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发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8 11:26: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文化发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文化发展论文

篇(1)

1.1必须做好共同价值观的引导,用先进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培育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企业的根本信念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高要求。企业的价值观念来源于员工队伍,来源于企业的客观环境。不同的企业,其价值观念往往不同。

1.2必须对企业精神进行深入的提炼,从而进一步的激励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精神的实质便是共同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必须丰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具备较强的内部凝聚力与感召力。因为各个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管理方式、业务发展结构、员工结构等各不相同,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也有所差异,因此企业精神必然是具有独特性的。

1.3要抓好共同理念的培养,用企业理念凝聚员工队伍。企业理念也可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它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发展决策的正确指向。企业在刚刚建立时便已经拥有了初具原型的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的本质便是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和发展之道。企业文化的建设属于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艰巨且具有较大难度的任务,应该要有重点、分阶段的开展。不仅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近期效果。只有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会对企业管理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思维方式以及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产生影响。现代企业基本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提出了企业管理工作以人为中心,始终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人的力量来发展企业。

2.1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朝着理念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发展,企业理念的转变应该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这种管理模式和过去的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结合国内外市场环境的转变以及自身企业的实际特点来确定其经营管理理念,之后再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便是理念管理,过去海尔公司在兼并企业的过程中并非是委派财会人员,而是委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完成这项任务,让企业员工认可海尔公司的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这个企业就自然被激活了。海尔公司的这种管理模式是国内企业管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管理方式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企业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发展即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库同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准确信息实现辅助决策的功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些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能够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2.3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呈现出本土化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入驻我国,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大约有超过70%的企业进入中国,他们都已经在国内设立了分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利用其自身的福利或者提供更好晋升机会等措施来挖掘人才,实行雇员本土化,如此便导致了国内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怎么制定出一个有效的人才发展战略以及人才争夺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2.4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方向发展。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通过培养企业内部的学习氛围,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系统全面的、具有较高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组织。其本质在于借助各种学习活动来让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也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点方向。

2.5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合金化的趋势。在当今时代,国内各大企业要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因为国际市场处于不断融合之中,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开始呈现出与外国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趋势。如海尔公司的文化便集合了东西方的管理理念,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在引进中逐渐消化,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海尔文化。张瑞敏先生曾经这样比喻过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中的团队精神是从日本企业文化中吸取的,海尔文化中的创新精神等同于美国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内企业也应当积极借鉴西方优秀大型企业的管理文化,从而最大限度的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

2.6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说即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优秀的企业中包含了有助于学习与知识共享的内部文化,而其实际行为也和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便是学习内容与效果。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在于利用学习与创新途径来处理好过去一直以来的分工、竞争以及反应性等基础问题。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工作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让企业变成了相互独立且比较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偏差,因此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

3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1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员工都凝聚在一起,发挥出团队的能动性。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即是经济成分与经济利益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国内的企业应当要努力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创造企业员工都能够认可和遵守的价值理念与企业精神,从而让企业员工的思想得到统一,最终实现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效果。

3.2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增强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即是人的管理,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对员工创造性与能力的开发。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便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模式转变的过程,它可以让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从过去的以管物为重心逐渐向着以管人为重心转变。

3.3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美国著名大学哈佛大学曾经进行了这样一个调查:“影响美国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内的各大大型企业以及全球五百强企业中进行了抽查,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他们得到了下面的结论: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例如说雀巢公司、沃尔玛、惠普公司、大众公司等企业,他们能够获得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因为其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国内的企业,比如说海尔的张瑞敏先生在谈论海尔的发展历程时曾经讲过:海尔公司从刚刚建立到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绩,其主要功绩在于企业文化。

3.4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相适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他们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置了分公司,那么如何对这些分公司展开有效的管理,如何让其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便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所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实践说明,过去一直使用的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借助于文化管理手段,来让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出优秀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从而对分散的企业实施有效的领导。

篇(2)

    要全面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就必须先从解读“文化”的含义入手。从汉语的角度来看,我国《周易》曾载:“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是指天道,即自然规律;人文则是指人伦社会规范,即指“以文教化”。后来,“文化”一词一般是指“以文教化”。从西方语言的系统来看,“文化”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指耕作、培育、教育等。其实,“文化”的实质性含义应是“人类化”。这是随着19世纪中叶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发展而逐步明确的。其代表人物就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他于1871年曾对“文化”一词作过这样的表述:“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的和习惯的复合体。”这里,他首次把文化与民族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发端。

