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6 15:38: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节水灌溉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鄯善县总体地貌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即北有博格达山,南为觉罗塔格山,中有火焰山贯穿东西将鄯善县分为南北两个盆地。鄯善县海拔410米,由于地势低洼,冷湿空气不易进入,形成了极端干旱的温带内陆荒漠气候,其主要特点是热量丰富、极端干燥、高温多风、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无霜期长、风大风多。研究区位于鄯善县山北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漫长且高温酷热,相对湿度低,无霜期较短,风沙危害小。鄯善县主要气象要素见表1。
表1鄯善县主要气象要素表项目
山南
山北
项目
山南
山北
年平均降水量(mm)
17.6
25.3
积温(℃)
5548.9
4525.5
年平均蒸发量(mm)
3216.16
2751
无霜期(d)
224
192
年平均气温(℃)
14.4
11.3
最大动土深度(cm)
90
90
7月平均气温(℃)
33
29.2
最大风速(m/s)
29
29
1月平均气温(℃)
-9.8
-11.2
平均风速(m/s)
4.8
4.8
年日照时数(h)
2957.7
3122.8
风向
西北风
西北风
年辐射总量千卡/cm2150.4
150.4
2水文水资源特点
鄯善县水资源主要由天山水系各河流年径流、泉水、潜流及山前侧渗组成。由于山区冰川较少,冰雪融水在地表水资源补给中只占10%,而山区降水占90%。鄯善县境内地表水的总特征是河流水量小、流程短,水系之间相对独立,河流出山口后迅速渗入到巨厚的冲积扇中,未形成平原河系。县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年内分配不均,汛期流量大,枯水季节径流量均较小。河流洪水均为暴雨洪水,洪水过程线尖瘦,暴涨暴落,洪水峰高量不大,持续时间较短。
地下水开采方式有坎儿井、机电井和泉水。地下水系统规模大,条件多变,承压水与潜水共存,含水层之间联系密切,补给、排泄途径多样,含水介质结构、边界条件复杂。
鄯善县水资源总量为3.125×108m3,地表水资源量为2.502×108m3,占水资源总量的80%,实际引用地表水多年平均为1.799×108m3,引水比为72%;地下水资源量0.623×108m3,占水资源总量的20%。由于鄯善县特殊的地貌特征,使得地下水多次转化、重复利用,地下水补给量3.067×108m3,可开采量2.813×108m3,实际引用量2.804×108m3。研究区地表水资源量0.3681×108m3,引用量0.3366×108m3;地下水补给量0.5848×108m3,其中可开采量为0.4679×108m3,引用量0.4964×108m3。各级渠道防渗率58.57%,综合渠系利用系数可达0.56;灌区有坎儿井39条,坎儿井的数量及流量呈下降趋势。由于农业灌溉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形式,灌溉定额高,造成田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加大了用水矛盾。因此,必须改善田间灌溉条件,发展节水型农业。
3滴灌条件下节水研究
鄯善县光热条件丰富,葡萄产量高,经济价值高,是重点葡萄种植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葡萄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走节水灌溉之路[2]。喷滴灌是目前国内外节水增产效果比较好的田间灌溉工程;但喷滴灌投资大,主要应用于高产值的经济作物,葡萄经济价值高,可应用喷滴灌工程。喷灌受风力和蒸发量影响较大,鄯善县平均风速4.8m/s,多大风天气,喷洒不均匀度高;年平均蒸发量3000mm左右,蒸发损失大。因此,喷灌不适合于鄯善县。滴灌向作物根区土壤供水,把田间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减少到最低;在灌水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施肥,既减少用工又提高肥效,促进作物增产。因此,可采用滴灌节水技术。
滴灌实施前后,渠系防渗工程保持现状,渠系利用系数不变。滴灌实施前为机电井开采地下水,农渠输水灌溉,滴灌实施后为管道输水,其综合利用系数由0.92增长为0.95。由于采用滴灌灌溉,减少了田间损失及棵间蒸发损失,进而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田间水利用系数由0.81提高到0.95。实施滴灌部分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75提高到0.90。
滴灌实施后葡萄灌水次数明显增加,但灌水定额则下降明显,总的用水量大大减少,滴灌的节水效果明显。滴灌前后葡萄灌溉制度变化见表2。
表2滴灌前后葡萄灌溉制度对比表滴灌实施前
滴灌实施后
灌水时间
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
灌水时间
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
3.20—3.30
1
60
3.20—3.24
1
20
4.10—5.5
2
120
4.5—4.25
3
60
5.10—6.10
2
120
5.1—5.30
4
60
6.15—6.25
1
60
6.1—6.25
4
80
7.1—7.30
2
120
7.1—7.30
4
80
8.10—8.20
1
60
8.5—8.25
3
60
9.5—9.15
1
90
9.5—9.9
1
20
10.5—10.15
1
70
10.10—10.14
1
20
合计
11
700
合计
21
400
研究区实施2万亩滴灌工程,年节水量0.0558×108m3,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缓解地下水超采现象。该项目具有极大的示范效益,全县12.3万亩葡萄,若全部采用滴灌灌溉,则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0.1986×108m3,使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朝良性循环的方向。项目建成后,年节水量0.0558×108m3,新增农田防护林0.2万亩。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效益691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农田防护林0.2万亩,使灌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绿色植被覆盖率加大,固结了土壤,保持了土壤养分和肥力,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3]。还可缓解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坎儿井和泉水日见干枯的现象。
4结语
节水型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特别对干旱缺水地区的灌溉农业来说尤其如此。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节水型农业的关键,节水灌溉实施后可提高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与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减少由于缺水导致的风蚀面积的扩大,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采取高新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滴灌是一种适应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短缺特点的节水灌溉方式,应在干旱地区经济作物的灌溉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和平,徐小波,马福忠,于江海.新疆21世纪初节水灌溉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10):15-16.
[2].对新疆发展喷灌的认识[J].节水灌溉,2000(6):11-12.
[3]郑金丰.新疆塔里木河发展灌溉对环境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6):8-9.
