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05 08:24: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基处理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地基处理技术论文

篇(1)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最为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是针对土质较为酥松的土壤中进行的操作。通过木桩、铁桩等施工器材,对土壤进行夯实,增加土壤的紧密程度,这样以夯实的土地作为地基,可以用来进行房屋建设。但是以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的地基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适合土壤中含有水分较少的土地。否则会发生渗透现象腐蚀地基,进而降低地基的使用寿命。

1.2碎石夯击地基处理技术

碎石夯击地基处理技术是在强夯地基处理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实际运用时一般会在地基的土壤中增加碎石,该类技术的实施要点是在填土层处理好碎石的桩体,后用冲击力将碎石桩击破,使碎石进入护土层,使地基形成硬壳层,达到地基所需要的强度。以碎石夯击处理的地基可以有效的保证地基的硬度,同时对于水的侵袭也可以部分抵御。但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水冲刷之后,地基也会造成不稳定现象。

2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特点

2.1地基基础工程的复杂性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南北方的地质差异较大,工程地质条件很是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不同类型的土壤在进行房屋建造时要进行预先的勘探,对于一些土质难以处理的地点,可以换取其他施工用地进行房屋建造。同时,地震也是造成我国地基基础工程复杂的一方面原因之一,地震对地基基础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和工程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提出了大量的而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2.2地基施工不当的严重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者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非常严重损失的实例时常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在进行房屋建造时,一旦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地基产生质量等问题一般无法弥补,这样的损失与建造工程相比其产生的损失要大得多。由于地基所承受的是来自房屋的全部承载力,所以有局部的损坏就会使全部的建筑变成危楼,同时由于身处地下,地基的损坏只有到影响建筑的程度才会被人发现,那是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十分严重的。

3房屋建筑中地基处理施工探究

3.1水泥混凝土搅拌技术

水泥混凝土搅拌技术是当前房屋建筑中对地基处理的基本方式之一,该方法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在对地基进行建造时,选用泥土和水泥等原料,运用搅拌机进行搅拌,使水泥和泥土得以充分的混合,在水泥等固化剂的作用下,地基当中的一些软土能够结合成一块,成为一个大的整体,再加入水泥使其形成一个在底下的连续的坚硬墙体或者是一个个的水泥坚硬土桩,这些坚硬的土桩就可以成为坚实的地基基础,这些物体都有很大的水稳定性,能够作为房屋建筑的承载体。这种方式需要水作为基础,但是水的含量又不能过低或者过高,同时对于酸性的水质不能参与搅拌,会造成地基松软,这也是水泥混凝土搅拌技术的局限之一。

3.2煤渣灰充填技术

煤渣灰这种便宜易得的原材料因其透水性十分好被广泛用于房屋地基的建筑领域,煤渣灰充填地基处理技术在进行地基建筑时,要将将煤渣灰和淤泥按照一定的比例(根据需要选择0.1~0.5)混合后进行吹填。在将煤渣灰与淤泥进行吹填的过程中,经过煤渣灰吹填的土壤能够迅速的板结,结成硬块,能够有效的节省建筑成本,缩短建筑时间。在运用煤渣灰吹填时要保持吹填的均匀性,这样所建造的地基才能够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同时因其透水性能好一般在地下水量较小时对房屋的地基腐蚀程度较小,就这点性质煤渣灰可以被用于降水或者地质环境较为湿润的地区。煤渣灰充填技术能够对这种地形的土地加以最大化的利用。

3.3CFG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通过施工机械的击打,将CFG桩置入不良地基的土体中,侧向挤压缩松土壤,再进行夯实处理,从而与周边土体形成一个复合地基,以此提高强度。和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被击打进入土壤中的CFG桩因为其硬度较大,可以作为房屋建筑的主要支撑点,进而增加了房屋建筑的稳定性,现阶段CFG桩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的房屋建筑中,是当前建筑地基的重要方法之一。

3.4旋喷地基注浆技术

旋喷地基注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十分显著,其加固、防水、堵水性能较强,施工工艺简便,从而逐渐得到推广与应用。旋喷地基注浆技术其具体的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大型的建筑施工设备,只需要相关的配套设备就可实现操作,在操作时选取最佳的作业深度,运用电钻等钻孔工具对土壤进行开孔,选用特别喷嘴的注浆管,将其置入用电钻钻孔的底部,以快速提升。缓慢旋转的方式注入高压浆液,利用长时间持续旋转,将浆液高速喷射流,充填原有的地基土壤层,改变原有的土壤层结构,使其碎块与浆液混合形成桩体,以此提高地基的强度与防渗能力。

篇(2)

1做好地下室防水设计

(1)进行防水设计应明确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目的:确保地下水和滞留水不渗入室内,给予室内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储藏环境。防水层保护好地下结构,不能让地下水浸泡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结构渗水,会导致钢筋锈蚀、断截面减小、膨胀,混凝土裂缝增大、抗压强度减弱,建筑基础受损,建筑寿命降低,最终危及安全。(2)地下室防水设计必须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努力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设计前应充分掌握地下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地下水运动规律和状况(近期和远期),确定设计最高地下水位标高,同时结合地质、地形、地下工程结构、防水材料供应及当地施工条件等全面研究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地下钢筋混凝土外墙、底板均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壁厚和地下水的最大水头比值。(3)独立式全地下室工程应做全封闭,附建式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防水设置,则应高出室外地平标高至±0.000m以上,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层可在室外平坦处改用防水浆完成设防高度。(4)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设计应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在特殊要求下可采用架空地面和夹壁墙。(5)地下室外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层,如聚苯板或聚乙烯板等。

2质量保证措施

(1)聚氯酯防水涂料保证质量的关键是:配合比正确,搅拌充分,根据气候条件随拌随用;薄涂多刷,确保厚度,涂刷均匀,养护充分。(2)严把材料关,防水材料的资料(包括产品合格证、防水材料准用证及防伪标志等)要齐全,材料进场后应现场进行抽样复检。(3)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施工前对全体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精心进行施工。(4)基层要满足防水施工要求,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涂料施工。(5)在浇注混凝土保护层过程中,不慎损坏的防水层要及时修补。

3地下室防水技术处理中若干问题

(1)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大体积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尽端往回浇,另外加强二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可以集中排除。(2)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浇完4~5h后,要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待接近终凝前,用木蟹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缝闭合。(3)混凝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必须做好养护工作。本工程浇筑时气温高达35。,只进行保湿养护。采用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水份蒸发和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养护时间不少于14d。4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用的材料必须用密封的容器包装,存放材料的库房和施工现场应通风良好。(2)存料、配料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3)每次施工用完的机具要及时用有机溶剂清洗干净。(4)材料库房及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

