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18 17:36: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康复训练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康复训练论文

篇(1)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据统计,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12 亿。伴随老龄化过程中明显的生理衰退就是老年人四肢的灵活性不断下降,进而对日常的生活产生了种种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各种疾病而引起的肢体运动性障碍的病人也在显著增加,与之相对的是通过人工或简单的医疗设备进行的康复理疗已经远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特殊群体已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治疗康复和服务于他们的产品技术和质量也在相应地提高,因此服务于四肢的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世界上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出于刚起步状态,各种机器人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在国内该领域中尚处于空白状态,临床应用任重而道远,因此对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目前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康复训练过程中,缺乏对关节位置、关节速度的观测和康复力的柔顺控制,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没有拇指的参与;感知功能差,对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和康复效果不能建立起有效地评价。本课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手指康复训练机器人实现手指康复训练的多自由度运动,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系统对人类自身的安全性和柔顺性,且具有体积小,运动的强度和速度易调整等特点。

课题的研究思想符合实际国情和康复机器人对系统柔顺性、安全性、轻巧性的高要求 。它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患者的手部运动功能康复,研究一种柔顺舒适、可穿戴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完成手部运动功能的重复训练,其轻便经济、穿卸方便,尤其适于家庭使用,既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又不增加临床医疗人员的负担和卫生保健。

综上所述,气动人工肌肉驱动手指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设计是气压驱动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在康复医学领域内的新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动态

美国是研究气动肌肉机构最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大学。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机器人实验室从生物学角度对气动肌肉的特性作了深入研究,从等效做功角度建模,并进行失效机理分析,制作力假肢和仿人手臂用于脊椎反射运动控制研究。

vanderbilt 大学认知机器人实验室(cognitive robotics lab, crl)研制了首个采用气动肌肉驱动的爬墙机器人,并应用于驱动智能机器人(intelligent soft-arm control, isac)的手臂。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贝克曼研究所对图像定位的5自由度soft arm 机械手采用神经网络进行高精度位置控制和轨迹规划。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设计了并联弹簧的新结构气动肌肉驱动器,可以同时得到收缩力和推力,并与工业界合作开发了多种用于不同部位肌肉康复训练的小型医疗设备。

英国salford 大学高级机器人研究中心对气动肌肉的应用作了长期的系统研究,开发了用于核工业的操作手、灵巧手、仿人手臂以及便携式气源和集成化气动肌肉,目前正在研究10 自由度的下肢外骨骼以及仿人手的远程控制。

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tituted national dissidences appliqués, insa)研究了气动肌肉的动静态性能和多种控制策略,目前正在研制新型驱动源的人工肌肉以及在远程医疗上的应用。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制作了新型的折叠式气动肌肉用于驱动两足步行机器人,实现了运动控制。

日本bridgestone 公司在rubber tauter 之后又发明了多种不同结构的气动肌肉。德国festoon 公司发明了适合工业应用的气动肌腱fluidic muscle,寿命可达1000万次以上,同时还对气动肌肉的应用作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作。英国shadow 公司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仿人手。美国的kinetic muscles 公司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开发了多种用于肌肉康复训练的小型医疗设备。

lilly采用基于滑动模的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了单气动肌肉驱动的关节位置控制。

2.2 国内研究动态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始了气动肌肉的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宗光华较早开始气动肌肉的研究,分析了其非线性特性、橡胶管弹性及其自身摩擦对驱动模型的影响,并应用于五连杆并联机构,通过刚度调节实现柔顺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的田社平等运用零极点配置自适应预测控制、非线性逆系统控制以及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单自由度关节的快速、高精度位置控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祖温等分析了气动肌肉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气动肌肉的静动态刚度特性以及与生物肌肉的比较,提出将气动肌肉等效为变刚度弹簧,设计了气动肌肉驱动的具有4 自由度的仿人手臂、外骨骼式力反馈数据手套和6 足机器人,采用输入整形法解决关节阶跃响应残余震荡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的彭光正等先后进行了单根人工肌肉、单个运动关节以及3 自由度球面并联机器人的位置及力控制,采用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种智能控制算法,并设计了6 足爬行机器人和17 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

哈尔滨工业大学气动中心的隋立明博士也通过实验得到了气动人工肌肉的一个更简洁的修正模型和经验公式并对两根气动人工肌肉组成的一个简单关节系统进行实验建模和采用位置闭环的控制方法进一步验证气动人工肌肉的模型。

上海交通大学的林良明也对气动人工肌肉的轨迹学习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学习的收敛性的初步结论为下一步的学习控制奠定了基础。其中田社平通过对气动人工肌肉收缩在频率域上的数学模型并对它的结构及其静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静态力学方程。

2003年付大鹏等,以机械手抓取物体为分析对象,采用矩阵法来描述机械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以四阶方阵变换三维空间点的齐次坐标为基础,将运动、变换和映射与矩阵计算联系起来建立了机械手的运动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机械手运动系统优化设计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机械手的精密设计和计算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2005年车仁炜,吕广明,陆念力对5自由度的康复机械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将等效有限元的方法应用到开式的5自由度的康复机械手的动力分析中,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分析方法建模效率高、简单快捷,极其适合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的除了机械臂的动力响应曲线,为机械手的优化设计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北京联合大学张丽霞,杨成志根据拿取非规则物品的任务要求,采用转动机构和连杆机构相结合,设计了五指型机器手,手指弯曲电机与指间平衡电机耦合驱动,实现了机器手的多角度张开、抓握运动方式,对实用型仿人机器手的机构设计有参考意义。

2009年杨玉维等人对轮式悬架移动2连杆柔性机械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与仿真,。采用经典瑞利.里兹法和浮动坐标法描述机械手弹性变形与参考运动间的动力学耦合问题, 综合利用拉格朗日原理和牛顿.欧拉方程并在笛卡尔坐标系下,以矩阵、矢量简洁的形式构建了该移动柔性机械手系统的完整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

2009年罗志增,顾培民研究设计了一种单电机驱动多指多关节机械手,能够很好的实现灵巧、稳妥的抓取物体,这个机械手共有4指12个关节。每个手指有3个指节,由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指节结构确保手指末端做平移运动,这种设计方案很好的实现了控制简单、抓握可靠的目的。

从目前来看,国内对气动人工肌肉的研究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有关气动人工肌肉的研究与国外还有相当的差距对气动人工肌肉中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采用气动人工肌肉作为机器人驱动器的研究还不成熟。

三、 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康复训练过程中,缺乏对关节位置、关节速度的观测和康复力的柔顺控制,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没有拇指的参与;感知功能差,对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和康复效果不能建立起有效地评价。为此,课题主要研究内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穿戴,并且安全、柔顺、低成本,使用方便的气动手功能康复设备。对气动手指康复系统进行机构运动学分析、用mat lab软件对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进行仿真分析。

要实现上述的目标,系统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技术有:

(1)基于已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骨骼机械手机械结构部分的设计,对手指康复训练方法分析和提炼。 主要包括:人手部的手指弯曲抓握动作分析,气压驱动关节机构自由度的优化配置。使机械手能够实现手指的弯曲、物体的抓握等手部瘫痪患者不能实现的动作。

(2)对机器人机械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主要包括:气压驱动的手指关节外骨骼机械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机器人机构的力位信息仿真。主要包括:用mat lab软件进行机器人气压驱动终端的力位信息 仿真。

根据总体方案设计以及工作量的要求,外附骨骼机械手系统是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是研究手指康复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工作。

四、论文工作计划与方案

论文工作计划安排:

2010年9月——2011年6月准备课题阶段:

主要工作:学习当今最先进的机器人设计技术;学习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仿真及优化,查阅国内外的资料,对康复机械手作初步了解。

