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监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5 16:26: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经费监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研经费监管

篇(1)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机制应是一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由里及外,由外到里的多部门、多主体高度协调,合作有序的科学系统。现行三级监管体制运行仍存在各级相互割裂、甚至相互对立;同级协作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以及科研腐败问题的遏制。本文通过梳理分析现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深化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机制,保障高校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的概述

协同一词来自古希腊语Synergetics。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主要是指为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协调与之相关的各主体共同完成这一目标。各主体主要包括从事具体科学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从事科研活动基层管理的院系;实施项目管理的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经费核算管理的财务部门以及相关审计监察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等。这些主体在协同监管过程中形成了监管与被监管,服务与被服务的有机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实效。

协同监管机制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各主体之间通过协调沟通、上下联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协作,共同实现高校科研经费有序监管,确保经费合理合法合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现行科研经费三级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协同不足主要因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校科研政策导向不够科学合理,看重眼前名利

近几年,高校评估、排名等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学校追求声誉有余,导致对严格科研经费管理态度暧昧,在管理上重数量、轻质量,重项目申请、轻过程管理。有些高校领导及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片面地认为科研经费快速增长来之不易,管得过严可能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没有深刻认识到科研经费虽然是提高科研能力的物质基础,但使用不合理、管理不规范,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制约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其监管理念与学校财务、审计等部门无法达成真正统一,因而选择相对粗放的管理模式,为监管留下隐患。

(二)项目负责人主观上防腐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开始。为提高立项几率,项目负责人(课题组)在申报项目时,主要精力集中于开展项目的研究意义论述、研究内容阐述以及研究路线设计,相对缺乏对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了解,一定程度上造成无知者无畏。项目批复后,甚至有部分负责人认为经费是自己争取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还有部分负责人对项目被检查、被审计的概率存在侥幸心理,科研腐败带来不当得利的博弈心理助长了部其“道德风险”的滋生。这些都导致项目负责人与院系、与学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产生对立,严重影响经费监管成效。

(三)科研管理部门职责不明边界不清,相互推诿形不成合力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科研、财务、审计、纪检监察、人事等众多部门。随着近年国家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督查,为进一步落实法人责任,减少各部门相互推诿,加强协同,部分高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或类似组织。并专门成立由科研或财务部门负责人为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对学校科研事务的具体协调。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融合,但还存在一些弊端。首先,由于校长或分管校领导日常事务繁多,不可能频繁地组织各部门召开协调会;其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某部门负责人担任,因职务级别相同,其他部门配合度不高,难以走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怪圈,协同效应不显著。

(四)高校科研经费院系监管初步建立,尚未真正发挥实效

这两年,随着国家若干规范高校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行为文件的出台,高校初步建立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三级监管体制,让院系参与管理有利于近距离跟踪项目,但由于人、财、物以及相关制度不到位,权利与义务不对等,院系抵触情绪强烈,严重制约了其监管实效的发挥。

三、努力深化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

为深化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切实发挥三级监管机制的协同效应,促进以科研、财务、审计及纪检监察等部门为代表的学校、院系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等众多利益主体强化信息沟通和有效配合,避免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缺位”和“缺失”,着力解决前述问题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必须的。

第一,转变观念,塑造正确的科研文化,为深化科研经费协同监管奠定意识基础。

高校科研文化是高校科研主流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团队精神、制度规范、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提升和凝炼,其对科研经费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科研导向与科研管理之间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高校必须清醒认识到科研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果断摒弃重评估、重排名、片面追求学校声誉,在科研文化上重数量、轻质量,重项目申请、轻经费管理的错误观念,坚持内涵发展、质量优先的科研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科研人员潜心科研、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为学校科研经费相关管理部门统一目标,加强协同监管奠定坚实的意识基础。

第二,信息公开结合宣传培训,促进项目负责人发挥“同业监管”优势,自觉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协同。

一方面,高校应坚持科研项目及经费使用信息校内公开,利用科研同行之间相互了解的特点,发挥“同业监管”优势。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注重科技政策宣传与警示教育开展的结合,在宣传合理、合法、合规使用科研经费,提高负责人国有资产意识、财务监督意识、预算管理意识以及法律法规意识的同时,注重运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反面教材的威慑力,提高科研人员的“红线”意识,牢筑科研腐败的思想防线,有效降低科研人员对学校强化科研管理举措的对立情绪,促进其自觉加强与院系及学校相关科研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

第三,落实基础保障条件,充分调动院系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积极性。

院系作为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较学校各行政部门对项目负责人、科研活动和学科特性更为了解,更适合近距离监督。为调动院系积极性,一方面,高校要从人力、财力上加大对院系的支持,如配置院系科研财务主管、设立院系科研监管专项经费、提高院系在科研项目经费中提取管理费的比例等等。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院系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并建立定期交流反馈机制。院系作为科研经费监管的新生力量,相对缺乏对国家政策、经费管理关键环节以及监管重点的了解。各部门应从自身业务出发,梳理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与院系的交流反馈。此外,高校应完善院系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首先,要推进院系惩防体系建设。在设立党委的院系增设纪委,要求院级纪委协助学院加强对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其次,要完善考评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对积极配合学校管理,不出事故的院系给予适当奖励;对不落实学校要求,出现违法违纪案件的院系,降低其科研管理费比例,并在校内公开,引导院系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切实发挥科研经费监管职责。

第四,充分发挥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牵头引领作用,提升管理层次。

为加强科研、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有效沟通、通力协作,高校在成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或类似组织的基础上,应专门设立相应办公室,并由学校总会计师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便于统筹协调各部门负责人。同时,为进一步减少相互推诿,提高各部门积极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制定相应规章,加强对各单位的绩效考核与岗位问责。

第五,建设科研协同管理信息支撑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信息网络平台和监管系统。

高校应建立大科研服务管理系统,整合人事、科研、财务、设备采购等相关科研信息,如项目名称、立项部门、实施期限、协作单位、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经费预算等立项信息;经费拨付、合同管理、项目经费使用与核算、设备管理等过程信息以及标志性成果、项目审计验收意见等结题验收信息,加强科研数据共享与实施融通,让涉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各责任主体随时掌握科研经费的相关情况,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科研经费协同监管。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05

A study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upervi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Liang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pu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use and supervision process, such as irrational expenditure or violation of discipline.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ing problems,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supervision,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u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research.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supervision

高校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科研经费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010年为597.3亿元,2011年为688.8亿元,2012年为780.6亿元,2013年则达到了856.7亿元。与此同时,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预算不严、截留挤占、违规提成、挪作他用、浪费严重、结题不结帐等。这不仅会降低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而且会阻碍我国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适合高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监管机制尤为必要。

1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涵义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可以分为经费管理和经费监督两个方面。科研经费管理是指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科研经费监督既包括经费管理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又包括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和管理工作的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是指通过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从而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2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问题

(1)对科研经费监管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一些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经费数量、轻管理监督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领导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重视,他们更多关注多争取项目和经费、多出成果,对科研经费管理采取相对宽松态度;二是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监管意识存在偏差。科研经费不同于国家教育事业拨款,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多认为科研经费属于“代管”而非“监管”,在报销审核时尺度较为宽松,仅注重票据合法性、签字手续是否齐全,在经费预算、审核等重要环节未能有效发挥监管作用;三是项目组成员的认识上出现误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大多认为科研经费是通过自己申报和竞争努力争取来的,理应由项目组成员自主支配,科研经费的使用不需要学校过多干预和监管,在经费支出上常常出现对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把关不严的情况。