5工程实例分析

某通讯大厦地下室两层,东西长74.8m,南北宽34.61m,主楼基础底板厚900mm,反梁高1300mm,宽900mm。地下室底板抗渗等级C30/S8,其挡土墙及分隔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剪力墙为C60,柱为C60,梁板为C30。混凝土为补偿收缩混凝土,其中有C30/S8和C60/S8,加强带C35/S8,底板混凝土浇筑宜在50h内完成。一级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防水达到不渗水,围护结构无明显湿渍标准。

(1)混凝土墙加强带设置:南北外墙在底板加强带对应位置设竖向加强带,带宽2000mm,筋长4000mm,增加水平温度筋13%。

(2)外墙水平施工缝处理采用阶梯缝加粘BW止水条。钢筋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板上皮钢筋采用钢筋马凳,间距1.5m~1.8m,支腿上应缠绕BW止水条,外墙上预留的套管、穿膛螺丝等均要焊止水板。

篇(3)

1做好地下室防水设计

(1)进行防水设计应明确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目的:确保地下水和滞留水不渗入室内,给予室内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储藏环境。防水层保护好地下结构,不能让地下水浸泡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结构渗水,会导致钢筋锈蚀、断截面减小、膨胀,混凝土裂缝增大、抗压强度减弱,建筑基础受损,建筑寿命降低,最终危及安全。(2)地下室防水设计必须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努力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设计前应充分掌握地下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地下水运动规律和状况(近期和远期),确定设计最高地下水位标高,同时结合地质、地形、地下工程结构、防水材料供应及当地施工条件等全面研究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地下钢筋混凝土外墙、底板均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壁厚和地下水的最大水头比值。(3)独立式全地下室工程应做全封闭,附建式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防水设置,则应高出室外地平标高至±0.000m以上,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层可在室外平坦处改用防水浆完成设防高度。(4)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设计应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在特殊要求下可采用架空地面和夹壁墙。(5)地下室外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层,如聚苯板或聚乙烯板等。

2质量保证措施

(1)聚氯酯防水涂料保证质量的关键是:配合比正确,搅拌充分,根据气候条件随拌随用;薄涂多刷,确保厚度,涂刷均匀,养护充分。(2)严把材料关,防水材料的资料(包括产品合格证、防水材料准用证及防伪标志等)要齐全,材料进场后应现场进行抽样复检。(3)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施工前对全体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精心进行施工。(4)基层要满足防水施工要求,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涂料施工。(5)在浇注混凝土保护层过程中,不慎损坏的防水层要及时修补。

3地下室防水技术处理中若干问题

(1)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大体积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尽端往回浇,另外加强二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可以集中排除。(2)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浇完4~5h后,要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待接近终凝前,用木蟹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缝闭合。(3)混凝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必须做好养护工作。本工程浇筑时气温高达35。,只进行保湿养护。采用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水份蒸发和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养护时间不少于14d。4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用的材料必须用密封的容器包装,存放材料的库房和施工现场应通风良好。(2)存料、配料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3)每次施工用完的机具要及时用有机溶剂清洗干净。(4)材料库房及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

5工程实例分析

某通讯大厦地下室两层,东西长74.8m,南北宽34.61m,主楼基础底板厚900mm,反梁高1300mm,宽900mm。地下室底板抗渗等级C30/S8,其挡土墙及分隔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剪力墙为C60,柱为C60,梁板为C30。混凝土为补偿收缩混凝土,其中有C30/S8和C60/S8,加强带C35/S8,底板混凝土浇筑宜在50h内完成。一级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防水达到不渗水,围护结构无明显湿渍标准。

(1)混凝土墙加强带设置:南北外墙在底板加强带对应位置设竖向加强带,带宽2000mm,筋长4000mm,增加水平温度筋13%。

(2)外墙水平施工缝处理采用阶梯缝加粘BW止水条。钢筋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板上皮钢筋采用钢筋马凳,间距1.5m~1.8m,支腿上应缠绕BW止水条,外墙上预留的套管、穿膛螺丝等均要焊止水板。

篇(4)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软土地基特点包括下面几点:压缩性强、孔隙比大、承载能力低、天然含水量高等。所以在软弱土地基上建造起来的建筑物通常会出现地基变形以及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而处理的目的就是要确保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增强软弱地基的强度,有效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从而能够消减地基基础的沉降或者是非均匀性沉降, 使建筑物在修建完成能够拖入正常使用,满足对地基稳定性和强度等方面的要求。

二.软弱地基的处理的方法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为以下:预压法、换填垫层法、振冲法、强夯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 桩)、砂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灰土挤密桩法、高压旋喷桩法、柱锤冲扩桩法、石灰桩法等。本文所主要研究桩基础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是指研究CFG 桩地基的处理形式。

CFG 桩主要是指由水泥、粉煤灰、石屑、碎石以及砂经过加水搅拌之后而成的高强度的粘性桩,它是在过去的碎石桩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地基处理技术。它是一种复合桩,主要桩间土、桩以及褥垫层等成分构成。由于有效的利用这种复合桩技术,就很好的改善了碎石桩的刚性标准。这样就使得全桩的端组和侧组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这种复合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地基承载力高、地基的变形较小、复合模的量较高等。虽然桩体不配筋,但却能够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很好的得到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它的造价仅仅在桩基的一半上下。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广泛运用了这种复合桩,并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CFG桩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的要求以及施工项目的实际特点,在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和相应的坐标,在施工的现场进行控制网的布置,主要包括了:水准点和轴线,只有在轴线和灰线等进行严格的复查审核之后方可进行动工。

2.放线布桩。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建筑平面图进行放线以及布桩。桩位一般使用厚20mm 的钢钎打入地下约200mm的地方,然后再拔出钢钎并灌注石灰粉,这就些形成了施工的桩位点。通过仔细的复查和测量轴线,使得其误差不超过10mm,而桩位的误差不超过20mm,此外钢钎所打入的桩孔一定要垂直。

