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3 17:00: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数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数学游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应用于引言、绪论教学中
教师把要介绍的新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放在引言、绪论的课堂教学中,以此介绍给学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非常强的兴趣,而且激发起的兴趣能够持续到接下来的教学中。例如引入概率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概率的小游戏,能够很快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概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对概率产生兴趣。
(二)应用于数学新概念的教学中
新概念常常是需要学生用比较长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新概念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便可以更快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生平面直角坐标系各个象限时,可以设计一个全班学生都参与的游戏,让几位学生猜某个象限是正、是负,而让全班的其他学生用游戏别安排的方法给出提示。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得本来非常难以理解的象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本来需要记很久的各个象限的正负,变得很容易的记住。很多学生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做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各个象限的相关题目时,他们会非常容易地联想到游戏,然后很快地便记起了相关的知识,做起题目来准确率也非常得高。
二、运算准确性习惯的培养数学离不开运算
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经常会做题出错,进而导致其考试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于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运算准确性。例如,在讲“公式法分解因式”时,除了要引导初中生掌握公式的基本特征之外,教师还要将其和“整式乘法”中的公式分化开,从而达到有效抑制公式误用而形成的干扰,最终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运算准确性的习惯.又如,在解一些计算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通法法则,还要对于一些常用的数据进行熟记.唯有如此,才可能有效地发现计算对象的特点,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计算.比如,计算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计算.如此一来,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该算式的答案为-2.事实上,很多初中生出现做题错误都是由于他们缺乏运算的准确性习惯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对他们的运算准确性习惯进行培养,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灵活布置作业,巩固数学学习基础
初中数学传统教学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巩固方法主要是高强度的作业练习,学生课外要利用很多时间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对作业训练产生了厌恶感。同时,数学教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批改和评讲作业,效率较低。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要在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下灵活布置数学作业,应追求作业质量而非数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分类。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数学作业布置中更偏向于重难点知识的巩固,使其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则应该体现细心与认真,使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应该在数学作业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练习,争取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分层作业的布置,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节省了有效时间,促进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的巩固,提高了学习效率。
3.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为学生接触事物与了解事物提供基础,对其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摈弃传统教学中单纯对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方式,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数学知识点的连接与知识体系;丰富对学生的考察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某一数学题目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解题方式解答题目,并让学生了解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以此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轻松与快乐,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纵观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章节,笔者始终感觉用键盘问题做数学模拟实验的教学载体,学生探究热情低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农村学生数学生活化的体验。通过几年尝试教学与改进,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的设计与应用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和探索。
一、初中数学模拟实验设计原则。
1、生活性。试验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景化与知识化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1]
2、广泛性。避免以点代面,全盘考虑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点试验。让抽样结果尽可能反映是按研究对象的共性特征。
3、随意性。每次实验方案的实施不提前预设,围绕方案任意活动,并直接获得需要的数据。
4、活动性。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活动“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才能还学习真正动机――因活动而快乐,因快乐而学习.[2]
二、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
由于随机事件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往往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分清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是进行有效设计和准确应用的关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期刊网。
通过对模拟实验相关事件的综合分析,以及与列举法求概率相关事件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模拟实验求事件的概率适用条件包括每次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每次实验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3]
三、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设计程序[4]与过程
1、确定设计方案(如投飞镖、做记号、数数量、抛硬币、掷骰子、转转盘、等)。
2、拟定统计栏目(总数、频数、频率)。
3、统计相关数据, 计算频率与数据规律分析。
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可事先根据概率要达到的精确度确定数据表中频率保留的数位。计算频率一般保留两位或三位小数。
4、估计事件概率,获得最有价值的数据(用频率估计概率)。
通常用频率估计出来的概率要比数据表中的频率保留的数位要少,一般要求的概率精度达到一位小数就可以了。
四、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应用拓展(举例)
例1求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投飞镖)
设计方案:小明在操场上做游戏,他发现地上有一个不规则的封闭图形ABC,为了知道它的面积,小明在封闭图形内画出了一个半径为1米的圆,在不远处向圈内掷飞标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5]且记录如下:
统计图表:
投飞镖总次数
50
100
150
200
300
投中物体次数
投中物体频率
2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促进主体性
