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45: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摄影艺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别处的记录,而摄影表现手法中,装置艺术带给观者的是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当我们的摄影图片进入装置之中时,过去的瞬间被带进现在,别处的影像被带到此处,这恰恰是双重的时空以及两者的关系共同对此处的观者产生影响。在我们当代语境之下,摄影艺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平时所认知的摄影与图像的关系,摄影已不再仅仅停留于记录对象,而俨然成为探索世界、讨论问题的媒介。于是在更宽泛的空间,我们看到,艺术家通过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在视觉与精神中探索时代、人性、媒介本身的独特密语。
2.摄影结合空间与空间的结合
恰恰探讨了实存空间与虚拟影像的辩证关系。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相关的媒材,或者在展示时以非平面的方式呈现、甚至与环境空间相结合。有时候“摄影”不足以精确显现情事,艺术家就喜欢置入“物”参与协调,并置或错置,互斥出一种矛盾,可以却又平衡的异质状态。在此,照片与真实环境的搭配,不但改变空间原本的功能,同时也改变了照片本身的涵义,成为集体记忆与土地、历史神交的接口。照片不再只是照片本身,所有的照片最终都将成为公众的提醒物。
3.摄影媒介综合的归宿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创作方式的变化,艺术家为了更好的为观者营造一个好的观看空间,在对影像进行图片印刷展示的同时,也会添附一些实物来改变、加强以致延伸图片本身的意义;摄影师也可以添加空间的处理以及气氛的营造来表现影像;再就是以实物和场景为主,以图片依附在实物表面,然后将小型图片集群分散在之中;再就是不完全依赖实物,完全靠图片和图片之间的空间关系来呈现给公众以完整的视觉感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利用图片和图片的解释性注解共同构成装置本身。在摄影家用图片与空间说话的时候,它所呈现的感受是立体的、全面的、充足的,它的力量是巨大而深入的。
二.创作原则以及公众认知
1.创作原则及表现方式
图片本身所要表达的观念内涵——它作为一种记忆工具,是对彼时、彼地的触及,图像一定有它要所想要诉说的、表达的,这是进行创作的基础;其次,在表现手法上,基本会采用隐喻的表现手法,因为每个观看图像的公众都有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生活背景,所以当他们在面对基本隐喻的图像的时候,会根据自身而赋予图片更多的想法,这正是采用隐喻的表现手法的意义;然后,在表现的形式上,一定是超越传统媒介的形式,能够形成体现公共话语的权利力量;最后,通过材质来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用到我们所能触及到的实实在在的实物,通过整个观看空间的形成也能够判断出观看者的态度、立场等主体的意识。
2.公众认知的情感因素
艺术的精神与内涵,用所谓虚拟来完善的真实可能就是摄影艺术所带给我们的力量。影像本身传递思想与情感,而我们的图片与空间就是一个“造梦”的过程,用影像、用内心深处的情感来打造这个过程,既真实又虚幻,它反映人与现实时空的联系而又超越现实时空,是空间与瞬间的组合。其次,它的表象与外延——形式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目的都是更好的凸显图片本身的涵义以及使观者更好的去理解图片的意义,是一个精神、思想互动的力量所产生的过程。
三.回归摄影艺术创作
摄影作为空间与瞬间的组合,借助于光与影的变化来记录真实而又虚拟的视觉影像,在传达事物特征的同时又要表达我们的体验、感觉、理解、想象、情感等,构筑一个有独特意义的视觉空间。作为摄影者,不仅要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来创新,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上进行思考,创造出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图像。它源于人的心灵、人的智慧和人的思维,它不是简单的制作技巧的展示,更不是无意义的图像的堆叠拼贴,影像本身要具有新颖又意味深长的构思,是能够对现实影像的缺憾进行补充的,是能够启人心智的图像表述,更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
二中国画意境融入摄影艺术
创作郎静山说“他的志愿是把中国文化传到国外,艺术必须与生活人生有联系,而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正为人类生存,生活提供了规律,使人类免于因相互斗争而灭亡,使世界保持和平。”郎静山重视主观感受,按照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经营作品,在创作中,它突破了摄影记录功能的局限性,他注重改变客观事物,创造出心中所想之物。据郎静山自己说:“我的创作理念很简单,就是想把好的、美的拍出来,呈献给大家,我一直致力于在摄影中可以找到表现美的方法,把美的保留,不美的丢弃,于是就有了集锦的诞生。”集锦摄影正是让郎静山找到了拍摄心中所想之物的途径。对郎静山来说,集锦不仅仅是一种技法,而是一个包括取材,构图,放映的完整的创作过程。郎静山的心中想把中国的文化景物更好传播出去,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和感染力,在暗房之中创造出了具有灵魂的集锦摄影作品。集锦摄影在暗房中由大师精心雕琢而成,像是郎静山的作品《湖山揽胜》,各处的景物则是集中了法国巴西松树石、菲律宾碧瑶山的树、黄山西海之山峰、南京玄武湖之畔、江西庐山山坡、韩国的凉亭和亭中于八德园所拍摄的张大千的侧影,落款和文字也是在创作过程中加进去的。这些选自五囯八地的景物素材完美地按照作者所想加以创作,用良好的中国画功底和集锦摄影技法,创造出的作品构图巧妙地具有中国长卷气势。应用中国水墨画卷的形式,从左到右,整幅山水虚实结合,气韵生动,又有中国山水起承转合的流畅和谐。它的构图大气磅礴,且各处景物皆拍摄自真实景物拼贴而成,比绘画表现得更真实但却并不是真实存在于自然界的景物,而是存在于作者心中所想到的景物,借助于集锦摄影这一途径再现于作品之中,那么,创作者的思想则至关重要。我们现在看到的郎老晚年的集锦作品很多,一般都以提款的年代来判断这幅作品的完成时间,但是拍摄照片的时间却往往早许多年,郎静山于1949年离开大陆到达台湾带走了400多张中国大陆底片,这就是他以后创作的主要素材,由这些素材,他晚年创作了很多集锦照片,他的创作并不是与外界景物有关,而是产生于脑海中凭空产生的意境。
三老庄思想对集锦摄影的影响
