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线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1: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输配电线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输配电线路论文

篇(1)

(1)在对导地线进行重新连接之前,需预先做好准备工作,预先连接好基本的原件,且对机电整体设备实施性能检测,在保证原件的安装满足相关标准的情况下,正式开始工程检修工作。如果导线横截面并不大,那么可采取耐张线夹予以连接处理。根据线路的施工状况,在确保耐压理论满足施工强度标准的基础之上,对拉断力进行准确的计算。

(2)在进行停电检修时,必须做好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开展接地检验,对电路进行检查等等。就杆塔作业而言,在停电之后实施绝缘体清除作业时,将接地线接在验电线路的一段上,然后相关作业人员对临时接地线展开检查,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结束线路检修之后,将临时安装的接地线予以拆除,以确保架空线路的正常运作。

(3)若在检修时必须进行带电操作,需在旁安排专门的人员监护,从而确保工程检修的安全。通常情况下,专门的监护人员所负责的工作范围不单单只是一个部分,而应当是保证整个检修过程的安全。特别是在检修一些较为复杂的架空线路时,应当多安排几名监护人员以保安全。此外,在进行带电检修时,检修人员需和带电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检修人员应当做好各个方面的应对及反馈工作。

2强化防雷处理

因为配网架空线路一直暴露在外,所以在雷雨气候环境下,极易受到雷电的影响,并且该类线路一般都会经过山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架空线路遭受雷击的机会,与此同时,这也是导致配网架空线路施工常常发生故障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情况,需进行相应的防雷处理。

(1)绝缘体:提升架空线路中绝缘体的性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架空输电线路受到雷电的袭击。在实际中,一些电力工程中的高压输电线路采用的是大跨越高杆塔,这就加大了杆塔落雷的可能性,且在落雷期间因为塔顶有比较高的电位,所以必须实施电路绝缘处理。一般情况下是在高杆塔上增加大量的绝缘子串片数,拉长地线、导线之间的距离,提升架空线路的绝缘效果。

(2)避雷线:为了避免遭受雷电的袭击,在配网架空线路中经常采用避雷线进行避雷,且有较好的效果。在配网架空线路中应用避雷线,其主要作用体现在能够防止雷电对导线的直接影响,同时还可对雷电流予以有效的分解,如此一来就可较好的控制通过杆塔的雷电流,经由控制各个地线路绝缘子的电压来达到防雷的效果;此外,避雷线的安装简单、便捷,是一种较为实用且有效的防雷手段。

(3)消雷器:近些年来,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电力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愈来愈多的防雷技术或装置被推出,防雷器就是其中之一,是一种新型的直击雷防护装置。通过实际应用发现,将该装置应用于配网架空线路上,能够获得较好的防雷效果,其不但可以防止架空线路受到雷电的袭击,同时还可为配网架空线路的施工营造较好的条件,特别是在预防线路故障上,有一定的优势。

(4)降阻剂:在配网架空线路上采用接地降阻剂,其目的在于控制电阻值;有关资料显示:在应用降阻剂之后,伴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接地电阻也将渐渐变小。降阻剂的应用,结合了诸多学科的知识,如化学、物理,同时该物质本身的PH值基本上在7.2~8.2之间,偏碱性、中性的特点,可将接地体钝化,继而提升架空线路的抗腐蚀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3敷设电缆与接地工程

在电力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会审,详细掌握施工工程的特征与设计想法,且严格按照图纸展开施工;在图纸会审时,一旦发生问题,需第一时间提出来,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以免对工程进度带来影响。在施工期间,需严格审查施工原材料,其中电缆为重点审查对象,必须对其内部层间、阻值加以检查,只有这样,方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方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在电缆敷设方面,电缆预埋深度一般在70cm以上,电缆弯曲半径必须是电缆本体的十五倍,机械施工电缆的牵引作业,必须对其施工行驶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常是15m/min,长度大约为50m以下;在此过程中,不可出现外皮损坏的状况,且牵引不可过度。热力管道和电缆两者间需保持1m以上,且在电缆沟内整齐排放,且对支架进行捆绑与固定处理。在对电缆上部与下部进行掩埋时,要求沙层厚度或者是软土厚度需在100mm以上,且在两边覆盖50mm,之后再作上层保护层,其所选材料可以是盖板,亦或者是红砖;在进行回填的过程中,回填物不能使用硬质杂物或石块。另外,应当在施工现场进场处、接头处以及转角处等位置,作方位标识,对电缆进行回填前,需实施一次绝缘测试。在进行电缆头制作,又或是电缆剥削作业时,应确保持续性,以最大限度的缩短绝缘暴露的时间,在剥切电缆的过程中,不可损伤线芯与绝缘层,且彻底清理所需的装配件。在安装接地体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的尺寸来展开,且在安装期间,假使发现地表异物,必须将其移除。在结束接地体的焊接工作之后,必须对焊接部分予以防腐处理,如此一来,即可防止接地体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意外事件。在开展接地施工时,需对接地电阻值予以有效的控制,且在结束真空断路器之后,对电阻状况加以限制。

篇(2)

中图分类号:U2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雷害事故是架空送电线路最频发的事故,我国历年送电事故统计中,雷害事故平均约占60%以上。在雷曝日平均40日以上的多雷地区和强雷地区,雷害事故可达送电事故的70%以上。线路防雷工作在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工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着重结合目前已采用的新技术谈谈防雷方面的措施

二.输配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形式及危害

1.输配电线路容易发生雷击的原因分析

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危害严重,我们应在了解这些故障的基础上探讨防雷措施。概括地说,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原因有如下七点:线路绝缘水平低;带电部分对地间隙不够;避雷线布置不当;避雷线接地不良或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距离不够;线路相互交叉跨越距离不够;线路防雷薄弱环节措施未到位;线路处于雷击活动强烈区。

2. 输配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形式

线路遭受雷击的形式主要包括感应雷、直击雷、球形雷。

(一)直击雷

直击雷在发生时候可以让巨大的雷电电流侵入地表,使得被雷击的地方接触的到的各种金属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直接雷击释放出的电流巨大,冲击电压很容易让电力变压器和发电机发生烧毁,也可能造成电线烧毁,或者断裂,因而产生停电,甚至诱发火灾,因此,这种雷电的毁灭性巨大,造成的损失严重。

(二)球形雷

球形雷出现的次数少而不规则,因此取得的资料十分有限,其发生的原理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三)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

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或者设备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3. 输配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危害

