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管理基础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经济管理基础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现代经济管理基础

篇(1)

【中图分类号】 TU7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24-02

代建制的推行对提高政府项目的投资效益、控制“三超”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代建制使得项目管理风险集中转移到代建单位。因此,从代建单位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预警理论的代建风险管理框架,有效规避风险,从而提高代建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提升企业代建项目管理能力,对实现推行代建制的初衷,对工程咨询企业承接和完成代建项目,无疑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本文力图通过代建风险预警管理框架的构建,探索代建单位预防和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为化解代建单位所面临的风险提供有益参考,为代建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及项目的健康运行提供保证。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风险预警理论研究现状。我国的预警理论研究是从经济循环波动问题入手的,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过程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1988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引入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波动周期理论为主,并对我国的经济波动及其动因进行了分析。1988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寻找我国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从研究经济形态的长期波动转向研究经济形态的短期变化。20世纪90年代,经济预警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不仅在宏观经济领域,而且在微观经济领域(企业预警)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工程项目领域,刘艳玲从工程项目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项目风险预警系统(PREWS),整个系统包括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风险预警子系统、风险对策子系统和风险后评价子系统等五大系统。同时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一些特性提出了由环境预警指标、管理预警指标、工程建设预警指标和融资风险预警指标组成的工程项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

袁林海根据大系统控制的“递阶控制”结构方案的原理和多段专家系统,结合建筑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流程,建立了基于大型专家系统控制的建筑安全预警系统“递阶结构”结构方案,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例分析,预警评价结果与实际完全相符。

曹云峰根据建筑供应链风险的来源,给出了外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同时以建筑供应链上处于核心企业地位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分析了其内部可作为风险预警指标的一些绩效指标,通过观测指标变化情况,实现风险预警的目的。

李顺涛构建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预测、风险应对和监控的国际工程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提出了以可量化的已知风险、不可量化的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为出发点的三相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他认为使用复杂的风险识别和分析工具往往消耗管理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悖于预警的时间目标;风险预警的目的不在于预警本身,而是在确定的时限内对风险加以有效控制,使风险成本不至于超过风险管理的预警目标值。

综上所述,已有理论研究大多通过识别、分析、对策等环节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并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风险的定量评价,进而实现风险预警管理。指标量化和风险评价方法多选取层次分析法、粗糙集理论、统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

1.2 代建制风险研究现状。胡方水、于波就代建企业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集中在:法律责任风险转移问题尚未解决、代建制度与现有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交迭、项目前期工作的风险、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尹贻林认为代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目前代建制的运作实施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的保障,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项目法人与项目管理代建人的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我国各地实施的代建模式中对于代建单位尚缺乏明确的职能定位;代建费偏低,制约了“代建制”制度的发展;与代建制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即作为代建单位而言,分别存在着法律、制度、费用、规模等风险。

翁谦指出,代建制将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转移到了代建单位,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代建单位来进行项目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等风险发生的概率。但同时其自身的不足又成为新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外部监督风险等。

冯为民、朱俊认为,代建单位面临的风险内容颇为复杂,包括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安全责任风险、使用单位的干扰风险、工期延误风险、财务赔偿风险,此外还有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缺陷投诉、建设资金不到位、财务支付权无法控制等诸多问题。

将以上研究进行归类,代建单位的主要风险为:源于系统的风险——法律风险、制度风险、外部监督风险、自然风险等;源于行为主体的风险——从业人员素质、业主和使用单位的干预、建设资金不到位等;源于项目目标的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工期风险、安全风险。

上述文献仅从定性和理论层面探讨了代建风险,并未进行定量和实证研究。赵海运用改进的聚类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实证研究对源于行为主体的代建风险进行了评价。黄福珠围绕代建单位在代建合同、项目前期及实施阶段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但仅构建了理论模型,没有将其应用于具体案例。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代建风险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缺少积累。对于代建风险的研究不但是需要理论突破的一个薄弱区域,也是代建制在实践操作中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 基于预警理论的代建风险管理结构框架构建

