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17 17:03: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低碳设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低碳设计论文

篇(1)

当前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内燃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落后了近二十年,燃油经济水平、平均能源利用率等各项标准也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低碳公路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在道路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加强高新技术施工设备的应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其耗油量、燃料使用率等各项参数进行仔细评估,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设备,一定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维修保养,如果依然满足不了运行需求,必须及时替换掉,积极使用高新技术环保的设备继续开展作业。

1.2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新型环保材料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公路建设领域也研发了很多低碳环保材料,其中温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路面再生等新型材料表现最为明显。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和冷拌沥青之间,但是其性能却能够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环保型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燃料油,减少有害气体地排放。

1.3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路施工方案

在进行道路施工之前,设计规划人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公路的低碳环保提供保障。具体可以从路基设计、坡度设计、防雨水冲刷设计等方面入手,此外,还要科学合理安排借土弃土的位置,合理地选择砂石料供应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低碳优化控制

2.1完善交通体系运行管理方案

前文提到交叉口的存在会在对车流量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对交叉口进行合理的信号配时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交叉口的间距比较短,就可以采取信号联动措施,保证交叉口具备良好的服务水平,减少交叉口对车辆正常行驶的影响,从而减少车辆的燃油消耗以及尾气排放;须对交通标志、道路标线等进行重新规划,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动态的信息展示板,这样驾驶员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交通信息,选择最合适的行驶路线,减少了不必要地绕行,同时公路的服务水平也能够得以提升,最重要的是车辆可以保持匀速行驶,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此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拼车出行,提高车辆的运载率,这样不仅能够缓解我国当前的交通压力,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地排放。

2.2完善公路的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服务系统,提高车辆通行效率,规避不必要的拥堵。当前,在交通领域内最受欢迎、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就是ETC系统,该系统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收费系统,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不需要停车,而是通过车载设备实现对车辆信息地识别、付款等功能,该系统非常适用于高速公路,通过该系统能够使车辆通行速度得到巨大提升,减少拥堵,降低温室气体地排放。

篇(2)

二、生态语境下的低碳景观设计的特征

(一)低碳景观设计

低碳景观设计是近年来才提出的新的概念。低碳,是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7]。而低碳景观设计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目标宗旨的绿色景观设计[8]。低碳景观作为景观学领域的新概念,其内涵也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等概念相对应的基本层面的低碳含义,那就是减少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9]。在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中我们倡导节约其过程中所需的能源和减少碳的排放量,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人与之共存[10]。因此低碳景观设计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符合生态语境下当今社会对景观设计的要求。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低碳景观设计有了长足的发展。宏观上,景观工作者本着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等目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场地,让设计符合环境,充分让自然做工。微观上,低碳景观在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的整个过程中都注重减少碳的排放,促进形成和谐发展的景观体系,这也是生态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形式。但是,低碳景观设计并不就是生态设计,它与生态设计有相类似的方面,但也有不同之处。生态设计主要针对于环境而言,主体是环境,生态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而低碳设计可以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主体是人和人类活动。因此低碳景观设计不只是注重设计对环境的作用,也注重人的活动本身。它是研究人类和人类活动在作用于景观时所产生的碳的排放量的问题,更低的碳排放量是低碳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从对坏境的影响上而言,低碳设计与生态设计有共同之处,但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同。生态设计更加注重目的,而低碳设计更加注重过程的低碳。生态设计更宽泛,而低碳设计注重结构的优化和细节的处理,因而更容易见效,也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低碳景观设计的特征

在生态设计理论的影响下,低碳景观设计体现出如下一些特征。第一,更加尊重场地,设计结合自然。在生态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低碳景观设计尽量利用场地的有利条件,协调和解决场地的不利条件甚至变不利为有利。利用场地已有条件和物质基础必定会减少景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尊重场地是低碳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而不是“归零设计”,那种仅凭技术而无视场地现状的肆意妄为的做法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景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景观生态系统包括景观与外部系统、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以及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都是动态平衡的关系[11]。生态系统的跨尺度性要求低碳景观设计力求平衡这些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减少碳的排放,而景观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之后也会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第三,生态设计指导下设计生态。生态可以被设计,低碳景观设计在生态设计原则的指导下设计生态。众所周知生态系统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它包含很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涵了很丰富的内容并自成体系,因此生态系统不能被设计也很难被设计,但是设计可以发挥作用,人工设计的生态应该被纳入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在低碳景观设计过程中实际上是设计生态,是模仿自然设计生态的过程。只有如此设计出来的景观设计,在项目完成之后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第四,减法设计,节约人力物力。低碳景观设计主张做减法设计,不浪费精力。不但在景观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期,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秉承能少则少,节约人力物力的原则。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只有更大程度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低碳景观设计在整个过程中都注重节约人力物力,以达到更少的碳排放的目的。第五,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低碳景观设计以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为原则。很多低碳设计打着低碳的旗号,事实上并不低碳。说低碳并不低碳的例子很多,如为了打造更好的自然效果,千里迢迢去找材料,或为了一两种植物跑几个省份。以及不珍惜资源,随意浪费能源,这些做法只注重了目的性,而忽视了过程的低碳,也不是低碳景观设计的正确做法。这也是生态设计和低碳设计最大的不同。

