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21 18:22: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科学小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科学小论文

篇(1)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

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境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比如在《春》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

三、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充分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无疑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高效学习者。

四、初中语文的有效教法与学法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而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语文教法与学法的重新思考。下面就针对初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2.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3)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4)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5)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6)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3.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

总之,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课程相对较为抽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初中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要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化和具体化,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数学课堂教学,并且学会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导入,使教学情境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并且具备感染力,引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

2.创建学习小组,强化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所面临的难题,一定要深入讨论与思索,针对疑难问题应该互相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而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本身的特点,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智力情况,科学分配学习小组。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进行合作学习前,要使所有的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了解合作学习的具体流程,使所有的学生认真参加合作学习。另外,在小组长引导下进行讨论与学习,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各个小组学习中,确保所有的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分成五组,然后各个小组要选定一个代表,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应资料,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知识,然后进行汇总,最终由小组代表完成总结。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初中生团队合作意识。

3.创造性运用教材

篇(3)

旧教材体系中,应试教育的优势、特点、缺点,其实是合而为一的,那就是训练。刻苦的、重复的、机械的、年复一年的训练,直到这种训练成为你的本能。整齐划一的训练虽然是痛苦的,但成品率极高。而在新教材体系中,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训练恰为所忌。它摒弃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展开数学探究。基于这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4)

创建高效数学课堂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这是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创建高效熟悉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传统的就教学观念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在学校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应试教育为总指导方向,完全不能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不能顺利科学地发挥。

(二)教学手段特别单一,教学模式不能及时创新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决定创造高效课堂的另一关键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创造高效课堂将大受影响。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或者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却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行充分训练和讲解,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死板,一般就是以题海战术为主要方式,以单纯的知识点讲解为课堂主要授课方式,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呆闷,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特别高的参与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

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上的有关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而一直以来,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数学知识点的罗列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清解题思路,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自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自如地运用,这样会极大地阻碍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学生课题主体地位

要想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如果我们再用以前的方法和眼光看待学生,无疑不会取得好的结果。我们只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支点,来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方法,还学生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自己在数学中的教学方向,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当成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上课之前需要详细掌握学生的基础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从而能够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堂标准要钻研透彻,知道需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知识高度;其次,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对教学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可以向有经验的老教师或者权威教授学者进行咨询;再次,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要真正地去做这个事情,不要走过场和作形式,要让教研活动真正的发挥作用,群力群策,对教学难点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来加以解决,要真正让集体备课能够落在实处。最后,对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讲授法、讲练结合法要穿插在现代教学过程中。

(三)不断深挖教学策略,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创建高效课堂必须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日常培训、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来不断深挖教学策略,不断研究教学手段,能够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注重课堂教学和生活元素的相关联系,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用于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新知时的陌生感,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创设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建立教学情境,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会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改革相违背。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和课内教学,要让更多的生活元素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能够使数学课堂不断拓展、延伸,充实数学课堂。在丰富的数学课堂内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灵活运用小组教学,善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当前小组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实现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且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探究式教学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合理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师在课下备课的时候更需要用心,需要将课本内容仔细梳理,找到和预计到课本中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方式和找到难点的突破口,能够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使得探究式教学能够顺利科学地进行。在课下教师也可以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来逐层的剖析一节课中的重难点,来探究课中的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假如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能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篇(5)

每个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在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这一环节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前进。有的在教学方法上找突破口;有的在教学模式上找突破口;有的在学生习惯的培养上找突破口,尽管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同,但目标却都是一致的,最终的目标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在学生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从理论方面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都知道陶行知这位教育家,他的这种教与学同步进行的教学理念,对于我们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认为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实践,很多人只懂得教而不知道还有学,其实教学中,学生的学才是中心,所以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学生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研究问题,如果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他们就是被动地学习。因此,在这点上必须明白清楚,否则教学就是单方面的行动。我们经常看到教学相长这四个字,很多人都熟视无睹,不去琢磨它的辩证意义。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学生进步了教师原地踏步不行,教师进步了而学生原地踏步更不行,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就在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上不会走弯路,一定能有所作为的。

二、从教学方法上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从学校层面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保障语文高效课堂全面实施

任何一项教学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学校的制度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积极健康向上的制度,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无限激情,使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也就是说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方面,制度是保障、制度是指路灯、制度是催化剂。我想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学校必须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制订一整套的方案,然后看方案的实施力度,教育教学取得的成效,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来考核,评价制度的优劣存在的不足,以此来修正制度,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检验中,完善制度。制度完善了,那么对于每位教师的量化打分、评先、晋级等都就有章可循有理可据了,不在是桌面一套桌子底下一套,使得教师怨声载道。

