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2: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学论文

篇(1)

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论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意义重大,化学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势在必行。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略谈拙见,以供参考。

一、化学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

化学教育科研是从客观存在的化学教育事实和现象出发,以推动化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改善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科学行动研究活动。研究过程包括选定课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五个部分。

1.选定课题

课题的选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首发环节,它决定研究的价值、意义,影响研究的效果。选题要注意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选题内容一般来自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化学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研究;化学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化学课外活动的研究;现代化学教学手段的研究等。

2.制定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统筹性规划,制定研究方案就是提出对研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计划。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查阅,了解前人对该课题作过哪些研究,有那些科学理论根据;研究者将在何时、何地、运用何方法进行研究活动。查文献时最好普查文献索引或目录,可查《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哲学版的文化教育类G部分(上海图书馆主办),或查《中学化学教育》(双月刊)复印报刊资料(人民大学主办)等。

3.实施方案

这是研究工作的主体落实阶段。研究者采用调查、实验、观察或其它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从中搜集有关问题和资料。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不断记录研究中需要运用的资料以及自己对具体资料的分析意见和结果;要对资料分类和系统化以便于资料的系统保存和调用;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加以核对、考证,淘汰一些不必要和不真实的资料。对一些零乱的数据资料可以进行统计加工,使资料内含的规律能一目了然。

4.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搜集来的大量资料只是一些具体的研究事实或数据,须经过自己思考和集体讨论,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发掘有关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分析的方法有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两种。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以某一分析为主,或者两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当分析、综合、概括出研究结论后,还需要到变化的实践中加以检验。

5.撰写论文

教学研究的结果要用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目的一是总结,二是交流和推广。

二、化学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四种。在研究中往往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方法,又配合运用其它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运用文献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适用于研究以往的化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来认识化学教学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上化学教学经验的精华,总结教训,探讨化学教材、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原则和规律,以指导当前的化学教学实践。文献法的操作有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二是文献收集,三是文献鉴别,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既要搜集正面材料,又要搜集反面材料;要善于辨证分析史料的价值,选择能反映本质规律的材料。

2.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教育教学处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教学、学习和实验等外部表现,搜集化学教学的感性材料,探求化学教学规律或经验教训的一种方法。观察的方式有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定量观察常通过填写观察量表来进行。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定性观察只需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不追求量的确定。观察的要求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观察前要阅读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观察者要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

3.实验法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适当控制或模拟客观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探讨其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研究中,这种方法应用是较多的。一般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实验室实验较多应用于摸索某些实验的最优方案或化学反应机理等。现场实验一般用来检验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等。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提出问题、订立计划;然后进行实验,再从理论上加以探讨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撰写论文。其基本要求是:实验必须周密设计,系统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进行;广泛参考、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理论,采用新方法。

4.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访问、问卷、座谈、测验等方式,有计划地收集化学教学工作某一方面的资料,并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化学教学的某些规律的方法。它常与实验法、观察法配合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以用它去研究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大,时间较长的化学教学现象。调查的一般步骤为:一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二搜集材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可以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开调查会、问卷或测验等调查手段。必要时要设计调查表格,问卷过程中设计的调查表,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用“√”或“×”进行选择。三整理材料,将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和统一性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处理。四撰写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目的明确、选样方法科学、收集手段多样、统计方法合理。

三、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现。其基本组成包括:

1.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题目要求醒目、新颖、具有科学性。作者及单位需如实填写。关键词是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字数一般控制在3~5个以内。摘要需用最简洁、精练的词语表达出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

2.绪论

绪论要求简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3.本论

本论是全文的精髓,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论述充分,论证有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要说明研究的过程、方法、样本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用调查法或实验法研究的课题,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关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等。

4.结论

主要论述研究结论,特别说明有创见的论点。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社会发展依靠创新,如何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各级各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学教育既是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又是培养和造就各类高素质新人才的摇篮,足球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课程,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现代足球教学应从传授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当今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课题,创新教育思想是正确认识“创新”与“知识”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结果。在传统的中学足球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把目标定在掌握前人积累的足球知识,技术和战术的能力上,这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这种传授型的足球教学的突出弊端是进行机械教条的知识灌输和技术战术的训练,违背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这一教学宗旨。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培养,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特点的培养。足球项目本身的特点就要求不断创新,无论是增强体质的基础教学,还是以争夺优胜为目的的竞技足球竞赛,都必须在原有的技、战术上进行改革创新,更新思路,不断推动足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

