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态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5: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生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筑生态

篇(1)

福斯特前期的作品之一弗雷尤斯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在注重建筑与城市文脉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同时,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建筑采光和遮阳、自然通风等技术环节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为像后期柏林新国会大厦这样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例

1、弗雷尤斯地方中等职业学校

对这位常年生活在雾都的建筑师,对于地中海明媚的阳光充满了渴求。因此当这个学校进入他视野时,福斯特驾轻就熟,一气呵成的设计了这个充满阳光的建筑。为了最大限度取得良好的朝向和海滨观景,他把学校一字排开,沿东西向轴线设置一条长长的室内走廊,形成一条带有吹拔和天窗的“街道”,使之成为学生课余的交往走廊,向阳一侧设计了一组精美的银色遮阳板,将夏天的炎热挡在室外。阳光透过缝隙投下点点光斑,周遍的绿化也考虑的十分细致,高大的落叶阔乔木在夏季可以起遮阳的作用,同时有不会阻隔冬天温暖的阳光,且选用的树种与建筑屋顶的形状相呼应,让人领略到现代建筑也可以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且根据当地炎热的气候条件,福斯特利用“烟囱效应”的原理,使热空气通过吹拔从“街”顶的天窗排出,室外的新鲜空气再通过窗户进入室内,达到自然通风的作用。

2、柏林国会大厦

主要依靠自然采光而且具有顶光,通过透明的穹顶和倒锥体的反射将水平光反射到下面的议会大厅,议会大厅两侧的内天井也可以补充自然光线,基本上可以保证议会大厅内的照明,从而减少了平时的人工照明。穹顶内还设有一个随日照方向自动调整方位的遮光板,遮光板的作用是防止热辐射和避免眩光。沿着导轨缓缓移动的遮光板和倒锤形反射体都有着极强的雕塑感,日落之后,穹顶的作用正好与白天相反,室内灯光向外放射,玻璃穹顶成了发光体。

在这个建筑中,对‘风’的处理显得很熟练,他将基本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应用于高度复杂的建筑中,并将通风系统融入到建筑造型艺术中——作为整个国会大厦视觉精华的玻璃穹顶恰恰是通风系统的排风口。

议会大厅的遮阳和通风系统的动力都来源于装在屋顶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无污染,整个建筑自成一个系统。正如福斯特自己宣称的,他的这个改建工程是一个“生态结构”。

二、总结和看法

1、从这两个例子以及其他高技派的作品中,发现福斯特为代表的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并非放四海而皆准的,尤其对于那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但随着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全球性能源危机,这种可持续建筑理念变的很有必要,因为它关注的焦点是建筑的灵活性和生态环境。

建筑的灵活性体现在建筑内部空间的灵活划分上,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而不影响原有建筑的正常使用,这种灵活性主要依靠先进的结构和现代化设备体系来实现。

至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是最突出的。建筑师利用先进的结构和设备,材料和工艺,结合不同的地区特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努力创造出理想的人工环境。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气候观。但与那些乡土主义不同,这写建筑师对气候的态度不是一味的迁就,正如他们不迁就传统建筑一样。他们根本追求的是创造一种健康、舒适的人工建筑微气候。建筑就是关乎人类及其生活质量的,这些才是建筑师真正的动力,风格和形式都是在第二位的。健康、宜人的建筑微气候是目的,工艺技术是手段,这里没有符号和文脉,没有解构和建构,没有晦涩的哲学词汇。“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这类建筑中得到最深刻的体现。

而他们对微气候的关注主要是以下这些方面的1适宜的温度和湿度2尽可能多的获得自然采光3最大限度的获得自然通风。当然在不同气候的地区,三者的侧重点和处理方式又是有所不同的。而三者之间也是常会有矛盾的,例如在热带地区过量的自然采光会增加建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过高。因此通过高效的人工技术手段实现以上的目标或达到各方面的平衡是关键。

