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05:47: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酒店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对实习机会不重视、不珍惜,抱怨多实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不懂得珍惜这是一次利练与成长的机会。对实习工作岗位挑三拣四,偷懒,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抱怨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心态不端正,工作态度不积极,对酒店辛苦工作感到厌烦,成就感降低,有的甚至顶撞客人与领导,出现迟到、早退、矿工的现象。
2.人际交往能力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多数学生不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差,工作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对老师依赖感强,遇到问题找老师,独立能力较差。
(二)学校方面
1.对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实习前教育培训不到位,仅仅依靠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学生法制观念不强,不懂劳动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
2.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多数指导教师任务繁重,既要保证学校的课堂教学,又要分身指导实习,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有些指导教师负责几十个学生的实习工作,沟通交流不及时;有些指导教师缺少实习管理指导经验,或指导方法不科学,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把指导责任推给酒店。对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励机制,有些指导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实习生疏于管理。
3.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合作机制不理想
选择实习基地时片面强调酒店的星级、品牌、所处城市等硬性指标,没有考虑到酒店的软性指标,如酒店文化、内部管理是否人性化、是否接收过实习生,是否有专门的实习生管理规章制度与福利制度等。经常更换实习基地,合作缺乏稳定性,酒店从经营效益考虑,对实习生的数量要求变化大。
4.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实习计划与实习管理、考核制度是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尽管很多学校都有实习计划,但很多都不够周详,完善,缺少应急预案,具体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也够完善,实习管理的主动权多是在酒店手中,学校较少参与。
(三)酒店方面
1.对实习生不够重视,缺少系统的实习培训体系
有些酒店对学生培训时间过短,仅仅培训两天就上岗;有些酒店将实习生培训与新入职的正式员工一起培训;学生对酒店历史、文化、部门规定等不是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上岗,没有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岗位。
2.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够系统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没有充分调动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当实习生的工作受到肯定与嘉奖时,积极性、示范作用才会起到作用,才会更愿意出色的、积极地、主动地去完成工作,缺少针对实习生的奖励与激励机制。
3.对实习生的考核不到位
考核项目不全面,仅有硬性指标,缺少个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发展潜力地考核。酒店认为实习生实习几个月后就离开,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4.人力资源潜流失
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在酒店实习时很苦很累,只看到了辛苦的一面,对未来从事酒店行业信心度低,毕业后不愿选择酒店行业,造成了潜流失。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优化对策
(一)学生方面
要调整心态,转换观念,合理、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确实习目的和实习意义,认识到酒店实习是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升华和补充,加强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与理解,准备迎接各种挑战。在实习期间要有吃苦的精神,树立大局观,摆正心态,不患得患失,不怕脏不怕累,爱岗敬业,多看多学多问,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与酒店的各种活动,如参加酒店技能比赛、足球赛、联欢会等,融入酒店这个大群体,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工作中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更好地服务客人,培养酒店职业人的意识、能力,不断思考、总结,提高实习收获,通过自身的不断总结与教师指导分析,找准职业发展方向。
(二)学校方面
学校承担着重要的管理和教育的职责,应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身份的转换与过渡。关注整个实习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职业选择心态和职业规划。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提升实习效果,优化实习质量。要选择有经验、认真负责的专业指导教师,做好酒店与实习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要精选实习基地,选择有接收实习生经验、有实习生培训系统、管理制度、重视实习生发展,软硬性条件均适合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准备期,做好周密的实习方案,包括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成绩的考核、突发事件的预案等等。让学生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酒店行业的工作性质与具体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服务意识,在日常的教学生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酒店行业是一个需要从基层做起的行业。坚定学生顶岗实习的信心,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化被动为主动,既要避免过份自卑又要避免盲目乐观,要帮助学生预见实习中的各种困难,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处理。在实习初期,指导教师要与酒店、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帮助学生心理上、身体上适应酒店的环境,学会与人沟通,微笑乐观面对工作。学校要健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来考核、管理学生。实习中期,要加强过程指导,此时学生们已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对工作可能会有新想法,如想轮岗换岗,想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想参与技能比赛等,学校应鼓励、支持学生的新想法,不要怕麻烦。实习末期,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浮躁、偷懒、想家等的心理,要加强引导,珍惜实习机会,为将来走上社会,积攒更丰富的社会经验。实习结束时,要注重实结,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以后的实习避免这些问题与改进。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O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趋于成熟阶段(2010~2011年)
在不断总结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我们构建了“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第一段“单项通用技能”,以培养酒店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1、2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企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酒店应知应会、社交礼仪和参观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单项通用能力:第二段“服务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任务:第3学期和第4学期的前15周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掌握专业必须理论知识;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实训。按酒店岗位群进行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实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第三段“经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经营管理能力为任务:第4学期的后5周和第5学期的前5周,学习企业课程,在市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仿真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践;第四段“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第5学期和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按酒店岗位群的需要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提升。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构想
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我们深入探索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企业成建制实习生需求量少,岗位实习定制化要求高的特点。酒店一般很难同时接受大量实习学生.也很难在学校进行订单班培养。同时,酒店业有着淡旺季的经营规律,忙时嫌人缺,闲时嫌人多,难以形成长期、固定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针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总结以往经验.我们在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不断加大实习模式的创新力度,提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生先以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这段时间以校方为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学期到酒店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经过半年实习之后,再将学生进行回炉教育,进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从而完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通过在学校和酒店之间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交叉进行,将强化专业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1.学院应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新型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与酒店尝试合作的初级阶段,主动出击联系实习单位,在选择考察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安全程度高:二是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好,三是育人环境良好。这样学生实习期间既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也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顶岗实习的质量;再次,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2.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科学,教学方法要革新,要能为把学生培养成高星级酒店中基层管理及高级技能型服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5+1+0.5形形式把三年学制分为四段.有两学年在校系统学习,学生在这四个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大有文章可作。到底开设那些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酒店对服务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设置课程,加大开设形体训练、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口语、酒店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力度;强化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职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开设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督导管理、主题宴会设计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际,讲究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与应用,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采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自2015年至2017年,对扬州的两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170名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其中发出调查问卷170份,回收调查问卷165份,有效调查问卷165份。接受访谈和问卷的学生都参加了为期6-8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的酒店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扬州、常州和三亚,其中在外方管理的集团品牌酒店实习的比例是16.67%,在国内连锁型酒店实习的比例是38.89%,在普通国内酒店实习的比例是38.89%,其他约占5.56%,学生实习的岗位都是在酒店的一线岗位。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与困扰,在对影响顶岗实习效果的诸因素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访谈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专业/职业认同感的变化
