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26: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育教学交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入手,很多孩子听课质量不好,对老师讲的内容漠不关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孩子们的兴趣。老师讲课时要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我们讲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虽然同是幼儿园的孩子,小班和中班的孩子学习接受能力大不一样。我们讲课时应注意语速,语速要慢一些,以适合孩子们的听课表现变化。讲课时要尽量使用学生比较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课。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他们通常会把老师当做除了父母外最亲近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我们的信赖,对于学生各方面的事情都要关心。
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互动性强和游戏性强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像小学教师那样,在讲桌上长时间一个人说,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接触,讲课时应该从孩子们身边的事情说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堂有兴趣。幼儿园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爱哭爱笑,他们的情绪波动会很大,教师要关心他们的情绪,和他们分享喜悦消除悲伤。对于刚刚入园的学生一般都会哭闹一会,老师要尽快和孩子交流以取得信任感,让学生在学校有相信的人,然后我们要给学生安排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对于学生的悲伤,老师要有耐心听他们的哭诉,其实往往学生把自己的不高兴事情说出来就没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63-01
1 师生交流的心理期待
交流是双方信息的双向传递,交往双方都期望获得一定的交往效果,期望从对方那里获得一定有意义的东西。当然,这种东西不一定表现为物质性的。高中学生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关爱,生活的指导以及前进的帮助;教师从高中学生那里获得收获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政治老师如能紧扣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很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愿望必然会提高。
作为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必须与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对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起积极支持的作用,避免学生的自我价值的防卫倾向。这就需要我们在沟通过程中要表达心的感受而非常词套话;要协调要缩短彼此的距离而不能让人有距离感;要适应要培养共同的兴趣而不能只顾自己的话题;要体谅要赞美对方的辛劳而不能轻视对方的努力与付出。
2 交往心理学──教师必修的新兴科学
作为从事人的教育活动的教师,作为塑造学生心灵的老师,必须对其作用客体进行研究。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有好多,从高中学生的角度,有对教权威的刻板印象,老的“权威指数”比较高,老师的冷漠、容易生气、苛求偏心和对部分学生有成见,学生曾有与老沟通失的经验,老言行不一等等,不外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时空的因素等几个方面。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心理现象:
(1)首因效应,指双方初次交往时各自对对方的直观观察和归因判断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今后交往活动的影响。高中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自己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你在首次接触中一切易被观察到的外显行为都给学生留下一份作出初步判断评价的资料,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是不能对学生评价凭借第一印象,“以貌取人”则“失之于人”,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有限的资料作出的某种判断往往会产生较大偏差。
(2)月晕效应,指人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评价与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爱屋及乌”的情况。高中学生是“一好(学习好)遮百丑”。教师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到整个班级对个别学生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可与教师的取向产生正、负面两种不同的趋近或背离。高中学生由于其心理正处于叛逆期,故往往会采取逆向判断,即孤立或反感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即使该生确实十分优秀。教师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该尽量避免月晕效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 交往技巧──教学开展的有益辅助
在教学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拥有平等真诚的心灵,善良热情的态度,讲求信用的人格,宽容友善的情怀,并以之作为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心理基础。此外,掌握交往技巧也是十分有益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的。
(1)相逢缘是开头难。教师首次在学生面前亮相,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此,特别要重视首因效应。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好像服饰打扮可以随意一些,但,作为教师则由于其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对此角色的心理期待的制约,衣着打扮十却不能随意,应以端庄,整洁为主,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此外,穿着也可以反应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整洁端庄得体的服饰往往能表现穿衣人的品位。教师的开场白也十分重要,要真诚,热情,不能表现出倨傲冷漠。
(2)点点滴滴皆有爱。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长者与施教者,应该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这种关爱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现,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说,教师应该努力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有时还可以用昵称。此外,可以巧妙运用每天课前的寒暄,将自己对学生的一片关爱之情表达出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3)善用微笑化冰雪。微笑是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给人以愉悦感的一种面部表情,也是教师最富表现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它表现友善,诚信,和蔼,融洽等美好的感情因素。教师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运用微笑,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学生,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同时,敬畏感就会被信任感所代替。学生上课时没有回答出提问,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鼓励;学生获得了成绩与进步,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表扬;学生偶尔犯了错,决心改正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信任与宽容;学生遇到了难题,愁眉不展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抚慰与鞭策。