2、通过以上实例的分析,让我们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对我们而言,设计难道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设计,体量和色彩上的推敲?对设计的传统理解往往会导致设计朝形式化、表面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往往易在设计表面形式上多作推敲,重视设计的形式、色彩、使用的材料和效果,而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去研究隐藏在形式背后、更深层的内涵(文化上的和技术上的),以及设计与生活的关系。然而,设计应该是艺术、科学与生活的整体性结合,是功能、形式与技术的总体性协调,通过物质条件的塑造与精神品质的追求,以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为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设计的实质目标,不只是以服务于个别对象或发挥设计的功能为满足,其积极的意义在于掌握时代的特征、地域的特点和技术的可行,在深入了解历史财富、地方资源和环境特征后,塑造出一个合乎潮流又具有高层文化品质的生态科技含量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未来的建筑设计。未来的建筑设计应该是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和可持续设计。从概念上讲,这三个词的概念是基本相同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侧重点不同而已。对于未来的建筑设计来讲,似乎生态设计更为贴切。未来的建筑设计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将艺术、人文、自然进行适性整合,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间。

而要做好这样一个设计,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因素

改变原来无视建筑周围环境的做法,把建筑的外部环境所起的效用放在重点考虑的地位,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和要素,以及周围其他建筑和设施所能提供的技术性可能。由土壤、绿化、水及空气组成的外部环境,其他建筑组合成的现实环境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样可以减少建筑中设备的数量和功率,节省能源和运行的费用。

2、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技术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设计师们的设计有了更广阔的天地,除了为艺术形象上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外,也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

然而,当一种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面世的时候,人们往往对它还不很熟悉,总要用它去借鉴甚至模仿常见的形式。随着人们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性能的掌握,就会逐渐抛弃旧有的形式和风格,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形式和风格,充分挖掘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即使是同一种技术和材料,到了不同设计师的手中,也会有不同的性格和和表情,以及不同的使用方式。

3、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有着其他能源封锁可媲美的优点——可再生,无污染,因此太阳和风对未来的建筑设计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建筑的外观和通风系统的设计。这使人们对建筑外立面和建筑的自然通风有了新的理解;视觉的联系、引进日光照明、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遮阳、充分预防眩光、合理运用太阳能、合理运用风能。

篇(2)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正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效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危机日益加深,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生态危机说到底就是人类的生存发展危机,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并迅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达成共识: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如何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在国际建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开始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进行反思,深刻认识到其耗费能源、浪费土地、破坏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改弦易辙。“建筑对环境的干涉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使建筑的生态环境和建筑本身的生态化愈来愈受到建筑师和社会的关注”于是,国际上,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的生态建筑获得了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并迅速发展。

1、生态建筑研究的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是较早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运动的国家,很早就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和设计。现代主义大师赖特将建筑视为 “有生命的有机体”,富勒一直从事研究以最低能耗获得最大空间和高度可靠的结构体系,德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就进行生态建筑的研究,在建筑节能、节水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屋顶绿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使德国成为生态建筑和建筑新技术的展示地,开发的各种节能设备、技术已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全球环境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1962 年美国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唤醒了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1969年L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最早提出了在城市规划和环境评价研究中运用生态学和生态设计的方法。

1987年Brutland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书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广泛的认同,此后人们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与研究。1992 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和《里约热内卢宣言》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签署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两个公约。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提出了一套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1999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选择了10座本土建筑作为现阶段生态建筑创作的范例。

为了探求人类更加理想的居住模式,关于生态城市的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各国相继走向行动。1990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洲的伯克利城召开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与会12 个国家的代表分别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992年在澳大利亚的生态城市阿德雷德召开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大会就生态城市的设计原理、方法、技术、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996年在西非的塞内加尔召开了第三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会议进一步讨论生态城市的重建计划。2000年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召开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会议进一步交流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例。2002 年在中国的深圳召开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会议就生态城市的设计及实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1.2 我国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 的观点 ,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 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及技术导则;2001年开始实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2 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等)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2.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 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生态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生态建筑的思路与对策

