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科医生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8 11:26: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主科医生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主科医生论文

篇(1)

Liberal arts students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Liu Xiang—na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education student awareness also get attention. Liberal arts talent need to strengthen the body awareness, to recognize the self—subjectivity and things to make a unique judgment.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this new division: "I — my sen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ciousness and I — the world's relationship factual judgment and value judgment i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culture. But liberal arts students and science students have a different emphasis on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culture, liberal arts students should be more emphasis on the value judgment ability, and based on the ideology of constructivism culture of liberal arts students body awareness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Body awareness; Value judgment; Liberal arts students; Postmodernism; Constructivism; Countermeasures

学校以学生主体理念,“主体教育”的实施也使“主体意识”成为了关注点。在现实中,高校“重理轻文”现象仍然存在,我们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文科生。培养这种文科人才要从主体意识开始,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进而能进行自我判断并能提出一些新观点。一般地,文科就是指人文社会科学,包含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文科生主要就是从事这些学科研究学习的高校学生。

1. 主体意识新界定 “主体意识”的内涵有多种界定,简单来说,“主体意识就是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自觉认识和改造的意识”。[1]它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表现,包括主体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自我意识指主体对于自身,社会及自然界有着自己的认识,对于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对象意识指主体意识到发挥自己的能动对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进行改造,这样才能实现自身价值。[2]

个体存在于“自我世界”与“外部世界”之中,“自我世界”就是主体自身的内在世界;“外部世界”是主体所生活的社会及自然界。主体有主体意识,

也就是要在这两个世界中树立主体性观念。

基于这两个世界,我们可以对主体意识进行新界定,即:“我—我”关系意识和“我———世界”关系意识。“我—我”关系意识就是在“自我世界”树立主体观念,指主体对自身能力,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并有改造和完善自我的信念。“我—世界”关系意识是在“外部世界”中的主体观念,是主体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与自然界的认识,而且将改造世界作为实现主体价值的目的。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树立正确观念和认识才能改造世界并有所创造,因而培养主体意识首先要形成正确认识。一般地,我们将认识分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所谓事实判断,就是要原本地再现客观事实,清除以主体为转移的成分,清除主体的需要和干扰等,解决的是“是什么”的事实真理问题,获得“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而价值判断要以主体自身需要作为评价的依据,其内容自然不能排除主体,理所当然地以主体的需要为转移,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取向问题,获得“应然性的知识”。[3]两者也相互联系,价值判断要以事实判断为基础,进而作出自己的选择;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手段。

篇(2)

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1月在宁波市某三级专科医院儿内科3个病区实习的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60名全日制护理专业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儿科病房每轮实习学生4人,实习4周,共5轮完成儿科实习。病房的选择根据病房总带教老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床旁教学的把握程度确定。其中2名学生因身体原因延迟实习。实习生全部为女生;独生子25人(43.1%),非独生子33人(56.9%);省内生源52人(89.7%),省外生源6人(10.3%),年龄(20.21±0.70)岁,在校成绩(80.29±6.59)分。

1.2方法

1.2.1形成性评价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中的实施

每个科室的4名学生组成两个小组,每组2人,分别在实习的第2周和第4周各举行1次查房,第2次查房时两组学生的角色互换。整个护理查房由学生准备和主持,以其中一组学生所分管的患儿作为床边查房对象,过程涵盖采集患儿病史、护理体检、健康教育、现场专科操作等环节;另外一组学生以PPT形式汇报患儿主要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和措施,然后采用学生自己、同伴和科室总带教老师分别现场反馈的方式,反馈内容为本次查房的组织管理,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对患儿的人文关怀,参与和合作程度,体检和操作的规范性,病例分析准确性,PPT汇报材料的制作质量等查房中表现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最后由科室总带教老师组织学生填写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评价本次学习质量。

1.2.2评价方法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共25个条目8个维度:教学准备(3个条目)、病史汇报(2个条目)、护理评估(4个条目)、护理问题(3个条目)、护理计划(4个条目)、护理效果评价(2个条目)、综合能力(2个条目)、教学效果(5个条目)。问卷辅以相应的指导用语,运用Likert5级计分法,4分为很好,3分为较好,2分为一般,1分为较差,0分为差。问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查房质量越高。经检验,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内容效度由5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护理教育专家(1名学院老师,4名医院主管护理教学老师)2轮评定,CVI为0.98。每次查房完成后请学生填写,两次共发放评价表116份,回收有效表格11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因收集的教学查房质量评价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形成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形成结合病例深入分析的临床思维

Rolfe等强调,形成性评价目的是为了帮助或促进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以学生为主体的床边教学查房是针对临床真实病例展开的教学活动,需将实践、讲解、讨论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全面护理患儿的学习机会,这是学生在院校学习期间所无法学到的,学生刚接触临床,查房既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又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为及时指出和纠正本次查房过程的不足,弥补学生知识的不全面,在查房结束后安排学生、同伴和老师进行现场反馈,以确保学生查房的质量,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现场反馈紧紧围绕所查病例展开,让学生对自己刚才的表现做出积极主动的反思和回顾,清楚自己当前的表现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同时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经验,同伴评价能帮助对方发现错误,老师则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或未提及的内容进行补充指导。表1显示,前后2次查房质量中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和总得分差异经Z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现场反馈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明确的反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病例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深入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

2.2形成性评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2.1护理评估技能不熟练

面对一个不是十分合作的小患儿和关切的家属,学生在床边容易出现紧张、不自信,表现为体检时手法的不熟练,如囟门大小的定位不清楚,听诊时痰鸣音和湿啰音难以区别等。解决措施:引导学生在4周儿科实习中跟着老师学做体检,譬如在吸痰前后听诊呼吸音的变化,判断腹泻患儿的脱水程度等。另外,在医生收治新患儿时尽量让学生跟随查房,倾听医生如何向家属了解病史,观察医生如何做全面体检等。护理评估技能也作为学生出科操作考试项目,督促学生平时就要有意识的多看多问多做,不断提高护理评估能力。

2.2.2寻找护理问题准确性不够

某肺炎病例查房时体温已稳定3d,“体温过高”仍作为护理问题提出来显得不合适;某患儿咳嗽有痰但无气急症状,提出护理问题“气体交换受损”不妥,存在过分依赖教科书,未与实际病例紧密结合现象等。解决措施:护理问题是针对具体病例目前的健康问题提出的,告诉学生并不是每个患儿都按书上所写的症状、体征而发病的,应根据该病例的临床表现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当患儿部分症状或体征经过治疗已经稳定或消失,要及时予以效果评价,不能继续作为当前的护理问题。

2.2.3健康宣教内容太笼统

如学生指导家属给10个月龄腹泻患儿的饮食要清谈,家属日常照料中会难以具体执行。解决措施:健康宣教活动可以增加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促进康复。反馈时提醒学生,今后对腹泻患儿家属宣教清淡饮食时一定要具体说出来可以喂养的食物,如白粥、烂面条、馄饨皮等,便于家属选择和喂养,而且平时要多关注患儿的实际进食是否与医嘱相符。

2.2.4获取新知识能力不足

查房需要补充临床新进展,但学生的知识局限于学过的专科教材,偶然会搜索公众网站,对哪些专业网站或数据库可查找医学文献基本不知晓。如雾化吸入是肺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不能解读各类雾化药物作用机制。学生在本次查房中利用和获取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与王丽娟的调查一致。解决措施:对每批新来实习生介绍本市图书馆开放的医学信息检索免费网络资源,并提前3d确定查房病例,便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检索文献,要求教学查房中有反映医学文献中最新的相关护理研究成果与动向的内容。高质量的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查房中的各种问题,反馈的内容做到清晰、专业、相关,并针对问题采用措施进行纠正,便于接受者理解和改进将来的学习和工作。Cotter等指出,学生的自我评价技巧和高质量的教师反馈可使整个评价更加完整。同时,带教老师在现场反馈时要做好引导,既要发现问题,又要鼓励学生多捕捉其他同学的每一点进步,避免互相评价氛围太紧张,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减。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一、注意与大学生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具有选择性和集中性。心理活动的选择性是指人脑信息加工时对刺激的有意的或无意的选择,如在课堂上学生不是对教师所讲的所有内容都予以注意,而是有选择的注意了一些内容;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同一时间个体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同一刺激,如在课堂上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课;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续而深入的集中于一定的刺激,如在课堂上学生一直注视或倾听教师的教学内容。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马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由此观之,注意对于个体而言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高校课堂教学而言,经过有效管理的注意将极大提高大学生听课的效率。但是,根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对34个学校的大中学生做过的一项为期两个月的调查显示,58.18%的学生自认为能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39.17%的学生自认为能坚持集中听课30分钟以上,48.16%的学生自认为在自习时能集中注意力[1]。因此,尚有大部分学生不能对课堂上自己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管理,无疑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注意的特点与大学生注意的特点

