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7:37: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文本科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出生年月:197x年3月3日 专业:工业企业管理 (本科)
通信地址:某某省某市某镇某街 邮政邮编:123456
联系电话:987654321 移动寻呼:00810——0000000
电子邮件:meme@sina.com 求职意向:(文秘)
技能总结
英 语 水 平:
能熟练的进行听、说、读、写。并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尤其擅长撰写和回复英文商业信函,熟练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英文资料并能及时予以翻译。
计 算 机 水 平: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熟悉网络和电子商务。精通办公自动化,熟练操作windows98/2k。能独立操作并及时高效的完成日常办公文档的编辑工作。
实习经历总结 教育背景 199x年9月——199x年7月 某某市第一中学
主 修 课 程:
高等数学、运筹学、预测与决测、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推销与谈判、计算机销售管理、电子商务
获 奖 情 况:
三次校二等奖学金
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不存在,找不到对等的语汇。科技文本中经常会提到有关我国的传统医学,其中很多用语都是独有的,无法在西方文化中找到对等的词汇进行解释。中医中“刮痧”一词就很典型,西方文化中没有这个词,并且西方人也不相信中药与刮痧就可以治病,这就是“文化不对等”现象的典型体现。因此,只能以最大程度描述其治疗过程与使用工具为基础对其进行翻译。而面对“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翻译,也只能言不尽义地直译为five elements (metal、wood、water、fire、earth)。此外,我国所特有的阴阳八卦以及属相等方面,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应的词汇可以与之对等。“据说,曾经美联社的一位编辑打电话给一位美籍华裔学者,请教中国‘羊年’的‘羊’该用sheep(绵羊)、goa(t山羊)、还是lamb(羔羊)?这位学识渊博的学者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只能如实相告‘I’msorry。’。
(2)源语词语与目的语词语的不同意义
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词汇作为民族之间传达信息与表达思想的工具,具有不同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性。译文要符合目的语习惯,不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文化的广告宣传的时候,在广告的内容涉及和广告商标的设计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文化内涵的翻译。
然而,我国也有不少因忽略文化差异而严重影响产品外销的译例。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尊严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在英文文化中,由于《圣经》中将与上帝作对的撒旦称为the great dragon,在现代英语中,dragon常用来表达“凶暴之徒”的含义。所以,在进行翻译相关的宣传内容时,如果根据dragon的名词直译会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在翻译“以外贸企业为龙头”时需要注意“龙头”的翻译,译为“with foreign trade firms as the locomotive”,此处为了避免歧义巧妙地用火车头代替了龙头。再如“白翎”牌钢笔,在出口时直译为White Feather,没有很好的销量。滞销的原因是英文中经常用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 来表达“临阵脱逃”的意思。同样有例子举出,有一男女内衣商标为“紫罗兰”,竟然将其译为“Pansy”。“Pansy”不仅有“三色紫罗兰”的含义,也指“女性化的男子”。这样商标的产品怎有好的销路。不仅广告宣传过程会出现这样的失误,旅游景点的翻译中也容易引起误会。如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清明上河园”,曾有人将其译为Park with“Up-the-River-on-Chingming Festival”。仔细分析就发现这一翻译会让别人产生错误的理解,因为“up the river”是一个俚语,指“坐监狱”,而不是“上河”的意思。在美国硅谷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现在依据日常表达——“What’s your space?”,其中“space”是指“谋生的手段”,而不能将其译为“空间”、“宇宙”。再如,在祝酒词中表达对苏格兰人民祝福时,如果将“为了中国和英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而干杯”译为“I wish to propose a toast to the friend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eople”,会让苏格兰人在情感上感觉不适应,而将“English”改为“British”就会避免误会。
从上面的一些例子看来,我们可知出口商品的销量与品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品牌名称的制约,由此可见商标名称翻译的重要性。因此,在为出口商品设计广告与翻译商标时,要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与文化背景,避免由于跨文化意识不强引起的语用失误,特别是在源语中代表祝福的词在目的语中却恰恰相反。
1双语教学的目标和优势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医院校是培养中医师的摇篮。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中医药学生的外语能力,提高终生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很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是要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从人才战略的高度看,双语教学追求的是人才素质和长期效应,绝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医学术语,更重要是建立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良好环境。