雷击对线路的危害非常大。造成绝缘子串闪络,电源开关跳闸,严重时引起绝缘子串炸裂或绝缘子串脱开,从而形成永久性的接地故障;雷击导线引起绝缘闪络,造成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其短路电流可能把导线、金具、接地引下线烧伤甚至烧断;架空地线档中落雷时,在与放电通道相连的那部分地线上,有可能灼伤、断股、强度降低,以致断地线;当线路遭受雷击时,由于导线、地线上的电压很高,还可能把交叉跨越的间隙或者杆塔上的间隙击穿。

三.输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分析

建筑物输配电线路系统对整个建筑物功能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输配电线路系统以及系统设备也是极其容易发生雷击事故的环节,因此,根据雷电的不同特点和造成损害的不同方式,科学做好防雷措施,是保证整个建筑物内部输配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关键。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整体防雷系统

从整个输配电线路系统而言,要做好防雷措施,首先要从整体上做好防雷规划,从内到外,做到防雷措施的全面覆盖。整体而言,外部可以可以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等,避免雷电直接打击输配电线路或者是相关的线缆配电箱等基础设施,引起火灾或者事故。同时,内部要做好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系统和浪涌吸收保护器等一些子输配电系统,通过它们可以将引人建筑物内的浪涌电压和浪涌电流泻放到大地,并将其钳位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以完善地保护电气设备。从整体上做好防雷规划,内外覆盖,这是采取具体防雷措施之前的基础性工作。

2.实施多级保护措施,做好配电系统的防雷

建筑物的输配电系统是保证整个建筑物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部分,而输配电系统也是容易遭受到雷电袭击的部位之一。因此,做好配电系统的防雷措施,是整个防雷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虽然目前很多建筑物都会在配电系统的进线处安装避雷器,避雷带等防雷器件,但是,经过很多次实践证明,单一的防雷措施或者是防雷器件难以真正保障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当雷击降下时候,建筑物的自控设备的电源机盘依然会受到电击而产生损坏。在对配电系统防雷时候,要据实际情况做好多级防护措施。

首先要在变压器二次侧安装好各种防雷装置,让外线产生的电压可以迅速得到释放。其次,要在各个控制站PLC专用隔离变压器前,主要是释放外线残压,和配电线路上感应出的过电压和其他用电设备的操作过电压。同时,要科学设计安装好隔离变压器,加大对各种电磁干扰的处理力度,减少雷电波诱发的雷击事故。最后,要在PLC专用电源模板前安装好保护措施,以便用最短的时间让前面的残压得到释放,应尽可能从总配电柜开始将自控系统的电源线单独布排。各级防雷器应尽量靠近被保护设备,以避免雷电侵入波发生全反射。

3. 降低接地电阻

(一)水平外延接地,如杆塔所在的地方允许水平放射接地体时应尽量采用水平放射方式。因为水平放射施工费用低,不但可以降低工频接地电阻,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冲击接地电阻。

(二)深埋式接地极,如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可用深井式或深埋式接地极。

(三)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如附近有可以利用的低电阻率物质可以因地制宜,综合利用。

(四)敷设水下接地装置,如杆塔附近有水源,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水源在水底或岸边布置接地极,可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泄流能力。

(五) 合理接地。合理的接地设计是整个建筑物输配电线路系统防雷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物输配系统中,一般会有构筑物接地、配电系统及强电设备接地、计算机自控系统接地等三种接地方式,因此,科学设计,使得这三种接地方式之间互相配合,有助于大大降低雷击通过接地网络对系统的毁坏。以计算机自控系统为例,一般采用系统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等几种接地方式。在防雷措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接地方式合理的组合,使得接地电阻值最小,取得最佳的效果。

4. 架设耦合地线

提高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降低反击跳闸率,一般主要应用在接地电阻较高的线路。根据日本电力中央研究院对500kV同杆双回线路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对雷击性能改善效果相似情况下,采用耦合地线的总费用约为增加绝缘的4.5倍。因此在使用耦合地线时应对效果和费用做综合比较,多数情况下该方法的性价比较低。

5.耦合地埋线

沿线路在地中埋设,并可与下一基塔的杆塔接地装置相连的l~2根接地线。据本电力单位的运行经验,在一个20基杆塔的易击段埋设耦合地埋线后,10年中只发生一次雷击故障。此法可降低跳闸率40%,能显著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四.结束语

输电线路的防雷并不只是以上一些措施就能彻底解决的,而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肯定在今后的线路维护工作中还会遇到新问题,随着运行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再将成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相信线路防雷工作一定会提到一个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思寿 10KV输电线路雷击的防雷措施及其效果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2]高新智 仇炜 韩爱芝 李景禄 陈国盛 针对某35 kV配电线路防雷问题的探讨 [期刊论文] 《高压电器》 ISTIC PKU -2010年4期

[3]何文旭 农村电网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 [期刊论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3期

[4]张日朝 浅谈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1年14期

[5]崔海 侯茜 李向奎 范宪铭 输配电线路运行中防雷措施的原理及应用 [会议论文] 2009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

篇(3)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参与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和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难以替身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人员因为实践比较少,所以技能就比较差,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现状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对现实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系统的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实践者对现实世界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问题做出决策。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一种先进的实施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率,强化培训效果。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发,通过Internet 软件平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综合设定,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可维护控制性。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开发,主要是首先起源于国外对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应用,尤其是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大型企业开发计算机仿真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样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具体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经验,其技能可以与在现场工作2年的人员比,因此很多国家都看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越性,计算机仿真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国对于仿真系统的应用也是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领域,例如大型的锅炉装置、化学化工及变电站的应用中,后来有人提出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但是目前仿真系统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仅仅停留在提出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出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目前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的思想越来越统一,即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必须能够便于施工技术模型的调试和输配电线路画面的构造,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还应采取先进的运行软件和保证运行数据相分离的一种设计思路。

