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5 16:26: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语文课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语文课堂

篇(1)

提高课堂实效性,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时刻想实现的目标。所谓提高课堂实效性,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普通教师,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1 高效语文课堂要高效利用时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这样你的课堂才有可能是高效的课堂。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 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如:学习《一面》一文,让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时,教师先渲染气氛,再和学生齐读,以自己富有激情的朗读,引领学生,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教师以精心的导入唤起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凡尔赛宫》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凡尔赛宫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凡尔赛宫的气势磅礴、金碧辉煌,进而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高效语文课堂要鼓励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3 高效语文课堂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探索。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学习《一面》一课时,教师提问;你看了题目有什么疑问吗?生1:谁和谁见了一面?生2:为什么见面?生3:在哪儿见了一面?生4:见面发生了什么事?……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了。这部分内容若以“教师讲解明白”为主,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若以“学生探索明白”为主,学生就变成了主动探索者。

4 高效语文课堂要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语文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5 高效语文课堂要加强讲练结合,落实学习课堂目标。

传统教学总是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孰不知,课堂是最佳的训练时间。每节语文应当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这一定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篇(2)

一、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当然也包括诗歌),它们都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但是这种渗透在教材中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毕竟是含而不露的。再加上我们多关注知识的传授,在思想培养方面往往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学生的反应也不强烈。我考虑到现在住校生多,紧密结合重大国家时事,利用晚自习时间给他们播放专题片。由于远程教育的播出内容有时段性,我专门有选择地拷贝下来。比如中日争执,神九上天,百年中国等,使学生了解国情:既有灾难深重的过去,又有骄人辉煌的现在。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只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带领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斗志昂扬,几乎是“气吞万里如虎”。确实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取得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

二、能及时弥补老师缺陷,使语文课堂力求尽善尽美

语文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才能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

合作探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但老师由于自身的原因,谁也并非完人,都有自己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普通话不流利,有的语言平白无力,有的字迹欠佳,有的板书没有条理,有的不善设计问题等等。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老师的缺陷,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且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比如笔者在黑板上不善绘简笔画,在指导学生赏析曹操的《观沧海》时,特意下载了关于大海的几个画面,学生每读一句诗,我推出一个。课堂效果很理想,学生背诵的又快又好。另外,做好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具备渊博的知识。因为在课堂里所涉及的知识各领域都有,如果我们在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出现了短板,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回答不上来。比如我在教七年级《咏雪》一课,学生疑惑地问:“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我把句子里得柳絮改为杨絮,老师你觉得好不好?”我一时还真不知怎么解答,只得课后上网查阅有关知识,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工作中这些点点滴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老师就拥有了威信,同时也就有了感化学生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感情体验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都很注重巧妙地设置课堂导语,让学生很快转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有时会发现我们竭尽全力的描述,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如果他(她)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是空白的,那么任凭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老师也是劳而无功的。为此,多媒体在这时候就能大显神通。

如在学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初二学生还没有学过世界历史,不了解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的行径,也就不能体会南斯拉夫人民对克拉库耶伐次的那份酸痛,以及提高到国祭的用意。

于是在正式授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一段纳粹屠杀无辜妇女的录像。学生慷慨激昂,无比愤慨利用多媒体具体的画面,胜似老师千言的说明,有助于学生对中心的理解。

四、借助多媒体在阅读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感

阅读教学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我们在课堂上分析得越细,有时候还适得其反,学生掌握的效果越差。你看,书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无形中记忆难度增加。大到段意的概括,小到一个字词的赏析,好多是老师越俎代庖的结果,而学生自己生成的东西很少。这样,势必造成老师说作者写得美,学生跟着说美,那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为了改变这中既累了老师又苦了孩子的现状,我向多媒体求助。比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从远程教育资源网里下载相关课件,在课堂上边放映带雪的山景,远眺连山之景,以及济南的水景,边播放配乐课文朗诵,视听并茂,各种美一起涌现,且相得益彰,学生自然而然达到自己会总结,或者与老师总结的产生共鸣,最起码也拉紧了距离。又比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观察人物细致,并抓住人物的特点给予细腻描写。纵然教材上有客厅里的插图,但那种平面黑白线条构图效果很差,甚至在以前课堂出现了学生确定不了而争执的场面,因双方各有根据,老师也不敢妄下断语,造成了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只要利用多媒体,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能让学生由衷地赞叹莫泊桑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更不要说一些记叙文体,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92-01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做到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课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

