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15:21: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读书活动评价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结合学校"读好书,写好字"活动的开展,大力加强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并将活动落到实处。学期初,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阅读的书籍,老师们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学期中,教师们撰写读书反思论文参加学校的读书论坛活动;学期末,教师撰写读书总结。学校鼓励教师建立教学博客,将学习与写作相结合,将学习与反思相结合,将学习的收获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2、教研活动中开展学科微课题研究。在微课题研究中,各教研组的教师们加强理论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反思开展研究。
3、开展新一轮小学教师基本功提升工程。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历城区教研室的培训活动,并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及时在校内对全体教师开展反馈性培训。每位教师根据学校教师基本功的实施方案和办法,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开展即兴演讲、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作业与试卷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活动。
二、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落实《历城区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落实三级课程管理。规划学校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并将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地方课程等课程相结合,积极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研究。
2、各教研组认真学习历城区教研室下发的各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方案。通过学习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导处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并且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
3、借鉴市区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各学科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开展高效课堂研究。通过"教科研活动月",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
4、教研组每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每月有教研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在尝试"确定主题——制定目标——设计方案——实施研究——总结提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下,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开展教研活动的课程化研究。
5、完善学生评价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各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开展无分数评价。9月份,学校组织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科质量诊断与评价及课业负担"测试活动。10月份,学校迎接了历城区教育局的检测工作。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落实课标,拓展实践的空间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以往纯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性的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改革的又一核心亮点,是重视“过程”的优化,而不片面追求结果。阅读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创造,就成了过程优化的关键。为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读书兴趣,很多班级开展各种关于读书的专题活动。如“读书之星”的评比,制作书签,比赛谁读的书最多,谁的读书笔记最丰富……孩子们自主地在书海中尽情遨游,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读书多达几十本。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又注重了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班会定期举行阅读交流活动,推荐好书,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他们不仅能学到好的读书方法,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样,读书成了一种享受。
二、走向社会,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即语文。新的课程设计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存在挑食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设计了“蔬菜营养多”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跟随家长上菜场买菜,看一看、问一问、闻一闻、尝一尝,亲身体验买菜的过程,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写一写自己最爱吃的一种蔬菜。这项活动中,学生收获很多,挑食情况有好转。再如,学习“体育世界”单元后,很多班级举行了“奥运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发展史,奥运会的金牌榜,历届主办城市等知识;学生还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奥运冠军,并将资料图片与同学交流分享。“神舟五号”上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成了世人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新闻图片、文字,此事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分类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生活中实践,学生学习了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生活的资源来丰富语文知识。
三、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个性
综合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学生可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这样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使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力量。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地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调查,按自己的想法去多方面地搜集资料。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去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协助其他小组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体验其中的乐趣。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做得好,可能会极大地激励学生。如果评价过程不全面、不合理或在评价的某一细节出现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活动课的操作进而产生不良的效应。