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应该分成培训师和受培训者两个方面的功能,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功能应该是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集成操作,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控制受培训者的机器,包括受培训者机器的开始暂停关机等功能,另外可以准确知道受培训者机器是否有事故及分析事故产生源,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功能还应是控制受培训人员考核的现场等具体状况。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学员机器功能设计,首先要依附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的功能下,即能够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的监管控制。在这种模式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受培训人员的机器可以提供参家培训人员的操作画面,主要包括操作的流程图、、控制组、趋势图及操作记录等具体的监控画面。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将电网仿真系统和输配电线路仿真及配电站系统仿真等有机结合进行设计,该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确保在硬件使用上采用了以局域网应用为核心,利用工作站、开放式系统及微机构成的分布式,以便于以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此外,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软件上采用了软件相互支持系统技术,这样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系统更加便于修改和维护。再者,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即充分考虑了仿真电网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及仿真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更加具有真实性。最后,还应通过采用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多媒体技术,逐步实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图像化和可视化,比较完整的反映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情况,同时也使仿真的对象更加便于更改和进一步扩充,这样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就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通过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人员提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手段,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的设计及应用可以提高整体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技术,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同样也大大提高了作业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三、结论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仿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供电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时间等用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着力开发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能自由安排培训项目,并且允许人员在培训中发生各种错误,同时演示出因为操作错误造成的种种后果且不带来任何实际危害,不受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此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各种故障来综合培训操作人员处理操作中故障的能力。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重复性集中培训,从而使的操作人员在短期内接受较多的培训项目,缩短总的培训周期。可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与经费。所介绍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培训的质量,在短时间内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电力系统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设计成果效果较为显著,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应用水平,还需要更好的完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争取达到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永生,郝小欣.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在变电站仿真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0(9)

[2] 汤晓青,周林,栗秋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四川电力技术.2007(2)

[3]姜芳芳,来文青,龚庆武.虚拟现实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5(7)

篇(4)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用户的系统。输电网和配电网统称为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相连并向用户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由架空线或电缆配电线路、配电所或配电变压器、断路器、补偿电容、各种开关、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和计量仪表以及通信和控制设备等组成,除因电网结构薄弱、停电检修、拉闸限电等因素会导致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下降外,雷击也是造成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漳州常山架空输配电线路路防雷水平的判断

判断线路防雷性能优劣,主要以雷击跳闸率和耐雷水平来衡量,前者是指每100km年均雷击跳闸的次数,后者是指雷击线路绝缘而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前者越低,后者越高,都表示防雷的性能好。引起线路的跳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雷电流幅值大于或等于线路的耐雷水平,引起绝缘发生工频闪络;第二当工频闪络变为稳定工频电弧;输电线路上所出现的大气过电压一般包括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从通常的运行经验分析,后者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比前者要严重得多。

1、感应雷过电压

当雷击发生于线路附近的大地时,由于雷电通道周围空间的电磁场的变化急剧,会在线路上产生一定的感应过电压。雷击放电的开始阶段,先导放电,线路处于先导通道和雷云的电场中,因为静电感应,沿导线方向的电场强度分量将导线两端与雷云异号的正电荷吸引到靠近先导通道的一段导线上变为束缚电荷,导线上成为束缚电荷,导线上的负电荷则由于电场强度分量的排斥作用而向两端运动,经线路的泄漏电导和系统中性点流入大地。

2、直击雷过电压

输配电线路遭受直击雷雷击的情况一般分为以下3种:雷击避雷线或挡距中央,雷击杆塔塔顶,雷击导线或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现以中性线直接接地系统有避雷线输电线路为例进行分析。雷击塔顶前,雷电通道负电荷在架空地线上和杆塔上感应正电荷;雷击时,雷电通道负电荷和架空地线上、杆塔上正电荷快速中和随机形成雷电流。雷击将造成杆塔横担高度处、塔顶处、线路绝缘子处电位升高。导线、地线的电压升高。当线路绝缘子电压没有超过线路绝缘水平时,杆塔与导线之间不会出现闪络;如果雷击杆塔时雷电流超过线路的耐雷水平,就会发生线路闪络,即“反击”。

二、漳州常山架空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优化与提高

1、线路型避雷器的应用

无串联间隙型避雷器直接与导线连接,利用避雷器电阻的非线性特性保护绝缘子串,与带串联间隙型相比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延时的优点。同时,为防止避雷器本身故障时影响线路正常运行,无间隙避雷器一般装有故障脱落装置,即带脱离装置的无间隙型避雷器。带脱离装置的无间隙型避雷器通过脱离器与导线相连。脱离装置由脱离器、绝缘间隔棒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通过雷电流和操作过电压电流,脱离器均不动作;在异常情况下,当避雷器发生故障损坏时,工频电流通过脱离器,脱离装置能可靠动作,使损坏的避雷器自动与导线脱离,保证正常供电,绝缘间隔棒保持导线与避雷器之间有足够的绝缘距离。

2、采用带间隙的线路避雷器保护进线段终端杆

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间隙击穿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正常时避雷器处于休息状态,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只在一定幅值的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动作后避雷器本体才处于上作状态,因此具有电阻片的荷电率较高,雷电冲击残压降低,可靠性较高,运行寿命较长等特点。因串联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部分(即装有电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担系统运行电压,可以不考虑长期运行电压下的电老化问题,且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隐患。

3、其他防雷措施

(1)保护间隙。保护间隙即为在绝缘子串旁并联的一对金属球电极,并依据相关绝缘子50%雷电冲击试验值确定其间隙距离,使其间隙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放电电压,当线路处于正常运行状况时,保护间隙处于工频电场之中,但电场强度较低无法将空气间隙击穿,其对线路正常运行无影响;当导线发生雷击时,在导线与地之间(即绝缘子串两端)出现较高的雷电过电压,此时由于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放电电压,雷电过电压通过间隙放电,工频持续电流在间隙间燃烧受到电弧电动力和风的作用逐渐熄灭,使得绝缘子串得到保护而免于损坏;若导线为绝缘导线时,间隙防雷装置可有效保护绝缘导线避免发生雷击断线事故。由于空气绝缘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间隙放电属于瞬时性事故,从而提高了重合闸的成功率。但是,加装保护间隙之后会造成线路耐雷水平降低,增大了跳闸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在10kV配电线路中允许一定跳闸率的情况下,可采用加装可调间隙防雷装置,从而保护绝缘子因雷击闪络而损坏、炸裂导致线路落于横担上或因雷击绝缘导线而导致绝缘导线断线事故的发生。(2)降低接地电阻。降低接地电阻可大幅降低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由于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主要由感应雷引起,因此降低接地电阻在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当中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降低接地电阻有利于雷电流冲击波的泄放以免设备遭受雷电冲击波的损坏。此外,降低10kV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可降低雷击大地时杆塔的电位,防止了雷电波通过地面反击到配电线路。

三、结语

对于配电线路的防雷,其防雷应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了配电网传输电网的经济效益,为此必须要对配电线路防雷措施进行优化应用研究,本论文所探讨的配电线路防雷措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用措施,更多具体的配电线路防雷措施应用有待于广大技术同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晓霞.关于配电线路防雷与接地应对措施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03:140.

