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1: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奥运经济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奥运经济论文

篇(1)

Abstract:Asthemostfamousandinfluentialsportsgalaxy,OlympicGameshasnotonlyrelateitselftothedevelopmentofsportscultureproductsandserviceindustry,butalsotheeconomicgrowthofthehostingcity.Itcaneffectivelypullthelocalinvestmentdemandandconsumptiondemand,andeventheeconomyofthehostingcountry.BeijingOlympicGamesprovesitssignificantroleinpushingforwardtheChineseeconomyinadditiontodisplayingtheimportantachievementsofChinaineconomy,culture,scienceandtechnology,andsocialprogresss.

Keywords:Olympiceconomy;directbenefit;indirect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可以分为直接奥运经济和间接奥运经济两大部分。直接奥运经济是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围绕开发奥运资源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间接奥运经济指在奥运会举办的过程中能够引起举办城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新增长点和新产业的培养等。

一、奥运经济直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

奥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即便不举办奥运会也需要的,但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污染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带动了举办地区建筑、建材行业、通讯业、环保产业等行业的发展(见表1)。

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资金投入约130亿人民币用于包括新建场馆、改扩建场馆和临时性的场馆,改建的独立训练场馆;用于整个城市的总体建设总投资高达2800亿元人民币,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水资源和城市环境建设。这么巨大的投资形成庞大而活跃的投资和消费市场,为的企业带来了商机。据估算,北京奥运创造的就业机会达到200万人。除此以外,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等7大领域,在北京奥运经济中得到显著发展机遇。

市场开发是奥运会运行资金的重要来源,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如北京直接从国际奥委会拿到两笔主要收入: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权总体收益的49%,北京所得大约为8.51亿美元;二是TOP计划(即奥运会合作伙伴计划)所有收益的33%,北京所得约为2.86亿美元。此外,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也大赚一笔,门票估算收入约为1.4亿美元,特许经营估算收入约7000万美元;加上中国政府的财政补贴、赛后物资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

(一)转播权出售的媒体收入

出售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一直是国际奥委会最大的收入来源。1997-2000年期间,美国奥委会的市场开发收入是4.41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收入1.1亿,占25%,而且转播价格呈现上升趋势。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来,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价格已经涨了15倍。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吸引全世界的注意于1936年德国首次电视转播奥运会就已开始,当时的收视观众达到了16.2万人。不过,直到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卫星转播真正使奥运会实现了全球直播以后,电视转播权的合约才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奥委会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并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机制。

奥运会的范围及影响随着高科技的手段不断发展而扩大。洛杉矶奥运会有156个国家获得了电视转播权;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覆盖面由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214个国家(地区)上升为220个国家(地区)。许多电视转播机构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基础上增加节目的播出时间,如美国NBC亚特兰大奥运会转播170小时,而悉尼奥运会转播437小时;加拿大CBC由244小时增加到800小时;巴西GLOBO由76小时增加到175小时。据统计,全球有近40亿人通过电视观看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盛况,在日本收视率达到88%,在中国收视率达到70%。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价格在奥运会的进程中有很大差别,自1960年以5万美元出售了冬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66万美元出售了夏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以来,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价格迅速膨胀(见图1)。

北京奥运电视转播的规模、中国承担的转播项目、国际广播中心的面积都是历史之最。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来,随着电视转播技术飞速发展和收视需求的提高,奥运会电视转播公共信号的制作从“主办国模式”发展成为了“多国部队”模式,即由原来主办国自己承担公共信号的制作,变成了由多个国家参与制作的团队。雅典奥运会,我国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参与奥运会的公共信号的制作,为乒乓球、羽毛球和现代五项三个项目制作了国际信号,2008年奥运会,中国在以上三个项目基础上又增加了足球、篮球、排球和网球四个项目的国际信号制作,另外团队也从单一的中央电视台扩展到北京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电视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辽宁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加上天津电视台,八家电视合进行转播,这是中国奥运会转播史上的一个之最。第二个和第三个之最是转播中心的面积和收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转播机构,奥运会时BOB(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达到4000人,使用的转播车约60辆、摄像机1000余架,建成的国际广播中心面积约14万平方米,这是奥运会有史以来最大的广播中心,制作的奥运直播信号达到4000小时,电视观众累计超过40亿人次,这是有史以来的奥运会收视之最。图122-28届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价格

(二)现场门票收入

奥运会门票是主办奥运会重要的收入之一。门票一般由组委会的销售公司负责,多以预售为主,往往提前二三年进行。奥运会组委会门票外销一般通过各国国际旅行社进行。销售采取套票和单项票两种形式。套票又有两种:一是“大套票”,即开幕式、闭幕式及所有比赛完整的一套票;二是“小套票”,即某一项目全部比赛场次的门票,或若干项比赛组合的套票。门票价格需上报国际奥委会。由于比赛场地的设施条件、观众的观赏兴趣和比赛的激烈程度等因素不同,各项比赛门票价格有差别。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预计1100万张,共售出861万余张门票,创下有史以来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2000年悉尼奥运会可售门票总量约为750万张,最后一共售出670万张,销售率高达90%,创历届奥运会门票销售之最,门票收入高达5.51亿美元,创奥运会历史最好水平。雅典奥运会的530万张门票最终仅售出358万多张。北京奥运会门票于2007年上半年开始在中国预售,共有700余万张票可出售,向国内公众公开发售的门票数量将不低于总票量的50%,高于近几届奥运会的比例。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公众的收入水平比悉尼和雅典低。因此,北京奥运会比近几届奥运会的门票价格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开幕式最高票价相当于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最高价的50%,最低票价相当于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最低价的20%左右。体育比赛门票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也仅相当于近几届奥运会体育比赛最高价和最低价的30%左右(具体见表2)。

