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05 08:24: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检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检测论文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国家的公路工程的建设,但是很多时候工程为了追求提高公路工程的建设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于公路工程实验检测工作的重视,所以现阶段公路工程项目中,由于缺少对于实验检测工作的认识,导致公路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因为实验检测工作团队缺少业务水平突出且经验丰富的监理检测人员,或者是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缺少专业的检测技能,对于工程中检测出现的问题不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工程不能够顺利的进行。甚至有的时候,检测人员缺乏对于实验检测工作的重视,在进行检测工作时候缺少工作责任心,导致实验所得的数据缺少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时候相关的监理单位没有根据标准的规定进行平行实验,有些单位还不具备建立完善的抽检实验室,在这样的监理环境下得出的实验结果令人担忧。

1.2缺少健全的实验检测条件

目前我国的一些公路工程的实验检测室中缺少健全的实验检测条件,这样严重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实验检测水平的提高。主要原因是缺少对于实验检测工作的重视,对于实验检测设备的投资不够,很多实验室还应用比较落后的仪器设备,使用的检测手段还停留在原始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实验检测设备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公路工程对于数据准确性的需求。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实验检测条件还处于落后阶段。

1.3缺乏科学合理的实验检测管理制度

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科学合理的实验检测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实验室却在这方面缺少明确的制度,导致工作人员进行公路的实验检测工作的时候,按照个人的主观意愿进行检测,最终导致检测的结果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还有的一些施工单位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制度规定的不全面、不详细。导致工作人员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频频发生检测频率不达标,私自篡改不合格的检测数据等不良的现象。这些不良的现象导致公路实验检测失去了真实的意义,而只是流于形式。对公路工程质量的控制会带来严重的隐患。

1.4缺乏完善的实验检测的监督机制

公路工程实验检测的数据的真实性对于工程的质量的保证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实验室的监督工作十分的重要,目前一些出现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实验经费而减少对这个工作的资金投入。然而作为监督机构的监理单位没有自己的健全的实验室,和施工单位的检测工作使用同一所实验室,这样完全的违背了监理实验检测的监督工作的意义,导致实验检测数据缺乏真实性。从而导致监督工作不能有效落实,使得很多不合格的检测报告变成合格,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带来巨大威胁。

2完善公路工程实验检测的措施

2.1提高实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公路工程的实验检测的主体是检测人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质量。所以应该提高实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完成。首先应该对检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考试和考核,并且对于成绩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态度。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检操作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实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检测人员,提高工作团队的整体实力。

2.2建立完善的实验质量检测机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立健全相应的法治对于保证公路实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公路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建立公路工程实验检测的目标体系,明确检测的具体目标,使公路工程的检测有依据,还要进一步的完善责权体系。

2.3提高对公路工程验收工作的重视

验收工作是整个公路工程的收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监理单位应该在进行验收工作的时候,把握好整个工程的质量检测的关口。充分利用好实验检测这一有效手段,对于工程的每一项都进行仔细的检验,从而保证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被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

篇(2)

2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措施

2.1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的技术和素质现阶段,很多施工技术单位,其施工技术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试验检测人员的数量较少,整体试验检测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十分有限。针对于这种问题,要加强对试验检测人员的技术和素质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整个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素质。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指派工作人员参与相关的专业培训。

2.2对招投标制度进行构建针对于当前招投标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要进行完善,并且构建科学相关管理制度。在试验检测招投标工作中,只有保证制度的完善,才能提高试验检测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效果。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开展已经向市场化和规范化迈出了脚步,并且作为工程项目中的重点内容,试验检测也采取了招投标的模式。通过招投标工作的开展,选择具有良好信用度和业务能力的招投标机构部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试验检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高数据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可信度。

2.3加强试验检测行业管理现阶段,当前试验检测行业发展不规范,相关管理能力有限,加强试验检测行业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采取诚信信息平台的方式,可以提高对检测单位的管理和约束能力。诚信信息平台的监理,可以对于一些虚假数据的现象进行管理和处罚,有效地提高了检测单位的规范性。针对于检测单位中,存在的个人编造虚假数据行为,要在检讨和通报批评的基础上,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惩治措施来避免出现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

2.4提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智力问题的重视,并且各个质量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循质量第一的方针,通过开展治理管理措施,进而更好地加强质量管理水平。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地推进质量自检工作的开展,提高内部质量监督和管理水平,不断打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2.5规范化地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在进行试验检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于相关工作流程和规范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完善。在试验检测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制定上,要采取专用的标准,并且对于数据输出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行重新梳理,避免出现试验检测数据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试验检测的质量。

2.6建立科学的试验检测流程要想提高试验检测水平,建立科学的试验检测流程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进行公路工程原材料、成品材料(填料、水泥、石、砂、预制构件以及钢筋等)、半成品等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相关实验检验的规章制度、流程以及技术规定来开展相关检验的工作。只有保证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准许其在工程中使用。对于一些没有检验合格的材料,则要严格禁止其在工程中使用。其次,还要严格地对材料是否满足实际施工的技术需求来进行确定。在进行材料的常规检验单同时,还要结合不同材料的不同特性以及工程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必要的非常规检验。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要在施工之前,主动地提交给监理单位完整的出厂证明、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以及相关实验报告。最后,对于新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也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先进行试验检测,经试验可行后方可推广使用,禁止盲目施工。