篇(5)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得到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计算机、RTU以及一些其他的自动化设备被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我们指导微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只有几伏,工作电流十分微弱,正是如此其对外界的干扰抵抗十分弱。再加之,由雷电带来的瞬变磁场十分强,对于微电子器件产生的干扰很大,严重的甚至直接损坏微电子设备,给电力系统带来损失。近几年,尽管电力企业在不断的采取措施加强对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但是雷害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所以加强电力系统防雷措施的研究和探讨还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于雷电侵入波产生的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一般而言,电力企业对于雷电侵入波产生的过电压的保护是通过避雷器以及避雷针来实现的,这两者相配合的实现了对进线段的有利保护,效果比较好。通过对进线段的保护,可以利用其阻抗限制雷电流幅值,以及利用其电晕衰耗来达到降低雷电波陡度的目的,再在进线段上安装避雷器,通过避雷器的作用可以使得电流不超过绝缘配合所要求的数值,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实现第一道防雷。

三.对于UPS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感应雷或沿电源线进入室内的雷电侵入波会使电源电压急骤升高,从而导致UPS及后接设备损坏。有些UPS中尽管装有压敏电阻,但还是很难保护自己及后接微电子设备。对电源,可靠有效的防雷方法是采用四级保护。每一级用三极气体放电管,将大的雷电限制到后续保护系统可允许的范围;第二级用限流模块;第三级用压敏电阻;第四级用TVS管,使输出的箝位电压达到规定的要求。采用上述四级保护后,UPS或被保护电源一般不会因雷击而损坏。

四.对于载波机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载波机遇雷击易损坏的部分通常为电源盘、用户话路盘及高频电路盘。高频电路盘上通常装有放电管,具有一定的耐雷水平;电源部分可采用上述电源过电压保护方式;用户话路盘由于铃流电压与通话电压不一致需要在保护装置设计上精心考虑,使之在两种不同电压下均能有效的地保护用户话路部分最好的办法是将保护器件置于载波机内,考虑到实际情况,外置保护模块应设计考虑得周全一些。为了有较好的防雷效果,我们在防雷时可以使用Modem、程控交换机通信线、用户话路盘以及信号线来实现四级保护,同时可以安装自动报警装置。

五.接地电阻与屏蔽

1.接地。合理的接地设计是整个电力系统防雷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会有构筑物接地、配电系统及强电设备接地、计算机自控系统接地等三种接地方式,因此,科学设计,使得这三种接地方式之间互相配合,有助于大大降低雷击通过接地网络对系统的毁坏。以计算机自控系统为例,一般采用系统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等几种接地方式。在防雷措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接地方式合理的组合,使得接地电阻值最小,取得最佳的效果。防雷接地是为防雷保护需要而设,以降低雷电流通过时的地电位升高,因此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因此,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 在接地时要尽量的减低电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深埋式接地极,如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可用深井式或深埋式接地极;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如附近有可以利用的低电阻率物质可以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敷设水下接地装置,如杆塔附近有水源,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水源在水底或岸边布置接地极,可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泄流能力。

2.屏蔽。为了达到减少雷电电磁干扰的目的,主控楼、通信机房的建筑钢筋、金属地板均应相互焊接,形成等电位法拉第宠。设备对屏蔽有较高要求时,机房六面应敷设金属屏蔽网,将屏蔽网与机房内环行接地母线均匀多点相连。架空电力线由站内终端杆引下后应更换为屏蔽电缆;室外通信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要接地;对于既有铠带又有屏蔽层的电缆应将铠带及屏蔽层同时接地,而在另一端只将屏蔽层接地。电缆进入室内前水平埋地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埋地10m以上,铁管两端应良好接地。若在室外入口端将电力线与铁管间加接压敏电阻,防雷效果会更好。

六.综合性防雷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整体防雷系统

从整个电力系统而言,要做好防雷措施,首先要从整体上做好防雷规划,从内到外,做到防雷措施的全面覆盖。整体而言,外部可以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等,避免雷电直接打击输配电线路或者是相关的线缆配电箱等基础设施,引起火灾或者事故。同时,内部要做好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系统和浪涌吸收保护器等一些子输配电系统,通过它们可以将引人建筑物内的浪涌电压和浪涌电流泻放到大地,并将其钳位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以完善地保护电气设备。从整体上做好防雷规划,内外覆盖,这是采取具体防雷措施之前的基础性工作。

2.实施多级保护措施,做好配电系统的防雷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保证整个电力系统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部分,而输配电系统也是容易遭受到雷电袭击的部位之一。因此,做好配电系统的防雷措施,是整个防雷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虽然目前大多都会在配电系统的进线处安装避雷器,避雷带等防雷器件,但是,经过很多次实践证明,单一的防雷措施或者是防雷器件难以真正保障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当雷击降下时候,建筑物的自控设备的电源机盘依然会受到电击而产生损坏。在对配电系统防雷时候,要据实际情况做好多级防护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地网的改造,我们可以在容易受到雷击的部位安装ZGBZ-Ⅱ型载波机过电压保护器、DGBZ-Ⅱ型电源过电压保护器、MGB-Ⅰ型Modem过电压保护器和XGBZ-Ⅱ型信号线过电压保护器。通过工作实践证明了其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七.结束语

我们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工作的必要性,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所研究的防雷措施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工作而言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整个电力系统防雷以及安全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而且可以肯定的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我们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正确看待,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同时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学习探讨新的技术措施,不但的将得出的新方法以及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相信防雷工作一定会提到一个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思寿 10KV输电线路雷击的防雷措施及其效果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2]高新智 仇炜 韩爱芝 李景禄 陈国盛 针对某35 kV配电线路防雷问题的探讨 [期刊论文] 《高压电器》 ISTIC PKU -2010年4期

[3]何文旭 农村电网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 [期刊论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3期

篇(6)

作者简介:倪良华(1966-),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志超(196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62-02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低碳化席卷全球,绿色能源利用蓬勃兴起,智能电网发展方兴未艾,电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为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电力行业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为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开展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从输配电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定位好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构造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打造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及现场实习基地,促进教学科研相互融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方法;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是目前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国家电网发展特高压输电和新能源技术,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现有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没能很好地与时俱进,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第二,原有课程知识体系中,理论课程中部分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现象,部分理论教材内容未能及时反映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滞后于现场工程实际,不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和跟踪学科前沿知识,不利于学生从系统角度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较快适应现场工作。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单一,现主要以课堂灌输式讲授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和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不充分,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第四,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难以全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考核手段单一,往往以一份考卷或一份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不能多元化检验、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更无法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

