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8 08:50: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境专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教学形式多样化,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授课程内容采用不同形式。对于基础性知识的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适当的留出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或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培养自学能力。在讲课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些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讨论解答。讨论是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必须学会在讨论中学习。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便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辩论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中,结合N、P元素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以人工湿地为具体实例,让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组讲解人工湿地不同处理工艺及各工艺不同反应阶段中N、P元素的转化及涉及的微生物类型。通过这种形式在教师或学生主持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争论、辩论来学习知识,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3不断完善多媒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下却呈现出一幅非常生动而有趣的图象。采用多媒体课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尤其在讲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污染处理工艺流程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如文字、图片、照片。影像、视频资料等,以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行摄影、实况录像等采集资料,以形成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的微生物形态结构污染代谢原理、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实验操作演示等声像丰富,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微生物世界逼真地展现出来把抽象性的阐述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例如以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为例讲解病毒繁殖过程、革兰氏染色方法、培养基的制备、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运行等内容可采用教学录像、动态仿真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讲到相关微生物在环境治理的应用时,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这样即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信息。
4积极组织认识实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为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和固体废物生物填埋场进行参观实习,设身处地的深入了解工艺。任课教师也要利用课余时间到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处理厂、工厂企业等了解工程应用情况,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并在教学中用生动的工程实例讲述概念。例如,在讲解废水生物处理原理、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时穿插大量的工程实例。说明相关理论是怎样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又是怎样回到实际中去解释或解决问题的。只有找到了理论的应用场合,才能称真正的理解或掌握了这个理论,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将工程实践中的最新案例及时传达给学生使之多了解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环节相关的知识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性的手段之一。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时间能否保证,实验课程结构是否科学,是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现展对人才需要的关键。微生物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微生物实验中要将组织实验,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根据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特点,可将相关实验设计为一个或几个连续性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如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及景观水体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使学生将学到的实验基本技能系统地综合应用到实验中,并巩固基本技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促使学生认真完成好每一个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许多基本操作可反复进行,能使学生熟炼掌握基本操作技巧。在讲授实验课时,重点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和历届同学易出现的问题。另外,我们还布置了实验设计的大作业(高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报告完成中,分析与讨论部分是很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实验问题和结果的分析、讨论,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战略问题,环境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手段备受人们关注。
1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现状
实践中,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的功效不大,推动力空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环境审计依据不足
环境审计依据既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虽然新审计准则中已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但其仅仅是在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对环境事项考虑所进行的规范,而且其完善程度和适用性还有待验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被认可的环境审计准则。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会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而较少开展环境审计业务。
环境审计的开展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的情况,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我国至今未建立环境会计,造成环境信息的确认、计量、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环境信息披露产生随意性。因此,尽快建立环境会计规章制度,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报告准则,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并使环境会计核算尽快付诸实施,才能为环境审计奠定良好基础。
1.2缺乏专业环境审计团队
环境审计对审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除了要有所需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备社会学、工程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中现有的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人员,未全面涉及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随着环境审计业务的进一步拓展,环境审计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环境审计人员。因此,缺乏专业环境审计人员也是当前阻碍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因素之一。
