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学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10 15:00: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济学学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济学学术论文

篇(1)

经济数学中的导数不仅具有边际概念,其另一方面就是弹性,简单来说弹性研究就是对函数相对变化率问题进行探讨的手段。例如,市场上的某件物品的需求量为Q,其价格则为p,弹性研究就是对两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Q与p之间的关系公式则为:Q=p(8-3p);EQ/Ep=P•Q/p=p•(8-6p)/p(8-3p)=8-6p/8-3p。

从以上的弹性关系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价格处于某个价格段位时,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弹性范围将会得以缩小,但是当价格过于高时,需求量的弹性范围将会急剧增大。经济最优化选择是导数在经济分析中另一个重要作用。不管是在经济学当中还是金融经济,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就要进行经济最优化选择,这也是经济决策制定时的必要依据。其实最优化选择问题在经济学中有一系列的因素要进行考虑,包括最佳资源、最佳产品利润、最佳需求量、收入的最佳分配等。最优化选择中所使用的导数,不仅利用到了导数的基本原理,还使用了极值的求证数学原理。例如,X单位在生产某产品是的成本为C(x)=300+1/12x-5x+170x,x单位所生产产品的单价为134元人民币,求能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那么以下就是作者利用经济数学的一个解法。

2微积分方程在经济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一般的经济活动就是量与量之间的交往过程,在这个交往过程当中函数是其中最主要的元素,但是从实际的经济问题上看,其函数之间的关系式比较复杂,导致量与量之间的种种关系也不能快速准确的写出。但是,实际变量、导数和微积分之间的关系确实可以很好的建立。微积分方程的基础定义为,方程中包含自变量、未知函数和导数。由于导数和函数的出现,所以说微积分方程在经济数学当中的用途也是很大。

在实际的经济问题当中,微积分方程中函数可能会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点就不同于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对于处理这种问题作者也是大有见解。当微积分方程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函数时,我们可以先将其中的一个函数当中常变量,然后使用单变量经济问题来进行单独解决,这是我们就需要用到导数的偏向理论知识。不仅是微积分方程,在处理经济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可能使用到全积分、微分等一些基层理论知识来供我们参考。

篇(2)

《经济数学》作为面向经济管理类职校生的一门具有针对性的基础理论课程,以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中的数学原理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直观认识和应用的主动性,这就迫切需要与数学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工具。我们从2011年9月开始在一些班级开设数学实验,其目的是实现“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数值计方法,熟悉常用的数学软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方法是———运用微积分与数学实验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配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在对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通过软件的使用,一些复杂的概念或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感兴趣地主动学习。在这样的思路下,对数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做如下安排:在60节高等数学总课时中,安排12课时即6次的数学实验上机课。主要介绍Matlab软件特点、窗口命令和基本运算;介绍Matlab的矩阵运算、建立M文件的方法;介绍运用Matlab求函数极限,运用Matlab求解线性方程组和非线性程组;介绍运用Matlab绘制二维图形;介绍运用Matlab进行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广义积分的计算。对于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融入《经济数学》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思想的全方位发展。通过将数学实验融入《经济数学》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准确,更深刻。另外,学生不用再痛苦地纠缠于定理的证明和复杂的计算技巧,这使他们轻装上阵,以更多的热情自主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更强烈。此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使得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进行数学建模。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课时占多少比例、对理论知识如何删减和整合、数学实验内容的选取等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2.数学建模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应用性,密切它与各专业的结合。我们认为,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桥梁,将数学应用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重要形式是通过数学模型,其研究过程是数学建模。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高职数学教育中,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我校自2006年起,每年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取得江苏赛区一等奖、二等奖等好成绩,老师在教学中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除了对学生在暑期集中培训以外,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在数学课上适时地介绍数学建模思想或数学模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经济数学》中我们建立了众多数学模型,如边际分析模型、弹性分析模型、最大利润模型、最优化价格模型、最优批量模型、线形回归方程模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风险型决策数学模型等,建立这些模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条件下、怎么使用这些数学模型。我们通过一系列实例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在引进定积分的数学模型后,我们讨论了经管领域涉及的经济量的总量、平均值等问题:已知边际求总量;已知净投资函数(流量)求总资本量及平均收入、平均成本等。在《运输管理实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中都有成本问题,讲“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时,结合所学专业,讨论最优批量模型在物流成本评价中的应用;讨论成批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陆续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尝试“以案例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或专业实践中真实发生过的场景和结果作为“案例引入”环节,通过案例驱动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后再回到生活或专业的案例中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得以应用,所以案例的选择是关键。

