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5: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

篇(1)

一、供应链管理现行模式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定势,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供应链。供应链是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过程。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生产的概念发展而来,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供应链通过计划、获得、存储、分销、服务等活动而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顾客的需求。供应链对上游的供应者(供应活动)、中间的生产者(制造活动)和运输商(储存运输活动),以及下游的消费者(分销活动)同样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和协调,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链状结构,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提出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要求。它是一个利益集合体,强调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核心企业则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业务。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过程[2]。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3)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4)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6)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7)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8)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成品的费用)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二、网络经济下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1.网络经济效应

网络经济对传统产业产生了显著影响。

(1)网络经济的技术发展刺激和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整合。网络作为信息流动的全新载体,极大地改变了信息流动的速度和信息传递的范围。它通过转变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的传统方式,改变了传统产业生产组织过程,进而导致产业结构的优化。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比较好的整合,克服分散、分割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较快地实现产业升级。

(2)网络经济促成了规模日益扩大的虚拟市场。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除了少数全球化经营的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集团外,多数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区域是相对有限的。而在网络经济中,业务的全球化已不再是属于巨型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借助于互联网这一强大的信息传递平台,可以构造一个更大的虚拟市场,其客户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3)网络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作为一种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交流方式,互联网已成为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贸易平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营销模式发展的趋势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旨在通过网络、电子手段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秩序,它使得贸易的运行、管理及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

(4)网络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科学化、理性化程度。管理过程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流实现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过程。网络经济的发展引起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流的流速、流量、渠道的改变,导致资源输入、产品生产、市场营销过程的改变。这种物流过程的改变,将引发围绕如何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程度的企业管理创新。

(5)网络经济使信息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经济活动,其发展完全取决于网络基础设施或网络平台的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刺激和推动关联性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在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与网络经济基础设施有关的信息产业,尤其是硬件和软件设计生产部门,将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部门。

2.网络经济下供应链管理模式亟待创新的理论依据

根据俄罗斯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的经济长波理论,每45-60年的经济发展可以被划为一个经济长波周期,在每个周期内都存在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基础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网络经济,正处于由信息技术主导的第五个长波周期。纵观历史上每一个长波周期的上升与下降阶段,不难发现,长波周期的下降总是与经济模式中所面临的潜在问题相关联,而也正是由于问题的存在才刺激了下一轮基础创新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下一个经济长波周期的来临。关于即将到来的第六个长波周期及其基础创新内容,很多经济学家从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出发,做出了各种推测,包括生物技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等。其中,德国经济学家的观点独辟蹊径,即把社会心理健康视为第六个长波周期的基础创新内容。所谓社会心理健康,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人的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它关系到动机、创造性、信任、谅解、人类知识以及合作[7]。这一理论对分析网络经济下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在网络经济下,由于集成化的供应链建立在伙伴合作的基础之上,因此供应链面临的大多数问题在本质上都与社会心理健康相关联,社会心理健康正成为供应链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信任、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人力资源及社会责任管理等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对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加以分析,这些因素使得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成了必然的选择。

(1)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信任问题。网络经济下的虚拟供应链在其酝酿、组建、运行及解体等不同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市场、法律环境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虚拟供应链的联盟成员间容易出现互不信任和不规范的行为,这便阻碍了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关系,导致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中途失败。供应链成员间信任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虚拟企业化既没有改变各供应链成员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立法人属性,也没有消除其潜在的利益冲突。在追求个体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可能会做出有悖于整体最优的个体最优选择。亦即行业中竞争对手利益的冲突和严厉约束的缺失会使信息共享遇到严重障碍,甚至导致虚假信息的产生。同样,企业对泄露商业机密的担心,如核心优势、生产技术和财务状况等,也增加了相互间达成信任的难度。

(2)供应链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创新的源泉,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战略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网络化的供应链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技能,这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培养具有开发能力和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也意味着融通和流动性的增强,供应链竞争对手间的人才争夺愈演愈烈,此时人才的流失很有可能会导致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流失,这样看来,企业又不能过度地强化人才的知识载体功能。

(3)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管理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它要求企业在赚取经济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网络经济这种全球化的经济运作模式,使供应链也得以延伸到全球范围。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及业务外包。特别是作为供应链核心的跨国企业,经常在资源和劳动力更廉价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采购和生产。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这些跨国企业往往只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其社会责任的管理,从而使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和劳工状况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这种趋势激起了各国消费者和非政府组织对全球供应链中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1.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如何整合利用其各级供应商的业务流程、技术和能力以加强其竞争优势。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自手整合的价值链。价值链是“原料开采—各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的链式价值附加传递过程,并且它连接原料和产品的再利用过程而实现完整的循环。供应链管理模式是试图连接这一价值链中的所有组织,协同作业(指计划—产品开发设计—采购—制造加工—合成装配—运输—仓储—分销—客户支持等一系列价值活动的协作)形成一个“虚拟企业”(Visual Business)的网络业务模式。在供应链模式中,产品生产是由客户拉动的,而不是未形成供应链之前制造厂商的推式业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网络经济下的实质是网络竞争环境中企业与重要供应商的协作关系[3]。

如何选择创新的切入点,是在进行供应链模式创新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经济环境和经营策略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改变,而供应链在这些方面还停滞在原有的状态或不能与变化的环境相匹配,那么这就应该成为创新的可行领域,之后再从中选择具有较高增值效应和较低执行难度的领域作为创新的发入点。网络经济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这些变化,需从战略层、运作层及技术支持系统三个关键环节来建立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新模式。

(1)战略层。在传统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大多致力于实现“底线增长”,即通过降低成本、降低库存、缩短现金回收周期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在网络经济下,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使得消费者对产品及其相关的服务和配送都提出个性化要求。这就需要重新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定位。

(2)运作层。网络经济下供应链运作层面的创新也就是从传统供应链向电子化供应链(E-Supply Chain)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为技术基础,通过电子商务及电子化的设计、计划、采购、制造、物流系统的支持,实现企业的快速响应、柔性管理、合作规划,并最终在供应链成员间形成同步的虚拟企业化供应链。

(3)技术支持系统。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基于IT的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2.基于经济长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针对供应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遵循经济长波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以下三个关键环节上对供应链管理新模式进行构建。

(1)战略层面。在网络经济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需要重新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定位,即在不放松“底线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上升到对“顶线增长”的关注。所谓“顶线增长”,是指通过营销效应创造产品附加价值所产生的利润增长。网络经济的中心规则是扩大关系[5],这种扩大化的关系网络将有助于实现“顶线增长”。通过与客户建立同盟与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提高客户忠诚度,拓展更大的市场;另外,针对竞争和环境需要与客户协作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有效性。这便实现了供应链创造新价值的功能。总之,在战略层面,企业应把供应链管理上升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实现“底线增长”和“顶线增长”并重。为了实现这种并重的增长,就要解决信息共享和社会责任管理问题。

