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26: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管理主要事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link, archives management work in a certain exten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file management work the necessity and key obviously, this asks we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methods, in the relevant st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work into the track.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rchives management; importa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对和谐稳定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因此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首先必须得到认识,然而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并不能单单靠一部人的微薄之力,这需要相关主体以及工作人员全部投入其中。
保持建筑工程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规范性,首先要做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指导与管理。工程档案是城市建设的产物,也是重要的成果。它能作为累积经验被加以运用和借鉴,也是城市建设的技术储备手段,同时更是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进行的理论与数据基础,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托。城市所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维修、改扩建工作都要以建筑工程档案为依据,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的提高必然也要以建筑工程档案为重要支柱,同时城市防范灾难、灾难救护以及灾后战后的重建工作也要依据建筑工程档案。
建设工程档案不仅指导着城市的救灾与灾后战后重建工作,而且是防灾与减低损失的重要途径。建筑工程档案真实客观的记录整个建筑过程并反应建筑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本质、规律与联系,对日后的检测与维修、改建扩建甚至拆除等相关活动具有指导借鉴作用,同时也能加快建筑以及档案管理的学术研究的进程。工程档案活力和价值主要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建筑工程档案与工程使用管理息息相关,工程的使用管理永远离不开档案管理的支持与引导;②建筑工程档案不仅被自身工程所利用,而且被其他同类甚至不同类的工程设计建设参考与借鉴,甚至被反复地屡次地利用。它引发着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
二、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弊病
.鉴于各种原因,工程档案的质量及管理中依然问题重重:
.(一)施工管理文件原件缺失。存在设计监理建设单位下发复印件形式的施工管理重要文件的现象,不符合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标准与要求。
.(二)工程质量验收签证资料缺乏完整性。由于工期紧张等原因,建设方在现场验收后未能按国家相关规定举行签字仪式。
.(三)竣工文件编制不规范。原始资料很少能能做到分门别类的归档成册,即使部分成册的也存在无目录或者目录错误的现象,甚至还有的存在分部使用代用图的现象,而竣工文件中明确要求具备竣工图一分部工程组卷,这就催生了图纸大量缺失现象的产生。
.(四)施工验收原始签证资料格式有失规范。原始施工验收签证资料在开工前没有做到统一规范要求,却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更改和完善,这导致资料在格式内容方面失去统一性,给统一装订成卷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和困难。
.(五)施工原始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字体不规范甚至错别字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量文件甚至没有加盖印章或者当事人签名,这给后期的编制及归档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六)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从档案管理的部门分析,有单独的工程档案管理室的单位在这方面工作比较认真负责。但是还存在大多数的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存放地点,没有专职专业没有管理人员,造成档案管理材料缺乏专业性与统一性。
.(七)缺乏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远远不能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种种要求。
.(八)工程资料移交不能保证及时性。工程资料及竣工资料移交过程中普遍存在拖沓情况,造成延误档案的统一管理时间,有甚者会造成资料的丢失。
三、有关完善健全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现场办公的管理制度。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亲自深入到工程中去,实地考察现场施工情况和进程,参加相关工程技术例会并做好详尽客观的记录,针对性地收集档案对象并了解档案形成时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前期档案管理中总结的相关工程建筑经验,及时参与解决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所在的工程做实时检查、档案接收以及理论指导,同时要对登记在册的项目进行调查及分析研究。尤其对比较成功的有影响力的建筑工程项目要着重分析。在进行现场指挥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与建设单位在思想上要达到统一,以应对建设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疑难性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形制定档案编制方案,做好项目档案的示范样本,逐步创出重点工程服务的新途径,能得到建设单位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
.(二)要做到统筹部署,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建筑工程档案囊括工程中的全方面内容,并且贯穿与工程的整个进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必须包含工程的方方面面并做到全程跟踪指导。尤其建设初期,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及时地加入到工程中,这才是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有利于及时收集档案管理材料并做到统筹管理。在工程施工进度中,尽快组织形成企业档案馆、项目档案室、施工资料员的三级管理体系,并保证档案管理与建设进度的同步性。项目申请立项时便要积累文件资料并整理核查,项目竣工验收时文件资料的验收工作也要同期完成,以避免存在遗留问题,从而保证归档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加强工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在工程建设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配备档案管理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专职人员,负责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要保持工程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并且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大量业务指导和培训,使其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和具体的归档范围。
.(四)建立资料归档会签制度。工程档案部门不仅要同计划、财务、工程等部门形成验收会签制度,还应与相关部门形成考察培训资料会签制度,避免考察资料的流失,为工程项目日后使用提供方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认真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必要。但是做好此项工作远非几个人就能完成,而是要靠各责任主体及相关人员的共同重视。我们应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严格落实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确保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晋爱萍.对加强和规范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年05期