三、低碳景观设计的应用模式研究

低碳景观设计的应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低碳景观设计目前的应用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自上而下的模式与自下而上的模式

我国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国外有很大区别,国外的景观设计项目一般而言要通过社区居民讨论,规划师、建筑师也要加入到景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而在我国则是政府行为,先立项,政府通过了之后到达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之后才进入到景观设计师手中。但是很多景观项目实际上负责人都不是景观行业从业人员,这给景观设计的具体开展带来了难度,甚至出现一个设计方案改十几次或几十次的情况。由于低碳景观设计很多时候并不是在第一时间就能够体现经济效益,在讲究效率和效益的现实条件下,低碳景观设计开展起来也困难重重。如果管理者(包括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重视民众的声音,尊重设计师,给设计师更大的权限和空间,景观项目由自上而下的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模式,这样才有可能给低碳景观设计带来新的局面。

(二)千层饼模式

这是一种叠加模式。设计师麦克哈格在景观设计时尊重自然,提出了强调“土地适宜性”的“千层饼模式”。千层饼模式是将影响景观设计的自然因子都列举出来,进行叠加,然后可以从叠加模式中看出垂直自然生态过程,并可据此判断出该设计与环境适不适合。到了设计阶段,将要做的设计分层进行,叠加之后成为一个完整的方案。然而该模式仅注重垂直的自然生态过程,而忽略了水平生态过程,因为设计的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如此势必割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低碳景观设计成为形而上学的一种模式而达不到低能耗、低污染以及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三)场地拼嵌模式

随着近些年来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分析景观的一个基本模式,即“斑块—廊道—基质”[12]。这是一种场地拼嵌模式,是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景观场地分为斑块—廊道—基质的形式,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方式。这个模式也有缺点,有可能注重局部而忽视了整体,而且并不是每个景观场地一定包含这三个内容。就这几种模式而言,有景观设计程序上的,有方法上的,但是低碳景观设计并不是单一的或机械的使用这些模式。低碳景观设计应该以生态整体性为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模式进行设计,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也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结合其他的模式进行研究或设计。

篇(3)

2当前我国在低碳建筑方面的不足

2.1对于低碳建筑的认识不足

从当前的形势来分析,虽然人们对于低碳经济的相关内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低碳建筑在认识方面还是比较的模糊,对于低碳建筑的内涵的认识还不是很准确。政府以及建筑行业内部的相关部门是低碳建筑的推行者,但是对于低碳建筑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这样就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低碳建筑的认识还不足,难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广泛的共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为低碳建筑的推行和倡导造成了阻力和制约。

2.2相关的政策不完善

一些个别的发达国家为了能够实现特定的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都设立了诸如碳基金等低碳的激励政策,但是我国同低碳经济以及低碳建筑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还不是十分的健全,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节能条例,但是几乎还没有出台专门是针对低碳建筑的相应法规,这就使得对于低碳建筑还缺乏必要的激励以及约束的措施,难以提升建筑用户降低自身碳排放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低碳建筑的发展。

2.3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创新可以说是一个企业时刻保持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使得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在低碳建筑的设计环节中也蕴含着创新,其中包括了对于设计方案的创新以及建筑材料的创新、施工技术的创新等很多的方面。因此如果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创新的技术,将低碳的理念和价值应用到建筑实际中,就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方面的效益,真正地将低碳环保的理念加以落实,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低碳建筑的设计建议

在进行低碳建筑的设计时,涉及到了几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例如:设计环节以及施工环节、使用环节等。因此在上述的几个重要环节中,都要贯彻和落实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地实现节能减排。不但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建筑的耐久性,还要逐步地完善建筑的节能效应,甚至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废弃之后有关废料的循环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3.1充分考虑到建筑的环境属性

在当晚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很多的建筑难以同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需要在进行低碳建筑的设计时,充分的对环境加以利用,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的环境属性,从而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有效的加以减少。例如:可以对太阳光或者是自然风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就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3.2注重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建筑行业之中,建筑材料的生产以及运输和使用等很多的环节都会产生数量很大的废弃物,这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加大了对于能量和资源的消耗。例如:建筑材料加气混凝土会散发出氡,这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还有一些建筑的板材会释放出有害和有毒的气体等。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高的污染性,能源的消耗量也比较大。因此,在进行低碳建筑的设计时,应该尽量选用那些污染比较低并且能够进行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在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将施工的周期加以缩短,简化施工的操作环节和过程,避免出现建筑材料浪费的现象,将建筑的成本加以降低。

3.3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低碳建筑法规和机制,在进行建筑的申报以及审批的整个过程中,相关部门还要根据法律和法规来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对于那些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不能够予以审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低碳建筑加以规范。此外还要提升低碳建筑意识,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严格的审查和控制,对于那些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不能够予以审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低碳建筑加以规范。此外还要提升低碳建筑意识,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

篇(4)