    可以说,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是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它包括了人类通过学习获得的法律、文字、艺术、语言及其创造和传承的信仰、价值、道德、风尚等。

    当然,文化就其概念而言,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了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关于广义的文化结构,可以进行多种分类,譬如把文化分成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即二元结构说;有将其分为物态文化、关系文化与心态文化的三元结构说;也有将其分为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四元结构说等。

    单讲三元结构说吧。物态文化,亦称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物态文化的内容较多,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日用器物文化、舟车交通文化等。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关系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所谓制度文化,是指人类在其社会实践及社会生活中所组建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文化层,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等。所谓行为文化,是指人类在人际交往中以礼仪、风俗、习惯等形态出现的行为方式。因此,行为文化更多地活跃在各种社会风尚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心态文化,即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由人类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主体因素构成的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狭义的文化,则专指知识和信仰的有组织的系统。它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精神文化的总和。实际上,它也属于心态文化的范围。当然,人们通常所讲的文化,一般都是指狭义的文化,亦即单指人类的精神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人类社会目前对于文化的认识和对文化概念的表述,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仍然处在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的产物,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因素。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该民族的精神,是构成该民族的重要标志。文化对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一个民族,就要首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也应当首先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更要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

    二、民族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在物质文化生产中,民族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才能创出企业文化的品牌,才能显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展现企业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企业文化必须突出民族文化之特色,这是毋庸置疑的。[1]

    就以民族服饰文化来讲,人们早期的服饰文化先后经历了文身(纹面)、草裙及遮羞物、兽皮及披风、批毡与贯头衣、交领(或称大领)衣、大襟衣等演变过程。现在,服饰加工已成为企业文化中最富有文化韵味的一种企业。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服饰文化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审美要求的核心实际上是对文化的品味。

    (一)民族服饰具有族徽作用

    服饰文化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传统服饰的族徽作用。这种族徽的作用,已超出了服饰本身的御寒、护身及其审美功能,是一种与民族心理素质密切相联的特殊功能。民族服饰对于群体的作用,很重要的一条是凝聚其族人的精神,吸引其族人心理的向心力,以形成其民族集团的团结、统一、秩序,增强其集体为生存而拼搏的战斗力。也就是说,民族传统服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就在于它对于族人的凝聚力,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族徽的作用。任何一种传统的民族服饰,都是一种标志,对外用以区别于其他民族;而在本民族内部,则是相互体认的旗帜,是结成整体的可视性、可观性较强的纽带。

    在我国各民族中,传统服饰的族徽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它往往通过不同的服饰款式、五花八门的头饰与首饰、装饰工艺或各种典型的花纹图案等表现出来。各具特色的传统服饰早已同各自的民族形象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民族的重要的形象特征。甚至可以说,民族服饰是各民族穿在身上的名片。如蒙古族的蒙古袍与蒙古靴,满族的旗袍、大头翅与高底鞋,朝鲜族的交领短衣和长裙,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的狍皮衣,赫哲族的鱼皮衣,维吾尔族的袷袢与绣花帽,回族的白帽,哈萨克族的白色男毡帽与缀羽毛的女帽,苗族的交领绣花衣、百褶裙与花披肩,彝族的批毡、披衫与宽脚裤,藏族的藏袍与氆氇围腰,纳西族的“披星戴月”披肩,景颇族的织花长筒裙,黎族的对襟长衣、织锦筒裙,傈僳族的珍珠帽等等,都成了各民族的鲜明标志。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民族的典型服饰已经有所改变或正在改变,但传统的东西已经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已经为人们所认同。所以,现在如果要发掘或弘扬民族服饰文化,就必须要将传统的民族服饰文化与人们的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创出崭新的时代品牌。

    (二)民族服饰是写在民族身上的历史

    有些民族的传统服饰上所反映出来的图案往往是对历史上重大事件或重大历史变迁的一种朦胧记忆。特别是那些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其传统服饰上的许多图案则被称为“无字史书”。如不少苗族的传统图案就反映了苗族历史上的大迁徙。以贵州赫章、水城、威宁一带的苗族为例,他们不论男女都佩戴花披肩,披肩上或挑或织,均装饰着各种精致的几何图案。据传说,这些图案是其先民为纪念迁徙前故乡的田园、树木等而留下来的。而妇女蜡染麻布裙上段的红、黑两条花纹,则象征天地,中部三圈黄、蓝、绿色条纹,则代表黄河、长江和平原。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筠连一带的苗族女裙上,也有黄河、长江一类的装饰纹样。这些,无疑都是古代先民在大迁徙时留在人们观念中的痕迹。在滇南哈尼族的支系叶车中,女青年均戴尖顶白巾;少女梳12条长辫;15岁前将发辫挽成一个发髻盘在头顶。这12条辫子表示古代先民在部落战争中突围时的12条路线。而头上的尖顶白巾则是当时为躲避追杀而用来遮脸的伪装物。当然,并不是所有民族的传统服饰都有类似的图案。这种典型的图案只保留在为数不多的民族之中。但是,它却能从某个方面揭示出民族服饰文化的史学价值,甚至能为民族的发展变迁提供某种佐证。

