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策略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17 17:03: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设计策略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设计策略论文

篇(1)

二把握共性与个性

包装与市场之间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包装形式的一般化和包装形象的鲜明性上。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互为因果的辨证关系,一是对企业产品形象加以认识,二是对包装形象的构思加以想像表现。因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包装形象加以了解的。人们对约定俗成的形态(如传统包装形式,民间包裹形态)易于产生共性,而包装整体表现与形象的个性特点,是决定包装形态是否容易被接收和加强印象的条件。在老字号品牌的包装设计中,应以产品市场共性为基础,通过多种设计手段突出产品的个性特征。具体的设计表现是,明确老字号品牌包装的结构及特点,合理的利用传统元素,把握文字、图形的运用,丰富包装的视觉语言,反应独特的文化特色。像国内老字号产品“西凤酒”陶罐型包装;“五粮液”高级玻璃盒装;“茅台酒”高级白色瓷瓶包装,它们都有各自独特鲜明的个性形象,即代表了产品形象,也体现了包装的个性特征。因此,老字号品牌包装在把握悠久文化特色的这一市场共性的同时,也要积极开拓创新,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表达个性,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三突出寓意图形的表达

图形在包装上是信息的主要承载者,图形是最能体现产品特点的一个要素,具有一定的寓意象征性。在老字号品牌的包装设计中,设计者选择的视觉图形,应当以图形的寓意能否表达出消费者对商品理想价值的要求来确定图形的形式。好的包装设计,其图形的运用与所要表达的内容高度地统一。寓意图形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想象,焕发他们内在的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唤起他们对产品的认同与购买欲望。在设计图形的选择与表现过程中,体现图形的原创性语言,是包装设计成功的有利保证。

四整体化设计

风格设计风格是整合品牌传播的一种表现,能理性地反映品牌个性与共性,从而建立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成功的品牌必须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视觉识别特征,这个视觉特征的设计风格具有视觉效果上的整体性和单纯性,醒目地使用标准品牌形象特征,对传播主导性品牌形象极为有利。对老字号品牌包装设计来讲,其特征在于人们对某一事物共性认可的典型;特色则重在显示个性、地方性表达的差异性。在表现中不仅在于图形、色彩、文字等局部形象的处理,更应注意整体效果的把握,局部要融入整体之中。立足市场的创新性与经济性造型新颖独特的包装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新鲜的感觉和美好的印象,有利于提升企业活力和建立品牌形象,更能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和消费心理。在老字号品牌包装设计中,创新是突破口,但创新不等于颠覆传统,进行包装设计应当立足于市场需求,必须建立在符合实用功能和消费心理基础上,切不可单从美学角度出发而随心所欲地展开设计,更不是设计者凭个人喜好臆想能够完成的。另外,任何产品的包装设计和生产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加工经济成本核算,降低包装容器运营成本也是老字号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也有例外,某些产品利润较大,人为假冒比较猖獗,所以追求高成本的包装制作是为了达到防伪的要求,以保护品牌健康发展为诉求。所以,对于这类包装而言,其造型的美学追求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相当关键。

篇(2)

二、产品的包装设计策略

1日用品类产品包装设计策略

在所有生活垃圾成分当中,塑料算是占垃圾成分比例较高的一种。由于其分类回收成本较高、利润极低的特点,很多人都不愿意对废旧塑料进行买卖交换,因此塑料通常都会被直接丢弃。首先,在城市、街道、河流等处散落的废弃塑料瓶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破坏市容、景观;其次,废弃塑料瓶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2]。包装的功能是保护商品、传达商品信息、方便使用、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如果将包装的功能延伸至有利于实现垃圾分类的目标和方向,这对包装设计来将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日常用品类产品普及面广,消耗量大,同时产生的废弃塑料瓶也多,如牙膏牙刷,沐浴液洗发液,油盐酱醋等。这类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的重点在于使包装能够重复利用,反复利用,采用“打酱油式”的消费模式。企业可以在商场或者超市、专营店等地点设置“加油站”,供用户持特定的装置“加油”,加什么品牌,加多少都可以自主选择。这种模式是通过一种类似饮水机的装置设计,加上一种能够持久利用的包装设计,引导用户摈弃用完即扔的习惯。这一设计策略满足经济环保的要求,从结构、造型、材料、工艺、成本、视觉效果、生态等方面实现多方位的利益优化,最重要的是减少可回收类产品包装垃圾的产量,减轻可回收类垃圾在回收过程中的负担,降低垃圾分类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损耗,降低垃圾回收成本,同时也能够降低企业的包装成本,从根本上做到节能环保,利国利民。