3.1普及生态教育加强生态宣传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有限,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比世界发达国家低得很多,特别是生态文明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加大教育发展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多层次的公共教育和自我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唤起人们的生态觉醒并转变为行动。

3.2 加大生态建筑的科研投资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

尽管我国生态建筑在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总的来说还处于自发、朴素状态,国外对于生态建筑技术已经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我国对于一些技术虽有介绍,但不全面 ,科研立项较少,国家应该加大生态建筑的科研投资、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 ,为我国建筑工作者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3.3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加强人居环境的生态内涵

城乡建设在尊重自然特性的基础上,还要保持城乡文脉的延续。加大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生态建筑方面,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划、设计经验,加大对节能、节地、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投入,不断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和文化内涵。

3.4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与合作

篇(3)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 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篇(4)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 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 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社会与经济,同时按照自然资源所赋与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环境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世纪末,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里约宣言》指出,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4.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5.生态建筑与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篇(5)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是人们通过自然资源的应用,结合一定的技术,建造出满足人们各项活动的一种人工环境。而建筑设计,则是在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社会及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人类各种活动需要所建立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建筑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为减少物资应用,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性要求,并要求在经济条件约束下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对建筑总体布局、建筑空间组合及各种功能的配置上采取优化设计措施,可以在满足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经济性。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建筑是生产材料的有效整合,在建筑施工中,很多材料及物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通过长期的发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建筑设计应尊重自然,注重效益,保证科学。本文主要对生态建筑设计及建筑生态化趋势进行研究。

一、工程概况

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规划设计内容为:二期工程地处南京市城东,总用地面积4.61万m2。依托一期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旺盛的农业高科技企业需求,欲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能够和世界文化遗产——南京市中山陵融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国文化特色、产业特征、地域特点的庄重、大气、清静、悠闲的农业高新技术硅谷核心区域,提升区域的经济、文化和人文资源环境。为实现二期工程设计的生态性,决定在二期工程设计上,引入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二、建筑生态设计的建筑方案选择

为保证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在建筑方案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现建筑工程与周边环境的相协调

在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师多倾向于建筑的个性化设计,但在展示建筑工程特色及个性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做到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和谐,并需要与建筑区域内社会、人文及城市定位相协调。

(二)科学处理建筑美学及经济投入的协调性

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工程投资的经济性,在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应用功能的基础上,应尽量降低投资。有些建筑在设计时,为追求外观效果,多会增加投资或降低建筑的使用功能。为保证建筑生态设计的效益性,应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处理建筑美学及经济投入之间的关系。

(三)建筑生态设计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及能源问题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自然资源及能源的缺乏,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问题。在进行建筑生态设计时,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照明、采光、通风、制冷及采暖等环节中,充分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实现建筑生态化。

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程与风景区相邻,地块紧邻钟山风景区,周边有很多民国建筑遗址,立面设计吸取民国建筑精髓,采用一种改良的民国建筑风,立面材质采用灰色小面砖,及一些简化的线脚,简单的方窗,既适合现代建筑使用功能,又有一种沉稳大气之风。如下图,为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程设计效果图:

图1: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程设计效果图

三、建筑生态设计的少费多用

少费多用,是通过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最少最小的资源或能源,获得最大的的生存改善,通过少费多用,实现能源资源的充分应用,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建筑生态化。

(一)能源节约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能源节约应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整周期。建筑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资源,其能源节约的空间很大,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节能材料层出不穷。实现能源节约,选择耗能小的建材其中关键,如应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通过优化设计,应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等,从而降低设备配置,降低能耗。当前,节能建筑中,太阳能的应用较为普遍。应用光电板进行蓄热,是未来建筑节能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资源再利用,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其能源的节约,多涉及到建筑运行及其后期阶段,如建筑拆除后各种材料的再利用等。