2011年7月——2011年9月课题前期阶段

主要工作:课题方案设计,拟写开题报告,开题。

2011年10月——2012年7月课题中期阶段

主要工作:开始具体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已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骨骼机械手机械结构部分设计,对手指康复训练方法分析和提炼。研究手指康复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工作。

2012年8月——2012年12月课题后期阶段

主要工作:对手指康复机器人进行模拟仿真,对设计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题。

2013年1月——2013年4月结束课题阶段

主要工作: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准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2013年5月——2013年6月论文答辩阶段

主要工作方案:

1. 完成学位课与非学位课学习的同时,进行市场调研,对手指康复机械手作初步了解。

2. 查阅资料,了解气动手指康复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3. 分析已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骨骼机械手机械结构的部分设计。

4. 对现有手指康复训练方法设计进行分析和提炼,分析其优缺点。

篇(2)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保守治疗 康复体能训练 篮球爱好者

一、前言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ACL断裂引起的膝关节不稳称ACL缺损膝,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运动能力或丧失运动能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在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篮球运动爱好者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多发人群,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前十字韧带保守治疗后立即进入康复治疗的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实验预通过从术后到恢复竞技能力全程的康复治疗来评价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为以后的ACL重建术后运动员的损伤康复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法,研究普通篮球爱好者ACL断裂临床表现和保守康复治疗措施,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伤病发生规律和特点,以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医务监督水平,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尝试对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及伤后恢复手段进行探讨,使运动员了解更多正确、科学、有效的伤后恢复手段,让运动员尽快摆脱伤病的困扰,快速恢复到以前的竞技状态,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伤后恢复训练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并且寻找训练和比赛中导致损伤发生的风险。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项本科生李×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出发点,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阅读一些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寻找本次研究的理论依据,为更好地撰写论文打下基础。

2.实验法。通过实验法,对受试者进行专项康复训练,探讨专项性康复训练对篮球运动员ACL保守治疗后膝关节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

3.数理统计法。测试结果各指标以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同一指标,康复锻炼前后使用配对样本,健侧患侧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相关分析观察康复锻炼前后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下肢围度测试结果:实验对象在康复初期下肢大小腿纬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但通过12周的康复训练两侧小腿围度逐渐增长,较康复前患侧增长1.7cm健侧增长1.4cm。两侧大腿围度也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髌上5cm处患侧增长1.8cm健侧增长0.7cm,髌上10cm处患侧增长1.6cm健侧增长1.2cm,髌上15cm处患侧增长2.0cm健侧增长了1.5cm。

(二)膝关节活动度测试结果:实验对象在康复初期两侧膝关节主动屈被动屈均存在轻微程度受限;康复训练后,患侧膝关节主动屈提高14度,患侧膝关节被动屈提高17度。

(三)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康复训练后,患侧腿股四头肌向心和离心肌肉量不仅和健侧腿没有差距还略高于健侧腿。患侧腿股后肌群向心力量恢复到健侧腿的81%,离心力量恢复到90%,基本完成康复目标。健侧腿和患侧腿的股四头肌的离心力量/向心力量(E/C)都达到了140%以上。

(四)疼痛测试结果:实验对象疼痛值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逐渐减小。静息痛在康复训练第8周彻底消失,膝关节区域按压痛在康复训练第8周消失,术后第10周起走路时无疼痛出现,术后第12周起进行跑跳训练时,无疼痛感。康复训练第12周实验对象进行专项踢击时,会感觉到轻微的震痛,14周痛感消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经过为期24周的康复治疗及训练,实验对象膝关节肿胀消失,疼痛基本消失,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膝关节肌肉力量加。

2.实验对象可进行跑步、跳跃、变向等运动员所需要的基本功能性活动,且可以进行篮球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患者已经开始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并且无不良反应。说明在本次后交叉韧带保守治疗康复训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二)建议

1.康复训练要尽早进行,实验对象由于在受伤后4周才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导致健患侧肌力都有明显下降,关节活动度也比正常值偏低。

2.在康复训练初期训练方法单一,枯燥,应该充分考虑到运动员兴趣,制定一些有趣味性的康复训练项目,希望在今后的训练方案设计上要做到系统化、多样化,严格规范运动员每个康复动作,使康复训练练好。

篇(3)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将全部患者按选择康复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2~70岁,平均(52.7±13.5)岁,脑梗死32例,脑出血8例。对照组40例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39~68岁,平均(53.8±12.5)岁,其中脑梗死20例,脑出血10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同意,并且愿意配合。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后,住院期间给予康复指导,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患者在家自行康复训练。

研究组患者进行三级康复训练。①发病稳定期即发病入院1个月内,经对症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一级康复护理,主要在神经内科进行,1次/d,30 min/次,辅助患者进行摆放,进行关节的主动或被动训练,床头抬高坐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咳痰等,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②恢复期即病后2~3个月进行二级康复护理,一般在医院康复病房进行,1~2次/d,40 min/次,主要康复护理内容包括指导患者进行卧位或坐位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抗痉挛摆放,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训练范围逐渐增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度,然后逐步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床边坐立训练、坐站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待上述训练完成,患者身体状态稳定时,可在家属及器械辅助下进行行走训练及步态纠正,同期尽量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如洗涮、穿脱衣、进食等;③维持期即病后4~6个月,患者出院进入社区或家庭后,由责任康复护士进行电话或上门康复指导,每两周1次;主要是监督指导患者按照二级护理的模式进行持续训练,指导家属正确的辅助训练方法,同时进行适度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患者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信心,使患者坚持完成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均采用QOL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主要考察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及总评分情况,采用四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4]。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QOL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但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病率约为150/10万,并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5]。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存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进而出现心理、认知或情感障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促使其重返社会。然而目前我国的康复体系还不完善,有调查研究显示,约70%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自身希望进行进一步康复锻炼,但是缺乏相应的设施及专业指导,导致多数患者丧失了脑卒中后4~6个月这段最佳康复治疗时机[6]。脑卒中后三级康复体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康复理念,即早期在病房内进行一级康复护理,后续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科进行二级康复护理,给予专业康复护理训练指导,出院后持续随访,利用社区或家庭条件,进行后续康复指导[7]。三级康复护理很好地保证了康复过程的延续性和专业性。

生活质量是反映患者生活状态综合指标,包括运动、心理、社会功能等多方面指标,其中对脑卒中患者来说,运动能力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首要指标。而三级康复护理主要针对患者肢体运动协调能力进行反复强化训练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并且保持训练的持续性,最终通过运动能力的改善,使患者尽量恢复自理能力,从而改变消极情绪及社会隔离感[8]。研究表明,三级康复体系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三级康复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及同期未进行三级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幅度最大。

综上所述,三级康复护理可辅助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扬,胡桂芳,周平,等.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8):10-12.

[2] 赵淑慧,李玉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6-7,13.

[3]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2):200.