2食品药品类产品包装设计策略

食品药品都是入口的产品,常言道“病从口入”,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卫生条件的要求是绝对严格的,因此其包装也不容马虎。既然需要有,且必须有,那其包装设计策略就要从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结构的设计、包装变成垃圾之后垃圾分类的易识别性等角度入手考虑。就目前来讲,全国各个市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相比之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居民长期以来养成的垃圾一满灌得扔的习惯岂能是说改就改?即便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在行动上一旦出现需要动脑思考“手里的垃圾到底该进哪个桶”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随机”,垃圾分类的星星之火便瞬间灰飞烟灭。食品药品类产品的包装设计策略是在终究要变成垃圾的产品上做明确的记号,让这个记号跟垃圾分类的收集容器色彩统一化,整体化,让市民一目了然,分类不再犯难。垃圾分类的主要公共设施垃圾桶的颜色是鲜明的,蓝色是可回收物收集容器,绿色是厨余垃圾收集容器,红色是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橙色是其他垃圾收集容器。那么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可以规定,无论企业在品牌宣传过程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如何创新,产品外观或者外包装必须有一个颜色带要与垃圾分类的收集容器相吻合。这一环保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色彩引导实现垃圾分类的“零时间”判断,使垃圾投放实现快、准、狠。

3玩具礼品类产品包装设计策略

与食品药品类产品相比,玩具礼品类产品的包装在卫生程度和安全性的要求上就没有那么严格。事实上,玩具和礼品却被包装的更加的严实,几乎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尤其是礼品。而这些包装外壳几乎无一例外的被遗弃,不管是塑料、纸盒,还是木盒。当然,关于“体面”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并且在很多人看来,产品包装的高大上就是“体面”。这种意识显然不符合当今社会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一观念需要改变。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对于玩具礼品类产品的包装设计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简化外形,在不影响运输和使用的前提下,将包装尽可能的简化,采用“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能用线形材料的就不用面材,能用点形包装的就不用线形,能少就少,节约用料。其次,在不能节约包装材料的情况下,就尽可能使包装设计具备一定的功能性,事物一旦有了功用,也就不会那么轻易的被丢弃。

篇(3)

二、设计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掉操作的作用,而只顾布置一些单纯的练习题。笔者认为,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既能够动手操作,又能够获得思维提升,这是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中也非常值得尝试的。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特性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富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操作型作业主要是将课本中的一些富有设计功能的习题综合起来,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些作业大多是围绕着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作业空间,将学生引向家庭和社会等广阔的实践领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寻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或者包装箱,如果能够拆装的话,最好将它拆装开来,看看发现什么问题,并写下你的操作日记。很多学生非常乐于做这样的习题。他们在日记中会非常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如,发现了长方体的表面共有几个,共有几个棱,拆开能组成一个菱形等各种不同的发现。这些发现和想法,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是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真实体验,都是难能可贵的思维萌芽。

篇(4)

儿童玩具书,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种既可以看又可以玩的书,它既有书的形态或功能,又有玩具的属性,也可以看作是一类特殊的益智玩具。因其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使儿童热爱读书活动,热爱书籍,而越来越多的受到家长和儿童的喜爱。

玩具书的形态不同于普通图画书,其造型奇特,可翻转掀拉,挖洞拼贴;有轮子可转动,按键可发声,触摸可发光;还可以加上声、光、电装置,能立体再现故事场景。因其能和儿童互动,充分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探索精神,是最佳的智力开发玩具。

一、玩具书的发展历史

玩具书在国外曾被称为movablebooks、mechanicalbooks、pop-upbooks等,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没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玩具书的人是谁,但据记载最早的是l3世纪的西班牙神秘主义学者和诗人RamonLlullofMajorca,他在书中使用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插图来说明他的理论。直到l8世纪,这种书中的特殊装置被用于儿童图书,逐渐发展成现在新奇古怪的pop-up。1810年,伦敦出版商S.&J.Fuller出版一种新颖的手工制作的玩具书“PaperDollBooks”(娃娃书),此系列玩具书成为19世纪早期的典型作品,但其售价昂贵,只有贵族家的孩子才玩得起。

