架的较为完善的民法体系,私法将获得巨大发展。在维权、确权和处理各种问题时,选择私法渠道成为趋势。其次,理论上。行政救济机制的启动权应该在当事人尤其是受害人手上。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不惜牺牲受害人的法律利益,主动介入环境纠纷事件的分流解决,采用多种手段影响当事人。第三,在损害赔偿上,私法途径更专注于各个受损人的损失,比公法途径的整体目的性更人性化。排除我国现阶段关于环境权定性的争议,在我国,可堪完善的对生态权益的规范体系应由宪法和法律共同完成,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属于民法规范部分,是私法基点下正义能够伸向生态权益这一具有公权私权双重性质的尚未类型化的利益的第一双援助之手。第四,侵权法不向处于风险之中的人进行赔偿,只在风险发生时赔偿。这源于判例法的本质以及欧陆法律文化对自由的追逐所致的填平原则,这些受害人只能等待许多年后损害发生时才能去,未来损害要依赖行政法上的安全规章来获得救济。而《侵权责任法》突破了这点,因此在我国,生态侵权的规制可以降低公法权重。同时,民法责任又由于自身局限需要公法协助。作为把外部性内部化的政策工具,侵权法还需要其他政策工具的协助,需要通过公法尤其是行政法以命令、禁止、负担和税负等方式找到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侵权法规制所产生的行政费用几乎只在损害发生时才产生,而公法规制会使相应的制度、人事等系统始终存在并持续运作,如果权重过大,将产生很大的行政费用。

因此,我国生态侵权问题的处理应逐步改变为以私法途径为主,公法途径为辅。

(三)保险救济手段的瑕疵

篇(5)

一、问题与探究孕育核心素养

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的内容围绕“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形成“科学探究”“生活化学习”“经典教育”三大类别,共24个专题。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活动的多样专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素材和体验场境。

学生在进行专题课程学习时,带着课程核心问题进入知识场域、生活场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从而走进丰富、真实的问题情境。“灰霾天气”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生物入侵”情境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经典传承”情境启发学生对理国、践行孝道的思考。例如,“自然”维度关注的核心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从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物入侵》课程引导学生到相关场所观察入侵生物,了解它们给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并思考应对之策;《广州地区的灰霾研究》课程以“50岁以上广州人的肺都是黑色的”为导入,启发学生对灰霾形成的原因、灰霾与天气的关系、灰霾的危害等问题的思考。其中一个学生小组,坚持定时、定点目测灰霾天气,拍照存据,并与广州市政府环境部门公布的PM2.5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得出他们的分析结果。

二、活动与交往催生核心素养

鸢尾花(IRIS)C合课程倡导“由阅读走向实践”,强调由知而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注重内外一致、和谐统一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关系的形成。综合课程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创设了“自然而然”的条件。在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的学习中,“活动与交往”是学生知行合一的催化剂。

在《节约粮食》课程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粮食的相关情况和知识,了解粮食的紧缺危机,了解节约粮食的必要性。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策划粮食调查方案,对家庭、学校、酒店等公共场所浪费粮食的现象开展调查,并及时地把相关情况进行记录交流。最后,学生针对调查情况,制定了节约粮食的计划,积极开展了节约粮食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

在《生物入侵》专题的学习中,笔者联合了鸢尾花团队的部分成员,进行了跨地域、跨校际的协作指导活动。江苏、广州的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主动质疑、自主选题,并基于研究主题逐步开展阅读活动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本地入侵生物的知识,通过观察、访谈等实践活动,思考了入侵生物给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及应对之策,并积极宣传物种入侵的危害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篇(6)

引言

植物入侵(PlantsInvasion)是指一种植物在各种活动的影响下,从原产地进入到一个新的栖息地,并通过定居(colonizing)、建群(establishing)和扩散(diffusing)而逐渐占领该栖息地,从而对当地土著种群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种生态现象。外来植物入侵的原因很多,如动物活动,占领空的生态位等。外来植物入侵现象在当今社会十分普遍,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经济问题,打破了入侵区的生态系统,影响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危害人类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特别对农田、草坪、果园等人工栽培的经济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破坏。植物入侵造成了全球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丧失和危害人类社会经济已经成了无可争议的事实,研究入侵植物的生态和生理特征,准确预测植物入侵性,有效防止有害植物的入侵成了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研究工作的焦点。