篇(4)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逐步完善,患者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骨科护理人员护理理念的不断增强,骨科护理的发展有了质的发展。下面结合实际简要分析骨科护理的现状,并从整体护理的未来趋势和信息时代对骨科护理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对骨科护理的展望进行总结。

1骨科护理现状

在我国骨科传统手术开展之初,为了促进骨科患者的早日康复,经常在术后为患者安上石膏或者支架,待彻底愈合后,才允许患者进行下床活动[1]。同时,对此类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经常将生活护理作为护理此类患者的重点。直至近些年来,才将康复训练指导广泛应用在骨科护理中。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在时间、数量、方式方法上对功能练习也有了具体的数据和报道,如:术后3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功能练习,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练习,术后4-6周后指导患者带护腰进行下床活动,提醒患者半年内不许弯腰,植骨融合术卧床3个月后才允许患者进行下床活动,而显微镜下手术和经皮穿刺手术的患者,术后平卧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48小时后开始练习腰背肌。对骨科患者实施护理的重点也由生活护理逐步转移到心理护理、功能训练上,为骨科患者术后恢复和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1整体护理和人为关怀在骨科护理的实践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整体护理被广泛应用在骨科护理的实践当中。因伤情和治疗的需要,骨科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这样容易使此类患者产生诸多消极情绪,进而有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对康复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将整体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加强整体护理,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得以增强,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配合度,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且利于患者的康复。为了满足骨科患者的护理需求,需要将人文关怀应用在骨科护理当中,在患者入院后,就要尽快帮助患者熟悉就医环境,热情向其介绍医院的各项情况,增加患者对就医环境的熟悉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在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言语温柔,态度和蔼,面带微笑,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在拉近护患关系的基础上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法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利于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的提高。此外,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掌握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生活照顾、情感支持,多举成功康复的病例,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最大限度地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合理调整病房内的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和消毒,确保室内光线柔和,对探视人数和次数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噪音对患者造成的刺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2]。

1.2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与康复

为了使骨科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最大限度地使患者的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此,就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对于四肢骨折患者,要在早期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指导,如指导患者进行相邻关节的主动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运动[3]。不要对骨折部位进行活动,不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强烈的按摩。到了中期,不仅指导此类患者进行上述功能锻炼,还指导患者对被固定的关节进行活动,逐步增加功能锻炼的时间和活动量。等到了后期,要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负重练习等。若患者的骨折处在脊柱,则要严格按照“尽早训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进行功能锻炼,以提高训练效果。在整个功能锻炼的过程中,骨科护士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解释清楚,同时采用口头讲解和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功能锻炼指导,促使患者对功能锻炼的动作要领加以正确的掌握,提高患者配合度,促进功能锻炼效果的提高。除此之外,对骨科患者在功能锻炼中的适应性和患肢反应进行严密的观察,便于功能锻炼计划的及时调整。

2骨科护理的前景展望

近年来,随着骨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骨科护理技术和理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下面对骨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做简单的展望。

2.1整体护理的未来趋势

随着骨科护理的不断发展,在今后的骨科护理中将更加重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宣教,将更重视“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护理理念更加有效地落实到骨科整体化护理当中,且骨科整体护理仍然将护理程序作为基础,以促进骨科护理的有效发展和改革。另外,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增加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患者是我们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因此,在我们整体护理中,对患者加强贯彻人文关怀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信息时代对骨科护理发展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骨科护理也将展开新的篇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医疗将有被应用于实践当中的可能性,为了使骨科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在有机结合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的基础上,远程虚拟康复也将有被应用于实践当中的可能性,将便于骨科护士对骨科患者实施功能恢复指导,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若今后在骨科术后康复过程中,将远程虚拟康复训练系统引入其中,则可以实时、正确评定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受损部位的功能,这样将更有利于康复训练的计划和强度的制定和明确,使康复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下,骨科护理人员还可以对骨科患者实施心理理疗,更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利于增加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兴趣,这样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结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骨科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4]。整体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整体护理为新的护理潮流指明方向,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随着材料工艺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善于运用新技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骨科护理也将向信息化快速发展,将会为骨科护理打开新的篇章,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作者:李丽 孟燕 孔祥清 单位:山东省曲阜市中医院 山东省济宁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于红.骨科新技术与骨科疾病护理的进展[J].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2,174.

篇(5)

Introduc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hunhua liu

Jilin Disabled Persons’ Rehabilitation

【Abstract】 Cerebral Palsy is mainly for movement disorders and abnormal posture.It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current disabled children,and life exists, there

is no single good treatment, patients, families and society bring great mental and economic burden.Therefore,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difficulty.At present, although the economy condition, the degree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local knowledge of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of investment, but is the same throughout the domestic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method of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s still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drugs, surgery, medic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 is irreplaceable, but more should be standardized, reasonable use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ildren and parents into,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s inevitable.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92-02

脑瘫是(Cerebral Palsy,CP)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随着围产科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脑瘫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1997年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幼保健中心对江苏等7个省市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儿童中脑瘫的患病率为1.2‰~2.7‰,平均为1.92‰,约有31万人,并以每年4.6万人比例递增。因此小儿脑瘫康复事业也在迅猛发展,康复治疗的项目也在陆续开展。康复事业发展是迅速的,但在迅速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治疗手法,迄今未曾改变,观念和一些治疗动作守旧化;一部分康复机构或个人自我研制在临床运行、观察,未被系统的规范化;机构管理和基础设施不完全;治疗项目过多;治疗师单纯注重生理变化,未注重孩子的心理改变;一味的强调医院的康复,未重视家庭康复的重要性等等。所以完善和规范脑瘫的康复治疗行业标准是势在必行的。

1 注重患儿的整体发育,不容忽视的心理

患儿心理认知发育往往是治疗师所忽视的问题,一味的追求生理层面的进步,忽视孩子内心对外界的渴望,得不偿失。我们为患儿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重者尽量回归家庭,中度回归社区,轻度回归学校、回归社会。首先,我们康复的是孩子,其次才是病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天性,有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和向往。在家长和传统医疗康复的施压下,孩子丧失了好多接触孩子世界的机会,使得很多孩子回归社区,回归学校后不能很好地于他人交流,不知道共享,不会游戏等等问题的存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孩子认知发育最佳年龄段,有效的心理疏导与认知训练是患儿康复中必不可少的康复项目。

2 注重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我们不只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使在条件允许的一些家庭中患者每天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最多3小时,剩余面对家长的时间远远超过此3小时。患儿家长有一定的康复知识的掌握:第一有助于我们与之沟通,方便了解患儿在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对于康复现状和将来预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第二充当家庭康复治疗师的角色,做一些简单康复动作的实行,对平时患儿易出现的异常姿势有一个矫正和监督作用,有利于患儿更快的康复,减轻患儿家庭精神及经济压力。

3 综合性康复、个别化训练、不盲目

综合性康复是国内外公认的比较好的康复手段,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理疗、中医针灸按摩等有机的结合是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要系统评估,综合分析,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目前治疗种类繁多,单单一个理疗就将近30多种疗法,要最符合患儿生理特点的为其选择康复项目,不要为了达到经济利益而忽略患儿的实际需要。

4 被动多于主动,动作单一

运动疗法是多数医院为孩子必选的康复项目,也是公认的较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无论里面的Bobarth疗法,Rood疗法还是上田法、PNF疗法大部分都是患儿的被动运动,动作单一进行,患儿体会不到训练的乐趣,产生了对训练的强烈排斥。训练要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又要达到康复目,有待于各训练师的诱导技巧、对患儿的心理掌握、扎实的康复医疗基础。例如牵拉内收肌,不仅仅仰卧位牵拉,坐位侧踢球,侧移动,盘腿位等。只要遵循医疗基础,达到治疗目的不要拘泥于一种康复动作。

5 辅助器具应用

辅助器具种类繁多,有矫形鞋类、助行器具类、助爬类、辅助生活器具类,合理的应用辅助器具有利于患儿正确姿势的获取,预防及矫正肢体变型,并可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但是目前辅助器具的制作与装配。有很少的康复机构配置,有一些机构配置的也是从外行转掉的,所以规范辅助器具的操作和与康复小组的配合也是目前急于解决的工作。

6 药物治疗

目前医疗体系中关于脑瘫患儿手术的说法众说纷纭,目前得到一定认可的是选择神经根切断术(SPR)和跟腱延长术等。但并不是每一例手术效果都十分明显,有一些家长比较盲目,医疗机构未准确告知手术的禁忌症与适应症,盲目手术,把所有希望寄托于手术,术后未达到一定效果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规范化的医疗手术道德标准和人们对手术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对药物治疗发面有了比较规范的准入,对脑瘫小年龄段儿童有一定效果的营养脑细胞药物的应用,当价格较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7 学前教育的融入

对于脑瘫孩子适学儿童前期的学前教育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大困境。有很多脑瘫患儿肢体有一定障碍,但智力正常又到了学龄期,没有学校愿意接收此类儿童,以不能生活自理怕担责任为由将这些孩子拒之门外,剥夺了他们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

就目前脑瘫康复治疗现状,以上七项康复治疗综合运用是最有有效地康复手段,从患儿的生理,心理到未来发展多方面考虑患儿的需求,得到全面的康复。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社会的负担。国家政策的发展、医疗康复机构的规范、治疗团队的提高、家长的正确理解与坚持不懈、患儿的阳光成长是我们大家共同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瘫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J],2007,29(5)309.