真正开始大批量生产玩具书的是Dean&Son公司,这是成立于伦敦的一家出版公司,他们在186O至1900年期间,出版了大量的movablebooks,并改革了玩具书的生产模式,成立了专门的纸工程部门,来设计制作书中的纸机械装置。他们还运用了新的技术,书中的多个人物可随着故事情节谐调一致的活动;书中的插图能呈现三维立体的效果;还有的书中有可以活动的百叶窗,可变换颜色和内容。

真正开始使用“POP-UP”(玩具书)一词的是1930年代美国的BLUERIBBON出版社,他们为迪斯尼的卡通角色们制作玩具书时,就用了“POP-UP”一词。此后,大部份英语系的儿童立体书,也都会冠上“POP-UP”来区别一般的儿童图画书。20世纪50年代末,捷克首都布拉格的Artia公司对玩具书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革新。他们的玩具书大量销往欧洲市场。20世纪60年代中期,GraphicsInternational公司的总裁,WaldoHunt,受到捷克人的启发,在美国的玩具书市场出版了许多图书。此后,玩具书市场又开始复兴起来,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玩具书市场一片繁荣,光英国每年就有二三百本玩具书出品。20世纪60年代以后,玩具书制作得越来越精美复杂。打开书本,就象打开了个立体舞台,机关惊奇巧妙,书中还加入音乐、灯光、香味、声音、玩偶等装置。

现阶段的玩具书己不同于上个世纪的立体书,翻翻书的样子,它已越来越向益智类玩具所靠拢,并且有的已形成一类单独的玩具品牌,如早教机,是一个翻开的书本形状的底盘,书的内页是可更换的卡片,触动卡片的相应部位,就能发出人声朗读的词语,儿歌,故事等。现在的玩具书在材质上更是推陈出新,如布制的小汽车造形的玩具书,内页可以翻阅。如运用了草,麻,动物皮毛等多种材质栩栩如生的再现可爱的小猫在篮中的形象。此外还有塑料制成的,不怕浸水,不怕撕、咬,在小孩洗澡时也可以玩的洗澡书。

二、儿童玩具书的设计方法

一个人的一生成长中,幼年的感性体验对其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玩具可促进儿童感觉器官发育、智力发展,寓教于乐,尤其是玩具书更受到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它能提高儿童的认知理解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注意力等,同时能开扩视野,激发儿童的欢乐情绪,培养良好品德,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为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儿童玩具书的设计同样要考虑产品的品牌、造型、色彩、材料、包装等因素,更要考虑儿童玩具应具有的安全性、适龄性、启发性、娱乐性、生动性、激励性、艺术性等特点。同时,因为儿童玩具书还具备书籍的某些特征,设计时也要借鉴书籍装帧设计的某些方法,如文字编排、插图绘制、色彩搭配等。重要的是找到“玩具”与“书”的结合点,兼顾娱乐性与教育性。此外,儿童因年龄、性别、性格、环境、喜好的不同,设计应具有多样性和个性。

1.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是创新的基础

儿童各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心理发育状况是创新设计的基础。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的重要课题,人性化设计更是玩具设计人员的必备素养。儿童的生理发育迅速,手的灵活程度,手、脑的协调程度,语言能力的发展、心理特点等,各年龄段差别很大。这就要求玩具书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周密考虑,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玩具书。

2.在我国的古老文化和民间艺术中寻找灵感

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是玩具书设计的重要源泉。玩具书的形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同时代的审美倾向和科技水平影响着玩具书的外部造型和内部装置,但是玩具书的内容却是文化的积淀,故事情节和插图设计都带有各民族的特色。因此,玩具书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我国的上古神话、民间传说、成语故事资源丰富,更有享誉世界的花木兰、孙悟空等艺术形象,这些都为玩具书的内容和插图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丰富,老少喜闻乐见的皮影戏、木偶戏,人物造型夸张、装饰性强,可为玩具书的造形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我国的年画艺术色彩饱和、装饰性强、视觉冲击力强,受到儿童的喜爱,也可以为玩具书的色彩设计提供借鉴。

3.天然材质更适宜儿童使用

天然材质的应用手法可为玩具书的材质创新提供借鉴。纸、竹、麻制品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结绳、捆扎、烘烤、上漆等应用形式多样,《考工记》和《天工开物》中有大量记载,这些自然材料的使用已出现在儿童玩具书的设计中,它们正是适用于儿童的绿色环保材料。

参考文献:

篇(5)

二、复习课要用问题引领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适当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复习之前,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通过看书即可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复习更有针对性。如复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可以通过设置下面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问题1:请你说说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画出知识思维导图。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如何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学生经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复习准备,基本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大致联系和区别。但对于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却犹如一团乱麻,时明时晕。这样,学生就会有强烈的复习愿望,希望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复习课上引导学生画出知识的思维导图,并形象地比喻为“以四边形为起点正方形为终点”的交通线路,中间停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几个站点。学生通过小表演的形式,了解了从“哪儿上车将决定走什么线路”的道理,解开学生的疑问就容易了许多。

篇(6)

二、数学“微探究”任务的教育价值

“微探究”任务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生而设计的活动内容和要求,是教师将教学内容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教学化过程,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载体。将每节课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或练习的内容适当地改变形式,以积件式的“微探究”任务呈现出来,显然对学生具有更高的教育发展价值。首先,“微探究”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学习。数学课堂中的“微探究”任务使学生有事可做,较之单一的听讲或练习方式,多单元的课堂结构更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集中和维持注意力,专注于任务,主动地思考。任务驱动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调节学习的进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求助和交流。教师参与并设计的探究任务更贴近具体学生的实际,可以很好地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能够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

在这种任务驱动、行动自主、情绪良好的氛围中学习,识记、理解和运用成为学习的自觉需求,对分析、综合与评价等高层次的思维也能够得到自然的触发。其次,“微探究”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探究任务因为其微小,我们就可以在每节课上都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两个探究的环节,让学生能够经常性地经历探究过程。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一般属于方法论层面的缄默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组织引导下的经常性的自主探索与实践,才能逐渐掌握并养成习惯。内蕴于探究过程中的批判精神、质疑能力、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搜集分析信息能力、决策能力等更是必须通过不断的亲身经历与体验才能有所感悟,这些“意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经验才能有所积淀或结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素质,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方法所不能取代的。再次,“微探究”任务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习结果的保持与内化。完成数学“微探究”任务的过程,是学生做、想和说的过程,即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都是通过自己的同化与顺应过程建构起来的。情境中主动感知的刺激容易形成深刻而全面的表象,经常的思维加工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提升了自我概念,通过经历和体验而获得的长时记忆更容易保持和内化。学生获得的不是被灌输的僵化的知识,而是建立了广泛联系的认知结构体系。这样的认知结构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其内部联系会更加丰富和紧密,并能够呈现出“滚雪球”的效应,从而为新一轮的学习奠定更加充分的基础和准备。

三、好的数学“微探究”任务的特点

1.是一套精心策划的方案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总是离不开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的支持,离不开对教材的充分把握和对学生的准确分析。“微探究”任务是教学设计中的“点睛之笔”,绝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也不会在课堂上凭空生成。一个好的探究任务是理论指导下的逻辑思维的产物,是在教师大脑中构思和反复预演而生成的一套预案。数学“微探究”任务不只是一个问题,还要精心设计或选择情境,预先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判学生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和可能有的反应,再针对各种可能的反馈而预备相应的措施,考虑如何启发学生实现其探究活动“从无到有”的蜕变。

2.有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

探究往往起源于疑问,一个好的“微探究”任务自然也需要一个好的问题来“点燃”。恰到好处就是非常贴近学生实际,能够诱发学生对相关已有知识经验的若有所思,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知觉刺激,能够激发兴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而且处于“跳一跳就够得到”的高度。好任务总是蕴含于好问题之端,好问题主导下的执行任务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又不断地生成新问题的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3.有较大的探究空间

一个好的任务总是蕴藏着丰富的活动资源,能够让学生有事可做,愿意主动思考。好的“微探究”任务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价值选择,使学生在知识汲取、能力训练和情感态度上有足够质与量的收获,使学生在探究后有值得回顾反思的内部需要和反思时间。好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探究的方向是开放的,不是对二选一或是与否的回答,常常需要先行发散思维,然后才能确定探索路径、提出自己的独创性假说,结论需要自己去思考如何概括、推理、总结和表述等。

4.操作性强和参与度广

一个好的“微探究”任务,是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入手操作,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探究的状态,能够很好地规避无效活动。有适切的动手操作的资源与条件,更重要的是有促进学生大脑内部操作的设计。探究活动不是少数学生的表演,而是能够提供帮助或督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不仅是行为参与,最根本的是有启发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价值判断参与等的设计和安排,并且都能够获得一定层次的探究成果。

