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1 17:12: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心理硕士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建构主义理论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二、建构主义下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的实践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强调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而教学则为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促进、指导和合作。学生应该转换态度,从原来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的构建者。该理论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探索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能力,教师也应更新观念,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转变为引导、支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搜集分析相关学习资料,提出问题和假设,将所学内容与已知事物联系起来并加以认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以掌握视听说为目的
建构主义主张“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系统化的知识,不仅仅能解决书本和课堂上的问题,学生要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突破英语学习的基本层次,把握英语新闻中想要真正传达的信息和意义,提高英语新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英语新闻的视听说课程,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基本英语知识,例如一些单词句子,同时理解英语新闻中的信息和含义,并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
3.以协作为方式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于他人的交流中才能充分掌握,所以进行语言意义的建构,要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多方交流,而且教师和学生需要进行学习资料的交换和探讨。协作方式在英语新闻学习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整个学习团队共同目标的达成,并能够激起学习团队的合作和进步精神。在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自行组织下,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并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4.以情境创设为手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并赋予其某种意义,或者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重建,达成新的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课堂学习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学生熟悉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以适应现实中多变的语言环境。所以,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选择真实的符合现实情况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知识面,支持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的达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实践策略
1.科学安排教学实践过程
英语新闻视听说的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前的准备,课程中的操作和课程后的扩展三方面,下面对这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课程前准备的程序是,首先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交给学生,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和媒体信息,整理相关词汇句子,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其次教师在播放视听说材料之前提出问题,播放自己整理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进行思考。再次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学生互相交流,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材料对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播放时的技巧,让学生能够在安静专注的环境中进行视听,减除外在干扰,让学生能够掌握材料所要传达的信息,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和听不懂的语句。在重复进行播放视听材料时,教师要为其设置的问题提供线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疑问。在精听环节,教师要针对问题进行具体必要讲解,补充视听材料和更多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视听材料的内涵和所要传达的真正信息,并为他们传授视听技巧。最后,教师再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一系列的视听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英语新闻知识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视听说教学结束后,首先,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课下对英语新闻材料进行认真聆听跟读,学习英语表达语调和语气;其次,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视听内容,让他们在课下进行泛听以提高听力能力和理解能力;再次,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或比赛,或者鼓励学生自己组织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2.英语新闻的导入形式多样化,合理使用视听材料
[3]杨林.流行音乐专业方向视唱练耳课的特殊问题及教学设想(硕士论文).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6-18.
[4]杨立梅.首调唱名法的学习心理基础.中国音乐教育,2002,2:37.
[5]赵楠.从流行音乐的角度谈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2:121.
[6]王欣昕.传统视唱练耳音程训练的流行变革.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4:106.
[7]杨林.流行音乐专业方向视唱练耳课的特殊问题及教学设想(硕士论文).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9.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13-03
引言
在工业设计研究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相关硕士论文,本文从工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方向以及发表数量等,初步分析出2000—2012年间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与变化,从而了解每个工业设计发展阶段的新趋势,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方法与步骤
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之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分别检索论文以及会议文献题目中包含“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文献,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截止到2012年7月19日,为557篇。