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过程中,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所体现的主体价值和成果价值这两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两点。而前者又是重中之重,因为作为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成果的赞扬和肯定,更多时候还需要深厚的人文关怀、情感关注和心理的慰藉。学生对于各种信息进行处理、整合所得的学习成果,虽然显稚嫩,但不乏独到见解,应该充分肯定去赏识学生的成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空间,使学生保持连续不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兴趣的连续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不同的选题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既要认识收获,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自我评价基础上鼓励进行小组间的评价、总结。在小组评价中,应从学习他人的优点入手,培养学会认识他人长处,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同时,在小结自己的收获时,鼓励他们对学习的方法、形式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下次综合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将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促进课程之间的综合与吸纳,克服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割裂现象;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有利于科教兴国与素质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二、活动目标:
(一)整体目标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师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丰富文化知识内容,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全体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我区学校的整体办学特色。
(二)具体目标
1、教师方面: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增强学识功底,打造一支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富有人文底蕴的教师队伍。
2、学生方面: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促进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对象:
全区初中在校教师、学生
四、活动实施:
(一)活动指标:
能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浅易文言文和诵读古代诗词,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实施途径:
1、精心组织,形成网络
学校要把读书活动与“正教风、强素质、提师能”活动相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同时,利用广播站、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大力宣传,造成学习的浓厚氛围。要在师生中成立读书小组,切实组织好班级晨读、午间阅读和课外阅读。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性带孩子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指导。
2、注重指导,培养习惯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制订学期阅读计划,并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各类书目(初中学生阅读书目由各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自行选定)。要将阅读指导课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阅读指导老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宣传栏目。要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并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好词、好句、好段等摘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3、营造氛围,激趣引路
各学校要配合读书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阅读氛围,保证读书时间(每天学生在校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让学生在宽松、自由、静雅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学会与书本对话。各校要重视和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要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淘汰那些知识陈旧、不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籍,重新添置符合师生阅读层次、引发师生阅读兴趣和适应形势要求的书籍,各校要首先配齐推荐书目中所规定的图书。每个班级都要建立图书角,可由学校图书室负责提供图书,也可由各班级学生自带图书,交流阅读,要做到常换常新。还要积极倡导家长为学生创设家庭小书库,为学生读书营造良好氛围。
4、搭建平台,展示成果
为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培养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竞赛。平时各班要开好每月一次的读书班会。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定期出版手抄报,并组织评比活动,要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宣传栏、黑板报开设“阅读专栏”,报道阅读积极分子、刊登学生的阅读习作,要积极鼓励师生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参加各类论文、作文评比。每学期要选取一些重要的节日(如五一、六一、国庆等)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汇报阅读成果,并将学生参加读书活动获奖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五、活动步骤:
1、启动阶段:(每年9月)
主要工作:
⑴各学校根据区下发的《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的读书活动方案。
⑵各学校在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建设的同时,根据所提供书目,添置图书,为读书活动的全面启动做好准备。
2、实施阶段:(每年10月—第二年5月)
主要工作:
围绕学校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正常开展各项读书活动。
⑴保证读书时间:学校要妥善安排好每天的读书时间,保证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学校和家庭的课外阅读时间均不少于30分钟)和阅读量。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要相对集中和固定,并排入课程表。
⑵明确读书内容:学校要积极开展好“和好书交朋友”活动,根据必读书目和学校推荐书目,分学段指导学生制订分月阅读计划和建立学生阅读卡,确保读书数量和质量。
⑶狠抓读书效果:各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要经常性地开展指导和督查活动,要精心组织好读书班会和读书节活动,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汇总,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公布,做到计划有落实、过程有记载、活动有主题、结束有总结,确保将读书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使读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3、总结评价阶段:(2005年6月—2006年8月)
主要工作:
1、各学校全面总结、评价读书活动开展以来的各项工作,对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优秀的读书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并研究制订下一年度读书活动计划和方案。
2、教研中心组织读书知识竞赛和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并评选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和“书香学生”。
六、活动保障:
构建“书香校园”,第一责任人是校长,落实的关键在教师。
在“书香校园”工程中,校长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引导教师读书,打造一支爱读书、会读书、能读书的教师队伍。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要配备精干的人员专门负责“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各班级主任和语文老师是“书香班级”创建的直接责任人,全校教职员工都要参与“书香校园”的构建活动,做到明确职责,上下一致,齐抓共管。校长负责整项活动的决策、协调,并组织成立一个由3-5位资深教师、一位专家共同组成的评价督导组,定期给校长提供对构建“书香校园”的评价督导报告,为校长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图书馆管理员首先要努力恢复图书馆的“学校文化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荐和购买图书,及时写“新书书评”,协调学校各年级的用书情况,全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等;教导主任要负责师生阅读书目的制定、师生日常阅读情况统计与汇总、定期举办师生读书沙龙等;总务主任要提供后勤保障,以及图书室、阅览室的布置等。
二、建立制度,狠抓落实
再完美的计划不落实也等于零,切实可行的创建目标、计划、措施,必须靠制度来落实。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读书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如《教师读书跟班随读制度》《学生一日常规读书检查制度》《图书角图书流动管理方法》《图书室、阅览室管理规定》《书香班级评价方法》《课外阅读考核细则》《阅读之星评选办法》等等。校长室、教导处加大管理力度,每周检查一次教师读书指导课的备课、指导情况和各班读书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及时改进。
在构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教师理所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活生生的大书、好书,成为阅读的旗舰、知识的海洋、生活的楷模、精神的支柱、理想的火炬。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民族未来的引路人,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决定着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实力。马克思曾说过: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也在接受教育,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教师受轮训或脱产学习的机会是比较少的,教师只有通过自我学习才能不断自我提高。而学习的基本途径就是读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从教育的功利角度讲,要教好学生,必须先教好自己。教师没有办法教给学生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有人说,合格的老师能给学生指出光明,而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光明。要让学生爱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教师本人就必须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的意识到位了,教师的行动到位了,学校各项制度的落实也才能到位。构建“书香校园”,没有教师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评赛结合,榜样激励
学校要把“书香校园”创建过程作为强化管理的“重头戏”。平时学校领导应认真检查、指导创建工作;组织全校性古诗词、美文诵读比赛,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手抄报的展评,读书征文的比赛,黑板报、教室文化环境布置检查评比等;期中、期末按评价标准,对各班课外阅读的阵地建设、读书数量、读书活动、阅读习惯、读书成果、师生共读等进行考评,并纳入教师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1.评价原则
1.1以生为本的原则。我们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而是为了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各尽其美。
1.2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是满足于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了多少本书,而是要让学生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因此我们注重研究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读书方法,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对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课外知识进行评价,不断强化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
1.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的原则。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课堂之外的独立阅读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学生由于阅读兴趣不同,所选读物不同,基础不同,很难制定完全统一的量化标准。因此,课外阅读活动评价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关注,将评价日常化,抓住课外阅读的主要特征进行定性评价适当结合定量分析,以便让评价客观准确更有说服力。
1.4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应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教师和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要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来主动调整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果。学校和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进行评价,形成立体的评价,理解、欣赏、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功能。
2.评价方法
2.1星卡评价。我们借鉴德育活动中星卡评价制度。设置绿星卡、红星卡、蓝星卡和黄星卡。学生获得十张绿星卡即可兑换一张红星卡,获得五张红星卡可换一枚带有学生自己照片的"优秀读书郎"奖章作为留念。十张红星卡可换一枚"一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将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十五张红星卡可换一枚"二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学校给家长发送喜报。二十张红星卡可换"三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获得贴有和班主任合影的纪念卡。二十五张可换"四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获得带有校长签名的纪念卡。上不封顶,一个学期全校总结一次,给予表彰。蓝星卡是进步卡,五张蓝星卡可换一张绿星卡。黄星卡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设置的,有效期是一个学期,凡是达到一定数量的都发放"读书好少年"奖章作为纪念。星卡循环使用,评价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可暂扣星卡,待学生改正后再归还。星卡由学生自行保管,蓝星卡、绿星卡和黄星卡遗失不补。红星卡丢失需个人写出申请,家长组长签字方可补办。两次丢失不再补办。不许买卖、转借、私拿别人星卡,一经发现给予没收星卡的惩罚。
2.2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状况与点滴进步。一人一袋,学生自行保管,随时充实,定期展览。平时注意收集各种与自己阅读相关的材料,包括读书活动照片、读书笔记,获得的有关读书的各种奖励、自评互评表、读书计划、读书随笔、自制书签等等,鼓励学生进行阶段总结。记录袋内容丰富,学生时常翻看,能体验阅读成长的快乐。使课外阅读评价处于动态的良性循环中。