2.7加强试验检测收费合理性在当前试验检测工作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的收费标准,并且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收费标准不适用于当前试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在试验检测的收费标准制定上,要严格遵守相关物价局的规定,并且对于试验检测工作的收费标准进行细化,通过加强试验检测收费合理性,从而让检测市场实现健康的发展。

2.8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当前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细化的问题,我们要从制度的角度来开展试验检测工作。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和完善,已经不能对当前公路建设工作进行满足。通过对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才可以真正地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对于试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上,要加强监管,并且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

篇(3)

通常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只要有以下几个流程,首先是为了彻底全面的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当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予以充分的检测和了解,要对软件设计过程中最小的模块进行进行全面的测试,之后是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对组装的系统进行检测,此外还要对与之相关的体系机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其次就是要在做好了上述各项功能工作之后,还要对软件自身的有效性和功能性进行详细科学的检测,最后一点就是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测试整个软件在各种环境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当前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只要方法

首先是形式化的检测。形式化的安全监测实际上就是根据具体的要求来建立软件应有的数学模型,之后通过对应的标准化语言对其进行格式化的说明。形式化的安全监测通常有两种检测方法,一种是模型检测,一种是定量检测。其次就是在模型基础上的静态安全检测。模型安全监测一方面是通过软件行为和结构构建的一种方式,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可供测试的模型,这种模型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读取,在工作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模型安全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限状态机检测,一种是马尔科夫链检测、再次就是语法检测。语法检测实际上就是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措施对软件在不同的输入条件下所产生的反应是否相同。四是基于故障注入的软件安全检测。故障注入的安全检测是应用故障分析树与故障数的最小割集来检测的。五是模糊测试和基于属性的测试。基于白盒的模糊测试较传统的模糊测试技术有很大进步,白盒模糊检测方法有效地结合了传统的模糊测试技术和动态测试用例检测技术的优点。六是混合检测技术。能有效地改善静态技术和动态技术检测存在的一些缺陷,从而更好地对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进行检测。七是基于Web服务的检测技术。它是一种基于识别内容的分布式Web服务器技术。具有语言中立、互动操作性强等优点,能够将复杂的安全检测分解为子安全类型进行处理,以使其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复杂的安全检测的需要。

2软件维护的主要类型

2.1改正性维护

改正性维护是指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这方面的维护工作量要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17%~21%。所发现的错误有的不太重要,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其维护工作可随时进行:而有的错误非常重要,甚至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其维护工作必须制定计划,进行修改,并且要进行复查和控制。

2.2适应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是指使用软件适应信息技术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这方面的维护工作量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18%~25%。由于计算机硬件价格的不断下降,各类系统软件屡出不穷,人们常常为改善系统硬件环境和运行环境而产生系统更新换代的需求;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和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断提出新的信息需求。这些因素都将导致适应性维护工作的产生。进行这方面的维护工作也要像系统开发一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3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方法

3.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

如果要一个可维护性的程序满足可理解的、可靠的、可测试的、可修改的、可移植的、效率高的和可使用的7个全部的要求,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是不显示的。但是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以及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是相互促进的,而效率和可移植性以及效率和可修改性是相互抵触的。因此,要明确软件所追求的质量目标。

3.2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

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软件质量和减少软件费用,并且稳定性好,容易修改、容易理解,易于测试和调试,因此可维护性好。

3.3建立明确的质量保证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质量保证检查,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以及软件维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篇(4)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完善对策

(1)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在原有基础上,出台一些实施细则,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以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行为,强化行业的自律能力。另外,还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对进入水利检测市场的检测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与信用评价,对出具虚假检测数据、检测报告的机构进行严格查处。

(2)通过良好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来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从而保证水利质检工作的从业人员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此外,对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进行实时的培训,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以避免质检行业的虚假检测结果出现。

(3)完善硬件条件,提高检测能力不断加大检测管理的投入力度,对陈旧、老化的检测设备进行及时更换,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大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验室建设,保证检测设备能够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检测的配置要求;定期对实验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和测试,保证检测仪器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改善质量检测的作业环境,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提升检测机构的竞争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检测市场需求。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监督和引导检测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实施独立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转变工程质量检测的不良现象,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市场需求。

(4)统一管理,建立内部约束机制结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网络化检测监督与管理,从取样登记到领取报告,实行全程的网络化统一管理。对检测过程、检测数据以及各类检测信息实施上传及监督机制。尽快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实现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互通,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成果,科学而准确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在质量检测费用标准方面,应该尽快形成与成本挂钩的行业检测价格标准,对检测市场进行严格控制,严禁随意压价或抬价的行为。从而保证水利检测市场形成一个开放、统一而有序的管理环境。