二、结果与分析
1.时间分布。考虑到要对现有工业设计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所以选择了较近12年(2000年—2010年)的论文,通过使用“工业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000年没有相关优秀硕士,从2001—2003年相关硕士优秀论文属于发展起步阶段,从2004—2012年每年都会很多优秀硕士,属于迅速发展阶段,相关优秀论文增至557篇,2009年(88篇)是相关数量最高峰点。
经过推断可知,在2009年工业设计的论文达到历史最高的原因在于我国本专科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自1997年以后,随着广大群众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增加,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时,考虑到国家快速发展的需要,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当年本专科生招生数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47.4%。本专科规模的迅速扩大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研究生的扩招能够对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攀升,录取比例和入学率都在大幅提高。
2.作者分布。在检索到的工业设计方面的优秀硕士论文中,作者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学校中,可见相关院校的工业设计发展程度。如表1所示。
小结:由于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具有一定的删选性,由表1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发展较快的院校,并且通过涉及最多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每所院校所侧重的工业设计发展方向或者是发展程度较深的方向。
3.关键词分布。从2000年到2012年,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的期刊论文中,论文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设计教育教学、IDFORCNC(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设计)、设计管理、绿色设计等。由于搜索分布时采用了关键词“工业设计”,所以这里忽略“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数量。所有论文相对较多的关键词如下:可持续发展设计(绿色)、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学 语义学)、设计管理/用户研究交互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数据库、设计教育、造型语言、工设工程(材料、工艺)、汽车设计、时尚设计、服务设计、品牌PI(产品形象识别)设计、人机工程、可用性、设计史、信息视觉化、故事版/情景设计、设计心理学、体验/情感化设计、IDFORCNC。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篇:2010年,北京服装学院屈新波在《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一文中论述了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借助于“需求”将产品设计与材料联系起来。2008年,山东大学张志强在《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2}一文中论述了如何运用人机工程理论对健身器材进行分析,以及针对相关器材人机方面的具体研究。2006年,山东大学吴兰萍在《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3}一文中论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以及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以及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此外还重点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软件,例如JACK、SAMMIE、SAFEWORK等。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刘红在《简论设计项目管理》{4}一文中论述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用户需求的多样化,项目管理的组织及团队建设的内容与项目管理的执行关键,以及设计项目的生命周期。2007年,西北工业大学韩娟在《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5}一文中论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综合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对CAID用户模型进行分析,将基于用户模型构建的用户界面原型引入到界面设计过程中。
4.影响力分布。在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排在前6位的论文,如表2所示。
通过引用频次最多的文章中发现,关注最多的工业设计方向多为产品设计、交互界面方面。因为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研究较早,所以时间早的被引用的几率就很高。但也充分说明这些优秀论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工业设计研究趋势
工业设计从2000—2012年这12年间,发展速度是迅猛的,这一点可以从优秀硕士论文的发表数量日趋增多看出来,并且也是在跟随着社会每一步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简单地仅仅研究工业设计的表面内容,即“产品设计”,变成研究工业设计更加细节化的方面,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工业设计优秀硕士论文中,研究方面数量最多的依次为产品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ID FOR CNC以及可持续发展设计。
李北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的会议论文《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2}中阐述,现在工业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可以看到,工业设计是一种战略资源,是国家创新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正在向着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领域发展。此外通过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工业设计信息化也成为主流。
通过对2000—2012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逐年的分析发现,发表的时间与内容和2000—2012年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发展的主题是一致的。通过对这些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工业设计在每段时间里发展的内容、重点、趋势,这与社会的需求具有着强烈的联系。