    (三)民族服饰是穿在民族身上的艺术

    传统民族服饰往往也被人们称为是穿在民族身上的工艺美术,是人类最早的装饰艺术之一。同时,它也是综合性的装饰艺术。据考古学家考证推断,北京山顶洞人就知道戴项链装饰自己了。远在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我国远古人就有了戴手镯的习俗。目前已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手镯,有石、玉、陶、蚌、牙、骨等多种,还有骨及玉质指环等。河南偃师二里头还出土了四千年前的绿松石项链。可见,人类早期的装饰艺术,多半与服饰有关。人类美化世界的第一步可能首先就是从自身的装饰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与服饰艺术相关的工艺美术,发展成了独立的艺术门类,如刺绣、挑花、蜡染、织锦、玉雕、银器等,大都是从服饰艺术派生出来的。有些地区的剪纸,也是用绣花底样。这说明,剪纸艺术与服饰艺术也有着某种渊源关系。应该说,我国民族地区的各种传统服饰文化,给人们展示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熠熠生辉的艺术世界。它也为现代艺术家、企业家们美化生活、进行艺术创作、加工、创造财富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源泉。而现代社会的人们,也开始认识到服饰文化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上越是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越是喜爱传统的、民族的、民间的东西。所以,我国的传统民族服饰文化艺术,在国外受到了异乎寻常的欢迎和赞赏。如以苗族挑花能手王朝珍、蜡染高手杨金秀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家的许多作品,都已走出国门,受到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青睐。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艺术家也不断到国外去传艺。

篇(3)

企业文化建设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也有新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知识要素不仅仅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还使其使用价值成为劳动过程诸要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知识就是力量,在新经济时代得到充分的证明和体现。正因为如此,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知识共享成为现代企业共同的信条。在此大背景下,企业文化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1企业文化要适应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2l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2)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它的灵活运用、潜能和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受到进一步关注。

3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因为:1)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现代消费群体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3)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4企业文化将更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1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档,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占据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5企业文化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篇(4)

一般而言,企业信息化,是指秉持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等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市场和需求做出迅速反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此定义上看,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在目标上,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二,在内容上,包括生产控制信息化系统、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其三,在所涉及的部门上,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职能部门;其四,在功能上,主要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其五,在载体上,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

(二)主要特征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辅助发展战略的高效性。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作为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准确的数据及时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和高效服务。

2.实践运用的广泛性。

企业信息化广泛用勇于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三个层面,在产品设计、工艺过程控制与零件加工、事务处理、供应链管理与辅助决策等领域都需要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实现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决策辅助自动化以及电子商务等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

3.自身发展的动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企业信息化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特征是从计算机单机应用、综合应用、网络应用的逐步提升;从基层班组级计算机联网、部门联网、企业联网、产业链联网的不断融合,具有连续不断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现状,确定阶段性的目标,分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吸纳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使信息资源有效地运用管理实践过程,提高信息技术利用率。

4.经济效益的潜在性。

在企业中推进信息化不同于以往对产品的技术改造。后者是通过对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效益容易显现;而前者则是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效益是多方面、巨大的而又是隐性的,很难以定量方式给以准确评估。

当前,信息技术正由以前的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向注重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倾斜,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更多地在企业发展战略等高层次显现。

二、对出版企业行业竞争力量分析

深入分析行业的竞争过程从而挖掘竞争压力的源泉和确定各个竞争力量的强大程度,是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企业面对着五种竞争力量的影响:出版企业现有的竞争对手、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出版企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企业最终的获利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出版企业现有的竞争对手

出版企业现有的竞争对手是指从事各类出版业务的主体之间的竞争。我国出版企业结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按地区、部门、专业划分,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规模上大体相当、业务类型大体一致的人民社、教育社、美术社、少儿社、科技社、文艺社等。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森严,出版业内竞争尚处于无序状态:另一方面又因为规模、效益不相上下,竞争强度反而增加。