(5)推行第三方检测模式,在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当中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是整个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内容,也是进行质量检测的中心环节,该质量检测是保证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其工程质量能够保证其使用寿命正常的基本保障,也是其他相关单位对其进行检验的基础元素。同时业主和监理单位可以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但是由于以上双方在利益方面是对立关系所以其质量检测的公正性难以保证,所以通过第三方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能够提高质量检验工程结构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与此同时,对于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能够有效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准确度的影响,从而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所以,积极推行第三方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能够很好的从根本上解决其质量检测中现存的问题,并且有利于建筑施工行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篇(5)

2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2.1回弹法

回弹法是表面硬度法的一种应用,主要通过测定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定抗压强度。回弹仪由瑞士的E.Schmidt于1948年发明,其原理是用一个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传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测出重锤的回弹值来推定混凝土强度。英国的Kolek论证了混凝土强度与压痕直径的关系,并用试验验证了回弹值与压痕直径的关系。而现在主要是通过试验归纳直接建立混凝土强度与回弹值之间的经验关系曲线。回弹法在我国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经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提出了适合我国实情的测强曲线及技术规程。该方法仪器构造简单、测试方法易于掌握、携带便利、费用低廉、检测效率较高。因而广泛应用于检验混凝土的均匀性、对比混凝土质量是否达到特定要求、初步判断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的区域、推定混凝土的强度。

2.2超声波检测法

超声波是以波的形式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其频率高于20kHz,具有指向性好、对各种材料的穿透力强等特点,因此能应用于绝大部分材料。Sokolov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超声波检测的研究,40年代脉冲回波探伤仪器的问世,标志着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成为现实。我国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英国引进UCT-2型混凝土超声检测仪。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其能量将逐渐减弱,即超声波衰减,其衰减程度与材料性质有关,如晶粒大小、缺陷密集程度等等。此外,在两种介质界面超声波将发生反射、透射和散射。因此,这些反射、透射或散射波在一定程度上携带有受检对象厚度、内部缺陷及其所在位置等等信息。再有,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与介质的密度、配比(混凝土材料)等强度因素有关,所以声速又与材料的强度联系在一起。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换能器);寻找接收信号与检测项目的相关性(数据处理)。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测试技术,编制了相应的检测鉴定标准与规范。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超声波

的类型和产生超声波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根据需要发射不同类型的超声波如纵波、横波、瑞利波或兰姆波(导波),而超声波产生技术也由压电陶瓷发展到电磁超声、激光超声、相控阵列、磁致伸缩超声技术[5]。Wardany等用超声瑞利波检测了建成于1959年位于加拿大东部的两个水工混凝土结构近表面的损伤情况,两者使用了不同的混凝土粗骨料材质。李东生等则用超声兰姆波检测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界面脱粘分层情况,并分析了界面分层长度与兰姆波能量衰减之间的关系。

(2)数据处理与储存方法的发展

早期只是对声速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检测数据也不易存储,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的存储极为方便,超声成像技术也有了快速发展,并把振幅、频率或波形逐渐纳入相关性数据分析的行列。

(3)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结合其它检测方法对材料、构件或结构厚度、强度、缺陷等进行检测。Kheder等利用纵波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混凝土构件强度进行了现场检测。Beatrice等综合超声检测、硬度计、湿度计等方法对那不勒斯的一座建于19世纪初的古老建筑的木屋架构件的刚度、强度、内部缺陷等进行了检测。Machado等则用超声波间接法实现了对营运中的海上木结构构件弯曲刚度和强度的检测。沈先华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结合斜率法对某混凝土孔灌注桩缺陷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周茗如等联合应用超声检测、人工敲击和应变分析法对大型钢管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与钢管壁粘结情况的检测评价。

2.3声发射法

声发射现象指的是物体因受外力或内应力的作用,在其内部缺陷处将产生应力集中而发生塑性变形,储存大量的应变能,一旦裂纹产生或裂纹扩展,部分应变能就会以瞬时弹性应力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现象。因物体内部裂纹的产生或扩展而产生的声发射现象的弹性波频率低,人们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去研究如何能“听”到这些声发射现象,不仅要能“听”到,而且要能知道在哪个地方发生、原因是什么、什么时间发生、危害有多大?这就是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德国凯赛尔的研究,他首先发现金属材料在变形中会产生声发射现象,提出了声发射不可逆效应即凯赛尔效应。随后,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进一步探明了塑性变形的声发射机制———位错。1964年,美国率先将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于北极星导弹舱的检测并获得成功,此后该项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于1973年建成第一套声发射试验装置,并先后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声发射检测仪。直到80年代,随着其它基础性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的声发射检测技术才得以迅速发展。Rusch于1959年开启了对混凝土声发射信号研究的大门,并指出了混凝土材料凯赛尔效应的极限应力范围。1970年Green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劈裂抗压强度等进行了声发射实时监测,并提出了可以应用声发射技术对混凝土破坏的全过程实施监测。我国的董毓利等对混凝土受压全过程声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声发射信号首次产生及其后的强弱与试件应力变化之间的关系。陈兵等依据声发射信号振幅分布特性,将声发射信号划分为不同区段,建立了声发射信号与混凝土内部不同破坏机理之间的关系。如今,声发射已应用于建筑、桥梁等混凝土结构的动态检测和完整性评价,并在市政工程、桥梁、房屋建筑等工程中,声发射技术也已成功地应用于混凝土框架、板的检测。声发射技术不仅在声发射理论及数据处理方面有了大的发展,而且声发射仪也从早期的模拟式单通道声发展到目前的全数字化、全波形的多通道声发射仪。然而,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复杂性,依然还有很多问题未能解决,如混凝土声发射的机理、声发射信号与混凝土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混凝土的凯赛尔效应等等。

