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09:52: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英语文化建设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0.引言
面对新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战略措施,以此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促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开始意识到建立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并纷纷形成了现代化企业文化制度,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的经营情况,制定了完善的发展政策,进一步电力营销管理水平及供电服务质量。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电力营销的文化建设与营销发展进行初探分析,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改善对策。
1.电力营销文化的概述
所谓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有计划的宣传活动法来激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利用这一种买卖的交易方式,从中获取经济利润。而电力企业的营销文化则是营销人员在一系列的营销活动中所创造的一种文化气氛,这也是企业文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说,树立正确的营销文化,不仅能够为营销人员创造一个积极上进的工作环境,有效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使其这一营销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力企业自然也一样,电力营销文化作为电力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的根本依据。那么,想要真正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强对电力营销文化的建设力度,与此同时,建立一套健全的电力营销服务体体系,加大对高素质电力营销人才的引进,从而逐步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服务水平。
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电费收缴问题一直都是电力企业非常关注的内容之一,也是长期无法攻克的难题。用户拖欠电费的情况普遍存在。而面对这一问题时,电力部分首先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组成一支专业的电力营销团队,积极向客户了解实情,对客户所反映的不满,及时记录下来,并采取相对应的改进建议,真正以客户的根本利益而出发,为客户提供高优质的服务标准。这样一来,有利于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感,才能将电费如期收回。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电力企业缺乏完善的服务体制,这也是制约我国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很多客户在进行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于电力企业期限较长,导致客户十分不满意,投诉量急剧上升,使得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部分业务在流转时,需要涉及其他部门,但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这就致使后续环节无法很好的接洽。那么,电力企业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情况,就必须清楚意识到营销文化的重要性,建立其专属企业自身的营销文化,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吧,促使各部门之间的融洽相处,从而更好的为广大客户而服务。
2.电力营销文化的结构
2.1最外层直接面对客户
电力企业自身的形象对于其日常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电力营销,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电力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确保其经济效益。
2.2中间层是营销业务程序流转
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流转主要包括通过详细的现场勘察来制定相关的供电方案,一直到最后的投入运行整个过程,这是直接体现电力企业服务水平的关键。这个过程包括大量的环节和步骤,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最后的投入运行造成影响,造成客户对于服务的不满意,损坏企业的形象。因此,为了确保营销业务流转过程的顺利高质量的完成,应该严格的遵守国家相关的制度和相关的行业标准。
3.如何构建电力营销文化
3.1营销文化定位
营销文化具有个性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的营销文化。在建立营销文化之初,应结合天时地利因素,给电力营销文化一个良好的定位,让它具有深厚的内涵,强烈的时代感,蓬勃向上的力量。营销文化的刚性是针对内部管理和对低信誉客户,而面对优质客户则务必坚持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可以选择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个性化口号。
3.2筑建三层电力营销文化
3.2.1构建电力营销核心文化
电力营销核心文化是供电企业整个营销文化的躯干。有了大树一样宽厚的树干,才会衍生出支干和茂密的枝叶。电力营销核心文化除了具有感恩、尽责、卓越、创新的内涵外,在总体设计上还应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广阔的胸怀,奋发向上的精神。
3.2.2构建营销执行文化
构建营销执行文化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营销文化力量培养一流的营销队伍,只有一流的队伍才可以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构建营销执行文化有两方面任务:一是,培养具有狼性的员工和班组,培养班组整体工作效率。二是,把营销文化融会于营销各项工作中,让每名营销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文化的氛围,在工作中寻找到自我价值,那么平日存在的营销业务拖延、效率低下的问题将得以极大改观。
3.2.3构建营销客户文化
供电企业不仅是基础工业,还是窗口企业。当电力经过若干道环节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最终电费的汇集还是在供电企业的营业大厅完成。优质服务对供电企业是高压线,也体会到优质服务事件之后,处罚力度之强。在营销客户文化这一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切实实现两个根本目标。一方面是加强对营销人员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服务意识,让电力营销文化真正渗入到电力营销人员的心中,并在企业制度也文化的推动下,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有效价值。而另一方面则是要将电力营销文化更好的宣传给客户,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使其享受到高水准的服务,放心购买电力营销产品。
4.结论
执度约束人,而文化感召人,制度的力量来自于外在,文化的力量来自内心,文化和制度同样重要。电力营销文化和电力营销制度两者如果紧密联系,将会有力推动电力营销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当今全球信息化时代,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大大提升了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通过拓展文化服务空间,也增强了文化服务效果,有效推动了优秀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其结果推动了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反映中国文化原创性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3]。在强烈的时代背景下,也对文化产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加强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建设势在必行,只有在同时代造就同时代的人才队伍,即培养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和英语、外向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才能承担现代文化产业建设的重任,当好我国文化国际传播者。
1.2提高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综合素养的客观要求