(4)多用赞美促进步。人人渴望赞美。我们在做事情时,往往有一种潜意识:“别人会怎么认为?”或“别人会怎么说”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对赞许的期待。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是表扬,这实际上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不论多么平凡,多么自卑的人,其内心都有一丝自尊,一丝自傲。学生渴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的表扬,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因为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表扬,往往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确定自己行为的肯定。
(5)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教师应该多考虑高中高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从对方的需要出发明白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尤其要从学生所处的环境出发,去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进而了解他们,给予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我们提倡教师宽容,用宽容的力量去征服高中学生。用情感的给予和友善的施与,使学生获得“仁慈之心“。学会使用技巧善于使用技巧,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否则就失之虚伪,令人生厌了。
(6)身教重于言传。老师不仅要传授给高中学生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心灵,让真善美常驻学生的心田,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要我们通过自己的榜样来示范给学生,要求老师要言而有信,要言必行,行必果,而不能自己说一套,做又另一套,否则我们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用心付出,用心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一定会更顺畅自然,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三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如果为了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不是难事。但这部分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能力。所以,从一开始让学生在教室里找长方形和正方形,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地简单问题。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2.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带来的物品的重量,加深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如在讲解《小灰兔和小白兔》一文,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就非常好。课文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同时进行课文表演,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诚实的孩子》时,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敢于承认错误的教育,在讲述这篇课文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有没有不诚实的行为,并说今后应做什么样的孩子,这样把学生日常生活的事融入到了教学中,提高了学生思想认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想结合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首先应培养一批有上进心,能勤学苦练,惩恶扬善,有文明礼貌,又有健康活泼的干部来影响带动全班同学,再通过集体的健康活动,感染班上的每一个同学,促进他们按校规和班风的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我们班开展了一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宝镜、金泉》为主题的班会。目的是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来进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班会之前,由学生自己找材料,编节目,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在班会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演认真感人,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这次班会来检验自己的行为。通过这次班会加深了学生对《小学生日常规范》的内容理解和消化。有位同学说的好:“班会中演的小品,就像班会题目所说的宝镜那样,照出了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应该的行为,使我们深深地明白了做一名小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以为经常搞些这样的集体活动,对整个班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使学生达到自我激活,自我教育,逐步走向规范行为的动能。以此提高整个集体的德育素质。
在加深集体教育的同时,还要有计划,有意识的进行个别教育,通过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带动,影响促进个别后进生的转变,发挥相互推动的共振作用。我们班有一位降级生,刚到班级时,他不爱与同学一起玩,对同学有敌对情绪,有时还对同学发火。于是我找他谈心,还安排优秀学生来接近他,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同时教育全班同学来团结他,关心他。对于他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进行表扬,以红花进行鼓励。使他逐渐适应了这个新的集体,并且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队生活和学习。通过这名学生转变,我告诉同学们:“每个人生活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做为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够伸出友爱之手,来时刻关心他、帮助他,发挥集体的力量。那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只有这样的集体,才是一个让人无比羡慕的集体”。
三、热爱、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以深厚的情感,尊重、热爱、信任去关怀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这条宗旨,去对待每个学生,找他们谈心,就是要发现学生还有什么不懂和要求,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来补充我的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尽快达到学生和老师的统一。有的孩子因有病没能来上学,我便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给他补课,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同时还要用爱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来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对学习生活环境不好的学生,特别是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和父爱的孩子,就要更多付出教师的爱。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爱的基础上还要严格的要求学生。但要求要有度,提出一些事项必须要求合理,具体明白,使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如:在教育学生爱护班级环境中,有许多同学不知维护班级的卫生环境,几堂课下来,班级的地上就会出现很多废纸。就此事,我要求学生首先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地方最干净;再比一比哪一组最干净。由劳动委员下课进行检查,给各组打分。一天下来,给扣分最少的小组中的每个组员,进行卡花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和管理,同学们都能自觉的维护起班级的卫生环境,地上的杂物都能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使学生增强了维护集体的意识。