2.3自我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大大方方写出自己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会反思,悦纳自己,改进阅读方法和习惯,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增强学生积极快乐的阅读体验。
2.4相互评价。让学生按照评价标准相互评价,评价往往更全面更客观。在实践过程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长对每位组员进行评价,组员相互评价,也可对组长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记录表。老师给予适当指导,通过相互评价,学生知道了怎样客观评价他人,不是光表扬或光"挑刺",还要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真诚提出自己的建议,不仅可以互相监督,还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加强合作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2.5教师评价。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往往更看重的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占主导地位,很多评价工作靠教师来完成,教师要注意观察,正确使用评价语言,进行指导性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各种展示交流活动中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纵向比较,及时肯定学生点滴进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对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督促教师认真参与。
2.6家长评价。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和家长共读一本书,目前大部分是无法实现的,更谈不上家长的指导了。但课外阅读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家里进行。怎样让家长进行监督,我们我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家长培训,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家长的特点制定了家长评价表,要求家长实事求是填写,老师到校抽查,并对家长评价表高度重视,尊重家长的意见,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对做的好的家长进行表扬,树立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其他的家长。
3.评价工具
量规评价。针对不同评价主体发放多种评价量表,其中包括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在不同的实验阶段穿插运用调查问卷评价、观察评价、访谈评价等评价工具。
4.评价内容
4.1阅读量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即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一二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同时要求背诵一定篇目的优秀古诗文。详细的数字,为我们具体操作提供了依据。
4.2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评价。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长久持续下去,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有研究表明持续稳定地做某一件事,坚持二十一天就会形成习惯。有了阅读的习惯,通过大量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阅读的快乐,就会不断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3阅读能力的评价。教师要注重课内外衔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关于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是形成性的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课外阅读时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活动过程的资料都放入学生的阅读成长记录袋,让学生经常补充完善,感受自己阅读的进步。以上是我们初步建构的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体系。经过实践检验,我们发现学生在牢固树立课外阅读意识,产生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及形成阅读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叶澜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2]《中小学教学评价系列丛书》,丁锦辉,开明出版社,2005.1;
一、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
为了使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我们重视科研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完善计划。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地点做法
1.制定教科研工作规划
为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我校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规划》。教科研整体目标:在三年之内,落实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建设一支优良的教科研教师队伍,形成教科研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学校教科研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教科研阶段目标,第一年,重点完善落实教科研工作各项管理制度;第三年,主要构建以教科研促教研的校本研修模式,营造良:好的“实践-反思-矫正”的教科研氛围,整体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第三年,着力完善教科研工作评价体系,总结、提炼、推广校本教研的成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规划中我们达成了“三要”的共识:第一,要立足教科研寻出路、谋发展;第二,要向教科研要质量、要效益;第三,要靠教科研出成果、出特色。
2.加强组织领导建设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业务副校长、分管教科研的主任、学科教研组长、课题主持人等为成贵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
3.完善教科研制度
结合市教研室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学校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考核条例》《课题管理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制度,为学校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建立教科研四级管理网络
我校主要采用分层负责制的管理办法:即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业务副校长为主的教务处具体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学科教研组长或各课题组主持人负责的教研组或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
通过这种“学校―教务处―课题组―教师”四级管理网络,使各个环节责任清、任务明,便利管理与检查。
二、开展“教科研月”活动,规范教科研工作管理
“教科研月”是我们学校近年来有特色的活动。我们将每学年每学期的第―个月定为“教科研月”。在“教科研月”中,我们着力开展一系列激科研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主要内容有:
1.课例研讨
在“教科研月”中,为深化有效课堂建设,积极推进“导学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开展了课例研讨活动。
具体做法是:
活动的第一步是由各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第二步由同学科的所有教师分别备课;第三步教师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评课;最后,教师反思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通过这种“观、研、评、思”研讨的方式,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更可以综合提高教菲的专业化水平。
2.课题研究
在“教科研月”中,我们组织教师对研究的小课题进行课题的论证、专题研讨、总结提升、材料撰写等工作,保证小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
在参加市级课题培训会议的基础上,我们狠抓了校级培训。目的是使小课题研究主持人及时掌握小课题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每一次的课题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等,都作为良好的培训资源;我们通过网络向老师们推荐关于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宣传总结骨干教师的先进经验,展示推广骨干教师的小课研究成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结成小课题研究帮扶对子,或成立以骨干教师为首的各种课题小组,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走向规范、科学。
3.读书论坛
以青年教师为主,成立读书沙龙。我们要求青年教师能够在通读《烟台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必读书目》等教育专著之后,写出读书笔记,并进行读后反思,力求“读得深入,写得实在,讲得精彩”,在理论上丰富自己;之后,再举行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组织开展“读书与专业成长”演讲比赛。在学校制定《演讲比赛规程》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级部初赛。各级部根据学校统一要求,组织级部比赛,评选出本级部优胜者一名,并上报学校,参加学校比赛;第二阶段为学校比赛。学校组织专门评委,将各级部上报的优秀选手组队抽签,进行比赛。比赛按照教科所下发的《青年教师读书成长演讲比赛的评选标准》,有序序进行。根据比赛结果推选学校优秀选手参加“海阳市青年教师读书成长”演讲比赛。
4.利用网校
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是我校校本教研的新举措。我们依托网校优势,开设了网校课堂、教师博客、学科教研、课题研究、教学案例等栏目。积极开展网络教科研,使教科研活动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学校还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科研活动计划,使网络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如,计划、总结无纸化。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网校这一平台,将学期初的个人教研计划、学期末的总结等全部到网校个人空间、网校博客及网校相应栏目中。
三、加大教科研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
课外阅读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筛选,除了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外还更应该使他们感兴趣,阅读内容要呈现多元化原则。我校课外阅读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南方分级阅读系列
南方分级阅读以“教孩子阅读,给孩子未来”为理念,以推广青少年儿童阅读为突破口,紧密依托国内外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名家、作家,组建专业研发和推广团队,倡导“什么年级读什么书”、“什么年龄读什么书”,研发青少年儿童阅读书本、动漫电子读物及关联产品,开展系列读书评比活动。南方分级阅读读物非常适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
2.我国文化经典
我国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提高文化素养。我们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了不同的经典篇目。
3.中外经典名著
因为“名著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孩子需要阅读名著已达成共识。我校教师立足课内,由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丰富课内。
4.儿童报刊杂志
报纸杂志定期发行,内容更新快,篇幅短小灵活,图文并茂,更能吸引小学生,对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大有好处。报纸杂志的对象很明确,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适合的刊物,更有针对性。我校学生人手一份报纸,订报率达到98%,订杂志率达到50%以上。学校读书氛围浓,2012年被评为广州市读报用报先进单位。
二、课外阅读活动形式的多元化
1.开展晨读晚诵活动
晨读,是课堂知识巩固与课外阅读延伸的重要阵地,开展晨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默契。我校要求各班早上8:10--8:25组织开展校园晨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
2.利用广播阵地开展午讲活动
我校下午2:00-2:15是红领巾广播时间,星期二开设《师说论语》栏目,由老师通过广播跟学生讲论语,星期五开设了《老师讲故事》,每星期五下午广播时间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读美文佳篇。有趣的故事,声情并茂的讲述,优美的文章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欲望。周三和周四是全校听评书《岳飞传》的时间,让学生感受传统说书的魅力。
3.举办一年一度的读书节
每年的四月至六月是我校举行读书节的时间。在读书节期间学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新颖的读书活动:“大书米和小书迷”、亲子阅读活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班际PK赛、优秀诗文朗诵比赛、手抄报设计比赛、读书卡设计比赛、立体书设计比赛、读后感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评选读书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评选书香家庭。在三个月里,许多同学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色,脱颖而出。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读书兴趣,促进了家长、教师、学生读书方法的进一步交流。
4.邀请专家与学生零距离交流
2011年邀请作家赵小敏到校为全校师生讲座。2012年10月份,我们开展了“我与作家零距离”活动,著名诗人雪野来我校讲学。
5.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活动
以活动来检阅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保持,还能深化课外阅读的效果。
6.竞赛评比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评价中,引进竞争机制,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可使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7.成果展览展示阅读成果
班里设专门的“阅读专栏”, 在墙上设立统计表,比比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写的读后感更有真情实感,有时也在专栏中报道阅读积极分子的事迹、刊登学生的读书体会。
三、课外阅读评价的多元化
(一)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校认真学习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评价建议”,建立新的课外阅读评价方法。这一评价方法强调评价的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建立详细的阅读个人档案,以便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1.采用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
课外阅读具有开放、广泛性,因此评价起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也很难了解自己课外阅读地好坏。
2.阅读成长记录评价展示阅读的轨迹