基于预警理论的代建风险管理结构框架模型可用图1表示,其主要的部件为三大结构模块,即代建风险识别模块、代建风险评价模块和代建风险应对模块。对于代建风险管理而言,风险识别是基础,风险评价是核心,风险应对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循环往复。

2.1 代建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代建风险管理首要的一步,只有全面、正确的识别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风险因素,才能有的放矢,针对风险进行估计、评价、作出决策。应通过风险识别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所有风险因素,采用恰当的方法予以分类,逐一分析其产生的根源。

代建项目因环境、目标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不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代建风险的识别应是实时、连续的过程。

2.2 代建风险评价。预警依赖于监测,监测离不开指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这一模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数学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各种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项目总体的影响进行度量,对风险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作出事先的判断、评估,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以供决策。

风险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表现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调整、指标数据的变化和风险预警等级的变换,其过程如图3所示。

2.3 代建风险应对。在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要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来控制风险。但控制风险所需的成本非常高,所以需明确承担风险的能力,然后确定风险控制的区间。风险评价模块能够从众多的风险因素中找到可能给代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因素,引起管理者重视并采取措施对其加以规避。

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必须实行持续风险管理,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监测,从而减少项目的潜在损失和提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此外,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支撑件,项目的信息、组织、文化是管理代建风险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障。

3 基于预警理论的代建风险管理流程框架

在结构框架中,通过三个结构模块将代建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反映出来。而代建风险管理的流程框架(图4),则反映了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和实现机制。

篇(2)

一、当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缺乏整体观念。从当前情况来看,许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不少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整体观念。部分企业设立的管理机构很混乱,这就造成在命令时,权利交叉,在出现问题时,各部门推卸责任,使得下级员工不知该听谁的指令,遇到棘手的工作时,不知找谁来处理,最总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极端低下。虽然有的企业各个部门职能分工相当明确,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即使一个独立的部门能够把工作做的很出色,可是从公司的整体性来考虑,并没有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最佳状态,也就是没有达到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如果能把企业考虑成为一个动力系统,才能全面实现企业的系统的整体优化,这就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思想所在。

(二)企业文化缺失和优秀人才缺失。企业持久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是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或企业文化的发展不能迎合企业的需要,都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取得胜利。大量事实证明,成功的企业企业背后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样,人才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企业发展同样重要,一般来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员工会进入疲惫和困倦期,对于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失去激情,陷入不思进取的危险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不断地进行人才战略优化,增加员工的危机意识,并且大量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过于频繁的人力资源流动。过于频繁人力资源流动,使得企业执行各项工作时,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都不到可靠的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不能和企业战略相融合,企业没有对新职工进行技能与经验的培训,就使得企业很难整合及提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水平。同时会出现核心员工离职的现象。另外,激励机制的不科学,员工结构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也是引起人力资源流失的因素。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会让人才的进步落后于企业的进步,让员工感到公平性缺失,对企业失去了信心甚至会产生厌恶情绪。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缺乏凝聚力、逼迫很多优秀人才因走投无路而选择离开,人事危机越来越严重。

(四)企业管理出现偏差,盲目投资现象频出。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都想做大做强,逐渐增大投资,扩张势力,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知名度,可是因为这种盲目的投资方式并没有使投资与收益形成正比,反而有些企业由于没有认清形势,造成因为增加投资而入不敷出的不良现象,这样盲目性、粗放性的投资方式,导致了企业大量资金的浪费与流失,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无法进行良好周转,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五)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绩效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走向规范和成熟,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要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就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六个方面:成本竞争,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衡量指标是成本和销售额,利润就是销售额和成本的差额,企业都尽可能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获取更大利润;人才竞争,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要挖掘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增强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品牌竞争,品牌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会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强化品牌意识在国际竞争中非常重要;网络竞争主要是指营销网络,每个企业都有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通过独特的营销网络战胜竞争对手,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服务竞争,在同质化产品竞争中,产品差异化变小使得服务就成为赢得市场主要的手段,良好的服务体系体现着员工的素养和企业的文化;创新竞争,企业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就需要创新意识,需要更新观念、调整战略、挖掘经济增长点,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