1.植物入侵概念和入侵植物的特征

1.1外来入侵植物及植物入侵的概念

外来入侵植物是指在非原生态系统进化出来的植物,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被引入新生态环境并对新生态环境或其中的物种构成一定威胁的植物。植物入侵是指一种植物在各种活动的影响下,从原产地进入到一个新的栖息地,并通过定居,建群和扩散而逐渐占领该栖息地,从而对当地土著种群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种生态现象。

1.2入侵植物的特征

外来入侵植物,特别是那些入侵性较强的外来植物,具有其相应的生理和生态等特征。比如:外来入侵植物一般多为草本植物,多为单年生或二年生,生活周期短,植株较小,种子数量巨大,种子小而轻,繁殖和传播方式多样化,具有灵活适应环境变化等特征。如薇甘菊广叟果千粒重010892g,具5"脊",先端一圈冠毛;紫茎泽兰种子千粒重0104~01045g,广叟果顶端有冠毛;飞机草广叟果千粒重仅为0105g,具五纵棱,棱上有短硬毛。这些体积小、重量轻,加之具有翅、柔毛或冠物等附属物,能通过空气、水流、动物或人类等多种途径进行远距离散布。研究表明,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更具入侵性;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更具入侵性;单年生、二年生植物比多年生植物更具入侵性。对入侵我国最严重的90种外来植物中草本和木本,单年生和多年生的数目分析比较也证实了这一点。

2.目前我国植物入侵现状

据调查,目前中国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88种,其中水生植物18种、陆生植物170种,隶属41科。种数最多的科是菊科(49种)和禾本科(33种),来自美洲的有125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66.15%。这188中入侵植物中,最严重的为90种,对这90种外来植物的性状和生活周期型的统计,发现草本与木本的数量比为81/9,单年生、二年生与多年生数量比约为52/38,并且,作为草本的禾本科(Grai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数量居多,分别为11种和22种。统计的结果显示,在这90种外来植物中,草本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由于该90种外来植物在我国入侵性评价中处于最严重的地位,故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更具入侵性;而一、二年生与多年生相比,也占据一定优势。我们抽样对90种外来植物的其中蓖麻等5种植物的形状和入侵强度列出如下:

3.有效防止和防制植物入侵的一般方法

目前对入侵植物主要采取检疫、人工、生物、化学、农业、机械或物理防治,以及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方法简述如下。

3.1杂草检疫防治

杂草检疫是防治植物入侵的首要环节,也是杂草防治不可缺少的环。它是依据植物检疫法,对输入或输出的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中夹带的有毒、有害杂草的繁殖体进行检疫的防治方法。必须提高检疫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强宣传、呼吁,加强科普教育,使人们有充分认识,从源头杜绝有害外来植物的入侵。

3.2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是最原始、最简便的方法,适于控制刚传入,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清除,但对高繁殖力的物种则因费时费工,除草效率低。深圳曾多次进行人工拔除薇甘菊,但因效果差而放弃。人工防治是一种清洁的生态防治方法,但要注意除后残株必须及时妥善处理,否则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客观上加速外来植物的入侵。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杂草的天敌,如昆虫、病原真菌、细菌、病菌、线虫、食草动物或其他高等植物来控制杂草的发育、生长蔓延和危害的方法。其目的不是根除杂草,而是通过干扰杂草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繁殖与传播,使其种群数量和分布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利用有害植物的天敌进行防治,国内外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3.4动物治草

以虫治草是利用昆虫能相对专一地食取某类杂草的特性来防治杂草的方法。一般程序为:原产地考察采集天敌-安全性评价-天敌引入与检疫-天敌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天敌的释放与效果评价。从20世纪中叶至90年代,以虫治草的研究和实践迅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如1945年美国用泽兰实蝇防治紫茎泽兰;1978年前苏联利用豚草条纹叶虫防治豚草;1987年中国利用空心莲子草虫(Agasicleshygrophila)防治空心莲子草;利用专食性天敌昆虫Neochetinaeichhorniae和N.bruchi对水葫芦进行防治等。