(二)潜在进入者

出版企业潜在进入者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社会资本的进入,二是跨国出版资本的抢滩。就国内社会资本而言,随着出版业的逐步开放,其势必会进入出版核心业务的竞争,一些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民营资本正虎视眈眈于出版企业的门槛。跨国出版公司也正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我国出版业,其必将改变现有竞争结构,威胁到国内出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替代产品或服务

电子光盘、EBO0K等多媒体出版物对纸介图书的替代,互联网等提供的网上阅读服务等等都形成了对出版业的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威胁。由于替代产品和服务都主要有高新技术支持,使得高新技术出版领域成了行业外资本参与出版的一大突破口。高新技术出版业务也是国外出版公习优势所在。在这一领域,技术优势很容易转化成市场优势,因而对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威胁绝不容小视。

(四)供应商

出版企业的供应商是指处于产业上游的为出版提供纸张、印刷器材等初级原材料、设备的厂商。除此之外,从出版企业出版产品的特殊性来看,出版企业的供应商还包括为出版提供智力支持的作者队伍。在我国,造纸、印刷机械等行业开放程度较高,国际、国内市场供应充分,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量的短缺,因而其对出版业讨价还价能力不高,形成的竞争压力不大。由于出版资源的独占性,根据选题的不同,作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也有所不同。

(五)购买者

出版企业产品主要是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等,其购买者主要是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的批发商和读者。由于大部分出版企业的利润来自于教材(含上教学征订目录的教学辅导读物),因而我国的出版企业一直较为忽略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随着教材利润的降低和国家对这部分的各项调控政策出台,读者对课本教材以外的一般书和多媒体出版物的选择越来越决定了出版企业的竞争实力。

总之,由于我国出版企业的特殊性和较高的进入壁垒,出版业规模集中度低,现有竞争相对缓和,竞争尚不充分,较高的行业盈利水平正刺激行业外资本的流入。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化、信息化程度的加剧,出版企业面临着新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巨大威胁,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将导致业内竞争愈趋激烈。

三、信息化对出版企业竞竞争力量影响分析

信息化对我国出版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没有承诺开放出版业,但民营资本以及国外资本和出版企业、机构可通过打入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零售与批发市场、网上出版和电子图书,渗透中国出版业。中国加入WTO,预示着出版企业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下面从出版企业的五种竞争力量方面分析全球化、信息化对出版企业竞争力量的影响。

(一)对出版企业现有的竞争对手的影响

一些对政策和市场较为敏感的改革型出版社,将迅速发现新的机遇和挑战,改变现有的计划性较强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经营形式。大型的图书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开始出现。在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变化中,出版企业的竞争地位也在发生改变。同时,还将直接面临着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的竞争。信息化使得出版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网络出版等降低竞争成本,但也使得高新技术成为新的进入障碍。

(二)对潜在进入者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根据无歧视待遇原则,国外出版企业将获得在中国与国内企业同等发展的机会。已经有一些国内民营资本或国外出版企业、机构通过打“球”进入出版业,更多的资本正在等待政策松动,它们就能成为出版业的正式成员参与竞争。从最新的新闻出版署出台政策,我国568家出版社正面临着全面改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保留人民出版社为事业单位以外,其余5303家出版社将全部转制为企业来分析,这个时间已经不会太长。

(三)对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影响

全球化条件下,新技术会加速进入中国出版业,E—book和网上出版物等替代品会目新月异。除此之外,电视、电台的节目和消息等也会对出版产品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有一种预测,未来书业的发展以网上出版和按需印刷为主,E-bO0k会更受欢迎,因而出版企业要重视高新技术在出版中的应用,及早进入新产品的开发。

(四)对供应商的影响

由于造纸、印刷机械等行业开发程度较高,所以全球化、信息化对为出版企业提供纸张、印刷器材等初级原材料、设备的厂商来说,影响不是很大。比较而言,由于对机器设备要求等方面原因,国外印刷企业将会对国内现有印刷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但对出版企业而言,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对于提供出版资源的作者而言,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作者的市场意识加强了,并且已经产生或将产生更多的职业作者。越来越多的作者把自己看成是市场中的一员,更加了解读者,知道近期读者的阅读趋向,在学会研究读者的同时,还学会了研究出版、研究市场运作手段。作者的讨价还价的能力越来越强。