(三)来自各级赞助商的收入

赞助商的投资历来是奥运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赞助商分为全球合作伙伴(top)、举办国合作伙伴、赞助商以及供应商。其中TOP赞助商等级最高,TOP入门费也相当高,已经从1985年的400万美元涨到了第六期(2005-2008年)的6500万美元,国际奥委会的第六期TOP计划成为有史以来财气最旺的一届,征集到的11家全球赞助商金额高达8.66亿美元,比上一期增长了31%。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奥运赞助商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他们更愿意购买那些赞助北京奥运会的公司的产品。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对这16天的盛会进行了数以亿美元计的投资,他们不光关注奥运会,还对其主办国中国给予了同样的重视,奥运会帮助他们成功开辟了中国市场。

(四)标识衍生所产生的收入

吉祥物历来是奥运会最赚钱的特许商品,仅吉祥物毛绒玩具销售就占到特许经营一半以上的比例。吉祥物开发是奥运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吉祥物可以被开发成玩具、服装、文具、纪念章等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据统计,最近几届奥运会,特许经营的收入都超过5亿美元,占奥运会全部收入的10%左右。雅典奥运会,特许商品销售额达到7.28亿欧元。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通过出售吉祥物,分别获利2.13亿美元和2.01亿美元。

2008年北京奥运会5个吉祥物是历届奥运会吉祥物中最多的,加之中国13亿的人口基数,因此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市场非常大。据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商品的销售收入将达40亿元人民币,其收入要占奥运会总体收入的15%,甚至更高。除此以外,还有近300种商品、50余万件奥运吉祥物系列特许商品。其中既有面向少年儿童消费群体、价格仅为8元一支的吉祥物荧光笔,也有面向高端收藏者、价值十几万元的贵重金属纪念章都带来不小的收入。有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仅和吉祥物有关的特许商品销售收入就达到3亿美元。

二、间接奥运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

英国运动经济学教授克里斯·格拉顿在“2008奥运经济(北京)论坛”上表示,估计北京奥运会至少能够带来60亿美元的“赛后收益”;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信息研究部测算,从2003-2010年,北京奥运会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将达到717.06亿美元。

(一)促进经济增长

奥运经济的概念源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见表3)。

奥运会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效益,是因为奥运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报告显示,在2005-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达到1.14%,2008年为0.85%。2004-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就目前而言,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1]。据有关专家估计[2],承办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现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此外,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奥运会对旅游业消费和大众体育消费具有明显的拉动和促进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3],北京奥运会在2001年-2008年内拉动中国经济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总之,北京奥运在2001-2010年的10年内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大大提速。

(二)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推动第三产业,调整第一产业。不论是奥运赛期服务还是赛后场馆的开发利用,奥运无疑都会为承办城市服务业、文化体育、会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添活力,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农业方面,由于奥运赛期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将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后奥运旅游业发展,将有效推进城市近郊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延伸、转移。据有关资料显示[4],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入境旅游者为22.5万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入境游客达22万人,直接有关旅游收入达34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吸引了30多万外国游客,入境游客达35万人,乔治亚州的旅游收入高达35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更是前所未有的旅游盛会,在奥运会举行的十几天里,有35万名外国人赴悉尼观战,如果算上1997-2000年期间所有与奥运会有关的访问者,人数将增加到150万,在旅游业方面为澳大利亚带来的经济利益高达42.7亿美元。

2.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型。产业总量的扩大将引起各产业之间对城市有限资源的竞争,在奥运场馆周边及城市重点经济区域,土地等产业资源将大幅度升值,在产业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中,仓储、抵挡房地产和传统农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势必被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替代。

3.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奥运显然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和开放度,奥运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的经济、技术交流,为承办城市吸引利用国内外资金、提前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难得机遇。以优良的投资环境为平台,积极吸引各方资金,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对优化提升城市传统产业、缩小产业差距、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大有裨益。4.催生新兴产业。基于奥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在“绿色奥运”建设过程中,各承办城市一方面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造或淘汰部分耗能、耗水、污染大的产业,另一方面也将投入巨资建设城市城市生态系统,不论产业改造还是生态系统建设维护,都将催生环保和绿色生态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收益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通过举办奥运会得到更广泛传播。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隽永。奥运会为展示和弘扬中国文化提供了广阔舞台,有300多万参观者来到中国,50多亿电视观众收看奥运会,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利用奥运会这个舞台,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变法图强”、“和谐团结”等传统文化思想,以及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和崇尚体育的修养和素质。加深了全世界对我国的文化的认识,从而可以带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流行。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服装,人们看过开幕式,对这些东西都会产生兴趣,这都属于奥运经济,这是一种综合的效应。[5]

(四)科技奥运理念收益

“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奥运会是国际上最重大的体育赛事,是对主办国家高科技水平的一次考验。可以说,现代的奥运会就像一个科技博览会,大到奥运场馆的设计建造,交通的控制疏导,通讯的传播保障,小体育器材的材料,运动服装的制造都运用了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都在奥运会场上到处“现身”。这对于我国高科技带来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6]可以肯定,这些产业的高科技水平的提高,必将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中国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申办和主办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一场综合国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经济实力、国民素质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此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意味着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信任,充分表明世界承认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一个负责任、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形象已为世人充分肯定;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的开路先锋,中国举办奥运会也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坛上赢得了重要位置。为此,中国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六)生态收益