笔者根据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期间、课程结束后、顶岗实习初始阶段和实习结束这五个时间节点,以学生对专业/职业认同感和兴趣度为测量点,观察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专业/职业认同感和兴趣度的变化。这里的“专业/职业认同感”仅指对职业的忠诚度,是学生基本认同或认可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有持续从事此行业的意愿;“兴趣度”为职业认同感中的向上力,是学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一种状态。问卷统计:入学前学生自主选择酒店专业的比例是36.43%,其中了解酒店行业并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比例是12.4%,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较低,此时的专业/职业认同感大多受中学老师、父母的影响。进入学校后通过知识讲授和实验课的练习,学生逐步了解酒店行业,专业认同感增长到48.39%,其中大部分同学都对本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课程结束后顶岗实习前,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和兴趣度双双达到了第一个峰值、均超过半数,通过访谈发现学生此时已经有走上工作岗位的迫切愿望,调查的数据印证了访谈结果。顶岗实习开始后,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升反降,而兴趣度更是下降到16.67%,这一问卷数据逆向变化的原因在访谈中得到了解答:学生顶岗实习后,由于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社交群体、新的业务内容,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不适应、心理上有焦虑和挫折感,认知行为上出现暂时和自我否定的倾向,所以反映在调查问卷的职业认同感与兴趣度上出现了双降的现象。访谈中实例如下:例一:无法适应酒店三班倒,生物钟完全打乱了。例二:平时上课只注意这门课的一些知识点,但是实习的时候有时效限制的压力、可能还要同时应对几个客人。平时知道与能否应用自如不是一回事。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访谈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初始阶段属于比较特殊的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一个不适应期,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出现程度不同的岗位业务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受挫、情绪波动焦虑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对职业的兴趣。从顶岗实习结束后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看出:最终选择继续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比例为88.57%,经过顶岗实习的锻炼后,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大为提升,但其中69.13%的学生认为酒店工作很辛苦,可以坚持但谈不上感兴趣,有19.44%的学生觉得通过坚持和努力积累了工作经验,并对酒店行业产生了兴趣。其中决定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忠诚度相对稳定,而对酒店行业保持兴趣的学生比例较低与行业认同感较高之间的落差,可以视为初入职场的学生自信心受挫后在问卷上折射的结果。因此,如何提升顶岗实习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如何保护与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尚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眼高手低”问题
在顶岗实习的学生调查问卷中,有62.86%的学生觉得宾馆一线岗位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待遇不高;37.14%的学生觉得在学校已学习了酒店行业的相关知识,对新的岗位培训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只有非常少的学生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岗位的需求。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40.31%的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有基本思路,但分析过于理论化,常常出现程序缺失或细节遗漏的情况,所以处理问题时漏洞多、错误率高、效率低;有43.41%的学生缺乏逻辑分析能力、重点不清,解决方法无效或没有解决思路,处理问题只是简单地上报给上级主管,完全依赖于他人;只有16.28%的学生案例分析思路清晰、言之有据,提供的解决方案可行性较高。调查看出,虽然经过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认为这些工作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工作的技巧和程序课程都讲过,对岗位职责、部门间如何合作及酒店整体情况知之甚少,以臆测的方式质疑酒店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不是虚心地通过沟通和学习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实际操作时遇到问题才发觉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自信心受挫,甚至逃避困难,情绪出现大起大落。
(三)学生应对问题的方式和心理倾诉的途径
对于“顶岗实习中遇见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69.77%的学生主动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解决;27.91%的学生被动等待上级领导解决;2.33%的学生什么也不做,等事情不了了之。问题解决后只有10.67%的学生会和上级领导沟通、总结经验教训。虽然有近七成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主动向上级汇报,但大部分学生在将问题汇报给上级后就无后续跟进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没有主动了解和学习的意识,另外对于可成为案例的问题,有25.71%的同学有记录并表示愿意和同学及老师分享;71.43%的同学仅作为自己的经验积累;2.86%的学生没有记录问题的习惯。有37.14%的学生觉得与领导和同事的人际关系处理的不是很好;48.57%的学生觉得难缠的客人较为棘手。综合以上数据与访谈结果,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能够主动讨教、而80%以上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只有约10.3%的学生会和朋友面对面倾诉,约九成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倾诉或宣泄情绪,其中34.81%的学生选择社交媒体如朋友圈或说说心情或吐槽;42.25%的学生会通过网络一对一向朋友倾诉;12.64%的学生遇见困扰和问题后,会打游戏或看视频,在网上闲逛,但无倾诉行为。当询问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如遇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会通过何种途径解决或寻求帮助时,有68.55%的学生表示会向同学求助,29.03%的学生首先考虑向老师求助。学生求助的手段倾向是通过社交媒体,如qq、微信等。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情绪宣泄、心理倾诉的诉求。
二、提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顶岗实习典型案例数据库
从已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在校生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来看,93.55%的学生认为真实的案例分析教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鲜活的案例也为学生了解社会与职业提供了直观的帮助。有44.35%的学生有过在社交圈分享同专业前辈个人案例的经历,并参与了讨论。92.74%的学生希望通过前辈们顶岗实习的经验分享,提前获取信息、增加了解,这反映了多数学生的主观诉求,同时通过对已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效果越好,其顶岗实习的成效也就越好,所以笔者建议:一是在学院主导下对历届顶岗实习学生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以课堂为平台的案例教学数据库,强化案例教学的直观性,为应届顶岗实习生提供“情景再现式”岗前培训,这些案例可成为生动的学习素材,帮助在校生更直观地认知社会,提前了解未来顶岗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此做好心理与专业的准备。二是基于大学生偏好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功能的特点,指导老师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引导学生增加对社交媒体“言论/评论”功能的使用,在专业圈内除去隐私信息的真实案例、问题等,鼓励同专业学生多角度思考、参与讨论,提供建议和可行性方案,在网络互动中,使更多鲜活案例内化为参与互动学生的间接经验,使参与互动的学生从同辈群体中得到更直接的启发和更有效的成长经验[1]。
(二)建立校企结合心理辅导网络
根据访谈及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顶岗实习的学生容易出现:进入岗位角色慢、岗位适应性差、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不协调、畏难情绪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引起初入职场学生情绪的焦虑,心理上的挫折感,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干预,极易导致学生对工作丧失热情、对职业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甚至选择逃避。根据高明的研究成果,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获得社会支持较多的学生会表现为外向、信赖和乐于助人;反之获得社会支持较少的学生会更加内向、神经质、不合作和冷漠[2]。因此,学校可在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来普查和预测实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潜在问题做心理辅导和预案,建立以指导教师为主体,实习单位为辅的心理辅导网络,将心理测试和普查的信息与顶岗实习单位分享。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领导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观察,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帮助、请老师进行心理辅导。二是充分运用网络和社交媒体,保持与学生的常态沟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调节情绪、疏导心理压力,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人文关怀带到学生身边。
(三)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人们如果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时间、精力去探索,获得知识积累或成就感,从而感到情绪上的满足,所以培养、引导学生产生职业兴趣至关重要。学生缺乏工作经验,面对棘手事件和难题有畏难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企业领导,主动或被动帮学生处理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不能完全替代学生解决问题,以至于使学生缺少了直面困难、从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成长过程。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自己面对困局或难题时,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既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学校领队老师可以运用网络,及时地了解顶岗实习学生所面临的专业困境和心理压力,及时进行指导与疏导;根据学生的实习进度,定期查看个人成长档案,对学生的成长客观点评,对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客服困难的勇气,从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提升顶岗实习效果,更好地承担起岗位职责。
(四)建立多轮循环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在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问卷与访谈中,有的学生谈到通过顶岗实习,发现了自己在校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意识到应该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学生谈到通过顶岗实习,开阔了视野,发现了职业新的发展空间,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多练就一些专业特长和本领;很多同学表示如果能再有学习的机会,一定会倍加珍惜。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顶岗实习机会,使学生第一次面对真实的社会和工作岗位,在实践中他们亲身经历了各种挫折,承受了巨大压力,也检验了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在感知社会的同时,他们也在更客观地认知自我、自觉意识开始唤醒,他们发现了自己以往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毅力培养以及成才意识等诸多方面的不足,比以往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怎样的努力;且更珍惜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希望能够得到总结和提升。鉴于目前大多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2.5+0.5顶岗实习模式,笔者建议采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1+0.5+1+0.5模式)多轮循环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这既满足了学生在顶岗实习后,希望能再有学习的机会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的迫切愿望;同时符合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转化,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在下一轮的学习中得到升华,在实践中发现的不足在下一轮学习中得到弥补和纠正,这样的每一循环的内容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动地进行到更高一级的程度。这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成长的机会,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澳大利亚TAFE已实行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培养模式,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也采用两个学期的操作实习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会有更多的启示[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提升方面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做好这项工作,对落实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顶岗实习的学生,探讨的是高职院校与指导教师在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诸方面的正相关性,从实习单位的角度去探究如何提升顶岗实习的效果,还有待以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段喜莲.“微时代”环境下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兴趣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3.