2为什么要低碳节能建筑

1)低碳节能建筑适应于一年四季。古老传统的建筑和自然环境完全分离,这样和外界隔离的室内环境对健康非常不利,然而节能建筑的里、外用的是有效连接,自动调节气候变化。2)低碳节能建筑消耗能量非常低。根据统计,有50%的能源是建筑在筑造与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并且产生出34%的环境破坏物。3)建筑新的美学便是低碳节能的建筑。节能建筑可以最小程度的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这种建筑,不仅可以让人体验新的建筑艺术,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享受快乐、舒适的生活。4)从一而终的节能建筑环保理念。能建筑不同之处在原材料的开发、运输、加工和利用,一直到建筑物失去利用价值的全过程,环保和节能的理念从一而终,重点是建筑要对得起全世界全人类。

3建筑设计的低碳概念

从建筑的外观上来说,以人为本、简洁美观是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原则。设计出来的建筑应充分利用天然能源以使得低碳节能成为低碳建筑设计的核心,格局布置和选址的合理性,应充分体现出空间流动感和阳光感。在设计方面还要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足够重视低碳节能,把节能技术合理积极的运用到建筑设计上,节能的重要性要从思想上深刻体会到。二是应用能源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以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使得建筑的环境质量和整体文化品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4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方法

在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中,低碳的设计贯穿整个的构造、设计、使用和废弃等环节,每一环节都需要全面考虑低排放、低消耗以及低污染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对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进行分析。

4.1建筑形式上的低碳节能设计

1)对于屋面的建筑方法和节能设计。最常见的屋面是蓄水和覆土种植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方法。它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因为它的屋面绿化和墙体垂直绿化合并使用,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雨水、遮挡东西向的阳光以及美化建筑环境,而且蒸发的水蒸气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屋面和室内的温度。2)墙体的结构造型和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建筑物节能指标的达成决定因素就是建筑物的墙体对温度的保持性能是不是完美,许多国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发研究。整个建筑的耗能影响也要看墙体的颜色、材料以及构造方式等。

4.2低碳建筑材料的挑选

1)尽量选用合适的绿色材料。地球环境的变化以及庞大的能源耗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装修、建筑等材料的生产、使用等环节造成的。如今城市的房屋建筑的结构分析,大部分是用钢筋水泥为首的结构形式,水泥是能耗比较高的物质,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在拆除建筑废弃物时这些混凝土常常是非常难处理的。耗能低、功效高、维修与施工便捷、可以合理的对室内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调节是选取内部装修所需的材料要注意的方面。2)充分利用材料。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过程时,要充分利用材料和资源,因此设计要节约,让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还要加深对建筑材料特性的学习并掌握使用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材料优势和特性,将它们有效的与建筑紧密相结合,做到有效的减少施工材料的浪费现象,更好的保护环境。

4.3区域的气候与建设方式的统一

资源的有效节约,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和该地方区域气候的湿度以及降雨量等多种因素创造循环、可再生的环境系统与建筑形式的合理密不可分。窗户的采光效果反映了气候中两大基本的要素是光与热。在标准采光得以满足的条件下适当的选用较小的窗墙和隔热玻璃、铝制窗框等材料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耗能和有害气体的释放量。而合理适度的选取遮阳散热方式,不仅可以让建筑表面对外界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还能为建筑内部空间给予通畅的气候回流循环的环境。

篇(5)

大学城建设的初衷之一是为了能够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大学集聚的规模优势,实现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但是,目前的大学城建设较少考虑资源共享[2]。处于同一大学城内的各高校之间相互独立,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利用率低。例如,在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大学城图书馆校际之间资源几乎没有实现共享。根据我们在昆明呈贡大学城所做的调研发现,基本没有同学借阅外校图书资料。同样的问题也突出体现在实验室设备使用和学校交通车乘坐方面。各学校按照资源独享的模式发展,造成了大学城潜在的资源浪费,与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理念要求不符。

大学城校园中的能源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有针对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低碳生活的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教室中每天实际自习的人数仅占可容纳人数的14%;在受访者中,有66%的学生表示自己经常使用单面复印,只有51.45%的学生会等待复印材料的回收处理,剩下的45.55%的学生基本上全部会将复印的材料丢弃;44%的学生表示宿舍没有采取节水节电措施;大约38%的同学在平日大量使用快餐盒就餐[3]。另有报道称,“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低碳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亿元。此外,还可省出26个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4]”可见,大学城校园的能源利用不节约行为成为低碳校园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国外低碳校园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

(一)注重新能源的利用和能源节约

在能源利用方面,国外低碳校园建设都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用来采用新能源和促进能源节约。东京大学通过对各种CO2排放源的评估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热源系统更新;为照明设备安装人体传感器;使用高效节能日光灯;升级冷藏设备以及室内空调设施等。耶鲁大学对30%的校园建筑物的供暖、通风和冷气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全自动控制。此外,大楼安装隔热窗,尽量使用太阳能和风能。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的校内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来减少人工照明,来达到节约电能的作用。朱比丽校园主要教学建筑的内部被安置了被动式红外线移动探测器和日照传感器,并由智能照明中央系统统一控制:当教室有人使用时系统就会自动判断是否使用人工照明,从而代替了人工开关;如果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线,人工照明就会自动关闭,从而节约能源[7]。