通过举办绿色奥运,贯彻绿色奥运理念,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普通百姓的生态意识大大提高。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我国政府就作出了庄严的“绿色承诺”,提出“绿色奥运”的理念。我国提出“绿色奥运”不仅代表了当今国际环保事业发展方向,也反映了技术进步、资源节约、适度消费的自然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通过“绿色奥运”的实施,我们要在政府主导、民间监督、全民参与下,对自然生活条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等进行整治和保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七)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现代化进程提速

奥运会为承办城市、为国家整个经济带来了推动促进,放大作用。比如说,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些当然不一定全是为开奥运会而建的,但是奥运会促进加速了它的形成。北京扩建首都机场三期工程,修建轨道交通,地铁4号线、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机场的第二条高速路,五环路、六环路的通车……这些城市基础设施,虽然是城市永久发展的需要,但是因为奥运会的契机,它们加快了开发。奥运经济使北京的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和现代化实现程度分别提高了7.5和8.1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鲍明晓.新北京、新经济、新奥运[N].中国体育报,2001-07-19.

[2]鲍明晓.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及首都经济的深刻影响[J].前线,2001(8).

[3]童乐.梦想与辉煌——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纪实与畅想[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篇(2)

纵观现代奥运史,从“蒙特利尔陷阱”到悉尼“后奥运经济风险”,几乎没有哪个主办国家和城市完全摆脱奥运后的低谷效应。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奥运后主办城市或国家经济下滑不是规律性现象,影响因素较多,只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能平稳、顺利渡过后奥运时期。

奥运经济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后奥运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奥运会后的经济效应,一般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奥运会的积极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这是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且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在奥运举办期和后奥运初期释放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有效消费需求的支持造成的。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分析

一般从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至结束后的第二年,奥运会主办国的GDP增长平均下降4%。而投资水平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0%。工业生产增长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幅度居于上述两者中间为6%。1984-2004年20年间共举办了6届奥运会,除1996年的美国以外,其它举办国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放缓了。不过,这些国家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一)奥运会前经济加速增长而奥运会后经济增长放缓

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开幕前两年的经济加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而在奥运会当年,投资增速就已经开始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长放缓;奥运会之后投资下滑的幅度加大(汉城奥运会除外),经济增长也随之更加疲软(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后投资和消费依然强劲,其经济放缓更多地是因为经常项目的缘故;悉尼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二)奥运会前后的经济增长都趋放缓

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从奥运会前几年至奥运会后一年的投资和消费增速均逐年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本无法观察到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美国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这是符合人们预期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奥运会之后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而是继续加速增长,背后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要归功于当时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即“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肖炼,2002)。可见,各国“后奥运低谷”现象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后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举办奥运的国情和发达国家或者亚洲新兴国家的情况不相同: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其次,奥运之后市场需求会进一步释放;第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处于2000多美元的较低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不会因为奥运结束而受到太大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我国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蒙特利尔和悉尼为举办奥运会动用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因此,“后奥运低谷效应”比较明显。但北京奥运会投资占全我国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即使北京在奥运会后经济产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举办奥运会对于我国这样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后奥运低谷效应”几乎不存在。

我国办完奥运会以后的未来几年还有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可以弥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除了和国际会议、国际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也较大。

奥运会后我国经济走势还受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欧美经济走势趋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外贸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员,其经济增长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特别是主要国家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国际石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元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考验,不过我国有能力像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北京奥运会后首都北京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历史实践表明,处在这个阶段的城市,经济始终会保持向上的活力,不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引发“后奥运低谷效应”。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我国长期增长潜力为9.3%-9.5%,北京的长期增长潜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奥运时期北京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将加强新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会部分弥补奥运场馆投资的减少;北京的地铁建设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从2007年初开始,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将会减小2008年以后投资减少所带来的落差。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奥运会举办之前的最近几年,北京的房价虽然一直在快速上涨,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奥运会的因素。后奥运会时期,只要影响房价上涨的这些因素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581万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人口总量最多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其内在的消费需求潜力较大。奥运会后外国运动员离开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奥运会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大幅减少,而国内游客数量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场馆建设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31个场馆中有2/3为改扩建和临建场馆,较好利用了原有体育设施。并吸取其他主办城市的成熟做法,对国家体育场等6个大型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实施了项目法人招标。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控制政府债务压力,保障场馆赛后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场馆在空间布局安排上,与城市规划、大学建设、社区发展相结合,也为赛后更好地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和首都北京的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低谷效应”,且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这不等于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主办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3)

一、调整首都产业结构是发展奥运经济的重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制定并实施“首都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服务业发展提升首都城市功能已成为普遍共识。但问题是,虽然近年来现代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的巨大促进作用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依然认识不足,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巨大辐射和影响作用依然认识不够,对北京产业结构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制约因素,例如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等约束条件的严峻形势依然认识不足,因而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效果仍然不够理想,重工业比重仍然偏高,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以消耗资源的外延式发展,极大影响了首都城市功能的发挥,影响了首都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通过奥运会的举办,进一步加大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调整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成为北京举办奥运会发展奥运经济的重要内容。