因接收老庄的出世思想,在郎静山的作品中也能感觉出作者的超脱于世外的意境,具有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具有此种诗情画意的作品《云深不知处》中的那个仙风道骨的老翁,在一片白茫茫的雾中像是要离开尘世的那种超凡脱俗,画面的构图很简洁,只有两棵树和一个人,而且人还是一个背影,他穿着白色衣袍,黑色帽子,垂下两根帽带,手中那一根木杆当作拐杖,像是古画中修道的仙人,隐于雾中。照片中树占了很大的比例,与人的背影相呼应产生一种均衡之感。这幅有高调照片让人感觉干净,宁静,像是山水画中超脱于世外的神仙出现在照片中。大树立于雾中,人在树下,这树表现了隐者如般高洁的品质。融合了中国山水画的诗情画意,让人有种随着仙人离开尘世的感觉。他好像要表达这种超脱于世外的感觉,多运用一些仙风道骨的老翁,他们历尽人间世事,或是离尘而去,或是《坐看云起时》坐于山水之间看着世幻,人世沧桑,有一种归于山水田园的飘逸浪漫之美。郎静山的作品多为静止,柔美的湖光山色,如《山林小舟》中那近处茂盛丛生的芦苇作为近景,在这芦苇的掩映下,一湖碧水若隐若现于芦苇与云雾之中,在远处高山的掩映下形成了一个云雾缭绕的宁静仙境,而那一叶扁舟行于其上,小舟使仙境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船桨划出一圈圈的涟漪,使画面富有动感,产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悠远宁静的诗一般的意境。整幅照片像是具有诗意的山水画,浓淡适宜的水墨风格,更添一份幽美之感。郎静山的作品让人如入画境,尽揽中国山水的诗情画意,他用照片捕捉着中国的文化底蕴,运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表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传播着自己印象中那幽静无争的中国风景,那些高山深谷,古刹幽林,悬崖峭壁,高山细柳使人感到宁静悠远,观赏这些作品使人感觉心境恬淡,超脱世外。郎式的集锦摄影集摄影技术与国画意境于一身,通过对中国画的研究运用和娴熟的暗房技巧创造出了中国风格的摄影艺术,通过描绘作者心目中的情景表达了他寄情于山水超脱于世外的浪漫主义情怀
2.光对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造型用光是构造影视画面层次感、立体感,并形成视觉冲击力,增强画面层次效果表现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电影艺术创作中光线方向与太阳照射物体方向的差异性,可以从顺光、侧光、逆光等三个不同采光方向探索造型用光对摄影艺术的表现力。这几种光的组合和演变,使作品呈现了各具形态的艺术效果。如顺光以物体受光面的均衡多层次、多维度地再现物体的质感和艺术效果。侧光表现出鲜明的反差、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空间立体感和层次感比较强。逆光侧重于对空间深度和环境气氛的烘托,偏向于对物体轮廓的勾画。
3.光对色彩还原的要素光在色彩传达中的再现与还原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根据造型用光的特点,可以将光对色彩还原的要求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光的属性特征。不同的光在影像效果和色彩表达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如自然光和人工灯光的区别,成像效果也截然不同。从光的来源方向来看,直射光和散射光在影像摄影过程中的造型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直射光无论是线条还是影调都比不上散射光柔和;顺光与逆光的差异,顺光拍摄物体光线较为均匀,但缺乏相应的空间纵深感和画面质感。逆光曝光不充分,但在特殊的摄影场合,这种摄影手法反而更能表达摄影效果。从造型用光的光线强弱来看,强光有利于烘托画面的层次感,制造出绚丽的画面,弱光摄影往往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电影摄影创作中造型用光的技术处理和艺术表现
造型用光在影视创作中有着特殊而又关键的作用。光源在被拍摄物体的外观、立体空间、彩色构成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运用。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应通过光线调节和搭配,尽量呈现出被拍摄物体的艺术性和视觉美感,巧妙运用不同性质的光线,合理搭配自然光和人工光,深度融合到画面的意像中。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要智慧与技巧并存,巧妙构思,灵活运用,把握好造型用光的影像效应与“光感”,结合被摄物的影像特征,调和好画面气氛,增强被摄物的空间深度感和画面层次感,灵活运用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自然光彩。造型用光的完美技术处理,既要求摄影师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水平,又要求他们能够发挥创意,创新造型用光在摄影创作中的巧妙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艺术造型效果。影视创作因为有造型用光的灵活运用,才会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摄影作品中传递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认识,体会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为了渲染影视作品中这一主题的表达,就需要确定好光线方位、光线强度、光线性质等综合效果的处理。当作品中的光线、色彩等达到一定比例时,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宛若仙境而又难以言表的视觉美感。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一般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创作理念。
加大造型用光技术处理在电影摄影创作中的应用,将会推动电影摄影创作艺术的发展,并将创造出丰富多彩而富有艺术气息的作品。电影摄影创作中造型用光的艺术表现是丰富多彩的。在影视创作中拓宽造型用光的艺术表现,有助于丰富影片的故事情节并提升影片的艺术价值。如电影故事情节中合理运用光线可以使画面的内涵和意义表达更充分,更能渲染出故事情节和环境气氛。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巧妙运用造型用光技术,可以充分传达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深挚的情感表达,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造型用光在摄影创作中的运用也可以做为重要的情节因素,通过造型用光的动态展现和运动韵律营造出或紧张、或欢快、或恐惧的环境气氛,进面渲染故事背景,丰富故事情节。造型用光还可以提升人们的艺术审美效果,影视创作中摄影师引导被摄者调整姿态或笑容,或创造性地运用光线,让观众产生美的享受,阐释艺术美的主观认识。
三、促进电影摄影艺术与造型用光的良性互动
