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20 17:52: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育学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育学类论文

篇(1)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物化可操作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教学模式是借鉴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BLOOM)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这种模式旨面向全体学生,缩短优、良、差各类学生基础上的差距,使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能双向发展,淡化分数,扎实地学到食品企业如加工、检测的基本技能,适合职业学院的特点。

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是由本专业培养方案、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部分组成。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基础化学(无机、有机、分析)自编教材,结合专业特点提出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①展示、②预习、③实施、④反馈、⑤矫正、⑥达成的学习小组为中心。在教学模式的框架下进行调节控制教学活动。本模式突出了六个基本环节― 教学资讯,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考核),反馈与矫正等[2]教育学论文,这就较好地控制并改善了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程,突出因材施教、因人实教、企业所需我所教与学,使教与学在较大程度上相互适应。现就这些内容分别加以说明。

一、教学模式

确定教学模式是较好地完成培养方案的主要环节,具体做法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知识要点、要求掌握的程度都用行为性动词进行具体描述,用韵语手段去贴近生活。它是教与学双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后,就会激发学习动机,再借助琅琅上口的歌诀,如:化学分析天平的操作使用―“称质量,用天平;使用前,先调整;一调低水平;再调指针零。左物右码,先减后增;称时需启动,操作先止动;启动止动细心稳重”及试管振摇操作方法:“三指捏,两指拳,腕动臂不动”等,促使自己运用达到一定技能。

基础化学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两部分:

1、认识部分:它指概念、理论、原理、用语、用途等。掌握程度用识记、简单应用、理解、综合应用四个水平层次描述。

2、技能部分:它指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性质实验操作,设计实验,食品企业检测实用等。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序用模仿、学会、熟悉、实用四个水平层次描述。

例如:对《基础化学》中“溶液的渗透压”的认识是:

⑴、能区别扩散和渗透现象;

⑵、记住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

⑶、知道等、低、高渗溶液的概念。

一般理解:

⑴、能说出渗透压的概念;

⑵、能正确进行毫渗透单位的简单计算。

简单应用:

⑴、能根据渗透定律,结合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具体情况比较不同溶液间的渗透压大小。

⑵、能指出渗透压在食品检验上的意义。

“溶液”的实验操作技能是:

模仿:

⑴、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⑵、吸量管和洗耳球的使用方法

学会:

⑴、固液药品取用操作“拿瓶标签对虎口,瓶盖倒置别乱丢;量液注意弯月背,取后塞好药送回”。

⑵、漏斗、玻璃棒操作

⑶、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⑷、洗涤操作(尤其是比色杯洗涤),定容操作

熟悉:

⑴、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⑵、观察刻度线(深、浅溶液)的方法

二、设计达标手段

师生双方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以后,为达到要求,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且一切活动都要以完成企业所需为核心,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教法都可以借鉴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例如:

1、实验启发型:该教学突出化学科以实验为基础这一特征,引导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识;

2、自学研讨型:该法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其特点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展开教师的引导启发活动。具体作法一般是下发“自学提纲”或提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进行质疑、答疑,师生共同到食品企业讨证。

3、综合启发型:是在传统启发教学的基础上,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水平教育学论文,采取各种启发手段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具体实施中,属于知识记忆的:可通过学生自学教材或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达到识记的要求;理解的:给学生创造知识疑惑情境,以讨论的形式达到理解程序;应用的:给学生设置具体问题,掌握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反馈

在基础化学教学模式中,为了获取学生学习目标的技能达标程度信息,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需随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上课提问,讨论或采用简单可行的诊断性检测,课下处理作业,与学生谈话及征求意见等,如果学生测验未达标,可以明确指出他在哪些知识上未学好及在哪些相应的思维能力上还有欠缺。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矫正,自我强化,又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矫正,突出“以人为本”教学。如教学“回炉”,分组上课,个别指导,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等矫正措施―由“学会”变“会学”。从而使中、差生不欠帐,能够越过基础知识的沟壑。化学教学目标常用两种考核手段:

1、理论考核,以六个学习水平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试题进行考评,其对应关系一般如下:

识记-填空题:简单应用―选择题;理解―是非、判断题;综合应用―简答题;创见―假设问答题;创见性应用―实际应用题。

2、实践(训)技能考核,技能考核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化学仪器的识别操作-应用-提纯;化学计算;物―化学反应的观察、鉴定;独立操作能力。

四、“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将传统教学中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学目的变为师生共同明确的企业所需,并根据企业所需进行教与学,使技能处于中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评价,只看测验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标程度教育学论文,不计考分,不排名次,可以减轻差生的心理压力,提供“吃小灶”,有利于差生增强学习信心。其特点,比外延模糊不清的传统教学目的,容易评价、具体明确、外显性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特点。

五、实施“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效果

实施“轻工食品基础化学教学模式”是教改中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一项改革。食品营养与检测全体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将培养方案,教材、教法含操作韵语及学生的自学融为一体进行统筹,自编《基础化学》教材,已经从传统教学的“讲”迁移到“导”上来,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趋于科学化。

六、附部分化学韵语供行家参考:

⑴ 液体药品的拿、量、放、注

拿瓶标签对虎口,

瓶盖倒置别乱丢;

量液注意弯月背,

取后塞好药送回。

⑵ 漏斗使用和注意事项

A、四靠两不过;

B、一角二低三碰;