四、正面教育,纪律约束
要采用正面教育,必须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解决思想问题,培养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讲道德行为的习惯,启发他们认识每一个良好行为的道德价值,明辨是非,有些学生犯了错误,要坚持说理教育,同时可以树立榜样,进行对照比较,对学生进行教育。
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新课改理念指出,学校教育要教给中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面向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教学策略,让中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实现教师和中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依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知识和行为的互相交流和互动。教学实践再一次证明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教学互动和教学交流就不存在教学高效性。所以,在中职幼儿教育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在要求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交流互动教学策略的开展和实施效果直接决定新课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性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分析传统幼儿教育教学过程,发现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弱化互动、轻视互动的教学现象,体现出互动形式往往是单一化的被动性,可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中职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施交流互动策略,实现中职学生高效性学习,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职幼儿教育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课堂交流互动。
传统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限制和制约,课堂教学过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中职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规律,缺少课堂上中职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教师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最终目的,于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会采用灌输方式强迫中职学生对所教知识被动接受。主要体现在:
1.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将幼儿教育教学定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上,唯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忽视中职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中职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不同中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发展。
2.传统教学过分关注中职学生的专业成绩。学习成了“背书”、“死记”和“考试”的代名词,中职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机会。将课程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一切为了过关”成为现实教学“主旋律”。轻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只关注学习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导致中职学生成为重复演练的学习机器,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中职学生学习思想压力大,缺乏学习主动性,部分中职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
二、更新观念,实施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交流互动,实现高效教育教学。
新课改教学模式一定是建立在新教学理念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交流互动教学策略,必须在教学思想和中职学生意识中建立突破传统教学观束缚的新型互动教学观。为此,加强教师教学理念学习和教学方式方法培训,在课堂教学理念中全面落实和理解新课改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才是当务之急。我们依据新的教学理论知道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人际关系协作活动实现的。正是基于这样正确的认识,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发挥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引领作用,以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新课标作为精神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策略引导,建立新型课堂交流互动策略,实现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这三个因素以知识信息为载体的互动交流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全方位相互交流。
三、加强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交流互动实践,增强教学效果。
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中实施交流互动策略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加以衬托,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交流互动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中职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需要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怎样才能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打造出这样的教学环境呢?
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课堂的管制者转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把自己融入中职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从中职学生开始的,而是从教师转变开始的。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把中职学生当做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中职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中职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开发中职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及教育行为不断完善,不少幼儿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存在于儿童的一天生活中,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努力建设积极高效的师生互动是非常关键与重要的,也是符合现代幼儿教育改革要求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呢?对此,笔者将给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广大幼儿教师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主动探究意识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前提,是确保师生互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用生动的情境打动儿童,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意识与兴趣。