注意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个体能清楚地观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如课堂上学生能注意到的授课内容的量,也称注意的范围,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越鲜明,注意的范围就越广,如教师在授课时声调抑扬顿挫或是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学习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是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换言之,学生在听课同时带着学习任务或是问题听课注意的范围会更广,并且学生对讲解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有助于提高注意的广度。当前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范围较小,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大脑常常开小差,玩手机、看视频、听歌聊天、睡觉或是盯着黑板却心猿意马,自己不能控制思维飘逸。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是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2],使注意持久的集中在某一对象上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注意可以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上,比如听课这件事情,学生可以边思考边做笔记边听课,尽管他进行的活动很多,但都指向学习,这时他的注意是稳定的。并且这种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如课堂教学内容如果单调无趣,学生的注意就很难稳定,反之,就容易稳定。同时注意的稳定性与人的积极性也有关,如学生如果对授课教师或授课内容持积极的态度,兴趣浓厚,注意就很容易稳定,否则就很容易分散。当前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稳定性比较差,一方面注意力容易涣散,易受环境的干扰,教室外的小小动静都能引起注意力的转移,而且长时间不能静心;另一方面注意力很难持久,恨不得三心十用,只有偶尔听到感兴趣的内容时,或是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才会注意教学内容,即便这样,注意的内容零碎,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一片茫然,学习效率低下。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在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现象。实现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是,个体对几种同时进行的活动都是极其熟悉的,并且有一种活动是完全或部分自动化了的,这样个体才能够弱化对这一活动的注意从而将注意分配到其他正在进行的活动上。如课堂上学生记笔记就是一个部分或完全自动化的行为,同时边听课边思考教师讲授的内容,实质上就是注意的快速转移。当前大学生在注意分配方面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处理课堂上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注意的分配,要么认真听课记笔记却不进行思考,把自己当成复读机,或是认真听课就没时间记笔记,最终课也没有听到位,笔记也没有做好。

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有意将注意在不同对象和活动间转移,如两节课讲解不同的内容,注意力需要从上一节课的内容转移到下一节课的内容上。之前注意的强度越大,转移起来越困难,但是如果下一节讲解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注意转移起来就越容易。当前大学生注意范围小,稳定性差,在处理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移上更是不尽如人意,如果两节课是完全不同的内容,经过第一节课之后,第二节课极有可能完全无法专注。

三、大学生注意力疏于管理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在课堂注意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注意范围窄,注意稳定性差,注意的分配与转移不能自主,严重影响了听课的效率,荒废了学习资源。造成大学生在注意力上疏于管理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注意力自我管理的意识。主要表现为“任兴”,注意力任兴趣摆布,有兴趣就听,无兴趣就不听的一种被动的注意状态。事实上,大学课程除了是否有趣之外还有是否重要,对于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科目,其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而不是有趣,学生是学习知识而不是权当娱乐,这时候就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注意力,约束自己的注意行为,使自己能够在重要且难的知识点上保持注意力。

(二)教学内容或形式过于单调。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有效设计,照本宣科或是照着幻灯片念经,不考虑教学内容特点,一味的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与知识内容间缺乏互动,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降低,学生的注意力难免涣散。

(三)缺乏注意力分配和转移方面的训练。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有时候是显见的,如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有时候是隐藏的,如学生自我的思考活动,先前知识经验与学习的新知识经验之间的互动,新知识经验内部的互动。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生不只是听,还要有能力进行注意的转移和分配用来思考和消化。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是一种需要训练的能力,有人天生在注意力转移和分配方面有优势,像周伯通左右互搏术一学就会,但是大多数人是要通过训练才可以形成的能力。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注意力分配和转移的训练,以提高其听课的能动性和效率。

四、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管理

(一)帮助学生树立注意力自我管理的意识,把握注意管理的主动权

做一个注意力管理方面的课程专题,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出发,让学生对注意这一现象本身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对自己注意状态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对自己身上存在的注意问题予以重视,在讨论和交流中形成满足个体需要的注意力管理方案,把握注意力管理的主动权,扩大注意的范围,增强注意的稳定性,不再“任兴”出发,被动的接受注意的安排,进而提高听课效率。

(二)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主动管理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可以分为主动转移和被动转移,被动转移更多由客观刺激本身决定,比如强度大、生动形象、新异刺激很容易吸引人们注意。而主动转移则更多由主体自身决定,人们会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需要、喜欢、感兴趣或熟悉的刺激上[3]。因此,学生如果不知道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管理,由被动进入主动,只不过这个使其进入主动注意状态的管理者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要注意:一教学内容越是有特点,学生注意的范围越广,注意的稳定性也就越强。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要尽可能丰富,除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外,辅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或是热点的新闻事件,作为引出问题或是深入讨论问题的支点,越是贴合学生自身知识经验的教学内容,学生注意的广度越大。二教学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高,注意的稳定性越强,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供学生分组讨论,辩论,或是情景模拟类环节,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设置一定的教学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围绕教学任务或是问题进行学习,知觉对象的活动任务影响知觉主体注意的广度,因此,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注意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注意管理能力

管理注意是一种能力,尤其是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善并提高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注意力的训练。主要分为方法的训练和注意状态的监管。方法的训练主要是给学生讲解介绍一些提升注意力改善注意问题的训练方法如凝视法,冥想基本训练法,感觉能量训练,舒尔特训练法等,介绍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去操作,并在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进行效果监测,以监督学生坚持;注意状态监管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注意状态进行监管而非漠视或纵容,要时常提醒注意分散的学生并适当的对注意分散的行为进行惩罚,这种惩罚不是体罚而是通过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进行,迫使其被动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注意。

综上,注意是进入学习状态的中心环节,尽管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学习,更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但是,大学学习是建立在专业定向基础上的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不一定有趣但是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注意管理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明确自身责任的基础上更好的管理听课过程中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伟.高校学生注意力管理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6):132 -134.

篇(4)

按课程内容的知识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可分为结构性知识课程和非结构性知识课程。结构性知识课程是根据结构性知识而设计的课程,其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其包括必修课中的公共学位课(如外语课、政治课)、学位基础课(如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和专业学位课(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史)。授课的教师一般选择某一本或某几本指定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的单元、章节进行教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十分紧密,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在实践中运用自如。非结构性知识课程是根据非结构性知识而设计的课程,其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结构性知识那么紧密,逻辑结构也没有结构性知识那么严谨。其主要指选修课,如专题类课程和学术前沿类课程。教师一般根据某一个主题而选择教学内容,大多没有指定的教材,知识之间没有十分明显的联系,其目的是使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关于划分结构性课程与非结构性课程所包括的课程并不是一定的标准,其划分的标准是授课的内容。例如,我校开设的必修课中的政治课程是按照专题形式开展的,其属于非结构性知识课程,而有些院校是用特定的教材作为授课内容,其属于结构性知识课程。 

二 文科类硕士研究生MOOC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针对于文科类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及运用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学习内容分析环节。教师在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者需要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专业课的内容属于结构性知识,其有特定的教材,可以作为教学讲义。如高等教育学的专业学位课——高等教育学,有几种不同版本的《高等教育学》教材,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以某一本教材作为教学讲义,也可以综合几种教材形成新的教学讲义。专题类与学术前沿类课程的内容一般属于非结构性知识,它们没有特定的教材,教师可以从学者的学术论文、书籍或教材等截取某一部分或章节进行整合作为教学讲义。如高等教育学专业的选修课——国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现在没有专门的书籍或教材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与阐述,教师可以把其分为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在收集关于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资料时,可以查阅《高等教育史》或《走进世界名校:英国》等书籍、在知网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最后进行筛选、加工从而形成讲义。学术前沿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对本学科某一热点问题的探讨、教师对学生分享某一学术会议的内容、某一模块知识点的讲解或学术沙龙等,例如“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向”“分享中国高等教育论坛的内容”“高等教育信息化”。其分析学习内容的方法与专题类课程的方法大体相同。 