1.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融洽、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双方尽快进入智慧交流的状态,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倾听他们的心声,时常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主动靠近他们,聊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加入他们的行列与之一起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他们少一些惩罚,多一些宽容。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你,才会认真听你的课。从我们的教学实际不难看出,学生哪一门功课好,往往就是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的,学会让学生喜欢你,与之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是老师要有无私的爱。让我们的手在责斥时变得轻纤,在时更加温柔,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班里有一名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刚到这个班时,他对一切感到是那么的陌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显得畏手畏脚的,特别是对老师更是敬而远之,听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于是,找到了他,聊他的家乡,他的朋友,他的兴趣等,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他谈心,并不时地鼓励他,推倒了他心灵上的围墙,使他很快进入了状态,听课效果也随之渐入佳境,并能主动地去回答老师的提问,学习成绩很快就进入了班级前列。

教师更要重视对个人魅力的铸造。博学多才的教师能从灵魂上征服学生,让他们接纳。从知识上,教师必须要"凌驾"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学识是渊博的,是自己所不能企及的。在师生课堂教学和交流的过程中,这种落差是始终存在的,而且这种落差的广度、深度越大,对于课堂教学就越有利,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就会越有成效,特别是语文教师,丰厚渊博的知识储备更是尤为重要,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别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积极阅读古今书籍,不断尝试练笔,本着"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思想,力求达到教学相长。

2.精心备课和精于设计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以最少的时间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一方面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去钻研教材;一方面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的实际情况。从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入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只要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就是好方法。例如,笔者在准备《社戏》一课的教案时,设计了这样的思路: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那夜"的豆其实不过是普通的罗汉豆;"那夜"的戏也并不精彩,作者为何在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深入探究。通过点拨,让学生阅读有关词句、文段,点导结合,使学生悟出:作者怀念少年时代的生活,眷恋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情谊,向往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快乐,而这便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备课时注重细节和关键性语句的把握,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只有充分阅读教材,吃透文本,才能走进作者的思想,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来理解文章,对文章的重难点把握才能准确。对主题的理解才能够上升一个层次。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让学生少走弯路。如《台阶》一文,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把握父亲形象,读懂父亲对尊严的追求,对农村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给予思考。教师应该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父亲形象,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

语文是一个贴近生活,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学科,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体验、创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如《绿》一文,在学习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章中的比喻句构成的相似点是什么?你还能把一潭绿色比喻成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想象,勇于表达,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激烈的讨论,不但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教读诗歌课时,主要以学生自己朗读、品析、学后联想等环节展开,真正将课堂给了他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改以后增设的综合性学习这个板块,更是一项很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锻炼他们搜集提炼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能力的内容,让学生受益终生。在七年级《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让学生课下搜集关于马的成语、歇后语、俗语等,让他们尝试着讲关于马的小故事,编演关于马的小品,结果学生在这节课上收获很大:积累了很多生活中有意思的俗语,如"马脖子上挂铃铛――叮当响","猴子骑马――一跃而上"等;从深层次理解并掌握了成语"指鹿为马",因为他们很好地将这个成语转化成了小品,更为可喜的是学生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创编了新版的"指鹿为马",让赵高栽了一个大跟头。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所以教师不但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这个新鲜事物,并且可以不局限于书本,而是适当地增设一些内容,比如将一些课文变成课本剧,或者教师自己巧设一些内容,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现,如请学生编一场"孔乙己与范进相见时的戏",制作放大以后的"核舟",展开关于《黄河颂》的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在一定限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的学习由课上延伸到生活实际当中。

4.有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

很多学生成绩较差或不理想,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没有学习方法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懒于思考、观察;缺少学习兴趣;不喜欢课前预习;不会总结归纳知识;没有自学能力等等。学语文,就应该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文字的书写、工具书的使用、课外阅读到观察生活、随时练笔、积累资料、思辨感悟,可以说,在课堂上学法指导无处不在。

篇(4)

课堂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选准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点进行切入,紧扣语言文字,突出关键性词句,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出探究反射。