双语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已被多数学生接受并支持。由于双语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单语种教学方式,无论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一个创新过程。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双语教学为学生增创了一个良好的听说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间进行了英语听、说、读、写训练,增加了学生对外语的应用、沟通与交际能力,对学生日后顺利走入现代化社会,走向世界打下良好基础。
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而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教师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国灰即使教师在一堂课上完全采用英语进行教学,那也只能是一堂英语使用频率较高的课,包括英语课在内的整个语言教学都不能被称为“双语”教学。简言之,“双语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2中医院校中生理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院校采用生理学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下列问题:①生理学科本身属于过渡学科,增加了双语教学的难度。生理学是从形态学科过渡到机能学科的第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还来不及转换,就一下子被灌输大量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势必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失去兴趣。而生理学的重要性也只有到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课程时,学生才有体会。另外由于中医院校文理科兼收,大多数学生数理化基础知识欠缺,对生理学科的理解能力水平较差,同时又非母语讲授,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②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外语基础较差,影响专业知识的理解。③任课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类专业,外语水平有限,英语口语及发音与学生有差异。④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来说价位高,内容多,较难理解,学生尚无合适的教材,无法对双语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⑤中医院校生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而专业课的内容原本就较多,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双语教学讲授与中文授课相同多的内容,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授课速度难以放慢。
3提高生理学双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3.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教学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无论是生理课还是其他课的教学,教师若用外语授课,其授课的艺术性将受到影响。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用教师的英文水平、教学技巧及人格魅力来引起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
3.2保证专业教学水平教师在讲课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如果应用双语,一味考虑某一术语用英语怎么说,语法会不会出错,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新单词,通观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放开,积极的课堂思维和师生互动没有了,学生充其量是多记了几个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和学习了一些课本上已经写明了的知识。所以,双语教学绝不能将专业学科上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各个学科有其自身的知识点,这才是学生所必须学习掌握的,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千万要避免为了用英文而降低专业教学水平,那样就舍本逐末了[4]。
3.3合理进行教材和课件准备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并在此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重新进行节选原版教材,改写和编辑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5]。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均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制备的幻灯片和动画,要求有大量的和高质量的图表、动画,尽量减少将课堂内容以条幅文字形式投影出来。采用这种课件和教学方法可以减轻教师英文授课和学生听课负担。
3.4定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举行学生座谈会,根据反馈意见,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包括开设阶段性的小结和串讲、在实践课程(如实验和讨论课)上对英语教学进行补充强化。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5创造良好外语学习条件学校应鼓励师生在校园内尽可能地多用外语进行会话交流。对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学校可组织课外辅导,同时再开设专业外语讲座或培训计划;举办一些班、校级比赛活动,如用外语表演小故事、有趣的医学小知识、小品、短剧等,以增加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3.6借鉴成熟双语教学经验双语教学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模式。积极推进双语教学需借鉴国内外双语教学经验,加强各院校间双语教学的交流活动,编制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或讲义,根据院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双语教学的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1]罗敏华,姚孟晖,文质,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4):156.
