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素质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9 03:19: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理素质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物理素质论文

篇(1)

二、意义

1.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这句话用在物理教学中,意思就是教师讲物理知识、理论一百遍,学生听一百遍,都不如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一次来得深刻。物理教学中有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对于演示实验,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在观察中并不能把握关键,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边完成实验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演示实验中,教师同样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用教师教的观察方法自行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

2.能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初中物理实验,不仅需要学生眼睛的参与,更加需要大脑、双手的积极参与,获取物理知识,强化物理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验操作技能。物理实验中的很多内容是需要小组内成员共同协作完成,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物理实验,得到正确的物理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就会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在物理教材中的“迷你实验室”部分,可以就地取材,与生活直接相关,明白易懂,学生都能自行找到相应的材料做实验。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兴趣增加,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三、方法

1.全面细致安排实验教学计划,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主要分三种形式的实验。一是演示实验,二是探究实验,三是课外小实验。整个物理教学中,要周密计划,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物理实验,将这三种实验形式分散穿插安排在两年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材中对学生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要求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概念,有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有的是物理知识的应用,有的是物理技能的训练……这些知识都需要通过物理实验来更好地获取。对于这些目标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对教学要求逐项分解,分出不同层次,按照不同的水平,合理地编排出相应的物理实验,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的实验操作促进目标的完成。

2.认真研讨与改革物理实验教材内容,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物理教学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与当地生活实际,对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和改进。在补充物理实验内容方面,要注重引入新颖有趣的实验;在改进物理实验方面,要尽量做到让可见度更好,让成功率更高,让学生兴趣更浓。

3.尝试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重要性突出,但这终归是教师在操作,学生只是在看,并没有学生亲自操作印象来得深刻。如果把学生的“看”或“听”变为“做”,效果就会更好。因此,要想在物理实验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手中的“权力”下放到学生手里,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操作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物理实验。

篇(2)

(一)坚持全员性原则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主要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观察、实验、掌握物理方法等技能都穿插和渗透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由于客观上知识的相似性及不同学生个人人为的同义性,造成混淆客观上并不相似的事物;由于不习惯展开想象或用静态想象代替动态想象,常常以回忆代替想象,从而产生片面性的分析。导致错误;由于不能用发展的、开放的、全面的方式思维而以个人日常经验和从日常概念出发,以想当然或片面的方式思维,草率地得出结论,从而不能自觉地把握整体、深入本质,造成错误。还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及其它心理因素的障碍,妨碍学生正常地接受物理的概念和规律,使一部分学生从心理上觉得物理难学。一些物理教师针对好学生进行偏爱性教育,加重培养,对“差生”歧视或根本放弃,这样做只会使一部分学生在关爱下得到较好发展,而使另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因此,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科学地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不以“人人升学”为目的,而以“人人成才”为方向,以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质为己任。

(二)坚持全面性原则

智育,是物理教学中的基本成分,它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技能训练等等。另一方面,物理教育的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学成果,又在意识和实践的领域以某种高于或异于智育的效果发挥着能动作用。应试教育重视的是智育,侧重于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测试,忽视了实践,忽视了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关系,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好坏,以升学率判定教学的优劣,使得物理教育只侧重于学科的专业性而失去了德育、美育、劳动技能等多种教育功能。

(三)坚持有效性原则

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长期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物理学使用的、物理教学倡导的科学思想方法,物理学所培养的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2.树立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信念和求实精神。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善于同别人合作的习惯。

4.重视培养意志力,使学生以坚定的信心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

(四)坚持差异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由于在智力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在掌握生活经验多少多方面存在的差异,都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棵棵不同品种的小树,要给他们提供适合自身生长的条件,帮助他们按其特定的能力和自然趋势发育成长。即选择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实施最优化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展。

(五)坚持主动性原则

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往往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物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然兴趣进一步升华,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自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坚定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念,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使智力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二、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应把握以下四个具体的操作环节

(一)理论教学环节的把握:在进行物理理论知识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建立概念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力的概念就是对生活概念(如推、拉、提、压等)的概括和抽象,突出了相互作用这一本质。“匀速直线运动”、“光滑面”、点光源”这些理想化的过程和模型,就是对生活中复杂的现象和物体,采取条件单纯化的近似处理后形成的。