课堂提问必须讲究火候。实践证明,不问时机,见问题就问的满堂问,只能形成一种学生应接不暇的肤浅的热闹场面,甚至同满堂灌一样,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就是要有意创造学生的“愤”、“悱”的状态下,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设疑问难,他们就会开动机器,积极思维,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发现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施以“拨云见青天”的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疑难迎刃而解,问题也自然牢牢地印在脑子里。所以,好的提问应具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魅力。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对开头中的“里面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中的“似乎”、“确凿”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的正确解释,我没有在一开始就讲、就问,而是在引导学生学完后面的内容后,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此时的学生已处于心里矛盾状态,问题一出,他们积极思索、踊跃发言,在经过我的点拨,他们很快明白了“似乎”说明了时间之久,而“确凿”则强调了印象之深,从而悟出了这两个反义词连用的妙处。

二、提问要选准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度的透视度,但最佳角度往往只有一个。选准这个角度提问,不但能活跃学生思维,更易于疏通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畅性,减少理解障碍。同一个问题,提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会不同。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助问题,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如在教《社戏》一文后,豆还是原来的豆,但为什么没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因势利导的提问就会勾起学生直觉经验的通感,启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经历的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

“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惑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或一个大问题领起诸多小问题,或按教读顺序层层设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我在教《愚公移山》时从四个关键处设问:从“人数”入手问,逐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既落实了“且”、“叟”、“龀”、“遗男”、“荷担者三夫”、“遂率”以及“遂率”句的主语省略等知识,又为后文分析理清了头绪;从人到事,“这件事做起来难吗”把学生引导到“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的精神面貌”这个方面;“愚公究竟笨不笨”把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的思考引向新的深度,深入挖掘愚公的伟大之处,把落实知识、开发智能、思想教育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吗”扣住神话结尾,突出愚公精神感人至深,强化了前面的收获。这样的问题,正是教师以实现语文课程三维目标设计出的四个出色提问。

选准角度,教师就要在挖掘教材时,从课题、疑难词句、细节、前后矛盾的地方、内涵丰富的语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教学情境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提问要有一定深度,做到难易适中

浅显的问题,只能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甚至学生会因不屑回答而思维倦怠;而问题过深,学生便如坠烟海,无法思索,同样会滞塞他们的思路。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度,繁简得当。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承受能力,提出一些略高于他们的知识水平的启发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感知教材,在深思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答案,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且能引发出创造性的火花,领略到“跳一跳,摘到桃”的创造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可能是难度大,遇到此种情况,老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联系生情,降低问题的“高度”,以避免“冷堂”的境地。在教《紫藤萝瀑布》时,直接“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由于初中生生活与“十年”这一年代相去甚远,理解这句话难度颇大。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就可以设计一系列小的问题:1.那时,指什么时候?2.那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3.“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稍”这种描写有什么意图?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花的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的象征。问题的高度把握好了,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激活,积极创造的火花也得以充分引发。

总之,课堂提问要在充分把握问题难易度的基础上,把握提问时机,随机应变,开启学生思维大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浅谈课堂提问的教学实施》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16-01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新课标下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高中语言课堂教学的重要成果,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众所周知,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仅仅将学生视为知识灌输的对象,缺乏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因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佳。为此,我们不仅要明确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现实意义,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进而不断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1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提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要探究性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强化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来教育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可以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事关学生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

1.1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多地是将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语文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将仅仅要点关注于学生专业成绩的提高,而不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必定令人不满意。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革新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形象化和生动化,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强化学生对文化素养的渴望。与此同时,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效果上能够给予学生积极、公正的评价,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修养。

1.2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必定要按照遵循高中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来进行。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把握是我们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提前。要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它更关注于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感性思考,感性思维牵制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需的理性思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才能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进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差异和需求,满足其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

2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成为摆在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众所周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对现有知识的传播和传授,更在于通过文化教育来激发人们潜在的创造力。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念中,学生的创造力不但没有被挖掘,甚至还遭受到破坏。语文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片面地将书本知识单向地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熟视无睹,由此造成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上偏离新课标规定,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上偏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偏离时代变化,以致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欠佳。要改变上述现状,我们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如果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真正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为教学起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合理革新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肯定,必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这也对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夯实拓展基础知识,提升任课教师语文素养。一个阅历丰富、知识扎实的任课教师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只有不断夯实和拓展自身的基础知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来进行教学,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充分闪现出其人格的魅力和学术风范,无形中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普遍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网络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上还不是十分成熟,如何利用网络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项挑战。"[1]这就要求语文任课教师能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与运用,能够根据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来设计不同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