[2]卢丹怀.双语教学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55.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很多少数民族开始汉化,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濒临失传。学校教育是文化保存、传递的主要渠,而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内容大部分以汉文化为中心,少数民族文化极少得到体现,对于幼儿,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来说,会渐渐丧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纳与认同感。幼儿园要探索利用本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这是幼儿园发展教育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应尽的义务。
2.增强幼儿民族认同感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在社会领域方面的发展目标提出,让幼儿“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这些文件体现了本土民族文化和幼儿园课程结合的重要性,也提供了政策保障。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当同时体现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不仅让幼儿增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让他们在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学会去尊重、包容其他民族。
3.园本课程开发和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园本课程,是立足于本园实际,体现本园特色,符合本园社会文化背景的,以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其办园特色,包括在办园质量和效益两方面。而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工作是创建幼儿园特色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形成园本课程特色,是促进幼儿园发展的重要途径。
4.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内容,使其更多样化,另一方面能够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提高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一味依赖于教材来组织教育活动。对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了搜集素材、筛选材料、合理组织材料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并实施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这不仅改变了教师教材至上的观念,拓宽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操作空间,也是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二、幼儿园课程中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来看,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比如神话传说、富有哲理的寓言和歌谣等,还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节日习俗,形式多样的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等。如何筛选出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呢?我国学者吴刚平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三点原则:一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二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儿童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三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开发本土民族文化课程资源需要遵循上述原则,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现实需要。以下从民族性、兴趣性和教学价值三个方面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能让幼儿获得民族文化知识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的资源。
什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应该是能增加幼儿对自己生活的地区和社会文化认同感,获得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的资源。广西是壮族自治区,除了山歌,还有铜鼓、壮锦、民族服饰等都是壮族特色民俗文化。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社会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壮族文化特色,在建筑和城市建设方面也突出了这一点。比如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外形便取材于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在城市内也随处可见铜鼓造型的装饰。南宁市的幼儿园在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融入课程的过程中,便可以选取以上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的内容。比如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参观民族博物馆,参观完之后可以就“铜鼓”这一壮族特色开展一次教学活动。这样可以让幼儿进一步获取生活中有关本土民族文化的知识经验,在感受民族文化的优秀的同时体验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2.让幼儿感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资源。
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切入点,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学习的内在动机。兴趣来源于生活,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需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也需要向真实的生活情境转化。幼儿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本地民族风俗、饮食、歌舞和传统节日等都是幼儿园课程中可利用的重要教育资源。比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不仅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共同节日,除了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外,还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动。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做呈黑红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糯米饭,寓意农家当年五谷丰登。即便是在南宁百色等现代化的城市里,大街小巷也会卖这个节日所特有的五色糯米饭。教师可以从幼儿生活中出现的五色糯米饭入手,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广西“三月三”节日的风俗。
3.与主题活动相关的资源。
主题活动是指幼儿园围绕某个中心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参与的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系列学习活动。从幼儿的学习特点来看,主题活动打破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更符合幼儿的经验和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本土民族文化选择主题活动资源。比如每年的三月三从2013年起已经成为广西的法定节假日,幼儿园可以在节日前以“三月三”为切入点,设计一个民族特色主题活动。这个节日里壮族男女有赶歌圩的传统,除了对唱山歌,还有抛绣球、打铜鼓和抢花炮等民族特色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可以设计以下几个二级主题活动:“对歌乐”、“赶歌圩”和“铜鼓舞”。这样的主题活动在引导幼儿了解民俗风情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广西山歌的魅力,激发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与民族传统节日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认识了解本土民族文化的契机。