2.4声振检测法

声振检测法是指在外激励作用下受检对象产生机械振动,通过对振动特性参数的分析来评价其力学特性的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又分化出两种方法:声波反射法(低应变法)和冲击回波法。声波反射法根据检测测量方法的不同也存在不同的应用,但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单点激振单点测量的整体响应检测。这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是一维杆应力波理论,因而适用于对棒状结构如梁柱等的检测,土木工程中则多用于对基桩的完整性检测。单点激振单点测量的整体响应检测方法的优点是既经济又简便易行,缺点是:

(1)不能检测出基桩的水平缺陷。

(2)只能对缺陷做出定性的评价,很难做到定量评价。

(3)只能检测等直桩,对变截面桩、扩底桩易引起误判。

(4)数据处理难度大,如降噪和反演分析。另外,这种检测方法应用于对基桩的完整性检测还有几个问题亟需解答:

(1)弥散效应和横向惯性效应

一维应力波理论的边界条件要求弹性应力波波长要大于两倍的杆径及杆的长径比大于5,否则会由于弥散和横向惯性效应而产生三维问题。

(2)桩土相互作用对检测结果影响

一维应力波理论要求杆是自由的,而实际工程中,桩是处于半无限的土体介质中,如果依然用一维应力波理论进行数据分析,检测结果是否可靠。

(3)多处缩径桩的检测

截面的变化,就会引起广义波阻抗的变化,弹性波会在该截面发生反射,所以对多处缩径桩,弹性波就会在缩径截面间来回反射,声振检测技术的另一种应用形式是冲击回波法。1983年美国Cornell大学的Sansalone与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的Carino首次提出冲击回波法应用于对混凝土结构的缺陷检测。在1984年的国际混凝土无损检测会议上,加拿大的马尔霍察认为冲击回波法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现场检测方法之一”。此后,Sansalone等利用FFT方法进一步将冲击回波法由时域分析转换到频域分析,推进了冲击回波法的应用与发展。如今,冲击回波法已广泛的应用于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内部缺陷和厚度探测,特别是扫描式冲击回波测试系统的问世。冲击回波法是一种单面反射检测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和直观的优点。其检测原理为:在受检结构的表面施加冲击力,以产生瞬态低频应力波(含有纵波、横波和面波),应力波向结构内部传播,遇到缺陷和外部边界时来回反射,引起结构表面产生相应的微小位移响应,并由安装在表面的拾振器来采集这种响应数据,最后通过对信号的频谱分析(主要是纵波)来测定受检结构的弹性波速或结构厚度。冲击回波法能精确检测厚度在2m以内的混凝土厚度及其内部缺陷(如空洞、蜂窝、离析等)。此外,它还可以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内部缺陷的位置、开放性表面裂缝深度及混凝土强度等。我国对冲击回波法也做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如周先雁等用冲击回波法对桥梁箱梁孔道灌浆质量进行了检测,根据P波在钢绞线和空洞处的不同反射特性判断孔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傅翔等对隧洞混凝土衬砌厚度进行了冲击回波法测量,并对混凝土的固结灌浆效果和分层浇注黏结质量进行了检测。

2.5红外热成像检测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红外热成像技术已被用于诊断建筑物的热损耗、屋顶渗水、围墙缺陷以及查找路面的次表面缺陷等。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到90年代初才有学者将红外热像诊断技术和土木工程结合起来,对建筑物的热损耗、建筑材料缺陷的探测和建筑外墙施工质量等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24]。红外线是介于可见红光和微波间的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在0.76~1000μm之间,而其中只有3~5μm和8~14μm的波段能很好地透过,红外探测仪正是利用这个波段来实现探测。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而物体内部存在的裂缝或缺陷会改变物体的热传导,使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物体各部分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由物体表面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形成热像图来直观的显示材料、结构物等内部缺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无损检测技术,也被称为红外扫描测试技术。它可以检测出物体内部缺陷的位置,并具有快速、非接触、大面积地扫查检测物表面,而不损伤检测物,且结果直观形象,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实时观测的优点。红外热像检测应用于土木工程,前景十分广泛,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对红外热像获取的热源的改进、缺陷深度、大小的定量化研究以及如何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复杂的实际工程当中,并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如锁相热成像和红外断层成像技术。

