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硕士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6: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机械专业硕士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机械专业硕士论文

篇(1)

 

安全是天,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加快了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硕士论文,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是企业开展生产活动,创造经济效益的工具,随着机械化施工程度的提高,由于安全管理方面的种种原因以及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进一步增大,轻则发生机械损坏或报废,重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直接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如何避免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可能出现的安全危机高发?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就行阐述。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难点

1、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力度日趋弱化。现在大多数企业内并未真正的重视设备管理,在经营压力过大的形势下,机械设备安全工作成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辅助工作。再就是现在很多有资质且管理能力高的大型企业,往往以总承包商的身份出现,客观上退出了机械设备现场直接管理,导致了管理漏洞的出现。

2、专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缺乏。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发展,现在的机械设备也在往智能化,大型化,数字化发展。而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如此多的专业操作和安装人员。为此会引进更多的劳务工,他们本身就缺乏专业知识,安全意识淡薄,施工任务重的情况下,很多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上岗操作了。这样在机械设备使用上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抢工期,抢进度造成机械超负荷运转,忽视了日常保养和维护。硕士论文,机械设备。工程一旦开工,为了降低成本,往往投入的机械力量不够,而在工期压力下,管理层面上就只会看到机械设备带来的高效率,无限制要求加班,造成了机械的超负荷运转。工期紧,机械设备只注重使用,只要能用就不能停下来,操作人员根本没时间对机械进行保养和检查,造成机械带病运行。不但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寿命,还增加了事故的发生几率。

4、施工现场工作环境恶劣,也对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有很大影响。

二、如何采取措施来规避上述原因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

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工作,从选型、采购、安装、使用、拆除、维护、改造直至报废,都需要进行专业的管理。针对以上几个环节,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1、正确选型,合理购置调配。工程中标后,机械管理部门就要组织专业人员参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根据工程大小,工期计划以及特殊部件的吊装方案,选择相应的机械规格型号和数量,以及确定进出场的时间,确保机械设备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硕士论文,机械设备。其次,起重机械使用时,要本着“先调剂,后外租”的原则。将企业内部的闲置设备充分利用,不足部分和缺口设备通过外部租用。对要求租用的设备应选择整机性能好,安全装置齐全有效,承租单位资质齐全,信誉度高。

2、增强机械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机械的安拆及使用中存在的各个危险因素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些危险因素的辨识及排除就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具备机械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技术人员必须参与到机械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包括:机械施工方案的编审及组织;机械设备改造方案的技术鉴定;新装机械的技术试验和技术交底;机械使用中安全技术状况的检查及整改方案的制定;全程参与机械管理的各个技术环节。

3、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三定制度:定人、定机、定岗。就是把机械和设备主人固定下来,把机械使用、保养和维护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人,同时有利于操作人员更加熟悉设备的性能,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感。交接班制度,能使多班作业人员都能互相了解情况,充分掌握机械的运转状况和技术状况,同时对分析事故原因,考核操作人员提供了有利的证据。硕士论文,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及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督促操作人员加强日常维护与保养,发现故障及时修理。

4、强化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及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及真实性。不要只是敷衍应付。对各次培训都要进行考核,确保培训的效果。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不仅要进行安全技术理论方面的培训,还要确保其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落到实处,重点是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同时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有效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5、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硕士论文,机械设备。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经过安全检验。施工企业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要办理注册登记,并通过安全检验;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和事故应急处理知识,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硕士论文,机械设备。

篇(2)

由于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开办时间较短,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尽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能较好地适应发展需要。因此,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尤为重要。

1 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式与管理制度构建

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业务背景及社会实践的不同进行归类,并按照国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制定农业机械化农业推广硕士的招生、培养、管理到学位授予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

农业推广硕士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导师要求相对较高。高校教师大多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但生产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构建多样化的导师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尤为重要。一方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校内和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即一名研究生由高校导师和校外研究员共同负责,其中校外导师以辅助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充足的生产实践条件以及在学位论文选题和指导中能够切中现实生产问题,从而弥补校内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4]。

2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

由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经历、知识结构及专业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注重拓宽基础,突出应用,同时可以开设多方向的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修,发挥学分制的作用[5-7]。此外,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应结合学校区域特点和办学特色,注重创新;同时强化实践教学,能够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