(二)原材料的节约

建筑施工需要众多用材,如建筑装修用材、建筑结构用材、水暖电等系统用材等,在用材应用中,可以采取措施,节约原材料。如以建筑结构用材的节约为例,随着各种用材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厚砖柱胖形式,改用高效轻质型墙体,如钢结构,可以大大降低建筑自重,节约建筑结构用材。当前,节约建筑结构用材典型如大空间膜结构建筑,大空间膜结构是一种预应力空门整体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建筑材料的承载效能,创造出较大的空间,且其外观形态较好,节约原材料的同时,获得综合效益。

(三)建筑再利用

建筑再利用是当前生态建筑设计及建筑生态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筑再利用,可以让众多建筑材料再次应用,实现建筑生态化。在国际社会上,对建筑再利用的研究较多,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如在一些欧美国家中,针对建筑,很少采取大拆大建的做法,而是减少的拆除建筑,实现建筑再利用。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很多城市存在着大拆大建的现象,无论是从环保或经济的角度来看,大拆大建的行为都不利用可持续发展。有学者进行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工业生产作业中,超过96%的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

在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程中,保留了部分原有建筑,拆除的旧建筑中的小青砖与灰瓦整理后继续使用到部分建筑底层的立面总去,节能的同时也体现了当地文化的延续。整个项目设计注重节能环保,开窗大小适中、体型规整,建筑群体间通风等这些设计均使建筑更节能。此外建筑单体外墙、屋面、地面、外门窗均进行了保温节能设计,还考虑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内设备也选用环保材料,这些设计均降低了建筑的能耗。

四、建筑生态化趋势

建筑生态设计及建筑生态化,并不是仅仅进行能源的节约与物质材料的合理应用,其发展应将能源消耗系统完整地融入到整个建筑项目之中,并综合考虑建筑区域文化、气候等多种因素。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中,实现建筑生态化,应实现建筑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动。在进行建筑生态化研究时,应充分应用新材料及新工艺,实现建筑施工的生态化。当前,建筑生态化发展仅仅处于初期阶段,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生态化将越发完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将更加舒适。

五、结语

当前,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及生态问题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筑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资源,一旦处理不当,会引起较大的环境问题,并引起生态恶化,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生态建筑设计,主张以最小的能源及资源,实现最带限度的生存环境的改善。在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种项目中,采取了生态建筑设计措施,实现了项目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宇龙.关于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24):70.

[2]马可乐,李超.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13(1):36-37.

篇(6)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 20 世纪 80 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 点,1994 年 5 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 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 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 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 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 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 勃展开。1996 年 3 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 海河、 辽河等的污染。1996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 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 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 重点资助项目。2000 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 年,建设部通过 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 念、内涵;2001 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 年我 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 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能源直接转换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光、热以及动力等各种载体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并且能源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当中,为人们的文明以及科学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消耗,新型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关注,其中,太阳能的应用以及其相关的与专注的结合发展成为了行业研究热点。

1 生态建筑的概念

从概念上来看,生态建筑主要指的是能够将光能、风能等自然能源运用到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当中去,促进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减少材料、能源等的消耗。在设计生态建筑时,主要是要考虑到无污染以及节能等因素。特别是针对室内设计,设计人员要懂得如何利用阳光,为居住者创造一个贴近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生态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在于让人、建筑和自然环境能够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通过建筑设计来造就温馨。所以,当前我们所说的生态建筑设计就是尽可能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能够在环保、节能的状态下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