[2] 曹晓滨.做好公路建设工程文件归档工作[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关键词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职工享受待遇、升职晋级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人事档案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结合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如下: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事档案受重视程度低。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人事档案已经不是用人单位选才用才的重要依据,档案所记录的内容只用来作为参考,企业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人事档案的作用和价值逐渐被淡化,以致人们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关心度逐渐弱化,认为档案可有可无。此外,医院作为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其工作重心往往放在医疗业务的发展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上,人事档案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人事档案的参考价值和利用率降低。由于档案材料不完善,不能客观地反映本人的全貌,使得人事档案的参考价值和利用率降低。1. 档案材料缺失,缺乏完整性。人事档案跨越时间周期长、涉及面广,档案材料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如学历职称材料、党团材料、干部任免考察材料缺失等等,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2. 档案信息陈旧,缺乏时效性。长期以来,人事档案中个人履历材料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多数人员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档案中记载的却还是若干年前的历史信息。3. 档案内容填写欠规范,缺少说服力。有的档案内容前后不一,“三龄一历”记载多样;有的档案填写随意,能省则省,应详细填明的内容没有填写完整;有的档案未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确认签名;有的档案字迹潦草、随意涂改。4. 档案内容不全面。医院人事档案只能简单地反映医务人员一般的工作变动、职称晋升和工资变化等情况,其专业特长、临床科研成果、医德医风等材料档案中多无记载,且档案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可比性,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三)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非档案专业人员,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教育和培训。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从事档案业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长期以来,人事档案采取封闭式管理,档案材料仅供组织、人事等少数部门查阅,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开发、利用的意识,也无形中降低了对自身业务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影响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现代化管理手段落后。目前传统的手工收集、整理、查阅仍是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操作形式,我院现有的档案管理软件仅仅运用在档案目录的管理上,没有带来管理方法质的飞跃。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医、教、研和管理工作。
(五)档案制度不完善。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用工制度和人事管理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人事档案制度应运而生。然而当前人事档案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程序不规范、信息反馈不及时、档案内容相对滞后等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宣传, 增强全院档案意识。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宣传栏、院报、网络、大小会议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知晓率,增强全院的档案意识。一方面,使医院领导重视,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监督管理,并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使职工本人认识到人事档案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重视档案材料的填写,提高归档意识。
(二)健全管理制度,拓宽收集渠道。一是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是人事档案信息完善健全、充实准确的根本保证。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政府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实际,建立起一整套严谨、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的收集、查阅、借调、利用、转出、转入等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单位内部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明确职责,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二是注重收集,拓宽渠道。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强化收集工作,确保归档质量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关键。单位要结合自身的组织管理体制,建立档案收集联络员网络制度,在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下分层次分级管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同时,档案管理员也应与各部门联络员保持密切联系和有效沟通,掌握材料形成规律,主动收集,形成全方位的档案收集体系,提高归档效率。
(三)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医院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配备具有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及具有相应学历和专业背景的优秀档案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落实经济待遇,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安心本职工作。其次,建立健全必要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保持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后,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给予进修学习的机会,围绕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要求,制定长期培养计划,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传统“手工操作”“立卷归档”的工作模式和“重保管,轻利用”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需要不断突破和完善,以推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中,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充分利用局域网及办公自动化,实现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2. 利用软件对现有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开发利用,为医院领导层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促进医院内部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3.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事档案存储和检索工具,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在设置相应信息系统管理权限的情况下,对部门和个人开放,达到“一人管理、多人共享”的优化模式,有效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五)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力度。我院自2001 年起实行人事档案制度,新进职工人事档案委托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管,迄今为止已托管档案400 份,占在职职工档案总数的52%,且这一比例仍逐年攀升。医院作为用人单位的主体,掌握着人员动态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因此, 医院应本着对职工负责的态度,对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归档材料及时收集、登记、移交,并做好与机构的沟通协调工作,明确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等。另一方面,档案机构应提高服务意识,顺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人才人事信息网站和相应的信息链接,实行网络资源共享,在遵守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大力推行人事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拓宽利用渠道,切实解决人员“人档分离”的问题。