[2] 刘伟,陈刚, 迟广明,等.脑瘫治疗的现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年12期.

[3] Sundrum R;Logan S;Wallace A Cerebral pals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外文期刊] 2005(1)doi:10.1136/adc.2002.018937

篇(6)

关键词 体能训练 运动康复 基地建设 改革

一、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展运动疗法的国家之一,气功、五禽戏、推拿术等流传千年,至今仍沿用广泛。在我国体育训练中结合体能训练和康复医疗理念,促使运动员达到最佳运动状态和为专业体能康复提供训练服务,填补医生和运动间的空白地带,保障运动员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国家医疗政策的变化,大众运动康复事业开始受到广大爱好体育运动的社会公众关注,然后我国当前体能训练和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落后,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公众体能训练和运动康复的需求,研究我国社会公众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成为我国广大体育教育者和运动学研究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理论

(一)体能训练理论

1.体能训练概念

体能是指运动者的运动能力,是运动者的运动技能的基础。体能训练是指为提高运动者的体能,改变身体形态以适应运动要求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体能训练通常与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一起构成完整的运动训练体系。体能康复训练的宗旨是通过训练帮助运动者恢复健康、治疗伤病和防止伤病复发,提升体能适应专项要求。

2.常用体能训练方法

(1)力量训练。体能训练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包括大腿、小腿、上肢和腰腹力量训练。不同身体部位的力量训练方法也不一样,如对大腿的力量训练通常采用鸭步行走的方法进行训练,对小腿力量训练则采用踮脚跳方法、对上肢力量的训练则采用俯卧撑方法、对腰腹力量的训练则通常采用仰卧起坐的方法。

(2)柔韧训练。柔韧训练方法则通常有单杠悬垂、压腿和拉伸身体肌肉等。

(3)耐力训练。耐力训练常用的有8000米长跑、背负30公斤的负荷在小路行走的负重越野或者游泳、骑自行车等方法。

(4)平衡训练。平衡训练通常有单脚站立完成前仰后俯的单脚平衡、通过单脚跳格子或者走平衡木的动态平衡锻炼法。

(二)运动康复理论

1.运动康复概念

运动康复是指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依据锻炼基本原则,选取合适的各种运动方法以改善患者的关节灵活性、提高心肺功能、增强神经调节能力和患者体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精神康复方法。

2.运动康复方法及功能

现代医学概念下的运动康复方法主要有依靠患者肌肉力量进行运动的主动运动疗法、全身运动的全身疗法和患者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自然治疗的自然疗法。

3.运动康复基本特点

运动康复的训练过程是训练者在指导下掌握身体练习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和抵抗疾病以恢复健康的过程。运动康复训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运动康复训练需体现训练个体在遵循康复训练的客观基础上,根据个体运动康复训练的目的和个体康复训练计划的个体主观要求。

(2)继承与发展的统一:运动康复训练应遵循和继承传统个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等原则的基础上,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涵义和全新的解读,体现时展的特征。

(3)系统与全面的统一:运动康复训练原则不仅关注运动康复训练过程的各要素、各阶段、各环节,也关注运动康复与其它疗法的协调统一,更关注患者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全面系统的特点。

(4)安全与有效的统一:运动康复训练原则对于保证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完美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被运动康复实践所证明。

三、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与改革

(一)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建设现状调查,从政府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理念、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资源分配等四个方面阐述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资金投入较低

当前传统、粗放的体能训练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大众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的需求。受我国传统的体能训练与运动损伤治疗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对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建设的投入普遍存在不足现象,导致各地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建设经费严重不足,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维持资金靠收取昂贵的使用费来补充。

2.基地建设理念滞后

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的伤病要想得到痊愈和彻底康复,五成依靠医学治疗、五成依靠运动康复。但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更多辉煌的同时,我国体能康复训练理念已经严重滞后,这也是造成我国国家运动队缺少科学训练、运动员饱受伤病困扰的主要原因。忽视运动康复设施的升级和建设,对于运动者伤病注重医学治疗,轻视运动康复。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理念的之后,导致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加落后,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在受伤后通常会聘请国外体能康复人才或者直接去国外接受康复训练,这充分说明我国体能训练和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专业体育教育的不足导致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尝试推出退役运动员运动体能康复训练职业培训班以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和培养高素质的青年运动体能训练和运动康复人才队伍,但如此小范围的培训班远不能满足我国运动者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的需求。

4.基地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运动康复资源的归属较复杂,基本是挂靠其他学科,从隶属关系看,有隶属于卫生部、地方政府、残联系统、企业的,以及民办等,其服务对象也有各自特点。当前我国城市运动康复资源多集中在公立大型医院、康复医院中,社区医院和民营医院分到的资源非常有限,而在我国农村基本没有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

(二)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与改革研究

针对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加强政府投入、建立独立运动康复体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五个方面改革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

1.加强政府建设经费投入

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经费主要有供方投入和需方投入两类,政府取向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国政府需投入大量资金以加快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弥补运动康复基地建设的不足,保证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需在重视需方资金的同时,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覆盖,使更多的社会公众能购买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服务,促进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

2.建立独立运动康复体系

为解决我国城市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我国政府需通过在公立、民营、社区、乡村等各级医疗机构中设立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科室,以提高城镇社区和农村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水平,保证独立运动康复体系的监理及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资源的均匀分配。

3.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通过发挥医院运动康复工作者可以发挥资源中心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中培训基层运动康复工作者,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评估和治疗技术。当某一患者回到所辖的社区时,将他的所有医学资料向基层运动康复工作者做详细的介绍,结合患者的预期目标,要求基层运动康复工作者做定期的功能评估,纠正治疗中的问题,促使治疗向有效、简捷的方向顺利发展。

篇(7)

青岛市残联协会工作办公室主办了此次活动,来自市内各区的200余名残疾人代表参与活动。残奥会形象大使桑兰就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及残奥会的意义、个人担当残奥会形象大使的自豪与光荣、奥运会及残奥会的相关知识等讲话。活动采取了有奖知识竞答及穿插文艺演出的方式进行,使整个活动始终处于欢快愉悦的气氛中。最后,大家游览了青岛市奥帆基地。映衬在碧海蓝天下的奥帆基地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显得格外美丽,望着眼前短短几年就改头换面的奥帆基地,残疾人感到无比振奋和自豪:刚刚成功举办的相约北京――2006青岛国际帆船比赛证明,美丽的青岛创造了奥运会馆、基地、基础实施建设的奇迹。■

(青岛市残联协会工作办公室)

轮椅上走出北京人民大学金融博士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以《身残志坚创佳绩 雨润心田思润人》为题,在学校网站上宣传了轮椅上的肢体残疾博士生路蒙佳的事迹。2004年5月,24岁的路蒙佳被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金融学专业录取为公费博士生,她在银行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总分成绩第一、顺利通过面试且取得英语免修免考资格,格外引人注目。