四、数学“微探究”任务的设计策略

1.实践应用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最常见的任务就是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只要将这些练习或作业稍加处理,就可能转化为“微探究”任务。例如,在学完解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些竹竿、教学用量角器、带毫米刻度的米尺、细绳子,将学生带至河边,让学生确定位居河两岸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将学生带至操场,让学生确定附近一个比较高的建筑物的高度。这样的任务不是简单套用公式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反向确定解决问题所需条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测量、搜集数据,计算得出结果。这里面不仅包含解一般三角形的知识,若方案设计得好,还可以转化为更简洁的解具有特殊角的特殊三角形问题。如此设计,不仅摆脱了直接应用公式的枯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数学思维的层次,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建模思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类比求证策略

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进行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思维训练,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往往训练提升的可能是相同的思维方法。这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过程。类比就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运用合情推理探索结论的有效手段和策略。例如,学完等差数列,再学等比数列时,请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推断并构建“等比数列”的知识体系。这样的任务,坡度小,有探究的依据,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抉择、论证等能力,特别是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再创造”的心理习惯。

3.探寻规律策略

中学数学知识主要是以概念和规则的形式出现的,公式、法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些数学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依据一定的方法思考探索出来的;同时还要避免数学规则被机械接收,成为僵化的公式。若将规则的来龙去脉打包进一个“微探究”任务之中,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则能够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组合数的定义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组合数的计算方法。提示学生用“特殊化”的思维策略,先由少及多逐步尝试,再用归纳推理来验证和证明。再如,给学生这样一个任务: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那么这同一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之间是不是也有某种确定的关系呢?培养学生自觉“回到定义”的逻辑推理意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记牢公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特殊化与一般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整体的观念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的意识。

4.系统建构策略

从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来看,有些知识之间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结构体系和学习程序却完全相似。比如,研究函数,就是研究图像、性质;学习解析几何,主要就是研究图形与方程的关系、性质等。对这些同类别知识的学习,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一两个例子,再将后续同类别内容设计成探究任务,放手让学生模仿程序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学习圆锥曲线时,因为学生已有研究直线和圆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就可以给学生直接布置任务:根据指定要求和方法画出图形,自建坐标系,确定图形的方程,并研究图形的性质。这就体现了典型的“用不同的思维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数学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即不仅知道怎么做,还知道要做什么,对学生研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层次的推动作用。

5.移花接木策略

用移花接木策略设计“微探究”任务,实际上体现的是“做中学”的思想。表面上不以数学知识为探究问题,而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做某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并发现数学规律或性质。例如,在介绍“1弧度”的定义之后,让学生确定一个给定角的弧度数。这看似一个操作性的任务,实质上内隐的是发现弧度数公式的本质。再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前,学生都认识了圆柱、圆锥、圆台这些几何体,可以先布置学生自己用纸板做圆柱、圆锥、圆台的模型,先随便做,再按要求的尺寸做。按要求的尺寸做,其实质就已经包括与这些几何体性质相关的知识。这样的任务能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容易上手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巧妙地化解“教师保姆式地教”和“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的灌输式教学困境。

篇(7)

1.1与通风、采光及视线的矛盾

遮阳的主要目的是遮挡阳光辐射,但遮挡直射光的同时,也会降低室内照度,在阴天更为不利。不合理的建筑遮阳方式还会阻碍空气流动,改变自然通风的流向,对自然通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室内通风不畅。此外,遮阳挡光的同时也会遮挡视线,尤其是垂直式和挡板式遮阳[1]。因此,适宜的建筑遮阳方式选择应该是将室内采光、通风、视线等因素综合考虑,保证建筑遮阳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对天然光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其对通风、采光、视线等其他功能的影响。

1.2与能源利用结合较少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公共建筑中都可以看到遮阳与保温或太阳能利用相结合的例子,而在中国却很少。一方面是国内外经济、技术条件的差异,由于造价较高在国内不易推广;另一方面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意识淡薄,因为建筑遮阳是遮挡阳光的建筑措施,很少有人把太阳能利用或墙体蓄热保温与建筑遮阳联系起来。这是两者的矛盾所在,但也正是发掘其潜力的关键点所在。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整合矛盾,可使建筑遮阳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的同时,又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途径。1.3与建筑造型缺乏整体考虑在遮阳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不但要考虑建筑遮阳技术性能的完备,还应考虑建筑艺术上的美感。当前不少建筑缺乏对遮阳与建筑造型的整体性考虑,只是把遮阳作为建筑完工后的一个附加部分;同时,我国建筑遮阳基本处于低技术的发展阶段,材料和工艺创新不够,新型遮阳技术应用不足,遮阳的艺术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采用巧妙的设计和适宜的技术,把外遮阳作为活跃的立面元素加以利用,可使建筑遮阳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创新,建筑本身也能成为集遮阳与造型于一体的艺术作品[2]。