目前防止和防制外来植物入侵的方法日益增多,也日益科学化,环保化和有效化,主要体现在生物防制植物入侵的方法上。

结束语

一个外来植物在远离原生境后要迅速占据新的生境,并不断扩展分布范围而成为入侵种,必然有一定的生理和生态学基础对异质生境较强的适应对策、快速的繁殖能力、高效的种子散布方式。这些机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

植物入侵打破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影响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危害人类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已经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重视,寻找有效而科学地防止和防制外来植物入侵的措施成了植物入侵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史刚荣,马成仓.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物学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6.4.

篇(7)

寻找最美科技人员

茫茫戈壁,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单调而乏味。

但在中科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国家重点站站长李新荣眼里,沙漠是位最熟悉的“陌生人”。

“金沙和森林一样珍贵,沙漠是上帝给我们的地标。沙漠孕育着特殊和未知的资源,我们必须保护沙漠、善待沙漠。”李新荣说。

和酷暑严寒相伴,与风沙雨雪为伍。沙漠,就是他守护着的家园。

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科尔沁沙地、河西荒漠绿洲过渡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从干旱区到半干旱区再到半湿润区,我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方都留下了李新荣和其团队的足迹,都留下了他们采样研究的身影。

穿着冲锋衣,背着双肩包,脚踩运动鞋,手拎观测仪,任职站长18年来,他从未停下奔赴野外的脚步。“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的称号,李新荣当之无愧。

研发“人工地毯”固流沙

沙坡头位于宁夏、内蒙古、甘肃三省(区)交界点,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我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曾这样描述沙坡头。

李新荣从事防沙治沙工作近30年,见证了这片土地从荒芜到多样的巨变。

沙坡头站始建于1955年,是中科院最早建立的长期野外综合观察研究站,位于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1997年,李新荣从中科院北京植物所博士后出站后本可以留京,但他放弃了所里承诺分配的80平方米房子和副研究员的待遇,选择了沙坡头站,踏上了漫长的防沙治沙之路。

从此,“草方格”“灌木固沙植被”“人工结皮”……这些技术模式,通过李新荣所在的沙坡头站研究团队的努力,将肆虐的狂沙一步步“钉”在原地,成为这巨大变化的重要支撑。

沙坡头站以“草方格”治沙闻名。一块块“草方格”,以貌似纤弱的麦草布阵联营,竟然成功地阻止了桀骜不驯的腾格里沙漠的入侵,充分显示了草根的强大力量。

“把废弃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地上,再用铁锹将其沙中,留麦草的三分之一或一半立在四边,把方格中的沙子拨向麦草根部,麦草就牢固地竖立在沙地上。根据大风扬沙的弧线原理,方格四周的麦草阻挡了沙子对方格内的入侵,这种方法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一项创举。”李新荣说。

20世纪50年代,以李鸣冈研究员为首的科技人员开始进入沙坡头研究防沙治沙,并在治沙过程中发明了这项独特的治沙技术。

基于长期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草原化荒漠等地的野外观测和试验,李新荣和团队发现草方格沙障里出现的生物土壤结皮能够将流沙牢牢“钉住”,固沙效果神奇,但结皮形成的时间很长,至少需要五年以上。

于是,他们从藻类、地衣、藓类结皮中提取最适合结皮的微生物和藻类,在实验室内人工培养,将其制成释剂,喷洒在草方格沙障内的沙子上以形成土壤结皮。“我们在沙坡头站的实验地里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固沙效果明显。用我们的方法,人工结皮很快就形成了,如同地毯一样能牢牢‘锁住’流沙。”李新荣说。

“生物地毯”保护荒漠生态

生物入侵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方面。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沙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交通及旅游业的发展,为外来物种的传播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降水的不确定性和空间异质性,导致的阶段性局地水分和养分等生境因子的改善,为来自其他生态系统的植物入侵创造了条件。”李新荣说,沙地生态脆弱,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或抵御能力相对较弱,一旦遭受外来植物的侵害将难以恢复。

