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31: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生消费调查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引言
由于受社会以及家庭各方面的过度保护作用,我们高中生在经济消费观念上与自己父母这一辈人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成为相关产业的经济建设助力,另一方面又暗藏了潜多重危机。
二、高中生的特点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前提下,我们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而父母对于我们过度的溺爱造成了相应支出方面过度的宽裕,从而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中产生严重攀比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盲目消费。
三、高中生的消费观
在理财和消费观念方面,我们高中生有着敢于挑战的一面,也存在相对保守的一面,其时期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自主性强
现代的高中生拥有独特的审美视角,消费的自主使他们不再受经济的限制,不再束缚于单调而缺乏个性的生活。
(二)敏感性强
我们对于新鲜事物是非常敏感的,非常容易接近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追求时尚和流行。
(三)挑战性强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执着和叛逆,但是,我们对于中国的传统的消费观还是认同的,而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又相对的存在着对于传统思想的挑战,我们渴望冲破世俗与传统。
四、高中生的消费观对于经济的影响
高中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在金钱观和消费观上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刺激了消费,使得高中生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群体,参与到国家经济总体发展平台上。
(一)高中生的消费观对餐饮、服装产业的影响
根据数据表明,高中生基本上平均每月的零食钱都在300元以上,其月消费水平还是相对较高的[1]。同时通过对学校校园超市平均日收入情况的统计发现,超市的日平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零食方面的消费是我们高中生日常生活消费中的一大支出。而对于服装消费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月服装方面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零食消费,这些具体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对于外在形象的重视,以及对于时尚和品牌的追求。我们这种强烈的自主性、敏感性和挑战性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的刺激了餐饮业以及服装产业的发展。而对于这种只重物质的消费,我认为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投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眼前的物质需求。
(二)高中生的消费观对学习产业的影响
学习消费主要包含了书本费、学习用品费和补习班补课费等[2]。每个学期,我们在购买包括文具、参考资料等在内的学习用品上的钱都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以上,但是在购买的这个过程中,冲动性很大程度上支配了我们的大脑,很多时候在主观上认为参考书买的越多对于自己的学习帮助就越大,不注重实效性,导致了手中多数参考资料的荒废[3]。另一方面,我们正值于青春期的攀比心、虚荣心以及叛逆心又加重了在于文具以及学习工具方面的消费,比如,高品质音响设备,高配置电子记忆词典,高功能电子学习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现在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们全面发展,每周给我们报的各种特长和辅导班,这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份较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说,我们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是一注势不可挡的洪流,一方面能够刺激多种产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让一个家庭窒息。
(三)高中生的消费观对交际产业的影响
交际消费是指一种交互性的礼尚往来方式,是目前我们高中生消费中比较普遍流行的一种交际方式,这种消费主要包括我们同学之间的聚会、请客吃饭、互赠礼物等等。目前调查研究表明,外出请客吃饭是我们交际消费支出的主要方式,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聚会吃饭的频率越频繁,消费的水平也越高。这虽然对于娱乐和餐饮产业说是一种助燃剂,但是给那些条件并不是很富裕的同学造成了很严重的家庭经济负担,也给他们带来了很沉重的思想包袱。
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
我们是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新新人类,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应当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和价值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一)杜绝攀比,合理消费
我们高中生要在日常生活的金钱消费中杜绝攀比心理。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端和档次,不能造成消费的超额增长。同时家长和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我们的教育,杜绝攀比心理,建立一个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量入为出就是指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水平。适度消费原则就是指在个体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能够进行合理的消费[4]。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爸爸妈妈的经济能力,在爸爸妈妈的经济可承受范围内,保持积极、合理的消费。