一、高职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差异造成的难以适应
江浙饮食偏甜,满足不了学生们从小吃辣的重口味。夏季又相对贵州体感温度更炎热。另外语言上的差异也无法适应,听不懂当地方言,而平时的私下交流,上海同事都用方言,W生被隔离、被排外的感觉就更强。
(二)生活消费水平高
学校立足教育本位,希望学生能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开拓视野,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学生自身也希望涨见识,然而这些地区消费水平较高,学生在平时下班休闲之余感觉消费高,实习工资难以为续,从而出现心理失落感。
(三)身体素质问题
因为水土不服,容易导致突发疾病。酒店服务岗位24小时人员在岗的特殊性,会出现“三班倒”的班次安排,有些学生无法适应夜班,身体出现不适,无法坚持完成实习。
(四)家长、亲友缺乏正能量引导
有些学生家长对酒店行业有偏见,尤其针对服务岗位。家长、亲朋好友自身都会带有歧视眼光去看待,觉得孩子是去伺候人,没有给孩子正面疏导。并没有与指导老师一起,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适应工作环境,跟上工作的节奏。
(五)角色转变难适应
在学校有问难能找老师,而在实习中却不敢找上级主管,心里委屈、困惑的时候无人能及时疏导。从学校被老师宠着,到酒店被上级管着,角色转变不适应。
(六)现实落差大
参加酒店实习以前把工作想象的太美好,走入岗位中会发现很多没有触及过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失当、轮上夜班的班次安排、同工不同酬。使学生心理失衡,当实习中出现问题时,学生容易采取偏激的态度去处理。
二、高职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校情况,从顶岗实习前,顶岗实习中、顶岗实习结束后三个阶段考虑:
(一)顶岗实习前
1、根据学生专业差异进行分类职业指导,组织顶岗实习前期职业指导
针对专业学生的前期职业指导,内容设置:实习酒店的基本概况、酒店所在地的气候、饮食习惯、交通、语言文化、人文背景等,做好吃苦受委屈的思想工作、进行挫折心理辅导、做好职业规划。
针对非专业学生的前期职业指导,内容设置将增设:酒店管理结构、岗位、工作时间特殊性说明等、让非专业学生对酒店有概论性认识,同时增加时间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技能操作培训和岗前酒店礼仪培训等。避免非专业学生出现在上岗前一无所知的状态。
2、签订实习协议,发放实习管理规定,并告知学生和家长
签订实习协议,并将实习期间的管理规定发放到实习学生以及家长手中,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到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进行教学的必需环节,从政策上消除学生、家长对顶岗实习的顾虑和误解。同时与学生明确顶岗实习期间因个人原因违反酒店管理、影响整个实习进程自己将要承担的后果。避免学生遇到一些问题就轻易放弃实习,甚至擅自旷工离岗。让学生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学校对整个实习管理的态度和方式。
(二)顶岗实习中
1、安排指导老师跟踪管理
每一批实习学生指定1到2名老师跟踪、负责学生整个实习期的管理。不一定要和学生同吃同住,但一定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学生实习日志和实习进程,并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下一步的实习目标和任务。同时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有效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2、信息群的建立
利用QQ\微信等软件,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是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同时实习学生能够通过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动态,获取所需信息。二是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给学生做一些心理疏导、正能量的传播。三是针对实习期间学生违纪的通报说明。体现信息公开、透明。
3、建立企业档案
学生实习过程也会遇到不诚信、不公平的酒店,专门建立实习企业档案。对缺乏诚信的酒店,要慎重考虑下一次合作,并将情况通报给学生,让学生对学校有信任感。
(三)顶岗实习结束
1、实结交流会
实习结束后,在指导老师的主持下,组织优秀实习生与在校生进行实习经验交流,一是让优秀学生学会总结经验。二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让在校生对顶岗实习有正确的认识。三是通过指导老师总结人际关系处理的方法,调整心态的方式等。让学生认知社会,更好的适应顶岗实习。
①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寻求合作,共同发展;
②要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③校企一体化模式;
④“3+1”模式,即采用3年学习,1年实习的方式;
⑤实习
模式国际化,即让学生到国际旅游企事业单位实习。吴洪梅、李丽等学者比较赞同大多数高职高专类旅游专业院校实行传统的“2+1”实习模式,即2年学习理论知识,1年到企业实习。侯明贤、郑海燕等通过对传统实习模式的分析,分别提出了“适应、思考、研究”3步渐进的实习教学模式和严格挑选实习合作企业,实行轮岗制、多岗位选择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模式。
1.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定位
在酒店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3个学历层次:本科、高职和中职,本科学生当为应用型,中职学生属于技能型,那高职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将学生的培养规格定位在酒店中层以上管理者。即部分学生就业时可进入酒店基层管理岗位,实现高位就业,经过2~3年的工作努力,便可胜任、进入部门经理岗位工作,这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任务要求。它将改变即使毕业生能胜任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也仍要去充当“劳动力”角色的现实。因此,进行顶岗实习模式改革创新,实现酒店专业学生高位就业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2传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不足
现在较多的高职院校采用传统的“2+1”或“1.5+1.5”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3年的教学时间里,有2年时间或者是1年半时间在校内组织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1年的时间或者1年半的时间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仔细分析传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其不足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
2.1来自于学校由于缺乏先进的实习教学理念和系统的实习教学方案,使得学校不能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以及对于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因此使得学校在实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和帮助。
2.2来自于酒店
传统实习模式多强调实习生的“员工”角色,实习生更像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单调、乏味、重复性的工作,随着实习时间的推进,学生新鲜感、兴奋劲逐渐消退,实习的稳定性也变差。此外,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没有周密的实习计划、没有轮岗安排、没有具体实习指导人员、没有相应的阶段培训计划,实习生得不到细致的实习指导,不能满足其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实习热情受挫,不配合工作,以种种理由提出请假甚至终止实习的申请。
2.3来自于学生自身
一些学生将实习当作一种负担,为了完成实习而实习,没有意识到实习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还有一些学生目光较为短浅,只关心一些低层次的问题,例如:薪金待遇高低、假日休息时间多少、住宿条件如何、伙食好坏等等,这些都背离了实习教学目的,制约了实习教学步伐,影响了实习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建立具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的顶岗实习创新模式,以适应现代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满足我们对学生高位就业的培养目标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3+3+3+3”创新实习模式的构建
“3+3+3+3”顶岗实习创新模式是指通过构建3个实习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评价系统)、确定3个学习内容(技能学习、外语学习、管理能力学习)、制定3个制度(岗位调配制度、过程指导制度、实习生档案制度)和考核3个阶段(3个月、6个月、1年)的新的顶岗实习模式,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完全胜任其实习岗位的工作,独挡一面。
3.1一“3”———建立3个系统
顶岗实习创新模式“3+3+3+3”主要由3个系统构成,即保障系统、运行系统和评价系统。
3.1.1保障系统
3.1.1.1思想保障
做好思想保障工作是实习工作的大前提,在实习前夕开实习动员大会,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解除家长对实习的疑虑和误解;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预见实习中的种种困难。
3.1.1.2条件保障