1.将电影摄影艺术视觉节奏与造型用光有效结合电影摄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能够超越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电影摄影艺术在构思、用光、色彩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有助于增强画面的视觉语言,产生足够的视觉冲击力,让欣赏者产生实实在在美的享受。而光是调节摄影画面效果的调和剂,将造型用光与取景构图、画面处理、题材创新等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或精彩绚丽,或动感有力,或意境十足的美丽画面。有人将造型用光看作是摄影艺术的生命,事实确实是如此。造型用光可以渲染出影视作品的画面气氛,突出画面的质感并不断提升画面的艺术造型水平。真正的摄影师都是善于全天候运用造型用光的集大成者,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总能够在复杂的光线环境中创造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将电影摄影艺术视觉节奏与造型用光的有效结合,还要注重画面的影调与色彩之美,通过调节画面中明与暗的布局比例以及色彩的搭配,产生或具有强烈对比度,或柔和平缓的影调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将造型用光与电影摄影艺术视觉节奏结合起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维度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艺术作品富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二、凸显民族性的主要内容
凸显摄影艺术民族性的第二个层面,是凸显民族性的主要内容。内容是一切事物内部诸多要素的总和。对于摄影艺术而言,内容系摄影作品思想内容的简称,是作品内部诸多要素的总和。具体包括:构图、角度、光度、瞬间把握等等,摄影作品中构成艺术思想和艺术形象,技术是辅助手段,是基础。要凸显摄影艺术的民族性,首先要选择民族性十分鲜明的题材,以做到占尽先机。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要思想,指的是摄影作品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要凸显民族性,也要在摄影作品立意时,以富有地域特色、风土民情的题材为主。例如焦波的摄影作品《俺爹俺娘》,这幅作品极具代表性,民族性鲜明。看到作品就能联想到落后偏远的贫瘠山村,那里有俺爹俺娘也有许多人的“俺爹俺娘”,通过作品仿佛看到过去、看到今天,在并不富裕的农村,依然有许多留守的“俺爹俺娘”。必须充分肯定,摄影艺术在凸显民族性方面,具有很鲜明的特色特征,一幅红灯笼、一条鲤鱼跳龙门、一张年画,就能鲜明的感受到这是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内涵,这就是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照片信息包含有审美属性普通的照片还不能称之为摄影艺术作品,还必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提升。首先,从摄影的主体而言,拍照者只有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成为有艺术创作能力的摄影师、摄影家或摄影爱好者,才能成为自觉的摄影艺术作品创作者。其次,就是对于照片必须用符合艺术标准的审美价值来衡量其是否为摄影艺术作品。然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摄影的大众化普及为每位拍摄者通往摄影艺术之路奠定了入门基础。随着摄影进入艺术行列,也就产生了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的摄影美学。照片或者说摄影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属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看照片的过程,就伴随有一种审美的心理。即便看普通的人像照片或者风景照,欣赏者也是带着照片真好看、真美这种普通的审美心理的,不要说具有更强艺术性、更高级的摄影作品,以及艺术欣赏者对这种摄影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实际上,照片的审美属性是比较普遍的,尽管有低级和高级之分,摄影的拍照者或者说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也有差别,照片的观赏者或者说摄影艺术的欣赏者的审美素养也有差异。但是,照片包含的信息,摄影的作品的光影、线条、色彩、质感等画面语言以及所表达的主题一定是含有审美元素属性的,和绘画、雕塑等一切视觉艺术一样。
(三)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摄影审美支撑摄影具有审美价值,视觉文化的影响力无所不在。我们已经置身一个全球化的影像社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需要具有审美属性的艺术形式来实现,那么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摄影审美支撑。不要把很容易掌握和普及的摄影当成只是随手拍照相,只是玩乐一样的无意义消遣。要看到摄影这种最普及、具有审美元素的拍照在所有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潜移默化影响,要提高其对人文素养培育和提升方面的价值。同时,把大学生摄影这种非自觉的拍照,通过课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方法变成意义更加明确的认知和培育,要从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上促进摄影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所应担当的艺术审美功能的实现。
二、摄影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