我们要求孩子每人建一个“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用于记录每学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成效。“快乐阅读成长记录袋”要求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状况。
(二)课外阅读评价主体多元化
1.学生自评
教师可让学生每天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活动进行总结,记一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或不足,写一写下一阶段准备阅读的内容……
2.同伴互评
学生互评可以以小组或全班,采用互相交流,谈自己的读书心得等,变单纯的检测为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3.教师点评
在所有的评价中,学生最为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给予评价。
第一 激发阅读兴趣
广泛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的内在条件,因此习惯培养中的重头戏就是千方百计激发阅读兴趣。阅读从倾听开始,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我们可以经常在早读和语文课上,美读名篇或播放名家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形成读书是享受的意识。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概述名家名篇精彩章节,讲述名人勤学爱读的故事,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强大的阅读原动力。第三,教师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读书史,或让学生传阅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谈论读书对自己成长的作用等,言传身教效果非凡。第四、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亲近书籍,如学完了的《我的母亲》,就趁机推荐网上“散文在线”中写母亲的一系列优秀时文,以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讲到《智取生辰纲》,则观看相应的电视剧,比较编导对原著的改动,评析优劣,这样的课外阅读学生乐此不疲,兴趣十足,再也无做题的劳累、上课的乏味。指导学生中我们要有意摒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阅读兴趣的条条框框,扭转功利性阅读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消解,让孩子们放心读,自由读,快乐读。
第二 开设阅读课
阅读按内容可分为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语文课的课堂阅读是教师直接指导的在课堂上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内教科书之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之外,学生所进行的各种阅读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据调查,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取得所获知识总量的40%。“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所以为保障阅读时间,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带领学生跳出题海,徜徉书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阅读课的开设已成当务之急,为了学生的习惯养成,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老师们大胆迈出这一步的时候了。
第三 制定阅读目标和计划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漫无边际的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终其一生也难有建树。恩格斯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试验中本人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个人时间、精力、阅读速度、爱好等因素,辅导学生制定个人读书目标、阅读计划及读书范围,比如七年级设定读10本书,从九月开始,每月一本,固定每天读书的时间,雷打不动地按计划推进。
开卷未必有益,在日常的阅读指导中,还可尽量引导并帮助学生净化阅读目的,过滤、剔除那些错误、杂散、低俗的阅读目的,树立正确、纯粹、高雅的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品质,从而增强阅读的科学指向,以期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第四 强化训练,促成习惯
习惯指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任何行为只有多次强化才能转化为习惯,这其中,强化改变起了决定作用,因此,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反复训练、常抓不懈,防微杜渐,循序渐进。师生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更是前功尽弃。为了使习惯培养过程形成系统,我们可以给学生们量身打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强化训练活动,结合各种评价方案,多管齐下,促成优良习惯的养成:
根据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理论,首先可以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评选三次“阅读进步奖”,21天后,评选“阅读习惯明星”,以后再评选“月阅读之星”、“学期阅读之星”等,促使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进入第二个21天,有的同学阅读意志会消弥,我们则鼓励学生每人编辑一本文学读本,自己组稿、设计封面、作序。用这种方法很能激起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其充分利用一切零散时间。看到自己的书籍新鲜出炉,学生们对阅读的喜爱会油然而生。
在第三个21天,我们借助学校的“一二・九”大型活动,开展某种比赛,如课本剧展演或朗诵比赛等,继续强化阅读习惯。
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强制的命令、强硬的手段、消极的惩罚,只会打消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多用鼓励法,用爱和微笑心感化学生,让学生乐意阅读,并享受阅读。
第五 指导阅读方法
优良的阅读习惯包括:专心读书并努力读懂;阅读时精读、泛读和背诵相结合;使用工具书或参阅资料;思考和质疑;做读书笔记;每天坚持读书;广泛交流;多运用等等。配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我们可以专门指导学生做批注的方法和读书笔记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最为实用,做批注是读后写总结的前奏,做读书笔记是批注的深化,它们相辅相成,杜绝了学生的浅层次阅读。围绕读书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专门指导如何精读、略读、跳读、浏览、默读等方法。围绕读书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专门指导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小说、散文、戏剧的阅读方法,这几种文体在课外阅读中最受欢迎。
指导阅读方法为习惯养成铺平了道路,学生只有会读才能善读,只有善读才能爱读,直至形成一种本能,见到文字就读。
第六 制定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课外阅读教学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假设没有评价,课外阅读就无法验证其效果。语文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倡多读课外书,而不能进行相应的督促和评价,课外阅读终将变成一句空谈。我们可以构建起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不仅对读书数量、书目选择、读书笔记等都做具体的评价标准,还应参与对学生读书的动态化过程的评价,此外更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测评:
(1)阅读时间
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保证30分钟以上为最佳,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最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可以下发“家校联系本”,发挥家长的鼓励、监督、评价作用,注重过程评价,一有进步就肯定,并在家长会上表扬优秀家长。