3.CFG 桩的施工。长螺旋钻管之内的泵压CFG 桩基的施工工艺主要是由长螺旋钻机、混凝土输送泵以及混凝土罐车等所构成的体系。CFG桩在进行施工过程时,在钻机就位以后,需要调整钻机塔身的前后以及其垂直度,在达到预定的规格要求后,才能够开始钻孔。当移动钻杆直到钻头差不多触及到地面的时候,立即关闭钻头的阀门,并且开启马达进行钻孔,直到设计出预定标杆长度的桩长。CFG 桩在经过刚才的钻孔之后,假如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标高值,那么就应该立刻停止相应的钻孔活动,应马上向孔内开始输送混凝土,混合料在通过混凝土输送泵以及输送管道进行运输,到达钻孔机动力弯头的地方,再顺着弯头进入到钻管里面。之后等到钻杆的芯管内充塞了混凝土之后就可以实施拔管了,在进行拔管的时候,在上面所提到的那个钻头处的阀门会自动的开启,紧接着管道内的混凝土源源不断的进入到钻孔内。随着继续进行拔管活动,混合料会逐渐充满钻孔,并最终形成相应的桩。在成桩的过程当中需要预先保护桩的长度在500mm以上。

4.控制混合料。采用泵送施工,对混合料的坍落度要求在18cm~22cm之间,石子粒径应该小于20mm。而桩头的振捣深度应该大于2m。采取插入式振捣棒对桩顶进行加振3s~5s,从而有效提高桩顶混合料的密实度。要严格控制泵送混合料的输送量,灌入量要高于设计用量,用以保证桩顶超灌高度。还应该严格控制拔管的速度均匀进行,拔管速度太慢又会导致水泥浆不均匀分布,而拔管速度太快则有可能引起缩颈断桩或者桩径偏小问题,一般应控制在1.5m/min~2.0m/min 适合,总体上应该要和混合料的输送速度保持一致。在质量方面的要求表现在就:桩位的偏差边桩应低于70mm,桩的施工的垂直度偏差应低于1%,除此之外中间桩通常也需要保持在150mm以内。

5.清土及桩头。在CFG 桩的施工进程结束以后,如果桩身的混合料的强度达到70%,这时就应该开始凿除桩的保护层桩头以及清除桩顶部的土层。在清土的过程中应采取人工或者小型机械的措施来进行,必须要保持合理的实施进度,可以先使用机械清除掉部分,然后再采取人工清除机械预留约100mm,从而将桩头暴露出来。在对桩头进行凿除的时候,也能够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先使用水平的切割机从两个方向来实施切除,锯断的面积应该大于桩截面积的70%,接着利用人工的锤子进行凿除,在凿除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保持桩头平面的平整,从而保障桩头的质量。

6.铺设褥垫层。这是整个复合地基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褥垫层是在基础与桩间土和桩所之间所设置的有一定厚度的散粒状材料。在基础承受垂直方向的负荷时候,桩和桩之间的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形。因为桩的强度要比桩间土更大,所以它的变形程度不如桩间土大。但是如果在基础的下面布设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之后,桩体会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同时刺入,在这个过程中,褥垫层材料所具有的流动性会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桩间土。

四.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1.在施工前应首先确认地下水是否存在侵蚀性。如果存在侵蚀性,就应该选择采用规格符合标准的水泥品种,也可以按规范要求直接添加防腐剂。

2.拔管的速度应按照试桩所确定的参数来进行,并且拔管速度要均匀。

3.每班要定时检查排气阀,以确保其工作正常。

4.在冬季施工时,对混合料原材料以及搅拌工艺等有着特殊的要求,这时就必须要按照冬季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来进行。

5.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地面是否存在隆起现象,用以判断是否出现断桩。在打新桩的时候还要留意已打桩顶标高的变化情况,避免挤压引起断桩。

五.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基处理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设备的更新以及施工工艺的改进,使得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对于各种状况不良的地基,在经过适当处理之后,一般都可以满足建造重型、大型高层建筑的需要。可是目前的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都存在其自身局限性,还没想出一种万能的地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沙柳胜 CFG桩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10(23)

2. 冯斌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在加固房建地基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路基工程2003(z1)

3. 田安达.CFG桩在处理软土地基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北方交通2009(7)

4. 刘勇.于洪治.李祥.吕杰欠固结松软粉煤灰地基的振冲加固[会议论文]-2002

5. 蒋阳春 CFG桩复合地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硅谷2009(13)

6. 白晓红.崔广仁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4(2)

篇(5)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水利施工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所有居民是切身利益,而整个水利质量管理过程中,地基的质量控制对整个水利的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地基,也就是那些在承载力方面比较差的、需要在水利工艺方面进行特殊处理的、比较松软的地基。这样的地基是在进行水利设计和施工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技术方面的处理才能确保水利的安全。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地基工程的处理方面,一定要特别细心,因为地基将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不管是哪种结构的水利建筑物,其全部承重负荷都将由地基来承载。最容易因为地基方面出现水利安全问题的是软地基,一旦软地基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 就会出现水利设施倒塌、倾斜等质量问题,因而,加强对软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1.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

在进行软地基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地基是非常不稳固的一种地基,这给我们的水利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采用铺设砂砾层的方式来避免这一过程,铺设完成后再夯实,就可以做到稳固作用。

采用这种施工技术的好处是既可以满足承载方面的要求,也可以优化地基表层的排水效果,不至于积水,使地基进一步软化。我们可以根据设计方案选取颗粒比较大的沙砾石,必要时可以掺入鹅卵石,可以依据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而定。当选用的沙砾石确定以后,就要对地基的沟槽进行处理,如果沟槽中有积水,应该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然后再将事先配好的沙砾石填入。填入时,要逐层进行夯实,控制好填充料中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0%到20%之间。

2.深层石灰搅拌桩的施工

深层次的石灰搅拌桩的施工是整个水利软地基施工过程中的中重要的环节。在水利施工中有一样不可缺少的材料就是石灰,因而在软土地基的施工中,就更该注意石灰的利用,并且要极其注重石灰搅拌桩的施工问题。在软地基中,针对于粘度较高的软粘土,可以采用深层石灰搅拌桩,实际上就是根据土壤的特性,强行将地基土和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让他们进行化学反应,这样处理以后,就会使地基达到设计中要求的承载力和耐压强度。在特殊的地基土条件下,这样处理的效果甚至要比水泥好得多。

(一)严格控制石灰原料的质量

我们所用的石灰是要经过处理的, 并且石灰的成分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石灰要磨碎到最大颗粒小于2 mm,氧化钙、氧化镁含量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石灰中不能有太多的杂质,液性指标控制在70%左右。

(二)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关键施工环节的控制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地面进行处理, 使表层地基有一定的硬度和承载力, 确保机械的进入和移动, 配备合格的粉尘发射器、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并认真检查,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尤其是要取地基土进行化验,根据地表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确定石灰的配比,并设计确定桩长度、密度和粗细等。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施工过程中,应该控制好风力的大小,注意不要让石灰粉尘过多散失,桩基的排列上也要按照一定的模式。最常见的两种排列是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因为从力学角度来讲这样的排列是最佳的。