路蒙佳患神经元性肌无力, 1998年7月,坐着轮椅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以617分的好成绩受到社会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将她录取成为该校财金学院本科生。4年大学生活,路蒙佳不仅完成了人大财金金融专业的大学本科教育的所有必修、选修课,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撰写实践报告取得了学校社会实践一等奖。这期间,她打过工,做过家教,甚至参加过许多校外活动。2002年,她被保送成为该校的研究生,撰写的论文获得人大第六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该校财政金融学院第四届学生学术论文竞赛奖。2004年5月,路蒙佳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银行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并以所报方向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该校一名公费博士生。博士生学习的第一学年,她的2篇专业学术论文就在《金融参考》和《中国金融》上发表,并参与了北京市精品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修订与flash课件的脚本编纂,还参加了国家“211”工程“金融政策与金融管理”子课题《银行经济学》课题组,成为该研究生教材的编写者之一。2005年10月,路蒙佳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在人大学习的7年多里,有将近2万多人次的师生无声地加入到帮助她的志愿者队伍中,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帮助她完成了学业,成就了梦想。■

(朱东琼)

陕西榆林市召开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落实《残疾人保障法》

日前,陕西省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主任会议,再次听取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榆林市人民政府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会议对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审议意见》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有残疾人11.5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5%,是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2005年,新一届市人大领导班子产生后,随即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作为市人大执法检查内容,并由人大副主任冯九海带队深入县、乡、村、残疾人家庭检查。同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专门听取副市长井剑萍《榆林市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报告》和市人大农工委《关于榆林市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调查报告》。经审议,针对存在问题及今后着重抓好工作提出《审议意见》。榆林市政府召开两次常务会议研究,及时调整了市政府残工委组成人员。2006年,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金柱刚到任,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残疾人工作,决定2006年安排80万元为全市残疾人做好10件实事。

榆林市政府以政府名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实施意见》,针对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就业、康复服务、医疗救助、教育、维护合法权益等提出系列措施;建立健全以县区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社区、村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为残疾人办实事;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全面推行“地税代征,财政代扣”制度;加大残疾人康复、残疾预防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复明、助行、助听”等康复项目;市政府责成市残联等部门修订完善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制定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榆林市残联)

山东威海环翠区康复示范区建设“三到位”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作为全国首批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做到认识、联动、服务“三到位”。

认识到位。成立了以分管区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区政府办公室下发《实施方案》,区政府残工委印发了《百分考核办法》,并召开了全区动员大会,区直部门及各镇办按照创建标准及职责任务抓落实。区财政拿出30万元创建工作专项经费,自2002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20万元的康复工作经费(辖区人口每人每年0.7元)。

联动到位。积极争取财政、人事、民政、卫生等部门联合发文,各镇办安排一名专职康复协调员,负责基层康复需求底数调查、康复训练档案整理归档、转介服务。

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各镇(办)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站)作用,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投资近百万元,免费为各站(中心)配发康复训练器材,送康复器材到残疾人家庭。他们还以政府名义印发康复服务有价证券,发放到残疾人手中。目前,全区9个镇(办)、1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不少于3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场所,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及训练登记。在做好康复网络建设、经费争取、人员配备基础上,将康复服务机构联系电话、联系人、办公地点、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印成《康复服务一卡清》,发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手中。■

(江华 唐泉)

济南市举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圆你‘大学梦’”活动

篇(8)

2013年初,环江县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低龄失聪儿童语言训练的实验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让失聪儿童初步学会说话的方法,为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提供依据和实施方案。笔者是课题组成员之一。此文是笔者通过对两名听障孩子半年的语言康复训练和跟踪研究,就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现状及解决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受训个案1

姓名:袁×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4年9月6日

残疾程度:听觉损失严重,无残余听力

助听设备情况:没有佩戴助听器

受训之前康复情况:没有受过正规的语言康复训练

受训时间:半年

受训个案2

姓名:曹××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5年1月10日

残疾程度:听觉损失严重,无残余听力

助听设备情况:没有佩戴助听器

受训之前康复情况:没有受过正规的语言康复训练

受训时间:半年

二、康复训练目标

1.让个案获得语言的初步能力,掌握最常用的字、词、短句的发音,生活中最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2.树立个案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为个案将来融入社会,独立生存,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语训过程与方法

1.强化个案的发音器官训练。呼吸练习――吹气训练:如拿一张纸条,纸条由细到粗,让个案持续吹,或吹气球、吹风车、吹蜡烛(蜡烛不熄)等,然后记录呼气时间,不少于6秒;读拼音训练:让个案通过读拼音 、u、i,如能持续4秒,则逐渐增加到6秒、8秒、10秒;一口气快速数数:如123、12345、1234567、12345678910……和发音oe、oei、oeiuü,数量由少到多。

舌操练习――指导个案做好伸舌、鼓舌、勾舌、卷舌等舌体操运动。

嗓音练习――为了纠正个案长期不使用嗓子发音导致在说话时往往发出尖而怪的声音。指导个案发、o、e、i、u、ü等几个元音。

2.让个案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让个案触摸老师或自己喉部的振动来感受发音,发音时把手放在嘴前来感受发出的气流。发音时老师慢动作移动手指,让个案跟着模仿,学习控制气流。目的是让个案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要领和方法,把握好发音的关键;教师找出个案发错音的原因,及时纠正;让个案正确地掌握拼读音节和声调。

3.学会说简单的字、词、句。如,爸、妈、好、老师、同学、吃饭、去学校等。

四、训练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个案的听力和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观察、记忆、思维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个案2中曹××一开始就表现出对训练的兴趣,而个案1中袁×则不同,他对训练似乎并不关注,总是自己玩手指头或看窗外,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一个星期之后才慢慢接受,并跟着老师尝试各种练习。

2.逐渐学会看老师口型并模仿动作,在老师念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曹××会立刻举手,而袁×,只要看到老师的嘴在动就举手,分不清是老师到底是在念自己的名字还是念别人的名字。

3.碰到老师时,他们都会主动打招呼“老师好!”但发音都不对,三个字的发音通常只发两个字的音,旁人无法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反馈给对方的似乎只有尖而怪的声音。

4.汉语拼音的声母个案2中曹××读得比较好,但个案1中袁×经常送气与不送气分不清楚;韵母两个案读得都比较差;至于音节和声调,则是他们2人至今都无法攻克的“难题”。

5.两个人似乎都对字、词、短句的训练没多大兴趣,不仅经常把“妈妈”读成“爸爸”,还老发送气音,总也纠正不过来。

五、反思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从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学的“多面手”。人们常说,特殊教育是“爱”的教育。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教师仅凭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在语训工作中,聋儿语训教师除了要具备最起码“四心”(即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外,还要具备专业的语训知识。在本次课题中,由于参与的教师来自不同类型的班级――盲班、聋哑班、培智班,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应是全方位的。尤其是没有担任聋班教学任务或没受到专业培训的教师――正如笔者,在以后的教学训练中,不仅要熟悉、精通自己所带班级的教学业务,还要努力学习其他特殊教育知识;在聋语训练学习中不仅要多向专业教师学习,平时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多多查阅网络相关内容,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语言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学习内容要多生活化。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眼下我们的语训“主战场”仅限于课堂,训练形式也过于单一,往往还是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和“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受训孩子感觉枯燥无味而提不起精神,其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训练形式上要变化多样,训练场地也可以随机进行,要尽可能地生活化、自然化。对住校聋生来说,由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是仓储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校园所有熟悉的实物与环境都可供训练,早上见面时让孩子说“老师好”“校长好”或“同学好”等,放学时让孩子说“回家”“再见”;平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说“谢谢”;教室里还有现成的桌、椅、黑板等器具,学习这些器具时让孩子站在这些器具前,指给它们说:这是桌、这是椅、这是黑板……通过实物及熟悉的环境,孩子很容易理解。如果放假回到家中,就让家长照此方法进行训练,由于家中的事情都是最自然最接近生活的,说过的话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当然为了让孩子主动“说话”,我们还通过做各种游戏想方设法让他们开口。