奥运会的举办,直接受益的是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与奥运会关系密切的旅游业、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体育产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保险业、媒体传播业等行业。大力加快这些行业的发展步伐,积极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就成为调整首都产业结构的主要措施。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潜力。北京“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影视、传媒、网络游戏、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往往体现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的特征,尤其是一些内容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很有发展前途。“人文奥运”理念的实施,将有利于北京构筑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中心区域。

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调整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限制其发展,例如钢铁、化工等行业的有计划搬迁、山区小煤矿整体关闭,也是强化首都经济特色、把握奥运商机的重要内容。奥运会筹备工作5年多时间,北京通过发展奥运经济,推动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由2002年的61.3%提高到2006年的70%,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因此,围绕奥运,加大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首都经济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奥运品牌战略是把握奥运商机的重要环节

奥运会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通过奥运会,进一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巨大的社会进步,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中国和平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力量,将整个国家作为一个品牌向世界展示,这是实施奥运品牌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一份责任。

举办奥运会也为打造北京城市品牌、扩大北京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提供了机遇。应当充分挖掘奥运会带来的全球品牌效应,全面提升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在塑造北京城市品牌方面,应将北京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品牌进行精心包装设计,并利用项目招投标、企业咨询、海外推介、国际交流等有利机会向世界展示北京城市的新形象、新面貌。通过精心培育、挖掘北京的人文特色,提升城市品牌的内在价值,深入挖掘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丰富北京城市的人文内涵,重点打造文化牌、旅游牌、高科技牌、环境牌,使城市布局、场馆建设、生态环境等更具中国特色,让北京城市品牌更具人文魅力。通过举办奥运会,把北京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之一,借此扩大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奥运更是企业走向世界、展示自己、推进名牌战略的最好舞台。企业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适合企业或品牌自身特点的营销手段,借助奥运会的广泛影响力提升企业价值和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通过奥运铸名牌,国内企业应尽快熟悉市场开发的规则与做法,应当利用“本地化”优势,抓住奥运会期间需要大量产品、服务供应的契机,在体育器材、办公用品、家具、服装、啤酒、鲜花、纸张、绿色食品等领域,争取成为奥组委供应商。国内适合参与特许经营的企业和产品众多,特别在工艺美术、旅游商品、文化用品、日常消费品等领域更有明显优势,应争取有一大批企业取得奥组委特许经营权。特别要做好纪念品这块“大蛋糕”,悉尼奥运会仅此一项收入就达5亿美元。

企业还应当积极寻找奥运会市场开发以外的商机,借奥运创品牌。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来北京寻求商机或战略合作伙伴的良好机遇,发掘、利用和延伸国外大公司、大企业的名牌资源,发挥在销售网络、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本土优势,加强与已占据奥运市场的知名跨国公司合作,采取品牌授权、合作供应、结成非股权式的战略联盟等形式,成为国外大公司的“第二货源”、“本土品牌”,或局部环节的技术合作伙伴。

实施奥运品牌战略是把握奥运商机的重要内容。随着奥运会日期的临近,这项工作也进入了最为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利用奥运商机推广企业品牌,对国内企业是严峻的考验。

三、亚奥功能区建设是发展奥运经济的重要遗产

北京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功能区。筹办奥运会,进一步带动了北京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如果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将很有可能在今后几年形成以文化体育产业、会展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城市功能区——亚奥新区。

地处朝阳的“奥林匹克公园”是举办奥运会的主中心区,是奥运项目投资最集中、比赛项目最多的区域,集中了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等14个场馆和国际展览中心、奥运村、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电视中心、记者村以及规划中的世界贸易大厦等设施,这些设施接受了体育馆及设施建设总投资的60%左右。将“奥林匹克公园”主中心区打造成具有独特城市功能的新区——亚奥文化新区,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发展奥运经济的战略选择。

亚奥新区是以奥运会场馆为中心,往北6公里到立水桥、天通苑地区,往南5公里到北三环马甸桥,往东3公里到京承高速路,往西3.5公里到八达岭高速路。这四点相连所形成的区域即为亚奥新区,面积约为71.53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在经历了1990年亚运会后的阶段性繁荣之后,十几年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缺乏核心产业的拉动支持,没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奥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区域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随着奥运会建设提速,北京启用18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有9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在规划建设的十几条城市主干道中,约有一半集中在亚奥新区。这些设施建设将使整个亚奥新区凝聚力大为加强。

2005年国务院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而城市多中心并存必定使每一个中心的功能趋于专业化。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全市范围内有效地整合资源,在亚奥新区有意识扶持旅游业、体育产业、文化与信息产业、会展业、办公和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几年建设,使亚奥区域完成这样一个飞跃——形成以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业和会展业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新的功能区。而新功能区的建设将为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坚实的空间载体,并进一步提升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地位。

但要形成一个具有独特城市功能的新区,其建设周期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可喜的是,亚奥功能区雏形已经显示,如果能够有意识整合,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是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以文化体育产业和会展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城市功能区,并成为2008年奥运会留给北京的重要经济遗产。

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发展奥运经济的战略选择

2008年北京奥运会,除北京作为主办城市以外,还涉及青岛、香港、天津、秦皇岛、沈阳和上海6个项目城市。除了香港和上海外,其余4个城市都属于环渤海区域内的城市。加强区域合作,是发展奥运经济,推进首都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重要措施。抓住奥运机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奥运提升整个区域内产业结构水平。奥运会的举办将给整个区域的建筑和建材业、环保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以及传媒和广告业带来商机。这就为整个区域,特别是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通过奥运会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推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对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大力提升整个区域内城市基础设施水平。2008年奥运会,无论是举办城市北京,还是赛区城市青岛、香港、天津、秦皇岛、沈阳和上海,为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办,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城市改造力度,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这对整个区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篇(4)