它是实习工作的坚强后盾。选择具有良好企业文化、高品质服务水平和完善管理制度的酒店进行校企合作,为顶岗实习提供稳定的教学基地;不断地进行师资力量的完善和提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借助企业导师力量为顶岗实习提供技术保障;保证学生的食宿条件,提高实习生活质量,为顶岗实习提供物质保障。
3.1.1.3法律保障
它是顶岗实习的护身符,通过签订一系列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来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的共同利益。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向、用人数量、用人时间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学生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主要包括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学生与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主要也是包括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
3.1.2运行系统
主要包括实习培养目标的确立、合作单位的选择、实习协议的签订、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联合教学方案的设计、现场教学的实施、工作岗位的调换、工作重点的制定和工作情况的检查等。学校要认真进行企业调研,慎重选择实习企业,与企业共同商讨确定实习培养目标,并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同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实施现场教学,同时还要为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实习生提供轮岗工作和锻炼的机会,确定工作重点,检查工作效果。
3.1.3评价系统
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共同参与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真实;评价的内容包括实习方案评价、实习过程评价和实习效果评价,这样使得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的方法包括学生自评(通过填写《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同学互评和校企双方导师综合评价,这样使得评价方法更多样,评价结果更客观。
3.2二“3”———学习3个内容
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内容应该由3个部分组成。3.2.1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应该由各部门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和在岗培训的方式,对实习生进行操作规范、工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最终考核给予成绩。3.2.2外语培训主要是英语的培训,通过讲授、影视欣赏、口语对话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客服务,同时提高外语能力也为个人职位晋升增加筹码。3.2.3管理能力培训对于一些实习表现较好、个人素质和能力较高的实习生,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一些相应的管理能力培训,并为其提供一定的锻炼机会。
3.3三“3”———制定3个制度
3.3.1岗位调配制度
实习岗位的分配一方面由酒店各部门对学生进行挑选,另一方面老师也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长对酒店进行推荐。目的是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心应手的工作,加强自信心的同时也可提高酒店的工作效率。尽管岗位调配对学生而言是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然而轮岗对酒店来说意味着增加培训负担,所以多数酒店不愿这样做,为此我们应该制定严格的轮岗条件,满足条件的允许轮岗,如经过酒店系统培训后在本部门工作3个月以上,在本部门表现优秀,包括服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经过考核成绩良好的。尽量做到兼顾酒店和学生双方利益。
3.3.2过程指导制度
顶岗实习期间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由“3个导师”共同负责实习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管理。这3个导师分别是“职业导师”、“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职业导师”主要由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专业导师”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到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实习工作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组织好校外教学。“企业导师”主要由酒店的相关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食宿安排、上岗培训、实习指导、安全教育等工作。根据三段式的考核方案,制定不同阶段学生的工作要点,其中1~3个月,工作的要点是帮助学生适应实习生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3~6个月,工作的要点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对优秀的学生可以协助其调岗,并建议其学习基层管理知识;6~12个月,工作要点是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就业方向,对于不愿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协助其调换工作。
3.3.3建立实习生档案制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习生的实习过程,总结实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建立实习生档案,包括实习岗位说明,岗前培训内容,工作场地、场景照片,工作成果,实习日记、周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和各种考核表格等。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将一名实习生的整个实习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总结实习的经验和教训。
3.4四“3”———考核3个阶段
建立三段式的考核方案,在学生实习期间的3个月、6个月和1年这3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跟踪考核和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业务技能、服务水平和外语能力等。
3.4.1、3个月阶段学生实习的前3个月主要是以适应为主,包括对酒店工作环境的熟悉、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适应,以及对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适应等等。有很多学生由于适应不了这些方面,所以在实习初期就出现逃避实习等问题。所以把这一阶段作为第一个考核点,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对实习的适应程度和心理动态,以便进一步进行实习指导工作。
酒店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获得组织竞争力,酒店行业倾向使用大量的临时性员工以强化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由于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拥有规模化的高素质专业学生,并且存在专业实践的需要,因此,实习生构成了酒店临时性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而且在酒店整个人力资源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据调查,国内一般中高端以上的酒店实习生比例普遍超过酒店整体人力资源的20%,甚至有些酒店实习生比重占到40%以上。然而,酒店实习生的高流失率是行业中的普遍现象。据学者齐颖(2012)调查,某些酒店的实习生流失率高达84%。酒店实习生临时性人力Y源的高流失率不仅会影响酒店经营的正常秩序及员工的士气,而且也会使实习生对酒店行业失去信心,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及质量。
实习生在实习中的角色冲突是导致实习生流失的重要心理因素。酒店希望利用实习生减少招聘成本、满足对职位的短期需要、缓和对员工的管理、保证解除劳动关系的灵活性、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实习生则希望通过实习获得工作胜任能力,通过深入体验方式掌握课堂上无法通过讲授的隐性知识。但专业实习涉及企业、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利益相关体,每一方都对学生的专业实习有不同的角色期望,这些不同的角色期望可能使学生在专业实习中感知到较强的角色冲突。例如,学生角色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系统的培训、多岗位的轮岗轮训的机会,但企业员工角色则要求学生承担某一岗位规定的任务,熟练操作以提高效率,短期轮岗空间不大;学生在校无论专业学习、校园生活和社团工作均具有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但在实习岗位上,企业有一套成熟固定的管理模式和纪律制度,学生行为受到较大制约等等。学生专业实习环节上的角色冲突问题如不能在酒店、学校及学生层面妥善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产生较高水平的焦虑情绪,最终会消极对待工作,甚至离职,长远会离开酒店行业。因此,厘清实习生角色冲突的类型对针对性的解决角色冲突,减少实习生流失是酒店、学校等多方利益相关体普遍关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及方差分析实证探析酒店实习生的角色冲突的具体类型,为解决酒店专业实习生的角色冲突奠定理论基础。