篇(9)

【中图分类号】G762

一、 设计思想方法

活泼可爱的米菲小兔是低年段智障孩子的好朋友,教学活动首先由“小兔过生日”的情境导入,能很大程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兔爸爸邀请我们去吃饭,通过和兔爸爸问好这一礼貌环节导出今天的训练内容――/ba/这个音。接下来在小兔家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喝酸奶”、“拔萝卜”的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ba/音被诱导出来并得到巩固。最后的小结部分,把/ba/这个音放在“我们帮兔爸爸拔了八个萝卜”这句话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

二、 康复目标、重难点

1.通过对捏法、进食治疗法等康复手法提高孩子唇肌张力。通过微笑、亲吻微笑、发“泊”等活动促进孩子唇的自主运动。

2.通过演示、实践操作康复手法,学生唇肌力得到提高,学生家长能掌握促进学生唇自主运动的方法。

3.通过亲子课堂体验,学生家长能学会相应的康复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该技能促进学生言语康复。

三、 课程资源准备

康复设备:言语语言综合训练仪

康复用具:浓稠酸奶、浅勺、不同粗细的吸管、一次性手套、海洋球、压舌板

教学用具:仿真萝卜、萝卜地

四、 教与学的过程

1. 情境导入:今天是小兔生日,我们一起去他家做客吧!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童话激趣。】

2. 前测:小兔家到了“叮咚叮咚……”看,谁来给我们开门啦――

让我们向兔爸爸打个招呼吧!(出示卡片/ba/)

我们这样说――/ba/说3遍

家长记录前测数据。

【设计意图:有效前测,为接下来开展的康复训练提供指引。】

过渡:刚才小朋友说得不清楚,别担心,让霍老师来帮帮你!

请小朋友和家长像我们这样做。

3.提高唇肌力:

1)对捏法

示范解说:家长将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孩子的人中两侧,轻轻对捏,并向前拉伸;同时孩子做微笑动作。重复数次。注意用唇微笑,不能用头后仰来做微笑动作。

【设计意图:对捏法训练,提高学生唇肌力。通过对家长进行方法指导,学生在获得康复训练的同时家长学会了方法。】

过渡:小朋友表现得真好!兔爸爸请我们喝酸奶呢!

你们平时怎么喝酸奶的呢?小朋友们,平时喝酸奶的工具兔爸爸都为我们准备好了,这是――杯子、小勺、吸管

请家长看好,我们这样给孩子喝:

2)进食法

①杯子进食

师示范解说:让孩子头部保持在适当、舒适的位置,将杯子里的浓稠酸奶缓慢送入嘴里,让酸奶碰到孩子的上唇,用嘴唇喝杯子里的浓稠酸奶,冷液体的刺激会使上唇向下收缩。

【设计意图:冰酸奶刺激孩子上唇,提高孩子唇感知觉,促进上唇回缩。】

②勺子进食

师示范解说:家长与孩子面对面而坐。用相对浅点的勺子盛着酸奶,水平地放进嘴里;当勺子进入嘴后,用勺子底部轻轻地向下按压舌体,使上唇下拉,维持5秒后,再把勺子抽出来,抽出来时也要水平拿出。

【设计意图:要求孩子用上唇包住浓稠的冰酸奶,多次进食,进行唇闭合训练,提高唇肌力。】

③吸管进食

师示范解说:家长首先用中号吸管给学生尝试吸取。教师强调,如果学生能轻松用中号吸管吸出酸奶,可以用细的吸管强化训练;如果不能,则换用粗吸管,鼓励吸取,遇到困难则使用前面几节课学过的手法强化训练。提醒孩子只能用双唇包住吸管,不能用牙齿咬住吸管。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唇闭合程度不同,让孩子取用不同粗细程度吸管喝酸奶,家长近距离关注,并提醒孩子注意双唇用力,不同粗细的吸管适应关注孩子不同康复阶段的训练要求。】

4.唇强化和运动训练

1)微笑

【设计意图:要求孩子微笑保持5秒,家长近距离观察孩子展唇运动是否充分,及时纠正,提高孩子唇肌力。】

2)亲吻微笑

【设计意图:唇部圆展交替运动训练,促进孩子唇自主活动,提高孩子唇肌力,为孩子正确发/ba/音做准备。】

3)发出声音“泊”(6组)

【设计意图:提高孩子唇部肌力训练,帮助学生从口部运动自然过渡到发声。】

5. 亲子运动

1)家长扮演萝卜,学生用力拔的同时发/ba/

请大家看好,我们这样做:家长是一个大萝卜,小朋友要用力把“萝卜”拔出怼T谟昧Φ耐时说:/a/-/ba/

让我们开始“拔萝卜”吧!

【设计意图:重复练习,强化发音/ba/。粗大运动训练,锻炼学生手臂肌肉运动,增强孩子体能。家长和孩子在角色扮演时提醒孩子用力的同时发音。】

2)拔萝卜比赛

兔爸爸要带小朋友们去他的菜园啦,不过他有个要求,当你拔出大萝卜时,请你大声说/ba/,如果你拔出的是个小萝卜,请你这样说/ba/。好啦,现在和妈妈一起拔萝卜吧!

【设计意图:重复练习,强化孩子发音,帮助孩子从“用力”发音过渡到“自然”发音。通过将言语音量大小与相应的萝卜相结合,从而使孩子理解大小的物体,并控制自己言语的响度。】

6.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在小兔家干了什么?(拔萝卜)拔了几个(8个)。时间不早了,我们跟兔爸爸说再见吧!

小朋友们会谁说了吗?请对妈妈说3遍,妈妈做好后测记录。

7.后测

发音/ba/(三遍)

【设计意图:后测记录数据,前后对比,便于监控训练效果。】

8.小结:三位小朋友存在不同程度的唇运动障碍,康复训练不仅能在课堂上进行,家庭训练也很重要,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康复建议,请家长回去后对照训练,家校同训,孩子的康复训练效果会更好。

五、 家庭康复指导

1. 平时喝酸奶时请家长留意孩子习惯,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强化训练。

2. 在平时与孩子交流时,强化/ba/的构音语音训练,根据孩子掌握情况逐步提高词语难度。

3. 建议家长多与孩子做体能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孩子的体能,为言语语言训练提供保障。

六、 反思

参与本课活动的有3名学生,其中1名唐氏综合症儿童,1名脑瘫儿童、1名聋童(已植入人工耳蜗),同时参与课堂活动的还有3名家长。本课通过亲子课堂体验,让学生家长掌握相应的康复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家长已经掌握了一些康复技能,能坚持在家做训练的家庭中孩子进步较显著。

参考文献:

篇(10)

