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45: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孝俭、邓胜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3】唐亚楠.数字电子技术同步辅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4】邱关源.电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伍时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一种电子密码锁的实现》,杨茂涛主编,福建电脑2004
[3]《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二版),王硫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555时基电路原理、设计与应用》,叶桂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5]《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新型电子密码锁的设计》,李明喜主编,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4
[7]《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谢自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周润景张丽娜丁莉.基于PROTEUS的电路及单片机设计与仿真(第二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9.12
[2]李朝清.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三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6.12
[3]周兴华.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6.12
[4]张文利.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接口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7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路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课程涉及半导体基础、放大器、反馈、信号的产生及处理等多方面内容,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电路分析基础和物理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一般是在大二上学期,此时学生对专业尚迷茫,加之课程的强理论和工程实践性,使课程教学推进困难.因此,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转听讲为互动交流;如何直观地传授模电课程,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等,一直是教师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专业相关活动的举办到应用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1教学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反映模拟电子技术学习普遍存在几个问题:(1)学生对电子类从业应具备的技能比较迷茫,不清楚模拟电子技术与后续相关课程的联系;(2)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时相对被动,以听为主,无法与教师讨论,枯燥乏味时直接放弃;(3)由于电路基础和物理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学习半导体基础如二极管、三极管时,过半学生对非线性器件的特性不能理解,造成后续章节如二极管的稳压原理、三极管的放大原理等学习效果不佳,以致于进入恶性循环.究其原因:(1)学生对专业的从业方向不了解,不能把握应用的学习目的;(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较难,理论推导多,大部分教材较为深入;(3)模拟电路涉及到了非线性器件的应用,要在掌握器件特性的基础上学习电路,对学生来说确实较难.为了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把握学习课程的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2],扭转“我听老师讲”为“我跟老师切磋”的互动交流模式.一方面,学生得以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督促教师改变“依书教书”的习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此循环,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2教学改革思路
在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你教我学”的局面,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包括:(1)开展“精英讲坛”,邀请企业界精英人士分享创新创业或者职业发展历程,为学生带来从业方向的指导,系统把握专业学习的目标;(2)与企业联合形成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短期学习,认识专业的分工合作、部门设置和岗位职能等,系统上认知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3)组建校园小家电义务维修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结合,学习系统的模块布局,认识二极管、三极管及放大器等的应用,切身感受电路就在生活中;(4)发挥学院科技协会的带头作用,定时举办科技节,宣传参加竞赛的重要性,并定期举办焊接、院级电子设计/挑战杯等赛事,组建种子队,备战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提出一条以应用为基本出发点,以科技竞赛、实践项目为引导,实现教学互动的良好局面的教改思路.
2.1应用是基本出发点
电子技术应用在海陆空无孔不入,小到生活中可见的手机家电,大到航天船舶,更深入的是物联网智能时代[3].作为电子信息类的学生,不仅是既有领域的继承者,更是未来领域的开拓者.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就是使学生获取入门钥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给出的是基本单元电路的原理和参数处理过程,缺乏系统的功能应用[4-5].学以用为先,结合多年的工程经验,以直流电源系统[6]为例(见图1),系统地给学生展示电子技术的应用.该系统用来产生1.2~5V的直流电压源,输出电流为1A.系统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大部分内容,包括差分放大电路(EA)、低通滤波(typII)、比较器(PWM)和互补输出级(MP&MN)等.在讲述相应的课程内容时,结合模块电路在系统中的功能进行讲解,并结合EDA工具[7](如Multisim等),仿真给出模块的输入输出波形,使得模块功能可观可测.讲述差分放大时,让学生设计差分电路(见图2a),涉及到了器件的对称性和电流源的设计;当讲述集成运放时,以低通滤波器(见图2b)和比较器(见图2c)为例,让学生明白集成运放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的区别;当讲述功放时,引入互补输出级(见图2d),让学生明白功放管的工作原理、极限参数的依据,顺带地复习了大功率管的相关参数及器件选择;当讲述反馈时,以系统的电源稳定输出调节,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反馈的自我调节原理;从整个系统的实现,学生可以了解到直流电源的产生和输送原理.因此,从应用的角度,全局把握系统功能,分化模块作用,直观上明白所学基本单元的用处.