二、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

如何把数学文化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数学素养?这是高职经济数学课程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数学文化的融入无疑是促进高职经济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数学文化融入各知识点中,即将数学文化体现在各教学环节之中,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挖掘若干知识点中的数学文化,才能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提高高职经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把数学文化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以及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联系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家的传记、数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这样不仅增强了这门课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1.以数学史的融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到微积分基本概念极限时,列举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一些实例。一是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作为极限的引例。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潜无限的变化过程的归宿为0。二是可以引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中“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描绘了“孤帆”远影的大小趋向于0的动态意境。碧空“尽”,在数量上的最后归宿是0。又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能够运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的极限过程求圆周率。刘徽在“割圆术”中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把极限的动态过程及其归宿描写得十分透彻和传神。如果一个变量具有向一个有限数A无限接近的趋势,我们就把这个数A称为该变量的极限。

2.以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常常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艺术”,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转化问题,它主要通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暗为明,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可以解决的等价命题,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简洁美的一种具体体现,简洁美通过转化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创造,这是最常用的数学创造实践活动。

三、注重分层教学来强化教学效果

由于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高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成绩相差比较悬殊,给正常的教学带来较大困难。更突出的是许多低分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倦学习,造成知识缺陷积累越来越大。人应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原来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已经不适应学生状况的变化、不适应变化了的教育竞争格局、不适应人才市场的巨大变化。面对没有调整 空间的传统教育,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这种质疑促使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职经济数学分层教学呼之欲出。2014年4月我校召开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研讨会,讨论在院系部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草案)》的主要内容。《经济数学》作为经管类基础课程,要注重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先让C层次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次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篇(3)

二、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新疆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的教学实践看,经管类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难度因专业不同而不同,更多表现在经济学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侧重点不同,经济类专业的要求高于管理类专业。同时,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再者,教材甄选与学生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存在差异,致使学生的统计学基础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这种情形在新疆高校的民汉合班教学中更为明显。这些都给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一)合班教学内容不当

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由于民族和汉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显著,这就使合班教学中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分化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合班教学时需要兼顾教学内容设计和编排、课时数量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这势必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度。一是民汉合班导致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与新疆高校各专业中的民考汉学生相比,汉族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和理解能力要明显好于民族学生,这就使民汉合班的学生出现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功底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合班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出现教学内容偏多或偏少、难度偏深或偏浅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二是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计量软件实践操作的讲解,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在这种验证式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但是从理论层面上看,学生并不理解案例操作背后的原理,从理论上不能阐述操作步骤中暗含的相关计量经济学原理,更有甚者根本不会结合实证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给予专业的解释。三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选用国内权威教材,教学案例大多是摘录国内经济发展的数据,缺少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无法让学生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协调

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的不协调性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同一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教师所教授计量软件的类别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一般很难统一成一种教材。二是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根据主编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级别所甄选的教材有的内容过多且难度较大,增加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是在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有的学院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教材甄选的主要依据,有的高校则注重某种计量软件操作的实践指导性为教材甄选原则。

(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

新疆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其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数学和需要数学基础的统计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连贯性要求有差距,因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一些前期内容上“卡壳”后,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明显影响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听不懂的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样的课程自我效能感特别低,有的学生从开始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此类课程。所以,在民汉学生合班的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

(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授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数学背景、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还要具备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这样要求的明显偏少。这就导致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经济模型脱离、与实际案例脱节、与相关计量软件分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有的高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是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虽然能够讲授计量经济学,但由于学科功底不够深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第二,有的高校理论教学与软件教学完全由两个学院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由经济类专业的学院负责,而计量软件由数学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从学科融合角度看,导致计量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讲授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有的高校仅注重某种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学生根本不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验证式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目前,新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填鸭式”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第二,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考虑学生统计思维和解释数据能力及其运用计量模型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统计素养的培养。

三、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进

(一)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1.加强统计学内容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统计学原有基本内容应该保留,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

