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描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5: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素描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素描教学

篇(1)

当前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素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素描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素描教学应与文化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审美趣味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对应,从素描作品中反映出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判断的标准,在此环境下,素描也不断发展。现今社会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高校素描教学的现状

首先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把握绘画的规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素描教学需要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前提,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1],提高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的高校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对事物的外形描绘能力,对于素描本身的研究和分析重视不足,使得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科学,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事物的表面上,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创造。其次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足。素描是利用点、线以及面等对作品进行创造的,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并且能够将创作者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反应。素描使思想与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与创新也密切相关,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是十分必要以及重要的。但是当前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不足,教学缺乏创新性,虽然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培养上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教育的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最后高校素描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素描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科学的定位学生,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强,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作业的表面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策略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需要认识到素描教学是要以艺术审美作为前提,在指导学生的素描技巧以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对素描的本质进行分析与理解,这是高校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高校素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最开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得到巩固,通过写生进行练习。到了中期,就要加强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风格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临摹、自由创作指导学生训练[3]。高级阶段后,就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作能力,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开展各种展览活动等,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升。

2、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素描绘画形式

素描教学的开展能够将艺术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展现出来,并且在设计以及创作领域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与改革,传统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艺术思想与理念,明确素描未来发展的方向。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从一点作为观察点,绘制的素描图画在整体构图、透视、大小等方面都满足要求,这些规定的出现能够使素描绘画更加科学严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素描观察以及绘画方式,让学生使用夸张、对比等方法,使素描绘画更加灵活,使画面更加生动,使素描的表现力得以提升。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

艺术发展要以创新作为核心,当前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强,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进行熟悉,让学生敢于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及工具进行创作,使素描作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实现创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平台进行创意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提出绝对化的要求限制,使学生的创作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氛围中强化自己的创造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的主观性和偶然性比较强,新时期,高校应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和方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针对性的发展与创作。

三、结束语

当前,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应明确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创新,实现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01:56-57.

篇(2)

在高校素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及手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素描教学任务应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理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理解和掌握对物造型规律的能力;第二层面,是要培养学生对素描语言符号的不懈摸索、形式状态的深入研究,其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不断提高,要培养学生手、脑、物的合一,也就是主观和客体相融合,要在素描活动中发挥创造能力的意识。

深入展开来讲,首先应培养学生怎样去观看。看得要准确、深入、理解、透彻。看准确就是注意观察外部形状、轮廓等外在的表象之处。看深入就是要看到内部结构关系。而看理解和透彻就是指观察物体要看到其内在本质。比如,画人物模特,应该让学生先大体了解模特的职业、性格等,把表象和本质相结合观察,要多角度、立体、全方位、完整地去看,同时把观察对象经过个人的理性思维进行对整体的打散、再重组,这样才能使其在写生中成为画者内心所要再现的主线,从而使作品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其次,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造型能力,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客体物象的造型因素。在客观世界中,人们能识别出各种各样的不同物象,它们都具有互为差异的形态特点。构成形态特征的因素有结构、形体、比例、明暗、运动、空间、质感和量感等,这些能看到的造型因素可以成为供绘画者进行素描造型的主要依据。而各个造型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其中结构和形体是最本质的、固定的因素,比例、空间感和透视变化是在一定空间中存在的形式。

第二,通过物象内在结构的把握表现正确的造型。结构指蕴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对结构了解得不够,也就无法准确把握物象的一系列外表特征。结构就像素描作品的骨架,有整体结构,也有局部结构。某个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构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有机联系,其中包括各种穿插、榫接关系,只有达到这个深度的了解,才能准确把握复杂物象的各种组装关系和它的运动变化规律,这也是素描造型的基础。

第三,准确把握形体的刻画。形体是客体物象存在于空间的外在形式,画面的形和神都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形体来表现。如果说形体与结构就是所谓的“神寓于形”,对于形体的认识最本质的应该概括为最简单的基本形,即是圆球体和方体。要以点、线、面的变化及组合规律为主体,使学生知道怎样应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素描活动,而在进行素描活动的方法步骤上不应该规定得太刻板,应通过“从无法到有法”的艰苦训练,从而达到“从有法到无法”的境界。

第四,对学生的素描语言、方式、方法和审美认知的培养。把素描教学停滞在单纯的技术方面是不对的,而应该进一步扩展到认识方面。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从狭隘的课堂中走出去,进入到生活中,告诉他们要用心去作画,才能达到高层次的素描活动状态。所以,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提高学生审美认知,为了更高的表现目的,去深入挖掘更多、更准确的表现形式成为教学活动的一大重点,要做好这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客观物象之间的全方位沟通。而再认知的过程,也就成为活动过程的主要依据,这是本质的一种升华。