在摄影艺术具有美学价值,且美学是人文精神和情怀的重要载体这样的认知明晰后,摄影可以作为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方法也就可以理解了。大学应通过各种摄影艺术途径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摄影艺术课进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人文教育课程是帮助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对历史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终极关怀的情感,除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大的学科专业支撑之外,作为艺术内容之一的摄影艺术也具有通识课程的属性。从教育的本质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教育实践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正成为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摄影艺术课不仅是摄影和艺术专业里的专业或专业基础课程,也完全应该成为大学通识教育体系里对大学生通识美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课程。人文艺术课在大学里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应重视艺术对一个人的成长、创造能力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大学不仅要培养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人才,更应该成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公民。摄影艺术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其人文修养,促进其人格完善,包括能力、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让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平衡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摄影艺术技巧和艺术理论教育课程的开设,可以满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对摄影技能和人文精神修养的需要。据调查,法国一些重要的大学几乎都开设摄影教育课,如巴黎大学、里尔大学、波尔多大学等。
(二)大学生的摄影艺术课外活动应该得到加强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学校要在加强艺术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成立摄影学会、协会类组织摄影艺术社团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摄影艺术社团通过开展各种摄影艺术类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摄影艺术实践精神,提高其摄影的创作和欣赏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大学生摄影协会可以把有摄影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摄影技术培训、摄影创作和欣赏讲座,进行摄影创作活动,搞摄影比赛与展览,开展摄影艺术研讨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摄影艺术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摄影技术与艺术水平,提高其文化修养和人文情怀,使其更深入地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社会活动、关注大自然等,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学校和社团的摄影艺术教育、实践和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摄影艺术和人文精神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可谓意义重大。
首先,笔者认为,无论是拍摄什么主题的作品,都要对其先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拍摄出好的作品。在进行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之前,必须做到对这一遗产项目心中有数,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俗学内涵、了解其和民俗的关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空间。
其次,拍摄手法主要以纪实为主,客观真实地记录现象,在摄影语境中寻求艺术表达。通过考察以确定对项目摄影的表达和拍摄技巧。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点不同,其表达方式截然不同,例如传统戏剧类反映的是舞台表演,主要以演员表演为主,具有戏剧夸张的效果,在拍摄的时候可以运用大胆夸张的拍摄手法,运用夸张的角度或镜头勾勒出富有戏剧性的照片,从而达到以形式的张扬去适应项目的内涵;民俗类则更适应相对平实的表现手法,以事件的第三者的姿态拍摄,不要刻意摆拍。在不干涉主体展现的情况下,真实地记录和再现非遗项目场景,在拍摄的时候可以注重动感、气势以及节奏的表现,突出主题,讲究形式美,在表演的轨迹中截取最具美感的瞬间,抓住瞬间的美丽,以表演轨迹的点为重点,留下发展轨迹。
在设计摄影画面的构图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就会让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的美感。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二、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时常可见,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并不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摄影画面布局的均衡,是人们运用视觉和心理上的习惯,对画面内全部可视形象所处的部位,进行稳定与否的一种衡量。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拘谨、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居多。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则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等。
对摄影者来说,布局的均衡是结构理想的结果,因而处理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处理画面结构的问题。作为摄影画面的两大组成部分,主体与陪体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主要对象和辅助对象。所以在处理画面布局均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这其中包括两者在情节上、情绪上以及动态、动势方面的呼应关系。