2.针对民汉合班教学形式,建立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之间教学沟通机制。注意三门课程教学的前后顺序,避免内容重复讲授,而且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对于涉及的数学基础与概率论及数量统计部分,如有必要可适当多分配一些课时。对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或因课时受限的内容,应予以简单介绍,以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多引用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编制《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案例库由教师负责编制,习题库由优秀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和国内最新习题组成。

(二)教材和软件甄选应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在计量经济学教材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教材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评价机制。教材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和统计方法,注重数学推导,同时还要增加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教学课时数。

2.教材甄选应突出“理论+实际案例+软件”的特色。同时,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各类软件优势,编写实验教学手册,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弥补教学软件单一的弊端。

(三)调动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章节体系内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论推导———统计检验推导———案例”的顺序安排的。针对基础较差且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从实际例题出发,调整该顺序,即采取“案例———统计检验推导及验证———理论推导———再举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开,结合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理论推导及概念内涵,然后再通过举例进行巩固,最后使学生系统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

2.针对民汉学生基础差异分化的实际情况,加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可设计PBL型的案例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讲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证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减少对概念、理论推导等内容论证的时间,侧重对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和背后暗含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计量分析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及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3.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性讲座,及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案例习题,由学带领组内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量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由组内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案例分析过程及相应的结论。

(四)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的专业能力

1.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师资队伍中应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业的教师、统计学教师和计量经济学教师,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经济理论水平。教师只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才能带领学生借助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和模型检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根据本校经管类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参加主要计量经济学软件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革新教学方法

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对子组建实验小组”、“好帮差”等形式,引入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为学生设计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通过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篇(5)

2.丰富教学方法

由于实用经济数学教学的目的和特点,就决定了运用传统的,比较单一的授课模式,即讲授式,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尤其是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对于实用经济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都是非常有益的。

3.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机制,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专门人才

由于当下的教育中,对于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极高。然而,在实用经济数学的考试中,却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推理以及推理过程中的计算。这就使得教师以及学生在教学以及学习的过程中都过度的重视推理与计算。所以要想提高数学建模思想的在课堂中的渗透,必须要改变学生的成绩评价机制,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具有高强度思维能力的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专门数学教师

由于现在的经济数学教师在大学时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数学教育,依据他们现有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很难真正实现上述三条措施,因此应大力加强经济数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加强教师的数学教育哲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数学教学观,要专门培养一批精通数学建模方法和数学软件的使用、掌握经济学基本知识、了解经济问题。要想将数学建模思想很好的应用在实用经济数学中,需要从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然而,以上也仅仅是实用经济数学建模思想的几个方面的探索,且这些研究都还比较浅显。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提高实用经济数学的教学质量,并且将数学建模思想很好的应用在实用经济数学中,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实用经济数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还需要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篇(6)

(二)经济数学的教学模式不够完善,学生自学能力弱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从而提高解题能力的。而电大数学教学着重强调自主学习,面授课时少,数学教材的涉及内容广,信息量大,每节课所教授的内容必然较多,不可能在顾及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花有限的课堂时间,把每个知识点面面俱到。而更多的是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再说大学的教学把反复的练习放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学生要想从简单理解到运用娴熟,必须靠课后自学去实现,保证弥补失去的大量课堂练习时间。但由于多数学生已习惯于以前填鸭式授课方法,在很长时间内,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基础弱、自学能力差,自己自主学习就无从下手,在教学中需要我们逐步完善构建起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编制更适合成人学生学习和应用的经济数学教材随着电大的开放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也随之扩大,尤其是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为经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材编写上首先应以“够用”为度,适当减少枯燥的理论导入,注意介绍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要通俗易懂,注重实际应用。做到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每章有小节、有练习、有答案,适当穿插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的过渡知识,适合成人自学。而且要贴近专业,直接有效地为专业服务。这样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来编制教材更能体现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教材的编写策略应渗透学法,内容设计注重整体性并增加一些与学生实际工作相联系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具备深入浅出、富有趣味、容易掌握等特点,使之真正成为成人远程教育学习的普及性教材。再次作为远程教育的教材,电大经济数学有文字、音像和网络课堂等多种媒体一体化教材,有些多媒体教材比较陈旧,我们也要跟进时代步伐进一步改进网络课堂,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很多起点较低的学员在短时间内创设自主学习的起码条件,以满足成人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多渠道的学习途径。