再创造活动应建立在感觉同认知之间的关系上,认识客观事物是第一位,反应是第二位。观察能产生感觉和认知,不同的学生,由于造型观念、认识能力、水平及态度等因素不同,其感觉和认知也自然不尽相同,而且,由此必然反映到表现手法上的极大差异。所谓感觉,首先是指人们在观察客观物象时所获得的较为直接的视觉感知,而认知则是人们对客观物象内部本质规律知识的一种了解。

在素描教学中,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以促进感觉的不断深化,亦可以反之。两者不断相互作用就形成一条素描写生的基本规律。片面强调感觉而忽视认知会形成盲目性,反之则会缺乏生动性。

最后,培养学生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能力。主观的介入可以改变主体的被动、从属地位,从而有助于审视、把握客体中所显示的主观意识及其所承载的审美情趣。当然,这不是不重视对客观的研究,而是两者相融、兼顾。整个顺序应该是由客观到主观的深入强化,是对客观物象被动描摹到主观积极主动的发现,再表达出内心真实感受的过程。例如,培养学生一开始入手就应该注意不同物象所给予自身的各种感知,应该把对物象的理解和自身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这是决定素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总之,只有不断深入探索,才能使学生摆脱固定模式,在艺术的领域中去寻找自我。因此,做好美术基础教育,才能使整体高校美术教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J234G64

文献标识码:A

“素描”这一概念是西方文化范畴的产物,是指美术中的单色画,是运用线条、明暗艺术处理空间中形体构造与其内在联系以表现艺术趣味的最基本的绘画手法,它是一种绘画形式也更是一门科学。

西方的素描从美术史上看,在基本规律基本造型及教学规律的要求方面大体都是一致的。由于国家、背景、个人风格的不同,作品所呈现的面貌有所不同:苏联的比较浑厚,素描教学的原则和精神是注重写生作业的连续性和复杂程度的渐进性,同时又注意短的时间完成素描,并根据记忆和想象进行素描的练习,强调运用解剖和透视学的知识,以及有关画面色调和完整性的意义来丰富学生的思想。德国从15世纪丢勒的画开始就比较强调结构,很结实,颜色感比较单纯,以质朴、真挚和鲜明的性格描写为其特色,力求忠实于对象,追求自我的精神感受,素描感受冷峻。结构严谨,笔法细致,线条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人物刻画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能适当地分布画面各部分的轻、重、强、弱,增加形象的表现力。法国的素描作品在自然而然的方法中产生,在准确的布置重要部分和结果中出现形象,强调对比关系,重视人物情感和动势的描绘、绘条优美,轻柔颤动的线条表现出音乐般的节奏感和装饰性,色调和谐透明,画面有一种理想和虚构的现象。而意大利的素描艺术结构和谐平稳,善于用明暗渲染塑造形象,富于表情和心理特征的描写,构图巧妙,刻划人物形象精确入微,素描手法灵活生动,有的轻快流畅,有的大胆、豪放,均以其自然,纯朴与和谐而引人入胜。

中国的白描,实际上就是素描,白描主要是运用单色线条的有机构成表现中国画家对物象的心理感受。一千五百年前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的论画六法中首创“骨法用笔”之说,其涵义就是中国画家在观察形象时,重在形体本身的结构,着意研究由这些结构所造成的物象精神实质,而在表现物象时,则基本上排除从固定光源出发或条件色出发的西洋素描观察表现法,以笔墨放笔直取。这形成了中国画以白描为造型基础的审美要求和民族特色。千百年来,无数中国水墨画家和民间画工在白描上竭智尽虑,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作了无数绘画精品。

素描教学不分什么流派,学了它以后可以发展变化。教学上要求学生真实掌握对象的构造,通过造型的训练,培养审美趣味,艺术的表现处在空间中的立体构造。全因素素描是学油画艺术的一种方法,学油画应该了解全音素素描,学国画的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白描艺术。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某阶段需要强调某种方法训练,这是必要的,素描艺术不论美、德、英、法、俄、西班牙艺术规律都是一样的,只有好坏之分,没有这派好,那派不好之分。中国接受西方素描艺术。教学上能接受的主要是具象素描,这与中国的艺术教学状况相适合,而观念艺术只是一种主张,它不是绘画艺术,这种东西不普遍。

高校的素描教学一般是通过临摹优秀素描作品、石膏写生(静物、人物)、静物写生、头象写生、半身像写生、全身像写生、人体写生,风景写生等几种形式来完成的。时间上分为长期素描和短期素描。方法上有临摹、写生(室内、室外)默写、记忆等。素描是美术教学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一名绘画工作者终身要学习和使用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素描艺术要具有顽强的性格、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莫大的耐力,在当代美术运动中许多画家的成就有赖于他们良好的素描基础的训练。

