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09:52: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多元化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多元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1)一方面,多元钢琴教学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加入,为学生构建出多元艺术的认知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多元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发挥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辅助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钢琴学习的兼收并蓄和全面发展,为高师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奠定坚实的体系化艺术基础。
(2)多元钢琴教学能够提高钢琴教学的趣味性。钢琴学习对于高师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单一地进行钢琴教学,就会挫伤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导致其钢琴学习意识的弱化。而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融入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艺术才能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积极性,强化了高师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钢琴学习的良性开展。
(3)多元钢琴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音乐欣赏、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声音表现力和形体表现力的整合发展,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和表现艺术,从而带动自身钢琴学习的快速发展,有益于用钢琴演奏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实现多元学习、整合发展。
三、多元钢琴教学的科学构建
1.基本功,迈出第一步
“钢琴的基本功是每个钢琴弹奏者的必修课,要想在钢琴演奏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注重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钢琴基本功的训练上,对于钢琴基本功的训练,始终是钢琴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李晓蕾:《小议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技巧难点与练习策略》,《赤子》2013年第5期第82页。)钢琴具有一个乐队的艺术表现力,因此,钢琴学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学习,高师学生只有通过刻苦、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艺术之手”的灵巧性和表现力。所以,高师学生要主动进行基本功训练,快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钢琴诠释情感与艺术的深刻内涵。另外,高师学生要坚持进行钢琴基本功训练,懂得“欲速则不达”,不急功近利,通过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日积月累使个人钢琴演奏能力逐步深厚,从而迈好钢琴学习的第一步。首先,高师学生要掌握足够多的乐理基础知识。一个不具备起码乐理基础知识的人根本就无法将五线谱上的音符与琴键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他或许不能在钢琴上快速找到C、F音符的对应琴键。其次,高师学生要掌握科学的钢琴弹奏方法,如正确的坐姿、合适的坐位以及富有美感的手形,能够适应琴键的排列结构和弹奏技巧,让手指在舒舒服服的“舞蹈运动”中表现出艺术之美。最后,弹奏技巧与方法是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基点,而钢琴基本功训练更是弹奏技巧与方法的基础,所以,高师学生要对钢琴练习曲勤加练习,在坚持锻炼手指中逐步提高个人的演奏技能,实现个人钢琴学习的循序渐进。
2.音乐欣赏,享受与成长同在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欣赏丰富高师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内容。“音乐欣赏,是人用耳朵这种听觉器官去接触音乐作品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聆听音乐去体验和认识这个社会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瞿灿:《让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儿童音乐》2014年第1期第46—47页。)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在教师教学意图的引领下展开一段心灵的思想情感之旅和艺术发展之旅,从而使高师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精神状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思想的净化和人格的复制,有力提升高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造就一双“聪明、敏感”的艺术耳朵,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和艺术发展的全面进步提供充足的音乐营养元素。以“乐圣”贝多芬的《月光》为例,贝多芬用钢琴为高师学生上了一节“抒情散文课”,在曼妙绝伦的钢琴曲中,高师学生通过听觉想象出“月色如水”的意境,从而产生通感的艺术效果。另外,钢琴学习需要高师学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通过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使自己的钢琴曲拥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音乐欣赏无疑就是高师学生感知钢琴演奏与情感元素、思想元素进行艺术融合的初始阶段,只有高师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感知到诸多艺术元素的存在,才能有效激发高师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从而为高师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和钢琴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歌曲,与钢琴伴奏一唱一和
声乐离不开情感因素,“情”是“声”的灵魂和生命。(胡雪莲:《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文艺生活》2012年第10期第104—105页。)音乐欣赏有效地促进了高师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歌曲教学又开启了钢琴教学的新篇章,高师学生由艺术感知阶段进入艺术感知与表现的“二合一”发展阶段。歌曲教学不但增强了高师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而且也给予高师学生表现个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展现机会,从而有效促进了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高师学生需要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在弹奏过程中有效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
以周杰伦的《台》为例,一名学生弹钢琴伴奏,另一名学生唱《台》,歌声与琴声交相呼应且声情并茂。两位学生用歌声与琴声两种形式的艺术语言相互述说着个人对艺术的感知,从而在情感共鸣中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歌曲演唱是非常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难度不大,高师学生可以利用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堂学习,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能够有效发展心灵与思想的沟通能力,在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中钢琴伴奏者与歌曲演唱者共同表现艺术的和谐美,从而实现以歌曲演唱促进钢琴伴奏能力的提升,促进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
4.舞蹈,与钢琴伴奏比翼双飞
音乐欣赏为高师学生的钢琴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艺术感知与成长的高效平台,歌曲演唱则为高师学生提供了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渲染力的培养基地,而舞蹈表演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使高师学生钢琴学习的难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同源的,二者互相衬托、相映成趣。”(张琳琳:《浅谈舞蹈钢琴伴奏》,《焦作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35—36页。)舞蹈是一种无声却有形的艺术形式,钢琴伴奏是一个有声而无形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钢琴伴奏的结合是艺术领域“强强联合”的有力体现,更是钢琴教学走向多元化、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以《西班牙斗牛曲》为例,刚劲有力的钢琴曲能够激发高师学生的舞蹈激情,引导高师学生在一个个肢体造型中学会使用舞蹈语言和艺术语言表达出斗牛士的豪迈情怀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体验,而钢琴伴奏与舞蹈学习的结合能够使高师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钢琴伴奏为舞蹈表演塑造出艺术展现平台,使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更丰富、舞蹈造型更优美,舞蹈表演以其直观的肢体造型使钢琴音乐的艺术之美更“有型”,更有神韵。
