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5 02:21: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实训制图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商业、法律、医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普通学科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近两年来,我一直尝试着机械制图案例教学的探索。
三、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立项——将原机械制图的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
通过对绘图员和维修员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对一年级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是: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能识读各种零件图和装配图。因此,“机械制图”课程关于制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内容不变,但对原制图基本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我们确定以一个绘图员1个工作内容为综合项目的载体,将该综合项目按照制图的基本工作程序分解为11项单个项目,再将单个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如:“绘制图框和标题栏”单个项目可分解为图幅规定、字体规定、比例规定等工作任务。
(二)教案设计
绘制回转体截断体(接头)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1.项目实现目标
(1)知识目标:①国标规定的内容;②圆柱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③圆柱被不同位置截切面截切后截交线的形状;④截断体尺寸标注的内容。
(2)能力目标:①能按国标规定绘制图框、标题栏;②能正确使用线型表达接头的结构;③正确绘制圆柱三视图;④正确绘制圆柱截交线;⑤合理标注截断体尺寸。
2.项目工作环境
①多媒体教室;②准备实物模型等供演示用;③教师准备塑料泡沫或橡皮泥等供学生实训使用。
3.项目任务(8项单个项目)
国标规定;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表达的方位及尺寸;常见基本体的类型;圆柱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圆柱定形尺寸的标注内容及标注方法;圆柱截断体类型及三视图的画法;圆柱截断体尺寸标注。
(三)分阶段的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师生共同以任务为驱动,按照“观察—讨论—实训—点评”开展各单项工作项目的教学。内容如下:
(1)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知识。
(2)完成项目任务指导(步骤、方法等):①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实训目的和要求,明确实训任务;②观察要维修零件的结构和加工过程;③学习所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照应用;④分组讨论本案例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标注的内容;⑤在教师巡回检查或提示下,绘制草图;⑥教师评讲各组图形中的正确与错误之处;⑦根据实训任务,让每位学生在图板上进行实际绘图操作。
(3)完成项目的测评标准。①图框标题尺寸符合国标规定;②线型的使用及画法符合国标规定;③图形布局合理,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合理;④各图形正确并符合三等规律;⑤尺寸齐全并符合国标规定。
第二阶段:综合项目实训。
(1)学生根据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做好实训记录、小结,最后提交实训报告。
(2)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和书面实训结果等进行实训成绩评定。
第三阶段:总结和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中德合作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项目是在北京市教委的主导下,由我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合作,引进德国工商业联合会(Deutscher Industrie- und Handelskammertag,简称IHK)技术制图师IHK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技术制图师IHK资格证书项目学制3.5年,通过两次考试后可获得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和难度与德国本土考试一致,因此该证书在全世界享有很好的声誉,代表一个人的高技术水平。本文主要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模式的几个要素出发,介绍技术制图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1 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开展中外合作技术制图师IHK的重要意义是培养全面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此次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突出两个“高”:一是高素质、二是高技能。合作办学技术制图师IHK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其实质是就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后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这主要通过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根据技术制图师IHK的基本要求和最新发展,开发和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法
2.1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应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形成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强化实践教学的力度,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构建独立的教学实践体系
实践环节是实践理论、验证理论、发展理论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特殊的作用, 是完成学生培养计划和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活动。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 公共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课外科技创新、专业课程实训、毕业设计等。课外实践活动包括金工实训、认识实训、生产实训、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3 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继续学习,鼓励老师跟踪当前最新的技术、与从事机电行业的企业合作,利用各种机会聘请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坚持完成赴德国连续三年间断学习三个月的师资培训。取得德国IHK颁发的师资培训资格和考评员资格。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3.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1)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承担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作用;(2)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3)凸显“技术制图实训”的核心地位;(4)定位于学生职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需要;(5)定位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
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为背景,技术制图师IHK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是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的。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对职业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技术制图师IHK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应按照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同时将“双证”纳入教学计划,即学生毕业时既取得我院的毕业证书又能获得德国IHK颁发的技术制图师IHK资格证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地方经济背景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地方经济特色。