2.6雷达检测法

工程探地雷达是用频率介于10~2000MHz的宽频脉冲电磁波来确定工程结构或介质分布的技术。雷达监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射天线向受检体发射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的电磁波,该电磁波进入介质内部后,经内部界面反射后回到表面,再由接收电线接收回波信号。由于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及波形随所通过的介质的电性性质及几何形态发生变化,因此反射回波携带有受检体内部结构信息,就可依据接收到的反射回波的双程走时、幅度、相位等信息对目标介质结构进行准确描述。探地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可用于混凝土内部缺陷、钢筋的分布检测,公路工程中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裂缝和裂缝扩展的识别。其优点是:探地雷达法可迅速对被测结构进行扫描,适用于结构物大面积快速扫测。

2.7其它检测技术

由麦克斯韦的电磁感应理论可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能够影响电磁场,因此可以利用磁测法来检测钢筋的位置或混凝土包覆层的厚度。文献介绍了英国相关标准对磁测法的认识:磁测法对配筋少的混凝土构件,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对于配筋多的构件,其它钢筋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当温度低于0℃时,效果相反。相应于磁测法,还有电测法。电测法主要是用来估计现场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程度和测量混凝土路面厚度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文献还介绍了微波吸收技术。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电磁波的反射、衍射和吸收等性质,而水对微波有吸收性,因此被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湿度。

3总结与展望

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方法很多,各自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时要根据场地、条件、材质及施工工艺,并能对缺陷的种类、性质等有充分的估计后,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样的。对检测结果的评价,要尽量综合更多的信息,要清晰无损检测结果只能作为评定质量或剩余抗力的依据之一,不能仅凭检测结果做出片面的结论。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土木工程领域不断面对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这给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提出新的挑战,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1)无损检测理论的发展要适应实际的需要;

(2)绿色、环保、节能;

篇(6)

2铁路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中基桩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2.1桥梁基桩之所以要对铁路桥梁基桩质量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检验基桩上的混凝土是否完整。铁路桥梁基桩工程质量检测细则,从中可知钻芯法通过对混凝土的直接检测,能够判定存在疑问的基桩。例如,某铁路桥梁工程的365桩长为55m、桩径为1.4m、C30,,412桩长为55m、桩径为1.2m、C30。若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365桩与412桩进行检测,则可能会因波速与桩底清晰度而导致测试判断出现失误,从而使得缺陷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将声波透射法运用其中并结合钻芯法,则会减少或消除误判、提高检测效果,从而为桩体的质量提供了保障。随着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日益明显。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测试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从而使得其存在一些隐患,提高了工程的风险性。而声波透射法虽然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局限性与缺陷,但是其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是有前提限制的。测点的声学参数概率分布是近似为正态的分布即是声波透射法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前提。因此,目前我国铁路桥梁基桩方面的质量检测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2.2地基处理桩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在地基处理方面通常是采用地基处理桩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的。地基处理桩的桩型被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碎石桩、PHC桩以及CFG桩等。当前,一般是采用抽检方式对桩身的承载力与质量进行检测,且不同的桩型其检测的方案也大不相同。其具体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与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预制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压能力与完整程度进行检测;另一种是通过采用钻芯法和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粉喷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载能力与完整性进行检测。其中,前一种情况虽然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因受接桩部分的影响而使得检测出现误差,达不到检测要求。因此,应采用载荷试验法或高应变法对有问题的桩体进行验证。

2.3路基填筑当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路基填筑方面已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能够全方位的对路基填筑进行检测,其中检测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路基填筑的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质量检测评价方面。目前,铁路工程中路基填筑的质量检测存在一个误区,即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路基检测的滞后,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对压实效果的反映程度。由于路基试验开展时间受现行规范的规定,若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强化对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则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和现场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协调,并共同完成试验工作。

2.4隧道及挡土墙目前,我国铁道工程中对隧道及挡土墙质量检测的技术并不成熟,其采用的是检测方法主要是借助地质雷达技术来对其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局部检测与整体检测。当前,铁道工程中隧道质量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竣工验收、既有线隧道质量评估以及阶段性检测等。由于其他部分的检测条件还不够成熟,从而严重影响了检测信息的准确度与有效性。同时,对挡土墙工程质量的检测也因此而使得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3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在铁道工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项新技术,它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质雷达检测方法不仅测试的速度更快,而且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虽然如此,但是在铁道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被现场检测人员忽视,从而使得检测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里程的标记、雷达波速的标定以及缺陷中空洞的准确定位等。下面来分别对里程的标定问题与空洞定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3.1里程的标定问题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对铁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时,因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无法确保天线一直是呈直线工作状态而使得其不能保证里程数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检测的效果不佳。所以,现场检验人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里程数的准确性。

3.2空洞定位问题为了确保铁道工程中隧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般会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来对其进行检测。由于当在检测线附近存在空洞等缺陷时,会使得地质雷达图像上出现相应反应的不准确,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的效果。因此,现场检验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空洞定位的准确性。