(三)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盲目从众是我们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费心理状态,对于我们具有极高的吸引力。但是这种消费往往隐藏了巨大的隐患,是一种相当不科学的消费理念。就好像马雅可夫斯基曾经说过:“流行的不一定好,比如流行感冒”。消费从客观方面来说就像是跟随自己多年的鞋子,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好自己的主见,不要只看重物质消费所带来的乐趣而忽视精神消费所能带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欧阳杰妮,浅析当代高中生消费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长沙市部分高中生调查.科技视界,2015(11):p.282-283.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出生日期: 1985年11月
户 口: 兰州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兰州大学
毕业时间: 20xx年07月
所学专业: 社会学
外语水平: 英语 (CET-4)
电脑水平: 熟练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批发、零售(商场、专卖店、百货、超市)、纺织品业(服饰鞋帽、家纺用品、皮具)、市场、广告、公关
期望职位: 业务拓展专员/助理、客户服务专员/助理、市场专员/助理、市场调研与分析、业务跟单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xx-4000
教育经历
[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 兰州大学 社会政治类 社会学专业:培养社会学理论体系、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方法、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网络社会学等。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业从事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
培训经历
20xx/7--20xx/8:在浙江锦阳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接受人力资源相关业务的专业培训。
工作经验
20xx/7---20xx/11:在浙江锦阳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上班,先后担任项目部专员职务,熟悉相关业务流程,能独立操作相关业务。
20xx/10--20xx/3: 爱心活动 | 长期辅助孤寡老人;组织“心灵有约”献爱心活动;策划并参与了“师生共建哲社林”大型植树活动
20xx/6--20xx/9: 毕业实习 | 组织实施了兰州大学20xx级毕业生社会学专业毕业实习项目——《社会学视角下的西北地区高中生家庭陪读现象研究》
20xx/5--20xx/6: 市场调研 | 策划并组织了《兰州大学学生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项目
20xx/6--20xx/8: 暑期实践 | 申请策划并具体负责实施了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西北乡村家庭中子代夫妻关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专业技能
熟悉spss社会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
能熟练操作word.wps.ppt等专业办公文件
熟练掌握了office.excel等专业办公软件
工作业绩
20xx/6--20xx/10 申请策划并具体负责实施了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西北乡村家庭中子代夫妻关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独立完成了该项目的调查报告,获得了学校20xx元的资助奖励金,而后撰写的调查论文被收入学院的优秀学术论文集
20xx/6--20xx/9: 组织实施了兰州大学20xx级毕业生实习计划社会学专业毕业实习项目——《社会学视角下的西北地区高中生家庭陪读现象研究》,独立撰写了实习报告,被评为本学院优秀实习报告
20xx/11--20xx/5 自己独立设计并独立完成的兰州大学毕业生论文被评为全校优秀毕业论文
自我评价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二、开展研究性
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主动探究、分析、判断、体验等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获得研究的结果。在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关心人类、关注社会、保护环境。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研究的课题,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去搜集资料、参与活动,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理想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学习合理消费这一小节时,教师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了几个子课题:“三代人的消费观”“高中生的消费观”“寄宿制学生消费剖析”等,然后选择了几个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两个专题,一个是“中学生消费之我见”,一个是“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通过丰富多彩的研究方式,学生获得了研究成果。在研究性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要想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创新精神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童图新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二、 调查地点:xx市各大超市
三、 调查对象:各超市店长及消费者
四、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
五、 调查小组:xx
六、调查小结:
(一)经营者部分
1、规模比较:调查的几家超市中25%为 小型居民生活型超市,50%为普通综合型超市,25%为大型超市。