农业推广硕士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切合高校农学建设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在广泛地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听取农业推广委员会与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培养单位、已毕业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等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制订出适合的培养方案。比如,在公共课程构建方面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并注重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公共选修课可采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农业技术推广的经典案例,农业推广项目的评价以及科技论文写作、推广口才与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构建灵活的课程体系。

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构建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学科前沿和交叉知识的传授,还要适时结合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专业领域学术研讨及科技前沿讲座等多样化形式组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4]。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可与校外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建设相应的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创新平台和实习岗位。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以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也是确保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4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如图1所示的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质量保障体系,需要研究生、导师、专家的配合到位才能保证学位论文质量[4]。论文选题需要研究生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可以在校内导师的科研项目中选题,也可以从校外导师的生产实践中选题,还可以自行选择课题。提倡选题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鼓励研究生自选课题。

篇(3)

 

一、序言

今年笔者有幸成为宁夏国道211联络线古窑子至青铜峡公路路基桥涵第10标的项目经理,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就企业能否在合理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业主及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公路工程产品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目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合理地控制工程成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包括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

(1)全员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是考核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它涉及到整个项目部的各个部门,也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项目部各部门及每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项目部的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2)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工程施工及竣工验交)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清单以外价款的计量支付,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三)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四)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也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材料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硕士论文,成本控制。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五)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硕士论文,成本控制。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四、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合理地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

(1)材料费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费占整个工程费用的比例很大,有较大的节约潜力。硕士论文,成本控制。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2)人工费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3)机械费控制:项目经理部内的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施工机械。对于外租机械设备,如:摊铺机、压路机、平地机、吊车、发电机等,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要按油料消耗定额进行抽查。并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提高机械利用率。自备小型机具,也要合理使用,减少机具闲置。对于机械设备应建立日常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硕士论文,成本控制。

(二)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经理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费

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另外,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三)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的生命保障线。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因此,工程施工中要预防质量通病的产生,加强工程的质量检验,降低或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样不仅能降低工程的故障成本,还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硕士论文,成本控制。

(四)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

(1)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树立明确的时间和成本观念

在投标中,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如在执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时,业主给定的工程量清单中工程数量不一定是工程竣工的结算数量。硕士论文,成本控制。因此,在投标时,应通过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数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的报价水平,策略地降低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工程项目单价,提高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增加的工程项目的单价,以便在竣工结算时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同时也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当提高前期费用的报价,降低后期费用的报价,以便达到尽早收回建设资金,加强资金周转的目的。

(2)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公路施工企业同样面临着施工风险。因此,项目部应建立一支精干稳定的工程索赔管理小组。在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提高索赔意识的基础上,发现索赔线索后,经与有关领导研究后,及时向业主及监理提出索赔。在编写索赔报告时,要将索赔的证据资料汇总与索赔申请、索赔费用计算等一起上报。索赔报告中一定要注意索赔时间及索赔额度。要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及时提出索赔;对于索赔额度,一般应分散及时提出为好,以免业主感到额度过多。如果总额度很大,可以将小额索赔作为谈判时的筹码,弃小保大,以便让业主得到一些满足。

施工项目的索赔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并在索赔谈判过程中加强谈判策略和技巧,这样就一定能为企业增加收入。

五、结束语

篇(4)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迎合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要,缓解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与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加强了人才培养院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对于完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刚实施了两年,全国各高校均无成熟的培养模式和经验可借鉴,如何积极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使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满足培养质量标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并探索出一套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已成为相关培养院校的一个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培养具有石油特色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性

1.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要求石油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能源供应形势的日趋紧张,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在全球范围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石油企业近年来迅速扩张,大量引进人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不仅反映了石油石化行业和石油科技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对人才复合型的要求,也体现了石油石化行业对人才适应性和服务能力的期望。因此,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要求石油高等教育必须迅速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复合式、创新型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并积极引导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新的能源经济形式下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石油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十二五”和中长期石油规划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机械工程专业的特点要求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对机械工程学科来说,它既是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传统学科,又是与高新技术同步发展的新兴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强、行业覆盖面广、人才需求量大、专业适应能力强的特点[2]。为了满足国家制造业和装备制造行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类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都应以全面素质良好、专业基础扎实的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能较快地适应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现场实际工程问题。