现在的素描教学也已融汇了多种学派的理论精髓和方法。焦点透视的观察法是依据事物与观察者之间的关系由一种焦点透视的原理来进行素描写生的,它主要是研究物体前后的大小位置及色彩透视、解剖结构、质感区分、焦点透视的三维观察体系,是对自己所看的东西上肯定的同时,也肯定自己在现实中的作用。教学的基本形式,在画面中体现透视、结构、空间、质感、量感、节奏感。学生面对各类人物、社会、自然发现和理解这些要素和基本形式方面在其中引起的作用,把自己的想象和认识入对象环境背景中观察、考虑、分析,通过写生再创造,最后形成不同物象的构成秩序。此观察方法给人一种观看柄实的眼睛,让观者处于现实之中,使艺术的教学与现实同步,学生在面对自然写生的同时,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此种教学法会使学生再现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多以此为依据。焦点透视的观察确立了人与对象的客观的现实关系,确立了艺术家与客观社会的现实关系。但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除了作品反映出的造型准确外,使我们的作品出现“图式化”、“单一化”、“固定化”,往往不能再现物象的真正的“形”,会留于一种经验式的概括,最终使学生得到准确的图形,固定的画面效果,获得视觉经验的认同。与西方绘画具体的体验客观方式不同的方式是“顿悟”客观世界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观,在反映物象时,坚持“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主张,是让你与现实融为一体,但又不让你走进现实,而是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去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现实之外的时空观,让我们发现了西方焦点透视的观察模式所不能表现的幻想空间。我们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中“形而上”的理论意义仍是很大的。这种绘画语境在西画理念中是找不到的,观察者可以从不同距离、方向、上下、左右自由移动观察人与自然,且不受空间的制约。这种散点观察方式是不定的视点在不爱时间约束进行写物的方式。大自然在观者的眼中总是变化着的,画家须按照物性的类别发现其共性状态。然后悟出事物形成的道理和法则,找出自身的组织状态,在作画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这样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现事物,而与西方绘画中具体的体验方式有很大不同,它是不同角度看待和表现事物,不同西方再现功能表达的方法,需要对事物本质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过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但这种方式往往把人与客观世界无法固定在科学观察和理性推理之中,丢失掉客观世界的一些现实价值,对固定形态的罗辑与科学失去的认识和反映机会,很难反映观者所感悟到的丰富的客观世界,可能会失去理性的把握,导至类同或虚无。也有放弃传统的经典素描艺术不学,用客观实物将非常规静物作为写生对象,让学生从寻求与对象相适应的作画方法,以图解决作业中的概念化问题,这种强化物体视觉感受深度变客为主体的“制作性”超写实素描“表现性”超写实素描的新写实方式,其素描训练时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受中西方传统方式的局限,作者往往从画中某一局部开始画起,逐一局部的完成,达到一定的画面效果,甚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器材,制作出特殊的画面效果,使素描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得到无限拓展,无疑给高校素描教学注入新的血液。

篇(4)

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来说,其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能够良好的根据这种特点,而通过实验性的方式更好的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中所开展的艺术课程来说,通常都分为素描、工具材料以及色彩方面的应用,对于这三者来说,其不但是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也需要我们能够把握这三者的关系以及特点,从而更好的开展素描教学。

1.技术形式的探索

对于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来说,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媒介载体图形,比如立体还是平面、有色还是无色等等。而我们要想使画作能够具有更强的空间感以及立体感,就需要能够具有良好的知识以及技术,对于素描作品的构图方面来说,形体和空间以及掌握好画面整体感,控制好点、线、面十分重要,处理好影调(如对黑、白、灰的明暗进行处理),要正确地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规律,就应该通过在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区别对待,从而完成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描述,并尽可能的通过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对形体进行表达。而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重视对其强化训练。

2.造型理念的观念造型

是我们开展素描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对于造型理念的教学方面,则由于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并最终形成一个更适合我们教学的方案,而这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以及借鉴我国以及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则具有较大的关联。而在发现学生自我的方面,也需要能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于前人艺术作品的认同和鉴赏。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开创艺术之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更好的对于素描的新观念、新方式进行理解,从而更好的在心中形成不同优秀作品的空间、体积、量感等重要的因素,并能够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于不同方向的流派进行比对,从而能够在心中产生不同的艺术共鸣,且户使得自身对于素描的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精神也能够在对素描艺术寻觅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运用素描语言

在素描抽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对于形式语言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对于素描艺术来说,其是由点、线、面以及结构等一系列元素组合而成的,不但能够组成抽象艺术,同时也能够组成具象艺术。而对于现今社会的艺术氛围来说,抽象艺术的方式更能够对现代人神秘、难以描述等精神视觉进行表现。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联系这种情况,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向其中加入抽象的训练内容,则能够较好的对学生自身心理情绪的表现力以及对于素描基本元素的感悟能力进行加强,从而将点、线、面等等元素都能够以具象的方式融入到微观的元素方面,再通过微观元素的顿悟下进行再一次的整合,并最终形成具有意味的抽象图式。