在李新荣看来,生物技术有助于抵御外来物种对沙漠的入侵。“结皮就像地毯,锁定了沙子,使外来物种难以落地生根,风一吹就跑了,减少其定居的机会,可有效保护原有的荒漠生态系统。”但他也坦言,目前的生物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固沙技术。“我们需要采取‘草方格沙障+人工地毯’、种植旱生灌木的综合方法以达到高效治沙的目的。”

除此之外,沙坡头站提出降水小于200毫米沙区无灌溉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以及干旱和极端干旱区生态重建和恢复的主要措施、沙地表面生物土壤结皮盖度保持60%的植物固沙与生态重建模式等。

“生物土壤结皮固沙技术,如同在沙上铺了一张‘生物地毯’,不但使固沙时间缩短到1~2年,还达到了‘沙面稳定、生态环保、一劳永逸’的恢复目的。”李新荣说。

如今正值寒冬,走进沙坡头站人工植被演替观测场内,会看到包括柠条、沙拐枣、花棒等在内的30余种灌木,深深扎根在沙土里。

“这里最年长的植被有60q,最年轻的也有10多岁。”李新荣说,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使原来相对单一的固沙植被系统演变成一个结构和功能相对复杂的荒漠生态系统。

“沙坡头”精神协作在先

是什么支撑了一个团队自力更生60年?是什么支撑了一个人无私奉献30年?

我们在“沙坡头”精神里就能找到答案。“团队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这句话是对‘沙坡头’精神最好的诠释。”谈起“沙坡头”精神,李新荣顿时变得异常兴奋。

因为协作。“一个好汉三个帮”,李新荣总是把团队放在第一位。“我要感谢学生和同事的全力相助,野外台站的工作作风和西北风一样,凛冽而又粗犷,但科研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还要在大协作中强调细腻的组织。”

因为分享。“沙坡头站是国家研究站,设有开放基金,无论是国内的哪一个科研单位,都可以申请来我们这里做科研。”李新荣说,这里提供的水、土、气、生数据,就是要让大家都来共享,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向全社会开放。

因为无私。李新荣喜欢用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他帮助金昌市做老尾矿的植物生态修复设计,帮助鄂尔多斯市进行“高科技沙生植物生态园”规划设计。李新荣说:“我们从事野外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家与实验室的科学家有所不同,论文不仅要发表在杂志上,还要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篇(8)

关键词: 生物安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Key words: biological safety;talent training;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67-02

0引言

生物安全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当活动干扰、侵害、威胁生物种群的正常生存发展而引起的问题,包括生物、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和公私财产受到污染、破坏、损害等问题。生物安全问题真正引起国人关注是源于2002年发生的“食人鲳”事件,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强有力的全面清查处理[1]。但多位专家均指出,一时一地的清理查处只能治标。只有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生物入侵的悲剧再次发生[2]。

1国内外生物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生物安全本科专业是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新上的本科专业,由福建农林大学率先招生,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首次招生,作为我校一个年轻的本科专业,如何让毕业生在就业和继续深造中突出优势,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其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诸多问题都显得还不够成熟[3]。

而在国外高校中, 没有设置专门的生物安全专业, 而是在相关的学科或专业中设置了和生物安全有关的课程设立了食品安全的方向, 这些课程包括: 生物安全导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化学、生物地理学、动植物检疫学等[4]。

2专业建设基本规划

生物安全作为一个新近发展,但应用性又很强的专业,其发展目标必须把社会需求及其对人才的要求放在首位,据此确定专业建设的任务和发展方向。考察省内外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办学历程与经验,我们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充分认识到:本专业要培养的不仅是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生物安全教学和科研人员,而且还要面向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生物安全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本专业建设目标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实现生物安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四年的专业建设,努力使本专业成为我省生物安全人才的重要基地。经过4-8年的建设与发展,将生物安全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先进、且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专业。

3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生物安全专业创办之前,就多次组织了有关领导、专家、系主任及骨干教师,到省内外等院校及相关部门考查,了解生物安全相关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工作及学生的培养等情况。回来后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我校生物安全专业建设计划。