2.2科技竞赛、实践项目是引导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探索如何实现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8-10].从完善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的课程设置到开放创新创业实验室,让感兴趣、想做事的学生能切实地将想法实现;从举办焊接大赛、院级电子设计大赛到组织学生参加省级或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项目制作,真切体会所学得以所用的成就感;和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假期、毕业实习机会,从实战项目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如器件识别、器件使用、测试方法和设计过程等,学会做事的基本流程,从项目管理上学会把握进度,责任落实到人.以2016年校电子设计大赛的赛题“简易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为例,来说明学生如何在赛事引导下实现专业知识的应用.题目的要求是产生一个频率、幅度可调的信号发生器,包括三角波、方波和正弦波.从开题到作品上交,为期3天,成果需包括实物和论文以及现场答辩,学生以3人一组,分工合作.题不难,但是时间短,需要学生平时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以及如何应用有个较清晰的思路.结合专业知识以及平常所教,学生需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之后,通过文献查阅,方案比较,然后选购器材、焊板调试,并根据结果做出论文以及答辩PPT.其中获奖学生的信号发生器方案见图3.该方案涉及到了集成运放的应用及反馈原理,包括积分电路(方波到三角波的变换)、正反馈振荡(方波的产生)以及带通滤波(方波到正弦波的变换),融合了模电的基本知识.通过该方案的仿真和调试,以及论文和答辩的理论阐述,相信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相关应用可以更直观、更身有体会.学生疲于学习,很多时候源于没有成就感.从应用出发,加之科技竞赛、实践项目的引导,学生能够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从而有了和教师讨论和沟通的驱动力.学生向教师求知,而非教师在灌输,这样的良好互动局面,是学生热情学习的环境.
3结语
结合多年的工程经验,将应用带入教学中,同时将从业方向信息与学生分享,并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时,不用局限于题目,只要有新想法,都可以拿来实现.每次的实现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厚积薄发,就可以在以后的竞赛中更有实现作品的能力.该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反应中收效很好,真切体现出学生是为了探索和解惑而学习,而非为了应付学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赵益波,孙心宇,张秀再,等.模拟电子线路平台课程中创新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1):92-94
[3]刘爱,汪瑞雪.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2):177-180
[4]卢翠珍,陆冬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旬刊,2016(7):64-65
[5]张增林.探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4(31):162-162
[6]邵宇锋.同步降压型DC-DC变换器设计与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4
[7]曳永芳,杜启高,景彦君,等.EDA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5):12-14
[8]王琨,刘大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模拟电子电路教改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3):135-137
1.引言
地方技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定位与教学实践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存在形式则是很高水准的,模拟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准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师资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摆脱坐而论道的旧框。
2.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存在问题
2.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大多是照本宣科,他们不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学的前沿知识,更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学到应用型的知识,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只讲理论,没有与理论学习相配套的完整的实践,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应用性不强,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我们第三学期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理论和实务的学习,让我们能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然而教学中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公关实习环节,因而做不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师资力量薄弱
技校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我们学校情况看来,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动手能力结构分布不合理。职业教育的实践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大多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没有受过正式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二是实践教师缺少培训机会。在平时实践教学中不了解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技能,知识难以更新、技能难以提高。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措施。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的人员。同时,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只有3、4个,且专业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学理论的学习,也没有任何模拟电子技术职业的从业经历。
3.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对策
3.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电子中的概念是反映电子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电子技术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电子技术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过程,其实是在不断地建立电子技术概念的过程。因此概念教学是学生学好电子技术的基础,更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运用好高中电子技术概念呢,从实际教学的经验中体会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可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