2.管理方式比较:100%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考察,具备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3.经营策略:市场调查结果显示:①地理位置:25%处于交通要道,25%在居民区附近,50%商业区附近。②超市形象:50%具有人工储物部和自动储物柜,50%只有人工储物部。75%有休息长凳,25%无休息长凳(小型居民型超市)。100%店内有音响设备,有购物音乐。100%有清晰的购物区招牌。75%购物设备单一,25%有多种类的购物篮﹑购物车,方便各类消费者。③服务:100%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察。75%注重责任心(小型超市和普通综合型超市),25%注重导购力(大型超市),50%注重亲和力(小型和普通综合型超市),0%注重信息素养。④宣传:75%利用报刊式广告宣传过,25%没有(小型超市)。
4.金融危机的影响:①营业额:50%下降(普通综合型超市),50%不变。②下降的原因:100%认为家居生活用品和休闲娱乐用品销量下降。③不变原因:100%认为良好的信誉使得消费者在物价上涨的时候愿意选择他们。④采取的促销手段:100%特价商品,25%购物赠礼或抽奖(大型超市),50%提供贵宾卡会员卡来刺激消费(普通综合型超市和大型超市)。
综上所述,由于大型超市货物种类齐全,可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小型超市贴近人民生活,经营的商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强。所以,金融危机对其影响并不大。而普通综合型超市没有主要销售的产品,此时就很难均衡盈亏。对于金融危机,供给量增加需求量减少的状况,商家都选择价格为主的促销手段来吸引顾客,基础雄厚的大型超市会有购物赠礼或抽奖的辅助手段来刺激消费,为其增光不少。这里特别要提的是发放贵宾卡和会员卡的促销手段(尤其是团购),这样可以吸引固定的消费群体,这个固定的消费群体,可以成为商场生存的基本保障,也使得进货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库存量,增加流动资金使用量,算是不错的促销手段。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小型超市加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适时的搞一些购物活动;普通综合型超市可以在这段时间突出粮食、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买卖,注重宣传,增加固定消费群体数量;而大型超市在店员的态度上多下功夫。此外,各超市都应注意培养店员的信息素养,把握消费者心理,这会增强超市的运营效果。
(二)消费者部分
我们采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随机选取了各超市的消费者为被试。被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别访谈的被试,共30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37%的对象去超市主要购买的是生活必需品,购买居家用品类的占4.3%,近58.7%的对象是会在超市购买副食。
在众多的因素中,地理位置(柱状1)占33.3%,商品多样化(柱状2)占22.2%,价格(柱状5)占17.8%。说明当消费者选择超市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地理位置和商品的种类与价格因素,交通方便,物美价廉,自由选择是消费者所希望的。在我们的调查对象当中,多数人都认为影响他们选择在附近超市购物最重要的因素是地理位置,例如xx百货超市临江分店相对于调查的对象而言,交通十分方便(位于交通要道),最后,环境卫生仅占4.4(柱状6),说明它并不是影响调查对象选择超市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回收资料,在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个别超市存在的问题。
超市经营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包、停车等不太方便;在非食品类区,尤其是化妆品区,工作人员过于热情,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让不少人选择绕道而行;收款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货品价钱有偏差、柜台暂时没有零钱,找的钱有缺损等等);有些商品的价格略高于其他超市,致使顾客对该超市的信心有所下降;比较注重卫生的食品类未严格整理;超市内的商品的摆放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商品摆放不合理,不方便他们的选购;员工素质有待加强,部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有问题,有的冷漠以对,有的甚至轻视消费者,尤其是收银员的服务态度差和速度慢,甚至结帐时候算错;促销手段单一(未充分利用广播等资源);保鲜食品未做好适当措施,如面包、水果等。
提高超市经营效益的对策建议:实行明码实价,价格合理;做到“服务周到”,要求员工真正地做到“顾客就是上帝”;保持良好的购物环境,管理规范;科学合理地摆放商品,更加方便顾客选购不同的商品;对于商场内播放的音乐,应在多数时间里播放产品相关信息和促销信息,其余时间应该播放一些悠扬动听的音乐,让消费者更舒畅地购物;应让广大消费者无偿地得到超市定期提供的商品信息。
总之,超市经营者应该在把握不同消费人群消费特点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企业能够健康、持久的发展。调查反馈的信息,揭示了一些需要引起超市经营者重视的细节。本次调查显示,顾客在超市选购商品时最看重的因素依次为:交通因素、商品多样化、价格、商品的品质、情感因素、环境卫生、服务。其中,服务居于末尾,说明这个问题是超市普遍欠缺的。超市购物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自选,为顾客提供的服务是有限的。这时促销员、收银员和场内服务人员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在找不到商品时,或者是找不到价签或遇到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时,顾客就需要得到场内服务人员的帮助;在选购新品牌和有新功能的产品时,顾客就需要促销员的介绍。收银员是顾客消费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对顾客的情绪和满意度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调查显示,收款台是顾客对超市服务最不满意的地方,收款排队等待、收银员态度不好和扫描设备问题而耽误时间是影响消费者购物情绪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从经营者角度看,他们无疑应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在经营策略和企业管理上应该有所变化。与女性消费者相比,男性消费者具有较强理智性、自信性。他们不愿“斤斤计较”,购买商品也只是询问大概情况,对某些细节不予追究,也不喜欢花较多的时间去比较、挑选,即使买到稍有毛病的商品,只要无关大局,也不去计较。在许多情况下,购买动机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如家里人的嘱咐、同事朋友的委托、工作的需要等等,动机的主动性、灵活性都比较差。而女性消费者则通常喜欢一些造型别致新颖、包装华丽、气味芬芳的商品。此外,她们还非常注重商品的外观,将外观与商品的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她们也经常受到同伴的影响,喜欢购买和他人一样的东西。