三、当前石油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为拓宽知识结构,石油院校大批增设课程门数,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无形中缩减了课程本身的学时和内容,使教学知识面过窄,课程内容浅显。同时,大多数选修课较为传统,不能及时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术信息匮乏。机械学科是同高新技术同步发展的新兴学科,受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影响显著。目前,机械工程研究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多数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战略目标和科研动态,难以掌握学科的最前沿信息,严重阻碍了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创新与突破[3]。

3.师资力量薄弱。近年来,虽然各石油院校都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赶不上研究生的发展速度。另外,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来看,新增的导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不能满足机械类硕士研究生教育面向社会、面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4]。

四、石油石化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国家制造业和石油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培养了大批掌握机械专业理论和技术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工程研究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给我校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为了适应国家中长期人才需求,立足于学校“强特色、求卓越,加快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科学发展主题,在现有条件下,应积极地依托校内基地,联合行业共建,寻求企业支撑,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等培养过程上,对原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式进行了改革,构建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设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培养从事非学术研究的、知识和技术应用部门的从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特定社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基于石油高校的行业背景和石油机械装备产业对复合式、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我国石油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分析石油工业面临挑战、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应注重基础、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使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从而适应现代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和石油机械装备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设计要求。

转贴于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对一种专业学位的界定,体现其性质和特点,一般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论文标准等内容[5]。石油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在组织形式上应着眼于“实用、创新、复合”的培养目标,积极摆脱学术型学位硕士突出理论学习的影响,深化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论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夯实专业基础,实习、实践主要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提高实践能力,在学位论文内容要求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实施改革创新,以提升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整体质量。

3.以实际应用为主线,构建科学的课程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是研究生掌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的主要环节,只有拥有一个新颖的适用面宽广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知识结构特征的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强、行业覆盖面广、专业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因此,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基础性,又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其课程体系应以实际应用为主线,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从增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出发,加强基础课的宽广性、综合性和专业课的先进性、实用性,突出研究方向。同时,增加选修课门数,尤其是设置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相关课程和反映石油机械专业领域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前沿性课程,以此体现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30-03

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其区别于学术型硕士的重要特点。机械工程专业的实践基础是从事复杂机械装备设计、先进装备制造、机电系统控制与监测研究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因此,机械工程实践环对机械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起步时间较短,开展机械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可进一步完善研究实践教学体系,发挥机械工程学科的传统优势,使学生较深入地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及开发技能,同时满足机械工程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愿望。要达到这样一个培养目标,专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1-2]。

1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及方向的确定

充分考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及工程能力培养要求,才能确定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3]。机械工程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该领域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及系统的设计、分析、试验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现代制造工程,机械性能分析、设备故障诊断、状态监测与维护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技术,工业设计的研究与设计方法。具有从事机电新产品、制造装备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强,实践技能水平高,掌握先进设计、分析、检测、制造等现代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的高级人才。

由机械工程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现代设计与方法、先进制造与装备、机电系统测控与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向。

2 培养环节的设计

2.1 实行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根据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特点,该领域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可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培养的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校导师由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并且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学校导师应在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入学一学期内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企业导师一般由学校导师所合作的单位内具有高级职称且具备丰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应在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入学后一年内确定。双导师以学校导师指导学术、企业导师指导工程实践的模式为主。学校导师主要负责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特别是理论部分)的指导。学校导师对机械工程专业硕士论文的质量负责。企业导师主要负责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中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的选题、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应经常交流情况,切磋经验,互相配合,共同指导从而保证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4-5]。

2.2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性毕业论文设计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6]。学位论文形式可根据行业特点,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课题最终成果,要以具体的设备、系统来体现。学位论文完成后,按有关学位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学院组织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分学位委员会审议,充分考核其实践能力,验证课题论文具体实物成果,然后才能将相关材料上报研究生院,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获得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3 实践课程的设定与实施