(二)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尝试将抽象概念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经济数学中枯燥、抽象的概念,冗长的运算使学员感到枯燥无味,再加上电大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轻松直观的教会学生使用公式,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尽量把原本抽象、复杂的理论或公式直观化,简单化。例如讲授极限的概念时,用《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引入,并用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领会极限概念的意境;介绍定积分的概念时,曲边梯形可以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例;讲运用定积分公式计算时,举实际例子如用定积分公式求出基尼系数从而分析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也可以求生活中常见的不规则容器的侧面积、容量等。又如讲解导数应用中的需求价格弹性公式时可以举例分析一些水果蔬菜价格的大小年涨跌,当前房产公司、商场的搞促销的手段等。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者关心的是商品涨价或降价对总收入的影响程度,利用需求弹性概念我们可以明白涨价未必增收,降价未必减收。通过许多形象生动的实例来引入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不仅能轻松地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且提升了数学课堂的魅力,寓教于乐,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2.渗透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教育,把数学教学和数学史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113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加深对数学这门学科本质的理解,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开拓思维和视野;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可以附一些数学家的图片或和数学相关的图片。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介绍有关数学史或简要穿插一些数学家的励志故事,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比如讲到定积分牛顿-萊布尼茨公式时,穿插介绍牛顿、萊布尼茨两位数学家的生平、进取精神、科学探索过程及此公式以两个科学家的名字同时命名的由来。这样可以或多或少改变数学在学生中的印像,降低他们对数学抽象的认识,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而且还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知识。3.采用多种媒体一体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种媒体一体化教学方式则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和文字、音像教材相结合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经济数学课程特点,教师应灵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结合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动的课件,让基本概念的引入、案例的分析及相关软件的演示生动形象,达到课本文字无法达到的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提高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当然,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教学而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真正的教学过程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必要的辅助手段去引导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在课堂上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用多媒体演示出来,而对定理和公式推导过程、例题的讲解过程,则使用在黑板上边推导、边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互动和理解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可视化,增加教学容量,重组教材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成人学生,他们并不是纯粹为学习数学知识而来的,他们在基层工作,直接用到数学知识是很少的,而真正对他们的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在数学学习中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既是从数学知识中抽象出来的,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把教学重点从知识本身转移到数学思想方法上来。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思想方法。比如介绍导数的几何意义时,我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切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在一点处的导数值就是该点处切线的斜率这一知识点,这样做就很好的把“数形结合”这一思想体现出来,达到了化繁为简的作用;讲解定积分的概念时,通过具体的数学背景,来重点介绍概念中所蕴含的“无限逼近”、“以直代曲”、“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数学思想方法,采取这样教学方法不仅能为学生理解微积分的本质提供帮助,而且能进一步地影响他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此外,教学中也可穿插讲“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中用数学的思维、理性的精神去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他们终身受益的。因此,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其次经济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但它有广泛的应用性,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学习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应把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应用进行突出讲授,例如在讲解微分方程时引用人口的增长、人才的分配、价格的调整等例子,从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应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在讲解差分方程时,通过房贷、车贷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浅出地进一步理解课程的知识点,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逐步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是教学的基础,不论任何形式的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上,现代远程教育也不例外。开放教育中师生分离的特征使我们觉得大力推进新型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一切预先由教师主导,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一方面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根据电大远程教育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首先根据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层处理,成为不同层次个体或群体的学习目标。其次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电大提供的多种媒体资源和学习手段,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学习媒体、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等。再次指导学生如何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里或到学校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及利用网络(如BBS、E-mail、课程讨论论坛等)与老师、同学进行交互学习。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来加强学习互动性,克服由独自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达到学生们相互激励、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进步的目的。另外,为了弥补经常性的单向信息传播所带来的目标偏差,应定期召集学员集中到一起,学生针对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辅导教师咨询或与同学讨论。这种新型的开放教育模式,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全面灌输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也满足了现代人在工作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要求。

篇(7)

数学实验是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数学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是对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它是一种新兴的数学课程模式,是以学生在计算机平台上自己动手、动眼、动脑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用数学软件来做实验,分析和解决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做然后知不足”,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选择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验案例,使基础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说明,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

笔者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发现,各高校对数学实验课程开设及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向:

1.2.1数学实验以选修课形式开设

数学实验作为高等数学的后继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此方面的研究关键是实验内容的选择,它一般是依据学生专业特点来决定,比如工科院校多选择和工程有关的实验背景,经济类学生多的院校可以选择一些经济背景下的实验内容,艺术类甚至也可以通过名画来体现数学元素,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到专业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具有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1.2.2数学实验与高等数学同步开设