(二)注重低碳理念的培育和行为引导

国外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过程别注重理念的培育和行为引导。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在建设低碳校园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提高师生的节能意识、树立低碳理念放在第一位[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为要将低碳校园的建设视为一个长久的目标,而不是一个短期规划,以最终实现校园CO2的“零”排放。在管理层面,他们加强对学生以及员工的环境意识教育,提倡通过注重微小的细节为CO2的减排做出贡献:在不需要的时候随手关闭实验室的通风橱;选择爬楼梯而不是使用电梯;用完电脑后记得关闭显示器。朱比丽分校将校园的低碳理念渗透到校园的各个方面,如:在校园内为学生提供600个可以锁铐的自行车位,以鼓励学生使用更为环保的自行车,降低学生在交通上的碳排放量。

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的建设路径

低碳校园实质上是指整个校园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这一结果主要受“碳源”和“碳汇”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碳源”是指二氧化碳的产生之源。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能源利用、教学和生活是“碳源”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碳汇”则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或机制。因此,我们可以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两方面构建出一条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的建设路径。

(一)校园能源结构低碳化

校园能源结构低碳化对低碳校园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学者对北京大学生态足迹的研究发现:如何降低学校的能源消耗是北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9]。校园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主要是指在学校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使用低碳新能源,以取代对环境影响巨大的传统能源,以实现碳排放减量化甚至零排放。具体而言,首先要进行能源利用模式的转型,尽量改变以煤炭为绝对主导的能源利用模式,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例如,校园道路照明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力所能及地采用太阳能路灯、风能路灯、LED灯等低碳照明系统。其次,在细节上,要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使用风扇、空调、电灯;少用打印机和复印机,多利用网络资源等。新型的校园建筑物的设计与建设也要采用低碳技术,通过选用保温隔热的建筑材料、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的建筑设计等来实现建筑低碳化。

(二)校园教学办公低碳化

学校是文教单位,教学办公就是其重要“碳源”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低碳化,主要包括合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与教师资源两个方面。关于教学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在教学中注意多媒体设备、教学耗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将已经老化了的高耗能的教学设备器材更新为新型的低碳设备。关于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是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开设一些精品课程,用远程教学等方式来实现低碳教学。低碳办公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应用无纸化的办公平台,来减少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提高办公效率;通过召开远程会议来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

(三)校园个人行为低碳化

校园师生个人生活行为的低碳化是低碳校园建设的关键一环。有针对复旦大学的案例分析表明:仅个人的节能行为就能为复旦带来每年至少3%的节能减排量,这是一种高效低成本建设低碳校园的方式,对低碳校园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节能”作为一项实现“碳减排”的间接途径,可以实现能源消费的减缓,相应地也就减缓了二氧化碳排放。据粗略计算,节约一吨水,就能减少0.93kg的碳排放量;节约一度电,就能减少0.96kg的碳排放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规范约束,引导广大学生养成低碳行为习惯,做到节约水电、爱惜纸张,不浪费粮食、低碳出行等。通过将低碳校园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低碳生活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观念;通过制定低碳校园行为规范,明确每个主体在建设低碳校园中的责任和义务。

(四)通过校园碳汇来减碳

低碳校园的建设不但要从“碳源”上进行有效的抑制,减少碳排放还应从“碳汇”的角度进行考虑。“碳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植被生长吸收二氧化碳,另一种是通过将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例如,在校园内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植被面积以保障校园内部的碳汇。采用覆草屋面、平台花园、垂直绿化等手段增加建筑的有机表面,以减小建筑的热(冷)负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为校园碳汇减排做出贡献。其次,高校可以加强碳捕获和碳埋存技术的研发与技术推广,适时通过碳捕获、碳埋存技术进行碳汇减排。

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制度设计

从低碳校园建设的保障措施来看,一方面需要低碳技术的保证,只有可靠的技术保证才能使得低碳校园的建设目标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需要低碳制度的保障,只有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才能使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障碍得到解决[11]。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尚无“低碳”的直接规定。但是,“节能”作为一项实现“碳减排”的间接途径,我国现行节约能源法可以为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制度设计指明方向。

(一)明确高校节能目标责任和完善高校绩效考评制度

《节约能源法》第49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制定年度节能目标”;第25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第6条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的公共机构和重要用能单位,地方政府节能管理部门应该为高校科学分配碳减排任务,协助高校研究制定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公共服务、科研和后勤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节能目标。为了保证高校节能目标的实现,在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体系,将低碳校园建设工作纳入教工工作岗位职责和年度绩效考核之中,督促教职员工带头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一方面,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节能目标责任,将学校节能目标实现情况作为校领导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权责分明,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状态;另一方面,完善校园能源消耗监管体系,明确各个主体职责,将能源管理效果和能源个人消费量与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绩效考评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二)制定校园节能专项规划和完善节能减排奖惩制度

高等学校作为公共机构,应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高校校园节能专项规划。高校校园节能专项规划是指,以节约能源资源为目标,根据学校的能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对一定时期内学校的能源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所做的总体安排。学校节能专项规划是实施低碳校园建设战略的具体行动方案,对学校能源利用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进行合理规划与有序实施。学校节能专项规划应当规划期内学校能源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阶段性任务、重点项目、政策措施及其他重要事项。《节约能源法》第67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有显著成绩以及检举严重浪费能源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该法第25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未能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奖惩机制,不利于低碳校园的有效管理[12]。学校应该按照国家法律要求,完善学校内部的节能减排奖惩制度。这一制度具体包括:学校节能减排奖惩原则、奖励的方式与种类、审批手续、以及对浪费能源行为的处理规定等。