2.3 革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要想获得成功,任课教师如果只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还远远不够,高超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是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打造的一个必要条件。不容否认,在现实高中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任课教师要想打造出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就必须在教学艺术上下功夫。一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需要任课教师具有独特的个性。首当其中的就是有语言方面的个性,这就要求语文课堂任课教师的语言要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还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还是幽默风趣的语言……"[2]课堂教学语言的个性不仅彰显出语文任课教师的独特魅力,还有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生机和活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还需要任课教师革新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好的教学观念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魅力和张力。比如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法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中语文任课教师能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观念,为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做出自身的贡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31-01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虽然现在的职高语文课堂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更需要学生能够会运用语言。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如何做才能让语文课堂高效起来,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 创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

职高语文课堂应该具备开放性特点,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应该是活跃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不仅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当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的学习,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努力创造,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心凝聚在一起,才能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近,才能使整个课堂更加和谐。

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从我国时展的角度出发,使语文课堂改革跟上时展的步伐,同时还要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们不断的进行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解语文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做到灵活应用,教师可以应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封层教学法或者利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法,同时教师还要增加课堂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环节,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思想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坚持科学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提高职高语文课堂高效起来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知识的好处,对于学生来说会应用语文知识来指导日常的生活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这门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在新时期,职高语文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参与实践中,摒弃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将职高语文课堂的必要性充分的体现出来。职高语文课堂比较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4 教师要将情感渗透到教学中

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感,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是职校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为了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既有爱心又有耐心,教师必须多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由于学生产生的不良心理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所以教师就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身上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该能够捕捉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想的是什么,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关心,只有在学习中,教师在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情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能在课堂上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5 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新鲜元素注入到语文课堂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一味地听教师的讲课,那么整个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为了使职高语文课堂更加鲜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一些对话的片段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通过多媒体,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体会课文中心思想和人物的刻画情节,通过声音、图片的结合,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记忆,整节课下来,不仅教师会感觉充实,而且学生在学习中也能体会到轻松感。

因此,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新鲜元素注入到语文课堂,可以使职高语文课堂高效起来。

6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中,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自己完成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有些学生认为语文课程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数学学科和外语学科上面,其实不然,语文作为各学科的基础,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都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非常差,那么在做数学题时,学生就很难理解数学问题,同样,在写英语作文时,如果学生没有语文学习基础,那么就不会有华丽的语言。

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自学职高语文课程,学生可以反复的阅读语文课文,将不懂的词语、生词都用笔做上记号,然后做语文练习题,在教师上课时,学生就可以对不懂的语文知识认真听老师分析,在课上做好学习笔记,在课后加强课堂学习巩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引导学生长期的坚持,要做到在没有任何人督促的情况下都能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使职高语文课堂高效起来,就应该创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科学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将情感注入到教学中、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新鲜元素注入到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特点出发,在教学中灵活的应用教学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课上勇于表现自己,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新,让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更好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另外,教师还要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和学生必须一起努力,才能将高效的职高语文课堂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郑岱.让职高语文课堂高效起来[J].新课程学习(上),2013(9).

[2] 王国栋.怎样让职高语文课堂“活”起来[J].文教资料,2010(2).

篇(7)

首先,教师必须花费大力气去研究学生。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学习现状,尽力搞清目前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感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再看看所教的班级最适合哪一种教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热情性。许多教师常常忽略这一方面,其实这是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基础之所在。