二、酒店专业实习生角色冲突的类型
(一)角色冲突
所谓角色指的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地位及由此而产生的特定的行为模式和规范的总和。个体承担的某一角色的行为即是角色行为(庞世奇)。角色冲突具体表现为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内冲突有两种情况,具体表现是:第一种是因为个体所在的角色丛中,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角色伙伴对该角色的角色期望不一致时所引起的冲突;第二种是指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知和自己实践行为不同时引起的矛盾冲突。角色冲突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角色丛、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基于上述角色冲突理论的分析,笔者下面将通过深度访谈方式从角色丛、人际关系、个人因素、酒店因素导致的酒店实习生角色间冲突及角色内冲突视角探析酒店实习生在实习前的角色期望与实习后的角色反应之间的冲突类型。
(二)深度访谈过程及结果
首先,笔者在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对酒店管理专业已经完成专业实习的10名学生做了访谈。访谈一共包括5个问题,每个问题限时3分钟回答。访谈得到实习生实习前的角色期望与实际角色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心理落差、复杂的人际关系、岗位的安排、培训等方面。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与工作岗位并不相符,而在工作中肩负双重角色给其带来很大的困扰,并表示不会继续留在酒店工作。然后,笔者将访谈的结果,交与三位酒店管理专家(两位来自学校专职教师,一位来自业界)进行讨论,结果认为实习生的角色冲突可能表现在这些方面:对实习的认知冲突(对总体角色认知、对专业知识应用的认知、对培训角色的认知);对酒店管理的认知冲突(对劳动强度及时间的认知、对管理者的认知、对酒店人际关系的认知);对学校管理的认知冲突(对专业定位的认知、对指导老师的角色认知、对实习小组的角色认知)等。第三,基于专家讨论的基本框架和结果,笔者组织了34名进行过酒店专业实习的学生进行了焦点小组讨论。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角色的频繁转换、不同的角色要求、不同的组织环境、个人的性格、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是影响酒店实习生角色间冲突的原因,劳动强度、岗位安排、培训、酒店对实习生的定位、主管支持、实习生对学校和实习指导小组的期待已及沟通是影响酒店实习生角色内冲突的主要原因。最后,笔者将焦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出29个酒店实习生潜在角色冲突类型,并他们归并到角色间―角色丛冲突、角色间―组织冲突、角色间―个人冲突、角色间―人际关系冲突、角色内―组织冲突、角色内―个人冲突、角色内―人际关系冲突等7个类别中。
角色间―角色丛冲突因素,包括“学生与员工”和“本地人与外地人”两个因素。“学生与员工”指实习生同时承担着学校学生与酒店员工的双重身份。“本地人与外地人”指很多实习生都是在外地实习,在生活习惯上与外地可能会有着很大的差别。
角色间―组织冲突因素包括“自由与管束”“引导与惩罚”“过程与结果”“独立于协作”和“多样与统一”5个因素。“自由与管束”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对自由,在酒店工作则受到的限制和约束较多。“引导与惩罚”学生犯错行为在学校以引导为主,酒店则强调惩罚。“过程与结果”指学生在学校更看重学习的结果,酒店则更注重服务过程。“独立与协作”指学生在学校适应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酒店则更倾向于团队协作;“多样与单一”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可能更加丰富多彩,在酒店工作则往往承担单一角色的任务。
角色间―个人冲突因素包括“学习与收获的冲突”“压力的冲突”“教育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及“个性与职位的冲突”5个因素。“学习与收获的冲突”指实习前对学习知识的期望可能与实习后的感知不一样;“压力的冲突”指实习前在学校预期的压力与在酒店所感受到的压力存在差异。“教育背景”指实习生对自己学历的受重视程度在实习前后的感知差异。“理论与实践的冲突”指实习生对理论的有效利用情况实习前后的感知差异。“个性与职位的冲突”指个性与职位相符程度的期望与实习时的感知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角色间―人际关系冲突因素包括“同学关系与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与上下级关系”两方面。“同学关系与同事关系”指实习生对实习前同学关系和实习中同事关系的利益冲突感知。“师生关系与上下级关系”指实习生对老师和对酒店领导的信任程度可能会有差别。
角色内―组织冲突因素共包括7个因素,分别为“工作强度的认知冲突”“工作时间的认知冲突”“专业导向的培训与工作导向的培训”“轮岗的认知冲突(轮岗机会与轮岗部门)”“重视的认知冲突”“主管支持的认知冲突”和“付出与回蟮某逋弧薄!肮ぷ髑慷鹊娜现冲突”指实习生对酒店工作强度的实习前后感知可能存在差异。“工作时间的认知冲突”指实习生对工作时间的实习前后感知可能存在差异。“专业导向的培训与工作导向的培训”指实习生实习前认为酒店培训的期望高,实习后发现酒店培训仅仅只是工作导向的培训。“轮岗的认知冲突”指实习生对酒店否会安排轮岗的实习前后感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重视的认知冲突”指实习生对自己受重视程度的实习前后感知可能存在差异。“主管支持的认知冲突”指实习生对主管对实习生的支持程度的实习前后感知存在差异。“付出与回报的冲突”指实习生对回报与付出是否对等的期望与实习后的实际感受可能存在差异。
角色内―个人冲突因素共包括5个因素,分别是“对学校实习管理的认知冲突”“身体状况”“职业发展的认知冲突”“个体努力与群体影响”及“渴望与失望”。“对学校实习管理的认知冲突”指实习生实习前对学校的实习管理与实习后的实际感受可能存在差异。“身体状况”指实习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实习前的期望与实习后的实际感受可能存在差异。“职业发展的认知冲突”指对实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的感知实习前后可能存在差异。“个体努力与群体影响”指对个体努力与他人看法的关系在实习前后可能存在差异。“渴望与失望”指实习生对实习的期望与实习后的实际感受可能存在差异。
角色内―人际关系冲突因素主要包括“我与正式员工”“我与领导”及“我与客人”3个方面。“我与正式员工”指实习生对与正式员工的关系的实习前后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我与领导”指实习生对与领导关系的实习前后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我与客人”指实习生在实习前对处理客人关系的能力的期望与实习后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三、酒店实习生角色冲突类型验证性分析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过程
为了验证上述酒店专业实习生角色冲突类型,笔者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实习生角色间冲突,共有14个题项,包括角色丛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第二部分为实习生角色内冲突,共19个题项,包括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第三部分为被试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学历、实习部门。前两个部分均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题项均来自深度访谈的结果。其次,调查过程。笔者对所在学校本部及独立学院159名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他们的专业实习期均为6到7个月。在他们实习之前进行了第一次调查,专业实习中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两次调查的目的是便于分析潜在冲突类型的角色预期与实际角色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调查时间跨度为2014年12月到2015年8月。最后,获得了159个样本双测问卷,其中有效样本为147个,有效率为89.8%。
(二)实证分析
笔者通过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进行信效度分析。问卷总体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α=0.963,表明量表中33个因素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信度。对量表进行Bartlett’s检验,得到KMO值为0.936,大于0.7的参考值。对各潜在角色冲突类型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均大于0.5。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其次,进行各潜在角色冲突类型的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1 酒店专业实习生角色冲突类型差异化分析表
[ 潜在角色冲突类型 实习前 实习后 双尾t检验显著性概率 角色冲突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均值差 角色间-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进行顶岗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实习对于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酒店行业,积累服务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对于学校,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补充扩展课堂教学;对于酒店,可以缓解用工压力,储备后备人才。顶岗实习可以说是学生生涯与职业生涯无缝对接的最佳途径,如何提高实习质量,取得良好效果,是需要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实习目的不明确、实习内容缺乏了解
