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09:51: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阅读体验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提倡体验式游戏互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要让学生在玩中学英语。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些说明:游戏,是孩子们永不厌倦的学习方式。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具有乐趣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兴趣有了,他们对于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就会消失,同时也使他们对以后的学习更加期待。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快乐游戏,使学生读、写、玩、演、唱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创设一系列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景和设计新颖多样的教学游戏来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突出主题进行语言知识的操练,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游戏活动创设生动、活泼、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引导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外拓展阅读,让学生亲历体验英语阅读教学
在高年级我们可以课外读物为中心展开阅读教学。有人曾将这种课外阅读称为弹性阅读,因为它的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都是有弹性、可控制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有两种安排方法:一是教师从学校图书室借阅或是自备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每人挑选一本,利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独立的阅读。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借阅或购买,展开丰富、广泛的英语阅读。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不能超过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也要兼顾学生的喜好,让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很好的延伸和拓展。
四、开展特色活动,体验英语阅读教学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的文章,有很多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人物,和逻辑分明的故事讲述,此类文章的特点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自读自演进行体验式阅读,将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将文字变换为场景来观摩探讨,这样不仅能够深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中,文中刻画出邹忌、齐王、妻、妾主要角色,通过语言的表述讲述了一则启发性的故事。初中生活泼好动,穿越也是现在热门的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这些角色,注意引导他们对语气和角色的思考,从而理解文字的内涵和深意。他们对于这种角色扮演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样的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也能够有效地提升阅读效果。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感受文章精髓
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在灌输知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放手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究,那么,在这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碰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内容不熟、文意深刻的文章。越是这样的文章,其韵味和内涵往往越深厚,教育意义也越深刻,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自主的分析和挖掘相关的知识。以《乡愁》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深刻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了解和归纳,换位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以及期待中华名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景。
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评价原则除了传统的科学性、客观性等原则性以外,同时还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坚持发展性原则是评价的核心。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发展性原则,要求学生在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个体化的可实现的阅读目标,不断搜集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所搜集的各种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加以鼓励和引导,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发展性评价原则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它所追求的是学生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语文素养、科学的研究态度、良好的研究习惯及科学的阅读方法,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评价结果的高效和可信。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有效性原则,坚持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因此,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评价阅读的内容、方法和结果,还要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研究精神和研究态度。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自我、他人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心理、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家庭和社会环境和当时心境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的依据、方法,评价标准考虑指标本身的科学内涵和操作的方便实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小学生的研究性阅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之中。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过程性原则,不能简单地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看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肯定学生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体验。因此,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在自学阶段,要注重评价课题的制定和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研究阶段,要注重评价阅读资料的收集;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态度和方法;在撰写研究结果阶段,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心得;在展示阶段,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分享和交流。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指评价在整个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开放性原则,坚持不仅评价学生课内阅读表现,也评价学生课外阅读表现。因此,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目标的开放,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资料的开放,所评价的资料不仅包括记录、论文、展示与交流,还包括演说、讨论、作品选和答辩会等;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成果的开放,评价成果不仅包括对阅读的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的分数和等级,也包括评语等描述性评语。此外,还包括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结果的公开等。