4.发挥素描工具材料潜能

对于我国目前的素描教学来说,对于学生素描材质方面的表现意识来说通常都采取了很大的忽略,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单纯铅笔加纸的方式虽然能够在课堂上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步伐,但是对于学生丰富、多样性的学习来说却是不利的,会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更好的安排材料以及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帮助他们以制造独特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于不同材质所具有的美感情况以及视觉效果进行全面的表达,并适当的根据情况向其中加入有色材质以及新型工具,从而在最大程度拓展素描表现力、丰富素描语言的同时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对于素描课程的良好学习兴趣。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性的原则,来适当的鼓励学生能够对素描过程中新材料进行应用以及比较,从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来寻找到更加适合自身主观情感表达的方式,并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油画、国画等要点以及核心在素描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全面的渗透。

(二)素描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对待艺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加强思维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创作必须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以及观点,是教育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来说,其也向我国传统的美术思维方式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此,只有我们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美术课程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素描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我国目前高校的素描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则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1.形的动感创意

在素描造型方面,其主要包括态动感和笔意动感形态动感主要来自某些形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动态暗示。其中,笔意动感是通过作者笔触的方式更好的为观察者带来一种视觉方面的感受,而动感则能够为人们在观察作品时能够感到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发散思维培养

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素描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多因素、全方位的,而其由于这种不羁的特点也能够在学生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带给他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对此,就需要教师学生能够在艺术设计素描的过程中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3.将具象转为抽象素描教学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具象的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即具象转为抽象。而将人们抽象之中的形象用具象来表达对学生进行启发训练,而再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惯用的手法。在素描教学中,这种训练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大有裨益。

4.改变逻辑关系

使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来改变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就必然使人产生某种诧异,或者在人们思维中产生某种陌生感。采用改变逻辑关系的教学方式在高校素描教学中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素描基础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并且获得了全新的教学效果。

篇(5)

(一)教学模式

绘画是美术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艺术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80年代中期,国内艺术教育体系还处于相对单一化的模式,当时的艺术教育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学院式教育主导着艺术教育的培养机制。此外,课程设置也相对滞后,人们普遍认为,素描仅为学科建设而服务,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功能性学科,是以再现性表现为主,并辅地满足其他学科的基础造型训练,课程设置的内容也多以写生为主,并没有考虑到各艺术专业素描训练中所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二)教材内容

深入开展素描教学活动,可以感受到绘画文化特色及艺术内涵。教材是素描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堂教学所用教材与专业生需求不相符,阻碍了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例如,素描基础教育的理念及训练手段简单化、模式化,导致我国的素描训练在各学科配套方面定位不准,缺乏依据,美术基础教学相应对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当下,艺术与设计教育市场迅速增长,高校素描教材内容过旧、题材落后等均是普遍问题,而教材内容的同质化、地域化,也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课堂形式

“绘画”是现代社会文明艺术常见的表达形式,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绘画的发展,素描艺术已经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艺术教学课堂是多种多样的,素描教学形式也要不断调整与变化。然而,纵观目前我院艺术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可以发现,基本是在沿用对静态客观形态的写生等传统绘画造型手段,作为基础素描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相对于如:服装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动漫专业所需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的静态写生再现的素描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的形式上,已无法与设计专业教学相适应。

(四)技能训练

绘画艺术不是某一个阶段的产出,而是伴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传承,艺术是延续的,是需要被传承的,这在素描艺术方面也体现了明显的特点。但是,高校素描教学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实际绘画能力培养存在不足,这导致设计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使设计专业学生无法在基础教学的训练中明确地、全面地、充分地获取与专业课教学中技能训练相对应的必备的造型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专业教学的顺利展开,影响了素描专业教学质量水平,降低了专业生素描的综合能力。

二、素描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大学艺术专业的素描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素描的基本造型训练及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遵照艺术审美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提升和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也是对素描的基本类型、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和素描造型训练的重新认识。艺术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改革,是基于素描教育特点和艺术专业教学特性的最基本的基础教学改革。未来高校素描教学将坚持改革思想,从多个方面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一)增强思想认知

素描教学并非某一个时间段的美术创作,而是在漫长人生历程中感受到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社会时代在不断变迁与发展,绘画艺术也在与时俱进,这种文化艺术传承与改革是具有延续精神的。表面上,素描教学是美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主要体现了艺术文明主题思想;实际上,绘画的创作价值,在艺术领域也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作用。当前,分析素描绘画艺术特色,必须对素描艺术价值及表现形式进行认知,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体会艺术特色,为现代素描教学提供指导方向。

(二)完善教学体系

无论是当代还是现代,素描教学改革都是一项对艺术教育后期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措施。分析素描教学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学生理解独特的美术艺术内涵,在实际艺术中把握住创作方法。素描教学以先进社会思想引导艺术价值利用,对社会文化、文明均起着推动作用。随着艺术创作活动普及开展,人们对艺术价值成就也有了更多认识,这奠定了素描绘画艺术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影响力。改变目前素描教学惯用的传统的客观写实素描教学,建立适合各艺术专业教学需要的单因素、平行式的素描教学体系,为改善与提升各艺术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奠定基础。