解决供应链成员间信息共享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制定合理的规则。这里初步探讨以下几种解决对策:一是制定信息共享的标准。对有利益冲突的节点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是无法也不应当改变这种竞争关系的。因此,应该在供应链中制定一定的信息共享标准,下游企业应依据此标准对所有上游企业提供统一的信息,而不能有所偏向,保证上游企业间竞争的公平性。二是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为了防范信息共享中的信任风险,供应链还应当设计合理的评价系统,定期对信息共享成员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但这种强硬式策略需要以善意、宽容和简单为原则,在反复沟通中进行。三是克服企业文化的差异。在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下,成员企业的地理分布更为广泛,不同国家、地区、行业背景下的企业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存在不同见解,这就造成了达成信任的障碍。因此,加强企业间的沟通,消除企业文化间的偏见,实现供应链中企业文化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企业在对供应链进行社会责任管理时,可立足以下两点:首先,要求其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企业具有“通常的正派”,包括遵守伦理及适宜的行为,同时避免剥削、压迫等不受欢迎的行为。其次,积极主动地响应行业组织或国际组织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并与其合作推行标准的实施工作[8];关注重要的社会问题,以一种伦理上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设性解决意见。

(2)运作层面。网络经济下供应链运作层面的创新也就是从传统供应链向电子化供应链(E-Supply Chain)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为技术基础,通过电子商务及电子化的设计、计划、采购、制造、物流系统的支持,实现企业的快速响应、柔性管理、合作规划,并最终在供应链成员间形成同步的虚拟企业化供应链。人力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局面下,企业应重新审视人力资源战略,遵循先开发后控制、制约与激励并重的原则。开发过程主要着眼于培养专业技术熟练、具有创新能力、技能多样、协作性强的员工,以使人力资源素质得到拓展和提升。控制过程可以围绕团队工作来实现,在团队中,工作的交叉使得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得以分散化,虽然人才仍然是知识和创新的载体,但仅仅是某个片段的载体,只有通过整个团队的协作,才能够将各个片段加以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团队协作的工作过程,也是形成提升员工共同价值观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可以说,团队管理模式在无形中成为供应链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制约与激励的一种手段。

(3)技术层面。Internet的出现及其飞速发展,使得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成了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在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新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中,供应链上每个成员企业有自己的Intranet(企业内部网),并在Intranet上建有相应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如ERP)、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成员企业的Intranet通过其实现互联形成Extranet(企业外部网)。由此,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最大程度地共享各自的内部资源,相互之间交易的所有过程(包括询价、下订单、订单处理、支付等)全部实行电子化、网络化,自上而下,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畅通无阻。

3.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步骤

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上述三个环节的框架下进行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组,笔者认为应该实施以下几个步骤:

(1)实施快速响应和柔性化管理。在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他们要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最低的价格、最快的速度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任何产品。在这种趋势下,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成为创新的关键成功因素。由于互联网平台能够以接近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因此企业有能力通过“零时滞”的信息传递,利用更准确的信息和沟通技术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这便使得在维持较低供应链库存的前提下,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这种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的能力也可以称为供应链的柔性。通过提高企业各种资源的柔性,以柔性的组织管理和生产系统实现灵活、敏捷的经营机制,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柔性管理策略的运用将使供应链的运作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快速响应的柔性供应链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供应链成员只有通过流程整合和系统集成才能充分地利用共享信息。柔性供应链的构建可以分为以下两步。首先,从供应链链条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内部开始,通过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采用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如企业内部ERP系统和非ERP系统的集成,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和柔性。其次,要加强供应链各个节点成员之间的连接,建立可靠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集成供应链成员分散的系统及对现有资源的再开发,来提高供应链数据的可视化程度,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

(2)制订合作规划与实现企业虚拟化。供应链成员间以网络为基础的合作规划工具,可以使企业在订单、运输、促销等方面与客户交流预测、产品状况等信息,帮助企业管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这种能力大大缩短了向客户交货的时间,同时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改善了库存状况,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使供应链运作更有效率。网络合作规划可以为供应链成员创造出“虚拟”的库存,它使每个成员企业都可以方便地接入,用所有可得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闷。

供应链合作规划促成了虚拟企业的形成。虚拟企业是以合作规划、业务外包、战略联盟的方式所构建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动态的、网络型的经济组织。在虚拟企业中,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以商业机遇中的项目、产品或服务为中心,共享技术和资源,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将整个供应链看做一个虚拟的企业,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看做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每个企业都承担着各自的任务。这种模式并不是从供应链中每个成员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去实现渠道资源的最优配置,而是从追求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最优化来实现供应链成员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通过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各自核心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最终客户价值。

(3)建立多级资源中心。多级资源中心是指以供应链中的目标产品或服务为中心,建立不同环节或层次的共享节点。企业处在高度资源保护的时期,一旦数据被上下游的企业掌握,他们就能够联合起来建立强有力的议价能力。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尚不能达到相对一致,传递到供应商和经销商处的计划更是会千变万化,供应商的物料积压、经销商却无法得到及时的零部件供给,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带来整个供应链的不稳定,最后降低了每个合作伙伴甚至每个最终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多级资源中心一方面供应商了解销售商的有效销售信息,从而掌握自身供应的产品处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以促使供应商产生危机意识;另一方面销售商了解供应商的有效供应信息,从而有目的的做好销售准备工作避免带来因某个原料部分发生变化而措手不及。当然,多级资源中心并不是要将供应和销售无缝隙的连接起来,因为资源中心的本身还是处在供应链链主地位的核心企业的产品,无论核心企业的主营业务转为品牌建设或是生产建设,均是有选择的提供信息给供应商或零售商,其目的和意义由核心企业决定。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自为主、以满足计划为目的而非实现创新的现象是完全能够改变的。

(4)建立综合性绩效考核标准。综合性绩效考核标准是指多角度的评估供应商与经销商为效益的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有些处在核心位置的企业对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形中扼杀了很多环节的创新,同样也失去了众多提高盈利能力的机会。供应链中的企业并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关系,而是依据规则建立起来的、息息相关的关系。尽管最有力的考核方法是财务考核,但是作为核心企业在供应商方面的收益远远不仅仅是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在制造工艺、生产流程等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为此更多地帮助上下游企业,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核心企业的目标,从而建立全面综合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十分重要的。

四、网络经济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全球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时间与速度。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时间与速度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是质量与资产生产率。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运输服务质量的好坏,就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商备货的数量、分销商仓储的数量,进而最终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质量、时效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评价。再次是组织精简。供应链成员的类型及数量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直接原因。最后是网络化。现在供应链管理正在向供应网络发展,因此正确认识这些新要求,并对供应链管理模式适时地做出创新性的调整,将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同时,企业应该不断对供应链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源:《物流管理》作者简介:张庆一李贵春,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踪程,天津城建学院管理工程系 编选:)

参考文献

[1] 薛伟贤.网络经济效应及测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4-26.