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一、节水灌水方法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一)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1.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的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效率,即常说的小畦短沟畦。至于沟畦尺寸多大为宜,则因不同地形与土质而异,各地要通过试验来确定。
2.新的沟畦灌水工具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口放水入沟畦,这样既不准确又不方便,而且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水的田间损失,国外早巳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的情况)或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的情况)放水,我国已做了一些试验,证明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5—10%,但目前有关的工具尚未批量生产,而且农民也不习惯,推广还有待时日
3.波涌灌溉近代国外又研究出波涌(沟)畦灌或称间歇沟(畦)灌,就是放入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向田间放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水然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此反复,这样可以使沿沟(畦)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匀。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80%一90%。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我国90年代初开始有一些单位对此作了研究与试点,不过为了达到间歇放水的目的在田间就要布置可控制间歇放水的装置(有机械阀和电子控制阀两种)。要生产出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的间歇放水装置是推广本技术的关键。
4.尾水回收系统在土壤入渗速度较小时,每条沟的入流量大一些容易灌得均匀一些,但是往往使得水已流到沟尾时,沟首还没有灌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沟尾泄水,如将泄水排掉就会浪费灌溉用水,如果此时在沟尾安装集水系统把泄水收集起来用于更低地块的灌溉,或用水泵抽到高处重新灌溉。这也是一种节水的措施。但我国目前还很少采用。
5.膜上灌(又称膜孔灌)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就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渗入土地,这样灌水效率高,一般可节水25—35%;增产15—20%,又不要专门的设施。全国现有地膜种植面积近533万公顷。因此,此法很有推广前途,1993年仅新疆就推广了24.7万公顷,今后应加强相关农机具与农艺的配套与完善。在采用地膜的田块上积极推广
(二)喷灌喷灌是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所以常用压力管道输水。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等,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80多万公顷。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1.固定管道式喷灌干支管都埋在地下(也有的把支管铺在地面,但在整个灌溉季节都不移动),这样管理更省人力,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只是设备投资很高,目前使用塑料管道的系统单位造价也有800—1200元/亩之间。有的甚至达到1500元/亩。
2.半移动式管道喷灌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从而使得亩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但是移动支管需要较多人力,并且如管理不善,支管容易损坏。近明了以下一些由机械移动支管的方式,可以部分克服这一缺点。
3.滚移式喷灌支管是将喷灌支管(一般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在移动支管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每根支管最长可达400mm,这种机型我国已有产品,适用于矮杆作物(如蔬菜、小麦等)要求地形比较平坦。
4.时针式喷灌机(又称圆形喷灌机)是将支管支撑在高2~3米的支架上,全长可达400m,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象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我国已有产品,在华北和东北已有一定的使用经验,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或浅丘区),要求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如电杆、树木等)。其缺点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想法用其他方法补灌。此机在美国应用广泛,也值得我国大平原地区大规模农场推广。
5.大型平移喷灌机为了克服时针式喷灌机只能灌圆形面积的缺点,近代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这样灌溉的面积就成矩形的。但其缺点是当机组行走到田头时,要专门牵引到原来出发地点,才能进行第二次灌溉。而且平移的准直技术要求高。因此,没有时针式喷灌机使用的那么广泛,我国也已有产品。其适于推广的范围与时针式喷灌机相仿。
6.绞盘式喷灌机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将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边走边喷,灌溉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这种系统,田间工程少,机械设备比时针式简单,从而造价也低一些,工作可靠性高一些。但一般要采用中高压喷头,能耗较高.适合于灌溉粗壮的作物(如玉米、甘蔗等)。也要求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坡度不能太大,在一个喷头工作的范围内最好是一面坡。该机型我国也已有系列产品,桁架式绞盘机可采用低压喷头。
7.中、小型喷灌机这是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用得最多的一种喷灌模式,常见的的形式是配有1—8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到装有水泵和动力机(多为柴油机与电动机)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3~12马力居多。使用灵活,亩投资约为固定管道式的20~60%,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近年来,发展的规模,似有降低的趋势,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和田块。但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机动,以上各种喷灌溉形式各有利弊,各自适合于不同的条件,因此只能因地制宜地决策选用
(三)滴灌这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而且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我国现有面积34万公顷(包括微喷灌),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对灌溉水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目前我国还都只注意到防止物理堵塞,而同样严重的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固定式地面滴灌一般是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地布置在地面(干、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毛管用量大,造价与固定式喷灌相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简单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如滴头堵塞、管道破裂、接头漏水等),但是毛管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快,而且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还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
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亩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都是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这样就增加了移动毛管的劳力,而且易于损坏。
3.膜下灌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将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这样可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不仅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而且还大大减少地面无效蒸发。
4.地下滴灌这是将滴灌干、支、毛管和滴头全部埋入地下,这可以大大减少对其他耕作的干扰,避免人为的破坏,避免太阳的辐射,减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其缺点是不容易发现系统的事故,如不作妥善处理,滴头易受土壤或根系堵塞
2灌区的经济条件,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因此,要通过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政府要引导农民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在选择工程形式时,要考虑农民的收入水平,投资方面,不能在大面积推广中片面追求投资的工程形式。比如秀屿区丘峻地带,农作物多采用渠道防渗技术结合应用灌或沟灌技术,推广节水灌制度,按照规范要求确定防渗工程和田间工程标准,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会有大的提高,投资低,农民容易接受。但农村劳动力,又能使其他行业创造更高的效益。莆田市的节水灌溉工程形式的选择,不应当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和当地经济条件,在没有进行技术经济条件论证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两种不同的工程类型进行比较。
3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进行九十年代以来,灌溉工程建设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高度重视,水利投入的加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促进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中央制定了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这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同时又要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协调?比如大田喷灌技术,如果不解决种植多样化的问题,不形成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条件,是难以大面积推广的。要解决种植多样化的问题的方法是统一规划,适度规划经营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或供水公司进行管理,解决了某些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不适应的问题。
4必须搞好效益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效益成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敏感性问题,农民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灌区注意的是管理单位的整体效益,国家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视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在节水潜力最大的粮食作物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由于水价低、粮食作物的对比效益低,选择灌溉工程形式应慎重。同时,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实在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统一。
5参考成功的经验,考虑技术的成熟程度
