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2: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卫生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卫生管理论文

篇(1)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篇(2)

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重点

基于高校特点,卫生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资源,调整实验室布局

按ISO/IEC17025等有关准则要求,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员及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集中管理。必要时,还要对实验室进行改(扩)建,重新组织专门机构。

2明确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适于实验室发展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是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决策环节。质量方针是整个实验室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准则;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按照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促进检验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QMS的建立是一项具有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高校的许多部门。因此,各级领导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和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决策作用。首先,要统一认识、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广泛动员实验教学人员参与;其次,要认真分析。重点在于制订适于高校实施的QMS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文件等。编制质量手册用于阐述质量方针,描述整个质量体系;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的纲领性,系统性和指导性文件,同时更是质量体系进行评价和质量保证能力的证明和依据;程序文件是针对质量手册所提出的管理要求,规定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指导,程序文件分配各部门及职位所承担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程序中每一步详细的操作方法,指导每个成员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质量记录文件是一些实用的表格,用于详细记录各类质量活动的具体情况,作为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证据。它包括操作规程,验收准则,使用说明等。同时强化全员参与和培训。

4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本质上就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4.1首先要强化人员要素管理和执行力。要真实的做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良性运作,单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无法办到的,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成员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使每个成员始终有参与管理体系运作的积极性和能力,才能真正的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除了提高人员的思想素质外,成员的业务水平也需要通过内外部专业学习,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参加人员和实验室比对等方法来不断提高。

4.2其次要强化仪器设备文档管理,保持必要的量值溯源。每个仪器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术档案,包括了:购置申请及调研,验收记录,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计量校准记录,维修记录,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等详细技术信息。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是设备正常运行和检测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4.3强化检测方法文档受控和标准物质管理。GuptaMC将文件分为签发文件(issuedcertificates)和非签发文件(Un-issuedcertificates),详尽论证了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文件控制的必要性。检测方法确认是实验进行的首要条件,一套全面的方法验证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包括:测试方法的实时更新,方法回收率的测试、不确定度的测试、平行性测试、空白测试、比对测试、检测限测试等方面内容。供应商的合格评定是采购标准品及试剂的第一步,当然仅有合格的供应商还远远不够;实验室在收到标准品及试剂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验收,查看外观,生产日期,标准品证书等相关信息;并且也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存标准品及试剂;并且在使用时做好开瓶记录,新旧溶液期间核查记录等相关记录。

4.4强化内审和管理评审,坚持QMS的持续改进。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实验室能有效控制不合格工作,及时发现不符合项,实施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以确保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长久的运行下去,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展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比对,保持其持续的技术能力。能力验证是判断实验室是否具有合乎认可准则要求的技术能力并能够维持和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能力验证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测量比对方案,其目的在于评价实验室达到其认可的测量准确度的能力;二是实验室间测试方案,其目的在于评价实验室对检测项目的测试能力。计量的溯源性、可比性和兼容性是能力测试中的关键计量问题,也是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关键项目。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按照评审要求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在组织管理、质量体系、人员管理、操作规程、标准规范和校验校对方法等方面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文件,做到有法可循、有理有据;其次,在设施、环境等方面得到彻底改善。

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必要性和意义

高校实验室应该以实验室资质认定为契机,使高校实验室管理和国家通用的管理体系接轨。各实验室应充分发挥大型仪器、科研能力方面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分析测试实验室应立足于为大学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的测试服务,还应在研究生培养、促进交叉学科形成与发展、新分析测试方法的研发、为社会提供特色服务方面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1引入国际通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促进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

高校卫生检验专业实验室建设包含软件和硬件等许多方面,如场地、装备、师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包括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程序、人员、环境条件、工作制度等诸多方面,也就是说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包含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实验室通过实施认证,可以直接引入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并借此向其他实验室拓展和延伸,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高校的重要职能培养高质量人才。各类专业人才最终都要走向社会,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一些重点大学的专业实验室通过实施认证,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水平,而且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加有力地支持了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2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研数据、结果及结论的国际互认