[2] 唐慧.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J].消费导刊,2008,(3):255-256.

[3] 仇春高.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 2008,(1):43-44.

[4] 王元珑,周辉.企业网络化管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8-80.

[5] Kevin Kelly. 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10 Radical Strategies for a Connected World [M]. New York:Penguim Group,1998:182-185.

篇(2)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概述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现迅猛增长。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相对应,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发展过程依赖于自身所处环境的资源供应,日常生产经营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外部资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承担着资源转换的功能,即输入资源并输出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于企业来讲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输入的资源的质量优劣,正是基于此有必要对企业自身所不能够控制的外部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不少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在所有方面都管理到位,只需要将关键环节――价值增值核心部分管理到位即可,只要在关键的价值增值环节具备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这些观念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应用背景。尽管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但是就我国企业来讲实践过程相对滞后,其对于科学化管理的提升作用仍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电子商务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外延,扩展了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同时也对供应链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电子商务信息的整合运用,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在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成员应当密切协作,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益。通过合作管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同步化,促进企业供应资金及物流的合理高效流动。与此同时,网上零售渠道的扩展等相关发展问题也对新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需求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管理涉及了供应链的四个环节,即计划、采购、生产以及产品配送等,包含了供应商、客户等一系列主体,也包含了产品生产、产品制造、产品供应、产品配送等环节。这些既表明了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同时也表明供应链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涉及了多个企业、跨多个部门环节的综合管理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集成、整合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企业服务和产品质量,跨部门、跨企业的整体优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采购活动、生产活动以及销售活动等都不再是相互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管理者也应当突破相关的界限束缚,有效地将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关联,并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通过协调、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将各个组织有效整合、集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企业以及组织就能够结合成为供应链的有机整体,实现良好衔接、渗透、依存以及互动,形成供应链网络,整个网络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实现共赢。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合作共赢,这一双赢的关系是建立在供应链网络中各个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发展的基础上的,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转化为整个链条群体的整体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和丰富,正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且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供应链管理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供应链概念,这其中就包含了企业资源的内部集成与企业资源的外部集成思想,并且在企业中初步实践,这都说明在初级阶段供应链管理模式基本成型。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和提高,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同时由于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成员尽管跨域部门,但是相互协调已经成为共识。不过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常常出现信息传递不顺畅、信息失真或者是难以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利用供应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效率。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新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供应链管理处于全面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不断出现,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原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流动方式和流动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例如协同预测补给策略、供应商库存管理、协同计划预测补给等相关技术。上述创新管理技术能够起到促进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企业相互衔接、有效配合,积极适应市场变动,提升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联合管理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作为商业贸易领域的新兴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对贸易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是一种动态的商务模式,它将传统的经营理念以及新兴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将市场的时间形态、空间形态以及虚拟形态等有效整合、能够把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汇集在一起,将市场作为连接纽带,以期发挥最佳效用、收获最大效益。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因此企业应当将优化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同步性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有效结合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研究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的需求预测。明确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需求预测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持续有效运转提供支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应商选择与原材料采购、信息共享、分销管理、生产定制以及决策技术的开发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以及企业原材料的采购等相关问题是由电子商务拍卖市场所引发的研究课题。其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条件下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在这一环境下,供应商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形成供应商联盟,这能够有效降低供应企业之间的交流成本,继而强化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信息共享则是供应链环节中各个企业有效沟通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各个合作伙伴之间如果缺乏信息沟通或者信息沟通不真实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之间发生目标冲突。如果是处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组织属于同一家企业,则会导致企业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在未来的需求预测上发生信息冲突,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加大了生产管理成本。

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模式如表1所示。

电子商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活动包含了消费者行为、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三部分内容,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并把自身的特定需求和个性化要求及时发送给供应商,同时各个供应商之间也可以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换,实现协作共赢。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够获得更多、更具有个性户的消费需求,但是也不能够摆脱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旧需要缓冲库存来降低自身风险水平。另外,在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就要积极引进电子商务平台,强化自身行业地位。

本文总结供应链不同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以期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成本,不仅能够有效强化企业信息搜集和决策能力,同时也会使得企业决策更加可靠。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效益及运营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式就是实现了网上销售,可以采取网上零售及网上直销方式,扩展传统的供应渠道,实现网络营销商品价格的最优定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营销渠道的运营成本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企业在获取精准市场消息时成本更低,这提供了决策技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决策技术的实用性。决策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供应链管理者及时发现需求及供应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总的来讲,生产定制、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手段的使用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能够有效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及研究,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演臣.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孙德建.HT公司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

3.王庆礼.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娄葱飞.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物流采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篇(3)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模式;特点;企业物流管理

目前,企业界尝试了很多新的理论,包括供应链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模式、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等,这都为企业进一步适应多变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范例。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中早就开始实施,但是在定义上并未很好的统一。无论是哪种定义,这种供应链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网络。这种网络中有点有线,每个节点都是上游和下游的联系,每个贸易参与者都是下游的供应者,也是上游的客户,可向上游节点通过某些渠道来选择产品或者服务,又可通过某些渠道向下游供给产品或服务,每个节点都有利益关切点,强调的是一种用线串联起来的集合体,是一种整合的思想体系,是一种打包的管理理念,是将供应和服务两者通过线串联起来,将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整合的目的。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供应链的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供应链更强调链的作用,供应链的打包集成性和整合后的各个单元的协调性。各个节点要根据各个渠道,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通渠道对信息和其他交流信息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协调,对供给和服务反馈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

1.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供应链上的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模式,是将各个独立的业务流程重新整合的过程,打破了各个部门组织之间的信息局限,优化组织结构。管理的理念也发生革新,这是由于核心节点组织和企业在供应链上采用信息互相分享的策略,集成了整个链条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也在扩散和移植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使得企业的计划和规划得以在链条综合下实施。最后,联通这些手段的媒介和渠道就是整合了所有企业的信息,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优势。贯穿于供应链全过程的就是以流程为载体,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贯穿到整个配置过程,有机结合,交流顺畅,达到供求平衡的目的。

2.强调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链条上的各个企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交织的网络,宏观上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更大的组织。因此这个组织是否是一个有机整体会对整体发展产生根本的影响。如果链条出现某个节点的信息局限,没有形成网络传输,就会造成整体性的错误发展,所以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建立高度统一的安排,整体协调信息和资源配置,达到链条管理的新发展。

3.全新的库存观

如果整个链条企业达到了优势互补和信息流畅,相关节点企业或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个节点的库存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库存形成了新的平衡,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

