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31: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应用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中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如何将专业特性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之中,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职计算机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鼓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出发,提出了基于专业融合的优化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内容课程教学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一)课程内容陈旧,缺乏专业特征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根据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和《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编写而成的。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础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和因特网应用(Internet)。
这些内容相对固定不变,局限于传统概念和理论知识,跟不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速度。当前,多数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用上述通用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但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专业特点,如护理、药学专业,选择通用的计算机教材,理论知识所占比重过大,应用技能比重偏小,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内容几乎没有。这种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阻碍教学有序开展
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来自条件较好的中学,有的来自乡村和欠发达地区;有的学生能熟练上网查找资料、下载文件、听歌看视频等;有的学生则基础薄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不深,打字练习时“一指弹”现象普遍,甚至连双击鼠标或右击鼠标都存在困难。基础差距严重阻碍了计算机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专业特征的分析
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日常教学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对学生所学专业或其他学科知识了解不深。“隔行如隔山。”例如,护理学和药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师若不了解护理学和药学专业特征和岗位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将专业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进行具体教学实施时,需将不同学科、专业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前期设计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理论知识和概念,要紧跟时展,依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岗位要求进行。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教师要定期深入医院和药房与专业教师商讨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专业岗位中的应用现状,及时体现到课堂内容教学中。例如,护理工作岗位中涉及哪些计算机应用技术、药房数据记录处理涉及哪些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例如,Word图文混排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内容包括文本框、图片和艺术字等。教师可以利用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海报”的方式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要对任务进行简要说明,明确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疑难问题时可采用的方法。具体如下:学校宣传部接到任务,要到海城镇10所小学开展“保护眼睛”宣传活动,请学生们为他们设计宣传海报,要求版面美观。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文本框、图片和艺术字等知识点的操作。其中,文本框像一个容器,可放置文本、图形和表格等内容。为了美化版面,突出设计内容,可以通过为海报添加图片来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字内容,图片可以从剪贴画库、网站或本地磁盘中获取,再通过美化修饰图片增强排版效果;文档标题使用艺术字,可以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增强视觉效果。这样的综合实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能通过与专业结合的实际操作运用知识点,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宣传海报制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二)课堂教学实施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教师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可使用分组互助教学方法,组内进行“一对一”帮扶对,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对教学课程和课堂作业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不同层次划分,准备基础篇、提高篇和拓展篇的导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相应的内容。基础篇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这是最低要求,提高篇是鼓励学生参与,拓展篇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以便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EXCEL创建工作表”教学时,教师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具体任务发送到学生端,要求学生编辑“住院费用一览表.xsl”的列宽和格式设置,并且完成序号和20位“合作医疗证号”的输入并提交给老师,教师收到作业并加以批改。课中教师将作业情况总结归纳,请完成作业较好的学生演示工作表格式化的操作步骤、演示合并单元格等;教師强调自动填充功能的使用方法,解决输入多位数字时不能在表中显示的问题。对于课前、课中、课下的个别问题,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络平台发帖提问。
混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手段已成为主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包括微视频、课件、导学案和网络资源等,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注重对学生操作的能力培养,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时要结合线上课程资源进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与沟通条件,鼓励学生整合问题,自行探究难点。
在课程实施环节,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演示,明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对技巧性的操作进行演示,将操作中的重点或难点设计成小任务,让学生模仿练习。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定期推出课程资源,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供精品课程或相关教学实践项目,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和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质量。例如,运用因特网教学时,将药方搜索融入其中,运用幻灯片教学时,从未来的职业特点及职业道德入手制作幻灯片,把这些内容融入课堂,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专业角色,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课程评价反馈