3.1 现代设计与方法实践能力培训

现代设计与方法实践能力培训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现代设计与方法的认识以及如何实现。该实践通过使用ProE绘图软件和PowerMill软件以及数控机床来实现零件从设计到加工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首先学生通过使用ProE软件来设计出需要的加工零件,然后将绘制好的加工零件导入到PowerMill软件,通过此软件来实现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所需要加工轨迹代码,在仿真检验后将代码导入数控机床中来实现零件的加工。图1为学生完成的零件三维造型及加工轨迹设计。

3.2 先进制造与装备方向实践能力的培训

先进制造与装备方向实践能力的培训是培养学生在对先进制造与装备的认知基础上的实践能力。该实践课程培训在西门子840D SL数控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如图2所示。教学试验台上配有针对机床常见情况(如运动、故障报警、加工状态)的演示盘,通过各种信号灯的显示可模拟机床的刀库的旋转、换刀以及机床辅助动作的状态。学生可进行西门子840D-SL系统的连接调试、西门子840D-SL系列S120伺服轴调试、西门子840D-SL系统参考点建立调试及故障诊断、西门子840D-SL系统所用Step-7 PLC指令编程与调适、ShopMill CAD/CAM编程实践、PCU单元OEMs HMI扩展界面开发与编辑、SIMATIC WinCC flexible开发工具包的使用及数控加工程序测试,完成图形仿真训练。

3.3 机电系统测控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

机电系统测控与技术方向的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对测试和控制技术的认识与实践能力。该实践通过数据采集卡来实现对模拟量的采集和数字量的输入输出控制,让学生深刻了解到数据采集卡是如何将外界的模拟量转换成电压,然后将电压转换成人们熟悉的数字值;明白数据采集卡是如何控制数字量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编程来实现对直驱试验平台的控制。通过该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先进制造与装备的概念,还能够使学生明白如何通过上位机来调用动态链接库函数,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图3是学生通过变成编程软件实现的简单测控界面。

4 结语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通过上述环节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掌握机械工程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可为我国制造行业提供实用型科研、技术人才,间接促进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宝营.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教学设计[J].科技资讯,2015,13(25):120-122.

[2] 郑鹏,吴建权,沈会祥,等.“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22):207-209.

[3] 《设备监理》编辑部.工程硕士培养应以行业队伍建设需求为目标――访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主任高彦芳副教授[J].设备监理,2013(2):34.

篇(6)

摘要: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探讨了校企结合的“1+2”培养模式,即1年学校学习、2年企业学习,提出了企业学习“三段式”培养模式,并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兼有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职业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企业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55-03

一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小,且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实行全日制培养。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将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目前高校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等方面照搬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模式,不能真正适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鉴于此,笔者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理念,强调企业学习的重要作用。以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采用“1+2”培养模式,即1年学校学习,2年企业学习。企业学习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采用实习+实践+研发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对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进行系统训练,以期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义

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实行全日制培养,其目的是通过调整目前研究生教育方式,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早在1996年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就明确指出:“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人才而设置。”这表明:专业学位教育形式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职业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即培养过程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

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等特点,体现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然而,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来源于应届毕业生,他们在入学的时候并没有职业背景,而毕业后要在专业领域从事工作,他们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都需要在学校内完成。并且学生毕业后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会计师等。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以及学术型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必然是不同的。

(二)职业能力描述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1)为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2)在步入职场后表现的职业素质。(3)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具体来说,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多种能力。

对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人员来说,其职业能力可细化为五方面:一是人格特质,包括责任心、毅力、正直诚实、道德伦理等;二是专业知识,包括工程推理、系统思考等专业基础能力,以及现场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市场调研等能力;三是工具运用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信息处理等运用基本沟通工具的能力;四是社交与沟通,包括人际沟通、和谐相处、团队合作、适应能力等;五是学习能力,包括制定学习规划能力、快速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意愿等。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比较成功的是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已获得世界各国教育界的肯定和认可。所谓“双元”,是指理论与实践,“双元制”则指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在企业接受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任务由两者紧密结合来完成。“双元制”教育模式以塑造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出发点,将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