篇(7)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竣工验收检测工作主要就是对工程主体质量的检测与评价,看其是否达到了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验证有关施工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土建工程竣工验收检测方法主要就是无损检测,辅以微破损检测,降低对结构物的不良影响。在检测结构外观的时候,主要选用直观检查、经纬仪、水准仪等手段,对结构物的表面缺陷、垂直度、平整度等进行检测;在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密实度与缺陷的时候,可以选用超声法予以普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辅以钻芯法进行验证;在检测砌石护坡与砌体工程砂浆强度的时候,可以选用贯入法与冲击筛分法进行检测;在检测结构保护层厚度及实体配筋的时候,可以选用电磁感应法或者雷达法,对混凝土内的钢筋配置予以检测;在检测地基承载力的时候,可以选用堆载法予以检测,同时借助动测法对基桩完整性进行检测。

1.2金属结构工程

通常情况下,金属结构工程都是在生产厂中制作的,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与调试,在检测的时候,主要选用非破损检测法,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辅以局部微破损检测法。在检测焊缝质量的时候,可以选用直尺检查方法,借助超声波对焊缝质量予以探查,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辅以射线探查;在检测防腐涂层质量的时候,可以选用磁性基体非导磁磁阻法进行检测,保证防腐涂层厚度符合标准,并且用划格法对涂层附着力进行检测;在检测安装质量的时候,可以借助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同时用量水堰法对闸门漏水情况进行检测。

1.3堤坝工程

在检测堤坝工程竣工质量的时候,可以利用测量法对堤坝断面尺寸进行检测,同时,借助贯入法与冲击筛分法对砌石护坡与砌体工程砂浆强度进行检测,保证砌体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除此之外,在检测土体填筑质量的时候,可以利用环刀法对填土压实度进行检测,同时,利用雷达法与高密度电法对土体及防渗墙的质量进行检测。

2.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检测评价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检测评价体系

2.1定性评价法

定性评价法指的就是对建筑物质量特性,借助类比评判、描述等方式进行评价的方法。如,对水利工程建筑物外观质量缺陷的描述、利用雷达法对堤坝内部质量的探查等,这些检测对象没有定量标准,只能通过描述进行定性评价。在运用定性评价法的时候,可以通过统计学、模糊数学等方法,提高评价精度,使其逐渐向量化方向发展。

2.2定量评价法

定量评价法指的就是对建筑物质量特性的技术指标,借助检测技术进行定量测试,明确检测指标,并且对比测试量值与标准值的评价方法。如,利用钻芯法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评价混凝土强度。此种方法直观、简便,得到了广泛应用。

2.3统计评价法

在工程检测技术中,数理统计法得到了普遍应用,特别是对建筑物总体质量的评价,可以借助数理统计法对测量值的统计参数进行计算,进而体现建筑物的质量情况,并且和技术标准值予以对比,此种评价方式就是统计评价法。在工程检测中,通过统计评价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增强检测可靠性。

篇(8)

(2)在公路施工中运用试验检测程序能够对于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起到一定的鉴别作用,在实际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新的工艺或者技术手段的话,为了确保这项工艺或者技术的可用性,我们必须对于这项工艺或者技术的实施结果进行试验检测,一旦经过试验检测工作之后发现该工艺或者技术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今后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推广,

(3)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采用试验检测手段能够有效确保我们采用的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而言,在施工前我们可以进行试验检测程序,进而就可以确定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公路工程施工标准,为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工作打好基础,另外,这一作用对于新材料的使用来说同样适用,试验检测合格的新材料我们还可以在今后的公路工程施工中进行推广。总而言之,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合理的运用试验检测能够有效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并且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和新技术的推广等都具备较强的意义,所以,加强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

2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高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上文中已经充分进行了阐述,但是就当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现状来看,施工管理人员对于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对于试验检测工作的硬件设施配置和具体工作的执行都不够重视,进而也就做不好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

2.2不具备基础条件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进行试验检测需要用到很多检测设施和仪器,但是就当前我国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来看,在检测设备和仪器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这种试验检测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的现状也就对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较大困扰。

2.3执行人员素质较低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严格的技术操作,并且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储备,但就当前我国公路工程中进行试验检测工作的人员来说,在素质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很多公路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总是随意的设置一些试验检测人员,这些人员基本只是摆设,无法起到真正的试验检测作用。

2.4管理不够规范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试验检测也是一项工作程序,所以对于试验检测来说,管理至关重要,管理存在较大问题就会导致整个试验检测工作的混乱,就当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试验检测工作而言,管理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对于试验检测程序的执行上无法形成系统性,没有一个健全的试验检测章程,对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造成较大困扰。

3做好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对策

3.1提升相关人员素质

归根结底,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试验检测工作还是需要具体的人员来执行,所以对于参与试验检测工作的人员,我们必须加强技术培训,确保试验检测实施人员确实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并且还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能够明确的分辨出试验检测的结果。对于这些人员的技术素养的提高来说,我们主要有两种途径来达到目的,一种方式是针对现有的实际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现有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要引入一些具备相关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试验检测人员。