3.2 校企合作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2.1 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技术制图师IHK教育培养的是在社会生产一线服务的专门性人才,其属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欲构建适合本专业学生能力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就需要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以此确定相应的实训环节、实训教学模式以及考核评价实施体系等。
3.2.2 技术制图师IHK相关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69—01
一、引言
《建筑制图》课程是建筑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为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如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等课程做好准备。本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了解国家制图标准,学习制图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绘制和识读建筑工程图1 。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用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绘制和识读工程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建筑制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方面。
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应突出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基于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在传统建筑制图课程体系基础上,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要求;
(二)教学课时方面。
学时减少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制图课程改革后面临的现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又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双重原因导致改革后课程理论学时捉襟见肘;
(三)教材方面。
《建筑制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与建筑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建筑构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但由于该门课程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难尽如人意,因此需要运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教学设备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的互动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增强师生互动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师生的互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把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动态性与教师的主动性相结合,能达到建筑制图教学的良好效果。建筑制图课程是表达建筑物的形状、大小、结构、设备、装修等方面有关内容的2 ;
(五)师资力量方面。
根据教学内容及不同章节的难易程度,可分别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地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实训项目组织教学内容
(一)围绕教材阐述。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三视图、剖视图部分,如果能充分利用三维模型,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利用三维模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图样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增强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制图课程的三维模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模型:一是实物模型,二是计算机三维软件绘制的仿真模型。实物模型最直观,但携带不方便,而且模型的管理也是一个问题,时间长了容易损坏。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制作三维仿真模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目前的三维软件有很多,像SOLDWORKS、PRO—E、3DS MAX等。在软件环境下,三维模型可以旋转,进而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还可以对模型进行切割,形成剖切。在SOLDWORKS中,还可以用三维模型直接生成二维工程图。
(二)围绕教学内容阐述。
在专业图的学习中,应大量增加实训内容,提高技能素养,让学生既能识读专业图,又能亲手绘制专业图。在专业工程图教学结束后,安排一周时间进行绘图实训,让学生用CAD绘制一套有代表性的简单建筑工程图,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制图知识形成连贯的认识。
(三)突出实践和计算机能力。
在教学中突出实践课教学,增加练习课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提高制图的速度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大量的制图练习中探求和总结作图技巧,在实际作图时加以恰当运用;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求得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一周的专业图实训,学生增强了对专业图的图示内容及图示方法的理解能力。
四、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推行项目化教学方法
(一)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建筑制图》是建筑工程专业中一门技能性很强切具有一定难度的基础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利用多媒体或动画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在制图课上,教师仍然要借助制图工具进行正确地演示,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3 。
(二)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之后,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知道学习目的。因此,每次上课前都应首先让学生知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的。
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方法
高职院应改革课程考核办法,课程成绩应以平时为主,期末考试只作为参考,或者不进行期末考试。这样,强训平时成绩,每次课都可以达到督促学生学习的效果,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学习、临考抱佛脚的做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课程的合格率。
六、结语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把今后工作重点放在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上,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以应用技术为主导的建筑制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在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工程制图》是培养学生工程图学思维能力和制图技能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传统上采用课堂教学,结合挂图、实物讲解,学生绘制的大多数是手工图,教师上课绘图工作量很大,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特点,我院在传统课程基础上 ,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更新,删减陈旧内容,对教学目标、学时、教学内容、师资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一、教学目标的调整