(2)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尚不完善。一是国家层面还缺乏统一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已有的规定多为政策性指导意见;二是高校自身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不健全,已有的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使得科研经费监管无章可循,难于开展;三是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职责不明确。项目负责人、学院(系)以及执行学校科研经费监管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形成,难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监管效果不佳。

(3)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在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项目负责人具有较大的自,负责审核具体支出。项目负责人多为学术业务骨干,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他们缺乏对财经法规、财务知识和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了解,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不足,无法准确把握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4)对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惩罚力度不够。当前高校为了保护和鼓励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对于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往往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惩治和追责力度不够,一些违规行为甚至违纪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处理,犯规成本低,导致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有机可乘。

3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措施

通过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工作。

3.1 加强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视

首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承担领导责任,关于科研经费监管的重大问题应按照有关规定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院)长办公会集体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其次,学校科研经费监管相关部门应树立主动管理观念,提高对经费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到科研经费监管工作中,厘清科研经费监管职责权限,加强沟通、密切协作。第三,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对于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主要开展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一方面宣传财经法规和学校关于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开展警示教育列举和曝光反面典型;对于高校科研、财务、审计部门及院(系)领导和工作人员,主要是明确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熟悉监管工作业务知识和工作流程。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视,提高科研工作者和管理部门的自我约束和监管能力,树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监管理念。

3.2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有效性。增加预算的科学性,是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科学的基础。项目负责人应在财务、科研管理部门的协助下,按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办法,根据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遵循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项目预算一经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调整。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支出科研经费,不得挪用、挤占课题经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按项目任务书,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开展科研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比较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高校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预算执行监控系统,使管理部门和项目组能随时随地查询或了解实际开支,有效地掌握预算执行情况。

3.3 健全科研经费监管制度

首先要坚持科研经费监管工作责任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项目所在学院(系)、项目负责人五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配合,健全“分级管理、各履其职、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监管责任制,不留监管盲区,形成工作合力。高校领导、科研经费监管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坚持“一岗双责”,既要自己履行好科研经费管理职责,又要督促下属部门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廉洁履职。

其次要完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确保科研经费监管各环节“有法可依”。制度建设是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核心。高校应根据国家和省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对科研经费使用监管的各个环节都加以明确规定。在制度执行层面,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

第三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一方面,高校应制订违规违纪使用科研经费的惩处办法,明确处理程序和惩戒标准,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截留科研经费等行为坚决予以惩处。高校要保持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行为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护短、不手软。另一方面,要健全奖励制度。既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科研工作者典型,营造“遵规守纪受人尊敬”的良好氛围;又要对长期潜心研究、创造出显著科研成果、节约科研经费的学者在科研奖励、薪资待遇、职称晋升、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给予福利和奖励。

3.4 强化对科研经费支出的检查审核

在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上,高校应对科研经费支出严格审核。加强检查审核是防范和打击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的有效手段。在科研经费报销审核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项目所在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需层层审核,严格把关。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和财经制度要求支出科研经费,对项目组成员使用科研经费的必要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核;项目所在院(系)和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负责人审核的基础上,对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审核,发现问题须请项目负责人作出说明,对于不当或违规使用行为要及时提醒和教育,问题严重者要报请学校追究当事人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对经费票据的合法性、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进行审核,严格报销手续;审计部门对重大科研项目和专项经费使用管理进行经常性审计,对一般科研项目进行抽杳审计。未通过审查或抽查审计的项目不得通过项目验收。同时,对科研项目信息以及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行为及时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促进科研经费合理使用。

课题来源: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W会徐州医学院分会2015年度重点研究项目;徐州医学院2015年度院级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15kjj02)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Z].2011.

篇(3)

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评估对促进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科研经费的产出和效益,提升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发达国家在政府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引入了评估机制,不仅重视立项前的预算评估,还重视立项后的绩效评估。199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政策绩效与结果法案(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GPRA),从而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绩效评估的概念与制度,并指出对于科学研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估。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是指通过强化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最终促进高校科研工作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既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也是高校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要求。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实际,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规范,但科研经费监管工作还处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中。

1.监管机制基本确立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体制主要分为高校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两个层次。外部监管主要是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或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组成的科研经费监管体系。内部监管主要是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以及财务、监察、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2.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理念存在偏差。高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驱使,如科研经费量与各种评定、晋升、奖励等挂钩,导致过分追求科研经费量的增长,而忽视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和效用的管理。

二是规范使用意识不够。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他们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相关财经制度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不能严格把关,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合理、违纪甚至违法现象。

三是监管机制尚待健全。首先是外部层面的监管体系不完善,高校与财政部、审计署等主管部门和项目资助方的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高校内部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存在一定脱节,财务、审计、监察共同参与的科研经费监督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协作机制,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各监管主体难以实现优势互补,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的综合效果不强。

四是责任追究力度不大。科研经费审计多属于事后管理,高校出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便利性的考虑,对科研经费管理整体比较宽松,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灵活性和随意性,对相关违纪问题处理较轻。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经费监管概况

澳大利亚科研经费投入量大且立法完备详尽,通过科研评估及审计等方式进行管理,资金产出效果很好,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以预防为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迄今已培养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极强的科研实力及科研管理水平。

1.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拨款及ARC拨款

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对于科研的投入非常巨大,2011年~2012年度政府科研投资高达94亿澳元,其中20%的资金投向高校;此外,公共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等各科研主体也从其他非政府机构获得部分资金。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是以资助竞争性项目为主的方式支持科学研究并向政府提供研究咨询的联邦机构,其作用是对联邦政府的研究资助和科学政策提出建议,并推动开展最高水平、有益于澳大利亚全社会的科学研究与研究培训,主要负责“国家竞争力资助计划”(National Competitive Grants Program,NCGP)的实施与管理,资助大学的高水平科研,在澳大利亚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科技项目管理及项目绩效评估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NCGP计划分为“发现”(Discovery)和“合作”(Linkage)两种资助类型。“发现”类资助项目旨在发展和保持澳大利亚在大多数学科领域内具有高水平的科学基础;而“合作”类资助项目则旨在通过加强澳大利亚国家创新系统内部及与国外创新系统的联系,鼓励和拓展各种合作方式,使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ARC在2011年~2012年度NCGP计划拨款81亿澳元,其中“发现”类资助项目拨款计划为50.2亿澳元,“合作”类资助项目拨款计划为30.8亿澳元。

2.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完备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都以《澳大利亚负责任研究的行为守则》(Australian Code for the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为基本规范。该行为守则由ARC、国家健康和医疗研究理事会(National Healthy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NHMRC)和大学共同制定,对于如何处理违反守则及科研不端行为的指控,如何管理研究数据和材料,如何和传播研究成果,包括适当的著作权归属,如何进行有效的同行审查,以及如何管理冲突等作了明确界定,对澳大利亚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普遍约束力。