(二)从教师层面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脚本,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应该“旧瓶装新酒”,有所建树。这一活动开展好了,可以迅速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为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确保了语文高效课堂,能够顺利的开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学校没有将这一活动很好地执行下去,往往是虎头蛇尾。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就必须把集体备课当作一项制度,长抓不懈。每周应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来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对教学内容的见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在集体的智慧下,教师把握了教学的方向、考试命题的动向,这样心中明白了,教学就不是云里雾里自己都搞不清该往哪方面走的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除了集体备课外,还有很多的形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样大家在教学中慢慢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模式并加以运用了。

(三)从学生层面掌握学习的技巧,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我们才能说教学的目的达到了,否则教师教得再好,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用处的。在这里我和大家说说经常我们见到的也是我们经常用的几个学习技巧,算是老调重弹。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一定是自己所熟悉的,能够灵活运用的方法,一知半解或者是完全不了解的方法切忌使用。就是说所采用的方法务必要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相一致,这样才能发挥其效应。另外,方法很多适合自己的很少,需慢慢找,反复试验研究,最终定型为自己的方法,这样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也容易学到知识。

三、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和前景

现在的教学改革模式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我们必须明白,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是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学研究,它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和途径,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方面有独特的效果。所以说,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是深远的。我在教学中体会到,一堂高效的课很不容易构建,教师感觉很好的课,在学生哪儿恰恰不是最好的,老师讲得津津乐道,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所以,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我们克服了这种状况,就能真正掌握语文高效课堂的内涵和精髓。那么,我认为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非常乐观的。语文高效课堂可以培养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改能力,巩固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这些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效率上去了,学生的负担就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一旦提高了,教学的课堂气氛一定很活跃,这样学生的学风就正了,学习的积极性就加强了,教学效果肯定是好的。

篇(6)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同时,有机的强化技能技巧训练,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情感态度以及培养特长等。同时还需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的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在课前教师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想象到苏州是多么的美。再从课本上的《苏州园林》中,我们能够找到苏州园林的特色表现在那些地方呢?其“美”又表现在何处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在,让同学们能够提前全面的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在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美”。

通过这样铺垫式的教学,在课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增强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设计,锻炼学生探究性思维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以教学实施的主体和达到的教学效果为出发点,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而制定具体、可行、明晰的教学计划。因此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清晰,具体量化,纲要简明性,同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设计还包含着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探究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等多元素的教学。

篇(7)

二、切实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真正使课堂资源得到优化,课堂的所有积极因素才能被充分调动,才能使地理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反观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课堂结构设置不科学是一个主要问题,教师从头到尾一直进行知识和理论灌输,进行大量的板书和口头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地理知识和理论来不及进行消化吸收,甚至对于有些知识还来不及反应过来,教师已经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了,这样的话,学生就无法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吸取营养,获取乐趣和知识,时间长了,就会对地理教学失去兴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一定要切实优化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巧妙地设置教学内容,不要从头到尾满堂灌,要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消化理解吸收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吸取知识和营养的过程中活得快乐,获得动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建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只有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利于促进师生感情的增强,信任的提高,进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用担心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是对还是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足,教师仍然具有极强的权威,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表之后,也会受到老师的责备和批评,这就导致学习氛围枯燥、压抑、封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常常会有一种窒息感,没有一点的学习乐趣可言。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宽容自由开放愉快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可以让每名学生尝试当一节地理老师,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篇(8)

一、立足课本

如果依照某些人的观点,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自然提高,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学生多读课外书,广泛接触课外知识能提高语文能力,也不排斥一些自学成才的作家、专家的成功之路,但应看到,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要有目标,无的放矢难成大器。其次要有系统,散马无缰则易乱方寸。第三要有方法,机械照搬,会使思维迟钝。第四要有主次,课外学习必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外结合,主次相济,共同构成一个知识体系。第五要有层次,必须有一个认识程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发展,既符合人认识的发展规律,又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发展性特征。因此,语文学习必须有一个体现以上原则的蓝本,作为训导学生的标竿。任其发展听其自然,是一种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论调。现行的语文课本综合了这些特征的教学材料,具有其它读物所不可取代的优势。这集中表现为它体现教学大纲的思想,包涵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二、开拓课本