2 低碳经济发展中生态建筑具有的意义

由于全球范围内对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尤其是工业、贸易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建筑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因此,在这一基础上,生态建筑设计应运而生。并且,“低碳经济”的生态建筑设计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虽然说“高碳经济”给人们带来了较多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但是伴随的风险与灾难也是人们不可接受的。随着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这一危机也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在 2009 年的4 月1 日,主席在伦敦与奥巴马总统会晤的时候谈到: 朝着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转型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生态建筑节能设计是关系到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能源,而这些正是世界发展的最终动力,因此,当今世界低碳城市的构建中,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就是关键所在。现代生活生产中,世界性的沙漠化日益严重,森林在一天天被蚕食,人们难以看到明媚的阳光以及湛蓝的天空。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阳光与蓝天,人们拿什么来维持生命。针对这一问题,建筑设计师们首先选择了绿色设计,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和社会责任。虽然人们还没有真正地找到“生态建筑”的实施样本,但是“生态建筑”必定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每一位建筑设计人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设计当中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够在设计中保护环境,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这才是“生态建筑”真正地意义所在。

3 实现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途径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当中,我们也应该考虑到设计需要遵守的原则,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生态建筑以人为本,以自然与人的和谐为基础,以环境与发展为目标,推动建筑向节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我国颁布的五年计划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落实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因此,要善于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并且高效地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结合实际建筑施工经验,可以考虑使用以下方法: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地面空间高效益的城市;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结为有机协调的生态主体网络。尤其是在建筑的设计阶段,生态建筑的选址往往更注重优先选择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场地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的维护,站在节约能源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才是如何能够设计出人们与自然最大限度地和谐共处,最后才考虑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我国一直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耕地面积正在一步一步地缩小,这使得耕地与建筑用地之间出现了无形的矛盾。考虑到能源的节约,我们就应该首先考虑到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第一,耕地保护,在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中,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来实现; 第二,朝着土地资源集约化的道路前进,并且对于周边的配套设施加以利用,合理的规划建筑用地; 第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而这也是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2) 有效的开发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建筑设计当中最受欢迎的可再生资源。作为生态建筑材料的一类,太阳能拥有无污染、节能的功效,能够为了节能设计的实现添砖加瓦。一般来说,在节能设计中,我们都是依靠太阳能热量收集的特点来进行,例如: 可以将其替代屋顶覆盖层,从而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在生态建筑设计当中无疑造成了双赢的局面,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业主都能够从中受益,获取方便。

3) 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建设。

针对生态建筑设计来说,水资源利用以及节水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的方式,也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成为了生态建筑设计当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从而替代等量的自来水,这不仅能够减少水污染,保护环境,也能够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在规划生态景观水景时,也要懂得水资源的再生、循环以及可持续性利用,将避免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作为目标。也可以利用雨水资源,通过收集系统将雨水加以处理,然后用于景观水的补充中去。也可以将生活当中较为优质的排水通过一定的处理,排入小区的湖里,来补充景观水,并且通过景观用水的处理系统也可以进一步净化水资源。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景观水体,也可以达到美化景观视觉的效果,另外,开放的水面也能够成为生态系统当中发挥作用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水资源循环利用在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当中的作用。

4) 自然通风及采光的利用。

由于城市空气指数在最近几年来急速下降,因此,我们也应该将这一问题考虑到生态建筑节能设计中去。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相互连通,保持自然通风,在设计之初也需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够让建筑物最大限度地接收到阳光的照射,这样不仅环保也节约了能源。另外,充足的采光与自然通风也能够让使用者保持心情舒畅,感受到一种贴近大自然的感觉,这样对城市工作者缓解工作压力也有一定帮助,从而受到了多数人的青睐。

5) 提高三维绿量,设计立体绿化。

提高三维绿量,设计立体绿化,主要是引入绿色植物这一元素,能够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人、生态型等因素。考虑到目前城市用地日益紧张,过高的建筑覆盖率使得屋面绿化就成为城市环境改善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设计当中,我们可以将屋面设置成为空中花园的形式,在其中种植各种常绿的草坪花卉。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物的燥热性,也能够通过蒸发,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总之,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之一,我们必须开展生态建筑设计,朝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前进,这是科学发展的必需,也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和谐共处的需求。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生态建筑节能设计不仅密切地联系各个学科,也能够与其余学科共同发展,从而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篇(8)