笔者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1+2”培养模式,即1年学校学习、2年企业学习。1年学校学习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获得专业理论基础。2年企业学习强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采用“三段式”培养方法。第一段是企业实习阶段(0.5年),主要培养职业能力;第二段是项目实践阶段(0.5年),主要通过参与企业项目训练实践能力;第三段是论文完成阶段(1年),以企业课题作为硕士论文题目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这种 “实习+实践+研发”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具体内容见表1。

“三段式”培养模式,企业学习时间占整个研究生在校时间的2/3,企业成为职业能力训练和实践非常重要的场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增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互和衔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统一。虽然校企合作已有很多成功模式可借鉴,但对研究生培养来说,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管理机制、企业选择、企业环境等。这些问题将在下面实例中分析说明。

应用实例

以三峡大学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三峡大学是一所地方性普通院校, 1996年正式招收研究生。2010年开始在机械工程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该学位点依托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已有硕士点的办学条件,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专业学位论文研究。为此,我们采用“1+2”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三段式”的企业学习模式,强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研发”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段式”企业学习模式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见表2。

实例一:校企合作企业为省内某建筑工程机械公司,该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机械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学生进企业实习前已具备结构力学、起重机械设计、金属钢结构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阶段的实习主要了解企业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过程,熟悉该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第二阶段的实践是参与某型号塔机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全面了解一个产品的研制过程,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对设计过程、前沿研究成果的应用提出一些小建议;第三阶段的任务是研发,通过前两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和理解了产品改进方向,通过与导师组讨论,确定了以“起重机运行参数检测与监控仪器开发”作为论文题目开展研究,帮助企业解决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难题。

实例二:校企合作企业为省内某风机设计制造厂,该企业主要从事各种通用鼓风机和通风机的设计和制造。学生进企业实习前已具备机械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测试与信号处理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第一、二阶段与实例一基本相同;第三阶段是通过实习和参与项目工作,学生对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与导师组讨论,确定了以“风机整机结构优化设计与制造工艺改进”作为论文题目开展研究,帮助企业解决产品振动噪声较大的难题。

通过上述实例可见,“三段式”企业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高校人才和企业场所的优势,实现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目标。在校企合作中,对管理机制、企业选择、企业环境等关键问题,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在企业选择方面,主要选择宜昌周边和湖北区域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科研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对研究生实习比较欢迎,接收方式快速灵活,可以安排学生在企业担任一定的技术岗位助理,参与企业研发与技术管理工作,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比较全面。在企业环境方面,主要考虑企业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必须有机械产品以及设计和制造工作,有较好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所销售的产品至少在区域内有一定市场和享有较好信誉。在管理机制上,通过成立导师组,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校内导师关注职业能力的通用性培养,负责培养过程的质量和规范;企业导师关注职业能力的专业性培养。在校企合作中,各种保障措施也是必要的,如学校监管制度、企业研发条件、双方经费支持等。

结语

通过“实习+实践+研发”的过程,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得到了系统培养和训练。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将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交给学生研究解决,弥补了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的不足,一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模式是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创新型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文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59-61.

[2]李姚矿,娄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128-133.

[3]朱永梅,任家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初探——以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为例[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5):118-123.

篇(7)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17-02

一、引言

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国内外高等学校对此都非常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如何将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简称暖通空调)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成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能敏锐地感知新事物,发现新规律,开拓新领域,想前人所未想,创他人所未创的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暖通空调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

在硕士研究生培训方案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有6个二级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其中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是一门涉及建筑、能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卫生、机械、电子电工等众多技术领域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主要从事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类人工环境的创造与维持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其内容包括各类建筑和舱室等内部环境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及空气品质的控制,为实现此控制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冷源热源系统及设备、区域供热和供冷系统等。其中心任务是在尽可能减少常规能源消耗及降低大气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创造和维持适宜的人工环境。可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空调热泵技术、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与控制、通风空调工程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室内环境控制、除尘与洁净技术等。其培养目标是热爱祖国,品德优良,身心健康,事业心强;掌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暖通空调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从事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也为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的培养目标,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通常要学习下列课程: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写作、专业英语、数学物理方法、数理统计、高等代数、高等传热学、高等热力学、高等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建筑热过程、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空调与建筑节能、暖通空调新技术等。

