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20 17:52: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校园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校园管理论文

篇(1)

2依托于WIFI系统接入的智慧校园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重要指示,学校“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工作,将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2000个地区和学校进行试点,2014迎来建设高峰,并由国家财政投资部署。公交、高铁、机场、车站、商铺、购物广场、连锁店、旅游景点、甚至飞机上,WIFI接入无处不在。为了响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目前,北京教育系统正在全北京范围内部署中小学校WIFI试点。新疆电信将WIFI网络作为第四网络,计划在学校部署6万个WIFI接入点,利用无线网络,校园网将更加便利,更加经济,更加自由,更加高效。智慧校园建设依托无处不在的校园WIFI网络,实现智能电子书包、智能电子作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教育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项目等功能。

3基于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的智慧校园

打开互联网窗口,各种云服务扑面而来,阿里云服务、百度云服务、IBM云服务、华为云服务,以及其他大大小小上百家的云服务提供商,而这只是云平台的冰山一角。各网商、电商、电信运营商、大企业基于云平台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中心,用于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共享,也有用于日常办公的云平台服务。不得不说,如此多的企业和机构热衷于云平台的建设有其必然性。抛开云平台的技术细节,云平台真正的价值在于,显著降低了每个用户拥有计算资源的成本。基于云平台的数据中心将孤立分散的大大小小的数据机房集约化,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统一对外呈现服务,均衡服务器利用率,提高服务器整体利用率,避免大批硬件闲置,减少闲置和浪费就等于节省投资。对于教育资源投入而言,如果每个县区、每个校园都建立各自的数据机房,除了平时维护成本较大以外,其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极大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企业和机构可以随着业务和需求量的增加逐步增加信息设施的投入,不用在初创或者弱小时就一次性投入能满足未来一定阶段需求的信息设施,云平台技术和模式上的可扩展性保证了用户可以随需而增,降低投入风险,并且根据自身情况可以租用方式使用。基于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的智慧校园,可以建立以省或市为单位的云平台,免除广大的区县校园的数据机房,使资源集约化,资源分配均衡化。可以随着校园需求的增加逐步扩容,动态满足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求。

4基于WIFI系统和云平台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基于WIFI系统,可以实现“班班通”,该解决方案提供的个性化教学平台软件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解决了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学软件控制松散、网络安全防护级别低的问题,确保了网络稳定性和教学资源安全性。该方案基于云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共享,大大加快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进程,实现了网络硬件与应用软件同步,将枯燥的、孤立的教学体系转化成基于“云”的生动的、互动式新型学习体系。

篇(2)

2当前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所导致,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一方面,高校自身的不安定因素依然较多,一些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思潮容易向高校集中,社会问题容易向高校投射,社会热点容易向高校传导,高校安全稳定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