第二,制作学习资源环节。在现有的MOOC课程中,大部分课程都以视频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种方式是否适合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硕士研究生在思维方面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同时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增强,已能按程序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细节特征,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独立性更为加强。硕士研究生大多是成年人,年龄在22~35之间,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注重学习效率。并在思想认识、心理素质和知识积累等方面已经具备专攻某个学科研究领域的基本条件。学习资源呈现方式选择讲义与视频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讲义是全部教学内容的文字资料,教师上传到MOOC平台,学生可以随时下载使用。视频资源是主要讲解教师认为重点或难点的知识,一个视频只针对于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短小而精悍的视频可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产生厌学情绪的几率。简单的知识以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掌握,教师只需录制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的视频,把节省的时间用在组织讨论交流、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上。学生对于教师没有讲解的知识存有疑问,可以通过MOOC平台中的讨论模块话题,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在“线上自学+课堂讨论”型的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详细地讲解,在完全自主学习型的模式中,教师可以在实时交流的环节在线进行详细地解答,也可以通过“回贴子”的方式同学生交流而进行解答。 

第三,设计测试题目及答案环节。在现有的MOOC课程中,大多是理工类的课程,其测试题目是客观题,答案是唯一的;而文科类的课程,大多数的测试题目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而MOOC平台并没有针对开放性试题做技术上的支持,所以需要教师在设置答案的时候做特殊的技术处理。笔者认为,一种方法是将主观题目客观化,变成多项选择题或者其他形式;另一种方法是设置答案的呈现方式,只有在学生回答完测试题目后,才可以看到参考答案,这里就需要助教做大量的工作来保证学生答案的有效性,是其通过思考写出来的,而不是胡编滥造或者抄袭而来的。对于有些较难的题目,教师可以采取录制视频的方式来呈现答案,详细地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新知识。 

第四,讨论交流环节。讨论交流活动是存在于课程开始到结束之后的各个环节。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学术能力、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等。需要教师与助教充分利用社交工具,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想法,无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建立讨论组或朋友圈,教师与助教分享关于课程的一些资料、信息及前沿动态等,使学生无意识地进行思考、参与交流。 

第五,评价环节。关于学生是否充分学习、是否掌握了新知识方面,不仅从学生讨论交流的内容、测试题目的答案可以了解,MOOC平台还提供了统计学生学习时间等统计功能。教师与助教可以从后台查看每一个学生在平台的的学习时间,也可以查看每一个同学观看某一个视频的次数。这样,不仅可以从了解学生学习时间的多少、是否有学习,还可以了解讲解知识方面的问题。例如,如果教师查看到几乎每一位学生都对同一个视频观看了很多次,那么关于此视频知识内容的讲解就存在问题,在课堂上或实时交流的时候就要重点讲解这部分知识,并且反思自己的教授方式。关于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教师一定要制定出客观、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细则,让学生有依据地客观地进行自评或互评。例如,评价某一位同学的小论文,可以从论文的逻辑结构、叙述语言和观点的新颖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设计;另一个维度是等级分配方面,可分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和不符合3个等级,相对应2分、1分和0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具体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与设计。 

 

 

参考文献 

[1]姜蔺,韩锡斌,程建钢. 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 

[2]程璐楠,韩锡斌,程建钢. MOOC平台的多元化创新发展及其影响[J].远程教育杂志,2014(2):58-64. 

篇(5)

学习声乐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高师声乐课教学。它肩负着培养声乐教师的历史重任,不仅要有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活动。当然,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共同探索。

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虽然是相互的,但教师一定是起主导作用。所以本文仅从教师教学这一方面,浅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备课、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几个主要问题,提高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备课

备课可以采用自己备和集体备两种形式。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计划的进度、声乐文献及相关的音响和影像资料,独自准备上课的内容。一方面做笔头工作,书写教学计划和教案;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将大量的曲目熟练于手,熟练于心,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为给学生做示范和答疑解惑做好准备。为了避免单独备课产生的片面性,还需要集体备课,或两三个人,或一个教研组,集体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想法,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备课时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办法等几方面作出详尽而明确的要求。

备课的具体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内容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地进行舞台实践,还要阅读书报,研究学术动态,观摩音乐会及参加专家讲座,利用多媒体查阅信息,或与其他院校做学术交流。狭义的备课是需要教师针对每一节课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写出课时计划,按计划进行。

二、要注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老师最频繁、最密切、最集中、最具体的教学活动,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有许多,首先,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法——教师口头向学生讲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创作与演奏风格,技术难点,乐曲重点。要求教师掌握准确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讲演艺术,做到语言精练准确、亲切生动、通俗易懂、逻辑性强。讲授法好的方面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授课时的感染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系统地讲解,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不足的一面是,学生只能从课堂上获得理论性的知识,而不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技巧;教师授课时如果不能启发式地调动学生,必将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为教师组织教学增加了难度。讲授法是教学中普遍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要注意科学应用,才会收到好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法。也就是问答式的教学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谈话法能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习情绪,使学生紧跟教学。通过随时随地的提问,可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突出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要点,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能否较好地应用这一方法。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实际的学习水平,灵活地提出恰当的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与学在良好的互动中顺利进行。

再次采取边讲边做法。这是表演专业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显而易见,声乐演唱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完成的。在教学中只是泛泛地讲一些理论,而不实际演练,等于纸上谈兵。因此,这一方法是针对声乐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办法。教师要做到,有娴熟的演唱功底,掌握一定数量的曲目演唱。对曲目的演唱风格、演唱方法、技术难点、重点要把握准确;要边讲边示范,这一点很关键。对于怎样唱,达到什么标准,风格定位等问题,决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完的。教师一边唱,学生马上听到音响效果,同时看到了教师的具体动作,学生就能尝试模仿。这比任何文字性的说明都来得直接,最具有说服力。学生这时就要边听边看边做,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动作,做——对于讲解的内容马上实践。对问题理解得准确透彻与否,唱一唱就知道了。学生通过当堂练习能够反馈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通过检验学生演唱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优缺点给予评定。

三、要注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水平,也决定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确立正确的教育方向,把思想教育自然地渗透到知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的道德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思想活动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所以,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公正无私,诚实可信,遵纪守法,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衣着端庄。从一点一滴做起,由里及表,言行一致,做一名合格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在行动中树立威信,对每一位同学都要给予爱心。通过师生间互相了解,拉近师生距离,密切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起积极作用。每一位学生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麻烦,教师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难题,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会使学生的情绪一落千丈,自暴自弃。

提高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是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广泛地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

[1]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篇(6)

A:不能走路也要读大学

1970年2月9日,郭晖出生于河北邯郸市,父亲郭荣茂是河北工程学院副教授,母亲叫徐孔镕,也在该学校行政部门工作。郭晖小时候在邯郸市实验小学读书。1981年5月9日,小学5年级的郭晖在课外练习跳远时,不慎碰伤了左腿的膝盖。没过多久,左腿膝盖处出现红肿现象,医生诊断结果是滑膜炎,连续治疗10多天也不见效果。之后转院到一家中医院,治疗30多天,未见好转。郭晖再次转院,到邯郸市一家较大医院治疗。医生诊断是风湿性关节炎,采用激素用药治疗,不见好转,身体开始浮肿。父母把郭晖转到峰峰矿区总医院。总医院的化验显示,郭晖得了滑膜结核,结核已扩散到身体的腰部等部位,导致胸部以下部位瘫痪。

1983年1月,父母又将女儿转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郭晖进行了第一次开胸手术。这次手术清除了结核症状,但是,扭曲的椎骨仍然挤压着中枢神经。医院方面让回家调养。回家后,郭晖只能躺着,坐不住,妈妈上班前把水、收音机等准备好,她不敢多喝水,因上厕所实在不方便。一次,郭晖口渴得难受,她伸手去拿杯子,不料从床上掉了下去,摔得半天起不来,她再一次想到了死。