3.科研评估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高

ARC借鉴英国科研评估系统RAE,建立了澳大利亚自己的科研评估系统(The Excellence Research in Australia,ERA),该系统具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聘请经验丰富且国际公认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开展3类评估:学科评估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资助类型的评估与研究以及管理政策的评估与研究。学科评估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中,通过评估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及学科研究能力,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院校和学科寻找投资机会。2009年以ERA对物理、化学、地球科学、人文学科、艺术创作等进行评估作为试点,2010年的评估涵盖了所有学科集群,2012年将进行新一轮ERA评估。评估结束后,ARC以会《年度评估报告》(ERA National Report),作为ARC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院校和学科开展重点投资的依据。评估结果同时也向社会公开以便接受广泛监督。澳大利亚41所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对ERA评估都非常重视,以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参与其中。

4.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内部科研管理部门

2010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全部预算为9.75亿澳元,80%的经费用于科研及与科研相关的项目。ANU的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办公室(Research Office),下设科研资助办公室(Office of Sponsored Research)、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产业化办公室(Office of Commercialisation)以及科研评优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Excellence)4个办公室。

科研办公室(Research Office)负责对科研进程进行监管。该办公室主要协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各项科研活动,制定科研政策建议,起草各类科研报告和文件,与优质客户服务和大学外部组织建立和保持有效的沟通与联络,争取包括英联邦国家资助机构、民间非营利组织和行业的各类资助。

科研办公室下设的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依据《澳大利亚负责任的科研行为规范》,负责对科研诚信及学术不端行为等进行监管,促进“负责任研究”的开展。科研办公室下设的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办公室(Office of Commercialisation),致力于为ANU的各级研究人员(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服务,通过特许或是出售知识产权,以及基于知识产权成果成立公司,从而保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知识产权。

5.国家层面、ARC层面以及学校内部的审计

一是国家审计。澳大利亚国家审计办公室负责对联邦财政的审计。政府执行预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执行与预算保持一致,所以审计工作的重心转向对绩效的审计。审计办公室设有专门的绩效审计机构,其主要职能有:提出绩效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基准线服务(基本标准线);良好行为规范;其他。绩效审计重要的是搜集大量信息并进行处理,需要相关专家的极大参与和帮助。

二是ARC审计。ARC科研项目审计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ARC组织内部独立的审计师,或雇佣社会审计师,对ARC科研经费进行随机审计;二是各高校从ARC申请的科研经费要和学校的年度经费一起接受大学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经费使用人员保留相关票据,审计时提供备查。

三是ANU内部审计。ANU校董会下设5个委员会,其中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Audit and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ARMC)是根据1997年《联邦政府和公司法案》(the Commonwealth Authorities and Companies Act)要求而成立的一个法定机构。根据ANU《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ANU Audit &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Charter)的规定,ARMC直接隶属于校董会,这种独立性确保了监督的有效进行;ARMC每年召开5次会议,并负责对校长及其领导下的行政部门及各学院进行监督。ARMC下设的风险管理和审计办公室(Risk Management and Audit Office,RMAO),基于风险鉴别、排序、处置和管理,制定3年滚动审计计划,主要审查合规性及商业促进功能,审计计划中包含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审计办公室借助计算机辅助审查技术,重点关注3个关键区域:资金往来交付过程审计,如供应商、仪器设备采购、付款等;人事管理程序审计,如工资详单、科研辅助人员工资状况及人员离职状况等;管理需求审计,如关键资金账户确认等。

加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启示

澳大利亚现行科研资金监管理念和做法侧重于预防,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科研绩效评估及不同层面的审计等,将滥用科研资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管理体系建立于澳大利亚文化、社会及法制的大背景之下,能够发挥实际效用。

近年来,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我国逐年加大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庞大的科研经费要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对其的使用进行监管非常必要。当前科研资金监管所面临的现实背景是:一方面,我国的大学数量远远超过澳大利亚,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因此监管复杂程度很高;另一方面,我国与澳大利亚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高校管理体制及科研管理体系,不可能完全照搬澳大利亚的做法。

借鉴澳大利亚科研经费监管做法,在我国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宏观监管、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和审计部门的项目中和项目后监管,形成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管,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规、合法,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和保障学术自由。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是常态的工作,在科研学术人员入职之初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进行诚信教育、学术道德教育、行为守则教育等,通过法规和制度教育,强化科研项目管理和参与人员的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预防在前。

2.形成制度体系

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前提。高校通过制定完备的制度和详尽的流程,将各类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项目单独建账,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集中核算、专人审核,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防范风险。

3.进行绩效评估

科研项目和经费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尚在起步阶段,要尽快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估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管理,保证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估一般采取定量分析、会议研讨、问卷调查、信息收集以及国际比较等方法进行。

篇(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经费也大幅度增长。若想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如何管好用好高校科研经费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已无法适应高校当前的发展,怎样充分、安全、有效地管理好科研经费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虽然为科研经费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条例不够完善,适用性界定模糊、操作性标准不一,合理性也有待进一步商榷,一些条款甚至不具备执行的条件,存在不可操作和执行难的问题。缺乏一套完整的、可执行和监督的标准或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实际操作中便无章可循,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都会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后果。

(二)管理意识不到位

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大多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度。对拨入的科研经费到账后的使用方式,主管科研的领导及科研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重立项轻管理。他们认为这些经费是科研小组自己立项争取来的,项目负责人有较大的经费使用权和自主支配权;只关注完成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对于科研经费开支的合理性并不重视。此外,也有科研负责人将经费转到协作单位,如:财政拨入30万元,以其他方式转出20万元,高校财务根本无法控制资金在校外的使用情况。为了防止这些来之不易的科研资金外流,高校在经费监管方面一般采取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对于所谓的这些“身外之财”,学校往往睁只眼闭只眼。只要科研人员多出科研成果,努力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及科技水平,在经费支出上只要是合法的原始凭证,就可以报销。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并不作要求,未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结项审批大多数是由课题负责人自己上报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经费管理意识薄弱,是科研管理问题形成的首要原因。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由于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广、项目多、涉及部门较为分散,负责科研项目技术层面管理的科研主管部门,非常重视项目的争取或管理费的提取,却常常忽视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实施跟踪监检。由于财务部门只负责经费管理,不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无法判断其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规范。这就造成在经费的管理上,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使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酿成管理松懈无序的严重后果。

(四)科研经费运用不合理

在与兄弟单位交流科研经费的管理经验时,大家普遍感到,当前财务人员似乎仅仅只是经费的保管员,仅需履行“只‘算’不‘审’”这样一种报销手续。在经费的报销过程中,很难从客观上明确界定经费开支是否合理。科研经费用于个人消费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正用于研发的费用却占较低比例,这种情况在横向科研课题经费支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探亲差旅费作为调研旅费报销,培训费中含旅游费、通信费等与课题项目无关的个人支出占了很大比例;且存在着以协作费、劳务费等虚假名义外拨科研经费的问题。经费报销的内容脱离了科研课题实际,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违规性,把科研项目经费当作其个人“小金库”。此外,有些科研负责人同时承担着几个课题,经费混用、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并陷入只要是用于课题研究就行,至于如何区分并不重要这一误区,造成科研项目成本准确性不够。经费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管理和监督,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五)结余资金处理不及时