1、联系、联想记忆法
电子技术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例如:电场、电力线,磁场、磁力线,电场、磁场看不到但却实存在(可以利用实验证明),而电力线和磁力线不存在为了分析问题方便而画出来的(可以看到)。利用电力线或磁力线的方向表示电场或磁场的方向概念现象,利用电力线或磁力线的疏密来表示电场或磁场的强弱。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也是如此:一般我们看不到,为了分析方便往往把空穴和自由电子画出来。空穴带正电荷,自由电子带负电荷,主要靠空穴导电的半导体称为空穴型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的半导体称为电子型半导体或称为N型半导体。空穴通常用圆圈O表示,P去掉尾巴就是O;电子带负电N就可以想成三个负号。通过总结空穴、电子,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就比较容易记了。
2、教学实验演示法
电子技术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电子技术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
如“整流”概念的教学,用直流电源和单向半波整流电路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外加电源的正极接二极管的正极,电源的负极接二极管的负极,二极管受正电压,二极管导通,电路中通过大的电流IF;反之外加电源的正极接二极管的负极,电源负极接二极管的正极,电路中几乎无电流通过。从而揭示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电教图象剖析法
有些高中电子技术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如PN结的形成,空穴和电子的扩散运动、漂移运动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电子技术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电子技术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电子技术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电子技术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4、兴趣引导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电子技术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如对放大概念的认识概念现象,以门铃的工作过程为例。可以先不加放大三极管时接好电源和音乐片,门铃发声,声音很小只能在耳边才能听到;接着接好电源、音乐片,门铃发声,声音比较大,整个班都可以听到。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门铃发出声响的明显变化的现象。说明和分析什么是放大的概念,通过学生对“放大”现象切身的体会来理解掌握这一概念。利用振荡电路组成的闪光灯电路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电路的分析对知识的掌握。
5、循序渐进法
循序渐进,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电子技术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
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和二极管“整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利用其特性组成相应的整流电路,接在交流电路中就可实现“整流”。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给三极管加上合适的偏置,搭接相应的电路就可实现“放大”。
据调研,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实训内容包括:收音机组装与焊接、数字电子钟的装配、直流稳压电源及声光控延时开关等,这些项目涉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比较单一,仅包括模拟电子或数字电子,且电路比较简单,已经不太适用本课程的实训。我校开设的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实训内容以收音机组装与焊接为主,该实训内容虽然成熟,且在我校使用多年。然而,收音机套件元件以模拟电子元件为主,不包含数字电子元件,越来越集成化,以致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少,已不适用于我校现在的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实训教学。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寻找新的实训内容,包括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电路的所有知识点,以便提高学生电子技术基础的综合水平。
2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的知识点汇总
2.1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分立元件: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等。集成元件:集成运算放大器、晶振、三端集成稳压管等。常用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
2.2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集成元件:各种集成芯片(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同或门、异或门、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数值比较器、数据选择器、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无记忆功能)和时序逻辑电路(有记忆功能)。
3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实训项目的改革
根据以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包括的知识点,查找到比较更切合实训要求的实训内容即数字温度计[1]。数字温度计主要由温度检测电路、信号放大电路、V/F变换电路、频率测量电路、超温告警电路和电源电路所组成。框图中各部分电路简介: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主要由并联式稳压器、电桥和差分放大器组成。信号放大电路:同相比例运算放大器,主要有2个作用,其一是用于将上一级的信号进行同相放大,其二是调整因元件参数偏差引起的测量误差。V/F变换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计数译码显示电路:设有锁存器、七段显示译码器和输出驱动电路,显示选用3只七段LED数码管。门控电路:采用V/F转换器进行A/D转换,就应该对V/F转换器输出的频率在固定时间内进行计数,当门控信号为高电平时,计数器允许计数,当门控电路变化为低电平时,计数器禁止计数。以上电路中包括了电子技术基础中大部分的常用分立元件、集成芯片及电路,学生可以通过对元件的检测进一步熟悉各种分立元件,在整个电子线路的分析中,学生通过分模块进行分析,掌握分析电路的方法和产品的调试。因此,数字温度计符合本实训项目内容改革需要。
作者简介:孟玮(1982-),女,河北邯郸人,军械工程学院无人机工程系,讲师;李爱华(1982-),女,河北唐山人,军械工程学院无人机工程系,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化条件下电类课程中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x1x12w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80-03