2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992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一份题为《环境审计和会计职业界的作用》的研究报告,指出注册会计师在未来环境审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社会审计而言,积极开展环境审计也是很有必要。
2.1有效满足环境审计信息的需求
信息不对称使社会公众对企业提供的关于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持有谨慎的怀疑态度。这些信息又是评价企业环境责任所必需的,需要对这些信息的可信程度进行鉴证。因此,社会迫切需要关于环境审计信息的中介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突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鉴证信息的需要。
社会公众为了正确区分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不同的企业,以便在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上进行差别对待,促进社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有关信息进行鉴证。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特征和职业道德来看t由于这一中介组织的“第三者”身份,在业务处理时能够比较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环境审计服务活动,使确认的环境信息有较高的诚信度,比较容易被信息使用者接受。
(2)为企业提供环境审计信息服务的需要。
企业忠实地履行了受托环境责任需要注册会计师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提高企业所公布信息的可信程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企业为了从资本市场上筹集所需的资金,会尽力披露一些投资者关心的有利的环境信息。为了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就需要聘请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这是独立环境审计产生的内部动因。
2.2拓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需要
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任务不是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如何分得一块大“蛋糕”,而是如何共同把“蛋糕”做大。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拓展审计业务,增加盈利渠道,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新兴领域,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继续存在,环境审计也会成为审计学中一个长久存在的分支。2.3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
环境责任的存在,在相关的主体中形成了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受托人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从事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而委托人也可能出于某种目的而隐瞒真实信息,结果使受托环境责任得不到全面有效履行。由第三方专家独立地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促使受托人尽职尽责履行受托责任,又可以大大提高受托人出具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信息的有用性。由此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独立第三方身份,为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措施
社会推动力空缺成为社会审计在环境审计领域发展的障碍,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减少阻碍因素,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审计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发挥。具体来说,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和开展环境审计的措施和建议主要有:
3.1规范环境审计执业评价标准
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健全环境审计执业规范和评价标准,对环境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报告等做出规定,使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加快建立环境会计
环境审计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活动的情况,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当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审计的要求严重背离。因此,我国需加快建立环境会计,同时加快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一方面,要尽快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给会计人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应采取其他鼓励措施,鼓励企业对经济活动中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效益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促使环境会计的实施。
3.3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环境审计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其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聘请环境事项专业知识顾问。也可以鼓励其成员取得注册环境审计师(CPEA)资格。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环境学及相关知识培训,重视吸纳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建立起一支结构优化、高素质的环境审计队伍。
二、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互结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一)引入实践教育,多动手,提高操作能力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用实践动手能力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设计教育的核心点,要解决设计问题必须要拥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相对来说非常的枯燥,但是不学习理论知识,设计问题根本就不能进行分析和解决,也根本无从下手。针对于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多是没有生动形象的事例,因此会导致很多的人失去学习的激情,因此要将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理论知识能够更多的融合在一些工程实例中,这样就能够避免学习的枯燥,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的让同学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参观,或者是老师在实验基地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到每个设计在工程中的原理,在这样的一个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将老师讲的内容,马上进行感知,加强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模拟实践,确定课题,展开设计仅仅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和感知是不够,还要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手来。环境艺术专业真正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一名真正的设计者对于项目的全过程肯定是了如指掌。从项目的招标、投资成本、预算、设计等多方面都有一个设计,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能够得到最终想要设计的东西需要的成本和所获得的价值。而在课堂上根本就不存在这些,因此没有一个实际的项目作为事例,就没有真正的问题出现,因此也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就可以做一个模拟的实践练习,首先要选择一个课题,然后和实际的项目结合起来,进行“真正的实践”,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帮助让学生针对去实地参加实践,或摘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针对此特点提出适合于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方法。根据改变和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有更多的激情,让他们更喜欢这个专业,为储备专业型人才做好工作。关键词:环境艺术;实践教学者通过实践模拟大赛来进行。在实践模拟中,老师可以确立课题后让学生自己去做市场调研工作,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实践中可能要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材料类型、成本、工艺流程等多方面问题;然后制作方案,并且画出草图,做出模型,分析可实施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策划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大家都能够看到别人实践中比比自己好的方面,使其能够找到自身的劣势,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交流和互动。