每篇论文的关键词是不变的,在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硕士论文中,通过对新的一年与以往相比较新出现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洞察出工业设计每个阶段的新趋势。如表3所示工业设计研究方向从泛泛的大方向上的研究,比如“产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发展成为细分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从抽象的工业设计,变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后来人们发现工业设计离不开与社会、人的联系,所以研究方向渐渐与社会、人联系起来,最终发展成多方向的、细分的研究方向。这与现有工业设计研究人员对工业设计发展方向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2000—2012年有关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以及设计管理等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此外,还可以发现每年相比前几年新增的研究方向即是工业设计发展中研究趋势的新方向。例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3}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那么工业设计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在2002年第一次出现在相关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例如2002年湖南大学龚克在《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14}中阐述了有关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的相关内容。
再例如,在现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库在工业设计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6年第一次出现有关数据库研究的硕士论文。例如2006年东华大学孙明华发表的《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15}。2009年山东大学郝松发表了《基于产品表象信息库的工业设计构型方法研究》{16}。
同时也发现,由于优秀硕士论文是要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提出,受发表时间和评审的限制,虽然相对滞后,但是也能够体现出近十年间的工业设计的大体研究趋势、新的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研究趋势的发展变化受社会发展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的影响较大。
四、结束语
2000—2012年,我国优秀工业设计数量以及发表的内容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这也说明我国工业设计方面研究的水平日趋深入。但是从近几年发现,已经存在研究过(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研究课题的重复性,例如人机工程学,此间不乏相关类似课题的出现。
从2000—2012年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可以看到工业设计事业发展迅速,方向由单一转为多元化,并且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此外,研究趋势受社会发展的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影响较大,比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密切,因此出现了CAID等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工业设计的研究趋势在以后会围绕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设计管理等热门话题展开。随着工业设计的深入研究,也会出现更多新的设计概念,而这些概念一定是可持续性地围绕用户的人机设计,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有更多优秀的硕士论文出现。
注释:
{1}屈新波.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2}张志强.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吴兰萍.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6
{4}刘红.简论设计项目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4
{5}韩娟.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7
{6}吴瑜.人机交互设计界面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7}周睿.基于可用性的手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8}杨大年.中国民间儿童玩具再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
{9}王巍.ICAID系统的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
{10}王军锋.计算机游戏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11}熊湘晖.产品造型设计的外观质量美学评价理论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12}李北.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R].中国科协年会,2006
{13}我们共同的未来[R].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14}龚克.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D].湖南大学,2002
{15}孙明华.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6
广告之所以借助原型助力主要源于当下广告业面临的困境:铺天盖地的广告并不意味着受众的接受,反而可能导致反感,只有能够深植人心的广告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广告要想深植人心,则应能够唤醒受众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也就是原型。这是“因为它唤起一种比我们自己的声音更强的声音。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他吸引、压倒并且与此同时提升了他正在寻找表现的观念,使这些观念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他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人类的命运,他在我们身上唤醒所有那些仁慈的力量,正是这些力量,保证了人类能够随时摆脱危难,度过漫漫的长夜。[3]”这个时候原型不仅起了扩音器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能够深入受众的内心深处,唤起其固有的集体无意识,从而深化广告产品的记忆和认同。
二、国内原型广告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查阅发现主要文献如下:专著(1)本、博士论文(1)本、硕士论文(6)篇、期刊论文(33)篇。这些文章着重论述原型与广告或品牌的关系,其他角度的相关思考不足。它们尽管可能不是相关论文的全部,但是足以代表国内原型广告研究的现状。归纳起来,这些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一)原型建构广告品牌研究
国内专门论述原型与品牌的关系的唯一一本专著是玛格丽特·马克和卡罗·皮尔森的《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话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4]。该书提出了12种原型人物,并认为它们反复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传说与神话故事中,也是亘古以来深藏在人类无意识心理中的“形象”,只要藉由分析这些原型/意象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便能建立起一套运用原型理论与意义管理系统来建构品牌图腾的技术方法。[5]”该书为国内的广告原型研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几乎决定了原型理论广告品牌相关研究的方向和模版。以陈婵[6]、李欣[7]、李岩[8]和陈林华[9]为代表的硕士论文,以及以曾莉芬[10]、范革新[11]、陈林华[12]、谢美英[13]为代表的期刊论文,几乎都是遵循着原型如何打造品牌的思路而写就的。
(二)原型增强广告效果研究
[2]Bandura A,Barbaranelli C,Vittorio GC,Pastorelli C.Self-efficacy beliefs as shapers of children’S aspirations and career trajectories.Child development.2001,72(1):1 87-206;
[3]肖志玲.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4]王云鹏.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6;