和谐的教学情境应当是具体形象、生动可见的,既能吸引儿童的有意注意,又能激发儿童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注重其合理性,保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所谓合理性,是指不应当为了情境而进行情境化教学,不应当牵强附会,而是应当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及学习内容特点而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爸爸妈妈啊,可是当有一天你找不到爸爸妈妈你会怎么样呢?老师想你们一定会很难过、伤心吧,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一起帮帮它好不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情感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灵进行互动与沟通的最基本的一种交流,只有人们相互相信与尊重,才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与倾诉,才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幼儿与教师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教师一直扮演的是严师角色,那么幼儿怎么会对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怎么会与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儿童碰到问题与困难时,对儿童进行鼓励,让儿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我一定行。在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给予儿童表扬,促使儿童继续努力学习。例如:在组织儿童进行户外滑梯活动时,为了激发儿童活动兴趣,教师可以在儿童下滑至底端时在每一位儿童身上轻拍一下,结果,儿童自然就引出了“猫和老鼠”游戏,接着想到了“黑猫警长”游戏,慢慢地,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喜欢上了《黑猫警长》故事,继而爱上了《黑猫警长》的动画片,最后能扮演“黑猫警长”这一角色,在这一个小小的拍手游戏中,儿童生成了许多活动内容。这就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交流过程中,哪怕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丝赞许都会增强儿童的信心,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实现师生有效的交流与互动。
三、科学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活动,也是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交流互动策略是正确处理好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学是由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与发现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师生双方是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师节到来之际,儿童们为教师带来了节日贺卡,教师可以乘此机会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制作贺卡”的合作探究学习,让儿童分小组进行动手实践与合作学习。在这种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儿童与儿童之家的交流与互动,而且加强了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最重要的是儿童在自我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悟到了课堂学习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友好的师生情谊,进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优秀社会主义品德与审美情趣。
总而言之,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最基础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儿童主观能动性,使每位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与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毅.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现师生有效交流互动策略[J].考试周刊,2015,99:17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电视和电脑网络基本普及,师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了,娱乐的方式也多样化了,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多数教师在课余喜欢“宅”在屋里,以前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情景几乎不见了,这是非常不利于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就是要加强互相交流学习,现在大家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一、教师间相互交流的益处
加强交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同教师间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率。
(一)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
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可以对相同问题展开探讨,领悟教材编排目的,学要求,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新课程的教材编排与旧课程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新课程概念性、结论性的东西少了,有不少问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探讨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就会出现自己也不确定、把握不住的感觉。比如估算,怎样确定学生进行的估算是否正确,是要往大处估还是往小处估,再比如计算用一张钢板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盒子,怎样做才是最大的这种实践探索问题等等,这些没有唯一答案和唯一解题方法的问题,教材编排是为了给学生应用、探索的空间,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要求势必造成不同的结论。这时同级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讨论,我们可以明确教学观点,学要求,得到较为一致的评定依据,可以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对公平的评判。
(二)不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
不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可以让教师全面了解教材的编排,适应新课程教学。由于师资配备和教师流动、教学分班等种种原因,不少乡村学校的教师至今还没能把1~6年级的教材教完一轮,他们对新课程的认识是片面的,对自己所教的年级比较熟悉但对其他年级就比较陌生,缺乏对整个教材的了解,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往往局限于本学段,教学也就相对片面,对学生整体发展规划不足。这时不同年级间的教师如果能够加强交流,相互介绍一下本阶段教学感悟,对上一年级段的教学提出期望,对下一年级段的教学提出展望,无疑会对他人的教学产生触动,听到的人也会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客观,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
(三)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