根据财预[2010]7号通知,财政部关于《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纵向科研项目的净结余应归还原资金渠道,此规定使其结余资金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横向科研项目资金结题不结账现象在高校中仍然较为普遍。科研项目早已结题并通过项目下达至单位验收评估,可结余资金却长期挂账。此外,由于高校对这些科研项目结题后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得经费结题与结账的过程相脱节,长期挂账的剩余资金被用于科研项目以外,从而造成了经费的流失。结题不结账还会导致科研项目使用的固定资产无法进行及时清理,结余资金不能分配,形成高校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负担。

(六)科研资产管理松懈

随着高校科研规模的不断增加以及科研项目水平的提高,学校所拥有的科研资产也越来越多,但在科研资产的管理上依然存在以下隐患:重科研经费的申请,轻科研经费的管理;重事业经费资产,轻科研项目资产;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些现象导致高校科研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不规范,难以做到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另外,纵向的科研经费一般研究期限在两年以上,这些经费是随着课题研究进度的需要而陆续产生的,时间跨度较大。财政部门要求使用单位的项目预算经费必须在某个时间节点达到序时进度,若单一的追求节点达标,就会使其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形成突击花钱这一不良后果,开支一些与课题无关的费用;或超前配置高、精、尖的仪器设备,造成高能低用、高价低效、重复购置资产等现象,使得正常的科研经费被挪用、挤占,从而造成了资产流失和科研项目经费的极大浪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加强高校科研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

为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呈递进式增长的科研经费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科研小组取得的各项经费,无论其来源渠道,必须纳入高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分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管理科研经费的学校领导、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科研经费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对此,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各项措施,提高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认识,增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树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观念。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应各司其职,加强沟通与协调。学校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对经费使用及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纵、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项目实施办法。对科研项目实行“经费记录”的控制管理,即科研部门根据项目合同派发一个封面上印有该项目名称、各类费用的支出标准、期限、金额、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使用原则和报账手续等的记录本给该科研小组。财务部门在此“经费记录本”加上财务编码(主要是提高科研项目经办人的报销效率,财务人员按此财务编码便能在众多的科研课题中迅速查找到此课题),对照项目经费使用开支的标准进行核算,及时登记科研项目的每一笔开支情况。根据“经费记录”,科研项目负责人能随时了解该课题的经费使用明细、进度,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做到严格按照“经费记录”规定的项目、支出标准、范围审核报销;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无“经费记录”不予办理报销业务,切实履行对经费开支的审批职责,确保高校科研人员及财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此外,还要提高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科研经费结题结账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问题,科研项目通过验收或结束后,学校科研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相关信息;财务部门则依据经费的来源及科研经费结账的管理办法,及时处理结余资金。对一直挂账的结余资金进行全面清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项目资金拨款单位有具体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按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处理。对于科研项目已经结束或通过验收的课题,项目负责人应配合财务部门按照相应规定做好结余资金清理,对逾期不办又无正当理由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规定严肃处理,该收回的收回,该核销的按程序尽快核销,使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真正走上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做好科研资产的管理工作

由科研经费产生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高校资产管理范围,合理使用,认真维护。管好用好科研资产,是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应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科研资产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及资产处置的监督,促进资产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同时,创新管理手段,搭建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行资源共享,及时做好已结题的科研项目固定资产的清理,使科研资产能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五)加强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

对科研经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明确目标,完善评价机制,杜绝经费在管理及使用中违规违纪等现象的发生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高校应逐步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和追踪问效制度。一方面采取自评、交叉评、系统评和监督机构评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从科研项目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费成本、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多方面来进行考核,推进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以确保科研项目资金能切实地发挥效益。同时,根据考评结果,采取一定的奖励或惩罚措施,鼓励教师积极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参考文献】

[1] 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1,14(1).

篇(5)

(一)间接费用定义 高校科研成本是高校为完成特定的科学研究任务(科研项目或课题)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货币计量,是与科学研究相关及辅助活动的一切支出。科研成本按是否能够进行直接归集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直接成本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与研究直接相关的支出,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成本中列支的相关支出。

(二)美国科研经费间接费用内涵 1958年,美国行政管理预算局的前身美国预算局颁布了联邦政府层面针对教育机构的成本核算准则――《A-21通告》(Circular A-21)。该准则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成为各国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时效仿和参考的重要依据。A-21通告中规定间接费用是指设备与行政管理费用,包括设备折旧和使用成本、利息、运营和维护支出、一般管理支出、院系管理支出、赞助项目管理费、图书馆支出、学生管理与服务费、联邦政府提高的间接成本支出补偿等。

(三)我国科研经费间接费用内涵 根据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流程和特点,参照《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对间接费用的内涵的规定,本文将间接费用分为四类:

(1)管理费。管理费是指高校相关部门和院系对科研项目提供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等服务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学校管理费,如科技处在项目申报、审批立项、项目验收、项目鉴定、结题和登记备案等环节产生的管理费用,财务处在经费入账、经费核算、项目结题、经费外部审计等环节产生的管理费用,此外参与项目管理的部门还有审计处、校长办公室、国际关系与合作处等;院系管理费,是院系办公室、科研管理人员为项目提供综合服务产生的费用。

(2)后勤保障费用。后勤保障费用是指科研项目占用固定资产(房屋、设备等)资源及分摊水电气暖供应等公共支出产生的费用。后勤保障费用,既为科研项目提供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更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有条件对各个实验室装表计数的高校,能够直接归属于该项目的水电气暖费用可计入“燃料动力费”,间接费用只核算无法计量、或需要公共摊销的水电气暖费用。

(3)科研辅助费用。科研辅助费用是指高校辅助部门,如图书馆、计算机与网络中心、档案馆等部门为高校科研活动提供服务产生的费用。由于这些部门为科研项目提供的是间接服务,所以目前这些管理服务费用尚未纳入各高校间接费用考量的范围。如,科学研究需要使用图书馆的图书期刊资源和电子数据资源、科研项目利用档案馆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等。

(4)人员绩效支出。人员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可用于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激励报酬。这是《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中最具开拓意义的规定,使得项目支出除了支付给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和没有工资性收入人员(如学生)外,还可以支付给在正常教学任务之余加班加点进行科学研究的老师、教授们。

二、间接费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一)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国际相接轨 国际经验表明,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政府对大学完善的科研资助体系是科研水平长期高速发展的助推器。西方国家对于科研间接费用研究已达50-60年,他们不仅对科研间接费用的定义、存在依据、性质、范围界定有详尽科学的理论阐述,并且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管理、核算和补偿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借鉴学习的。

在很长时间内,受到国家经济实力和管理体制等原因的影响,科研“间接费用”这一概念被“管理费”一词所替代,掩盖了“资源占用”的本质。如今,《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重新提出了“间接费用”这一概念,是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新举措。因此,应当充分认识间接费用对科研经费的重要性,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研究适合于我国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的管理方式。

(二)提高科研占用高校教学资源的补偿比例 以前,我国的科研资助政策与制度只重视对高校科研直接成本的预算,给间接费用很小的补偿空间。然而高校的科研项目越多,在科研投入的管理和配套的设施就越多,负担就越沉重。从国外的资源占用补偿比例来看,美国高校科研间接费用可高达总经费的50%,加拿大约占总成本的20%,爱尔兰占直接成本的25%~30%,瑞典为直接成本的35%,欧盟可高达总经费的60%,澳大利亚约占直接成本的35%。而我国在434号文之前,管理费比例一般仅占总经费的5%,远低于其他国家,使得高校不得不挤占部分教学资源。