根据2005年、2007年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对文化产业人才的综述可知,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综合素养是指文化产业人才管理者和文化经营者所具有相应的文化素养、传媒知识、创新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及管理能力等。其中文化素养无疑是支撑文化产业的精髓和根本,文化产业人才的文化素养高低则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另外,随着都市如成都新一轮的发展定位,需从全球的视角及国际化的背景出发,打造国际化的田园城市,因此,城市在经济、政治、交通、科技、文化和教育的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在世界范围需占有突出的地位。这预示着要使文化产业人才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具备语言交流的能力,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人才,为此,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培养文化产业英语人才,是提高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综合素养的内在和客观要求。
1.3发展文化产业所需人力资本和能力支持的有力保障
随着我国不断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国内文化市场与国际文化市场将融为一体。这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不可逆转的步伐。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产业经济,不仅需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人才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要输送更多的文化产业人才,而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术水平、劳动技能的高低不同,决定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生产性作用的不同。随着文化产业步入国际文化市场,英语将在大多数场合责无旁贷地充当交流的媒介和工具,就文化产业所需专业人才而言,其所需具备的知识素养将尽可能多的包括国际文化市场的相关内容,如国际惯例、国际法规等,甚至是可供中国文化产业填补的国际缺陷。但是,如果其中缺少相关的英语知识和英语交流的能力,无疑将严重削弱甚至损害职业交流的效果,阻碍我国文化和文化产业向世界进军的步伐。因此,要推出中国文化,迎接外国文化,就需在凭借国际经验对中国文化进行改造创新的基础上推出中国文化,文化产业国际性的人才才会起重要的作用,人才是人力资本和能力的直接发挥者,文化产业的英语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所需人力资本强有力的保障。
1.4实施文化产业特色人才战略的有效途径
文化产业具有多层次、多学科、跨领域的特性,文化产业与高技术等相关专业高度相关联,它对具有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文化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实现其文化产业的快速持续创新发展,从根本上就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要实施文化产业特殊人才战略。文化产业类英语作为面向职业目的的英语分支,是基础英语与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结合而成的特色英语[4]。除了基础性,它更多地表现出行业和职业的实用性,具有行业用语的功能。通过英语基础知识和有关文化产业类行业英语的学习,旨在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职业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快速适应文化产业的职业岗位,更能够以英语为媒介而有效地融入到国外文化与社会经济环境中。在我国文化产业不断走出国门寻求世界认同的必然进程中,文化产业英语人才的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将成为有效宣传和推广我国文化的有力保障和可靠支撑。因此,注重培育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可以提升文化产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有效满足文化产业英语人才的特殊用途。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与国外先进文化产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其国际视野,打造其职业和行业能力的世界级水准,这已成为有效实施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战略的有效途径。
2加强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建设,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建设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针对此,学者都从培养城市精神、完善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如何打造文化精品及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5]。而就如何加强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建设来讲,措施对策如下:
2.1增强文化产业人才综合素养的意识
树立现代的人才观首先要从思想上打破传统的人才概念,人才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人才建设是基础和关键。提升城市软实力不但要注重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根本,为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而且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实践中,要注重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的成长培育,经营人才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将一座城市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人才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化视野下的人才建设又提出新的课题,打造城市为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熟悉掌握本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精通国际惯例和外语、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甚至还要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构筑实施科学的文化人才战略观,只有在思想意识上把如何有效地培养文化产业英语人才,恰当地引进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合理地使用文化产业英语人才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真正构建起文化产业英语人才输送高地,为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阵地。
2.2改革人事制度,构建文化产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选对人才,用好人才,管理好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用人机制是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高地的关键。在机制上,要建立不同结构、多层次的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引进、培训和奖励制度;在政策上,能有效地整合全市各项人才引进政策资源,可以引进掌握文化产业核心技术且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团队和高端人才,政策上涉及能激励文化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等相关政策;在特色上,突出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依托相应的文化产业园区、大型文化项目和骨干企业,建立一支既懂文化经营又精通英语的人才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培养本土人才,同时也支持和激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在发展上,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科技的发展介入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文化有序发展的主流,文化中引入科技,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科技支撑,尤其是当今高端技术。如从2009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可知: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设有音乐美术电影专业,一批批文化产业校园区正在酝酿形成中,这可造就一批电影电视动漫文化创作人才队伍。
2.3加强高校特色文化人才建设,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