2.1管理理念亟需更新

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目的是要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是为教育人、为培养人服务的。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本身不是目的,既要以保护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充分依靠和依赖他们,始终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才是目的,尤其在处理应急事件时,既要及时、果断处理,又要能考虑到以后工作的开展,不能为处理而处理,不能留下后遗症,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理念需要更新。二是以预防为主的理念。高校突发事件种类繁多,且具有不确定性和无边界的特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影响大,处理难度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变事发时的事后处理为事前的预防,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主,而目前虽然各高校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工作尚未到位,尤其是有时师生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学校领导未能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实际需要,没有切实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没有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最终酿成突发事件或。三是综合防控的理念。综合防控既是指防控队伍的整合,也是防控范围的全面和全局性,也是防控手段的综合运用。但目前有的高校过于依赖专门的保卫队伍,没有充分调动教职工与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安全保卫中来,过于注重校园内部,没有充分利用校外力量,过于依赖技防、物防,没有有效整合队伍,没有充分将人防、物防和技防结合起来,没有真正落实“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致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工作脱节,各自为战,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完成。四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网络新闻、论坛、手机报、微博等各类媒体无时无刻不介入我们的生活,信息无处不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造成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加上心理恐慌,信息辨别能力低,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及时、主动和有效的正确反应,容易产生从众行为,更有因网上网下相互作用,对高校及社会矛盾问题的聚集放大效应日益凸显,客观上使得危机处理的不确定性更高,但有的高校对此估计不足,不少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仍停留在过去时代,对网络时代认识不充分、准备不充分,未能与时俱进,影响了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2.2学生主体的原因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既具有较高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也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小,对社会问题敏感度高、易冲动、群体感染性强的特征,既愿意对社会现象和某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却又对自己身边的问题过于冷漠,缺少激情,既渴望理解和关心,又难以敞开心扉面对老师和同学;学生学业上的压力也在增加、人际交往上的焦虑不断加深、大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在增加,而现阶段有的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比较薄弱,队伍培训不到位,容易发生突发事件。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矛盾日益严峻,给学生心理带来了极大压力,容易引发突发事件。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更是一直伴随着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已经显现,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群体稳定的最大问题。此外,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和交往也更多、更广泛,社会上各种思潮对学校和学生的不断渗透,有的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和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政治敏感性不强,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3高校校园空间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大多校园面积比较小,校园空间不足,教师、学生、家属和社会服务人员和机构都在同一个校园里生活、工作,人员过于密集,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不断社会化,高校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象牙塔”里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宁静,许多高校校园已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园区和开放式的小社会,社会上各类人员、各项服务不断涌进校园,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服务也可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因而难免会产生各种纠纷,加大了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难度。④为了发展,许多大学建设了新的大学校园,形成了一所大学多个校园的现象,这种老校园场地小、人员密集,新校园面积大、人员分散,新校园与老校园又有一定的地理距离,而大学既要有学校统一管理,部分职能又在尝试社会化管理,对学校管理、学生心理、学生生活、教学科研秩序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大学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与其他领域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对大学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2.4高校外部环境的影响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高校不仅为社会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也在引领社会思想和社会发展。高校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而高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必须与社会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高校外部环境对高校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物理环境的影响。随着高校与外部联系的不断加强,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不断深化,部分人员聚集在高校校园周边,使得校园周边的环境变得极为复杂,违章建筑增加,消防问题、交通事故、治安事件不断,各类纠纷频繁,师生反映强烈,给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带来许多隐患。二是外部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各种势力、各种思想进入校园,各种西方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政治渗透的重点目标,使得高校的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2.5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国家关于应急管理的体制,高校也在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方面建立了管理体制,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校、院(系)两级管理机构不均衡。校级综合防控与应急领导小组一般建设比较完备,但是院(系)级综合防控与应急工作小组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院(系)规模也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院(系)一级的综合防控与应急工作小组建设显得薄弱。二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在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职责划分上,哪个部门、哪些人员应该承担哪些具体工作、应该承担哪些具体任务没有落实,尤其是在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上,责任不明确,工作安排上既有空白、缺失,也有重复、交叉,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责任主体不明确,难免会出现扯皮、推诿或重复工作,有时就可能贻误最佳处置时机,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加强和完善高校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3.1进一步完善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

推动国家制定《校园安全法》。在《校园安全法》尚未出台前,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指南》。

3.2继续加大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推动安全教育进课堂。各高校应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协调,聘请专业人士或有经验的人员,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推动安全教育课程进入大学课堂,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其次,设立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周(月)。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安排,每学期(学年)设立相应的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周(月),针对相应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3.3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专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按上级规定和要求,配备相应的保卫干部,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努力打造一支人员齐备、素质较高的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主力军。第二,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整合学校教师、学生和社区治安管理队伍,组建高校“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逐一登记注册、明确职责,加强工作培训,推进规范管理。第三,组建专职网络安全监控队伍。高校抽调具有计算机或网络专业背景的人员,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安全监控队伍。第四,强化学生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在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和高校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队伍的联动。

篇(3)

校园景观环境是多种景观元素与和人结合,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校园的建筑园林、绿化工程、生活设施、教学设备以及这些要素的相互组合,皆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良好的校园景观能给人一种精神感召,陶冶人的情操,制造一种整体的环境氛围,构成一种整体的育人气氛,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流的校园景观,可与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术水平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走进校园的你不由自主地被那独特的氛围所感染,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点缀校园的自然景观:路旁成荫的树木、碧绿如茵的草地、房前屋后的山石,北京大学的湖光塔影、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中山大学的树影婆娑、武汉大学的山水相宜、厦门大学的滨海风光……这些或是自然生成或是人工巧琢而成的校园景观,是自然和谐的美景,净化了空气,美化了校园,同时也陶冶了性情。

同时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又将大学的文化氛围推入了新的境界,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校园建筑。这些建筑或是体现地域特征、或是展现民俗风情、或是沿袭历史传统、或是尽露前沿锋芒,是优美环境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校园文化的经典之作。优秀的校园建筑既实现了建筑功能与环境的统一,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又用建筑组群形成的和谐韵律以及与道路、树林相融合的空间序列,体现了建筑特有的人文关怀。

洛阳大学新校区设计中,设计师就试图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两者结合的力量。在校园建筑端庄、古典的立面下,是严整的秩序,漫步其中学生们深深感到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四栋教学楼和图书馆通过连廊联结在一起,在增加合堂教室的同时,不仅方便了师生在教学区与图书馆间的活动,还把图书馆、教学楼A、B、C、D有机的连成一体,从空中看构成一把钥匙的形状,寓意为“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成为校园景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也是丰富的、变化的、宜人的多场景的综合:楼梯上下、大台阶与花坛旁、过街楼上下,都是校园“蒙太奇式”的生活片断。同时校园环境对开放、自由、人文的“场所精神”的体现不仅仅停留在所谓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的层面上,而是在开放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空间私密性,有其内在秩序而在空间层次上展现其丰富的变化(图1)。