部分学生对实习有错误的理解,认为实习是得学分、拿文凭;是工作,挣工资;是端盘子,叠被子;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占用了较多的学习时间。还有很多学生对实习内容缺乏了解,认为实习就是一个校外课堂,会有老师手把手教,不会可以反复学,错了可以重来。
2.思想准备不充分,心理上、环境上不适应
很多学生心理波动较大,陌生的生活、工作环境无法适应,想回家回学校,不愿意实习。还有些学生怕吃苦,无法适应倒班,对实习住宿条件不满意,无法接受平房、地下室的住宿条件,无法适应与正式员工、外校实习生同住一个寝室。
3.对实习机会不重视、不珍惜,抱怨多
实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不懂得珍惜这是一次利练与成长的机会。对实习工作岗位挑三拣四,偷懒,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抱怨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心态不端正,工作态度不积极,对酒店辛苦工作感到厌烦,成就感降低,有的甚至顶撞客人与领导,出现迟到、早退、矿工的现象。
4.人际交往能力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学生不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差,工作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对老师依赖感强,遇到问题找老师,独立能力较差。
(二)学校方面
1.对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实习前教育培训不到位,仅仅依靠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学生法制观念不强,不懂劳动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
2.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多数指导教师任务繁重,既要保证学校的课堂教学,又要分身指导实习,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有些指导教师负责几十个学生的实习工作,沟通交流不及时;有些指导教师缺少实习管理指导经验,或指导方法不科学,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把指导责任推给酒店。对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励机制,有些指导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实习生疏于管理。
3.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合作机制不理想
选择实习基地时片面强调酒店的星级、品牌、所处城市等硬性指标,没有考虑到酒店的软性指标,如酒店文化、内部管理是否人性化、是否接收过实习生,是否有专门的实习生管理规章制度与福利制度等。经常更换实习基地,合作缺乏稳定性,酒店从经营效益考虑,对实习生的数量要求变化大。
4.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实习计划与实习管理、考核制度是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尽管很多学校都有实习计划,但很多都不够周详,完善,缺少应急预案,具体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也够完善,实习管理的主动权多是在酒店手中,学校较少参与。
(三)酒店方面
1.对实习生不够重视,缺少系统的实习培训体系
有些酒店对学生培训时间过短,仅仅培训两天就上岗;有些酒店将实习生培训与新入职的正式员工一起培训;学生对酒店历史、文化、部门规定等不是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上岗,没有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岗位。
2.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够系统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没有充分调动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当实习生的工作受到肯定与嘉奖时,积极性、示范作用才会起到作用,才会更愿意出色的、积极地、主动地去完成工作,缺少针对实习生的奖励与激励机制。
3.对实习生的考核不到位
考核项目不全面,仅有硬性指标,缺少个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发展潜力地考核。酒店认为实习生实习几个月后就离开,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4.人力资源潜流失
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在酒店实习时很苦很累,只看到了辛苦的一面,对未来从事酒店行业信心度低,毕业后不愿选择酒店行业,造成了潜流失。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优化对策
(一)学生方面
要调整心态,转换观念,合理、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确实习目的和实习意义,认识到酒店实习是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升华和补充,加强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与理解,准备迎接各种挑战。
在实习期间要有吃苦的精神,树立大局观,摆正心态,不患得患失,不怕脏不怕累,爱岗敬业,多看多学多问,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与酒店的各种活动,如参加酒店技能比赛、足球赛、联欢会等,融入酒店这个大群体,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工作中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更好地服务客人,培养酒店职业人的意识、能力,不断思考、总结,提高实习收获,通过自身的不断总结与教师指导分析,找准职业发展方向。
(二)学校方面
学校承担着重要的管理和教育的职责,应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身份的转换与过渡。关注整个实习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职业选择心态和职业规划。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提升实习效果,优化实习质量。要选择有经验、认真负责的专业指导教师,做好酒店与实习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要精选实习基地,选择有接收实习生经验、有实习生培训系统、管理制度、重视实习生发展,软硬性条件均适合的实习基地。
在实习准备期,做好周密的实习方案,包括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成绩的考核、突发事件的预案等等。让学生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酒店行业的工作性质与具体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服务意识,在日常的教学生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酒店行业是一个需要从基层做起的行业。坚定学生顶岗实习的信心,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化被动为主动,既要避免过份自卑又要避免盲目乐观,要帮助学生预见实习中的各种困难,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处理。
在实习初期,指导教师要与酒店、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帮助学生心理上、身体上适应酒店的环境,学会与人沟通,微笑乐观面对工作。学校要健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来考核、管理学生。
实习中期,要加强过程指导,此时学生们已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对工作可能会有新想法,如想轮岗换岗,想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想参与技能比赛等,学校应鼓励、支持学生的新想法,不要怕麻烦。
实习末期,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浮躁、偷懒、想家等的心理,要加强引导,珍惜实习机会,为将来走上社会,积攒更丰富的社会经验。
实习结束时,要注重实结,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以后的实习避免这些问题与改进。
(三)酒店方面
要重视实习生的入职培训,不要与新员工入职培训一起,要针对实习生有专门的培训系统,通过入职培训,介绍酒店发展历史、企业文化、服务理念等,使学生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行业自豪感。培训时观察学生们的职业潜力,安排实习岗位时,尽可能做到学生意愿与能力相统一。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学习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多,很多学校要求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必须进行,很多学生的实习地点就是酒店。他们在实习时大多是被安排在酒店的前台、餐厅或者后勤部等等。实习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和掌握酒店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流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加深对酒店管理的本质认识,争取在实习中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弥补在校期间自身专业技能掌握和理解的不足。酒店管理主要考察的不仅仅是管理方面的能力,还要注重对于这个特殊岗位综判断能力的考察。目前,很多高校都是通过安排学生去指定酒店实习的形式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很多高校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习,甚至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强制实习,只是让他们简单撰写一个实习报告。很多同学没有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寥寥草草地撰写完实习报告甚至是抄袭来的,根本没有进行实习。一方面,学校没有采取有关措施监督学生进行实习,实习管理规范没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实习的同学存在的实习困扰没有及时进行改革,导致越来越少的同学真正地参加实习。针对高校学生的实习情况,总结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的自身利益没有保障。