二、足球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创新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它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想象而产生某种崭新的思维过程,它是建立在其良好的认识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之上,包括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对事物的认识与分析概括过程。足球教学与其它竞技项目教学相比较,具有独特之处,这就是足球项目本身独有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教学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术、战术,在获得新知识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创造思维培养的目的。

三、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在获得知识中学会创造

跑,跳、投是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方式,在足球运动丰富的内容中包含了类似的活动。就足球运动的主体而言,其本质的特点是与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相一致的。足球运动有以下特点:

1.足球运动有很激烈的对抗性,队员要在全场内进行进攻与防守,突破与抢截、射门与扑救,具有很强的身体激烈对抗。

2.足球运动具有娱乐性,是球类项目中娱乐性最强的体育游戏,是以争夺中前场、射门得分为中心的竞技游戏。

3.足球运动不仅给人们带来运动,还带来身心的全面发展。

4.足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同时又是展现个性的体育运动。

足球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十一人的比赛,也可以是五人的比赛,可以是半场比赛,也可以是全场的比赛。因此足球的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观,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应用能力为本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它一方面要求教学必须围绕足球的基础内容,根据足球运动特点、规律,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它们,建立起学生自己的认识结构,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教学的实践性,通过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在现实活动中应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足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个性发展问题。足球教学以动作教学为主,其教学过程特点,与动作的常规性、复杂性、艺术性等特点,直接相连,紧密结合,只有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1.严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分析、揭示问题的能力。足球的技术动作教学应按其严格地程序,遵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能量供应规律,从不同的角度逐层揭示动作的特点,使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认识,理解、把握到完成动作并充分表现动作,这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应有的运动伤害事故。在严密地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后,学生的动作逐步掌握并充分地表现出,随着学生对动作认识的深入,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和满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揭示出完成动作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不管是练习成功的实践,还是练习失败的实践,往往都是一定条件与原因的结果。

2.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析解”动作能力。由于足球运动的常规性、复杂多变性,使得建立足球动作技能的这种条件反射活动过程也显得较为复杂。在学生理解、认识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加速学生建立动作概念,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就显得相当明显和十分必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结构要素和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构成的,不同的结构方式具有不同的动能。从实质上看,创新就是发现事物“新联系”并按照“新联系”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析解”出动作的构成要素,并了解其结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作的多层次的内部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有关动作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肌肉感受器,从肌健、神经等内感受器的层面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和感觉动作的结构、时间和空间的新征,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出创造思维的灵感。超级秘书网

五、结语

在2l世纪的中学足球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常规教育转变到创新教育,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型,这是新形势下现代教育的要求,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篇(3)

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置形式之解析

在我国,新课标规定中学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单独设课,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国家统一规定课时,必修部分是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选修部分共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从规定来看,选修模块的设置形式带有强烈工具性、考核功利性和一定的强迫性,从选修模块的内容看,对普通高中生来讲,又带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色底,于大部分普通高中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美国,由于每个州甚至每所学校都享有一定的自,课程设置的形式没有统一模式,如部分中学没有开设独立的信息素养课程,而是将相关内容渗透到其它课程;部分中学只提供选修;部分中学提供一门以上的课程,让学生必修其一,其余选修。从中美两国课程的情况来看,都存在着专业性比较浓厚的色彩,而且各门课程相互交叉,这固然决定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但仍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课程内容重叠问题。此外,两国的信息素养教育都考虑到前后课程的延续和衔接,考虑勿致学生知识链断裂,以使学生有相似的知识积累。