三、幼儿园课程中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应用
1.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
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就在于提供适宜幼儿的又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知识、经验和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首先必须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依据,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原有水平,还要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因此,广西幼儿园课程可以适当融入一定的本土民族文化内容,反映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知识经验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习俗等。在语言领域,可以包含民间神话传说、儿歌、寓言、谚语等内容;在社会领域方面,可包含节日、民族风俗、礼节等内容;在艺术领域,可包含音乐、舞蹈、服饰、工艺等内容;在健康领域,可包含饮食、民间游戏等内容;在科学领域,可包含建筑、民间工艺、历史人物等内容。在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体现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使教育内容和幼儿生活得以接轨。
2.用于主题教学活动中。
主题活动选择主题的依据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本土民族文化与幼儿,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可以为幼儿园主题活动提供生活化的素材。幼儿理解和接纳文化不能简单地通过老师的“说教”而达成,而是要在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广西的幼儿从小或多或少都会从生活中见闻、从成人口中或电视上了解到壮族人节日对唱山歌的传统,自然对广西的山歌喜闻乐见,想听想唱想表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幼儿园可以以“歌圩乐”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观看经典电影《刘三姐》对歌片段、让幼儿了解山歌对唱的民族风俗以及表演对歌的场景、改编歌谣等。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把幼儿不感兴趣的、脱离其生活经验的内容加以修改或删除。
以人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1坚持以人为本是时展的需要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2]。”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人文精神”,要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3]。
1.2以人为本等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是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目前大部分儿科护理人员都是中专学历,没有进行系统的人文学课程的学习,普遍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健康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如今绝大多数医院都强调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2.2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才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四送”。“四字”是指“技”、“情”、“忍”、“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一分小礼物;工作中送笑容,无论是操作、检查,还是取样,都尽可能坚持微笑服务,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制定护理缺陷记录,根据表现、工作量、承担的风险大小实行奖金二次分配。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4]。
4实践效果评价
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中的内容美、形式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轻柔、迅捷、精确的注射行为中,在对患儿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安慰上,在从声音、色彩、形体方面改善护理环境中,在把握音色、声调、语速、用语选择的语境追求中陶冶了情操,领略了个性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行为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方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9.5%。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民办高校在我国的生存环境受到公办高校的积挤压,竞争十分激烈。民办高校急于求成,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出现了很多的的误区。学校的定位不准,民办高校以公办高校本科教学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用这样的标准来建设学校,没有根据学校的现状、学生的水平来进行继续教育。普遍采用“批量化生产”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标准都相同。
(二)缺乏特色
民办高校的教育与公办高校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民办高校之间缺乏特色也是很大的问题,学历教育定位与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使高校间的继续教育趋于相同,相互之间只对劣势进行比较,没有特色和优势可比。另外,不同区域的民办高校也没有显示自身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构是各异的,继续教育没有体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之不相适应。
(三)人才培养的时效滞后
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变化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的制定,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都不是实时的,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学校在设置专业之前,往往只会跟随社会当前的需要,没有细致的分析专业的未来走向,不具有前瞻性,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完毕后,社会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二、民办高校本科继续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策
(一)找准自身定位
要找准继续教育的定位,民办高校首先要找到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潮流中自身的发展空间,明确继续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处于什么位置,对继续教育作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必须坚持自身的定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二)构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民办高校必须正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一个能够实现社会与教育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体系,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原则性的指导。在继续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体系改革,完善体系内容。
(三)积极创新,发展特色