不管哪一种节水灌溉工程形式,都有其工程技术特点,也有其使用范围,对于类似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应用成功的技术,对于应用不成功的技术,要分析总结原因,慎重采用。同时,在选择工程形式时,要重视设备水平,技术成熟程度,有些不太成熟的技术如嘇灌技术等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转6非工程节水措施和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扣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阴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过农业节水措施减少这部分蒸发,在相同产量水平下水分生产率会大有提高。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滴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吉秆、地膜覆盖技术。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要采取不同的节水措施,同时要考虑扣非工程措施的结合。
7如何管理
1、陕西省水资源状况
陕西省地处内陆腹地,除陕南比较湿润外,关中、陕北均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基本上是“年年有小旱,三年一中旱,十年一大旱”。由于,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决定了水资源紧缺的省情。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42亿m3,人均及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1340m3和772m3,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4%和42%。另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社会经济要求不协调,而且水利工程调蓄性能差,水资源利用不充分,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在地区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5%,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以北的黄河流域,土地面积占全省的6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集中了全省人口59.7%,工农业总产值72.7%,耕地51.8%,灌溉面积86.6%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为78亿m3,仅占全省的17.65%。在时间分布上,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年份水资源量可达到847亿m3,最小年份仅280亿m3,相差三倍,年内分配不均,汛期四个月径流量占全年的50%~70%,冬季河流时常出现断流现象。如横贯关中的渭河,降雨多集中在7~9月,这三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45%左右,冬春少雨干旱,12~2月份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9.4%。
同时,有限且紧缺的水资源还日益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化肥、农药等的污染,目前我省主要的河流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统计,全省每年排入江、河、湖、库、渠道的污水多达6.98亿t。其中渭河每年接纳污水3.5亿t,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在干旱情况下,河水大都是污水、废水,基本丧失了利用价值,被污染的地表水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渗入潜水和承压水,使得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加之,我省河流上游多发源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高。现有蓄水工程调蓄性能差,淤积严重,引水工程年久失修,渗漏损坏严重,设施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据统计,全省现有41座病险库急待除险加固处理,有42.7%的灌区渠道尚需衬砌,有22.7%的设施灌溉面积未得到灌溉。
在世纪之交,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差距,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在这一大好形势下,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发展“增长极”,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不断扩大,农村乡镇城市化的时间缩短,将会使工业用水急剧增加,工农业争水矛盾日趋突出。
从以上分析说明我省不论在资源上、工程上还是发展形势上都面临着缺水的危机。
2、解决缺水的有效途径
由于缺水,导致农业受灾面积扩大,作物减产;由于缺水,导致过量引用地表水和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旱季常发生河流干枯断流,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面下沉、裂缝等现象;由于缺水,导致我省许多地方人蓄饮水困难;由于缺水,导致我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同时,我省又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的农业大省。21世纪我省农业的发展不仅要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农产品保障,而且要为西北地区的区域粮食平衡做出贡献,所以农业的发展制约着我省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而土地的荒漠化及为防止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部分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上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又在逐渐减少。因此,我省增加农作物产品的重心必须转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而灌溉则是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但灌溉面临着缺水的危机。
解决灌溉缺水危机的有效途径为开源和节流,若采取开源方式解决缺水,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注意到,随着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我们为获取水资源而付出的代价也愈来愈大。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供给,如果仅仅依靠开源增加供水来解决,不仅受到水资源条件的限制,而且受到国家和地方财力的限制。因此,采取节流方式解决陕西的缺水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和在十五大讲话中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各级领导同志都要有一种强烈意识,就是十分注意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这两样事涉及农业的根本,人类生存的根本,在我国尤其意义重大,一定要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待”,中央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反复强调了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省实行的是大水漫灌的粗放性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据统计,至1997年底,陕西省七百公顷以上灌区共159处,灌区内耕地面积44.7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8.26万hm2,实灌面积22.74万hm2;灌区内有大、中型水库59座,小型水库205座,总库容38.33亿m3,有效库容22.72亿m3,多年平均出库水量26.59亿m3,灌溉用水量为12.89亿m3,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为1.26亿m3,则每年有12.44亿m3水,相当于几个大型水库的蓄水量在输送过程中被白白渗漏浪费掉。我省农业总用水量为60.48亿m3,全省干、支、斗渠总长30101.4km,渠道衬砌率达57.3%,若提高到65%,则全省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55提高到0.80,农业灌溉约可节约水量15.12亿m3。我省耕地面积332.50万hm2,喷滴灌面积为6.91k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1‰。
实行节水灌溉可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可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减少农业用水,增加工业用水,促进工业发展,从而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可促进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从外延为主到内涵为主的转变;可提高灌水利用系数;可防止地面下沉,河流下游断流,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可缓解水资源的开发压力。实行节水灌溉也是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步,对陕西乃至中西部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省农业节水潜力相当大,实行节水灌溉,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二、节水灌溉的措施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实行节水灌溉,必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普及,实现干部群众观念上的变革。由单纯的浇地向浇作物、科学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同时作好节水灌溉的科技交流,让群众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取水、输水设施,先进的微灌、喷灌机械,先进的滴灌、渗灌、微灌方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2、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走区域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类型,不宜强求一律,盲目实行。如关中地区实行节水灌溉主要要走对现有灌区进行更新改造,推广综合的节水高产高效灌溉技术体系之路。主要包括大型灌区渠首加坝加闸、渠道衬砌;推行“大改小、长改短、宽改窄”的标准畦田建设;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制度,节水型耕作栽培技术和蓄水保墒技术;井灌区大力推广低压管道灌溉。在关中平原南部,秦岭北麓,应优先考虑利用自然落差发展自压喷微灌技术。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区应大力发展低压管道灌溉和滴灌等节水技术,加强中小型蓄水工程的除险加固。陕北、渭北沿河提水灌区应实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喷灌,渠道衬砌配套和标准化方田建设的节水技术。陕北、渭北丘陵沟壑区,由于比较干旱,应推广微灌、地下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陕南山丘盆地区应充分利用地下水,推广浅、湿、晒三结合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陕南秦巴山区应推广经济作物发展自压式微喷和滴灌节水技术。特别缺水的大中城市郊区或地区的反季节大棚菜、花卉应实行滴灌、微喷、渗灌等节水技术。
3、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做到统一规划,分年实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如我省在“九五”末,要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使灌溉水的有效系数由现在的0.56提高到0.8以上,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由0.3提高到0.5以上,实现年节水5亿m3,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的社会。“十五”期间,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亩,使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300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6亿m3。
4、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投入的主要渠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节水灌溉工程。目前我省对节水型工程无论规模多大,都未能作为基建项目立项,往往有许多灌区配套工程、连片喷灌工程等因未列入水利年度基建计划而被搁浅,从经济上看,灌区配套、渠道防渗建设,每立方米水的投资远远低于该水源枢纽工程建设水的投资,且效果显著,所以要发展节水灌溉,必须改进目前这种投资体制,实行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引进外资、实行股份制、建立水利专项基金、发行债券等多种经济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
