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45: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健康教育
在新课改的进行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枯燥联系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技能的学习时,要重视学生的健康,并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在让学生掌握某个体育运用技能,在考虑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同时,还要学生的能力和身体素质,不能因为单纯追求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要考虑天气和温度对学生的影响,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区别对待。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体质的不同,进行任务量的安排。这是因为同样的运动量有的学生很轻松就能完成,而有的学生要完成这些运动量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进行体育技能的锻炼时,教师也要根据个体差异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要求学生在健康第一的意识下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并不是说体育教学对体育技能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来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进行健康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对体育技能进行探究学习。在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改变单纯训练的枯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你追我赶”的游戏,让学生在追赶过程中提高短跑速度。在游戏结束之后,让学生针对短跑的姿势和动作进行找错,并进行纠正,让学生运用正确的跑步姿势,提高短跑技能。
三、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通过我们对一些中专学校的调查发现,很多中专学校存在着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状况。在体育课程上,授课内容是教学任务中统一要求的内容,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进行热身练习,热身完毕之后,教师示范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学生按照教师教授的标准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既缺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注,又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和爱好的差异性,很容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高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1.3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一些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缺乏也使得体育教学趣味性不足,体育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首先,一些教师基础体育知识缺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同学们进行科学的指导,导致同学们在体育课程中容易受伤,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畏惧心理,不能带着高昂的兴趣完成体育学习。其次,一些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够创造出充满趣味的体育学习环境。他们不能够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游戏当中;不能够开发一些小的锻炼方式,将体育锻炼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更不能够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这使得体育课程枯燥乏味,学生难以融入其中。
2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研究
2.1对中专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育爱好进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增强。中专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规定了中专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基于此,教师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课堂分为两部分,先教授学生必修的内容,使学生基本体育素质不断提高。然后,再对同学们的体育爱好进行培养和发展,使得同学们能够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对整个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2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快乐的心态下接受和巩固体育课程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创建愉快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亲切和蔼地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在对学生不标准的动作进行规范时要幽默风趣,并且对学生多加鼓励,避免因为过于严厉而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其次,适当地在体育课程上开展竞技体育,让同学们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获得体育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2.3提高中专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学生能不能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能不能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到科学的体育知识,能不能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提高中专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保障体育教学的科学进行,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受到伤害。
2.4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体育游戏结合了体育的锻炼性和游戏的趣味性特征,能够将同学们的兴趣充分吸引到课堂之中,使其在轻松的环境和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例如,长跑是较为枯燥,同时,对同学们的体力考验较大的运动项目,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警察抓犯人”的体育游戏,来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兴趣。选取两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犯人”,其他同学扮演“警察”追捕“犯人”,来让同学们用追逐的方式来完成长跑练习。这样,在好胜心和趣味性的推动下,长跑的困难性能够有一定的降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
2公共体育武术散打教学比赛技战术的设置方法
2.1教学比赛中近打远踢技战术的设置方法