《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对间接费用的比例提出了新规定: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即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科学合理的补偿比例,进一步保障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使得科研发展的后劲更强。

对于科研用房,目前较常见的占用费计取方式主要有两种:按用房的平方数乘以每平方占用金额;按实验室的定编人数乘以每人核定面积,对超额面积收缴使用费。科研用房占用费的收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科研用房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为高校科研事业提供空间保障。

(四)绩效支出 在高校支配观和项目负责人支配观下,绩效支出的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在高校支配观下,所有科研项目的绩效支出计提至全校后统筹管理,由高校人事部门对全校的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再分配绩效支出。由于科研经费到款不可能都在每年1月,而项目结题验收也不可能都在12月,这种统收统发的方式增加了人事部门考核评价的难度以及分配的不公平性。项目负责人支配观下,在项目立项后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确定对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标准和绩效支出分配方案,并上报所在学院或学校进行审批;在项目执行期中根据审批通过的方案发放绩效支出。

五、结题决算阶段间接费用管理

在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会计核算系统可预先设定预算控制的情况下,结题决算阶段只需根据经费使用情况出具报表。在结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与间接费用有关的问题有:(1)预算中的科研管理费、资源占用费等小于高校应提取的份额,导致预算超额;(2)超额发放绩效支出;(3)项目负责人不理解燃料动力费与水电气暖费、绩效支出与劳务费的区别,使得预算执行混乱,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当出现以上情况时,由于间接经费是不得进行预算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对超标部分进行调账或退还。在国务院、教育部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高校财务部门应尽快推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中预算控制系统的应用。

[本文系华南理工大学财务管理研究专项“高校科研间接经费管理研究”(编号:j2cw-N813086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冯宝军、李延喜、李建明:《基于多属性分析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研究》,《会计研究》2012年第5期。

[2]韩鹏、彭韶兵:《研发信息披露质量测度及制度改进》,《财经科学》2012年第7期。

[3]王鹏:《大学科研间接成本核算的国际比较》,《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4期。

篇(6)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科研管理的深化,各高校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各类科研经费的绝对数量迅速增加,以往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发展的需要,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不高。随着各高校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普遍提高,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并梳理经费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已是势在必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需求如下:

1.1科研管理工作强度大、管理复杂度高

随着各高校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手工加excel管理科研经费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方面,科研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对各类财务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样就使得科研管理工作的强度非常大,不仅无法实时取得必要的管理数据,也经常为了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而付出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1.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理顺,科研经费管理中各类用户分工不够明确

在各高校中科研经费开支审批由各项目组负责,科研主管部门只偏重于组织和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收益关注不够;财务部门只负责执行,对科研经费的筹集、投入和使用过程缺乏全程的管理和监督。另外,科研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数据共享的平台与基础,这些管理制度没有理顺,各类用户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使得科研资金缺乏学校的有力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1.3科研经费拨款流程管理不规范,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原来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下,部分科研经费可以通过财务部门直接入账,部分经费通过科研主管部门进行划拨,两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且无法实现共享,这就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松散,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在每年进行科研经费统计的时候,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对实际到款的统计额存在差异,对外公布时会给领导或其他使用者带来困惑。

1.4 科研经费下拨的流程复杂,从到款到入账时间间隔长

在以往的科研经费下拨流程中,需要教师在科研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来回盖章,同时在项目经费的确认过程中教师与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并且流程较为复杂,导致科研经费从学校账户下拨到教师项目账户的时间间隔长,教师对此多有抱怨。

为了满足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科研服务的水平,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各高校管理现状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2科研经费管理中的3种流程

为了实现校内所有科研经费的网上划拨和管理,实现科研经费的校内闭合管理,本文提出了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的3种经费管理流程,其总体经费认领及拨款流程如图1所示。

2.1流程一:教师网上认领汇款,科研主管部门审核后财务部门入账

对于某些项目经费,教师与合作单位的关系密切,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自己项目经费的到款情况,我们针对此情况,提出了教师直接在网上进行汇款认领的流程,教师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自己的到款并且与自己的项目进行匹配,后续工作将由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网上快速协作完成,不仅不需要教师反复跑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还加快了科研经费下拨的速度。

此类经费管理的工作流程如表1所示。

2.2 流程二:教师网上认领并填写分拨信息,科研主管部门审核后财务部门入账

对于打包和需要分拨的经费,教师以往都是通过提交纸质的《科研经费分拨单》或其他单据来实现经费的划拨,而在新流程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做汇款的认领及分拨单的填写,该数据填写后,可以作为后续科研经费分拨的重要依据,减少了教师填写纸质《科研经费分拨单》的环节,并且规范了科研经费分拨的管理制度。

此类经费管理的工作流程如表2所示。

2.3 流程三:教师网上打印入账单,院系审核后财务部门入账

对于横向的经费,我们还设计了一种快捷的入账流程,教师可以从网上直接打印入账单,由院系签字盖章后直接到财务部门入账,这种流程适用于那些希望科研经费能快速入账的项目及教师。

此类经费管理的工作流程如表3所示。

3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在清华大学的实践及其使用效果

上述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从2008年5月开始在清华大学正式启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分步实施,该流程的使用已经逐步步入正轨并对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使用效果如下:

3.1 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管理,有效减轻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项目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通过建设和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统一并简化了科研院各个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对项目管理的管理方式,有效地减轻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于科研项目的获取、中期检查、结题、经费监督等全过程管理。

3.2 梳理财务流程,明确在科研经费管理各个环节中各部门的职责

通过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梳理,明确了合同、预算管理中各个环节各部门的职责,其中科研院负责合同的签订、项目建立、中期检查、结题、经费的划拨、预算的申报与审核,财务处负责经费的入账、开具票据、预算的控制与审计等工作。

3.3 规范科研经费拨款流程,实现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新的科研经费拨款流程涵盖了所有的科研项目,并且在3种流程中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对于每一条科研经费入账信息,都会通过该科研项目的编号进行关联,实现了财务数据与科研项目数据的整合。

3.4 以用户为中心,简化科研经费下拨流程,缩短从到款到入账时间间隔

在上述3种科研经费拨款流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在网上认款、填写分拨信息,不用填写复杂单据、来回盖章跑路,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同时教师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流程实现经费的入账。实践证明,新的科研经费拨款流程不仅节约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对于需要分拨的科研经费,将到款到入账之间的时间间隔从两周缩短到两天;对于横向的项目可以实现隔天入账甚至是当天入账,大大缩短其时间间隔,教师反映良好。

3.5科研主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科研经费到款情况,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实现了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财务部门可以实时看到科研项目的详细信息,科研主管部门可以实时查看科研经费的到款情况,解决了以往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到款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实时等问题,有利于科研主管部门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侯胜华.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54-56.

[2]李彤.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分析[j].计算机世界,2007(14).

[3]陈维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经济,2005(3):114-115.