(五)对购买者的影响

由于我国承诺中国图书零售业将完全对外开放(已开放),图书批发市场也将放开,随着围外火的发行商的介入,依据其强大的分销能力,图书批发企业等中间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从最终购买者读者来看,加入WTO后,中国图书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的市场运作手段登陆后,相信顾客队伍会扩大,大量的图书宣传、舒适的购书环境和周到的服务会吸引大批读者产生购书欲望。可以预见中国图书市场的对外开放,会发掘和开发更大的图书市场。

四、信息化条件下出版企业发展战略思考

(一)出版产业集团化战略

根据韦斯顿的协同效应理论即“2+2=5的命题”和科斯的市场机制失灵与交易费用方面的观点,结合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需要,出版产业集团化战略是可行性较强的发展战略。具体操作应注意:1.出版集团应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是利用资本的力量和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去配置出版资源,辅之以行政手段,而不是简单依靠行政手段勉强撮合。简单“做大”,除了加大经营成本、造成规模不经济以外,很难起到它的积极作用。2.出版集团应打破出版行业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这就要求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形成统一市场的出版集团,否则将无法与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建立全国性网络的国际出版机构对抗。3.出版集团应拓展融资渠道。出版业加速发展,吸纳资金是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对新闻出版业的融资还仅限于国有资本,刚出台的除人民社外其他的出版社将改制为企业的政策表明已有松动,出版集团应抓住难得的机遇。

(二)出版产业升级战略

电子图书、网上书店、按需印刷、网络出版部是以新技术为基础迅速发展的新兴产物,特别是网络出版是同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出版事业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出版将推动出版业的变革,开拓信息传递的渠道,改变信息传播方式,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网络出版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双向互动性,特别是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大型传媒、软件、互联网和娱乐集团的业务延伸,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出版业的状态。目前,世界上各大出版集团部在以数宁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产业的换代升级,走跨媒体经营、传媒融合之路。

(三)文化积淀战略

篇(5)

2企业文化创新在现代企业发展的作用

2.1企业文化创新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人对生产和消费的要求日趋人性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只有以人为本,提供科技含量高和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挖掘新的市场需求,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企业文化创新能够激发员工士气,挖掘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以人为本”,注重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自主精神,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员工认可了企业文化就会自觉的以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维护企业的形象,为企业带来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和新鲜的活力,消费者和企业的合作伙伴也会被企业的文化形象所吸引,信任企业。

2.2企业文化创新能够形成企业各方面的创新力。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基础。没有创新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创新的员工队伍、创新的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会失去社会价值,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企业的文化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以现代新型管理思想为基础,树立创造性的思维和观念,逐步把创新意识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企业的文化创新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结合企业前进和发展的方向,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不断丰富、升华、创新、提高。企业在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3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篇(6)

1.1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以人性化管理为本,适应市场的变化,目的是追求企业效率,提升经营绩效,增强竞争力。企业文化由观念形态文化、行为形态文化和现象形态文化三部分组成,简单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成的具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等。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运行的保障,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具体情况,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领导体制,形成策略型领导风格。其次要完善企业组织架构,使之与企业文化相匹配。再次要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自觉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激发职工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使广大员工能自觉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②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良好企业文化树立的关键,企业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营造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满足员工的精神生活需求,通过组织竞赛,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形式,激励员工。要做好员工在职培训的工作,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中,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展岗位竞争,激发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兄弟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形成和谐的人文环境,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③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外部特征,是企业被消费者认可的印象总和。企业要以诚信经营为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可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如广告、宣传手册、媒体等,使企业被消费者所熟悉,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2 企业文化创新。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如果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是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终将会被市场淘汰,企业文化也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完善着。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的创新由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决定。任何企业都要经历创立、成长和成熟时期这三个阶段。不同时期企业的组织架构不同,领导和员工的心理状态不同,所创立的企业文化也不同。企业创立和成长阶段,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不太健全,这个时期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和品质服务的竞争,不管是领导层和普通员工都会积极地开拓市场,为消费者尽可能地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扩大市场份额。而在企业进入成熟期,企业发展相对稳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日趋完善,拥有固定的客户群体,市场份额比较合理,这个时期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如果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步伐,不思进取、官僚保守的企业文化的滋生,将会使企业逐渐失去活力,走向僵化,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企业只有扬弃过去,超越自我,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创新,追求卓越,不断学习,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带动其它各方面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以创新的思想、崭新的面貌,屹立于强者之林。外部企业的环境变化也要求企业及时进行文化创新。目前企业逐步走向相互竞争的形势中,未来还要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为了适应这种形势,企业的文化必须与其组织结构相匹配,要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根据调查显示,世界 500 强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就是其先进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而这一切又是以企业文化的创新为基石的,因此企业文化创新势在必行。