高中生社会调查报告模板二我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 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77-01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起源于美国,如今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科学教育理念。STS教育强调理科教学与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1]为学生提供科技知识,加强其对科技本身的理解,发展其科学探究的能力、社会决策的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2]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人教版“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模块教材(以下简称“教材”)致力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3],对其STS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可以为教师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提供参考,为教材编写者在教材编制中更好的体现STS教育理念提供思路。
1 STS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材”以“生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开篇,给同学们概括性的介绍了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并进一步通过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等四章逐一展开论述。正文共17节,栏目计16种,文字庞大,栏目繁多,主要以阅读资料、学习活动两类方式呈现STS教育内容。
1.1利用阅读资料呈现STS教育内容
“教材”每章都以“科技发展之窗”介绍本章主题的历史发展及最新进展,并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开始,以“总结与拓展”总结科技知识,梳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可能结束。“从社会中来”作为背景资料,利用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起始每节的内容,再结合“资料卡”、“现实中的问题”、“拓展视野”、“书海导航”、“网站链接”等栏目进行STS教育。其中,“资料卡”以卡片的形式出现,就像学生自己的小笔记;“现实中的问题”引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现象,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拓展视野”作为课外读出现在节末,提供本节内容相关的前沿应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4]“书海导航”和“网站链接”分别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文本资源和网络资源。
1.2安排学习活动呈现STS教育内容
“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很多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例如,“教材”中提到,传统化学农药容易导致生态坏境恶化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在这样的材料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既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又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产品对人畜无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此外,“教材”设置有搜集资料6项、调查6项、讨论21项、模拟作决策4项、参观1项,分布在“到社会中去”、“思考与探究”、“讨论”、“资料分析”等栏目。例如,搜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存在争议的原因、调查绿色消费现状、讨论现代生殖技术面临的伦理学问题、制定防止蝗灾再次大范围发生的预案、报道《生物技术药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撰写预防生物性污染的论文等,[5]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决策能力。
2 启示
“教材”中STS教育内容以生物科学在健康、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为框架,运用了讲解和探究的两种基本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6]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启示我们在落实STS教育理念方面应该:
2.1注重各栏目间关联
栏目之间建立联系,对于学生读懂教材,教师用好教材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材”体现STS教育的栏目数量众多,却不松散,彼此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例如,“从社会中来”激发兴趣,“到社会中去”走向社会,二者在结构、内容上相互呼应。
2.2丰富教育活动形式
STS教育内容的呈现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合理设置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获得发展,特别是搜集资料、调查、讨论、模拟作决策、参观、报道、撰写论文、做板报宣传等。
2.3配置网络教育资源
信息化的今天,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促进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已经势不可挡。单纯的“书海导航”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网络链接”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导引的基础上,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配置、电子教材和网络教程的开发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蔡民.STS教育与生物学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04(9):12- 13.