参考文献:
《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透过该规定,笔者想说明的是在医疗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关于医患双方到底是医疗合同关系还是侵权关系的争议应当停止了。因为该规定已经明确了医疗事故争议为侵权争议。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也得到印证。但是《条例》又对医疗事故侵权的构成作了不同于《民法通则》所调整的人身侵权的一般规定。《民法通则》所调整的人身侵权的要求侵权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表现为故意或者过失,侵权人客观行为具有必须违法性,指违反了保护受害人权利的法律规范的规定。但是根据《条例》规定,只有医方主观上具有过失方能构成医疗事故。这也就是说如果医院故意违反诊疗常规、非法行医等造成的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根据《条例》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不予赔偿。很明显《条例》主动放弃了对主观上故意而造成的医疗人身侵权的规范。
二、关于医疗事故纠纷的法院地域管辖
很多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很在行的律师并不注重管辖,认为那是程序上的事,“既然国家法律只有一部,在哪儿判都是一样”。笔者认为包括管辖在内的所有程序都不能轻视,绝不仅仅是“程序错误,实体错误”那么简单,熟知程序的律师和轻视程序的律师办案结果往往大不一样,很多实体上占上风的案件最后都输在程序上。对于管辖法院的确定且不说各地法官水平参差不齐,也不论地方保护有多严重,单说诉讼成本就会让人瞠舌。笔者最近临时一起医疗事故争议,患者为某民族地区官员,在成都医疗后导致截瘫,患者为了维护其权益,专门在成都聘请请律师向成都某区法院起诉医院,经过医学会专家鉴定,医方“虽然有一定的过错,但并不是导致截瘫的直接原因”,因此鉴定为不构成医疗事故,我很庆幸我了医方,但我仍很同情患者,因为他请了个外行律师。根据侵权案件管辖的规定侵权结果地法院有权管辖,而患者的身体损害结果就在其居住地,试想如果患者在千里之外的民族地区法院起诉,结果何止是节约一大笔差旅费呢?再变换案由,直接以人身侵权起诉,向民族地区当地法院申请司法鉴定,后果怎么样不难想像。
笔者还做了一件让人叫绝的案件,通过管辖的规避达到了诉讼目的。这次我是患者,医方的态度一直很坚决,不得已进入了诉讼程序。通过先前的接触我们得知,医方所在的法院对医疗事故案件处理严重缺乏经验,而且法院的公正性也值得怀疑。所以我们决定不在被告也就是医方所在地法院起诉,我们选择向患者转院后的医院所在地法院起诉,好说歹说法院总算立了案。医方很快提出管辖异议,承办法官也一副不容质疑的口气说应当移送。我们在征求了患者的意见后于法院移送前突然向法院追加转院医院为本案第二被告。这样转院医院所在地法院当然具有管辖权,医院也只好撤回管辖异议,转而抛弃合作多年的法律顾问,另请了其他律师此案。叫绝的是,开庭那天我们当庭撤回对第二被告的起诉。因为根据规定,管辖异议的期限只是15天,过了15天再提异议法院不再审理,开庭时15天早就过了。就这样我们最终将案件“留”在了我们选择的法院。
三、关于争议双方的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关键是靠证据,举证不能即意味着败诉,所以举证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双方都举证不力的情况下,举证责任的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客观地讲如果光有《条例》而没有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患者的维权积极性可能还没有现在这么高。因为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该规定对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作了倒置的规定,即医院承担医疗行为合法合理性的举证责任,如果医院不能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的正确性则法院推定医疗行为违法,医院就得承担败诉责任。
这里要说的是患者的举证责任和举证权利问题。不用多说,患者至少应就医患之间的关系、医疗行为的发生、损害赔偿的计算三方面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其中有一个方面的证据不足诉求就有可能被法院驳回。那么患者就医疗行为的违法性到底能否举证?这些证据在法律上应如何认定?笔记认为,法律和司法解释虽然规定医院承担医疗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但并没有限制患者就医疗行为违法性的举证权利,因此患者就医疗行为的违法性可以举证,只要证据符合“三性”原则法院应当予以认定。
四、关于医疗事故案件中的鉴定
在医疗事故纠纷案中,对鉴定的处理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市以上医学会鉴定,二是由原法院系统的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三是由法院委托其他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规范第一种鉴定方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通知而不是司法解释,这个通知中说如果不是医疗事故的就应当按照司法鉴定的司法解释办理。这样一个含糊的规定在实务中发生很多争议。一是通知不是司法解释,没有强制适用的法律效力。二是没有鉴定不可能确定是否医疗事故,以医疗事故作为医学会鉴定的前提条件自相矛盾,无法适用。争议归争议,还得尊重规定。所以原告选择案由就得非常谨慎,因为如果选择医疗事故争议则鉴定机构为医学会,选择一般人身侵权鉴定机构为医学会以外的其他机构。普遍来说医学会鉴定较为客观,而其他鉴定机构的专家有的不懂医学,也有的懂医学但不懂临床,鉴定结果往往五花八门。但深谙此道的律师却可从中利用,就拿前面提到截瘫的案例来说,如果变换案由,直接以医院人身侵权起诉,向民族地区当地法院申请司法鉴定,再利用原告本来的关系做一下“说服”工作,那对医院来说一路狂奔应诉就更未必能得到什么有利结果了。
1 前言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外国企业对我国的传统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品质、市场过渡到软文化层面,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所占比重日趋增大。我国很多企业也慢慢认识到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带给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逐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活动中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新颖的社会文化现象―企业文化。在此情形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有新思路、新理念、新手段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档案工作是记录企业历史轨迹的一项重要事业,只有管好企业档案,才能为企业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才能源远流长。作为企业基础管理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企业只有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企业档案工作,才能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同样,建设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机遇更是挑战。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影响是十分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2 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企业档案表现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企业文化则更多的体现于精神层面,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企业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门类,是企业文化主要载体之一,具有较强的文化特性。一个企业从其创立之初就不断地积累着企业档案,企业的文化思想也真实地记录在企业档案中,是企业产生、成长、发展的记录。