3.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固水利设施,水泥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就更该注意水泥的利用,并且要加深其深度。深层水泥搅拌桩主要使用于非常松软的淤积土质和粉尘土质等的地基,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出现这样的地质状况时,我们应该运用深层钻探灌注水泥的办法来进行处理。

首先,精心筹划,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应该做好施工地点的平整工作,以保障机械的进入和正常施工。如果施工地点有障碍物,应该及时清除;如果施工地点是一片洼地,应该用合适的土质进行回填,一般采用粘土,直至场地平整均匀。其次是要采购合适的水泥,我们一般采用的是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再次就是要检查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机械,是否性能良好,是否能够确保顺利施工,应该指派专业的人员进行检修。

其次,及时试桩,获取必要的参数。我们在施工以前,一定要进行试桩,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施工地点的具体地质情况,获取施工过程中用以参考的必要参数。我们在试桩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泵送速度、时间以及水泥的配比、搅拌的程度等方面具体的数据,可以为接下来的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

再次,做好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控制。笔者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检验堵塞:

在水泥搅拌桩开钻前期,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管道用水清洗.检查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确定水排尽后继续下钻。

(二)悬挂吊锤

为了使水泥搅拌桩桩体的垂直度能够达到施工的要求,可将吊锤悬挂在主机上,按照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这一原则实施控制。

(三)质量检查

这主要是针对成型的搅拌桩而言,质量检查的主要方面是水泥用量、水泥浆罐数、断浆现象、喷浆搅拌上升时间、及复搅次数等等。

(四)搅拌配合比

水泥配置时要对相关参数有效计算, 按照水利材料的标准进行, 具体为水灰比0.450.50、水泥掺量12%、每米掺灰量46-25kg、高效减水剂0.5%。

(五)二喷四搅:二喷四搅工艺在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中常常被采用。第一次下钻可带浆下钻,堵管喷浆量控制在总量的1/2以下,禁止带水下钻。保证在低档操作下进行下钻和提钻,复搅需要适当提高~个档位。正常成桩时间在40min左右.喷浆压力0.4MPa。

最后,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整个施工工艺流程可以概括为:定、钻、喷、提。定:就是放样测量,定桩基的位置和钻机的位置;钻:就是用钻机正循环钻进到设计的深度;喷:就是当钻进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开始向桩机高压喷入事先搅拌好的水泥浆;提:就是在灌注水泥浆的时候,钻机反循环退出。检查堵塞、悬挂吊锤为了确保桩基的质量,我们首先要检查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及时排放钻探过程中的溢出物。为了确保整体达到施工设计方面垂直的要求,可以在主机上悬挂吊锤,依据吊锤的位置来判断垂直度,进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水泥的配比及钻进时的技术要领,水泥浆的配比为:水灰比例控制在0.5 左右,水泥的掺入量要达到12%以上,并添加0.5%左右的高效减水剂;钻进过程中我们采用常用的二喷四搅的方法,第一次下钻时可以带水下钻,当喷浆量达到一半时,禁止带水。喷浆压力应达到4个压以上。

四.结语

总之,软土地基在水利工程中是十分常见的且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若在施工时遇到软弱地基,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解决,避免给水利造成破坏。 通过严格的技术要求及施工规定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美丽 王丽萍 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改革与开放》 -2010年10期

[2]刘含江 侯存亮 研究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6期

[3]徐斌 王栋 浅谈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河南建材》 -2011年2期

篇(6)

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迅速,道路桥梁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在修路的同时,对路基条件的坚固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施工之前,对地质勘察技术的深度和精确度要求很高,既要求路基的稳定,也要很好的处理工后均匀沉降的问题,如果这一环节处理不好,会导致路面质量下降,影响行车速度,造成对车辆慢性损坏,严重的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甚至人员伤亡。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

一、软土地基工程的特点

1、不均匀性。软土是由高分散的土与微细的土颗粒组成的,这样的组成结构使得软土的土质性能特别不均匀,软土的受力情况也会随着土质的不同而变得不同,在软土地基上建造的房屋建筑物就会因为地基的承载力不同而产生不均匀的沉降,最终使得房屋建筑物因为受力不均衡而产生裂缝。

2、沉降速度快。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是随着在软土地基上增加的荷载和随之增加的,作用在软土地基上的荷载越大,地基的沉降速度也就越快。

3、触变性。触变性指的是当软土地基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时候,软土地基呈现的是固态的特性,可是一旦软土地基在房屋建筑工程过程中遭到扰动的时候,软土地基就会呈现稀释流动的状态。 2、高压缩性。因为软土地基的天然空隙比很大,所以软土地基的压缩系数很大,当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的时候,在软土地基上当垂直压力达到0.1MPa的时候,软土地基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形,使得在软土地基上建造的房屋产生很大的 沉降量,这是由于软土地基的高压缩性导致的。

4、低透水性。由于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很高,所以软土的透水能力很差,要想通过排水方法使得软土固结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甚至有些房屋建筑工程的通过排水固结达到沉降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二、公路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1、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

在进行软地基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地基是非常不稳固的一种地基,这给我们的公路施工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采用铺设砂砾层的方式来避免这一过程,铺设完成后再夯实,就可以做到稳固作用。采用这种施工技术的好处是既可以满足承载方面的要求,也可以优化地基表层的排水效果,不至于积水,使地基进一步软化。我们可以根据设计方案选取颗粒比较大的沙砾石,必要时可以掺入鹅卵石,可以依据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而定。当选用的沙砾石确定以后,就要对地基的沟槽进行处理,如果沟槽中有积水,应该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然后再将事先配好的沙砾石填入。填入时,要逐层进行夯实,控制好填充料中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0%~20%之间。

2、深层石灰搅拌桩的施工

深层次的石灰搅拌桩的施工是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软地基施工过程中的中重要的环节。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有一样不可缺少的材料就是石灰,而在软土地基的施工中,就更该注意石灰的利用,并且要极其注重石灰搅拌桩的施工问题。在软地基中,针对于粘度较高的软粘土,可以采用深层石灰搅拌桩,实际上就是根据土壤的特性,强行将地基土和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让他们进行化学反应,这样处理以后,就会使地基达到设计中要求的承载力和耐压强度。在特殊的地基土条件下,这样处理的效果甚至要比水泥好得多。(1)严格控制石灰原料的质量。我们所用的石灰是要经过处理的, 并且石灰的成分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石灰要磨碎到最大颗粒小于2 mm,氧化钙、氧化镁含量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石灰中不能有太多的杂质,液性指标控制在70%左右。(2)关键技术控制。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地面进行处理, 使表层地基有一定的硬度和承载力, 确保机械的进入和移动, 配备合格的粉尘发射器、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并认真检查,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尤其是要取地基土进行化验,根据地表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确定石灰的配比,并设计确定桩长度、密度和粗细等。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施工过程中,应该控制好风力的大小,注意不要让石灰粉尘过多散失,桩基的排列上也要按照一定的模式。最常见的两种排列是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因为从力学角度来讲这样的排列是最佳的。