“十一五”期间,通过承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的研究和教改试点,经过多年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了一条新时代背景下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路,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教学成果。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归纳总结如下。

1.紧跟电力行业发展,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涌现,国家电网正朝着大区域、大规模电网方向发展,同时电力行业需要多种层次的专业人才。认清并明确输配电工程本科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层次,是形成人才培养理念的关键。为此,深入到电力公司、送变电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监理公司、地铁公司等单位进行广泛调研,虚心听取用人单位对输配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意见,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务。目前现场方面的人才层次不高,而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要求所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方面不仅要具备完备的电工理论基础、机械工程知识、电力工程知识、输电线路工程知识,还要求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强、现场适应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团队合作意识好等综合素质。

认清形势,紧密跟踪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输配电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建设特色,采取有效可行的人才培养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面向生产第一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端专业人才,是南京工程学院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走校企合作之路,共建先进实践基地

打造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目标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在增加实验室建设投资的同时,通过与电力公司和送变电公司等单位合作,在原有已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了“输变电工程实习中心”、输电线路施工实训基地、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输电线路测量实验室、电缆故障测试实验室、输电线路金具陈列室、杆塔模型室等实践基地。实验基地及实验室配置的设备种类齐全,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为解决学生毕业现场实习问题,与地方市供电公司大力合作,设立了校企合作培训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训练和现场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紧扣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组优化课程体系

制定出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因素。专业改革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电力行业对岗位职责及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以及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突出以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强为培养主线,重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课等不同层次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方面,通过开设“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开设三大力学课程和电路、电机和电子技术等电类课程,将力学和电工类课程巧妙融合,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打下了良好基础。专业方向课方面,为突出专业特色,优化相关课程,将“架空线路设计”与“输电杆塔设计”课程合并,将“架空线路施工机具”与“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课程合并,增加“电力电缆”课程课时数和电缆故障测试技术相关内容,增加开设“配网技术”课程。专业选修课方面,开设能反映新技术、新设备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类课程,比如“特高压电网”、“远距离输电技术”、“输电线路概预算”、“GI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智能输电技术”、“配电网灵活自愈技术”等课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课方面,利用优质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加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实训,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基地实习,参加一次、二次系统设计和到企业现场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并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设计、科研项目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将输配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归纳为“九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课堂讲授与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毕业设计与现场工程设计相结合;毕业实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编写或选用教材与企业培训要求相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仿真实验室虚拟培训与现场具体实践相结合。

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常规课堂教学中辅助运用高级多媒体课件教学,将理论知识和现场知识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与师生共交流,拓宽了专业视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选自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做到真题真做,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工程实践,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场实训与在输配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培训互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效果明显增强。

5.重视科研进修实践,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为了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应倡导教师积极参加高校进修读硕读博,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项目,并深入到电力企业现场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大部分专业教师达到了“双师型”标准,一部分教师队伍达到了“双师型”加“科研型”标准,多名教师成为相关电力企业的特聘专家和顾问。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亦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师先后承担省级、校级教研教改及横向纵向项目多项,发表高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多篇,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个人和团队奖励,学科研究形成了明确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技服务方面,承担了多个变电站及线路工程二次线设计。

6.突出电力特色,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精编适用教材

为了突出输配电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出能反映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工艺的系列化适用教材,特地邀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几年来共编写出版各类规划教材8本,其中《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输电线路设计基础》等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7.改革课程考核手段,多样化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过去仅凭一张试卷或一份报告的课程考核手段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能力,不能客观、多样化地评价学生。为此,应改革课程考核办法,推行期末考试与平时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确保更公正、更公平、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三、总结

以上是主动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着力改造传统输配电工程专业,通过一系列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组合、先进实践基地打造、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考核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经过改革,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就业率提高,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为培养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级人才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宏斌,等.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2):2-7.

篇(7)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电力能源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能源基础,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系统规划主要是由电力负荷预测、电源规划及电网规划组成,电网规划是建立在电源规划和负荷规划基础之上的,要求在保证输电能力的前提下,将输电费用降至最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在根据原始资料和系统资料,对负荷和电量平衡作出分析,利用规划方法,结合优化规划的原则,从拟定的多种方案中,选择技术可行,运行经济,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以此确定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

二.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程序是电力系统中进行负荷预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它通过计算程序自动采集、分析历史数据, 通过精密计算得到预测数据和曲线, 能够使负荷预测准确度有大幅度提高。但是, 在程序中提供了多种预测方法中, 选取最准确、最恰当的方法是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对负荷实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做细致的分析。

1.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定量预测方法, 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变量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 并根据对规划期内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来推算未来的负荷。优点: 预测精度较高, 适用于在中、短期预测使用。缺点:

( 1)规划水平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很难详细统计; ( 2)回归分析法只能测算出综合用电负荷的发展水平, 无法测算出各供电区的负荷发展水平, 也就无法进行具体的电网建设规划。

2.单耗法。

单耗法是预测有单耗指标的工业和部分农业用电量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优点:方法简单, 对短期负荷预测效果较好。缺点: 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近期预测效果较佳。

3.灰色系统法。

灰色预测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灰色预测技术,可在数据不多的情况下找出某个时期内起作用的规律,建立负荷预测的模型。灰色模型法适用于短期负荷预测。优点: 要求负荷数据少、不考虑分布规律、不考虑变化趋势、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易于检验。缺点: ( 1)当数据离散程度越大, 即数据灰度越大, 预测精度越差; ( 2)不太适合于后推若干年的预测。

4.趋势分析法。

常用的趋势模型有线性趋势模型、多项式趋势模型、对数趋势模型、幂函数趋势模型、指数趋势模型等, 这种方法本身是一种确定的外推, 在处理历史资料、拟合曲线, 得到模拟曲线的过程, 都不考虑随机误差。使用的关键是根据地区发展情况, 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荷密度。

负荷密度一般以kW/km2表示。一般并不直接预测整个城市的负荷密度, 而是按城市区域或功能分区。不同地区、不同功能的区域, 负荷密度是不同的。

三. 电力系统的电源规划。

电源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在规划限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对电力负载增长的预测,确定在何时、何地,建设什么类型、多大容量的一批发电厂,以期既能满足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负荷增长需求,同时又最为经济合理。

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是,随着电力系统改革的深入,电厂与电网已经彻底分离,分别形成了发电公司与电网公司。虽然二者都处于垄断地位,且以服务国民生产和生活为第一目标,但是作为相互独立的经济实体,二者同时也都要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主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会引起一些协调的问题。