篇(7)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22-01

国防科研项目经费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开展国防科研项目工作而发生的费用,其来源主要为中央财政拨款。由于来源和使用的特殊性,国防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之处,对其监管也有薄弱环节,亟需对其监管进行积极研究。

一、加强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重要意义

(一)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制度的内在要求

国防科研项目经费,多由国家财政拨款,军方负责管理,承研单位具体使用。在各个阶段和过程中,不仅要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还要执行军队有关经费管理和监督法规制度,作为承研单位还要执行自身的军队或企业有关经费管理、监督的规章。加强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是各项财经法规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提高国防经费使用效益的迫切需要

项目承研单位既是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方,同时又对项目经费进行监管,这样势必会出现自身监管力度不够等情况,需要项目甲方加强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监管,跟踪经费流向、规范经费开支内容,提高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达到少花钱或多办事的目的。

(三)促进国防科研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在提高经费使用规范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也是在提高国防科研项目的质量。因为,有限的国防科研项目经费,如果不能全部用在科研项目上或者使用不合理,那么项目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加强经费监管,促使项目经费使用规范、开支合理,可以为国防科研项目研制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现状

(一)各级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经费监管力度不够

关于国防科研项目和研制经费总部机关高度重视,近年来又对国防科研项目开展了财务验收,但是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过程监管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监管力度还比较薄弱,没有真正做到全程监控。部分承研单位对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这是研制项目的钱,只要把项目完成了就行,具体怎么花由研制部门说了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管显得力不从心。

(二)经费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甲方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主要体现在源头拨款和项目结束时的财务验收。关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平时主要是依靠承研单位的内部监管,承研单位内部监管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领导把关、财务审核、审计监督,这样的传统的经费监管手段对承研单位的一般经费监管效果不错,对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这种特殊预算拨款经费监管可能就会出现,按照经费总额花钱,对照指标开支的情况,甚至有的单位把国防科研项目经费当成“万能科目”,其他科目不好开支的经费通过科研项目经费报销,国防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三)经费监管法规有待完善,经费管理规范不强

目前,关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方面的有关法规制度,军方主要有《国防科研试制费管理规定》、《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督做了有关规定,但总体还显得不够具体,不能适应所有情况;对于企业目前还没有相关比较明确的法规制度,承研单位内部有的制定了一些内部规章制度,但大多不够全面,很难一致,经费监管的规范性不够强。

三、几点思考

(一)提高财务验收地位,重视验收结果运用

财务验收作为军方对承研单位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近年来,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但是由于财务验收的地位目前还仅局限于项目验收的一部分,其验收结果的运用还不能和审计结果一样高度,项目进行完财务验收还要进行审计,财务验收力度显得不足,给财务验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作为甲方监管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手段,需要提高国防科研项目财务验收的地位,强化验收结果运用,替代项目审计功能,使得承研单位重视经费监管。

(二)尝试过程监督管理,建立专项检查制度

过程成本控制作为新的军品价格改革的重要方面,体现了全过程监管的理念。作为项目甲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同样需要从目前事后审核的情况转变到从源头到结束的全过程经费监督管理,尝试结合军品价格改革方法,依托国防科研项目经济师系统,按照项目或时间节点,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监管,对于发现较大超支、乱开支等特殊情况,适时进行专项经费监督检查。

(三)加强持续改进研究,完善监督管理法规

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是一个不断坚持和持续改进过程,随着新的情况的不断出现,对国防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研究和改进也要不断地进行,疏理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新的监管措施,并制度化、法规化。进一步细化、明确国防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要求,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具有普遍指导性的国防科研经费监督管理法规制度,同时,对于现有的法规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四)注重理论素质培养,健全人才梯次队伍

篇(8)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科研管理的深化,各高校科研事业蓬勃发展,各类科研经费的绝对数量迅速增加,以往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发展的需要,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不高。随着各高校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普遍提高,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并梳理经费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已是势在必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需求如下:

1.1科研管理工作强度大、管理复杂度高

随着各高校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手工加Excel管理科研经费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方面,科研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对各类财务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样就使得科研管理工作的强度非常大,不仅无法实时取得必要的管理数据,也经常为了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而付出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1.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理顺,科研经费管理中各类用户分工不够明确

在各高校中科研经费开支审批由各项目组负责,科研主管部门只偏重于组织和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收益关注不够;财务部门只负责执行,对科研经费的筹集、投入和使用过程缺乏全程的管理和监督。另外,科研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数据共享的平台与基础,这些管理制度没有理顺,各类用户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使得科研资金缺乏学校的有力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1.3科研经费拨款流程管理不规范,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原来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下,部分科研经费可以通过财务部门直接入账,部分经费通过科研主管部门进行划拨,两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且无法实现共享,这就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松散,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在每年进行科研经费统计的时候,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对实际到款的统计额存在差异,对外公布时会给领导或其他使用者带来困惑。

1.4 科研经费下拨的流程复杂,从到款到入账时间间隔长

在以往的科研经费下拨流程中,需要教师在科研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来回盖章,同时在项目经费的确认过程中教师与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并且流程较为复杂,导致科研经费从学校账户下拨到教师项目账户的时间间隔长,教师对此多有抱怨。

为了满足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科研服务的水平,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各高校管理现状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2科研经费管理中的3种流程

为了实现校内所有科研经费的网上划拨和管理,实现科研经费的校内闭合管理,本文提出了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的3种经费管理流程,其总体经费认领及拨款流程如图1所示。

2.1流程一:教师网上认领汇款,科研主管部门审核后财务部门入账

对于某些项目经费,教师与合作单位的关系密切,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自己项目经费的到款情况,我们针对此情况,提出了教师直接在网上进行汇款认领的流程,教师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自己的到款并且与自己的项目进行匹配,后续工作将由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网上快速协作完成,不仅不需要教师反复跑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还加快了科研经费下拨的速度。

此类经费管理的工作流程如表1所示。

2.2 流程二:教师网上认领并填写分拨信息,科研主管部门审核后财务部门入账

对于打包和需要分拨的经费,教师以往都是通过提交纸质的《科研经费分拨单》或其他单据来实现经费的划拨,而在新流程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做汇款的认领及分拨单的填写,该数据填写后,可以作为后续科研经费分拨的重要依据,减少了教师填写纸质《科研经费分拨单》的环节,并且规范了科研经费分拨的管理制度。

此类经费管理的工作流程如表2所示。

2.3 流程三:教师网上打印入账单,院系审核后财务部门入账

对于横向的经费,我们还设计了一种快捷的入账流程,教师可以从网上直接打印入账单,由院系签字盖章后直接到财务部门入账,这种流程适用于那些希望科研经费能快速入账的项目及教师。

此类经费管理的工作流程如表3所示。

3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在清华大学的实践及其使用效果

上述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从2008年5月开始在清华大学正式启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分步实施,该流程的使用已经逐步步入正轨并对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使用效果如下:

3.1 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管理,有效减轻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项目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通过建设和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统一并简化了科研院各个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对项目管理的管理方式,有效地减轻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于科研项目的获取、中期检查、结题、经费监督等全过程管理。

3.2 梳理财务流程,明确在科研经费管理各个环节中各部门的职责

通过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梳理,明确了合同、预算管理中各个环节各部门的职责,其中科研院负责合同的签订、项目建立、中期检查、结题、经费的划拨、预算的申报与审核,财务处负责经费的入账、开具票据、预算的控制与审计等工作。

3.3 规范科研经费拨款流程,实现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新的科研经费拨款流程涵盖了所有的科研项目,并且在3种流程中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对于每一条科研经费入账信息,都会通过该科研项目的编号进行关联,实现了财务数据与科研项目数据的整合。

3.4 以用户为中心,简化科研经费下拨流程,缩短从到款到入账时间间隔

在上述3种科研经费拨款流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在网上认款、填写分拨信息,不用填写复杂单据、来回盖章跑路,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同时教师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流程实现经费的入账。实践证明,新的科研经费拨款流程不仅节约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对于需要分拨的科研经费,将到款到入账之间的时间间隔从两周缩短到两天;对于横向的项目可以实现隔天入账甚至是当天入账,大大缩短其时间间隔,教师反映良好。

3.5科研主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科研经费到款情况,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实现了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财务部门可以实时看到科研项目的详细信息,科研主管部门可以实时查看科研经费的到款情况,解决了以往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到款数据掌握不准确、不实时等问题,有利于科研主管部门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侯胜华.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54-56.

