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1 18:22: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商品质量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消费价格指数中商品质量调整问题的由来
众所周知,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它是用某一时期(报告期)的价格水平同另一时期(基期)的价格水平相对比,以此来说明消费价格的整体变动趋势。在实践中,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使用固定篮子方法进行编制,即首先选取一篮子质量和特点不变的固定消费品和服务;其次,分别计算此篮子在不同时期的货币价值;最后、将处于不同时期的商品篮子价值进行相除。在这一整套编制程序中,理论上都要假设篮子中的商品质量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显然与经济现实不符。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依此为出发点,主要包括:消费价格指数要求商品质量相同的理论根据;商品质量的含义;实践中采用纯样本匹配法对商品质量进行调整的局限性;理论中存在的质量调整方法种类、性质及各自的使用环境。
二、编制消费价格指数要求商品质量相同的理论根据
在编制价格指数的过程中对商品的同质性要求根源于价格指数的目的,即单纯反映一段时期内价格水平的变化,在这里价格水平的变化是仅指纯价格变动,也就是专指非因商品质量上的任何变动所导致的价格的变动。因此,此时关于价格变化可以区分为:观察到的价格变化、纯价格变化、商品质量差异所引发的价格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等式描述:
观察到的价格变化=纯价格变化+质量变化所引发的价格变化无视纯价格变动的本质,而仅仅以观察到的价格变化来编制价格指数,其结果根本不可能达到消费价格指数的目的。
三、商品质量含义的本质
对于商品质量的定义,出于研究目的不同存在多种论调,但主要着眼于商品自身的自然属性,即将质量定义为商品物理特征的集合,这其中又有狭义质量含义与广义质量含义之分,例如:计算机的质量可以由运算速度、存储容量、显示器大小这些物理特征决定,当两台计算机在这些方面完全相同时,可以从狭义的角度认为它们两者之间质量相同,但是如果这两台计算机的不同卖主,各自对计算机所承诺的售后服务不同,那么从广义上讲,这两台计算机质量又是不同的。简而言之,这种隔离在具体商品之外,却又和该商品息息相关的无形服务,本身就提升了商品的质量,至此,这两台计算机也就脱离了狭义的同质而存在了广义的差异。
一言以蔽之,狭义的质量是指商品自身的物理特征,而广义的质量是指除去商品自身特征之外,还包括交易条件、附加服务等。
四、实践中为满足商品同质性所采取的措施及局限性
目前各国统计机构普遍采用纯样本匹配法来编制价格指数,其基本思路在于仅选择那些在基期和报告期都存在且没有发生任何质量变化的样本,依此来计算价格指数,这本身既剔除了原先样本中被市场淘汰的商品,也忽略了该时期新涌现的商品,它试图仅仅通过市场上持续存在且没有发生质量变化的商品价格变化,来反映整体价格水平变化。
这种所谓的“纯样本匹配法”,在科技水平发展缓慢的年代,由于商品更新换代速度较为僵化,因此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例如1707年佛里特伍德选择的商品篮子中,仅包含小麦、啤酒和抹布。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那个年代,这三种商品在年际之间进行价格比较时,其本身质量变化甚微,而可视之为同质。然而时至今日经济现实的复杂性,直接对据此方法所得出的价格指数提出了质疑。纯样本匹配法的本质是在回避对于商品的质量调整,它企图不断压缩最初拟定的样本空间所包容的商品种类,来达到编制程序的简化,然而也正是这种动机的驱使,直接导致了价格指数不能够真实反映消费价格的变动趋势,而且那个由于只减不增不断受到挤压的样本空间,也因不再具有代表性而最终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五、理论中为商品质量调整提供的策略及各自适用范围
理论中,对于商品质量调整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质量调整法和间接质量调整法,其中直接质量调整法也被称为显示质量调整方法,它直接估计新老商品之间质量差别的价值,并对其中的现期价格或基期价格做出相应的调整;间接质量调整方法也被称为隐含质量调整方法,它以类似商品所观察到的价格变动为依据,估计出新老商品之间价格差别中的纯价格变动部分。现分别讨论如下。
1.直接质量调整法
直接质量调整法包含:专家调整法、选择费用法。
(1)专家调整法。该方法是通过一名或更多名工业专家、商品专家、价格统计人员或价格采集人员对老产品和替代产品之间质量差别所导致的价值差异直接做出判断。这种方法在采用时必须得到专家的支持,它带有相当强的主观性,而且结果无法进行客观检验,经常由于专家的不同而导致价值判断差异。因此,尽管方法思路便利,但却极容易出现多方争执。
(2)选择费用法。这种方法的另一种名称是部件价格法,它依据新款商品的可见特点的价值来调整替代品的价格。例如当购买个人电脑时,若市场上包含光盘驱动器的电脑取代了不具有该设备的电脑,而后者此时又已经难觅踪迹,则可以将新款电脑的价格减去该设备的价格来估算老款电脑此时的价格。
对于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李琛琛曾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价格指数与质量调整》中指出:“商品在增加部件时,价格往往并不是原商品和部件价格的简单相加。也是是说,这种情况下这种价格调整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报告期原商品的价格。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在单独购买操作系统时,往往价格昂贵,但在购买计算机时,经常随机赠送操作系统,这时显然不能用计算机交易价格减去操作系统的市场售价来得到裸机的价格,这样势必大大低估计算机价格指数。”笔者赞同李琛琛的观点,为避免该类似问题的发生,荷兰统计局的举措是在使用该方法进行质量调整时,以单独购买某一个部件价格的半价作为购买整个产品时该部件的实际价格。我们将此原则套用在李琛琛所引的案例上,即为若操作系统单卖100元,同时一台不含有操作系统的裸机3000元,含有操作系统的机子也是3000元(随机赠送),那么荷兰统计局的做法是,将含有操作系统的机子价格3000元减去操作系统自身市场价格100元/2=50元,即2950元,作为此时裸机的价格,最后,相应的价格指数为2950/3000,这显然低估了真正的价格指数,使价格指数产生了向下的偏误。因此,笔者此处强调在使用该方法时,不但要求能够真实的区分商品及部件的单独价格,而且单独购买部件的价格与包含在新商品中后该部件价格差别不大。
2.间接质量调整法
间接质量调整法包括:未经调整的商品价格比较、部分重叠法。
(1)未经调整的商品价格比较。该方法也被称为直接价格比较或可比替换法,简而言之,该方法将某类商品中的新款与旧款之间的价格差异不进行调整,而是直接纳入价格指数中去。这样做的依据是假设该类商品的老款与新款之间没有质量差异,这显然不适用于质量上发生迅速变化的高新技术领域。若我们深究既然老款与新款之间没有质量差异,那么何以区分老款与新款?如此看来该方法从概念到应用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2)部分重叠法。部分重叠法是指当正在消亡的项目(老款)和其替代项目(新款)在时间同时存于市场时,使得时的价格对老款和新款均可用,在之前取老款的价格变化,而在之后取新款的价格变化。我们采用以下符号形式进行详细描述:以和分别代表第i类商品的老款与新款形式,那么由于在时刻-1时只存在老款商品,因此当时间从-1过度到时,该商品价格指数为;同时当时刻从过度到时,该商品价格指数为。由于该方法假定在时间时,新款与老款商品的全部价格差别都是由于质量差别而造成,因此在时,老款商品的质量仅为新款商品质量的,所以当计算自-2到该商品的价格指数时,应当依此进行质量调整,也即是。
部分重叠法假定正在消亡的项目和其替代项目之间,在一个共同时间点上的全部价格差别是由于质量差别而造成的,它在此前提之上对商品质量进行调整,而且该方法的应用取决于商品所在市场的情况,只有在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下,此方法可以得出合理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欧盟统计局:《国民核算中的价格与物量测算手册》,2003年
1.1沉缩裂纹
商品混凝土早期沉缩裂纹往往出现在梁板结构浇注后几小时,多数沿钢筋开裂,长度10cm~100cm,宽度0.1mm~1mm,也有宽达1cm的贯穿性裂纹.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板面上部钢筋保护层偏小、混凝土搅拌用水量大、坍落度偏大,混凝土沉降收缩导致裂纹产生。
防止此类裂纹产生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控制搅拌用水量,在满足泵送前提下,尽量降低钢板结构混凝土砂率,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中适量掺入粉煤灰和矿渣微粉。
1.2混凝土干缩裂纹
春季大风天,夏季高温、久不下雨,空气相对湿度较小时,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急剧蒸发,形成很大的混凝土内外湿度梯度,混凝土表面在很大的拉应力作用下而被拉裂,这种裂纹上宽下窄,施工风口处、高层建筑楼板尤为多见。
防止此类裂纹的措施是:改变传统观念,混凝土浇筑后及“早”养护,减少混凝土内外湿度梯度。商品混凝土施工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要比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高得多,养护时间也要大大提前,这是预防混凝土干缩裂纹的主要措施。根据笔者近几年来施工摸索,逐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即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立即用压力水(水管端插扁头钢管)向空中喷琳水雾,加大空气湿度,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些时千万不要使混凝土表面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当然及时覆盖塑料布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但往往由于施工放线等原因,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当混凝土初凝(表面收水,用手轻按无手印)时,楼板表面开始浇水养护,水流随混凝土强度增长逐渐加大,混凝土终凝时(表面变色),表面宜蓄水养护,这种养护条件大约需要3d,因为3d后水泥桨体中的毛细孔已被水化产物填充的部分孔径变窄,水的蒸发速度已减小,对干燥的敏感性就差了,但浇水养护仍需14d。
除了养护抓“早”外,就要“适时”搓毛抹压,抹压过早起不到消除裂纹的效果,过晚混凝土已终凝,又压不动了,所以抹压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第一遍时普遍抹压,第二遍则应重点寻找裂纹,用木抹子在裂纹处拍打,使混凝土二次液化,愈合裂纹,掌握抹压的“火候”是关键。