研究企业档案,可以深刻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知晓本企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企业档案真实的记录,采用企业成长发展史展览、编制企业发展史介绍等多种方式,将企业的成长、发展历程鲜活地展现在企业员工面前,不仅可以使企业员工深入了解企业的成长发展历程,还可以鼓舞企业员工的士气,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具有企业自身的特色,相比大众化的企业文化来说,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更容易被社会大众接受和记忆。如“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万宝路的牛仔文化,麦当劳的温情文化,阿迪达斯的运动文化,”。都从某个侧面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文化个性,也更容易成为耳熟能详的企业文化标识。企业档案管理同样也是一种管理文化。如反映企业发展精神的《企业发展史》,宣传企业先进事迹的《劳动模范事迹汇编》等,都是在企业档案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它们促进了人心凝聚,展示了企业形象,对企业员工起到了激励鼓舞的作用。企业档案记载的企业的发展历程,对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历史线索,并起到了宣传推广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如企业档案中收集的每个季度职工的思想状况调查报告和汇报总结、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总结、“三个代表”学习心得、以及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汇报材料等。都是形成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的最基本的素材,鼓舞企业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使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
3 基于文化视角的企业档案建设
3.1完善企业信用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打好基础
随着社会信用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信用档案将广泛应用于企业融资、担保、商品赊购和其他经济交往之中。例如山东烟台市就将全市1741家食品企业建立诚信档案,按质量诚信水平高低,企业诚信等级被划分为ABCD四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的鉴定、开发与利用,为了完善企业信用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充分发挥企业信用档案的作用,企业档案工作者应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对企业信用档案进行归档。而且对于分散在其他档案中的企业信用档案,不宜将其单独拆开重新分类管理,只需编制信用档案目录,即可实现企业信用档案的查找利用。对于不与其他档案存在交叉的企业信用档案,则需建立单独的“企业信用档案类”,并根据有关档案法规对其进行保管。同时,还应对企业信用档案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实现一厂、一企、一系统的信息整合,成为统一、完整、集中的信息整体,实现资源共享。
3.2 完善企业人事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健全企业人事档案制度,优化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全方位分析职工人事档案,不放过职工个人在档案材料中透出的爱好、特长、技术专长、技术职称、发明创造等;同时,档案中也记录着职工不同阶段获得奖励的情况。结合职工个人当前的实际情况,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来初步判断职工的潜在能力和已有能力,从而得出其可能在某方面有专长可发挥的初步结论,并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领导提出职工的培养方向的建议,打通职工的成长通道,促使职工在某一领域的早日成才。2、在职工人事档案中评估出职工的可发展方向后,人事部门可根据人事档案的详尽资料及时与职工个人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访谈,掌握其各方面发展的最新动态,听取其对自己发展的想法和意见,对其本人提出特长发展等方面的建议;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这样也就更有利于职工在专才上的进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职工特长培养方面的提议及对职工本人特长发展的建议构成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双渠道”,自然更拓宽促进职工的成才的道路。3、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中通过认真梳理职工的工资待遇等主要材料,可整理出一份具有专才或特长的职工人员名单,罗列出他们的工资待遇等情况,按企业职工待遇的相关规定进行细理,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并指出不正之处,为其争得应有的公正待遇。
3.3塑造企业形象,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当今社会中,当“责任”、“诚信”、“和谐”、“绿色”等词汇成为社会文化主流趋势时,企业文化壮大企业形象,成为每一个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但是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是坐享其成或者水到渠成的,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企业档案与企业形象宣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企业档案与企业形象宣传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与企划部门紧密合作,深入挖掘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做好专题服务工作。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特别注意企业荣誉档案的收集,对其实行集中统一保管,并予以整理,从中提练出最能代表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典型代表,树立能够代表企业经营理念的形象,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还应配合宣传部门认真编写先进人物宣传册,发挥企业先进人物带头作用。企业先进人物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优秀代表,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员工点点滴滴的企业精神实践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组织力量的缩影,企业先进人物是企业精神的伟大实践者,为员工树立楷模,并成为员工效仿的对象。其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影响其他员工形成和坚持正确的观念。例如中国名酒剑南春把多年来各大新闻媒体对企业劳模人物的宣传材料搜集整理下来,编成章节,收录在《剑南春常在》一书中,通过在集团内部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并组织公司员工学习他们的典型事迹,发挥先进人物的模范作用,使公司的其他员工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和价值理念,进一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历史环境中,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驱动下,在决策、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活动中逐渐探索和逐步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决定企业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组成,决定企业发展的成效;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决定企业发展的空间。总之,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无形但又决定生命力的资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外部文化建设和内部文化建设,外部文化建设是企业为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促进营销开展的各种活动。企业职工是企业的核心生产力,企业人事档案与企业职工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保障和维护职工社保、医保、住房等社会保障的有效依据,做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主人意识,提升企业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基本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性措施。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文字、图表、照片、影音等载体形式记录和保存的全部信息资源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决策规划、科学技术、财务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它反映企业发展历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历史的积存。档案学理论阐述了档案是一种文化,企业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说,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后盾和保障的作用。