二、 评价的主体
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主体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评价主体的多元转变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扩展了评价者的角色功能,提高了评价结果的质量和使用率,在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自我、同学和家长。
1.教师
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给予重新定位,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研究性学习者。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除了传统的对教师的要求以外,还要有以下三点要求:一是教师本身要实践研究性阅读。教师自己拥有了研究性阅读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从而受益匪浅,才能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二是教师要精通研究性阅读模式。不同年级、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经验的儿童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性阅读模式,不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实施阅读教学;三是教师要为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自学、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成果的撰写、成果的展示、对学生的评价都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有较大差别,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程序都需要教师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四是教师的劳动量加大。实施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以上大量工作以外,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把研究的结果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
2.学生自我
在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出发,自己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作为评价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是口头的、文字的,也可以是表格形式的;可以是在研究阅读过程中评价,也可以在研究阅读完成之后评价;可以写自己的经验,也可以写得到的教训;可以写本次研究性阅读的分析,也可以写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掌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笔者选择一些学生较为关注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科学的自我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自己,促进学生能力的快速提高。
3.学生互评
在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中,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能够发现对方的优点,吸收别人的长处,并发现自己的弱点进行改正,对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互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包括谈话评价、书面评价和表格评价等形式。在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互相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让学生熟悉评价过程。对学生研究性阅读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学生要真正掌握,评价过程才能有序进行。二是要让学生公平公正。只有以严肃认真的和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评价,才能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三是要让学生积极评价。尽量关注被评价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尽量鼓励。
阐述体论说文的标题分为论题型、论点型、寓意型三种。这三种标题通常只是点明所要论说的问题或论说的缘由,通常不作为中心论点。考生在阅读时,不要被标题所迷惑。阅读阐释体论说文,考生要注意抓住作者的观点,进行解读,理清其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等。
一、把握论点与论据
前人提出文章要讲究义理、考据、辞章。所谓义理、考据、辞章,就是观点、论据和表现形式;讲究义理、考据、辞章,就是要求文章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又契合内容的完美形式。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中心论点的文章不能成为文章;而观点又必须依靠足够的论据来支撑,没有充分的论据,论点就难以立足。考生在阅读阐释体论说文时,除了要了解相关背景外,还要抓论点和论据,看文章究竟提出了哪些看法,哪一个看法是主要看法;为了论证论点,文章用了哪些论据,其中,哪些是事实论据,哪些是事理论据。这样进行阅读和思考,就能迅速掌握文章的要旨了。
二、理清思路
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今天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一般也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行的,说法不同,实质相同,即如何展开论证。阐释体论说文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显示自己的主张的正确性。但论点和论据不是拼盘式的随意凑合,它们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地组合起来的。如韩愈的《原毁》旨在探究毁谤的根源,文章从古今君子对比入手,先古后今,由正到反,最后揭示根源,论证缜密,环环相扣。考生在阅读阐释体论说文时,要注意分析其结构,理清其思路,进而弄懂各部分讲的是什么,有针对性地答题。
关于阐释体论说文,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考生加以注意。那就是古代文章的“序”有两种:一是临别赠言性质的“序”,一是为诗文所作的引言性质的“序”。这两种“序”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为赠序,后者为书序。考生在阅读时,要分清其究竟是为诗文书稿所作的书序,还是临别时写给别人的赠序,不要把赠序和书序混为一谈,否则无法真正读懂文章。而书序也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说明书籍著述的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的相关情况,一种是对作家及其作品进行评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前者为说明体书序,后者为议论体书序。考生只要明确了书序的这两大类别,就容易把握文章内容的方向,进而迅速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了。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着重叙述“南归”的经过,交代诗稿的写作和编纂情况;而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则针对后唐李存勖因伶官而失天下的史实,阐明盛衰取决于人的道理。两篇文章同为书序,但风格迥然不同,前者为叙事说明,后者则为阐发事理。考生只要抓住了两者的差别,就容易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要旨了。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蔡元振序