三、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根据主题思想要求,选择有价值的景和物,组成摄影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最能体现主题的对象,就是主体。而在画面中,那些不是最直接体现主题思想,仅对主体起到一定程度的烘托、陪衬,帮助主体说明主题思想的对象,习惯上称为陪体或周围环境。在摄影画面中要妥当的安排和处理好主次关系,避免出现零乱、主次不分,淹没或失掉主体,而造成没有主题的现象。
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的效果。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第一,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第二,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第四、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
初学摄影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将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以5:8的比率来表示。另外,九宫格构图(也称井字构图),实际上也属于黄金分割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主体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实际上这几个交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又比右面强。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五、处理好画面的空白
摄影构图中的空白,既有因景物本身,如:烟、云、雾、天、水、空隙所制;又有因为光与色的艺术处理所制。实体与空白的相互衬托,形成有规律的起伏节奏,产生一定的的韵律感,是摄影艺术在处理画面构图虚实关系中,广为运用的手段之一。
在现代商业摄影中,为了体现不同创意故事的需要,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可以看到任何摄影流派和艺术流派的影子。商业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是怀旧的经典的胶片黑白也可以是锐利的鲜亮的数码彩色,任何具有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都是为了更准确的体现产品的创意故事,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的艺术性能够将创意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因为艺术作品最终的呈现是要通过感官去体会的,形象,色彩,空间的组合的结果是一张张照片,这一张张真实的有内容的照片感染、感动着观者,所以,商业摄影是通过作品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的。
商业摄影的限制性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性
从广义角度来分析,任何艺术创作都要或多或少的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或自身条件的制约,完全“自由”的艺术在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雕塑和绘画作品大多数是艺术家为了皇室或贵族创作的,其在一定选题内自由的创作。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梵高在创作时也会受到自己金钱拮据的限制。商业摄影的创作是主观寻找限制,并在限制中找到最为准确的表达方式去解决问题。商业摄影创作的首要目的就是宣传商品、获取广告效益。其必然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商业摄影可看作是“戴着锁链的舞蹈”。商业摄影是创作者在被限制的题材内发挥自己的才华,用具有想象力的手法巧妙的将艺术和客户限制的要求结合到一起,这种限制性的艺术行为在商业摄影领域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组优秀的商业摄影作品首先考虑的是作品如何与商品、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求最能符合商品特质、最能贴近市场动向的角度来表现。然后用艺术性的手法将创意故事用照片的形式娓娓道来。这是商业摄影所独有艺术气质。也是限制给商业摄影带来的独特的艺术特性。
2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究
(1)设计师理念的更新。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设计师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并且会在以往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数字技术,从而进行全新的尝试。对于设计师来说,为了使数字技术能够合理、有效地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也对自身又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数字技术的应用必须能够起到改善环境艺术设计及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要充分解决传统设计观念与现代设计观念之间存在的矛盾。这样,数字技术才能够顺利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应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属于艺术及科学两者的有机融合,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与相关技术的融入是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性的。数字技术的融入,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丰富了设计内涵,使得设