(三)健全学校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学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是指学校定期对主要用能设备和各部门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采用必要的测试和能源消费统计分析相结合,通过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确定用能水平,查找节能潜力、明确节能方向,为改进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高校要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能源统计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统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健全学校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主要包括:定岗、定人、定时抄表;准确填写耗能原始记录,建立主要耗能设备台账;能源消耗量统计;编制能源消耗动态统计分析报告。

(四)强化高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是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杜绝能源浪费,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学校资源,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符合低碳校园建设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加强和规范学校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强化高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具体而言,学校应通过制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把节能评估和审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前置条件,明确具体负责部门和相关程序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

篇(6)

当中的低碳理念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重视固碳能力更强的植物种类应用,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园林绿地的固碳效益提升起来,从而为营造低碳园林绿地创造条件。而营造科学合理的低碳园林景观,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进行合理搭配:①重视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搭配,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要比乔木更显著。②重视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的搭配,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要高于慢生树种。但是有些速生树种虽然有很强的固碳能力,但是固定后也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③重视落叶植被和常绿植被的搭配,相比常绿植被,彩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更强。④重视高龄树木和低龄树木的搭配。年龄低的树木固碳能力要高于年龄高的树木固碳能力。⑤重视常规园林植物行业乡土植物的搭配,因为乡土植物是当地产物,这类植物经过漫长演化,其适应能力将会更强。

1.2园林水体景观设计

当中的低碳理念水景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现代的园林设计当中对水体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将地毯的理念和水体景观的设计融为一体,这需要考虑其景观效果,也需要注重生态性、亲和性和创造性。在选址上,需要依靠主要的地形和自然水源来对水体景观的设计进行考虑,就地取材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

1.3园林景观材料选择

当中的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的构建过程当中,无论是对园林的道路进行铺设,还是对碳排放量的降低,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这样能够更为直接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对于低碳材料来说,主要是新型材料的研发和木质材料的使用。而且采用木质材料还能够更好地固碳排放,有效提高低碳经济的效益。

1.4园林景观施工和养护管理

当中的低碳理念将低碳理念引入园林的设计当中,最重要的除了上述需要考虑的以外,还需要对高水准的施工质量以及其长久有效的景观效果做出充分考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最好能够尽量减少机械操作部分,以此来减少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效果,也能够减少因为机器对周边生态景观所造成的破坏。

2低碳经济生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将低碳理念注入其中是符合时展潮流的,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设计师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低碳要求,急需要对碳的排放量做出充分考虑,因此,在计算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对二氧化塔的排放量做出精密的计算和控制,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也可以从4个方面说起:①低碳理念能够促进园林景观使用的持久化。因为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需要创造出最佳的园林景观,这才能够使各个方面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减少到最低,可以延长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园林的成本,促进园林景观的持久化。②低碳理念更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减少碳的排放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采用这些材料对园林中所有涉及到的植物、水和石头等进行设置,能够更加有助于园林景观的维护。③低碳理念可以加大园林景观的绿地面积。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之前,相关设计师就需要对设计的必要性和相关设计情况做出充分考虑。在设计的时候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动工程序,采用低碳理念,对园林原有植被进行养护和管理,再配合粗放型管理,便能够增加绿地面积,达到低碳的目的。④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综合价值的影响。在园林景观低碳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怎样才能够达到低碳的目的,还需要对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做出考虑和顾及。合理采用低碳理念能够更好地使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得以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篇(7)

2低碳设计理念应用高层建筑的要点

2.1做好高层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首先,应该做好高层建筑围护结构的布局控制,一般在严寒区域选择高层建筑的外部保温维护结构,在南方可以根据高层建筑的风格和功能选择内外结合的保温维护结构。还应该做好高层建筑维护结构的材料控制,应该选择质地较轻的外侧保温复合材料构成高层建筑围护结构。当前的围护结构材料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点:整体性能较差、易松散、抗震能力比较差、不能承受装修时或凿或刘时的震动(刹斧石面层预留洞槽易出现冷桥)、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荷载(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墙体的表面很容易出现裂纹。根据浏定结果,高层建筑中出现的冷桥大约要占总体热损失的5%~13%,正因为如此,这点非常受到设计者的重视,要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尽量使产生冷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除此之外,高层建筑外的围护琦体消耗能源会比较多,大概占总体建筑能耗的25%。建筑外霉面积很主要的一个因素就形体变化。形体系数越大耗能也会越多,所以国外的很多高层建筑在设计时会设计成圆塔形。像是法国戴高乐机场的候机楼、美国洛衫矶的好运饭店,都是设计成了圆形或者椭圆形。众所周知,圆的周长在相同面积的所有图形当中是最短的,这样能够使建筑的外寡面积尽可能的小。所以说,为了减少能源损耗,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能太多,也不要过于复杂。