4.注重核心竞争力

实体经济或链条上的节点组织如果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在链条上与其他节点企业或者组织形成网络,构成合力,抱团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优势互补的体现,是合理分工的又一次整合。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1.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关系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在供应链中贯穿着整个物流流通,物流流通将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串联在一起,是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枢纽。从历史角度看,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是晚于物流管理产生的,物流管理显示出来的一体的趋势。在横向上,同一行业中链条上的企业在物流上合作共赢,整体发展能够获得产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和增强物流的效率。在纵向上,某个企业应将自己的上下游产业的服务都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并作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生产环节和物流形成多纽带、多互通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在横向纵向上一体化。从某个角度看,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一体化的延伸,但是供应链涉及的面更加宽,因为它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这种供应链可将各种链条通过协调组合成有机整体,有机整体包含了各种供求关系,如产品的供求、服务的供求、资金的供求或信息的供求,这样整体面对市场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物流,还包括原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生产商的产品供需评测,产品设计与优化,销售商的产品销售平台建立,销售咨询的共享,企业间的资金流的管理,生产过程的控制调整,用户群体的管理咨询,与其他供应链的信息交叉融合等。供应链的管理主要是集中于各个企业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有效建立统一的协作关系共同应对风险,承担风险。而物流管理仅仅侧重于物品的流通,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与供需保障,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二手物品的回报等所有与物品发生的关联。这就是物流活动的高度统一,从而保障较快的协调物品的流通,增加物流运作效率。而在供应链上则包括企业的高度优化、业务的高度集成、从原材料到销售的整体快速协调机制,从而使得客户和供应链下游的协同发展,效率最高。总之,供应链管理内容更为宽泛复杂、范围更为广、层次更为深刻。

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1)由于信息流进入了网络化,物流管理信息增大和加快了很多,通过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组织和企业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供需运行情况,每个节点上的物流变化信息都能够很容易查到,不会造成信息滞后和转述失真的情况。(2)在供应链健全的情况下,库存相关节点企业或者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个节点的库存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库存形成了新的平衡,库存减小就会减小企业风险,保证安全储量,有助于各个节点组织和企业进行集成化的管理。(3)物流管理在网络健全以后,各个节点的反应速度明显增加,各个企业通过网路获得有效信息之后,很积极做出相关措施,加速物流业务的流通,长期以往,成员企业就能够对这种产品需求加速反应,减小误判,保证安全交易。(4)供应链能够保证安全协同运作,这需要物流管理和物流运营都必须能够对接紧密,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出现懈怠,比如下游需要产品,在信息流上体现很急切,但是在运输上或者原材料供应上出现了问题,这都是节点内部问题,需要在内部就化解,保证整个物流体系能够顺利运转下去,否则无从谈起合作协作。(5)在供应链完备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于下游的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等一系列用户的反馈及时追溯到生产环节,在生产和设计上下苦工,及时满足用户体验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把企业生产建立在互联互通的商品交易上来,物流运营效率高,会对用户需求满足的更加快,更加务实。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1)现代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利用。供应链中各种流的运行主要依靠网络,如果没有网络就无从谈起链的组成。供应链下需要大量的信息互通、数据互通、信息更新、数据更新。只有利用新型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更好的为客户体验服务,及时满足用户体验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把企业生产建立在互联互通的商品交易上,加强企业运行情况的汇总和客户需求的汇总,提高物流运营效率。(2)供应链上的网络就是渠道,渠道必须建立二级节点,加大物流运输的运载能力,这样物流才会更加便捷。在重点需求地区加大仓库的建设力度,加大配送站的配送能力,在产品途径万水千山之后,尽快到达客户的手里,这就是高效的商务性。(3)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建设物流体系,就需要重新增加二级节点,这些二级节点就是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专业的理念和实力,加速企业的供应链架构的建设,把核心业务建设好,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功玉,阳明明.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76-82.

[2]朱昌磊.考虑风险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马根萍.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有关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4)

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

3.基于供应链管理(SCM)的物流管理

4.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5.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6.基于ERP的企业物流管理

7.日本物流管理及关键绩效指标

8.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探讨

9.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10.国外海产品物流管理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11.基于Android终端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浅析基于市场营销的企业物流管理

13.项目型企业及其物流管理 

14.现代物流管理趋势与发展策略 

15.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探讨 

16.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信息系统 

17.基于协同理论的物流管理——协同物流管理 

18.2009物流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19.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

20.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 

21.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辨析

22.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及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

23.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

24.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25.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思考 

26.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开发

27.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

28.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对策研究 

29.工程供应链中物流管理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

30.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32.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33.物联网与现代物流管理关系的探析

34.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5.我国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36.基于供应链的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37.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38.分析现代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9.现代医院物流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探讨

40.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41.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对策

42.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43.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

44.探究物流管理信息化

45.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以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例

46.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思考

4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48.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49.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

50.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51.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

52.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信息化探略

53.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创新研究

54.广西凭祥保税区物流管理体系规划

55.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其改善措施分析

56.基于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军事物流管理系统设计

57.“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吗? 

58.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 

59.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60.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现状及发展方向

61.当前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

62.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6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64.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复杂性特征研究 

65.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66.基于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

67.中外危险品物流管理比较研究 

68.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航空物流视角

69.论知识化管理与图书馆物流管理 

70.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7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72.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73.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战略动向

74.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

75.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 

76.基于UML建模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7.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探析

78.浅谈物流信息系统与现代物流管理

79.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探讨与设计

80.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81.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82.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及其DEA绩效评价 

8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84.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85.国际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系列之一

86.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实证研究 

87.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走进现代物流管理领域

88.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89.浅谈医院物流管理现状与展望

90.论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91.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

92.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93.基于敏捷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94.一种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95.支持物料追踪的物流管理模型 

96.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探讨

97.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

篇(5)

1、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医药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它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医药产业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为了适应整个市场的需求和国家对于医疗体制的整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医药市场是当前最为主要的工作,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更要体现标志之一。