[2]王小阳. STS科学教育的新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 15(2):62-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2-0067-03
[作者简介]付巧云(1968―),女,天津塘沽人,本科,天津市塘沽一中政治教师,中学特级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和深化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例如:货币的本质、职能,根据价格变动和收入增减合理安排经济生活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分析、比较和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在共同学习的活动中,体会合作探究的愉悦,学会分享和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金钱的作用及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教学方法
调查法、举例法、谈论法、小组探究法。
四、教具实验
多媒体教学。
五、设计意图
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怎么获得?金钱应怎样使用?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金钱观与本单元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可以说是联系三课书基本内容的纽带。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本单元的知识。
2.正确对待金钱,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中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货币打交道。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可以避免他们陷入拜金主义误区,使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这一问题可操作性强。对金钱的看法,在社会上可谓众说纷纭。收集社会上关于金钱的观点和行为表现,并对它们进行争鸣、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六、探究活动
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第一小组的同学负责收集我国古代有关金钱的看法;第二小组的同学负责收集我国近代有关金钱的看法;第三小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第四小组负责收集外国人的金钱观;第五、六小组做问卷调查并汇集调查结果。
2.各小组各负其责,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把整理的结果制作成幻灯片,不是简单地汇集收集的观点、事例,而是要汇报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以备课堂展示之用。
3.第五、六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事先编写有关金钱观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发给周围人填写,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
4.全班探究课后,整理出一份探究成果,制作一期板报。
5.每个小组的成员对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态度、贡献进行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诗朗诵
金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时是天使;取之无道时是魔鬼。
金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满足正常需要的金钱是天使,满足欲念膨胀的金钱是魔鬼。
金钱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靠勤劳聚起的金钱是天使;作为培养庸人的温床时它便成了魔鬼。
金钱适度时是天使,失度时是魔鬼。
金钱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 当金钱能够拯救人的生命时,金钱站在那儿就成了天使;当金钱葬送了人的灵魂和生命时,金钱就化作了魔鬼。
古往今来,有人视金钱如粪土,有人认为钱能通神;有人说金钱是魔鬼,也有人说金钱是天使。那么,金钱到底是什么?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钱应该怎样利用?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同学们调查探究后的看法。
(二)学生分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1.第一小组: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
一清二白、藐视金钱:杨震鲁褒
崇尚金钱 例子:和
正确对待 例子:孔子袁枚张说
俗语、名言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等
2.第二小组: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
当然,对于金钱的看法也有很多种。在这里,学生把它们分成了两组:
(1)被金钱片面的表现所迷惑
(2)在金钱面前保持清醒
3.第三小组:金钱观与消费观的典型事例
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代表人物(、居里夫人、华罗庚、王衍、捐献者)
错误的金钱观、消费观――代表人物(夏洛克、盗贼们)
小组感悟:我们应养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理解金钱的意义与价值,合理利用金钱,不要被金钱束缚,做金钱的主人。消费观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还受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的限制,同时还取决于地方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差别。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度消费,避免盲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4.第四小组:外国人的金钱观
美国人的金钱观――举债消费、寅吃卯粮
日本人的金钱观――崇尚现金、忌讳借债
犹太人的金钱观――立足于挣钱而不是攒钱
教师小结:
西方人与中国人金钱观的区别:(1)重视程度的差别;(2)表述方式的差别;(3)衡量标准的差别;(4)消费时间的差别;(5)理财手段的差别。
5.第五、六小组: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每个人的金钱观都不一样,造成差异的因素有年龄、成长年代、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家庭环境、个性、受教育程度等。大多数人都会被金钱左右,或喜或悲。我们应建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在于金钱本身,而在于人们对金钱的态度,要让金钱发挥其正确的职能,服务于我们,而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调查收获:在本次实践课的小组活动中,本组同学搜集相关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来制作问卷,并用问卷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结果汇集、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很好地完成了调查报告。这期间同学们积极完成任务,团结互助,其过程更培养了我们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了我们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并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使我们认识了正确的金钱观。
(三)探究评价
探究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客观公正、充满期待的评价能够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理解本单元的知识;
2.逐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四)作业
总结探究成果,出一期黑板报。
八、教学反思
教师对于普通方式的上课驾轻就熟,而对“探究课”则是陌生的,因为其不仅缺乏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而且教学活动的组织极易陷入课堂教学模式的误区。笔者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探究课”比较陌生,通过第一单元“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尝试,感触颇深。
成功之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能体现这一点,可以说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充分发挥了积极性,让智慧之花盛开在课堂上。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增长了跨学科综合知识,而且看到学生多才多艺的方面,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受益匪浅。