三、暖通空调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体系

研究生与本科生是不同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大学生是老师教你,考试答案老师知道,你照老师教你的方法去答试题,做对了就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进研究生院,老师除了上课以外,还给你一个研究题目,老师不知道答案,别人也不知道答案,让你自己去按老师指导的方向,求知一个新的结果,老师与同行专家评议你的结果是对的,你的研究就结束了,老师给你个学位叫博士;但是,正式做研究,必须学习和锻炼如何自己找方向、找方法、找结果,这个锻炼的阶段就是博士后。暖通空调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必须将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为此应构建硕士研究生的创新体系。创新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研究生生源、指导导师、硕士论文、道德水平、学习环境等。研究生导师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道理就在这里。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部分导师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知识结构老化。现在,很多暖通空调专业的研究生在毕业论文中大量运用计算机知识,或是编制程序,而相当多导师的计算机水平,远远赶不上学生,何谈指导。某大学就曾经有一位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被发现用某游戏程序冒充验证实验结论的一段程序,论文自然没有通过。这位学生投机取巧之所以迟迟没有被发现,就是因为其导师本人对计算机编程知之甚少。有人将硕士研究生导师分成两类:有时间的没水平,有水平的没时间。而有些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新的导师往往又是暖通空调学科的骨干力量、知名人士,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社会活动比较多,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指导硕士研究生。更不容乐观的是,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陷入恶性循环的趋势,尤其是一些目前社会上的热门专业。高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是研究生,但热门学科的优秀毕业生愿意在高校任教的却不多。古人云: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硕士论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部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差、质量下降。究其主要原因是研究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不努力,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偷工减料”,人云亦云,甚至出现了个别抄袭、剽窃等现象。有的研究生论文往往是开头几章原封不动,照抄别人的,最后一章发发感想。有的研究生论文是大题目做了小文章,头重脚轻;有的是缺乏实验数据,凭空想象;有的是曲解人意,生拉硬扯;有的是结构不合理,将错就错;有的是堆砌华丽词藻,内容空洞;有的是引述各家之论十分壮观,没有自己的见解;有的是语言修饰不当,读来令人费解;有的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硕士研究生应当通过自己的在校学习,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大体形成自己的基本科研能力。而在这基本的科研能力中,自主地思考,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有初步的独立思想和独立思想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暖通空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遵循坚持质量、优化环节、规范管理、突出特点的原则,始终将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心任务。构建包括研究生生源质量、指导教师队伍水平、硕士论文质量等全方位的创新体系,培养创新精神,使他们学会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激发创新火花,提高创新素质。使硕士研究生的思维具有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综合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同时,还需要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教学督导,严格课程教学、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导师队伍规范性建设,完善导师遴选与考评制度,建立导师上岗培训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培养,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培育更多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金丽鑫,谢立平,姜红,等.研究生质量下滑原因剖析及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5,(8).

[2]孙利.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体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

[3]汪勋清,王春霞,田松杰,等.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培养质量管理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

[4]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4,(1).

[5]王晓梅,张桂花.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3).

[6]林小丹,陈松.建筑业创新体系的构建[J].建筑经济,2003,(11).

[7]张优智,李治.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3).

[8]陈厚,曲荣君,王春华,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广州化工,2010,38(10).

[9]张国兵.筛选理论与研究生创新乏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

篇(8)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裁判文书中,以下两个案例最具有代表意义:(一)杨某诉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①。(二)李某诉某公司、某学校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②。人民法院判决认定,在案件(一)中,某公司职工在工作中违规作业,从高处抛掷钢管,将正在现场工作的杨某头部砸伤,导致重度颅脑外伤、外伤性尿崩症等四级伤残。在案件(二)中,实习生李某被实习地的机械设备压伤右手,造成右手第2-5指完全断离,经过治疗,接上了食指和中指,经司法鉴定,其右手伤残等级相当于道路交通事故九级伤残。

二、案件的争议焦点

案件(一):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劳动者在获得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赔偿后,又向侵权人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请求判令侵权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是否应当予以支持。案件(二):(1)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工作中,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自身存在一般性过错,是否能减轻实习单位的赔偿责任;(2)学校应就实习生在实习中的安全和权益依法提供必要的保障,学校未对实习单位尽到必要督促义务的,是否应根据其过错程度对实习生的损害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劳动关系中人身侵权的认定标准