5、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建立水的有偿使用机制。水利作为一种产业,要实现良性循环,用水必须按成本收费。目前由于我省农业水费较低,收取率也低,以致造成水管单位经济困难,一些设施小修亦无法拿出资金,造成水大量浪费,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因此,水费改革要深入进行,农业用水要实行计划内平价,超计划用加价的方法,将收入的水费逐步投入到设施改造和提高水的利用率上来。
6、发展节水灌溉必须搞好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清淤扩容,增加农业用水的储备。
7、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加强渠道防渗措施,提高输水有效利用系数。
8、发展节水灌溉必须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节水灌溉工程,坚持试验和推广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四川简阳“863”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综合节水技术
我国南方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季节性干旱较为严重。以四川为例,四川东部丘陵区的季节性干旱就非常严重,很多地区常常是春旱、夏旱连伏旱且十年九旱。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匮乏、灌溉水成本逐渐提高的影响,节水灌溉、科学灌溉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及高科技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灌溉用水进行科学管理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四川简阳“863”节水示范区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的特点,通过建立农业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灌溉水量监测与农业用水监测系统、动态配水模型,科学合理地对灌区灌溉用水进行了管理。
灌溉制度设计是灌溉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节水措施是节水灌溉制度设计的基础。依据地形、地貌、农业气候等特点结合现有水利设施,该示范区集成与展示有十项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如下:
(1)水稻综合节水灌溉技术
(2)玉米、红苕综合节水灌溉技术
(3)小麦、油菜综合节水灌溉技术
(4)果树综合节水灌溉技术
(5)渠道、塘堰防渗堵漏综合节水技术
(6)坡面集雨节灌综合节水技术
(7)喷、微灌综合节水灌溉技术
(8)沱江提灌站、万古水库与仙女滩石河堰联合调配技术
(9)小水利工程(库塘堰站池井)联合运行模式
(10)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四水联动调配技术
2节水灌溉制度设计方法
2.1灌溉制度设计原则
示范区所在地四川简阳属川中丘陵区,旱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水分多数时间处于适宜土壤水分的中或下限,不少时间低于下限,作物或多或少地受到土壤水分胁迫。以往的灌溉制度设计基本上是按照充分灌溉理论(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内潜在蒸发蒸腾需水量,作物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在适宜水分的上、下限之间)设计的,这和实际情况不符。计算出的灌溉定额比当地高产年份实际采用的灌溉定额要高,而且高的幅度较大。
该示范区灌溉制度设计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述十项农业综合节水灌溉技术,着力于提高示范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在非充分灌溉理论和调亏灌水技术指导下进行的。计算时采用了一些近年国内外研究成果,受旱胁迫减产率小于5%。
2.1.1旱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
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旱作物需水量计算可采用Jensen对数公式:
(1)
(2)
式中:为土壤水分胁迫修正系数;为相对有效含水率,,其中为根系活动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为凋萎系数,为田间持水率。
根据对四川省农田水分盈亏的研究,为了保证胁迫减产率小于5%,根活动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在作物生长敏感期(关键期)应保持在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以上,在其余生育期可低于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0.82以上(轻度缺水,轻微度受旱)。
2.1.2计算方法
在节水灌溉制度设计中,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参数修正法,即对农田水分平衡方程中的计算参数按相应节水灌溉技术要求进行修正。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出灌水时间、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等节水灌溉制度的全部数据。这种方法较为复杂,适合于灌溉管理、大、中水利工程节水规划设计。另一种是综合修正法,这种方法直接对常规灌溉制度计算的灌溉定额结果进行打折修正,得出节水灌溉定额,但无法获得节水灌溉制度的其它指标。这种方法较为简单,适合于水资源平衡计算,小型水利工程节水规划设计,目前许多节水规划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这里采用参数修正法为主综合修正法为辅的计算方法。
2.1.3种植结构调整
由于示范区均为提水灌区,特别是沱江灌区,提水扬程较高,渠道较长,灌溉供水成本较高,不适合进一步发展高耗水作物。根据现有情况,对水稻面积进行了控制。
2.1.4节水措施
水稻:四川、贵州等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一般属中、小型灌区。渠道和泵站的运行都是间断性的。除冬水田、冲、槽田外,水稻“浅、湿、薄、晒”灌水技术并不适合这些地区。浅灌中(深)蓄灌水技术有利于节水(10~20%)和蓄雨(增加蓄雨5~30%),已为当地农民普遍采用,是一种常规的灌水技术。该示范区主要采用的节水技术有旱育秧技术、塑料薄膜、秸秆覆盖技术和“强化大三围”栽培技术等,这些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少泡田水量、减少棵间蒸发、减少渗漏量达到省水的目的。
旱作物综合节水灌溉技术构成比水稻复杂,一般都是几种节水灌溉技术一起采用,种子包衣技术、控制性灌水、秸秆覆盖等,这些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种子及根系生长能力、减少棵间蒸发、抑制植株无效蒸发、多蓄雨水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果树综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由优质苗木靠接技术、关键期水肥结合沟(点)灌技术、抗旱剂喷施技术和棵间覆盖(秸秆、种壳、杂草、肥料等有机混合物覆盖)技术组成。
2.2节水灌溉制度设计参数
2.2.1水稻
根据参数修正法和节水灌溉制度设计要求,分秸秆覆盖和薄膜覆盖两种情况对水稻节水灌溉制度计算参数如作物系数、初始水层、降雨深蓄限、适宜灌溉水层上限、适宜灌溉水层下限等作调整。
2.2.2旱作物
根据参数修正法和节水灌溉制度设计要求,对旱作物节水灌溉制度计算参数土壤适宜水分上、下限作调整。
3四川简阳“863”节水农业示范区节水灌溉制度设计成果
采用上述方法,编制计算软件,对示范区主要作物以旬为单位进行了长系列(1960-2000年)的节水灌溉制度计算。水稻节水灌溉定额是将秸秆覆盖、薄膜覆盖以及旱育秧的节水原理进行分解,然后分别对水量平衡方程的参数作相应的修正,计算出秸秆覆盖、薄膜覆盖的单项灌溉定额,再结合各自的使用面积综合而成。旱作物及果树节水灌溉单项定额是在考虑土壤水分胁迫和非关键期限制性灌溉的基础上,按水量平衡方程及农田水分调蓄计算得出的结果,再用其它不同节水措施的节水效果和实施面积计算得出的加权综合节水比例进行修正后得出。在此基础上,根据示范区节水与常规灌溉面积比例,加权平均得到主要作物的综合净灌溉定额。再根据各种作物的面积加权平均得到示范区田综合净灌溉定额、土综合净灌溉定额以及田土综合净灌溉定额。同时,对各种作物的净灌溉定额以及综合净灌溉定额作了排频分析,得到了75%典型年的净灌溉定额供水资源平衡分析采用。其中,示范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设计成果见表1、表2、表3、表4、表5,旱作物及果树的灌溉制度设计及计算软件等成果略,有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
表1示范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效果表
采用技术
减少泡田水量
减少需水量
减少渗漏量
综合节水
实施面积
旱育秧技术
35~45%
15~30%
85~95%
40~65%
30%
秸秆覆盖技术
/
15~25%
20~35%
15~30%
15%
薄膜覆盖及“强化大三围”技术
20~35%
30~50%
50~65%
30~50%
35%
备注:1、本表根据省内外相关试验资料总结而得。
2、表中减少水量是相对常规灌溉而言,本次计算综合节水效果取中值。
3、实施面积为占播种面积的百分数。
表2示范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参数表(秸杆覆盖)
5下
6上
6中
6下
7上
7中
7下
8上
8中
8下
作物系数
0.81
0.98
1.05
1.09
1.24
1.28
1.24
1.35
1.26
1.17
渗漏量(mm/d)
1.48
1.44
0.00
1.44
1.96
1.96
1.96
1.77
0.00
0.00
初始水层(mm)
40.00
降雨深蓄限(mm)
40.00
70.00
0.00
90.00
90.00
90.00
80.00
50.00
0.00
0.00
适宜灌溉水层上限(mm)
35.00
50.00
0.00
60.00
60.00
60.00
50.00
30.00
0.00
0.00
适宜灌溉水层下限(mm)
5.00
20.00
0.00
20.00
20.00
20.00
20.00
5.00
0.00
0.00
表3示范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参数表(薄膜覆盖与强化大三围)
5下
6上
6中
6下
7上
7中
7下
8上
8中
8下
作物系数
0.58
0.70
0.90
0.93
0.93
1.12
1.09
1.05
1.12
1.04
渗漏量(mm/d)
0.74
0.72
0.72
0.72
0.98
0.98
0.98
0.89
0.00
0.00
初始水层(mm)
15.00
降雨深蓄限(mm)
20.00
35.00
35.00
45.00
45.00
45.00
40.00
25.00
0.00
0.00
适宜灌溉水层上限(mm)
18.00
25.00
25.00
30.00
30.00
30.00
25.00
15.00
0.00
0.00
适宜灌溉水层下限(m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表4示范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表(秸杆覆盖)(P=75%)单位:m3/亩
5下
6上
6中
6下-7中
7下
8上
8中-8下
本田全生育期
(净灌溉定额)
全生育期
(净灌溉定额)
灌水量
21
47
27
20
33
148
266
灌水次数
1
1
1
1
2
6
表5示范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表(薄膜覆盖与强化大三围)(P=75%)单位:m3/亩
5下
6上
6中
6下-7中
7下
8上
8中-8下
本田全生育期(净灌溉定额)
全生育期
(净灌溉定额)
灌水量
17
40
20
77
195
灌水次数
1
2
1
4
4结论
采用本设计方法得到的灌溉制度和和示范区试验数据基本吻合。本设计方法不限制于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可在全国普遍采用。但由于节水灌溉情况下作物需水量尚需进一步研究,节水措施又非常多,节水灌溉制度设计涉及到大量的参数,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试验数据验证某些参数选用的合理性,本设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节水灌溉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们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一定要让农民们参与到节水灌溉农业中来,不仅如此,还要把意识贯穿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首先,不仅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还要大力促进农业所生产的增产,这是最根本的目标。其次,一定要全面促进高效节水的落实,具体来说,就是要控制用水量,关注灌溉技术在增产增收方面对农业的促进作用。针对以上两点,要广泛结合国内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成功的典型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分析与研究他们这些事例中的成功的经验,根据实际转化为具有当地特点的技术并落实。
1.2灌溉设备的支持