图1洛阳大学校园景观中的辟雍碑与教学楼连廊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环境,人文的和自然的,不论学校大小。关键在于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二、校园景观环境应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部三个规划之一,也是一个学校文化长期沉淀、积累的体现。除了建筑实体外,外部景观空间作为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是校园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校园道路上偶遇,在大树下读书聊天,在草地上弹吉他唱歌,在水边沉思,在球场上挥洒汗水……,这一切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丰富的校园生活。

比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景观规划中,为了体现“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味,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在结合顺德的城市空间和地区风格的基础上,发挥高校校园文化优势,突出高品味的休闲、校园文化甚至旅游观光功能,以及“以人为本”、“生态体系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创造高品质的亚热带校园文化景观。保留地域文化固有的风格,与城市景观紧密结合,在不同区域,不同节点等主要视觉焦点进行重点设计,形成多组景观群和景观兴奋点,有效地利用外部空间营造精湛、统一的景观,真正地让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具有自身文化特点高职院校(图2)。

图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广场与智慧门

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是一项包括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其最高层面的价值在于在满足环境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的文化素质教育价值。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从美学角度分析,对环境美化的过程就是对环境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各种美的潜在客体进行精神化再创造的过程,进行对其文化价值挖掘和升华的过程。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审美是学生和校园环境沟通的语言。通过审美,学生得以解读校园环境中蕴涵的精神,校园环境又通过美的可感性、可愉悦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加深着生命的体验,传递着大学文化精神的韵律。因此,可以说,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它构筑并丰富着校园的审美空间,为大学生的审美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条件,使其通过直观感受、耳濡目染、审美训练和自我陶冶,形成特有的思维模式、心理定势、生活哲学和处事方法。因此,可以说,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的过程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

三、校园景观环境的文化意义探究

大学校园环境是一个城市环境的缩影,又是城市环境最精华的所在。它既是满足人类“可居”需要的物质产品,又是满足人们“可赏”需要的精神产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规律,是技术和艺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但应注意的是,校园环境在体现其审美特性时,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运用其艺术语言,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这是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校园环境美化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几乎不可能不考虑公共环境部分的重要性。它蕴涵着社会美,同时又兼容和扩延着科学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等多种其它美的形式。它呈现出的是大学文化精神所倡导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地说,是人与人相互包容、尊重、合作、团结、互助的群体精神,是自尊、自立、自重、自强的独立精神,是公平、公正、守约、诚信的道德精神。把这种中国大学优秀的文化精神体现出来,校园公共环境是理想的载体。通过拓宽建设理念,精心策划,校园公共环境可以别具特色地让我们的大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气息,留存下历史的自豪和科学的感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学子对学校几栋现代建筑围起来的精致的小型广场与其上的建筑小品情有独钟,更不必说那带有一种严肃的沧桑感的古老建筑。漫步在校园中俯仰可见的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景观和大师雕塑等建筑小品……无不激励着学校学生践行“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承诺(图3)。

四、校园景观环境应注重其建设的品位与内涵

在古典美学领域,“品味”一直是核心范畴之一,其含义极丰富。西方古典美学认为,品味是主体经由想象而产生的辨识美丑善恶之能力,它既有因时代、民族和个体差异不同而导致的相对性,又有源于主体内在一致“自然本性”的一致性。康德指出,品味乃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力,是人类先天普遍共有的“感觉力”。总的看来,品味作为一个整合的概念,标志着主体的某种审美品鉴能力和判断力,它不仅体现在生产主体的行为之中,同时它还广泛地反映在接受主体和流通主体等更加广阔的领域里。根据上述解释,大学既是社会中一种“主体”或“生产主体”,它必然就有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和精神取向;因此,大学应该是有“品味”可言的。正是大学的教师、学生的工作方式、精神风貌、建筑风格、制度文化决定了大学品味的高低,而这其中校园的景观环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生态环境下,由一定数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文化现象。它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映“大学人”这一社会群体的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独特的文化心态。大学的品味不仅体现在知识生产、传授、流通的主体教师、学生身上,还广泛地体现在学校管理、后勤等方面,它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大学校园良好的景观文化氛围对学生形成共同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风景优美的校园、古朴典雅的建筑、博学的师长、高雅丰富的校园活动等等,这些因素的教育影响或许是缓慢的、不经意的,但却能够持久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一些著名大学的实践证明,高品味的大学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智慧的增长大有助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会更加持久、深刻。

五、启示与思考

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在对人才素质要求更为苛刻的今天,校园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职能的体现不应再被忽视了。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仅仅意识到它的基本物质保障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而忽略了其文化素质教育价值。虽然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但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高等院校的文化品位主要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提升。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参考文献:

[1]周逸群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2

[2]龚兆先潘安教育建筑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8

[3]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翁剑青著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二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三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棗工会棗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棗德育处主任椖昙都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棗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棗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

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篇(5)

二、教育管理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1.能够促进校园与社会的和谐大学中的教育管理机制,主要是促进校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教育管理机制要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对于校园的文化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校园和谐与社会和谐大同小异,需要一定的制度,只有在相应的制度下,才有利于校园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和谐校园无非就是一个需要协调和统一的整体,只有校园里各个环节运作正常,才能够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学校人才培养的形式,是基于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实施。大学中稳定和谐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提更多优秀的人才。2.能够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方法大学生处于半成熟的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候,一定要注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管理的和谐性。当前各大高校都实施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方法。大学中教育机制不能改改培养学生掌握好管理方法,还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和谐校园的法律精神,进而优化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维,为社会培养出掌握管理方法的人才。3.促进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学教育中不能只重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时代的发展造就了团队合作,团队合作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气氛,和谐的校园气氛有离不开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只有不断地更新与改革,才能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指导依据,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通过合作创造出相应的价值。由此可见,高校内实行和谐的教育管理机制,对培养校园综合型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篇(6)

1.2设计原则本系统设计方案中遵循稳定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规范性、扩展性、易操作性、安全性、易维护性和高度兼容性等原则.

1.3设计依据本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华南师范大学交通秩序管理规定》、其他相关国标及部标等相关规定.

2系统的构建

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在校园宽带网络之上,系统主要由交通管理中心、车辆进出口管理终端、无线对讲系统和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2.1系统结构图系统的结构图见图1.车辆进出口终端采集车辆进出数据;视频监控终端采集视频信息;无线通信系统保证指挥调度顺畅;车辆数据及视频信息通过校园网传送到交通管理中心,交通管理中心负责处理信息(包含利用GIS实现地理定位)、在大屏幕显示信息、存储信息及事件处置。

2.2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集感应式IC卡(校园卡)技术、远距离智能识别技术、车牌识别、视频监控、图像识别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实现车辆出入的全自动化管理,即对车辆出入控制、核查、显示及校对车型、车牌等进行科学而可靠的管理.系统采用了国际上领先的远距离无线识别技术和双卡认证技术,其实用性、先进性、安全可靠性、性价比较高.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布局图见图2.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功能:(1)基本功能.具有远距离智能车卡、月租卡、临时卡、管理卡和特权卡等各种管理权限和工作模式,可根据要求设置成不收费或分时段计时收费方式,不停车收费(ETC).(2)远距离智能识别功能.校内车辆或月保车辆若配备远距离识别智能车卡(放在前挡风玻璃处),该车进、出校区无须停车刷卡,离出入口4米左右,系统会远距离识别,自动抬闸放行.(3)自动出卡功能.对于临时进入小区卡的发放,采用自动出卡机自动出卡(人工发放亦可).(4)中文显示功能.采用高亮度LED显示屏,全中文显示操作提示、时间、卡有效期、收费金额以及问候、祝福的相关信息.(5)语音提示功能.正常操作可提示“请取卡”、“欢迎入场”、“一路顺风”等相关信息,误操作或非法操作则给出相应提示.(6)对讲功能.在管理中心安装对讲主机,各出入口安装对讲分机,保证各出入口和管理中心的联络.(7)车牌自动识别功能.本系统可同时启用车牌自动识别功能,即车辆出入时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号码,并连带核对入场时IC卡号,以增强车辆身份管理.(8)图像识别功能.在车辆出入时,自动摄取车辆外型、颜色、车牌号码等图像信息,可对比识别并存储供查阅.(9)双卡认证功能.车辆出场时,对车辆和驾车人双重认证,避免车辆被非法盗走.(10)防砸车功能.采用专用技术配合车辆检测器实现防砸人、车功能.

2.3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署在出入口、停车场、主干道及危险点上.整个系统的网络结构见图3.(1)视频监控系统遵循NGN网络架构.①控制流与业务承载流相分离;②业务流不依靠流媒体服务器转发,克服系统瓶颈;③更高的系统稳健性:核心服务器故障,业务可正常运行;④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升级和新业务开展;⑤可平滑扩容,适合大规模部署.(2)系统特点.①标准的全IP架构[6];②显示清晰.一次编码,全网数字化,提供端到端的高清晰动态图像,实现所见既所得,可以把校园监控清晰地进行大屏显示,采用H.264/AVC编码标准[7];③使用方便.前端云台、摄像头、报警器和广播等高速响应,以快速控制现场,方便校园网的监控需求;④存储可靠.专业、稳定可靠的存储,实现端到端的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和综合利用,在校园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安全可靠调用所需图像.