高职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即高等性与职业性,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教育将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性质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应更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以往的教学侧重理论教学和课堂内绘图训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投影原理和图示方法及识读和绘制环境艺术工程图的能力。现阶段这样的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另外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远远不够,所以我院制定的新的教学目标更侧重职业能力的训练,减少课堂理论教学量,引入项目式教学法使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培养职业素养,以实现岗位就业零距离为目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二、学时及学时分配的调整
以往的《工程制图》课程学时是4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实践课时24。调整后的课时由于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及将AUTOCAD教学与工程制图的合并,总学时拉长为12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40(包括进算计绘图理论讲授)、实践课时88(包括计算机实践训练),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1:2。实践证明,这样的调整既有效的避免了以往课堂理论讲授太多枯燥乏味的情况,又符合现今行业对计算机绘图能力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课时上的保证。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1.删减陈旧内容 :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删减掉与本专业联系不大的内容;对课堂手绘临摹及绘制的内容进行删减代之以进算机绘图实训。
2.将AUTOCAD绘图软件的学习课程与《工程制图》课程合并,并在项目教学中强调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改变以往学生只单纯练习手绘制图,毕业后还需进行再培训才能胜任企业工作的状况。
3.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理论性教学内容,包括工程制图基本理论讲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部分是针对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实训性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教学方法进行。
4.教学内容强调职业性和技能性,模拟完成真实的设计项目。识图和制图能力训练通过完成项目各阶段的图纸任务来完成,例如室内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要完成建筑图纸识别、项目测绘及方案图纸绘制;施工图阶段要完成熟悉国家制图规范和标准、施工图绘制等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消化了理论知识,还能了解企业项目进行的步骤和每个阶段应具备的能力,懂得为什么学要怎么学。
四、师资方面的调整
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整个教学阶段都要紧扣项目进行,所以授课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与项目运作经验。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授者更是“项目”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要把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与任务完成的方法。在这方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校内与校外结合、专制与兼职结合、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合、每轮课程由2-3位教师共同完成的形式。其中校内理论讲授部分由年轻教师完成;校外实训部分由有经验的教师或外聘行业设计师来完成。
五、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形式,增加教学直观性和互动性。
2.改变以往单纯课堂讲授、课堂训练的单一模式,将教学带进虚拟教室、带进企业,以任务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工作即学习”。
3.实践教学更侧重教学方法的实践性,采用校外企业实训的方法让学生介入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中,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知道要学什么,还要懂得将所学的知识可以用来做什么、怎么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课程序列符合项目进行的顺序,在实训环节中学生参与项目的完整阶段,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5.邀请校外专家开设讲座与学生互动,针对学生实训环节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6.改变以往一人授课的模式,整个课程有多名教师共同完成,充分体现资源的优化和互补。
7.实训环节的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的团队协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成绩评定方面的改革
以往《工程制图》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看图给分的模式,忽略能力的评价,成绩的评定过于片面。对工程制图这门课程的掌握单单能画出工整标准的图纸是不够的,改革后的成绩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训技能考评和综合素质考评三方面进行评分。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技能训练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建立教师、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考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业评分标准大致为:纸面成绩30%、企业评价20%、教师评价30%、学生互评20%,这样的评价体系既保证了全面性又保证了公平性和客观性。
以上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程制图》教学中所进行的试点性改革措施,它结合了近几年的广泛探讨及教学经验,也将不断地关注全国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新办法、新思路,为培养出合格的设计人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
1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并贯彻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制图规格,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的绘图技能。
1.1严格认真传授制图要求及标准
为规范图样,便于技术交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图标准。作为一名学习建筑工程管理的学生,理所当然要掌握这些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图纸上的一条线的疏忽或一个数字的差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返工。所以,授课过程中严格认真地对制图要求进行讲解,强调标准的重要性。课堂上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练习任务,掌握好制图的每个细节要求和标准。通过制图要求和标准的贯彻,要把学生培养具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1.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分析能力是制图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当中可以制作一些形体的三维模型图片,与二维的投影平面图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更易于分析清楚立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课件观察形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想象出各个投影面的投影;再离开形体,让学生根据各面投影形想象出形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改变了传统的板书与挂图教学方法,这样做之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但是,是不是意味着采用多媒体教学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速度加快,学生做笔记的时间与消化的时间会减少,反而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制图这门课,多媒体可以演示形体的投影、绘图的步骤,但是学生课堂上的理解能力往往跟不上演示的速度,讲解的时候听懂了,而实际做作业时根本无从下手。所以说,针对制图这门课,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来演示物体的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绘图的步骤及作图技巧,老师还是要在黑板上给学生做示范,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1.3借助辅工具,构造空间模型,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上课时老师可以借助于一些辅工具,比如粉笔盒、水杯、粉笔等等,这些工具相比与二维的投影来说,都很形象、很具体。借助于这些工具,学生应该能很好地把形体的立体与投影联系起来。比如,讲述到圆柱体及圆柱体截切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借助教师上课时带的水杯进行讲解。再比如,讲述到构造三面正投影体系时,告诉学生可以借助教室的三面墙面或者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书本进行构造。对于更难于理解的形体,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切割、拼做一些简单模型进行组合,边组合边分析,这样做更容易加深同学们对形体投影的理解,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1.4课堂上预留练习时间,巩固教学内容