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有利于年轻教师成长,老教师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作为老教师,他们教学时间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年轻教师缺的正是教学经验;老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在老化,教学技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思维渐渐僵化,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年轻教师刚好相反,思维敏捷,知识丰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熟练。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互补性非常强,二者如果能够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借鉴那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相反,如果相互看不起,各干各的甚至相互拆台的话,二者的教学质量都将不尽人意。
(四)不同学校间的教师交流
不同学校间的教师交流可以让老师了解、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地方的学生情况,打开视野。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同学校间的教学是不同的,只知道自己的教学,不去了解别人的教学活动,那么我们就会逐渐变成井底之蛙。
二、教师间交流的具体做法
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了解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规律,获得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间的交流可以互学技艺,增加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间的交流活动好处多多。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活动呢?
(一)教研组交流
学校教研组可以作为一个交流活动的平台,教研组可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交流。这种交流不必要墨守成规地开展,以免流于形式。教研组开展此类活动可事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两位数的竖式加法教学讨论”“学生不完成作业情况交流与应对”“数码展台的应用技巧”等等。通过确定一个主题,让不同年龄教师、不同年级段教师都有话可说,都有疑问可提出。
教研组通过组织教学技术交流活动,可以让年轻教师展示自己的技能,讲述使用经验,老教师(不熟悉教学技术的教师)可以在交流活动中向年轻教师(掌握技术的教师)请教,手把手地学习操作。
(二)教师间非正式交流
教师间可利用休息、闲谈的机会进行非正式交流。非正式的交流可以让教师更轻松、随性地表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也能更客观地将自己的经验和发现介绍给同事。这是一种闲谈,大家作为饭后谈资,谈论可以很随便,不用担心说错了话、讲错了理论,交流可以很深入,对相互之间起到一个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校际间交流
学校间可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促进教师间的互访活动。通过学校与学校的关系,为教师间提供相互认识的机会,创造交流的氛围。通过学校间多次往来交流,教师间的交流就能够变得轻松可行。
1.创建高效管理运行机制。
教育办班子成员深入学校、班级、课堂和教师学生当中,深入研究制约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素,在广泛调研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形成了学校综合目标考核评价和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考核评价管理机制;二是规范学校分类考核和学校校长班子任免管理机制;三是创建教学常规自查互评制度和弱校弱科督导检查管理机制;四是研究形成“检查—反馈—通报—整改—回访”五步教学教育工作检查管理机制;五是制定学业水平检测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学生成长发展评价管理机制;六是在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评优选模、晋级晋升等教师关注度高的工作中积极推行“阳光校务”管理运行机制;七是落实校园安全管理中教育培训和风险防控“一岗双责”管理机制。
2.夯实教学质量形成过程。
多年来,教育办坚持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加大常规监管力度,建立教育质量动态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检查督导工作机制。结合各校实际,分层次召开反馈会、交流会、辅导会、研讨会,指导学校和教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改进措施;二是开展教学质量预警监管。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分教育办和学校两个层次下发教学质量预警通知书,分学校类别、年级、科目召开各类质量研讨会和薄弱学校督导。教育办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进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检查,及时下发工作通报,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思路和要求;三是有效开展教学质量检测。教育办组织一线教师出题,按课程进度安排阶段教学效果检测,指导并要求各校分层次召开质量分析研讨会,集思广义,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四是优化配置科任教师。教育办认真审定六年级、起始年级、重点学科教师配备情况,从人员配置上向窗口年级、起始年级和弱势学科倾斜,指导学校制定学困生转化方案,召开教学质量研讨会,确保小学生学业质量检测成绩稳步上升。
3.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办指导学校制定了教研教改规划,确定示范教师,大力开展五种课型教研管理模式。一是新任教师过关课,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二是弱科教师公开课,诊断质量滞后原因;三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学习借鉴教学方法;四是同题研究交流课,研究解决重点课题;五是优秀专家视频课,学习教改前沿成果。教育办坚持集中听课、结对帮扶、名师引领等各种形式的教改活动,定期举行课堂改革交流研讨、课堂教学讲赛,指导规范各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内容、操作规范、效果测评,有效地指导了课改工作顺利开展。各校能按教育办要求,完成听课评课任务,创新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在评课中把重点放在教材取舍、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成果评价、得失反思等方面。教育办确定中心小学、合道小学两校为片区课改交流基地,定期分片组织课堂教学改革联片研讨交流,观摩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实况,研讨课堂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掌握教学技巧、指导学习方法、辅导学生评价、测评教学效果等层面对广大教师进行业务指导。
4.筑牢校园安全监管防线。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教育办把安全管理作为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加以考核,确保明晰责任、全面监管、有效防范。一是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依据管理责任从学校、班级、科任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层面签订好责任书、协议书,靠实安全管理各方面、各时段、各节点的责任人;二是制定合理高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办指导学校结合具体实
际制定监管责任表,落实校园安全一日常规考核管理制度,实施安全工作学期评价,评价成绩记入教师年度工作效益;三是开展有效安全知识教育。各校均开设安全教育课,保证每周1课时教学时间,编印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开展以安全手抄报、知识竞赛、主题教育实践等为载体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二)丰富教育活动,落实全面发展育人目标。
1.积极推动体艺教学改革。
教育办于__年4月制定体艺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学校规范体艺课堂教学,组建活动小组,通过几年坚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初见成效。一是课堂教学规范运行,能基本保证课时、能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国家课程得到落实;二是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得到保证,定期开展体育达标测试和田径运动会,学生体格素质明显增强,中心小学武术队代表我县到市上参赛,去年获得全市中小学生崆峒武术比赛二等奖;三是艺术教育不再是口号,美育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学校定期开展才艺展览展评,各校建起了艺术展室。