所谓高校特色文化人才是指高校响应产学结合,促进行业英语建设宗旨而培养文化产业类的复合型人才,实质是将行业需求和英语学习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在不同职场中的英语交际能力,体现英语的职业性和实用性。为此,高校首先要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应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大专层次和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学生不仅要了解有关文化产业专业知识和文化市场营销策略,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国际交际能力,最终成为生产及市场第一线的高等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具体就要:一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可以与文化企业联手建立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培养输送基地,加速培养、培训文化经营特色专门人才的速度,通过高校培养多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并使文化产业人才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文化产业人才的国内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定期、分批派出高层次、有潜力的文化产业人才出国学习或进行国内高级研修,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特色专门人才;三是挖掘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总之,一个城市想要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具有建设性,大量引进高校的创新型人才是很重要的,这些人才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充满激情,是创造新城市的主力军。
首先,营造契约文化,重点在于舆论建设。
班级舆论为营造契约文化奠定思想基础,它在推行制度刚性管理的同时,更能彰显人性的关怀。有很多班主任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一开始就让学生组织制定班规,结果学生要么茫然而无所适从,成为木偶,要么采取不配合政策,有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自主管理很快夭折。比如一开学,老生常谈,让学生分组,按照道理,应该由班主任拿出大致标准,然后让学生在以后分组工作中进行微调;然而很多教师却做甩手掌柜,而且不加以解释,导致很多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错误,从而给班级营造契约文化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而教师最终又回头过来说这种方式不行,其实不是制度不行,不是出发点不行,而是教师太过于急功近利,忽略了在实施制度的过程的舆论引导。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时,舆论建设必不可缺少。
其次,营造契约文化,需要突出显形舆论。
不可否认,在班级舆论建设中,显形舆论很关键。需要重点突出,比如教室墙上可以张贴班级公约,班级协议细则乃至体现契约精神的名人名言,还有班级口号,班徽、班歌设计等等都是显性舆论。这需要班主任精心打造,小心呵护,极力为学生的心理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家”。笔者在推行“班级立宪”模式时就尝试让班长每天早上带领全班同学大喊三句话:1.我的班级我的家;2.机遇给勇敢的人准备着;3.心有多广,路有多宽。虽然这有点像口号,但是时间长了,却能在班级里营造一种精神气,能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振士气,给每一天开一个好头。
第三,营造契约文化,隐形舆论更是关键。
作为一项文化的推广,班级道德建设是关键,这就是隐形舆论。它在引导时也需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平等原则;二是民主原则;三是教育原则。因此在自主管理中,需要尊重学生,需要多与学生商量,而不是因为他们无知或者错误就横加干涉,这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教师在把握几个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方式,积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舆论,为班级自主管理创造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宽容,是等待,是放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可以放一放。毕竟学生往往第一天为了一袋辣条而争吵,而第二天却往往也为了一袋辣条而和好。如果教师过于较真,太过在意,反而疲于应付。因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稀泥。真的,这也是班主任在加强舆论建设时采用的重要教育艺术。
最后,营造契约文化,制度建设才是保障。
一、建设校园英语文化的意义
从国家来讲,文化可以反应出一个国家的内在实力。而从校园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校园的建构,对于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提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是在校学生的必修课,英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τ谛T拔幕的构建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英语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生活的品味、增强自身的审美价值,进而把英语文化的积极因素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还可以建设健康、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英语院系在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英语院系可以为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1)英语院系所创建的英语应用平台。英语应用平台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最传统的方法,一直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以英语平台为依托可以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比如:英语诗歌朗诵、英语口语比赛、进行英语实地训练等活动。英语文化活动虽然是课外活动,但是它可以提高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对英语应用平台的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学生就可以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才能得到很好的实践,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实践能力。
校园英语各项文化活动不能盲目的进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文化活动进行分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文化活动获取信心。对于初学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英语的诗歌朗诵、讲英语故事比赛,书法比赛等,只有通过不断的引导,才能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于中级的学习者就要加强难度,可以让他们自编自演小品、相声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高级的英语学习者就要以实地训练和演讲比赛、英语文章翻译竞赛、英语小小说竞赛为主。从上面可以看出,这种分阶段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英语教学得到很好的改革。
(2)英语院系所创建的英语网络平台。英语应用平台受时间、环境及人员的限制,但是网路平台就没有这些限制,它通过信息的传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文化建设时应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线上英语。线上英语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线上学习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学习受时间的限制,假如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得到实现,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得很方便。微型课堂在线上教课中效果比较显著。微课就是老师把课上要学的内容,通过简单的概括以视频的形式发送到网上。学生就可以通过视频了解要学的知识,等到课上讲解时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的轻松。