2 企业文化创新在现代企业发展的作用

2.1 企业文化创新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人对生产和消费的要求日趋人性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只有以人为本,提供科技含量高和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挖掘新的市场需求,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企业文化创新能够激发员工士气,挖掘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以人为本”,注重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自主精神,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员工认可了企业文化就会自觉的以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维护企业的形象,为企业带来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和新鲜的活力,消费者和企业的合作伙伴也会被企业的文化形象所吸引,信任企业。

2.2 企业文化创新能够形成企业各方面的创新力。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基础。没有创新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创新的员工队伍、创新的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会失去社会价值,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企业的文化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以现代新型管理思想为基础,树立创造性的思维和观念,逐步把创新意识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企业的文化创新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结合企业前进和发展的方向,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不断丰富、升华、创新、提高。企业在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3 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3.1 启发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自觉,建立和谐的文化环境。对于任何一位企业管理者来说,创造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富,企业管理者要有持续创新的意识。企业文化的主体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者的文化思想、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保持依赖于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自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关键“财产”,企业管理者是这笔财产的核心,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不断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准确洞察市场动态,紧盯市场需求,提高素质。

篇(7)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064-1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生成和发育起来的,并为全体成员普遍认同和维护的,具有本企业特色且日趋稳定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企业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企业经营哲学等等。企业文化内涵众说不一,但认识比较集中的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为取得在商品竞争中的地位和把全员力量统一于共同目标下,根据企业实际,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信念、企业精神等从而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尊重每个人独立的人格,有力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一、企业文化所具备的特征

(一)社会性: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企业文化必然带着社会文化的若干特征。

(二)独特性:企业文化产自企业本身。从他产生时就带有本企业特色,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具有不同的特点。

(三)稳定性:企业文化是在日常经营活动的实践中产生的,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而且形成以后,将在长时间里发生作用。

(四)发展性:虽然企业文化具有相对持续性,但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缺少生机和活力。

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其鲜明的企业文化,如海尔公司的理念“敬业报国追求卓越”,通用电器的“勇创一流、大胆创新”等无不为公司的辉煌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在我国建设企业文化,要吸收国外的优秀成果,绝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企业主体性、自主性、先进性和贡献性,充分体现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企业是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存在,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中企业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观。企业在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必须促进生产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应把这作为它的经营思想和宗旨,使之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特征。

(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要强化以人为中心。企业文化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企业家、管理者,更应该包括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三)言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

(四)注重特色性。特色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五)经济性。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确定和强化企业文化的个性与经营优势,通过这种确定和强化唤起职工的认同感,增强职工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大力提倡团结协作精神,使企业形成一个精诚合作的群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扬民主,贯彻以人为本,造就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激励职工参与意识,使他们把自己与企业视为一体,积极为企业的兴旺发达献计献策;将企业精神归纳总结为富有感召力的文字表达,便于职工理解和铭记在心,对外形成特色加强印象。

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029-02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大国的美国经济发展日趋减慢,而弹丸之地的日本,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美国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美国的发展步伐始终慢于日本。可以说。在经济实力、技术设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方面,日本都没有美国有优势。二战后的日本一没有资源原料,二没有资金设备,几乎完全依靠美国的扶持。但几十年后,日本的经济增长对美国的霸主地位造成了威胁。美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不甘于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宝座,于是,大量的美国专家、学者、企业家纷纷致力于日本企业制胜秘密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他们发现,美国和日本的管理中95%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有5%,但导致日本经济腾飞的只有这5%――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的聚合,形成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独特的风格模式,也就表现为企业怎么待人和怎么做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目标、共同价值观、企业作风、行为规范、企业伦理、企业形象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考察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不能光凭经济指标,还要看其社会影响、环境状况和人文状况。美国的约翰・科特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用了11年的时间,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过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竞争取胜的立足点。下面从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加以阐述:

1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理想,并有着共同行为准则、共同价值观的一种微观文化体系。因此,它使企业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员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强调自主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力推动为内力推动。它能排除人为的一些阻碍企业发展的磨檫,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人们在为共同的目标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使得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努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中,依照法律,按科学规律生产和管理好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在自己的实践中形成的企业文化不仅可起到凝聚全体员工的作用,同时在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中逐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企业在社会上建立高度的信任感和崇高的信誉。