1脑卒中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都遗留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太极拳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已被国内外学者不断证实,其改善平衡功能、防止跌倒、提高步行能力及改善步态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运动功能、本体感觉及肌肉协调性丧失,无法维持正常的姿势,因而容易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造成平衡功能障碍和偏瘫步态。而太极拳可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改善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行动能力和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同时可调节前庭和躯体感觉器,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防止其跌倒[3]。太极拳步态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抗重力肌肌力,改善其下肢伸肌张力过高或膝关节反张以及增强对骨盆的控制能力[4]。KimH等[5]将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太极拳为10个不同的动作(具体动作不详),每次训练60min,每周2次,共6周。评价指标包括功能伸展测试(FRT)、动态步态指数、10m步行测试、起立-计时测试(TUGT)、健康调查量表(SF-36)。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以及健康调查量表中的躯体功能、肌体疼痛、机体活力、健康状况、精神状况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aylor-PiliacRE等[6]对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145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观察,其中太极拳组53例、力量训练组44例、常规护理组48例。太极拳组采用简化24式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组和力量训练组每次60min,每周3次,共12周。评价指标包括跌倒率、2min步行测试以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

结果发现太极拳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了太极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有利于社区推广应用。ZhangY等[7]招募了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太极拳为简化24式太极拳中的6个动作,分别是起势、云手、野马分鬃、转身搬拦捶、搂膝拗步、收势。每次训练60min,每周5次,共4周;后期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自行太极拳训练3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发现太极拳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项研究提供了初步的证据显示太极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方法用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一项纳入9项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中显示,中国传统功法包括太极拳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8]。李海勇[9]研究了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他将40例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和Prokin平衡训练仪。太极拳步法主要包括起势、前后步、侧并步、倒卷肱、野马分鬃、云手及上下步等动作。太极拳步法训练时间为每次40min,每天1次;平衡训练仪30min每次,每天1次;治疗时间都为6周。治疗前后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及本体感觉指数(A.T.E)进行平衡功能的评估。通过试验发现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训练仪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功能。周祖刚[4]将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常规组采用针刺和常规康复训练,强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

太极拳步法包括前上步(搂膝拗步)、中定步(六封四闭)、后退步(倒卷肱)、侧行步(云手)、独立步(金鸡独立)、变向步(行步)。每次训练20~30min,每天2次,每周10次,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6周采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步态参数、功能性步行量表(FCA)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研究发现太极拳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速度、患侧步长、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步宽和左右步长差,提高步行能力。刘体军等[10]将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家庭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简化的太极拳训练。两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结果显示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国内有将太极拳运用于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运用两者都具有的大脑意念活动来规范运动想象疗法的指导语内容。章惠英等[11]研究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将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第1~3周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云手运动想象,B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4~5周两组均不治疗,为洗脱期;第6~8周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常规康复训练加用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5、8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对患者上肢及手的精细功能进行评定。研究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章惠英等[12]观察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1~3周、4~5周、6~8周3个阶段。A组第1阶段是常规康复训练加用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第3阶段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反之;第2阶段均为洗脱期,均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治疗3、5、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和Tinetti步态评估测试患者步行能力。研究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目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发病后病情呈现缓慢进展,最后出现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目前PD的治疗仍以药物控制为主,但毒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的费用较高,并且容易出现药物的依赖。现有新英格兰杂志首先发表了太极拳干预PD患者的报道,同时有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发现太极拳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控制功能,丰富了PD的治疗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KimHD等[13]观察了12例轻度及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给予每周3次,共12周的24式简化太极拳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压力轨迹变数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明显提高PD患者的动态控制能力。因此太极拳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安全的干预方式。GaoQ等[14]将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杨氏太极拳训练,每次60min,每周3次,共计12周。

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起立-计时测试(TUGT)测试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6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调查患者的跌倒次数。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降低其跌倒次数和风险。TsangWWN等[15]将195例PD患者随机分为了太极拳训练、抗阻训练、牵伸训练3组。3组训练时间都为每次60min,每周2次,共24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采用稳定极限、功能伸展测试和TUG进行平衡功能的测试。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AmanoS等[16]将45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了两组,其中Group1每次60min,每周2次;Group2每次60min,每周3次;两组都练习简化的杨氏太极拳,共计16周。对照组给予安慰治疗。采用PD评定量表(Ⅲ)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步态参数测试患者的步行能力。研究发现16周的太极拳训练并没有明显改善PD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认为短期的太极拳训练是否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TohSFM等[17]对2003~2013年发表的关于太极拳运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702篇外文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价,没有高质量的证据证明太极拳对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功能有效。汪亚群等[18]将62例早期的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多巴丝肼片加PD康复操,康复操由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云手、如风似闭、收势等太极拳动作组成;对照组单纯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采用PD评定量表(UP-DRS)中III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

研究发现治疗组的两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太极拳组成的康复操可改善早期PD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其运动控制能力,缓解相应的运动症状,从而提高PD生活质量。黄豪等[19]研究了10例原发性早期患者,观察期间给予美多巴基础治疗,由太极拳专业教练教授太极拳“五功六法”,实验分为3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均观察干预效果分别为1~4周、9~12周;第二阶段为洗脱期,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长期效应及疗效的消退情况。太极拳五功主要为太极桩、开合桩、起落桩、虚实桩和阴阳桩;六法主要为云手、野马分鬃、搂膝拗步、金鸡独立、左右蹬脚和揽雀尾。太极拳训练每天1次,1次3遍,每周5d,共计12周,练习时以polar表监控心率,要求患者的心率达到靶心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PD评定量表(Ⅲ)运动能力检查在第一阶段前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后给予评定。研究发现PD患者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第二阶段洗脱期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因此认为太极拳运动可改善PD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同时说明这种干预效果具有长期性。但是这种干预效果是否会随着洗脱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李建兴[20]将56例PD患者随机分为了太极拳组和步行组,两组均给予美多巴药物治疗,太极拳训练为每天2次,每次30~45min的24式简化太极拳,共计8周,要求患者练习的心率达到靶心率,并持续8min以上,选用腕表式心率测定器SPikeWatch进行测试;步行组要求患者步行速度保持在40~60步/min,运动时间不少于40min,同样达到靶心率,并持续10min以上,共计8周。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Ⅲ)运动能力检查测试患者的运动功能,Berg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39项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测试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太极拳组的三项测试指标明显优于步行组,说明太极拳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加强患者的运动控制,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提高其平衡功能,降低跌倒的风险,改善其生活质量。张小波等[21]观察了30例原发性PD患者,研究九式简化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侧向姿势稳定性的影响,干预时间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强化Romberg检査法进行测试。研究发现PD患者的睁眼和闭眼的站立时间均增加,说明太极拳可以改善PD患者的侧向姿势稳定性,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3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又被称为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多病因神经变性痴呆,其起病具有隐匿性,病程呈现进行性恶化,临床主要以记忆障碍为主,特别是近记忆障碍出现最早,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非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影响其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22-23]。现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认为,一定量的运动或体力活动可明显降低AD的发生率,从而改善AD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24]。王蔚等[25]招募了60例AD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有氧训练组采用踩车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70%),每次训练时间为40min,每周3次,共计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以及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有氧训练组的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太极拳运动舒缓柔和,强调动作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患者进行膈式呼吸,因此太极拳运动也属于有氧运动范畴[26]。李日臻等[27]将62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给予药物治疗加记忆思维、生活自理能力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24式杨氏简化太极拳,每周5次,共计3个月。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ADL量表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太极拳结合脑灵汤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太极拳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康复疗法。LiF等[28]观察太极拳干预年龄大于65岁的MMSE评分在20~25分之间的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46例老年人,将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训练组和对照组,太极拳训练每次60min,每周2次,共计14周;对照组主要是由于时间和交通问题不能参加太极拳训练,因此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起立-计时测试(TUGT)测试患者的运动功能。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MillerS等[29]对发表的关于太极拳运动干预社区居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12篇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太极拳运动可以明显提高社区居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但存在着太极拳运动样式、运动量的不统一以及老年人认知功能测评的差异。WagnePM等[30]评价太极拳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的Meta分析显示,太极拳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到老年痴呆的患者都具有较小但仍然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作用。因此认为太极拳运动对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的老年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一项纳入8篇文章Meta分析发现,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兼有的运动,可明显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力[31]。现有研究认为太极拳可能是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动作协调性和运动身心状态等方面来改善大脑的功能和结构,从而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32],降低其患痴呆的风险。