二、针对当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优化经济管理体系,形成系统的整体性。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是指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所采用的模式,如果要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就要对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测评,对于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要及时进行改进,同时克服以“管理效益”为中心传统管理模式,关注长期目标系统,是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以期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整体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F5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现代企业在发展中要注意经营管理,经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指向标和稳定器,能保证企业朝着新的目标前进时平稳、健康。所以说,经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但客观的讲,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并完善。

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一)没有经营战略思想

经营战略思想攸关重要,它解决了企业的市场定位,发展目标,营销策略及管理手段等问题。但纵观我国的现代企业中,很多都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儿,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策略,在管理上还是依靠传统的方法。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定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处处碰壁;即便企业一时有了较高的利润,从长远目光来看,还是存在无法预料的经营风险。

(二)没有开发和营销战略理念

是固步自封,还是顺势而上,在企业开发上缺乏战略理念。像亚细亚盲目的扩大不可取,像柯达没有创新意识也终会被淘汰,如何开发,怎么才能使企业做强做大,这是许多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好市场营销有助于企业的成长发展。是创立品牌,借品牌来发掘市场,还是降低成本,以价廉来吸引顾客?很多企业在产品营销上缺乏战略理念。这也是许多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三)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需要现代管理。在人才管理,资产管理等缺乏科学性。传统陈旧的管理方法一定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壮大,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的领导对此很陌生,家族式管理,即兴式规划,冲动式政策,盲目式投资等,是许多企业存在的共病。

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当的结果

搞不好经验管理,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要熟悉企业产品的消费对象,消费层次,消费态度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不关注市场,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没有相应的市场调查,在产品质量保证的同时,没有创新理念,这样凭经验去思考,去经营,去管理,缺乏企业发展战略,怎么能扩大市场呢?还有就是缺乏品牌意识,科技含量低,只在意短期效益,没有长远目光,这样就难免存在经营风险。不可避免的将来某一天企业停滞,倒闭或破产。

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策探究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既需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又要明确自身存在不当之处。做好市场调查,从市场需要出发来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要考虑到经营风险并居安思危;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来扩大销售领域;通过对企业资产的科学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创新经营管理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制定企业战略要科学合理,要切实可行。好高骛远是要不得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如:河南的双汇集团,先做好肉类产品,开创我国肉类第一品牌,在此基础上扩大经营到生物工程,现代物流,化工包装等行业,使企业日益强盛。从这儿可以看出,现代企业需要较为规范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改革创新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表现在经营战略要创新,在发展品牌战略的同时要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经营技术要创新,产品质量在保证的同时也要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改变而改变产品的包装、样式等,满足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管理制度要创新,对管理人才要重视并重用,岗位和业绩与报酬成正比。

(二)制定营销战略发掘扩大市场

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需要制定营销战略来发掘扩大市场。做市场调查,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客观的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与竞争者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培优补差,从而确定属于自己的市场领域和核心业务。制定营销战略需要应用新知识、新观念来提高营销技能,网络营销、特色营销、直销要根据需要合理运用。

(三)资产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目标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资产科学管理,使之更好的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既不可畏首畏尾,有不可一意孤行。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可行性预测,努力降低投资风险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加大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规模。在企业积累有一定的资本之后,根据分析探讨,果断进行经验扩展,多元化经营会分散资金投向,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现代企业要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之发挥最佳的效果。要重视成本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重视经济核算,在交易中考虑汇率的影响,结算方式,保证资金能最快最好最安全的回收,最大限度的降低交易风险。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一定要科学,要与时代同步,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对现代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希望所有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为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地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付青,杨毅.试论我国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J].特区经济,2006.5:63-64.