⑶ 用诗词谜语表达CaCO3→CaO→Ca(OH)2→CaHCO3→CaCO3更有趣味 性,曰: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浑不怕;

粉身碎骨依然在,

留得清白在人间。”

⑷ 酸碱盐溶解性表歌谣:

钾钠铵盐都可溶,

硝盐遇水影无踪;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溶碱只有钾钠钡钙。

参考文献:

[1]王佐书《化学教学法》

篇(2)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36-02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制定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的制定,关系到评价能否顺利进行,能否促进学校管理上台阶,能否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谁是评价标准制定的主体,关系到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目前,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包括学校成人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师只是执行上级领导制定的评价标准,学生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据调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开设的财经类专业主要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主要由学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相关专业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来制定的。学生作为成人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评价标准的制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不利于其自主发展,也不符合教育质量评价理论发展的趋势。

2.评价主体缺乏灵活性。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现象严重。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参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人员,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如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相对较少。成人教育班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与成人教育学生联系密切,他们比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任课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方,因其和学生面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了解。二者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的主体无可厚非。但作为学习主体和评价对象的成人教育学生则基本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中很少为其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留有余地。

3.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内容片面,缺乏针对性;重理论知识考核,轻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重知识水平考核,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考核。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教学方式仍然停留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满堂灌形式,缺少提问、讨论、交流等形式。由于许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实验实习设备和条件,教师授课的地点多为教室,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水平的实践类课程开设较少。比如,会计学专业的财务软件操作课、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课,常常要到本校相关院(系)的会计实验中心上课,有时还会因为相关院(系)本身学生多、实验实习条件有限而被取消。

4.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一直以来,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是以传统评价方法为主的,重期末考试,轻平时考核;重闭卷笔试,轻口试面试;重理论考试,轻素质能力考核;重终结性考核,轻过程性、诊断性考核。这既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全面反映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是普遍的。据调查,许多成人高等教育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是由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的教师负责的。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由于其对成人教育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差别认识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延续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并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方法来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评价。

5.对学生学习过程重视不够。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应注重学生最后的学业成果,而轻视对学习过程的监督考核。调查显示,许多普通高校平时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不严,辅导员与学生一个学期也见不了几次面,缺少平时考核。此外,目前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很少涉及人文关怀,既没有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人文情怀给予评价,也没有通过学生学业评价为其提供人文关怀。好比只关注“获得诺贝尔奖”,而不问“获奖者的成长环境和人格”。殊不知,每一个获奖者都具有独特的生命历程和人文环境,都表现出丰富而细腻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既是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逐步成熟和发展的过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所进行的评价,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与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求差距较大。这应该引起重视。

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对策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由多元评价主体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评价,有利于客观地反映学生发展的情况。成人教育管理者、成人教育教师和成人教育学生都是成人教育教学各环节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他们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均有发言权,均应纳入多元评价主体,尤其不要忽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调查发现,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格局已被打破,成教学生、家长甚至是成教学生原所在单位逐渐参与到评价中来。值得一提的是,成教学生参与学业质量评价的积极性不高。其实,让他们参与学业质量评价、调动他们参与学业质量评价的积极性,有助于成人教育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采纳学生提出的评价建议,进而改进成人教育教师的评价方案,使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实行多层面的评价内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内容应多层面、多样化,既要涉及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涉及思想道德与价值观的评价;既要涉及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比如,对成人高等教育会计学专业学生,评价应注重于他们必要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成人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中,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评价显得薄弱,这与此项评价在实际操作中难以量化、不好处理相关。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观念上很重视,但在实践中重视不够。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内容的研究与探索,提高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真正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

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除了使用传统的纸笔考试测验、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评价方法,应采用多样化的考试、考核、考查方法,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发展。例如,财经类会计学专业学生,其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核可采用闭卷笔试或写小论文的方式;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财务软件操作、手工会计实验课等)的考核,可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而大学英语课,则应口试、听力测试、笔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对学生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

(一)写作内容(陈述性知识)

1、要求表达的的认识有所拓展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记实文,除了传统题材外,增加了现代元素与文化元素,如记事要求写民俗,写参加艺术活动,写对生命的感受等;想象文,拓展了看图作文如漫画作文和图片报道作文,增加了对未来的想象,如“未来的我,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发明”等。应用文除了读后感、书信以外,增加了导游词、活动总结、还要求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

2、要求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

随着写作素材的拓展,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既有对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的情感,又有对世界遗产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情感,既有对现实生活,又有对未来生活,既有科学生活,又有艺术生活的审美情感;对以人为写作对象来说,既有对己的反思、又有对别人的敬佩,还有对生命的热爱的情感。

(二)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

1、简化写作程序性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要求,写作技能有所简化,突出最基本的写作技能,比如,“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怎样写具体”“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等。

2、以“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为载体

第二学段以是“我的发现”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比如三下册的发现拟人句的特点,四上册发现“仔细观察与写具体;第三学段是以“交流平台”为载体,交流对课文的表达方式的学习体会,比如五上册的“学习说明的基本方法”,六上册的“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等。

3、以小练笔训练子规则

写作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训练。教材安排小练笔训练程序性知识中的子规则。比如,四上册《颐和园》,“我要学《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在“按一定的顺序写”中,主要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有如,四下册《金鱼游到了纸上》“我好象看到了围观的议论的情境,我想把它写下来”,主要学习对话描写中的“群体的议论”;再如,五上册《落花生》,“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在借物喻理和借物喻人中,主要学习借物喻理。