劳动关系中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作为一种人身侵权的案件,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过错都是需要证明和认定的事实。(一)存在侵权行为责任产生的基础是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既包括因行为人的过错而导致的侵权行为,还包括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因此,侵权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劳动关系的存在是产生法定责任的前提。在案件(一)中,用人单位以外第三人违规作业是造成杨某受伤的直接原因。在案件(二)中,某公司对李某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李某受伤。(二)当事人存在过错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按照一般侵权赔偿的理论,侵权人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即侵权人根据其过错程度来承担相对应的赔偿责任,因此过错认定至关重要。在案件(一)中,某公司职工在工作过程中违规作业,从高处抛掷钢管,将正在现场工作的杨某头部砸伤,导致重度颅脑外伤、外伤性尿崩症等,经鉴定为四级伤残,很明显某公司违规作业,存在过错。在案件(二)中,李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又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对设备的操作应具有一定的认知,但是李某没有遵循正确操作规程,在无专业人员陪同下自行更换模具,对损害后果的发生负有一定的过错,并且李某尚在实习期没有独自操作机器的能力,公司应当安排但没有安排师傅在旁指导,因此某公司对李某受伤也存在过错。(三)人身损害结果损害结果,是行为客观上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的损害。损害结果既包括财产损失,也包括人身损失,如死亡、人身伤害、精神损害等。在案件(一)中,杨某被砸伤头部,导致重度颅脑外伤、外伤性尿崩症等损伤。在案件(二)中,原告李某在更换模具过程中被机器截断其右手第2-5指。(四)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二者的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即一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发生,这两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就称为因果关系。在案件(一)中,杨某的损害是因为某公司员工的违规作业造成的,很明显受害人的损害与加害人的损害行为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在案件(二)中,李某操作不当受伤,虽然师傅在场也不一定能避免,但与某公司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还是有一定因果关系。

四、赔偿问题

一方当事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在工作中受到人身侵害,满足工伤条件的既可以请求工伤赔偿,也可以请求第三人赔偿。工伤赔偿,是基于劳动保险关系而产生;而工伤事故又被评价为民事侵权行为,因此就产生了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两种法律关系并存,两种赔偿方式并存,受害人可以一并行使。实习生实习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可以请求实习单位和学校赔偿。实习单位对在其工作场所工作的人员都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因此对实习生遭受的损害负有一定的赔偿责任。实习生虽然在实习单位工作但其身份仍然是学生,被学校所管理,是在执行学校的安排,因此学校对实习生的损害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建军.合同履行中的人身侵权及民事责任[J].环球法律评论,2009(1).

[2]姜耀辉.实学生人身伤害的法律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篇(9)

目前,高速度,高效率,高性能,高精度已经成为现代印刷机械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实践表明,印刷机高速运转时对机体产生的振动将会使印刷机的印刷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地消除印刷机基础件的不稳定性。对胶印机的基础件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印刷机本身的固有频率,改善设备的动态性能就成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

本文以有限元法理论和结构有限元动力分析为基础,以BEIREN 300 胶印机基础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ANSYS公司开发的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Lanczos模态分析方法对胶印机整机基础件结构及重要部件—底座构件进行有限元建模、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系统的前十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根据分析结果对胶印机整机基础件提出结构改进、约束条件方面的建议,通过局部加强,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新结构比原结构的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8.00%,二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8.9%,明显改善了BEIREN 300胶印机的动态性能,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 模态分析方法;有限元法;数值模拟分析

:26000多字机械专业的硕士论文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图、参考文献

篇(10)

笔者本次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县职业高级中学学生工作处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学校机械类学生实习指导工作,带领392个学生到广东康舒电子公司顶岗实习,实习时间是从2013年12月9至3月15日,专业方向主要包括电子和计算机、农机维修、数控等,实习期为期约三个月。

2.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扮演以下几个角色:

德育教育者。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由指导老师完成,因中职生的年龄大多属于未成年人,思想尚未成熟,需要得到指导和教育。但因实习不在学校无法获得学校方面的德育教育机会,而企业也不给予这方面的学习机会,实习指导教师就充当德育教育者的角色。

专业理论指导者。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更多地关注实习生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以便实习生胜任工作岗位,而专业理论方面的问题也会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涌现,实习指导老师就需要承担实习过程中专业理论方面的教学。

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实习生在学校有专门的实习生管理部门和管理专员,如实习生工作处、辅导员、班主任等,到企业实习并不能得到企业正式员工的待遇,日常生活特别是纪律需要实习指导老师来管理。

学校、实习生和企业三者沟通的联络人。实习指导老师代表学校带领实习生到企业进行学校,直接与学校、实习生和企业三者交涉,是三者沟通的主要联络人。

3.非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学专业为选矿方向,是本次顶岗实习的非专业指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专业方面的缺陷。尽管本身也教电子和计算机、农机维修及数控专业的实习生,而所授课程并非专业课程。因此,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关于专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专业理论缺失,无法为实习生进行适时的辅导。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因理论知识缺乏无法完成岗位上的工作,下班后就会急着找老师解惑。本次实习指导老师中有专业内的老师,但是有时实习生问题太多,老师无法及时给予解答,笔者又帮不上忙,就只能让没有得到解答的实习生继续带着问题工作,而无法完成所负责岗位的工作。

3.2专业技能缺位,无法在实习过程中与实习生交流、帮助实习生。一方面,实习生在上班实习时遇到技能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向企业提供的技能指导者"师傅"学习,而下班后要找老师交流就无法得到满足,因为很多专业教师都不具备真正的实践技能能力,更别指望非专业的老师。另一方面,由于实习生自身原因或企业方面的原因,实习生的技能训练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实习生性格羞怯不敢向企业师傅请教,实习生有惰性遇到问题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愿请教,或者企业不能给所有的实习生提供相应的"师傅",或一个"师傅"要指导几十个实习生应接不暇,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实习生的技能能力不能得到提高。

4.非专业类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侧重点思考

笔者作为本次顶岗实习的非专业类实习指导老师,了解了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剖析非专业类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总结一些相关经验,为非专业类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侧重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要紧抓实习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实习生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质按量的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扮演着"是实习生又非实习生"、"是员工又非员工"的角色(如特别是企业方面,他们希望实习生胜任正式员工的岗位,却又只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不重视实习生在各个岗位的技能培训,导致实习生长期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不能轮岗锻炼),容易发生角色冲突,使个体心理产生各种不适应,甚至心理失衡而导致行为失范。非专业实习指导老师既然在专业方面不能给予实习生指导,就必须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给予实习生全方位的帮助,让实习生找到自我价值感。

4.2做好实习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管理实习生的纪律并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中职实习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甚至还处于青春期其叛逆心理较严重。如上文所述,实习生个体心理失衡,容易导致行为失范,非专业实习指导老师除了要进行德育教育内化实习生行为规范自律,还要加强对实习生的纪律管理的他律控制。除此,要关心实习生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因为作为他乡异客特别是年节日实习生的思归情绪较高,实习任务未完成不能返乡会使实习生心理受挫;另一方面是企业给予实习生的待遇要远远低于正式员工,大多实习生不懂得理财经济生活方面也会遇到问题。这时,非专业实习指导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在维持实习日常生活秩序的同时,多关心他们的心理,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实习生活中给他们社会归属感。

4.3搭好沟通桥梁,为学校、实习生和企业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便利。非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要认真研读实习计划和实习协议,扮演好学校、实习生和企业利益平衡的剂。如切实地把学校的实习计划传达给实习生和企业,把校企之间实习协议和企业的要求等传达给实习生,把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等等。参考文献:

[1]罗向福; 何绍兵,新时期农村中职教育大有可为--石屏县职业高级中学办学之路,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梅丽英,如何从"传统学徒制"走向"现代学徒制"--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请专家把脉,职业 [J] ,2012年18期.

[3]杨连柱,浅谈技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要求,山西科技[J],2005年第3期.

[4]潘莹,中职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案例,硕士论文.

上一篇: 基础教育研究论文 下一篇: 中医保健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