电源规划属于发电企业的工作,而输配电线网络的规划则是电网企业的工作,作为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端,二者的相互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即,电源规划要以输配电线路的规划为基础,电源负荷不能超出输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而输配电线路的规划则要充分考虑中长期的电源规划以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出现电源供应中心输配电线路负载能力不足的情况。

另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海南岛,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首先,跨海输电可靠性差,且不经济,海南电网需要在岛内建设相对独立的电源系统,但因其本身的经济结构,电力消费较少,电力系统规模不大,自身可靠性较差,所以需要有连接外部电网的备用线路。同时电力系统本身的规模也限制了大容量电机的使用,经济性不够最优。

四.电网规划。

电网规划是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结果,研究未来合理的电网建设方案。

1. 规划目标

构建安全、稳定、合理的电力保障体系,保证各项电力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地进行,电网建设适度超前城市建设发展,满足辖区内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确保电网在国民经济发展功能的发挥。结合地方现存电网特点,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指导,满足地方供电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成供电可靠性、收益平稳的,完全满足全社会用电需要,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电力网。

2. 规划目标。

(1)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地方电网应满足西部新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辖区内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2)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远近结合、适度超前。

电网建设应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电网建设与负荷发展协调,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度超前于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高效。

地方电网以满足国家规定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标准、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电能为宗旨,把建立布局合理、结构坚强、运行安全放在第一位。

3.规划类型。

按照时间划分,电网规划可分为远景规划、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

远景电网规划:一般相对于一个较长的水平年,通过对未来各种发展情形的分析,研究电网骨干网架的远景结构,如电压等级、输电方式等。

短期电网规划:研究制度1~5年内电网的扩展决策,确定详细的网络方案。

长期电网规划: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电网的长期发展或演变。一方面通过长期电网规划对远景规划进行修正;同时又指导短电网规划,使短期电网规划同长期电网发展一致。

五.电力系统的优化规划。

电力系统的优化规划基本任务是要研究和提出规划期内的负荷水平(负荷预测):规划期每年最大负荷Pmax,年电量需求Qmax,负荷特性曲线以及负荷分布;研究能源资源和运输条件,确定能源布点、水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研究和提出大型电站的合理供电范围;研究和提出电源合理布局及发展规模,确定电源规划方案;研究电网发展方案,包括输电和配电主干网络布局及电压等级选择、变电所布局及容量选择等等。

六.结束语。

电力规划设计要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选择较为优先的设计方案,通过深入分析,从网络电能损耗、最大电压损耗、线路和变电站的投资及每年电力网的运行费用等方面,作出详细的分析,并确定最优秀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朱源源 Zhu Yuanyuan 对于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科学之友》 -2010年18期

[2]李喜来 董建尧 段松涛 特高压输电线路钢管塔设计关键技术与试验研究 [期刊论文] 《特种结构》 ISTIC -2012年4期

[3]冯宁 基于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技术的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6期

篇(8)

 

0.概述

现代工矿企业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是最常用的电气设备之一,在企业的生产设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它们都是电感性负荷,所以在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行中,功率因数一般都比较低,需要从电源中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才能正常工作,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电压损失和电能损耗。无功补偿是指采用另加无功补偿装置的办法,让无功负荷与无功补偿装置之间进行无功功率交换,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能耗,从而大大减少供电线路,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许多企业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配电室里低压母线上集中安装一些电容器柜,对变配电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这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的供电能力,节约变配电损耗都有积极作用。可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电动机大都通过低压导线连接,分散在各个生产车间,形成企业内部的输配电网络,由此,大量的无功电流仍然在企业内部的输配电线路中流动,这些无功电流在企业内部所造成的损耗,依然不能解决。

电动机无功功率就地补偿,就是把电动机所需要的无功电流局限在电动机设备的最终端,实现无功功率就地平衡,使得整个变配电网络的功率因数都比较高,有效地减少输配电线路的无功损耗。

1.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功率因数及损耗

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时,所消耗的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个分量。有功功率是用于电动机产生机械转矩并且驱动负载所需的功率,它的电流随负载的增加而增加,而无功功率,则是用于电动机内部的电场与磁场随着电源频率的反复变化,在负载与电源之间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时所消耗的功率。无功电流在负载变化的情况下,其变化很微小,在相位上,电流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电压90°,所以是纯电感性质的。在实际运行中,电源供给电动机的总电流是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矢量和,当电动机处于满负荷运行时,有功电流大于无功电流,总电流的功率因数较高,而当负载下降时,有功电流减小,无功电流基本不变,所以功率因数降低。

可以这样认为:当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一定时,功率因数越低,就意味着其所需的无功功率越大,因而造成的损耗也较大。实践证明,无功功率所产生的电能损耗,主要是发生在输配电线路上的,对于那些距离电源较远,线路电阻比较大,电动机运行功率因数低的终端设备,所造成的无功损耗就更加突出了。

2.无功功率就地补偿原理及电容量的选择

2.1因为在电容负载中产生的超前无功电流与在电感负载中产生的滞后无功电流能够相互补偿,所以在电动机电源终端并联一个适当容量的电容器,就可以使电动机所需的无功电流大部分由并联的电容器供给,从而减少输配电线路上的总电流,降低线路损耗。

若对该电动机的无功功率进行就地补偿,使其无功功率为Q2,视在功率为S2。这时我们可以看出,就地并联安装了一个Qc=(Q1-Q2)的无功电容量以后,电动机从电源吸收的无功功率就由原来的Q1减到Q2,视在功率S2<S1,功率因数得到提高。很显然,无功功率就地补偿后,就等于减少了线路输送的视在功率。。

2.2在给电动机选择补偿电容量时,根据电动机功率的大小,以及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值进行如下选择:

即:Qc=Q1-Q2

Qc——补偿电容量

P——电动机功率

一般情况下,选择的补偿电容量,只要能够补偿0.9~0.95就可以了,不宜选择过高补偿,否则会使投资费用大幅度增加。

在选择补偿电容量时,如果无法确定电动机的运行功率因数值,也可以根据以下的经验公式进行选择:

即:Qc=(1/4~1/3)P

这种选择一般可以达到补偿要求,而且不会出现过补偿的情况。

3.无功功率就地补偿的经济效益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电动机无功功率就地补偿后,实际上是节约了线路输送的视在功率,而视在功率转换为有功功率,就相当于节约了有功功率。

P——相当于节约的有功功率

S——节约的视在功率

P——电动机有功功率

S1——补偿前的视在功率

I1——补偿前线路电流

则其节电率为:

×100%=11.76%

电流节约率:(I1-I2)/ I1×100%=(105-94)/105×100%=10.48%

电流节约率<η说明补偿正确。

注意:电流节约率不等于节电率。

如果每年按运行250天计算,则年可节电为:

(1.73×380×105×0.85×0.1176×24×250)/1000

=41400kWh

每kWh电价按0.5元计算,年可节约电费:

0.5×41400=20700元

每kVar电容量以55元的价格计算,投资回收期为:

T=(19×55×250)/(20700)=13天

可见,无功功率就地补偿,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节电措施,仅节约线损这一项,一般在一个月以内就可收回投资。

4.补偿电容器的安装位置及注意事项

4.1安装就地补偿电容器时,应把它并接到电动机控制接触器的负荷侧,或者电动机的进线端,使之与电动机一起投入一起停用。但对于Y-起动的电动机,应将补偿电容器的三个接线端子连接到电动机的D4、D5、D6三个端子上,使电动机在Y连接起动时,同时也将三相电容器短接起来,当起动完毕后,电动机进入连接运行时,电容器与电动机绕组并联,投入正常的运行。。

4.2安装补偿电容器的电动机,不能承受反转或反接制动。

4.3电动机仍在继续运转,并产生相当大的反电势时,不能再起动。。

4.4应避免电容器和电动机产生自激电压。

5.电动机无功功率就地补偿的应用范围

5.1长期连续运行的电动机,经常轻载或空载运行的电动机。

5.2离供电变压器距离较远的电动机,一般不小于10米。

5.3单台容量较大的电动机,一般高压电动机不小于90千瓦,低压电动机不小于5.5千瓦。

参考文献

[1]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国标(GB12497-1995).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46-02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作为人才紧缺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得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专业依托广西新型工业化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电力工业作为广西“14+4”千亿优先重点发展产业政策,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以提高服务广西及周边地区电力行业发展能力为目的,建设成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特色的区域人才紧缺型专业。

一、建立“三个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1.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发展与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论证机制

(1)成立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及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等各种合作事项。例如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与南宁超高压局合作共建“输电线路运行与线路检修”“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课程,南宁超高压局派出专家到学院指导进行线路检修实训项目的实施,共同编写教材。

(2)与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进行“线路设计”课程的共建合作,并在其下属企业顺能电力勘察有限公司设立教师工作站,常年提供教师顶岗实习的岗位,为“线路设计”课程等专业教师提供顶岗实习和交流平台。

(3)建设“校中企”,开展对外服务,与广西宝光明电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电气试验中心”。该中心建在学院,与企业共享设备,例如输电线路工程实训基地的电缆故障探测仪与电气试验中心共用,广西宝光明电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高压试验设备如智能高压数字兆欧表、盐密值测量仪等。通过共建的电气试验中心,专业教师组织利用共享的试验设备进行教学使用,也可以参加企业的生产实际现场进行工作,组织进行对电力电缆的故障测距,直接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

2.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体系构建论证机制

依托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平台,实现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经验交流制度化。定期召开分理事会议,研讨课程建设事宜,企业有重要的作业项目,立即通知专业教师前往参加,共同研究技术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学院进行线路检修、带电作业、线路施工等项目教学,商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召开课程建设与改革研讨会,就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讨,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支持。

3.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和反馈机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引入麦可思公司,提供评判教学效果的科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1)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专业引进麦可思调研机构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调研,充分挖掘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学生、家长等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优势资源,指导专业建设与改革。

(2)建立有效的第三方就业跟踪体系和专业就业跟踪管理群组。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调研以及专业的调研成果,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报告等,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改革。

(3)利用信息化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指导专业建设。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学院积极进行信息化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网上评教议教指标体系的改进、利用专业网上学习空间开展就业跟踪、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将资源呈现型的精品资源课程网站改革为学习型的数字资源课程学习网站,建立教师网络课程管理空间和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空间。通过丰富的信息监控体系采集数据分析,指导专业持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方向设置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办学成本优化等。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三有四能二会”

人才培养突出三有: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四能:能胜任工作岗位,能吃苦耐劳,能遵规守纪;二会:会做人,会做事。

1.以区域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电力是广西“14+4”千亿优先重点发展产业政策,特别是高速铁路近来在广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气化的高速铁路必须要有相应的高压输电线配套才能运行,对本地区本产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及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电力、铁路、冶金等行业,例如在2013届的高压输配电专业的82名毕业生中,有高达42人进入了铁路系统工作,满足了地方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充分显现。

2.实施“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顶岗实习规定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实施共管共育。[1]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评定成绩、平时成绩及顶岗实习报告三部份构成。大学二年级开始确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记录多时段顶岗实习情况,全程监控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学生能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施灵活的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在每个学期的假期,学生均可申请参加顶岗实习,累计实习时间达半年以上,便可评定顶岗实习成绩。这种多时段顶岗实习时间累计制度,正是符合了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行业的工作特点,一些施工作业点不需要很多人员,所以不能大批量地接受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分散成多时段后,学生可随时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工地参加实习,且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学生返回到课堂后会自觉地去学习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怎么明白的东西,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人才培养过程注重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

针对本专业工作具有危险、艰苦、需要体力支持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专业注重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按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作业,填写工作任务单、列队宣读,进行作业前安全检查,向工作许可人报告,作业中进行工作监护,努力营造职业氛围,培养安全意识。把体能测试引入到课程考核中,强化身体素质锻炼,逐渐培养成能吃苦耐劳、严守纪律、照章行事的良好职业素质。

4.“四结合”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构建实施线路施工实训项目虚实相结合,线路检修实训任务虚实相结合,电力电缆实训过程虚实相结合,线路设计实训岗位虚实相结合教学模式。[2]解决专业实训中存在作业面广、耗材大、不可重复的几个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在线路施工、运行与检修、线路设计等岗位能力突出的毕业生。

(1)线路施工的项目虚实结合。线路施工中的铁塔组立可进行组装实训,而杆塔基础的浇制由于不可重复性只能进行虚拟的作业。

(2)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任务虚实结合。输电线路的检修,例如更换500kV整串耐张绝缘子任务的实施,可通过线路道亨三维金具组装软件来“虚拟”实现。三维动画仿真技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画面的推进可以进行绝缘子串的“虚拟”组装。通过模拟仿真,学生可反复多次练习,熟练掌握绝缘子串组装的顺序。而500kV走导线检修间隔棒等作业通过真实的任务作业完成。

(3)电力电缆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虚实结合。在电力电缆附件制作实训过程中,先观看视频,动画模拟电缆附件的制作过程,再进行实际制作电缆终端头。