实验室资质认定对高校实验室有一套完整、严格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方法。通过实施实验室认定,使实验室在人员素质和设备水平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ISO/IECl7025对实验室人员的各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对于人员的培训计划、考核方式等也要作详细的考查。在仪器设备方面,各类仪表设备应严格规定其准确度、检定周期、测量范围、分辨力和保管事项等。因此,通过实验室认证,实验室的测试方法更加先进,测试手段更加严谨,测试水平也必然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有能力为高校科研提供快速、准确、可靠、公正的数据。此外,通过认证的实验室,也有利于学校相关学科争取和开展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有利于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和培养创业人才的工程教育改革;同时,也能促进高校迅速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并使之得以高效、可靠地运行,充分发挥出其功效。

3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服务于社会的积极作用,不断更新和强化实验室资源

篇(3)

以学生为本,提倡的是人性化管理,倡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正视学生的地位、重视学生的价值、维护学生的尊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严格管理,主张的是制度管人,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体现的是制度的严肃性、管理的规范性。作为两种重要的学生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与严格管理看似矛盾,其实二者并行不悖。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转念上的转变是首要的。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有责任,要有创新。传统的做法都是教育学生如何如何、要求学生如何如何,而在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要求出发这方面,我们做得还非常不够,有时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因此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是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想法,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更有利于学生进步的空间,这与严格管理的最终追求也是一致的。因而在现实中,不能片面强调“以学生为本”,忽视“严格管理”,更不能借“以学生为本”之名,行“无管理,做老好人”之实。

二、实施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以往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热衷于“视线”管理,习惯于把学生放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实践经验表明,“视线”管理容易导致学生“视线之内守纪律,视线之外犯错误”的情况发生。而强化学生管理以人为本,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启迪人的觉悟,把管理和育人统一起来,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管理和学生成长成才。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的思想觉悟好,平等和参与意识强,对这样的学生如我们要发扬平等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正当需求和合理诉求;对学习有困难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关照,多疏导;对于一贯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学生,在批评的同时,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真正意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民办高校,这些学生在高中大部分被认为弱势群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所以这些学生更需要我们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怀,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严格执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度,以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原则。

3.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事情,网络,媒体等等,特别是对于西方媒体对我国正在发生的大事或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事情进行不符合实际的报道,有些学生是非观念混淆,人云亦云,没有正确的判断。鉴于此,作为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新闻热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把学校的管理压力和纪律约束转化为努力学习和刻苦训练的动力和热情。

4.培养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

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还是要落脚到人才培养,不可以动辄以加强管理为由,限制学生发展空间。要建立和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拓宽育人途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根据专业需求,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长学生能力素养,促进学校的安全稳定。

5.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大力加强班级民主建设。

我们鼓励那些学习成绩好、专业思想和学术视野好的同学来担任干部,并要求班干部学习成绩不得低于班级前三分之一。学生的民主意识强,就愿意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要把他们的参与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好,把学生干部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合到一起,促进班级学院民主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全员育人

我们必须承认,单凭学生工作干部和班主任的力量去做学生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广泛地树立“全员德育意识”,更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进行资源的整合。资源首先是各位业务教师,他们的知识层次、业务水平对我们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学生更愿意听取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因此我们应该特别利用这部分资源,例如,请他们讲座,参与学生们的各种讨论活动、为我们的学生工作提建议,请他们给我们的工作进行业务把关。其次我们认为资源来源于学生,学生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们应当充分的相信学生,我们学院很多重大活动的计划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我们只提修改意见,很少反对,极大提高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篇(4)