2.2综合考虑高层建筑的风环境

风环境对于高层建筑的能耗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春夏季节里空气流动会带来高层建筑室内外空气的交换,进而实现对室内空气、湿度的调节,这有利于降低高层建筑的能耗。在冬季高强度的风力会带来高层建筑室内热量的损失,进而导致高层建筑能耗的增加。在高层建筑的特殊部位由于低温,在风环境湿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出现高层建筑结构冷凝水和渗水问题,不但影响高层建筑的寿命,而且也会增加高层建筑的能耗。高层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风环境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利用风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做到对高层建筑能耗的控制,降低高层建筑的碳排放;移植和规避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做到对高层建筑节能和减排目标的保证。在具体的高层建筑设计中应该结合风环境,建立起相互遮挡、相互掩映的新结构,使风力按照有利于高层建筑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方式流动,做到低碳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深层次应用与体现。

2.3改善高层建筑的选址

建筑选址是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地理环境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应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根据日常光照原理,以低碳理念为中心,准确选址高层建筑的方位,确定高层建筑的朝向,避免高层建筑之间出现遮蔽,使高层建筑最大数量和最大范围接受更多的日光照射。在具体的设计里应该以夏季和冬季太阳的入射高度和角度为基础,控制高层建筑选址,做到夏季高温条件下日照量的最小化,做到冬季低温条件下日照量的最大化,以此来控制高层建筑对温度调节时能源的消耗,在充分保障室内的舒适性和宜居性,做到对低碳目标的保证。

篇(8)

2低碳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

2.1软质景观的设计

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是实现低碳环保的主要途径,绿化园林景观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调整因为土地利用而在空气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提高了公共用地的美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使绿色植物促进氧碳化合物的吸收。在对园林景观进行绿化的过程中,要保证新树和老树的有效分配。对于多数树种来说,考虑植物配置的这种情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率,还能够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需要多方面努力,包括园林的整体设计、高水平的施工质量、设计师的环保观念等。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自动化的机械操作,能够减少一定的碳排放量,实现了低碳环保的节能理念,同时也能够避免周围土地被破坏。

2.2硬质景观的设计

硬质景观指的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可再生能源或是节能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地应用。在景观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常见的是太阳能照明系统应用。在建设园林使用的材料上,无论是其路面设施还是园艺,都应该选择低碳环保的材料,同时这也是低碳环保最直接的方法。低碳环保材料是在其基本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是一种可以再生的天然原料,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会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能够保障其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还可以对木结构材料进行收回利用,逐渐用木材料取代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这是一种减小碳排放的有效措施,还能够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园林景观设计中低碳意识的体现

根据研究表明,在园林内进行树木种植时,应该在每单位面积内,按照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将植物从高到低排列,首先应该是常绿灌木,然后是落叶乔木,最后是常绿乔木。种植人员还可以将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交叉种植,这种种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低碳环保的工作效率,实现低碳环保理念,保持适宜的空气质量。树木吸收固碳的能力还与树龄有很大的关系,树龄相对小的树,吸收固碳的能力越强。但是若是体积较大的大龄树木,树龄较小树木的吸收固碳能力一定比不上这种高龄树。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高龄树的生长周期基本已经停止,再加上高龄树的稀少,自然吸收碳的能力也是十分强。若是将普通的高龄树与低龄树搭配种植,那么不仅能够将园林的美观发挥出来,还能够保证一定的园林吸收固碳的能力。

篇(9)

2、“湖景天光”生态园林低碳设计

2.1、设计思路

湖景天光的设计思路以低碳为主导,倡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园林整体设计上引入“活水环”和“碳素时空轴”的概念。首先,园林引入“活水环”。由于园林所在区域为典型的封闭场所,在低碳理念的倡导之下,园林自身的水体供给应尽量减少消耗能源,所以在水源选择上,首选降雨和周边的水源。众所周知,此类水里往往有不少杂质,还有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有机物等,所以在园林中应该部署人工净化水体的装置。具体来讲,结合园林的地形变化,使水体能够从高到低自然地经过水体处理的各个步骤,在沉淀、渗滤等处理过程之后变成符合要求的水体,这种设计理念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显著降低了能耗。“活水环”的水体处理模式,既可以使园林的水体得到及时有效的净化,也能使园林中的游人在游览过程中亲自体会到水质恢复的全过程,树立起“低碳环保”的观念。其次是设计碳素时空轴。其本意是在园林中以时空轴线的模式,展示出碳元素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与人们的生活相生相伴的全过程。园林设计时,选取与人类最难以割裂的碳素承载物——煤。园林展示出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发现了煤,进而使之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直至当代由于过度开采煤资源而导致资源告警,并由此转而寻找另外的可替代绿色能源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引发观者的现实思考,树立起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理念。在具体的模块划分上,以远古时期、农耕时期、工业时期和新能源4个模块将时间串联起来,同时在设计元素的选取上,注入隶属于不同时期的典型元素,给人一种视觉和认知的冲击感。远古时期:这个模块设计位置是园林的入口,通过多种类的植被体现出该时期植物高大繁盛的特点,正是这些植物最终形成了煤炭资源。农耕时期:体现的是人类出现后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在园林设计中体现为大片的梯田和农作物,并且结合当地的民俗等因素,陈设了很多诸如面具、图腾等雕塑,给人一种民俗文化的特色感觉。工业时期:人类逐渐进入工业革命,开始使用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对地球资源进行开采,随着工业进程的加速,这种开采行为变得日益加剧,伴生资源的枯竭、能耗和污染的触目惊心。这部分的主体是以煤矿生产的场景还原来表达。新能源:这个模块代表了人类发展的未来,通过引入当今方兴未艾的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技术,使观者能够了解当前的低碳理念能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2.2、规划方案