首先,发展节水灌溉需要节水灌溉设备的支持。任何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都需要先进设备的支持,我国的技术之所以没有长足的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设备制造业专业化的生产程度都不高,具有滞后性。如果设备的质量不过关,就会直接导致农业的灌溉技术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直接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严重损伤农民的灌溉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使用优质的设备来保障灌溉技术的落实。其次,节水灌溉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资金的支持。建议国家在对水利业进行投资的时候,着重向节水灌溉方向走。对资金的筹措要尽量多元化,把这些资金集中起来,集中地资金用来对各个地区的大型灌溉区进行综合合理的整治。最后,结合农业的种植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对一些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投资建设,全面实现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进程。要做到经过合理整治之后的灌溉区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的,还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提高,全面的走一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2创新节水灌溉技术
2.1创新观念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节水灌溉技术的落实,最大的收益者农民群众。因此,农民群众要积极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大力整合,根据土壤结构来实现高效率节水。此外,还要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全面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产业经营的自主性,实现共同经营,共同收益。在这个过程汇中,还可以由政府组织实现合伙承包,农户可以加入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2.2引导农业现代化发展
首先,要建立起高效节水示范区来引领农民们进行高效农业的发展。建立示范区以后,促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模式才能被广泛应用,这一示范区域的产量和增产效益也会明显的比其他地方的产量高;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农民大力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其次,适时的更新农民的生产观念,解放农民思想,发扬农民生产的自主性。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转变农民们的思想,要求农民的思维开阔,敢于创新。
2.3把农民群众作为主体
首先,坚持把农民当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体,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合理筹集资金,使农民们真正的成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真正的受益者。充分发挥农业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地体现出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思维的创新。其次,广泛调动起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农民们的劳动热情也逐渐的高涨,全面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让农民们都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使他们切实的享受到创新的成果,充分有效的发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和热情,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
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一、灌溉技术
节水灌水方法: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一)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1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的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敛率.即常说的小畦短沟畦。至于沟畦尺寸多大为宜,则因不同地形与土质而异,各地要通过试验来确定。
2新的淘畦灌水工具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口放水入沟畦,这样既不准确又不方便,而且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水的田间损失.国外早巳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的情况)或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的情况)放水,但这种方法造价较高,在我县很少使用。我们也做了一些试验,证明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5%~10%。
3尾水回收系统在土壤入渗速度较小时,每条沟的人流量大一些容易灌得均匀一些,但是往往使得水已流到沟尾时,沟首还没有灌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沟尾泄水,如将泄水排掉就会浪费灌溉用水.如果此时在沟尾安装集水系统把泄水收集起来用于更低地块的灌溉,或用水泵抽到高处重新灌溉。这也是一种节水的措施。但我县目前还很少采用。
4膜上灌(叉称膜孔灌)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就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渗入土地,这样灌水效率高,一般可节水25%~35%。增产15%~20%,又不要专门的设施。
(二)喷灌式灌溉喷灌技术是利用专门德设备将水加压或是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道空中散成细小德水珠均匀的洒在农田上。适合灌溉所有的旱作物,粮食、蔬菜等。适用于气候温暖的平原和山丘。也适用喷洒农药,但在北方很少使用。一是北方土地少,而是造价高。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80多万公顷。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
(三)滴灌这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这种方法也多在南方和大面积土地上使用。此法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我国现有面积34万公顷,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对灌溉水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
1固定式地面滴灌一般是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地布置在地面(千、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毛管用量大,造价与固定式喷灌相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简单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如滴头堵塞、管道破裂、接头漏水等),但是毛管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快,而且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还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
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亩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都是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这样就增加了移动毛管的劳力,而且易于损坏。
3膜下灌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将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这样可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不仅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而且还大大减少地面无效蒸发。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为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各地结合自身的特点均采用了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了使这些模式更加完善,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一)、城郊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
设施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其生产对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费的蔬菜、花卉等价格高的作物。
郊区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最理想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滴灌技术为最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工程技术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温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枢纽(水泵、控制设备、施肥设备).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头、滴灌管(带)、涌水器,还可结合覆膜进行膜下灌溉。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装备应立足于国内。尤其在现阶段,应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装备。在设施农业用的节水灌溉设备方面,应重点解决适合普通温室应用的成套微灌设备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问题,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微灌设备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优势,应花大力气解决利用微灌设备施肥的技术落后和装备不过关的问题,研究生产适合设施农业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时能做到水肥同步,发挥最大的水肥综合效益。
(二)、纯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目前,纯井灌区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这类灌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水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灌区内的作物灌溉用水量,应按生态要求可供给的地下水开采量来确定。在这种前提下,当前这类灌区大多数已不能对全部灌溉面积上的作物实行充分灌溉。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减少灌溉面积,在余下的灌溉面积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单产的传统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积则发展“雨养农业”,二是仍维持原来的灌溉面积,对作物灌溉则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敏感时期实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时期实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单产最高,而追求总产最高。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一般对大田作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对经济作物可采用微灌。:
(三)、水库灌区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1美国加州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
加州农业发达而水资源相对贫乏,为解决这一矛盾,加州采取了各种节水工程技术措施,可以说世界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加州都得到了较好应用。以下就加州节水灌溉的一些主要措施作一介绍。
1.1地面灌水技术