二、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在某种层面具有相同的作用,即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企业档案以具体的物质形态存在,企业文化以外在的精神昭示,二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1.企业档案具有企业文化因素
档案是人类文化的原始记录,富含历史文化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企业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门类,同样具有这种文化性质。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文化。企业档案的文化因素从以下三个基本大类中可以反映出来:企业的规划档案是明确企业发展目标的决策性信息,是企业价值观的展现;企业的党群工作档案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信息,是培育企业精神最基本的文化素材;企业产品销售档案中的名牌产品档案是良好企业形象见证。企业经营者越来越重视企业形象,以文化宣传的方式推出自己的产品,打造名牌效应,赢得社会认知,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福”的福文化、“阿迪达斯”的运动文化等,都从某个侧面体现了企业档案的文化内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销售者销售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企业文化,所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档案是一脉相承的。
2.企业文化建设依托企业档案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验证,企业文化是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它的概念虽然兴起于近年,但企业早已有文化内容融入。善经营、重质量、讲信誉、重商德,经过由史以来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精神财富。企业档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企业文化思想的真实记录,是企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长卷。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积累新的档案资料,更要挖掘积淀在历史档案中的文化瑰宝。“诚信为本,义利兼顾,童叟无欺、和气生财”是我国传统优秀的企业经营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也要精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企业的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江西赣南卷烟厂就是在优秀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精炼出“一丝一支、精益求精、品牌卓越、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和“生产围着销售转、销售围着市场转、一切围着质量转”,“让经营户得利,让消费者得实惠”的经营思想等现代企业特有的经营文化。企业的发展需要借鉴历史的文化思想,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思想的宝库,因此说,企业文化建设依托企业档案。
三、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档案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企业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发展整个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历史和现状,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可能脱离企业的历史发展。企业档案可以深刻理解本企业特点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有一种连续性和继承性。企业档案同样记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具有较大的历史借鉴作用。
2.企业档案是某些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
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并不直接依据企业档案,如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进行与企业产品无直接关系的文化活动等。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常常是企业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而灵活采用的。但有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反映企业发展精神的《企业发展史》,宣传企业劳动价值观的《劳模事迹汇编》等,离开企业档案是无法编写的。企业档案记载了企业发展的历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各种历史线索,可作为某些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文化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在某种层面上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即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后盾和保障作用。企业档案以其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存在,企业文化则以其外在的精神而昭示,二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存的必然联系。
1.企业档案中的文化因素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原始记录性,但其内容的实质则是它的文化性质。档案是人类文化的记录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人类必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企业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门类、一个分支,同样具有这种文化性质。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内容,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文化。企业档案的文化因素从十个基本大类中可以反映出来:如党群工作类档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最基本的文化素材;经营管理类中的产品销售档案,近年来人们更加注重了它的文化内涵,有的商家进一步提出,我们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文化。企业的名牌产品必定是企业最珍贵的档案内容,而名牌产品则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劳斯莱斯”的贵族文化,“阿迪达斯”的运动文化等,都从某个侧面体现了企业档案的文化内涵。
2.企业文化中的档案依托
企业文化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作为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显示着它独具的文化管理魅力,这种文化管理正在形成企业档案的新内容——文化管理档案。企业文化一词的概念虽然兴起于近年,但企业早已有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了。北京“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善经营、重质量、讲信誉、重商德,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精神财富。这些企业文化财富的传播正是依托在企业档案之中。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也要精通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从它的创立之初就不断地积累着企业档案,企业的文化思想忠实可靠地记录在企业的全部档案之中,是企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长卷。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积累新的档案资料,更要挖掘积淀在历史档案中的文化瑰宝。如“鞍钢宪法”高度概括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伴随着这个时期的企业档案,忠实地记录了它的文化特色。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不是建筑空中楼阁,必然要对传统企业文化有所扬弃和批判继承。考察既往的企业文化,必须依托于记录了企业文化的企业档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为本,义利兼顾”、“童叟无欺”、“和气生财”等企业经营文化,早已成为日本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纳;“鞍钢宪法”管理企业的文化思想更为欧美等国家所借鉴。当前,企业在建设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反思历史上企业发展的经营之道。江西赣南卷烟厂正是在优秀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精炼出“一丝一支、精益求精、品牌卓越、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和“生产围着销售转,销售围着市场转,一切围着质量转”、“让经营户得利,让消费者得实惠”等现代企业特有的经营文化。