(三)写作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主要是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构思策略和修改策略。

1、构思策略

比如,三上册第二单元《写熟悉的人》,要求“先想一想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这是初步学习布局谋篇;又如,四上册第一单元《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求“写之前要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这是学习选材;再如,三上册第八单元不限内容习作,也要求“动笔前,先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什么”,“最想告诉别人什么”,是立意选材的训练。后面这个例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大家眼里的不限内容和范围特别自由的习作,也有构思的要求。

2、修改策略

从三上册第八单元开始,多数习作要求写完后修改,如,“把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写完后,同学间互相修改”。

二、用知识分类论与教学论指导习作教学

(一)写作内容

写作内容属陈述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主张,写作陈述性知识的综合表征形式图式是在两个以上事例的基础上改进的,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写作内容必须要引导学生接触大量的实例。

1、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与学生的作文关系最密切的图式种类,有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人物角色图式和场景图式。这几种图式的实例皆来自社会生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以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

2、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

课标教材,由于是按专题编排,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话题和习作内容范围,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习作内容的图式。比如五上册第二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属爱国思乡专题,课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都是浓浓的乡情;口语交际是“策划一次活动——浓浓的乡情”;习作是“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积累对家乡的感性认识,升华对家乡的感情,有利写好本次习作。

3、课外阅读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是直接来自生活,二是间接来自阅读,扩大阅读面,可以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比如学习了五上册第一单元有关怎样读书的课文,可以介绍名人如何读书的文章给学生,也可以介绍同龄人怎么读书的文章给学生,引导学生扩大阅读。

4、知识补差

有的习作,到写作前,学生仍缺乏相关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应及时弥补。比如,四上册要求写导游词,写作前,如果学生对世界遗产了解不多,课前可引导阅读有关著名世界遗产的图文;又比如,六上册要求写如何保护自己,课前可印发有关如何保护自己的常识,如遇到坏人如何保护自己,遇到火灾如何保护自己,一个人在家如何保护自己等,还要印发有关小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实例。再如,五下册《看图作文·守门员》,学生有机会接触足球的并不多,多数缺乏感性认识,应通过观看足球比赛录像,阅读文字材料等,使学生对足球竞赛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来指导本次的看图作文。

(二)程序性知识

写作程序性知识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应把指导重点放在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技能上。

1、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掌握写作陈述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的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它是可以言传的,是在书本中发现的知识。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比如三上册的“我的发现”中“认识拟人句”,要引导学生掌握拟人句的特征,然后通过练习,掌握写拟人句的技能;又如五上册“交流平台”中的“基本的说明方法”,要引导学生认识举例说明、列数字说明、作比较说明、打比方说明等方法,并在练习中掌握说明的技能。

2、通过小练笔,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小练笔能有效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除。因此,除了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对“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写作知识,也要适当补充小练笔。比如,五上册《回顾拓展》“交流平台”安排的是“人物描写:外貌、动作与语言”,在学生回顾欣赏了课文的有关语段后,应有侧重地让学生练一练。

3、根据习作要求适当补充程序性知识

多数习作之前,教材没有安排小练笔,可根据习作要求,适当增加小练笔。比如五上册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要求“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习作之前,可以随文安排小练笔,学习通过抒情或议论来表达思想感情。对每次习作要补充的程序性知识,最好两个学段统筹安排,比如,写人的习作共有几次,怎么把“用事件来表现人”“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安排进去。

4、程序性知识的课堂指导指导

首先是要做好课前准备。一是要设计好教学目标,确定该次习作重点训练的程序性知识;二是选择体现程序性知识的例文若干篇。比如,五下册《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根据所在单元“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知识——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把直接抒发感情定为本次习作重点掌握的知识,同时学习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的描写中表达思想感情。并确定好直接抒发感动例文《我的感动》,在心理活动或对话中抒发感动的例文《关爱》,在环境描写中抒发感动的例文《暴风雨的日子》。

其次是课堂指导:第一,突出训练重点。每次习作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进行训练。通常是一次习作突出训练一到两个子技能,尽量避免面面俱到,按照明确题意——感知概念——学习例文——形成概念——练习写作”的顺序进行。比如,《我的感动》的习作,首先就是明确题意,要写的是“令我感动的事”,接下来就是感性认识什么是感动,我们为什么会被感动?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再接下来就是怎么表现自己的感动,如怎么在对话描写或心理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感动,怎么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动,在后来就是草稿、交流、定稿。

(三)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是有关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修改文章的方法与规则,它不是一般意义的作文方法,而是选择与使用作文方法的方式与技巧。比如,直接抒感、叙事中表达情感、在环境描写中表达情感等写作方法都属于怎么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程序性知识,但怎样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运用上述知识,是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必须以学习构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规则为出发点,以灵活运用有关概念和规则为落脚点。在进行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规则个条件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例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有关规则。

1、阅读教学中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渗透

新课标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教科书中,学习表达方式的提示与要求随处可见,比如,五下册《草原》“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五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一些词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三篇短文中找一找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是有关遣词造句的策略性知识;五下册“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和同学交流”,六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练习?你觉得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策略性知识。要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渗透习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2、习作指导课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篇(4)

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典雅型。这种风格以庄重典雅,严谨不苟,蕴含深远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娴熟;善于引导学生反复琢磨、体会;精讲多练,讲课严谨,有根有据;对学生态度严肃、和蔼;教学语言质朴;教学风度沉着从容。