2改善建筑遮阳的途径

2.1性能的兼容性

建筑遮阳与建筑围护结构需要实现的其他功能(如视野、采光、保温、通风、隔声等)之间相互关联,甚而功能矛盾(图1),这就要求遮阳设计必须从整体角度出发,根据建筑的各种功能需求确定影响因子和矩阵分析,通过量化和权重比较,计算综合性能最大值,以此确定综合性能最优化的建筑遮阳设计模式。

2.2技术的适宜性

根据舒马赫的适宜技术理论①,设计时应该采用符合地方特殊条件的技术,在地方条件限制下做出最佳的技术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分析,将地方材料、民间工艺与构造做法、地域风格与文化符号等因素融入遮阳设计中的“适宜性”理念,能使建筑既适应气候变化,提高遮阳效果,又能体现建筑的地域性。如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设计的位于新卡里多尼亚的吉巴欧文化中心(图2),通过研究当地传统的棚屋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提取出了“编织”的构筑模式,运用木材和不锈钢材料,巧妙地实现了建筑造型与遮阳、自然通风以及本土文化特征的结合。

2.3设计的整体性

遮阳是建筑造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现代建筑整体艺术形式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的整体性强调遮阳功能与建筑造型的兼顾。遮阳的整体设计与材料选择及其特性分析有关。可用作遮阳的材料,既有混凝土板、布料、木材、金属等传统材料,也有高强玻璃纤维、棱镜、特种玻璃、膜等新型材料。不同图1遮阳与其他功能的关系图2吉巴欧文化中心遮阳的地域性体现表1不同类型遮阳的材料、形式及应用材料有不同特性,与遮阳设计相关的特性包括材料的透光性(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质地(硬质和软质)、材料反射吸热性能等[3]。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施工工艺的产生,给遮阳的功能改进和造型创作提供了更多实现的平台(表1)。

3复合化的建筑遮阳设计策略

3.1结合太阳能利用的遮阳设计策略

发掘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节约资源和实现生态化的重要途径。太阳能是巨大而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将遮阳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是复合化建筑遮阳设计的创新方向。这一策略应当满足太阳能采集的地理环境(避免在日照率较低的地区使用)与建筑朝向的要求,才能达到好的功效。太阳能的利用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图3)。直接利用中日照和供暖大多是在冬季,要求遮阳构件不能对太阳光过多遮挡;间接利用中发电主要是在夏季,遮阳构件与太阳能发电装置组合有两种方式:①采用光电转换玻璃作为遮阳材料;②将光电板集成在遮阳设施上,在遮阳同时使光电板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线照射,达到效率的最优化[4]。台南财政大楼的遮阳设计就是采用了这一方式(图4),太阳能光电板能根据具体气候状况做出采光、太阳能发电、遮阳等应变。