对于每节课讲解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会预留好学生练习的时间,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些针对性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讲课深度,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效果。
2实践教学部分
通过课程实训和技能竞赛,把制图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和画法贯穿于其中,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绘图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绘图和识图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1高度重视学生的课程实训
制图课理论知识部分授课结束后,学生需要对这门课进行实训。老师要制定详细的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内容及要求,明确实训的目的。笔者认为,实训就是让学生独立练习,独立完成实训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实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少数同学不理解或不掌握的话,提倡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把问题解决掉;只有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老师才会去帮助引导和解决问题。
2.2开展制图和读图比赛
为提高学生的制图和读图能力,可以开展一些制图和读图方面的比赛。比如,建筑制图比赛时,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建筑制图标准完成一幅建筑平面图;而建筑识图比赛时,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识读建筑平面图和结构平面图中的内容。
一直以来,在中职学校《机械制图》与《AutoCAD》都是两门分开的课程,或者是两门课简单的进行整合,但是任然没有打破学科的体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就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如何解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问题呢?在此,我们在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驱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打破学科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的《机械制图》是以投影理论为基础,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AutoCAD》是利用绘图软件进行计算机绘图,不仅大大减少了手工绘图的工作量,而且也提高了绘图的准确度。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对这门课进行了改革,但是仅仅停留在学科体系上,仍然按照三视图、组合体、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的逻辑结构进行教学,课改力度仍然不够深入。为此,我们将两门课整合为《机械制图与AutoCAD》后,采用项目任务的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为学习主体。
1.1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岗位能力为要求确定项目内容
以项目为主体,以产品为载体,按照职业岗位要求,以任务驱动设计教学项目,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实训项目进行审核、分析,以此来确定我们的实训内容。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任务的实际操作,都包含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所需的综合技能。这些项目都来源于工厂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根据实训条件及教学要求进行了整合修改,以达到系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
1.2遴选实训项目,重构教学内容
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门课整合之后,我们遴选的实训项目要求是不仅项目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对此,经过认真反复的研究,以绘制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程图为教学载体,并根据零件的分类特点,由简单到复杂,包含了标准件、轴类零件、盘盖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设置十三个实训项目。每一个实训项目包含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尺寸标注、CAD的图形编辑、块与属性、文字、标注和简单三维造型功能等。教学内容既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又紧密结合CAD绘图员中级考证的职业标准。通过绘制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零件图,达到最终实现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装配图的目的。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通过拓展训练,对每一个实训项目的零件进行三维建模,最终达到将每一个零件装配起来的目的。
《机械制图与AutoCAD》项目课程工作任务及教学要求
项目一:绘制定位销零件图
工作任务:
(1)用AutoCAD软件绘制A4图幅。
(2)绘制定位销三视图。
(3)标注定位销的尺寸。
(4)标注定位销的表面粗糙度及形位公差。
(5)填写标题栏及技术要求。
(6)绘制定位销的三维实体模型
教学要求:
(1)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
(2)掌握定位销三视图的表达方法。
(3)了解销的种类及用途。
(4)掌握粗糙度及形位公差的含义。
(5)了解一张完整零件图的基本内容。
(6)掌握AutoCAD软件的图层、线型的定制。
(7)掌握用AutoCAD软件关于图形绘制、图形编辑、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标注、块的创建的方法。
(8)掌握用AutoCAD软件关于三维建模的基本命令及实体的编辑的方法。
……
项目十三:绘制减速器装配图
工作任务:
(1)用AutoCAD软件绘制A1图幅。
(2)绘制绘制减速器装配图。
(3)标注减速器的尺寸。
(4)对减速器的零部件进行编号。
(5)绘制标题栏和明细栏。
(6)填写标题栏、明细栏及技术要求。
(7)绘制箱体的三维实体模型
教学要求:
(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关于装配图画法的一般规定。
(2)掌握减速器装配图的画法。
(3)掌握零件的编号方法。
(4)掌握装配图标注尺寸的方法及原则。
(5)了解一张完整装配图的基本内容。
(6)掌握用AutoCAD软件关于装配图绘制、图形编辑、尺寸标注的方法。
(7)掌握装配图中相邻零件关于剖面线方向的绘制。
(8)了解明细栏的内容。
(9)掌握用AutoCAD软件关于绘制减速器三维建模的装配图的画法。
2.项目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门课程按照项目教学过程分为:明确任务、制订计划、任务实施、成果展示、评价等五个基本环节展开。为了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空间想象能力、机械绘图员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增加项目过程重现环节,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后,将任务主要步骤、关键点、知识与技能点等以语言或文字的方式进行总结,将任务知识内化。