其次,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投入,要让学生信师道,必让学生亲其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意接受教师,教师必须要舍得情感的投入:①说话语气要亲切,语调要亲和,要抑扬顿挫。②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一定能行""你真棒""你肯定会将学习成绩提高的""我相信你"等,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亲切、温和、热情,千万不要用打击性的语言,不屑的神情,更不要粗鲁的动作,以使学生产生厌学、怕学、躲学,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③善意地惩罚犯了错误的学生,使处罚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学生迟到了,可让她上黑板做题;学生将问题回答错了,可以让他下去认真考虑,下一节课给全班同学讲解等。④对学生多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将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融会沟通调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齐,使课堂教学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入理、入情的细微分析深得人心,我假设了一种情景,如果两个同学发生了争执,让你去劝架,你该怎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对此议论纷纷,出谋献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谋略成果,老师可以择其要点,加以评定,定出优劣,让同学们加以评判,再不断完善,并与烛之武之分析作一比较,从而理解烛之武娴熟的辞令外交艺术,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了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篇(8)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学好的科目。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经过短时间的努力而取得显著成效。因而,造成有些学生通过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努力看不到多少成效,而放弃了努力。这样就会使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淡薄,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效果也欠佳。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致力于向45分钟要质量,企图营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来摆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师要更新理念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为本,教师尤先。因为“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自从新课程培训之后,我就不断尝试着自己角色的转变,在学生面前渐渐放下师道尊严的师者风范,而是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下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学生亲切地谈思想,真诚地说生活,效果明显。

二、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尤为重要。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篇(9)

语文教师本身要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通过语文的文化积淀为学生打上一层精神底色。走进新课标教学课堂,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严格。教师想要教好学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及课堂教学,必须博览群书,博闻强识,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要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深感兴趣,教师必须把学生引进语文教学的趣味境地,也必须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腹有诗书课自雅。一个语文教师读书多,知识丰富,他的课堂定会生动有趣,让人如坐春风;反之,课堂只会枯燥无味,让人昏昏欲睡。笔者觉得语文教师的首要素质应该是: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语文课的明净,语文课的绚丽,语文课的平和,语文课的千种滋味由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和文本本身蕴藉的情感决定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用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受到文化的浸润和熏陶,这样就会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反之,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教师是上不出丰满厚重的语文课的。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简约

一堂好课,应该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学习信息,愿意谈论某些学习话题,敢于用自己的真实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交流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和开放性问题,放手让学生学习。学生是有差别的,不可能都能够把教师所教的知识全部全面掌握。有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学了一些知识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样的做法,不但使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把原来的练字、周记、作业纳为一体,都在一个作业本上完成。要求下面垫方格垫纸,书写一定要认认真真。教师隔天阅一次,两个班交替,即教师每天只阅一个班的作业,可以余出很多备课、学习的时间。

三、教学环节要简约

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用性是教案设计的原则,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摒弃繁琐的过程和过多、过细的课堂活动形式。在编写教案和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高屋建瓴,构建知识骨架,不宜于对有关知识性的东西写得过细,限制得过多,否则就会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发展。简约教学设计过程不是说教师不要精心备课、敷衍应付。而是教师要精线条地设计,灵活机动地运用课堂教学情境。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要在深入研究好教材、分析学生现状、总结课堂教学得失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和《课标》设定教学目标。同时,要研究如何使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提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目标达成度的预测等。

篇(10)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在:

1. 文本解读准确深入。教师要能动地、有个性地解读教材,必须根植于对文本的深入体验感悟,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脱离原文必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 教学目标具体集中。教师课前公布本课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写在笔记本上,使学生积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及复习相关知识。预习是目标教学的前提,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不理解的问题走进课堂,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公布学习目标是为了把教目标转化为教与学共同的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来说,学习目标具有启动、导向、凝聚、激励等心理作用,但毕竟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什么都抓,什么都学。只有抓住一两个最有训练价值的,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水平的内容,学生对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果。

二、课堂的有效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1. 创设的情景要“近”,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只有学生对你创设的教学情景感兴趣了,他们才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求知欲一旦被激发了,就不愁教学的效率了。

2. 设置的问题要“精”。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核心、是灵魂,只有有效的问题及有效的提问方式,才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这里的“精”,是指不要设置无效的问题,不要就教材上的原文照念,应当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应当具有能唤醒学生探究意识、益于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问题,应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获得成功的问题设置。

3. 教学方法要“活”。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统,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发你,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激活正是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当尽量发现、挖掘并把握住课堂中每个可以激活学生的细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根据具体情境,因人施教,因境施法,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沸腾起来,主动地去探究,让教与学的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融洽交流,从而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新的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 合同管理评价 下一篇: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