灵活多元的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需尽可能设计全面精准的反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考核,如结合学校网络平台中的平时学习记录、作业完成情况、专业教师的相关内容反馈等进行评价。合理设置分数比例,注重学生纵向发展,以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综合实践素质为目的来设计评价方式。
三、小结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形成了与专业融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但多样化的专业差异、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同专业的发展诉求是客观存在,如何将不同领域的内容细化具体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还需要持续调查分析。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专业融合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中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如何将专业特性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之中,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职计算机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鼓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出发,提出了基于专业融合的优化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内容课程教学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一)课程内容陈旧,缺乏专业特征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根据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和《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编写而成的。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础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和因特网应用(Internet)。
这些内容相对固定不变,局限于传统概念和理论知识,跟不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速度。当前,多数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用上述通用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但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专业特点,如护理、药学专业,选择通用的计算机教材,理论知识所占比重过大,应用技能比重偏小,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内容几乎没有。这种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阻碍教学有序开展
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来自条件较好的中学,有的来自乡村和欠发达地区;有的学生能熟练上网查找资料、下载文件、听歌看视频等;有的学生则基础薄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不深,打字练习时“一指弹”现象普遍,甚至连双击鼠标或右击鼠标都存在困难。基础差距严重阻碍了计算机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专业特征的分析
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日常教学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对学生所学专业或其他学科知识了解不深。“隔行如隔山。”例如,护理学和药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师若不了解护理学和药学专业特征和岗位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将专业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进行具体教学实施时,需将不同学科、专业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前期设计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理论知识和概念,要紧跟时展,依据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岗位要求进行。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教师要定期深入医院和药房与专业教师商讨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专业岗位中的应用现状,及时体现到课堂内容教学中。例如,护理工作岗位中涉及哪些计算机应用技术、药房数据记录处理涉及哪些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例如,Word图文混排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内容包括文本框、图片和艺术字等。教师可以利用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海报”的方式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要对任务进行简要说明,明确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疑难问题时可采用的方法。具体如下:学校宣传部接到任务,要到海城镇10所小学开展“保护眼睛”宣传活动,请学生们为他们设计宣传海报,要求版面美观。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文本框、图片和艺术字等知识点的操作。其中,文本框像一个容器,可放置文本、图形和表格等内容。为了美化版面,突出设计内容,可以通过为海报添加图片来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字内容,图片可以从剪贴画库、网站或本地磁盘中获取,再通过美化修饰图片增强排版效果;文档标题使用艺术字,可以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增强视觉效果。这样的综合实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能通过与专业结合的实际操作运用知识点,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宣传海报制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二)课堂教学实施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教师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可使用分组互助教学方法,组内进行“一对一”帮扶对,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对教学课程和课堂作业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不同层次划分,准备基础篇、提高篇和拓展篇的导学案和课后作业,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相应的内容。基础篇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这是最低要求,提高篇是鼓励学生参与,拓展篇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以便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EXCEL创建工作表”教学时,教师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具体任务发送到学生端,要求学生编辑“住院费用一览表.xsl”的列宽和格式设置,并且完成序号和20位“合作医疗证号”的输入并提交给老师,教师收到作业并加以批改。课中教师将作业情况总结归纳,请完成作业较好的学生演示工作表格式化的操作步骤、演示合并单元格等;教師强调自动填充功能的使用方法,解决输入多位数字时不能在表中显示的问题。对于课前、课中、课下的个别问题,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络平台发帖提问。
混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手段已成为主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包括微视频、课件、导学案和网络资源等,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注重对学生操作的能力培养,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时要结合线上课程资源进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与沟通条件,鼓励学生整合问题,自行探究难点。