4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以白质脱髓鞘、胶质细胞增生、轴索损伤和变性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常常发于中青年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灶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该病具有高复发率和病残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各种新的治疗手段广泛运用于临床,对降低复发率、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积极的作用[33-34]。目前,康复训练运用于MS患者日益受到关注。蒋天裕等[35]根据MS的特点和运动康复规律,开发了一套多发性硬化康复体操。他将5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MS教育,治疗组给予康复体操训练,干预时间为1个月。研究发现MS康复体操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功能。因此针对MS患者的康复训练很有必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使用辅助器具的能力。制定针对MS早期和中等功能受损期,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基础,患者主动参与的康复干预模式很有必要[36]。现有研究认为,运动训练对MS患者有效,可以增强其肌力和有氧能力、改善患者的心情、减轻劳累程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MillsN等[37]研究发现2个月的太极拳训练可明显改善MS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患者的情绪。JaninaJM等[38]招募32例MS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常规治疗组。太极拳组为常规治疗加6个月太极拳练习。通过干预后发现,太极拳组可改善患者平衡、协调功能以及降低患者劳累程度。AzimzadhE等[39]选入36例MS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杨氏太极拳,每次45~60min,每周2次,共计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BBS进行评定,研究发现太极拳干预可以改善MS患者的平衡功能。HeineM等[40]对46个RCT的系统评价表明,太极拳练习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劳累程度和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5小结

太极拳在神经康复领域中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训练方式已被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所证实,但仍存在问题:(1)研究证据等级较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其有效性;(2)太极拳训练的具体动作和运动量多样化,无统一的标准,导致临床疗效存在着差异;(3)太极拳样式、招式多样,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选择太极拳运动形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4)虽然目前研究显示太极拳临床疗效存在着差异,但太极拳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因此除了临床疗效研究外,还需加强太极拳对神经系统方面作用的机制研究,可通过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太极拳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提供相应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代宇,潘虹,文超,等.太极拳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的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7):67-69.

[2]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2-353.

[3]WuG,KeyesL,CallasP,parisonoftelecommunication,community,andhome-basedtaichiexerciseprogramsoncompli-anceandeffectivenessineldersatriskforfalls[J].ArchPhysMedRehabil,2010,91(6):849-56.

[4]周祖刚.强化太极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参数及步行能力的影响[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5]KimH,KimYL,LeeSM.EffectsoftherapeuticTaiChionbalance,gait,andqualityoflifeinchronicstrokepatien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habilitationResearch,2015,38(2):156-161.

[6]Taylor-PiliaeRE,HokeTM,HepworthJT,etal.EffectofTaiChionPhysicalFunction,FallRatesandQualityofLifeAmongOlderStrokeSurvivors[J].Archive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14,95(5):816-824.

[7]ZhangY,LiuH,ZhouL.ApplyingTaiChiasarehabilitationpro-gramforstrokepatientsintherecoveryphase:studyprotocolfor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Trials,2014,15(1):484.

[8]Bing-LinChen,Jia-BaoGuo,Ming-ShuoLiu,etal.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ExerciseonGaitandBalanceforStrok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PlosOne,2015,10(8):e0135932.

[9]李海勇.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0]刘体军,秦萍,陈杏枝.太极拳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1):781-782.

[11]章惠英,王燕,章雅青,等.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6):3297-3301.

[12]章惠英,卿阳洋,章雅青,等.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9):1268-1275.

[13]KimHD,JaeHD,JiHJ.TaiChiExercisecanImprovetheObsta-cleNegotiatingAbilityofPeoplewithParkinson’sDisease:APre-liminaryStudy[J].Journdofphysicaltherapyscience,2014,26(7):1025-1030.

[14]GaoQ,LeungA,YangY,etal.EffectsofTaiChionbalanceandfallpreventioninParkinson’sdisease:arandomiedcontrolledtri-al[J].ClinRehabil,2014,28(8):748-753.

[15]TsangWWN.TaiChitrainingiseffectiveinreducingbalanceim-pair-entsandfallsi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J].Jour-nalofPhysiotherapy,2013,59(1):54-55.

[16]AmanoS,NoceraJR,VallabhajosulaS,etal.TheeffectofTaiChiexerciseongaitinitiationandgaitperformanceinpersonswithParkinson’sdisease[J].ParkinsonismandRelatedDisorders,2013,19(11):955-960.

[17]TohSFM.ASystematicReviewontheEffectivenessofTaiChiExer-ciseinIndividualswithParkinson’sDiseasefrom2003to2013[J].HongKongJaurnalofOccupationalTherapy,2014,23(2):69-81.

[18]汪亚群,谢慧淼,江霞,等.帕金森病康复操佐治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12-2014.

[19]黄豪,张文召,杨朴,等.太极拳对早期帕金森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281-282.

[20]李建兴.太极拳配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控制作用[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1-7.

[21]张小波,汪亚群.九式简化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侧向姿势稳定性的影响[A]//2014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

[22]谷巍,金晓仙,张燕军.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12):1156-1159.

[23]温蒲圆,周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2013,33(14):3524-3527.

[24]MiddletonLE,BarnesDE,LuiLY,etal.Physicalactivityoverthelifecourseanditsassociationwithcognitiveperformanceandimpair-mentinoldage[J].JAmGeriatrSoc,2010,58(7):1322-1326.

[25]王蔚,朱奕,杨思雨,等.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51-1155.

[26]周圆,林海丹,何成奇,等.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306-1309.

[27]李日臻,刘运林,王良鑫,等.脑灵汤结合太极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693-694.

[28]LiF,HarmerP,LiuY,etal.TaiJiQuanandglobalcognitivefunc-tioninolderadultswithcognitiveimpairment:Apilotstudy[J].ArchivesofGerontologyandGeriatrics,2013,58(3):434-439.

[29]MillerS,M,Taylor-piliaeRE.EffectsofTaiChioncognitivefunctionincommunity-dwellingolderadults:Areview[J].Geri-atricNursing,2014,35(1):9-19.

[30]WaynePM,WalshJN,Taylor-PiliaeRE,etal.EffectofTaiChionCognitivePerformanceinOlderAdult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JAmGeriatrSoc,2014,62(1):25-39.

[31]WuY,WangY,BurgessEO,etal.TheeffectsofTaiChiexerciseoncognitivefunctioninolderadults:Ameta-analysis[J].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2013,2(4):193-203.

[32]ChangYK,NienYH,ChenAG,etal.TaiJiQuan,thebrain,andcognitioninolderadults[J].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2013,3(1):36-42.

[33]侯世芳,刘银红,许贤豪.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10):849-853.

[34]谭书伟,罗家明,余巨明.多发性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2):145-148.

[35]蒋天裕,瓮长水,吴卫平.多发性硬化康复操的临床初步研究;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C];2013.

[36]蒋天裕,吴卫平,黄德晖,等.多发性硬化的家庭运动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37-340.

[37]MillsN.,Allen.J,CareyMorganS.DoesTaiChi/QiGonghelppatientswithMultipleSclerosis?[J].JournalofBodyworkandMovementTherapies,2000,4(1):39-48.

[38]BurschkaJM,KeunePM,OyHv,etal.Mindfu-lness-basedin-terventionsinmultiplesclerosis:beneficialeffectsofTaiChionbalance,coordination,fatigueanddepression[J].BMCNeurolo-gy,2014,14(1):1-9.

上一篇: 劳动关系论文 下一篇: 汇率政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