[5]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心理科学.2006.29(1):47―51.上海:《心理科学》编辑部;
[6]胡桂英.中学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4;
[7]董斐蓉,何金彩,刘文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第13届学术年会暨重庆市心身与行为医学专委会第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141―143.重庆.2007;
[8]马勇.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硕士论文].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9]Smith M,Duda J,emporary measures of approach and avoidance goal orientation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72:156.175;
[10]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43―46.北京:教师教育研究杂志社;
[11]魏源.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与干预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905--908.上海:《心理科学》编辑部;
[12]连榕,杨丽娴.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田.心理学报,2005,37(5);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导游服务,可以说导游服务是旅游接待业的核心和纽带,两者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一方面,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导游人员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导游服务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越发复杂的今天,导游工作的高独立性、高流失率、高职业倦怠的特点,使得他们在工作中会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他们能接受工作繁重和薪酬下降的现实,但迫切需要心理安慰,这就需要管理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宽管理视野,掌握帮助导游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因此,要想保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导游人员的心理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心理资本概述及研究
2.1心理资本概述
心理资本,是由美国学者Luthans提出的,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一种心理资源,主要包含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要素。在个人层面上,心理资本指促进个人成长和提高绩效的心理资源,在组织层面上,心理资本通过改善的员工绩效最终实现组织的投资回报,提高竞争优势。另外,心理资本具有可测量性和可管理性,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因此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投资与开发导游心理资本,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导游人员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2.2 心理资本维度研究
由于研究者对心理资本的理解或研究存在不同的视角,因此他们确定的心理资本结构要素所开发的测量工具有所差异,从国外研究成果看,Goldsmith 等(1997)认为心理资本包括自尊和控制点两个维度,Larson等(2004)开发了《心理资本量表》,将心理资本划分为自我效能感、乐观和回复力三个维度;Avey等(2006)将希望加入心理量表,将心理资本划分为希望、乐观、回复力、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
笔者在综合中国国情、导游人员素质以及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将心理资本测量标准划分为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四个维度对导游人员的心理资本进行研究。
3.导游人员心理资本测量及调研
3.1测量工具和方法
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游人员的基本资料。基本信息有关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基本人口特征的;还有有关导游人员的工作方面的如带团时间、导游等级、工作年限、学历等。第二部分是导游人员心理资本量表部分,问卷采用6点等级量表,正向计分条目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6”表示非常同意。问卷包括4个分量表,分别为自我效能(6个条目)、希望(6个条目)、韧性(6个条目)及乐观(6个条目),形成了最终问卷中的 24个条目。
3.2 导游心理资本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心理资本的概念、内容及导游人员心理资本量表最终构建了导游心理资本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见表1)
3.3 样本来源和取样
本文以青岛市港中旅国际(山东)旅行社, 中国国旅(青岛)国际旅行社,青岛海天国际旅行社,青岛汇友假期旅行社,青岛招商国旅等10家旅行社及中国海洋大学导游服务公司,青岛报业导游翻译服务公司的专职及兼职导游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93%。在整理问卷的过程中抽出漏答、基本资料填写不完整等问卷14份,最后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72份,有效率86%。
4、导游人员心理资本统计分析
4.1因子分析及结果评价
表中KMO值为0.6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相伴概率值小于0.05,故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把变量从高维到低维作降维处理,从高维空间到低维空间的映射,保持样本在高维空间的某种“结构”,但同时又能保留原变量大部分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由分析得到碎石图(图1)
碎石图显示了各因子的重要程度,横坐标是公共因子数,纵坐标是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从图中可以看到,前面5到6个因子,特征值变化特别明显,从第六个因子后逐渐趋于平坦,因此提取6个因子可以对原标准变量的信息描述起显著作用。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6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见表3)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6个主因子即可看作导游心理资本的六个方面,按照6个因子所包含的条目,笔者将对导游心理资本起作用的六类因素命名为F1(韧性)、F2(乐观)、F3(自我效能)、F4(悲观)、F5(希望)、F6(能量)。根据因子得分函数可以得出每一个主因子171个样本的值,每个因子的得分值为本因子所有样本总分的加和平均值,如表4所示
经过提取的主成分因子得出的均值分析,F1(韧性)对导游人员心理资本起到的作用为0.37331,起的为正作用,作用并不明显;F3(自我效能)为-0.83911,说明该因子对导游人员整体心理资本起到了反作用,反作用非常明显;F4(悲观)负向指标,这里为正值,说明导游队伍里大多数人克服了“如果某件事情会出错,即使我明智地工作,它也会出错,目前的工作中,事情从来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发展”这两个问题;F3(自我效能)、F5(希望)为正向指标,这里得分为负值,说明这两个因子反映的问题在导游队伍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这两个因子对导游人员心理资本有消极作用;F6(能量)为0.85396,起到的正作用非常明显。
4.2导游人员心理资本聚类分析
4.2.1目标导游按心理资本类型划分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调查样本在各因子上的得分,采用快速聚类法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类,可划分出心理资本特征明显不同的四类导游。表5为各类型导游在6个主要因子上的得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根据四种心理资本类型的导游在6个因子上的得分情况,可以把四种类型的导游命名为:1型:乐观积极向上的导游;2型:抗挫能力差的导游;3型:消极悲观的导游;4型:对现状乐观而对未来悲观的导游.