在课程实施环节,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演示,明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对技巧性的操作进行演示,将操作中的重点或难点设计成小任务,让学生模仿练习。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定期推出课程资源,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供精品课程或相关教学实践项目,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和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质量。例如,运用因特网教学时,将药方搜索融入其中,运用幻灯片教学时,从未来的职业特点及职业道德入手制作幻灯片,把这些内容融入课堂,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专业角色,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课程评价反馈
2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
2.1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岗位课程群,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级课题子课题:《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改革的研究》基础上,以科研带动专业建设,结合工作过程与相关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针对计算机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实际设计出科学的项目任务和职业能力目标,再对课程体系进行结构分析,完成课程设置,实现课程目标主动对接岗位群工作过程和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的目标,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要。
2.2课程设计模块化原则
确定出核心课程后,按照教育学相关理论从纵向上对课程之间的先后、主次等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下,以项目开发为主线,横向上确定课程之间的平行与整合关系,最终形成了”层次推进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和各种单项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从各职业能力模块出发,设置课程体系。即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从事目标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出发,将每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详细分解,提炼出若干任务(知识点和技能单元),围绕生产流程或工作流程,将传统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最终按照岗位群要求,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核心主干课程体系。
3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引导,以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本位的课程观完善学习领域岗位课程群设计,修订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案与课程标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将知识划分转向工作项目任务划分,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361”实践教学模式,编写高职计算机类项目任务案例系列教材,并推进与之相适应的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践行教师“双师”、学生“双证”制度,以赛促学,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际动手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岗位职业竞争力。
3.1编写高职特色“项目任务驱动”系列教材,强化能力培养主线
在多年来充分研究高职计算机相关岗位能力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高职计算机类课程“项目化、模块化、实践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基于多年课程改革与建设积累,整理历年课程讲稿,于2008年开始经过几年时间呕心沥血编写《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改革规划教材》,突破传统教材、教学法的诸多弊端,教材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课改理念,其编著思路、任务样本均位于同行前列。提出并实现了计算机类课程“项目的模块化分解、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学材式教学资源整合方法,教学实施教、学、练、做四位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于2010年荣获第三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3.2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1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练、做”一体化模式
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与操作要求,掌握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教学内容。
3.2.2课程实施通过实际任务驱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实际任务引领,并以任务驱动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任务中涵盖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从事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介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后取得明确的成果作品,让自主获取新的成果成为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
3.2.3创建“361”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创建“361”式教学模式(三段、六步、一综合开放案例)“三段一体”的学习过程:教学实施分为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形成了由浅入深、案例有小到大、逐步提高的过程。“六步法”课程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全部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教、学、练、做”完全融合。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总任务的导入>逐个完成由模仿型总任务切分而成的子任务,与此同步逐步完成开放型任务>最后完成两个总任务(获取学习成果)”的过程,辅以课余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的锻炼与提高。每个情境由提出任务>任务分析>确定实施方案>任务实施>在任务实实施过程中的检查与指导>完成任务后的评价及拓展训练等环节构成。一综合开放案例:在课程末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仿制作案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开发制作开放性综合案例。
3.2.4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际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相结合。
3.3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有效控制教学质量
改革本课程的课程成绩考评,采取“基于过程控制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采取有效的过程控制。将课程教学及考核分为平时、阶段和综合3部分。同时采用“阶段循环考试法”,也就是学生进行考核后,如学生对本人完成任务情况不满意允许进一步完善,可以重新考核的“阶段循环考试法”,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状况。
3.4引项目入校园,完善实训实践教学
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考核入手,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实践教学的相关文件,加强实训室建设,开放实训平台,以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实现岗位与课程相对接,引进项目进入到实际教学中,建立项目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推进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3.5以赛促学,实施“双证书”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课程优势,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将职业技能赛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检验学生应用能力,展示学生的风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荣获全国“挑战杯”大赛、自治区高职技能大赛等奖项10余项。