3.2遮阳与多项功能相整合的设计策略

围护结构各性能之间的联系决定了在遮阳设计时应兼顾其他因素考虑,综合性能最佳的遮阳措施才是适宜的设计。遮阳与采光、通风、视线等功能的综合是复合化遮阳设计的重要策略。(1)遮阳与采光的一体化设计遮阳与采光综合的方式有三种(图5):①设置活动遮阳百叶。据天气情况转动遮阳构件,调节光线进入室内的光照量;②设置固定反射式挡光板。挡光板在阻挡太阳光对板下窗户的直射同时,将部分太阳光反射入室内,再经过具散射功能的室内天花转化成柔和的光线供采光使用;③采用活动挡光板遮阳。这种方式结合了活动百叶的可调性与固定反射式挡光板对光线的再分配两大优势,对光线的控制更为灵活[5]。(2)遮阳与视线的一体化设计较大尺度的遮阳设施一般不容易产生视线遮挡的问题,而较小尺度的遮阳构件如百叶帘、格栅、穿孔板等或多或少会对视线产生影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与影响室内向室外的观看相比,百叶帘和格栅对于由室外向室内的视线遮挡更强,这又不失为一个优点。基于遮阳的,同时尽可能的允许室内观赏室外景色,而又使室外不能轻易地看到室内场景的原则,建筑遮阳材料的选择是关键,适宜的遮阳材料包括:单向透光的百叶帘和格栅、特种玻璃制品、透明度较高的遮阳面料等[6]。(3)遮阳与通风的一体化设计遮阳设施的设置不当会对自然通风造成阻碍。减少遮阳对通风的不良影响,有以下三种策略:①双层玻璃幕墙空腔内置入遮阳装置。遮阳系统置于内外玻璃幕墙之间的空气间层内,采用可调节式遮阳方式,起遮阳和热反射的作用。而外层“皮”设有开口供新鲜空气进入两层玻璃之间的空腔,在内层幕墙上设有可开启的窗户,便于自然通风(图6);②合理设计遮阳构件的安装位置。一般情况下遮阳构件会改变风的方向,并减缓进入房间的风速。如果对遮阳板的安装位置稍作调整,如与墙体留出缝隙、下移或上移遮阳板等,可引导气流转向[7](图7);③合理选择遮阳板的形式。实心的水平遮阳板与空隙较多的遮阳板对通风的影响不同,由图8可知,采用空隙较多的遮阳板,热空气上升不会受阻,产生的气流有利于带走室外热量[8]。因此,水平遮阳宜选用格栅或者镂空的遮阳板,或根据环境气流设计流线型孔洞式通风遮阳构件(图9),实现遮阳与通风的一体化设计。

3.3基于地域特性的遮阳复合设计策略

保持地域差异性有赖于技术与地方文化、经济的创造性结合。基于地域特性的遮阳复合设计主要指结合地域气候的设计方法、结合地方材料与构造的遮阳技术,有利于建筑对气候环境的适应和对地域特色的表达。(1)基于地域气候的遮阳设计无论是何种遮阳方式,都应该对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遮阳与地域气候相适应是有效设计的前提。若采用固定式的遮阳,应该考虑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太阳的角度和方位,以此定出合理的出挑尺寸、倾斜角度;活动式遮阳的气候适应性比固定式的强,它可以根据日照变化动态调整自身的结构,满足各种日照情况的遮阳要求[9](图10)。(2)遮阳与地方材料、技术的复合将传统建造技术、地方材料与现代化精细、易操作的加工工艺相结合的遮阳设计,能更好地获得地域认同(图11)。如盛产木材的北欧和加拿大等国,木质结构的建筑及木材遮阳,都利用了木料隔热、保温性能好,且具有易于加工、置换的优点(图11a)。另外,将传统遮阳技术运用在现代建筑中也是一种适宜设计的策略。例如,以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大屋檐为遮阳原理的现代混凝土建筑屋面设计(图11e),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屋檐的出挑宽度刚好能有效地遮挡夏季日光而又不影响冬季日光进入室内。这种结合地方特点的建筑遮阳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地域环境和文化氛围。

篇(8)

二、闲置产业类建筑再利用设计的成功模式

其一,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厂的厂区,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东德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项目。部分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拱形结构,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2002年以来,一些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成规模地租用闲置厂房,并进行设计改造,内部设有艺术中心、画廊、酒吧、艺术家工作室和广告设计公司,经常开展绘画展、摄影展,举办戏剧节、音乐会和时装会,逐渐形成一个艺术社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集中地,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当代文化的窗口。其二,上海新天地。新天地原来是一片石库门里弄建筑,经过设计,原有的居住功能得到改造,获得了餐饮、购物、演艺等商业经营功能,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改造后的新天地建筑外表保留当年的砖墙、屋瓦,内部按照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情感世界量身定做,尽显现代休闲生活气氛。人们漫步新天地,感觉仿佛时光倒流,但走进建筑内部,现代时尚气息扑面而来,又感觉进入另一个世界。其三,苏州河两岸。登琨艳是上海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第一人,1998年,他选定南苏州路一处2000平方米的旧仓库,把它设计改造成为自己的工作室。在设计装修中,登琨艳尽可能保留仓库原貌,主要是把小百叶窗更换成透亮的落地玻璃窗,地板和立柱的木纹依旧,墙体砖缝依稀可见。改造后的工作室显得既古朴又前卫。登琨艳入驻后,一大批艺术家纷纷来租仓库,成立工作室。据统计,苏州河两岸有艺术家工作室100多个,聚集了1000多位艺术工作者,成了一个活力四射的文化传播中心。为改善城市生存环境,应对闲置产业类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设计,重新塑造建筑外形,科学置换建筑功能,优化建筑内外环境,发挥闲置产业类建筑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提升城市品位和现代化形象,使闲置产业类建筑再度焕发活力。