三、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评价之解析

在我国新课标颁布以后,信息技术素养的评价方式经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到各种综合性评价、激励评价的转变。考试形式也有笔试、机试或者笔试机试结合等多种。新课标不再只是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尤其重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两个方面,这样在评价的方式上就弱化了考核机制。新课标同时要求教师不再只以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而应更加注重采用评估激励和褒奖建议等方式,以利于多渠道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美国在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技术支持方面相对先进,拥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评价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有着相对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面对真实场景,解决现实问题,问题分为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简单任务用选择题完成,复杂任务需要信息技术的多种技能。评价机构依据严谨、详细的评估标准来分析和衡量,每一分的得失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保证了考试的公正客观。最后形成成绩时,又具有一定的人性化,往往采用等级制评定。在中美两国课程评价方面,中美存在诸多不同。美国通过虚拟现实考察学生,能达到对学生的认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但我国还局限于信息素养的知识点和软件的使用方面,基本还是处于知识评价阶段;美国对学生的课程评价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我国通常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评价方面,我们和美国在评价的软硬件设施、评价的方法及评价报告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篇(4)

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like,as,asif,asthough等,例如:

1、Thiselephantislikeasnakeasanybodycansee.

这头象和任何人见到的一样像一条蛇。

2、Helookedasifhehadjuststeppedoutofmybookoffairytalesandhadpassedmelikeaspirit.

他看上去好像刚从我的童话故事书中走出来,像幽灵一样从我身旁走过去。

3、Ithaslongleavesthatswayinthewindlikeslimfingersreachingtotouchsomething.

它那长长的叶子在风中摆动,好像伸出纤细的手指去触摸什么东西似的。

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1、GermangunsandGermanplanesraineddownbombs,shellsandbullets...

德国人的枪炮和飞机将炸弹、炮弹和子弹像暴雨一样倾泻下来。

2、Thediamonddepartmentwastheheartandcenterofthestore.

钻石部是商店的心脏和核心。

三、提喻(synecdoche)又称举隅法,主要特点是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喻指部分,或以抽象代具体,或以具体代抽象。例如:

1、TheGreatWallwasmadenotonlyofstonesandearth,butofthefleshandbloodofmillionsofmen.

长城不仅是用石头和土建造的,而且是用几百万人的血和肉建成的。

句中的“thefleshandblood”喻为“thegreatsacrifice”(巨大的牺牲)

2、“...sayingthatitwasthemostbeautifultongueintheworld,...”

……他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这里用具体的“tongue”代替抽象的“language”。

4、Manyeyesturnedtoatall,20—yearblackgirlontheU.S.team.

很多人将眼光投向美国队一个高高的20岁的黑姑娘。

这里的“manyeyes”代替了“manypersons”。

四、拟人(personification)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

1、Shemayhavetensofthousandofbabiesinonesummer.(From“WatchingAnts”)

一个夏天她可能生育成千上万个孩子。

这里用“she”和“babies”把蜜蜂比作人类妇女的生育。

2、MyonlyworrywasthatJanuarywouldfindmehuntingforajobagain.

我唯一担心的是,到了一月份我又得去找工作。

英语里常把“年”“月”“日”人格化,赋以生命,使人们读起来亲切生动。

五、夸张(hyperbole)这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1、Mybloodfroze.

我的血液都凝固了。

2、WhenItoldourfatheraboutthis,hisheartburst.

当我将这件事告诉我们的父亲时,他的心几乎要迸出来。

3、MyheartalmoststoppedbeatingwhenIheardmydaughter’svoiceonthephone.

从电话里一听到我女儿的声音,我的心几乎停止跳动。

六、叠言(rhetoricalrepetition)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

1、Itmustbecreatedbythebloodandtheworkofallofuswhobelieveinthefuture,whobelieveinmanandhisgloriousman—madedestiny.

它必须用我们这些对于未来,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自己创造的伟大命运具有信心的人的鲜血和汗水去创造。

2、...Becausegoodtechniqueinmedicineandsurgerymeansmorequickly—curedpatients,lesspain,lessdiscomfort,lessdeath,lessdiseaseandlessdeformity.

因为优良的医疗技术和外科手术意味着更快地治疗病人,更少痛苦,更少不安,更少死亡,更少疾病,和更少残废。

七、借代(metonymy)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种。

1、Severalyearslater,wordcamethatNapoleonyhhimselfwascomingtoinspectthem...

几年以后,他们听说拿破仑要亲自来视察他们。

“word”在这里代替了“news,information”(消息、信息)

2、Alspokewithhiseyes,“yes”.