3.1 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为前提一方面,本专业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具备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称的基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生物安全专业人才。具体而言,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科研部门、企业和管理机构从事生物安全教学、服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生源。另一方面,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安全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受到生物安全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从事教育、研究、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简言之,四年的教学工作应围绕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增进人文素养、夯实理论根基、加强方法训练、提高应用技能。

3.2 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因此,学校、学院及系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我们主要采取通过“自我培养”和“外面引进”等措施:①在基本满足专业教学的前提下,规定本科生一律不进;②立足教师在职培养,按照《湖南农业大学进修、培训工作规程》,大力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高级研讨班等,加速培养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来,教师攻读学位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现有2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位教授已顺利完成访学任务;③积极引进具有高学位、高职称的专业教师,特别是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生物安全专业所在的生物安全科技学院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也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办法。近年来,经过我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和科研项目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3.3 以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建设为核心关于生物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和完善方面,我们已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反复修订完善,认为原有相关专业定位不够明确,导致课程体系不清晰,似乎面面俱到,但都蜻蜓点水。从长远发展来看,生物安全专业目标应该定位于面向学校、科研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有坚实而宽广的生物安全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结构,并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是开展生物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与思路。主要改革思路:明确专业地位,优化课程设置;增强生物安全研究方法类课程;精简理论课程,强化应用技能课程。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大胆尝试,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3.4 以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为基本条件实验室与实习基地是专业建设中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基本条件。我们首先根据生物安全专业特点,确立实验课教学体系,开设配套实验课程。

3.4.1 确立了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体系, 包括设计性实验:如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规律验证等;综合性实验:生物安全实验技能、专题实验等;创新性实验:生物入侵机理的探讨与研发工作等。

3.4.2 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分类,分为基础性实验室(普通生物学实验室,昆虫与植物病原分类实验室)和应用性实验室(转基因检测实验室、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实验室)。

3.4.3 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的功能,为生物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服务,让低年级学生操作一些与基础知识有关的生物安全实验;为生物安全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让高年级学生参与专业课老师课题辅助研究;为学生提供生物安全研究演示性实验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让学生多参加生物安全类SEMINAR及学生社团等活动。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本专业目前设有一个专门的实习基地:湘丰有机茶生产基地,促进了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也大大推动了生物安全这一新学科的建设步伐。另外,计划在2011年前正式筹建校本部、南方和北方三个联单生物安全实践基地。

4专业课程设置

4.1 主干学科,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保护。

4.2 主干课程,包括生物安全学、生物入侵预警及控制、生物灾害学、转基因检测及安全性评估、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昆虫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药物分析、检疫学基础、生物信息学基础。

4.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4.4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检疫性病害的鉴别、监控与防御;转基因生物的分子检测技术;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价体系;动植物检疫技术、主要作物病虫草害的鉴别、测报与防治;农药常用剂型、药物分析等。

4.5 课程设置与学分,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须获173学分方能毕业。其中,设有必修课105学分;公共选修课217学分,学生必选21学分;专业选修课20.5学分,学生必选14.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8.5学分,创新学分4学分。

5结束语

生物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构建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生物安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应致力于构建创新体系,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际,研究建立多学科交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在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亚辉,胡学友,伍玉明等.谈谈“食人鲳”――兼论生物外来种的入侵[J].动物学杂志,2003,(01):98-100.

篇(9)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学; 科技发展动态; 前沿知识

《药用植物栽培学》(culture of pharmaceutical plant)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1]。这门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昆虫学、病理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借鉴了农业、林业、园艺等栽培植物的技术和措施,成为自成体系的学科[2],为人类的防病、治病和保健生产优质的中药材。因此,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在于:由于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物种减少,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日趋减少,甚至有些种类濒临枯竭,所以,今后的中药材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尤其疗效显著需要量大的药材更是如此。这就需要培养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的人才,生产出栽培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优质中药材。

为达此目的,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基础上,引入近年来的科学进展和高新技术新成就,以便拓宽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1 结合gap标准化种植知识,了解相关法令法规

药用植物的栽培比普通农作物的栽培要求高,要符合gap标准化种植,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通过革新栽培技术,获得高产量、高质量、低农药和低重金属残留的原药材。同时,补充学习国