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社会知识总量增长迅速,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快速准确海量先进所需信息的获取能力成为信息时代人类所需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学员是当前院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是学习基本模拟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电子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员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培养学员分析和设计模拟电子系统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信息化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以学员信息素质培养为导向,积极研究探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途径,借助丰富信息资源,应用多样教学模式,实施多种考核措施,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发挥学员主体地位,培养学员的信息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信息素质内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1]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员利用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激发并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员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学员学习被动。传统学习中教员主导教学,学员被动接受。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学员培养目标的转变,虽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授课已经逐渐由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为了提高学员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授课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Flas、软件仿真等多样的课堂呈现形式。尽管采用了多样化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形式,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仍然主要采用教员讲解、教员操作、教员演示的方式,学员只是被动地接受新模式的成果,并没有真正地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
第二,课程的考核模式单一。目前考核主要以卷面成绩作为评价学员学习好坏的指标。虽然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已经将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占分比由80%和20%调整为70%和30%,但是这种评价的模式依然以模式化的题型作为考试的重点,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员只会做题,缺乏实践能力,不能够锻炼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军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拥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和网络环境,尽管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但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对资源的利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
三、学员信息素质培养方法及途径
从学员主导地位、课程考核方式、信息资源获取等学习现状分析看出,目前教学形式对学员信息素质的培养重视还远远不够。因此,为了培养学员分辨信息、获取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等信息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多样教学模式应用
对于目前学员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情况,调整课堂授课模式,使学员向主导地位转化,具备自主解决问题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讨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等不同的开放式教学模式。[2]
(1)讨论教学模式。采用分析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讨论模式重视的是讨论的过程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结果。比如: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的学习,可以引入讨论模式。
问题提出:基本放大电路如图1(a) 、图1(b)所示,设图1(a)电路为Ⅰ,图1(b)电路为Ⅱ,由电路Ⅰ、Ⅱ组成的多级放大电路如图1(c)、图1(d)所示。讨论哪个电路输入电阻大,哪个电路电压的源电压放大倍数大,这两种电路适用于什么情况。
讨论模式:分组讨论,讨论和陈述时间设定为15分钟,给出问题的答案及分析思路。
该形式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使学员深入掌握了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特点;使学员了解基本电路组合后电路性能的变化;将基础的理论问题实践化,培养学员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交流过程中实现信息互换,培养学员综合获取信息的素质;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锻炼了学员的动手能力,还利于对教学中概念、原理、现象的理解,也利于学员探究意识的形成。[3]以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中,已经将Multisim软件仿真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在课堂上引入,该软件仿真功能强大,可实现元器件编辑、电路图绘制、电路工作状况测试、电路特性分析等功能,而且硬件要求不高,只需要配备计算机,并安装软件即可。经过尝试性的引入,这种实践方法在课堂上也得到了学员的认可,但是以往仿真软件的应用都是以验证性的形式出现,而且都是以教员课堂演示的形式体现,没有充分锻炼学员应用仿真软件的能力,以及自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续课程学习中,可以将实践的主要权交给学员,教员提出大问题,学员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设计电路,分析电路,理解电路变化对输出结果的影响,从仿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基本放大电路失真部分的学习,可以交由学员自主构造简单的电路,通过调整各个元件及参数,观察电路输出结果的变化,理解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放大电路失真的影响。这种软件实践形式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使学员深刻理解电路不同参数变化对输出结果的影响;掌握了Multisim仿真软件的应用;在仿真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培养学员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