四、构建多元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物教材涵盖的知识范围广,内容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不得不在生物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对于生物教学的优化,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授课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开展生物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仔细观察,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在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的途径
2.1将故事与生物教学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将故事教学法引入到生物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知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故事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食物链的知识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这个故事思考和分析一下。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在引入食物链的讲解,这时学生就会明白故事的奥妙,同时也能够更加简单深刻的理解食物链。故事的导入能够为生物教学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2巧妙使用多媒体
生物课本的内容是固定的,是不动的,多媒体的使用却可以让生物知识更加丰富,让生物知识动起来。教师在生活教学中巧妙使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深入的学习生物知识,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和遗漏。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使用多媒体,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人体器官的知识时,书上的图片不够全面和清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体器官图,通过放大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的更细致更全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使生物知识更加直观和全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3采用实物教学
实物的引入能够让生物教学更加真实,学生也可以根据实物验证书本上的知识,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信服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灵活掌握。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有效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实物的知识时,可以携带绿色盆栽到教室中,然后根据盆栽向学生讲授植物的构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详细的认识和了解植物的组成。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盆栽,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的解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所以教师采用实物教学是对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拓展,有利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4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
生物课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的相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的生物学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推动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的生物知识在生活中观察或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花的构成以后,可以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多种多样的花朵,了解它们的构成,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教师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贴切,通过真实生活喜爱和学习生物知识。这对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也有积极意义。
2.5开展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应当是生物教学的一部分,它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更高要求。生物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仪器和实践观察到肉眼看不清或看不见的实物,从而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开展生物实验,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教师对于比较课本上需要实验辅助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将关于细胞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采用仪器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构成,做积极思考和详细记录,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教师开展生物实验可以丰富生物教学的内容,加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从而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进步,推动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发生着改变,对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迎合新时期对人才培养需要,为社会持续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由此看来,加强多元化教学理念下的中专计算机教学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中专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成效。多元化教学方式更好的迎合了教育改革要求,选择的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总的说来,多元化教学活动开展中应该严格遵循相应原则,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主,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1]。尽管不同教学方法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但是归根结底均是以同一个教学目的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成效。
2多元化教学方式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教学器材使用率不高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完善,中专计算机教学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学方法都获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提升,但是由于中专院校自身综合实力存在差异,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良莠不齐,导致很多中专院校计算机设备不足,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2中专计算机教学内容落后
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深化中,中专计算机教学地位得到了肯定,各项教学改革措施逐渐落实,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中。但是由于中专计算机教学方式同时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至今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大程度需要改善[2]。与此同时,由于很多中专院校教学方式的应用不合理,计算机教学仍然采用其他理论学科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教学成效偏低。
3计算机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式应用策略
3.1应用任务驱动法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具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对于学生存在不懂之处给予支持和改进,调动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长久保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故此,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应用任务驱动法设计教学任务,以此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任务设计应该保持一定难度,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将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反之任务过难则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离教学目标[3]。故此,人物设计中,需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设计教学任务,尽可能的将各个阶段教学任务落实到实处,提升教学成效。