曾 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选自《茗柯文编》)
[注]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征召,聘请)
B.不惟其同守之同(相同,一样)
C.为不治矣(治理得好,太平)
D.幸而材从事(有才能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B.蔡君可拱而坐也/侣鱼虾而友麋鹿
C.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故序以送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项是( )
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⑤反是焉,则激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一个州的太守无权征召、聘用从事,一个读书人也不能自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则上下级相处不会融洽。
B.作者告诫蔡君要明确作为从事的责任,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做事要有分寸。
C.作者认为,在朝廷做公卿大夫的能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的都少有,更何况这些做州从事的人呢!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分析说理,说服力强。如古今聘用方式及其效果的对比,今之从事对待上司或“同”或“激”做法的对比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译文:
(2)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
译文:
(3)脱然莫以为己事。
译文:
6.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则 舍 己 之 是 而 求 与 之 同 可 乎 不 可 也 州 为 不 治 矣 守 不 自 任 其 责 己 亦 莫 之 任 也 可 乎 不 可 也 则 举 其 政 其 孰 为 立 异 邪 其 孰 为 侵 官 邪 议 者 未 之 思 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心 术
苏 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候,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权书》)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犒而优游之(犒赏)
B.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愚蠢)
C.兵有长短,敌我一也(长处和短处)
D.使之狎而堕其中(轻忽)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抗而暴之/据兵而寝
B.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而后可以动于险
C.凡兵之动/知敌之主
D.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凡兵上义②谨烽燧,严斥候③小挫益厉,所以养气④彼固有所侮而动也⑤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⑥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假如正义在我方,即使战争形势对我们有利也不要轻举妄动。
B.文章认为,用人时不全部满足他们的愿望,是修养军队心性的方法。
C.作者认为,要做好一个主将,既要明白事理,懂得调遣,又要了解形势,善于应付。
D.这篇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思想,有一定的见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译文:
(2)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译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 体验学习
“体验”是一种新时代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课程取向,“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成为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理解,“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学习” 是通过实践(听、说、读、写、做等活动)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中学语文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它是由孩子运用体验的方法,去发现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获得所需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逐步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同西方的“发现法” 学习有所不同,它更重视作为辅导者的家长的参与作用和文本的示范作用,并力避孩子无序的、杂乱的学习活动。 其特征更不同于接受性学习,它要求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先议后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从体验入手,从学练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主动进入学习情景。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与文本世界的交往之中,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突出体验学习,才能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应用形象思维,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体验
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体验”离不开学生某种亲身亲历,更多侧重立足于感性的“感受”,由于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往往更相信所见、所闻、所做的学习材料。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就是架设书本世界与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沟通的桥梁,唤起学生的体悟、感受,从而形成主动、自觉的态度。比如,在教学《春笋》这篇课文时,针对本课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明快、情趣盎然、音韵铿锵的特点,紧扣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不畏艰难,破土而出、顽强生长的情景和热情歌颂了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主题,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让学生踏着欢快的节奏走进教室,心情轻松而又愉快。课始,以谈话导入:刚才,我们踏着春的乐曲走来,仿佛走进了春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春天的足迹吧!随后,一段声情并茂的描述,配以画面优美的影片,学生的情感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个个脸上洋溢着如沐春风般的笑容。以情境的创设,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感受春的气息,唤起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2.基于已有经验,通过语境再现启发学生体验
要想顺利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感悟课本内容。而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验,则不失为锻炼其敏锐语感的妙法。以第四册的《语文补充阅读》中的《和花朵说的悄悄话》为例,课文第三小节讲“我”与“杜鹃花”之间的悄悄话。其中有一句:“你的客人:蜜蜂和蝴蝶就要来了,难怪你这么喜气洋洋。”为了能更深刻地感悟到杜鹃花的“喜气洋洋”,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也会“喜气洋洋”?学生马上说:
“我考了一百分,会喜气洋洋。”
“假期里我跟妈妈学会了烧红烧肉,我喜气洋洋。
“我们家中了大奖,全家人喜气洋洋。”
在教师营造的语言环境中,学生马上就体验到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在紧接着的朗读训练中读得入情入境。