地面灌水技术在美国农业灌溉中占主导地位,60%以上的农业灌溉采用这种灌水技术,其方法主要有沟灌、畦灌。美国的沟灌与畦灌是经过技术改良的,它融合着现代最新技术成果与科研成就,所以传统的灌溉方法在美国仍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1)沟灌。沟灌是美国地面灌溉的主体,约占地面灌溉的70%以上,主要应用于果树和棉花、花生、蔬菜等行棵型种植作物。对果树而言,根据行距的不同,一般两行果树之间开3~5个灌水沟,大田作物则根据其种植特点布置灌水沟。与沟灌相配套的灌水器材主要有:①多口门给水栓,这种给水栓露出地面30~40cm,给水栓周围均匀设置若干个小闸门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出水量不大,分别对应一个灌水沟,这种给水栓最多设有8个口门,同时可给8条灌水沟灌水。②多出口输水管,这种管多是铝合金管,在铝合金管上与灌水沟的间距对等布设小闸门,每个小闸门对应一个灌水沟,灌溉时可根据供水量或需要,开启一个或多个口门进行灌溉,亦可进行轮灌。这种管属地面移动管,作物耕种时收起来,种植完后将管摆放在地头,直至收割期。③虹吸管,这种管就是普遍的橡胶管或软塑料管。水是通过防渗渠道送到田间,通过节制闸将水位提高,使水位高出田面,利用虹吸原理,一沟一管将水送到田间。④脉冲沟灌发生器。水流通过管道时,脉冲发生器根据指令,左右放水,水流流量一般较大,在灌水沟中快速向前推进,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冲灌,直至达到灌水要求,利用这一技术较常规沟灌可节水25%~30%,畦长也可增加。⑤尾水利用技术,由于流量较大时,沟灌水流向前推进的速度很快,短时间内就可灌到地头,而这时田间灌水量还没达到灌水要求,为此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水就会源源不断从地头流出,为利用这些尾水,美国因此而采取尾水回收利用技术,就是在地头挖一集水沟,把尾水收集起来,利用低扬程泵重新将水送进管道,循环利用。
(2)畦灌。在美国畦灌主要应用于大田密植作物如小麦等,畦宽度10m左右,畦长200m左右,灌溉时采取大流量快速推进方式,每一畦配套一个给水栓,一次灌一畦,畦田规格根据农场、作物、水源情况确定,同时畦田都经过严格的激光平整。因此,美国的畦灌还是相当省水的。这种灌水方式,主要分布在水源相对丰富的河流两岸,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美国的地面灌水技术无论是沟灌或畦灌,其田间大部分都是采用管道输水,水通过管道直送沟、畦,即使在自流灌区也是如此,因此,输水过程的水损失相当少。田间通过激光平整、脉冲灌水、尾水回收利用等技术,灌水均匀度很高,水流均匀入渗,从而提高灌水效率。输水防渗、田间改造加之相应的配套设备,构成美国地面灌溉节水的三个核心内容。
1.2喷灌
美国的喷灌形式多种多样,时针式、滚移式、平移式、卷盘式、支架式都有。支架式从微喷、小喷灌到喷灌呈系列化。滚移式、时针式、平移式、卷盘式与世界各地的形式没有大的区别,使用范围上有所侧重,草皮养植场以平移式为主,大田作物则多用时针式、平移式或卷盘式。
支架式喷灌即固定式或半固定式喷灌,固定式喷灌与我们常说的概念一致,就是常年不动,从支架到喷头常年放置野外,这种固定式与相应的耕作机构相配套,不会对耕作造成影响。在畦灌支撑杆与输水管道的联接上,以及喷头管材、管件设计上,美国都有独到之处。半固定式与我们习惯概念不完全一样,准确的称谓应为“季节性固定喷灌”。就是耕种时收起来,耕种结束后再放置到田间,直到收割期。小喷灌在美国随处可见,主要用于低矮密植作物,如蔬菜、草莓等。小喷灌是介于微灌和喷灌之间的一种形式,投资省、适用性强。微灌在美国主要用于果树和环境绿化。
1.3滴灌
滴灌也是美国应用较多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应用于葡萄。葡萄园采用的都是滴灌技术,滴灌可提高葡萄产量、改善葡萄品质,从而进一步提高葡萄酒的品质,所以滴灌技术倍受农场主和葡萄酒商的青睐。针对滴灌技术易堵塞的弱点,美国对水质过滤处理极其严格,一般采取3~4级过滤。压力可补偿式滴头的研制与应用是滴灌在美国能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1.4浸润灌溉
在我国称这项技术为小管出流灌溉,早在1993年山东省新泰市在北京农业大学刘婴谷教授指导下,率先在全国进行研究与试点工作,发展面积达1333万hm2以上。但是由于受灌溉质量所限,这项技术发展速度不快。美国同样如此,但其具有雄厚经济实力,使其在浸润材料研制与应用上,有长足发展,因而使这一技术展现了较好前景。
2几点启示
(1)总体上看,美国农业灌溉的节水主要是针对输水、灌水、田间三个环节,地面灌溉特别强调通过提高田间入渗均匀度,实现节水,同时做到输水管道化。美国从60年展管道输水灌溉,我国80年代初期开始,目前仅山东省管道灌溉面积达173万hm2以上。长期以来,我国田间改造推行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喷灌、微灌技术,还结合自身特点强化渠道防渗,并不断完善有关政策,以实现节水灌溉的硬措施与软措施的有机结合。
1.2单户管理形式单户管理节水工程形式有的是通过产权改革承包或拍卖购买的工程管理经营权,也有的是独资建设的节水工程。汤头沟水泉村刘海龙2004年在该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拍卖时,购买了该村管灌工程的经营权之后,刘海龙对工程进行了修复和扩建,新增灌溉面积3.33hm2,共可控制灌溉面积8hm2,种植了蔬菜,年平均纯收入8万元。这种单户管理形式的优点是经营管理决策自主,缺点是经营管理规模发展受资金不足影响,发展缓慢。
1.3联户管理形式联户管理形式一般都是联户投资购买、承包或新建节水工程,按照自愿入股,按股分红,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原则进行操作。选出威信高、责任心强、有管理经验的人当负责人,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和效益分配。韩麻营镇十八里汰村管灌工程于2006年底建成,工程建成后,由该村曹云海等四户承包,联合管理,曹云海为负责人,负责工程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程自建成至今,由于管理得体,运行情况一直很好,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这种形式类似农民用水户协会,但是没有正规的建章立制,随意性较大,容易造成以负责人的主观意志行事,比较容易产生矛盾意见。
2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建议及措施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当前隆化县农业灌溉存在技术水平低、资金缺乏、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机制问题,没有科学的运行管理激励机制,农业节水很难实现,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调动用水户主动节水的关键,是保障农业节水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2.1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从2006年开始,该县已建立唐三营西联渠、汤头沟联渠、张三营联渠、太平庄联渠等四个渠灌区农民用户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后,一是灌溉节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规范了用水秩序,减少了用水纠纷;三是解决了长期以来灌溉工程管理主体“缺位”问题,保障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山区集中连片面积在千亩以上的井灌区,也应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建章立制,对工程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将灌区农户纳入灌溉节水全程管理中,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灌溉用水,对水源井、机泵进行维护,协调水事纠纷,指导农民参与灌溉设施的投资建造、推广先进节水设备等日常事务。为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永久发挥效益,提供可靠的保障。
2.2加强用水管理,实现水权分配面对有限的供水能力和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水资源配置确定初始水权,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工作思路,建立一个水权交易平台,使用水户可以将多余或节约的水权方便快捷地转化为物质利益,激发农户节水的积极性,将强制节水转为自觉节水。
我国西北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无灌溉即无农业,半干旱地区降雨量虽在可从事旱作农业的范围之内,但由于降雨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农业仍高度依赖于灌溉。目前西北地区耕地总面积2.71亿亩,人均2.95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07亿亩,人均1.16亩,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0%(见表1)。其中林果和草场灌溉面积分别为1690万亩和850万亩,分别占全国的35.8%和35.9%。据水利部门调查,西北地区灌溉农田的平均亩产在300kg左右,而非灌溉农田的亩产平均不足100kg,而且产量很不稳定。2000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为3169万吨,人均粮食产量为345kg,基本达到自给,其中70%的产量产自灌区,由此可见,西北灌区是西北地区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特别是宁蒙引黄灌区、陕西关中灌区、河西走廊和新疆等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恢复生态平衡的需要,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不会大幅增加,今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将更加依赖于现有灌区面积。
表1:2000年西北地区灌溉面积统计
地区流域总灌溉面积(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林果灌溉面积(万亩)草场灌溉面积(万亩)农田灌溉供水量(亿m3)农田实灌面积(万亩)农田毛灌溉定额(m3/亩)
西北地区总计13221106831690848666.59929.2671.3
内蒙古小计2238177514531879.11681.9470.3
黄河1729143412217373.61406.0523.4
内陆河511342241455.5276.0199.2
陕西小计18521635215231.71400.8226.3
黄河18521635215231.71400.8226.3
甘肃小计178916281342789.21425.8625.6
黄河707665281422.9585.4391.2
内陆河10829631061366.3840.4788.9
青海小计3853671820.0309.2646.8
黄河2882731513.4216.1620.1
内陆河989536.693.1708.9
宁夏小计70360197571.6591.31210.8
黄河70360197571.6591.31210.8
新疆小计6254.04677.01081496374.94520.2829
中亚西亚内陆河1065.3877.31018736.9866.0426
准噶尔盆地1470.01312.01332576.71235.9621
塔里木盆地3342.52289.5767286243.02227.41091
额尔齐斯河378.3198.38010018.3190.9959
2.发展节水灌溉对西北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和恢复生态平衡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解决西北缺水的关键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农业是西北地区第一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90%左右,灌溉用水占80%以上。西北地区现有灌溉面积1.07亿亩,但大多数灌区建于50~60年代,输配水系统老化失修、配套程度低,田间灌水技术落后,目前大部分灌区仍沿用传统的粗放灌溉管理模式,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足0.4,农田平均灌溉定额为671m3/亩,比全国平均水平457m3/亩高214m3/亩。农业节水潜力很大。西北地区有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近70处,控制灌溉面积6000多万亩,对这些灌区进行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是解决西北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工业和城市用水将大幅度增加,恢复和保护生态的需水量必须保证,因此,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成之前,西北地区农业用水总量不会增加,只会减少,否则将影响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只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在节水中求得农业的发展。
3.发展节水灌溉对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按照国家规划,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把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重点,不能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更不能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解决水的问题,依存于稀缺水资源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资源一经开发,必然打破自然条件下的生态平衡。在天然生态系统中发展起来的人工生态,耗用了原属于天然生态的部分水资源,改变了流域水资源的天然分布,形成了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矛盾。要维持荒漠绿洲的有限生存环境,保持人工生态与天然生态的平衡,就必须还以生态必需的水量。而恢复生态需要的水量大部分要靠减少农业用水解决。