1984年年底,父亲听北京结核病院的医生说,孩子虽然瘫痪时间长,但年纪还小,可以再做一次手术。1985年1月,郭晖做了第二次开胸手术,希望去除骨头对中枢神经的压迫。手术30天后,郭晖的左脚大拇指可以动一点了,可没高兴多久就又不会动了。

从首次治疗开始,郭晖就告别了校园。此时,懂事的郭晖心态已平静下来,郭荣茂摸着女儿的头,叹了口气说:“孩子,你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智力却是异常出众的,你如果刻苦读书,也许能改变你的命运。”郭晖点了点头。

父亲找出两年前的5年级课本。由于郭晖躺在床上,只能后背垫得高一点才能看书学习,身体疲劳了就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看。一个星期下来,她的胳膊肘磨破了皮,鲜血直流。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

郭晖学完初一课本了,母亲就将初二课本放到枕边,初中、高中6年的课本,郭晖在床上自学了4年终于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也一个不少的都做完了!遇到不会做的,就查字典和看参考书完成。

“孩子,你想考大学吗?”父亲问女儿。“怎么不想?我做梦都想上大学呢!” “可我这不能动弹的腿,哪个大学愿意要我呀?”郭晖这么一说,父亲也一下子犯难了。

1990年9月的一天,郭晖在河北工程学院遇到了一个老师,他告诉郭晖可以去参加自考,因为这种考试可以一科一科地考。老师建议她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在家搞翻译工作。 这对郭晖来说可是天大的喜事儿。

1991年4月,郭晖第一次参加自考,报考的三门课:英语语法、英美概况、英语综合技能都是全市最高分。1991年6月,21岁的郭晖自己摇着轮椅,急匆匆地去邯郸市八一自控厂报到,这是她联系的第一份工作。工资标准是每月60元。郭晖很高兴,她终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1993年6月,郭晖获得了全国英语专科自考毕业证书后,开始做英语家教,她教的学生有20多人,学生中学历最高的还有一位硕士生。她把每月做家教的收入交给父母,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1993年10月,郭晖来到河北一家学院应聘教师职位时,校方说:“一是她身体太差,不能走路;二是学历太低,不能胜任学院教师工作。”学校需要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人。这让她真正的体验到求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郭晖很争气,她开始攻读本科学位。1997年6月,郭晖拿到了自考的本科学士学位,顺利地通过了另一门日语的全国统一考试。1997年7月,河北工程学院办了一个英语硕士进修班,进入该班学习3年后,可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经详细询问,校方说:“我们只招收已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但自考生如果本科已经取得5门主科合格证者,也可以录取。”当时,郭晖已经取得8门主科合格证,这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郭晖在英语本科即将毕业时,又步入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B:求职遭拒奋力攻读博士生

1998年6月,郭晖考试失败。进修班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授课,郭晖靠个人的努力孜孜不倦的学习,这次还选择了学习一门法语。2001年,由于试卷搞错了的原因,14分的成绩化为乌有,郭晖没能通过考试。2002年6月,郭晖终于以71分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她为了这个硕士学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002年7月,郭晖再次来到河北一家学院求职,而这一次,郭晖已经取得了自考的本科学历,以及在职硕士进修班的资格证明。这一次,郭晖想求得一个心仪的职位。院方说:“郭晖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根据规定,不能录用。”残酷的现实,让她再一次领悟到找工作不容易。

2002年12月7日,郭晖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这时,从答辩室走出一位老教授,郭荣茂紧张地问:“我女儿郭晖的论文行吗?”老教授显得很激动:“你的女儿是个人才,这孩子答辩干净利落,十分精彩,日后必成大器。”郭晖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取得英语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郭晖渴望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念头愈加强烈。因为前两次求职遭拒,让她心理感到不平衡。

2003年,郭晖又通过考试,被山东大学录取,毕业时,山东大学授予郭晖“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她的硕士论文是《诗歌翻译的韵律问题》,其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连导师也钦佩不已。

北京大学,郭晖更是视为神圣之地。但是,北京大学会向一个严重残疾,自学成才的女青年敞开大门吗?2002年12月1日,郭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北京大学英语系沈弘教授写了一封信:“我是一个高位截瘫女青年,是坐在轮椅上读完研究生的。我想读考您的博士生,不知是不是可行。”10天后,郭晖收到了沈弘的回信。信里的话让她既惊喜又温暖:“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生,北大重视的是学生的学识,我们会根据成绩择优录取,请你不要有顾虑。”

读到沈弘教授的回信,郭晖十分激动。由于她选的英语诗歌翻译是个冷门专业,从事研究者寥若晨星,就连找学习资料都是件相当困难的事。父亲郭荣茂走遍省城的各大书店,也找不齐资料,只好向自己当年教过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求助,终于获得一套完整的书藉资料。

到2002年12月30日这一天,距离博士生考试只剩下75天时间。父亲担心女儿压力过大,就安慰说:“不要有思想负担,这次考不上没关系,咱们下次再考。”女儿只是笑而不语。

2003年3月19日,郭晖的父母陪着她来到北京参加博士生考试。当郭晖出现在考场时,就有热心的同学帮忙抬轮椅,郭晖很是感激,她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

2003年3月26日,5门考试结束。2003年7月3日,郭晖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全家人相拥而泣。为支持郭晖完成学业,邯郸市残联向她赠送了3000元现金和一部轮椅。郭晖在北大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在拿系里的奖学金。她要用学识和能力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C:女博士摇着轮椅上哈佛

到北大读书了,她的学习、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郭晖的父母商议决定,由母亲到学校照料女儿的日常生活,父亲则在北京打工挣钱维持生活。

北大宿舍主管人员为郭晖母女提供一个单独宿舍。2003年9月7日,郭晖和母亲一起住进北大一栋宿舍楼内。从此,郭晖每天奔波在课堂、食堂、宿舍的之间,她抓紧时间,拼命学习。由于每次上课下课都得坐轮椅,经常引来许多异样的目光。

对于她的专业,郭晖笑着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消遣,但是做研究则必须下苦功才行。”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英国17世纪的一位叫琼生的诗人,这位诗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三教九流,无所不知。要研究他的作品,首先得能够看懂有关他的书籍资料。所以郭晖在学会英、日、法和拉丁语之后,增加学习一门古希腊语。一年后,学业成绩也名列前茅。

由于郭晖在英语诗歌翻译方面卓有建树,国内外一些出版社开始注意上她。2003年12月30日,南海出版公司负责人找到她,请她为《海鸥乔纳森》一书担任翻译。郭晖在学习之余,着手翻译书稿。这本书出版后,在市场上引起很大反响。

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她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2004年度北大“挑战杯”论文比赛三等奖;翻译出版了长篇译著《尼罗河两岸》,为出版社校对了9万多字的《战争与和平》丛书分册。

在未名湖畔,坐在轮椅上的郭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总会使师生们投以赞许的目光。2007年,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授予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08年8月,郭晖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历和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她的研究成果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她两次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语言论坛”和“世界诗歌研讨会”。郭晖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感染了社会,她先后获中国残联的表彰和奖励,河北省政府、省残联授予她“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她“北京奥委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篇(7)

医院床位数平均895张,日门诊量平均2168人次,医院工作人员平均1556人次。

1·2急诊科情况

①急诊日均162人次,年均6·4万人次,其中内科3·92万人次/年,外科1·4万人次/年。抢救年均1556人次。②77%急诊科为独立科室。③急诊工作人员:37%有固定医师,100%有固定护士,平均34·4人。④23%有院前急救,64%有救护车,平均6辆。⑤仪器设备及结构:100%有观察床及抢救室,96·2%有EICU,有手术室者仅占5·8%,31%有实验室。均配备有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洗胃机、吸痰器,42%有B超,23%有血气分析,19%有生化分析仪,9·6%有胃镜。

1·3组织结构模式

主张将院前急救———急诊科———全院综合ICU合为一体者占70%,认为这种组织模式便于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统一,利于急危重症患者一体化治疗与观察,又节省人力物力,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实现所谓生命绿色通道。