2)网络数字英语图书馆。现在很多的学校都有英文数字图书馆,英文数字数字图书馆是英语院系的一些教师和学生将图书中的英文内容输入到电脑中,把文字转化为数字。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所在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找到自己所需的书籍,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也愿意翻阅书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英语院系是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1)英语院系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英语院系作为校园英语文化的核心队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诗歌朗诵、英语作文比赛、英语辩论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加英语类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开展的活动在丰富校园生活的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英语院系在英语文化建设中不仅起着重要的作用,还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2)英语院系可以提高校园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是在校学生必选的一门课程,但是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注重英语的学习,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往往抱着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行的心理来应对英语的学习。
英语院系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制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加入英语活动,这样就能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要有英语院系的老师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
3.英语院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和教师不仅仅是校园的主体,他们更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英语院系可以通过一些业余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这样就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从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风气。
21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其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部分,它能够形成学校凝聚力,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提高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指从校园内的设计规划、校园建筑到会议室、礼堂布置等的有形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陶冶情操,在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中沉淀的价值观,包括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和学风等,是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也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第二课堂作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助推了校园文化建设。
一、有效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是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的延续和补充。《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英语的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英语第二课堂就是在“够用”基础上开展英语教学的有效辅助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入,是英语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舞台。英语课堂作为外语教学的第一课堂,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但语言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英语开展第二课堂,是英语课堂教学渠道的延伸,是其应用和扩展。它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够提供比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的手段和内容,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巩固教学成果。
2.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语言文化建设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语言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也体现学院内涵式发展的精神底蕴。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辅助场所,是学生成才和实现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日常使用英语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英语第二课堂助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英语第二课堂要遵循延续性、需求性和有序性的原则,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1.充分发挥英语协会的作用。英语协会是有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英语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协会下可以设立各种形式丰富的分支机构,如英文阅读爱好者、演讲爱好者、口语爱好者、过级俱乐部等,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自身需求来开展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导者,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能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英语水平,激发学习的兴趣。
2.可以采取定期开展一系列的英文活动的方式,例如,举办专家讲座,包括学习方法讲座等;定期举办英语角的活动,举办英文类的竞赛,包括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歌曲大赛、演讲大赛等,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还可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如英语口语课、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等。
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英语的宣传活动。可以利用语音室、校园广播站、电台收音机等公共设备向学生提供最新影片以及英美国家重大实时新闻等,了解时事,感同身受西方文化差异。提供的素材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时效性的特点,在提高听力水平的同时,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图书馆开设专门的英文报刊阅览区,了解欧美国家重大时事,提升英文词汇的阅读量。利用公共设施的宣传,可以在校园的标语、指示牌等都用双语书写,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融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4.欣赏原版英文电影,学习地道口语。英文原版电影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观看电影的同时,不仅可以感受电视情节,还可以学习地道的口语表达,使学生在自然、轻松、情节的语言环境下来学习英语。一直以来,中国人学习英语就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哑巴英语,只注重学习书本上的语法内容,而忽略了口语表达,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加强锻炼,才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英文电影中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地道的口语表达,都能够帮助学习者灵活运用这门语言,满足其实际运用语言的需要。电影中曲折动人的情节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听力、练习口语。
5.结合传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渠道,建构网络背景下的英语第二课堂。可以直接对接就业岗位需求,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资源库。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度。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20-01