ASLK是一家全球性制药公司,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通过产业化为主要链条来实行以科研、销售一体的企业发展模式。ASLK依靠它的优势药品赢得了相当不错的营销业绩,在面对激励的经营环境竞争的,和中小型制药企业经营逐渐加大形势的严峻性。ASLK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来发展企业。由于它面对的市场环境很复杂,不仅仅是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不够完善而且ASLK的管理模式就有问题,通过对ASLK的现状分析,找出其种种问题的原因,并且能够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何利用好本企业的独特资源更好的发展ASLK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综述国内外医药行业供应链研究的现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论文的写作思路和论文的总体框架。第二章供应链相关理论概述,运用文献归纳法,将论文运用到的供应链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第三章ASLK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该章节对ASLK进行了简介,分析了该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加强ASLK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以论文前面章节的研究与分析结果为依据,对ASLK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通过了六个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供应链采购管理规划与设计目标。第五章总结,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SC)是指由原材料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通过与上游、下游各组成部分连接组成的链状结构。供应链的过程中创造产品同时也创造了价值,其最终产品是最下游的顾客所需要,顾客通过对产品的购买再使得资金的回流,促进供应链的再发展。一般来说,供应链管理正是要对这条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通过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顾客的满意度,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通过以上对供应链的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供应链就是一个把上游供应商、制造商、下游分销商、顾客等一系列参与者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链状结构,其实就是一个由上游到下游提供服务,从下游到上游购买服务提供资金的一个过程[12]。供应链中每一个核心企业或是节点企业,他们都是承担着供需两方面的职责,对于供应商来说,药材的原材料是通过采药的人,从他们那里购买得到,同时也承担着向制造商提供原材料得角色,作为制造商,给下游分销商提供药品,同时需求上游供应商提供制药原材料,对于其他供应链所涉及的角色同样都是这样,都是一个综合供需的一个主体,从而形成了一个供需的链条[13]。

3、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采购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ASLK太过重视技术的革新,新药品的开发,没有重视到药材的采购对整个生产的作用,只是认识到拓宽自己的横向发展和高科技的创新,这个的确能给公司的利润的提高增加很多空间,但是药品原材料的高质量是对药品质量的保证,药品原材料得实时配送是ASLK准时生产的重要保障,要是没有一个实时的原材料供应,ASLK的生产必定会因为原材料短缺而造成不必要的生产中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ASLK没有认识到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会提高自我的优势。ASLK没有一个供应链的系统意识,只是认为供应链即为生产销售,而没有考虑到一系列背后隐藏的威胁。2、ASLK公司内部首先也没重视到采购对生产和销售的重大影响,在公司的利润获得情况上,主要重视生产和销售,因为这两个业务都会给公司带来现实的利润,而对于采购的优化是无法用现实的利润来表示,所以这些隐形的利润就没有被重视和开发利用。

2、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ASLK信息系统还未普及企业内部部门,所以导致信息功能不足,导致信息化程度不高,沟通手段亟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没有遍及整个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导致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滞后,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的信息无法准时传递。2、对于企业外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各分销商和ASLK的信息脱节,造成生产制造整个部分都会造成延迟,使得整个供应链的功效情况都无法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3、缺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造成信息的集成程度很低,对于大量的信息没有一个信息系统来管理,大量数据无法被利用,造成信息的浪费和大量的信息处理成本,比如人力资源和时间消耗。

4、加强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从采购方面改革阿斯利康供应链管理

改善信息化采购流程,为了保证ASLK公司的采购目标,减少采购成本、加快供应效率、提高原材料质量,ASLK公司需要制定独特的采购策略,并且要逐步联合供应链上下游加以实施。(1)通过对药材供应商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经过严格评审,确定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并建立同盟作为企业上游的战略资源,这个可以保证企业内部需求得以满足,也可综合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生产信息提高整体配送合理减少相应的库存成本。(2)加强ASLK只要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流在制药企业内部和上游供应商之间的流通效率和准确性。以ASLK信息中心为中心管制点,通过信息企业内部网传输,对ASLK的众多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众多客户的信息,实现最大程度的采购自动化,前瞻化、管理流程无人化,降低大部分采购成本。其采购流程模型图如图4-2所示:

2、加强阿斯利康制药信息化建设

由上述可以确定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实施,虽然可以给个药品制造业和分销商,和上游供应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或者再实践供应链一体化中无法长远。这就使因为缺乏对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的管理,缺少了信息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就必须从战略角度上来实践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ASLK在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的同时,建立自己的ASLK信数据库信息中心通过自己企业内部的子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的共享化,同时在整个供应链上建立一个包括整个医药供应链的所有企业,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医院、各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中心。这样可以使整个医药供应链的所有企业都可以在此信息共享平台上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制定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促进整个供应链的联合库存成本,物流配送成的优化。具体ASLK的信息中心和共享信息平台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5 总结

当前我国的目前情况是下游的医院和零售店大量的购买单一型药品,使得其余同类型药品很难得到销售渠道,不过在如今的一些转变来说,我国已经慢慢转入一个以下游顾客需求为主导的买方市场,原有的上游供应商盲目推动,制造商按自己的意愿生产产品,下游的顾客被动接受的情况已经与市场环境不再适应,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上游企业对下游的顾客的需求乃至市场需求的相应能力很不灵敏。本文作者由此作为突破点,采用顾客需求拉动上游生产的供应链新模式更能符合现在的市场环境,把终端顾客的需求作为整个药品供应链的源头,通过此需求信息顺着供应链逆向返回趋势分销商的按需求进货,进而促使制造商的制造,再而对药品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计划进行改变。

在确定药品供应链由推式向顾客需求的拉式供应链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于当前全国大环境的前提下,建设ASLK内部数据库管理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同时为了能和上游供应商下游医院、各分销商和顾客的信息流通,相应的提出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ASLK企业内部的信息中心和对外的信息共享平台两者相结合。使得整个医药供应链的所有企业在此信息共享平台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市场由于下游用药顾客的的需求,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都可以制定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促进整个医药供应链的联合优化,减少整个供应链的联合库存成本。

参考文献

[1] 杨舒杰.对我国医药行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5,14(1):14—15

[2] 袁松范.构建上海医药供应链的意义及可行性探讨[J].上海医药,2002,23(2):54

[3] 田亚,张建珍.浅论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5,(3):38-43

[4] .对医药供应链中零售商和批发商的利益影响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5,(5):3-10

[5] 王晓旭. 天津创新药业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 Applequist,G E,Pekny,J EReklaitis,G V.Risk and Uncertainty in Managing Chemical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s[J].Computer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0,(24):2211-2222

[7]网师鹏,贾扬蕾.信息共享促进供应链各实体协作[J].价值工程,2005(4):45-46

[8]Papageorgiou,G E.,Rotstein,Shah,N.Strategic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J].IndustrialEngineering of Chemical Research,200 1,(40):275-286

[9] 曹阳.医药企业物流供应链的构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54-55

[10]余小高,董利红.支持供应链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5,23(5):60—63

[11]日本综合研究所供应链研究部.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篇(6)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承担着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任务,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在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实验室的开放型运作是一种必然趋势,这必然要给实验室的物资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验室的传统供应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开放型实验室的物资供应要求,故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试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在开放型实验室的物资供应中。

 

1开放型实验室的特点和需求分析

 

开放型实验室是一种类似市场化的实验室,它就如同开放的图书馆一样,充分向师生提供各种实验条件,为师生争得更多的学习时间和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实验室的开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自行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二是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方法的开放,学生实验的内容、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只要符合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有关规定,经过相关程序的批准即可进行实验[1]。开放型实验室在实验品种开发、按师生预约实验定单准备和实验开放服务三个基本方面都具备较强的能力。