整节课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对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深化;逐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不足之处:课堂的互动欠缺,形式应更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传统布置预习任务更多的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的内容,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告知,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只是为老师备课所用。教学内容课前布置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公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公布往往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特别是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立足于社会生活,给高中学生有更多的亲切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前探究情趣。如新课程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的教学要求指定如下:①基本要求是“了解并比较几种主要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发展要求是“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拟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说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那么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就会明白本框内容的重点是理智消费,由于内容的生活化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己、关心家庭,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们就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瞧!其实学生也非常关心社会生活。
2、教师在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后,就课堂模式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后进行参与任务的分配。比如《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课堂学习前,我先将探究主题告知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前相互交流看法(包括教材的编写、事例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等)。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研读了教学内容后将这课时的课堂模式定为活动课,并且确定政治课代表为课堂主持人,并分组任务落实至人。在此阶段参与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几个负责人,充分“挖掘”班级人才:负责上网查资料的、负责去图书馆阅览室查资料的、负责小品表演的、负责道具准备的、负责社会调查的等等,真正全员参与、做到“人尽其才”.后来同学们推荐代表在课前与教师交流,他们还编排一些节目,也拿着他们收集的资料让我帮忙一起做课件。我发现无论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编排的节目都来自社会生活,甚至也有发生在他们自身身上的案例呈现,比教材的事例更加鲜活。
3、在正式课堂前,学生还就他们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及解决措施与教师商讨,可见他们是多么在乎自己的“作品”!如在学生在他们的“课堂设计”中设计了一个“快餐盘与羹匙的关系”来说明“商品的互补关系”知识点,教师就该提示他们:生活中人们是否都用他们作为进餐的工具?通过类似的提示使他们明白在找事例时,既要立足生活又要具有普遍性,使其说服力更强。又如学生设计的关于“MP3、MP4的生产市场”来说明“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知识点,当学生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后,教师也应该给他们适度的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又要给予他们中肯的建议,使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非常乐意课前参与,使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并且学生课前的精心参与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课后拓展是指课后学生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扩展所学内容。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把教学延伸至整个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拓展的具体方法有:
1、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通过社会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利于高中生较好的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题如:“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和“中学生消费之我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或许他们的研究成果显得还有些稚嫩,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政治新课程立足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零用钱进行支配,从而培养他们理财、消费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股票、彩票市场上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进行投资实验,提高投资的能力等,然后指导学生对实践中所得的文字资料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并运用政治、数学等有关知识进行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书本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践活动使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得到运用,深刻感到不仅需要文科知识,也要理科知识,并且锻炼了综合能力。”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3、开展课后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就是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因而老师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后评价,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探索新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手段,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除了常规性的评价以外,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评价他们自己的课堂学习、作业、合作表现及社会调查实践成果等。如《经济生活》模块学习的每个阶段,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变化。如在学习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创业知识、经济维权等知识之后,不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写写体会,也可以进行课外访谈、交流。如有同学在谈他精打细算的事时,吃肯德基,如果注意从报箱、商店等地方收集优惠券,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就会省下4元钱;购买衣服时“货比三家”,或进行“团购”.通过同学间的访谈和交流,可以进行相互间评价,给自己和他人的经济生活能力“打打分”,教师也将这些精彩的过程评价列入日后学生学分评定之中。
高中新课程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新课程明确指出了政治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现今中学政治课逐步开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45分钟的教学也开始逐步探索出颇有成效的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论辩式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还主体地位于学生”,然而课外的学生学习仍只停留在简单的预习课本知识和应对作业的层面上,这样也就说明了学生课堂的参与仍未将自己的思想与能力真正地得以展现,更多的还是木偶式地表演。这显然与新课程倡导的精神是相悖的!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立足于社会生活,着眼于知识的运用、着眼于解决新问题,政治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书本知识要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要重视实践的作用,更应贯彻与时俱进的精神。因而学好政治这门课,课外功夫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延伸就显得非常必要!