二、影响卫生统计质量和控制的因素

(一)有关部门对卫生统计质量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部分单位对于卫生质量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既没有足够专业的人员来专门进行卫生统计的工作,而且工作的环境、设备都不够齐全,待遇也不够好,所以有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愿意去干。但是,卫生统计的最初阶段是对于数据的收集,而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卫生统计最终的质量。以医院为例,目前有些医院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在填写统计报表时存在填错空或者漏填空的情况,使收集的原始数据本身就存在问题,最后医院或卫生局的卫生统计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而且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这就影响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二)卫生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卫生统计是一项对专业技术性要求高、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它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活动规律,而且还要遵循统计学的一般规律。以医院为例,医院不仅要找统计学专业好的,还要考虑其是否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但我国目前卫生统计人员大多分成两类,一类是医疗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或老护士,转行来做卫生统计人员,但是他们没有统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类是刚从经济类或是统计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拥有卓越的统计学类的知识,但是医疗经验和知识基本为零。这就导致我国卫生统计人员在医疗和统计方面的知识结构不够统一,不能保证医院的卫生统计质量。

(三)卫生统计的环节和资料过于分散

比如,医院的统计环节包括挂号、就诊、拿药、检查、住院等一系列的看病过程,十分繁杂并且每一个环节的数据都与最后卫生统计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个环节的数据不够准确就会影响整个统计的最终结果。但是在一些医院的统计室里,只包含上述所有环节中的一部分环节的数据,其他的数据都在与其相关的不同的科室,这就使得统计的数据资料过于分散,不利于统一的比较核实,这就容易引起最后卫生统计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卫生统计信息化程度不够全面

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有些单位网络服务不够发达,不能将信息及时共享,而且缺乏信息统一的标准和信息一体化的设计,统计的信息不够全面,信息系统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没法形成共享,就难以被有效的利用,降低了处理信息这项工作的效率,所以信息系统整体的功能也被影响了,也就是影响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三、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有关部门对卫生统计质量的重视程度

应该大力向各个单位宣传卫生统计的重要性,特别是领导要重视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的工作,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可以适当的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工资来吸引一些专业技能十分优秀的人前来应聘。并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加强现有卫生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素养,健全相关的机构,使卫生统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增强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各单位应该将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卫生改革的情况结合起来,对卫生统计人员进行医疗方面和统计专业方面的知识素养的培养,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班,分为与卫生统计有关的基本医疗知识培训和统计学知识两门课程,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培训所有的课程,只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来上课,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人员的知识强化,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再就是要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让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每一次数据处理都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导致数据不够准确,这样可以通过减少人为的失误,来提高卫生统计的质量。

(三)建立专门的卫生统计资料管理室

因为过于复杂的环节和过于分散的资料都不利于最后数据的统一处理,所以应该先让各类统计数据来源于各单位,所以应该先在各科室登记好原始数据,然后设立专门的人员将其放置在专门的地方并进行定期的检查,这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准确的原始数据资料,最后在需要进行卫生统计最后处理时,相关的科室就可以相互结合起来,将数据作比较和核对,使资料可以统一起来,这样可以加强卫生统计的管理,确保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深入普及卫生统计的信息化

实现信息的统一共享,各个科室应该定期的一起举行一个会议,将这一段时间所产生的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和共享,使这些统计数据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圈,并在其中快速传递,并建立信息咨询服务,可以在网络上设立一个平台,有专业的人员在那里。在相关人员遇到问题时能有处可寻,大大的提高了卫生统计工作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篇(5)