1 问题的提出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对于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文化的宝藏《论语》,很多经典思想影响了中国世代的文化。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对《论语》进行了研究,其中《论语》注释和就某方面观点探讨的文章较多,应用研究的文章大部分从德育角度进行。文化建设应用研究很少。在现实中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被忽视,缺乏机制保障;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缺乏内涵,缺乏理性主义,缺乏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下面通过分析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汲取《论语》思想精髓,探讨如何建设大学班集体文化。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班集体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1]。班集体具有社会文化基因,以学生直接交往为特征,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社会化的共同学习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整合因素。它传导和积淀着班级制度的社会文化基因。
2.2 班集体文化
班集体文化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体成员的行为方式,它代表了班集体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班集体文化:首先班集体文化是一种感知,在班集体中的见闻就是感受班集体文化的过程。其次,所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学生都能够用相似的语言来描述班集体文化。最后,班集体文化是描述性的语言,而不是评价。
3 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方法
3.1 德育为先,积极培养理性的道德修养
(1)德育第一的思想。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认为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这句话意识是做儿女的回家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尊敬兄长,要认真可信,广施爱心,亲近仁德之士,能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余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孔子德育第一的思想在今天有深远的影响,现代企事业管理中这些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建设中。《论语》中理性的道德修养是“孝、礼、诚信、仁爱、学习”。在现代很有教育意义。
(2)虚心好学,以学为乐,全面发展。孔子多才多艺,知识渊博,主张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以学为乐,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君子不器。”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在现代的教育中,主张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大学生培养自己受益终生的兴趣爱好,为就业和人生做好准备。
3.2 《论语》思想在大学班集体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发扬
3.2.1 百事孝为先
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理解孝就是孝顺、孝养、孝道。养父母,关爱父母,有好东西先让父母享用,和颜悦色提出不同意见,不怨恨,不对抗父母,保护好父母给予的身体和生命,祀奉父母不违背礼。
3.2.2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孔子提倡与人交往要常怀一颗宽容仁爱之心。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交友谨慎。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损矣。”动机纯正。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尊重别人、成人之美、讲诚信、适度有节。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3.2.3 做谦谦君子
《论语》中107次提到君子。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认为君子应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讲求和谐、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为人正直、坦率、表里如一、无忧无惧,和而不同、成熟,慎言,讲仁义礼智信。
3.3 《论语》思想在大学班集体制度文化建设中的借鉴
3.3.1 有良好的班级制度
《论语》中很多治理国家的思想在大学班集体制度文化建设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任人为贤。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认为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3.3.2 管理者严于律己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3.3.3 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即靠聪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虽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会失去的。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尊敬他。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良好的制度和方法,选德才兼备的学生做班级干部,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这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通过梳理和研究《论语》,挖掘孔子的育人处事哲理,吸取精华,对于大学班集体文化建设积极培养学生的理性道德修养、建设好班级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13
0 引言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除了大胆引进世界优秀成果外,还必须将我国文化产业推向世界。这就需要搭建世界性的文化产业交流平台,实现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新的文化滋养,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要搭建这一平台就要选择和依靠恰当的语言载体。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门国际语言,再加上其在中国的广泛普及,英语责无旁贷地成为构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平台的不二之选。用英语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表达,将最大限度地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世界辐射力和同化力。鉴于此,要切实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类英语人才建设,其意义十分重大,值得学界仔细梳理与探究。
1 文化产业类英语人才界定
文化产业类英语人才指那些既懂文化产业专业知识技能又能用英语进行相关专业和职业交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此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掌握文化产业专业知技能和通晓行业规范与习惯是该类人才的首要职业素养,具备英语语言技能是该职业素养在国际舞台得以充分展现的保证。要培养此类人才,绝不可能通过将文化产业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机械相加而得;跨专业的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要求此类人员主体首先在实现知识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自发的创新性与强大的整合能力是这类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只有兼备文化产业和英语语言两种知识技能又能将两者融会贯通的人员才称得上文化产业类英语人才。
2 切实加强文化产业类英语人才建设的意义