我国经济与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使得在我国的多数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中出现重规模而忽视环保的问题。城市建筑设计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就会导致环境保护的破坏,还会加大能源的浪费。随着城市发展向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加入一些生态设计元素,会极大的减少居民生产和生活对于环境和能源的破坏,最终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

1.2可以大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要想冲破城市的固有规划和建设的束缚,使城市建筑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推进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保护能源之间的有效统一就要加快生态建筑的发展,通过生态建筑的建设来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可以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生态建筑的设计可以实现生态、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的有机统一,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城市环境和能源资源分布的平衡,就要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严格按照城市发展的全面情况进行系统设计。作为一名合格的生态建筑设计,必须能够有效的促进市民的健康,推进教育的不断发展,要在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能源的使用情况下来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

二、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得倡导和推广生态建筑成为了今后的必然趋势,这是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生态建筑发展方向包括原生生态建筑和运用新生态技术提升建筑生态化。原生生态建筑多数选取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形式,在原生生态建筑中人们能够自觉运用本地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还能充分考虑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对于自然环境还是比较敏感。建筑的本质应该是强调回归自然,建筑师在对原生生态建筑进行研究时,要运用新的生态技术来提升建筑的生态化。建筑师要利用新的技术来改造建筑的环境,实现具备生态化的能源与材料的循环过程的自我控制与优化。具体来说,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可从能源利用、材料运用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2.1能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永不枯竭的太阳能、风能及热能等能源。设计建筑使之生态化,利用面积较大的玻璃用于建筑屋顶,用以回收太阳能产生的热量,经由一些手段处理后,可以将其转化成为其他能源用于建筑热源供应和照明。还要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强调建筑本身的节能环保,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和优化使用,所以一定要选用相应的措施来完成资源消耗和能源再生的转化。

2.2材料运用

要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在材料的运用方面就要选用可以更新、改造及再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以有效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要通过运用建筑所在地的本地资源,来实现本土生态建筑的低成本建设。建筑材料的选取要选用生态性的建筑材料,这可以有效的实现在材料生产使用及废弃和再生循环整个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融合,以最低的能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污染来完成最高的材料利用和循环再利用。

2.3自我调控

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的自我调控。被动式的调控要借助建筑本身的结构和组件,在对建筑的门窗和阳台进行遮阳处理时要建立起适宜的生存环境。被动式的调控是为了解决传统建筑,能够实现对建筑环境的关注,还能实现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深刻理解。通过自我调控来指导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建设。目前,国外的住宅建筑师通过选取玻璃暖房及相应的构造形式实现了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效果。可以说主动式的调控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最大成就,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的应用,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设计师外延思想的有机结合,使得建筑设计生态化发生了一次技术性的革命。建筑设计师还可以经过主动调控把建筑生态的设计进一步的精细化、准确化和严密化,这样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和建筑构造、物理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

篇(9)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而来的,是高科技、高效率、节能生态、和谐环保……,建筑界亦是如此。迎着扑面而来的新时代浪潮,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形成了这样一种建筑设计理念,它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具体表现在建筑设计上,就是生态化、智能化、一体化等等成为新世纪建筑发展的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生态建筑的理念已经一步步由纸上的概念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建筑实体,走向繁华都市,来到人们身边。

生态建筑在材料的运用上讲究最大化使用低碳无污染的自然材料,否定了工业社会带给我们的一系列传统的化学建筑材料。通过富有创意的建筑设计手段以及生态技术的运用,巧妙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给人们营造出更加舒适、健康、节能、高效的建筑空间。最少的索取,最大化利用;带给自然有利的影响,将伤害降到最低;自然天成。这些是生态建筑理念追求的通俗诠释。