艾尔用眼睛说,“是的”。

“说”应该是嘴的功能,这里实际上是用眼神表达了“说话的意思”。

八、双关语(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

Napoleonwasastonished.”Eitheryouaremad,orIam,”hedeclared.“Both,sir!”criedtheSwedeproudly.

“Both”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拿破仑和这位士兵都是疯子,又指这位战士参加过拿破仑指挥的两次战役。

九、拟声(onomatcpocia)是摹仿自然界中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和所描写的事物的声音很相似,使语言显得生动,富有表现力。

1、Ontherootoftheschoolhousesomepigeonsweresoftlycooing.

在学校房屋的屋顶上一些鸽子正轻轻地咕咕叫着。

2、Shebroughtmeintotouchwitheverythingthatcouldbereachedorfelt——sunlight,therustlingofsilk,thenoisesofinsects,thecreakingofadoor,thevoiceofalovedone.

她使我接触到所有够得着的或者感觉得到的东西,如阳光呀,丝绸摆动时的沙沙声呀,昆虫的叫声呀,开门的吱嗄声呀,亲人的说话声呀。

十、讽刺(irony)是指用含蓄的褒义词语来表示其反面的意义,从而达到使本义更加幽默,更加讽刺的效果。

Well,ofcourse,Iknewthatgentlemenlikeyoucarryonlylargenotes.

啊,当然,我知道像你这样的先生只带大票子。

店员这句话意在讽刺这位穿破衣的顾客:像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大票子呢?名为“gentlemen”实则“beggar”而已。

十一、通感(synesthesia)是指在某个感官所产生的感觉,转到另一个感官的心理感受。

Somebooksaretobetasted,otherstobeswallowedandsomefewtobechewedanddigested.

有些书是应当尝尝滋味的,有些书是应当吞下去的,有少数书是应当咀嚼和消化的。

书是“尝”不出味道的,也是不能“吃”下去将其“消化”掉的。这里把读书中的精读和泛读,阅读欣赏与吸收知识的感受,用味觉功能和消化功能来表示,心理感受是如此逼真和奇特。

十二、头韵法(alliteration)在文句中有两个以上连结在一起的词或词组,其开头的音节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篇(5)

会计监督意识淡薄是造成中学会计监督体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在我国许多中学里,由于工作人员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部分教学人员认为在中学中只有教学才是重要的任务,而会计工作和对其的监督工作并没有很大的重要性。这使得许多中学的会计监督工作陷入重计划而轻执行,重过去而轻现在的问题。这种观念的存在对于中学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和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

2.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

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是影响中学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最核心要素之一。通常来说,在我国部分中学,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监督部门或者制定专门的会计监督制度,许多中学的会计监督部门往往由教学监督部门兼任,这种现象会导致中学整个财务管理综合运行上表现得较为松散和无力。并且会计制度不健全也使得会计监督工作难以通过定量的标准来判定其效果的好坏。

3.会计监督流程不够规范

会计监督流程不够规范,对于中学会计监督工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健全的会计监督流程是中学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但是在我们部分中学中,其会计流程存在着较为不规范的问题,例如会计核算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内容填写不规范、帐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都体现出中学会计监督流程的不规范。这种不规范会导致中学会计核算出现较为严重的帐实不符现象,并且也会严重影响学校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4.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会对中学会计监督工作产生重要的修正作用。通常来说,在我国部分中学中,由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教育监督人员兼职会计监督人员现象,因此导致了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这一问题也间接导致了会计监督意识淡薄和会计监督流程不规范问题,从而导致中学会计监督力度的欠缺,并且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会计监督制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发挥。

二、中学会计监督体制建议和优化

中学会计监督体制的优化在本质上而言是各项工作的持续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环境优化、会计监督意识提升、会计监督目标确立、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提升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中学会计监督体制建议和优化进行了分析。

1.会计监督环境优化

会计监督环境的优化是中学会计监督体制改良和优化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学校管理人员和相应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监督工作中,应当注重会计监督环境的同步改善和优化。这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人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经济行为,并且提升中学的办学效益,同时保持中学教学水平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这些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能够使学校师生切实的感受到会计监督工作的意义和会计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学会计监督环境的优化。除此之外,会计监督人员在会计监督环境的优化过程中,应当注重相应措施和方法的合理应用,并且将这些方法合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从而使其成为一个严密、科学、合理、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最终能够保证学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物资财产的完整性,并且为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