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无疑成了公共品需求最多的领域。城市公共品是否能妥善提供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公共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保障民权民生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拥挤

首先,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城市经济越发展,居民出行的频率就越高,所出行的距离就越长。在交通的高峰期,往往存在堵塞,拥挤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其次,城市机动化的发展,特别是小汽车出行的增加,停车设施不完善,会干扰动态交通,造成不必要延误,降低可达性,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最后,由于城市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一样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初始投资大、投资回收慢、直接经济效益低等特点,所以在规划、建设、管理上一直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融资渠道狭窄、方式简单僵硬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重复性建设问题严重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设计、规划、布局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对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起步较晚,相当多的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才组建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水平较低,规划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由此导致了许多城市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制约了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有些项目建设周期过长

许多政府由于基金计划和时间计划考虑的不周全,而造成盲目投资。一个项目很可能只进行到一半就没有资金了,这个项目只好停止下来,要么等待新的资金拨入,要么等待下届政府来解决。还有很多项目效率低下,不能够按期完成,或者施工时间太长,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便,使居民对建设项目的热情大大减退。

(四)政府机构不合理,效率低下

我国政府垄断经营是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效率低下、公用产业资不抵债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改革中的顽症。长期垄断经营的结果是,经营单位缺乏生存忧患意识和竞争压力,生产、运营效率低下,技术、管理创新乏力,人员大量冗余,政府财政负担过大,企业经营包袱沉重,而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政府经营企业凭借垄断优势,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此外我国政府机构臃肿,设置众多,机构重叠、业务交叉,而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又不够明晰,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政令不一的现象。

二﹑国外典型国家做法及借鉴

(一)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资金

美国各级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重点主要集中在改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项目上。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涉及国家全局或需投巨资的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并据此向地方政府提供拨款、贷款和税收补贴。美国州一级政府,尤其是州以下的地方政府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角。其资金来源包括税收、基础设施企业的收入、市政债券、赞助捐赠等。但地方政府财力同样是有限的。为此,美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均通过组织发行市政债券募集了大量低成本社会资金,不仅对推动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解决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代际公平负担问题。美国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较为典型的模式有BOT和TOT两种。

(二)积极吸引社会资本

埃及现有的铁路全部由国家经营,连年出现亏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开罗等大中型城市居民住宅区不断扩大,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还需要兴建连接这些城区的轻轨铁路。这些将大大超出了政府的预算能力。因此,埃及政府制定了新法案引进私人资本的投资。埃及政府向人民议会提交了关于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城市轻轨铁路建设的新法案。由于新法案的通过,埃及出现了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潮。

(三)规划谨慎细致

巴黎启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达73项,小项目预算为几百万欧元,最大的项目高达30亿欧元。作为巴黎市政府的项目,由城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确定原则与目标,同时听取周围居民的意见,再报市政府批准。如果出现两种意见争执不下、难分优劣的情况,规划局则将两种不同意见提交政府,并说明各自的理由,由市政府组织公开的听证会,吸引各方代表参加,最终由巴黎城建委员会决定取舍。涉及与巴黎大区有关的项目时,市政府要与有关省政府磋商,达成共识。

三﹑解决我国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城市道路规划与公共交通建设

首先,由经验丰富,素质齐备的城市道路规划师进行细致科学的道路规划,使交通网便于通行。对私人车辆进行严格控制,可以通过增加养路费,或者通过发行"交通高峰通行证"的方法来限制私人车辆。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内部提倡办事少用公车,使用公车必须有相关部门的签字,从而减少公车上路车辆。其次,完善公共交通建设,提倡乘坐公交出行。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公交部门的补贴,加强对公交路网的规划和完善,使公交成为方便实惠的交通工具。开通快速公交,并提高快速公交的效率。根据"公交优先"的原则,构筑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客运体系。

(二)加强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其长期有效的执行有赖于合理的长期总体规划,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提高建设的整体效率。同时,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实现公共决策从封闭和半封闭向公开透明的状态转变。政府应该广泛听取城市居民的意见,并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规划修编的有关专题研究要在政府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的资源专家担任专题负责人。

(三)寻找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竞争机制

首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限,基础设施产业自身又缺乏积累机制。因此,必须以多种融资渠道方式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除了政府出资外,还可以利用民间资本,外国资本等方式来参与基础设施的建立,用多元化投资方略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对一个项目的规划以及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项目的办事效率。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承包单位。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实行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

(四)加强公众监督,抵制腐败现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公众的监督。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听取城市居民的意见,建立专门机构收集公众建议,通过投票和听证会制度来解决信息失灵的问题。全面评价政府官员的政绩,对于和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追求政绩的官员要给以严厉处分。

参考文献:

[1]张亚军.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J].上海城市规划,2010(3).