2.4交通中心管理系统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交通管理中心作为华南师范大学保卫处的事件处理中心、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它包括了基础环境、信息系统集成、大屏幕电视墙以及系统操作平台的建设.基础环境按现在常规的标准建设.这里主要描述大屏幕电视墙系统的建设.整个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建设要求整体设计美观、大方、合理,充分显示现代化的特点并与大厅格调及工作性质相融合.大屏幕显示系统能显示从网络送来的各种信息,局域网上任意一台PC、工作站和服务器都可以大屏幕作为自己的虚拟,对监控信息、信号、电子地图(GIS)、图像胶片、照片和摄像机等多种图像信号进行投影、放大、播放和下载.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投影显示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和控制终端组成,可对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各种计算机图像信号进行综合展示,形成一个查询准确、显示全面、操作便捷、管理高效和美观实用的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为了节省投资及运行成本,大屏幕系统不采用传统的DLP投影显示系统,而是采用通用的6块55英寸的高清晰液晶监视器,以2*3排列方式组成一面布局平衡的大屏幕显示墙.

2.5视频、语音报警系统本系统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在校园实现以下功能:(1)报警系统集成到校园的整个安防系统中,实现与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地图及其他系统进行报警联动.(2)实现多路电话进行排队显示主叫号码并显示报警地点.(3)数据网络系统,能实现多条件录音和视频查询、播放.(4)可以同时接受多起报警,系统自动排队接入系统,并进行录音,同时根据警力分布情况进行出警调度.(5)可远程进行语音报警录音和视频查询,并且主机可控制终端的开机与挂机.

篇(7)

二、优化初中校园管理的有效措施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也逐渐进步,越来越多先进、成熟的教育管理观念对学校的管理队伍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的现代教育起步相对比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以及其他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新型管理方针的实施,初中学校管理逐步呈现出新的景象。目前,我国初中学校的管理日臻成熟,但是依旧存在某些问题,制约着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增强。下面笔者将从初中学校常见的管理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增强师资力量,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初中时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很多中学生未来人生的分水岭,因此,学校是否能够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很多学生的未来求学或者就业方向的选择。笔者认为,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它们的师资力量比较有限,而且很多教师多年来采取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视野比较狭隘,再加上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力量往往集中在某些重点班,对大多数学生的重视教育程度不够。这就限制了师资的分配以及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学校领导必须想方设法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可以从周边的学校吸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是定期向师范学校引进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壮大学校的师资力量。另外,学校还可以加强每个学期的教学质量考核,包括定期抽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召开教师先进教学经验分享会或者加强教师队伍内部的人才竞争,制订更加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自觉引进新型的教学方式,努力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很多初中学校并没有制订比较完善的校园管理规章制度,导致学校管理方面经常出现无据可依的情况,给学校和教学管理的奖惩处理等增加了很多难度。因此。若要优化初中学校管理,必须要制订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使得校园管理中能够遵循一个具体的章程,每一项教学管理工作都能够有所依据,减少学校管理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让全校师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规章。另外,学校还要加强相关的规章制度监管力度,保证全校师生能够严格遵守,维护学校的管理秩序,提高管理效率。

篇(8)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风包含学校管理、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

这是因为校园与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最近的德育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都十分注意德育的经费投入,优化育人环境。我区规模最小的渔业小学,用于美化、绿化环境,建造宣传栏等主面就用了6000多元。各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美化、环境绿化,并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学校1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机室,无小摊贩摆卖零食。注意管理学生的仪表、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青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黄岐中学组织歌咏队、管弦乐队,定期组织演唱会和音乐欣赏会活动。不少学校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投稿《黄岐文艺》,写影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全区培养了一批小歌唱家、小画家、小书法家。1996年市艺术花会的各项文艺比赛,全部夺得了金奖。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建设校园文化要注意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

篇(9)

对网络的使用的度量方式有按照时间和流量两种方式。按照时间作为度量易于实现和检测。但由于网络访问不是一个匀速的过程,使用时间并不能准确描述用户对网络的使用量,因而使用访问产生的流量作为网络使用的度量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我校就是采用对入流量进行计费的计费策略。在我校使用根据流量进行计费的计费策略以来,网络流量成为了有价值的资源,因而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①计费系统流量计量的准确性问题②IP地址抢夺方式的流量盗用问题③帐号被盗后的IP地址定位问题这些问题本身不是依靠计费系统所能解决的,需要通过网络管理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案。下面分别说明。

2网络管理计费系统流量计量的准确性

计费系统是根据每个IP包的包长进行累加的方法进行流量统计的。这个过程对用户来说是很难进行检验的,用户通常根据以前的经验值来估计每次访问所产生的流量。当用户的计算机上运行了非用户主动发起的程序(如各种系统打补丁程序或其他木马程序)而产生了非预期的网络时,计费系统所统计出的流量就会大大超过用户的经验值,用户就会产生计费系统流量统计不准的疑问,并向系统管理员提出质疑。管理员如果不能对用户的疑问进行解答,用户就会认为计费系统的流量计量有误,则使用计费系统进行流量计费的合理性就会得到校园网用户的质疑。计费系统会记录用户访问的日志,一方面这些日志不是很完备,另一方面如果仅使用计费系统自己的日志信息来验证自己流量统计的正确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具备客观性,因此需要通过独立于计费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上能够独立的捕获用户流量的最常见的设备就是交换机。我们通过从交换机获取的用户流信息来对计费系统流量统计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在处理此类问题的实际工作中,用户还需我们帮助分析产生流量的原因,比如是访问哪些IP地址产生的,这就需要网络层和传输层的信息。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详细记录数据流的这些信息。