3.突出自主参与,通过活动开展鼓动学生体验
体验的前提和要素是以感性活动作基础的感受、感知。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借助于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在活动中,鼓动学生体验。如《海底世界》教学中有一个“我是×××”的自述活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更有了体验的兴趣。每一只海底动物都各显其本色,“梭子鱼”为了显赫自己的速度之快,边说还边在教室周围快速“游动”,“海参”则横着身体踟躇地向前爬行,表演得非常逼真到位,“乌贼”和“章鱼”也表演得栩栩如生,如同快乐的小天使一般……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在体验中学习,享受着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4.尊重多元解读,通过个性凸显激发学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93-01
情感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认知和情感的过程,其是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其认知基础上,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还原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是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体验,以通过陶冶学生情操的方式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因此,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能够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要依据所讲内容来进行合理选择,但不要选择过多的曲目,以免学生感受到的已经超出了教学的范围,数量大致定在一首到两首,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教师渲染的课堂气氛中;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教学情境的选取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展开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切身体验知识,也能够快速理解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有帮助,是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手段。如在讲解《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水浒传》相关音乐,将学生带入到豪气冲天、侠肝义胆的气氛中去,便于后续的学习。
2、通过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逐渐发展,其在教育行业也有所渗透,在这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多种优点,其能够将知识化静为动、能够将声音、视频等融入教学,让原本只有书本教材的课堂一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适当插入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也可以将文章清晰分解,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通过这些新颖的元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的内容和背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在体验知识的同时对文章加以思考,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是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在讲解《蒹葭》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首《在水一方》,并配以芦苇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在芦苇丛中畅游的感觉,将其带入其中,以便学生的理解。
3、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积极性
除了以上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亲身体验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也是体验式教学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是在使用角色扮演这种方法进行讲课时,教师要注意一般都是用在涉及到的人物较多的文章中,至少是在三个以上,否则将不利于教学正常的进行,在角色扮演时,教师要首先给学生们分组,然后组内自己决定谁扮演哪个角色,不要硬性地去规定哪个学生演哪个角色,这样学生才会卸下心理负担,进而更加自由地发挥自身才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知识,进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如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组进行表演,其它小组仔细观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感染力非常强,学生们能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去,在古代的唇枪舌战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对其古文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4、扩读性体验
在情感体验式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体验,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将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带入课堂,扩充学生们阅读的知识面,或是将学生们带出课堂,让学生们走进生活,进而亲身体验文章。对于这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较为常见,教师经常性地将课外相关知识带入课堂,但是第二种方式却不是经常使用的方式,这种方式教师要肩负起学生的安全责任,对于调皮捣蛋学生较多的班级,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体会自然。如在讲解《倒拔垂杨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扩读《水浒传》,从其中节选作为阅读的开端,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门;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申请,组织并带领学生到有莲藕或是荷花的公园中走一走,让学生亲身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知识,达到很好地情感体验式学习。
5、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合理,首先,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将其平时学习中的评价收录到其中,便于在期末总结时进行有效的评价依据,也是作为后续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对阅读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自身语言的感染性,针对于相应的教学内容,给出具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如针对学生分析的文章,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更有信心将文章分析透彻,这样学生能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更加乐于学习语文;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的内容以所学习的文章内容为主,在自评和互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建议,进而以更加正确的态度进行学习,同时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总之,情感体验式教学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知识,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正确引导其展开阅读,有效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多读史传性文章,积累丰富的文史知识