[2]代淑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研究[J].新西部,2010(5).

篇(5)

社会和企业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推动,并且进一步的实现集约化的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社会提供成本低质量高且有竞争力的商品,以满足我国社会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还要实行更为严格的科学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可行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会计管理、库存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等,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进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应。在以上的管理中,会计管理是进一步强化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突破点。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将会计放在日常管理中的核心位置,并且根据集约经营的要求,严格的考虑下一步的会计管理工作。

一、管理会计和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进一步额的改革,要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实现以较小的资本投资获得最大的产品产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若想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也就是通过规划与控制、计算和分析、记录及反应、监督及评价等方法,知道企业的经济投入和经济管理走向最为有效的经济收益方向。在企业的财务经营活动之前,有关人员需要通过目前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分析、预测和比较,来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企业财务经营活动时,企业要将注意力放在其经营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财务状况要实时的反映出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正。财务活动结束之后。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已收集的会计信息资料,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业绩进行考核。综上所述,会计管理不仅仅是一项讲究经济效益的活动,也是实现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企业所追求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对其价值管理的形式所进行的。价值管理是使用价值管理的抽象观念。在我国商品货币的关系高速发展的情况之下,价值管理的重要性要比价值管理的重要性要高的多。两者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需要通过企业的价值管理来体现,同时还表现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数量其本质上就是价值运动的增值额。企业价值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和聚焦点是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企业的财务部门也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及管理所需要的价值资料的提供部门。我国宏观经济的价值管理,也是通过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而对企业的经济生产活动进行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会计部门是企业的内部价值管理的重要部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管理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不烦。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其价值管理,而价值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

二、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与会计管理相融合

市场的化精细管理,即将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的内部班组,各个生产系统,各道生产工序等,利用市场中用户的关系将其加以有效的链接,使得各个系统、各单位班组、各个上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将其转化成为使用内部的价格进行衡量的价值以及得到下一道工序所认可的商品,并且实行有偿的结算模式进行结算,以进一步达到激励员工工作、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在企业的市场化精细管理的模式,它的功能如下:第一,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职能。第二,企业的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能。这种管理会它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各级市场主体进行有偿经济往来结算,为企业的内部核算、企业的绩效评价提供一些基础的数据及资料。第三,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信贷智能。企业可以在内部开展内部资金信贷的业务。企业要以服务企业生产、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根本的宗旨。并且按照公司在实际的实际市场精细化的管理及要求,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设备、资金、材料和员工工资等方面的信贷业务。第四,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监督及控制作用。企业要以公司的实际预算为前提,对企业内部各级部门的市场主要资金的运作实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监控。还要及时的对企业内部的资金信贷客户的相关信贷情况进行了解,还要按月对其资金信贷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的确保借贷出去的资金或者物资实现更为合理的分配和流动。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想公司的领导阶层及时的汇报对自己借贷的分析报告,为企业上层领导对公司发展的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二)精细化管理能够重返的发挥内部核算体系的作用

在目前的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之下,会计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相关规则,根据企业实际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核算体系。在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之下的企业内部核算,与传统的企业内部核算方式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首先,在核算人员的选择上,会计人员被有效的充实企业所需要的内部核算的岗位之上。第二,在企业内部的核算方法上,有原先使用的统计核算变成目前所使用的成本核算。第三,是在核算的内容方面,有原先的局部成本核算转变成现在使用的完全成本核算。核算内容的改变,为了使得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逐渐做成经营实体,企业必须加大对其成本考核的力度。除了企业日常的管理费用、企业设备的维修费用等公共成本开销之外,要将其他具体成本的各个指标平均分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所支持的成本之中。

(三)将企业内部银行的作用充分发挥

为了使企业内部结算、企业内部核算以及企业内部的控制等具体业务流程,进一步的确保公司内部各单位的经济往来结算以及各单位的经营成果核算的高效准确的运作,企业可以依据其具体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的银行。企业内部的银行具有以下的职能:首先,企业内部银行主要负责制定企业内部银行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以及其运行的流程管理等,这些内容经过严格的审批之后方可执行。第二,内部银行的结算智能,这项职能也是企业内部银行的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四)内部价格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