2.1流信息的获取来源

网络流天然的最小的单元就是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包含了其所属流的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完整的信息,如果能将这些信息收集并存储下来,理论上就可以完成我们所需的功能。我们在计费系统的测试阶段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去进行的,数据报的获取通过交换机的端口镜像功能来实现。使用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帮助我们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也发现了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镜像口的流量需要和实际数据端口的流量一样大,当实际的数据端口超过千兆后,将很难找到合适的镜像端口。因此需要寻找其他的流量测量手段。以流为单位的流量测量正以其低测量开销的方式取代以分组为单位的流量测量[1]。我校出口网络是使用Cisco公司的网络设备,因而采用Cisco公司开发的用于采集IP数据流量的网络协议Netflow。我们在连接计费系统的网络设备上启用了netflow的相关配置,并且在三层接口下使用“ipflowingress”配置使交换机吐出的netflow数据与我校只对入流量进行计费的策略相一致。Netflow数据被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上,该服务器运行我们自己编制的程序获取netflow数据,提取所需的信息然后生成访问日志文件。该程序使用winpacp获取网络数据。

2.2日志文件组成

我们采用固定大小的文本文件来存储获取到的netflow数据。Netflow协议中包含流的定义和流的信息。流的定义使用五元组(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目标端口、协议类型),流的信息包含数据包数、流量数和时间。流的定义字段对分析流量的来源都是帮助的,要保留。流的信息中的数据包数和流量数是统计流量的重要数据,必须保留。流量测量中一个很重要的输入条件是时间,因而时间信息是需要保留的。但是过多的时间信息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而流量测量对时间的精确性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能够将来自同一个IP的不同终端的网络流区分开就可以了。我校用户的IP地址采用DHCP方式获取,地址的租期是24小时。当计算机的IP的使用达到租期的一半时,计算机会自动重新进行地址的获取。这说明在IP地址停止使用后的至少12个小时内,该IP地址是不会分配给其他计算机的。也就是说来自同一个IP的不同终端的网络流从时间上至少相差12个小时。只要日志文件首尾两个网络流的时间间隔小于12小时,我们就可以使用首尾两个流的时间来满足上述区分网络流的要求。实践表明,当采用10M大小的文件时即使在访问量最小的凌晨每小时最少也要生成2个文件,完全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由于末尾网络流的时间和下一个文件的起始网络的时间几乎一样,因而我们只记录起始流的时间,并以此时间(准确到秒)作为文件名。Netflow日志文件中包含每条流的信息。流的信息中IP地址信息会大量重复的出现,是冗余度很高的信息。如果能够减少这些冗余信息将会减小日志文件的大小。流数据在文件的位置不影响流量测量和分析工作,因而我们采用将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相同的流连续输出,如果和上一条流记录的目标IP地址相同,则不输出本条记录的目标IP。如果源IP地址也一样,则本条记录的源IP地址也不输出。通过这种方式日志文件的大小减少了近50%。

2.3从日志文件中查询流量详细信息

为了方便日志的查询工作,编写了流量统计的程序。输入条件是校内IP和查询的起止时间。读取当天的每个日志文件,根据文件名判断是否在查询的时间段内。如果在则查找对应的校内IP的流量记录,将来自相同校外IP的流的流量进行累加。由于netflow中的流量单位是字节,长整形的长度是32位,因而如果统计时采用1个长整形,最大的流量是4G字节。为了处理总量大于4G的流量查询,我们采用两个长整形来记录流量统计结果。一个的单位是字节,一个的单位是兆字节。