1.3缓凝裂纹
每年春季,北方地区温较低,多见混凝土长时间“数日”缓凝现象,随之出现一种缓凝裂纹,混凝土表面一层硬化膜,下部混凝土未凝结,或脚踩似橡皮土,此种裂纹很难靠抹压愈合,笔者不成熟分析此种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缓凝剂掺量过大,尤其是采用糖作为缓凝剂者,与柠檬酸、木钙比,在相同的剂量下,蔗糖的缓凝作用最大,会造成较长时间缓凝,使用时剂量须严格掌握,春季缓凝(尤其是采用蔗糖缓凝)的混凝土表面接触阳光处较内部先硬化,导致梁板上下硬化速度、化学收缩不一致而开裂。处理此种裂纹靠搓毛拍打比较困难,比较好的办法是用膨胀胶泥(水泥:膨胀剂=9:1)于终凝前搓抹裂纹处并用湿草袋子覆盖养生。
1.4温度裂纹
此种裂纹一般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后3天内会放出50%水化热,中部温度达热峰(一般1m~1.5m厚混凝土底板,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浇筑第3天中部温度可达50℃~60℃,甚至更高。)未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由于内外温度梯度过大产生裂纹。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热工计算,采用中低热水泥、矿渣水泥,适量掺入Ⅱ级粉煤灰、微矿粉,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降低热峰值,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施工单位根据测得混凝土表面及内部温度,确定表面是否需要覆盖保温材料以及保温材料的厚度。
混凝土裂纹应尽力在终凝前消除,一旦形成,最简易的办法是“无压注浆法”。具体步骤是:裂纹清理(可用气管风吹),待裂纹内部清洁干燥后,采用注射器将环氧浆注入(一般3~4次将裂纹注满)。如果贯穿性裂纹,应提前从下面用环氧浆加水泥和成胶泥,将裂纹底部堵塞,待其硬化后再从上部注浆。环氧浆可将裂纹密封,保护钢筋不锈蚀。
1.5混凝土速凝、假凝
混凝土搅拌后,在运输和砂送过程中,偶而可见假凝或速凝现象,严重者造成运输车或运输泵的损坏,造成速凝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1.5.1速凝
水泥熟料加石膏共同磨细时,磨机温度过高,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这种半水石膏会造成混凝土速凝。
1.5.2假凝
水泥生产时采用无水石膏,在外加剂掺入木钙溶液中,无水石膏吸咐木钙能力很强,被吸咐的木钙起了硫酸钙溶解的屏蔽作用,因而硫酸钙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水泥中C3A。不能充分与硫酸钙水化生成钙矾石,而直接与水生成水化铝酸钙,因而引起速凝,此外多羟基碳水化合物和羟基羧酸类外加剂也有与木钙类似的作用,造成混凝土速凝。鉴于以上原因,搅拌站在采用水泥时,应事先对水泥厂生产原料进行调查,不能采用无水石膏、半水石膏、磷石膏等配制的水泥。
2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混凝土搅拌后,经一定时间后,搅拌料逐渐变稠,流动性逐渐变低,称为“坍落度损失”。这将给泵送、浇筑等过程带来很大困难,或混凝土振捣不实,出现蜂窝麻面;或施工现场为满足泵送要求,随意在运输过程中加水,会造成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2.1造成坍落度损失的原因是:
2.1.1高温季节混凝土运输和现场等待时间过长,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
2.1.2混凝土早期水化,尤其是含C3A高的水泥,水化消耗部分水分,气温越高水泥反应越快,坍落度损失越快。
2.1.3新形成的消化产物表面吸附部分水分;
2.1.4水泥生产采用硬石膏、磷石膏等,由于其溶解速度很慢,水泥水化早期C3A在硫酸根离子不足的液相中水化,造成混凝土迅速稠化,坍落度损失;
2.2解决坍落度损失的办法是:
2.2.1采用与水泥匹配的缓凝剂。近几年来,随着外加剂技术的发展,保塑粉日趋取代木钙,其用量可随季节变化,大部分掺量大后,不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而且一般不会造成混凝土成型后长时间缓凝,影响工作进度。
2.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考虑掺加微矿粉、粉煤灰等混合材,根据笔者实际考核,在北方地区,微矿粉混凝土早期强度较粉煤灰混凝土高,坍落度损失较小,取代水泥量大,比较适用。
2.2.3混凝土中适量引气,不仅提高混凝土保塑性,而且可提高其耐久性、可泵性、抗冻性。
3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搅拌后其各组分相互分离,而造成不均的自身倾向,称为离析。混凝土离析后在泵送过程中易堵管,爆管,泵送到模板中结构易分层,上部出现砂浆层,造成柱、墙强度不均,或楼板开裂。产生离析的原因是:①高效减水剂掺入过量,混凝土会产生离析,但不会缓凝;②混凝土骨料级配不良,石子过大;③搅拌用水量过大;
2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文献及标准分析
国内学术界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状况已有许多探讨,但对于电商产品的质量监督研究较少。何云福从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的角度,指出电子商务产品监督抽查所需样品的取得、样品的确认以及后续处理等环节都与日常的监督抽查工作遇到的情况不同[3],并较多探讨了电商产品监督抽查模式,但未涉及到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方案。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网络购物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等客观原因,鲜见国外学者对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领域的研究文献。产品验收抽样检验是由使用方采取的一种质量控制手段,而监督抽样检验是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第三方机构为保证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产品质量进行的监督。为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系列适用于质量监督特点的抽样检验标准。目前,我国已颁布实施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标准体系。但对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样,仅颁布实施了1项标准,即GB/T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以下简称GB/T28863-2012)。GB/T28863-2012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程序是专门为对流通领域的商品实施质量监督而制定的,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属于流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共性,因而对电商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时可根据条件采用GB/T28863-2012。GB/T28863-2012对适用对象、监督总体确定、复验程序等做了规定,但对样本量大小、计量或计数质量特性的不合格判定方式、抽样点及抽样方式等并未明确。本文就风险控制、抽样点及抽样方案、监督质量特性及其不合格判定三个方面分析了GB/T28863-2012的特点(见表1)。
3电子商务产品抽样特点分析
由于网络购物情境不同于仓库或实体店,对于电子商务产品的监督抽查必定与仓库产品或实体店商品的监督抽查有所区别。本文对淘宝、京东、亚马逊、当当、唯品会等网购平台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网购平台的物流方式有显著的区别:淘宝一般由第三方快递公司运送;京东、亚马逊和当当既有自己的产品配送服务,也有第三方的快递公司服务;唯品会完全是自己的快递配送服务。也就是说,随着经营模式的不同,有的网购平台有自己的仓储,有的则没有,即网购平台与货物仓储属于两家不同的企业。有仓储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可按现有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标准执行,两者无本质区别。现对独立、无法确定库存的电商产品抽样特点进行分析。通常在进行产品监督抽样时,要先判断批量大小,不同大小的批量采用不同的监督抽查标准来确定抽样方案及方式,抽样人员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待销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实体店为现场抽),并且执法人员、检验人员、销售者三方必须同时在场。网购平台与实体店的监督抽查差异就在于销售者(网上商家)不在场,抽样人员面对网上商家时,只能看到商家单方面呈现的店铺信息及产品介绍,难以考证一些信息的真实性,不能直观鲜明地了解样品基本情况,因而对于没有自营商品仓库的电商平台,只能通过下单购买来抽取样本。对于电子商务产品,抽检方还难以确定样本量、批量及总体量,比如遇到部分电子商务产品库存样品量太少而无法抽检、部分电子商务产品下单购买时必须超过一定个数才进行配送等问题,因而通过检索抽样表形成抽样方案的方法不易实施,且抽检的样本量不可能很大,样本量过大会使购买费用增加,提高检验成本。此外,下单抽样后,产品通过快递进行配送的运输过程难以监控,产品待检测性质易受系统因素干扰,容易导致产品检测结果的失真。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有多种类型(见表2),有的商家销售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或不同品牌的产品,没有自营品牌,此种类型商家占多数,类似于经销商;有的商家直接销售某个厂家生产的或某品牌产品,没有自营品牌;有的商家是某个生产企业或某品牌授权的官方网店,专门销售该厂家或该品牌的产品,产品品牌就是商家自营品牌,且一个电商平台的某品牌官方商家只有一个,类似于商。因而对于不同的网上商家,还需注意不同的抽样问题。对于第一种网上商家,同种类型的产品可能是多个厂家生产的,或者是多个品牌均有同种类型的产品,比如:同一外观的0.5mm黑色签字笔芯有大品牌,也有小品牌,甚至有无法直观获知品牌或厂家信息的,这类产品可能存在信息不全、伪信息等问题,容易出现大面积假冒伪劣现象,影响抽检人员对产品是否验收合格的判断,若执行监督检验,则很难追溯产品质量问题源头,也很难将监督抽检结果告知承担主要质量责任的一方。对于后两种网上商家,监督机构可以追溯到生产方,保证产品基本信息的信度,确保监督总体验收抽样合格,排除假冒伪劣产品干扰检测结果而影响监督总体真实质量水平等问题。同有自营仓库的电商平台一样,对于第三种网上商家(如官方旗舰店),具备自有、独立的库存,监督机构可以依循传统产品监督抽样检验程序。电商产品的抽样特点总结见表3。