2.多种考核措施实施
现行的考核内容主要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员划定的重点等,缺乏对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现行的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闭卷考试和学员作业完成情况,导致成绩反应的结果具有片面性。针对以上情况,要对现有的考核措施进行改革。在考试内容上,要树立适应信息化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减少记忆型基础知识和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体系的考核和实践应用以及创新型、信息化知识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可以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引入答辩,撰写专题报告,实践操作,撰写学术论文等。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考核内容上除了重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侧重点要放在对功能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上。根据目前现有的情况,可以辅助以选题设计电路等方式进行考核。比如可以设计以下考核内容和方式。
考核内容:针对目前火灾等危险情况频繁发生的状况,设计检测报警电路。[4]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呈现形式:电路设计图1份;Multisilm软件仿真结果1份;设计报告1份。
该形式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使学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电路的实际应用;锻炼学员综合电路的设计能力;锻炼学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掌握Mutisilm等仿真软件的应用;培养学员查找资料等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学员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运用能力;锻炼学员撰写论文、设计报告的能力。
3.丰富信息资源的利用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资源以多媒体、互联网、图书馆资源等多种信息化方式展现,信息资源呈现出范围广、形式多、资源丰富的特点。由于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科学的评估机制,所以能够合理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对学员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显著的作用。要培养学员获取信息、分辨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学员能够从各种途径中获得实用性、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新颖性、独特性的信息资源。[5]
(1)图书馆资源利用。高校拥有丰富、海量、独立的图书馆资源,比如我院图书馆馆藏文献达58万余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完备,包含各类数据库40余个。但是大部分学员并没有意识到图书资源和数据库资源的重要性,造成了资源的隐性浪费,为了培养学员的信息素养,教员可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员运用图书馆资源。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入了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比如说采用“工程近似法”,为简化分析问题过程,将非线性模型等效线性化分析。这些新方法是学员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单独地依靠课本不能深入掌握问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员可以推荐学员自主选择课程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进行辅助学习。另外,对于一些关键电路的学习,可以提倡学员采用图书馆的期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论文资料等,积极汲取其他学习思路。同时,可以鼓励学员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以论文的方式发表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新想法和新思想。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及时性、动态性、开放性及共享性的特点,是学员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建设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建立要具有针对性,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需要教员提供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效果和能力,有目的性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为了更充分地体现网络课程学习的优势,可以将单向的网络学习转换成双向的网络学习,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和公共电子邮箱,引入评价与反馈。[6]学员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发现了问题,或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建议或意见,都可以与教员直接进行交流;同样,教员对学员的学习要求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反馈。
另外,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学员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员可以鼓励学员应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通过加入网上各种学习论坛,答疑解惑,交流经验。考虑到网络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学员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分辨能力。
学习过程中丰富信息资源的应用具有以下的优点:辅助学员更深入的理解课程学习的内容;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员分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员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结论
学员的信息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信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员的信息素质,培养学员的信息能力,培育出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全青,崔德文,郭维真.基于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文检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28):53-55.
[2]方林佑.虚拟教学共同体——大学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1):43-45.
[3]杨孝,李朝霞.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4):25-26.