3.6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适应高职教学
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既要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革,还要灵活的设置教学教法,对老师的要求也提出了新标准,要求教师走入企业走入实践,以应对新形势新要求,技师与教师双师型的专业人才,更加适合高职的教学工作。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师资队伍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加强教师团队、兼职教师资源库、教学名师、专业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五项工程”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教研室任教,充实教师队伍。以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中心,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引进、聘请相结合,校企互通,共同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有计划地让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教学团队教师100%具有“双证书”,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驾驭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荣获教学名师、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教案评比等各类奖项21项。
1.1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的熟练程度为目的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了解原理、掌握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以项目实训、综合实践为重点,讲授和技能训练同相结合,将学生的学和做融为一体,提高了教与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了学生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
1.2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应服务于能力的建构
所谓工作能力,应当是一种对职业世界的理解和认同,对职业任务的认识和把握,对职业活动的控制与操作能力。要正确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关系、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2、重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目前,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和侧重点,所以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2.1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计算机技术发展快、更新快、淘汰快,这就要求课程反映的必须是目前流行的和主流的技术,课程还必须是实用的、实践性强的技术,内容必须是可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或操作来达到理解和熟练,内容还必须是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能够通过学习来掌握的。使学生学成后就业,能直接应用于工作岗位,学以致用,而不是学非所用。
2.2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本地区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与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相匹配,以典型应用技术为主线(打破按学科边界设置课程的传统技术路径);围绕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来组织课程内容,不能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要做到教师是教课程而不是教课本,以体现中职要培养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区域性、实用型、操作型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
3、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现“以创新为宗旨”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和每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比喻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实践法、综合实验法、案例教学法以及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等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总之,教师应在有限的学时内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体现职业特色。
3.1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
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课室上课,教师自编课件;二是采用形象比喻法,比如讲到网络协议这个概念时,用大家熟知的交通规则来作比喻;讲到IP地址的概念时,用公民身份证来作比喻等;三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加深理解。如为了学好硬件课程,组织学生到电脑城实地参观,直接了解市场和新产品情况;为了学好网络课程,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网络中心和联网的计算机房,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一)威客任务选取:当教师讲解“Word长文档高级排版”项目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取“威客中国”平台中编号为256532的悬赏任务,要求投标者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的排版,悬赏金为100元。
(二)威客任务分析:1.教学内容方面。编号为256532的威客任务对当前教学内容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字体”、“格式”等常用设置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将新课知识点(如大纲级别设置、样式的使用、制作目录与封面等)融入任务中,符合教学内容设计要求。2.教学效果方面。以威客任务为出发点,教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工作室教学法,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参与投标,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价值,增强团队意识,提升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威客任务分解:在此威客任务中,涉及到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大纲级别、封面目录等知识点,教师结合威客任务的具体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将零散难懂的知识点,重组分解为大纲级别的设置、样式的使用和目录的制作三个实用易懂的小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四)威客任务实施:1.成立项目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威客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驱动作用,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5人/组,将学生均等分为若干个项目组,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们采用“一项目多方案”的模式,多方案实际投标,增加任务中标率,让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得到威客主的悬赏奖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明确威客任务目标。为了更好地利用“威客”平台实施实践教学,首先教师对威客模式进行介绍,提出本次工作任务的内容与要求,让学生整体上有一个了解,其次由各项目组民主推荐选出组长,各项目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威客”账号的注册工作,为后期的任务投标奠定基础。3.齐心协力完成威客任务,通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对此次威客任务的实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了任务目标,接下便是齐心协力努力完成任务。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成为知识指导者,课上、课下都为学生提供一盏学习的“导航灯”,全程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招标任务进行分析和设计,通过组内共同讨论和分析,齐心协力完成设计方案。4.威客任务投标。每个项目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成员们的共同努力,最后形成威客任务的定稿,由组长利用之前注册的威客账号将作品上传至威客网,参与投标。