2.在运用概念对事物、现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结论的思维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判断力。随小车一同向前运动的物体,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向前倾倒,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在这一过程的分析、判定中培养学生的判断力。

3.在进行规律教学时,培养推理能力。如对串、并联电路,以为基本依据,推导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进行抽象知识教学时,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对分子模型的想象及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模拟,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5.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的分析中,让学生懂得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由P、L、S三个量值统一决定的,再通过比较,从中“养学生“辩证思维。

(二)实验教学环节的把握: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脑、眼、手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培养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

1.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对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侧重于实验演示,而教师就要根据这一特点来合理地安排演示、讲解与练习的顺序,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和分析。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教师可首先安排学生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粗糙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并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然后再安排学生观察同一小车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较光滑平面重复这一过程的实验,并比较三者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设想若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演示、提问、分析,最好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使学生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思路,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在严谨的分析推理中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

2.组织好学生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分组实验中,学生既是实验的主体,又是观察的主体。实验前教师要安排并指导课前预习,实验中可安排些与实验有关的小竞赛,以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实验操作的兴趣和技能,将学生从对观察的兴趣转入对操作的兴趣,进而体会物理中常遇到的逻辑关系,进入主动实验者和研究者的状态,在无意识中提高物理实验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地从实地中发掘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因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勇于探索、实是求是的科学品质。

3.通过尝试实验,培养创造能力。实验前。教师可安排学生预习实验的目的、实验所用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及处理数据的方法。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安排实验,或用其它可替代的仪器改进实验,并在学生已完成规定实验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可能的条件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规定实验中或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取得的数据会有与预想的或已知规律不符的情况,应教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并认真从理论上探讨实验结论与规律不符的原因,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

(三)习题及测验环节的把握:

1.课堂提问深浅要适中教学过程冉不开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才能把问题讨论下去,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注重深浅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要使他们“跳一跳才够得着”。教师的提问还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除了教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之外,学生之间也可提问题进行互相启发,这样可以减轻学生个体的思考压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发问、各于发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练习要精确、得当。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搞“题海战术”,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记忆一些习题的固定解法,对解题的必要知识及为什么这样做不求甚解,达不到通过习题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习题时,要侧重练习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物理知识建立准确的描述物理过程的模型,让学生学会善于从习题叙述的句子中找出隐含的条件,然后搜寻解决该问题相关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并按照正确、科学、严谨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如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视培养创造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一位科学家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教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化学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三教师辅导时,指导学法,如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如何列内容提纲,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应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教育(人文教育),目前诸多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这是对学生素质的考验,即对智力中的知识能力的考核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检验。另外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国内上课做笔记犹如听写,大写小写,大点小点,大A小a……可谓“学”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恐怕多是老师的“二手货”。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转手来的东西不多,但是内心却不断地在“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师“教”我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所谓“课题”实际上是指“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2、“智商”与“情商”

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那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IQ)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情商(EQ),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的创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而冲刺落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3、“减负”

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篇(4)

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现状

首先,我国的数学教育有其成功的一面,自1963年数学教学大纲颁布之时起,“加强双基”、“培养三大能力”、“精讲多练”等构成了我国数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进入80年代以来,“追求升学率”和“数学竞赛热”,也使中国数学教育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正是这样的体系之下,优良传统与严重问题并存,高分下隐伏的危机逐步暴露出来,学校教育不管是主观上或客观上实际是围着“升学率”转。由此带来的是什么局面呢?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考重点、升大学。教师平时忙于加班补课,教学着重题海战术。为了升重点率,导致一种很不正常的情况:一些学校几乎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准备中考,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负担沉重。教师为了应付应试教育,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的不同需要,对21世纪社会将需要公民具备哪些数学素质无暇考虑。随着义务教育的实行,“差生”或“慢生”的比例增大,但又不能象“英才”教育那样进行淘汰,这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复杂的问题。因为数学被认为是最难学的课程,学生视学习数学为畏途,许多学生过不了这把严酷的“筛子”。而有的乡中为了实现普及达标率,又降低要求,如个别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跳级学习的不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反而是学习最差的学生,其理由是,反正学不好,让其早些毕业,避免退学,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达标率。试想,如此教育结果,实难说达到了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育大纲规定的要求,也就谈不上实现义务教育的目标了。因此,对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我们虽不应妄自菲薄,但也不可肓目乐观,完成“九义”教育,数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大众数学的内涵及其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系