1·4急诊医教研工作

调查表明,占急诊死亡前三位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急诊科的医疗科研工作重点是危重病的急救、多发伤的救治、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救治和多脏器功能不全、休克的救治和研究。对急诊医师的培养要求专业化,应先采用分级办班或专修班的形式进行专业培训,低年资医师要进行跨专业学科培养,逐渐过渡到医学院校建立急诊医学专业,培养急诊医学本科生,有条件的单位要招收急诊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主治医师以上的高级医师要送国外培养。

2急诊医学作为一个学科或专业已逐渐被承认

调查表明77%的医院急诊科为独立科室,并配有ICU、观察室、抢救室以及必要的设备,说明急诊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或专业逐渐为医院接受,特别是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以来,卫生部明确规定急诊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是医院必备的组成部分,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但是,根据急诊科的模式尚不一致,根据传统观点急诊科的模式分为三种,①依赖型:急诊科只有专职主任、个别固定的医师和护士,其工作主要依赖各专科医师完成。②支援型:有固定的医师和护士,能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但还需各专科经常性的支援。③自主型:急诊科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各专科只有会诊和协作关系[1]。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急诊科有固定医师者仅占40%,而且大多是内科医师,如果按照上述分类原则,53所医院的急诊科仅有3个是完全独立自主型的,其余多以支援型和依赖型为主。这表明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不仅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很不平衡。急诊医务人员结构不够合理,设备配置不足,其原因可能与地域环境、服务对象、经济条件、医学科技水平有关,也与医院领导的决心有关。

3目前存在问题

由调查可以看到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在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令人困惑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人员队伍不整齐,急诊科有固定医师者仅有20家医院占40%;院领导重视急诊科的建设者仅占53%;急诊科在医院中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级科室相比,较低的竟占81%;受暴力或暴力威胁的几乎为100%;职称晋升困难者达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与同级临床科室相比,急诊医护人员面临着待遇差、工作强度大、易受暴力威胁和病人家属辱骂,而又晋升困难,这些客观及主观的境遇不佳是阻碍急诊科发展的一大困难。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真正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和治病救人的场所。方便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均在急诊科得以体现。

因此要办好急诊首先就要解决这些问题,医院管理部门要认识到急诊科医务人员虽然与其它科室医务人员一样均在从事医务工作,但急诊科的工作具有其特殊性:①面对的病人危急重,家属心情焦急都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得到及早诊治和最佳抢救,而医务人员编制有限或技术优劣不齐,常顾此失彼,易使病人家属的情绪不能控制造成暴力或辱骂。②急诊经常会面对社会的一些不法之徒,如醉酒者、吸毒者、小偷、打架斗殴以及流氓地痞和犯罪分子,这些人无法无天,急诊医护人员首先易受到他们的无端攻击。有些患者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如:小病或无病旷工要开急诊假条,指名开药或要求等等而对医护人员无理施暴。③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到20年,与传统的大内科或外科及各个亚科比较,人员未专业化,专业未标准化,病种包罗万象,未形成自己救治范围,难以定向研究,以致专业论文撰写困难。而评审专家均为系统学科专家很少涉猎急诊医学专业,因而专业不被评审专家理解而造成晋升困难。④从调查得知,医院由于人力或物力的原因或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对急诊科不够重视,不把急诊科放在与其它临床科室同等位置上对待,结果往往是人员缺编或抢救仪器设备不齐全,以较少的人力和物力来承担大量急诊病人的救治工作,致使力不从心。

4急诊科发展前景

尽管目前急诊科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和面临诸多困惑,但广大急诊医务工作者对急诊医学的发展充满信心。100%受调查者对急诊医学发展充满信心,认为这是一个有前途的新兴学科,是反映医院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的窗口。因为:

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不但要求质量高、服务好,更要求快捷有效的服务。

②随着社区医疗制度逐渐完善,很多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医疗机构能得到有效诊治,而危重病复杂疑难病必须送到大中医院就诊急诊科是当然的一线服务者。

③现代医学进展使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许多专科医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日益专一化,有的仅是某病的专家,而患者是一个整体,且随着寿命延长,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某种慢性病急性发作或在许多慢性病的基础上又得了新的急性病,这时各个系统的疾病相互交叉发生在一个病体上,决非单一专科医生所能解决,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医生对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期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2]。而这正是急诊科医生应该并有能力完成的。

篇(8)

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态度、组织形式、教学时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室的物理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只

要教师正面引导,可以缓解学生的反文化现象。

关键词:反学校文化;动因;正面教育

一、反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什么是反学校文化?在同一文化系统内,在价值倾向

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构成为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

倾向相异但并不对立的文化构成为亚文化;而与主流文化

的价值倾向相对立的文化成分,则为反文化。学校文化指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

为方式。反学校文化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

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学校的主导价值

规范相悖的。[1]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学生反学校文化研究起步较晚,

处于萌芽阶段,多年来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西方相关理

论的介绍与述评上,如赵小段(2004)[2]与史铮(2004)[3]等

都对理论进行了详尽述评。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较少,主要

有2000年吴琼洳[4]对台中市某中学、2002年邓俐伽[5]对

广州市某中学的实证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环

境、不同学校、甚至于不同班级,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具体表

现不同。所以在国内进行反学校文化的实证研究很有必要

性与现实意义。

20世纪60年代,反学校文化的研究是作为英国亚文

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的,经过四十多年的理

论发展,西方反学校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熟,在英美对反学

校文化的研究中,哈格里夫斯、威利斯、艾坡和吉诺斯等人

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影响。反学校文化的现象有两种,一种

是与学校文化功能或权威相对立的学生运动,在一些社会

学家眼里可以看成是劳工阶级文化在学校里的一种延伸,

但也有人倾向于这是学生的自主反抗,代表人物艾坡和吉

诺斯;另一种是反对学校制度对教育的垄断以及对社会所

造成的负面影响,希望在打破现存的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建

立一种“去学校化社会”,代表人物是无政府主义学者伊

万.伊利奇。[6]国内外大多数相关研究关注的是第一种情

况,即学生与学校文化功能或权威相对立的、对学校文化的

自主反抗。

2006年9至11月,笔者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

H校初二(8)班全体学生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参与式观察访

谈。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是否反学校文化要具备一定

的条件与前提。那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反,又是在什么情

况下不反呢?

二、学生反抗学校文化的动因

研究发现,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常见方式,课内:说话,做

小动作,做其他作业,恶作剧,睡觉,不执行教师的学习指令

等;课外:迟到,作业不做、拖欠,中餐不吃,浪费,吃零食,骂

人、打架、背后骂教师等违犯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行为。那

么,学生为什么要反抗呢?

11与学科性质、教学内容有关。

相对而言,主科语数外物理与副科中的音体美等课程,

大多数学生不反;考试科目不反,非考试科目就反;对主科

积极、对副科冷漠;大多数学生不要学副科,但反的方式有

强弱之分。不管主科还是副科,只要教学内容无意义或有

难度,学生就不要学。如英语,大多数同学有畏学情绪;又

如政治课,要么玩乐、要么集体睡觉。

21与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关

如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性格懦弱而压服不了学生,

学生就欺负教师,不肯主动学习,课上捣乱现象突出。在与

同学、任课教师的谈话中,笔者发现该班同学们对原英语教

师T5(现教历史)很有看法,他们认为T5教学管理、教学

方式比较落后,教学方法相对教条,不够灵活。于是全体反

抗,不爱学英语,不肯背单词,从而整个班级英语成绩滞后。

这种观念在笔者访谈T5老师时得到证实。T5认为:“对初

5

第23卷第4期

Vol.23No.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

2007年4月

Apr.2007

3作者简介:石明兰(1968—),女,江苏南通人,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4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

基本理论与教育社会学。

中教师而言,教学并不难,难的是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他自认为,没有教好学生,不善于课堂组织管理。