2.会计监督意识提升

会计监督意识提升对于中学会计监督体制改良和优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上文已经叙述过会计监督意识淡薄是造成中学会计监督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这一现象中学在开展教育实践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建立学校的会计监督制度框架以及相应的具体考核、评介机制。除此之外,会计监督意识的提升还能在许多方面促进中学会计监督水平的提升。例如会计监督意识的提升能够有助于中学实现其教学、科研、事业收入及预算目标的实现,并且使中学能够有效保护学校的各项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即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另外,会计监督意识的提升能够有效保证中学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信性,即防止会计资料造假现象的出现。另外,会计监督意识的提升还能促进中学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并且同时保证学校内部财务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提高会计监督意识对于中学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和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学领导应当从思想上认识到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从行动上支持学校加强中学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最终促进中学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3.会计监督目标确立

会计监督目标的合理确立能够促使会计监督工作有着更明确的发展方向。通常来说在中学,其会计监督重点往往是围绕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和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来进行设置的。因此会计监督人员在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工作目标的合理确立。例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规范相应的会计行为,并且保证中学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监督时,还应当对存在的会计漏洞进行及时的上报和修正,从而在根源上有效消除隐患,防止隐患和漏洞的再次出现,并且保护中学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另外,在会计目标的确立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学内部的规章制度,对目标进行及时的变化和更新,从而确保学校会计监督工作的执行效果,并且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促进学校会计监督制度的持续完善。

4.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提升

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是中学会计监督体制改良和优化的核心环节之一。规范的会计监督工作离不开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支持,因此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提升是加强中学会计监督水平的基础和前提。除此之外,由于工作人员是会计监督活动的主体并且是会计信息的浏览者和审阅者,因此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因此,学校管理层在提升会计监督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通过培训等手段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提升,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学发展水平的持续进步。

篇(6)

二、主题班会是学生品德思维自我更新的坐标

主题班会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形式多种多样,对学生品德思维的启迪突出而有效。各班每周召开一节主题班会,班主任负责,党员教师参与。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班主任在确定班会主题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学生品德需求,确保内容极具启发性与时效性。如果主题班会所折射出的德育信息符合学生自己的品德需要时,就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学生的品德思维就会得到启迪,这种品德信息就会被确立为学生品德思维自我更新的坐标,进而转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三、年级训话是学生“三观”形成的主渠道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是人生的灵魂。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三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三观”的形成来自于德育教育的各个方面,而年级训话是“三观”形成的主渠道。年级训话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大亮点,是最突出的一大特色,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有效途径。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确定特定的训话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引下,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建树正确的、科学的“三观”理念。“惩恶扬善”是年级训话的主要内容,更是学生“三观”完善建树的思想基础,也是学生端正品行的导向。每个年级对来自各部门的通报信息进行汇总,在年级训话时,对好的方面提出表扬,意在发扬光大,成为“三观”形成的正能量;对错误的方面进行分析讲解,意在形成一面镜子,让学生自己对照,从而将负面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这种来自负面因素的正能量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有时候会主导人的一生。

四、文艺活动是学生品德升华的助推剂

周六文艺晚会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又一特色,感人而亮丽。晚会内容由藏戏、舞蹈、歌曲、小品、相声等组成,丰富多彩。高雅的文艺表演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多才多艺,更体现了同学们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团结向上的情操。精彩的文艺作品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歌颂着经久不衰的传统美德,也弘扬着振奋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台晚会、一场比赛、一个节目承载着同学们的情感,心心相连,情情相依,这种无私的奉献、执着地追求、热烈奔放的情操饱含着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了合力,品德得到了升华。