1、大众数学的历史来由

“大众数学”的提法是1984年在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5)上正式形成的,一大批论文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如“什么样的数学课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如何建立这种课程?”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麦洛(PeterDamerow)等四人负责编辑了“MathematicsforALL”的文集,“大众数学”的口号逐渐广为人知,流传至今。几乎已成为数学教育界广泛认同的行动纲领。进入90年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教育改革的报告、方针或方案,改革的目标都是面向21世纪,为培养适应高科技信息社会更加剧烈的世界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人才,谁既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又能造就一流的杰出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谁就能占有21世纪。1986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在科威特举行了“90年代的中小学数学”的专题讨论会,并专门讨论了“大众数学”的问题。可以说,大众数学问题将成为今后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2、大众数学的内涵

“大众数学”一词从词意来说是比较直接、朴素的,几乎人人都能够理解。因此,一般也未作严格的定义,权作原名词看待。就我国义务教育来说,由于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因此,它的数学课程就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是能够学习的。这种为现代化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且为所有学生能够学好的数学课程,我们称之为“大众数学”。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下形成的大众数学的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人们可以从哲学、社会学、数学以及教育学等各个角度去研究它,也可以用它考察数学教育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从文化的角度看,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大众数学”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如何挖掘各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因素?如何在教育中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如何处理民族语言与数学语言的相互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中讲授数学,是充分利用学生各自文化背景中的数学因素,还是让学生尽量不受已有因素的影响,把数学当作一个全新的天地考察,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当我们把数学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时,“大众数学”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生活的角度看,“大众数学”就是大众生活中的数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有些为人们所意识到,有的则有待进一步挖掘。“大众数学”的客观存在性表明,人们通过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发展或产生一门大众化的学问——生活中的数学,它将对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完善产生重大影响。

从数学的角度看,“大众数学”即数学大众化。数学发展到今天,纯数学已经不可能为普通百姓所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但我们总是在尝试着以某种方式向社会渗透数学,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因为我们应该积极地考虑把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需的现代数学及思想方法尽快大众化,以便学生真正能够学习它,掌握它。

从教育的角度看,大众数学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在数学教育的反映。实施义务教育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与以往选拔、淘汰式的数学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因此表现在课程上,大众数学旨在建立一种在学生现实生活背景下可以发展起来的、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新数学课程;表现在评价上,“大众数学”将促进人们形成新的观念,使每个学生都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且都能学会有用的数学;表现在教学上,与“大众数学”相适应的是改革“类型十方法”的教学模式,倡导“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3、大众数学与义务教育的关系

目前我国教育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是从1986年开始起草至1992年历时五年半的时间所形成的,它是我国建国后的第六个数学教学大纲,它凝聚了成千上万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心血,它集中反映了我国近十几年来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从“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这一判断出发,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现行的《大纲》全面贯彻了这一精神,明当前我国要在2000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要提高未来民族的基本素质。而“大众数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观念,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更明确、更广泛地提出其实现的教育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掌握有用的数学,达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

基于前面列举的教育现状分析,我国数学教育至少突出面临这些问题:一方面,现代社会处处充满数学,要求每个人都应具备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现代数学的发展越来越只能为少数人所掌握,这就构成了数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再一方面是,现行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相当多的学生掌握不好,相当多的内容学了没有用,但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迫使他们非学不可。因此许多学生过不了数学这把“筛子”。但与此同时,很多既有实用功能、智力价值、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掌握的内容,却又学不到。这就反映了我国现行数学教育的弊端,也就严重地制约了义务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而大众数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结合点。可以认为,倡导“大众数学”,以形成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构建“大众数学”意义下的21世纪的新的课程体系,是未来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义务教育目标的需要。