2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机制,也有人认为是技术。殊不知,企业文化也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对一家初创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拥有雄厚的资金不是核心竞争力,拥有一两个顶尖人才也不是核心竞争力。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拥有明确而又清晰的企业愿景。在创业阶段,在困难时期,可用它来激励团队。第二。高科技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团队,所以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第三,要培养创新的氛围,鼓励开拓创新,使企业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这是高科技企业必须秉承的企业精神。

这些都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实现的。企业文化的作用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短期内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期来看,通过文化的引导。培养企业全体员工认可的价值观,逐渐规范员工的行为,最终必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因为,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是能够保持住的一种竞争优势。同时,还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而一种模式,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风格,是别人很难模仿的,一旦形成,又是很难改变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比产品、技术和市场等因素更全面、更深刻和更持久,因而,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的决定性、根本性因素。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会在漫长的发展进行中,不断激励广大企业员工,像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地促使员工朝同一目标不断的前进,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3吸引与留住人才。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位美国“钢铁大王”不无自豪地说:“即使我失去工厂,失去金钱,哪怕失去一切,但只要保留我的人,十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

安纳罗格公司有句名言:“你可以用钱买到机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有知识的人,因此,对待人的基本态度是我们文化的灵魂”。

人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企业在一定发展阶段吸引与留住人才的法宝应该是企业文化。一个来到新企业的员工当初可能是因为高薪,而当他离开时却不仅仅因为钱,在诸多原因中,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人才流失的原因很多是对企业文化的不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着员工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着员工的共识,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内在驱动力,构成企业的灵魂。

篇(9)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企业文化从本质上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的一种组织“经济”文化。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一是企业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风格和技术与装备特色、厂容厂貌等,及由此反映出的企业经营者的特点、风格与作风等,二是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规范及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三是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战略、价值取向,及由此体现的企业员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决定着该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等。而对于现代企业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多赢文化”。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联想公司的柳传志有个著名的比喻“房屋图”。他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这所房屋的地基则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标明确、协调一致。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就是用大楼人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每一颗心,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带领下,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经把王府井百货的服务质量做到最好最强。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常德卷烟厂对员工的业绩考核已经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员工的任务和业绩不光和自己的这次目标比较,还和自己去年前年的完成情况比较,进行适当的奖评。这样的企业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企业的工作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境外商品不断输入我国,同时我国商品的技术含量相比其他国家还有提升的空间,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站稳脚跟,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企业文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同时在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用经济的纽带来协调利益关系,更要用文化的纽带来调整员工的思想观念,为深化改革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体现了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正是这种“求实”“保真”的先进企业文化,让西单商场能够在众多鱼龙混杂的商场中能够利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再如蒙牛特仑苏公司,在推出此产品之前,是中国乳业的“黑铁时代”,彼时国内乳企的竞争已近白热化阶段,围绕牛奶价格所引发的战争不断升级,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而蒙牛企业文化创新进取,使特仑苏的蛋白质含量天然达到3.3g,打破国家2.9g的标准,金牌品质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让蒙牛企业在乳制品行业可持续长久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在现代的企业建设过程中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优秀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利于创建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关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主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企业必须要跟社会接轨,企业文化也要和社会主义弘扬的正能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美国29年到33年经济危机时,美国许多企业门口悬挂以印第安人的雷鸟为蓝本而设计的蓝鹰徽――服从规约的标志来共同应对危机,同时也改变以往的以利益至上的企业文化,跟社会接轨,从而度过了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同样如此。例如中铁一局不仅在建筑领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更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建筑施工领域半个多世纪的历练中,他们铸就了开路先锋精神,大秦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高原铺架精神,“诚信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等等,在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弘扬了时代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三、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总结

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我们国家的企业在世界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需要有积极,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期待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有更多的中国优秀企业上榜,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文化在我们的社会中宣扬,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案例精选精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篇(10)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发展目标、经营作风、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辞源》中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所谓“文”是指慢慢的积累,因此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具有象征的、整体的、唯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等特点的;四是企业文化具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两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共同组成的,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正如刘叔铭教授所说:“企业好比人,企业的命运好比人的命运,是由性格所决定。要改变企业的命运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性格,要改变企业的性格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习惯,要改变企业的习惯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行为,要改变企业的行为就必须先改变企业的观念。而完成这一系列的改变,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