西北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降雨稀少、蒸发强烈的气候特征决定了西北地区土壤受到的天然淋洗作用十分微弱,土壤盐碱化的威胁普遍存在。灌区采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灌溉用水过多,引起高矿化度的地下水位上升,必然加速土壤蒸发积盐。例如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和宁夏的引黄灌区,年灌溉用水量高达1200~1500mm,加之排水不良,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一些河流下游地区由于缺乏淡水资源,盲目打井引用盐化地下水灌溉,导致土壤含盐量增加。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改善灌区灌溉和排水条件,可有效防治土壤盐碱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二.西北地区节水灌溉发展途径
1.水资源按流域统一管理,合理配置
要实现西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包括协调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行政区水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水资源总量控制,加大规划管理力度。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管理仍沿用分级,分部门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完整的水资源系统分割成条块进行管理,给水资源的合理调配,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造成困难。在目前水资源短缺导致用水竞争激烈,上下游、左右岸以及行业和部门之间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协调流域水管理与行政区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以流域为基础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近几年水利部开始对黄河、塔里木河以及横跨甘肃省和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黑河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实施此项改革已收到初步效果,黄河下游连年断流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塔河和黑河也成功实施了向下游调水。
水资源统一管理主要涉及中央、省、流域三个层面,既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分割现状,更要考虑水文、地理单元等自然状况,不能人为割裂。省或地区间协调的重点是落实分水方案,农业用水要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在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基础上,明确各地区农业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定额两套控制指标,作为管理农业用水的基本依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大流域用水总量分配,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分配的指标,逐级分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合理制定本地区灌溉用水定额。各地区和用水户要在用水指标控制下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国家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资源分配利用和地下水开采状况的监察、审计。
石羊河流域和新疆天山北坡和东疆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普遍存在着地下水超采的情况,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恶化,其中以石羊河流域的民勤县和天山北坡开垦河流域的奇台县最为严重。石羊河流域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特别是解决下游民勤灌区水资源紧缺和生态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与黑河、塔里木河一样,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
灌区的改造与治理必须从全流域着手,为此,必须建立有权威性的流域机构,根据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灌区存在的问题,制定流域长远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流域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必须首先立足于挖掘本流域的潜力,对本流域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必须在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上下游灌区的适宜灌溉面积,切实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减少农业用水量,并在节水的基础上适当调用外来水。下游地区是中上游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调水的水费必须由全流域合理负担。为此,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各流域各地区管理机构的功能,统一配置和调度流域内的水资源,根据流域和地区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和灌区间的农业工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关系,明确流域上下游的用水比例和水权,合理分配不同地区、不同用水部门、不同行业的水资源供给量,确定水资源的配置方案,确保流域和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2.控制和减少灌溉面积,提高用水效率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点是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特点决定了西北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也没有林、草业,在年降雨量200~400mm的半干旱地区农、林、草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灌溉。因此在西北地区发展灌溉是必要的。但灌溉的发展必须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匹配,同时还必须遵循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原则。在目前西北各大灌区上报的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中许多都有扩大灌溉面积的规划,甚至有灌溉面积翻番的提法。我们认为这是不现实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从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西北大部分地区属资源型缺水区,目前灌溉用水量已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在西部大开发中进一步增加灌溉用水量是困难的。由于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效益比较低,如果继续扩大灌溉面积,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会对非常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影响西北地区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此今后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必须改变过去外延式的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2)是否需要扩大灌溉面积应根据人口发展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确定。西北地区目前粮食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从长远分析,西北地区不宜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尽管西北地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水资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在西北灌溉农田生产同样的粮食其灌溉用水量一般高于华北地区近一倍,这不仅因为西北地区作物蒸腾蒸发量大,而且由于西北地区土壤普遍含盐量较高,灌溉用水中还要包括土壤脱盐用水和生态用水。因此西北地区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应实行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并举,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低耗水作物,控制灌溉面积的增长,发展集雨补灌面积,发挥旱地农业的增产潜力。
(3)由于扩大灌溉面积,导致地下水超采,生态恶化的地方,应缩减灌溉面积。根据民勤县资料,50年代石羊河上中游人口为70万,灌溉面积260万亩,90年代人口为148万,灌溉面积达到405万亩;50年代下游民勤县人口为18万。灌溉面积87万亩,90年代人口为30万,灌溉面积达到105万亩;由于中上游用水增加,下游来水日益减少,由50年代的5.424亿m3减少到1.138亿m3,但下游灌溉面积没有减少,和上中游一样都有增加,主要靠抽取地下水,从50年代没有开采地下水。到2000年地下水用量达到6.239亿m3,民勤县坝区和泉山区地下水位下降到20m,湖区下降到12m,造成草死、树枯,每年沙丘向灌区推进3~4m,有些地方达到8~10m。民勤地区近年来灌溉面积发展和农业用水情况见表2。为保护民勤这一绿色屏障,必须对全流域综合治理,力行节水,控制地下水超采,减少灌溉面积。石羊河灌区现有灌溉面积395万亩,实灌面积327万亩,应减少到300万亩以下,即减少100万亩。灌区水资源量17.5亿m3,以300万亩计算,灌溉定额也只有590m3/亩,低于西北地区平均值。新疆天山北坡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奇台县也是灌溉面积逐年增大,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严重超采,生态环境恶化,灌区边缘风口处沙丘以每年2.5~2.8m的速度向灌区推进。奇台县已认识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提出“绝不再打一眼井,绝不再垦一亩荒,绝不再砍一棵树”,全县决定缩减灌溉面积30万亩,保证必要的生态用水。
表2:民勤县灌溉面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年份19841997199819992000
灌溉面积(万亩)72.71051039593
总用水量(万m3)7267076133750237190768791
毛灌溉定额(m3/亩)999725728757739
地表水用水量(万m3)2180011475992371296391
地下水用水量(万m3)5087064658648476477862392
地下地表用水比2.3335.6346.5359.0869.762
(4)稳定现有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是目前西北大部分灌区节水改造的主要任务。事实上,目前西北地区的许多灌区连原有的设计灌溉面积都保不住。据水利公报,2000年关中灌区实灌面积平均为有效灌溉面积的72%,个别灌区仅为50%。例如泾惠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125.9万亩,2000年实灌面积为:冬灌61万亩,春灌62万亩,夏灌43万亩。造成实灌面积远远小于设计灌溉面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利用河水灌溉水源保证率低,春季水源供水不足,夏季水源含沙量过高,加之水价提高而粮价下降,造成灌区农田失灌面积增加,还有许多本来可以用渠水灌溉的农田改用打井灌溉,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因此,目前灌区改造的重点应是稳定现有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控制地下水超采,而不是盲目扩大灌溉面积。
(5)西北内陆河流域的石羊河流域实际灌溉面积小于设计或有效灌溉面积,即有失灌面积存在,而天山北坡和新疆东疆等地的实际灌溉面积大于统计面积20%~30%。石羊河流域灌区出现的失灌,反映了地区已经发展的灌溉面积过大,灌溉用水量已超过了灌区供水能力。天山北坡存在的“帮忙田”,则显示灌区的实际灌溉面积,已经超过了原有规划设计的面积。这些地区都是由于灌溉面积的扩大,灌溉水量的增加,使供水量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需要根据地区的水资源量确定农、工业发展的规模,控制灌溉面积的发展,或退耕还林、还草,缩减现有的灌溉面积,并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农业的用水量。
(6)西北灌区要在严格按照国家分配指标用水,基本保持灌溉用水量不增加的条件下提高农业产量,最有效的途径是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建立节水高效农业。对西北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上,依靠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粮食单产,弥补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引起的粮食短缺。将节约下来的水资源主要用于生态建设和特色农业,而将新开发的水资源主要用于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生活用水。