2.2.1、园林的地形规划

在园林的地形规划方面,考虑到地形能够形成一座园林的骨架架构,所以对于地形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园林最终的布局和景观效果。引入低碳设计理念,在场地的利用上应该让地形和设计方案达到尽可能天然的契合,而诸如土方挖掘等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对原本地形的破坏,尽可能减少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最终使地形的设计既能够美化环境,又能减少能源消耗,符合环保要求。具体到“湖景天光”生态园林的选址,该区域的山体标高本身并不高,山势的走向十分缓和,虽然很开阔,但并不高远。与低碳的设计理念进行综合考量,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既要体现出园林图纸设计中的布局和景观,又要以该区域的现有地形为主,因地制宜。例如可以将挖湖过程中产生的土方用来增高山体,使各类材料能够物尽其用。

2.2.2、园林的交通设计

在园林的交通设计方面,“湖景天光”生态园林在设计中依旧遵循低碳理念,所以在路网的部署上能够尽可能结合现有的路线进行微调,对场地内部本来已经具有的小路进行原样改造利用,从而降低工程量,减少能源和材料的能耗,降低园林本身的造价。而考虑到园林的人性化功能,最终对所有的路网分为3个类别进行设计和建造:(1)木质栈道。此类路线最多出现于园林的出入口,还有一些地形起伏较大且十分便于布设的区域,木质栈道充满了野趣,能够给游览者新奇的体验。(2)石级道路。这个类型的道路主要设计在树林中以及需要攀登的区域,游人能够沿石阶而上,且石阶不必做太多的休憩,兼顾耐用。(3)缓坡道路。主要出现在坡度不大的地区,缓坡非常适合游人散步。以上几种道路模式互相组合,为游览者提供不同的体验。

2.2.3、园林的绿化种植设计

在园林绿化种植设计方面,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湖景天光”生态园林注重突出古朴优雅的氛围,使游人能够体会到清新疏朗的生态感受。经过考察,此部分区域的原本植被量较大,但也有小部分区域植物十分稀少。其不足之处在于植物的品种比较少,难以自然形成林冠线。在色彩的布局上也不够丰富,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无法形成彼此的呼应和点缀。在低碳理念的倡导下,对于场地中原有的植物应保留,既保持其原野气息,也不破坏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通过引入必要的植物来增强天际线视觉效果;引入充满色彩的树种为园林构造足够丰富的色彩层次,为观赏者带来优美的视觉体验。植物选择应充分注重其碳汇能力。由于阔叶植物具有更佳的碳汇能力,因此在选择时应使其优先于针叶树种。不少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相比体现出更强的碳汇能力,所以在选择时也应综合考虑。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固氮能力,

2.2.4、园林的建筑设计

在园林的建筑设计方面,遵循降低能源消耗的原则,在“湖景天光”生态园林中对建筑的模式也进行了特别的规划和设计。园林中的酒吧区、茶座区和管理区等设置在彼此靠近的区域,因为这些设施及用房会消耗较多的能源,通过集中管理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电力、水源的管网布设,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成本。而建筑本身则充分发挥了其依山面水的特点,在采光和通风方面均因地制宜,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尽可能使用耗能不高的材料,从而降低材料的碳排放值。如果当地出产某种材料,则不选取外地的同类品,从而降低交通运输费用。尽可能少用人工材料,选取天然材料以及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在有条件的建筑中设置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太阳能设备等。

2.2.5、园林小品设计

在园林小品的设计方面,既要满足该小品的功能性,又要实现其美观性和环保性。例如园林中的座椅、垃圾箱等元素,既要使其在美术效果上与园林风景融为一体,在材料的选择上又要符合低碳环保的原则,注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2.6、园林的景观水体设计

在园林的景观水体设计方面,考虑到大量水体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而如果水体的设计与此区域本身的生态平衡相抵触,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污染,所以最终选择的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净化、天然地表水源等来构建园林的水体。因为本区域属于相对封闭的场地,所以主要的水源来自雨水收集和中水净化。为了使水源尽可能重复利用,布设了自洁循环系统,“湖景天光”生态园林的驳岸也由各类生态建材所组成,在合理的水生植物的作用下,能够使水体和景观充分融合在一起。

2.2.7、园林的循环利用设计

在园林的循环利用设计方面,日常维护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而对于植物性的废弃物,往往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能够转化为肥料。之所以没有选择废弃物填埋的处理方式,是由于填埋涉及到较大的工程量,会消耗较多的能源,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使园林的土质遭受污染。所以设置了废弃物处理中心,通过处理,使绝大部分废弃物转化为能够继续利用的肥料。