 

开放型实验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按实验目的分类,可分为教师教学实验、教师科研实验、学生教学计划实验、学生毕业论文实验、学生考研实验、学生进入教师课题组实验和学生课余兴趣实验等;按实验性质分类,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

 

为了满足开放型实验室的多方面需求,则要求实验室的物资供应必须是敏捷反应的、个性化的、运作成本低的、安全和环保的。

 

2实验室的传统供应和管理模式

 

实验室传统供应和管理模式是指在计划实验体制下的封闭实验室供应和管理模式,它存在着一些弊端。

 

(1)从管理模式上看,采取“小而全”的管理方式,可以认为是“纵向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许多化学实验室拥有从搬运、仓储、制备蒸馏水、药品称量、试剂配制、零件加工、回收、废弃等一整套设备及组织体系。

 

(2)从供应模式上看,对供应商的选择是不固定的,不严格的,与供应商的关系仅仅是买卖关系,而不是协作和联盟关系,缺少甚至没有信息交流和沟通。

 

(3)从业务流程模式上看,是“推动式”的,即实验计划以教学和科研计划为核心,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通过确定计划实验批量、安全库存、订货点,来保证实验的稳定性,不能满足师生多种多样的个性化要求。

 

(4)从资源利用观念上看,仅依靠—个实验室所拥有的资源来开设实验,没有将资源利用延伸到本实验室以外的其他地方,没有借助其他实验室的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5)从资源节约和环保观念上看,对实验中所产生的多种“三废”(废水、废液和废渣),有些未被合理回收、利用,造成浪费,还有些未被妥善废弃,造成环境污染。

 

可见,传统供应和管理模式使得实验室在物资供应方面,是反应迟缓的、无个性化的、成本居高的,使得实验室在实验品种开发、按师生实验订单准备和实验开放服务三个基本方面的能力都较弱,已无法适应开放型实验室的要求,故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3开放型实验室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模式

 

3.1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模式

 

鉴于传统的实验室“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应放弃这种管理模式,而采用“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即利用实验室外部资源敏捷响应开放型实验的需求。实验室只抓最核心的东西:师生实验订单需求。至于按师生订单的实验物品配供准备应只抓关键物品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其余全部采用“外包”战略委托其他企业加工和处理,或借助其他实验室的资源。如化学实验中,蒸馏水制备、稀释溶液配制、标准溶液配制、指示剂配制和固体药品分装等可采用“外包” 方式,而使用频率不高的高级仪器,如色谱分析仪、原子光谱分析仪、核磁共振分析仪等可借助其他实验室的资源。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实验室再到师生用户再到供应商或回收、废弃商的贯穿一系列节点的“链”,由于相邻节点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链上所有相邻节点依次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这条链上的节点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敏捷反应,才有可能使链上所有节点都能受益,同时达到为师生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实验服务的目的,这也就是开放型实验室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设想,如图1所示。

 

3.2战略联盟型供应商

 

实验室应将供应职能提高到战略层次的高度来认识,才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实验能力。创造供应优势取决于建立一个采购的战略地位,使实验室和供应商合作伙伴形成一个共同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成员从共享信息上升到共享思想,一起研究和确定怎样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给师生带来多功能、一体化的实验服务,这应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这是出于短期成本最小化的需要,但是供应链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单一的供应源。可以把合作伙伴分为两个层次:重要合作伙伴和次要合作伙件。重要合作伙伴是少而精的、密切合作的、影响很大的伙伴,而次要合作伙伴是相对多的、不很密切合作的、影响不大的伙伴[2]。

 

根据开放型实验的特点, 供应商的选择尤其应注重技术支持强、售后服务好、说明书齐全、包装安全和环保、危险品说明及标识规范、条形码标准、货物规格标准、运输便捷及低成本等方面。

 

3.3以师生用户订单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的业务流程模式是“推动式”的,即实验订单计划以教学或科研计划为中心,而开放型实验室业务流程模式再造形式,应是“牵引式”的,即实验订单计划以师生需求为中心,“牵引式”的关键是信息交流的及时性[2]。

 

师生用户可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访问实验室,进行供求互动及网上预定。任何与师生用户打交道的员工都能与师生用户保持良性接触,根据其需求进行工作,调整实验服务以满足每一个师生用户的需求;记录获得的师生用户信息,从而对各种实验活动进行规划、评估和追踪。

 

3.4零库存和准时采购

 

由于开放型实验的“开放性”会产生对库存的不确定要求,这就有可能增加实验室的库存水平。为了减少实验室的库存水平,需增加供应商与实验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增加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这需要供应商与实验室之间的协调。

 

零库存管理是降低库存的一种最高标准,绝对的零库存是不存在的。推行零库存的目的在于“降低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库存”,从而提高管理,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改进的过程。实验室零库存的实现可根据具体情况试行不同方式,如表1所示[3]。

 

“准时采购”对于开放型实验室“零库存”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准时采购”模式与传统的采购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订单驱动”的方式,“订单驱动” 使供应与需求双方都围绕订单运作,也就实现了准时化、同步化运作。当师生用户的实验需求发生改变时,实验订单又驱动采购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反应过程,因此,“准时采购”增加了开放型实验室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

 

“准时采购”中的物料需求计划,按反工艺顺序方向,根据最终各种实验的计划完成日期,来确定各种实验物品需要订购的日期和数量,从而极大地降低库存量。这尤其适用于实验中的间断、不均匀和相关的物品需求计划[3]。

 

3.5回收、废弃反向物流

 

回收、废弃是属于反向物流范畴,对于实验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验所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液和废渣)成分复杂,种类多。有些“三废”可被回收、利用,还有些“三废”无法再被回收、利用,必须妥善废弃。

 

实验室的“三废”处理应外包给供应商或回收、废弃商运出或现场处理。但实验室须对“三废”进行简单的分类,以便妥善回收、废弃。如化学实验室 “三废”种类可简单分类如下:稀废水、浓有机废水、浓无机废水、废酸碱液、废气、废渣、废玻璃和废仪器、设备等[4]。实验室应分别指定收集器等以供在实验物品配供、实验等环节中对“三废”进行及时、简单的分类。

 

回收、废弃商的选择有以下两种:一是具有回收、废弃功能的供应商,二是专业回收、废弃商。选择前者为最佳方案,这有利于供应商的成本降低,从而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如送货运输的返程空载的成本降低,供应商与实验室的信息交流的成本降低等。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加强与环保法规的健全,减少浪费、挖掘新利润源泉、抑制污染等回收、废弃的反向物流已成为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的新趋势。

 

4结论

 

通过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到开放型实验室的物资供应中,以缩减实验成本,提高对师生需求的反应速度,为师生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实验服务。

 

篇(7)