新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文质兼美,包罗万象,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是,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多以史传性文章为主,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史传性课文上。如《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注重从作家作品、史书体例、文化知识(古代官职、历法、礼俗)、历史典故等方面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上述有关知识,以备高考考试时能做有效参考。
二、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原则
1.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才是明确的。我们解题时,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来进判断、理解。
针对词语解释题。要掌握推断文言词义的六种基本方法,即联系旧知法、成语对应法、结构分析法、邻字帮助法、语法分析法、代入检验法。要考虑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这类题型重在考查词语的文言意义,如果选项中将文言词语解释为现代汉语的常用意义,则要多留个心眼。做题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且要细细辨别。如2009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题C项“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选项中把“薄”翻译为“削弱”,不合语境,联系成语“日薄西山”,此处应解释为“逼近、迫近”。
2.联系试题,抓住题眼
一段未学过的文言文,即使是浅易文言文,也有一些词句是一般考生不能透彻理解的。对这些地方,能猜个大概意思即可。需要深钻的地方,必须是题眼所在。所谓题眼,就是试题在文中的对应点,这既是测试的内容,也是文章的关键,必须把它抓住,再结合上下文,深入思考,才能正确理解,选准答案。
针对筛选信息题。先准确查找信息区间;然后仔细辨别,吃透题干信息,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要防止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如2012年江西卷第12题,要选出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只要牢牢抓住题干中的“分别能表现”,用排除法就行了。针对概括分析题。做题前先通晓大意,做题时回文查对落实,逐字核对,细加辨析。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6题A项,说“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与原文开头“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仔细对照,就能发现是“秦桧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三、重视课文后的练习设计,积累文言实词
新教材中文言课文后都附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一道练习设计,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等的掌握情况。如第一册《鸿门宴》课后练习第三题辨析“因、如举、谢、意”的多义现象。这些一词多义现象的练习设计在复习时是不可忽视的,可以此为基础,进行逐个认识,比较鉴别,掌握规律,归纳实词的意义、用法。
四、积极归纳整理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新教学大纲列出“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而《考试说明》又在此基础上缩减到8个,数量明显少于文言实词,但是使用率却很高,虽无实际意义,但其语法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在历年高考中都要设计一道文言虚词使用的题。这样,学生复习时就应该利用课文中虚词使用的实例,逐个整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在高考中灵活运用。如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虚词简表”,列出“虚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认真填写,并且随时把复习时见到的实例填写到表格中。
五、善于总结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的规律
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在今年高考中轮空。但是,在复习时仍需要认真对待,即使不直接考查,但是在阅读高考文言材料、翻译句子时都可能碰到。如果不了解文言句法,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就有可能读不懂原文,或不能顺利地翻译文句。因此,这一点,也应该略作了解。
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基本的方法,在高中生时代,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培养他们终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有着主体体验性、多元开放性、平等对话性等特征,并能起到强化教学的生活特征,促进教学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功能,目前许多高中教师已将之引入阅读教学。为了更好地实施该教学模式,结合自身进行人教版高一语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针对性实施策略。
1.掌握体验式阅读教学之程序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展开,学生是体验的主体,教师则化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设计师”,因此,教师应围绕“尊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来确定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步骤,这是该教学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阅读中的“体验”,是学生主动认识阅读材料的过程,即学生不由自主被阅读文本所吸引,随之进行感受、体味、咀嚼并陶醉其中,由此还并发着联想、想象和领悟,甚至心灵受到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根据体验生成的这一规律,教师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大致经历“感知文本生感确立形象升华意义”这一过程,即学生首先要感知阅读文本,去看、去听、去思考,由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对文本进行初步体验,而由于情感依赖于感受和认识,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阅读文本产生积极的情感,即产生“入境以亲”的体验,继而根据这一情感对阅读文本形成新的形象,与情感一道,通过综合分析、沿坡讨源,最后升华意义、突破认识、提升价值观。教师根据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体验过程,在教学中宜采用激发兴趣整体感受体验内化反馈外化这四个步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感受是体验有效之始,在实施中,教师宜改变首先介绍阅读文本作者和背景,之后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以学生体验来肢解阅读文本,加深对作品深层境界的阅读。例如,在体验内化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展开课堂对话,教师凭借自身对作品的熟悉度,以作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相关“对话”,引出作品的核心话题和相关知识、概念框架等等。
2.把握体验式阅读教学之“核心”