[2]李彤.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分析[J].计算机世界,2007(14).

[3]陈维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经济,2005(3):114-115.

篇(9)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我院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附设诊疗所,目前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医疗、教学和科研三项中心任务。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科研领域的重视,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科研经费来源途径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科研课题的完成质量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医疗人员申报课题的积极性以及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工作。[1]为了使科研经费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规范管理,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并自行研发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使科研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现就本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践做一点分析研究。

一、科研经费基本情况

2008-2012年我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71项,科研项目和学科人才建设经费从3515万元增长到1.76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从686万元增长到4432.5万元,5年来,科研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都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

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科技处和财务处的双重管理,体现在科研经费申请预算、项目经费使用和结题经费决算等各个环节。在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单独立账”原则下,利用科研管理系统完成从科研项目的申请到科研经费的入账、支出、结余情况的信息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拨付到财务处后,科技处根据拨款通知对科研管理系统中相应的课题进行立项入账,并将入账经费明细通知单提交财务处,财务处根据入账单对各个项目分别进行单独建账管理。科研人员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填写报销单,并打印出系统自动生成的具有唯一流水号的报销单经项目负责人签字,附报销凭证递交科技处,科技处管理人员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报销单中报销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核,经科技处长、分管院长审批签字,由科技处统一移交财务处,财务处负责对科研经费报销单进行二次审核签字,并在科研管理系统中给予审核确认,系统自动发送短信至报销单申请人手机,申请人凭工作证和相关短信至财务处进行相关财务报销手续的办理。

对实验用试剂的购买和报销,规定除购买试剂发票外还需提供盖有试剂公司公章的试剂出货单,并有具体的验收人签字,此外在试剂报销单上还需填写具体的试剂公司名称、发票号等信息。

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等设立开支上限和开支标准,如会议费的报销需提供具体的会议通知,会议时间、地点以外产生的费用均不予以报销。劳务费的领款单需注明发放事由、人员名单、身份证号,除领受人签字外还需项目负责人签字并实行银行卡打卡机制等。

在研的科研项目,除已经列入项目合同的设备购置预算计划,一般不予购置。列入项目合同的仪器设备,由项目负责人提交设备购置申请表,经科技处和分管院长审批后,设备处按照政府及医院规定的采购办法统一采购,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为提高设备利用效率,节约科研经费,医院公共实验中心及各科实验室均对外开放。

依据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办法,利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明细情况、经费结余情况的实时查询功能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加强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质量。

三、存在问题

1.经费预算细化难度高,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

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及部省级重点项目,在项目申请立项时都须制定详细的经费预算,包括经费的使用方向、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部门并不参与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编制,不熟悉相关财务制度的科研人员,编制预算时往往侧重于技术层面,使项目经费预算不够细化、准确、全面;同时编制预算与项目批准、实施一般相隔两年时间,[2]由于物价变动、医学科学研究中不可预见的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如技术路线的改变,使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不一致。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主要由项目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申报获得,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是通过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不需要严格管理,因此要做到科研经费有效监管兼顾最大程度保证科研经费使用自由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难题。

2.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挂账时间长

除国家科技计划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外,科研项目结题后,在项目实际财务支出中并不作结账处理,项目结余经费长期挂帐,有些科研项目结题多年,账面余额仍未结清。

3.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科目分类不全,缺少预算录入功能

目前科研管理系统项目经费分类主要有五大类:研究经费(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国际交流合作费、劳务费、管理费、其他费用,已与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不符,不利于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的管理和项目结题审计。此外,科研管理系统仅对科研项目经费按研究经费60%,国际合作交流费10%,劳务费15%,其他费用10%,管理费5%,进行初步分流,虽然后期可对项目经费进行调整,但目前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同时我院在研项目众多,要对每一笔入账经费按实际预算进行后期调整工作量过大,不利于实际操作。

4.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缺少效益评价

多年来医院科研项目普遍存在“重项目、轻规划;重申请、轻实施;重经费预算申报、轻经费使用管理”的问题,[3]此外医学科学研究选题多偏重于基础研究,实用开发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研究较少,相对于医院每年获取的大量科研经费以及医院本身投入的大量配套科研经费,研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不足,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没有事后的效益分析评价,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

四、对策建议

1.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科研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预算编制不仅是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研究需要进行编制,还需要财务专业人员的指导,结合国家有关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确保资金的准确性、合理性、必要性,使预算细化到位。目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有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报销明细和结余经费与财务部门的实际结余经费存在不一致现象,建议加强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2.完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结题或验收后,允许保留一定期限的结余经费,用于科研项目后续工作及新项目申报前期支出以及开展科研活动时的一些其他必要性支出,对于结题后如三年内无任何经费支出五年后仍有经费结余的账户,由科技管理部门通报财务处,统一办理财务结账手续,结余经费上缴医院用于配套科研经费或购置公共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等,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与流失,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3.细化科研经费支出科目,增加预算录入功能。建议按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设立经费报销支出科目,同时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预算录入功能。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立项时按项目合同书中经费预算明细录入系统中,入账经费自动按预算比率(按规定设置上限)分流。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部门可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监督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4.重视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从科研项目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设有科技奖励办法,对标志性成果、项目、论文、出版著作、专利授权、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均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医院鼓励支持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践应用的理论、技术、规范和药物,倡导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医疗工作者积极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热情,用科研成果指导临床,服务临床。

总之,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8-0067-02

高等教育职业院校一般都由原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设建,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科研项目内容和金额相比本科院校还有相当差距,但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工作相结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为确保高职院校科研事业得以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明确经济责任,规范收支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学院必须认真加强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促进学院科研事业蓬勃发展。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愈来愈多地参与国家和企业的科学研究活动,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高校的科研经费总额占学校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来源也呈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科研经费是项目资助方、项目负责人及其项目依托单位三方利益的焦点所在,也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费管理是科学研究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最佳结合。但受科研体制的影响,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规范,普遍存在着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严重、科研项目成本难以核算、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分类和特点