2.1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在分组时,成员不能太多,一般3~5个同学一组,而且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这样,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则为全班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2.2教学内容的安排
项目教学的内容以任务书的形式分发给每一位同学,按照13个实训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二维工程图到三维建模,最后完成装配图,涵盖了视图表达、尺寸标注、CAD的绘图编辑、建模、装配等。教学的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得到提升。
2.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项目完成后,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一般先组织学生自评,然后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教师作为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记录每个组员的表现,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引导。在此环节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考评。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沟通与交流能力、计划组织等方面的素质。
3.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门课按照项目教学实施,将机械制图知识与CAD技能交叉整合,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平面图形转换为直观的立体图,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专业学习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一、引言
机械制图课是机械类高等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改观低分无能、高分低能现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真才实学适应工程和市场,良性就业、发展成才。传统的制图课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考核方法,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学的目标要求,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要运用好考核这一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考核学生制图课学习的全过程,建构理论和实践考核、课堂内外考核、过程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力求促使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掌握理论知识和具备动手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制图课考核的现状和弊端
(一)考核现状:制图课的第一学期,我校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法,总评成绩100分,其中平时占5%,期中占25%,期末占70%。主要考核学生画法几何部分的投影基本知识、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和图样画法等。第二学期以考查的形式考核,成绩按优、良、及、不及四等评定。内容有标准件、测绘零件图、装配图、计机绘图等。
(二)考核的弊端
1.方法太固化,真实性差。传统考核方法,采用100分钟的闭卷考试,以笔试成绩为主,题型一般为补漏线、补视图、单选某视图、由轴测图画三视图、改画剖视图、断面图等,由于受考试时间和试题数量的局限,题型老套单一,数量有限,知识覆盖面不全,有些试题是讲评过的练习题,有些试题多次使用,在考试内容上有很大的片面性,难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
2.比重不合理,针对性差。机械类专业如机制、模具、汽车、机电、数控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制图课考试时采用统一的试卷,内容基本相同,不能体现对各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区别和特性。另外,期末成绩所占总评比重过大,平时成绩占比重过小,对制图课的学习过程失去管控,不能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导致有的经常旷课;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有的人在课堂心在外;不做作业或相互抄袭,到了期末突击复习、猜题押题,为了考试而考试,成绩可信度低,教学效果差。
3.目标不明确,实践性差。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标准、具有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而现实的考核形式和内容并没有体现以素质、能力为核心,单纯的卷面考核方式并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果。零件图、装配图部分的测绘考核,对学生尽管有动手实践的要求,但几种测绘件反复使用,极易是学生懒于动手而相互抄袭。由于没有按一线技术工人的要求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现有的能力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差距甚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上岗就业。
三、制图课考核改革的实施和思考
首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考试的引导、激励和调控功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试卷考试、课外实训考核、答辩、制作模型、徒手绘图、测绘零件图等。其次,考试命题类型主要有选择、判断、据轴测图画三视图、补画漏线、补画视图或剖视图、改画剖视图、断面图等,以多类型、多方向引导学生勤学苦练,提高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使考试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具体的改革方法:1.为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考核权重上要恰到好处,考核总评=出勤10%+课堂表现20%作业20%+期中20% +期末30%,加大了平时的出勤、上课表现和作业的比重以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扭转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突击求得分的不良学风。2.考卷考核:闭卷考试促使学生扎实、系统、真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开卷考试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物图转换的能力和工具书的使用能力,从总体上考核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用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3.实训考核:对于零件图、装配图部分要加大实践考核比重,考核总评=出勤10%+作业10%+实训表现20%+阶段成绩20+结果考核40%。由于制图课的第二学期是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计机绘图等基本技能知识,不便用考卷考核,而用测绘零件图、装配图、软件绘图进行考核,就必须加大实践考核的评分权重,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出勤和作业,更重要的是考核实训投入和动手表现;实训每一阶段的成绩如:拆卸、测绘及数值、画草图等;测绘结果。4.答辩考核:为了防止测绘结果出现抄袭、代画等虚假现象,不能只由图面确定分值,采用学生当面答辩的方式,答辩的内容可广泛取材,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针对学生的测绘结果,涉及不同的知识点,包括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特殊画法、工艺结构性、公差配合、装配关系等。这些知识含盖广实践性强,可以考核学生综合读图、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实训考核的指挥棒督导学生深入实践,勇于动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就业和企需要。5.几点思考:在改革考核的实施中,要保证考核实施的可靠性、有效性,必须加大试卷考核题库的题量,尽可能的覆盖各考点部分的精细处,同一知识点的题目不仅数量大而且要类型多,难点、重点把握好,难易程度要适当;可以吸纳实验实习老师出题入库;教考分离,并且出同分量的考题四份以上,考前随机抽取;相近专业的考题不能公用,要有区分和侧重;最重要的是要严格考核、严格把关,严格学籍管理,避免一杆过和高分低能现象出现,使考核的指挥引导作用落到实处。
四、结语
“考核”这一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的“指挥棒”,只有结合制图课目标和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和革新,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它督导“教”与“学”的指挥、调控作用,使制图教学真正面向就业和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53-02