发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励学生大胆探究,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交流探究结果,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价值判断。课堂上建立互动小组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与交流的机会,集思广益,解决问题,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保证活动的有效展开。学生经过探索、协作完成的成果,需要在课堂上交流学习体验,分享成功和喜悦,可借助局域网交流软件进行师生交流,教师要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统计,集中讲授共性问题,直接解决学生的个别操作失误,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状态、学习感想,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在交流中实现共享,学生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可以与教师或同学讨论,为性格比较内向、不敢发言的学生提供了大胆表达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形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了综合素养。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发展创新思维,通过知识的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根据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学生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合作式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佼佼者,它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常见的合作教学形式,主要有共同讨论形式的学习法、小组趣味竞赛形式的学习法、团队研究形式的学习法、拼图观察法、分组成果区分方法等,这些方法进行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探索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这为学生日后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合理分成几个小组,全班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这时小组内成员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在没有老师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学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发表了一般性的错误见解,同学之间也能帮助他及时改正,并使其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可能同学的某个观点引发大家的兴趣,进而积极思考讨论,从而获得更多知识.此外,学生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既然是竞赛的形式,那就要分出胜负,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扬.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羡慕的目光,学生肯定会提高自己对问题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课题继续下去的主要动力之一,竞争可以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2.利用错题资源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点评错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大多数老师都会评讲作业中的错误之处。但我们发现老师一再强调的地方,学生还是反复错,遗忘得也快。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来点评错题,通过分析其他同学错误的原因,理解并掌握考察的知识点,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总结出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规律和技巧。
(2)利用错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切忌让学生去套用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通过“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去猜测、讨论、交流,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易错题”
收集整理“易错题”,可以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反思自己学习状况的好习惯,并从中获得启发,避免因盲目解题陷入题海,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养成经常反思的好习惯每个学生都应该准备一本错题本,按照章节的内容,把平时上课、考试、作业中的典型错题摘录下来。在题目下面要注明错误的原因,如审题不清、概念模糊、考虑不全面等,可以用红笔圈出做好记号,让错误一目了然,并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如果有些题目能一题多解或产生变式,那效果就更好了。一章内容整理完毕后,在班级开展评比,秀一秀大家的错题本,把多数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或有借鉴作用的题目放在习题课上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督促学生用好错题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错题本的建立是考前复习的好资料,督促学生在空余时间养成经常翻阅、思考的好习惯,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对于做得好的同学或进步大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同学,要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小组间的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2激发和提升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及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已经流传很久,那么就自然有它的道理。兴趣---是反映了人类自身存在的缺陷,只有当人们有了兴趣,他们才有可能去做每一件事情,没有了兴趣,就会失去做事的动力,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然后在兴趣的推动下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对学生的探究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进行愉快的学习法
所谓愉快的学习法,主要是指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教师在兴趣中引导学生愉快的学习,便于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究动力。由于数学教材具有较大的理论性,所以给数学课程塑造了一种假象---枯燥无味,因而多数学生对数学课程存在畏惧,不敢、也不愿意对数学进行探究思考,自然也就感受不到数学课程中的趣味,反而还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在愉快的学习方式下,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例如,对众数和中位数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缩短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让学生忽视数学的理论性,教师再举例,如就最近的期中考试的成绩来说,请同学们根据这次期中考试的分数,找出其中的众数和中位数。如此的学习法:通过举例与学生的实际相关的数学例子,不仅能让学生对众数和中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他们之间的学习差距,以便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的平衡发展。
2.2相适应的奖励制度
因为初中与小学是接轨的,所以初中生仍然是处于较为激情的、年轻的时期,同样他们也处于较为积极的争取和追求自己荣誉的阶段。在面对较为枯燥的数学课程,很多时候,教师对某个学生的一句奖励的语言就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趣味性。当然,除了兴趣的激发,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物质上的奖励,因为物质奖励才能满足学生的虚荣心,也是他们的炫耀的资本。然而,在我们国家的物质奖励中,只有在每年年终的时候才会进行一次奖励。这样,不仅约束了奖励的时间和次数,同时还导致部分学生因为每年一次的奖励得不到而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了。因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通过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也就是学习兴趣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奖励的制度,建立奖励时间是分散的、奖励的范围是广泛的、奖励的层次是多变的、奖励的物质也是多样的等。从而确保任何时刻的任何成绩优良的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奖励,进而通过物质的奖励激发学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究、不断的思考。
2.3引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勾股定理在线段问题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中,一些“线段求长”问题使用常规方面解决常表现的较为棘手,而使用勾股定理往往能够得以有效解决。例题1: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C=90°,AB=BC,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位于相互平行的三条直接l1、l2、l3上,并且l1与l2之间的距离为2,l2,与l3之间的距离为3,求AC的长度。解:过A作l3的垂线交l3于D,过C作l3的垂线交l3于E,由已知条件:∠ABC=90°,AB=BC,得:RtABD与RtBEC全等;所以,AD=BE=3,DB=CE=5;进而得:AB2=BC2=32+52=9+25=34;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2=AB2+BC2=68,所以:AC=217姨