教育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必须打破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趋同性”,发展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民办学校在对继续教育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学校所处的环境、地域因素、学校周边地区的人口、科学技术水平、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在西部的学校教育方式不能沿袭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办学特色,必须结合西部的状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与调整。民办高校应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有专业好、适应性强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实践与创新的复合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继续教育的基础,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继续教育的成果都有积极作用。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的专业培训,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学习完毕后,进行相应的考核。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对民办高校十分必要,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之外,还应对教师的工程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作出要求。比如目前在公办大学本科教育中,许多教师既在大学中任课,又是相关企业的工程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一、利科尔的文本理论内涵
文本理论是利科尔研究的中心,与其他的解释学家相比,利科尔解释学分析的重点在于文本,他认为文本才是解释学关注的中心问题,对他来说,文本世界不是纯粹的符号或象征的世界,而是一种可能的世界,或者说是一种可能的存在模式。文本的距离性包含了,a话语与新表达的事件之间的距离,b 文本与其作者之间的距离,c文本与日常指指之间。文本是任何书写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通过文本向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二、独特的“文本中心论”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西方解释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解释学家们对此展开了探讨,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采取了“作者中心论”的立场,认为“文本的意义在于表达作者的原意,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就是要去把握作者的原意,也就是说,读者理解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把握文本所传达的作者原意,因此,在读者,文本和作者的关系中作者的原意是整个理解活动的核心,文本成了作者表达自己意图并由读者去把握的一个媒介”[2]根据这种观点,为了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原意,读者们必须以作者的立场去理解,把握,把自己融入到作者的立场去理解作者如何的喜怒哀乐,而完全没有从文中找到共鸣,没有自我,个性,只是不带任何个人观点的复制了作者的原意。这样,在“作者中心论”的视野中,读者自身的个体性和历史性“成了读者正确理解文本的障碍,成了理解活动中的消极因素,成了必须克服的东西,由此可见,这一主张几乎完全消解了读者的个性,读者实际上成了”无个性的“,“无差别”的抽象存在物。“[3]海德格尔完成了从方法论道本体论的转向,他不在把理解看做是一种认识的方法,而是看做存在的方式,甚至理解”主要与追求文本中隐含的作者原意无关,而是与读者自身的生存状态相关。伴随着方法论到本体论的转向,海德格尔对解释过程关注的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即由对作者原意的关注转向了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理解,理解不再意味着读者要通过文本把握作者的原意,而是意味着读者要通过自己的历史性去理解和想象来参与文本意义的创造。“[4]对此,伽达默尔认为,”海德格尔再把此在的历史性作为对它的认知可能性的限制以及对科学客观性理想的威胁,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方法把它纳入他的本体论疑难之中。“[5]通过海德格尔的影响,伽达默尔从他的”作者中心论“转向”读者转向轮“他认为理解活动的中心不是作者了而是,读者,理解应该是从读者自己出发去解读文本,并在文本中能理解出新的意义,也就是说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产生出新的意义的过程。在伽达默尔看来,任何文本都是向着读者的理解开放的,所以文本自身的意义才能被不断创造和更新。正如他所说的:”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重复的行为,而是一创造性的行为。“[6]这样,在斯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哪里被认为阻碍读者理解文本的”时间距离“,”读者的历史性“和”先见之见“等要素,都存在于理解过程中,并成为决定文本意义的关键因素。
利科尔认为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传统解释学把理解的目标限定为最寻作者原意,这种认识趋向是有片面性的,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虽然强调了理解者的历史性,使之成为理解和解释的重心,但完全切断了理解,解释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利科尔认为“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弃绝方法论也是不妥当的,它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7]
在他那里,正如彭启福老师所说,”文本与理解,解释一起成为解释学的核心概念,而理解和解释都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作者和读者只有通过文本才能彼此关联起来并形成思想的交流,因此,在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中,文本必然成为重要的中介点。“[8]利科尔认为,借助于对文本的关注可以克服”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这两种路向的弊端。
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看法不同,利科尔认为解释学应该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那么,如何把这三者统一起来呢?他认为,应走“一条从语义学出发,借助于反思来切入理解的本体论的诠释学之路”[9]一种迂回的方式把理解问题上的方法论与本体论统一起来的特殊路径。这样就不能轻易忽略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他既不能仅仅关注文本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也不能仅仅关注文本域读者之间的联系,而必须在作者,文本和作者之间达成一种协调:一方面不能放弃追求作者的原意,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读者在文本解读中参与创造的意义“[10]这样,不仅真正属于文本自身的客观性得到了尊重,读者的主观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利科尔把解释学和文本理论联系起来,王岳川先生指出,这样做“是有目的地限制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予以解释学的那种广阔性和普遍性,从而达到把本体论的解释学和方法论,认识论的解释学融合为一的目的。这样,文本理论起着沟通本体论解释学与方法论,认识论解释学的中介作用,文本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然而同过对文本和文本世界的分析和解释,人们重新看到了这个世界,开始自我反思,自我认同与自我理解的过程。“这样以来,在狄尔泰那里分裂的解释和理解,在文本解释中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作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解释学和作为本体论的解释学在文本解释的过程中有可能统一起来。
利科尔的文本中心论建立在对西方解释学发展的历史反思这一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以往解释学的弊端具有启迪作用,为推进解释学的发展做出了建设性的尝试,因此在西方解释学的发展进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法】蒙甘:《从文本到行动——保尔利科传》刘自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页。
[2] 余佐赞.朱正先生其人其书[N].文汇报,2015-11-19:11.