情感型。这种风格以情真意切,联想广阔,引发共鸣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形象因素,设置与教材相应的情景,指导学生乐学,教学语言富有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语言音色优美、和谐,声情并茂,课堂气氛热烈;对学生态度热情、真挚;教师性格开朗,风度潇洒。

理智型(也叫思维型)。这种风格以思维缜密,结构严谨,精思巧授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在讲解分析中归纳出知识要点;概括推理,讲究方法,思维的逻辑性强,重视教学的技能练习和能力训练;教学语言规范,层次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学生态度平易可亲,能机敏地解答学生的疑难;教师风度庄重沉稳。

导学型。这种风格以善导勤诱,举一反三,点拨开窍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擅长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切中时机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点拨学生的“悱”、“愤”之处;能循循善诱,启迪思维;尊重学生的意见,促进学生发现学习,使学生有疑而入,无疑而出;教学语言精炼,谐趣;能画龙点睛,一语破的,使学生明规律,得方法;教学风度挥洒自如,宽容和谐。

品读型(也叫语感型)。这类风格以品味感受,积累领悟,加强体验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关键处,从语体、语境、语情、语脉、语调、语势等方面去品味语言,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注重反复朗读,涵泳品味,教学落实;教学语言形象、灵活;教学风度落落大方,和谐自然。

应该说各类语文教学风格本身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倒有各领,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混合型,只不过有所偏重而已。

对教学风格类型的把握需注意以下方面:

一、教学主体的语文教育观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

优秀的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都有自己不懈的探索,他们往往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果说教学思想是教学风格的内核,那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就是教学风格的较为稳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服从于教学思想的。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的整体构思体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实绩,对推动全国语文教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钱老师认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教师的“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经过一个“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的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而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是基本的结构模式和具体方法。

“情感型”教学风格的杰出代表于漪,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有她独特的见解和全面的认识。她主张语文课要“教出情趣来”,要“声情并茂”,“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地启发、提问、讲述剖析……”。她强调“教师的教学用语要规范、生动、流畅、悦耳,能在学生心中弹奏优美和谐的乐章”。又说:语文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为此,她设计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形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感情”,“讨论答辩”等。纵观于漪的教学,课的起始总有一段充满艺术性的,感染力极强的导语设计,调动学生情感,确定教学基调;课的进行过程中常尽情地作一些精彩发挥,“声情并茂”,“跌宕起伏”;课的结尾增添色彩,画龙点睛,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情味无穷。由此可见,“情感”是于漪教学风格的核心。

二、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教学语言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专业性口语。这种专业性口语要受学科性质、教学规律的制约。我们知道: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言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的教学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学科)只需要讲清了内容就达到了目的,而语文科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学生学国语言的示范,是学生模仿教师正确表情达意的标尺,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媒介。因此,语文教师尤其是要重视语言的艺术。形成了语文教学风格的教师在语言的表述上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学语言依据其功能性质划分,可分类出描述的语言、解释的语言、论证的语言、感染的语言、答问的语言等。如按教学语言风格来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华彩型:语脉流畅,语势雄健,富有激情;优美型:语言清新,秀丽温婉,情辞意浓;质朴型: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理趣型:机智幽默,妙语联珠,趣味盎然;直陈型:简洁明快,要言不烦,切中肯綮。

有经验的教师其语言往往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类型的选用要依据具体的课文和教学对象而定。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习惯于使用某种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点。如于漪的语言艺术令许多语文教师钦佩。请看她教朱自清《春》的导语设计: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一幅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类似的导语设计于漪还有不少。她的语言善用排比、比喻,具有声韵美和形象美。词句华美,色彩斑斓,情真意切是其语言风格的特色,这是介于华彩型和优美型之间而以优美为主的语言风格。

三、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是个性化

布封的精辟之见“风格即人”可以说是慧眼独具,揭示出“风格”的本质内涵。人的个性和人的性格、气质有密切的联系。教师的性格按照机能分类有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等,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的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些性格、气质类型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性质、气质的不同固然和先天因素以及内分泌有关,但主要还是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控制。每一种性格和气质类型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意志型为主的教师包含有理智的成分,当然更不排斥情绪方面的因素。在某种情况下,有时可以相互转化。又如胆汁质的人既可成为热情、积极主动、精力旺盛的人,也可成为性情急躁、粗暴鲁莽的人。抑郁质的人虽然耐受能力差,反应速度慢而不灵活,但情感细腻,做事谨慎小心,观察力敏锐。每一种性格、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取得很高的成就,这已为实践所证明。因此,我们学习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时,需要考察这种风格所应具备的性格和气质。有些教师不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及风格类型,而是一味模仿,其结果往往“东施效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不是一个单纯的方法问题。采用某种方法,必须研究他人的性格、气质及风格类型,研究采用这种方法的道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般来讲,各种风格类型必须以其结构因素为依据,但其结构因素也有交叉的现象,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这就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风格的类型,也就是说要看语文教学过程中整体呈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特点。教学风格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教学风格相对稳定,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富有独立性的个性品质。一个优秀的教师,虽然说有一种稳定的、占主导地位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吸收和创造多种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稳定性中显示多样性,多样性中又有稳定性,正是教师的主观条件与客观环境所构成的辩证统一。

篇(5)

我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学生语文基础差、运用能力弱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就是积累的问题。