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让人们更加关注建筑的生态和节能。欧美国家就有一批建筑师应用生态学思想设计了不少被称之为“生态建筑”的住宅。这类建筑在指导思想以及设计手法上一般基于这样的思路:利用覆土、温室及自然通风技术提供稳定、舒适的室内气候;风车及太阳能装置提供建筑基本能源;粪便、废弃食物等生活垃圾用作沼气燃料及肥料;温室种植的花卉、蔬菜等植物提供富氧环境;收集雨水以获得生活用水;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养鱼及植物灌溉……因此,在这类建筑中,草皮屋顶、覆土保温、温室及植被、蓄热体、风车及太阳能装置等成为其基本构造特征。从国内一些有关生态建筑的研究与实践来看,亦可发现与此类似的设计思路。

关于是否属于“生态型建筑”,也有其独特的评估属性:要素之一,建筑物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地球资源,确保地理地貌的和谐协调;建筑物的关键功能之一,确保能源需要,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热能、光能、风能、潮汐能,包括自然降落的雨水;通过对太阳的利用,通常达到85%的供能需要。屋顶设置太阳能电池装备,具有存储性能,供电不足时作为补充,盈余时可纳入供电部门输出;建筑物不论住宅还是办公楼,设计中应采用自然通风、采光,达到在人员密集条件下,最大化保持空气的清新;此外,人体健康是首要标准,强调建筑材料的无污染、无害、不产生过敏性疾病等等。因此,所谓“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将建筑看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规模庞大的高层建筑中诸如巨大能耗、通风采光、内部环境等重大问题如果能够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有机的整合设计,最后得以解决的话,那么将是对城市社会的重大贡献。

美国华盛顿市的世界资源研究所新设计出了一种绿色办公室,全部采用环保的自然材料作为办公室的地板。它们由栓皮棉的树皮做成。这种树的特点是树皮被剥去后,还可以再生,不会因剥皮而死亡。用这种树皮做成的地板,人脚踩上去感觉非常好。还有一部分办公室房间的地板是用竹子压制的。竹子生长迅速,砍掉后不久就会长出新竹。在这种绿色办公室里,办公桌柜是用粉碎后的葵花籽壳制成的,门是用麦秸压制而成的。

法兰克福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是一座生态型摩天大楼,由福斯特建筑师事务所设计。通过与银行及城市规划人员密切沟通,设计将每间办公室都能靠打开窗户进行自然通风。鲜花盛开的一些玻璃暖棚绕着塔楼盘旋上升,成为四组楼面的办公室群的视觉和社会焦点。这些暖棚都连接至中庭,该中庭向上延伸至大楼楼顶,对于里面的办公室来说它的作用就像一座自然通风的烟囱。塔楼的设计在形状上是三角形的,每一面都渐渐地凸出,以使空间利用率发挥到最大。电梯楼梯间和公用设施均置于三个角内。数对垂直的柱包围着角芯简,支承八个楼层的vierendeel梁,后者反过来又支承净跨的办公室楼面。因此不仅在办公室内部没有柱子,而且vierendeels梁也使各玻璃暖棚能完全与结构无关。60层的塔楼,差不多300米高,与周围邻居的这个关系是极为重要的。通过相应之处的改建和修建周边的建筑物,相邻大楼的尺度得以保留。主楼的主要出人口从北面通过登上很大的楼梯梯段而进入,包含着塔楼的街区开辟了一条对角路线,其中含有一个新的公共场所——法兰克福人民会集的场院。这是一个冬景花园,内有饭店、咖啡馆和演出及艺术品展览的场地。