教学训练时,既可以通过讲解,拆招,喂手来体会其心理战术和攻防技战术过程,又可以同假设之敌进行搏斗,强化心理技能[3]。教学比赛中,若自己身矮臂短,但攻防起动速度很快,身步闪转移动非常灵活,善于靠近对手进行摔打,应使用近距离贴身攻防技战术,抓住有利战机时要敢于快速逼近对手,以左右滑步闪开对手的截击,贴近对手后,即以拳脚连击对手有效空位,再以靠体摔技法制对手倒地;若自己臂长腿长,善于在进攻时放长击远,但攻防起动速度较慢,身法和步法不灵活,应使用截打远踢游击技战术与对手保持适当距离,以直拳和腿法直线堵截对手的近身攻势,快打快撤,使对方发挥不出来近击技术,以放长击远技战术取得最后胜利。
2.2教学比赛中主动进攻技战术的设置方法
教学比赛中,若已经了解对手的攻防实力和防守中的习惯漏洞,自己的技战术虽不如对手,但拳脚进攻力量、抗击打能力和体力耐力等素质都强于对手,应使用主动进攻技战术,控制住赛场主动权;若自己的攻防能力强于对手,对手已产生胆怯畏惧的心理反应,应使用主动进攻技战术压制对手,以主动得分战胜对手;若比赛时间已过半,对手的得分比自己领先,且采取保守战术拖延时间,应使用主动进攻技战术,抓住对手身步失调之机,防守漏洞之时,放手强攻,力争得分,寻机将对手击倒,反败为胜。
2.3教学比赛中防守反击技战术的设置方法
教学比赛中,若感到双方实力基本相同,但对手攻防技术较差,虽然是不停地进攻,但是没有章法,盲目地硬打硬拼,攻击效果很差,进攻时往往不注意防守空位,应使用防守反击技战术,巧避对方攻势锋芒,后发制人;若比赛已经接近终场,自己的赛场经验丰富,攻防感觉好,防守能力强于对手,点数比分虽然已较大的领先对手,但自己的攻防速度和耐力都比对手差,应使用防守反击技战术,以攻防假象控制比赛节奏,抓住对手的空位防守反击,保持比分优势。
3公共体育武术散打教学比赛心理战术的设置方法
3.1教学比赛中紧张应激心理战术的设置方法
教学比赛中,如果对手出现高度紧张,呼吸增快,手足无措,肌肉颤抖,动作失常,身步失调,愁眉苦脸,攻防反应迟钝等反应,就是紧张应激状态[4]。当发觉对手处于紧张应激心理状态时,应迅速调节心理战术,抓住对方担心比赛成绩不好而影响名声,因攻防技术发挥不好而遭同学嘲笑,因思维紊乱而技战术反应僵化之际,使用虚引实打的技战术,以较大的虚攻假动作逗引对手防守失调,露出空位,再以稳、准的手脚连击技术攻击对手有效空位,迫使对手始终处于紧张应激心理状态,发挥不出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而失败。
3.2教学比赛中淡漠消极心理战术的设置方法
教学比赛中,如果对手出现情绪低落,迷迷糊糊兴奋不起来,反应迟钝,动作怠慢,四肢无力,意志消沉,不想比赛等反应,就是淡漠消极状态[4]。当发觉对手处于淡漠消极心理状态时,应迅速调节心理战术,抓住对手担心被击中受伤而畏惧胆怯,因想打又不敢打,因斗志涣散弄不请该反击还是该退守而攻防失调之际,使用先发制人的技战术,以迅猛的组合拳法攻击对手中上盘防守弱点,以连贯的组合腿法攻击对手中下盘有效空位,再以快摔法制对手失衡倒地,不给对手缓势之机,迫使对手怯场失误,恐惧消极而一败涂地。
3.3教学比赛中过度兴奋心理战术的设置方法
教学比赛中,如果对手出现情绪特别高,比赛时头脑发热,硬拼蛮干,猛打猛冲,技法单纯,慌乱急躁,呼吸加快等反应,就是过度兴奋状态[4]。当发觉对手处于过度兴奋心理状态时,应迅速调节心理战术,抓住对方得分心情迫切,因只想得分争主动而不停地进身出拳起腿,因开场不顺利急躁发火打气仗而不顾防守地猛打猛上之际,使用避实击虚的技战术,刺激对手急躁发怒而硬拼蛮干时,则采取先避开其急攻锐气,严密防守自身要位,致使对手急攻无效而自乱攻防阵脚,当对手兴奋之余斗志衰退,久攻之后体力下降,急躁之中漏洞百出之时,则善于抓住有利攻防战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招得手即连环重击对手有效空位,迫使对手失利失分而整场失败。
2.就业现状促使改革势在必行体育中专学生的就业现状不是很理想,社会体育学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着较为困难的就业环境。其实,2008年以来,我国的体育专业岗位需求明显提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体育人才需求会逐渐加大,这都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但是,受教学现状的影响,社会体育学专业学生由于自身素质能力不强,学生的社会应变能力较低,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虽然能够在医疗康复部门、体育科研机构、各级运动队、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及社区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健身技能指导与科学健身咨询、体质测评及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但是职业能力较低,缺乏实习机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明显降低,比其他行业的就业率要低3%~5%。这样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体育学必须要尽快实现教学改革,转变现状。
二、社会体育教学改革困境
1.教学环境恶劣社会体育教学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推广。缺乏实习环境,很多体育能力训练没有实践场地。这主要是因为资金短缺影响的。缺乏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社会体育学习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社会体育学基础》中的《老年人体育》章节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读一读书本就完成学习任务了,应该根据社区的老人体育运动开展状况进行社会调查,并总结出实验报告,提出老年人体育指导的关键对策。可是,由于学校缺乏与社区沟通的能力,家长也不喜欢学生参与这种“走街头”的社会活动。总之,教学环境的恶劣使得教学拓展缺乏校方、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教学改革推行起来更为困难。
2.教学目标偏差中专学校的教学目标要以“工学结合”为发展目标,工作与学习结合就是课堂学习与顶岗实习交替,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但是由于社会体育学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就业发展方向,因此教学目标就会出现偏差。教育者认为体育运动需要锻炼,社会体育学习需要掌握基本知识,而实习就业的目标就自然被忽视了,与企业的双向发展就更不需要了。教学目标的偏差直接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后,就业形式不够理想。
3.教学方法老化长期以来,中专学校的社会体育学教学方法老化,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时候,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今后的工作有较好的影响。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体育学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仍然以教材为主,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缺乏使用先进教学理论的能力。社会体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专家、学者观点对峙、争论不休。体育教师被边缘化,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质健康人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然而目前体育教师边缘化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对于社会体育学教师而言,学校给予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少,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就更少了,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教学效果无法提升。社会体育教学改革困境与途径文/岳静摘要:社会体育教学改革要实现多方面沟通,转变教学环境,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产学结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分析
三、社会体育教学的改革途径