中图分类号:TN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58-02一、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实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担负着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在专业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原先的培养计划是将三大电路即《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门课程——《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放在第五学期开课,和该课程不同步,实验教学效果不甚良好。实验内容主要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为做实验而实验,学生兴趣不浓,学习被动,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为此,近两年来在学院和系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对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主要是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办法的改革。
二、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开放性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我们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建设了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包括线路板制板室、电子产品制作室和调试室,主要设备有计算机、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源、仿真器等。该实验室的建立、运行和实施,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基于开放性实验室,我们构建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调整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并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内容以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为主,基础实验是初学者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不可缺少的入门教学环节,设计性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的进一步深化。其次强化专周课程设计,在设计性的要求上,改变传统的一个班级用一个单一的设计题目的方式,采用给定几个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设计,并且同一题目也要求每个学生的设计有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设计数字频率计都要用到计数器,但每个学生在选用计数器的芯片型号就可不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提出设计电路,合理选择所需器件,最后安装调试,测试电路指标,并完成实验报告。另外,鼓励学生自主命题,自主创新,只要达到本课程设计的要求就可以,对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加分等。第三,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对各类芯片的功能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各类电路的仿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第四,构建立体化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的学生科研和开放性项目的科技创新活动。
四、实践教学的实施
1.实践教学安排。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出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课时数为21学时,占总课时75学时的28%,共安排7个实验,分别为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与非门的测试、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计数、译码、显示电路、555集成定时器和篮球竞赛24秒定时电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在模拟电子技术之前,和电路分析同时开设,是我们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本专业的硬件电路实验,所以第一个实验安排了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专周课程设计采用一人一组,安排在第四学期,共34学时,实验1~8每次安排4学时,实验9安排2学时,共计34学时,每周安排两次实验,连续5周完成。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设计并制作一个完整的电路作品。
仿真实验和实验室开放性项目主要安排在课外,由教师提供Proteus仿真指导书和电子产品指导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完成。
2.实践教学要求。除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中心的实验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外,在实验课上先进行讲解、示范,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实验、独立调试、独立验证。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做好基础实验后,再对思考题或自己设计问题进行实验;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强调联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对实验能力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兴趣。
专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电子系统——如数控电压源的装配和调试,培养学生电路焊接、装配、调试和测量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并掌握该电路的基本原理。本课程严格执行预习检查制度,凡预习未通过者不得参加实验。三次及以上未参加实验者无资格参加验收考核。
在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外时间制作电子产品,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另外由教师申报学院开放性项目立项,根据“关于开展瓯江学院实验室开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填写《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实验室开放项目申请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特点,是实验课内必做实验项目的延续和提高,合理安排开放项目的内容和难度。学院对项目的立项、经费资助、实施过程管理、教师工作量补贴、验收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立项有利于科技创新与竞赛项目的培育,有利于学生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项目的培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践指导书。由于该实验课程国内外优秀教材较多,基础实验的实验指导书选用经典的国家优秀教材——陈大钦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第三版。我们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每个实验制作相应的教学PPT,实验后,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专周课程设计的指导书由教师自编。包括课程介绍和制作任务说明,课程介绍由课程简介、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成绩评定、综合实验报告或论文格式及要求等部分组成。制作任务说明由实训任务和要求,实训目的、各单元任务内容以及有关参考资料等组成。
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些中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能和作用,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对部分芯片或电路进行仿真演示,使学生通过感官认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Proteus、Mutisim仿真电路,形成仿真实验指导书,提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自己电脑里学习。
电子产品指导书由教师自编,共约20个电子产品制作指导,如数字频率计、数字电子钟、数字电子称、红外数字转数表、超声波测距仪等,每个产品制作指导包括设计要求、设计提示、设计参考电路、元器件清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电路,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性实验室制作。
4.实践成绩评定。实验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组成,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各项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平时成绩占50%,主要由出勤率、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成功率等内容组成。实验报告成绩占50%,成绩依据学生实验记录、实验内容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质量等情况。实验成绩总分100分以20%计入本课程成绩。