4.2.2不同类型导游心理资本分析
1、乐观积极型:这一类型的导游属于天生的“乐天派”,她们乐于与人沟通,总是精神饱满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充满正能量的人。从分类数量上看,这一类型的导游约占总数的26.4%。
2、抗挫能力差型:这一类型的导游相对比较乐观,工作能力较强,但心里素质较差,抗压能力不强。当工作比较顺心时,她们会如鱼得水,但当工作中出现棘手的事情时,她们较容易气馁。这一类型的导游人数最多,约占导游总数的47.5%。从年龄分布上看,她们大多在25岁-30岁之间,大多属于“80”后,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很好的身体素质,缺少生活阅历跟工作经验,因此,抗压能力欠佳。
3、消极悲观型:与第一种类型导游心理特征恰好相反,这一类型导游缺少工作热情,正能量明显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跟业务能力都较缺乏,工作业绩不佳,从数量分布上看,她们约占导游总数的23.5%。
4、对现状乐观对未来悲观型:这一类型导游工作能力和抗压能力都较强,但对未来极其不自信,工作期望不高,比较安于现状,这一类型导游人数较少,只占总数的4%,是很特殊的一类人群。
5、导游人员心理资本提升策略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心理资本对导游人员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影响,那么如何通过开发导游人员心理资本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绩效与竞争力呢?笔者从导游管理机构和导游人员自身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导游人员心理资本的提升策略。
5.1导游管理机构提升导游人员心理资本的具体措施
1、利用心理量表招聘与选拔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员工
导游管理机构利用心理资本量表来定量分析导游人员的心理资本水平,从而选择那些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积极乐观型员工。
2、通过心理资本开发,提升导游人员的心理潜能
从理论上讲,心理资本是可以被开发、培育、管理、提升的,导游管理机构根据不同类型的导游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导游人员的心理资本。对抗挫能力差的导游多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在培训中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并反复体验成功,从而增强这类导游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加也会促使导游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绩效。对现状乐观而对未来悲观的导游,管理人员需要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采取鼓励政策和奖励政策,一方面,对他们现有的成绩进行适当的奖励,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制定合理的目标并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使这类导游人员对职业未来充满希望。另外,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导游人员的归属感。
5.2导游人员心理资本自我完善机制
首先,导游人员要学会自我肯定,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自己所从事的旅游工作高度认同,自我赏识。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状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导游人员要清醒认识自己的现状,找到自身不足,有针对性的提高心理资本。认为抗挫能力差的导游,就要自我进行有意识的韧性开发,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而对未来悲观的导游就要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并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达到目标,从而对未来充满自信。
6、结论
本研究显示,影响导游心理资本的因素主要是韧性、乐观、悲观、自我效能、能量和希望六大因子,利用聚类分析对导游心理资本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将导游按心理资本分为乐观积极型、抗挫能力差型、消极悲观型和对现状乐观对未来悲观四大类型,并且对导游的心理资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证研究,对于旅游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Adler P S, Kwon S W. 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1): 17-40.
[2] Avolio, B J, Gardner, W L, and Walumbwa, F O?Unlocking the mask:A look at the process by which authentic leaders impact follow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J]?Leadership Quarterly, 2004, 15(6): 801-823.
[3] Bakker A B, Demerouti E, Verbeke W. Using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to predict burnout and performance. Human Rosources management, 2004, 43(1): 83~104.
[4] Hakanen.J.J., A.B.Bakker and W.B.Schaufeli. Burnout and work engagement among teachers [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6, (43): 495-513.
[5]许萍,心理资本:概念、测量及其研究进展,《经济问题》,2010-02-15
[6]吴庆松,基于心理资本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源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中南大学博士论文》, 2011-06-01
[7]卢飞,基于满意度的休闲渔业体验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9-04-20
[8] 汪慧,心理资本与议题销售的关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09-04-30
[9] 窦海燕 ,管理者心理资本、变革型领导行为和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05-01
[10]莎日娜,心理资本对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研究,《东华大学硕士论文》,2011-01-11
[11]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06-01
[12] 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2-20
[13] 是凯,营造旅游景区体验情境的要素与模式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9-15
[14] 曹鸣岐,论人力资本管理视野中的心理资本[J]. 职业时空,2006(24):5-6.
[15] 川曾晖,周详. 开发成功心理资本[J].企业管理,2005(11):95-96.
[16] 陈维政,李金平,吴继红.组织气候对员工工作投入及组织承诺的影响作用研究[J].管理科学,2006,19(6):18-23.
[17] 弗朗西斯·赫瑞比(加),郑晓明译. 管理知识员工[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46-188.
[18] 方伟,李超平. 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与工作倦怠心理资本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人民大学,2008年4月硕士学位论文.
[19]惠青山.中国职工心理资本内容结构及其与态度行为变量关系实证研究.广州:暨南大学,2009.