(三)精简教学内容

素描绘画是一种艺术传承,是对先人思想理念的继承,是对未来思想的传送,这样才能符合社会艺术思潮趋势,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追求。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精简传统素描教学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真人写生的素描教学内容,确定符合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素描教学内容。“艺术需要感触心灵”,每一位美术艺术创作者都是由心而发,感触到了美术带来的各种心智感受,这恰好也反映了绘画的艺术特色。随着社会艺术事业快速发展,绘画艺术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每一点素描教学内容均融入了智慧思想,更是教学智慧空间提升的艺术创作结果。

(四)教学形式转换

利用与专业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场所,建立与专业教学相应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形成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的自然过渡与转换,促使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在教学形式的高度融合与统一。“素描教学”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绘画体现出来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具有广泛性的影响力。例如,绘画可以创造美好的艺术时代,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绘画是对过往经历的美好呈现,每一幅作品都流露出了过往的美好,触动人们心灵最深处。因此,素描教学艺术影响着社会群体的人文思想,贯穿于社会文化活动,致力于世界美术事业改革与发展。

(五)融合专业课程

将素描基础教学与各艺术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使素描教学平行地贯穿于整个艺术专业教学过程,实现素描教学与各艺术专业教学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课教学的效能。“专业融合”是艺术教学的先进观念,以大学生为教学中心,带动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发展。例如,情感是人特有的主观意识,各种情感表达都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理念,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情感表达出来,着重表现于绘画选材、构思等方面内容,容易激发最纯洁的个人情感,促进大学生对素描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素描教学改革对师生的要求

四年的本科教学留给素描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于专业教学课时要少许多,因此,如何改变压缩的素描教学环境,使素描教学在有限的课程设置中质量最大化。将课程内容进行精简、筛选,从深度和质量上求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调整、加强艺术专业的基础教学,使它真正为专业教学奠定基础,是当前我院艺术类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拓宽领域

素描是现代文化艺术体系必须具备的内容之一,其已经演变成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式,对当代艺术家们的语言、思维、智力等方面具有综合培养意义。素描教学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艺术内容,而是扩散到整个世界的艺术领域中,借助于绘画宣传良好的美术艺术思维,把美术理念融合到艺术创作过程中,从而推动高校素描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

(二)教育科研

基于美术绘画思想快速发展背景下,素描将会成为大众化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光增进,素描绘画形式会越来越多,既能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社会里人们的需求,也体现了素描对世界绘画艺术的影响力,提高了绘画在社会文化历程中的影响范围。素描教学对美术艺术均有着深入的研究,专业生在学习阶段创造了不少较好的美术作品,同时还应该重视专业教育科研工作。

篇(6)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有着无可超越的地位,基础素描教学也是众多院校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素描绘画涵盖的题材极其广泛,从静物、石膏到人体绘画,从风景到建筑,处处都能体现对造型的要求和审美的能力。对于学习素描的学生来说,在造型技巧中学习审美,同时在审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造型技艺。素描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同时也是学习绘画,解决众多问题的必经之路,素描需要解决的问题几乎包罗绘画中的全部,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解剖结构、点线面的应用、黑白灰层次、空间塑造等。

一、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长久以来,学习素描都是以写实为开始,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客观描写写生对象,构图之后比例关系是第一个步骤,不管静物还是石膏像,亦或是风景,比例透视关系是首要解决问题,只有在大的框架内抓住对象的基本比例和透视关系,接下来的形体塑造才具有写实意义。绘画过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是自主能动性得到发挥的过程。手脑眼并用,抓住对象的内在关联,各素描关系的合理统一是需要整体和局部观察、刻画相交替的,既需要遵循客观对象,又需要在现实中去提炼。所以,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学习绘画也是重构观察方法的过程。绘画形式因人而异,观察方法跟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先天的联系。敏锐的观察力是深入绘画的一个重要能力。高校素描基础课的侧重点理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上。素描的学习不能是技艺的不停重复。重复性训练最后出来的只是有着扎实技艺的匠才。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学生总体能力的一个反应,任何艺术形式的实践都需要跟理论知识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内在的积累。比如,除了素描相关的课程以外,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理论,设计学,哲学等课程都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认识对象、观察对象的途径。

二、素描是造型思想和观念的延伸

在高校中基础素描解决的一般是造型写实问题,这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素描的目的不是为了客观还原对象,而是能够更好的创造“对象”,绘画专业学习素描是尽可能从主观中去理解和认识对象。这种创造、理解或认识的目的都是去延伸自身对艺术的感悟,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造型艺术。每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在艺术领域去追求和毕生挖掘的都是这种“另类”,所以在基础素描中,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素描绘画。启发式、,逆向思维、或是延展性教学都是应该加强和实践的方向。素描既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存在,也是加强各艺术形式之间联系的纽带。在艺术院校里不乏基础较好,技艺强的学生,但是对于创作缺乏与之匹配的能力,这也是院校教学的一种失败,建立完善的素描教学体系不单单是看学生能够客观的描绘出什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看的时候能够想到什么,这既能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创作,也能打破学生对于素描绘画狭隘的简单认知。艺术主张和艺术理解需要教师去引导,通过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意识的培养逐渐到艺术主张的培养,并能够不断的更新已知的思维观念,通过观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内在。