商店形象对消费者选择商店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当消费者面对提供类似商品或服务的商店时,消费者通常会通过其心中以往的商店形象来决定其光顾的对象。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商店之间的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购物心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洞察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留住顾客,是商店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目前,在我国建立良好的商店形象越来越受到许多商店的重视,无庸置疑,在现代零售经营中,商店形象有着异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塑造良好的商店形象,首先要从什么是商店形象谈起。
一、商店形象的概念
商店形象一词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KennethBoulding提出以后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KennethBoulding当时提出此概念的理论依据是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的影响,还是一个人感知到的形象的产物。他还指出在复杂的环境和刺激下,人的大脑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信息,因此人们趋向于将环境简单化,只从中提取比较显著的信息。这种以形象作为影响人们行为的一个因素的观点已经在营销界得以接受并传播。Kunkel和Berry曾经还做过一次行为与商店形象的关系研究,研究中他们定义形象为“加强某一行为的可识别的刺激,具体地说,一个零售商店的形象就是指能促使一个消费者惠顾一个具体的商店所有的属性”。他们还指出这种形象是通过经验获得的,因此是一个学习的过程。James等作者则把商店形象定义为“消费者评估他们认为重要的商店属性后所得到的态度组合”在这里形象和态度被联系在了一起。由于态度是一种学习的现象,所以商店形象有赖于个人对某家商店的相关经验而得之,不过这种经验并非完全通过到商店购物而直接得来,相反也可以通过和朋友交谈以及商店的橱窗摆设等来获得,可见他们深化了对商店形象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过程的研究。
综合上述商店形象的概念,可以得出下面几点结论:
1.商店形象是一个多元性属性,包括功能性属性和心理性属性两部分。
2.商店形象的好坏,是消费者与商店之间的一个相互的过程,消费者过去在商店选择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判断对消费者的商店选择产生影响。
3.商店形象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商店形象一旦形成,它会长久影响消费者今后的商店选择倾向。
二、商店形象的组成要素
关于商店形象组成要素的研究,过去的研究学者所应用的商店形象组成要素并不一致。Lindquist将过去的学者所定义与应用的商店形象整理为九个部分:产品、服务、顾客、实体设备、便利性、促销、商店气氛、组织因素以及交易后满意。其中产品是指品质、选择性或种类、样式或时髦性、保证及定价;服务是指一般性的服务、销售人员的服务、自助服务、退货的容易性及信用政策;顾客是指社会阶级诉求、自我形象一致性;实体设备是指商店陈列、购物容易性及建筑构造;便利性是指一般性便利、地点便利、停车便利;促销是指促销、广告、陈列展示、折价卷、象征和颜色;商店气氛是指适合商店的气氛和环境;组织因素包括保守或现代的、声誉及信赖度;交易后满意包括商品的使用、退货及赔偿。
综合上述关于商店形象组成要素的研究,可以得出商店形象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商品、服务、顾客、商店设施、便利性、广告和促销、商店气氛、组织、以及购后满意,这九个方面是影响商店形象最重要的因素。
三、如何塑造良好的商店形象
(一)创造优化舒适的购物环境是塑造良好商店形象的基础
商店的周围环境也即是商店的购物环境是否整洁、美观、大方,是反映整个商店的外表形象,反映了商店的规模和气势。有时走进一家商店,一看就知道他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于是转身就走。每个商店都需要客户购买他们经营的商品,这一过程的第一步是将零售点选在一个好的区位以吸引客户。但是,为了购物,必须让顾客进入商店并在商店呆足够长的时间,以选择和购买商品,商店的一些内部效应可以使前来观看的人成为客户。
零售空间的设计和使用营造出一种商店氛围。当商品在店内摆设,或有许多商店都卖相似的商品时,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商品密度是指每1000平米内展示或上架的商品数量。商品密度高的商店不会展示出高质量的形象。一般来说,一家小型的高质量的商店每平米展示的的商品比卖低质物品的商店要少。
用来支持和展示商品的有形附件(也称为附属品)也有助于营造商店的气氛。这些用品应该与商店的形象相协调。通过使用非传统的附属品支持商店的形象,并使展示效果更吸引人或更令人难忘,零售商可以为商店创造独特的形象。但是,如果附属品太多的话,就会在实际要出售的商品中间造成混乱。
声音也是商店创造氛围来吸引购物者的工具之一,音乐当然是最为常用的。但是,声音也包括花店或园艺商店里的风铃声或汩汩流淌的水声,电子品商店里的电视伴音或立体声,以及体育用品商店里的体育竞赛广播声。你选择的声音和音量必须与零售环境相适应。已经证明,慢节奏的音乐可以增加销售量,快节奏的音乐会增加购物者的移动速度,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购买量。
气味也能被用来创造适宜的零售氛围。合适的气味能刺激客户购买商品。一些气味(如橘子或爆米花的气味)几乎可以被品尝,其他香味可以引起愉快的反应,礼品商店里的香味蜡烛或面包店里的小甜饼与商店里的商品是相宜的,可以创造出合适的气氛。
最后,视觉因素展示出一个总体图象。颜色和灯光可以调动客户的情绪,使客户将注意力集中在商品上,这样可以首先给顾客一个视觉上的冲击,让顾客将逛商店变成一种享受,提升他们逛商店的欲望。
(二)保证商品质量,是塑造良好的商店形象的主体
商品质量的含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商品质量即自然质量,广义的商品质量即市场质量。商品的自然质量通常称为产品质量、实用质量、技术质量、客观质量和商品品质,是评价商品使用价值及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它是反映商品的自然有用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尺度。狭义的质量又包括两个要素:即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人们在评定商品质量时,通常以这两个要素为依据。商品的外观质量,主要指商品的外表形态,如商品的艺术造型、形态结构、花色图案、款式规格以及气味、滋味、光泽、声响、包装等;商品的内在质量是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体本身固有的特性:如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机械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等。
商品的市场质量通常称为消费者最满意的质量、产品的制造质量和产品的服务质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评价商品体所具有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属性的综合及其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的程度。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相对的概念。消费者对质量的评价受时间、地点、使用条件、使用对象、用途和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可见,商店只有保证了商品的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三)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是塑造良好的商店形象的根本
人员素质的提高应包括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技术、仪表仪态等诸多方面。对于我们商店来说,主要是提高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顾客对服务过程的一种“感知”,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主观意识”。它是指商店“当前”所提品或服务的最终表现与顾客“当前”对它的期望、要求相比、吻合程度如何?如果顾客对商店提供的服务感知与他对这家商店的服务期望接近,他的满意程度就会较高,因此他对这家商店的服务质量评价就高,反之,如果他在这家商店感受到的服务与他的期望如果差距较大,他就会产生不满,从而对这家商店的评价很差。因此,商店必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商店的竞争力。
(四)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是塑造良好的商店形象的保障
售后服务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合同规定的情况,这种服务一般是常规性的。例如合同中要求商店对其提供的产品的服务,第二种服务包括对消费者持久性的服务和其他在成品销售施供方的说明书中所保证的服务,通常这样的商品有规定的担保期,这种担保施供方按照担保书中的内容向用户提供独立的维护和修理服务。对于复杂和要增加使用寿命的商品,购买者们已逐渐意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这也是售后服务被视为决定购买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原因。因此,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是塑造良好的商店形象的保障。
享有“百货王”美誉的西尔斯集团历经百年不衰,与其经营理念、经营战略及经营手段有着密切联系。为实现质优价廉的经营目标,西尔斯采取了与其他百货商店完全不同的定价策略。西尔斯首先决定所需采购商品及原料的种类,并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采购底价,不准突破此价格界限,以此保证商品的质优价廉。为降低成本,西尔斯全部商品的70%是由各分公司根据总公司提供的设计、原材料、生产规格、包装的模本进行生产。制成的产品及部分采购商品全部用西尔斯的注册商标。有人说,西尔斯之所以百年风雨不倒,自有品牌保障其核心能力已是公开的秘密。