三、建立或通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依托于网络视频,开展主题研讨以网络为依托进行网络主体研讨,是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一大创新,学科专家选择目前教学改革中最受热议的话题进行研究。学员可与他人共同研究或自主研究,也可与学科专家急性课题研究。学员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后在轻松的研究环境中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可编写自己或团体的研究报告、研究心得等,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贯穿着学科专家的引导,在研讨最后学科专家可帮助学员总结学习经验,并对学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指导、点评、鼓励帮助推广等。将价值含量高、丰富教学经验转为研究成果成为网络平台的共享资源,在无形中加速了新型科研成果的推广,并快速的产生社会效益。依托于网络视频开展主题研讨的方可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放置与理论层次进行研究,将理论引入实际,从而提高学员教育理论素质、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加速教师从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质的飞跃。
(二)依托于教师博客,积极促进教学反思教师博客是各个学科年级的教学通过网络博客技术,以文字等方式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经验等上传至博客共享。跨越了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将教师个人是知识显露出,使之共享。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人员均深刻的了解到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在网络平台中应侧重于网络博客部分的构建和完善。学校可往以下两点进行推动构建,第一,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购置一款性能优越的电脑作为网站服务器并创建校园教师博客网站。第二,在校内加大校园教师博客网的宣传力度,并鼓励教师在网络上注册,创建个人博客。校园教师博客网不仅是教师电子版的教学日记,他与传统日记相比更易于交流,传播迅速,并且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经验并不是只依靠时间的累积而成的,也是教师经过许多的反思后得到的教学经验,是教师一生的宝贵财富。教师博客与一般的教育论文相比更符合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太多的约束限制教师。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因此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三)依托于教研论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依托于教研论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教师合作研究的方式,将教师团队精神最大化发挥,通过集思广益、多角度分析等开展备课。备课时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进而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集体备课创造了可能,在教研论坛中开展集体备课是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一项重大突破。该模式的优点为:在备课平台中。教师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与其他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最大程度上的弥补了备课时间、资源、人员等方面的不足。与传统备课方式相比,论坛是一个开阔的空间,可以无限制的进行更贴,主题也可随时的并未修改,也就是说网络备课可以无限延伸。这种方式跨越了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阻碍,同时扩大了集体备课的辐射面,提高了参与教师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更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构成课程应该打破只对传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制作技能上,而应与本专业设计结合起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构成教学观念应顺应时代潮流,融合设计教育的崭新理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成课作为专业课的前奏课,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充满了好奇感,而我们的构成课还是停留在常规的基础概念和练习上。所以在授课之初,就应该站在专业方向的角度来确定课程大纲。发现并感受到构成与专业的碰撞。如构成课的练习一方面要注重造型训练,渗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意识,另一方面要从审美的因素来考虑画面效果,构成教学强调以造型训练为核心,先抛开一切实际因素的限制,简单地从纯形式的角度探讨各要素的特点及规律。将抽象形式练习与空间设计进行密切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提倡去生活中发现一些美的构成法则,在立体构成的学习中可以从构成的基本要素入手,将点、线、面的形态要素与组合关系置入具体的空间环境中。如选择现代主义著名建筑名作进行解析,主要训练对几何体构成与有机造型的空间的推理猜想与复制。也可以利用“九宫格”的练习方法,以此网格为参照线,利用一定的材料如卡纸来围合,限定或分隔出各种基本空间组织关系,成功的将点,线,面与空间的梁,柱,墙等具体建筑要素结合一起,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另外强化对二维形态、色彩、立体造型、空间、媒材等“构成”元素展开综合研究方面的内容。如:将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对视觉语言的整体组织和把握能力;将媒材与立体构成有机结合,以训练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细节表现能力;将立体构成和空间构成相融合,以培养学生对建筑形体、空间、比例、结构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在色彩教学中,引入电脑。程序被简化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落到了色彩本身上,在数字媒介的带动下,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上推陈出新,这种以思维训练和创造为研究主体的互动的教学新秩序,可以使构成与技术得到完美地融合。
二、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学手法,增强学生兴趣
一方面,教学中采用“纵横双向结合”的方式,将环境设计专业社会实践中的“软装”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意识。综合性的训练时,创作应围绕专业去选题,如以展示空间为中心展开,要求学生分组到株洲市区的商场里去调研,将构成与橱窗、陈设设计等相联系,要求考虑点,线,面在空间中的应用法则;或以景观设计为中心展开,同样的要求学生分组到炎帝广场等室外空间去调研,将构成与场地设计、地面铺装、景观小品等相联系。在景观的地面铺装与构成组合关系联系起来,如广场地面铺装一般都以发射或同心圆的构成居多。那么我设计点元素的构成时,就可以从实际的空间中去提取。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形象生动地找到环境艺术设计与构成的契合点。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直观地体会构成与室内外空间的关系。同时辅以照片和徒手绘制的形式记录,分析其构成的特点。而在构成的作业中,材料的选择上纸材、金属材料和废品的再利用和生活用品的再设计等多样化选择与处理。通过此类教学让学生快速愉快的认识到构成与本专业密不切联系。构成课的教学,应该着重于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让思维模式达到要么具有一定的广度,要么具有一定的深度,为日后的环境艺术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训练中,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鼓励学生的作业做有特色的创造表现,避免出现过于单一的概念化的作业。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转变,鼓励学生作业打破传统模式,,教学成功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格调清新、趣味盎然的设计作品。
三、结语
构成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设计方法和思维训练的课程,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实际运用性,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在本次教学中我们会更加注重从环境专业本身的设计特点出发,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改善课堂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去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同时也希望构成作为基础课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后续专业课程能提供更大的帮助.