总之,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最大潜力在于提高用水效率,适当地减少灌溉面积或控制灌溉面积的发展。应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合理确定灌区规模。在水资源严重超采,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要缩减灌溉面积。如: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黑河流域,新疆天山北坡的奇台县,这些地区已达到非减少灌溉面积不足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地步。在水资源供需可基本保持平衡的地区,应控制灌溉面积发展,如:黄河流域,东疆和南疆的部分地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可适当扩大灌溉面积,如:宁夏的扬黄灌区,新疆的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流域。但要缩减水稻等高耗水作物,引导发展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特色农业和林草业。总体上,西北灌溉面积发展规模应基本保持在目前1亿亩左右的水平。
3.节水灌溉基本措施及其有关政策问题
(1)充分利用降水
灌溉是补充降水对作物需水的不足,因此,灌溉用水应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灌溉。充分利用降水在规划上,表现在重视水、旱并举,不一定都要发展灌溉,尤其是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如关中地区年降水量500-700mm,更应充分利用降水,提高旱地农业的产量和质量。灌溉农业应重视灌区降雨的测报工作,如天气预报和墒情测报,尽量作到适时适量灌溉,有雨不灌。国内有些灌区如景泰和后套等灌区实行自动监测,信息管理,节水效果显著。
(2)合理利用地下水,保护生态环境
灌区应重视井渠结合灌排方式,使灌溉水和降水得以重复利用,既可节水又可防治土壤盐渍化,但地下水的开采应注意采补平衡,控制超采。近年来一些灌区,如华北、陕西关中、甘肃河西和新疆天山北坡,采用井渠结合都取得了上述实效,但也不同程度的发生地下水超采现象,必须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力求采补平衡。另外,西北一些灌区,如引黄宁蒙灌区、南疆塔里木河灌区,利用地下水很少,土壤盐碱化严重,应适当开采地下水,补充渠灌用水不足,并可改良盐碱地。西北地区应合理利用地下水,保护生态环境。
(3)灌区要有水源保证和排水出路,灌、排渠系配套
灌区规划首先应关注的是水源有无保证,排水有无出路。甘肃景泰电灌引黄灌区,扬程400余米,灌前地下水埋深百余米,开灌十多年一些洼地出现了土壤盐渍化,通过建立排灌系统,打通自然排水出路,耕地盐渍化得到了治理。
灌排渠系配套是灌区必备的条件,由于我国建设投资是国家管骨干,地方和农民管田间,结果许多灌区骨干渠系建成几十年,地方资金不到位,田间配套未完成,发挥不了灌区应有的效益,这种体制需要改革,否则半拉子工程难以避免。
(4)骨干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是灌区节水改造的主要措施,对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加快输水速度确实有效,同时骨干渠道防渗被列为国家投资项目,因此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中,无不以渠道防渗为主,一些高标准灌区,干支斗农甚至毛渠全部衬砌,投资巨大,研究认为骨干渠道干、支渠应防渗。干渠地上渠和土质轻的地段要防渗,地下渠和地下水位高以及粘质土地段可不防渗,支渠应作防渗的重点,斗、农渠行水时间短,不一定防渗,采取井渠结合方式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防治土壤盐碱化,为了发展井渠结合,国家应适当提高补助。
(5)平整土地
在灌区节水改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不平,灌水不匀,不仅费水,还易产生盐斑。中国农谚:“平整土地定穷富”,即视其土地平整与否,即可知其生产如何,美国把平地作为灌区改造的首位工作。我国把平整土地作为非工程项目,不列入工程建设计划,这是不合理的。设想整平10cm高差,一亩地需搬运33m3土方,对于一个几十万亩上百万亩灌区,其工程量非常巨大。埃及的经验灌排渠系的投资占灌区建设投资的30%,平地占70%。平整土地在灌区节水改造中应列为重要工程项目。平整土地是节水农业基本措施之一,激光平地是国际上先进的平地技术,已在许多国家普及,我国大型灌区改造也应发展,但必须把平地列为工程项目才有可能推广,抓好这项工程,将使我国节水灌溉前进一大步。
(6)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加农产品产量和产值全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它包括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品种选育,土壤肥力提高,栽培技术改进,化控和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等,不仅使粮食产量增加,还给农民带来显著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灌区节水改造不仅要做好工程建设规划,同时还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确定灌区发展目标和步骤。如甘肃引大入秦工程浩大,207km干渠即有111km的隧洞,13km渡槽和1.9km的倒虹吸,已投资24.5亿元,94年干渠建成通水灌溉,设计灌溉面积98万亩,完成渠系配套面积57万亩,由于灌溉效益不高,已有弃耕面积9万亩,实灌面积仅有48万亩,秦王川灌区土层较薄,仅1~2.5m,而北部地区不足1m,不宜发展灌溉。建议该灌区转变以粮为纲的思想,组织力量进行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与时俱进,不仅把灌区建成现代化农业基地,还应与兰州市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引大入秦工程效益。
(7)加强灌区体制改革和管理
灌区实行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经营管理体制已在一些灌区实施,应不断地总结提高,形成我国有效的灌区管理体系。为了促进我国节水农业进一步发展,使各地对农业节水从原则上(口头上)重视到见之于行动,则必须使节水对投资者有利。为此,
①应划分节水项目的受益者,对国家有利的项目,应国家投入,对农民有利的农民投入;
②实行水权制,定额管理,超额用水,收费累进制;
③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益,增强农民承受能力;
④农业节水与改造中低产田结合,通过改善排水条件,防止土壤返盐,减少压盐用水,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用水效率,使农民得到改良土地的实惠,同时也节约了用水。
4.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是提高用水效率
节水农业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用水效率的农业,我国这两项指标都较低,水的利用率0.4左右,水的利用效率仅有1kg/m3左右,国际先进国家为0.8~0.9和2kg/m3。在国际上,各国发展农业节水的道路不同,灌溉面积小,国力、科技力量强的国家,如以色列和欧洲一些国家发展微灌和喷灌,水的利用系数高达0.9。一些灌溉面积大,国力、科技力量强的美国、俄国,既发展节水地面灌又发展喷、微灌,各占一半,水的利用系数0.7~0.8,灌溉面积大,国力和科技力量较弱的如印度、巴基斯坦和埃及主要发展地面灌溉,也发展小部分喷灌、微灌。我国属于后者,应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
近些年国家重视节水农业,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列入国家建设项目,西北地区一些灌区防渗率已达到60%以上,井灌区水的利用系数已达到0.7左右。在继续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基础上,节水农业建设的重点应转移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上来,加强节水农业增产技术的推广,把提高用水效率作为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
农业用水效率也称水分生产率(WUE,Kg/m3或Kg/mm·亩),即单位耗水量生产的作物产量。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率不同,西北地区各省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率如表3。
表3:西北地区各省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率
作物地区产量水平(Kg/亩)水分生产率(Kg/m3)
春小麦宁夏294.80.70
冬小麦陕西336.11.30
甘肃345.41.04
春玉米陕西379.21.20
甘肃356.51.33
宁夏357.20.85
内蒙古545.41.50
夏玉米陕西364.21.52
高粱内蒙古336.52.56
水稻宁夏348.50.15
棉花内蒙古418.90.55
陕西80.680.21
农业用水效率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作物单产增加和节水技术提高,耗水量减少,农业用水效率提高。如陕西省泾惠渠灌区近20年来(1980~2000)灌溉面积减少,产量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水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1980年的0.67kg/m3提高到2000年的1.4kg/m3(见表4)。
表4: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水分生产率
年份实灌面积(万亩)降雨量(mm)年灌溉引水量(万m3)地下水开采量(万m3)斗口下总用水量(万m3)田间净灌溉用水量净灌溉定额(m3/亩)总耗水(m3/亩)平均单产(kg/亩)水分生产率(kg/m3)
198098.0394.4410962140749311.236983.4377.4640.3425.90.67
198194.1654.2372901858443903.032927.9349.9786.1464.10.59
198292.2508.0391621433240923.030692.2332.9671.6578.50.86
198374.4791.2246561015926900.420175.3271.2798.7567.00.71
198469.0699.3207741184425949.519462.2282.1748.3553.00.74
198586.7447.2206151043924436.618327.4211.4509.5516.01.01
198683.0360.5260852185339564.729673.5357.5597.9524.00.88
198768.8476.9200221924032834.924626.2357.9675.9590.30.87
198866.4713.214696932319301.614476.2218.0693.5526.60.76
198978.7512.2199571485228375.821281.9270.4611.9571.70.93
199079.8522.4203101178825578.519183.9240.4588.7561.70.95
199171.1443.2203451648230296.322722.2319.6615.1566.20.92
199269.9569.7173362013231903.123927.4342.3722.1625.10.87
199364.3374.514914851718643.613982.7217.5467.1660.41.41
199488.6448.4143031750327214.720411.1230.4529.3588.61.11
199568.3416.9133451236021421.316065.9235.2513.2627.51.22
199670.6517.5161311308824040.918030.7255.4600.4641.31.07
199768.2295.6160851535326274.719706.0288.9486.0655.31.35
199870.7498.0121961006118342.113756.6194.6526.6715.01.36
199967.3428.8150041522525412.719059.5283.2569.1726.51.28
200068.5358.9123891698425396.119047.1278.1517.3724.51.40
泾惠渠灌区的实践可以说明,控制和减少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可行的,这是我国农业节水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最高的当属山东省桓台县,1999~2000年和2000~2001年为干旱偏枯年和平水偏丰年,选用旱麦莱农9214和莱州3279,只灌1~2次关键水,每亩平均产量517.75kg,比灌4次水的当地高产济麦增产66.75kg,全生育期耗水239m3/亩,水分生产率达到2.17kg/m3,2001~2002年为特大干旱年,降水量仅71.6mm,灌水3次(146m3),莱州3279小麦亩产平均548kg(最高地块达到641.6kg),水分生产率达到3.07kg/m3,比灌5次水的当地高产济麦增产51kg。提高以作物节水高产品种为主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节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出现一些如“金谷子”“饲料桑”等节水高产作物,研究耗水少,高产农业大有可为。我国应在节水农艺措施方面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建立我国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年鉴》编委会,2001,中国水利年鉴,2001,中国水利出版社,北京
2.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可持续发展与节水战略研究调研资料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