31与教学时机有关

如果教育时机不对,教师动机再好,学生也不予理睬,

并且坚决抗议。比如:放学时间到了,班主任T1把全班同

学留下思考如何进行班级建设,但没有人听,全体抗议,教

室里闹翻了天,有人嘴里骂骂咧咧。T1进来很生气,大声

训话,特别是对小龙(该班第二捣蛋分子),说得较难听。

最后也没有什么结论,让学生回去思考,以后再谈。这种思

想教育方式明显无效,影响整体情绪。事实上同学们敬畏

新班主任T1,但为何全体反抗?因为此时、此类教育方式

不合适。有的同学饿了,午餐不吃或少吃,迫不及待地要回

家,许多作业等着去做。

41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关

如果教师教学态度较好,不管主科副科都不反,而且积

极配合。班主任T1同时担任数学课,他讲课风趣、对学生

充满了爱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英语教师T3

对大家友好,对差生更关怀,同学们对英语的兴趣日渐上

升;物理教师T4教学风格独特,语气坚定有力,思维敏捷、

条理分明,同学们对物理的学习越来越上轨道。如果教师

教学态度不够友好,甚至于有意对付学生,那么,“哪里有

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管什么学科、不管与教师曾经有

什么样的感情。比如:两次语文课,一次罚站26分钟,另一

次17分钟,一人有错全体受训。按理同学们对语文老师

T2很有感情,做过两年班主任并一直教语文,女教师年轻

充满活力,但学生偏偏不买账,对老师心中生怨,教学气氛

紧张,导致学生的心智冰冻。我们似乎可以套用鲁迅先生

的那句名言:世上本没有差生,教育失误太多了,慢慢才有

了越来越多的差生。

教育的复杂性在这里得到明显体现。调查发现,同一

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心理环境不一样,教学效果也就不

同。T2曾是8班班主任,同时教8班与1班的语文,但8班

语文成绩最差,1班是语文年级第一。如果说,T2教学能

力、态度不好,为何能带好其他班?为何学校要她做团队工

作?为何别的班能教好,自己的班就教不好?这正如医生

“病不医已”。自己带的班级有不良情绪参与管理,而别的

班级不良情绪少了点,多了些理性,所以教学效果较好。能

做好某班的班主任不一定能教好这个班的课,一个好班主

任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学科教师,一个好的学科教师不一定

能做好班主任。能做好快班的班主任不一定能带好慢班,

但是能带好慢班的肯定能带好快班。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

在有的教师那儿就是两张皮,很难统一。会教书的不一定

会管理,会管理的不一定会教书;既能教书又会管理的教师

不是太多。这里涉及的因素太多。

51教室的物理环境发生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也相应

发生变化。

座位调换,爱说话的坐在了一起,这个小群体立即在班

级中引起反响,而且诱导性较强,不爱说话也参与其中,影

响了整个班纪。小艳是留级生,开学初她极少开口讲话,后

来偶尔讲几句,现在是滔滔不绝。但只要环境再变一下,她

又变回原样默默无闻。

政治课上,因为才换了座位,一些同学很好奇,有机会

与新左邻右舍说话了。几个话篓子坐在第一排,忙着与后

面的新人交流。小龙一直与后面及右边同学说话,小动作

特多,忙坏了,说累了就趴在桌上睡觉。坐在南边靠窗的五

个同学是最不安分的。小辰没有坐相,用笔乱指,嘴里念念

有词,没完没了,一直在找人说话。被老师提醒多次,仍我

行我素。老师硬请他读书,他慢慢吞吞,吱唔着读完。睡觉

的同学有6人。虽然老师也提醒,但几个人依旧睡觉,不理

会,做练习时他们也一直在睡,老师也只能视而不见。

61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

不管任何学科任何教师,只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有

兴趣,上课就乐意配合。如小立爱好体育,理想是做足球运

动员,在体育课上表现很好,老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体育

老师。小蕾虽然认为语文老师T2有点太过严厉,但她爱好

语文,爱看小说等课外书,所以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

最为认真。小龙爱好唱歌,音乐课积极主动,老师喜欢,同

学们欣赏,常常上台领唱,课堂表现良好。但是,如果音乐

课的内容不符合他的兴趣也会反抗,如:一次班会课上,集

体练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他不停地骂破歌、烂歌、傻冒

歌,唱的时候故意怪腔怪调,唱到“向前进”时就伴随搞笑

动作。

71与学生的小年龄有关

研究表明,孩子懂事与否与其生理年龄相关。初二8

班有反学校文化倾向的学生在全班同学中年龄相对较小。

小龙、小蕾年龄最小,他们才过13岁生日,比同学小几个月

甚至1岁,明显看出,行为和纪律方面较差。在对小龙的访

谈中,他很自然地冒出一句:“我在班就是最小嘛!”意思便

是只有他可以自由放任,以小卖小,没有人会与他计较。

81与学生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育方式以

及家长对学业成绩的关心度有关

调查发现,学生反学校文化与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

位、教育方式及父母对学业成绩的关心度相关,本班

84.85%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中下层,父母职业为工

人、一般员工、初级职称。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可以相互转换。一般来说,没有经济资本也就没有文化资

本和社会资本。家庭困难、没有条件买课外书,孩子从小智

力背景相对较窄,与学校主流文化不相一致,他们在学校里

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反抗心理。父母的教育方

式、对孩子学业的关心程度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较大,专制型

或放任型的家教方式,孩子相对比较逆反或自由放纵,小

蕾、小龙家长教育方式都是专制型,小辰的家教方式是放任

型;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过度关心或放任不管,反而导致孩子

失去了自主性与自制力,不会掌握自由度;小蕾与小龙家长

对学业是过度关心,小辰的家长则从来不管。

三、正面教育———学生不反学校文化的唯一条件

研究表明,只有一种情况下学生与教师非常配合,即教

师尊重、信任学生,正面引导、鼓励和支持,并给予个别辅

导,这时课堂效果明显变好,立竿见影。

T1老师是新班主任兼教数学,他上数学课前说:“通过

6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月

与同学们两个星期的零距离接触以及对同学们家访,知道

家长对教师的工作非常支持配合。同学们有许多优点,特

别是小辰,虽然有时玩心重,我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都

正常、健康,我认为大家都优秀,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将来本班也会出好多金凤凰,进入市重点高中,你们都有机

会,关键是走正道,现在还来得及,到初三时就迟了。以前

的错误既往不咎,建文明班级,卫生纪律好,让教师们对我

们刮目相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

事,集体力量大。两个星期观察下来,发现同学们一天比一

天好。最后我希望同学们也要体谅家长的辛苦,要学会感

恩。”

班主任这段话语重心长,充满了爱意,对好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给差生以积极的鼓励,令班级的每个学生心情舒

畅,集体感、自尊感油然而生,可以说这次班会的效果是立

竿见影。接下来的数学课堂纪律与学习积极性明显好转,

特别是小辰,他在班级最能捣蛋,但他在这堂课上的表现,

真让我们刮目相看。第一,他积极上黑板做题,而且正确;

第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第三,老师让做题好了的同学站

起来,他站得较早,老师假装好奇地问:“你也做好了?”让

他明白老师是多关心他。第四,表扬全体同学的时候,最后

再次提醒小辰,作业书写格式不对,并指出更改方法。这堂

课老师三次个别辅导他,增强了自信与参与能力;课后我查

了他的作业,基本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任务。

人人喜欢听好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这是共性,何况13

岁的孩子,他们正处在青春躁动的初期。表扬鼓励的效果

也许是暂时的,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师晓之以理,导

之以行,并给予适当的监督和帮助,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乐

意接受,一定会有进步。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38.

[2]赵小段.西方反学校文化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

研,2004,(10).

[3]史铮.青少年反学校文化研究综述[J].当代青年研

究,2004,(2).

[4]吴琼洳.国中学生反学校文化之研究[EB/OL].

[5]邓俐伽.初中学生反学校类型及其成因———基于广

州市的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4:155.