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结果,它反过来影响、甚至决定人们的行为。因此企业文化一旦稳固下来,一种成熟的企业组织心态便形成了,它是企业所有经营管理行为在精神层面的综合反映。所以企业文化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作用而产生变化,不会因为某个架构的变化而变化,更不会因为外部某个评价标准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企业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其组织行为是人为难以控制的。但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企业文化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跟随时代适应发展的脚步而不断变化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兼容并蓄,才能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公司工作范围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主要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输配电业务,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电力交易与调度;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等业务。公司总部设在广州,下设3个直属机构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电力交易中心,两个分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和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六个全资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南网国际公司,控股南方电网财务公司。2005年、2006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均进入全球500强企业。从2004年9月起,南方电网开始向越南送电,成为国内率先“走出去”的电网。南方电网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毗邻港澳,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公司作为中国政府授权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营造和平稳定、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几年来,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电力合作,已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南方电网公司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南网文化,正如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到南方电网公司进行调研时指出:“南方电网鲜明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灵魂和活力。”南方电网公司一直以来都秉承“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企业宗旨,坚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继“责任南网,和谐南网”之后,以南网文化的成功打造,再次铸就传奇,将南网现象升华为更受尊敬、更具延展性和生命力的南网之魂。正如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所诠释的:一个企业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步伐,也就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南网公司正是用他们的企业文化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协调步伐,调动积极性。

南网公司将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深度融合、务求实效的基本要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将企业文化融入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公司的管理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南网文化对内增强了企业本身的素质,对外为企业塑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形象,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文化支撑力量。南网文化具有定位精准、人本思想和系统和谐三个特点。之所以说南网文化的定位很精准是因为南网文化特别强调了安全文化: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强调了服务文化:服务永无止境。而所谓的人本思想则是特指南网文化一直坚持着“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将团队建设作为激活组织活力和文化活力的重点,确定了“上下同欲,政令畅通,人人快乐工作”和“讲原则,重感情,严爱结合带队伍”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团队建设理念。而南网文化的系统和谐是因为其企业做到了三点,首先,南网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了公司的宗旨、核心价值观、主题形象等,与核心理念和专业理念相结合,搭建合理的系统框架结构;其次总公司与子公司乃至分公司之间的文化构建关系是统一的,总公司指导各自分公司的文化建设,而子公司也始终坚定不移的传承着总公司的核心理念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属于自身的特色鲜明文化。

南网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与自身的事迹和经营管理相结合,对于大型企业如何做到在坚持共性的情况下突出个性,体现自身文化特色是其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则是关键,而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与各项工作理念的关系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而企业本身对企业文化的重视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条件,南方电网公司的领导就曾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公司发展的精神动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南网文化无声的渗透到了整个企业中,使南网公司取得佳绩有了最可靠的保障,也是所有员工万众一心、排除万难的精神动力,更是企业管理的法宝。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南方电网作出了积极贡献。南方电网公司加快农电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解决了109万户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通过落实同网同价减轻农民负担100多亿元。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主化率达到60%,为我国掌握输变电技术的制高点、振兴民族装备制

造业做出贡献。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成为国内率先“走出去”的电网,为构建睦邻友好、和谐共赢的周边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倡导人人快乐工作,营造了和谐的氛围。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会理事、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陈英对南方电网公司2007年社会责任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南方电网公司2007年社会责任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公司成立五年来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全面展示了南方电网公司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的使命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所做出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取得的良好绩效。这些傲人的成就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南方电网公司令人折服与钦佩的企业文化,更向我们展现了企业文化的伟大精神力量与对企业的深远影响,更加说明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发展之魂成就之魄。

在南网文化中我们更惊喜地看到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并且服务于企业实践,能够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有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有时代精神。而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对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南网文化的根基之深,令人心生敬意。南网文化的体系中所包括的责任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执行文化、廉洁文化等,无一不是切合难忘的企业定位与企情,具有深刻内涵与深远价值的。

南网文化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到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只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这个企业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发展后劲,才会使企业常青永不言败。南网文化的实践更深刻地证明了:文化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土壤,是有序经营的动力和根本。文化建设的根深蒂固才能使企业发展枝繁叶茂、生机无限。南网文化也启示我们必须在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文化,并且要改变人才观的“德才兼备”的概念,而应该加强对“才”的认识;积极吸收各种新的观念和思想,以创新思维为引导保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发展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是市场竞争意识与能力是企业需要强化的思想意识,而这种意识必须融入企业文化中方可发挥最大作用;企业文化的基础是科学的管理制度,因此企业文化也必须在发展中不断改变、不断完善自身,不断跟随时代的脚步前进,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将企业本身一次次推向时代的前沿,走在发展的尖端。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电器自动化毕业论文 下一篇: 生态环境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