1.实现多方面沟通,转变教学环境为了转变教学环境,必须建立实训基地,这方面可以与校方联系,或者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尽可能与企业联合发展,让学生用实习体育知识的场所。要与家长做好联系,更好地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①要坚持平等和谐的对话,家长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克服把孩子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心理,认识到孩子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按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去做。②要向家长及时传递社会体育的教学理论,让学生明白在优势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够有所提升。③教师要通过网络沟通、电话沟通和开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明白,体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必须的,在实际生活中,要让孩子吃一点苦,消除他们身上的娇气,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日后的工作,在以后的就业道路上就会更为顺畅。教师可以与社区组织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并给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其实,体育教师如果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与校方和家长、社区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教学环境自然会变得更为理想,许多不能开展的活动就可以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顺利开展了。
2.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产学结合教师要明确社会体育学的教学目标,尽可能走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面向社会需要,依托区域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育人才。坚持把教师平凡的工作与实现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就一定能开创出体育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尽可能实现实践教学。在校内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例如,运动处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到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让学生探索运动处方的实际效果,增强心理感受。在校外要让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实践、顶岗实习和培训,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证、健美操国家一级指导员证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各种等级证书。也就是说,教师要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可以依托企业主体,建设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习基地,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学生,既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对现行的理论教学。总之,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3.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的转变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在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不断转变。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随着体育教育的改革和更新,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新课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初中体育教学为了实现课堂内容的多样化可以借鉴高等院校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授课内容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取决于初中体育教学能否对俱乐部授课方式进行良好的应用。例如在平时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外,可以鼓励男同学自发组织篮球俱乐部、女同学积极组建健美操俱乐部等,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之间交流俱乐部组建成果,沟通俱乐部体育项目训练成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体育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还能够增强其身体素质,为文化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体育游戏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排球、兵乓球、足球、篮球以及健美操等体育相关课程。另外,社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活动课平台将学生进行组织,不仅有利于整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整体规划,学生可以接触和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体育教学的规划和发展。
二、增强呼吸系统和扩充肺活量
时下流行的小学生体育舞蹈相对来说运动强度适宜,并不像专业的比赛那样高强度、大规模的训练。适宜适度的训练可以使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具体表现是在静态测量时,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平缓、血压的指数增加,肺活量增大,心肌肌红蛋白含量增多,单位心肌营养性粗壮有力。血液输出量增加也就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和功能效率,提高了小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呼吸器官机能良好变化,较大的胸廓保证了呼吸肌收缩的力量和收缩幅度的加大、肺活量增加,也保证了小学生在运动时充分的氧气供应,能活跃大脑细胞,减少突发的晕倒等情况出现。
三、改善身体速度及耐力素质
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改善了身体机能,提高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加强了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协作关系,改善了身体肌肉的供能情况,从而会提高身体整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又是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证明身体素质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体育舞蹈对于提高孩子腿部力量和小腹部力量较为明显,这一点与身体形态的改变也是相一致的,正因为这些部位多余的脂肪消退和肌肉力量加强为提高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锻炼前后对比数据发现,速度和耐力两项素质指标均有提高,但是速度素质的提高相对不明显,而反映心血管机能的耐力素质提高却很显著。
2 自我表现和载体的功能:以优雅技能展示、教育手段为主的具有身份标签的绅士体育兴起
休闲体育的特点是愉悦、轻松,它主要是以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其形式呈现多样化。高校体育则主要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质,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力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在锻炼价值方面,休闲体育和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强调有效提高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而休闲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延伸正好迎合了终身体育的理念,使得体育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文明、高尚、科学的生活方式。