2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几项准则

2.1严格进行每个实验项目的预实验

预备实验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其目的是:检验实验技术方法及操作规程是否准确无误,所用溶液、试剂和药品是否合格;进一步确定实验所需时间,探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实验难易程度确定评分标准等[6]。另外,制片及染色技术实验,特别是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实验,常常出现许多意外现象或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诸如,某种溶液和试剂失效,或某种微生物生长不好等等。因此,每个实验项目都应当提前预做一次,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无误,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2.2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除严格进行预实验外,尚需认真检查显微镜和仪器设备、玻璃器皿及溶液、试剂等,以及实验桌凳的完好状态。2.2.1显微镜的检查要点实验课前认真检查:普通光学显微镜机械部分的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标本夹、粗细调节器,以及光学系统的目镜、物镜和聚光镜的完好情况,尤其是要仔细检查调节器的灵敏度和油镜的清晰度。2.2.2实验用仪器设备完整性的检查实验课前应当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最忌讳出现缺东少西,以及仪器设备和物品质量不合要求的现象[7]。每堂实验课所需的所有物品,都应当备足有余,所用仪器设备都要保持运转良好。实验用仪器及物品完整性检查工作是相当繁琐的,工作量也很大。举例说明,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前3个实验项目,即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革兰氏染色法、细菌运动性及其荚膜观察、酵母菌的死活鉴别,以及放线菌、霉菌制片与细菌计数,所用的滴瓶总计200多个,需要逐个地进行严格检查:胶头是否漏气,瓶中的试剂是否失效、够用,滴芯是否能顺利地取出(发现沉淀和结晶应及时清洗),标签变色严重的还要及时更换。其他仪器设备及实验桌凳的完好状态也都应当进行认真检查,如逐一检查每个实验凳脚是否松动,并及时拧紧等。2.2.3玻璃器皿一定要洗刷干净微生物实验教学所用的玻璃器皿数量很大,如试管、培养皿和三角烧瓶及载玻片等数以千计。用来盛装微生物培养基的大量试管、培养皿和三角烧瓶,有一丁点不干净就会生长霉菌;有的如载玻片上黏附了香柏油,洗刷难度很大。所以,玻璃器皿的洗刷工作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玻璃器皿的全部洗刷工作都是教师与同学们共同完成的。洗刷后的检查工作采用对着阳光以流水冲洗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一个玻璃器皿干净明亮。其具体安排程序如下:玻璃器皿经学生洗刷后,再由同学进行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样检查。这样,不仅保证了玻璃器皿的干净度,还培养了学生掌握高精度清洗器皿的基本技能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3重视并完善解决实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对于在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想办法解决。在出现的问题中,有些是属于实验内容及其技术方法问题,但常常碰到的是一些由于学生缺少应有的素质或经验所造成的,都应该及时分析并适当解决之。诸如,有的显微镜粗锣旋缝隙里有许多油渍,究其原因是由于同学们的手不够清洁所造成的;为此,便要求学生在使用显微镜之前,一定要洗手。再如,个别同学有时将实验用的标本片丢落在载物台上,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便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一定要清点一下标本片的数量。第三,当发现个别学生把台微尺扔到放有载玻片的锅里,为此便不再将其摆放到学生的座位上,而是现场把台微尺发放给每一组同学,并讲明其价格昂贵,应当细心使用,轻拿轻放,课后由课代表统一交给老师核查。第四,有的学生把双层瓶(重层瓶)的玻璃帽和装有结晶紫的滴蕊拧碎,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每次上课前都要把其逐一擦拭,并检查每一个滴瓶的滴蕊是否松动。

篇(6)

卫生防疫站在以开展卫生防病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基建、设备、会计、教学、声像、实物等档案材料。但由于卫生防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故而反映与记录此项工作的主要载体棗业务档案也就具有了极强的专业性。此外,卫生防疫在业务上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对疫情流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在开展公共卫生的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必须以业务档案为依据。因此,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时,应首先从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可能有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为站开展卫生防病、监督监测工作服务。

二、选题要围绕业务上的主要任务

档案编研材料要有特色,要把好选题关。选题应围绕和反映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业务工作的选题,就谈不上编研材料的专业性。为此,档案人员应做到两个了解和掌握。

1要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

在安排全年的档案编研工作时,首先要摸清单位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以此来确定编研选题,从而确保编研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然而,对档案的利用往往都围绕着单位的中心工作,因此,只有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才能对当年的编研工作的开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编研选题在大的方向上与单位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不偏离利用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如我站近两三年来的中心工作是为申报省市级一级站评审做准备工作,而等级站评审标准要求各科出具近十年、五年的监督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此,档案室及早做出反应,在制定编研计划时,就安排编制反映这一内容的编研材料,为及时满足全站的利用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要了解和掌握各项业务工作内容