[3] 唐晓敏.加强网络时代的语文教育[N].光明日报,2015-8-20:2.
[4] 邱洪瑞.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的语言问题[EB/OL].2010-06-16,http:///c?m42c0bb2f03a827f3793039fb827108fc&q=北京语言大学学报编辑部&u=http%3A%2F%%2F01ds%2F2010-06%2F16%2Fcontent_1154453.htm
[5] 吴娜.大家底蕴,不忽精微[N].光明日报,2014-11-24-:7.
[6] 老新,魏茨泽克.牢记历史 才有和解[N].新民晚报,2015-9-3:A31.
众所周知,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生本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
在学习中,既是“生本课堂”,教师首先就应该考虑以怎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要问问学生从该课文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这样的学习方法可行还是不可行,他们又有什么好的学习的方法等等,然后教师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每一步都按照教师的意图操作,教师成了“纤夫”,这样就不够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没有很好地体现“生本”。其次在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活动时,教师应该统观全局,既要保护积极发言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兼顾那些参与度偏低的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而不要念念不忘“考本”“师本”。再次,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学习者,参与其中,不能将自己当成一个权威,最多只能当成一个具有首席发言权的学习者,而且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果还得交给学生鉴别、评价。
在我导入每篇新课后,第一个环节是请学生举手朗读课文,每一位学生朗读后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包括念错字、念破句、停错顿、不顺畅、声音轻、音不准等等,我先请他们给自己一个评价,然后请其他学生评价,并指出他们的缺点,接着我再请学生起来朗读,在肯定了他们的进步之后,又请其他学生帮帮还没有明显改进之处。最后鼓励他们课后有意加强朗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弥足自己的不足。
的确,一堂课40分钟,时间有限,不可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当然,也不可能学完课文中所有的内容。那么“生本”的尺寸在哪里?怎样把握“生本”的度呢?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初中语文生本课堂之“圭臬”、之标准的问题。要把握初中语文课堂生本之尺寸,必先了解初中学生的“学情”。所谓“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初中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在课堂上往往遇上以下种种尴尬之事:朗读课文,咬字不准,诵读不畅;思考问题,懒得动脑,考虑不深入;课堂记笔记,错字扎堆,表达不清……俗话说:“水无常形,人有常性。”以上所举,即为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常性”。列举虽未穷尽,但事实大致如此。仔细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长期应试教育,要分数,讲效率,赶进度,迎统考,学生不可能有很多朗读机会,就算有也只是形式而已;为了应付考试卷上的各种题目,教师上课的课堂量加大,学生要记的内容相当多,课堂笔记的质量就不会太好;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当然就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甚至回答问题;由于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少生成,学生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回味,来不及领悟,课前又很少有时间预习和深入探究,所以学生对课文内容难有什么疑问、发现。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而上世纪80年代,上海特教钱梦龙先生一直坚持以“三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理论进行教育教学。近几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课改狂飙,其中一个最根本理念就是“自主”,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学生以学习的自,教师的教应该围绕学生的学,教师教学成果之大小,以每个学生个体多方面素养的有效提高为判断依据等等理想化主张。“中小学个性化教育是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教育‘生本课堂’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科研课题。‘生本课堂’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早在2003年,‘生本课程’科研小组就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在近10年时间里,科研组在全国各地不同区域的30多座城市开展了教学实验,近万名小学生参加了‘生本课堂’的学习和训练,近千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教学技能培训或进行了理论学习。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本课程’专家和一线科研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总结提炼出‘生本课程’的‘7・3黄金法则、6大系统板块和5大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生本课程‘导学理论和‘生本课堂’教学形态。”2011年5月,江山市教育局经教育专家组综合评议,确定了“135”课堂教学模式为向全市推广落实的课堂模式。其中的“1”就是一条主线――凸显主体,体现探究,所谓主体,即以学生为主体。今年,江山市教育局又将该模式概括为“生本课堂,活力教学,幸福教育”12个字。
要真正创设“生本”课堂,实现“活力教学”,我觉得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走折中之路。即不能太功利,也不能太“生本”。坚决不以教师为中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生本”也必须跟课堂教学目标挂钩,少一点节外生枝,多多体现主干,少一点优秀生的表演,多多给中下生舞台。
(2)教师尽量参与学生的学习,少一点前台展示,多多在幕后指导。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育规模呈现快速扩大趋势,高等院校在旅游学院数量、专业学生数量等方面都在不断增加,而且教学实力也有所增强。但是随着这种外延式增长模式的扩大,一些地方高等学校会受到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因素的影响,使得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而且难以根据我国旅游市场的实际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合时展的旅游专业适用性人才。