总之,塑造良好的商店形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塑造良好的商店形象,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商店新形象,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强商店竞争力,为精神文明建设多做新贡献而努力。
参考文献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刘光明.企业形象导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跨国采购在中国发展
1、跨国采购数量逐年递增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跨国采购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而且我国是纺织与生产制造业大国,每年从我国进行跨国采购的数量在逐年的递增。
2、网上贸易成为国际采购的主流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改变传统的交易模式,也会极大的促进交易的形成,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大大节省交易双方的时间与精力,有利于交易的双方节省成本。目前世界上著名的跨国企业都已经完全实现了跨国电子交易。可以说电子商务必然会发展成为未来经济贸易交易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1、跨国交易认识不统一、矛盾突出由于受到历史文化以单位利益的影响导致跨国交易过程中出现问题冲突的概率很大,现在跨国交易的主要矛盾主要是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市场道德随意的改变规定的格:企业之间不按照国际贸易规则进行商品贸易,它们不严格按照国际规则进行交易,同时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对于商品的质量不进行严格的要求。
2、缺乏对于跨国采购的规则认识中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的就是劳动力生产,他们在国际跨国交易中存在对于跨国贸易的规则的认识不够,首先他们对于跨国交易的商品质量要求不严格,导致纠纷经常发生。其次就是它们之间的交流缺少有效的规则沟通。其次就是中国交易中出现的存在侥幸的心理,常常损害集体的利益吃回扣。
3、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商品质量已经达到国内标准的中小企业由于我国的质量标准与世界标准或许存在着差距,使得在我国内符合的商品达不到世界标准,进而造成企业在世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的企业商品虽然经过了国际组织的认可但是它们有时会存在侥幸心理,忽视商品质量的持续性,结果导致商品的批次不符合要求,进而全面影响交易。
三、国际采购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1、国际采购对我国制造业的积极影响
(1)国内企业通过国际采购有助于企业创新
具体体现在:一是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工艺的改进,而且取决于对外部资源特性的掌握,包括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特性的掌握。二是影响产品的花色种类。即使是生产同样的产品,产品的花色和种类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外部资源的特性和可获得性。三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高低。原料和零部件的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档次价格越高越好,关键是与本企业产品要求是否配套,是否协调。四是影响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煅造成名符其实的市场主体。
(2)国内企业通过国际采购对于分散企业营销风险也有积极意义
当前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工业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因此,制造企业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就具有很大的周期风险。通过先进、合理的采购管理,既可以消除部分风险,也可以实现与众多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使制造企业更多地将精力用于收集、处理市场需求信息和塑造核心竞争力上。如:长虹、美的、格力等家电行业通过国际采购,了解市场,更新观念,进行创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竞争占据主动,也取得不错的业绩。
(3)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并且在合作中学习和适应全球采购的资源配置方式
国内企业在参与全球采购并与跨国公司或国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在合作中学习和适应全球采购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且自觉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则来进行生产、提品,这样可以使国内企业直接了解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和需求,促进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当前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问的竞争。谁的供应链更为紧密、更为有效,谁的产销渠道更为发达,谁就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地位。国际采购有利于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享格局,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如:东风集团神龙汽车公司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作,上海大众与德国的奔驰合作,提升它们在汽车供应链的竞争力。
(4)有利于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带动企业产品出口的机遇
国内企业通过国际采购,为众多企业特别是过去以内销为主的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带动企业产品出口的机遇;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直接利用国外资源市场,实施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策略提供了契机。比如:中西部企业像重庆的力帆集团,武汉的长飞公司等,召开贸易促进会、洽谈会,国际采购论坛等搭建平台,寻求贸易合作,开辟进出口新途径。
2、全球采购对我国制造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在贸易上地位还存在不平等,弱势国家迫不得已接受低价采购,导致弱势国家的经济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弱势国家的地位也不可能得到提高。一句话,跨国公司利用强势地位,通过国际采购压低采购价格,甚至占用资金与资源,变相地剥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此,在没有建立起合作共赢合伙关系前,制造成本下降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变成一厢情愿的幻想。据报道:沃尔马曾在江浙进行“野蛮”低价采购;山西太原和湖北武汉等曾发生过国内供货商针对国外零售巨头拖欠货款,导致经营困难集体罢供进而围攻门店之事。
其次,国内企业在进入全球采购系统后,成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或销售商,往往过度依赖跨国公司,容易削弱自主品牌,这直接导致我国产品大量的浪费或是低价卖出,这样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也不能推动国家的进步。总之,国内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话,往往会被跨国公司所“征服”,成为跨国公司——“老板”的“打工仔”。
再次,国内企业进行全球采购,往往渠道途径和后勤服务跟不上,如物流服务、货代服务、信息系统等滞后,面对复杂环境时,采购成本往往超过预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额外的经济损失;市场意识不够,无法准确地预测与把握快速多变化市场,导致为库存而采购,占用大量资金;对国外寡头垄断的市场,人为的操纵市场,认识不足,落人他人布置的“价格陷井”;此外,国际采购的谈判能力欠缺,导致采购质次价高的后果等。
最后,国内制造企业进行全球采购或成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面临许多挑战。如:国内制造业企业不习惯国外跨国公司的采购方式。受消费习惯、生活水准,民族文化等的制约,决定了跨国采购是多样性的,有是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对国外跨国公司的采购程序了解不够,导致国内企业面对全球采购准入原则复杂的既不适应,也没有耐心。作为供货商的国内制造企业的愿望总是想把产品高价卖给国外跨国公司,喜欢做“一锤子”买卖,而跨国公司却想尽可能低的价格采购到国内的商品,并喜欢合作。国内制造企业是以内需为主,对境外市场需求产品研究不足,跨国采购除了内销,很多的产品可能要面向国外市场,但是由于对国外商品需求研究不够,使的很多产品不适销。
【参考文献】
[1]桂松媛 国际采购新门槛[期刊论文]-国际市场2005(2)
当前网络零售常用价格促销方式介绍
价格促销是以价格为杠杆,调控价格的直接或间接变化来加大销售量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常见的价格促销模式主要有三个维度:促销方式,不同的促销方式类型促销效果不一样;促销幅度,一段时间内价格直接或间接下降的幅度;促销频度,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促销的频率。网络零售价格促销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特价、打折、限时抢购、优惠券、返还现金、返还购物券、买即赠等。
(一)折扣促销、直降促销
折扣促销方式就是销售商按照一定比例折扣降低商品正常售价,是一种最为直接的价格减让方式,例如“全场六折销售”、“单笔消费满1000打九折”。折扣促销对于销售商处理库存积压、过季产品非常有效。“直降”其实就是一种折扣促销,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不用计算折扣,顾客能直接感受的价格的强大冲击力,例如“海信空调直降500促销中”。这种促销方式,价格对比强烈,效果直接、较易让顾客心理得到满足。但也有其劣势,一方面很容易把顾客的注意力从商品品牌转移到单纯的价格,容易使顾客对品牌产生不信任感,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折扣的力度难以把握,折扣过小起不到对顾客的足够刺激,折扣过大则使商品价格重心下移,较难恢复正常价格,相对于卖家,使用成本较高。