建筑CAD是建筑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娴熟程度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调控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由于原有课程下培养的学生离企业人才标准存在一定的距离,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已不能满足现有的课程教学,对此,应结合新的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过程考核,保证考核评价的及时性、真实性,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原课程标准下建筑CAD课程考核体系存在的弊端
原课程标准下建筑CAD课程考核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不注重识图读图能力的培养,未全面贯彻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建筑CAD原课程标准下考核体系中,评价内容未注重识图读图能力方面的考核,导致学生读图能力差。也没有将房屋建筑制图规范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绘制出的图形不规范。如果学生贯彻制图标准,每个学生绘制出的成果图应该会很相似,也轻易就能判别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形成优质规范的计算机绘图文件便于共享和管理。
第二,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原课程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这样一来,两次考试的成绩占了总成绩的70%。这极易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不重视学习过程,学习马虎应付,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为了应对考试,甚至出现了考试作弊,出现了考试成绩与所掌握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不相符的高分低能现象。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原有的考核方法使得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应对考试上,学到的知识不能综合运用,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各种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无法体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考核不全面,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原课程的评价方法没有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所有学生使用同一任务,同一评价标准。没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仅仅两次考试,难以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水平,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二、改革后课程标准下的考核体系
改革后的课程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项目的设计既紧密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又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将课程以项目的形式编写,各个项目分为若干个小任务,每个项目后编制了一个实训项目,用来作为过程考核,避免了旧考核体系中的弊端。
新的考核体系总体思想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主,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新课程体系下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占20%,阶段性、过程性的项目实训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取消了期中考试,转用阶段性的项目实训成绩代替。通过阶段性实训测试检测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各阶段的能力进行专项考核,同时,也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阶段性总结,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重视每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阶段性、过程性技能实训考核评价的构建
阶段性、过程性的项目实训成绩占了总成绩的50%,如此大的一个比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建筑CAD的积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直观地体现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利于人才的选拔,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团结协作、自我管理、改革与创新、情感与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一)设计多元化评价内容。该课程设计十个项目,在每个项目后设置一个实训技能项目,每个项目均以百分制来计量,各个项目从简单的单项能力的训练到综合能力的运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各个实训子项目参照技能大赛的项目,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的流程,每个项目均来自实际的工程项目,用一套完整的施工图来进行实训项目的技能训练,实现了真项目真做。针对每个项目设计了不同的考核内容,在内容设计上分为两大模块,一块为专业技能训练,另一块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在评价内容的设定上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阶段性过程化的考核。
1.专业技能占60%。在专业技能的内容设计上主要是看学生将项目完成的同时,对各个项目的知识是否熟练掌握,包含绘制图形的能力与编辑图形的能力,同时每个项目都将识图读图能力贯穿其中。
2.职业能力占40%。在职业能力的考核内容上,设置了自我管理能力(纪律)、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对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是看遇到问题时能否主动去思考,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否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组织多元化评价主体。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采用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指导教师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了技能目标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后发现自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是为了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团体实训项目上的互评是小组长进行评价,各组的组长以组内成员对小组的贡献进行评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会积极主动的完成合作项目,而小组成员为了小组集体荣誉,也会主动地去教没有学好的同学,这样形成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学习气氛。而个人实训技能项目的互评则是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总结、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教师评价除沿用以往传统的做法外,还可邀请企业有经验的成员参加,选择一些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让企业技术人员评价在这种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三)建立实训评价表。每个实训后都可以建立一个实训项目评价表,让学生完成实训后在电脑上填写评价成绩。自评成绩由本人根据实训的内容对自我进行打分,考核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本人填写完自评后,写出本次课的总结,看看本次课的得失,有何进步,自己发现了什么操作技巧,有什么问题待解决。实训成果展示,则将本次课的实训成果图形展现出来。在一张评价表上,可以看出学生本人对这次实训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看到本人的作品,让学生更自信、更有成就感。
小组互评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组内互相评价,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如果换成小组之间互评,小组与小组之的学习状况不甚了解,就会造成评价的不公平性。