(4)线路设计的岗位虚实结合。线路设计实训室按真实工作环境配置所有设备,“线路设计”课程建设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引入设计公司到班级,用真实的任务驱动,引领团队教师及部分学生参与真实的输电线路设计项目工作,充当助手完成较简单的任务。第二阶段将实现岗位的虚实结合,即教师设置虚拟的线路设计岗位,学生在虚拟的岗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些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在完成了这些任务后,学生掌握了线路设计的软件使用方法以及线路设计的相关规程规定。通过考核,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参加真实的线路设计岗位工作,在实践中深化提高技能。

5.实行“双证书”制度

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还参加送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电工等职业资格证考试,获得中级工证方可毕业。例如2012~2013年,本专业已毕业的两届毕业生中,双证书率达100%。

6.探索系统培养,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中职与高职教育,以自成体系的课程系统为基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3]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高压输配电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来构建相互衔接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从输电线路勘测、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交工和竣工验收到线路的投入使用、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各阶段课程体系中,分别构建了中职的由“电工学”“工程力学基础”“高压电器设备电气试验”“工程测量基础”“线路工艺实训”“起重实训”“配电线路”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高职的由“电工电子学”“输电工程力学”“送电线路测量”“高电压技术”“电气设备”“线路施工”“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线路设计”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实现中职教育的终点即是高职教育的起点这一要求。

三、搭建“四位一体”实训平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按照合作性、开放性、共享性、职业性、系统性、领先性的“六性”要求,建成了融教学、培训、竞赛、科研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实践环境现场化、理论教学实践化、学生身份员工化、教师角色师傅化的“五化”职业教育特征要求。

1.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专业核心和骨干课程线路运行与检修、线路施工、线路设计、电力电缆技术、线路概预算、送电线路测量、高电压技术等课程,推行了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团队要求每位教师进行了所承担课程的整体设计和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选拔做得较好的教师参加学院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提升了专业教师进整体的职业能力。

2.以赛促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在高压输配电专业团队指导下,成立高压协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举办了第二届登高爬杆比赛,举办首届高压电工技能竞赛,组队参加第二届广西高职高专技能竞赛的测绘比赛。高压协会组队与容县电力公司、南宁供电局城西分局联合举办配电线路技能竞赛。高压协会还协助团队教师进行了电力电缆实训室建设,组织成员参加配电线路施工实际工作,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学生专业社团成了专业建设的得力助手。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第一,建设专业网站及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等三门核心课程的网站,以及互动交流平台、在线自测系统建设,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二,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与企业签署共建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协议,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企业及时上传最新的规程、规定,典型案例等,让团队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最新资讯。同时,专业团队开发的试题库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供便利。

四、实施教师“四个一”能力建设工程,实现师资队伍“双师化”

实施教师“四个一”能力建设工程,要求每个教师每年至少到一个以上企业进行调研,到企业进行一个月以上实践锻炼,参与一项以上的社会服务项目,主持或参加一项以上教科研项目的研究。

1.采取目标管理,制订完成目标责任制度

重要的工作任务,通过开团队会议,采纳有效建议,发挥集体智慧,制订合理工作方案,形成团队合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对每项工作,能把任务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对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表扬,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及时给予劝导,并记录年终考核,这样促使团队成员能按任务和目标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2.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尊重年长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年轻教师,多给予督促指导。制订了传帮带的导师制度,团队2013年新引进的两位年轻教师,均有相应的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帮带,颁发聘书,实施导师制度,使年轻教师能迅速成长。

3.加强校企合作、国内会议交流,提升专兼职教师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专业课程中的毕业论文、顶岗实习、认识实习、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电力电缆技术等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并参与校内生产型实践指导。团队教师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培训中心参加由广西电网公司人才培训与评价中心举办的“2012年电力电缆试验及故障查找培训班”培训学习,提升实训水平;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专题――资深专家剖析教改方向,国家名师指点课改方略”高级研修班培训,提升团队教师理论水平。

4.进行技术服务与职业培训,提升专业影响力

第一,专业团队参与高处作业证、高压电工证、电工进网作业证等培训和考证服务,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值达115万元,社会效益显著。第二,专业教师校企双栖,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与南宁坤宇电力安装公司合作,承接配电线路施工及电能表安装施工工程,由专业教师带领顶岗实习学生共完成了303户居民的配电线路和电能表安装工程,社会服务值达126.7150万元。

五、结束语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专业建设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培训等内容。由于实际建设周期较短,很多成果来不及转化,质量难以达到最佳,建议适当延长建设时间,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10)

 

0 引言现代工程对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尤其体现在配电系统方面,要求配电设备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以适应日趋复杂的工程需要。作为工矿企业,能够拥有一套性能稳定、可靠的输配电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这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作为低压电力供电系统中的一部分——母线槽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代工程的需要,其优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 系统走向灵活,可以交错布置;

- 节省安装空间;

- 方便工程临时更改,母线槽系统可以重新组装后再利用;

- 短路强度高,防护等级高,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1]

1母线槽的结构特点母线槽系统主要应用于变压器给低压配电系统的输配电。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各个单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系统与电缆相比更加灵活、方便,在为负载配电时,其插接点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现场需要预留插接口,使其在添加设备或设备更改时,可以重新进行插接以满足需求。

母线槽系统由以下几个单元组成:(一)馈电式母线或插接式母线直线段单元(二)变压器进线单元、配电柜进线单元或电缆进线单元(三)换向单元:L型单元、T型单元、Z型单元(四)插接单元。

对于所有的母线槽系统,安全性能尤为重要,参考国家标准GB7251.2我们能了解到温升、短路强度、母线干线系统电气性能这3项技术指标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谐波对系统设备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结合产品的技术规范和我们从事的具体检验对母线槽系统进行分析[1]。

2.母线槽的温升温升的关键点在于产品的额定电流,计算及选型在安排母线槽系统布局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 负载或配电系统的场所、数量和连接方式;

- 分散系数;

- 设定的短路等级;

- 与配电柜连接须提供:配电柜的型号、进线方式(顶端、底端或背面);

- 安装的地理位置和条件:空间尺寸、建筑物构造(针对悬挂和安装)、母线槽走向、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系统穿过的墙面;

- 与其他系统配套-比如与母线槽系统安装配套的部分为:供电线路的平面图、通风管道走向的位置、照明系统的平面图;

- 需提供插接单元的数量和具置。

母线槽系统严格按照上面提到的几点进行设计,借助以下公式计算额定电流。

上一篇: 法治管理论文 下一篇: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