2.探索实施“联校走教”工作。
全镇目前虽然教师总量充足,但学校布点太多,规模偏小,教师结构性缺编,学科配置不均等问题突出,音、体、美课程在小规模学校难以全面落实。为此教育办探索实施“联校走教”工作。我们选取6所四年制小学开展以“联校走教”为主要特点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改革试点。在全镇范围内选派6名音体美专业教师组成走教团队,承担联校走教工作。采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走教和帮教相结合,就近走教与分片实施相结合,分学段大班教学与复式教学相结合等工作原则,倡导“走教引领、帮教提高、逐步规范、共同发展”的“联校走教”理念。为了加强走教工作考核管理,我们制定了走教工作管理办法、走教质量考核细则、教师工作考核细则等配套制度,初步摸索出了“一走三联四保障”联校走教模式。“联校走教”和“片区一体化管理”在全市“小规模办学现场会”
上受到一致认可,其做法在全市小规模学校予以推广,先后接受了人民日报社、中国教育报社、中国青年报社、甘肃教育社等媒体的采访和报道。
3.精心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教育办精心指导各校系统培育特色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德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德美教师事迹报告会、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演讲等形式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形成师德教育文化;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图书进班级进课堂、小学生主题征文、节庆日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形成书香校园文化;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指导,开展文明班级评选、班级布置评比、少先大队主题活动,形成班级管理文化;重视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指导各校建设德育教育文化墙、阳光体育文化墙、书香校园文化墙、传统道德教育文化墙,形成校园宣传文化。
4.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为了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教育办积极推进体艺教学探索,下发音体美学科评价标准,指导学校规范体育艺术教育,选派业务特长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课教学能力。着力开发校本课程,以教育办编印的三个读本和各校开发的特色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基本形成两级校本课程体系。教育办大力倡导阳光体育活动,组织了校本教学成果展示和校园文化艺术节,各校积极组建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快乐校园。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三)发展学前教育,落实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1.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根据县局统一规划,教育办依托国家项目,择址新建镇中心幼儿园,建成教学楼2幢,内设活动室、教室各10间、展演厅1间,__年3月投入使用。改建完成中心村合道幼儿园,可设6个教学班,招生规模有望达到200人。新建完成高崖幼儿园建设工程,建成了市级标准化村级幼儿园,本学年已投入使用。教育办积极统筹资金,全面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先后完成中心幼儿园和合道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设备设施、户外大型玩具等项目,制作园徽、园训,绘制墙面彩绘近200平方米,完成了6个班级活动室地平彩色塑胶,建起了标准舞蹈活动室,安装了10套电视播放设备,使我镇学前教育设备设施配备达到规范园标准。
2.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
教育办指导各幼儿园开展保育教育改革,规范幼儿教育管理,各园保育质量稳步提高。各幼儿园坚持开展转岗教师业务培训,每周坚持2次以上培训不动摇,教育办抽组人员进行了教师业务能力评估,幼儿教师保教能力大幅提升。三所幼儿园贯彻执行《甘肃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开展五大领域教学改革,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创新、区角活动、家园互动、体验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生活学习技能、思维创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个人才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县局组织的上年度综合考核中,中心幼儿园排列全县乡镇中心园第二名,合道幼儿园排列全县村级幼儿园第三名。
1.选好学校教育管理团队,确立质量提升的“领头雁”。
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最核心的因素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发展,二是学生的发展,其中教师的发展是动力,学生的发展是结果。要做到教师综合素质、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步,选好管理团队,找准示范者和引领者尤为关键。我们的做法是建立学校班子成员任用规范化管理机制,通过优胜劣汰不断优化管理队伍,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主要负责人团结和信任班子成员,既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也要给予班子成员有效的管理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队伍的团队效能。
2.构建教育管理制度体系,用好常规监管的“电子眼”。学校管理制度不在多,而在管用,不再庞杂,而在体系化,关键因素是制度的落实和考核结果的运用。在学校管理中建设网格化制度体系,是学校管理走向规范的第一步,从学校发展思路设计、常态工作监管、阶段重点调度、工作绩效评价等层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过去和今天一个样,学校之间一个样,教师之间一个样。要善于调动群体力量,建立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发挥师生群众的监督作用,弥补管理的死角和漏洞。
3.突出教
学质量核心地位,唱响质量第一的“主旋律”。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是所有教育人的共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突出质量意识,要从三个环节加以有效干预。一是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进行科学调控,突出教学质量所占权重;二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实施有效引领,以钻研教学、关注质量为主线,组织开展常规教学活动;三是在事关教师利益的工作中进行导向裁量,在教师比较关注的交流研讨、培训提高、年度考核、晋级晋升、评优选模等事项上设立规矩,遵从质量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制定考核办法落实量化裁量,充分运用质量意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消除职业倦怠意识。
4.遵从素质教育办学理念,抢占全面发展的“主阵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个体全部发展,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加之国家响亮提出要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目标,我们顺势开展了一些促进教育均衡化的工作措施,从现阶段来看“联校走教”、“片区一体化管理”、体艺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发、普及提高幼儿教育等工作已初见成效,这些正是力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目标的有效措施,今后我们会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经也落入过谷底,通过教育办近几年坚持探索,严抓细管,教育质量有了提高,但教育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还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是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意识有待加强,教师业务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需要。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104―02