教师评价是在学生提交完实训成果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填写。三项完成后,事先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会自动进行汇总评分,按自评30%、互评30%、教师评40%进行自动计算,在10个实训项目全部完成后,将10个实训评价表汇总到一个文件,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实训总成绩,最后以50%的比例汇总到建筑CAD课程的总成绩中。下面用表1来展示学生的评价。
表1 实训项目八评价表
项目名称 办公楼立面图的绘制 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施工
实训时间 实训地点 计算机绘图室 机号姓名
任课教师 实训班级 评价得分
评价项目 自评
30% 互评30% 师评40%
专业技能(60%) 绘制图形 (25分) 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绘制1-13轴立面(10分)
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绘制13-1轴立面(10分)
能熟练地创建楼层表(5分)
编辑操作 (25分) 能熟练运用立面菜单下的命令替换门窗阳台(10分)
立面图上多余的线条删除、少的线条添补上(10分)
熟练地进行图案的填充(5分)
识图能力 (10分) 识图准确、并能快速进行图形的绘制(10分)
职业能力(40%) 自我管理能力(10分)
团队合作能力(10分)
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
革新、创新与自我提高的能力(10分)
小计: 0 0 0
总结: 综合评价 0
学生成果展(要求展示1-13轴立面图)
(四)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手段与方式。在考核评价过程中除采用平时评价、实训过程评价、期末考试评价外,在期末总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给予二次评价的机会,让学生拥有进步的权利。而学生往往会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对待二次测试的过程。二次测试就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复习巩固、提高和发展,经过二次测试,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重新拥有了自信。
课程结束后,指导教师综合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朴实、生动、饱含激情的评语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状况,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成才.《CAD制图》校本教材建设中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1)
【Keywords】Overall optimization; drawing; inno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05-02
针对传统工程制图教学中课程内容独立、单一,未有效与工程应用、设计创新相联系等问题,以及结合我校区级精品课程建设《现代工程制图》的教学实践,把现代工程制图内容与创新设计内容整体优化,并结合教材、创新设计知识库、网站、课件等多种教学资源建设,整体优化现代工程制图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保持基础性与综合性相互融合,开创性的将三维制图设计过程、创新思维形成机理、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三方相互集成协同,通过多种平台建设相互促进,使学生工程创新设计与应用能力大为提高,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构建 “创意、构形、设计”相渐进的基于现代制图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突破传统课程独立、单一专业方向的思维, 将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工程设计的综合性相互融合,创新设计全面渗透入教学环节,为学生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1创建了科学清晰的现代制图创新能力培养拓补结构
将当前企事业广泛应用的三维CAD设计软件引入教学中,增加并融合了构形设计、创意设计、三维实体建模、工程模拟优化等基础设计内容或环节,并建立其能力培养的拓补图(如图1所示)。利用三维制图表达创意,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表达实践应用,通过CAE的模拟优化,最后到科技制作与实践,强化创新设计的综合性,实现了学生从“思维创意构形设计三维创新设计工程优化设计工程应用创新”的能力培养体系,实现了从创意思维到工程实践应用的科学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建设。
1.2围绕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多元化教材建设,建立了创新设计知识库。 根据教师多年教学实践以及三维CAD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由课题主要成员结合教师长年一线的教学经验,主编并出版教材及课件两套,并开发了配套电子课件、习题集和习题集答案。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建立了《现代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网站及课程学习网站一套。编辑整理了构形设计案例和高年级学生三维创意案例作品,并经过教师按教学组织进行分类,有选择进行使用。这些高年级学生的创新设计成果对激发低年级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作用。形成了集“教材、课件、网站、案例库”为一体的,面向工程,启发创新,汇聚创意的创新设计的多元化的立体教材群,且创新设计知识库的更新与生长随着学生参与的届数增多,将呈级数增长,形成创新的充满活力的良性和长效的建设机制。
1.3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实训方法,综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训采用跨学科的自主学习方式,根据实训目标,采用“提出问题—学生查阅工具资料—分组讨论—分阶段汇报—教师总结”五段式跨学科训练方法,将独立的工程制图与设计专业知识通过创新设计目标串成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有效的锻炼了学生文献检索、归纳总结、综合理解、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良好习惯。如在工程制图测绘里,要求学生根据实物和二维图,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和结构认识与改进。
2建立“创意驱动—三维贯通—实训强化—学研提升”四层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促进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2.1构形设计与表达,激发创意。创意虽然是以“灵感”的面貌出现,却不可能凭空产生,我们说“工程制图是工程师的交流语言”,构形设计与表达可为学生的创意提供依附和表达。只要有方法,每个人的创意都可以源源不绝。和其他的专业技能一样,创意能力也同样需要学习和训练。通过构形设计与表达,捕捉住学生瞬间即逝的创意,实现创新火花的汇聚。如学生针对98年雪灾创新性的设计出了电缆机械除冰装置,通过与指导老师多次交流,最终设计得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2三维工程化模拟设计,贯通创意。通过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的测绘逆向,建构求解,构形模拟,数值校核等手段,虚拟贯通了零散的创意火花,学生的创新激情高涨,通过三维模拟分析,反复修正,最终得到结构合理,工程相关,极富附加值的三维创意产品。如工程创新设计案例库里的所有作品都走过了虚拟工程实践,深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如课题组教师指导的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共计8人次
2.3模拟设计的试制与实践,再现创意。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将三维创意模拟产品经挑选后进入样机试制,再经过方案论证、材料选择、试验工艺和跑市场、降成本等多重磨练下,创意变成了样机,工程能力、交流能力、创造能力实质性的显著提高。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在每一届的学生中,有超过20%的学生自主创意最后试制成了样机,较好的实现了最初的创意。
通过对《建筑CAD》和《房屋构造与识图》实训课程标准的研究,发现第一、二学期开设的《房屋构造与识图》第二学期的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而《建筑CAD》在第二学期开设,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在时间点上恰好能够衔接上,课题组大胆尝试,把两门课程的实训进行整合,并初步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实施,在教学中进行验证。
一、实训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
(一)指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是整个实训课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不是一个或二个教师对整个实训课程的整合进行简单的指导,而是一个教师团队,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这是实训课程整合能够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
(二)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