3、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

在公路工程中为了起到加固的效果,水泥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就更该注意水泥的利用,并且要加深其深度。深层水泥搅拌桩主要使用于非常松软的淤积土质和粉尘土质等的地基,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这样的地质状况时,我们应该运用深层钻探灌注水泥的办法来进行处理。(1)精心筹划,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应该做好施工地点的平整工作,以保障机械的进入和正常施工。如果施工地点有障碍物,应该及时清除;如果施工地点是一片洼地,应该用合适的土质进行回填,一般采用粘土,直至场地平整均匀。其次是要采购合适的水泥,我们一般采用的是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再次就是要检查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机械,是否性能良好,是否能够确保顺利施工,应该指派专业的人员进行检修。(2)及时试桩,获取必要的参数。我们在施工以前,一定要进行试桩,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施工地点的具体地质情况,获取施工过程中用以参考的必要参数。我们在试桩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泵送速度、时间以及水泥的配比、搅拌的程度等方面具体的数据,可以为接下来的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3)做好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控制。笔者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检验堵塞,在水泥搅拌桩开钻前期,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管道用水清洗.检查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确定水排尽后继续下钻。悬挂吊锤,为了使水泥搅拌桩桩体的垂直度能够达到施工的要求,可将吊锤悬挂在主机上,按照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这一原则实施控制。(4)检查堵塞、悬挂吊锤为了确保桩基的质量,我们首先要检查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及时排放钻探过程中的溢出物。为了确保整体达到施工设计方面垂直的要求,可以在主机上悬挂吊锤,依据吊锤的位置来判断垂直度,进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施工的规模逐渐扩大,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是十分常见的施工问题,若在施工时出现软弱地基,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解决,严格的施工标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会使得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得到较好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昂剑锋 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期刊论文]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8年6期

[2]-黄奎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7期

篇(7)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有关换填法的简介

换填法是进行软弱地基处理的方法之一,又名换土垫层法。本方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换填材料可用中(粗)砂,级配良好的砂石、灰土、素土、石屑或煤渣等。换填法的作用,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改善土的压缩性,减小地基变形。当软弱土较薄时,可全部挖去;当软弱土较厚时,可部分挖去。填土可采用砂、碎石、素土等。现行的设计思路是将换填垫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利用基底附加应力在换填垫层中向下扩散时应力不断减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垫层厚度,以达到软弱下卧层顶面所受的压应力不大于其容许应力的目的。

1、换填法的使用范围

换填法适应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土、膨胀土、冻涨土、素填土、杂填土及暗沟、古井、古墓等地基处理。处理的办法就是将基础下的软弱土、湿陷性土、膨胀土、冻涨土等的一部分或全部挖出,然后换填密度大、强度高、水稳性好的较粗粒径的材料。换填法多用砂垫层的处理方法,多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以及沟塘的局部处理。一般饱和的、非饱和的软弱土的地基处理,不能用于大面积堆载、密集基础的软土地基的处理。

2、换填垫层的作用

一是使垫层下的软土更快地加固提高土地的抗软层度,从而保护地基的形状不被破坏;二是可以防止地基的冻胀;三是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除去地基的膨胀;四是可以很好的减小松软土的沉降。

二、换填法的施工要点

1、垫层材料的选择

不同垫层材料有不同的要求。砂垫层材料应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含泥量不超过3%,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当使用粉细砂时应掺A25%一30%的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素土垫层的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也不得有冻土或膨胀土,不得加有砖、瓦和石块等渗水材料,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 Innl。灰土垫层宜采用2:8或3:7的灰土。土料易用黏性小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 nlnl,石灰易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 nllrt。矿渣垫层其矿渣应质地坚硬、性能稳定和无侵蚀,小面积垫层一般用8--40ram与40--60aun的分级矿渣,或O-60mm的混合矿渣;大面积铺垫时,可采用混合矿渣或原状矿渣,矿渣最大粒径不大于200 mm。

2、垫层压实方法的确定

机械碾压法是采用各种压实机械来压实地基土。此法常用于基坑低面积宽大、开挖土石方量较大的工程。重锤夯实法是用重机将夯锤提升到某一高度,然后自由落锤,不断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重锤夯实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距地表o.8 m以上稍湿的黏l生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压填土。平板震动法是使用震少,透水性较好的松散杂填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可达100一120kPa。

3、设计

(1)垫层厚度的确定

垫层宽度的设计:砂垫层的底面宽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B1=b+2htgФ

当基础荷载较大,或对沉降要求较高,或垫层侧面土的承载力较差时,垫层宽度可适当加大,在筏基、箱基或较大独立基础下采用换填垫层时,对垫层厚度小于0.25 倍基础宽度的条件,计算垫层宽度时应考虑应力扩散角的要求。

(2)垫层承载力的确定

垫层承载力易通过现场载荷实验来确定。如直接载荷实验、取土分析法、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等多种测试方法确定。

但通常,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一般工程,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规范表中选用,并应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对于重要的建筑或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还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对超出原地面标高的垫层或换填材料的密度高于天然土层密度的垫层,宜早换填并应考虑其附加的荷载对建筑及邻近建筑的影响。

(3)施工验收要求

垫层的工程竣工质量验收,除在施工过程中逐层检验其施工质量外还要做工程质量验收的监测和试验。一般有静载荷实验、静力触探试验、取土分析法、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等测试方法检查验收。

4、分层铺填并压实

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层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厚度外,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筑厚度可取200~300mm。

5、含水量控制

为获得最佳夯压效果,宜采用垫层材料的最佳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含水量,对于素土和灰土,现场可控制在最佳含水量-4-2%的范围内。最佳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取用。

6、铺前先验槽

基坑内浮土应清除、边坡必须稳定,防止塌土。基坑两侧附近如有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等软硬不均匀的部位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筑垫层。

7、避免软弱土层结构扰动

垫层下卧层为淤泥或淤泥质土时。因其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一旦被扰动则强度大大降低。变形大量增加。影响到垫层及建筑的安全使用,通常的做法是:开挖基坑时应预留厚约300mm的保护层,待做好铺填垫层的准备后,对保护层一段随即用换填材料铺填一段,直到完成全部垫层,以保护下卧软土层不被破坏。索土及灰土垫层分段施工时,不得在柱基础墙角及承载间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缝距不得受水浸泡。垫层竣工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