3.2健全试验检测体系

在公路工程中进行试验检测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过程,我们需要针对整个的试验检测过程进行详细的规划,确保试验检测的效果,健全试验检测体系,一般说来,在具体的试验检测工作执行过程中,需要我们在三个层次上做好具体的工作,即施工企业自身检测、监理单位检测、国家政府检测,对于这三个检测过程而言,都需要我们把试验检测工作落实到实处。

3.3创新试验检测方式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进入了公路工程施工中,针对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和材料,我们必须加强试验检测自身的更新换代,提高试验检测工作的质量。

3.4重点把握关键环节

在具体的公路工程施工中进行试验检测工作也需要我们有所侧重,尤其是对于一些施工中的关键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需要我们运用试验检测手段加强控制和管理。

篇(9)

2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在进行质量检测之前通过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评定,为了达到精确的对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进行评定,可以通过浇注或通过在搅拌现场进行取样,通过评定28天龄期的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制作构件为15cm立方体构件,每组3个构件,制作不少于10组的构件进行检测,分别进行检测强度,根据规范进行评定试块的强度。同时注意试件的制作频率要依据结构的重要程度不同分别准备试件。

3混凝土质量的检测方法

对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其中裂缝现象只是一方面的缺陷,所以,在取用不损伤混凝土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对混凝土的表面和结构内部的强度检测,从而得出对构件强度的正判断和评估。

3.1钻芯检测法混凝土的钻芯检测方法通常使用的情况如下:1)对现场取样的试块强度不能确定。2)对使用过一定年限的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需要对建筑物的当前状态进行检测时。3)混凝土本身的一部分原因造成的,一般由于材料、施工过程、后期养护等方面引起的质量问题。4)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对结构主体造成了比较大的损伤时,需要取样判定结构主体的承载力情况。钻芯取样的部位选择,通常应选择几种比较适宜的部位,部位的选择必须保证钻心的机械便于操作。同时钻心部位对结构的本身承载力影响不大,检测应当最具备代表特性的部位,在进行混凝土质量测定时采用钻芯并保证无破损的综合钻心法,必须选取同一个测定区域检测,以及避免受力主筋和其他钢筋冲突,并避开预埋件和管线的密集部位。

3.2超声回弹综合法超声回弹检测方法主要采用超声和回弹值相互结合的原理,能够较为准确的测出混凝土强度,由材料的应力及应变等强度的相互关系完成检测,超声的波速能够反映材料的弹性特性以及它内部的相关构造信息。采用的回弹法只能够体现混凝土的表层强度情况,但可以反映出材料的弹性和塑性特性。综合采用回弹和超声波方法,综合了两者的有点,能够更加准确、精细的检测出混凝土的强度,由于超声回弹综合法不会损伤结构及构件,所以该方法特别实用。

3.3混凝土射钉强度检测射钉混凝土检测法,能够快速检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操作便捷的优点。由于在采取射钉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要特别注意对混凝土造成损伤,此外,还应注意防止表面和混凝土内部的强度有差别等方面因素。由于钢筋和砼表层的较大石子,导致射钉无法打入,从而影响检测的结果,所以通常由于诸多因素难以检测到混凝土真实强度,具体检测方法应当按照规范要求,通过回归曲线对数值结果进行分析,满足取点合格,达到最好的检测效果。

篇(10)

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和新兴材料的使用,我国电力事业得到迅猛发展,电厂管理者对焊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电力工程焊接过程中,现场焊接作业易受材料种类、焊工技能等因素的影响,此时,做好焊接质量管理工作对保障设备焊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无损检测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在电子、机械生产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也成为保障电力工业用电安全的重要手段。电厂工程中无损检测工作具有流动性强、作业难度高等特点,要保障无损检测和焊接质量,关键在于合理监控无损检测活动。此时,我们不单要做好焊接管理工作,也要加强无损检测工作,以此达到全面控制电路工程焊接工作。本次研究从无损检测技术入手,分析电力工程焊接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介绍提升电力工程焊接质量的建议,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1无损检测的定义及方法

无损检测是指基于不影响或危害被检测对象具体功能条件下,通过射线、红外线等技术对设备、零件、材料等实施物理、化学、缺陷的检测技术。有学者研究指出,美国宇航局调查如今世界上大约有70多种无损检测技术。通常情况下,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交流场测量、声发射检测等,其中,超声和射线照相检测技术是电力工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下文主要对这两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1.1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具有穿透性好、电离作用等优势,主要应用在电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铸件、焊缝的检测中。这种检测手段的原理为:根据射线在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特性判断。如果强度均匀的射线由被检测对象一面注入其中,由于缺陷与被检物材料对射线衰减特性不同,透过被检物不均匀的射线强度,以此判定被检测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缺陷。但这种技术在电力工程中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复杂的工艺、摆放位置不当、现场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检测结果。

1.2超声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技术因具有投资成本低、反应速度快、灵敏性高等优点,得以在金属板材、铸件、房屋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超声检查的原理为:借助超声波在界面给出的反射、折射及其在介质传播中的衰减,由发射探头向被检测对象发射超声波,接探头接收从界面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或透过检测对象的透射波,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定量、定位。但这种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对比较复杂或具有不规则外形的固体检测难度加大;对体积型缺陷敏感度较大,从而影响物体的检测结果;这种检测技术会受到材料材质、晶粒度等因素的影响;除检测自身存在缺陷,具体操作中还会受检测人员工作经验、主观性等方面的影响。