(五)威客任务评价:威客任务投标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后开展成果展示、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工作,总结投标成功或者失败原因,积累经验,不断进步。1.成果展示。以中标作品(如果都未中标,则选由最优秀的作品)为对象,对项目中涉及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总结,以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2.组内自评。每个项目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并推选出项目组中最优秀的成员。3.组间互评。每个项目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借鉴,让每一个学生在客观公正的互评中得到他人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4.教师评价。教师按照“项目评定等级表”对班级每个学生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本次教学内容的考核分。
(六)威客任务推广: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到威客网站参与其他类似的项目投标,将知识转换为金钱,体验知识创造财富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威客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的思考
将威客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中,创新了教学方法,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二、计算机在科技进步中的基础作用
计算机的出现对科技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精确的处理数据,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可以说,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计算机及其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在科技进步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科技要长足的发展则必须从教育开始进行人才的培养。将计算机应用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保证了对人才的有效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远程教育都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教育带来了一片新的天空,它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远程教育技术则是让教育变得没有地域的限制,这种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变革得来的。这种方法同时还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计算机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各个与计算相关的自然学科与数学。首先是计算机的出现让数学中的一些古老分支得以焕发新生,例如密码学与计算机相结合让人们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计算机的出现让数学产生了新的分支。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软件对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计算机的诞生之日开始,人们就开始了对计算方法的高度关注,从而导致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的诞生——计算数学,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门十分热门的数学分支。其次是纯粹数学在计算机的帮助得到了一些新的数学分支,例如分形、复杂性理论、混沌力学、孤子理论。计算机的出现加快了社会的“数学化”进程。计算机对数学最大的影响还在于计算机改变了人们对数学以往的认识。数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工作方式不同,数学家不需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去观察,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证明定理。但是计算机出现后改变了数学家传统的工作方式。
2明确计算机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
由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当高职学生毕业时他们所学的内容就过时了。所以在网络设计的备课阶段,老师要尽量选择当下流行的网页设计进行教学,实时调整授课计划,删掉陈旧的无用的知识,补充新的实用的计算机知识。老师还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出知识理论过硬、动手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优秀的网页设计制作人才。要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Dreamweaver为主要线索,教授网页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还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要让学生实践结合理论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3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教材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高职教材与普通本科教材不同,它要求体现教材的职业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在选择网页设计的教材时,不仅要保证教材上有足够的网页设计基础知识,还要有典型的网页设计案例。并且要在计算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阶段的网页设计教材,这样才可以保证网页设计教材不落后于时代,保证学生与时代接轨,与社会接轨,更重要的是与市场需求接轨。
4提高课程体系本身的实践性
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高等职业学校中,教学体系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是不是真正的合理,会对计算机教学的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甚至还会对培养目标造成重要的影响,怎样进行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是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因为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结构,还应该考虑到这个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所以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时候,不但要保证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还应该保证课程体系本身的稳定性。在高职学校中,人才培养的目的便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所以在实践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本身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导向应该是社会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能和知识,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的门类是比较多的,并且发展的速度非常地快,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候,基础性知识比较多,老师在实践教学的时候,除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培养学生拓展能力以及创新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进步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真题真作引进来,进行题目设计的时候,将一些公司企业的实际项目运用进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或者需要进行课题的选择,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请一些公司的人员来进行任务的安排,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的需要和步骤,制订开发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加合理,学生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通过真题真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这对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工作岗位的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这样还能够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需要,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完善,教学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5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网页设计课程中,老师要做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第一,老师可以结合教学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超链接”时,根据教材的知识重点选择当下比较流行的典型案例。