三、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大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开始整理基坑底面,由于有地下水的淤积,我们采用了基坑降水的排水法使基坑保持无积水,还要注意保持边坡的稳定,在铺砂石垫层之前,要请监理机构进行验槽。在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避免扰动下卧层的结构,防止降低土的强度、增加沉降。基坑挖好后立即回填,不可长期暴露、浸水或任意践踏坑底。

2、控制好垫层的厚度,在第一层时宜先铺15 cm--20 crn厚作为底面,用木夯夯实,以免坑底下卧层发生局部破坏。在这一阶段施工中要注意垫层底面应等高,砂石垫层级配要均匀。3、对此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铺10层(不包括底层),每层的虚铺厚度控制在20锄~30 cm。在这一阶段施工中:a.严格掌握每层虚铺厚度均匀、平整。禁止为抢工期一次铺的太厚,否则层底压不实,会影响工程的质量。b.控制好垫层材料,应采用最优含水率,我们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是对每一层砂土都要用环刀法做其容重及含水量试验。将最优含水量控制在8%~10%。

4、由于该工程大面积换填,采用的夯实方法是6 t压路机往返碾压,每层都做压实试验,测量压实系数,每层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再铺上一层材料再压实,直到设计厚度为止,并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

总结

换填法地基处理技术是当今建筑工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在整个工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在换填法技术的应用上,对换填垫层的相关参数的计算由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换填垫层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接着详细地给出了垫层厚度确定、宽度确定、垫层承载力的确定和验算、垫层的沉降计算的详细公式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和相关数据,最后简单地阐述下换填垫层的施工及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邵洪波.杨胜泉浅谈换填法地基处理在威海地区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2)

[2]徐良 软弱地基处理中换填法施工技术[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5)

[3]徐峰 桥涵软弱地基换土垫层法换填厚度的确定[期刊论文]-青海交通科技2007(6)

篇(8)

1.软土地基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的施工进行的如火如荼,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的幅员辽阔,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尤其在内地的湖河沉积地区以及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分布情况十分广泛,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问题,这种地基的含水比大、承载力差、压缩比高,空隙比约为1.0,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变大,难以满足现阶段市政道路施工的要求。为了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必须采用相关的方式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防止沉降问题的发生。目前,我国国内在处理市政道路软地基的加固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面就针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2.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对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首先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即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优先使用天然的材料进行加固,如工业废料、建筑垃圾等符合加固标准的材料进行加固,但是在材料的选择中要避免选择具有腐蚀性或者有机含量较高的垃圾,防止地基的加固难以达到规定的标准;其次,要遵循目的性的原则,即软土地基的处理必须要达到减小下渗、改善抗剪性、动力性的目的,防止地基出现变形以及液化的情况,将地基的压缩性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保证市政道路的后续使用质量。

3.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

3.1 换填法

换填法是软土地基常用的加固方式,即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固定深度和范围内的软土地基挖出,进行换填,换填的材料需要选择稳定性高、强度好的材料,如石灰、砂石等等,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标准:

3.1.1 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选择换填材料时,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材料,以保证材料可以满足当地道路建设的需求,并做好材料中石头含量、粒径以及配级的检验,确定好材料之后,就可以将淤泥软土使用挖掘机挖除,用天然的材料进行置换,一般,开挖深度宜控制在2m以内,使用分层填筑、压实和检测进行施工,以便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1.2 逐层加固的原则

在进行换填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压实的质量,必须对置换材料进行逐层压实,在换填的前期,需要对换填的面积和深度进行计算,再进行下阶段的换填和加固的工作,在第一层换填完成后,用机械碾压法将其反复压实,再进行逐层换填。

3.2 排水固结法

3.2.1 袋装沙井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包括袋装沙井固结法以及砂垫层处理法,袋装沙井固结法就是将符合标准要求的砂装入具有透水性的编织袋中,再利用辅助设备将沙袋侵入软土地基之中,这种固结的方法比较适宜用在厚度大于5m的软土层中、且地基承载力小于路堤建筑自重的情况中,具备施工效率高、施工费用低、用料少的特点,也是软土地基加固的常用方法之一。

3.2.2 砂垫层处理法

砂垫层处理法就是在软土地基的表面铺设好砂层进行排水的方式,令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在上层荷载的影响下排水,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使用这种加固方法时要注意,要保证排水固结的速度与路基填筑速度保持一致性,保证在填筑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实现排水,同时,避免上层荷载过大导致路基遭到破坏。

3.3 机械碾压加固法

机械碾压加固法是利用土壤中水分的特征来进行加固的一种方式,由于土壤中的水分是与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水分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会被排挤出来,使用机械碾压就可以有效的排除地基中多余的水分,起到地基加固的作用。在进行加固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验数据来决定碾压的工艺,确定好碾压的力度、次数以及范围,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先使用小吨位碾压机进行碾压,进而使用大吨位碾压机进行碾压,碾压完成后再使用光轮碾压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要遵循边线大到中的碾压原则,以1/3重叠的方式进行递进式碾压。

3.4 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就是利用化学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固结的处理方法,目前常见的化学加固法包括深层水泥加固法、石灰搅拌桩法以及灌浆法三种。

3.4.1 深层水泥加固法

使用深层水泥加固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需要的地基强度,使用该种方式加固后的地基具有变形小、无公害的优点,在北欧、日本、芬兰等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国内虽然应用时间较短,但是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2 石灰搅拌桩法

石灰搅拌桩加固法是依靠石灰和土之间的物理反应形成所需的强度,应用在不同的地基中会产生不同的加固效果,加固的深度可以达到20m。在加固的过程中要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在机械钻进时向地基内喷射压缩空气,在钻进要适度的标高后,要将钻头进行反向旋转,将生石灰输送至地基内,让土体和石灰进行充分的搅拌,形成具有水稳性、整体性以及一定强度的石灰桩。由于石灰桩具有膨胀挤密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石灰桩是要遵循密布桩和小桩径的原则,桩间距和加固的深度应该按照沉降验算和稳定验算来确定,在验算完成后再进行施工。

3.4.3 灌浆法

灌浆法就是利用液压、气压以及电化学的原理,将一些可以固化的浆液注入到软土地基中,以便改善地基物理力学性质。在灌浆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浆材就是水泥,水泥的力学强度好、无毒、使用寿命长、材料价格低,但是在沉淀析水的影响下具有稳定性差的弱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以在水泥浆中加入砂、粘土以及粉煤灰等材料,或者掺入附加剂来改善浆液的性质。

