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市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12 17:37: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花卉市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花卉市场论文

篇(1)

市场调查,它是指个人组织有目的地,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与企业营销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分析、了解市场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客观、正确的资料。

2.市场调查的作用

任何一个企业都只有在对市场情况有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针对性地制订市场营销的策略。各行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大,只有不断地通过对市场因素进行调节,去更好地应付市场竞争。

二、会展

会展就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者非商业活动的简称,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者不定期、制度或者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

1.会展策划

会展策划是指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和资源,根据会展主办方的发展战略或经营意图,全面构思、设计,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案,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策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目标是起点,信息是基础,创意是核心。会展策划对会展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并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以实现企业开展会展活动的目标。

2.会展策划的内涵

成功的会展活动源于成功的会展策划,成功的会展策划源于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会展策划是对相关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用系统的观念去认识资源,用系统地方法分析整合资源,用系统的功能去实现资源的优化是会展成功策划的创造性思维原理之一。

3.会展策划的设计流程

(1)对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市场调研,搜集有关项目的各种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编排,结集归纳。(2)制订详细完整的会展策划方案及确定会展的目标市场、会展的规模、展品的选择,评估观众数量的多少和展览面积的大小以及参展的费用预算。(3)实施前的培训。让全体的实施工作人员理解策划方案精神,熟悉策划方案要求,掌握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技巧。(4)印刷材料的设计制作。利用会展的会刊、媒体报告等手段进行前期宣传,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5)展开的布置以及设备的安装到位,人员的配备。(6)相关的会展服务。(7)做好活动的评价开好总结会议,做好善后公关工作。

三、市场调研和策划会展

1.市场调研和策划会展的关系

会展的举办是建立在了解市场和理解市场的基础上。会展的专业运作的绩效,需要借助市场研究手段的评估。会展的举办首先要进行会展的策划,会展的策划要依赖于一些具体的数据,这些数据都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得到。所以是市场调研是策划会展的基础,良好准确市场调研决定了会展举办的成功。

2.市场调研的决定会展的策划

(1)市场调研的目的就是会展的目的。每一次的市场调研,都是围绕着企业调研的目的展开。调查人员要围绕这个目的去设计,然后调研,收取和整理数据。会展的目的就是企业的目的。所以在策划会展时,首先要明确这个目的,然后运用市场调研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的。(2)调查对象决定了策划会展的级别。市场调研的对象一般为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调查对象的确定会影响到策划会展的级别,如调查对象是广大的消费者,在策划会展时,就要考虑会展的地点、人流量的大小以及会展产品的推出,以此来树立自己企业的品牌形象,打开销路。所以调查的对象影响着会展的策划。(3)调查内容决定了策划会展的内容。市场调查的调查内容是搜集资料的依据,是为实现调查目标服务的,可根据市场调查的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内容。调查的内容决定了策划会展的内容,策划会展时,都要依据调查的内容来策划,最后决定会展的展出产品,来保证会展的目的不偏离。

篇(2)

一、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对比分析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影响中介指标进而对总体经济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货币政策通过货币、资本市场与银行信贷市场共同进行传导,同时信贷传导途径仅作为传统利率传导途径的增强机制、补充机制,并不成为主机制。然而在我国,信贷传导途径表现特别突出。信贷传导途径主体之间的博奕性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低效性。既然我国信贷传导途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那么信贷传导途径的任何“瑕疵”将直接导致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弱化。其传导主体之间的博奕性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难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商业银行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实施放贷行为。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真正决定因素是新贷款的可获得率和旧贷款的偿还率。由于我国这两项比率都不高,因此对扩张性货币政策,信贷途径的作用趋弱。信贷传导途径的局限性使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利率中介指标发挥积极作用。

货币政策之所以能够成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关键在于一些货币金融变量的变动能够相应导致总需求的变动。而在货币政策变动引起需求变动的传导过程中,利率发挥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下图可以说明:

利率要能在货币政策传导中起到决定作用,利率必须能自由的发挥其资金供求指示器功能。中央银行只能通过基准利率的制定来影响市场利率,让利率恢复其本身意义,即货币资金的价格。允许商业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利率高低,逐步实现从以信贷为主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向以利率为主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转变。利率机制的有效性将降低信贷途径主体的博奕性,有利于中央银行真正成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微观行为的决策者,资金的供求平衡能够更好的实现。

信贷途径的无效性和利率途径的有效性促使我们采取措施尽快实现这一转变。而利率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与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接下来将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分析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必要前提