3.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互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计算机学习中全身心投入其中,适当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明确教学方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能力均匀分配,由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带领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知识的互换,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增长见闻,活跃思维。除此之外,对于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评价同样尤为重要,中专计算机教学是否能够实现与其设定目标,需要教学工作者综合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改正缺陷和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潜在价值,提升中专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吸收更多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持续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长远发展。
作者:李建峰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二、讨论交流式
教育不是灌输,应是相互交流。教育学家们认为,恰当的讨论与交流能让学生克服自我表达时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并能训练学生清晰的思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西方国家,课堂讨论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授课形式,课堂讨论的时间甚至占全天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事实上,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许多创作理念问题、技术取向的问题都会在讨论交流中产生和明晰起来。学生在倾听、质疑、交流、讨论中能够不断丰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不但理论课如此,技法课也是如此。当然,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预先设定好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讨论主题,合理地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例如,在水彩画基础课程中,有些同学受到一些当代艺术的影响,热衷于表现水色肌理,而忽视对形态的把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将它设定为一个讨论话题,通过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适时地给予点拨与纠正。这样不但对学生的美术观念进行了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会了表达和研究,学会了正确看待他人观点,学会了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还学会了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发展自己的独立评判能力。
1.教材文化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乐理、歌曲、乐曲和音乐欣赏等,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其创作过程都带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包括:作者文化素质、作品创作背景、内容文化因素、地域风情特质、时代因素等等。通过对这些文化因素的渗透分析,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感知。
2.教师引导渗透。
教材是教学文本材料,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教材文化因素的挖掘,当然是教师的职责。学生自身阅历不足以实现自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面对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不仅能够用演奏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听觉享受,还要有正确的引导意识,将学生领进音乐的天堂,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给我们创造的不同精彩。
二、整合域外音乐资源,品味多元文化内涵
在音乐教学的文化因素中,域外音乐自然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很多学生很早就开始接受一些西方音乐作品,特别是钢琴、小提琴和一些西洋打击乐,早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音乐烙印。这些域外音乐文化因素具有超强的控制力,以至于让很多学生产生一些认知错误。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优化教材资源。
小学音乐教材中,域外音乐作品占有相当比重,这说明域外音乐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我们要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有选择地进行相关学习。要让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因素有更多的了解。
2.网络搜集整合。
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极度发达,音乐教学也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媒体介质,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优秀的网络音乐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要帮助学生建立网上学习音乐习惯和意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关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其健康成长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丰富学生音乐感知,我曾经在班级里举办过一次音乐作品展示会。这个展示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一些不同渠道搜集音乐作品,并从这些典范的音乐作品中感知文化的厚重。我给学生一周时间准备,要求学生搜集的音乐作品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最好是能够在一个时期影响比较大的,然后在周末集中进行展示。展示时,学生将音乐光盘、文字资料、U盘等,都带到班级里展示。这里有世界名曲,像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肖邦的《夜曲》,也有一些国内的老民歌,像郭兰英唱的《南泥湾》、任桂珍唱的《绣红旗》、《十送》等,还有不同时代的一些流行歌曲,像齐豫演唱的《橄榄树》、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等等。在展示中,每一位同学还要简单介绍这部音乐作品的相关情况,当然其文化背景也是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很多学生都能够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教材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开阔眼界都起到重要作用。
三、重视民族音乐学习,形成多元文化网络
民族音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学习,接受民族文化的洗礼,这是教育人文回归的重要体现。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是厚重无比。这也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传承。
1.教材文化解读。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发展历史,学习民族音乐等于是学习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提到那些老民歌、老电影插曲,我们的父辈祖辈都会如数家珍,像《对花》《编花篮》《刘海砍樵》《打猪草》《天仙配》《英雄儿女》《日出》《珊瑚颂》等等。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是百听不厌的热门歌曲,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曾经影响过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成长。
2.教师深情演绎。
音乐教师演绎音乐作品,这当然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之一。虽然各种音像资料都可以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展示,但教师的亲自表演,对学生的影响会更为深远。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音乐学习的环境。在音乐课上,学生最喜欢教师演唱或者演奏一些教材中没有的音乐作品。像流行歌曲,很多学生都会唱,因为曲调时代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口味和欣赏层次。《伤不起》这首歌也许是时下最流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够听到这首歌,三岁小孩都整天“伤不起”。这本来是一首情歌,当然不适合小学生学习,但流行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大多不计较歌词是什么,只是对旋律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接受正面的教育,我在班级中演唱了这首歌,所不同的是,我把歌词都修改了。反映的是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伤不起”。学生听过之后,反响很强烈。因此,我要求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改编,学生热情很高。这歌词的文化意味更为浓重一些,通过修改歌词,学生所获得的教育信息文化比重大大增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84-01