4 结语

软土地基的加固是市政道路施工的关键性因素,关系着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以及使用寿命,目前,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技术较多,需要根据施工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周围环境进行综合判断和选择,保证软土地基加固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1.填石路基土质地基的处理方法

1.1填石路基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填石路基多修筑在地势险峻,沟壑纵横的山岭地区。由于线形的缘故,路堤的填筑高度较高,填方量大,再加上碎石填料本身的密度较大,路堤填筑体的自重荷载很大。这就对地基的承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填石路基填料本身的工程特性也决定了对地基的特殊要求。就普通的填土路基而言,其填料颗粒之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抗剪强度较低,填筑体本身的塑性较强。当地基由于承载力不足等自身原因发生较大不均匀沉降时,路基填筑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地基的沉降而共同沉降。科技论文。但是填石路基的填料为粒径较大的碎石,颗粒之间基本上没有粘聚力,其抗剪强度多由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与嵌挤力来形成,且强度较高,故填石路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半刚性体。当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程度较小时,颗粒之间的嵌挤作用可以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其发生较大的变形沉降,路基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刚性。然而,当地基发生较大沉降,路基填筑体内部产生的剪应力大于路基的极限抗剪强度时,路基就会发生较大的剪切变形而失去稳定。科技论文。由此可见,填石路基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石料之间的嵌挤作用一旦被破坏后,就难以象填土路基那样慢慢得以恢复。

因此,对于填石路基而言,尤其是高填方路堤,地基承载力是保证路基压实质量和正常使用性能的前提条件,如若地基承载力不足,必将会导致路基的坍塌和失稳,进而使路面产生病害破坏。而现行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并没有对路基的地基承载力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是提到:“路堤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应小于85%。”然而保证基底的压实度就能否一定保证满足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本文认为这应值得研究。

本文就填石路基的地基处理要求现状,进行了大量施工现场和相关资料的调研工作。调研结果表明,由于目前很多设计及施工单位对此问题没有认真重视,在设计及具体施工过程中未对地基加以严格的要求与控制,从而导致路基在竣工后,甚至施工阶段中就由于地基的原因而发生变形破坏的现象一直存在。据此,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初步提出填石路基的地基承载力技术要求与处理要求:

1.1.1填石路基的地基承载力技术要求

如上所述,填石路基对地基的沉降要求较为严格,在填石路基填筑前应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可参照桥梁基础的规定进行),地基的承载力应满足路基不同填筑高度的要求:

(1)当填石路基填筑高度小于10m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15OKPa;

(2)路基填筑高度为10-20m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2OOKPa;

(3)路基填筑高度大于20m时,路基应宜填筑在岩石基底上。

1.1.2填石路基的地基处理要求

在填石路基填筑前,首先应该对原地面进行表面清理,清除树木等杂物。一般耕植土地段原地面应清除表土15cm深,同时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土料回填原地面的坑、洞等低凹处,并按规定进行压实。当基底为松散土,且含水量较高时,压实前应先进行翻晒,使其重型压实度度不小于90%,当填石路基高度大于80cm时,基底压实不应小于95%。当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其换填深度不小于30cm。若遇到不良地基(膨胀土、盐渍土、黄土等)时,应视具体工程条件采取清淤、排水固结、抛石、换填或复合地基等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此外,在土质地基上填筑填石路基时,为提高地基的强度与均匀性,应设置过渡层。本研究建议,过渡层填料的粒径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M15/F15>5,M15/F85<5,其中M15为过渡层填料中通过率为15%的粒径,F15为地基细料土中通过率为15%的粒径,F85为地基细料土中通过率为85%的粒径。

1.2填石路基对地基的排水要求

由于填石路基的孔隙较大,水较易从边坡或路面等部位进入路基中,而且由于路基填筑体的渗透性好,水很容易浸湿地基,同时若地基范围内存在地下水,这都会影响填石路基的整体稳定。科技论文。因此,当路堤基底范围内由于地面水或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填石路基应采取必要的引排、拦截等措施,或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片石、砂砾石或块石等透水性材料来设置透水层,其厚度应不小于3Ocm,以防止水对地基的不良影响。

1.3填石路基对地基坡度的处理要求

当原地基有一定的坡度时,为保证填石路基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应对地基进行如下处理:

(l)在地基横坡陡于1:5的地段,应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高3Ocm的搭接台阶,同时台阶进行内倾处理,然后进行平整压实,使基底强度和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在地基横坡缓于1:5的地段,当清除树根草皮或腐植土后,承载力满足要求时,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填石路基。

2.填石路基石质地基的处理方法

2.1填石路墓石质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般认为石质地基较为理想,其承载力较大,能为填石路基的稳定性提供较为理想的支承保证。但是应当看到,如果对石质地基的要求过低或施工时处理不当,其承载力的不均匀现象仍然会对路基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不应对填石路基的石质地基掉以轻心,放松要求,应确保石质地基的平整性与强度的均匀性。

2.2填石路基岩石和土混合地基的处理方法

在山区填石路基的施工现场经常会遇到岩石和细粒土混合地基。这种地基的强度很不均匀,同时其表面不易整平,如不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将会对路基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路基填筑高度较高时,会增加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路面产生破坏。故在路基填筑前应认真对待,合理处理。

对于岩石和细粒土混合的地基,主要问题是由于强度不同,存在承载力差异,故应提高细粒土部位的强度。具体处理方法是将岩石炸平,并在细粒土部位设过渡层。当基底为石牙状时,应将石牙炸除不少于80cm,并用岩石填料置换细粒土,以形成均匀,平整的岩石混合基底。这是因为若不炸掉岩石,细粒土部分无法压实,而且即使炸平岩石,也应用石料置换部分细粒土,置换一定厚度并高出原岩石面后才可进行有效压实。

3.结论

根据填石路基填料的工程特性,即填料多为粒径较大的碎石,颗粒之间基本上没有粘聚力,其抗剪强度多由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与嵌挤力来形成,且强度较高,填石路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半刚性体。当地基发生较大沉降,路基填筑体内部产生的剪应力大于路基的极限抗剪强度时,路基就会发生较大变形而失去稳定。填石路基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基,本章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处理方法,强调土质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满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填石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对于混合地基类型,强调保证其强度的均匀性和平整度是地基处理时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世基,吴立坚. 冲击压实粗粒土路基[J]公路交通科技, 1999,(01) .

[2] 王康臣. 填石路堤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 1999,(04) .

[3] 张大红. 红砂岩路段的施工实践[J]湖南交通科技, 2000,(03) .

[4] 王康臣,郑治. 填石路堤修筑技术的发展[J]广东公路交通, 1999,(S1) .