利率是储蓄者与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之间在资金方面达成交易,是各经济变量与经济主体之间互相联系的关键要素。利率的资金供求指示器功能要求利率必须得到回归,即真正反映资金供求,而不是人为的规定,这就对利率市场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各方面的市场化。具体讲利率市场化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国债利率市场化、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储蓄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利率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关系决定,加大市场力量决定利率的成分,即各类存贷款工具和债券应根据自己的内在特征,如风险性、流动性、收益性、期限及使用的方便性等制定不同的利率,使其利益和风险正相关,而与流动性负相关,在三性平衡中实现利率中介指标的指示器功能,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状态自主制定利率水平,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的指定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可见,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将会使货币市场包括导向性利率在内的不同利率水平之间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利率市场化将加快资金在各个市场的流动性,有效地传递货币政策信息,迅速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利率机制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

在利率为主导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主要利用利率中介指标,通过对基准利率的制定,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根据资金的市场供求情况结合客户的需求情况,让利率真正反应资金供求,把有限的资源有效的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可见,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成从以信贷为主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向以利率为主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转变,必须结合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客户各方主体利益,并对现在利率体系本身进行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中央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格局。我国利率体系发展的目标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体系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具体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及存贷款方面,要扭转过去那种由中央政府按照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主要从收入分配角度出发制定利率的做法,一方面,使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成为既尊重市场利率水平,又能体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意图的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基准利率和现实的经济情况灵活调整自身的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防范风险、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2、发展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形成真正的、有影响的市场利率。

3、通过法定利率的市场化、合理化,制约和引导民间利率,以实现高效、统一、有弹性、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面广,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只能抓住时机逐步进行,并且注意把利率市场化过程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转化结合起来,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客户利益结合起来。在完善中央银行宏观间接调控机制的同时,使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真正实现商业化运作,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使客户切实获得方便、优惠的金融服务,让好项目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实现资源的更加有效配置。

三、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路径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需要各方主体的协调、配合,作用于宏观经济和微观基础,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成功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率市场化的实现道路以渐进式为佳,特

别在我国,微观基础、金融监管、金融市场等方面还缺乏很多必要条件,渐进式道路是首要的选择。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过程。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实现必须尽快完善以下条件。利率市场化要求放开利率,利率的高低由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决定。

1、宏观经济稳定。利率管制放开后,宏观经济环境是引起利率水平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银行和企业来进行的。当宏观经济稳定时,有助于银行和企业间维持稳定的关系,降低了信息不完全对双方行为的约束。稳定的银企关系,有利于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波动幅度,这显然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利率一旦放开,在无完善监管机制时,银行就会出现道德风险,为追求高收益而提高利率,容易引发借款人的冒险行为,而且宏观经济不稳定会使企业投资的不确性增加,还会引起企业对短期信贷的过度需求,易导致短期利率骤升,对利率市场化极为不利。

2、微观基础的完善。这里的微观基础我们理解成商业银行和客户(企业)。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银行和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灵敏反映,并迅速做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看,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的构造重点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一般企业的真正企业化,由于目前未实现完全的银企企业化,利率市场化就缺乏相应的基础,若强行推行利率市场化,则银行和企业因产权不明晰,用别人的财产去冒险,而不顾利率水平高低,从而发生恶劣后果。考虑到银企的企业化现实,可逐步放开票据贴现利率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和幅度。

3、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尊重利率的市场决定机制,必须加强对市场的有力监管,克服市场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使利率真正当好资金指示器功能。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是利率自由化成功实现的前提。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实现利率市场化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大大改善了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例如,1998年完成了中央银行九大区域分行的设立;根据国情实行了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管理模式;整顿和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资产;出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金融领域执法力度,等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金融监管也存在多方困境,如分业监管形成监管真空;监管的“时滞”明显;金融监管手段单一;金融监管人才缺乏;等等。如何尽快使金融监管摆脱困境,为利率市场化的根本推进创造条件,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如国有商业银行未转化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许多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不完善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利率市场化,而没有相应的金融监管,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要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金融监管;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监管水平。

4、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一旦这一过程完成,利率市场化也就彻底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具有如下特征: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资工具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建立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证券市场总体呈稳健和创新之势;国债市场建设有起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迈出新步伐;公开市场业务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增加了交易品种,改善了交易方式。这一切都积极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发展。但金融市场仍存在多个缺陷;金融市场各子市场发育不平衡;债券股票发行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影响利率对其它企业的作用;机构投资者数量不足,影响利率作用的深化;市场监管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利率功能扭曲。从长远而言,要尽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给中小型企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一个大致公平的融资环境,培育高素质的投资队伍,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提高信用评级服务质量,为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鸿儒.漫谈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

[2]刘锡良等.中央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篇(3)

所谓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就是指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比率,由外汇市场上外汇(或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如果外汇的供给小于对外汇的需求,则外汇汇率上浮,人民币汇率下浮;反之,则外汇汇率下浮,人民币汇率上浮。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一种双刃剑,用好了,则利国利民;运用不好,则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所以,我国为了确保国内经济安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必须要逐渐进行汇率市场化改革,并且还要通过盘活经济体、提高风险监管能力来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一、强化外汇交易主体独立性