[20] 司海燕,中学组织气氛、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06-12
[21] 舒子吁,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05-01
[22] 李金星,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05-01
作者简介
2、 提供高质量的硕士论文;
3、 有到相关权威文献上;
4、 提供个人陈述和简历;
5、 硕士期间平均成绩优秀;
6、 较为出色的教育背景;
1.引言
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和成长的环境,而家长则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可见其对幼儿的影响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表明,3-8岁是获得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而亲子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内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家庭读写环境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有关,其中家长阅读态度、家长阅读行为、亲子阅读策略和频率与幼儿早期的阅读能力有显著相关(李晶晶,2010)。然而,在这个充满压力及信息化的时代,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双薪家庭,父母每天要面对的是充满压力和竞争的工作,同时还要抽出时间照顾幼儿。此外,电视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手机、电脑和ipad成为了日常用品,这对亲子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关于城市家庭早期亲子阅读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的总体开展现状处于一般水平,大、中、小型城市相比,中型城市的幼儿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效果要优于小型城市幼儿家庭,其它类型城市之间无显著差异(陶翠萍,2013)。
国内有关亲子阅读的研究在最近十年逐渐增多,许多研究对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影响、亲子阅读的现状、影响因素、指导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对以往关于亲子阅读的研究进行整理,目的是厘清目前我国亲子阅读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2.亲子阅读的定义和形式
亲子阅读,也叫亲子共读或亲子分享阅读,可以简单理解为父母和孩子共同进行的阅读活动。朱从梅和周兢(2006)将亲子阅读定义为母亲和孩子围绕图画故事书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分享性、个别化的阅读活动。伍新春和郭卉菁(2004)认为亲子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与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
关于亲子阅读的形式,朱从梅和周兢(2006)依据母亲对幼儿的反应是否敏感,阅读中是否有提问和讨论等互动程度,将亲子阅读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平行式的亲子阅读、偏离式的亲子阅读和合作式的亲子阅读。其中,平行式的亲子阅读是指阅读的过程中亲子之间基本不谈论或很少谈论书中的内容,即父母主要是朗读书中的故事而整个过程缺乏交流。偏离式亲子阅读主要包括无视或忽略书中的文字作用,误读画面的内容,过度注意细枝末节,随意或过度的无意联想,表面上是围绕书中故事进行交流,实际上已经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等情况。而合作式亲子阅读是指父母与孩子围绕书中的故事进行有效交流的阅读形式。
3.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亲子阅读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通过整理已有的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言语能力。幼儿的言语发展本来就是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学习获得,而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与幼儿围绕图书进行互动,无疑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学习。已有研究发现,亲子阅读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有利于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和提高其口语表述能力(樊俊杰, 2014)。吴燕(2014)的研究同样显示,互动式分享阅读能够有效提高4-6岁幼儿的叙事能力。
(2)幼儿的阅读能力。亲子阅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明(张晓怡, 2008; 朱从梅 & 周兢, 2006;)。
(3)幼儿的心理健康。亲子阅读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展,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由此可见,亲子阅读有利于增进亲子之间关系。有研究表明,亲子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满足幼儿的依恋心理,这有助于幼儿发展出积极正面的心理品质(郭静静,2012)。
4.亲子阅读在早期阅读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亲子阅读对于幼儿的影响是积极的,并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明。然而研究者发现,关于亲子阅读在幼儿早期阅读中的应用主要开展于家庭、幼儿园和儿童图书馆。其中朱红梅(2011)在研究中指出,幼儿园通过创建图书阅览室而指导亲子阅读活动的进行,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同时教导家长亲子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创造亲子阅读经验的交流活动,提升家长亲子阅读的观念。此外,许多地方的少儿图书馆也开始不断重视亲子阅读的发展,为亲子阅读提供温馨的环境和相关的指导,并还开展丰富的亲子阅读活动,例如:亲子读书会、亲子讲座等(曹桂平, 2014; 石静, 2008; 赵玉芳, 2008)。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亲子阅读得到了很多家长和相关机构的重视,只是亲子阅读更多的应用于正常幼儿的早期发展,而较少针对于语言发展迟缓或其他幼儿。此外,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中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具体如下说明。
5.目前我国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不同城市和地区的亲子阅读存在共同的问题。研究者经过归纳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1) 关于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大部分家长不能科学的认知亲子阅读的价值所在,认为亲子阅读仅仅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和获得知识,并且以家长为主导,并不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交流和情感互动(王颖, 2009; 单冬雪, 2014; 杨雯B, 2014)。王颖(2009)的调查研究发现,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主要在于丰富孩子的知识,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对于亲子阅读在情感发展和言语发展的价值认识不够。
(2) 关于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家长缺乏指导亲子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更多的是通过朗读的方式进行,而较少围绕读物进行交流和分享(赵倩 & 徐婕, 2014)。单冬雪(2014)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家长希望通过亲子阅读实现对孩子进行说教的目的。由此可见,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引导孩子阅读与教导式阅读的差异。此外,王颖(2009)的调查发现,较多家长是根据自己的摸索和经验来指导幼儿阅读,其次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学习指导策略,再次是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而在亲子阅读的互动中,家长普遍能够注意讲述和提问的技巧,会使用生动的语调,模仿故事中的行为或寻找机会表演和鼓励孩子,但缺少创造性的延伸,例如进行角色扮演等。
(3)其它问题。较多关于亲子阅读现状的研究表示,亲子阅读的过程,其效果和频率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幼儿的兴趣和特质,父母的教育程度,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环境等(樊俊杰, 2004; 季燕, 2012; 陶翠萍, 2013)。
总的来说,过去的研究更多的焦点是放在了家长的身上,主要还是认为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认识和所采用的指导策略上都存在较大的不足。其次是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及亲子阅读的环境氛围等。针对以上所述的几个问题,许多研究者也给出了不少建议,其中包括建议家长在开展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注重与幼儿的交流和分享,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更多的使用互动式阅读,此外,家长应该了解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有计划的开展亲子阅读(樊俊杰, 2004; 季燕, 2012; 章丽 & 陈丽莹, 2015)。
6.建议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的整理,研究者发现,过去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而较少针对亲子阅读开展相关的实证性研究。因此,将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开展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干预研究,尤其是那些在言语发展上存在问题的幼儿。此外,关于目前许多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指导策略方面,未来的研究可以参照国外已有的项目,同时依据幼儿的发展阶段及最近发展区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幼儿家长使用的指导手册,这样有助于家长科学、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亲子阅读。
参考文献:
[1]曹桂平. (2014). 试论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 图书馆杂志, 33(7), 47-52.