2.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建立起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各类中职生的教育体系,但是针对于旅游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人才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准确定位。有些院校虽然把培养旅游专业适用性人才作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对旅游专业自身固有的特点却缺乏深入了解,在人才培养中往往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导致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实践能力及敬业精神相对缺乏。
3.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高校旅游教学,在学科设置上,普遍缺少科学性,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专业课与选修课之间往往出现结构失衡现象。必修课的选课数量远远大于选修课,而且有些选修课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的选修课学习积极性不高,时常还会出现旷课现象。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还很深,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二、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对策
在开展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工作时,需要依托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校教学水平与规模,对旅游专业课程进行详细分析,掌握学科特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有效控制旅游专业的教育规模与教学质量,促进旅游专业教学发展,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
1.控制教学规模,调整体系结构。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旅游教育已具规模,针对当前旅游专业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旅游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合理布局,使其发挥出较大效益,因而当地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对教学规模进行控制。当前,从而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等教育情况来看,旅游教学规模比较大,当地教育部门需要结合旅游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预测,对旅游院校或专业的扩张速度和幅度进行合理控制,促使其与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同时要加大对各个院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地方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另外,由于很多高等院校在本科旅游专业或学院设置中具有一定盲目性,因而相关部门需要对各个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对高等教育旅游专业的本科教育进行合理规划,把握好审批尺度,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使旅游专业教育体系呈现出金字塔形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不仅能够与旅游业发展建立起相互对应的人才培养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各个旅游院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科实践。
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立足于本校教学实际,将培养出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性、适用性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教学培养目标,最大程度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要建立起集教学实习、专业实习等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借鉴其他先进的旅游管理教学经验,例如可以适当的把大学学习中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时间用于旅游管理实习,使教学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与当地知名企业建立起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与继续深造提供合适场所,从而扎实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面,为学生个性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改革。
针对当前高校旅游专业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学科设置不合理现象,首先需要推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发展。注重教材设计,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增强各个学科之间的支持力度,拓展专业口径,促进学科专业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师资专业化队伍建设,通过培养鼓励在职教师再学习的方式,使旅游课程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专业知识的研修逐步提高技术教育的适应能力。同时要根据旅游课程多元化化发展需要,加大复合型人才及高学历教师的聘用与引进力度,着眼于高校的发展未来,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注重双师发展战略,注重培养与选拔学科专业的带头人。此外,要在加强课程专业建设的同时,推进课程改革。根据教学实际,增强课程体系灵活性,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与职业的适应性,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构建出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管理特色,重新制定出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力争在素质教育中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