自由而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是我国人民币市场化的重点。我国的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当时只有经过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审查通过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才能再次进行交易,不过市场交易只限于少数银行的小额拆借。2005年以后,我国才出现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买卖业务,其业务额度被央行作了具体的限定。而今,央行、商业银行、证券经营人、外汇供求者等是我国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主体。政府和国企通过央行进行外汇交易,央行干预外汇买卖,央行以其重大的影响力成为了外汇市场的重要主体,并对其他外汇交易者进行政策管控。人民币汇率的固定是源于央行严格地、小范围地控制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2012年以后,央行开始严格研制外汇交易市场即期人民币交易价格浮动,市场货币供需没有在外汇市场价格中得到真实的体现。所以,我国不应该再严格限制交易主体的进场资格,而是要支持外汇持有者进场交易,让进出口企业丰富投资交易形式。允许持有外汇的微观经济主体资源处置外汇,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以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督外汇市场。如果外汇市场比较成熟,那么该市场会出现很多交易主体,监管部门必须用相关的监管制度去确保自由交易的合法进行,打击有违公平的交易行为。[1]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监管政策或在制度形成后,管理者必须要依法办事、照章执行。健全的外汇市场是我国汇率市场化形成的重要条件。另外,要鼓励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市场,循序渐进地让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市场,开放汇率管制,允许人民币在国家货币市场交易。

二、加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汇率由市场自主决定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标志。增加一揽子中的货币种类,降低美元比重,不要让人民币因为少数外币也受大范围影响,引导货币一篮子的货币权重,让人民币逐渐国际化,在一定范围中允许人民币波动,使其尽量向市场自主决定程度靠拢。过去,央行是作为市场参与者,而不是市场监督者去干预市场,使得市场供求价格关系比较乱,直接性的经济敢于增加了宏观经济风险,央行的每项政策都会深刻影响我国整个银行业的变动,并对国家经济体中的投资消费产生重要影响。央行在外汇市场上通过制定外汇交易政策并代表国企实施外汇交易,这种人为的交易及政策制定使得外汇市场价格会因为人为主观因素而无法真正体现出市场调节的作用,干扰了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对实体经济有较大影响。所以,央行不应该成为外汇市场参与者,而是应该有计划地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浮动的限制,甚至最终将该限制取消,然后制定公平、自由的交易政策。另外,要科学地考量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交易风险,制定相关解决方案,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交易市场能够安全地实施交易。[2]当前,人民币汇率正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外资进入门槛限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人民币汇率在投机资本中的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变得不再确定,人民币汇率弹性变得更大,由此出现一些金融风险,致使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和流出量很多。我国资本要想对风险有更强的抵抗能力,那么就应该在外汇市场中让市场供求关系去选择各国资本。

三、提高政府的金融市场风险监管能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改革开放让我国的经济得以顺利腾飞,但是经济基础不扎实却是不争的事实,不牢固的实体经济基础使得我国缺乏强劲的金融风险监管能力。而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因为成立时间不长,缺少成熟的监管经验。金融的自由化离不开汇率的市场,只有提高外汇市场监管能力,才能积累更多的金融监管经验,强化监管能力。在市场化过程中,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国际资本正在持续地自由流动,我国外汇市场的风险考验也会变得更为严峻。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过程中,外汇市场上资本自由流动、汇率自由变动会影响人民币货币的安全。所以,我国就必须通过金融市场风险监管能力的强化来稳定外汇市场。这就要求国内的“一行三会”需共同协作,认真监督金融主体的信息真实性,以完善的监管程序管理金融主体,并对和金融主体有关的交易信息进行监督,让金融信息中的实际资金被合法使用,坚决杜绝潜在的经济风险。与此同时,应控制好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风险,防止人民币在香港市场上出现兑换风险。[3]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济实体的监管方式,并严格管理进出我国外汇市场的国际资本,并反思国际资本进出有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能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还有就是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出相关的监管政策,并严格执行下去。

四、谨慎开放资本市场

在开放资本市场时,我国必须要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安全为前提。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有不规范的地方,资本市场发展时间段,相关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无法抵御过多的风险和危机。比如2008年股市的暴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股市至今也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暴跌前的水平。资本市场的开发使得外国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将极大地影响我国的外汇市场、股市。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危机很容易因为资本的自由流动而产生。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开放资本市场,过早进行资本自由流动,是危机出现的关键原因。[4]资本自由流动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监管能力,或者实体经济基础不牢固,国际经济环境部好,那么危机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体在融合时不断存在潜在风险,比如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直接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各国经济体间的融合加强,那么一国发生经济波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开放资本市场需要对世界经济形势有成熟的考虑,不然就将影响到外汇市场的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1]丁永琦.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风险与机遇[J].理论与改革.2013(02):89.

上一篇: 质量技术论文 下一篇: 工业概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