专周课程设计将通过严格验收考核对学生实训效果进行等级通过认定。等级通过认定包括验收和考核两个环节,实验完成后进行作品验收,通过验收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则可以参加成绩评定。对未通过验收的将可以参加两周—次的多次验收,连续2次仍未通过验收,原制作电路作品收回,再重新自行安排时间重做,并参加多次验收。学期结束还未通过验收的为不及格。对未通过考核的将可以参加两周后补考,补考未通过的为不及格。课程成绩包含实验态度、设计及制作、功能及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报告或论文四部分。满分100分,其中实验态度占10%,设计及制作占40%,功能及性能测试占20%,综合实验报告或论文占30%。
实验室开放性项目立项的根据学院的“通知”精神,需要组织验收,合格的根据学生实际参与时数授予1~2学分。
五、结语
经过几年的努力,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形成了体现独立学院特色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提高了基础实验的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周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管理,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他们有效地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电子技术》是我院机电与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较能整合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性综合课程, 是与实践联系紧密,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发现, 学员往往陷入繁杂而较抽象的理论中不能自拔, 在课程学习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偏差, 即不知道学什么, 怎么学, 如何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时代的快速发展, 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EDA 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正如火如荼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电子技术》的教学也不例外。这些教学形式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 也是对传统教学的革新, 更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1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之一。教学中遇到学员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等重点知识或不便攻克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图形、动画、视频、文本、声音等方式加以表现。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使得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论文参考。论文参考。例如讲PN 结的形成过程和三极管电流分配和放大规律时, 都用到载流子的定向移动, 学员对载流子没有感性认识。若利用动画课件, 自由电子用黑色, 空穴用红色, 像小蝌蚪游动, 相遇时消失表示复合运动等, 这样既能把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规律形象化, 也培养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再如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一直是学员学习中的难点,教员费很大劲讲解,学员还是感觉抽象,难以理解。通过动画方式加以表现,使学员对放大电路中工作点的变化及输入对输出的控制过程都有了清楚的认识,花费较少的时间即可将此难点问题学懂。
2 EDA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技术越来越成为电子业的重要开发工具,使得电子线路的设计、开发、制造过程更快更好。论文参考。EWB是90年代初推出的专用于电子线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台”。 它可以对模拟、数字和混合电路进行电路的性能仿真和分析。它采用图形界面,创建电路、选用元器件和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图形中选取,且测试仪器的图形与实物外型基本相似,与其它电路仿真软件相比较,具有界面直观,操作方便等优点。利用EWB作为电子技术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不仅解决了场地、设备、经费等因素的限制,避免了因误操作而对仪器造成的损坏,而且对于某些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仿真得出。另外,通过仿真,还能加深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例 工作点稳定问题
在讲解工作点稳定问题时,我们只能通过原理分析温度变化对工作点产生的影响,要从实验中观察此现象,就比较困难了。而在EWB中,则非常容易办到。方法如下:
(1)输入固定偏置电路,调节RB的参数,使Ic=1mA。方法为:
在Analysis栏中选择Parameter Sweep(参数扫描)选项,输入各参数如下:
元件:R1起始值:100KΩ终止值:2000KΩ
扫描类型:线性步长:10KΩ输出节点:3
并选择对 DC Operating Point 进行扫描 。
2基于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整优化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的内容前后联系紧密,考虑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从课程体系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2.l课程衔接设置与内容整合
课程内容改革要从整体考虑,即应着眼于课程体系建设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和改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避免重复性,将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是必须面对并设法解决的问题。为保持课程体系的衔接和紧密联系,陕西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采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开设顺序,为保证该课程体系与后续“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将原培养计划中的开设时间前移。“电路分析基础”设置为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开设,第二学期讲授“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储能元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等基础知识,并适当引入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等电子元器件的介绍,且在课程中以例题形式说明其基本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同时加强非常重要的戴维南定理的内容,以便为第三学期开设的“模拟电子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学习完“模拟电子技术”后第四学期前十四周开设“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设置为第四学期第四周开设。通过优化理顺课程间的相互关系,此方案的实施不仅解决了课程理论学时压缩的困境,而且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2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与加强
“电子电路”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兼有理论和实验两个环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为保证内容进度上的协调,增强实验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的效果,从课程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将实际电子电路与理论教学建立直接的联系和对比,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的素养,实验环节按照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置实验内容,为了加强理论与实验知识传授的标准化,减少双方知识的重叠,对实验环节的时间和任务以及任务量做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2.3层次型实验体系建设
从培养工程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基于“电子电路”课程体系建设的思想,建立“以人为本,激励创新,目标驱动,融合贯通”的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四个层次,并在第三学期末和第四学期末增加“电工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基础验证性、综合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学会正确记录数据,科学分析处理数据,规范撰写实验报告;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应用问题,从实际工程应用角度完成设计、仿真、安装调试的全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3.1转变教学观念和授课方式
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到和如何利用知识的新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授课的同时引入演示实验,用投影仪展示实验的实物和实验的波形、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知识的理解。
3.2开放课堂教学,培养仿真设计能力