二、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档案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企业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的技术资质、科技成果、专利含量、工艺工法、管理水平、业绩评价、荣誉记载以及职工素质、人才建设、文化建设、设备配置、技改历程、财务状况、经营现状等重要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企业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可能脱离本企业的历史发展搞一种毫无本企业特色的“泛企业文化”。综观企业档案,可以深刻理解本企业特点及历史发展的规律。从整体而言,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历史价值。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也有一种连续性和继承性。企业档案同样记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可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具有较大的历史借鉴作用。
2.企业档案是某些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明清时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纺织、电子、陶瓷、塑料、电器、建材、食品饮料、机械为主导的新产品群和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业群。全市经济发达,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涌现出很多规模大、效益好的大型民营企业,如美的集团、格兰仕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被确定为全省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近几年来,*的档案工作也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加大档案执法检查的力度,与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华侨工作委员会、市监察局、市法制局联合组成检查组对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广东省档案管理规定》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较多单位发出《*市档案执法监督检查通知书》,并向市人大、市政府上报检查情况,有力地推动全市档案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基础业务建设,综合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南海、*两区档案馆被树立为全省示范档案馆;市档案馆晋升为省特级馆,*区档案馆晋升为省一级馆。三是建立了“*市现行文件查询中心”,实现了电子公文在线集中管理和网上全文利用,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成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场所。开通一年多,查询点击率达7.5万次。今年又建成并开通了“一市五区”的馆藏开放档案目录中心,供公众在互联网上查询,这在全省地级以上市中是第一个。四是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较好地开展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声像档案工作等。五是大胆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在*区率先推行城建档案、房地产档案与综合档案馆合一的体制,实现了档案资源整合重大的突破,为中小城市档案资源整合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市的档案工作这几年虽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也要看到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如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仍有潜力作进一步挖掘,希望大家增强责任感,再接再厉把全市档案工作推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主要是围绕:“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富裕安康”这个工作大局,做好档案服务工作。近期要重点搞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搞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市、区两级档案局要与当地发改局、建设局、城建部门以及各业主单位紧密配合,从源头上即工程立项开始就搞好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培训好档案管理人员,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对城市化建设中形成的其他档案也要加强管理。
第二,继续搞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这项工作,前两年开了个好头,今后几年要全面推进。去年4月,省里专门开了会,今年4月,国家档案局在重庆市也召开了全国性的会议。最近,我们已把国家档案局这次会议的主要文件转发给了各市、县档案局。*作为民菅企业最发达的地区,希望大家在这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咨询、指导、培训等多管齐下,协助民营企业将档案工作建立起来、规范起来,搞好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培训,对重点企业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第三,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搞好档案公众网站的建设,丰富信息内容(如市情民意、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方面的情况),及时做好信息采编和更新工作,提高点击率。二是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开展重要档案和利用率高的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使现行文件和利用率高的开放档案实现网上利用。三是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务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建立起统一、完善的政府电子公文数据库。
一、送交的范围
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工勤人员和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形成的应归档的人事档案材料。
二、应归档的材料
1、履历材料:军队转业干部、新录用公务员、新提拔的正副科级干部需填写履历表。
2、自传材料:军队转业干部、新录用的公务员和没有自传材料的需撰写自传。
3、鉴定、考核、考察材料: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材料、年度考核表、年度考察材料、转正考察材料、鉴定材料、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归档)等材料。
4、审计材料:审计工作中形成的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书、离任审计考核材料等。
5、学历(位)材料: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大中专)、党校、军队院校的学生登记表、入学考试成绩、成绩表、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材料、证书(复印件)、干部学历(学位)更改呈报审批表等材料。
6、职称材料:评审(考核)材料技术职称(资格)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中形成的评审表、申报表、证书(复印件)以及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各种著作、译著和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获奖论文或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等材料。
7、培训材料: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校等培训机构学习的培训学员登记表、鉴定表等材料。