政治新课程下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外延伸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深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探究社会,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参与现实生活中亲自体验探究和认知过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使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习惯、顽强意志、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更好地探究社会。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能有机会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使他们不断认识到自己的学科能力,从而增强学好各门功课的信心。
现今高中政治学科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况很不容乐观。一方面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仍然停留在领导的说辞稿中、学生的期末个人小结里,政治学科的“副科”身份依然没变,在学校教学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政治老师们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45分钟的学习气氛也开始有些活跃,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老师们也仍保留着备课和课后评价工作是老师特有职责的传统观念,往往忽视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参与,学生在课外更多停留在完成作业上;现在的高中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天下的意识非常薄弱,课余及休假日更多的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剧、玩电脑游戏及超市购物等方面,很多同学对《焦点访谈》等著名的新闻类栏目一无所知,甚至有些同学对于发生在自家周围的社会事件漠不关心。因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课外几乎无从体现,以致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显得非常稚嫩,主体作用发挥很不尽人意。
其实从社会的客观条件和高中生的能力特征来看,只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主体作用也将会在课外得到更好地发挥,学生们也将会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政治课教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高中学生学习的潜能很大、表演策划能力很强。苏霍姆林斯基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鲜活的资源,集思广益,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真正得以延伸,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课前参与,自主探究。
政治新课改下引导学生的课前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立足生活,并且时代气息非常浓烈,而教材的编写很多内容往往滞后于生活。老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未雨绸缪”式地设计多种教学方案,有很多时候也不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备入教案,学生的课前参与,师生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师备课中的缺陷。如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中寻找有关信息来弥补政治课教材观点或实例的滞后性缺陷;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相应教具,准备课上运用,这样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传统布置预习任务更多的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的内容,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告知,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只是为老师备课所用。教学内容课前布置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公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公布往往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特别是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立足于社会生活,给高中学生有更多的亲切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前探究情趣。如新课程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的教学要求指定如下:①基本要求是“了解并比较几种主要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发展要求是“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拟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说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那么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就会明白本框内容的重点是理智消费,由于内容的生活化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己、关心家庭,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们就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瞧!其实学生也非常关心社会生活。
2、教师在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后,就课堂模式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后进行参与任务的分配。比如《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课堂学习前,我先将探究主题告知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前相互交流看法(包括教材的编写、事例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等)。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研读了教学内容后将这课时的课堂模式定为活动课,并且确定政治课代表为课堂主持人,并分组任务落实至人。在此阶段参与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几个负责人,充分“挖掘”班级人才:负责上网查资料的、负责去图书馆阅览室查资料的、负责小品表演的、负责道具准备的、负责社会调查的等等,真正全员参与、做到“人尽其才”。后来同学们推荐代表在课前与教师交流,他们还编排一些节目,也拿着他们收集的资料让我帮忙一起做课件。我发现无论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编排的节目都来自社会生活,甚至也有发生在他们自身身上的案例呈现,比教材的事例更加鲜活。
3、在正式课堂前,学生还就他们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及解决措施与教师商讨,可见他们是多么在乎自己的“作品”!如在学生在他们的“课堂设计”中设计了一个“快餐盘与羹匙的关系”来说明“商品的互补关系”知识点,教师就该提示他们:生活中人们是否都用他们作为进餐的工具?通过类似的提示使他们明白在找事例时,既要立足生活又要具有普遍性,使其说服力更强。又如学生设计的关于“MP3、MP4的生产市场”来说明“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知识点,当学生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后,教师也应该给他们适度的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又要给予他们中肯的建议,使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非常乐意课前参与,使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并且学生课前的精心参与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课后拓展是指课后学生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扩展所学内容。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把教学延伸至整个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拓展的具体方法有:
1、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通过社会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利于高中生较好的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题如:“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和“中学生消费之我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或许他们的研究成果显得还有些稚嫩,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政治新课程立足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零用钱进行支配,从而培养他们理财、消费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股票、彩票市场上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进行投资实验,提高投资的能力等,然后指导学生对实践中所得的文字资料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并运用政治、数学等有关知识进行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书本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践活动使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得到运用,深刻感到不仅需要文科知识,也要理科知识,并且锻炼了综合能力。”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3、开展课后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就是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因而老师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后评价,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探索新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手段,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除了常规性的评价以外,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评价他们自己的课堂学习、作业、合作表现及社会调查实践成果等。如《经济生活》模块学习的每个阶段,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变化。如在学习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创业知识、经济维权等知识之后,不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写写体会,也可以进行课外访谈、交流。如有同学在谈他精打细算的事时,吃肯德基,如果注意从报箱、商店等地方收集优惠券,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就会省下4元钱;购买衣服时“货比三家”,或进行“团购”。通过同学间的访谈和交流,可以进行相互间评价,给自己和他人的经济生活能力“打打分”,教师也将这些精彩的过程评价列入日后学生学分评定之中。