三、几点思考

实施义务教育基本目标,进行“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改革,这是一个跨世纪的任务和研究课题,内容广泛且丰富。下面仅就当前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目的要求以及学校教育的实际,谈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1、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认识义务教育不仅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同时义务教育不是以“升学”、“培优”为重点,学校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目标。当前,辛勤工作在义务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学校领导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深深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屈从于外部“升重点高中”的压力,教学上也不得不围着“考重点”转。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实施义务教育,是为了提高未来民族的素质。但按目前的情况看,实际上是95%强的学生在陪少数能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在苦读,正如前所说的,三年初中学完,许多学生过不了数学这把“筛子”,最后也糊里糊涂地毕业了,连在学校“潇洒走一回”的感觉都找不到。这种失败的心理,本身就与素质教育相违,实在谈不上完成了义务教育的任务。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站在全局的位置、战略的高度,用未来的眼光看待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教育战线的同志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要向社会广泛宣传义务教育的意义及基本目的,求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改变以“升学率”标准衡量学校质量的片面的质量观、人才观,为学校教育改革,为落实义务教育的任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要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根本任务。要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把围绕“升学”、“应试教育”、客观上把数学作为“筛子”的观念应有根本的转变。“大众数学”是全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它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当前广大义务教育的教师应树立这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动地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只有在思想上确立了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改革中才能迈出新的步伐。

3、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南,必须认真地研读和理解它,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尺度。根据《大纲》精神,深入了解义务教育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过份强调纯演绎数学的内容和旧教学方法的模式,探索“大众数学”教育实践的新路子。

最后,还谈几点值得说明和探讨的问题。

篇(5)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

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必要进行引导训练,提高他们的水平。从形象思维开始,有意无意地利用一些物理现象的表面形式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也符合学习物理的顺序。在概括的过程中增加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定律和定理所要表达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增强判断的果断性和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篇(6)

二、提高舞蹈演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习,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对舞蹈演员而言,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来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舞蹈演员的日常生活具有多层次特点,他们不仅要参与专业舞蹈训练课和舞蹈基础理论课,还需要参与到其他学习活动。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还应该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加强对各种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另外还可以广泛阅读著名舞蹈家相关的成功案例和故事,并汲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训练,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场成功的舞蹈表演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力,从而克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还需要舞蹈演员在日常的训练中能够真正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并通过不断自我练习强化动作要领。因为只有扎实熟练的基本功作保障,才能够让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时克服紧张心理。

(三)加强应变能力,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舞蹈员提高自身的危机意识,并且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危机时能够灵活应对。另外,还需要舞蹈指导教师在平时舞蹈演员训练的时候及时指出他们在细节上存在的错误,并教会他们处理错误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舞蹈演员的自我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技术和临场应对能力,并对每一个动作树立前瞻性意识,从而能够促使自身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2]。

(四)加强情绪调节,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情绪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主要指的是人们在衡量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特殊情感体现。绝大部分的舞蹈演员在比赛前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这这种形势下就要求舞蹈演员能够学会对自我情绪的调节。情绪调节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以及调整呼吸等等,另外在舞台表演之前,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模拟表演”等,通过“模拟表演”不仅可以提高舞蹈演员动作技术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实现对自我情绪的调节,从而培养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7)

二、财务人员素质决定财务管理水平

1.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员工素质和信息技术的稳步提升进行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必须使员工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改革包括技术方面和个人素质方面,进而保障进行新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时,能有良好的发展进步。在技术创新实践中,相关领导要做好员工的素质培训,完善员工的工作素质,进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员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保障公司稳定快速发展。2.做好财务人员素质培训,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实际,企业不分国界,目前在国内的企业市场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外资企业的有很强的竞争力,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较为先进。在这种竞争激励的背景下,做好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改善企业形象,不断缩小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差距。在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同时,可以分析税收变化情况,了解国家调控政策,进而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三、财务管理水平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1.财务管理内容方面。财务管理通常包括公司所有的财务收支管理,是公司的一个综合财务系统,对企业的资金动向的全面管控。观察当下企业的管理特点,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就能有效的掌握企业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负债风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2.经济管理方面。企业要想稳定经营发展,需要对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市场进行科学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必须严格以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为生产标准进行,相关的数据、凭证、票据的必须做好严格的管控,将生产成本与经济利益做好比较,及时的查找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出现了大量的企业亏损,将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所以必须做好前期的经济管控工作,让企业的经验发展稳步向前,跟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发展。3.经济结算方面。在进行经济结算时,需要做好经营预测和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详细分析,将经营收入进行有效分摊,在分摊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合同进行,也可以参照股东所占的比重进行。要把握好结算重点,对比好预期目标和经营收入,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有利于结算的科学准确。4.成本核算管理方面。在计算生产成本时,需要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的全部费用的进行有效的计算,其中,对生产资料,人工成本,相关的技术成本等重点领域要做好详细的检查,结合会计凭证的相关数据,做好全面的核对工作,将预期成本投资与实际成本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漏洞,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问题的排查和监督,在进行清查财产时,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固定财产,另一方面是流动性财产,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磨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核算,同时还要突出流动财产的相关问题,让所有的资产的得到详细清查,最后将资产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对比,进而找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企业经济经营模式的改革。