(二)满系列――满就送、满就减、满就返
满系列的促销其实都是一些促销方式的不断翻新,侧重点不同,各有其特点(见表1)。“满就送”是以前“满就中”的一种翻版,主要是指顾客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免费赠送的商品,包括即买即赠,例如“买女装系列累计500即送丝巾一条”。这种方式相对容易满足顾客的贪利心理,尽管有些赠送的礼品价值不高。网络零售商需要注意此种方式中,如果礼品出现残次或质量问题,容易损害店铺形象。“满就减”是指零售商按照顾客的购物单据根据一定的促销规则给予的现金退款,是一种形式上有所创新的相对繁琐的现金折扣方式。例如“全场满1000减200,满2000减1000”。这种方式对顾客而言,相对有利,因为购买商品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消费的可能。商家对这种方式不太青睐,更多是为了竞争的权宜之计,因为它无法实现顾客在店铺的循环消费,从而影响店铺的获利。“满就返”主要是网络零售商规定在顾客在本网站购物达到一定金额后,赠送的特定代金券,鼓励顾客再次进店购买,例如“满300返100元购物券”。赠券一般不能当场抵用,使用范围有限,而且会有使用期限,会增加顾客的循环消费,对商家更有利。
(三)买赠促销
买赠促销是一种常规化的促销方式,指顾客购买商品达到一定要求后,赠送同类或其他商品的促销活动,例如“买冰箱赠送电风扇”。买赠促销一定程度上能克服顾客的观望心态,打消顾客购前疑虑,鼓励顾客进行尝试购买,对提升商品销量有一定的帮助。实践中买赠促销有滥用的趋势,过多的买赠促销会对商品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网络零售价格促销中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因素
顾客在实施购买决策的过程中会形成对商品的各种期望(包括对商品质量、价格、外观等的期望)。其中顾客对商品的价格期望通常是指顾客内部参考价格,即储存于顾客消费记忆之中,用来评判促销价格有效性与否的一种标准。商品促销价格偏离顾客内部参考价格的程度被称为顾客感知价格之差。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当促销价格低于顾客内部参考价格时,顾客会产生正面的价格感知,产生购买意愿;反之,当促销价格高于内部参考价格时,顾客会认为商品价格太高,产生负面的价格感知,打消购买意愿。
商品的质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顾客在购买过程中会结合在一起考虑,而顾客对一种商品的满意与否依赖于质量与价格的比,即性价比这些感知主要源于顾客自身的主观判断而不属于商品本身的客观属性。顾客感知质量是指顾客依据自身对商品的需求状况,综合分析网络中正式或非正式途径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对商品所做的一种抽象的主观评价。顾客感知质量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主观性,顾客对商品的感知质量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感觉以及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二是抽象性,顾客对于商品质量所获得的信息大多没有被具体量化,只能是一种笼统的评价。三是非全面性,绝大多数顾客对商品的质量评判标准只是根据部分自认为重要的指标来评价,例如价格、包装、广告等。绝大多数顾客都希望商品的质量越高越好,而价格则越低越好。但实际市场中,质量与价格往往表现为统一性,优质的商品价格较高。顾客按照优质优价的思维进行购买决策表现为顾客对商品质量的感知决定了其感知的价格。
顾客在实施商品购买时,是否决定购买该商品往往取决于顾客对商品的感知价值。顾客对某商品的感知价值来自于该商品的质量、价格、成本等多因素的权衡对比后的总体评价。由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网络顾客是价格敏感型,在感知价值的判断中,相对最注重其中作为感知成本重要组成的商品价格。顾客感知与促销价格关系如图1所示。研究表明,顾客的感知价值与其购买决策有正向联系,感知价值越高,购买意愿越大。
实践表明,不同促销方式对顾客的价格感知具有明显影响。学者韩睿(2005)、都娟(2008)等研究发现,顾客在打折促销时购买意愿最强,买赠促销居中,而返券促销的购买意愿相对最弱。另外促销幅度也可以影响顾客对商品的质量及价值感知,从而影响其购买意愿。郝辽钢等(2008)研究表明,顾客对低的促销幅度会感知节省支出,增加商品被选择的几率;而高的折扣幅度往往会使顾客认为是商品的负面质量信号,拒绝购买。而频繁的价格促销也会影响顾客的感知,从而对购买意愿产生负面影响。
网络零售价格促销对策
(一)充分考虑顾客对价格促销的感知及购买意愿,进一步细分顾客群体
网络零售商价格促销确实会对顾客商品价值的感知及购买意愿产生影响,所以在制定价格促销策略时需要考虑顾客感知因素,避免盲目的,没有针对性的价格促销策略。应考虑对不同顾客群体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设定不同的促销活动。
通常顾客在选购商品过程中,品牌在其中所占据的定位反映了顾客对于品牌的敏感程度,而绝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品牌敏感与价格敏感呈现某种反向关系,顾客对品牌敏感往往就意味着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要低。依据顾客对价格敏感和品牌敏感的程度进行顾客细分(见图2),可分为便利型顾客(价格敏感度低、品牌敏感度低)、关系型顾客(价格敏感度低、品牌敏感度高)、价格型顾客(价格敏感度高、品牌敏感度低)及价值型顾客(价格敏感度高、品牌敏感度高)。网络零售商进行价格促销时,要针对价格敏感度高的顾客选用适合的促销方式、促销幅度及促销频度。
(二)充分考虑价格促销时顾客感知价格与商品质量关系,提升顾客感知价值
在市场经济过剩化的状态下,大量长期促销的存在使得顾客对促销刺激越来越泛化。价格促销并非一味地降低价格,网络零售商不能仅仅以将顾客吸引到店铺为主要目标,而是要考虑顾客感知价值与其期望价值的对比,还需分析目标顾客对商品的感知价格与商品质量的关系,站在顾客的角度提供最经济的商品质量水平,满足顾客对商品适用质量的要求,充分考虑顾客需求,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赢得顾客的信赖,实现顾客从忠诚于价格转向忠诚于店铺。
(三)充分考虑商品价格促销不同方式的效果,促销幅度与频率要适当
为了制订有效的价格促销策略,网络零售商选择合适的价格促销方式,不同的方式所带给顾客的感知存在差异,从而对顾客的购买意愿影响也不一样。价格促销中,降价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降价,尽量给出顾客降价“合理”的解释理由,所以这取决于网络零售商价格促销的创意与适度,不合时宜的、没有创意的降价促销还会带来顾客的负面感知。在购买决策中,顾客心中可能存在价格促销门槛,即每个顾客心中都有一个较适当的价格折扣水平,价格促销幅度太低或太高都可能让顾客产生怀疑。商家要注意适当的商品促销幅度与促销频率,高幅度、高频度的价格促销往往会引发销售商的恶性价格战,不利于维护商品的价格形象和销售商的合理利润。网络零售商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价格促销幅度和频度,既能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又不会让顾客因价格太低而对商品质量产生质疑。
(四)充分与顾客沟通并宣传,避免顾客因错过价格促销导致感知价值损失
网络零售商应通过网络加强与顾客的多元化沟通,畅通顾客信息获知通道。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对称性,顾客在购物前未必知晓价格促销信息,网络零售商还需注意不能忽略当价格促销活动结束后,错过价格促销的部分顾客可能会对商品的恢复原价、不再赠送或满减满送满返的消极情绪而产生的负面行为。要充分调动顾客对于促销的紧迫感,让顾客意识到价格促销只存在于某个时间段,例如“双十一”、“双十二”的网络价格促销活动,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顾客感知价值最大化,真正促成购买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性和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预计很长一段时间内,价格促销依然是网络零售商的主要竞争手段。但网络零售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价格促销并非一剂良药,不应一味地依赖价格促销来刺激销售,以免陷入恶性竞争价格之战。如何考虑提升顾客的感知价值最大化,才是网络零售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做法。
参考文献:
1.韩睿,田志龙.促销类型对消费者感知及行为意向影响的研究[J].管理科学,2005(2)
2.都娟.价格促销方式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及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
3.郝辽钢,高充彦,贾建民.价格折扣呈现方式对促销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10)
4.梁美丽,朱振中.电商时代对传统百货业的冲击效应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5)
5.黄岚,蒋侃.网络零售价格促销方式对消费者感知及购买意愿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14(1)
1.1市场食品安全在流通领域的状况(参考了2008年数据)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行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地)挂钩等准入制度,市场食品安全把关作用得到加强。调查显示,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45%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类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7.11%设立了无公害产品专区,16.31%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区,6.14%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区,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础建设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环境因素的占59%,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达91%,把食品安全指标量化并作为考核依据的达86%。2004年,全国32.9万家食品经销企业中,有15.1万家建立了进货验收制度,14.5万家建立了购销台账制度,11.9万家建立了销售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1.2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市场实行监管作业