家出台的中药质量管理规范内容,包括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管理规范和与药用植物栽培直接相关的法令法规,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增加相关的规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2 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扭转学生错误观念

针对学生认为药用植物栽培就是简单重复大田、林学、园艺等植物的栽培经验,没有科技可言这种状况,将现代农业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2.1 增加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理化防治的内容在药用植物栽培管理过程中,如何控制病害、虫害和草害,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在讲授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时,除介绍一些常用化学药物防治方法外,同时强调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旨在尽量减少药用植物中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例如:利用植物之间的对等效应[4,5],间、混、套作种植一些具有防病虫害作用的植物;使用天然植物型农药;利用天敌或一些致病真菌防治害虫;利用紫外线诱杀害虫;利用辐射或性激素干扰害虫等措施,均可达到不使用农药、无残留、生态和谐的目的。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对于病虫害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同时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 增加节水农业的相关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尤其在某些久负盛名的地道药材产区更是如此,为此,在讲授灌溉的内容时,引入节水农业[6,7]的概念,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节水基因型筛选、植物精量给水、区域智能化给水技术等。同时重点介绍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澳大利亚的局部根区变干给水技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新型灌溉技术以及技术改进后对于产品质量的改良效果。

2.3 增加生物入侵与防治的内容在药用植物引种和驯化的过程中,要做好植物材料的检疫。从国外或外地调运种子、种苗时,

必须经过检疫,在确认无检疫对象和主要病虫害后,方可调运。近百年来,由于没有入侵生物检疫的概念而人为或无意引进我国的新物种非常多,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都造成极大的损失[8,9]。这些实例能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外来物种可以改变生物的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隐藏着巨大的威胁。外来植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因此在学习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形成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

2.4 增加绿肥和菌肥的内容在药用植物栽培时,结合间、混、套作种植绿肥[10,11],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腐殖质含氮量、提高土壤肥力、药用植物品质和产量,而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可以通过绿肥饲喂牲畜“过腹还田”、或放养蜜蜂生产蜂蜜,达到提高经济收入的目的。利用菌肥[12,13]则可以通过菌肥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参与养分的转化,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分泌激素刺激作物根系发育;抑制作物有害微生物活动,利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3 结合生物技术,开拓药用植物栽培新领域

无土栽培、细胞的工业化生产[14,15]虽然属于生物技术范畴,但可以引用到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不但可以打破土壤栽培的连作障碍,节水、节肥、省工,还可以在不适宜于一般农业生产的地方进行药用植物种植,避免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和工业污染,生产出符合gap标准的药材。在授课过程中添加这些方面的内容,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中的技术所在,思路更加开阔。而脱毒快繁、细胞融合等技术也广泛应用到药用植物生产研究领域中。目前,蜜环菌、紫草、人参的细胞悬浮培养、地黄的脱毒苗、曼陀罗和百合等的花药培养、桔梗的多倍体培育以及一些转基因药用植物的培育均取得成功,为药用植物栽培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4 结合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增强中药质量监控意识

药用植物引种栽培不单单以成活为目的,同时要求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一定产量,而且药效成分、含量以及医疗效果达到药典要求,因此需要与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相配合[16,17]。通过补充该课程的相关发展动态,使学生了解有关中药质量状况、中药质量控制的思维方法与发展趋势,增强质量意识,明确“药材好,药才好”的相关性,为今后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 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药用植物栽培学》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知识为课程基础,同时又要求与实践相结合。由于现在的学生真正接触农事活动的机会非常少,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周的百草园内种植实习[18],可以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药相关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之前,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结合前沿的技术,自行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试验,在实习和观察的过程中,记录相关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一些栽培管理措施对于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理论理解和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6 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主动学习多学科前沿知识

在《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学习中,不但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到目前科技发展前沿,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同时结合课程论文,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将前沿知识与药用植物栽培结合起来。例如,有的同学设计了太空药用植物种子,将gps、rs和gis技术与药用植物栽培结合,或结合生物技术生产超级人工包衣药用植物种子,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加课外知识,逐渐重视药用植物栽培的技术性与重要性。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药材生产、农业生产、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同时增加药物知识、医药最新动态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将单一的专业课程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不但缩短了对药用植物栽培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时间,能够快速进入实际应用,而且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中药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机和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课程结束时学生调查结果反映良好,满意度高。对《药用植物栽培学》进行教学改革,符合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能够尽快为我国中药gap标准化种植培养优秀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郭巧生. 药用植物栽培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

[2] 程惠珍. 论药用植物栽培学科的发展方向[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 19(1): 9.