一、引言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发展教育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把骨干教师培训摆在突出位置。”骨干教师是各学校中教学成绩突出,能起教学模范作用的资深教师。国家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早在1993年国家教委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骨干教师培训主要是通过组织专题研究,完成教育科研课题,使他们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思想和业务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二、现状分析
1 骨干教师缺乏,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缺乏,急需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资金限制,导致更多的教师不能进行继续教育;(2)编制限制,一个骨干教师往往由于任教班级多、跨年级上课,教学任务较重等原因,平常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川学习,即使有机会,也总是由于没有教师来接替自己的工作而无法去接受继续教育。
2 继续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矛盾,致使骨干教师放弃继续教育。一般继续教育往往是集中在几天内完成培训内容,而教师大都有教学任务,与继续教育学时的安排相冲突。并且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量偏大,而时间又相对较短,根本完不成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即使完成,有的继续教育内容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效果,致使大多数骨干教师放弃了继续教育的机会。
3 多媒体网络建设滞后,制约了骨干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大多学校受经济能力限制的原因,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建设滞后,有的学校有网络,也只是接人校长办公室或指定的工作室,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老师们无法及时获取网络信息,不能了解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信息,更别谈及把专家或高水平教师请到学校来作报告、交流等。骨干教师大都通过自学和函授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尽管自学可以获得更高学历,但缺乏交流,函授虽然可以交流,但又不充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骨干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
4 缺乏教研交流氛围,挑战和危机意识淡薄。现在在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专门的年级教研室,目的是让教师一起备课和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很多教师大多是为上课而上课,即使有骨干教师,也是由于人数过少,无法开展教研交流。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骨干教师自身在业务上找不到可以研讨的对象和话题,也没有可看、可观摩的先进事物,行动上,前无标兵,后无追兵;思想上,对自身水平自我认识不够,没有受到系统的、权威的、观念的各种挑战,很难提升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差,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骨干教师一是计算机知识水平较差。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仅占30%左右,个别学员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与制作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中小学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教育教学效能低下。
虽然中小学骨干教师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但是这些教师有很强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加强骨干教师继续教育交流。
三、改进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和完善师资队伍。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竞聘上岗、转岗、提前离岗退养等途径,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学段、区域、学科结构失衡问题。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及时补充紧缺学科教师。
2 建立继续教育休假制度,缓解工学矛盾。因工学矛盾、利益关系或者工作效率问题,限制了人们进行集中学习、进修和培训。因此,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每位教师在职期间的最低离岗学习时间、最低学习要求,即教育休假。休假期间的各种待遇与在岗时完全一样,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安排,费用由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保证人人享有学习的权利,人人都尽学习的责任。
3 构建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提高理论水平。加大学校信息网络建设和图书馆建设力度,创造一个形成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自觉性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教师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为师资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利用“博客”、QQ、微博等网络技术为广大教师构筑起虚拟教育交流的乎台,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推动教师向纵深方向发展。
4 营造继续教育的文化氛围,树立挑战和危机意识。加强校本文化建设,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师技能大赛或组织教师听骨干教师的课,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推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交流与提高。还可以采用“派出去”和“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定期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做访问学者,增加研讨和交流的机会,扩展骨干教师的眼界,提升其业务素质和能力。邀请专家或者学者来校作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将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到老师身边,通过对比找到自身欠缺之处,以树立挑战和危机意识,增加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性。
5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让电脑成为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现代化教学工具;能设计和编辑多媒体课件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因特网资源的获取方法和应用技巧,会制作个人网页,要求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高级水平,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鼓励老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尝试,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意义