批发市场普遍实行了自检制度,实施检测的零售店铺数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务部门定点检测机构已覆盖了较大的范围,并形成了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受托检测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三道“防线”。据调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2.6%设立了检测室,55.1%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其中最多配备了62人;连锁超市中,73%配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立了目标责任体系,21%向其所属门店派出卫生质量巡查专员。
2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及防范
2.1食品经营者自律
1)食品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经营的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
2)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食品质量查验责任,设立食品质量监督员。严格执行食品质量查验,查验食品质量的真实性,严防有毒有害、污染、变质、不合格食品、冒牌食品进入经营场所,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食品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所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
4)食品经营者经销的食品质量必须合格、价格合理、计量准确,不经销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或者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日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5)食品经营者销售食品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相关质量合格证明,出具销售发票等购物凭证。
6)食品经营者对消费者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或者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或者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确认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假冒伪劣食品,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予以退换,并依法予以赔偿。
7)食品经营者应当积极负责的维护消
费者权益。对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进行清理、登记、向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质量检验检疫、卫生行政等部门报告。
2.2经营者自律是根除违法经营行为的关键。
近年来,尽管各地农村工商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治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销售超过保质期、“三无”、变质等食品和未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的违法行为,但这些违法行为在农村尤其偏远农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重要一点在于农村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未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严格做到自律经营。
1)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
农村工商所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让每个农村食品经营者知晓该法,并入心入脑,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宣传时,农村工商所一定要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食品经营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笔者所在的农村工商所,就在该法颁布之前,向辖区内的所有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发放了“食品安全温馨提示书”,把农村食品经营者最常见的6种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和相应付出的违法成本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举在提示书上,并在提示书中提醒他们如何去做才能降低食品经营成本,食品经营者一看提示书就明白自己该如何自律,很容易接受工商部门的善意提醒。
2)加大市场检查的频率和查处的力度
农村工商所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市场巡查频率,认真、细致地查找经营者店堂和仓库中的食品,检查其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情况。发现其有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刚开始时务必要考虑到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实际状况和心理接受能力,建议推行行政指导和柔性执法,保护绝大多数农村食品经营者守法的积极性,相信他们会自觉行动起来,担负起社会责任,改正违法行为,做到自律经营,绝不能粗暴执法,一罚了事。但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要坚决依法予以重罚,直至其关门倒闭,以此警示其他食品经营者,促使其自律经营。
3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有以下问题(以农村为例)
3.1集市散裸装食品的“两防”设施不够完善,农村集市食品近60%为散装、裸装,虽然有的业户添置了网罩,解决了防蝇问题,但防尘效果不理想。食品店的散裸装食品标示不清晰,调查发现,农村商店所售的散装食品多数无原料说明,无加工日期,无保质期,消费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3.2农村杂货店食品混放严重。农村杂货店规模较小,卫生状况较差,商品类别较杂,洗化用品与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隐患。
3.3销售三无产品、超期食品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经营业户销售本应淘汰的过期商品,少数业户为牟取利润违规销售三无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4部分食品质量堪忧。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冻、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标现象。部分饮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简易勾兑而成,未经杀菌处理,便进入市场流通。
3.5部分食品外包装质量低劣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进行食品外包装,有些企业使用未经充分消毒杀菌的二次包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6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部分生产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质食品供应链。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价战略向农村倾销;部分批发商贪图利润,批量采购低价劣质产品;一些零售商只顾“适销对路”,对食品质量置若罔闻,销售低价“三无”商品。很多劣质食品和“三无”食品,正是通过这一供应链条流入农村市场。2)农村消费能力偏低,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农民购买能力不强,质量过硬的名优食品难以占领市场。很多农民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时,多数农民辨伪能力不强,在消费时没有查验证照和索要发票的习惯,给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农村埋下了隐患。3)农村市场存在监管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现出“跨区域流通、多部门交织”的特点,多数劣质食品由外地加工窝点制造并向本地输出,打掉这些加工黑窝点,需要区域合作、部门配合,存在一定难度。农村食品销售网点多、分布散、流动大,难以实现集中监管。
4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见建议
4.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
要有效整合监管资源,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履盖和经常化。
4.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状况,还要继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鼓励其积极举报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4.3强化食品源头监管
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建设,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的产品实行动态监管。要继续加强对外来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确保食品源头安全.