三、基础素描教学的手段与形式

素描教学需要系统、严谨、完整的过程,讲究循序渐进和正确的观察及作画习惯,新生入学带来考前班的素描绘画习惯,极其讲究方法而不是所谓的“观察”。一个地方或是一个考前班出来的学生几乎统一的作画工具,统一的画风,统一的作画步骤和方法。这已经脱离了绘画中对“观察“的要求,不管是静物还是石膏又或是人物写生,打轮廓都是切直线,铺大调子都是一遍遍的画颜色,画面中心或是近的区域必然是重点塑造的亮点。这明显已经进入到素描的“套路“中来了。基础素描绘画讲究的是结构及体块关系的表达,以这个目标为中心,不要求线条排的多美,画面多么干净。基础素描的要求说来不高,无非是解决轮廓、形体与结构、明暗关系以及空间的塑造。通过绘画者的观察,把实际的对象搬到画面上来,这个过程重点考虑的是“观察”的问题。以人物写生为例,每个人都千差万别,去抄表面的光影或是黑白,无法画出紧凑、质感、立体的人物形象,缺少精神气。观察要建立在良好的解剖知识下,才能更加主动的把客观对象变为具有一定个人审美的绘画作品。另外,画的像不像的问题是初学者以及大众作为衡量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指标。个人认为画的像不像只是绘画过程的一个附属“产品”,遵循和掌握以上造型能力,画的像就会必然产生。其实通过大师的作品我们也能发现其中的解剖也不尽准确,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作品的美感,相反,还能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德加“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形体的观察”。这也从而证实,素描其实就是发现的行为,准确也只是感觉上的准,而不是客观的准。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并不是简单的描出外形;素描不是单单由轮廓组成。画素描,更多的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时常停下来,否则很容易过犹不及。刚刚进入校园的新生,对绘画的套路都很熟悉,可能身边的应试高手是他们崇拜的偶像,但是问及德加、安格尔、丢勒,了解的也许就不多了。大师经典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源泉,临摹其作品是学习的的门槛,大师的作品超越了所有的时代。

四、素描表现语言以及媒介的探知

素描既是相对独立又是融入到各类艺术范畴中的艺术形式,其带有的艺术表现语言及方式也是通过绘画方式及媒介表现出来的。画面形式语言的研究和训练在高校的基础教学中也是应当被重视和培养的。通常面对写实绘画,画者更多的是关注物体本身,很容易造成画面局部的割裂,整个画面的构成关系应当是和谐且统一的。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或少量色彩绘画材料描绘生活所见真实事物或所感的绘画形式,其使用材料有干性与湿性两大类,其中干性材料有铅笔、炭笔、粉笔、粉彩笔、蜡笔、炭精笔、银笔等,而湿性材料有水墨、钢笔、签字笔、苇笔、翮笔、竹笔、圆珠笔等,习惯上素描是以单色画为主。尝试众多的表现方式,运用更多的媒介进行素描创作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即使是在同一主题下进行创作,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媒介来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是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机理效果下传达出的质感差异也会很大,这就给素描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和舞台。素描的绘画空间被扩大,表现语言相对也得到了扩大。研究各个时期的素描,研究不同材料带来的质感各机理效果,打破习惯性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和语言方式,同时通过此来技法和提高创造空间。

参考文献:

篇(7)

1在高校素描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找到一种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而素描教学体系就有着独有的教学思路,高校素描教学一直以来都走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不仅对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有着超强的洞察力,也教育出了很多高水平、高学位的美术专业人才。素描是美术教育中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过程中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行抽象化和视觉化表达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例如,物象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写生”为主,就是将物象之间的实际关系表现出来。所以,在物象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会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如学生的素描基础水平不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创新思维时,不能盲目地进行推崇,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正如著名画家倪贴德先生所说“高校美术教育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确保学生拥有扎实的素描基础。其次让学生学会把素描的感觉正确地体现出来,并赋予超强的艺术感”,这两方面内容就是高校素描教学创新和继承之间关系密切的具体表现。因此,高校素描教学应该在继承素描绘画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以满足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素描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与时展相适应的美术专业人才。

2采用先进的素描理念指导学生学习

高校素描课程教学的开展应该依据先进指导理念进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生对素描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艺术成就。所以,高校素描教就应该打破高考模式和传统素描观念的制约,让学生重新认识素描课程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热情,提高高校素描教学的效率。因此,高校教师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理论基础的构建,还应该对相关的图片资料与素描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采用直观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学生学到苹果素描时,教师不仅要将素描苹果技巧讲授给学生,还应该找一些有关苹果素描的图片和资料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苹果素描过程和最终的素描效果,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