三、重庆闲置产业类建筑再利用的设计策略

其一,创意产业园。重庆闲置产业类建筑背后积淀了深厚的工业文明和情感记忆,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同时厂房内部空间宽敞,形态开阔,可以随意分隔组合和灵活布局,也可以开展大型展览宣传,因而受到众多艺术家的青睐。其二,居住空间。重庆闲置产业类建筑结构独特、空间开阔、分割便利,可以改造成复式单身公寓,供经济租赁,也可以建成城市廉租房。其三,开放型广场(公园)。重庆闲置产业类建筑结构组成和空间形式能够为场地设计节省大量开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题,在今天的城市生态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改造重庆闲置产业类建筑厂区,开放城市空间,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其四,大型商场和展览中心。把重庆闲置产业类建筑厂区设计改造成大型商场和展览中心,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尝试探索。其五,旅游度假区模式。把重庆闲置产业类建筑厂区设计改造成旅游度假区,是一个研究方向,尚未形成规模,实施方法和操作经验尚未成熟,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

篇(9)

现在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现在新课改的推行,导致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新的课改教程的观念是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的,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重点培养适应现在人才需求的一种改革方针.新课改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能一直采用原来的教育模式,要进行创新,数学教育要进行重新的设定.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关键点的设计策略和思考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的数学关键点的设计现状

新课改的推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新课改毕竟是一种新型模式的教育改革,完全适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很多地方的教育虽然实行了新课改的策略,但是并没有完全地理解新课改的真正目的,或是过度地理解了新课改的宗旨,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进.1.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传统庸俗在数学教育中,课堂上的提问是最平常的事情,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提问,进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有很多的数学教师并不是真正地掌握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含义,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是比较传统的、教材中的固定的知识,或是创新了教材但是却偏离了知识点的掌握,只是进行着流程似的提问,偏激一点的说,只是在走教学的流程,并不是真正的提问.2.不能很好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新课改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现在很多的数学课堂虽然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但是没有充分地掌握好自主性的度,这样过分的放松就会导致学生松懈了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3.合作学习的实施不够完善新课改要求现在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但是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很多课堂之间的合作也只是形式,并不是真正的合作.

二、关于数学关键点设计的相关策略

现在的数学教育处于新课改的初期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数学教育中,提出重要的数学关键点很重要,有了关键点,就可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的,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1.充分把握理解教材中的数学关键点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地进行教育.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教学思路的引导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中,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好学习的关键点,通过对关键点进行延伸,可以很好地将知识点进行扩张和补充,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2.注意数学关键点设计创新在学生上课之前,进行很好的课前教育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环境中去.很好的教育思路的设计、对数学关键点的总结是教师在教学中基础的教育方式的展现.其实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很好地掌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做好数学关键点的把握,将数学知识很好地进行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3.把握好数学关键点的掌握,注意关键点的练习数学的学习包括课前、课时、课后.课后的复习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进行认真的学习,但是如果课后不进行复习就会导致学生淡忘课堂上的知识点.课后的练习是对当天课堂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强化的过程.课后的教学复习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松懈性进行改善,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比较用心,是因为课堂上有教师的管理和学习的氛围,但是课后就要靠学生自己的自控力.所以,数学关键点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10)

二、设计干扰条件的开放题

提高学生思维鉴别力干扰条件的开放题,就是将解题必要条件和多余条件混淆在一起,对学生解题产生干扰因素。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认真读题,理清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充分利用必要条件,大胆舍弃多余条件,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鉴别力和选择力。如“篮子里有20个鸡蛋,王阿姨不小心摔破了2个,剩下的平均分给张大爷和李大爷,他们两人加起来一共能分多少个?”由于原先封闭思维定式影响,学生往往将已知条件都用上,辗转几步计算,不小心计算错误得不偿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平均分”是干扰条件,与解题无关。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这类干扰性开放题,防止学生滥用试题所给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鉴别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明辨是非。

上一篇: 消防安全论文 下一篇: 消费着行为研究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