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无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将处在以结构调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更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以及“入世”、经济全球化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的要求等。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办奥运会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奥运会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以北京为例,从1999年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奥运会圆满结束,这10年将会出现前期的“人人盼奥运”和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奥运”的祥和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奥运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基本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不断完善。扩大市场开放度除了市场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推动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来有意识地推动这一进程尤为重要。主办奥运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主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这样的操作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最后,承办奥运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所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3.促进北京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一个城市能够承办规模巨大的奥运会,说明它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平和组织能力,而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会对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申奥取得成功,给北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促进首都现代化事业决速发展。一是办奥运将迅速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大大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二是办奥运将全面拉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长,激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三是办奥运将强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坚实后劲。四是办奥运将进一步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五是办奥运将不断提高全体市民整体素质,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奥运“低谷效应”

海水有涨潮必然就有退潮。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点通过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应当可以肯定。但是,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举办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奥运会后,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将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在国外被称作“低谷效应”。“低谷效应”曾经出现在许多主办奥运会的城市,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地产了。88年汉城奥运会带动了韩国经济的腾飞,进而使韩国的房地产业已令人惊奇的速度发展,但1995年以后,韩国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泡沫也开始显现,众多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被迫中断施工,或者以低于成本价格委托给第三方处理。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房地产业雪上加霜,而且很多房地产企业根本从银行贷不到钱,最要命的是汉城房价太低,房子没有人要。悉尼地产从奥运会之后开始大幅度下跌,地产市场一片萧条,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从2001年下半年又开始回升了,悉尼用2年扭转了跌势。

通过上述分析,奥运通过投资拉动加速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占主导地位,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往届奥运会后地产经济的低谷效应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如果有效引导消费,消费水平支持的话,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平稳度过。

参考文献:

[1]吴新民.奥运知识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世界之窗》编辑部.奥林匹克之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刘雪冰.巴赛罗那奥运会纵横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篇(5)

从美国商人尤伯罗斯在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赚得第一桶金开始,奥运会的商业化迅速发展,并且越来越成功,举办奥运会也成为各个国家争抢的一个香饽饽。在此之后的各届奥运会中,举办国在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同时,经过逐渐成熟的商业运作也直接从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润。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盈利2.15亿美元,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盈利4.97亿美元,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更成为历届奥运会盈利之首,达8.65亿美元。这只仅仅是举办国所获得的收益,还有大量的收益链如体育产业、旅游、旅游商品、商贸、新增就业岗位等等也会给举办国带来较丰厚的经济效益,奥运经济一词由此诞生。

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也想借助成功举办奥运会,获得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07年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将奥运经济定义为:“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指向的各种活动。”

一、现代奥运会盈利纪实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的各届奥运会盈利情况及北京奥运会盈利预测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总收入的逐届递增的趋势可以得出,举办奥运会是一件赚钱的事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奥运会投资与收入

(一)奥运会的主要支出

1.主办城市的主要支出

①主办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扩充费。这一项开支是价格最昂贵的开支项目,主要包括:机场扩建费,道路、停车场新建及扩充费,供变电系统增容费,供水网络改造费,电讯、传真、电视上下行电路等增容费,旅店、饭馆等服务设施建筑费等等。

②建立完善比赛物质技术条件费用。这一项开支是主办奥运会最主要的开支项目,包括:各比赛项目体育场馆的新建、扩建、改造费和配套设备费,大会新闻中心建筑及现代化的网络扩容、安排来自所有参赛国的领队、教练、运动员食宿的后勤保障、面对新形势下的安全保卫和安检投入以及新奥运村建筑费等等。

③比赛直接业务费。这项开支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工资补助费、宣传费、国际信息联络费,比赛期间接待各代表团、国际奥委会及其他国际体育组织来宾、比赛期间组织的大型开幕式、闭幕式及多种与奥运紧密相关的会议以及其他活动的开支等等。

2.国际奥委会的主要支出

①功能性开支。雇员佣金、出版物、公共关系、外部的服务(包括法律、审计和咨询费用)、差旅费、召开全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会议费用、货币贬值及金融业务开支以及其他功能性开支。

②预算外拨款。包括奥林匹克博物馆、研究中心、国际体育仲裁理事会、世界奥林匹克选手协会和收藏者协会,拨往奥林匹克基金的资金。

③专项开支。与奥运会有关的费用,评估申办城市、选定举办城市、协调委员会,专家组(财政、交通、安全、技术、体育等),国际奥委会的工作费用;每年援助体育组织,包括残疾人体育和大众体育;各种资助,如人道主义援助、世博会的国际奥委会展厅、网址、文化活动、保护环境、电视资料、审计工作等。

(二)奥运会的主要收入

①出售电视转播权。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转让奥运会比赛的电视转播权是主办城市奥运组委会赚钱的最主要渠道,电视转播权的转让以及分割可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看好奥运会比赛。随着进入对收看奥运比赛热情的不断升温,奥运赛事深入人心,当人们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各国的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为如何在第一时间、高清晰、高效率地转播赛事积极工作,并为此也付出了昂贵的电视转播费。