3充分运用材料和媒介进行素描教学

素描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与其参考素描事物材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却恰恰忽略了素描材质的重要性。在素描教学中由于材料特性的不同,素描后的效果也会存在的很大的差异,所以在高校素描教中,高校教师应该指引学生打破单一性的绘画习惯,勇于尝试用一些新型材料和工具进行素描。例如,采用拼贴、影印等现代科技技术将素描用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素描创作其实也是一次材料和技法的发现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如地将自己的思想意境充分地表达出来,进而创造出更优秀的素描作品。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进行素描教学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素描教学都是以“写生”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内容比较狭隘,难以和现代素描要求的创造性思维与多元化的表达形式相适应,面对这样的局面,高校素描教师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例如,采用构成素描教学、材料教学以及超现实想象等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高校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其他的艺术类型。例如,将中国独有的水墨画教学引入素描教学课堂,让高校学生学会用中国人传统的眼光对素描进行审视,进而有效提高高校素描教学的文化含量。此外,素描教学的题材不应该只限于石膏,应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更多的角度去发掘描绘对象和领域,让高校素描教学向着象征性、人文性的方向发展,激发高校学生对学素描课程的兴趣,并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充分地调动出来,开拓学生创造思维,开发学生潜在艺术创造能力。

篇(8)

二、高校基础素描教学问题剖析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对素描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强,同时,学生的素描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高校基础素描的教学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落后是高校基础素描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一些高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一直采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同时,按照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学习素描仅仅是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而素描课程也只是作为一种基本的功能性课程建立的。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学生素描水平的要求,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改革和调整。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是高校基础素描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提高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够得到提高。目前,在我国高校素描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是由一些高校教师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所导致的。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对素描课程产生兴趣;同时,没有实践作为支撑,学生的知识面也就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学生的素描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而高校素描教学的发展也会一直处于初级阶段。

三、高校基础素描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1.改善教学模式

要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能够与现阶段社会对学生素描水平的要求相适应。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首先要改变素描课程在高校美术专业中的地位,教育者要认识到,素描课程不仅能够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基础,同时对于学生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素描能力,将提高素描课程的地位纳入改革日程。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在素描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能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同时还应向学生展示更多名家的作品,使学生能够从名家的各种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思想,提高其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同时也提升其在创作中对于作品思想和灵魂的表现能力。

篇(9)

素描体现的是绘画基础语言,很多学生在接触绘画时最先接触素描。素描需要长期的阶段性学习,每一阶段都有不同深度的素描表达,从线条表达、形体塑造、明暗意识再到投影等阶段,体现了素描的不同层次。高校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美术综合技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艺术类人才。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美术教育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目标教学,保证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高校美术专业有效开展素描教学的要点

(一)提高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

高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在基本的构图、空间、质感、投影等方面的训练。素描课需要持久地训练,课程时间较长,训练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学生在长期的素描训练中容易产生浮躁感和厌烦情绪。此外,在进行素描练习时,学生需投入真情实感,感受素描创作的真正要领,从中感受素描艺术的境界。所以,在素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对素描的兴趣尤为关键。在素描教学中,欣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素描作品,让他们从中感受素描作品的成功之处,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在素描欣赏过程中,很多学生能从简单的勾勾画画的线条中感受素描的生命力,感受艺术的力量。素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加上自身对素描的感悟,从而激发自身的素描学习兴趣。

(二)运用不同的教学训练方式

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涉及的素描教学方式很多,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素描意识,让大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自身的素描专业水平。虽然训练方式有多种,但应正确运用训练方式,让学生从中学到正确的绘画语言。首先,教师可通过组合、移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观察物体,通过物体进行触摸、感受及移位、平面切割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最为直观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获得最为真切的感受,还能打破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其次,素描因素法分析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训练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在素描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明暗、色调、透视等各种因素进行讲解,让学生理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这些因素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深入理解素描,在思维上获得较大提升。

二、素描教学的正确方式

素描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其方式的正确与否,正确的素描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而错误的方式则会阻碍学生的专业水平发展。素描不是模仿和照搬照抄,其表达的是一种意识。无论是何种意识掺杂在素描绘画中,都是素描方式的开展。为此,教师应正确开展素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意识和绘画行为。素描绘画阶段,其实是体现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阶段。一些大学生在素描教学活动中,通常会根据自身的思维形式进行素描学习,各种模糊不清、混乱的素描现象时常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学生缺乏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不能整体地把握素描关系和素描意识。鉴于此,教师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素描关系,提高素描意识。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学生的素描形不准,很多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时,都会急着指出来。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教师不应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应慢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作画过程,即作画时如何思考、如何看待,引导学生形成作画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还应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作画过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并在画法上进行各种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形式。即使在思维过程中有错误,教师也要先以学生的意见为主,而后再指出正确的观点,慢慢引导学生理解正确的素描作画方式。

三、结语

素描不仅是美术专业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的美术水平得以提升的关键。在高校美术专业开展素描教学,教师要摒弃落后、错误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素描教学,提升对素描的情感意识,在正确的素描环境下进行素描学习,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素描语言,为美术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磊.高师基础素描教学研究与探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0.

