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10 15:00: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保险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篇(2)

该课程包括三个模块:保险学基础知识、保险分类及各个险种的功能和意义、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三个模块的划分是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差异为依据,紧密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中,保险学基础知识以讲授法为主,讲解风险与风险管理、保险制度、保险合同等保险学基础知识以及保险市场各参与者,同时辅以结合时事热点的新闻视频或案例导入、启发提问、随堂习题练习和讲解、头脑风暴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主要章节课后设置了章节小测环节,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给予学生即时反馈,二是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查缺补漏对易错知识点进行讲解。

第二个模块保险分类及各个险种的功能和意义,包括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和社会保险三篇。在介绍社会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内容。该模块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各个险种的功能和意义,会利用互联网资源测评保险产品,还需要具备应用相关保险产品转移个人和家庭所面对的风险的能力。因而该环节中,除了以讲授法讲解理论知识,本人还设计了小组营销对抗赛的模拟实践环节。提前一周将小组营销对抗的题目及要求下发给对应的小组,确保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和本周的小组营销对抗赛题目相匹配,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本模块的最后一周,设置了综合应用课,精选2-3个课程中使用过的案例,利用所学的关于险种的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三个模块,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部分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在保险学实训软件平台上完成个人及团队实训任务,扮演保险公司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操作不同险种的投保、录单、核保、承保、保全、理赔、续保、退保等流程,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和理解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增进对于第一二模块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二、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

教师精选案例,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提前一周分发案例,案例正文之后会有相应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在课程中提问互动、头脑风暴、提交小组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案例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加强了课程互动,另一方面也提升其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使用的案例小部分来源于教材,大部分来源于新闻热点事件和本人自生活中搜集的真实案例,每年根据当年的新闻热点进行调整更新,达到70%以上的案例更新率。同时,同一个案例可以结合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案例中当事人的保障规划分析,不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综合规划。

(二)小组营销对抗赛模拟实践

篇(3)

一《保险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一门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既注重保险基础知识的介绍,涵盖范围广泛,又包括实务操作,与实践结合密切。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还要通过实务练习使其具备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第二,属于应用经济学科、交叉学科,在理论和实务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同时需要运用数理统计等各种技术手段分析问题[1],此外还要结合法学、统计学、灾害学、心理学等各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采取综合教学方式,运用专业化和学科交叉化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保险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一)授课方式较单一

现阶段,我国《保险学》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减弱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

(二)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浅显,跟不上保险实践的最新发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内容多偏重理论

目前,该课程仍以考核理论为主,重点检验学生对基础原理及数理基础的熟悉、理解及掌握程度,笔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左右,平时成绩也多以书面作业及出勤计算,占总成绩的30%左右。因此,要解决《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讲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摆脱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与实践运用更紧密地结合,需加入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与学的角色与观念,强调“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而培养出符合金融行业、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这是《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遵循的路径。本文针对《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期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将PBGS引入《保险学》教学实践,对《保险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自律与交流能力,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PBGS教学模式及其适用性

PBGS是ProjectBasedGroupStudy的简称,即“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注重能力教育,属于探究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发端并流行于西方高等教育中。该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将学生分组建立多个团队,每个团队负责实施一个项目,运用组内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成长。作为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PBGS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从做中学”的基本思想,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杜威提出。目前该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国内学者与教师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在应用性本科专业教学中[4],还是在经管类的课程教学中[5],包括在《保险法》《保险学》等课程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与运用[6],其适用性和效果得到了肯定。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PBGS教学模式的探讨及在各课程中的运用基础上,对《保险学》课程引入PBGS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计及思考。

三PBGS教学模式下《保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设计

(一)改革思路

通过将PBGS教学模式引入《保险学》教学体系中,使学生直接进入不同的教学模块。让学生参与不同项目模块,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所选教学项目,充分掌握《保险学》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获得成就感,同时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与分享。此外,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及职业满足感。

(二)改革内容设计

1.依据PBGS教学模式重新设计教学环节。首先,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带学生进入《保险学》课程的大环境,然后逐步引领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形式,保证每一个项目均包含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其次,按照《保险学》内容和学时划分板块,该课程可分为“三个模块,九个学习项目”。保险基础模块分为风险与保险、保险基本原则、保险合同三部分;保险类别模块包含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再保险;保险经营模块包括了保险费率、保险市场、保险监管。教师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将上述的小模块再细分下去。教师需以主要项目为核心,对教材的结构和章节进行梳理,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完成每一个学习项目,达到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要做的就是通过团队内的交流,选出团队小组组长,组长负责组内分工、协调、过程记录、对团队成员进行评价等工作;团队成员按照分工进行资料查找、制作和讨论完成项目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做好进度管控,包括引导学生团队共同学习,指导团队讨论、制定和修订方案,并分工实施。最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评价。自我评价、组长评价、组间评价及教师评价综合起来构成最终评价结果。2.改革考核方式。调整综合成绩评定规则,将PBGS小组成绩纳入到平时成绩中,提高平时成绩在综合评定成绩中的比例。如根据实施情况,将PBGS小组成绩拟定为总成绩的10-20%。