课堂教学与工程教育新模式“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精心设计课堂引导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实时互动。“电路分析基础”从基本电路阶段就开始引入EWB仿真软件,结合电路对EWB的功能和使用加以介绍;“模拟电子技术”讲授模拟电子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入Multisim等仿真软件的使用介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讲授的同时引入VHDL语言,利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软件综合训练学生进行数字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3.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实验教学中通过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四个层次实验项目的设置丰富实验内容,通过“电工电子工艺实习”和“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强化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应用,把“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相关联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以工程问题为背景来分析计算具体的电子电路。实验指导中教师的指导形式采用自然分层分流,因材施教的方案,营造人人可以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育人环境。分流分层,因材施教思想的核心是根据具体实验项目类型指导形式明确化,验证性、综合性对全体学生开设,采用集体辅导和讲解的形式进行,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常用工具和基本分析技能。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出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重点讲解与实验项目相关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从而实现分流分层培养,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目的。实验考核与测试科学规范化,根据实验项目类型不同安排多次阶段考核与交流答辩,帮助学生巩固实验内容,提高工程实践水平。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每个实验项目均要求学生按照正式论文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必须重点处理实验测试数据,严谨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原理图与PCB图设计、实物制作与调试、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多个环节,是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工程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忽视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的不会做方案设计;有的缺乏研究思路和方法;有的仪器操作不熟练,不会排除在实物制作与调试中遇到的故障和问题,导致实物没调试成功;这些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 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
我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的1~16周,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时刻,由于如今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寻找一个好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如果面试成功,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马上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当然还有极少数学生忙于补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也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 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上有误区
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毕设对寻找工作单位没有影响,同时认为毕业设计总是可以通过的,没有将毕业设计看成是大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综合实习,是对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自己清晰了解设计过程的学习,是自己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对自己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尽快适应社会,影响巨大。
2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措施和建议
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进行系统设计、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中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教学内容优化,主要强调电路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突出实践运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性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3)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将其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项目设计,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4)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运用,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进行调整,如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调整为射频电路及CAD技术、FPGA通信设计基础、ARM原理与应用等。(5)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序,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二年级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建立基本的系统概念,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三、四年级则是专业工程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能力。(6)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电子工艺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自主管理,其他专业实验室由学生申请,系部批准后对申请学生开放,尽可能提供实验室给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7)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工具和软件,如MATLAB,MULTISIM,PROTELL等。尤其是单片机教学采用CDIO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如与TI公司合建单片机实验室,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引入教学中;并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开展科研活动。(9)开设科技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2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模式进行调整
(1)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有责任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选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和筛选,强调选题以设计类题目为主,要求软硬件相结合。(2)学生的选题时间可灵活调整,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做毕业设计时可选取与学科竞赛相近的题目;参加飞思卡尔的可选取智能车的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可在第6学期单片机实践时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选题,如有学生在单片机实习时做的是电子抢答器,毕设时做的是无线抢答器,学生完成得非常好。(3)对学生加强教育,认真开好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是一个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一个预演,对学生很重要,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制度,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如在毕业设计中确实不合格的要求二次答辩,二次答辩还不合格的则毕业设计判定不合格。
3 总结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调研,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突出应用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毕设时间和组织机构,整合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已初步扭转质量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英桂.浅谈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高等教育,2006:89(3):65-67.
[2] 彭熙伟,郑戌华,王向南.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45-47.
[3] 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