卫生防疫站的主要业务是开展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和管理以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劳动卫生的监督监测。档案人员在具体做各专业口的编研计划时,应针对以上各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来确定编研材料的题目和适合的类型。为此,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科室,广泛地与业务人员交流,了解各科工作职责和范围,熟悉各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从中掌握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此外,还可通过在借阅中开展专题利用登记、发放利用意见表和分析利用效果登记等形式,充分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这是确保编研选题具有专业性并能符合业务需求的重要环节。

三、积极开发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材料

档案部门在分析利用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室藏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开展多种层次的编研加工。如各卫生防疫站的档案中均有历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及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关于传染病管理及五大卫生的法规、条例、程序及业务技术规范,而卫生防疫站做为卫生行政机关委托的执法机构,在履行其职权时必须依据有关的法规条例进行。档案部门如能编制有关的业务依据性文件汇编,就会十分有效地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这种文件汇编既实用,做起来又不难。

然而,由于卫生防病业务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制定防治策略以及对公共卫生实施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和对比以前年度的监督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需要以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做依据。因此,档案部门如能将分散在各年档案中的监督监测数据集中起来,做出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使档案的利用变得更系统更直观,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业务人员的时间。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除进行上述初次加工外,还应将编研工作的重点放在能系统地提供高度浓缩的档案信息的二三次加工产品上。从实践中看,根据各专业口的需要,开展专题性的统计分析更为适宜。如我站所编制的“1984-1995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北京市五百例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1985-1995年北京市流脑发病、死亡数统计与分析”,这类编研材料已经常地被业务人员应用于科研、专题调查等实际工作中,显示了很强的实用性。

档案部门在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积极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

档案部门根据所选题目,以站藏档案为依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可交予业务科室,由专业人员做出分析性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既内行,又有一定的深度。

2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要大

统计分析材料的时间跨度越大,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如果所跨年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不能为凑编研材料的数量而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3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编研不是杜撰,它必须以档案材料为依据,是在分析档案原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对数据进行取舍。因此,如实地采用档案数据,是决定编研质量及可靠程度的前提。有时,某个编研题目所需数据不能从档案上直接得来,就需要档案人员认真研究档案材料,找到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得出,不能图省事而主观杜撰。另外,数据必须要准确完整,不能随意遗漏,要保证所采用的数据能系统全面地揭示编研材料的主题。要根据数据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同类项目才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计算要正确,并要经过复核。

4形式新颖好看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幅度加快,在给人们带来新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卫生事业单位也不例外,由于工作性质,通常会使用一些专业机器设备及电子产品以及一些办公用品等,这些都是固定资产部分。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更新较快,在短时间内容易贬值,所以给管理带来了较多的麻烦。

(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闲置及浪费现象严重

在卫生事业单位,通常出现设备闲置和浪费的现象,这主要由于这些设备是国家投资的,并不是单位自己拿钱购置的,所以从心理上不重视。另外,虽然近年来国家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纳入到管理范围,并通过了全面清算资产,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并且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和工作业绩联系在一起,导致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意识淡薄。此外,还和员工的思想认识及责任心有关,大多数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的态度上,认为固定资产是单位的,管理好坏和自己没有过大的关系,只是管理人员的事情。而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到资产管理,这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等现象。

(三)固定资产检查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家对民生工程的不断重视,投入到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也就增多,购置的固定资产的量也就相应的增加。但由于主管部门的业务量不断增多,对自己下属部门的固定资产无暇进行严格的清查。各卫生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盘点清查程序,但并没有定期的清查,导致清查工作流于形式化。这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不起清查,并且一旦清查,就会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原因也无从考据。

(四)约束机制不够有力

任何管理,在执行中都有相应的监督,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管理效率。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不例外,也应具有监督机制,才能使固定资产发挥有效作用,避免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化。在卫生事业单位,约束机制的缺乏主要表现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及协作,所以应建立相互制约的控制制度。

二、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完善措施

由上述可知,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众多不足,有体制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要有效解决,需要从制度、体制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自觉性

要使管理工作做到位,首先应让管理人员及员工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这样,管理人员才能深入管理,员工才能自觉遵守管理规定,使管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卫生事业单位要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高,应建立全面、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及员工彻底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资产混乱使用。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订时,要着眼与单位现状,并结合当下市场经济体制,使管理制度具有可执行性。