4、开展学习反思。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反思是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情感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和调控,是学习者提高自我察觉、自我评价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学生“学会对自己智慧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必须有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养成对自身学习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才会主动有效地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进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明辨是非,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写学习心得、学习日记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反思、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对学习情感的反思;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点评反思,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讲解;指导学生利用《成长记录袋》形式进行阶段性反思,在记录袋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栏目:我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展评价、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最得意的作品等;指导学生进行期中、学期反思小结;指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此外还可让高中学生参与命题,参与教师的学科课题研究工作,使其主体作用在课外得以真正地延伸!。
对于政治新课改下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延伸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政治教师应具有大胆改革的精神,要相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学科魅力,完全真正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意识、政治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敏锐,有激情、有朝气,他们作为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有必要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提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生态文明的实质及目标。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生态学原理,中学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态教育的显性材料,特别是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这些都为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可能性。为搭建高中生态文明教育平台,结合福州格致中学校内外资源条件和学生需求,笔者对开发设计“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做出初步探索和实践。
1 课程开发
1.1 开发目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加强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开发“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重要实践。
(2)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校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生物学教学的创新与突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
1.2 可行性分析
福建省早在2002年就提出“生态省”建设,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为63.1%,居全国第一,生态环境水平良好,具有丰富的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如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九大森林公园之一,免费开放的AAAA级旅游景区,融科学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里面的珍稀植物园、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园、花卉盆景园和鸟语林等是参观、教学的良好去处。
福州格致中学始建于1846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学校位于福州于山北麓。校园墙外的于山是福州市区的著名景点,山上怪石嶙峋,林木参天,景色秀丽,同样是开展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良好去处。校内有绿地面积3830m2,占校园面积的11.2%,环境优美,也具有开展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良好条件。
通过结合校内外相关资源,开发“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符合生物教学和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1.3 开发理念
(1)因地制宜:课程开发时,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并拓展发挥运用学校周边的可用资源。在体现学校特色的同时,将地方公共资源融入到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发中,以经济的手段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课程开发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安排的诉求。
(3)互动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
(4)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摆脱刻板的课本教学,将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会,增加印象,增强效果。
(5)利用网络等现代工具: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公共检测服务结构的现代化检测工具等资源,提供多渠道的知识来源,丰富教学内容。
1.4 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中。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观察、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在生活中发现不环保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课程实践锻炼,形成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
(4)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5)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使学校课程实施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
1.5 课程内容
“生物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校本课程内容见表1。
说明: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也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低碳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词汇。
1.6 教学方式
(1)专题讲座法。
教师开设相关专题,要求相关专家就专题内容开设讲座,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和专家互动交流。如,邀请省观鸟协会成员结合PPT图文展示,给大家讲授福建省常见鸟类、迁徙规律、如何观测和保护等。
(2)实际调查法。
教师安排学生设计一个实际调查方案,并展开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如福州内河水污染状况调查、于山生物多样性调查等。
(3)实验教学法。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相关主题实验研究,获得相关实验结果,如植物生长素影响实验。
(4)综合教学法。
教师综合应用讲座、调查、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1.7 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统一课程的补充,其主要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因此评价没必要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来进行。针对该课程的要求与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了学分制的评价方式。操作要点主要根据以下3个方面内容:
(1)学生的出勤情况:满勤满分,缺勤酌情扣分,此项占总学分的30%。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等,此项占总学分的40%。
(3)期末学生呈现的学习成果,如笔试、课题结题报告、小论文等,此项占总学分的30%。
2 课程实践举例
课程实践举例:福州水资源环境保护专题之福州主要内河水污染状况的调查。
治理水环境,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属于校本课程的一个内容,它将地理与生物知识相联系,用生物实验的方法间接说明水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指导学生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学情分析:高中生已具备较好的网络能力、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较清晰的思维能力,能够较好应用三种研究方法:查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有利于他们更好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水环境情况。
(2)通过实地调查,关注福州市水资源现状。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4)让学生关注水污染状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设计思路:教师开题后由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活动成果,最后再由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见表2。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教室中无法完成的,它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花一定时间、精力上网、上路、上实验室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已准备好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和协作学习,把课堂交还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
(1)加强生物实验室建设,更新部分陈旧的仪器设备,添加常用的研究仪器,如分光光度计、恒温培养箱等,开辟教学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