正如“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命名,其最主要的核心特征就是“主体体验性”,即强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体验[1],并且这种体验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主动感受、品位和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把握这一核心。高一学生是一个尤其特殊的过渡性群体,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变化阶段,他们面临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处于新的心理断乳期,体验也更为之丰富,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手段在阅读中“促体验”。一是以感知促体验,即教师要善于调动高中生各种感觉,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阅读体验式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教师人在进行教版高一语文新教材课文之一――《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中,可先为学生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作为文本诵读的背景音乐,并设计导语“同学们,这是一首很流行的现代首歌,你们一定听过吧?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比这首歌还有魅力的文章,那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此来创设阅读教学的情境,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感、知觉是实践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感知促进学生的初级体验[2]。二是以亲历促体验,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求知,学生增强自身实践可有效进行这一转换,即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材料中,加深文本体验。如教师对那些经典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以“移情入文”,这也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方式,如在进行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鸿门宴》、《荆轲刺秦王》、《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角色扮演,对阅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身处地的深入体验;又如,对于那些文己尽而意未了的阅读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亲身体验续写、改写等二次创作,如《我也有一个梦想》、《孔雀东南飞》,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作品的了解,还能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08
[HJ1.4mm]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改过程中,强调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部分,也应体现新课改之精神,然而,由于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许多弊端。如比较偏重知识方面的灌输,轻视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发展。为了适应新课改精神,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大力推行体验式阅读教学。体验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与自主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学活动,感悟与体验作者情感、文章内容的阅读方式。通过体验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从而达到提供学生语文素质、丰富情感体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方法。
一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展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个主动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质量高低,对语文教学效果成败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新课标中,反复突出强调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阅读过程,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宗旨,也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
为此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体验为主来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去阅读文本;并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理解文本内容,获得相应信息知识,从而丰富阅读情感与体验。
如教学《童趣》(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一课,教师向学生询问,自己童年生活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些学生是从农村来的,自然说出童年趣事是与小猪接吻,在草丛里找蚂蚱。从城里出来的学生,则是说童年有趣的事情是陪父母去外地旅游,与小伙伴看电影……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问:这些事情有趣吗,可以算是童趣吗?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童趣的理解,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论一下童趣的“趣”到底在什么地方?如何做一个在生活中富有情趣的人?最后,教师进行课后总结,鼓励学生们学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保持想象力与好奇心,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事情。通过这样激活学生的知识与生活体验,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阅读的乐趣,从而有效达到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 、创新阅读教学手段,丰富阅读体验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因此,在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切,需要教师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特征与阅读教学课的教学规律,还原与生动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迸感,培养阅读能力。为此,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提出,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文本,整合各种各类教学方面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为阅读学习的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思想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表演、故事、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如教《紫藤萝瀑布》(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可以准备紫藤萝生长的视频,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感受紫藤萝繁华盛开的景象。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朗读作品,切实感受文章中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者在文本中所抒发的情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绪论
儿童文学是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并能为他们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谜语、童话、故事、小说、剧本等各种式样的作品。儿童文学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广西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通过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许多小学生仍害怕语言表达,突出表现在不论是在作文语言表达还是口头语言表达上普遍存在语言贫乏、不善言辞的现象。因此,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成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当前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困难问题