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是进行课程实训整合的先决条件,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整个实训整合课程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不仅要在内容的设定上要体现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整合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内容上要环环相扣,而更要和现实工作的流程相呼应,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了实训课程整合的成败。
(三)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
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要根据整合的课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部门能在时间安排上给予更大的灵活空间,做好实训整合课程和实际教学课程的有效衔接,时间点是非常关键的。《AUTOCAD》与《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整合实训,要在两门课程并行授课之后、学生参加完课程期末考试之后进行课程整合实训,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全心全意的进行实训工作,在精力分配上,时间投入上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四)实训地点的选择、设备的配备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室、场所及所需的设备。
(五)严谨的考核制度
要选择一种新的考核方式,既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训课程中,又能充分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全过程实行动态考核,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团队的合作精神。
(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
要针对实训的对象设置实训的内容、形式、考核方式,就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及提点,有针对的灵活的设置相关的实训整合环节。
二、《房屋构造与识图》和《建筑CAD》实训课程整合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整合实训的定位
该课程整合实训,把《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内容的识图部分与《建筑CAD》制图内容相整合,是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实践性很强,是研究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的识读、制图的一门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多实践的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识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
(二)课程整合实训的目标
知识目标:
1.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2.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掌握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识图及绘制方法。
2.能熟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楼梯及基础的钢筋构造要求。
3.能熟练运用与结构施工图相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和图集等。
4.能熟练利用建筑CAD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5.具备利用AutoCAD软件对施工图纸进行编辑和修改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的能力。
2.应具有自主收集、阅读有关的科技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3.应具备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4.应具备对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的能力。
5.应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课程实训整合项目总体设计与时间分配
(四)课程实训工作任务设计(以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中任务1、任务2为例)
任务1 建筑施工图平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平面图。
2.识读仓库层平面图、一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阁楼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
3.绘制标准层平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的形状及总长和总宽。
2.能够识读出中墙的分隔情况和房间的名称,房屋内部各房间的配置、用途、数量。
3.能够识读出图定位轴线的编号及其间距。
4.能够识读出图中标注的尺寸可了解各房间的开间、进深、门窗及室内设备的大小和位置。
5.能够识读出各层楼地面的标高(相对标高)。
6.能够识读出门窗的图例及编号。
7.能够识读出室内楼梯、室外台阶、花池、散水。
8.能够掌握样板文件的绘制和使用方法。
9.能够掌握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和要点。
10.能够掌握平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任务2 建筑施工图立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立面图。
2.识读建筑物南立面图、北立面图及侧立面图。
3.绘制南立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立面形状及朝向。
2.能够识读出房屋的整个外貌形状、层数、高度。
3.能够识读出室外地坪、出入口地面、勒脚、窗台、门窗顶及檐口等处的标高。
4.能够识读出图上标注外墙表面的装修做法。
5.能够掌握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要点、技巧
6.能够掌握立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五)实训的有效模式及成绩评定
在实训内容上,课题组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而形式上也要打破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六个人为一组,在时间上分为3周。学生之间要彼此合作,紧密配合,虚心请教,教师作为整个实训过程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每组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进行统筹。每个学生除了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之外,还要参与其他学生的任务。
第一周,每组分成两个小分队,三人小分队分别做项目一和项目二,并填写任务分配表。三人精诚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内容。周五召开小组项目交流会议,由一名指导教师参加交流会。
第二周,小组两个小分队项目互换,填写任务分配表。周五针对自己所做的任务进行总结和分析,彼此交流做任务的经验和成果。
第三周,成果验收。成果验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教师针对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成绩,百分制;第二部分是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随机从每组成员中抽取两名学生进行现场答辩和现场制图。这就要求每名学生不仅要熟知自己所做的任务,还要掌握其他学生完成的任务,给学生们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答辩分四天进行,时间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每组都是一个参赛队,每天每组都有两名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和现场制作,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分数,得到四天八个参赛成员得分的平均分,得出答辩成绩,百分制。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还要兼顾整个团队的成果,此举在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实训成绩由(项目成果成绩+答辩成绩)/2,得出每组成员的成绩基数。最后,由每组成员匿名选出每组的两名优秀学员和两名懈怠成员,优秀学员的成绩提一等,懈怠成员的成绩降一等。
整个实训过程,就像是一场比赛,前两周的实训就像是赛前的热身,是自己知识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而第三周就是真正的比赛,使这个实训过程既有趣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