作者:刘芬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里的精神[M].吕澎,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2](苏)马卡连柯.教育诗[M].温哲仙,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3]虢海燕.贴近生活学习构成[J].现代装饰(理论),2014(12):192-193.
[4]雷鸣,史庆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构成教学改革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4):110-111.
2信息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
2.1教学层次设计
本论述以《机电专业人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就教材内容、实训项目等,与现场长期从事培训的人员进行研讨,分别从教学信息系统、教学过程、教学产品进行分层次设计,然后根据层次结构组织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
2.2教学模式设计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是以多种信息技术为教学支撑环境,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一种信息环境下强调自主学习活动形式的教学新模式设计流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就是基于网络的教学信息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突出网络在机电专业师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构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体现出自身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学过程、媒体作用等几个方面。例如通过构建在线学习系统,这种教学模式是利用学校的优质师资,依托公众多媒体通信网进行远距离交互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学习模式的实施依赖于多个因素,学校支持、学习小组建立以及远程网络学习支持系统等。
2.3教学内容组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机电专业课程群教学内容的组织是设计的难点,其课程群融合了机械、电子两大专业课程群的知识点。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应用》、《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课程,这些基础课程群既有较强的独立性又彼此紧密联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可以充分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将不同课程群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机电专业基础教学内容和专业技能。例如,机电专业不少基础课程都不同深度、层次的讲述过螺纹连接的相关知识点,我们就能从每门课程教学立足点开发其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连接动画、图例和一些文字资源等。并且,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这些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可以非常清楚地体现,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可以综合到一个网络在线学习环境中。此外,还需要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人员能够认识到机电专业课程群具体的教学侧重点,例如《机械制图》侧重于画法教学而《机械基础》侧重于连接与传动关系的讲述,这就要求多媒体课件在信息资源的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施过程
(1)专业群“一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在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统筹规划下进行
从平台与平台,平台与模块,基础与专业,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与态度等多维度进行整合调整,明确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和学分比例,实现整体优化,使整个课程体系能紧紧围绕专业群培养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相互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以及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
(2)专业群的平台功能是“结构承重”
室内设计等四个专业的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基础培养要求决定了公共平台建立的厚度、宽度和强度,即能满足专业群学生在设计领域的审美素养、思维方法、职业精神、基础技能等的要求。平台的层次则应相对简约,能够支撑各专业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
(3)空间环境设计专业群的模块是将各专业进行“课程打包”
遵循“既独立又可连接”的原则,构成一组结构相对完整的课程,呈多学科、多方向、多角度、系列化的发展,以满足各专业学生构建独特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需要。
三、专业群建设整体推进为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进行专业体系建设的同时,专业群建设其它几个子项目整体推进为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1)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内涵。
(2)有序推进实训体系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经科学论证和精心实施,通过对兄弟院校的调研,我们对专业群校内实训室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基础、设计表达、设计创意、工程造价、装饰纹样等13个实训室已基本建成。
(3)初步建立了专业群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的领导下,在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制定章程、签订协议、完善制度明确双方职责,探索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技能型人才机制,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技术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就业等方面,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体制和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一、现阶段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毕业论文积极性不高,就业压力大
传统的毕业设计绝大多数是由指导教师先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出现多个学生做同一题目、一个指导老师连续几年题目不变现象,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真题少,缺乏针对性、综合性和知识的更新,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教学资源和时间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的激增,高校教学资源紧缺已成为众多高校在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主要表现,如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只能满足平时教学环节的需要,对于毕业论文这样特殊的教学环节略显不足;还有毕业论文教学中出现一个教师指导十多个学生的现象;经费不足,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科学数据的获得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收集,有的还需要进行实验、试点、走访、调查等工作,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而由于体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境。时间不足,因受就业压力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忙于求职应聘,一部分学生忙于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相关考试,以扩大他们的就职面,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考研,忙于研究生的复试、调剂。
3、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增强