4.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监管
要大力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要切实落实经销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
4.5加大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对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对餐饮单位食品、餐具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机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要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卫生不合格现象,规范其经营行为,保证食品清洁卫生。
4.6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
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4.7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制定、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诚信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形成自律机制,从而作为支撑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会组织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国是大宗资源性商品的进口第一大国。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近年来,质检部门始终把“安全、卫生、环保”作为检验监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放射性和有害元素的质量监管,保护我国环境、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得明显成效。为此,本文对2015年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并就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现状
1.我国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贸易情况
以2015年数据为例,全国共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检验鉴定22万批次、17.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9.6%和0.02%。
(1)矿产品、原油和煤炭这三大类商品占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总量的90%。
以重量计,这三大类商品共占进口总量的九成,其中矿产品占58.3%、原油占16.9%、煤炭占11.1%,为我国主要的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品种。其中,进口矿产品以铁矿为主,占矿产品90%以上,其余为铜精矿、锰矿、铬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产品,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秘鲁、智利、加拿大、伊朗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进口量之和占铁矿进口总量的80%以上。
进口原油有160多个品种,主要从沙特、安哥拉、俄罗斯、伊朗、阿曼、委内瑞拉、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4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中从沙特、俄罗斯、安哥拉、阿曼、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巴西、科威特等国家进口,其中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量的49.74%;从非洲地区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重的20.60%;从俄罗斯及周边地区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重的14.53%。
进口煤炭主要有炼焦煤、无烟煤、烟煤、褐煤等四大类,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加拿大、菲律宾、越南等国家进口。
(2)主要运输方式为散装船海运进口
进口矿产品和煤炭绝大部分以散装船海运为主要运输方式,少量采用集装箱海运,内陆口岸采用铁路运输。进口原油主要采用海洋散装油轮运输,有部分采用管道运输和铁路槽车方式运输。管道运输包括中哈管输原油和中俄管输原油,其中中哈管输原油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入境,中俄管输原油通过黑龙江漠河口岸入境;从蒙古国进口的原油采用铁路槽车方式运输。
(3)沿海口岸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量占总量九成
以重量计,矿产品主要进口口岸为山东、河北、江苏、天津、上海、宁波、云南、浙江、辽宁等9个,其进口量均超过3000万吨,进口总量超过全国的89.2%;煤炭主要进口口岸为广东、福建、广西、江苏、山东、内蒙古、浙江、河北、上海、厦门、宁波、辽宁等12个,每个口岸进口量均超过1000万吨,进口总量超过全国的94.8%;原油主要进口口岸为山东、宁波、广东、辽宁、浙江、福建、黑龙江、河北、新疆、天津等10个,每个口岸进口量均超过1000万吨,进口总量超过全国的91.6%。
2.我国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情况
2015年,全国共进口铁矿6.08万批,重量9.94亿吨,货值597.50亿美元。批次、货值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15.13%和37.49%,重量比2014年增长2.40%。共检出不合格铁矿1.81万批,重量3.23亿吨,货值192.51亿美元,不合格批次比2014年增长63.98%,但不合格重量、货值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3.82%和42.18%,整体质量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是安全环保、品质、重量等指标不合格,其中安全环保不合格主要有放射性项目、有害元素含量超标,违规夹带进口固体废物等;品质不合格有货证不符、以次充好、含水和杂质含量高、主含量偏低等原因。重量不合格主要原因有短重欺诈、明水、含水量偏大等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自动化取样设施不到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80%是由取样规范与否决定的,特别是矿产品和煤炭为固体物质,货物质量不均匀,采用人工取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国际贸易争端经常发生,只有自动取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但由于历史原因还有相当部分的口岸没有配备自动化取样设备。
2.一线检力资源不足。进口矿产品和煤炭等大宗商品的检验鉴定工作程序多、时间长、工作量大,而且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加严对进口煤炭环保、放射性等项目检测; 5月1日起又对进口铁矿中汞、砷、铅、镉、硫、氯、氟等7个有毒有害元素含量批批实施监测,而企业对检验周期要求比较迫切,造成检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福建泉州口岸为例,现年进口大宗商品达3000多万吨,分别从相距70公里的国电、沙格、三梅、泰山、东港、鲤鱼尾、青兰山、黄干岛等8个码头进口,而检验鉴定人员仅5人。
3.检验标准问题。现行的大宗散货检验标准体系存在不全现象,例如无进口原油、铁矿的环保控制强制性标准,为此无法真正有效控制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口。有的标准不适用,例如原油取样标准,按照标准需要取样的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不适合目前我国进口原油快速通关和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迫切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1.完善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依法有效地对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进行合格判定和处置,可以杜绝不法商人以次充好、虚报谎报、货证不符等欺诈手段。将低品质、低档次、高污染的产品拒之门外,为口岸执法把关提供科学依据。
(1)完善检验标准体系。针对原油、铁矿、煤炭标准体系不全或标准不适用等问题,应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尽快整理、补充和完善,健全检验标准体系。
(2)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大力推行口岸安装自动化取样设备,同时进一步完善码头的制样室、监控系统、值班室等设施,提高散装货物取样的代表性,不仅可以降低取样的劳动强度,还可有效避免国际贸易争端。
(3)加强口岸能力建设。一是口岸应调整和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产品的执法把关力量;二是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定期开展各个口岸的一线检验执法人员培训和交流活动。
2.构建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
(1) 建立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围绕安全、卫生、环保和防欺诈,开展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动态监测研究,全面收集、汇总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品种的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风险信息并进行分析,及时向公众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危险特性和预警信息。
(2)加强安全、环保等重点指标监控。检验检疫部门应根据《商检法》赋予的职责,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安全、环保项目的监控等方面,开展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为国家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政策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包括开展进口原油运输油轮硫化氢监测工作,保证运输储存环节安全生产。
3.建设大宗资源性商品质量安全信息库
随着国家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战略的调整,我国各口岸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品种更趋多样化。不同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品质特性和风险差异较大,从而对检验监管、卸货、存储、出运、生产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建立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高风险性大宗资源性商品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损失,有效维护贸易安全和国家安全。
4.创新模式,提升口岸检验监管技术水平
(1)探索分类管理模式。在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检验监管模式,从而确保检验监管针对性、有效性。对企业进口自用或由诚信度好的贸易商长期进口的产品,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格评定模式,探讨备案验证管理、后续使用监管等方式。
(2)加强来料加工监管研究。2015年以来,原油以“来料加工”方式进口的比例呈增长趋势。部分来料加工原油亦存在高硫、高盐、高酸及硫化氢含量高现象,加工成品油复出口形成资源性产品“高耗能、高污染”事实,并将污染及其他风险留在国内。因此,应加强对来料加工原油的监管研究,出台相关管理措施,规定原油加工企业来料加工原油品种范围和质量要求。
(3)加强政府监管部门间合作。危险化学品(如原油、液化天然气、化工品等)监管工作涉及到很多其他政府部门,如检验检疫、海关、海事、安监、环保、公安、交通运输部门等等。建议建立危险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口岸各机构对货物进行共同审核把关,实现信息共享,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
(4)有效指导企业规避贸易风险。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检验检疫部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信息优势,加强对国际大宗资源性商品市场的规则研究,防止一些国家滥用经济壁垒阻碍国际正常贸易的行为,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醒收货人在进口前确认货物是否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三是要求进口企业尽可能在贸易合同中争取以到货港检测结果作为计价调整依据,以便在货物发生品质不符、重量短少等问题时,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据有关财经机构观察,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一直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工厂”。在世界各地,中国产品是随时可见,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与“中国制造”息息相关,有的甚至不可或缺。随着产品营销的全球化,商标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尤其是中文商标的英文版在商标的国际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1商标英译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进入了国际市场,每年创造G D P增长的两个百分点。对于一种商品来说,除了好的质量,合理的价格,还需要一个知名的品牌,美国经济学者艾·里斯在《22条商规》说:“一个译名的好坏,会带来销售业绩千百万美元的差异。硕士论文,翻译原则。”一方面企业制定和实施商标译名战略是全球化营销观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立足现代社会的必要经营理念。商标译名显然可以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如果使用得当就能够实现企业预定的销售目标,获得利润。成熟的消费者认识到商标价值,对商标所蕴含的品牌内涵也越来越认同,好的品牌往往会获得消费者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为品牌的立足和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无数的例子证明了好的商标译名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都高于翻译不当的同类产品。而译名不当则可能会导致这种产品在本土以外的其它国家找不到市场。因此,中文商标英译是产品开拓海外市场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有时候甚至成败在此一举,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怎样更好地进行中文商标英译呢?下面就提出一些我们平时在翻译汉语商标时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2. 中文商标英译的原则
2..1 符合相关的商标法规定