当学生在酒店实习时,常常会出现安全问题难以保障,酒店是一个人员较杂,环境特殊的地方。酒店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日常管理的综合性工作,对学生这个尚未踏入社会的群体而言,就会出现出了问题不知道如何应对,如何解决的现象,甚至没办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在酒店的日常管理中,尽管会有同班的学生一起工作,但大家的班次、组次各不相同,总会有遇到危险没人帮助的情况,进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二)实习单位不规范。
在学校进行酒店的实习安排时,由于学生较多,就会出现酒店供不应求的情况,学生的实习工作不能完全安排上。在学校安排实习的酒店时,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各不相同,很多学生由于外貌、能力等原因,就会失去参加高级酒店实习的机会,面临实习的学生越多,竞争力就越大。因此,这些问题无形中就给学校增加了压力,这时就会出现学校不给学生安排实习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酒店。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情况的分析与存在问题的探讨总结,学校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帮助学生到达真正的实习效果。这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加强学校与酒店的沟通,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酒店这个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由于酒店的性质决定了人员的多、杂、乱,人流动量很大,在酒店的管理中,学生被安排在不同岗位就要做不同的工作。学校在与酒店签订相关协议时,一定要明确表示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校沟通,争取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问题。进入到酒店工作后,学生也应及时向学校反馈相应的事项,学校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自己的教学计划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利益。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力度。
我是学酒店管理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套经典管理理论,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管理一个公司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谈判案例,似乎轻而易举,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一个月中,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创业之路做准备。
言:实习是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驿站,是通向实际工作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带着幸运和幸福的感受我们开始我们大学必要走的路程---- 实习。实习是残酷的也是可以收获成功和希望的季节,我们都必须紧紧的牢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自己的实习岗位上尽职尽责,不辞辛苦,勇于奉献,辛勤劳动,最终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不给学校丢脸,不给自己摸黑,用自己的能力证明,我们是一个强者,不论从工作还是学习。本实习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实习目标,2.实习收获和实习心得3.以及最后的实习展望,自己对将来工作的感受和感触。水平有限,敬请老师和领导匡正指教,以希在将来的人生路上走的更好,发展的更加出色!谢谢!
实习综述:酒店管理专业当然必须从酒店基层的服务人员开始做起,但是在实习之前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经过正统的面试。虽然在培训之出有一个自我介绍。我的表现欠佳,但是那个不是面试,那个自我介绍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发挥失常。我实习的单位是营口天沐温泉度假村,天沐集团是珠海天沐温泉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珠海天沐地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一个集投资、开发、销售、经营管理一体化的复合型产业集团。天沐集团所从事的产业属于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绿色环保性旅游产品和旅游地产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实习的收获真的是很大的,由于我在楼层做一名楼层服务员。虽然每天很少接触客人,但是客人的一些疑问和困难是需要我们去帮忙解决的。例如说客人对酒店内部不熟悉你要为他指路,回答客人的问题了解基本房价,了解餐饮部位置、了解温泉位置等等。
实习目标:通过在酒店的实习工作,
1.熟悉酒店的基本机构,以及每个工作机构的基本工作流程
2.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基本知识,将在学校学习到的楼层服务员的职责融会贯通变成一种本能。
3.在实际中提高自己对管理的理解和感悟
4.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作好正式工作前的热身吧
5.建立自己个关系网络,学会如何做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扬长弊短吧,希望自己不断的提高和更好的发展。
6.在工作中学习在学校学不到的实际知识。
7.学会如何的变通,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太死板,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收获,不能太放纵,要学会和同事之间好好的相处,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定位和理想。
9.在工作中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其他同类学校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轨迹。
最后希望自己在实习中有所收获,不要心高气傲,要平心静气的塌实工作,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的!
走好自己的每一个旅程,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加油,成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实习收获和心得:实习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们要做好收获和心得的总结,好好回顾历史,这将带给我们不可限量的好处。我们要随时的总结自己的失误改正缺点,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完美。,虽然我还没有拿到加分,但内在的收获的提高是不可否认的,谁也不敢说这一个月自己是混过来的。总的来说我的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吧:
1.我学会了如何的做人和如何和人们交流,尤其是那些难相处的客人、有特殊要求的客人以及脾气不好的客人,真的我必须大度的接受,我必须学会忍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觉得我现在已经温和,平静多了。不在像以前一样同一个小爆竹一样。
2.无论作什么一定要用心,否则你总是那个大家讨厌的人,不受欢迎的人,你要学会察言观色,要从客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客人的要求,要有服务的意识和精神。服务要有灵性,否则自己很难在这个领域里立足。
3.不要太高傲不要太气盛,要虚心,要平心静气的接受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以及建议,这样你的头脑才能时刻是清醒的,这样你才能在不断的竞争中取得自己的成功和收获.
4.要学好英语,英语在酒店的工作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你的英语好一点的话你的机会将比别人多的太多了,如果你的英语不是那么的好你一定从现在开始就要加油,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为你的客人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优越的服务吧。虽然在客房目前我还没有为外国客人提供过服务,可是这不代表着以后不会有。
5.我收获了一月个美丽的回忆和经过,这将成为我人生的第一个美丽的驿站,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我会长长的想起这一个月的工作不足。
6.我同时收获了一个生存的技能,以及人生很重要的老师们,我感激!