长期以来,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实践教学条件匮乏,工程技术师资队伍弱,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形成了重视课堂书本教学“轻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在校内完成,学生很少有真正面向生产实际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优势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是指利用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和企业的经费、场地、设备优势联合指导毕业论文,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拟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以学校为主实行双导师制度,共同监管。
1、有利于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的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习是高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论联系实践,并深入了解所从事的专业,拓展视野,增加社会经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2、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模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毕业生从企业中获得了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为未来的工作进行了一次预演,缩短了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磨合期和适应期,增加了实际工作的经验。企业通过学生在现场工作的表现对学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可以从中聘用适岗的员工,降低了企业人才聘用的风险和成本。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机会。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则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站。
通过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不仅可巩固学生所学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作为指导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过程,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把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放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2.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出发,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好毕业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在接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任务后,应立即着手指导准备工作。首先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自己科研工作、实验室条件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向,选好毕业论文课题。由于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所以为顺利完成所选课题,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应做好所选课题的预实验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选题。选题时既要注意学生所学课堂知识的深入和强化,也要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同时考虑实验室的实际条件和可操作性,力求使课题设计合理,确保毕业论文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同时所选题目应具有研究意义。例如,对当地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会增加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的了解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3.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文献资料,而且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综述,并根据课题的基本要求及自身对课题的理解写出实验设计方案,经过讨论、修改,最后确定出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工作中,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对出现的问题注意分析,并想办法积极解决。对于实验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和新仪器,更需要指导教师的耐心帮助。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应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4.精心指导,耐心修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能力
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需要教师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难度,一般毕业论文均要求上万字,然而学生平时的习作不过三五千字,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理论和实贱系统性地提高,因此必须有教师指导。指导步骤一般是:选题、定题,拟写提纲,定提纲,与初稿,改初稿,与二稿,改二稿,与三稿,改三稿,最后定稿。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学生虽然在实习阶段已经把论文写出,但质量根本达不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切实把好关,严格按照步骤来指导论文。反复的修改不是刁难学生,恰恰是指导教师的责任所在。
论文答辩是检验学生对课题了解程度的全面考核,也是训练学生组织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次难得机会,因此,在论文答辩前,应与学生一起反复推敲答辩内容,传授答辩技巧,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通过论文撰写和答辩,不仅使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均得到提高,还可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和宣读论文的表达能力。
5.树立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真正把自己融入实验室,首先认识到实验室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尊敬师长,搞好同学之间团结和协作,要互相帮助。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产生、定义与分歧
新闻专业主义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①,在美国政党报刊瓦解后,报业媒体越来越关注经济利益,以普利策与赫斯特之间的黄色新闻大战为代表,报刊越来越低俗化、商业化。与此同时,要求新闻公平客观独立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新闻专业主义作为煽情主义与商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各自的博弈中逐步确立。慢慢的,客观报道的技巧变成了一种信念、标准、一种价值观,也成为一种程式②。上世纪90年代后,新闻专业主义已成为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理想的新闻理念,是新闻从业者在采写新闻报道、传播新闻信息过程中向受众呈现出最贴近新闻事实的职业要求。该理念涉及到媒体社会角色,新闻工作的基本性质,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和身份认同,新闻实践的行业规范和评判标准等方面的理念。③在坚持媒体及从业者独立自由的前提下要求其对新闻事件做客观公正的报道,服务公众利益,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中说:“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指,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应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④