积累,从大的方面说,它是我们学习最为重要的方法,尤其在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在复习阶段,它贯穿于我们学习始终,甚至是终生的一个过程。从小的方面说,我们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就基础知识,识记背诵等,都需要不断的积累巩固。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求学生要积累,不断的背诵,反复的记忆,然后把我们记忆的内容运用到我们的试题中,这些都是积累。而学生因为懒惰、偏科等等原因,让我们的工作收效甚微,该怎么让我们的苦心不被辜负?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一定完全解决问题,但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我在教学中,每次遇到不同的学生,我都会在课堂上先给他们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上大学时,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到我们学校上课――不论他的人品如何,但是他的英语真的让我们大家很佩服――他说,他上大学的时候英语真的很不好,可以算是系里的倒数。怎么办?每天去天台上听英语,大声地朗读出来,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听不懂录音里的任何话,读的文章也根本不懂什么意思。但三年以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发现录音全能听懂了,文章都能读懂了。当时我觉得很神奇,也很羡慕,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回过头来我们想想,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时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我要说的是:积累!

学生说积累,但是我们积累什么呢?背了那么多的古诗、名句、名篇……,最多在考试默写诗词的时候派上用场,他们所谓的背诵积累说到底都是一个功利的行为,读书是为了得分。比如说什么文化熏陶,个人德修养,文学体验,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更看重这个功利性,那一旦一阶段不能实现,他们就彻底放弃。

其实我们都知道,积累所带来的提高,实际是一个知识的内化过程。表面学到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不断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揣摩,慢慢渗透到自己的心灵之中。才可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甚至才可能有所创新。任何东西,你只有体验了,才能知道其中的滋味。但是这些道理谁都会说,可是却难以真的记在心里,真正在实践它。现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学生也更加急功近利,想要看到的是结果,而非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有所变化,能真正坚持做到持之以恒,就必须先从改变他们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开始。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回答他们的时候,我都会在黑板上画这样一幅图:

这里的每一条“――”都是我们积累的一部分,只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跨过“ ”,登上另一级台阶,就是大家会发现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加会用语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量变到质变”。横线就是积累的过程,即量变,我们自己的力量在知识的阶梯下显得很渺小,所以要走过横线,就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才能爬上竖线这个很高的障碍!所以在语文的学习积累中,我们绝对不能又要在一天两天之中就能怎么样,持之以恒,静下心来让知识不断沉淀在你的体内,融成你的一个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积累所带来的提高,实际是一个知识的内化过程。我觉得要让学生有所变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主动积累,能真正坚持做到持之以恒,就必须先从改变他们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开始。即思想观念是基础,只有把根基打牢了,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到积累的妙处!

改变思想观念是第一步,然后我们的学生要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积累呢?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做以下的事情:老师让学生自己整理讨论,在特定语境当中辨别见过的词在句子、语段当中是什么意思!她实际上是在进行新旧的一种梳理,让学生自发的“温故知新”,归纳某词有哪几种用法,让他去回忆,回顾自己学过的东西,这就是除了死记硬背等最低等的积累外,更高层次的积累,即自我梳理的过程。

积累所带来的提高,实际是知识的内化过程,而作为积累的更高层次,梳理更是一种知识的心理内化过程。表面学到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不断用自己的已知去理解,揣摩,慢慢渗透到心灵之中。才可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可能有所创新。我们希望学生积累,强调记忆背诵的重要性,但是,学生积累的多了,就像专家说的,不论是头脑当中的,还是记载本子上的等等,都有一个限度,当积累的知识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那些纷繁复杂的各类知识作一个条理性的“分类”,让这些东西在自己的头脑中不断发酵。我说有积累才有可能创新,但是如果没有梳理的话,你记住的东西也只能是像头上乱蓬蓬的“鸟窝”,永远也变不成“麻花辫”!用这个“梳”字真的把其内涵准确的表达出来了。

篇(6)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选择课外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前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的:1)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2)结合教学需要,学校、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如,学了《赤壁之战》后,可推荐阅读自读课本中的《游赤壁》,阅读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等。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2)教给阅读方法

教材只是提供了例子,教师应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猎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如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时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以读促积累,长此以往,必定会读有所获。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让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学生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2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方法

我们认为“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一渔,可享一生”。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积极指导、认真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下课外阅读积累的方法。

(1)美读积累法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读到自己特别欣赏的材料时美美地甚至是摇头晃脑、舞足蹈地大声读出来。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美读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这些语言材料。

(2)背诵积累法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首先是多动口,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一定的课外读物,同时某些篇段要求做到熟读成诵。出声朗读能准确、完整地读完作品的内容,试着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便有助于理解作品。如果背下来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那学生语言仓库中定会越来越丰富,学生要用时则“信手拈来”。接着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3)摘录积累法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其对作品的瞬间领悟和理解,需要及时记录,以防稍纵即逝。这时候,用一支铅笔圈、点、勾、画、批、注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用来摘抄他们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或记录他们读书时的体会感受。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随手摘抄和记录的好习惯,每当遇到好词好句,都能及时记录,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写作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而不用再担心语句的枯燥无味了。

篇(7)