[5] 於永和. 填石路堤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广西交通科技, 2002,(01) .

[6] 杨世基. 冲击压实技术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 1999,(07) .

[7] 杨世基,郝中海,吴立坚,王亚军. 公路填石路堤的压实[J]公路交通科技, 1999,(04) .

[8] 李维国,于凤琴,丁健. 山岭重丘区高等级公路石方开挖与填筑[J]东北公路, 1997,(01) .

[9] 于晓飞. 高速公路填石路堤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J]东北公路, 2001,(03) .

篇(10)

 

1.工程概述

在洛界高速公路NO.5标路基施工中,其中一段路基填高达24米且原路表地下水发育旺盛,故本路段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路基填筑并路基沉降观测方法。路基沉降是公路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多年来,由于对路基沉降的原因和机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深刻的研究,致使路基沉降在公路建设中普遍存在并引起桥头跳车、路基沉陷、路面早期破损等多种质量病害,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社会效益。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 在洛界高速公路NO.5标路基施工中选取了1#点(K35+200)、2#点 (K35+200)、3#(K35+300)三个有代表性的位置分别对路堤填筑材料本身和原地基进行沉降观察研究。

2.沉降观测设置的方式

高填土沉降试验包括两个方面内容:1、观察高填土路基的自身沉降(含不同的填土高度(约3m)和不同的压实区域路基自身的沉降)。2、观察高填土路基基底在路基填土重力等作用下的沉降。

其设置方式为:在不同的观察位置竖直埋置一根导管(用ф6cm钢管制作),导管下端设置砼底座(C30砼,几何尺寸为0.5×0.5×0.2m,在导管内竖直放一根自由导杆(外径2 cm钢管),导杆下端和另一砼底座(30#普通砼,几何尺寸为1.0×1.0×0.2m)相连,并与所要观察的位置平齐,结合填土高及便于观察和操作等实际情况,导管和导杆采用逐节连接方式进行加长,每节长度一般按3m或2m进行选择。免费论文参考网。2m导管和导杆主要用在最上一节。导管和导杆上端伸出路面顶适当高度以便于工程竣工后跟踪观察。免费论文参考网。

根据各观察点的路基填筑高度和地质情况,分别按照上述设置原则进行观察点设置。

1#观测点(路基高8.0m)分别在原地基、路基高3.4m处、6.5m处(93% 压实区顶面)、7.2m处(95%压实区顶面)、8.0m处(97%压实区顶面)及路面顶设置共计六个不同高度和不同压实区观察点,分别编号为:1#--A、 1#-B、1#-C、1#-D、1#-E、1#-F。

2#观测点(路基高10.5m)分别在原地基、路基高3.0 m处、6.0 m处、9.0 m处(93%压实区顶面)、9.7 m处(95%压实区顶面)、10.5 m处(97%压实区顶面)及路面顶设置共计七个不同高度和不同压实区观察点,分别编号为:2#-A、2#-B、2#-C、2#-D、2#-E、2#-F和2#-G。

3#观测点(路基高6.2m)分别在原地基、路基高4.7 m处(93%压实区顶面)、5.4m处(95%压实区顶面)、6.2 m处(97%压实区顶面)及路面顶设置共计五个不同高度和不同压实区观察点,分别编号为:3#-A、3#-B、3#-C、3#-D、3#-E。

3.观察方法与要求

观察包括安装或接杆时的观察以及定期沉降观测。当导杆和导管安装或接杆后对导杆顶要进行水准观察。在施工期间每填土约1.0米高或间隔10天观察一次,非施工期或完工后每间隔一月观察一次。

观测要求

每次设置及观察要有具体负责人员到现场安排进行;在沉降观测点附近设置便于长期观察的水准点,并严格控制其水准高程;有关观察的设备、仪器在每次观察时要进行校核检查,以确保每次检查数据的准确性;每个观测点的每次观察要统一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记录要准确、详细。

4.施工情况

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同时将各压实级区分别进行提高,即90%→93%,93%→95%,95%→97%。土方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填筑材料为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粘土,每层填土压实前需平地机整平,以确保填土压实的均匀性。1#观察点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地质条件有所改善,2#观察点地基上铺设有50cm厚砂砾石垫层作为隔离层,3#观察点地基只进行碾压后直接进行路基填筑。

5.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

路基沉降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路基沉降速度较快,竣工后的路基沉降相对较缓慢。

路基沉降全部是地基沉降,路基填方本身基本不发生压缩沉降,可以不计。免费论文参考网。说明路基各区域压实标准的选择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沉降与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即地基单位面积受力)有关。地质条件越好,填筑高度越低,沉降越小,反之,路基沉降越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3个沉降观察点的地基沉降值不同,以2#点沉降值为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小,且路基填筑高度大,其地基虽经过砂砾垫层加固处理但并不能使其地质条件有根本的改善。对于1#点,虽然其地质条件较差,但因其地基经过强夯处理后地质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其地基承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而地基沉降相对较小。而3#点本身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因而3#点地基沉降也相对较小。

通过对沉降曲线图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到,路基沉降在路基填筑初始阶段较慢,当路基填筑达到一定高度时,沉降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当路基填筑即将竣工和竣工后,路基沉降又呈缓慢增加形式,直至路基完全稳定下来,见沉降曲线图。分析原因如下:路基在初始填筑过程中,由于原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可以承受一定高度填土产生的压力,在地基容许承载力范围内,地基沉降呈现出类似弹性变化的形式,即地基沉降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填土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即土方填筑产生的压力等于地基承载力时,地基受力处于极限状态。当填筑高度继续增加,地基承载力进入强化阶段,原地基土体结构被破坏,地基土颗粒在外力作用下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结构,使地基承载力得到增强。地基土结构的变化,是该阶段地基发生明显沉降的根本原因。

随着路基填筑结束,虽然地基所受填土产生的土压力趋于稳定,但由于多种因素(施工、行车、自然因素等)影响并通过实际观测资料证明,路基在竣工后还不能立刻稳定下来,需要经过约八个月至一年时间,才能使路基逐渐趋于稳定。但路基不会完全稳定下来,还会发生很缓慢的沉降。为确保路基本身不发生压缩沉降,路基施工时,宜选择低液限粘土或低液限粉土作为路基填料。填料要分层进行,每层压实厚度宜控制在10~20cm范围内。

6.结束语

路基沉降一般在路基完成后八个月至一年才能逐渐趋于稳定。因此为减少或消除地基沉降引起的质量隐患,在路面组织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地基持续沉降而带来的质量病害。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0.

上一篇: 资产会计论文 下一篇: 建筑规范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