五、住宿生活是学生品德互感的平台

住宿生活是学生走出家庭、离开父母及亲人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活,却又是一种大家庭式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张扬的个性得到了碰撞、道德理念得到了更新、自由的个体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散漫的行为习惯受到了制约,碰撞、磨合,最终在和谐中达到统一。“爱生如子,爱舍如家”是学校住宿生活管理的主旋律,是贯穿于住宿生活管理过程中的一根红线,是“德”的化身,传递着能量,规范着行为,感化着心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生的奥妙之处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住宿生活是学生品德互相感化的平台,同学们之间的行为习惯、道德规范,如涓涓细流,冲刷着各自的心灵,摒弃糟粕,汲取精华,内化养成,提升品格,这是学校德育教育中永不熄灭的灯塔。

篇(7)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8)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大多为实践法,讲授法是不适用于这样的课堂的,因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知识传授为辅,所以教师尽量少用教授法进行教学,最好是教师设计出层层递进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进行解决,并给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表观点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讨论最终能有较好的成果出现。

信息技术课要求教师的课堂一定要高效。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并且把教学过程设计得紧而不乱,把自己的教学目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相统一,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倍增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向学生传达要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因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要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意识。只要引导到位,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意识出来了,学习效果一定能够提上去。

二、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

学是为了用,课外实践课堂正好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能力的转化。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在更实用化的环境中,把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一种课型是特别喜欢的,因为可以走出机房,走向社会,或走进家庭中,在进行实践课时,学生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把所储备的文化课知识与信息技术课合而为一,提高自己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树立,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热情也高涨了很多。

篇(9)

一、教学目标的固定化与封闭性。

近年来,在确定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分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这一方面反映了历史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另一方面,它内含的固定化因素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首先,它造成了对这三项任务不能完全涵盖的内容的忽略和排斥。诸如,不同年级学生在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在历史课堂往往不被认识或重视,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另外,固定化也导致了相对的封闭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忽视各项目标之间有机联系的现象。其表现,一是知识目标定得多且细,课堂教学承载量过大;二是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往往流于空泛,存在着老师用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历史教育的宏观目标作为一节课的具体目标的现象。三是教学目标间不能统筹兼顾,常常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其结果,是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

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历史室根据近两年在各类学校所听的约四百节历史课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的认识是: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三、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上。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视评教忽视评学,将教师“教”得怎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学习的实际效果缺少有效的考查。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是从“教”的角度想得较多,从学的角度考虑得较少。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上。一是在确定学生历史课总评成绩时,一般只重视期末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平时的历史学习情况缺少记录和考评,或者是有记录而与总评成绩无关;二是在考试方式上,一般只是书面考试,几种常见的题型,很少有实践活动的考查;三是在考试内容上,多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历史思维能力和唯物史观的考查较少。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生认为历史考试必须“死记硬背”,形成惧怕或厌烦心理,或者平时不好好学,考试时临阵磨枪。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一、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使历史教学与时展同步,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

第一,要充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历史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过去的大纲有了很大不同。首先是将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对人的发展而言,态度和价值观相对于能力和知识应该更受到重视,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予以考虑。

近来用“态度、价值观”取代“思想教育”目标的作法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有人将其进一步表述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表述比之“思想教育”拓展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它可以涵盖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的情绪、兴趣、动机和意志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多元化。此外《标准》中还在“态度、价

值观”具体目标中,提出了“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等内容,这是以往各版本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从未明确提出的。和“思想教育”相比,“态度、价值观”的表述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它提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得到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内化。从终生教育的大教育观看历史教学目标,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当然至关重要。

第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认识;“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智慧。“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也说明了各项目标间开放、渗透和融通。北京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展示课《战国七雄》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间的开放与融通上作出了成功的尝试。首先,确定了以商鞅变法为重点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就“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为什么商君死而秦法未改”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教师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大胆地进行了取舍。从教学实况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掌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人、行事的启迪。

二、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nbs

p;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

第一,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尊重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尊重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一些历史教

师因材施教,实行了的分层教学。他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述、自学、提问等环节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和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种成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

第三,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制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以讲为主”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思想和历史教学传承习惯的体现。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动。经我们最新的调查表明,北京市历史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活动时间有了明显增加,由原来平均每节7分钟,增加到了15-20分钟。《德国法西斯的建立》、《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两节研究课,采用了人文学科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其课堂实录师生讨论的片断在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年会播放后,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并得到了莅会各方面专家的肯定。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不同,但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有共性的。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经过“意向——感知——理解——运用”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的,在恰当的历史情境中对有价值的历史问题提出、探究和解决。停留在一般感知层次的学生