(二)体育教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已经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正在逐步的增设休闲体育课程,向同学们传授休闲体育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认识正确的休闲体育行为,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和休闲体育教育正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其最明显的体现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发生变化,课外活动呈现多样化。许多普通高校增设了一些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休闲运动课程,例如:网球、游泳、击剑、轮滑等等。课外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户外休闲运动,例如爬山、越野、滑雪等等。然而,休闲体育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学方式依然是以强调传授运动技能为中心;
2)由于国家在高校体育教育投入的经费有限,没有过多的资金支持开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由此导致各类学生体育社团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因经费不足而逐渐被取消;
3)学生没有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没有正确认识休闲体育的价值观;
4)高校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够完善,缺乏对学生正确休闲体育消费观的引导;
5)高校休闲体育咨询机构建立不够完善,不能科学指导学生的休闲体育。
(三)对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整合的研究建议
1)树立休闲体育文化理念,营造良好氛围。随着休闲体育的不断发展,它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休闲体育生活化强调的是一种将休闲体育作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生活方式,将休闲体育活动视为不可或缺的日常活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积极地培养学生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认识,树立休闲体育生活化的理念。这样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而且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
2)建立休闲体育社团,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体育活动社团是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体育社团中,拥有共同爱好、兴趣的同学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休闲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而且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可能。大学中休闲体育社团的建立不仅代表了大学生运动价值观向休闲体育方向的转变,更为休闲体育在高校中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加强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的有机结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余教学,课余教学作为课外活动的延伸,按照学校教育的要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高校中开展休闲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在给学生提供愉快、自由的活动环境的同时,使学生真正成为休闲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休闲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休闲体育观念。因此体育教学中要将休闲体育活动融入课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是我校的优势教育资源和立校品牌。多年来,我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民族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代表自治区、南宁市参加全国全区的各级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高中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如何不断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元素,如何在特色高中建设中更大发挥其带动作用和影响力,正是我们着力思考的重要问题。
2.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3.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需要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韦晓康专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探索》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指出了其发展的方向,突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以及显著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其健身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促进了学生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的了解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由于学生的性格、性别和自身身体素质差异较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组进行教学的效果较好,不同组别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
2.学习和娱乐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拥有极高的趣味性,通过教学、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参与和竞争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
3.教学过程由易到难
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基本功的练习,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使学生的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板鞋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基本步伐—二人按节奏走—三人按节奏走—多人走—快走—跑—快跑的教学步骤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实施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例如,在踢毽子、打陀螺教学中,我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方法,然后由学生分散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欢快、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尽情地学练,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又得到了发展。