[2]樊俊杰. (2014). 0―3 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研究现状述评. 早期教育: 教科研版, (7), 89-92.
[3]郭静静. (2012). 浅谈亲子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益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8(9), 58-59.
[4]季燕. (2012). 3~ 6 岁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调查. 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1), 77-80.
[5]李晶晶. (2010). 5-6岁幼儿家庭读写环境与其早期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 硕士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
[6]单冬雪. (2014). 亲子阅读活动中的家长角色研究. 硕士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7]石静. (2008). 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8), 110-112.
[8]陶翠萍. (2013). 城市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硕士论文. 沈阳师范大学.
[9]王颖. (2009). 吉林市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现状调查. 硕士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10]伍新春, 郭卉菁. (2004). 国外分享阅读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导刊,2004,(01):56-59.
[11]吴燕. (2014). 互动式分享阅读对 4-6岁幼儿阅读兴趣, 叙事能力的影响. 硕士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
[12]杨雯B. (2014). 早期亲子阅读家长指导行为研究. 硕士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13]张晓怡. (2008). 不同亲子阅读策略对 3-6 岁儿童图画书阅读能力的影响. 硕士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2.回忆我“音乐硕士”的学业历程
3.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4.山东省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
5.我院首次颁发音乐硕士、学士学位
6.中美音乐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7.有关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初探
9.综合性大学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之研究
10.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状与思考
11.上海音乐学院第一个音乐硕士诞生
12.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的研究生教育情况
13.关于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及质量的探讨与思考
14.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硕士培养解析
15.中美德音乐表演专业硕士教育的并置比较
16.台湾师范大学在职音乐教学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17.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之反思
18.我国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调查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反思
19.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积聚能量 服务社会——记流行音乐作曲与理论硕士研究生论坛
20.从NBPTS音乐教师专业标准谈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硕士的培养
21.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创新
22.浅议英国的音乐表演硕士教育
23.音乐教育研究的社会调查方法应用探索——基于10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
24.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
25.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量化分析的可行性
26.回忆我“音乐硕士”的学业历程(上)
27.关于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28.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创新
29.2000-2010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向硕士毕业论文综述
30.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假劣之风当遏止
31.新疆音乐学硕士点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32.中美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要求比较之思考——以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为例
33.儿童钢琴音乐在硕士研究生论文中的研究状况综述
34.中美音乐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之比较及思考
35.社会现实下的分享与抗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教学与毕业要求
36.音乐硕士研究生扩招现状与分析
37.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学探索——基于108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38.留美硕士座谈音乐治疗学
39.论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40.高师“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的若干思考
41.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论文的社会调查方法审视
42.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点介绍
43.简论加强音乐硕士导师队伍建设
44.学术的探讨 人生的启迪——王耀华老师一堂普通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的记录与感想
45.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教师调查问卷简析
46.音乐学系92届硕士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
47.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学生调查问卷简析
48.普通高校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的定位思考
4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以音乐舞蹈生为例
50.我国音乐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1.我国应当设立音乐表演类硕士专业学位
52.音乐治疗的临床操作规律
53.音乐艺术硕士教育研究中的标志性参数
54.论艺术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构建的学科价值与意义——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术活动周为例
55.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的动态致变因素分析
56.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舞台表演实践的教学保证
57.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问卷的调查分析
58.《民族乐器演奏》选修课程在高校音乐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中设置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59.音乐专业艺术硕士课程设置研究的数学实证
60.音乐学硕士“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61.赴美留学生马淑慧获音乐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
62.武汉音乐学院2003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63.音乐学硕士“声乐类研究方向”名称需准确和规范