首先,要为学生系统地展示该案例中超链接的效果。其次,再将超链接进行分解,向学生逐步讲解“绝对链接”、“相对链接”和“锚链接”的具体知识点,并且在每讲完一步都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最后,在讲解完所有知识点后,要求学生结合老师教授的重点进行自主练习操作。在课下要求学生将该案例进行系统复习,并且布置与该案例类似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操作方法进行复习。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案例对知识点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地消化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课程内容的课件或者资料传到班级的公共邮箱中去,以便学生随时翻阅查看。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老师录制教学视频,传到校网站上去,不仅提供给学生,还提供给社会各界人士观看。另外,有些学校会在班级中建立QQ群,这也方便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第二,举行网页设计大赛。有些高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网页设计大赛,并给参与者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学生可以选择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参加比赛,经过初赛、复赛后选举出最优秀的作品在整个计算机系进行展示。这种比赛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老师对学生的专业课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完善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
6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
网页设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考试的形式不能够考核出学生真实的操作水平。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网页设计的基本操作,并且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网页进行创新设计。所以在网页设计的考核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实际作品的评价。在评价时,学生平时出勤率占总成绩的30%,网页总体设计占40%,网页创意占30%。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纵观世界所有设计行业,平面设计系受计算机技术影响最大的行业。KennethKnowlton于1963年在贝尔实验室中发明了在线条打印机上加印字母和标志的方法,创造了“计算机实体”;之后,HiroshiKawano则凭借绘图仪制成了日本首张电脑艺术图;MasaoYukimura及其同伴于1967年建立了独特的计算机艺术家小组。计算机美术设计不但影响了平面设计中的图像及图像处理,同时它还带来了平面设计工作方式的转变。计算机美术设计有利于设计师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及独创性理念的丰富,让平面设计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由此可知,计算机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特别巨大的。当下,人类早就看到了计算机美术设计对于平面设计行业所造成的影响,它不但让平面设计以更完美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同时它还带给了平面设计更大及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建筑设计
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建筑设计领域的表现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其一,虚拟建筑物的设计。在正式进行房屋的创建时,工程师可让业主方凭借虚拟建筑物的方式来分析建筑的外形美观与否,同时还可以让业主方自行选择建筑内部的每一个部位,当然通过此种技术,人们还可以对建筑房间内部的装修展开研究,如此对于建筑的修改设计及建筑周期的缩短而言是特别有利的。其二,建筑效果图设计。建筑效果图系静态图形,以前它是由建筑设计师通过手工绘制的方式完成的,如今凭借计算机技术,建筑效果图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其三,建筑动画设计。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凭借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现一栋房屋的立体效果,甚至连其房屋群的设计效果也可以较好地展示出来,比方说,中国所设计的2008年奥运会运动场馆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不但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行业,同时其在影视动画及娱乐等行业使用的频率都是相当高的。
1.3影视动画片
以前的动画片绝大多数都是由设计师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完成的,之后再用摄像机拍摄并衔接在一起。鉴于计算机技术的加入,目前的动画片制作周期相对于传统的动画片制作周期而言缩短了很多,正因为如此,所以动画片商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促使动画片创作的计算机化进程加速很多。如今,计算机动画已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行业,在其艺术作品中,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更好地展现艺术家的想象力,同时它还能够产生众多在电影电视实拍中无法收到的艺术效果,最终推动作品创意的完美展现。
2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优势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融入到美术设计中后,美术设计行业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计算机就如同美术设计的催化剂一样,让它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特别好的发展。
2.1解放思想与工具
有人如是说:心有多高,路就有多远。如今这句话已经在美术设计中得到了证实,凭借计算机技术,人类可以描绘出手工创作无法得到的图画,更关键的是我们可以在电脑上通过下达复制及旋转等命令不断寻找变化及组合方式,最终获得最好的创作效果。当人类进行计算机美术设计时,只要他有想法,那么他便可以将心中的图画绘制出来。所以我们说计算机技术能够为设计师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把他们从手工绘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自由地进行设计的创作,最终促使其创作出最完美的作品。在计算机美术设计过程中,作者根本就不需要用到尺子及圆规等绘画工具,然而其创作却比手工创建准确得多,标准得多。手工创作需要有勾形及渲染等过程,当创作完成之后,其修改要比计算机美术设计困难很多,即便是修改成功了,其作品上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修改的痕迹。然而计算机则不一样,其修改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创作进行相关的修改。此外,计算机所具有的高设计效率也是其优于传统的美术设计方式之一,其修改及创作效率甚至相当于传统方法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2.2丰富表达方式
不管创作方式怎样变化,计算机美术设计必须表达一定的情感及思想,它应该让读者了解设计者的创作初衷。传统的表达方式通常都是静态的,通过纸张抑或幕布等工具进行展现,然而鉴于计算机的使用,美术设计的表现方式便更趋向多样化,作者的创作灵感及丰富的情感可通过计算机表现出来,同时利用各种软件展开平面设计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设计师只要具有创意,那么其创意肯定是可以表现出来的。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像、视频、或者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情况,如此欣赏者对作者的思想便可以有一个较好地了解,当然设计师和欣赏者之间的交互也就更容易实现了。