活动,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其次,要保证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给予学生系统的学法指导,还要调动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再次,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变换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使更多的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和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从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角度思考,显然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历史课育人目标服务的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一,转变观念。一是要转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或认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难的畏难情绪。二是要改变已往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www.k12.com)。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相联系的。

第二,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从已经开发的教学软件看,其设计思想基本上还是以“教”为中心,主要作用仍然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设计实际上同多年来统

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关。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我们主张,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开发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第三,因地制宜、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市历史学科教育技术运用的状况是不平衡的,大致分为两种状况:一是以城八区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得较快,有些区已经把让青年教师掌握一种工具平台软件视为教学基本技能。一是以远郊区县为主,由于设备、条件等硬件的限制,计算机辅助教学刚刚起步,教学媒体还以投影、挂图为主。我们主张应将教育技术发展的现实性与长远性相结合。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学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利用现已推出或上市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掌握一种工具平台技术制作优秀的教学软件,而市区教研中心应为实现全市历史教师软件资源的共享,变现今全市软件开发“人自为战、封闭”式的小生产模式为开放、共享的模式创设条件;另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四、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教育教学评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形成素质教育机制带有关键性的一项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评价问题。中学历史学科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

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

第一,要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历史教育价值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第二,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目前,应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对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在教学目标上,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和多元化;在教学内容上,要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教学的需要作灵活的处理和选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鼓励教师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展开课堂讨论,师生合作、生生互动,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考察教学过程,不仅要看教师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和重点、难点的处理,更要看教师如何“导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既要有量(即一定人数和时间)的保证,也要有质(即

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考察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在课上的思维状况和学习情绪如何,测试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怎样。

篇(10)

交流教育。

交流教育是通过激发学生安全管理意识,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安全教育措施,从而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在交流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做过的事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事故随时在我们的身边,安全处处要留意,积极创设参与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班级内部可采取召开班级学生干部会、举办主题班会、开展安全教育讨论会等形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所欲言,交谈自己的体会、思想,自己教育自己,教师细心听取学生意见,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校可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各个课外小组活动,听取学生代表对安全教育管理的看法、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发挥学生干部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模范榜样作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安全管理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安全、维护安全的积极性。

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就随时出现的事件、案例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具有随机性、即时性的特点。随机教育倡导安全教育随机化,如学校当天发生的事,即时发生,立即结合事件进行现场教育,学生身有体验,易产生心理共鸣,形成深刻印象。学校、班里发生的事,身边的事,哪怕就是电视、报刊报道的一个新闻,这都是最好的教育时机,不要拖延,用生活中的安全事故进行教育,运用得当,比任何枯燥的说教都有效果,切实把枯燥的说教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从被动地接受安全教育转变为自觉地遵守安全措施,由于安全事例教训真实,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成为指导学生行为的标尺,切实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行动。

观看教育。

结合中学生的阶段特点,观看视频影片是学生较为喜爱的学习方式,学校可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记录片、影片、视频案例等,内容涵盖消防、交通、食品卫生等安全教育内容,保持安全教育的侧重点和连续性,尽量选取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注重选材的真实有效,比如消防安全警示片——《2000年——2009年全国消防案例》、山南地区综治委与预防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制作的交通法规宣传片《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以及5•12防震减灾日教育片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中,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

演练教育。

演练教育是通过设置情景,建立类似于真实情景的局部环境,让学生进入环境之中或在模拟操作和判断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其形式可以是采用事故预想、事故预案演习、预防救护演习等。学校可结合5•12防震减灾日、11•9消防日等,适时地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与防火疏散演练等,并将此作为学校安全教育一项必要的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在活动实施中,可有限度地采取事先不予通知的突击演练,以保证模拟的演练环境尽可能地真实,从而保证演练效果。在活动实施中,一方面要避免因学生过于了解演练时间、内容及细节等而导致的将演练活动变为一次娱乐活动、闹剧,另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应急预案,防止学生因慌乱而导致的摔倒、踩踏、烧伤等不必要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实践证明,开展演练教育,对于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 卫生管理论文 下一篇: 农村文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