②出售门票。奥运会门票一般由组委会的销售公司负责,多以预售为主。门票往往提前一二年进行,门票外销一般通过各国奥组委、相关网站及国际旅行社进行。

③赞助及广告费。据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会,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因而,在跨国公司之间开展的奥运赞助大战往往很激烈,不仅企业间明争暗斗,企业与国际奥委会之间也存在为价格而博弈的问题。不仅是在奥运比赛期间,而且在与奥运相关的各项活动中也会大显身手。如在赞助各国运动队、提供运动服装以及火炬接力等方面,麦当劳和可口可乐、IBM、VISA都各出奇招,力争胜利。

④向民众集资。向民众集资的主要形式是:发行彩票、发售纪念币及捐资邮票、发售纪念币、发售邮票等。

⑤吸收个人捐款激起爱国热情。以广泛的宣传,把人们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体育激情转化为支援比赛的具体行为,收入相当可观。

三、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的影响

奥运会对主办地区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投资的巨大和资金回收的现金流量的巨大,而且,对于国民经济,尤其是举办奥运会的地区经济的影响是很深刻的,比如:1964年,东京成功地主办了第18届奥运会,国民生产总值由奥运会前的每年增长10.1%猛增到26.1%。1984年9月,美国经济研究协会调查了洛杉矶奥运会对南加利福尼亚的影响:奥运会对这一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高达32.9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的目标之一就是带动“经济起飞”,1981——1988年间,奥运工程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效益在6年间(1991—1997)约为51亿美元。悉尼奥运会所诱发的经济增加有65亿澳元之巨。

此外,奥林匹克还在许多社会领域造成长远的影响: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主办城市国际知名度,各种交流带来的商业契机,引起大量的人口流动,带动主办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等等。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测算,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在7年间(2001-2008)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0.3个~0.4个百分点。从这点可以看出,奥运会对于主办国的经济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四、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

1.增进北京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新世纪的前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会加速北京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促进北京经济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主要表现在能促进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通讯业、建筑行业等基础产业发展。

2.增进北京地区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并促进中国旅游市场整体水平的提升。北京奥运会将吸引大量游客到北京观看比赛,游览名胜古迹,洽谈业务。同时,还有部分游客将分流到全国各地旅游,带动相关产业——酒店业和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可以预见,伴随奥运而来的热潮,中国的旅游业会持续进入黄金时期。

3.有利于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首先,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完全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相媲美,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其次,参与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人,也会给北京城市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给外国人一个更好的印象。再次,北京奥运会期间,各个强势媒体集中追踪报道,会使北京在一时之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更能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4.有助于北京体育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会给体育、信息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就体育产业而言,主要体现在扩大体育消费需求,提升国民体育意识,引导和激发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等方面。就信息产业而言,为实现科技奥运目标,北京将投资300亿元,建设国际水平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北京信息产业的发展。

5.有助于北京体育人力资源的发展。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需要大量的体育人才如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经纪人、体育师资和为奥运服务的志愿者。仅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就需要大批从事奥运会和特奥会组织管理、经营和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这必将大力促进北京体育人才的大发展。

6.北京奥运会将给房地产业带来巨大商机。杨帆2001年指出,举办奥运会将大量增加住宅建设,未来7年(2001-2008)如每年增加新建住宅1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按4000元计,再带动相关需求1000元,总计为50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61%。奥运赛场周边区域的高档公寓项目炙手可热,因为良好的绿化、便利的交通以及体育场馆对于追求生活品位的白领阶层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

7.北京奥运会还为我国的金融保险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北京奥运会成为一个发散点,扩散、辐射到各行各业,北京奥运会将为我国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也能使我国各类产品的无形资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历届奥运会证明,奥运会将对主办国及主办城市的各项事业尤其经济建设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其所引发的巨大商机必然会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成为牵引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北京奥运也将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五、建议

1.大力开展奥林匹克宣传教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开展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的体育运动、学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营销理念,大力挖掘奥运商机;遵循“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宏伟目标,统筹规划“科技兴体”的实施办法,贯彻“科技奥运”的理念,重视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满足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使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世界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2.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要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举办经济实体,从事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各类经营性活动。

3.制定和完善体育事业经济政策,为体育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4.培育和发展体育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打破体育人才的地区所有制,搞活体育人才市场,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人才资源。

5.扶持体育用品的生产和经营,发展体育相关产品,重点扶持一批体育事业单位和经济实体开展体育用品的生产和经营,打造中国的体育品牌,推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卢泰宏,等.行销体育·奥运篇·世界杯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李静华,段亚雷,杜建军.从2008奥运看我国奥运经济的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7,(21).

[3]鲍明晓.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及首都经济的深刻影响[J].前线,2001,(8).

[4]陈剑.奥运经济:北京的创新与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8,(1).

[5]董锋,谭清美.东京、汉城奥运的经济意义及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8,(2).

[6]杨家坤.浅析奥运经济助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7,(27).