将“数学实验”课程与“高等数学”的一些课程同步开设,起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教师通过选取适当的实际案例作为引例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将要学习的定义、命题、结论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之后,也可以给出与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或者应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耗费大量的课时,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要求也相对比较高,但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课程教育的现状

2.1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和模式陈旧

传统的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中,都是在“算数学”“,重理论轻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的实际用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文科学生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文科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而且高等数学的内容比中学数学的内容更抽象难懂,传统的“算数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数学就是公式推导、证明计算,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大部分同学都是“不会用”、“用不好”数学,这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力度。

2.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

2.2.1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设置偏少

目前,各个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有条件的学校还会开设后继的一些数学课程,比如“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等,但大部分院校受学时限制必须精简和压缩内容,使得数学课程开设偏少,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需要用到某些数学知识时,只要求学生会用就行,并不要求学生理解数学原理,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并不能真正掌握其应用实质,更谈不上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2.2.2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枯燥单一

现有的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要求。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的数学逻辑性较强,内容上只是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教材的压缩和简化,以公式、定理的介绍为主,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和经济管理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很少涉及经济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经济问题联系不起来,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大部分高等数学教师毕业于综合性院校或理工院校,缺少必要的经济专业知识背景,在教学中只注重其理论推导,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强,对教材中的经济方面的数学知识不讲解,或者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学生认为高等数学不过就是理论推导,没有实际应用,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3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方法被大量应用在金融、财会、管理、统计等各个领域,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从本科专业学习来看,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需要大量的数学背景,如“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都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并且数学方法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管理类数学基础课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成为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实验课程在这项教学改革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3数学实验为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的探索

针对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教学体系的现状,笔者在近些年数学基础课教学和数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使数学实验思想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3.1将数学实验思想融入数学基础课教学

在不影响正常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将数学实验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利用数学软件图像的可视化功能,解释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删除复杂的理论推导和证明,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选择简单的经济案例,通过案例辅助理解知识点,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解一元函数的导数时,给学生讲解导数的实际意义,明确函数的变化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劳动生产率、国民经济增长率等;在讲解第二个重要极限时,选择“复利问题”作为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有所用”。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自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得数学实验的思想真正融入到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笔者在对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很重要,但不能将高等数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发现高等数学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些脱节,甚至有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在高等数学中并没有学习过,而专业课老师一般只是告诉学生如何计算,但不讲其数学原理,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接受起来就很吃力,学习效果自然不佳。鉴于以上情况,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经济管理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使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提高。为此教师应做到:

3.2.1数学教师应与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座谈交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建议高等数学教师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经济管理学科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做到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2.2数学教师要学习一些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

数学教师在钻研本专业的同时,还要学习与经济管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一些经济数学模型,如存贮模型、最优价格模型、运输模型等等,在基础课教学中穿插一些简单的经济模型,或者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讲授这些模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数学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3多种方式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加强数学在专业课程的应用

在传统的三大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修“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适当安排数学实验活动,比如安排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数学实验和建模比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运用数学实验技术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通过对选课和参赛学生的反馈,选修课程的同学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成绩较好,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也相对比较大。这说明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篇(8)

高职院校一向是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往往会偏重实践操作课程而忽略各种基础理论课程,以致理论课程课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剪裁,其中就包括经济数学这门基础理论课。这样压缩了经济课程的学时,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经济数学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但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偏低,导致学生学习投入不够,热情不高,严重地影响教学的开展。

2.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课程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以书本为主”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地沿用“引出定义、证明定理、例题讲解、布置作业”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大量定义、定理和解题技巧。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把学生打造成装载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考核方式单一