64.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获准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65.吉林艺术学院喜获音乐学、绘画艺术(油画版画)两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66.高师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67.長江師范學院艺术硕士(音乐)学科简介
68.来自汾河畔的歌声——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杜兵印象
69.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70.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基于五所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定量研究
71.音乐类硕士学位论文的定量评估
72.音乐节奏与英语节奏的共性研究
73.聚焦多元选题理念 彰显传媒音乐特色——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综述
74.中西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教育现状比较及启示
75.音乐艺术硕士需提高文学修养
76.思考与实践——表演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西方音乐史教育
77.技巧·修养·境界——音乐“专业硕士”学位教学的三个基本追求
78.对吉林大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
79.从博硕士论文看流行音乐传播的研究
80.皖西锣鼓——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支奇葩——读田耀农先生的硕士论文《皖西锣鼓研究》
81.高师“音乐艺术硕士”(MFA)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2.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引入“社会导师”的可行性研究
83.音乐殿堂里解译密码的行者——记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健
84.中央音乐学院一九八七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85.《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序言
86.大陆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调整
87.音乐和语言神经基础的重合与分离——基于脑成像研究元分析的比较
88.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89.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90.四川音乐学院表演专业首届硕士研究生举行毕业音乐会
91.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访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教授
92.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就业形势
9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报告
94.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与权力
95.关于歌剧《党的女儿》中音响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96.春花秋实 继往开来——武汉音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97.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谈研究生教育
98.为了一个承诺,呈一片赤子之心——高佳佳教授
99.聚焦区域音乐文化研究 促进音乐地理理论建设
100.开启心灵 共筑前沿——访著名音乐心理学教授周世斌
101.面向移动终端的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云平台构建研究
102.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
103.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104.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
105.北京市音乐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研究
106.音乐疗法配合长强穴按压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107.音乐疗法在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
108.美国音乐版权制度转型经验的梳解与借鉴
109.音乐干预在痴呆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10.高师音乐学硕士生课程结构失衡的审视
111.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访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教授
112.中国当代音乐学家
113.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概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12-01
1 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1.1 环境原因 多动症儿童有自身的原因易受生长环境的影响,造成注意力集中困难。这些患多动症的儿童注意力不能集中或集中短暂.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分心。这些儿童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喜欢东张西望,小动作频繁,由于注意力的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作业,边做边玩,字迹潦草,错误较多。
1.2 脑组织原因脑损伤或脑发育不成熟导致脑功能轻微失调①母亲孕期疾病:贫血,高血压,肾炎,感冒等;②分娩过程异常:难产,早产,剖腹产,钳产,颅内出血,窒息等;③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有感染中毒或脑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2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2.1 冲动任性 多动症儿童在情绪和意志方面不能很好控制自己,自控能力差,不服管束当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是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常发脾气,难以忍受挫折,对刺激的反应过强,遭遇困难时,常有不顾及任何危险而或急速奔跑的表现;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差。
2.2 注意障碍注意障碍为多动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 患病的儿童注意力减退,被动注意力增强,常常为其他事物所左右,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心不在焉。以各种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也有些患者表现为着重注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着老师,但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当他们注意到新的事物时,就对原来的事物完全不再注意。
2.3 活泼好动 上课坐不住,小动作多,话多,兴奋,东张西望,扰乱邻近同学,好招惹人,出怪声,影响课堂纪录。做事心神不定,有头无尾,心慌意乱,杂乱无章。有的儿童因害怕老师而悄悄的从事小动作,如肯衣服,咬铅笔,啃指甲等。有少数儿童特别是女孩活动不多,比较文静,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2.4 学习困难 多动儿童智能并不低下,但约有60%左右的学生学习困难。主要是不能专心致志,使理解,记忆,思维产生问题,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耐心去克服,成绩上不去,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避学习。
2.5 心理改变 表现情绪不稳,话多,爱管闲事,做事粗糙,有得反应迟缓,动作懒散,作业拖拉;情绪容易波动,兴奋不安,感情脆弱,易哭易笑,不能耐受挫折,不合群或喜欢与自己较小的儿童为伍;性格孤僻倔强即使打骂也无济于事;不听劝告,不服管理,我行我素;有的产生自卑逆反心理,甚至逃学说谎,偷窃,出走,犯罪或自杀。
参考文献
[1] 刘洋.《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D].
[2] 何梅.《烧伤患者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及促进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