3勾股定理在求角问题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当中,有些求角问题使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而使用勾股定理则能够很快地解决。因此,将在求角问题中充分应用勾股定理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2]。例题2:如图2,在等边ABC中,有一点P,已知PA、PB、PC分别等于3、4、5,试问∠APB等于多少度?解:把APC绕着点A旋转,旋转至ABQ,让AB和AC能够重合;此时,AP=AQ=3,BQ=PC=5,,∠PAQ=∠BAC=60°;所以,PAQ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Q=3;在三角形PBQ当中,PB、BQ分别等于4、5,所以,三角形PBQ是直角三角形,其中∠BPQ=90°;所以,∠APB=∠BPQ+∠APQ=90°+60°=150°。
4勾股定理在证明垂直问题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当中,一些证明垂直的问题如果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那么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有关证明垂直问题的题型展开讨论。例题3:如图3所示,已知AB=4,BC=12,CD=13,DA=3,ABAD,证明:BCBD[3]。证明:由已知条件ABAD可知,在三角形ABD中,∠BAD=90°;因为AD、AB分别为3、4,由勾股定理可知:BD2=AB2+AD2=32+42,求得:BD=5,又因为BD2+BC2=52+122=132=CD2;因此,三角形DBC为直角三角形,其中∠CBD=90°;所以,BCBD。
5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对于勾股定理,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例题4:一棵小树高为4米,现有小鸟A停留在树梢上,此时小鸟B停留在高20米的一棵大树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已知大树与小树的距离为12米,如果小鸟A以4m/s的速度飞往大树树梢,试问:小鸟A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与小鸟B在一起?解:如图4,根据题干的已知条件可知,AC=16m,BC=12m,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162+122,求得AB=20m;所以,小鸟A所需时间为20/4=5秒。笔者认为,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弄清题意,进而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直角三角形找出来,然后结合勾股定理进行求解[4]。在例题4中,最主要的步骤便是依照题意,结合勾股定理,然后画出大树与小树之间的直角三角形,在充分利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便能够使问题有效解决。
二、适当引导,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讲授,很多老师的课堂都是以自己为主体,整堂课都是长篇大论,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没有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初中数学学习相比小学阶段,难度增大很多,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通过指导,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来源,掌握好勾股定理具体内容,学会学以致用,探究用面积法去证明这一定理.在进行教学时,我利用例题: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求证:a2+b2=c2.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勾股定理,我通过图形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接着,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了第二个例题,目的是让学生坚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学生自我动手制作图形,转换图形,明确勾股定理.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注重提升学生的兴趣,给出题目,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生探究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时,教师在教室里面做好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信心,这样,无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差一些的学生都会获得进步,学有所获.通过导学的实施,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减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三、鼓励自学,提高学习能力
导学模式教学是让学生根据学案、导学单提前进行学习,自学新内容.在进行导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自主阅读教材、独立分析、自己归纳总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初中数学《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学习,作为初中生的第一堂数学课,教师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习此课前,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导学单,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让他们先搜集生活中的正负数的应用,从而理解学习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运用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它是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相信学生搜集完这个资料后,会对这一课的学习有一个很好的感知.同时教材中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实例,方便学生理解.在设计导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书本上的图片联系其他生活实例,更有利于学生区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学生反客为主,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掌握者.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质疑、析疑,并最终获得自己的收获.正数和负数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早就接触过了,但是对于“正数”、“负数”这两个概念可能还不太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对正负数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这一节的内容.通过导学模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获得更多的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自我探究、思索中得到提高.
四、节约时间,提升课堂效率
导案教学模式的开展,有效地利用了教学的时间.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总是想尽办法提高教学效率.导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利用好教学时间,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初中数学《图形的轴对称》学习时,我提前给学生一张导学单,让他们根据我的要求对这一课进行学习.这一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应该难度不太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很显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时,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先给学生播放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然后我问学生:“你们能说一下刚刚观看的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很快就知道我提问的意图.“都对称”大家齐声回答.“非常棒,大家的观察能力都非常强!”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因为学生先前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进行得很顺利,稍加指点,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学生的积极配合,很快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感受到初中数学不再难教,也让学生不再担心数学难学.显然,有效的导学模式是减轻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它既为教师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有序的导学安排,让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在教师的引导下又快又好地实现了预先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