(二)推进资产管理新技术运用,构建并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

在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充分运用条码技术,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直接引入RFID技术。对于条码技术,就是给单位每个固定资产一个唯一的条形码,记录好每一资产的名称、类别、登记时间、使用科室、使用状况等信息,通过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在系统中建立实时的资产台账,达到对资产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对于RFID技术,可以说是条码技术的再升级,改进了诸多条码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用中的不足,如条码易损坏、读取数量少、读取方式不便、无写入功能等等。通过新技术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确保资产的完整和有效利用,并极易形成各类需要的报表,为其他工作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

首先应建立详细的资产登记制度。无论是国家投资的固定资产,还是公益捐赠的,都应在使用之前详细记录资产基本状况、存放地点及时间、计入卡片及账实等。其次就某项固定资产,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维护制度、维护费用、使用规范等。并对资产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包括使用中出现的故障、使用人员等。再次,制订报批制度。对于一些陈旧、运行效率低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规定,在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后,办理报废、转置、调拨等相关手续。

(四)完善固定资产监管制度

建立监管制度不仅是保证固定资产合理应用的重要条件,而且为各科室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提供条件。所以应完善固定资产监管制度,加强资产负责人员的监管责任,并积极争取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度。另外,对照责任范围合理划分,并安排对应的负责人员,使资产管理和责任负责人员有效的对应,以做到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及存放的监督工作。

篇(8)

初学物理的学生,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往往张冠李戴;认知直觉的错误,不易纠正。针对这一情况,在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中,应强调运用比较、分辨等方法加以区别。如《力的测量》一节,应结合阅读课文,对物重、质量两个重要概念画表进行比较、区分、总结,并选编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又如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关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开始学生可能认识模糊、理解片面。在教学时,应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学生种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认识,选编相应的系列习题供学生练习。

学生解习题做实验时,往往照套,模仿性很强,不善于独立思维。对此,应强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面作业,自已动手做实验。对一题多解、实验操作正确利索分析独到的学生,应及时鼓励和表彰。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应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分析讨论内接法与外接法在测量阻值时所产生系列误差的原因,确定被测阻值大小与接当选择规则,这是训练、发展和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极好机会。

2、加强深层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少学生,学物理拼命背概念,整天做题目,对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等较深的层次,却很少提出问题和疑惑。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辅导训练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开发和培养。

篇(9)

二、卫生人事管理干部的应有素质

(一)政治素质

1.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及政策水平

医疗卫生单位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因此,作为卫生人事管理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对整个卫生单位的重要意义,将人才作为部门的第一资源来重视,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事管理原则,对各项卫生工作都要积极的贯彻落实,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应用。这需要人事管理干部在理论及政策能力方面加大重视。

2.树立从大局出发的良好意识

为了使卫生人事管理工作得以有序组织和运行,使各项工作流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人事管理干部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全局意识,凡事从大局出发考虑,同时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实际,系统深入地思考工作中的问题。管理干部应自觉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将各级工作人员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从而为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前提和基础。

3.自觉抵御不正之风

作为卫生事业中的一名管理干部,应自觉以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来指导工作实践,包括权力观、地位观及利益观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坚持清正廉洁的良好作风,拒绝腐败现象滋生。人事管理干部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应树立起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待工作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将其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目标。

(二)综合能力素质

1.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

要想胜任卫生人事管理干部这一岗位,必须拥有一个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系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医疗卫生知识,还应深入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理论以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及应用、人事管理技能、人事管理相关的法律常识等管理方面的技能。只有对现代人事资源管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才能在人事管理的工作实践中轻车熟路。

2.知人善任和整合人才资源能力

为使卫生工作得到有效的组织和运行,应首先做到人才的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合理调配。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人才判断标准,从而尽可能地发现更多适合各个岗位的佼佼者。提拔任用人才时,应对其行为和实际水平加以认真考察,从而实现人才合理利用的目标。同时,还应适时进行主动寻求人才,对人才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本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探究,努力构建人才渠道畅通、人才安排合理的人事管理体系,使人才结构得到改进和优化。