1 有利于增强理论学习高度,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骨干教师们从理论上对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教材改革的意义、目标、理论基础、实施方案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加强了实践的自觉性。帮助骨干教师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2 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教师的知识要不断地更新、与时俱进。一是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修养。二是要掌握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三是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科学,切实掌握教育规律,才能与被教育者开通信息高速公路,使被教育者快速成才。
3 有利于创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观摩-分析-实践-议论-小结”环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学员们在设计和评估一堂课方面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还可利用培训交流机会到教研教学第一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理念和教育技术。如这次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到衡水中学实地参观考察,与一线教师现场交流,使骨干教师们教研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塑造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中起到示范性、榜样性和带动性的作用。所以,通过讲座、论坛、送课等方式,有助于教师思考和提炼教育教学的经历、探究和创新教育教学的实践,进而改进自己的工作。通过抓点带面,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是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而且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选拔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交流,对于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普遍提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由凤宇,树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新观念[J]。继续教育,2003,(7):8,
[2]李存生,杨永刚,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2),
[3]郑益乐,王富平,&-y我国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lO,(5):51,
[4]张 波,加强骨干教师培训优化教师整体素质[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l,(2):38,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教育教学质量存在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且都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业内人员对培养出的大多数学生质量存在不确定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有“踏空”之感,进而不断地反思我们现有的各层次学校中教育教学的目的意义、价值所在、培养思想、实现路径、评价制度、终极目标等。因此,为了考察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对教育教学的全流程进行审视,并分析各逻辑节点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二、教育教学全流程审视
不论是传统教育模式还是现代教育模式,教育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没有根本性变化的,只有形式与内容的演进不同。如果流程下各逻辑节点质量不好,教育教学的结果也不会理想。教育教学的基本流程主要遵循如下逻辑展开。
1.确立教育教学条件
(1)资质条件。涉及教育单位办学层次条件资质、招生规模渠道资质、财务收入支出资质、人力资源体制制度资质、社会联合办学资质、教育证书授予资质、教科研社会服务资质等条件。资质的获得与资源的获得具有高度相关性,任何一所学校资质条件的突破都可以带来较大的资源利益,对教育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巨大。
(2)办学条件。涉及教育单位办学软硬件条件。从硬件条件看主要有校园选址、面积及功能区规划、办公教学楼宇面积、实践教学设施、基地等;从软件条件看主要有背景条件(地域、行业、层次、历史)、管理条件(体制、制度、规划、组织、执行等)、资源条件(师资、生源、资本、技术、思想、人脉与资源开发条件)等。
(3)招生条件。涉及生源的数量及质量,从结构看有招生地域结构、性别结构、素质结构、形象结构、特长结构、兴趣结构、身心结构、渠道结构、批次结构等条件。目前看,在各层次教育单位办学规模不变情况下,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及教育途径的多样化选择,一些教育单位招生条件有日益恶化的趋势,这已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的忧虑和关切,如果应对不当,对相关学校都是致命的打击。
(4)师资条件。师资队伍素质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是办学水平的保证。从结构条件看,有师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经历结构、专业结构、双师结构、团队结构、素质能力结构、师表形象结构等条件。现实表象师资结构有趋同化表现,但内涵结构正逐渐走向差异化,各教育单位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以生为本”、“以师为本”已达成共识,但如何造就“人”的特色,尤其是被社会高度认同的师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明确教育教学依据
(1)需求依据。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才,因此生源市场与社会需要的供求变化直接影响教育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此,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生源市场供求与社会需要情况,学生培养方案定期调整也是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当前对教育单位最突出的挑战是生源市场的供求失衡,这与社会对人的高要求形成矛盾冲突。
(2)方案依据。各层次学校的学生培养方案是依据国家需求及生源情况,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规律指导下,通过权变管理,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规划方案,是教育教学的逻辑起点。培养方案必须体现学科设置与实际需求、课程内容与现实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三对接”要求。焦点是核心能力、素质实现方案。
(3)课标依据。课程标准是在一定课程体系设计安排下规定的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性质是指该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主要说明该课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等;课程目标是指该课要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什么水平,主要说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等;内容标准是指该课各章节单元应有的知识、要点与逻辑,主要说明该课程的应知应会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建议是课程标准制定人对执行本课标的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实施要求。课程标准是专业教学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
(4)计划依据。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授课讲义教案等是教学管理活动、教师授课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学管理综合性指导文件之一;授课计划是对某一课程教学用书、教学周数、次数、内容、进度、学时等的预先协调安排,是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制定的相应计划。授课讲义教案是教师所做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3.落实教育教学组织
(1)时空组织。涉及教育教学时间与地点的组织。教育教学时间组织要受学制时间、学期时间、课程时间、课堂时间等约束;教育教学空间组织要受校内外地点空间、教室与情境地点空间、实验(训)与实习地点空间等约束。顺次、平行、交叉是时空组织技术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