2电力工程焊接质量管理不足之处

目前,多数电力工程焊接管理中依然存在忽视焊接技术、单凭经验工作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电力工程焊接人员只有接受技术培训,才能保障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达到电力工程焊接工作的要求。现阶段,多数电力公司忽视焊接工作的管理,对焊工操作项目管控不严,甚至出现无证操作的情况。部分单位焊前培训制度早已名存实亡,遇到作业高峰期,因人手不足,往往执行以练代训的模式,焊接产品质量堪忧。尤其在新型耐热钢被广泛使用以后,电建单位缺少这类人才的储备。(2)部分电力工程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工艺评定一般被焊前考试取代,只有重视焊接工人的工艺评定工作,才能全面提升电力工程焊接质量。

3案例分析及建议

3.1案例主管管道焊口状态

某电厂一期工程的设计容量为6006MMW,1~4号锅炉使用双火焰、一次再热、超临界、露天直流锅炉。锅炉最大连续出力为1950t/h,其中,过热器出口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534MPa、542℃,再热器出口温度、压力依次为569℃、425MPa,锅炉效率高达9384%。根据工程管理模式,管道焊接与检查工作由不同的承包商完成。锅炉本体监测的大径管、小径管分别为672个、34212个,锅炉本体合金钢焊口为31104个,小径管高合金焊口、异种钢焊口分别为1948个、8222个。锅炉本体小径管使用全氩弧焊接法,1~4号机组主蒸汽、再热热段、冷段等动力管道共有376个焊口。

3.2无损检测

(1)为保障焊接工程的质量及效率,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辅助焊接作业。使用无损检测时,其温度控制在50℃以上,并挑选上述管道总数的十分之一进行抽样检查,全面检查焊接口质量。在进行无损检查时,选择台塑线软件完成监测和管理工作。实施焊接操作过程中,由于锅炉自身结构比较复杂,应对其内部所有管道实施检查。同时,为准确显示工程的进度,工作人员要认真记录相应的数据,并制成表格存档。根据案例数据可知,2号与3号锅炉存在显著差异,因2号锅炉工程进行一半后挑选射线软件对其展开无损检查。而3号锅炉具体实施过程中,一直使用射线监管开展无损检测。这种方法能保障整体检查所有工程,详细记录各项数据,确保所用商品达到规范要求。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达标的零件,需及时返修或实施调整,这种检查方法不单能提升商品焊接质量,也可保障整个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2)必须注意,国内锅炉本体小径管一般只进行1次射线检查,本案例中锅炉本体小径管实施2次射线检查,以提升缺陷检出率。结合管排布置情况,进行2次90℃射线检查,主要包含一级过热器、再热器等。由于超声波检测无法准确检出返修焊口的缺陷,此刻需要借助射线检测进行验证,从而得到合格的商品。各项工程结束后,再对各设备内部清洗程度进行检查。(3)在探讨电力工程无损检测过程中,为保证焊接后各管道接口的稳定性,在焊口热处理前后均进行一次检查。实际进行焊接操作时,因某些部件需将母材固定起来,待其外表无棱后,方可进行全面的浸透检查,以保障焊缝的完整性。必须注意,有裂痕的部件批改或返修时,需通过浸透检查明确裂痕部位,准确进行修正处理。

4针对电力工程焊接管理与无损检测工作的建议

现代电力工程中,焊接管理和无损检测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在保障电力工程质量中均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对焊接工作管理和无损检测的重视,制定合理的执行标准,方可保障电力工程焊接质量和无损检测规范化。同时,各企业和管理部门要做好焊工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培训过程中,以实践操作技术为主、理论为辅,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相应的培训工作。培训老师要求每位新来的焊工焊接一块试板,便于了解其的水平,从而有的放矢、有所侧重的开展培训和指导工作。必须注意,培训老师要求能焊出经得起他人挑剔的焊缝,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如此一来,焊工能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服从教师的安排,虚心向他们学习。在老师讲解完操作技能后,由于每位焊工理解程度存在差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时常会碰到各类题目,这就要求焊工老师不断巡回检查,不断提醒、纠正焊工的错误。通过这样有规律、有计划地培训,发现每位焊工的特点,提升焊工的技能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工程对焊接质量和无损检测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从无损检测技术入手,以某工程实例为依据,全面分析电力工程焊接质量与无损检测的应用,提出改善工程焊接质量的对策。

作者:朱星星 单位: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孙言蓓.电力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5(18):29~30..

[2]崔百涛.浅析电力电缆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J].江西建材,2016,23(15):205,210.

[3]师俊杰,邵季飞,石家铭等.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3(20):63,65.

[4]姚勇琦.探究电力工程焊接质量与无损检测的管理与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3(1):206.

上一篇: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 下一篇: 大学生财产安全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