8、政审材料:干部入党、入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
9、更改年龄和参加工作时间等时间的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报告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上级批复等材料。
10、入党(团)以及加入派的材料:入党(团)志愿书(已批准转正的)、入党(团)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自传、综合性政审材料及有关证明、党(团)员登记表、民主评议党员中认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组织审批意见及主要事实的依据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退党材料、加入派的有关材料等。
11、奖励材料:县级以上单位批准的各种表彰、奖励材料、事迹材料、登记表、审批(呈报)表、证书(复印件)及嘉奖通报材料等。
12、处分材料: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意见、上级批复、核实(调查)报告、撤销处分材料、通报批评材料、法院判决书、复查甄别报告、决定(结论)、上级批复、离婚材料等。
13、干部任免材料:干部任免审批表(包括所附的考察、表现情况材料)、干部调动鉴定、公务员过渡登记表、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授予(晋升)军(警)衔审批表、转业鉴定、定级定工资材料、退(离)休审批表等材料。
14、录(聘)用干部材料:录用审批表、考察材料、聘用审批表和合同书、政审结论、续聘材料、解聘材料、辞退材料、辞职审批等材料。
15、工资、待遇材料:转正定级审批表、各种工资变动审批表、登记表、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解决各种待遇问题的审批表、批复等材料。
16、出国(出境)审批材料:审批表、备案表、在国外表现材料或鉴定材料、因私出国(出境)审批材料等。
17、代表会议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派代表会的代表登记表、委员简历、政绩材料等。
18、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残疾体检表、伤残等级材料、因公负伤的证明等材料。
三、有关要求
(一)归档的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有形成材料的日期。
(二)归档的材料,需经组织(单位)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
其次,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是为民谋利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档案不仅可以为经济建设服务,还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它是我们工作的查考依据,也是生产生活的参考资料,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凭证。去年档案局新成立的“党政文件查阅中心”,就是为了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了解、掌握、咨询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政策、精神、动态,为老百姓解决难题、落实政策、寻求查证等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起到了积极的服务作用。同时,许多档案中浓缩着历史,积淀着文化,蕴涵着学识,是人们接受教育、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良好素材,因此,档案工作在便民利民、以史育人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次,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是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对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的任务也将更加繁重。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切实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肩负起“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神圣使命,认真负责地做好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力求在档案服务领域和基础业务建设上有新起色
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必须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牢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找准档案工作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档案优势,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
(一)档案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走向”
一是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不少人认为档案工作好像是“几个人关起门来搞的案头工作”,理解为比较保守、传统、自我封闭。档案要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就必须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档案开放程度,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各种档案资源的作用,在开放中增强活力、提升层次。二是必须从重保管走向重服务。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搞好超前服务,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就延伸到哪里”。要围绕领导关心、基层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照历史,总结形势,分析态势,编印有价值的各类档案信息,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依据。三是必须从为少数人服务走向为社会大众服务。要进一步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要继续抓好“党政机关文件查阅中心”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各项服务,实现政府公文信息公开透明、高效利用。要大力推进社区(村)档案、经济管理部门信用档案、企业档案和家庭建档工作,实现档案服务社会化。
(二)档案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单纯收藏向藏、用并重转变。馆藏档案资源是档案事业的立业之本,也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突出重点抓档案,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档案资源收集、服务的重点和领域,档案工作要更多地向经济建设一线延伸,更多地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延伸,更多地向社会基层和广大社区延伸、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充分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更新档案管理技术,提高档案保护、管理和开发效率。二是从传统的关门收藏向开门征集转变。以前我们征集藏品大多依靠单位、个人移交、捐赠为主,面向社会大范围、大力度寻求藏品的做法很少,今后要着眼社会需求,拓展收集视野,更多地尝试市场化采集方式,运用经济激励手段,开展重要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以进一步完善优化馆藏档案资源结构。当前要特别注重改革建设实践中新型声像资料档案、社会重大活动、重要事迹等鲜活内容的收集,做好电子公文的接收进馆工作,进一步改善档案收藏结构,丰富馆藏资源。三是从分散零星查询向集中平台建设转变。我们在去年已经建立起“党政文件查阅中心”,“市档案信息网”也将作进一步的充实完善,过去群众进档案馆查询档案资料比较麻烦,现在可以在中心较为快捷、方便地查找,不久的将来,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中的电脑上就能轻松满足需要,应该说,一个规范、高效、开放的档案信息利用平台已经初步建成。要加快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不断完善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数据库系统,实现现行文件网上查阅,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密切档案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三)档案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加大”