四、提升财务人员素质需要把握的问题

要想让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就必须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1)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升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管理技术,使员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顺利的应对工作,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做好财务人员素质培训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环境建设,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程序,让其按照规定工作,在平时的财务工作中,做好相关的考评工作,不管是思想方面还是工作方面的纳入考核范围,使企业稳定发展。2.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十分重要,在进行员工考核时,做好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工作,使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更加努力认真,对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财务领域进行严格的分析,做好各数据与产品交易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处理,在企业的长期生产发展中,力争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得以有效体现。在进行产品生产预算、决算时,对其中的重要领域要做好详细研究,让其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并且将财务管理工作不断的进行创新。3.建立有效的体制。在建立财务体制时,需要将先进的政治思想灌输到企业财务人心心中,让财务人员认识到财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让财务人员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企业员工更加团结,在工作中做好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付出努力。领导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中,对于重大的财务问题,要及时追究相关财务人员的责任,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8)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其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果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解概念、公式,而忽视教学方法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不到促进作用。所以,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的扩展,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质点概念时,首先,教师应列举出一些有关运动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物体运动的障碍是各个部位的运行情况不同,之后再列举出一些有关运动的例子,让学生对这两组例子进行对比,经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研究,能够得出结论,有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大小,进而建立有关质点模型。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是教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找到与德育方面相关的内容。例如,可以向学生列举出我国物理学的主要成就,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通过分析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学生能够了解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以此激发其学习热情,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贡献[2]。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例如,在物理学领域里,有很多科学家为了寻求真理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有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是牛顿、哥白尼、伽利略等众多科学家的共同成果。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举出一些和日常生产、生活有关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不断的进行研究、探索,主要是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在学到有关摩擦力的相关关知识时,依据摩擦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和产生摩擦力的根源,进而分析和研究自行车所受摩擦力的情况。

二、教学课程

素质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以往的教师为主导转化为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具有的自觉性、主动性、参与创造性,学生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自身所有,才能在不断变化中应用自如;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做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侧重点,以便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次,教师应不断的创设课堂教学环境,成立学习小组,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最后,教师应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重视,进而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一个关键环节,评价的对象可以是教师、学生,不仅仅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评价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达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篇(9)

对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而言,未来的五年将是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必将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我们对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的定义表述为:具备物业管理行业注册资质可以全面地承担一个物业管理企业或一个物业管理项目的运作,能够有效地组织人、财、物各项资源,独挡一面地带动组织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物业经营、管理服务,并实现管理和盈利目标。

职业经理人,通俗来讲,就是以经营管理为生,并精于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的人。职业经理人通常不是资本所有者,但是他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受资本所有者委托把经营企业作为一种职业对待,企业经营者把经营好企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追求资产保值增值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并根据企业绩效的好坏而获得报酬。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的进程,物业管理行业呼唤着真正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实际上,我们针对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概念更深刻的感受在于:

(一)物业管理职业经理是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全美国注册物业经理仅在万人左右),需要积累相当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取得注册资质后才具备基本条件。目前深圳众多的物业管理处主任距离应有的专业水准相差甚远。

(二)确定一个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是一项高风险、高机会成本的选择。因为职业经理人要独挡一面,带领团队去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也可以说公司把一个物业管理项目全权交托给职业经理人了。一个素质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可以救活一个濒临瘫痪的管理项目,相反,用错一个职业经理人,不但难以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甚至有可能丢失项目。丧失竞争的机会,耽误了宝贵的时光。

(三)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是本行业最为稀缺的宝贵资源。之所以稀缺,是因为职业经理人具备独立承担一个物业管理企业或一个物业管理项目的综合素质。优秀的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不是随便花钱可以雇请来的,亦不是单靠培养、锻炼就一定能塑造出来的,这种人才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特别是在行业激烈竞争形势下,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真是千金不换,物业管理企业要创造品牌、开拓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这批职业经理人的努力。就笔者的体会,深圳物业管理行列中,真正令人怦然心动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不是很多,极为稀缺。从这方面看,可以说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就是职业经理人团队的竞争。