(三)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4)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论/文/网LunWenNet/Com]

【参考文献】

篇(5)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二、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2]刘敏.探索校企结合的保险教育新途径「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篇(6)

体验式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灵活的方式,比如管理竞赛、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等。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体验式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亲历教学场景和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亲身体验与亲自操作,加之灵活多样的、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动”起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评价一门课程好坏的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动”起来,说明这门课是被他们所接受并喜欢的,这里所谓的“动”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体验式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现场考察等活动,增加了直接交流的机会,并可以面对面的进行理论知识的探讨,建立了一种有效地双向的师生教学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堂45分钟充满了真实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真正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三)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

灌输方式是传统教学常用的方法,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不利于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体验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现场还原,情景模拟、课题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其中,并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但复习了所学知识和理论,也锻炼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够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向社会实践的转化。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保险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依据教学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设计源于生活的场景、人物和案例,学生扮演其中的情景角色,并进行模拟演练,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保险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一般来说,要经过案例选取、情景设计、角色分工、角色扮演和专家(老师)点评等几个环节。案例选取时,要紧扣教学内容,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以便学生能够获取相关资料。同时,所选取案例要难易适中,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情景设计时,一方面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也要符合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情景设计要尽可能贴近生活,目的在于提高情景模拟的趣味性和操作性;最后,根据情景模拟,为角色进行分工,分工即可由学生自行决定,也可由老师指定。学生情景模拟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和点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授保险合同这一章时,投保方和保险方在理赔时,会发生矛盾,严重的时候会诉诸法院。这事可以采取模拟法庭的形式,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投保方、保险方和法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庭辩论,并最终形成审判意见,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参与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保险学教学过程中首选和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案例当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来进行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对理论原理和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保险学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一是案例选择要适当,既要考虑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也要考虑案例分析的价值性。二是案例教学是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实施的,没有理论的支持,案例分析是不能完成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是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要跟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参与案例分析、讨论过程,师生共同创造严肃而又活泼的学习气氛。比如,在讲解保险利益原则时,可以将保险利益的构成条件、保险利益的来源,保险利益的时效要求,确定保险利益的价值依据等内容变成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保险案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课外实训法

课外实训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实验中心上机操作、保险公司岗位实习、保险事故现场考察、聘请经验丰富的保险专业人员来校讲座等。实训法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把理论与实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合理运用。比如组织学生去保险公司实习、考察,让学生充分了解保险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与保险工作人员接触,全面了解处理一个理赔案件的所有程序,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再比如在实训中心上机操作,通过对保险软件的操作,学会基本的保险电子化应用技术,也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保险人士来校讲座或者与学生座谈。总之,通过这些实训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最终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学生布置一个命题,在学生查阅课外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然后组与组之间相互进行辩论,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以提高学生认识或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完保险与其他类似活动(储蓄、赌博、自保)的比较后,可以安排一次“保险是投资吗”的讨论课,将参与讨论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的观点是“保险是投资”,另一组的观点是“保险不是投资”,两小组面对面进行观点陈述、自由辩论、观众提问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辩论后,由老师对讨论内容及结果进行点评。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巩固了保险与其他类似活动的相同和不同等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语言表达、即兴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7)

2互动式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2.1营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

要提高课堂的互动性,首先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互动提供一个自由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倡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有理有据的观点,随时发表见解和看法,消除学生发言的紧张感和局促感;不看重观点的对和错,重在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得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2.2注重讨论和辩论的过程,开拓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保证学生参与度

教师在对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评价和总结时,要注意由过程到结果,特别是关于思考和辩论类题目,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分析角度和分析思路,开拓学生的思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对于辩论式案例教学,关键是要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将其变为少数同学获取额外奖励分数的加分项。

篇(8)

普遍来看,多数高等院校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开设农业保险学课程的院校。一方面原因在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形成了“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环节和补充”的认识。这种认识将实践教学仅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认为实践教学应依附于理论教学,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体现在理论教学方面;另一方面是由于实践教学,尤其是课程实习多无指导教材,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课程实习往往涉及协调校外关系单位,实习组织工作复杂,实习学生难以管理,一旦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和指导教师还要承担责任,这些因素直接导致高等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应树立对农业保险课程实践教学的正确认知,改变高校对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态度,搞好实践教学。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的文件要求,深入领会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内容,应建立科学的实验、实习内容体系,通过实验和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例如在农业保险学理论课程中,“干旱”可以作为附加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农户投保种植业保险,保险责任附加“干旱”这一自然灾害,那么由干旱导致的农产品产量损失应由保险公司补偿。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土壤什么情况视为干旱”,而对于“干旱”的认定,应在实验室中进行。具体做法是将遭受旱灾的土壤取到实验室,通过烘干来测定土壤中的含水量是否达到“干旱”标准。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此类知识。再比如,农业保险理赔环节中,对水灾过后受损的水稻采取“摸”的方法鉴定其生死,首先是水刚退时,用手轻撩稻苗,若随手而起或轻拨稻苗即齐根拔断,则证明稻苗死亡。反之,如果不能轻撩起或没有齐根拔断的,表示稻苗尚有生机。诸如此类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亲自到实验室或田间地头进行实践,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理论教学。据了解,现有高校开设的农业保险学课程,要么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要么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较少。对于没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农业保险学课程,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已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农业保险学课程,应根据本门课程的特殊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将实践课学时与理论课学时的比例调整到1∶2左右。引导学生在实验、实习中不断思考,加深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效果。