[3] 程惠珍. 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0, 2(2): 19.

[4] 李宝平,苏仙绒. 试谈植物相生相克效应的应用[j]. 运城高专学报,1999,4:23.

[5] 方绮军, 傅 昀, 程世清. 植物之间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及其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 14(2): 206.

[6] 许迪, 高占义. 农业高效用水研究进展与成果回顾[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6(3): 199.

[7] 郎旭东, 许宝明, 贾凤英.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j]. 地下水,2001,23(1): 82.

[8] 章承林, 李春民. 园林植物引种与生物入侵探讨[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 7.

[9] 汪官余,姚维志,于孝东.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6,1: 15.

[10] 许冬梅. 扩种绿肥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 54.

[11] 陈泽美. 发展绿肥生产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j]. 耕作与栽培,1995,4: 37.

[12] 李海云,王 静,吕福堂,等. 生物菌肥发展现状与展望[j]. 土壤肥料, 2008,10: 53.

[13] 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等.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8(1): 14.

[14] 赵树进,陈 念,韩丽萍.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 1692.

[15] 黄玉吉,陈义挺,陈菁瑛. 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j]. 福建农业学报,2008,23(1): 100.

篇(10)

二、教学实录

对话一

师:今天我们来练练脑子。

屏显:“滴水穿石”的启示?

生(多数学生):做事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竟成……

师:非常好,但这些答案并没有经过你们的大脑思考,所回答的结论早就根深蒂固地植在了脑海中,你们只不过是条件反射式地说出来了而已,因而大家给出的答案是没有真正价值可言的。

(生表示认可)

师:文章要有所创造,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止步于既有的结论,努力向前再走一步,往往别有洞天。

师:既然是启示,那可从正面意义和反面意义去思考,正面意义刚才大家罗列出了很多――有志者事竟成、贵在坚持、目标要专一,那有没有反面的启示?

生:“滴水穿石”的精神让人感动,但效率未免太低。

生:张爱玲都说“出名须趁早”呢!

师:你的联想思维非常活跃,问题抓得很准。当今社会,行之于世的一种执着精神固然重要,但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把效率推向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很多事情,还真的不能用“滴水穿石”的方式去做,“滴水穿石”有可能就意味着被淘汰。

师: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生:应当尽可能去提高效率。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不是没有分析能力,更多时候是缺少深入思考的意识与习惯,惰于在思考上再跨一步。所以,要养成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师:我们接下来做一点正反分析的练习。(要求学生填出横线处与前面相反或相对的观点)

屏显:

我们说“亡羊补牢”是对的,“未雨绸缪”也是对的。

我们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是对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也是对的。

我们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是对的,“狗改不了吃屎”也不能说不对。

我们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有道理,“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也有理吗?

对话二

师:我不止一次在报刊上读到这条很扎眼的消息――

屏显:有调查证明,那些高考状元在进入社会之后并不成功,他们大多默默无闻……

师:你们读到这则材料后有何感想?

生:高分低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师:很多人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拿这点来说事,你分析的角度很准确。有多少同学在第一时间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请举手示意一下。

(多数学生举手)

师:除此之外,哪位还有新的思考与发现?我们不能满足于自己已经知道的结论。

(学生认真思考,三分钟后,仍无人发言)

师:那我们看看这则材料,材料中评价有些高考状元并不成功的理由是什么?

生:因为大多数高考状元都默默无闻。

师:那么,依该作者的观点来看,成功人士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生:出人头地。

师:换句话讲,出人头地就算成功,没有出人头地便是失败。顺着这个思路再想下去,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与思考?

(学生思考片刻后发言)

生:这样的评价方式太过偏激,太过固执。(有学生补充说太过世俗)

师:“固执”“世俗”用得特别精辟。默默无闻就不好吗?默默无闻的人生就是失败的吗?