二、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学家JoneR,P.French把职业经理人所掌握的POWER分以下几种力量。

(1)威吓力——职业经理人借权力的剥夺,卑劣的工作指派、惩戒以及解雇、发配等手段影响甚至潜在威胁下属,以令下属屈从他的旨意。

(2)法定力——职业经理人可借他在组织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其影响力,亦即利用职位所拥有的权力支配下属。

(3)报偿力——职业经理人可借薪资的提高,晋升的推荐,优越的工作的指派,以及良好的工作表现奖励等报偿手段以影响下属的行为。

(4)专家力——职业经理人可借所有的渊博知识,丰富的经验,高深的技术与杰出判断力而赢得下属的折服。例如:下属接受职业经理人提议的方法办事时,并不是因为该方法最有效而接受它,而是因为对职业经理人的能力有信心而接受它,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所发挥的即是专家力。

(5)吸引力——职业经理人可借下属对他的尊重与崇拜,使下属设法按职业经理人旨意办事,此时职业经理人所发挥的即是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一定是下属自觉地行动。

总而言之,就是要避免做两种类型的上司:

1.好好先生型上司。其作风与大家庭中仁慈的长者极为相似。他以人和为宗旨,经常保持息事宁人的态度,崇尚忍让,时时姑息,处处迁就。该型上司的错误观念在于

(1)将软性管理视同人的管理;

(2)将冲突视为一无是处;

(3)以为和谐的气氛有助于士气与生产力之提高。

2.霸道型上司。这类上司一方面毫无休止地认同与奉承他们的上司,另一方面则戮力驱策自己与下属提高工作绩效。在他们心目中,下属只不过是提高工作绩效之工具,因此他们并不理会下属之感受、福利或前途,他们使下属绝对服从并贯彻命令。在该型经理管理之下,组织及成员均受其害,大致如下:

(1)过度严密之督导将使下属在相当程序内成为“听话的机器”,下属之创造与想象力将丧失殆尽。

(2)在下属心目中,上司即代表组织,下属对组织将产生离心力,士气之低沉自不在话下。

(3)霸道型的上司因人缘关系,本来可以借和谐的人际关系予以解决的问题,不得不片面地改用组织结构之变动解决之。

(4)在霸道型上司的心目中,冲突代表控制松驰之结果,他们对冲突一向采取压制手段,这将促使冲突之趋向尖锐化。由于冲突不能化解,组织内之冲突事端自然频频发生。

三、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素质

1.进取心态

进取心首先来自于自身秉赋,后天的培养亦显重要。进取心反映了职业经理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物业管理是一项具体、繁琐的业务,这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比赛,恪守认真负责精神殊为不易。

信誉卓著。讲道德,重操守,重诚实,尊重员工,对客户有求必应,对企业忠心耿耿,对自身永不满足,持续追求。

亲历亲为。市面上众多的管理咨询书刊似乎总要引导职业经理人超脱一些,学会“抓大放小”。而我个人从业多年的体会是,物业管理不同于商贸企业,不同于信息产业,职业经理人必须从推动型领导转向接触型领导,实行走动式管理,亲临服务一线,直接了解客户需求,甚至见到辖区地上的烟头、纸屑,亦应立即躬身拾起。这就是物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和必然要求,物业管理没有捷径可走,职业经理人只有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客户满意的花朵。伟大在于细节的积累,强烈的进取心需要职业经理人亲历亲为地忙在基层才能显示其功力。

2.敢于冒险。

市场是联系产品和消费的桥梁,职业经理人要有敏锐的市场预测能力,能把握市场变化和宏观经济走势,先他人一步预见到新的盈利机会。职业经理人精神就是冒险加理智。风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对稍纵即逝的机会,职业经理人要有超人的胆识,敏锐的眼光。既敢于放手一搏,又重视决策程序,并能果断采取行动,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3.观念更新

物业管理工作中许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问题,追根寻源往往在于观念的固守、陈旧。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职业经理人就必须换个脑筋,更新观念,这是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制胜守则。

篇(10)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原则”,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上一篇: 单位转正个人总结 下一篇: 餐饮服务员表扬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