2.1 是适应文化科技化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文化产业的引擎。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都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能够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感染力和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①党的十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拓展文化服务空间,增强文化服务效果,推动优秀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推动更多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反映中国文化原创性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②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以先进科技手段推进文化内容创新。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文化科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担当。③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化科技化时代潮流不可逆转的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适时调整,积极应对。为承担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高职教育必须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坚持创新培养,要培养出既懂文化,又懂市场、懂英语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④为丰富充实文化产业人才的复合性内涵,推进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英语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2 是提高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综合素养的客观要求
要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提高其综合素养。国内学界关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综合素养虽有不同的界定,但概括起来无外乎较好的文化素养、传媒知识、创新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及管理能力等。⑤其中文化素养无疑支撑是文化产业的精髓和根本,文化产业人才的文化素养高低则直接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语言既是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仅是表达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传播文化不可或缺的形式。培养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就是要整合人才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寓文化知识于语言知识学习之中。学习英语语言,在文化层面起码可以达到三个目标。第一,通过展示中英两种文化的异同,使学习者形成文化对比,对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行为举止、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有所认识,从而达到跨文化理解。第二,通过对英语文化现象的阐释,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增强其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第三,在上述跨文化理解和文化意识形成的基础上,引导学习者凭借文化知识来解决交流问题,使其掌握适合英语语境的正确交际方式,并能够根据英语语言文化来调整语言输出和输入,即最终形成学习者的文化能力。⑥要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人才,这样的文化能力显然是必备的素养之一。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培养文化产业英语人才,是提高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综合素养的内在和客观需要。
2.3 是发展文化产业所需人力资本和能力支持的有力保障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术水平、劳动技能的高低不同,决定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生产性作用的不同。⑦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产业经济,不仅要培养更多的文化产业人才,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增值人力资本能够大幅度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增长。加强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再教育,如在岗培训,一方面,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的增长。
随着实践的深入,中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联系和互动将更加紧密和频繁,中国文化产业市场与世界市场也将进一步融合。这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不可逆转的步伐。一方面,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要迎接外来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国际文化市场中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推出中国文化,或者在凭借国际经验对中国文化进行改造创新的基础上推出中国文化。迎推之间的这一双向过程都需要合乎国际规范的专业交流。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将在大多数场合责无旁贷地充当交流的媒介和工具。就文化产业所需专业人才而言,其所需具备的知识素养将尽可能多地包括国际文化市场的相关内容,如国际惯例、国际法规等,甚至是可供中国文化产业填补的国际缺陷。但是,如果其中缺少相关的英语知识和英语交流的能力,无疑将严重削弱甚至损害职业交流的效果,妨碍我国文化和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进程。
因此,加强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细化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准和其应对国际融合的工作能力,使相关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加强培养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将是有力保障。
2.4 是实施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战略的有效途径
文化产业具有多学科、跨领域的特性。因此,要实现其快速持续创新发展,根本上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才,实施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战略。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在文化产业领域,高技术和高文化日益关联融合,这便对文化产业专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要求。其中之一便是要能够抓住机遇,多观察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而使自己走向世界。⑧加强本土培养人才与国外先进文化产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其国际视野,打造其职业和行业能力的世界级水准。
文化产业英语作为面向职业目的的英语分支,是基础英语与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结合而成的特色英语。除了基础性,它更多地表现出行业和职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具有行业用语的功能。通过学习文化产业英语,旨在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职业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⑨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快速适应文化产业的职业岗位,更能够以英语为媒介而有效融入国外文化与社会经济环境。在我国文化产业不断走出国门寻求世界认同的必然进程中,文化产业英语人才的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将成为有效宣传、推广我国文化的有力保障和可靠支撑。鉴于此,培养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可以丰富文化产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切实满足文化产业人才的专门用途,是实施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战略的有效途径。
3 结语
文化产业类英语人才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是支撑中国在国际社会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十五”、“十一五”的起步阶段和“十二五”的快速发展阶段之后,终于迎来了“十三五”期间提质升级的攻坚时刻。大数据时代对文化产业的解构、变革与融合要求不断升级的人才支撑与之匹配。培养文化产业类英语专门人才,是顺应中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举措,这对于中国文化 “走出去”最终实现铿锵有力的世界交响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市州课题:文化产业英语人才建设与成都市城市软实力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SC13D006)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王志刚.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经济日报,2011-11-27.