3.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态度

卫生人事管理干部需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凡事以人事管理的客观规律为准则,严格遵守工作秩序,按照管理规范办事,始终将求真务实作为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为了使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政策方针得以有效落实,管理干部应经常开展基层工作考察,与广大干部群众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倾听群众意见和心声,并将其及时反映给上级领导,从而为上级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参照的依据。

三、卫生人事干部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制定计划,考核聘用

1.领导应加强重视

卫生人事管理干部对各部门及整个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开展起着极其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因此,卫生单位的各部门领导应将本医疗单位的人事管理干部的聘用工作作为重点事项来抓,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相关需求,制定出完善的人事管理干部选拔计划。在计划的实施过程当中,应始终将科学发展观及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选拔方式应公开通明,符合条件者都a应有平等的选拔机会,同时应采用竞争上岗与考察任命相结合的方法来最终确定合适人选。

2.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人事管理干部选拔的具体流程当中,应实行就任前预先公示的制度,做到民主选拔,使广大卫生工作者获得知情权。同时,在正式就职前应安排一定期限的适用阶段,从而进一步加强民主推荐和评估制度建设。应联系工作实际对干部业绩的考核评估方法进行合理改革,将考核重点放在绩表现方面,从而能够及时将无法胜任的干部剔除管理队伍,对干部人选加以适当调整。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和考核指标制定

为了能够对人事管理干部进行实时的监督,保证其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去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同时制定出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应定期开展针对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实际工作成果的考核评估,根据其表现的不同,将考核结果划分为职位聘任、晋级、奖励和惩处。

(二)加强业务培训,更新知识体系

1.岗位培训

对于刚刚加入卫生单位的管理干部,或从其他工作平台转岗担任管理工作的人员,应统一接受规范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管理及人事业务所需的相关基础知识,使其能够迅速进入岗位角色,有效完成本职工作;对于已经长期担任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岗位培训也不应完全忽视。在信息和业务理论不断变化的当今时代,有些原有的知识或经验可能已不再适用于当前或以后的工作实践,新的知识和技能对广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发展形势,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主动参与短期培训及专题讲座等活动来更新自身的知识库,优化知识结构。培训内容和目标的制定应以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力求使培训成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指导工作实践,从而形成计划调训与自主择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走向稳定的发展道路。

2.专业学历教育

为使人事管理干部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人事管理理论,应开展多样化的专业学历教育,以满足多种不同的工作需求,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注意充分调动组织与个人两方面的能动性。首先应做到大专学历的基本普及,在此基础上,还应继续开展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专业学历教育,从而提高人事管理干部的文化素质和职业修养,为卫生人事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好充分的准备。

3.注重实践,岗位成才

要想切实提高人事管理干部的工作水平,仅凭理论方面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依靠大量的实践,才能使管理能力提高到新的层次。具体来说,首先应坚持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加强对干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培养和锻炼的过程中发现具有高素质和优秀工作能力的干部。经过了实践检验之后,才能使人事管理干部的能力得到完全发挥,帮助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快速发展。

篇(10)

二、注重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提高,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关心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前途,是我们肩负的重任。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大量涌现,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意识的冲击,造成主流价值观的缺失,学生缺乏主体意识,缺乏集体感和秩序感,这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考验和挑战。然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却是高校教育必须要承担的责任。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实效性差的现状,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切实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动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思政教育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培养秩序感和集体归属感。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安排讲座,组织讨论、演讲和辩论等,传递积极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传播正能量,让学生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心理抗压能力差是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种压力,比如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过高的期望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和攀比,都会成为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来源。对于这样的问题,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进行全程关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排除不良情绪和心理因素,乐观、积极地完成学业,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只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够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朝着更加人性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必然会导致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就成为了重要的议题。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不但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和自我发展的机会,锻炼实际运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建立健全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程的服务和指导,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和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找准角色定位,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才是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上一篇: 数字农业论文 下一篇: 中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