5.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
每项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一个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注意事项
1.树立体育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民族体育意识,使学生关注体育文化,形成宏观的体育意识。
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校体育,其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民体育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个性化得到培养。使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校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高校体育发展的状态
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许多高校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了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改革,但是现阶段高校体育的现状就是:学生的体能素质整体不高,肺活量指标有所降低,身体肥胖的学生显著增多,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着较为淡薄的意识。
1.3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体制以及培养的目标都决定着高校体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与社会化接轨,最终实现社会化是其改革的目的所在。因在高等学校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比较成熟且稳定,是健身意识以及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佳阶段。高校体育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其的社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2.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不同点
(1)其在目的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社会体育是人民群众自愿自主开展的身体活动,能够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目的。而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科目,需肩负使大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以及道德、意志加强,运动技能提高的责任,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计划性以及目的性。
(2)两者针对的对象不同。社会体育的对象是社会上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体质的人,而高校体育主要针对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其将身体素质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关注点。
(3)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参与方式,社会体育中,参与的人群可自由的支配时间,遵循自愿的原则,活动方式以及活动内容都以个人爱好为主。高校体育中学生主要都是以课堂为载体进行学习。
(4)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学习内容,社会体育中,可自由选择运动的项目。在高校体育中,排除能够自主选课外,不再有选择项目的权力,对技术以及技能的学习过分强调,没有灵活性。
(5)二者之间所处的地位也不相同,高校体育有教育的性质存在,且能够向社会体育进行过度。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是体育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水平的真实反映。二者无法相互取代。
2.2高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积极影响
高校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社会体育的不足进行弥补,在社会体育中,因受到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发展社会体育的经费欠缺,指导员的数量以及素质普遍不高,体育场地以及器材不够充足,使社会体育发展更加困难。但是在高校体育中,却占据着社会体育缺少的资源,高校学生在经过专业化训练后,能够成为社会体育中优秀的指导员,弥补社会体育中指导员欠缺的不足,且高校体育中,有较大的体育场地以及较为丰富的器材设备,将其应用于社会体育中,就能够使经费得到有效节约,有了更为充足的物质保障。而社会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高校体育的改革进步,原本单一枯燥的高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高校采用了俱乐部以及体育协会的先进形式,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形成终身体育
在高校体育中,需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此方案在多年前就已被提出,但是因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在高校体育中真正实行。现阶段,一些高校仍在坚持以“三基”教育以及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基础,未有效重视并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体育思想以及体育能力,没有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生毕业后,也就脱离了体育。所以,高校体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点,摒弃传统的旧观念,使能够适应现代体育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体育教育新体系得以建立。与此同时,还应使终身体育的思想加入到学生的教材体系中,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培养并加强。一直以来,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中都本着重视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教学理论的传授,许多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都局限在跑步、打球等户外活动中,而很少有学生能够注重体育课的理论知识,学校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也未有重视。长此以往,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失衡。高校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样作为教学的重点,将理论教材的主线设为具有终身教育意义的内容,例如体育的基础知识、体育锻炼的原理以及方法、体育卫生以及保健等。此外,还需将学生对理论考试的态度加以转化,使其更具科学化、规范化,达到使学生体育意识得到培养并提高的目的。使学生的体魄更加强壮、身心更加健康是终身体育的目的,所以,应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以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以及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实施科学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调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