基础建设是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新时期档案进行“两个基地、一个中心”建设的根本保障,档案工作要上新水平,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大档案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按照档案达标等级管理标准,注重投入,切实加强对档案室、库房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确保建设经费和物资的严格到位,从档案信息开发的实际出发,抓紧配置计算机等工作设备,改善档案基础设施。二要加大档案资源建设。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档案资源建设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帮助各乡镇、街道,部门和单位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做好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开发工作。乡镇、街道,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建设,严格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保管完好,任何人不得把职务范围内形成的档案资料据为己有。三要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是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档案信息化资源数据库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明确职责,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根本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可以这样认为,不重视档案工作就是不重视历史,就是没有远见,就不会有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连续性,这样的领导就是不成熟的领导。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法》的要求。
第一,要明确领导责任,并且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首先要解决谁来管的问题。谁来管?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在班子中落实专人分管,但分管更要真管,并不是挂个名,分而不管。分管领导不抓分管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分管工作就是不称职。管什么?管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管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管如何使档案作用更好地发挥,管档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难题。怎么管?分管领导必须把做好档案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要争取主要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根据中心工作对档案部门提要求、出主意、给任务、压担子,经常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具体困难。各乡镇、街道、部门和单位要真正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事业纳入各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列入各单位的议事日程,确保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同步发展、齐头并进。
为配合全行实现抑制经营亏损目标,该同志充分发挥其信贷工作经验,广泛吸取新知识,探索工作新途径,立足岗位,为行内当好参谋,收到较好效果。
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架构,形成以制度规范操作、监督的制约机制。年初以来,同志先后组织起草下发了《法人客户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信贷员工贷后管理不良积分制度》、《分行个人消费信贷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分行消费信贷审查中心管理办法》、《加强贷后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规范提取信贷档案管理的补充规定》、《2005年度公司客户信贷资产质量和潜在风险贷款压缩退出考评办法》、《分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操作及核保操作中心工作规则》等有关制度、规定共16项,有效加强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为我行信贷业务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是抓好信贷基础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注重对基层行的工作指导以及问题的解答,在推广新知识、新业务上,能够首先做到本人熟知,以带动全行推广;同时加强对重点客户、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信贷调查与分析,全年共组织参与撰写钢铁行业、汽车配件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开发区贷款等有价值的调查分析报告60余份,有力地指导了我行公司业务开展,为本级行经营决策当好了参谋,也为上级行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创造了条件。
三是定期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对贷后管理中发现的重大难点问题,通过定期召开信贷管理工作分析会议的形式,及时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整改规划,并以《信贷管理工作会议纪要》、《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等方式通知问题相关行,限期落实整改。一年来共组织召开信贷管理工作会议8次,下发《信贷业务整改通知书》62份,均收到较好效果。在业务指导方面,严格执行贷后管理“有请必复”工作制度,全年共答复各支行报请的信贷管理难点问题46启,答复率100%,有力地推动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
二、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勇挑重担
一是严格信贷管理,遏制滋生不良。年初以来,同志通过从信贷基础工作抓起,在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的基础上,实行了含法人、消费业务全口径统一规范管理,组建了“信贷业务核保及操作中心,全面推行信贷“一对一“监督,实行了大客户分析制度、风险预警、提示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影响信贷资金正常运行症结。全年共组织下发《加强管理工作意见》25份,实现整改不规范操作问题24项,构建了防范风险的坚实屏障。为防范信贷风险,在2004年对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夯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资产质量认证,先后三次开展质量分类,对部分风险隐患较大的贷款下达清收处置计划,查清、查实责任人,赋予必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二是全力压缩潜在风险贷款,进一步夯实信贷资产质量。同志针对2005年贷款剥离后潜在风险贷款日益显露的现象,及时组织全行进行潜在风险贷款阶段式排查,加大压降工作力度。期间共锁定潜在风险贷款户,金额亿元,截止2005年末已实现压缩亿元,处置率列全省第位。对暂时无法收回和消费信贷存在批量还款问题的亿元贷款,开展了管理责任认定,逐笔制定了处置预案,将其列入不良贷款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信贷资产质量。
三是实行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为推进信贷资产精细化管理,下半年着手组织对剥离后的户企业,金额为万元的贷款全面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根据总行制定的行业信贷政策和信贷管理规定,结合客户实际情况,从规避信贷风险入手细分客户,适时划定支持、维持、压缩、退出四个类别,按不同贷款方式和形态,逐户、逐笔制定和落实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规范消费信贷管理,夯实资产质量。2005年消费信贷实行统一后台管理后,同志立即着手组织资产质量清查。按总省行要求,及时将具有违约和批量还款特征的贷款万元转入不良贷款管理,并采取了定期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规范催收、风险、依法诉讼等13项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措施,仅下半年即实现清收任务万元,清收处置率列全省同系统之首。
五是组织好信贷员工业务技能培训。为提高信贷员工素质,同志认真组织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协调相关专业,确定主讲人、审定教案、制作幻灯片,全年共组织两期由支行信贷主管行长和市行相关部室人员参加的信贷管理脱产培训班,向参加培训的信贷人员讲解了《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与管理》、《信贷审查要点》、《客户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CM2002系统维护与使用》、《客户评价规则》、《统一综合授信申请与审查》等信贷业务涉及的内容,及时下发新业务幻灯片和讲义四套,开阔了信贷员工业务视野,推动了信贷人员学知识、比干劲氛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