3IP地址抢夺方式的流量盗用问题

计费系统部署在校园网的出口,将相同目标IP的数据包的长度进行累计,作为该IP对应的帐号的访问流量。如果抢夺已经注册了帐号的IP地址,就等于盗取了别人的流量。目前我校校园网使用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多路访问的广播网,同一个网段内的多个网络可终端共享同一个网络介质。这样一个IP地址可以被同网段的任何终端所共享,只要能够成功“欺骗”网络设备,抢夺他人的IP是可能的。我们需要采用其他的网络安全策略来防止IP地址的抢夺。根据IP抢夺的方式不同介绍两种安全策略。3.1修改IP的抢夺方式这种方法利用默认情况下网路设备对ARP的应答不进行检查,完全信任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多数网络设备已经开发出了ARP检查的功能,即用一种可信的IP和物理地址对应表来ARP的数据包进行检测,丢弃与可信对应表不一致的ARP数据包。由于DHCP是在学校得到广泛使用的IP地址分配方式,而且通过配置可以控制DHCP应答数据包仅来自可信的服务器,因而DHCP应答数据包中包含了可信的IP和物理地址对应关系,只要能够捕获并存储这些数据,就能够得到一张可信的IP和物理地址对应表,这就是DHCP嗅探功能,也已经成为主流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将DHCP嗅探功能和ARP检测功能配合起来就可以防止修改IP的抢夺方式的攻击。3.2修改MAC的抢夺方式攻击人还可以通过修改自己终端的物理地址的方式来获取他人的IP地址。网络层的参数如IP地址和网卡地址都可以仿冒,但是难以仿冒的是交换机接口。一旦用户的上网位置确定了,交换机的接口是固定的。因而只要将物理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关系存储下来,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此类攻击。交换机的端口安全策略可以实现这种功能。交换机上的端口和MAC地址的对应表应该有老化时间。我校计费系统的账号的自行下线的条件是从发送最后一个数据包后一定时间之后。当IP地址对应的账号的已经下线了,IP地址抢夺过去也就没有意义了,MAC地址就应该可以不被绑定了。因而MAC地址的老化时间也应该按照此方式处理:(1)老化时间的起点以发出最后一个数据包开始;(2)老化时间的时长等于计费系统自行下线的时长。实际应用中,我们采用的网络设备多数已满足这个需求。添加了这些配置后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受到了些影响,但是由于提高了安全性还是得到了校园网用户的认可。

4IP地址的定位问题

网络账号被盗用总是难以避免的,当盗用的案件发生时,账号注册的IP的位置信息对于破案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这就需要网络能够进行IP定位。IP地址定位的需求是根据IP和时间可以确定IP对应的终端所在的位置,通常情况下位置能准确到房间就可以大大缩小嫌疑人排查的范围。目前我校的校园网综合布线的密度为每个自然间1-2个信息点,每个信息点对应一个接入层交换机的接口。因而使用接入层交换机的接口就足以描述IP地址的位置信息。IP地址的接入信息可以使用时间、IP、MAC和接口这个四元组进行描述。IP和MAC的关系存储在汇聚层交换机的ARP地址表中,MAC和接口的对应关系存储在接入层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这两个数据表可以通过SNMP协议从网络设备中读取。通过对交换机上启用SNMP协议的相关配置,可定期从网络设备中读取所需的数据表信息,然后将互联接口的信息从MAC地址接入表中过滤掉,通过MAC地址将两个表格联合起来再加上执行读取操作时的时间戳就可以得到IP地址的接入信息。将这些信息存储起来就可以作为IP地址定位所需的日志。

篇(10)

2校园网风险分析

2.1物理安全分析

网络的物理安全是网络系统的安全基础,是指整个网络系统的环境安全、介质安全和设备安全。它校园网包括的设备较多,涉及范围很广,不可能时时刻刻的全方位监控。对于高校来讲,物理安全的风险损毁整个网络平台以及系统内部的数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自然灾害诸如火灾、水灾、地震等会破坏通信线路、局域网以及远程网等,致使整个校园无法正常营运,严重时能毁灭整个信息系统;(2)电源故障等致使工作中的设备突然断电,使得操作系统突然丧失工作电源,数据库部分信息丢失;(3)设备丢失或被盗导致数据意外泄漏;(4)设备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中,导致信息被窃取;(5)报警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这可能造成实际情况下的事故。

2.2网络安全分析

各大高校的校园网基本上都是基于TCP/IP协议下的网络,TCP/IP协议的设计初衷并非是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所以这方面会存在很大不足,整个计算机的网络层隐藏着诸多安全威胁。(1)利用明文传输时的安全风险当数据在以太网进行传输时,一个子网下属的每个网络设备都会收到这个数据包,所以传输数据很容易被在线窃听。最为危险的是TCP/IP协议在线传输数据时用的都是明文的方式,尤其是通过FTP、Telnet以及电子邮件时,用户的口令以及账号都没有进行加密,网络攻击者很容易从截取的数据包中获得用户的私人账号以及口令,以此得到非法访问的目的。如果攻击者获得用户的关键账号以及电子口令,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2)利用IP地址行骗TCP/IP协议将IP地址作为识别网络节点的唯一标识,然而网络节点的IP地址是动态不固定的,是一种公共数据,所以网络攻击者可以通过修改网络节点的IP地址来伪造成某个安全可信的节点IP地址。利用IP地址欺骗的事件在校园网中经常发生,对整个校园网络的正常通信秩序构成严重的威胁。(3)TCP同步网络轰炸TCP是一个面向连接较为可靠的传输层协议,通信双方之间必须通过三次握手的方式才能建立好一条连接,即SNY、SNY+ACK以及A/X三种协议数据包。如果一个不存在的源地址发送SNY数据包,服务器将无法发送SYN+ACK数据包到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地址,最终只能超时等待,这将造成系统资源长时间的浪费,如果网络攻击者长时间的发送此类数据包,那么服务器资源将被耗尽,最终死机。