2.3能够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一场视觉艺术的革命。目前,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绘画软件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绘画工具,计算机上有各式各样的毛笔及喷枪等绘画工具,设计师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此外设计师也无需再使用颜料这一传统的绘画工具了,他们只需在电脑上使用调配色光便可以进行绘画的创作。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创作功能及表现力给人类带来了特别大的视觉冲击及享受,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计算机技术给美术带来的发展及改变。
3计算机技术在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3.1计算机技术在基础图案创建中的运用
设计师在进行基础图案创建的过程中,理应将一致或不一致的基本图形放在二维平面空间里设计全新的视觉形象。这种设计具有特别强的灵活性,即使是一样的基本图形由于其在画面骨骼框架里摆放的方式不一样,也将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如果设计师想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其所具有的思维能力便应该特别高。然而电脑中的AutoCAD绘画软件便正好可以处理此类问题,其绘图功能特别强,可以绘制一般的二维图形,同时还可以对三维实体展开造型的创作。选用此技术不但有利于平面图形的良好设计及处理,同时设计时还可以随意发出复制等多种命令进行各种变化及组合方式的探索,最终帮助设计师设计出最理想的作品。
3.2计算机技术在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不管进行何种作品的设计,色彩都是一个设计师们必须重视的环节。出色的色彩搭配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憾及视觉上的冲击。计算机未出现以前,设计师一般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展开色彩的搭配,此种设计方法特别难做到色彩的正确掌握,常常会出现想象和实际不一样的情况,如此,设计师们便会花更多的时间及精力进行调试。然而电脑中的AdobePhotoshop功能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但可以帮助设计师对色彩进行正确的使用及调控,同时它还具有快捷的填充和多样化的色彩转换方法。设计师可凭借真实的色彩展现,清楚地感受对色彩的感觉,准确且迅速的进行色彩的搭配,较好地避免色彩搭配不当情况的出现。
3.3计算机技术在立体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师在进行立体设计的时候,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鉴于设计师对作品的感觉不是特别的清晰,因此他们在进行立体设计的过程中便会遇到一些困难。可是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能够把物体全部侧面及细节完整地展现出来,如此设计师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视点便会出现流动,以便其适时创建及修改形体。
2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领导层的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领导层在发展过程中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信息化建试论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文/任艳艳 史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稳固自己的地位,利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对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做了相关的介绍。摘要设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经济效益就是加大生产,降低企业的成本,以至于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管理意识,从而造成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
2.2资金不足
我国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资金大多都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中,而对于计算机应用软件方面,企业却没有在财政预算中对其进行考虑。在我国许多企业当中,计算机还是采用老式的计算机系统,那种老态的计算机比较笨重,计算系统也比较落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计算机已经近乎被淘汰,而现代企业发展对计算机配件的需求不断增加,那种老式的计算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了,而企业认为只要计算机还能用,就没必要花费资金去购买新的计算机,企业没有对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及相关软件投入资金扶植,以至于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落后,计算机应用技术落后,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就滞后,企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也就得不到保障。
2.3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全面
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应用在在我国现代企业当中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全面,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都只限于某一部门,如财务部门,侧重于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层对财务部门的重视越来越大,因此将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应用在这个部门也越来越普遍,而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在生产、销售等部门的运行上却应用较少,工程部门的信息化远未得到重视,出现了严重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平衡。这样发展起来的信息系统,智能处理企业管理中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难以在整体战略上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衔接与整合,导致企业信息沟通不畅,企业资源难以充分优化整合。
3推动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转变经营观念
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片面的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的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领导层的决策,受领导层经营观念的影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来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3.2加大资金的扶植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信息化建设要进行资金的扶植,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一些先进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才能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当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才能引进企业生产经营当中,才能保障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3.3提高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重大意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给企业以强大的支持。而企业在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为此,企业要全面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信息化建设,将计算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各部门之间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便于企业资源的共享,同时有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应对上述问题的相关策略分析