“立足课本”只是前提和基础,一部教材,一套教材,就是一座丰富的人类知识宝库,储备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学生以什么方式从中吸取什么营养,吸取多少营养,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和方式,教师砖研教材之后的课堂组织和教学应用及其对学生的思维、心理活动过程的调动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笔者认为,对教师而言,“开拓课本”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立足课本”是“开拓课本”的基础、源泉。依据教学大纲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与规划,全面理解把握教学内容,提炼重点、难点,发现疑点。从点走向面,由浅入深,其关键在于一个“探”字,即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疑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深入下去,探本溯源,启示学生寻找知识的根源。当然,对于课本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教师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弄董弄透,小到字词句,大到文意篇章结构,无不如此。

从小的方面讲,“染”可谓是一个常见的字,而学生往往不经意地在“九”字中加上一点,关键是学生不懂得“染”字是一个会意字,“九”乃是表示漂洗过多次的意思。笔者从“染”字的字源意义上讲解分析,学生都恍然大悟,印象深刻。

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在文意、篇章结构、单元知识训练等方面也要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作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若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理解的,教师应起引路的作用;在作品主题及写作整体倾向上,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心理倾向,又要在细微处启发学生,以疑点为切入口,达到正确、深刻理解全文的目的。

教师开拓课本,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离开了这一点,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就会变成教参的传声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迟钝、缓慢。

三、融合课本

有源定成流,教师要用源生成流,以源导流,从源壮流,才会源头活水长流不息。因此,“立足课本”、“开拓课本”之后的关键一步就是“融合课本”。如果将一堂课比作一个开源导流的过程,教材是水源,教师是引水人。高明的教师引水必巧,学生引水也必主动。在教师的启迪开导下,学生思考探究之后,便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在与教师的思维一体化运作中吮吸人类知识之甘甜。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教学便具有了厚实的根基、开阔的视野、生生不息的活力,便不仅能使学生立足于课本,学好语文基础知识,而且学得生动活泼、自由轻松。这样的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厚重感,在教法上具有艺术性。

“开拓课本”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文知识为中心辐射出来的知识系统。“融合”即融汇各种相关知识点并加以优化和深化,真正教透教活。“融合课本”既来自于学生的知识欲求,教师的认识深化,又取决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性质。知识是一个多层次的大的系统。语文知识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当然又可以分为许多的子系统,且与其他各科知识密切相关,更与时代潮流、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语文教师不应仅仅将视野局限于课本,而应放眼时代,关注社会,善于将课文内容与课外知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比较分析,把语文教学与当前形式,与其他各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联系,解决好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开发其学习潜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能力。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只要抓住了课文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重要的信息点,以此作为突破口、开掘点,融汇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融合”的方法很多,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注”。即注入、灌输,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教师将知识单向地传授给学生。这就是那些必备的,只能通过学生记忆才能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而言的。对此,有的同志有一种片面认识,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师生双边活动、双向交流,便可以一切听之便。其实不然,一些该记该背的东西仍然需要强制性记忆。

2.“引”。即引导,引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开源引流,以源导流,将新信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引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培育其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9)

二、初中英语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几种途径

1.为人师表,在教师身上下功夫,构建高效课堂

一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对本专业的专研,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和信息量。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职业教师,要针对英语专业特长,想方设法提高英语水平,提高自身能力,保持精神旺盛状态,方能驾驭自己的领域;二是要熟练掌握英语教学理论,深刻领悟教材精髓。英语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它是教学和学生考试的基本提供依据,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内容,专研英语业务,熟练看家本领,熟能生巧,方能讲课游刃有余,在课堂上讲课流畅、不拘束,这样才能增强教课的自信心,不怕被学生问倒;三是注重新课改理念的培养。在自身业务素质上不断加强培养和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自主、探索、合作等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创意,研发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2.寓教于乐,在学生主体上下功夫,构建高效课堂

一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例如:在英语课堂上,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我把教材和学生学习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和启发学生对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实践和英语活动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英语到主动学习英语的转变;二是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例如:我在教学中,通常利用英语学习心得的形式、座谈会的形式、私下约谈的形式搜集学生真实想法,再从搜集到的信息上进行分析,对一些好的意见或建议,根据教学实践和教学条件的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把学生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融入到教学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达到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三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例如:我在课堂上多注意到落后生的表情,从中找出落后原因,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夸奖和鼓励的方式,多鼓励他们大胆用英语表达,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这种方法,已经成功地将多名英语落后生拉了回来。