在新闻实践操作层面上,新闻专业主义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理念与实践的分裂这一深层矛盾。新闻专业主义自身具有难以摆脱的理论困境:新闻专业主义赋予新闻自由过于宽泛的界定,尤其是对其绝对性和相对性、合理空间和必要界限、主体道德自律和外界必要制约等几组对立的命题都尚未有完善的理论加以科学界定。⑤因为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绝对的客观、中立报道,而现实操作层面只能实现相对的客观,新闻从业者在力求客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甚至是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形成的固有的框架设置等都是影响客观报道的因素。无论是在政党控制下的报业还是适应商品社会产生的报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限制,新闻媒体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自由独立。
二、新媒介环境下媒体传播特征及表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集互联网、电视、手机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媒体、互动性传播对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极大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在新的媒介环境变迁下,媒体的信息传播表现出新的特征。
在当今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单对多传播模式,形成了多对多,单对单的传播模式;由原来的点到面的传播发展为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在丰富了传播内容的同时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受众见证了微博的力量,它以短小、迅速、及时、广泛、互动传播优势将受众、媒体、两会代表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社会媒体(social media)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的新闻线索,利于进行深度报道;新闻当事人、评论家等的观点评论也为传统媒体广泛引用,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但也对新闻专业主义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传播渠道及信息接收渠道的多样化使受众接触海量化的信息,海量信息的存在增加了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不确定性,对媒体及从业者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海量的网络信息加剧了新闻真实性甄别的难度,这是对新闻记者专业素养的考验。在海量的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极易被“埋没”,而虚假信息也极易盛行,对信息真假的甄别加大了对新闻记者专业技能的要求。
三、新闻专业主义遭遇的现实困境及思考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要求媒介及从业者对公众服务并负责,坚持自律与他律,但新闻领域的自律与他律和独立自由本身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客观性是指依据事物的是非曲直如实报道现实;客观化是依据人为的意识形态宣传来对现实进行虚构。⑥因此,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客观报道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报道并非片面地强调绝对的客观,因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一种反应事实的状态,而是反映现实的一个过程,我们能追求的只能是相对的客观。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困境直接导致了新闻从业者的实践困境,其标准不是绝对化的要求,而是从事实践的过程中力求达到的相对的标准。
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中我们了解到,整个大的社会结构是由相对独立自主的小社会构成的,每个小的社会都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但又受其大的社会结构的制约。“新闻界是一个小的独立的小世界,有着自身的法则,但同时又为它在整个世界所处的位置所限定,受到其他小世界的牵制与推动。说新闻界是独立的,具有自身的法则,那是指人们不可能直接从外部因素去了解新闻界内部发生的一切。”⑦新闻界受到了来自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受众方面、以及来自新闻界内部的制约,这些因素相互抗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新闻人所需面对的复杂的媒介环境。来自政治的压力,对经济的过度依赖,受众的期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新闻工作者追求新闻专业主义成为了一种理想,现实的困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该理念产生质疑。 转贴于
政治领域对新闻界的控制体现在多方面,即便是在提倡独立自由媒介环境的西方国家,官方也是通过各种渠道控制影响媒体。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发言人制度、新闻检查制度等控制消息来源或者控制舆论引导。我国的新闻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该体制是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而做出的调整。事业单位的性质使得政府可以统一媒体舆论导向,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采取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是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它折射出了政治及资本对媒体的控制。
资本对媒体的控制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以媒体是社会第四权力自居的西方社会,近几十年来,市场导向新闻学(market-driven journalism)正在盛行。市场导向新闻学是指新闻机构的市场取向,建基于找出或者制造出一种消费者的渴求,而新闻传媒的任务是独一无二地满足传媒消费者的需要,新闻最终成为彻头彻尾的商品。⑧在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各大媒体为占领市场份额,迎合受众的需求,新闻越来越低俗化、娱乐化、庸俗化。策划新闻事件大行其道,越来越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宗旨。资本的渗入还体现在广告的介入,广告是媒体尤其是报刊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无形中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越来越多的软广告见诸于媒体,足见资本对新闻界的控制。
在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媒体组织内部严格的操作流程及受众的阅读期待构成了影响新闻采写客观中立的隐形因素。新闻产品的正常生产得益于媒介组织内部严密的采写、编辑、发行流程,媒体机构内部的等级体系划分使得新闻记者各司其职。记者不可能采写不在视线范围以内的事件,也不会采写超越自己领域的事件,这是媒体组织内部对新闻从业者的束缚。另外,在争夺眼球效益的竞争中,为应对同类媒体的竞争,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已发生改变,最大限度的迎合受众使新闻媒体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庸俗化、低俗化、虚假化,这与新闻从业者应坚持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背道而驰,从业者在面对大的社会环境时,也只能适应性地妥协,这便是新闻专业主义很难走出的困境。
对于新闻人应坚持的专业主义的困惑与探讨伴随着它的产生而存在,它有其产生的社会地域文化背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与实践需结合我国不同的环境背景而加以本土化。需在考虑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前提下考虑不同媒体的定位、不同受众的需求,而非绝对的新闻专业主义教条化。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客观中立并非绝对的客观中立,绝对的客观是做不到的,新闻人应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尽最大努力还原客观事实,做到相对的客观,这是秉持专业主义的新闻人应具备的品质。■
参考文献
①塔奇曼 著,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做新闻》[M].华夏出版社,P7
②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393
③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J].《新闻学研究》(台湾),2002(71)
④⑥J·赫伯特·阿特休尔 著,黄煜、裘志康 译:《权利的媒介》[M].华夏出版社,P28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