1.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分类

高校科研经费是指学校争取到的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以及学校用于科研事业发展与保障的经费如预研经费、奖励经费、学术交流活动经费、校级科研项目经费等。科研项目经费可分为:(1)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是指由国家及省、市等有关部门立项的科研经费拨入的统称。纵向科研经费从项目申报、立项、经费下拨到项目支出范围、项目验收等都有较严格的程序和规定,一般为财政拨款。(2)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院通过向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让等服务而取得经费。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来源的主要方面。(3)院级科研项目经费,是指学院为促进科研工作发展,而纳入学院年度预算的科研专项经费。该经费与纵向科研经费从项目申请立项、经费支出、项目验收等方面有较相似之处,计划性强、支出管理严格。

2.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特点

(1)单项经费数额较小。高职院校科研项目一般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主要是高职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及科技优势,通过应用技术开发、生产技术服务、科术技术咨询等方法来开展科研服务。(2)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占全部经费比例较大。高职院校科研能力与本科院校相比还较为薄弱,特别是在纵向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能力上较为欠缺。加之,学院本身经费来源单一,在院级科研立项上不能投入大量经费。因而,高职院校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为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等领域上,横向科研项目居多。(3)学院自筹配套经费能力不强。高职院校经费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学费、住宿费等非税收收入。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并且,由于近几年办学规模快速扩强,导致大量资金投入到学院基本建设上,虽然,各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极其重视,但纳入学院年度预算安排的科研项目专项配套经费和院级科研项目预算经费仍受较大制约,自筹经费投入能力不够。经过笔者的调查,长沙几所兄弟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经费投入每年都在50-70万元之间,相比较而言,这和普通高校的科研经费就相形见绌了。

二、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资金预算编制不合理,随意性大

学校科研项目经费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主要是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编制预算,往往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使得财务人员一般是在项目经费到达后才了解情况。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研究是专家,但对预算的编制等财务问题却不太熟悉。由于考虑欠周,造成编制预算时未编入而实际执行中又必须开支的科目过多。预算一旦通过,不应随意更改。但有些科研人员缺乏预算法律意识,对科研经费管理需要遵循的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规章制度了解较少,在实际执行中随意变更预算,不按批复的预算执行,使得决算和预算差异较大,预算失去了约束力。

在项目立项合同中,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与比例等都作了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往往超越了合同规定的范围,如消费性支出比例过高等,导致有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存在超前使用科研经费现象,研究工作开始不久,而项目经费已所剩无几了;而有的科研项目完成后,还有大量结余经费。

2.科研项目成本难以进行准确核算,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学校大多数教师承担教学、科研双重任务,其工资、津贴都在学校的人员经费中统一列支。按有关规定,教学、科研有各自的资金来源渠道,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就严格区分教学和科研支出,但在实际工作中,用教学的材料作为科研项目的实验,致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给科研人员业绩考核带来困难。一方面科研经费开支审批是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组自行计划开支,重复购置设备,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科研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存在浪费现象。另一方面,科研经费投入大,产出少,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少。

3.钻管理政策宽松的空子,科研经费支付报销中存有较严重的违规现象

多数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科研项目经费到校后,有的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分配不够合理,学校提取的管理费与项目组的人工劳务费等分配比例不符合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学校提取管理费等费用后,剩余经费由项目组长负责支配,存在少数人使用现象,听之任之,至于项目如何开展,经费如何使用等,学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同时,对不同来源与性质的科研经费使用标准把握不准,往往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控制过严,这也不能报销,那也不能开支;而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则过于宽松,只要花的是横向科研经费,买什么都可以,甚至有的科研报销单据中所列的明细账与实际开支情况不符,存在“不真实”的现象。

4.科研经费决算不及时,绩效评价体系未建立

部分科研项目不及时结题或结题后不及时办理财务结算手续,剩余资金长期挂账用于项目以外的其它支出,致使学校财务无法完成项目经费决算。对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在验收时只注重技术、成果的验收,而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5.科研项目结题后对剩余经费管理不规范

一般而言,高校已完成并通过验收项目的结余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经归口部门批准后,可留给依托单位用于继续资助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很多高校的做法是,结余经费分配完后,一部分作为项目组的奖励,其余转入发展基金,仍由项目负责人支配。这些资金转为发展基金后,由于不再属于在研项目的经费,管理较松,大部分为餐费、电话费和劳务费等与科研无关的支出。有些剩余经费长期挂账,不但不起到促进科研发展的作用,而且还增加了管理成本。

三、高职院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1.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和预算管理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相互配合,主动向科研项目负责人征求对制度建议的意见和建议,到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在不违反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共同协商制定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做到每个项目都有较详细可行的经费预算计划,在项目的评定立项时,应有财务人员参加对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核。项目立项后的执行过程中,财务处应主动向项目管理部门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各个项目经费支出情况,实现科研项目执行过程的细化管理和经费预算计划执行的动态管理相协调。

2.区分支出,实行成本核算

科研、财务管理部门和课题组必须认真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补充规定,严格区分课题经费支出,对每个课题实行完全成本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科研课题支出与高职院校事业经费支出。对课题组的直接费用,如调研费、差旅费、资料费、实验费、购置费等的报销认真把关;对课题组的间接费用等进行准确的归集、核算并分摊,提取课题管理费用,包括科研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津贴、福利费等;课题组使用的房屋、固定资产、图书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折旧;实验试剂、水、气、电费等。对算出的各项费用,纳入课题支出,冲减事业经费的相关支出。这样合理计算和分摊科研成本,完全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

3.完善信息平台,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要运用校园网络,建设科学的信息平台;运用管理软件等科技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并切实强化过程监管机制,使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查看项目的已用经费和可用经费情况,使科研管理部门能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对不合理的情况能及时去督促其改进,使其由原来过去事后的控制改变为实时控制。目前,笔者所在单位就是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实行项目经费管理制。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账号,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清楚明了的知道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科研经费管理各方人员将全程参与、分工协作、明确责权,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优势互补。科研部门负责项目、合同的管理,配合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好经费;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及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要接受监督检查、及时结题结账,对经费使用真实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这里需指出: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监管适度,既要考虑科研人员的自主性,以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要使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经费的支配和使用权用得恰当又没有被滥用。要管好用好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不只是科研、财务两个部门的工作。财务监管只是利用经济杠杆对其进行的调剂管理,只有将实质与内涵的监管纳入其中,并得到其他各分管部门的积极配合,才称得上协作共管---真正意义上的监管。

4.密切配合,加强结算清理

高职院校科研、财务两个部门密切配合,对课题经费实行分段拨款。课题开题后按课题经费总额拨款40%,中期检查合格后再拨30%,结题后兑现剩余的30%,对课题进展实行全程监控。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实行“三人会签”制度,课题经费使用由科研管理部门专人负责审核,经科研处负责人批准,再由分管院领导审批,对于数额较大的必须经院长亲自审批,并由科研处专人登记,最后到财务处进行报销。这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实际上由科研处、财务处两大部门进行监督,从而确保每笔经费的使用合理、合法、合规。

5.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

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是指以价值的形式将科研成果与进行研究的耗费相比较。目前对科研项目主要注重的是科研结果的评价,而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科技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很少有人将其纳入到其中进行评价。因此,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绩效评价办法。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建立与完善追踪问效制度,充分挖掘资金潜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培养新财源,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也必将有利于评价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责任履行情况,促进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科研项目成果的质量,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S].2005.

上一篇: 证券投资知识 下一篇: 账面价值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