篇(10)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据国内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小学教师,每节课平均提问110次左右,每分钟平均达2.4次。[1]如此多的提问,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值得探讨。课堂提问是进行数学学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让数学课堂在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中进行,使学生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教师的引导有条不紊地进行数学学科思维训练,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素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习惯性无意义提问

一是教师的语言习惯问题,如习惯问“是不是啊?”“为什么呢?”等问题。说得多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注意教师的这些习惯性语言,对实际有价值的问题则漠然置之。二是忽略了教学的内容,也是“是不是啊?”“为什么呢?”等之类的问题。所提的问题没有多少思维容量,通常在课堂上使用诸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语言,只追求课堂热闹,造成课堂上的“虚假繁荣”,却无任何教学效果。

(二)偏离集体式提问

教师在提问前往往已经有了回答的对象,结果这种提问只能引起某个同学或者某些同学的注意,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利益。这样做既是对全体学生的不公正,又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评价缺失性提问

这里是所说的评价缺失是指对学生思维过程缺乏有效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思维的结果,有时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结果更重要。如果对学生的积极的思考过程进行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那么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缺乏导向性提问

教师在提问时,往往没有注意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指明学生思考的方向,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搭桥”,导致学生在思考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思维无法集中在某一点上,造成思维过于扩散,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惯性思维提问

这种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既有同学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理解,又有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安排,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思路。这种提问很容易操作,流程清晰流畅。但是对学生的思维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发作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六)环节密集式提问

学生的思考总有一个先后的过程,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变成了满堂问,而且在问的过程中,抛出问题的过程是连珠式的,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七)背景缺失性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做了解和分析,就直接抛出了问题,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八)答案控制性提问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记一些死板的教条,而对学生在思考和回答过程中的那些精彩的思维和火花熟视无睹。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源泉,也是决定课堂提问效果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能够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不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着导师的作用,而素质较差的教师则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不断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应该首先从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也要对其他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技巧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的心理,为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就为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各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初中数学教学也是这样,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改革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也要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满足教学内容的变化,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加有效的知识量。

(二)展示教师良好的教学风格

一个成功有效的问题必然是教师良好教学风格的结果,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教学风格,例如尽量避免用方言来叙述问题,而用普通话来表述教师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提问的重点;在叙述问题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口头禅等不好的习惯,因为这样容易干扰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提问的有效性。在表述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适时加入一些肢体语言就能够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抽象的问题。可见好的教学风格体现在教师一言一行上。注意细节的教师一般都会有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学时一般学生听课的热情都会非常高,相应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三)包含关怀精神和责任感

具有关怀精神和责任感的教师一般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对自己的学生也会非常关心,很容易与学生交流,在不断交流中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关心下教师会不知不觉地认识到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对每位学生都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此时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因材施问”的目的,这样提出来的问题必然是最有效的。[2]

(四)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提问成功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提问从整体目标出发,要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巧妙提出,要有利于完成该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哪些知识点需要提问,提怎么样的问题,采取怎样的方式提问,如何进一步提问,还要考虑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种能力与品质,都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问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五)提问应根据知识分类

根据布鲁姆的理论把提问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类型。这些类型的题目在课堂中都会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题量的设计。记忆性的提问是属于低认知水平问题,理解应用综合评价的提问是属于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目前,课堂提问绝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记忆性的低水平认知问题上,应该提高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的数量。问题的难度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变化,螺旋式上升的。因而设置的课堂提问,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进行,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也就是问题的设置不能太难或太易,太易,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课堂时间;太难,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长久保持探索心理,反而使问题失去价值。问题设置的最佳点是“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在此设问,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识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美,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因此,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已知水平,然后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经过理解分析后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能力。

(六)提问后应有及时正确的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后都会期待着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采取的评价手段不当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回答是不假思索的,是正确的,教师应该响亮地肯定他(她)说“对”“没错”。还要再原问题的基础上延伸问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检验一下学生是死记硬背还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如果学生回答出来的问题答案只对了一部分,教师也要进行中肯的评价,对说对的部分要给予肯定,然后对错的部分要耐心引导该学生更正或寻求正确的答案。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应该针对一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很胆小,他(她)能够站起来回答就不错了,即使回答得不对,教师也要表扬其勇气可嘉;有的学生懒得动脑筋,站起来就毫不犹豫地说“不知道”,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可以尝试降低问题的难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最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以真诚的态度投入倾听中,学生的回答积极性就会提高。

上一篇: 组织设计论文 下一篇: 汉语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