计的美观、舒适感及艺术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对于设计师来说,需要重视社会中新技术的出现,认清新技术的价值作用及优势,充分利用,方能使设计效果更加优化,更具艺术感及层次感。(2)数字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步伐加快。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突出的,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对文字进行有效处理,同时也可以对图形及图像进行有效处理,与传统模式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是极为不同的。对于一些刚刚接触环境艺术设计的人而言,能够很好地应用数字技术,并且传达出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数字技术的融入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步伐得到有效加快。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的,我们知道传统模式下的环艺设计采取手工绘图的发光法的,这样修改起来就显得较为麻烦,而用数字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绘图便能够使后期设计修改更为简单,并且还使得设计更加精准、规范,进一步为设计艺术效果的完美传达提供了有效依据。
(3)数字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速度得到有效加快。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能够使图像声音及文字以数字的形式传达出来,这样便能够为设计者构象及方案的成立提供便利。并且还方便设计的修改。数字技术通过部分先进的图形展现技术,让技术和艺术很好地融合在仪器,从而使数字技术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与此同时,通过与传统白描及渲染等技巧的融合,数字技术更加具备表现力及感染力,从而使环境艺术作用更具层次感及优越感。大致上分析,数字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速度得到有效加快,改善了传统手工绘图难以修改的缺陷,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4)数字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在市场的竞争力度得到有效增强。数字技术中的图文、声像等信息均是一类以数据格式存储的数字文件,通过对有关图形软件的应用,便能够对这些数字文件进行有效转换,用户便能够将这些数字格式的文件调出来,并进行加工处理,进一步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数字技术,能够使设计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减低设计错误率,使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使设计作品在同类设计作品中的竞争力度得到有效增强。充分融入数字技术,对作品的复制拷贝也是极为便利的,同一类稳健能够进行反复印刷及打印,不会导致文件受到损坏,很好地保护了文件的质量。与此同时,通过与网络互交技术及信息传输技术的融合,还能够实现远程文件共享,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大致上分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能够使设计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提高业主的满意度,从而赢取业主的充分信任。
1引言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辅助,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运用不同的软件实现三维建模、材料统计、三维场景实时仿真和施工图绘制等任务。然而,在实际当中,如何能够通过一个系统来实现这些过程的有效集成,以及数据统计与三维模型的有效结合,成为了一大难题。现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作为基础,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系统中BIM的一种新体系结构。在BIM技术的帮助下,设计者可以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使用一致的信息,准确地模拟场景中的视图框架结构、材质属性和数据交换,也可以创建更精确的施工图。依据BIM信息管理平台来定制项目的部署和实施,信息的设计过程可以通过数据库来管理,提高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缺乏集成性的特点,维护和更新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2BIM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优势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往往是依靠AutoCAD等一些设计软件来完成二维平面垂直以及剖面图的设计,然后结合3dsMax软件制作3D效果图,这种设计方法和三维模型设计没有集成性,可视化的目的实现不了,造成它的价值不能被带到后面的施工设计和项目管理当中。目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BIM技术给环艺设计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可靠的方案。新的建筑信息模型具有很强大的组件库,大部分的场景、材料和设施都存储在该数据库当中,随时可以调用。BIM的数据库包括了建筑材料以及室内装饰材料的详细信息,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应用创造了更多的附加功能。该模型易于生成各种综合表格和材料表,从而使设计者可以方便地使用BIM进行工程预算。也可以基于丰富可靠的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数据,从一开始的空间规划以及进度制定,到需要改动详细图纸中设计阶段中材料成本的预算,都能够在跟其关联的地方得以显示。倘若设计者改动了平面图纸上构件某处的尺寸或者位置后,每个视图的三维双向关联以正确形式显示出来,并且其他相关图纸的网站也会自动更新。
3BIM技术
3.1BIM技术介绍
BIM技术是基于三维数字技术之上,集成与建设项目相关的信息工程数据模型,以及在设计、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数字技术。其中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为BIM设立了准确定义:BIM是一种运算方法,它是在开放的行业标准之下对设施的功能特性和物理以及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计算,并为决策提供支持,能更好实现项目价值。因此,既CAD的技术发展后,BIM技术又是一中新的技术,它的应用将给多个行业带去革命性的变化。