采用笔试方式进行学生考核,是高职院校一直贯彻的理论课考核模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虽然对维持教学秩序有一定作用,却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无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反而增加学生心理负担,降低学习的热情。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学生只会疲于应付,无法做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课程,目前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揭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笔者从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素质的角度,对如何有效促进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校本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数学》教材往往不能结合高职学生的课程特点进行教学工作,一方面,教材内容上偏重理论知识,没有突出经济数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另一方面,教材中所用到的定义、概念等基础知识过于严谨,使学生很难从抽象、严密的逻辑体系中脱离出来,真正理解掌握教材知识。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制定以经济应用为主线,对严谨的数学定理、概念等进行合理整合的校本教材。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经济数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据调查,经济数学教材中有关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实例非常少,导致学生不理解经济数学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相应的数学概念,避免采用过于专业化的叙述来表达概念的定义,减少经济数学的理解难度。例如,在介绍极限的这一抽象概念时,可以从庄子所说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例子出发引出极限的定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直观表象,降低理解难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将经济数学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例如,运用极限的知识解释细胞的繁殖、树木的生长等问题。这样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经济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如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关键。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往往遵循“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经济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把数学问题具体化,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各种经济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印象,提高了经济数学在学生中的地位,还培养了学生从问题中不断探讨解决方法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完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模式

单一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不仅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反而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出发,优化并完善经济数学的课程考核机制。一方面,院校在考察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杜绝采用单一片面的考核方式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除了笔试这种常用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调查报告、论文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促进了学生技能方面的发展。

篇(9)

对于案例教学,不同的教育工作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经济数学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激发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其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达到建构知识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理论与实际有机切合的重要教学形式。

(二)案例应用方式分类

依据案例在经济数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式和出现的位置,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1.概念(原理)前案例。在进入教学主题之前,先引入若干简单、特殊的案例,然后以不完全归纳的形式呈现概念(原理)的教学方式称为概念(原理)前案例教学。概念(原理)前案例数量以二三为宜。如:在导数(边际)定义前引入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问题、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问题,在定积分定义前引入曲边梯形的面积问题等。

2.概念(原理)中案例。通过引入贴合教学主题、难度适中的案例,随剖析随呈现概念(原理)的教学方式称为概念(原理)中案例教学。经济数学中的弹性概念适合概念(原理)中案例教学。

3.概念(原理)后案例。在呈现概念(原理)后,再抛出相对较难的案例,以演绎的形式再现或者应用概念(原理),以加深学习者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内化、迁移能力的教学方式称为概念(原理)后案例教学。概念(原理)后案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难度较大,可以分为课上、课下两部分实施。课上以教师为主导,课下以作业的形式,促使有兴趣的学生翻阅资料钻研探索,锻炼其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概念(原理)后案例教学具有普适性。

4.前后呼应式案例。在进入教学主题之前,先抛出案例题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呈现概念(原理),最后剖析案例,应用概念(原理)解决案例的教学方式称为前后呼应式案例教学。前后呼应式案例教学适合于复杂概念(原理),如微分方程理论、差分方程理论、级数理论等。

二、分段函数的案例教学

例1:快递收费问题。圆通快递哈尔滨发深圳收费规定如下:首重1公斤,收费13元,续重每公斤10元。试建立快递收费y(元)与货物重量x(公斤)之间的函数关系。解:y=13,0<x≤113+10(x-1),x>—1例2:邮资问题。国内普通信函重量在100克及以内的,每重20克(不足20克,按20克计)本埠收费0.80元,外埠收费1.20元;100克以上部分,每增加100克(不足100克,按100克计)本埠加收1.20元,外埠加收2.00元。试分别建立本外埠邮资与信函重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篇(10)

二、基于学生现状的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经济数学的教学大多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经济数学微积分的教学难免偏向于强调推理的严密性,计算的精确性.但是,经管类学生大都是文科生,他们更偏向于直观思维及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总体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顾及全体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备课本,更需要备学生,针对学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以外,还应当适当地运用讨论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减少定理的推导证明,转而强调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对于数学定理的证明,可以让学生以情景推导的方式通过合理猜测尝试归纳、猜想及论证.定理的论证可以结合文科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直观形象的描述,而无须马上采用由抽象符号表达、有着严谨逻辑的推理,毕竟大部分经管类学生难以一下子接受严谨的证明推导.简而言之,应当选取能使学生既感兴趣又有助于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式.对于经管类学生,他们的经济数学学习不应该贪多求全,而应当适当降低要求,对书本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减少一些较为生涩难懂的烦琐推理,降低对计算技巧的要求,并以主要概念、主要原理为主体,配以知识点的相关应用为主要授课内容.通过简化、形象化经济数学微积分中的有关概念、定理,使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必将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困难,缓解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和抵触情绪,有效地提高经济数学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 戏剧表演论文 下一篇: 贸易术语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