师:分析到这,引发了我们另外的思考――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

生:不能用“名利”去看待一个人。

生:幸福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师:我们似乎还可以从中去探讨当今社会的世俗价值观取向问题。以下一则材料或许也能带给我们启示――

屏显: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学生看后,甚有所悟)

师:这个话题还可以讨论下去,随着分析的深入,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思想之花。从最开始得出的众所周知的既成结论,到这时的世俗价值观取向问题,甚至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等等,思维的质量在逐步提高。我们可以体会到,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已有的,多走一步,即得非常之观。

对话三

师:《水浒传》大家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是通过影视了解的,前半部分特过瘾,后面的“招安”就看得很憋气了。(多数学生表示认同)

师:我们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我在看后部分的时候老在咬牙切齿――宋江为什么要招安!我想既然《水浒传》是小说,那么是作者安排了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去招安的,那作者的用意何在呢?顺着这个问题,我们试着“再走一步”。

(学生感到分析困难)

师:宋江是梁山的首领,宋江在落草之前是个什么人物?

生:押司,是个小吏。

师:宋江是主动上梁山的吗?

生:不是,和其他人一样,是被逼上梁山的。

师:既然宋江是宋代的一个官吏,那么他的身上就必然烙上了宋代官方文化的精神信条,即成熟的儒家文化核心――忠义。那么这一思想会让他在落草为寇后产生怎样的行为愿景?

生:招安。

师:往小处说呢?

生:洗刷掉盗寇的罪名。

师:所以,宋江带领众英雄始终在做一件最核心的事,就是向朝廷和百姓宣告,他们不是强盗,他们是被逼上梁山的。因而“打方腊”是为了什么?

生:向朝廷表示忠义之心。

师: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如此惨烈去“招安”,就是为了给兄弟们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分――他们都是忠义之人,而非贼寇。尽管那是一条死亡之路。

师:我们想一想,《祝福》中的“祥林嫂”之死是谁造成的?有没有具体的凶手?

生:没有,是封建礼教。

师:那么,宋江一心想招安,如此固执,以至于以死明节,根源在哪里?

生:宋代的官方文化打上的精神枷锁。

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了,“打碎束缚奴隶精神上的枷锁远比打碎束缚奴隶肉体上的枷锁更重要”。

师:《水浒传》的作者用梁山英雄飞蛾扑火似的忠义之节告诉了我们这一朴素的真理。

师:刚才的分析,我们是从哪些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的?

生:文化、政治、社会的角度。

师:我们分析一个问题,不能单看事件本身,更多时候要把问题放到社会、文化、政治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追根溯源,才会想得更透,走得更远。

对话四

屏显材料:

食人鲳入侵:原产于亚马逊河中的一种凶猛鱼类食人鲳,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鲶鱼效应:挪威渔民在装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入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可以避免沙丁鱼在运输途中由于缺氧窒息而死去。

师:看了这两则材料后有何分析与思考?你会由此而想到什么?

生:这两则材料形成对比,但又是在说同一个问题。

生:前一则告诉我们有的生物入侵会带来灾难,后一则告诉我们有的生物入侵会带来活力。我得到的启示是,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师:有道理,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两种结果,存在有利的一面,也会存在有害的一面。这就告诉我们分析问题要用辩证的思维。

师:由生物入侵这种现象,我们如果联想到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传统与科技的种种现状,由此及彼,你会有哪些思考?

生:传统文化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中慢慢消失,如今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传统书信与现代科技”就说明了这一点。

生:真正传统的文化是不会消失的,像春节,再过多少年,它仍然是中国人的春节。每年的这个时候,不管在哪里,不管有多难,人们总是要回家团圆。

师:所以今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是要辩证分析的。还有谁可以补充?

生:当今世界是高度融合的世界,交流与往来日益频繁,外来文化涌入本土文化是必然的,像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我们很欢迎它。

师:可以说,外来文化让本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也让本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因而,这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结论肯定或否定地偏向某一方,都是欠妥的。

上一篇: 中外贸易论文 下一篇: 教学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