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K Yeang)多年来一直从事关于气候生态高层建筑的研究与设计,他设计的建筑中,筒体往往放置在东西向的位置,作为能量转换的缓冲,绿化花园沿着建筑周边布置,起到调节自然通风的作用。他设计的新加坡展览塔楼高26层,基址位于滑铁卢与维多利亚大街的交汇处,集各种展览空间、购物、会堂、住宅、饭店和工作间等功能于一体。设计中融入了许多新构想和环境处理手法更进一步揭示了杨经文的生态设计原则。立面设计插入凹进的平台空间和向室内开敞的空中庭院。出挑遮阳板和斜坡道通向各楼层,以实现摩天楼竖向空间的自然过渡。屋顶覆盖着闪亮的盔式太阳能集热板。底部的6或7层是展览空间,设计成了街道的纵向延伸,景观优美的宽坡道像街道一样布满了店铺、咖啡屋、酒吧等设施,把人们由街道引入展览层,以不同的空间和人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画面。

从生态角度看.该基址已受到破坏。设计师通过对当地植物种类的调查研究,选择了最适合的植物,重新建立了原有的生态体系。绿色植物沿坡道攀援,跨跃纵向空间,整个建筑底部街道到楼顶都披上了绿装。屋顶汇集的雨水和污水经过滤后存入屋顶水池用于浇灌植物和冲洗卫生洁具。

通过植物调节气候,通过固定或活动遮阳板以及与主导风向平行的导风墙把凉风引入空中庭园和室内空间,从而使空调的使用降低到最小程度。太阳能光电系统的使用,减少了制冷、采光对城市电网的依赖,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热水。该项目在垃圾处理和下水道排污等方面还有很多巧妙设计,堪称热带地区新一代高层建筑的典范。

有关生态建筑很多国家都还有成功的例子,如英国约克郡的“生态”办公楼、日本的“生态”住宅群、荷兰的“绿色”住房等等,都显示出生态建筑的无限生机。“生态”建筑师的可贵理念在于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存环境,体现出有利于人类延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法则。洁净的环境、奇妙的生态建筑是可以和繁华的都市并存的,我们期待着本世纪在我们中国的城市里也生长出一座座美丽的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1]郑建垠等译.世界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篇(10)

Abstract: the building design is solve interior space use and beautiful basic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xternal form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yle, and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urban context and city planning in coordination.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is the current new a concept, which produce some about the problem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this paper will on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objective and principle and, design strateg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pla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装点了城市环境。然而任何建筑都会消耗到大量能源和材料,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仍会不断消耗下去。面对如此状况,建筑师们不断探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建筑是现代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就是使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及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

1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说来,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住宅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智能化住宅区,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白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2生态建筑设计目标与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上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生态建筑系统是一种坚持师法自然的理想建筑系统,它大幅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对物质和能量逐级、合理、综合应用,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力求把建筑生态系统纳入生物圈物质循环系统,从而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生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基本目标包括:①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②把环境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④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⑤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⑥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2.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将建筑设计成为和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3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

3.1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组织各功能分区,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畅通无阻;合理确定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等内容。注重场地设计,尊重设计地段内的环境,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力求最小的土方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合理组织交通,减轻地面上各功能区域的相互干扰。根据地形特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本身的形体处理通风和光影关系,组织立体绿化和水体,改善建筑小气候,使人们生活在绿色、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的废物成为其它元素的资源。

3.2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降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阴影,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体型;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变化余地,经过改造和装饰可以再生使用。建筑方案应合理确定建筑体型。建筑的细高比越大,热损耗,热吸收也就越大。以立方体建筑为例,最经济的比例是l:4(高:宽)。因此夏季降低建筑的热吸收或冬季减少建筑的热损失不仅是简单地取决于朝向,建筑形式及体型系数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3建筑技术设计

生态建筑不仅应从设计方案上考虑与生态环境的结合,而且应该在建筑材料、施工、节能等方面处处体现生态化。首先,建筑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适度使用现‘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减少对外来特殊物质的选用,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材料来达到建筑设计生态化;应该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建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的特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固定的建筑结构变成相对于气候可以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如以绿色植栽代替分隔墙体,将空间分隔,营造绿色墙或选用活树木来代替墙壁、梁柱,更好地使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上一篇: 护士毕业护理论文 下一篇: 预算会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