在现代的法制社会中,任何活动都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则,中文商标英译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商标译名,首先应该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
2.1.1 符合我国商标法的规定
一个商标名称,只有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才能存活下去,否则就面临被取缔的命运。在翻译汉语商标时,译者首先要遵守我国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不得同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不得同“红十字”、“红新月”的标志、名称相同或者近似;不得带有民族歧视性,不得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作为译者,必须在翻译前进行甄别,一旦发现有可能与与法律相抵触的,应立即停止翻译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以免卷入不必要的法律麻烦和经济纠纷中。
2.1.2 符合国际商标法及销售目的国商标法的规定
一个商标名称在开拓产品的海外市场过程中,除了要符合我国商标法的规定,还要符合国际商标法及销售目的国商标法的规定。硕士论文,翻译原则。国际商标法规定商标不得对商品的性质、质量、作用、原料等有叙述性[1]。从Pepsi到Rolls-Royce,再从Nokia到 Sumsung,国际市场中众多的英文商标的名称中都没有关于商品的性质、质量、作用、原料的描述。但是商标翻译工作者如果没有注意到这样的规定,在把中文商标翻译成英语时,可能就会犯下无心的过错。如“味美”饺子翻译成英文是“Tasty”,在译名中涉及到商品质量的叙述;再比如“戴梦得”珠宝翻译成英文是“Diamond”,这一译名触及到了有关商品原料的叙述。如果把这两个英文商标拿到海外去申请注册,极有可能会遭到批驳,因为都与国际商标法相悖。鉴于阿拉伯国家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及地区不准以类似以色列国旗图案的六角形图案为商标的商品进口,如果我国的“雪花啤酒”要出口到这些国家,就不能用“雪花”作商标,必须进行更换。因此,符合国际商标法及销售目的国商标法的规定,避免触犯相关的法律,是在中文商标英译时所必须遵守的第一条原则。否则,商标英译名不被国际社会所接纳,“中国制造”就无从进入国际市场。
2.2 尊重商标受众国的民族文化
中文商标英译时应尊重商标受众国的民族文化。进行商标英译时应该对商标受众国的民族文化以及消费者心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商标受众国目标客户群的喜好和忌讳有清楚的认识,避免在翻译时踩到雷区。例如,广东肇庆市的“百合花”牌糕点粉在国内很受欢迎,而且“百合花”也是个幸福美满的吉祥的象征,但如果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而将其直译成“LILY”输送到英国市场的话,销量必定会遭遇滑铁卢,因为英国人忌讳百合花,把百合花看作是死亡的象征。没有人愿意食用“死亡之粉”,也许转换为“ROSE(玫瑰)”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该国玫瑰象征爱、甜蜜、美好。
2.3符合商品本身的特征
商标是商品的一种独特的宣传方式,所以必须贴近传译商品信息。一个品牌可以根据商品特性、当地文化等多重转化方式来满足不同市场需要。比如中国名牌服饰“雅戈尔”的英译商标Younger的发音与“雅戈尔”非常近似。Younger的发音比较响亮,寓意更加青春有朝气,使消费者觉得只要穿上了该品牌的服饰自己就更年轻了,符合人们普遍追求年轻的心理。此英译名与该服饰品牌内涵相契合,很好地向消费者传递了品牌的理念。此外,商标翻译在符合商品本身的特征的同时,还应该确定其目标消费群,译名的发音和用词应尽可能与商品的市场定位及其所面向的目标消费群的心理因素相结合。硕士论文,翻译原则。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海尔”电器。硕士论文,翻译原则。硕士论文,翻译原则。作为占领海外市场最成功的中国家用电器产品,“海尔”的英文商标是“Haier”,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Haier”的发音还与英文单词“higher”(更高)的发音相同,消费者看到这样的商标,自然就联想到该品牌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意,未来会有一个越来越好的发展。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商标译名,消费者对其内涵一目了然,也更愿意选择该品牌的产品。
2.4新颖简洁的原则
在千千万万的商标中,如何使自己的商标让人过目不忘?答案是:新颖简洁。语言只有新颖、简洁才便于识别记忆。商标的翻译应该简洁传神、朗朗上口,同时兼顾新颖。新颖是为了激起兴趣并识别;简洁是为了便于记忆;传神是为了保持品牌的形象,维护商标在国内外形象的一致性;朗朗上口有利于消费者对品牌的广泛传播。比如,“南京臣功制药“的英文是Cuccess来自success(成功)一词,第一个字母为C,Cu来自于cure,具有“创词”的特点,意为:成功治疗,此英文译名还与“臣功”谐音,创意新颖,表达了该品牌对疗效的信心;该品牌从六个中文汉字的表达形式化为仅有一个单词的英文商标,简洁动听,又具有联想意义,使人过目难忘。
3. 结束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入国际市场,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要想避免做外国名牌“加工厂”的命运,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世界知名商标。商标的英译也因此至关重要。硕士论文,翻译原则。汉语商标尽管只有几个字,但翻译难度却很大。成功的中文商标英译必须把握住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为走向世界的商标增添无穷魅力。朗朗上口、优美准确的商标,上乘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再加上正确的营销策略,中国这样的出口商品才会在国际商战中鏖战群雄,独领。
参考文献
[1]汪滔.广告英语[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
[2]吴瑛.从广告处罚谈广告法条文的滞后[J].新闻记者. 2007,10
[3]郭贵龙,张宏博.广告英语文体与翻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4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政府市场监管部门的基本职责。近几年来,假冒伪劣产品势态愈来愈猖獗,人们的消费需求、巨额的利益诱惑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伴随着一件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 2008年席卷中国奶粉生产加工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人们对知情权实现的要求,对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任务就是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处置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免于不合理的伤害。
一、 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的意义
第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知情权是当今社会公民应该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所谓基本权利 ,是指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所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也是法律所规定的普通权利的基础和依据。监管部门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行政权利要求企业提品安全、可靠的详细信息,并将些信息公布于众,接受消费者和社会广泛监督,消费者通过执法信息公开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的真实情况及企业的信用状况后,就会为自己的购买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交易中的盲目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益。这样假冒伪劣商品自然就失去了市场,失信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第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公正执法,预防行败。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执法部门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事后监管和经济处罚,执法机关有经济处罚的自由裁量权,这就容易造成不公正执法,也可能导致以权谋私,造成行败。只有公开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公开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和处罚结果,把行政执法行为完全公开,那么,专断和自由裁量就没有藏身之处,达到有效预防行败的效果。
第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行政机关工作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多次修改,贯穿始终而又最突出的思路就是强化了政府责任,改进了政府监管方式。在法律责任这一章,加大了地方政府违反行政监管职责的法律责任。问题奶粉其实一直都存在,如果不是出现消费者的集体投诉,婴幼儿出现的相同症状,这些奶粉会一直在市场流通。如果政府部门定期公开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当有人投诉这种现象时,当奶粉检测出有质量问题时,人们自然就会提高警惕,这样的奶粉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在这次含“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由于政府及时公开了执法信息,对生产、经营、监管过程中的相关责任人给予了法律制裁和行政处分,这次事件没有造成社会治安题。通过这一事件,执法监管部门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
二、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的基本思路
根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信息公开应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宗旨。
(一)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
1.商品质量抽检、消费者投诉举报的信息。目前,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基本上在每个季度组织相关法定检测机构对指定的商品进行抽检,经营场所涉及大型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乡镇集市等。从总体情况来看,抽检信息公开后缺乏事后监管。检测机构检泓出有问题的商品后,监管部门将信息公布于众,但是未能引起高度重视。由于事后监管不力,注重经济处罚,导致问题商品继续流通。政府监管部门应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这个杠杆,进一步改善市场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商品检测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除了商品质量抽检信息,还应将经过调查属实的消费者投诉案件所涉及到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投诉数量等定期向社会公开,以警示生产企业,促进行业加强自律,也为消费者提供预警信息。
2.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执法人员往往会因为没有掌握相关产品质量标准而使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各执法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信息交流,也造成监管上的职能交叉,执法混乱。政府监管部门可以要求企业提品质量检验报告,并公布于众,这样就为执法部门实现有效监管提供了执法依据。同时,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为消费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商品信息,让消费者知道到底哪些是真正合格的产品,了解产品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标准,如果商品检测部门在质量检测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消费者可以通过查阅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得知,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公开还可以防止市场监管部门滥用权力的行为。
3.企业信用信息。企业信用状况由市场准人、经营行为和市场退出三方面的内容构成。市场准人反映的是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过程中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行为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守法经营,在交易中是否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市场退出反映企业退出市场是否依法进行了清算。消费者如果能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就可以对自己的交易行为在做出决择,诚实守信企业最终将赢得市场。
(二)信息公开的方式
信息公开应遵循让消费者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的原则,并且根据信息的内容时效性和公开的实用性,采取以下方式来实现。
1.通过定期出版物公开。目前,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商品质量抽检信息公开主要是以报刊的形式进行公开,基本上是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每次公开的信息量较大,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同时起到了引导消费的作用。但它的缺点在于不能很好地起到监督市场上成千上万种产品的效果,之后,缺乏后续跟踪的信息,消费者很难将相关的、有用的信息加以收集和利用,这样信息公开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权威的、全面记载产品质量信息的定期出版物,供消费者查阅和参考,定期出版物将会给消费者提供稳定的、制度化的信息获取渠道。
2.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公开。通过网站公开执法信息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做法,它的优点是互动性强速度快,效率高,可以及时获悉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从目前网站公布的信息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不全面时效性差、缺乏统一的规定。网站公布的内容有些有名无实,有些是过时的信息。在美国,政府规定必须建立自己的网站,并通过三种形式公开信息:建立电子阅览室;建立电子信息自由法有关资料的导引;刊载上年度本政府机构对信息自由法执行的报告。
3.张贴公告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 以在社区、超市、市场以及农村集市建立信息公告栏,定期消费警示,公开产品质量信息。2007年,国务院 503号令以来,各大超市、商场纷纷建立了产品质量信息栏,但是这些信息都是由商场自行,内容不全面、不规范、持续性不长,涉及到商场内销售的商品的信息几乎没有,没有达到警示、引导的作用。市场、超市、商场应建立专门的公示栏,由市场监管部门定期信息,这必将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也扩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的需求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