② 伍建国.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涵义的体会.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1.12.16.
③ 闻科.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开创文化科技工作新局面.艺术百家,2011(1).
④ 欧阳友权.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矛盾与对策.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讲话.
⑤ 李后强,邓子强.发展文化产业应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求是理论网,2011.12.19.
⑥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西南大学,2012.
关键词:体育文化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15
体育的精神是什么?就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1]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和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发展目标。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有一定专长的技术人才和为高职院校输送优秀中职毕业生的重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搞好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强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实现自尊、自信、自强非常重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特色和积极向上、拼搏奋进氛围的大众文化,其集竞争、健身、健美、休闲、娱乐、消遣、交流、审美、文化传播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性,深深地影响着中职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但近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的增加及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中职生全面发展创建平台
体育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在中等职业学校也必须根据各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状况积极开展,因为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为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中职生个性成长及特长发挥创建极好的平台,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亚文化的一种,长期的、浓厚的、具有一定底蕴的体育文化对中职生的成长非常有利,特别是对促进中职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取向而言更是不可或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心理素质也还处于较为脆弱的阶段,体育在学生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作用无可替代,抓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大力开展体育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知,充分利用体育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亲身体验到自我效能感,所以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促进中职生个性发展的效应
个性反映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个体带有一定倾向性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意志、情感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质,并通过语言、行为等表露出来,每个中职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在中职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体育起着独特的作用。因为参加体育活动不但可以促进中职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其个性的塑造及个性特长的发挥。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身体发育和个性成长都处于关键时期,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实现中职生个性的充分、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中职生个性的成长是在心理过程不断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体育通过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而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效应。如体育锻炼和竞赛可以培养中职生勇敢的意志品质,使得中职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不服输的个性特征。“以人为本”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新世纪校园体育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核心。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而起到的促进中职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效应正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中职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效应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的同时,还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培养学生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挑战的集体主义精神。中职生通过参与球类、田径、武术、健美操、趣味体育等运动项目竞赛,充分体验通过努力、团结、奋进获取成功的喜悦,通过自我价值实现变得更加自信,对于帮助个别有自卑、自闭等不良心理的中职生更无异于一剂良药。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广播、墙报、宣传栏或校园网等宣传渠道营造出的健康、向上、拼搏、奋进的浓郁氛围可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及激发强烈的体育参与欲望。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园体育文化节、体育竞赛周、体育沙龙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更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对于中职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4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中职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效应
校园体育文化是通过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文化环境,体育文化活动,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法规、行为以及学校的制度等文化因素,对学生实施体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2]中职生全面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达到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相契合。中职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表现是身心协调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在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物质、精神、制度等层面的建设,可以为中职生开展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可以激发学生们体育参与的热情,使得学生们在收获奖牌的同时收获胜利的喜悦和自尊、自信的心态。体育不但可以对正在身体发育期的中职生的身体形态结构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健全心理的形成也有良好的效应。中职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因为文化课差而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很容易产生精神的压抑,如果不通过引导或体育活动等方式将这种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自责等不良的心理,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和通过积极参与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从非良性的身心状态中解脱出来。
5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应
体育运动的过程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严格的纪律作风;使之学会处理人与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作用正是基于体育运动的这些功能。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且竞争激烈的年代,需要人们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应对挑战,需要人们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中职生毕业后即刻面对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复杂社会关系和工作压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敢于接受挑战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很难在事业上有一个成功的开始。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开展,可以起到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因为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熏陶和积极的体育参与,可以增强中职生的体魄,改善中职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使得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得以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得以提高,遵纪守法和自我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得以强化,这些积极的变化对于中职生主动求变,从容应对社会挑战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6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体育文化建设不仅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也为提高中职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开展对中职生的积极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必须保持长期性,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以有力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班秀萍.