(2)活动展示
课外阅读教学是否真正有实效,最终还要落实到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上。为此可以设立“读书进步奖”、“月阅读之星”、“学期阅读之星”、“故事大王”、“读书手抄报评比”、“读书交流会”、“亲子阅读奖”“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知识竞赛”、“朗诵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奖”、“课本剧展演”、“辩论赛”等活动和奖项,诸如此类的活动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鼓舞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起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扩大影响,使学生在赏识、鼓励中爱上阅读,使校园弥漫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总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上,本人恰当运用严中有慈、尊重赏识的“柔性”教育方式,构建了一套严谨的、循序渐进的体系,以强化训练来建造,以阅读课为练习场,以兴趣为诱饵,以目标为灯塔,以方法为船桨,以评价来保驾护航,让学生逐渐驾驭优良阅读习惯的轻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遨游,去追寻幸福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1
[2]胡莹《论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广西师范大学》 2012年
An Analysis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Zhang,Lijie
Huaihelu Primary School, Bayuquan District, Yingkou City, Liaoning Province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is the important tool of daily communication. Reading eval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be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nd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set up read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reading and reading ability.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ding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daily accumulation, usually exam and comprehensive tes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mportance to students' creative reading from the evaluation of examination,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reading, methods and habi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Evaluation
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深切感受到“评价”对于小学生幼小心灵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时,我们开始渴望着能有一种真正客观公正、沁人心脾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推进我们的一线教学。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近两年以强健的发展势头跃居为全校的领头学科。此课题可以说是为新课改开了头,起好了步。下面,就我们在实验活动过程中对小学生阅读教学评价的一些点滴收获,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阅读评价对于学生积极乐观的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课题伊始就确定了研究目标: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倡积极评价,鼓
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通过多读,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自觉需要,感受阅读的乐趣。 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受益于未来”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评价注重了阅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日常积累,平时考试与综合测试的结合,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创造性阅读的评价,注重考查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
一、谈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评价方式
(1)学生小组内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直接对发言人进行评价,指出该生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让其他同学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要作到取短补长,如:对朗读课文的同学在朗读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朗读时声音是否洪亮,是否有感情,是否能够作到流利的朗读。对此,我们专门设计了小学生语文课堂
阅读评价表。学生随时可以填写该生的阅读情况.
(2)师生之间互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A、整体上,个别问题,单独评价.B、对全班同学整体上的评价,即评价学生上课效率和反应能力以及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能力等.C、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老师的不足。D、采取课后单独与老师交流分析的方式.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常存在的一种方式,教师对学生采取鼓励式的评价,即对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使他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还采取批评教育的评价,我觉得在整堂课中也应该存在批评教育,当然其中方式要因人而宜.教师自评也
不能少,教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学生更好的意见,完善自己的缺点.
(4)自评,即指出自己的优点及缺点,这个过程即能潜移默化地锻炼学
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谈谈我们在阅读评价中具体的实施方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是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通过课内阅读来培养。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课堂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因而存在着费时低效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我们在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阅读
能力进行不同性质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改进阅读教学。
(一)关注每单元的形成性评价,找准提高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对阅读能力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对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质疑问难,课堂检测,课堂练习,课堂观察,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阅读专题活动,课外活动(手抄报、阅读专题板报等),专项阅读调查问卷等,也包括每单元的阅读形成性测验。下面以学生正确朗读能力形成过程