二、“投其所好”,联系专业

根据在艺术职业学校3年的教学经验,我认识到艺术类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很高的热情,也希望别人认同他们所学的专业,如果我们在上语文课时,提到他们的专业,并表现自己对他们专业的认同、欣赏,会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因此,我在课文导入,或中间举例时,尽可能联系学生专业,如此,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例如,我在给黄梅戏表演班学生上《雅舍》一文时,是如此导入的:“大家看过黄梅戏《家》吗?对剧中的大少爷高觉新有印象吧?”很多同学回答“:知道,侯长荣演的。”“同学们一定看过传统剧目《天仙配》,高觉新的家是成都高公馆,可谓高门大户,董永的家在哪呢?”我接着说。“寒窑!”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董永自己的话说‘:上无片瓦遮身体,下无寸土立足基’,同学们认为高家大少爷幸福,还是董永幸福呢?”(我故意说出《天仙配》中那两句唱词,表明自己对他们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有说高觉新幸福的,有说董永幸福的。此时,几乎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了。“大多数同学说董永幸福,可见家不在房子之大、之豪华,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同学们,今天,我们去看看梁实秋先生的家,看看梁先生的《雅舍》。”我收了话题,回到课文上来。从学生的反应看出,这一堂课的导入是很成功的。因此,我在平时上课时尽量联系学生的专业,如讲苏轼的词《赤壁怀古》,我会与学生聊到黄梅戏《小乔初嫁》;学习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我会联想到徽文化,提到韩再芬的《徽州往事》;学习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会让学生联想越剧《祝福》中的阿庆嫂等等。

篇(8)

一是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学校的发展。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为例,由于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海上专业的录取分数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改革步伐缓慢,但随着取消提前专科批次录取,生源数量减少,招生质量下降明显。为了拓宽招生渠道,学院已和青岛某航海类中职院校联合招收初中毕业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同时正在积极推进和某航海类本科院校协商,打通直接升本的渠道,并且为在未来兴办试点本科作前期准备,让学员进得来也出得去。二是不能一窝蜂地盲目改革,为了改革而改革,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般三年制航海类高职院校一般课程的安排,第一学年以基础理论课为主,第二学年主要开展专业课和培训课程,第三学年主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准备船员适任证书的考试。显然,旨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课程改革,应首先在第二学年的条件较为成熟的专业课中开展。以青岛船院航海系为例,首先选择了船舶货运等课程进行改革试点,进而带动其他课程改革逐步展开。三是引导教师顺势而变。目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原有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万般努力,学生听而不闻,教师会有挫败感。与其抱怨学生接受能力差,不如积极地作出改变。首先要改变多年来对所从事的传统高职教育的认识,为积极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出一份力;同时也要潜下心来研究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努力将教学中的挫败感转变为成就感。四是应注意到船员适任证书考试这根无形的指挥棒的影响。以青岛船院为例,培养的学生是符合STCW公约等国际标准的远洋船员,毕业前要参加满足《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要求的适任证书考试,然而这种考察知识点的评价机制,并不适合评价通常以模块教学或者任务驱动型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同时又不能否认,现阶段各院校适任证书考试的通过率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无形指标,对这种不一致要给予特别考量。

二、对青岛船院船舶货运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教学改革终究还是要落脚于每门课的教学中。各院校有各自特色,每门课特点也不尽相同,课程改革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下笔者依然结合青岛船院实际情况,对船舶货运课程改革思考如下。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学生适任证书考试考三门的航海类高职类院校,船舶货运课程不是航海技术专业考证课程,这是在船院开展船舶货运课程改革中最有利的条件。没有考大证的压力,为大胆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第一要合理设计教学模块或者教学任务。首先要改变原有列知识点式的教学大纲,设计以模块或任务为主要结构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内容,避免上课的随意性。同时应注意设计模块的内容要覆盖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要求,同时要保证适度够用。当然对教材的改革也要同步进行。第二要逐步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学习态度、策略等方面的评价。由期末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成绩,显然不能科学地反映出学生完成既定任务和模块设定要求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性评价不是简单的平时成绩,是通过在学习中设定学习进程、学习目标以及成功标准等环节,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促进学生学习。第三要灵活适度运用双语教学。英语对于国际船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STCW公约中对船员英语水平的要求仅限于工作语言的使用,因此就船舶货运而言,由于课程本身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重在加强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的使用,以及实际工作定情境下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着重提升英语实战能力,而不必过多使用英语。

篇(9)

与一般的高职院校相比,卫生类职业院校有其特殊性,护理、药学、检验等专业都与病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护理为例,曾有过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名护士给病人输氧,不小心却是拿了一瓶氮气,导致病人死亡,可见医护人员的一个“不小心”往往就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危害。而当前的状况是,“在开放的医疗环境和过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护士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逐渐淡化,疏远医德修养,漠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护患关系变得冷淡。作为护士,不能用心温暖患者的疾苦,不能以关怀的态度了解患者的需求……护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也随之消失。”[2]医学者面对的对象是人而非机器,人是有感情的生物,而当前种种医患矛盾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医护人员缺乏对病人的理解与关怀,缺乏仁爱精神。作为医护人员需要具有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大学语文课程需要担负起这样一个培育的任务。仁爱,也即孔子所说的“爱人”[3],爱人是仁的内涵,在《论语•乡党》中提到马厩失火了,孔子下朝,没有问马怎么样,而是问“伤人乎?”[3]孔子向来注重对于生命的敬重,由此也可见儒家对人的关怀和仁爱。《孟子•离娄下》言道:“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护理人员只有具有对于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才能在面对患者时真正地从内心有意识地理解病人、关爱病人,形成“他者”意识。而药学、检验等专业也都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这样一种“爱人”的医学精神同样不可缺。正是因为这些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未来的岗位与病人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所以在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更应强调其责任感、仁爱之心等医学所需的人文素质的培育。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思想中非常强调社会责任感。儒学者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国数千年传承的儒家思想与医学精神历来息息相通。儒家思想中有着与医学精神相契合的内容,而这也是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儒家思想的内化可以使得卫生类专业的学生在面对病人时潜心于专业知识,在世俗的诱惑面前表现得更有责任感,更能怀抱一颗仁爱之心。