[2]杨艳.基于价值流理论的制造企业精益供应链模型研究.优秀硕博论文.2006

[3]Peter Ward, Honggeng Zhou.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Lean/Just_In_Time Practices on Lead_Time Performance. Decision Sciences[J].2006(5)

篇(8)

21世纪,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系统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供应链整合推动世界,这是21世纪的大趋势。集成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现代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努力转变商业模式,通过集成供应链管理,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提升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降低成本,这是当前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解决之道。

1.集成供应链是与时俱进的新经济增长方式

1.1集成供应链的内涵

集成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客户关系、计划、采购、生产、库存、质量、供应商等业务流程的集成管理,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企业全程供应链可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1.2集成供应链的意义

事实证明,成功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确实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查尔斯・法恩教授根据他研究成果和调查得出结论:在今天比拼竞争力的战场上,企业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的设计。

一流的企业通过集成供应链管理获得了竞争优势,集成供应链管理总成本比一般企业少5%―6%(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有效的集成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1)集成供应链管理可减少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点的物流流通时间。(2)集成供应链管理可减少社会库存,降低成本。(3)集成供应链管理可提高产品质量。(4)集成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组织简化,提高管理效率。

2.集成供应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方法

集成供应链从根本上改变了制造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引领制造业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充分体现了国际化、信息化对制造业的深刻影响。

2.1从单一制造向整合全程供应链转变

在整个供应链上劳动成本只占很小的比例,制造创造的价值只占10%,其余90%应该是其他环节所创造的。以美国的“芭比娃娃”为例。一个在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出厂价是1美元,但是到了最后出现在柜台的零售价是9.99美元。整个产业链,我们只创造了1美元价值,美国创造了9美元,这9美元来源就应当归功于供应链物流体系。

2.2从传统生产模式向随需而变、快速响应模式转变

企业必须随市场需求而变,要紧随市场,以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随需而变(JIT)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西班牙知名服装品牌ZARA有出色的全程集成供应链管理:设计、采购、生产、配送和终端销售。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把新款衣服送到全球各地的专卖店,只需短短的15天时间。

2.3从硬件制造向以软性制造为基础的创新改造转变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进化,让企业从硬件制造,走向以软性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本质的全方位创新改造历程,为企业提高效率、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和富有魅力的服务与解决方案,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在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日本,越来越多企业舍弃了旧有的价值观,推动创新并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经过软性制造的升级,企业铸就了压倒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促成可持续性的增长,在激烈的全球产业大洗牌中稳操胜券。

2.4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有效降低成本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黑大陆”学说首次提出物流对于降低企业成本的巨大潜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物流管理通过有效整合仓储管理,提高成品在企业内部与顾客市场之间的流通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提高。 如沃尔玛,多年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和“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沃尔玛的业务之所以能够迅速增长,是因为沃尔玛在节省成本以及在物流配送系统与集成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5整合过程控制,从纵向流程转变为横向流程

在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企业的过程控制。保障全程供应链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管理要素就是企业的过程控制。企业的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横向流程、内部控制和质量体系管理。

2.6重视资源整合,突出核心业务

集成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即所谓的业务外包。业务外包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二是灵活运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三是减少固定资产授资,加速资本运转。

2.7推进后向延伸,加快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服务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的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芬兰为51%,荷兰40%,比利时37%,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相对落后,具备服务型制造能力的企业仅占所有企业的2.2%。

3.集成供应链是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必然

多年来,江苏省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持续领先全国。但是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相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来看,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3.1金融危机使江苏制造的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未来几年,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持续的失业率上涨,发达国家将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解决本国的就业压力。利用各种贸易壁垒,例如关税和汇率政策,保护本国的同类产品的销售。因此,依赖于吸引外资和出口导向的工业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

3.2从全球价值链看江苏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江苏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竞争力不足,可持续增长的能力较弱,亟待升级。价值链高端制造比重相对偏低,即使是高科技行业,也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环节。大型成套装备制造能力缺乏,产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仍处劣势地位。

3.3江苏制造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发展瓶颈

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各种资源要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成为未来江苏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生产成本上升迅速。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供给日趋紧张。(2)土地资源缺乏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家对建设用地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大,紧缺的土地资源已成为江苏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3)环境约束较为突出。经济总量大、土地面积小,工业化发展时间短,基础相对薄弱,重工业化,高污染行业在工业结构中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

3.4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我省大部分制造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竞争的要求,主要面临的问题如下:(1)成本控制乏力。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缺乏精细化生产管理模式,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影响。(2)生产尚未实现精细化管理。生产领料缺乏准确控制,质量控制流程和业务流程融合不紧密,产品质量的提升有一定困难。(3)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落后。公司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交流不畅,供应商响应不及时,采购成本比较高。(4)响应客户速度迟缓。客户需求的变动难以预测,计划部门运算的准确率较低,反应速度比较慢;采购部门缺乏计划性和准确性。(5)流程和部门信息不通畅。公司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运转不流畅、不透明,交易成本较高,影响了高级管理人员对市场的反映和创新的决策。

4.集成供应链推进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和建议

集成供应链是未来十年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实现弯道超越,推动江苏制造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4.1积极推动江苏制造业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型

江苏制造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更加关注市场的整合和打造品牌优势。创造江苏的自主品牌和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必须将制造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的建设方面,逐步打造江苏自己的世界品牌。

4.2推进江苏制造业建立基于集成供应链整合的快速反应系统

我省要努力推进江苏制造建立基于集成供应链整合的快速反应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集成供应链、实现敏捷制造,引领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最终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和费用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

4.3强化核心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

我省制造企业要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强调突出核心业务专业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应当积极推进苏南领先的制造企业将制造部分向苏北和中西部转移。

4.4推动江苏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我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是要树立融合的产业发展观;二是把服务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三是要高度关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

4.5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贯彻实施

通过“两化融合”,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传统产业能级,加快向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生产活动之间进行有效的互联上的应用。

4.6加大对江苏制造业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资金对集成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以及提供集成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进一步推进创新商业模式为资金使用的重点方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商业模式的创新整合,努力推进我省制造业的战略转型与升级。

参考文献:

[1]汪珍.有关供应链管理集成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2.