随着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快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的需求加大,为了利用好企业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使员工全力以赴地工作,轮岗培训这种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取得双赢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各大企业中纷纷实施。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如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等都已经建立了在企业内部或单位之间的岗位轮换制度。在丰田公司。对各级管理人员采取五年调换一次工作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在海尔集团就有一个著名的“海豚式升迁”的轮岗培训机制,升迁就像海豚一样,下潜得越深,跃起得越高。在万达集团也有着“逐梦万达,闪耀未来”的管培生计划,定期轮岗发现自身优势。
一、酒店实习期间轮岗培训的概述
轮岗培训是企业有计划的使员工轮流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不同的培训,在预定的时期内使受训者相互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的形式。如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让受训者有计划地到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工作几个月,实际参与所在部门的工作,或仅仅作为观察者。是为了让轮岗员工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了解所在部门的业务,扩大受训者对整个企业各个环节工作的了解。随着管理方式以及理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关注轮岗这种制度,并且引入到酒店内部。
二、酒店实习期间轮岗培训的优点
1.轮岗培训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1)轮岗培训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酒店内部各部门之间虽然使独立存在,但是并不是绝对的独立,其中任然存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前厅部在给客人办理入住时要跟客房部确保每个房间的房态,确定哪间房间是干净的才能对客房进行售卖,客房部为了满足客人在室内用餐,就要通过总机点餐,送餐部协助送餐等,正因如此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关系到整个酒店的运营,部门之间的不默契时常发生,由于部门之间人员的互相不理解从而导致不配合会直接关系到酒店的整个运营。而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岗位轮换,会从而对其他部门有深刻的体会,了解别人的难处和工作特性所在,使得员工之间互相理解,有效地增强员工之间的配合度。
(2)轮岗培训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轮岗培训增加了员工的满意度,在某种程度上,轮岗培训更好的提高了员工的职业适应能力,从而使员工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培养复合型人才,比如让一些技术型员工进行销售或者服务方面的轮岗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员工获得具有针对性的相当程度的知识,转变为技术服务型复合人才,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并提升自我。
(3)降低员工流失率。相比定岗培训的一成不变,轮岗培训能不断的让员工学习到各部门的知识,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效消除员工疲倦感,增强员工积极性,让员工感觉到有很多新鲜事物需要去学习,并且在轮岗期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部门,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归属感,不会放弃自己所学专业冒险尝试其他没有触及过的领域而选择留在酒店,会降低员工的流失率,节约招聘成本。
2.轮岗培训对于员工成长的作用
(1)轮岗培训有利于学生对酒店有全方位的认识。对于定岗培训,学生对酒店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一个部门,而轮岗培训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到各个部门进行学习实践,熟悉酒店的整个运转流程,酒店由哪些部门组成,各个部门所负责的方面,使得学生对酒店有更深刻的认识。
(2)轮岗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久就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失去工作的乐趣和刚开始工作时的积极性,进行轮岗培训会使学生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新环境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工作体验,能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积极性,也避免对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的厌倦疲惫感,重新点燃学生的工作兴趣。
(3)轮岗培训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多向工作技能。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进行轮岗工作制度,学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分析能力,应变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对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都将有一个很好的提升,这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待遇问题。
(4)轮岗培训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对于定岗培训而言,大多数实习生更偏爱轮岗实习,实习生进行轮岗培训有利于他了解自己的兴趣,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对未来的选择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酒店实习期间轮岗培训的弊端
1.酒店实施轮岗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增加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量。如果要轮岗培训就要对各部门现有人员情况做分析进行不断调动,哪些部门之间可以轮岗,哪些部门要经过特定培训后才可以轮岗,并且要保证轮岗人员离开原先岗位后原有的部门可以正常运营,并且新的部门的确有空缺,还要去了解哪些员工有轮岗的意愿后才能成功的进行轮岗培训,管理和培训带来困难,这增加了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任务。
(2)难以保证一线部门服务质量。轮岗培训后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没有新岗位的实践经验,像前厅部这种上手慢的岗位就可能难以保证对客时的一个工作效率,再加上客人的催促或自身的压力,很可能出现失误或遭到客人投诉而影响到一个部门的服务质量,如果一个员工足以胜任原有岗位的工作,轮岗后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胜任或者需要过长的时间去适应,相比之下,轮岗培训就会得不偿失。
(3)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单单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或者为了弥补某个岗位的空缺而进行轮岗,结果可能差强人意,轮岗后,新旧工作需交接,新工作岗位需熟悉和学习,短期工作效率肯定下降。如果轮岗制度设计不合理,轮岗范围过大,频率过快,一个没有经验的实习生被调转到一个需要经验或专业知识性强的部门,比如财务部,则带来管理混乱,影响管理效率。并且给培训带来难度,会加大培训时间成本。
2.轮岗培训对于实习生的不利影响
(1)员工产生心理问题。对于部分人来说,被选中轮岗培训来到新环境,必然想自己很快适应环境,直接触及部门核心,掌握部门的业务,但事实是刚开始接触一定会被分配到最简单的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视个人能力再安排有难度的工作,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此时此刻,员工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思想问题,例如难道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还是部门不相信我的能力,会出现失落消极情绪;如果相反,一开始就让员工接触有难度的工作,又会增大员工压力,使员工变得焦躁,甚至难以融入新团体。因此轮岗培训可能会使员工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
(2)时间问题上很难和酒店达成一致。轮岗培训肯定会规定轮岗期间在各个部门工作的时间问题,一般情况下酒店愿意进行轮岗培训不可能只是短时间内,酒店会愿意延长各岗位的实习时间,这样员工的业务才会更加熟练,能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而实习生会愿意缩短自己在各岗位的实习时间,在自己的实习期内到多个部门学习和实践,员工和酒店难以在时间上达成一致。
(3)轮岗的部门选择上难以与酒店达成一致。对于实习生来说,二线部门必然会比一线部门更抢手,像房务部和餐饮部这种体力付出相对较大的部门,实习生可能不太愿意选择,而同为一线部门,不用清理盘子,光鲜亮丽的前厅部又会比餐饮部更受欢迎,但是每个部分的空缺又是有限的,那么在轮岗部门的选择问题上就很可能出现分歧,难以达成一致。
四、解决酒店实习期间轮岗培训问题的对策
轮岗培训是酒店人才培养的一剂良方,可要是掌握不好剂量,药效可能会打折,因此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使轮岗让酒店和实习生实现双赢。
1.建立科学有效的轮岗培训制度。制定科学的轮岗培训制度是轮岗合理有效进行的基础。轮岗培训因人而异,根据酒店轮岗的目标,酒店人力资源部要针对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并要进行关于对象、周期、人数进行轮岗期间考核评价等工作,同时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轮岗,人员沟通等问题,全面推进轮岗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2.做好培训是关键。岗前培训是为了让轮岗员工对新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有所了解,补充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其对未来的岗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认为岗前培训是整个轮岗制度的关键。轮岗期间做好培训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也可以为企业发展、培养保留一批优秀的人才。
3.尊重员工意愿。如果硬性的将员工从原有岗位调转,一些敏感的员工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因为自己在原先岗位上做的不好而被调换到其他部门,很难保证轮岗员工在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因此做好轮岗前员工的思想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是否愿意轮岗,轮岗的部门是否能接受,尊重员工意愿。因此,要落实轮岗的各个细节,不能单靠命令要求,还要进行更多细化工作。
4.明确轮岗目的。不能盲目进行轮岗培训,要明确轮岗的目的与意义,需要发展和培养员工何种技能,才能达到轮岗培训的效果,提高部门人员与岗位之间的互相替换性与替补性。例如将人力资源部员工与一线部门进行轮岗,主要目的是使人力资源部员工明确身处一线部门员工所要具备的条件,利于日后一线部门人才的招聘与培训的制定,因此酒店要将轮岗作为酒店培训与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执行,就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岗位轮换的目的和意义。
5.建立轮岗的考核体系。如果要评价一件事做的是否有意义,那么就要从做这件事情后的结果所带来的利益来体现。对于员工轮岗培训后是否有成效,是否应该继续轮岗,那么就应该在轮岗的的过程与结束后制定有相应的考核体系来体现轮岗所带来的效果。酒店人力资源部应该在轮岗之前主动制定计划、建立轮岗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轮岗达到预期的目标,为酒店及员工都带来益处。
五、总结
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任何事情都存在瑕,利弊也是相对的,世界上没用十全十美之物,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它局部的缺陷,而全盘否定其价值。轮岗培训有利有弊,不应该只看优点盲目进行轮岗培训,也不能因有弊端而就说轮岗培训不可行,即使存在弊端,我们也不应给予绝对的否定和摒弃,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发挥轮岗的价值和作用,尽量避免这些弊端出现。使轮岗培训成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一种好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卉.浅谈轮岗实习在酒店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3(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