2文本阅读与人格内化

大学语文课程“就是通过对这些作家、作品的解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5]大学语文的培育功能与思想政治课不同,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影响学生的,而是在引导学生阅读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在不经意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除了选择部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外,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同样需要通过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正如《中国文学史》中所说:“越是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的,其成就也就越高。而且,越是这样的作品,越能使读者在感动之余受到某些启发,领悟到某种哲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人生态度……”[6]优秀作家的作品就属于那类“成就越高”的作品,它们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沉淀,为人们广为传唱,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学子。儒家的入世精神激发着历代儒家学子以家国为己任,以君子人格作为自己行为的楷模,大学语文课可以择取部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积极影响的优秀诗词文赋为文本,特别是学生所熟悉的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从而使文中所表现的儒家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为学生熟知的大诗人杜甫所受的教育是正统的儒家文化,其诗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儒家的仁爱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作者自述生平的一首诗,在抒发自己豪情壮志的同时,也倾吐了其仕途的失意,揭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诗歌语言朴实但风格沉郁,颇能体现杜甫诗歌的风格。诗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7]”是千古名句,多读书方能下笔生花,方能生动地反映所思所想所见。“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7]足显杜甫在文学上的自信与追求,再结合作家身世,诵读“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7]又能体会了杜甫“忧民爱物”这样一种儒家的执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诵读、学习诗歌并结合卫生类高职专业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讨论,把学医者的执着追求、爱人敬人的仁心与从业责任心内化为自己的人格,从而培养学生的医学精神。还有如大文豪苏轼,学生学过其《念奴娇•赤壁怀古》,熟知这位大文豪骨子里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思想。在讲授大学语文课程时,可以列举苏轼诗词体现出儒家思想进取精神的部分来进行讲解、讨论。韩愈、辛弃疾、陈亮等等大家的诗文皆可择而取之,进入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精神。总而言之,通过选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获得审美的基础上把儒家思想中与医学精神契合的部分内化,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篇(10)

二、儒商的渊源和新儒商的时代特征

“儒商”的概念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中国的儒商文化实际源于先秦。当时“儒”和“商”是两个独立的职业,“商”被称之为“贾”,人们根据商人的道德品质,把品德高尚、有智慧的商人称为“良商”“诚贾”和“廉贾”,而“良”“诚”和“廉”这些词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和“商”的初步结合,子贡就是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富贾,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以其雄厚的财力到处宣传孔子的思想。到了明朝中后期,受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人们冲破“重农抑商”的思想束缚,大批士大夫投身商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徽商、晋商等为代表的地域儒学特征鲜明的十大商帮群体。这些商人自觉地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和工商业结合起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念,使自己成为义利合一的“儒贾”。他们遵守“商名儒行”的行为准则,即商为厚利,儒为高名。这是明清社会和价值观念转型的思想反映,也是“儒”与“商”进一步结合。新儒商的概念源于上世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新儒商的“儒”不是狭义的儒家思想,而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信、道义、爱心、中庸等,既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而“新”则指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新儒商既要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儒商的时代特征可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文化传承性

新儒商不仅要吸收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和文化内核,还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拥有较高道德文化修养水平,既要平衡“利”“义”,对他人有仁爱之心,又要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与时俱进性

新儒商是新时代的产物。除了传承优秀文化,新儒商还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把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相结合,并不断开发新的内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吸收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成果,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了解市场规律,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

(三)中西融合性

新儒商不仅要改变传统儒商文化中地域性、宗法性和行会性的弊端,培养法律意识、合作意识,更要开阔胸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国际视野。既要大胆走出去,也要大胆拿进来,勇于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既要保持自己的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经验,完善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系统整合性

如今知识经济作用凸显,同时社会系统日益庞大复杂,而分工却日益细化,各行业、领域之间联系愈加紧密。新的形势对商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新儒商的培养既需要道德修养的提升,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在大的市场环境下的锤炼。新儒商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习、社会实践、行业历练等各个环节。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行需要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由政府、学校、商业等多方面参与,并坚持不懈,持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把新儒商精神发扬光大。