2.3系统层安全分析

目前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Linux还是商业用的Unix操作系统,其自身都会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而且软件源代码的开发规模较大,系统往往会有一定的安全漏洞,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校园网用户大多数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它们的安全漏洞隐患令人堪忧。加上校园用户的安全意识普遍不足,且技术防御水平不高,系统安全经常受到威胁,主要有如下表现:(1)配置不妥系统的安全防御程度和整个系统的配置关系密切,若用户没有采用合适的配置,那么将给整个操作系统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用户没有设置相应的口令或者设置的口令强度不够,关键重要文件设置权限过于宽松,经常性的有意无意的将重要信息的目录实现共享,暴露在网络上,都不太妥当。(2)系统服务设置不合理操作系统对外界提供一定的网络服务,比如RPC服务、Daemon进程等等,这些为攻击者入侵者提供了有效的系统潜入信息,入侵者能够通过这些服务存在的漏洞获得超级用户的实际控制权,进而进一步实现入侵盗取目的。(3)病毒和恶意程序代码若用户在联网的情况下未及时安装系统操作补丁、杀毒软件或者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特征库,很容易遭到外界病毒的威胁和入侵。而且用户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从网络上下载到带有恶意代码的软件,致使计算机和用户资料受到侵害。目前最为严重的病毒是木马病毒,采取的是ARP欺骗攻击。具体表现为用户的计算机无法通过网关,打不开网页。若校园网段中有一台电脑感染ARP病毒,那么这台机器便会通过全网段发送大量的ARP欺骗数据包,导致网络通信道路拥堵,使得同网的其他用户网速越来越慢,上网不稳定,甚至会频频掉线。

2.4应用层面安全分析

大多数高校内部网络都设有提供公众信息服务的服务器,比如WWW服务、E-mail服务以及FTP服务、数据库服务等。跟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服务差不多的是,这些服务也存在相应的漏洞,使用不当会给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1)WWW服务交流研讨WWW服务作为广大高校的重要宣传窗口,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若www服务器出现安全漏洞,带来的危害可能有:高校页面被非法篡改,www服务器被DoS攻击而无法正常运行。(2)E-mail服务电子邮件是一种方便、快捷而便宜的通信服务,若E-mail服务器存在一定的漏洞,那么攻击者便可以通过这些漏洞控制E-mail服务器,用户很可能受到骚扰,这将给E-mail服务器用户带来诸多烦恼。(3)FTP服务FTP服务器在传输文件时,如果采用了某种匿名的FTP服务便不再需要口令。要想确保匿名的FTP服务器安全,便要求管理员拥有较高的系统管理水平,系统管理员如果错误的设置权限,就会被黑客利用破坏整个服务器系统。如果FTP服务器的应用软件存在漏洞,那么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风险。(4)数据库服务无论是校园网管中心、教学单位或者办公单位的网络,都配备有数据库管理服务器。若这些数据库服务器隐藏安全漏洞,比如空口令等,攻击者便可以抓住这一点抓住这些漏洞控制整个数据库服务器,获取用户的私密信息,很可能导致用户数据泄露。

3校园网风险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技术的关键就是网络管理。不同厂商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都已经加入自己的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统一管理,现代人们的工作、生活方面已经高度依赖网络,网络的畅通、可靠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安全对网络系统应用和性能的影响日趋重要,使得网络安全管理逐渐成为网络管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呈现出从通常网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趋势。高校校园网的安全是一个需要全方位防范的系统工程。要采取主动的防范方式才能获得网络安全的主动权,使网络避免受到破坏与攻击。因此,要及时发现和修补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分析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这就要求校园网具有网络扫描、系统扫描、数据库扫描、实时入侵监控和系统安全决策等功能。(1)安全防护安全防护用来有效进行介入控制,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校园网自身的抵抗能力,重点处理网络中的病毒与攻击。主要技术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数字签名、通信加密、主机安全、防病毒、补丁管理、备份与容灾,也包括网络边界上的防护(防火墙、防拒绝服务攻击、流量控制、防垃圾邮件等)以及不同安全域的隔离等。(2)安全审计安全审计主要是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记录校园网内网用户的网络活动信息,通过检查、审查和检验操作事件的环境及活动,发现系统漏洞、入侵行为或改善系统性能的过程,也可以对潜在攻击者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主要包括:网络行为审计、运维管理审计、数据库审计、业务合规性审计等。

上一篇: 工业工程硕士论文 下一篇: 独立审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