(上接第2页)加强和学校的联系。如经常的“校访”,积极

参与家长会,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在老师的允许范围内,

参与班级的一些教学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等

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1学校要转变观念

家长是否乐意参加学校教育活动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

于学校开展的活动是否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家长是否能够

得到所期盼的信息。所以学校在开展家长活动时,一定要

先调查家长的需求,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个家

长的不同需要,安排活动。

其次,学校要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家长参

与学校教育所蕴含的巨大价值,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

学校,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来加以贯彻,并为此

提供条件和便利,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加

以规范和约束。MaryLouFuller指出:即使承认家长参与

的重要性,也并不意味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做好了充分的

准备,采取积极的手段促进家长参与。[8]所以,学校为了与

家庭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应尽量将合作的细则具体化,将

宏观的变成可以操作的。如将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活动的

具体内容,求助于家长的具体帮助内容等等。

(三)家长和学校相互沟通

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环境,虽

然二者各自的功能和角色不同,但是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一

致的,这就使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成为可能。家

校之间坦率而频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

作关系的基础,是家校合作和共享资源的前提。[9]家庭和

学校通过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仅可以更深入地

了解双方的处境、地位及教育期望,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

子发展的全过程。哲学解释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在理

解和对话的前提下,真正意义的交流才可能实现。因此,家

庭和学校只有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对话的大背景下,合作

才能得以保证。为此,家庭和学校都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

版社,20011281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1551

[3]周乾坤.基础新教育理念[EB/OL]

[4]吴志宏.中小学管理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812831

[5]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

教科院学报,2002,(6):531

[6]李飞,张桂春.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

[J]1教育探索,2006,(3):501

[7]徐明峡,吴建成1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

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16(3):71

[8]MaryLouFuller&GlennOslen编著,谭军华等译.家

庭和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联系[M].

篇(9)

“要不,你们先采访一下同仁眼科老主任傅守静教授?她悉心辅导过我,是我的老师。如今,她每周三上午在华德出门诊……”电话里李教授建议我们。他还说,同仁医院创建于1886年,一开办就是以眼科为主科,因此,群英汇聚,拥有张晓楼、罗宗贤、张淑芳、傅守静、金秀英、郑邦和、刘钢、张士元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眼科界知名的专家。“前辈先贤皆为我师!”李教授真诚地说。未见其人,闻其声,就可想见他该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在位于朝阳区甜水园东街的华德眼科医院,我们拜访了83岁的傅教授。老人从医60多年,仅担任同仁眼科主任就长达40多年,2000年才办理了离休手续。她是当代眼科泰斗罗宗贤的亲授弟子。这位健朗而又幽默的老人,提起恩师有诉说不完的美好记忆;而说起李志辉这样的后生晚辈,更有滔滔不绝的赞美之词。她说,她对李志辉最欣赏的,是他身上那一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开拓、创新、争一流的精神。同仁眼科正因为有了李志辉这些后起之秀,才赋予了同仁眼科品牌更新的内涵。

我们聊得正酣之时,精神矍铄的李志辉教授匆匆赶来,加入到了我们的交谈。他主动向傅教授汇报着近日工作的忙碌情况,傅教授时不时地点拨和叮嘱几句,相互间还不忘开几句玩笑。他们是师生,又似母子,更像是朋友。置身在这样一种和谐、默契、友善的氛围之中,尽管外面的气候已是天寒地冻,却让人享受着一种春风扑面的温馨。李教授还向我们讲述着张淑芳教授等前辈先贤对他的言传身教,故事很动人。李教授一再强调:“一日为师,终生是师”。可以肯定地说,“尊师重教”它既是李教授的道德准则,也是同仁眼科光荣的传统。

一块培育眼科人才的沃土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同仁医院眼科是我国治疗眼疾的最高殿堂。当初你选择来同仁眼科工作,是不是奔着她的好名声来的?”

“其实选择眼科工作,并非是我的初衷”。这位已有40多年眼科工作经验的老教授的回答,完全出乎我们意料。

原来,在上世纪50年代的医院里,耳、鼻、喉、眼科被视为“小科”,并不受重视。所以医学院校的学子们都把主攻的方向定在了内、外、妇、儿四大科,而对眼科甚至连起码的解剖知识几近为零。

1959年,23岁的李志辉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时,他的理想是能回上海老家工作,偏偏被分到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做住院医生。想到将要跟乒乓球大小的眼球打一辈子交道,他显得既被动又极不情愿。可那又是一个崇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时代,他只得服从了分配。

毕竟,同仁眼科是个负有百年盛名的知名老科,她不仅规模大、设备好,而且还在全国眼科界中颇具实力。置身于如此环境中,加上前辈先贤的言传身教,李志辉很快对眼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从事眼科工作的前期,他主要从事青光眼的研究和治疗。由于刻苦好学和钻研精神,他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在这一领域成绩卓著,成为年轻专家,在病人中有良好名望,在同行中有较好声誉。他到底为多少病人做过手术,为多少患者治愈了眼疾,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病人却记得他,寄来的感谢信如雪片一样,年节时寄来众多的贺卡就是佐证。更让大家称奇的是,许多老患者,一旦李教授外出后第一天出门诊,他们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们说:“李教授是我们的守护神,只要他出诊,就可为我们留下一片光明!”

当然,医学不是万能的。李志辉也曾遇到过他无法挽救的病例。面对悲痛欲绝的患者和家属,他总是好几天难以平静。为此,李志辉对于专业上的疑难杂症,总是喜欢不断思索、研究、查阅资料,希望多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少留一点无奈和遗憾。李教授的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眼科是出了名的。上世纪80年代,他一家四口挤在一套四十多平米的狭小居室里。晚上,上学的一双儿女要做功课,是全国模范教师的妻子要备课,他只好趁妻儿休息后,才打开书籍和有关资料仔细研究。因此,他养成了熬夜的习惯,还染上了烟瘾。

他对新技术、新知识,更有一种特殊的敏锐力,并勇于涉足加以探究和掌握。当计算机、分子生物学等渗透到眼科领域后,年近六旬的他在很短的时间就成为了高手。年轻的医生在遇到连书本上也无法找到解决方法的难题时,总爱向他求教,但与他勤奋的精神和博学的知识相比,又不得不感到汗颜。

在同仁眼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李志辉成长很快,他先后担任同仁医院眼科青光眼、眼整形、屈光手术专业组组长、眼科教研组组长、眼科副主任和同仁医院副院长,1984年被评为教授,后来又成了同仁眼科第一个临床博士生导师,并近90篇、译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4本、科普著作22种,成为同仁眼科难得的专业面较宽的资深的眼科专家,尤其在青光眼、屈光手术等专业,在国内当属权威专家。

“我很幸运,因为我置身于同仁眼科这样一块沃土上,才有我的今天。”几十年风雨过后,回望曾经走过的人生之旅,李志辉教授无限感慨地说。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他对同仁有着割舍不了的眷恋之情。听说,在他退休时,单位曾以优厚的待遇,邀他担纲一项他感兴趣又适合他做的重要工作,只因对方要他将人事关系迁出同仁,他断然拒绝了。也许,这叫做“同仁情结”吧。

艰难生活磨砺他成为全职大夫

“”期间,李教授因是“黑苗子”,曾两次下放到北京郊区门头沟的大山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参加医疗队伍,到天远地偏的阿里地区噶尔县巡诊。噶尔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寒冷异常,要找一棵树都困难。恶劣的环境造成了这一地区的落后,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全县仅有4000人口,且住得十分分散,从一家出发到另一家,骑马需两天方可到达。在这里,李志辉学会了骑马,他在向导的陪同下,走遍了噶尔县每户藏民的家庭,他和藏民同住一顶帐篷,同吃一口锅里的糌粑,喝掺着羊毛的羊奶。在阿里的700多个日日夜夜,他只吃过4斤新鲜蔬菜,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然而更缺的是医疗设施。他只好一个人内、外、妇、儿、五官各科都看,既中医又西医,既动手术又打针、开药,什么角色都扮演。这样的条件使他锻炼成为了全职大夫,接触了原先眼科不曾接触的病人,他甚至还为妇女接生过孩子。这都大大开阔了他的医疗视野,使他认识到了身体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他日后更好地诊疗眼疾提供了最现实的参数。

几年下放医疗队的生活,使他对百姓的疾苦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平民意识更强了,他和山民、藏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他的业务也更强更娴熟,为他日后开创新的专业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虽然乡下的生活使这位南方书生经受了一次次脱胎换骨的磨砺,他变黑了,人也瘦了,牙齿坏了,还患上了胃病和心脏病。但他磨炼了意志,具备了不怕万难、勇往直前的品德和毅力,所以他把下放的经历视为自己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时期。