3.2BIM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自2002年Autodesk公司首次推出Revit软件且在全世界内广泛的推行BIM的概念,使得BIM技术已逐渐的被大家接受,而且在实际的工程当中得到了应用。因此BIM技术已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关注度呈指数增长。由于BIM技术最开始起源于国外,造成国内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还不够成熟。在国内,对大多数的人来说,BIM技术只是一种新鲜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当中,具体的内涵还不能被大家详细理解。就目前来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人员主要对BIM技术的研究集中在了以下的三个方面上:(1)对BIM技术的基础理论探究,主要表现形式是将BIM技术的相关标准以学术发表的形式公开其研究成果。(2)对BIM软件解决方案的理论探究和开发BIM软件,在这些方面上的研究成果主要是BIM的软件系统开发。(3)BIM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前景的研究。主要研究是怎么将已开发出的BIM软件用于实际的工程当中,解决在实际应用当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3.3BIM技术的特点
3.3.1具有协调性特点
作为一个复杂性强的系统工程,项目协调在其过程、部门和各项目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的进行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问题,管理部门应及时的组织有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集中的探讨相关问题,协商解决办法。但是对于其中的有些问题,协商也不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其中,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合理的安排内部部件的结构,还能够实现对平面布置电梯井和其他成分的协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可协调问题的出现。
3.3.2具有可视化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传统施工图纸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施工人员靠自身想象的构造结构不但不利于整体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反而会使工期延长的程度更加严重。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BIM技术,此项技术能够显示出三维实体,直观地显示出建筑物内部的构件。也就是说,技术人员的施工可以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来实现,值得称道的是,项目业主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
3.3.3具有模拟性特点
BIM技术具有模拟性,它的模拟特性不仅可以模拟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能够模拟现实中不可能运行的事物。最后,对建筑设计进行仿真实验是能够实现的。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控制工程造价,给施工项目和施工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环境艺术设计中BIM的三维协同设计优势
三维协同设计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传统二维平面设计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很快的占据了BIM技术的重要地位。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各个专业的交流、沟通与协调,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因协调不顺所产生问题的概率。使用BIM信息网络平台,能够有效的扩展协同设计在建筑模型中的共享,使设计者能够在三维模型中找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点,进而进行协调和沟通,为设计的快速变化、改进和有效应用提供参考。借助BIM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将以往分散的、孤立的设计数据和信息集成到一个平台上,从而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顺畅。我们通过比较传统的二维设计CAD技术和BIM技术在性能和效率方面的不同可以看出(表1),BIM技术已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结构,它的描述更真实,更准确以及更全面,有效的克服了二维技术只可想象不可直观看见的缺点,这算是技术的又一个重大的飞跃。另外,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BIM技术与三维协同设计中的优势也体现到了直观形象、易解决问题、提高设计效率、空间布局问题等方面。
5BIM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以沈阳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实例进行探究:沈阳文化艺术中心内部结构布局复杂,机电系统众多,仅仅依靠设计者经验本身确来定设计空间的可行性显然不能够满足项目的挑战。通过BIM技术的协调模式,各专业模式在建成后都会被组装成一个整体,给各专业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准确、科学的可视化方式的将电气设备,暖通,室内布置通过实际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方便专业之间的修改和确认,能成功的避免传统协同方式带来的问题,确认专业修改传统的协同方式之间的协调问题,解决困难,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以AutodeskEcotect分析工具为例,很好的分析论证了建筑性能,为室内设计方案比选以及空间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深化设计阶段的施工图纸中,AutodeskRevit系列软件与传统的AutoCAD平台连接,从而设计出更深入的模型建立、施工图的帮助以及BIM模型数据集成。在整个的过程当中,通过对AutodeskVault软件的定制,实现了对文档管理和过程控制的全过程控制,突出了有效集成的结果,突出了BIM技术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