[2]塔林夫.试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J].大观周刊,2012(28):303.

[3]段庆.浅谈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68-69.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27-02

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素描是美术学专业的造型基础,写生更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美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直接面对物象进行素描写生是高等美术院校作为素描教学训练的重要方式,借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素描写生的训练实际上是一项素质的综合训练,通过这种锻炼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是一项积极的思维活动。

改画是素描教学中的必要环节,给学生改画是一种非常直观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改画不只是简单的纠正学生当前这张画的错误,更是对学生观察方法,用笔习惯及艺术思维的指导。在改画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活动会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发生碰撞,使学生对自己的画面及所画对象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改画的方式方法都由教师个人进行把握,因此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对改画进行探讨。

一、目前高校素描写生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大量扩招,实际上就意味着从过去培养专门人才的艺术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的普及教育。目前学生的专业水准整体逐年下降,而教学方案并没有因此改变,诸多问题日益突出:

(一)缺乏全面的写生能力

因为扩招带来了招生方面的诸多问题,大多数高校的考试内容也由过去的写生变成了默写。为了应试,大部分学生主要的训练方式是临摹和默写,因而除了美术专业院校外,普通高校的新生往往写生能力不高。与之相对的,在大学入学后的素描训练首先就是写生,此时,考前的应试教学与之后的专业教学便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些学生高考成绩非常好,但课堂的写生训练画的不好。例如在真人头像课上,某些学生往往只会画一个角度,对于一些考前没默写过的角度则完全不会画。再如现在的石膏像写生课程,基本班里有一半同学是不会画的,因为许多院校高考从来不考石膏,所以在训练的时候,他们都是“跳级”试的:从静物直接到真人头像,从来不画石膏。这些都很好的说明了当前学生的写生能力存在“偏科”。

(二)缺乏深入塑造能力

在现行的美术高考制度中,基本上所有院校都是以三小时为考试时间,因此许多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只做短期练习,因时间的限制,老师一般不会对深入塑造这一环节做过高要求。但在大学的素描课程中,常常会有许多长期作业,这便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深入塑造能力,许多学生在做长期作业时画的很吃力:“深”不下去,“细”不起来。其实,画深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力,也就是说能看的深入;二是手上功夫,也就是技术,技术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因而塑造能力的提高是漫长的。

(三)缺乏画面处理能力

在本科的素描教学大纲中,除了把握好对象的造型,结构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画面处理能力,如画面节奏感,黑白的构成要素,肌理的变化等,这些内容大都是教学难点,因为现在很多学生学艺术是属于“速成”的,即高中文化课不好,转投到艺术的门下,有的同学只学了一年画就考上了。学画时间短,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就不高,进而影响艺术素养及品味,对于一些表现性的画面不能理解。因此,具备良好的画面处理能力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功底,同时具备创新的思维,艺术的思维。

综上所述,虽然已步入高等美术教育,但学生的素描写生水平往往没有想象中的好,除了一些进阶要求外,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础的造形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为此,除了语言讲授外,改画的技巧与方法也十分重要。

二、高校素描写生教学中改画的具体方法

上文我们谈到当前高校素描写生教学的一些现状,在此,笔者将这些问题在具体的画面体现上进行归类论述。

(一)“改”形

形包括外形与结构两方面。形不准是素描写生中最常见的问题,即便是美术专业院校的学生也存在。在打形的顺序上,我们一般是先找点。物体表面的一些关键的节点和骨点是确立物体整个框架的基础,点错了,那线就容易画错,线错了,整个形就错了。为此,我们教师在改画的时候应该首先纠正学生画面中错误的点位,通过画出正确的点和学生自己画的做对比,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差错的程度,并且,我们在改的时候,要教会学生如何找这些关键节点,比如添加辅助线、延长线等。有些教师在改形时首先把学生画的擦干净,然后自己重新起一个形,这样做学生下一次画的时候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不知道老师改形的依据和自己的具体偏差。

在高校的素描写生中,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课程中学校一般会安排全身人像或者人体写生练习,在这些训练中,人体解剖结构的知识运用非常重要,虽然此前学生肯定完成了解剖课程和透视课程,基本掌握了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的绘画中还不能熟练运用,特别在全身人体写生中,因为光线的差异,人的动态差异,透视的变化,外加每个模特的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相互综合,使相当多的学生看不清结构,无法套用书本知识。此时,老师在改形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画面的空白处画上一个当前动态下的骨骼或肌肉结构图,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形”与“结构”的种种变化,而最终画面的修改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上一篇: 合作式教学论文 下一篇: 环境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