三、培养新儒商精神在财经类院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财经类院校培养新儒商精神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上文提到,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根源,除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外,商业道德的缺失也是主要的原因。“无商不奸”“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商业行为普遍存在,不仅给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灾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时代呼唤新儒商精神,要使新儒商精神深入人心进而成为中国商人的主流意识应该从教育抓起。高校是人才的摇篮,财经类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经类人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主要被输送到各种公司、商业单位以及经管、金融系统等工作岗位上,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商人和企业家,他们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儒商精神强调商业道德与超乎利益的精神追求,这正是当下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所必需的。在学校里不仅要教会学生们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诚信待人、为社会谋福利的新儒商精神,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观,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二)新儒商精神教育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在财经类院校倡导培育新儒商精神,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大学的精神所在,是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现在。一所大学要想成功并实现自己的责任,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观国内的财经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过于注重传授具体的技术与工具,缺乏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与伦理培养,即“重术”而不“重道”。我国很多财经类院校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完善的教学设备,却缺少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教育根植于既有的文化土壤,财经类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有开阔的眼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结晶,更要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汲取营养,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实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目的,兼顾促进个体发展和服务国家、社会的功能。新儒商教育旨在培养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企业家。因此,笔者认为新儒商精神的教育也许可以作为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四、把新儒商精神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自新儒商的概念提出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把新儒商教育和财经类院校的教学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但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后,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学校的层面展开,从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入新儒商精神的教育到如何利用新儒商精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等,鲜有文章论述如何把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笔者认为,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是学生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新儒商精神的培养应该从第一线的课堂教学开始。笔者结合所在的山东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想,就新儒商精神进课堂的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山东工商学院是山东半岛唯一一所财经类院校,学科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等六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上凸显财经知识培养。作为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大学外语教学部从2011年开始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旨在把英语语言学习和商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综合素质。笔者承担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并在课程设计中配合学校改革方向,有目的地引入新儒商精神的灌输和新儒商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育人理念,改变学生观念,注重新儒商精神灌输

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大学商务英语针对商务和财经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在分类课程选课时,很多学生选择商务英语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能够跟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英语能力,增加将来就业的优势,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在学完商务英语课程后,可以考取相关商务英语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BEC)和托业,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开课时,笔者提出商务英语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合将来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运用;二是学习基本的商务背景知识,特别是公司环境下的商务交流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商务理念和商务意识,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层面的学习,更是对商务道德和商务伦理方面的提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儒商精神的领会。

(二)选择西方原版教材,基于中西商务环境的区别,激发学生思考

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笔者选择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剑桥商务英语》,目的有二:一是这套教材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既涉及到公司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也包括了BEC考试的很多题型和练习,可以满足很多学生证书考试的需求;二是在教材中有很多英美国家的商务案例。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行为和商业行为更成熟、更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更健全。在进行相关主题讲解的时候,笔者会结合教材中和网上搜集到的西方公司的案例和我国的一些案例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更能够激发年轻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公司商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引导大家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这也是现代新儒商精神的重要特征。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注重新儒商人格的塑造与养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既通过中西比较激发学生思考,也注意在学生商业价值观的形成中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笔者发现很多财经类教材的内容和设计都是以欧美学科体系为基础编辑的,而中国的理论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简单涉猎。不可否认,西方的一些经济和商业理论相对更完善,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的财经和商务教育对象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青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西方培养人才,而是培养将来多数在中国工作的财经和商务人才。因此,我们的财经教学和商务教学应该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我们的先人已经留给我们足够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精髓介绍、传递给受教育的年轻人。新儒商精神是以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精神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升华,而新儒商人格,是儒与商的完美结合。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也涌现出很多成就卓越的具有新儒商精神和人格的成功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经典的商业经营管理案例,更何况我们还有源远流长的、两千多年的儒商文化。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我们的财经教育和教学,不妨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按照民族和社会心理,结合我国国情,在独特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下,走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中国的问题,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和智慧来解决。因此,笔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会针对相关专题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中国儒商的成功案例,并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智慧和启迪,并总结个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儒商精神。

(四)采用互助式教学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做到智商培养与情商培养并重,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斯腾伯格在《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实践智力的概念,并指出“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具备行内、行外的知识并对之有相当的了解,这些行内、行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是在工作中逐渐进行的,而非来自于学业上或其他工作中的事先准备”。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社会工作实践机会。为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助式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如在讲授面试主题和会议主题的时候,笔者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并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以后,对某些小组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肯定和推广,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虽然课堂模拟训练不能代替真实的工作环境,但也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反思总结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及时把语言学习、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此外,这种合作互助式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把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体现了新儒商精神中“德智兼勇”的素质内核。

(五)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还在于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修养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但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感染学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在知识讲解之外,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课文所涉主题和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解读,甚至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时刻自查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发挥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比如,在讲到工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时,除了在课堂上摆事实,讲道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最后走的时候把教室的灯熄灭,这样效果可能更直观、具体。再如,如果教师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业,学生更能体会到工作责任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影响,更多地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改变年轻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和未来的设想

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在笔者践行新儒商精神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浅见,希望随着将来教学改革的深入,能够进行解决,这不仅是对课堂新儒商教育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使新儒商教育做到持续化、常态化和立体化。

(一)师资问题

以大学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把英语和商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很多英语教师语言能力足够,但缺乏相关的商务背景和经历。很多商科的老师虽有丰富的商务专业知识,但语言又不过关。英语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六年的外贸和公司兼职经历使笔者自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门课程。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笔者感觉现在脱离了商务工作环境,很多商务知识的更新也慢慢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在开设这种跨学科的财经商务类课程时,应该选择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承担,否则,学生的一些理论和知识都是脱离实践的。而很多学校缺少这种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变得更加迫切。学校可以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建立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基地,既要把老师往重点大学送,更要把老师往企业送。

(二)第二课堂问题

第一课堂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第二课堂则更侧重知识的实践和技能的训练,是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以英语教学为例,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笔者所在单位举办了英语角、英语协会和各种英语赛事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练习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调查,笔者发现本校财经商务类课程中也开展了一些颇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会,“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使形式更加丰富化,建议采用定期举行报告会、模拟商务活动等形式,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德才兼备、具有新儒商精神的商界成功人士到学校做讲座,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再激发,也是对学生最真实的新儒商精神教育。

上一篇: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 下一篇: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