3、结语

本文在详尽分析潜江市“湖景天光”生态园林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低碳理念,阐述了基于低碳的园林设计模式。当前,在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中,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逐渐已经成为园林设计的新思路,也会成为未来园林的重要模式。动,将使用材料对当前生态系统带来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实际景观设计工作中,对生态系统的重视工作关系到整个地区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的持续存在。在北京市园博园建设中,关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规划就是我国景观设计中的一个亮点。在园博园建造之前,永定河多年断流干涸、生态退化,卢沟晓月这一美景已消失长达30年之久。在园博园设计过程中,北京市水务局利用再生水、雨洪水、官厅水库三方面的支援,在先期救活了永定河,重新恢复了自然的生态系统。同时为了让水“活”起来,又专门设计由泵站和管道组成的循环系统,使得永定河中莲石湖、门城湖、宛平湖、晓月湖、园博湖的水循环流动起来,并且人工设计落差,让水逐级跌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

3.2、合理利用景观材料

景观可以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对于硬质景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尽量节约,并尽量选择可以再生或循环利用的材料。对于软质景观而言,在选择时尽量保持与当地水土环境的一致性。北京园博园对景观设计区原有材料的利用,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体现。北京园博园内锦绣谷中的石笼设计,就是在节约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师充分考察园博园当地的原址遗迹,并充分地将遗址中的剩余材料规划在设计中。整个石笼的建造中,大多数石料都是源于遗址的剩余。整个石笼的设计与建造既重新开发了当地的现有资源,又为整个景观建造工作节省了大部分材料,将资源循环与节约的理念结合起来,融入到景观设计的实际工作中。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业的发展速度尤为迅速,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废弃的工业用地。在面临这些工业用地时,以可持续发展及节约的眼光对其进行设计与处理,在设计区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工作,不仅减少了对大自然的损坏,而且可以变废为宝,对社会的进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都具有积极作用。

3.3、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大自然的能量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尤其是一些自然奇景以及大自然自身的净化系统功能。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大自然自身形成的景物特征,以自然为基础,设计带给人美感的景观。另一方面也应当顺应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保持自然原貌,即保持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使带有美感的景观能够一直保持。北京园博园内石笼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原址材料的再利用与节约,在自然力量的借用中也颇有亮点。设计师在石笼建设过程中,除采用原来的石料,整个设计也保持石料原有的造型。虽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人类不可避免地会对大自然产生一些危害,但是只要这种危害行为所产生的速度小于大自然恢复及更新的速度,那么景观设计就会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4、加强景观设计的管理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节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节水设计能力,用最少的水设计出最好的风景。(2)节约用能,在设计上优先使用一些能耗低的材料和设施。为了保证持续性和科学性,规划设计必须与管理科学进行合理融合。因为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会面临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运用管理手段来解决,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模式。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引导变化,以便能够维持那些很重要的过程和部分景观系统。在规划设计时,要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注重策略和创新,注重每个过程及各方面的协调,并在施工时注重设计跟踪和监督,充分发挥规划管理的作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篇(10)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是指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型建筑或生态建筑。低碳理论条件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性的建筑设计,它是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为特点,以降低建筑能源的损耗为目标,通过低碳设计减少能源的消耗,到达合理的重复利用能源,从而实现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在相关政策和方针当中要求将建设绿色建筑的理念落实到实处,既要体现出室内环境的节能设计、又要体现出室外环境的环保设计,从室内室外两方面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功效。首先,室内环境的节能设计主要包括室内的温度、采光以及空气质量,只有实现了这三者的有效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室内环境的节能性;其次,室外环境设计的环保主要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只有结合室外的自然环境做好室外景观的设计规划工作,才能为居住者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居住者的健康品质生活。

1.2绿色建筑低破设计的意义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地位,就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加强低碳设计。就建筑企业本身而言,是一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但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是必不可少的。

2.低碳理论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2.1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低破设计对策

要实现绿色建筑的低碳设计,就必须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性。首先,高效利用建筑材料。在任何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材料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所以要想建设绿色建筑,就必须多层次开发与高效利用建筑材料。

目前,很多建筑材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质量,例如新鲜加气混凝土会散发氛气、人造板材含有大量的甲醛挥发等,这些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建设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需要选用工业化成品或者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尽可能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控制建设中、使用中乃至废弃后的环境污染程度。其次,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我国虽然土地面积较大,但是人均占地面积较小,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可以降低总体的面积需求,从而降低建造的能源消耗。一方面,可以实行建筑物的新旧结合推进,将新建筑与旧建筑更新作为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废弃建筑的改造,通过废弃建筑的再利用来减少能源的消耗、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建造,这也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既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又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实现建筑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最后,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建筑物的位置及朝向设计影响着建筑的采光、日照等方面,所以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断优化建筑的位置及朝向设计,以提高其节能环保功效。不同的朝向、不同的季节,建筑物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不同,其热损失也有差异。一方面,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物的方位,一般的建筑物都会选择朝南,这样可以增加太阳的日辐射量;另一方面,以建筑物的方位为基础,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像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此外,尽可能将朝南的窗户面积增大、朝北的窗户面积减小,以提高建筑物的采光性能减少其中的热损失,从而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2.2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绿色建筑的关键性措施和对策。随着新科学、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不断发展,要求建筑工作者不断强化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多层次开发新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功效。需要建筑工作者不断加强对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的研发、试验、集成和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促进绿色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地能以及沼气等,其中在部分大型建筑中已得到了成功运用。相关建筑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这些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将工业余热应用于居民采暖,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高水平应用。

上一篇: 金融中介论文 下一篇: 英语翻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