多元文化是指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交流愈来愈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在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地理教学是学科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生活领域的影响越发显现,同时多元文化也影响着如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要想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间的了解与合作,就离不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地理教学中融人多元文化教育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本文谈到的多元文化是仅限于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表达的是对不同文化的的理解和尊重,对其他的不作探讨。
一、中学地理课程中有着丰富的多元文化教育素材
多元文化知识是地理教学中融人多元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是地理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知识涉及的范畴较广,它涉及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这些文化无不因为区域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中学地理课程中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学中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多元文化素材,主要有多元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多元的人文景观等三个方面。
二、地理教学中可发展的多元文化技能
文化间能力是指解释有意识的交往(如语言、符号和姿势)、无意识的暗示(如体态语言)以及不同于自己文化方式的习惯的能力,主要是移情和交往。文化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移情及和不同地域文化的交往。
所谓移情是指从别人认为陌生或有悖情理之中认识到价值的所在,具有直觉洞察力。因此,地理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所培养的文化间能力主要有运用和洞察能力、交往和自我认识能力。
1、运用和洞察能力
从理解力的角度出发,运用能力是指能够将自己的知识运用于不同的情景之中,洞察能力是指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能够透过表层看到事物的本质。因此运用能力和洞察能力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可以这样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人乡随俗”,快速适应不同的文化。
2、交往和自我认识能力
文化背景相异的人,跨越文化条件以及知识的阻隔,互相融洽地交谈,以更好了解对方,从对方学习优点和长处,更好地审视自己,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对相异文化不可一味地排斥、否定,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行为观念等,直面自己文化中的优劣,吸收相异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而形成自我认识。
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
1、在地理课程基础上,适当充实多元文化知识
地理课程中的多元文化内容是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补充课堂多元文化内容。地理教学可以生活化,把身边的地理资源以实例的形式引入课堂。将生活中出现的多元文化实例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知识的理解,探索多元文化内容的内涵,使地理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更具实效性。
2、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验多元文化
(1)用形象而理性的语言描述多元文化知识。
(2)创设利于学生发表观点的情境。主要是学生运用自己知道的一些多元文化知识。
(3)利用网络加强文化交流。
四、地理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l、突破多元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教师要加强对多元文化内涵的理解,在自身的教学中体现多元文化理念,摆脱狭隘的多元文化意识,要把多元文化意识扩展到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等方面。
2、引导学生辨证看待多元文化
过于强调多元性,反而可能会干扰学生对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理解,甚至错误地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是合理的。此时,教师就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可通过具体的实例或阐述一些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理念。
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是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在地理教学中融人多元文化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尊意识,地理教学中涉及对我国文化的一些介绍,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和世界其它文化的差异性,知道自我文化的特征,感受祖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热爱自己的文化,具有民族文化尊严。
二、中学语文教学多元化应如何实施
(一)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是提高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保证。为了保证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间断地充满激情,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比如说,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机会可以带领学生到郊外去郊游,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在那种放松的环境中十分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方法比在教室中冥思苦想要理想的多。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语文教学多元化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想。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提出自己希望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然后结合教师自身擅长的教学手法,最终确定几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三)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学习难题时适时地加以点拨和指导,往往这种恰到好处的点拨可以让学生顿时感到茅塞大开,对于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点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直观点拨。语文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直观地进行解答,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够顺畅进行。第二,情境点拨。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或者是利用周边的环境,来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情境,这样环境下的学生思维可以变得更加开阔。第三,联想想象点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纵向思考,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看到实质内容,从而达到刨根究底、融会贯通的目的。
1.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一般叫做“注入式”或“填鸭式”。这种教学模式,如果教师组织得法,调配得当,经验丰富,知识广博,在知识传播的系统性、扎实性、快速性上就会拥有独到之处。在我国大多数的课堂上,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注入式”都是主流的教育方法。但不可否认,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从长时期看来,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惫感,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等都有这种提法,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是一种进步,强调了学生这一主体在学习上的重要性。但这种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扎实性和快速性上却存在严重的不足,我们无法将课堂和知识完全交由学生支配,这样就失去了课堂本身的意义。
二、中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李秉德先生在《教学论》中对课堂做过系统的分类,我们参照可以得出五种形式:
(1)以语言文字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这是主要的一种形式。(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即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等。(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比如练习法、作业法、操作法等。(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比如陶冶法等。(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三、多元化教学活动的探索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社会各方面都在不断革新与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个性特征,他们更加渴望参与到教学中,不再愿意完全被动地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地调整,用多元的方法来引导、刺激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定义
多元化教学活动,即摒弃单一的、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传递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为根本,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多种教学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趣味的生活化内容。
2.建立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校情构建教学模式。校情的分析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2)考虑教师的专业水平;(3)考虑讲授的课型即讲授课程本身的内容。
3.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讨论
(1)说明文课型:参与式教学法
比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建筑》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就近找到一处古式建筑进行参观、学习,现场讲授。在参观之前,我采用学案的方法指导学生先自学课文,了解古代建筑的特征、术语。其次,学生在参观时通过手绘部分结构图加深了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课题组,复原本市古城部分建筑并绘出图纸,当做假期作业。假期回来,我们召开了研讨会,许多小组做得都非常精妙。可以说,在学习中将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既使学生看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又有了学以致用的意识。
(2)文言文课型:读诵法、写作法、基础知识竞赛法。
虽文言文产生的时代较远,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了解它,比如:读诵法能使学生很好地把握节奏,了解内容。讲《项脊轩志》的时候,第一步先让学生通过学案疏通文义,然后引导学生重视三读,一读生字词,二读文义,三读感情。第二步是让学生写作,以文言的形式写一件自己难忘的事,要求不超过50字。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在写中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使文言成为语言的习惯。通过朗诵会的形式,引起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最后运用竞赛法强化基础知识,寓教于乐。
(3)诗歌课型:品读法、表演法。
“文之难,而诗之难又难。古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辩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司空图把品味语言的韵味作为学诗的前提。那么,我们该如何品味?如果是单一的模式,久之必会生厌。《邶风·静女》写的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细节描写很突出。我让学生用哑剧的形式即兴表演,学生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在欢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分层与多元化
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向往不同,自然其体育学习的兴趣点也会有所不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多元化与多层次化教学模式,就要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满足。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与安排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创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如在针对跳远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前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点进行了解,看学生对跳远这项运动持有怎样的态度。教师在课中可以先就跳远这项运动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小学生对跳远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针对跳远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都针对跳远体育教学活动,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是多元化与多层次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落实的重要实践。
三、加强教学方法的分层与多元化
教学方法使用的科学性,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直接作用;教学方法的分层与多元化,对于教学模式的分层与多元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不同,对于学习方式的期待也会不同。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利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即使这个教学方法不适用于个别学生,这些学生也要勉强与大家一起进行体育学习。单一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够突显,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促进小学生体育学习质量的提高。如在针对跑步教学内容进行方法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法或者竞赛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那些对趣味性关注较多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跑步游戏等引导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而对于那些对竞争性关注较多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跑步比赛,让学生在好胜心的引导下进行体育学习。
四、加强教学评价的分层与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与多层次化,对于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一定作用。当前的教学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改变自己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可以使教学评价环节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促进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如在学习接力的时候,小组是一种重要的接力跑步学习组织形式。在学生完成一次接力赛跑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这样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体育学习行为,也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心理负担的减小。教学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指引,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向。
2“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开启学生科研之路
科研素质是对医学生特别是以实验医学为主要方向的医学检验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本校主要采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的方式,以现有的“检验协会”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生自身兴趣与教研室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和训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检验协会是学生自治组织,依托于实验医学科,以学生为主体,以基础科研为核心,不仅有医学检验系的学生参加,还有很多临床医学院非检验专业学生参加,包括临床八年制学生,目前有会员40人,指导教师20余人。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中,一名导师面向2~3名学生,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引导、规范。在科研活动中,学生通过课题设计、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一系列活动,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活动,除了可以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及脉搏外,还能养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并培养创造性思维。目前该协会成员已参与完成多项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并参与了论文的撰写工作。另外协会成员还申请到多项“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多数已在实施和结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