篇(6)

一、奥运经济概念的界定

奥运经济概念的提出是随着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商业运作开始的。所谓奥运经济,就是为满足举办奥运会的相关需要或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对主办国或举办城市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巨大诱发效益的总称。从广义的角度讲,奥运经济就是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以城市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为基础,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与营运、奥运无形资产经营、奥运广告活动(包括企业产品和服务推销、企业知名度推销、奥运设施与活动的冠名等)等,以奥运为支撑点引发的一切产业经济现象和效益的总称。奥运经济的核心是体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以及国民性的影响与制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巨大差异。

二、奥运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

北京申奥的成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以体育为核心的奥运经济更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并不会唾手可得的,并且机遇和挑战并存。体育产业回报丰厚,进入壁垒又极低。入世后筹办奥运,西方国家将加快速度对中国体育市场“抢滩登陆”,我国体育产业同时将面临更为直接的挑战,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律,抓住奥运经济契机,找出其中所蕴涵的无限商机和巨大风险,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良策,才能使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能最大化地变成现实。

三、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体育产品生产企业面临更为残酷的优胜汰劣。目前我国的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生产集中度低、资本运作差、生产规模小,其规模经济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大型的国际体育产品生产公司以其资产优势(包括经营资本、经营技术、品牌声誉)、内部化优势(全球经营网络)和管理优势使其在从事国际业务方面有极强的竞争力。入世后承办奥运,国外更多的跨国公司看中奥运商机,会更迅速、更大规模地进军中国体育市场,在非价格竞争方面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为了努力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无疑会选择降低价格的手段,这无疑会削弱企业的利润,迫使国内那些严重重复建设的企业和产品自动进行清理,一些管理差、规模小的企业及质次价高的产品会更快地被市场淘汰,从而造成大量现有职工的失业。

2.体育服务市场的挑战。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的发育水平较为低下,而发达国家的体育服务业无论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在服务质量、营销策略、市场管理方面均已形成了系统、成熟的体系。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外方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将自由进入我国的健身娱乐市场,抢占该领域的就业位置;随着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开放,国外许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将大量来中国“打工”,也使得我国大量需要锻炼的、有潜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体育经纪业和体育金融保险业等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相比,国外成熟的中介服务力量将趁机长驱直入,成为该领域市场的主导力量。

四、面对奥运经济,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1.保持体育产业各部分之间平衡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只有发展核心产业,才能带动中介产业和产业的真正繁荣。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根据世贸组织条款规定,有5年~10年的保护期,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已具备了条件。在保护期内,国家应在提供信贷、税收、土地使用、技术力量配备、市场保证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有意识地引导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同国际体育产品公司相比,在资金、规模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提高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尽量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奥运会所特有的高认知度和广告接受度,使其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应紧紧抓住奥运东道主的优势,通过赞助中国奥委会、赞助名牌运动员、举行一系列的产品展示、购买场广告等各种渠道,将优秀的产品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全世界有机会了解并接受我们的名牌。

3.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极为混乱。国家要加大力度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匮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有明确的规定。

4.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决定了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现阶段,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一方面,通过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改变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性,让人们树立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另一方面,对体育消费进行合理的定位,彻底根除我国体育产品“高档次、高层次”需求的错误定位,走出消费误区,从而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篇(7)

1“后奥运经济”效应潜在因素

(1)奥运前后投资总量的波动。从2001年申奥成功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奥运投资,而奥运会主办国最主要的经济风险就是近期的奥运投资需求膨胀带动远期需求的急剧萎缩。从投资总量看,奥运前投资需求巨大,但奥运后相关需求却急剧下降,导致社会总需求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尽管北京奥运会投资开始较早,但是奥运投资引起的投资需求的波动不可避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奥运前后投资需求的波动必然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2)奥运后支柱行业的走向。在准备奥运会过程中,北京特色的支柱产业也逐步形成。主要包括建筑业、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业零售业、旅游业等。这几大支柱产业在奥运后都可能面临经济增速下降的风险,尤其是目前占经济总量比重较高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在奥运前后的巨大变化将会引起整体经济的剧烈波动。同时,从事这些产业的职工,在奥运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增加的,但是奥运后相当大一部分人将重新寻找工作,这就增加了就业压力。

(3)经济周期因素。根据我国GDP增长趋势分析,短周期平均波长为四年,中周期平均波长为八年。从中周期波动角度分析,2004年是该轮经济周期的波峰,按照八年推算,2008年将进入周期性衰退阶段。这可能会对后奥运经济具有“放大效应”,从而加速奥运会结束后国民经济下滑的速度。再者,从2007年后半年开始,国内经济出现过热的趋势,CPI、PPI指数不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也加重了奥运后中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4)奥运会本身是一种资源,如果没有后续产业的支撑是难以摆脱困境的。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大规模投资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泡沫存在,如果泡沫不能很好的消除,将会导致消费水平下降、银行不良贷款急剧增加,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2中国“后奥运经济”效应不会发生的因素分析

(1)投资惯性的存在。一项大的工程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项目一旦启动,就需要连续投资,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连续巨额投资,在带动经济增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相对于工业更新换代方面的投资,奥运会的投资并不是最大的投资,并且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广州亚运会,还需要继续进行大量的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投资走向的因素还是继续存在的。

(2)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经济现代化还有很长的发展过程,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套先进设备引进投资等,工业升级方面如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等,这些都需要继续进行大量的投资。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于投资引导型的中国经济,其引导经济继续增长的因素还是存在的。

(3)据统计数据显示:奥运会对中国GDP的推动效果在2007年仅为0.22%,2008年加上旅游收入也将止于0.25%左右。与往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会确实投入了较多资金,但与中国的经济规模相比,这一数字并不大,并且这些投入是分摊在很多年,因此,中国经济其实对奥运的依赖非常小,奥运结束后经济的下滑也仅限于如此程度。

(4)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政策的倾向,使得众多的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建立了非常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而且随着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的改善,为外商到中国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未来中国还是会吸引外商来投资的。