(一)全面开发网络教学平台
现下世界性网络交流活动逐渐开展,授课过程以及课余时间,师生随时可以展开创新课程内容的学习活动,只要在这个自主式平台体系的辅助下,学习时间的间接增加效果自然得到有效弥补;另外,教师也可以依照这类媒体资源进行自我素质完善,随时应对学生提出的系统化问题并将这类内容进行集中讲解,为其自习活动提供充裕的时间。经过这类策略的补充,师生之间的素质状况便在第一时间得到掌握,也可以主动规避课时安排力度不足的隐患问题。
(二)因材施教战略的部署
在中职院校内部,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认知标准和掌握条件各有差异,这使得教师在面对群体教导工作中产生不少压力,就是在这类基础情况下,后期人才结构完善工作久攻不下。因此,授课工作有必要做出全新的调整,在较为分散的基础知识掌握空间内,进行异质化的教学方针布施,其实就是利用模拟考试成绩进行小组分划,使得教师授课环节中能够针对特定成员性质进行相关知识内容陈述,并适当调节课程讲解速度;利用网络布置各类作业内容,开放在线讲解渠道,这样不但能够令这类群体掌握更加系统的知识,提升实践操作适应能力,同时长久保留对这类课程的热衷态度。
(三)全面改善教师的素质条件
教师的知识架构和授课能力对于学生理解效果来说积极意义重大,针对一线教师有必要开展一些集体模式的培训活动,将过往传统教学理念全面摒弃,加强创新观念的贯彻力度,并且将知识基础架构进行科学改造。教师培训活动的科学布置,不但能够适当提升课程的讲解深度,同时能够时常督促教学体制的整编、改造进程,避免后期人才培养成果与社会发展需求产生严重矛盾效果。这是整个科技时代赋予的独特使命,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深刻重视。
(四)教学实例的科学选取
实用功效较强的案例能够赋予教学工作更多的信息容量,但是内部细节一旦处理不当就会衍生各类阶段瓶颈限制危机。因此涉及趣味性的调试工作已经必不可少,具体细化调试策略内容表现为:经过“word”文档系统编排之后,各类学生操作成果便可以轻松地呈现,使另一部分学习主体斗志得到深度激发,之后将特定阶段所学内容进行图片、文本框的修饰,维持技术内容的全面呈现视觉效果,使得页面设置、分栏与字符格式化知识要领得到有序衔接,这便使得学生在重复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熟练的应用细化要领内容,相对地收获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为了维持这一份喜悦,后期跟进动力将不可限量。另外,经过excel内部“数据管理”要点的学习,督促学生自行制作成绩单,将数据计算模式、排序标准以及分类规划任务处理完全,使得分散的知识统一,整个活动兴致趣味浓厚,也将实践效能发挥到最佳地步,学以致用指标效能瞬间扩散;而在powerpoint环节中陈述中职领域实例制作经验,使得操作群体大致掌握成品制作流程准则,并依照特定图表了解职业分类标准,增加学生对特定职业范围的向往效应,由此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贯彻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要诀,这样既能够维持系统知识的传输力度,同时使得学习主体情操得到必要陶冶,综合素质调整前景自然指日可待。在powerpoint中开展实例交互式演练,让学生、教师之间进行角色交换,并制作一套电子版考题,使得学生知识面扩展开来,后期研究兴致也便源源不断。只有在这种相对开朗的学习交流气氛中,学习主体才能够开展更加深入的思考活动,并在各类实践操作过程中完善素质形态,为后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疏导渠道。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是全面维持交流绩效的必要流程,整个评价工作具体可以延展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实例完成的情况等。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拓展
计算机的使用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工业革命。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计算机已成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可以说,离开计算机,我国有80%以上的工业生产将面临瘫痪。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重要性。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概述。
计算机在办公、管理、轻工业、重工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与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计算功能、分析功能等等是分不开的。结合社会生产中计算机的应用,其技术及应用可归纳为四点。第一,计算机计算功能的应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和运算功能,确保了数据计算的速度和效率,又快又准的计算使复杂的、繁琐的、冗长的、枯燥的计算变得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计算时间等,同时确保了计算的准确性。这一功能常用于会计核算、工程计算等方面;第二,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的应用。首先,计算机能够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然后对存储的所有数据按要求分类、整理,方便了人的调用和查询。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加工及共享处理等,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这一功能常被用于图书馆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第三,计算机过程检测与控制的应用。这一功能的应用将工业生产推向了更高水平。一方面计算机过程检测的应用使人们对于工业生产过程有了更清晰的掌握,对需要的一些信号的检测、收集、存储,提高了人们对于工业系统某些方面的研究成绩,有利于人们对工业生产系统中问题的掌握、了解和解决;另一方面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功能促进了仪器仪表的智能化发展,提高了仪器仪表的检测控制精准度,有助于工业生产产品质量的提高;第四,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功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在装修设计、印刷设计、飞机设计、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M,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提高生产的效益,如饮品杀菌控制系统、发电机电力输送智能化系统等)、计算机教学辅助功能、计算机自动控制功能等等。此外,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人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拓展,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完成一些人类所不能为的事情。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资源共享、文件传输等将会更加方便、快捷、广泛。总之,计算机的应用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梦想会一一的实现。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方便、更可靠的生产平台,在智能化参与下,工业生产有望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如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可完全代替人的思考、分析等行为;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应用将更为完善,文件传输、资源共享等将享受到网络的无缝连接,用户将享受高效率的网络,不分时间、地点的畅快交流信息。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人对工业生产的控制能力,优化了人的工作环境,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繁荣。如无线遥控工业生产,无线遥控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等。此外,随着第五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现,计算机在环保领域、工业生产模拟领域、人工智能化研究领域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用途,将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更科学、更稳定的保护。因此,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的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也将不断革新,从而与工业的生产车间与硬件设施相结合,为工业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对于工业的拓展应用而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出发,不仅仅要考虑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更应该考虑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性,工业的发展才能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