3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理论教学手段的研究,对实验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关注度低。在农业保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理论教学抽象性概念较多,往往难以理解,而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农业保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应探索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方法。以学生能够理解、吸收、掌握实践教学目标为前提,采取包括多媒体指导、多教师参与、多环节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实践能力。首先,应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演示言语难以讲授清楚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实践的操作流程;其次,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农村调查。一个合格的农业保险人才必然是了解农业、农村的人才。应在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和要求学生参与农村社会调查,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实践的了解,进而更好地掌握、理解农业保险的相关理论和理赔方法,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最后,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农业保险是一个由多学科知识组成的交叉学科,其涉猎知识广。鼓励气象、灾害、农业等学科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更好地为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之一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校内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有序开展的保证,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实习基地,才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农业保险人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学校、相关企业加大经费投入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改善实习所需的仪器设备、住宿食宿等条件;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保险人才为学生讲授实践课程,形成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外聘教师互相补充的合理配置。例如吉林农业大学保险专业可以聘请安华农业保险公司的相关人员指导学生的教学实习,利用企业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加学生对农业保险实践的认知;三是建立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在实习基地建立高效、科学、规范的运行和管理办法。从机构设置、人员落实、制度建设、工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切实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和引导有兴趣、有能力、爱钻研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参与农业保险相关的调研活动、探讨农业保险新险种的可行性、参与农业保险企业生产实践等工作,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篇(9)

(二)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

1.学生满意度的整体情况本研究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并对调查数据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经检验,KMO和Bartlett值分别为0.949和4195.431,P值为0,表明显著性水平较高,变量间的相关性水平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对21个变量提取公因子,共提取出5个公因子,方差贡献度依次为14.81%、14.20%、13.16%、12.11%、11.80%,方差累计贡献度为66.08%;随后对每位同学的问卷打分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计算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各因子的权重由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决定。

2.学生满意度水平的影响因素为了便于探究影响《保险学》课程教学满意度水平的具体因素,在因子分析法分析的过程中,采用方差极大法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以使得到的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公因子F1上有较高载荷,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4.81%,说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满意度水平的重要因素。个人能力提升在公因子F2上负有较高载荷,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4.20%,其对学生满意度水平的影响程度仅次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设置在公因子F3上负有较高载荷,教师素质及职业发展在公因子F4上负有较高载荷,说明《保险学》课程教学已经逐渐由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

篇(10)

一、《保险学基础》课程在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现状

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的保险行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使得保险学的课程学习也在不断加强。《保险学基础》课作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注重保险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保险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还可以更好地构建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框架。在过去的课堂中,《保险学基础的》教师对保险的分类、保险的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的提出较高要求,却忽略了如何利用此类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我认为《保险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将保险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高职金保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改革。

二、在目前高职的《保险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也在飞速前进,但高职《保险学基础》课程教学依然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仅重视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尽办法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中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授课教师主导课堂,仅是强调学生要记住课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却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实务操作,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打了较大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小。授课的老师一般是科班毕业,没什么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3.保险的实训教学欠缺实效。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实训的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没有购买动辄几十万的保险实务操作软件,实训的基地以及实验室极其简陋,造成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无法进行实务操作;二是实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是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学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则采取敷衍的方式,造成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低,这也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保险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

在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对《保险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改革:摒弃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的老师一统天下的填鸭式教学,而改成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情景化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理论保险知识由一个个情景再现来进行,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情景再现中完成我们的教学。第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就是保险业,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进程中还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作为专业的保险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平台,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向,不断吸收行业中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果,根据行业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自我的继续教育与知识更新。第三,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增强实训能力:1.力争在校内建设出模拟保险公司工作的场景,引领学生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进行模拟操作练习;2.与企业合作,加强校企联合,采用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学生到保险机构现场观摩实践,同时尽可能多的邀请保险公司精英到校指导学生模拟操作。双管齐下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过程,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第四,考核方式的改革:作为一门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并重的保险类基础课程,《保险学基础》的考核应该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1.主要通过卷面考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日常教学中穿插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主要依据学生的日常考勤状况、学习态度、实训日志、实训报告及各项实务操作的质量、团队的配合、个人创新能力的体现等多方面来进行综合的实务考核。

四、结束语

在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保险业开始了面对全球开放,非常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给我国的自有的保险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促进了我国保险市场对专业的高素质保险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培养专业的保险人才在高校专业中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选择。因此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保险基础势在必行,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走的越来越好。

作者:林书童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淳正.金融保险专业“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06):50-52.

上一篇: 高一历史教学论文 下一篇: 现代语文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