(5)奥运会实际上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契机。作为一种最有价值的宣传方式,奥运会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中国,会有更多的人来到中国投资、旅游,因此,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很有可能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6)中国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单位劳动力成本还处在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对带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还是很有利的,这些都不会受到奥运会的影响。

3我国对后奥运经济的规避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合理设置比赛场馆,提高其赛后利用率。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分为新建馆和改建馆。在新建馆中,有少数是临时性场馆,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冷门项目比赛过后,其专用场馆利用率不高,采取临时性场馆赛后可拆除,避免场馆资源的浪费。另一部分是永久性设施,对于这部分场馆要提高其赛后利用率,如承办各种国际国内赛事、向市民开放使用等。历史表明,赛后场馆利用率过低,场馆维护负担沉重是过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发生后奥运经济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将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后奥运经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

(2)合理控制投资需求,为支柱产业寻求新的经济支撑。投资需求是一国总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多少、增长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一国的总需求,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状态。奥运会后投资需求会有下降是正常的,关键在于需要寻找其他新的手段保证经济的增长。可见,合理安排奥运前后的投资规模、平抑投资总量的明显波动,将有助于保持举办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

(3)合理调整赛后经济,要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快及消费价格指数不断创新高的形式,“适度从紧”是我国2008年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在2008年上半年,各类需求由于奥运会的因素,还会成向上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使用适当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其目的在于控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胀情况进一步加强。

(4)积极利用奥运这个“中国品牌”。举办奥运是一个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途径,是一个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中国通过申办和主办奥运会,受到了西方媒体的更多的持续关注,这种长周期、高频率的报导,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树立国家品牌有着重要作用。国家兴、企业兴,国家品牌打响了,企业小品牌要紧跟着大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更多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

(5)重视促进城市文明建设,这是奥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2008奥运会提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提倡“共建共享”,这在城市管理上对我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应当借此机会加强城市管理的力度和质量,使我国城市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亮点,同时也给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国际上研究奥运经济公认时期一般为10年左右,即从奥运申办成功到奥运会后。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主办国和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时一般都会有一个经济发展的热潮。但是,当奥运会后,随着这种短期的膨胀型的需求衰退,举办城市或多或少都面临需求不足、供应过剩造成的经济压力,奥运经济中的对体育产业消极效应将更明显,包括体育旅游和商业等迅速陷入衰退、体育场馆闲置、体育从业人员的失业人数增加等,这就是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我国奥运经济期从2002年奥运申办成功算起,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到2012年期间即进入“后奥运经济期”,如何克服“后奥运经济期”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的“低谷”效应,使中国体育产业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效率地发展,笔者提出了若干对策。

一、深入发掘奥运题材,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业

奥运经济会对其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收益来自于体育旅游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2004年希腊奥运会给希腊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l1O亿欧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比之于历届举办城市及相应的国家,中国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因为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为中国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即能激发更多的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吸引广大国内游客去奥运村、“鸟巢”、“水立方”等著名奥运场馆游览,这种旅游需求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所以即使在后奥运经济期,奥运仍然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长效题材,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线路、新项目、新产品,让更多游客来参观奥运场馆和设施,进行休闲、娱乐和度假,从而使体育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使奥运会这个人文旅游品牌经久不息。

二、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

我国现有的体育法规尚不健全,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组成,但基本上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应该加快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以规范体育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些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是比较宏观,覆盖面较窄。我国应当出台与《体育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可以明确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能,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和相关的法律责任。完善竞技表演的法规,通过对各种竞技体育表演的立法来保护竞技体育参加者的权益,规范体育竞技赛事的赞助、转播、广告等事宜,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首先,培育和开发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运动员通过体育竞技表演来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欣赏需求,体现了市场上的交换关系,这就形成了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我国在足球、篮球为代表的体育竞技比赛中,建立了以主客场为主的体育经营性赛制,通过票务收入、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等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发展体育培训、咨询等中介市场。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向广大群众提供体育技术、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培训、咨询的机构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国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体育健身运动培训、咨询中,通过培训武术、散打、游泳、健美等体育项目来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此外还可以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事业。目前,我国的体育彩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开展,我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使其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对体育产业化运作专门管理人员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较为混乱。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国家要加大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五、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契机,积极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培养国际竞争优势。如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机构重组实现了资源优化和管理优化,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另外,积极增加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是有效提高体育产业、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同时,对一些货真价实的产品应积极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手段,以质量和诚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加大体育营销力度,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入,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

参考文献:

篇(9)

2010年5月18日上午,《北京2008年奥运会健康遗产》论文集首发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行。本次首发式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卫生部及北京市卫生局协办。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林奎斯特、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副代表司徒农,以及卫生部国际司和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首发式并致辞。

北京奥运“健康遗产”的理念首次于2002年在国际奥委会总部瑞士洛桑提出,并经讨论将其正式定义为“奥运会对主办城市乃至整个主办国家的健康所产生的可持续性的积极影响”。本次首发的论文集名为《北京奥运会健康遗产——成功的建议与经验》,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出版物。

该论文集的编纂工作始于2008年8月,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奥委会、中国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共同合作进行。全书共有3个部分21个章节,用中、英文两个版本向全球发行。

卫生部对论文集的编写给予了高度关注,陈竺部长亲自为该书撰写序言,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担任编委,并承担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

上一篇: 国际贸易融资论文 下一篇: 财务安全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