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对今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要求,明确指出了各行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方向。区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至关重要。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本质属性来看,对区域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地方高校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地方高校职能属性决定了要积极为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服务。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其中地方高校2616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96%。地方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其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引领文化等职能职责。高等学校不仅仅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地方高校一般地处地方区域中心,是地域文化研究、传播、开发的主要阵地。地方高校拥有雄厚的地域文化研究基础和实力,有条件、有资源发展文化,创新文化。
2.区域文化建设需要地方高校加入进来。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逐年提高,但人们往往忽视对地方文化的保存与发展,造成区域文化的淡化与湮灭。地方文化设施、人力资源相对也比较缺乏。因此,地方社会需要地方高校参与到区域文化的建设中来,肩负起培育和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
二、地方高校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1.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是通过有选择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持久的教学活动和努力,在区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继承区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善于吸收、借鉴各地、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且在文化的融合、碰撞中,根据时代需要,努力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不断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向前进。因此,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在区域文化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重大的责任,承担起了建设区域文化的历史责任。
2.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为建设区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区域文化水平与其本地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地方高校为区域社会输送各种高级专门人才,这些广泛的专门人才必然与区域各行各业发生广泛的联系,从而全方位地向区域渗透,促进区域文化整体素质的提升。
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科技创新特指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全部创造性活动,包括科学知识的生产、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成果的引进与本土化成果推广等。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社会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是区域社会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区域社会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区域社会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4.地方高校教育引导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大学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上,而且体现在弘扬和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我们经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地方高校就是整个区域社会灵魂的塑造者,是区域社会道德文化的堡垒。高等教育已经走出了“象牙塔”的狭隘领域,成为更广泛地增进人们知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综合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地方高校要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沿着知识积累和大学功能优化的逻辑,科学引导区域文化需求。
5.地方高校服务功能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纵览地方高校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地方高校的功能是随着区域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起来的。从大学刚出现时培养人才的一维功能,到增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再到当下增加的文化引领服务功能,这既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对自身功能的调整和充实。
总之,地方高校在分析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同时,还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对自身硬件与软件的建设,融入到区域文化建设中去,为区域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沁平.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 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3):3-5.
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亚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可以集中体现一个学校更具自身特点,更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精神。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与创设英语文化环境,也是学校校风育人的范畴。因此,我们要重视生活化英语语言环境的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外部环境,让校园成为英语习得的有效场所。我们在创建生活化英语学习环境上,力求创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的模式向多元化发展,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创设开放式的学习英语环境,致力于营造有声有色的生活化的物态英语环境,提升学校的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开展有生活化特色的英语课堂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创造学用英语的机会,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创设,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和决定英语教学成果的取得,决定着能否将英语教学真正落实到语言教学中去,能否真正让学生获得所学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创造融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言环境,可以丰富校园生活,创设良好语言环境,营造学习英语气氛,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增加英语语言表达机会,增长英语课外知识,全新地、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校园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作为基础学科,英语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优质的英语教学活动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必要条件。英语课堂课本剧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平台,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的精神文化氛围,活跃了校园文化,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一、中学英语课堂课本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英语教学不能简单的看作是“你教我学”的英语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的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知识,信息的来源不仅仅是教师和教材,学生的成就不是掌握固有的教材内容,学生的能力不是学习书本的能力。英语教学从来就不是一教就会,一讲就懂的,只有通过反复的交际活动,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达到教材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求中学英语教学由原来的知识传授型过渡到能力培养型。中学英语教学要把学校,社会作为教育的内容,形成一种多样性、持久性和丰富性的中学英语教学活动。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对学生的身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校中让学生了解社会非常重要。因此,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之重大可想而知。把校园生活作为社会实践对象,从而能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英语课本剧的创作及表演这一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贴近他们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丰富真实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创设了交际氛围和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高英语实践能力的热情。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由此通过英语课本剧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校园环境和富有核心,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带动学生及全体教师升华自己的人生观、道德意识、理想信念以及心理素质等,形成一个热爱生活,英语运用能力强的群体。
二、中学英语课堂课本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