语言表达能力指的是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思想、意见、观点、感情的能力。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能力就是通过“听、说、读、写”表现出来的应用语言的能力。当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学生认知心理有待进一步发育完善;二是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重视不够;三是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重视对大量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而剥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时间,导致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弱化;四是重书面写作教学和表达技巧的理论指导,而轻小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儿童文学阅读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主要是通过刺激小学生大脑的机能来获取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合,进而获取有益的价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正是阅读的结果,并且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是当前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通过儿童文学阅读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有效利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很多,而作为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范本,应当精挑细选,有效利用教材。首先,在开学初期备课,应找出本学期语文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其次,将找出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大致分为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等三大类。再次,对分好的每一类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筛选,并从中找出适合小学生训练的典型作品。最后,在典型作品中科学合理地确定语言的训练点,尤其需要注意这些训练点既要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小学生习得语言表达模式,并积累大量的字词、句子、段落等丰富语言素材。比如,老师在精选语言的训练点时,需结合课文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而确定有效利用的训练点。例如,小学语文课后的“一课一练”栏目是一个可以很好地有效利用的训练点。
(二)有效指导策略
离开了课堂教学以及老师的指导,大多数小学生在日常中的语言表达只是简单、重复、机械的表达。为此,老师的课堂指导非常重要,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任。为了达到这个有效指导的目的,老师需要通过有序训练来实现。这种有序训练体现在以课程大纲为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依托于教材而进行,需要老师紧紧把握儿童文学这条主线,紧扣主题和材料,抓准语言、结构、表达展开。例如,老师组织小学生通过领读、范读、齐读、轮读、分角色读、个别读、自由读等方式进行有序的朗读训练,不仅在错落有致的节奏美朗读中激发了小学生开口读的兴趣,还在朗读训练中强化了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老师指导学生在《武松打虎》(4年级上册)中的“武松和老虎搏斗”这么一段朗读时,先通过引读第15小节来营造紧张的氛围,然后让学生们自读第16至第2l小节,让其了解武松与老虎共开展了几次搏斗且每回合老虎是如何进攻、而武松又是如何应战的,紧接着引导小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读并感受人物的特点,最后分角色朗读回归整体,再现当时扣人心弦的搏斗场景。经过这样有序的朗读和指导,不仅增强了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促使其对重点语句丰富寓意的掌握,进而达到了培养语感、训练句子表达方式的目的。
此外,有效指导还包括家庭的指导,通过家庭的指导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家长参与到和孩子的亲子共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分享各自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从而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有效拓展策略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为此,拓展训练是一种为儿童提供大量语言范例,丰富儿童语言积累,形成语感的有效策略。
首先,有效拓展可以通过开展交流读后感、写读书笔记等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来实现。例如,利用校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银河里的星星》等进行模仿语言表达的训练,在仿写佳句、模仿写作思路等活动训练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有效拓展可以通过亲子共读来完成。利用家长和孩子的一起阅读并交谈,为小学生储备丰富的词汇量,便于后面开展更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夯实基础。例如《洋葱头历险记》《爱唠叨的妈妈》《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亲子共读,通过家长的念,学生的跟读,最后学生可以独立阅读这些作品,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培养了语感,丰富了生活积累,还基本解决了生字词认读这一教学难关。
最后,有效拓展可以通过在班级里配上适量的可供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书籍来实现,比如可配图文结合的阶梯阅读类书籍或者是国内外获奖的绘本作品。与此同时,考虑到部分小学生基础比较好,也可适当增加少量纯文字的“小本头”。此外,当学生对这些书籍进行阅读时,还可以配上阅读记录手册,帮助学生认读生字,积累词句,真正让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有效展示策略
阅读是内化的积累吸收过程,而表达展示则是外化的表现。文艺理论家钱谷融认为,好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但能益智,又能娱心,使你潜移默化,乐此不疲。为此,当学生一旦品尝到儿童文学的无尽乐趣,那么他就会获得持久的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有效的展示正是学生获得学习持久力的一种有效策略。
首先,有效展示可以通过使用博客、学习园地等形式呈现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后形成的读后感、心得体会、奇思妙想、作品的再创等。例如,可在班级学习园地定期张贴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和摘抄读书笔记,并每10天评出前5名作为“阅读之星”进行奖励,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也激励了学生努力做好语言表达,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阅读成果。
其次,有效展示可以通过班级PK展示学生的作品。班级PK就是把A班的作品发到B班的QQ群里,调动起B班学生和家长的竞赛欲望,再把B班的作品转发到A班,又激发A班的求胜心。在双方两班的良性PK中,家长、学生享受到了竞争带来的快乐,又因为作品的相互启发,带来了新的灵感,并通过积极主动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进行PK展示。
再次,有效展示可以通过班刊、个人作品集等展示学生的作品。例如,在班刊里收录集体主题创作的作品,让厚厚的班刊记录学生们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让文字留下他们思想的浪花,这对激励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具有重要鼓励作用。再如,还可通过个人作品集展示学生的作品,老师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出个人作品集,让一本本图文并茂的个人作品集记录并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成长的足迹,如此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用,激励其他学生为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