为例,谈谈如何以评价促教学,体现“以学定教”的基本思想。
1.学前分析评价:每篇课文,我们要求教师课前应通过交谈或简单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课伊始,基于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水平,提出新问题,设计课堂导语,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课前先与学生进行了谈话,我了解到90%的学生在二年级前就会背这首诗了,于是我临时改动了预设的教法,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悟诗情后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记者对诗人苏轼的采访,从采访中我发现同学们对苏轼的生平、生活小故事及惠崇《春江晚景》等诗也非常了解。这使我悟出了学前评价的弥足重要,若忽略了此评价,我们的教学目标或高于学生的
认知亦或低于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都不可能真正做好“以学定教”。
2.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自己练习读正确。学生练
习读书的过程,也是对正确朗读的自我评价过程。
3.他人评价: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朗读:自荐读、抽生读、互荐读、小组读、齐读等等,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时的检查读就是对学生朗读达标度的评价过程,通过评价朗读,找出阻碍学生正确朗读的词句,进行强化训练。这些训练的词句来自于学生的读书实践,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基本思想。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评价读正确这一环节,因为学生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往往出现阻碍单个学生朗读的词句却不一定是全班同学朗读的障碍,或者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的词句又被掩盖过去。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注意采用集体读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正确朗读的评价中来。课堂集体读,在评价朗读正确度时,其作用却不可忽视,学生在集体读时,每当遇到难读的词句,往往读书声就会低下去,或者不齐,集体读的评价形式相对于学生单个读而言,确定的朗读难点更有代表性,况且学生在集体读时,也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如读书水平高的同学可以带一带水平低的同学。我们也注意到集体读的弊端,尤其是品读这一环节,齐读应慎用。因为课堂上过多地使用齐读,
容易形成唱读等不良习惯,还影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不符合新课标倡导的个性化阅读精神。
4.、以评价促提高:对在上述评价朗读中出现的难读词句强化学习后,再让学生练习读课文,同桌或小组互评朗读情况,以评价促学习,最终把课文读正
确,读流利。
每单元教学结束,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以A、B卷测试的形式为主。A卷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达标卷,B卷偏重于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每单元学习结束后,用A卷对全班同学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教师认真做试卷分析,引导学生针对测试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单元复习后完成B卷的测试。单元形成性测试后,让学生把自己满意的试卷装入自己的档案中。教师也依据学生
的测试情况,通过与对比班的横向比较,调整下一单元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单元形成性评价除了AB卷测试外,还包括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如每月一次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或把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等等。每学期一次“我读书,我快乐”
阅读习作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校园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观察和记录。为了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阅读能力评价档案,还设计了一张《小学生阅读行为评价观察表》贴在教室里,其内容包括听力、朗读、
作业、背诵、单元检测等,凡是在各项语文活动中优异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颗星(贴在表上)。
(二)学期末阅读能力总结性评价,拟订下学期目标。
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则需要认真做好期末总结性评价工作。因为,学生的成绩不仅是教师反思教学的依据,还是学生继续努力的开始。我校阅读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形式为笔试和非笔试。笔试通过语文阅读能力量表测验。在规定时间内书面完成一至三道阅读题。非笔试主要考查学生朗读、复述水平。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课题组定出朗读和复述的考查要求。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全面考查,教师对每位学生两方面能力进行考查打分,根据考查结果进行排序。课题组依据班排序表抽出一定比例的同学参加年级非笔试测试,每个年级的非笔试评委组由非该年级任课教师和高一年级的优秀学生共同组成,年级非笔试测试的朗读试题是从学生课本和本学期指定的课外读物中随机选取两段话,让学生现场朗读。复述内容出自本学期教材。最后根据抽取学生的考查结果,进行班与班
的比较,便于教师对照对比班寻找差距,调整下学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学期末每位教师根据学生测验成绩,结合学生的形成性评价,针对学生阅读情况给予全面合理的综合评价,并写出激励性评语。评价结束后把评价结果发
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已复查评价结果,并针对自己的表现仔细回顾,认真反思,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实验研究初见成果
实验以来,在有关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要求进行,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各方面表现较好。
1.建立了一套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评、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和评价方法多样(口试和笔试结
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面不断扩展。
学生一年半背诵四十余首优秀古诗,注意通过古诗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能较快地浏览,扩大了知识面,根据需要利用图书馆、网
络等渠道搜集信息,较好地扩展了自己的阅读面。
通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阅读量明显加大,课外阅读总量平均每人超过了10万字。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读所学课文,读童话,读寓言故事,还读一些中外文
化经典,大大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3.优化了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活动二,举办“红旗飘飘,伴我成长”读书活动,活动包括征文、演讲、手抄报等形式。赛场上,选手们个个精神饱满,或抒情悠扬、或婉转动情、或激情满怀,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观众,使大家的心潮也随之澎湃起伏。选手们声情并茂的演讲把学校的读书月活动推向了。
活动三,评选“书香班级”。为了把学校读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结合各班班级图书角的布置、读书氛围的营造,以及在读书月中各项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学校图书室举办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评选出了“书香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