开拓创新 追求永无止境

因为挚爱着同仁,所以李志辉教授常常这样反问自己:“同仁眼科疑难病较多,病人大多冲着‘同仁’这块牌子远道慕名而来,如果我们缺这少那,那我们的优势和实力又在哪里体现出来呢?”1988年,同仁医院眼科尚没有眼整形专业,一些眼有缺陷、畸形、眼睑外翻、肿瘤或烧伤等眼病,在治疗上还是空白,需转诊到专科整形医院。作为在同仁这座眼科圣殿工作的李志辉,每遇到这种不能为之尽力的尴尬时,内心便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和焦虑。 同时,群众对眼部美容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来医院就诊的人数倍增,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李志辉在兼顾本专业的同时,在求得医院支持后,他坚定地把目光锁定在了当时尚无人问津的眼整形专业。他同时认识到,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他一方面在科里建立起整形治疗体系,另一方面又努力争取到两位住院医生破格到整形医院学习的机会。很快,使眼整形技术在同仁医院开花结果,并从此成为一个强项。

后来,李志辉又注意到青少年人群中近视眼患病率居高不下,许多不科学的矫正视力的手段,比如配镜不当,戴OK镜不当等,对眼睛造成了伤害,甚至留下了终生遗憾。因此,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同仁眼科开设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他又注意到,RK虽然可以很好矫正近视,但风险较大,他又在寻求一种矫正近视的新方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系统在2013年对“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重新整理了思路,进行了重新编排,把内容方针进一步阐明,那就是全力展开创新研究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最终目的是获得原始创新技术以及知识产权。因此,高校重点实验室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推动创新体系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对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培养是每个大学身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实验室是在校学生进行实习、工作以及进行实践的场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的管理和良好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标准学府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所大学具有高品质、高标准的教学文化以及质量过硬的科研团队的重要标准之一。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科研实验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大高校的科学研究、实验水平也日益提升,但教学实验室仍以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主,实验室规模较小且功能单一。改革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改善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培养高水平、多层次人才刻不容缓。

一、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实验室利用效率的影响

(一)专业间相互渗透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树立了一道壁垒,每个学科各不相连,这一点在科学实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物理实验只针对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化学实验也只针对化学方面的知识。这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对于事物的关联性的感知大大降低,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形成极为不利。要想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应先将各学科关联起来,使之相互渗透。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及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把一些实验现象和结果结合起来。比如,在物理专业课中讲到“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时,可结合光电专业课关于“衍射光强实验”以及“偏振光实验”原理来多角度解释“光”这种难度较大的科学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上的局限性,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扩展,提升教学质量。

(二)分散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分散式管理存在着很多缺点。例如,每个专业各设一个实验室,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低;每个专业对于实验室的资金管理独立、资源共享率低等。各学科根据自己专业的教学内容,建立不同的实验室,购买该专业的实验器材,各实验室归自己专业的人员管理。如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光信息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同为计算机房,但是却分开管理和设立。这就造成了各科实验室空间规模缩小,在课程需要进行实验时,实验室人员爆棚,很多同学可能没有参与实验的各个步骤。而平时不需要实验时,大多数实验室被闲置下来,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弥补分散式管理的缺陷,可以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比如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需使用机房的)可以设立一个共同管理、使用的实验室,因为它们的基本配置大同小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机。物理专业和光信息研究专业的实验室也可以部分设置为共同使用,这两个专业在实验上有很多相似处。这不仅可以使实验室的规模得到提升,节省实验室器材等资源,还可以共同承担采购费用,减少每个专业的实验经费支出。

(三)集中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虽然也包含着集中式管理,但这类集中式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针对分散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对学校的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南京邮电大学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人文与传媒学院的多媒体实验室、外语系语音室、法学实验室、网络中心等统一合并到教育技术中心,对各个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践结果发现,这样的集中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一方面就教育技术中心而言,这样的统一管理使得管理的范围扩大,各个专业性质的不同,管理也相对更为复杂,非本专业人士对其他专业的管理难度提升,对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各院系的角度来看,实验室可自由支配度降低,器材使用方面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增加,对于实验材料的消耗,各专业间的资金分配不均,给各院系的和谐相处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即使是集中式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如何改革才能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实验室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以及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促进各院系间的和睦相处,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资源浪费

如上所述,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分为分散式以及集中式两种,是课堂内容的衍生品。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实验课的时间,实验室不够用;而课余时间实验室则处于闲置的状态,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同时也对提升实验室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二)实验效果较低

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功能没有实现多元化,主要是对专门的学科进行相应的研究,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老师的指导过分依赖,实验效果就很难尽如人意。以光电专业课中关于“光电探测原理实验”为例,学生熟悉掌握光生伏特效应,掌握光照度对光生电流、电压的影响曲线,并利用它分析光电池的工作原理。现在的仪器设备不需要学生自行安装,只要用手按一下控制键,就可以轻松调节。由于对于仪器本身的构造不清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匆匆做完实验便要撰写实验报告,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程的分析和理解没有深入,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实验本身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高校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各地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力度,大学生的数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各个高校长时间地进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等工作,对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实验室建设规划、资源配置、实验教学改革仍然是问题,但是在讲课时往往侧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老师只是单纯地对知识进行传授,学生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却很难进行。学校实验室陈旧的管理模式让学校的试验水平一直不能得以显著提高,专业实验室常常被一些主科教师占用,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也只有购置设备以及登记的权限,几乎没有管理的权力。

(四)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及其使用的无规划性

学校在建设资金筹措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把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导致实验室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对于资源有限的情况,学校每个部分都要上报需要重建的项目,其中也包括实验室的重建和整修。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配的资金或分配给每个学院的配套的设备以及资金,学校为了顾全大局,平均分配。因此,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致力于自己的上报整修资料,实验室整修一再搁浅,科研水平没有被发挥出来,并且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五)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验室的相关工作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是一项具有辅的工作,实验人员普遍都没有太高的学历。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发展重点都放在培养创新人才上,或者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来。一些高校的实验室设施、实验水平等因素一直提高不上来,师资力量不雄厚。实验室基础建设太过落后,一些教学科研的基本需求不能被满足,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因素,一些高校想吸引高素质人才难上加难。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学科发展受到制约,教师没有资格获得高水平的研究项目,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高校专业实验室管理模式改善的建议

(一)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实验室管理多以封闭式、专业性、多元化的管理为主,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很少运用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这主要是出于对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成果的保护方面考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扩展性也应得到加强。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允许学生利用网络在学校官网上进行专业实验的预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可以切实深入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将闲置的实验室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又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

(二)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积极工作和记录、协调。因此,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要相对提高――课前准备材料,课后打扫实验室,清理实验器材,并对这些器材的数量和使用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工作认真负责,这是实验室管理员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和器材维护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改善实验室硬件环境,打造人才培养的平台

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实验室基地,为人才和科学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主,根据合理规划和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确保实验室设备投资主体的稳定性,增加实验室设备和维护成本,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稳定性。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小型实验室、封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建设开放实验室。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内部和院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资源管理系统,每个专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学校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确定年度经费投入总额,且确保资金用于更新教学设施。科研实验室建设经费可以从学科建设经费中分期投入。实验室承担相关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手段改革研究。

(四)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吸引优秀人才

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实验室的功能和水平正逐步成为一所大学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建设的内涵已涵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因为他们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强化科学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完善学校和大学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实验室管理。根据相关的规定,积极推进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职责以及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优秀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转变观念,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国外研究机构中,很多顶级的科学家们都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

(五)促进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一所大学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标志是它的学科。学科建设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学科发展得好,就会带动其他非重点学科的发展。实验室的发展规划是学科建设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且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根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的总要求,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依托实验室建设平台,结合需要增加演示文稿的前沿,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学科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可具体设岗鼓励教授、医生进入实验室,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作用。目前,国家鼓励建立大学研究和创新体系,很多高校也建立 了国家和省级实验实,自主研发和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改善了科研条件。更可喜的是,很多有出国培训经历的博士研究生走进实验室,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并发表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事实证明,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双师”型人才。怎样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加入到试验室队伍,以及如何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这是地方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单独为各专业设立实验室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实验室利用率降低,但过分集中也会带来管理上的缺陷,增加管理难度。要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应对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解决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避免资源和财力上的浪费。总之,高校的实验室工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资金以及技术的不断支持,更重要的是完善教育发展新形势下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同时推动一些高校实验室的创新改革,让更多有素质、优秀的人才能加入其中,培养一支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安装职称论文 下一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