篇(9)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零售市场已经全面对外资开放,目前,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并进一步的打入国际市场,这是摆在我国零售商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本论文主要是从分析沃尔玛的成功奥秘: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入手,揭示我国零售业在供应链上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这样的对比论证,指出我国零售业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途径。

一、沃尔玛供应链简介

目前有两种型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一是推进式的供应链,另一种是拉动式的供应链。推动模式的供应链以制造商为中心,把产品销售给零售商,并把产品推向终端用户。它的特点是存在高库存以响应整个供应链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拉动模式的供应链是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沃尔玛的供应链就是拉动式的供应链,拉动模式的供应链管理要求在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必须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企业战略的焦点必须是它的顾客。

二、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的主要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疲软

所调查的零售企业中89.6%的企业不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80.6%的企业根本没有设置供应链管理部门,而就不到20%的企业具有供应链管理,但他们所理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是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而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

(二)缺乏对合作伙伴与供应商的合作

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供货商的供货准时情况反映良好,供应链结构趋于稳定,但是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尚未建立合作的战略伙伴管理,甚至双方处于利益对立状况。双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导致双方无法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关系。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与供应商及销售商的关系还是传统的买卖关系,企业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尽量将责任、风险、成本等转嫁给与其有贸易往来的其他企业,却竭力地将利益收归自己囊中。这种传统的对抗竞争的关系,严重阻碍了企业间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三)信息化程度低

61.2%的零售企业在零售终端对全部商品都采用条码标识,但在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条码技术的运用却不够,74.6%的零售企业依然实行人工点货,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增加了出现差错的概率.62.7%的零售企业建有企业内部局域网,在信息平台建设上超过了制造业和批发业,但是利用度却不够高,只有38.8%的企业在网上公布商品信息,17.9%的零售企业提供网上购物方式,多数企业仅限于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业务相关信息,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电子数据交换。

三、沃尔玛供应链成功对我国零售业的启示

(一)加强供应链管理意识

传统零售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消费者收费,即向上游生产厂商进货并从中索取利润,以尽量高的价格卖给消费者。随着国内消费者的日益成熟,这种盈利模式将越来越不被消费者接受。从事零售行业的沃尔玛对传统的盈利模式进行变革,通过低价策略吸引顾客,聚集大量的顾客,通过规模进货再向上游制造商砍价。这种“天天低价,压低进价”来实现盈利的方式,既受到顾客的欢迎,也实现了企业本身的盈利。所以零售企业要积极转变赢利模式,由先前的“向厂家要利润”转变为“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赚取溢价”。

(二)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沃尔玛的供应商参与了企业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对企业的经营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无缝联接与合作。沃尔玛全面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与供应商共享信息,从而建立伙伴关系。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沃尔玛与宝洁的伙伴关系建立。

(三)加快信息化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节点主体间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可靠支持。在沃尔玛除了配送中心外,投资最多的便是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可靠支持。零售企业与供应商要共享需求情息、存货状况、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需求预测和装运进度等信息并且在各企业间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

四、结束语

作为二十一世纪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管理体系,目前,供应链管理已的到国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从传统的供应链转变成现代的供应链是我国零售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零售业进入国际市场并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P键词】供应链管理;铁路企业;物资采购;对策

【Key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ailway enterprise; supply purchasing;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U21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29-02

1 引言

做好物资采购工作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企业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导致铁路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极度混乱,降低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阻碍了铁路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给铁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铁路企业必须重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立,通过建立供应链采购管理模式,更好地开展物资采购工作,有效控制投资成本,提高铁路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为我国铁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供应链管理概况

供应链管理理念在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均有体现,其中包括物资采购环节、产品制造环节以及产品销售环节,它通过协调企业各运营管理部门的职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供应链管理强调规划、组织和调控,与之相关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甚至与业务伙伴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在内,因而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具有突出的集成性。将企业原本的生产业务外包出去,使外部资源发挥其最大功能,实现与这些企业的平等合作,这是该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可简要概括为“横向一体化”模式。

3 铁路企业传统物资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供应商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我国铁路企业传统的物资采购模式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对供应商的管理,使得物资采购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铁路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而缺乏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铁路企业传统的物资采购模式中,相关物资采购部门和人员将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上,而忽视了对外部供应商的有效管理,由于不能掌握供应商的物资详细情况,导致采购工作出现问题,影响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对合作供应商的选择不合理。大部分企业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时,往往重视定性评价而忽视定量评价,使得企业无法掌握供应商的真实情况,由于对供应商信息了解不到位,这就给物资采购管理工作造成了困扰,进而影响铁路企业的长久发展。

3.2 企业物资采购不够规范

由于我国铁路企业传统的物资采购不够规范,导致物资采购环节漏洞百出,最终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物资采购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采购流程方面,一些企业虽然重视对供应商的管理,但是往往忽略了对物资采购流程的制定,由于缺少标准的物资采购流程,使得物资采购信息和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造成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一些企业缺少健全的物资采购流程,将物资采购权交由个人掌控,这些人在由于没有约束很容易受到利益的驱使而进行暗箱操作,最终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3.3 物资采购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铁路企业传统的物资采购模式中,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不够高的现象,这就导致物资采购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最终影响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物资采购人员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机制缺失。由于企业不具备标准的培训机构,使得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不到有效提升,这就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最终给铁路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困扰。第二,物资采购人员招聘门槛较低。由于企业没有招收高素质的物资采购人员,使得素质有限的员工在进行物资采购工作时,专业素质不够高,最终造成物资采购工作极度混乱。第三,缺乏绩效考核机制。铁路企业没有健全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使得一些表现良好的员工得不到嘉奖,而一些责任心不强的员工又得不到处罚,使得物资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提升,降低物资采购效率的同时,也给铁路企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 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铁路企业物资采购对策分析

4.1 加强供应商管理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要求必须科学化、规范化,这给物资采购部门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也给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铁路企业物资采购部门要对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全方位调查,确保物资采购工作不出现问题,同时也给成本控制工作提供保障。另外,铁路企业要与信誉良好、能力较强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且提高供应商管理水平,从而确保供应物资的质量和成本不存在问题,推动铁路企业进一步发展。

4.2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铁路企业要想更好地开展物资采购工作,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加强对成本控制意识的重视,从根本上保障物资采购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首先,铁路企业相关领导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进行严格、合理的管理,防止物资采购工作出现问题。另外,铁路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意识,提高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效率,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加强成本控制意识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短暂的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铁路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4.3 强化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资采购人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和|量,铁路企业要想更好地开展物资采购工作,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确保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出现问题,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铁路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对物资采购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提高物资采购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为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第二,铁路企业还应当提高物资采购人员招聘门槛,在对采购人员进行招聘时,要对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全方位考察,确保能力和素质没有问题,再进行招聘,从根本上给采购工作提供保障;第三,铁路企业还应当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对物资采购人员进行定期的能力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员工薪资待遇中,调动物资采购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为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出现,给铁路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铁路物资采购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供应商管理不到位、物资采购流程不规范以及人员素质水平不够高等,这使得铁路企业物资采购工作十分混乱,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铁路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和探索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资采购管理对策,提高铁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云.如何加强电力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9):23-24.

【2】 艾勇.用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升铁路物资供应的快速响应能力[J].中国西部科技,2011(18):76-78.

【3】杨耀红,李智勇.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实现过程分析[J].企业经济,2011(04).

【4】林晓艳.建设工程项目绿色采购供应商的选择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06):56-57.

上一篇: 妇产护理论文 下一篇: 基本思想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