为了进一步确保企业内部结算的准确性和内部核算的可靠性,企业要以实现对企业的宏观管理为目标,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原则,并且以历史的核算记录为基础,以企业的实际预算为主要的管理手段,进行充分的数据测算,并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价格管理体系。进而为企业有效的内部结算及内部核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工作精细化的意义

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一项会计管理。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内部监督以及内部决策的需要,对企业在市场中将要面对的经济形势和企业所采取的经济行为能够进行大致的预测、规划、控制等。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与企业的管理会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二者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相互呼应,相互照应。只有这样,企业的日常工作才能够获得预期设想的效果,并且进一步规范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会计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企业的经营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出发点,也是控制及引导企业经营路线的过程标准之一。 所以,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能够进一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保持在一个正确的方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工作精细化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着有效的会计职能,它能够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及管理技术平台。它能够有力的推动企业会计精细化管理更加深入的开展。进而提高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成功的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以及信息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施振萍.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4(05)

[2]许延明,徐.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创新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06)

篇(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的下滑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走势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于2011年8月~10月组织实施了“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截至10月15日,全国共有1,742家出口企业参与了调查。这些企业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4.6%和95.4%;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8.2%、41.8%和50%。职务系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9%。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见附录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调查是8月至10月进行的,因此调查数据反映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出口企业的相关情况。此外,由于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纺织、服装行业中,因此本报告对这些有代表性的行业进行了分组分析。同时,本报告还对中国主要的出口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域进行了分组分析。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

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需求不足,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比2010年明显回落,其中“珠三角”地区出口企业、小型出口企业和纺织行业出口企业的困难相对较大;与2010年相比,目前出口企业的产品出口数量和生产量增幅放缓,订货减少,设备利用率有所下降,库存略有增加;受到成本上升、税费负担较重和融资难的影响,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资金紧张状况更加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以来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基本回落到2009年的水平,不过与当时不同的是,2009年调查反映出来的出口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外需市场明显下滑,造成出口企业的订货减少;而目前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下滑,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偏紧、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导致企业资金紧张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也可以从目前出口企业订货情况好于2009年,而资金要比2009年更加紧张这一数据中得到印证。

调查还发现,随着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出口企业对未来国际经济形势较为担忧,对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也比前几年更为谨慎。与此同时,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加快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出口企业经营者的共识,但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加大了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度,特别是偏紧的资金环境对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尤其是长期投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企业家希望政府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继续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切实减轻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的税费负担,营造有利于促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出口企业2011年总体经营状况

1、外贸出口需求不足,出口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回落

今年以来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需求比2010年有所下滑。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外贸出口需求“不足”或“严重不足”的企业经营者占58%,比2010年多了6.7个百分点;认为“合适”的占26.3%,认为“很旺”或“较旺”的占15.7%,均低于2010年(见表1)。

表1 2007~2011年企业外贸出口需求情况(%)

 

 

 

很旺

较旺

合适

不足

严重不足

总体

2011年

0.8

14.9

26.3

50.2

7.8

2010年

2.0

18.6

28.1

45.9

5.4

2009年

0.7

2.4

5.5

59.7

31.7

2008年

1.8

14.8

21.8

53.0

8.6

2007年

12.7

48.3

20.9

16.7

1.4

“长三角”地区企业

1.1

15.2

29.2

48.5

6.0

“珠三角”地区企业

1.5

11.3

21.2

56.1

9.9

“京津冀”地区企业

0.6

14.3

24.8

46.6

13.7

大型企业

2.2

16.1

22.6

51.8

7.3

中型企业

1.2

13.6

27.6

49.5

8.1

小型企业

0.4

15.8

26.1

50.0

7.7

纺织业

0.9

10.3

21.6

48.2

19.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9

11.1

26.5

49.5

12.0

机电行业

0.6

15.5

篇(7)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严重忽视了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管理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已经对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执行力度却明显不足,使得企业员工对管理制度缺乏较高的认可度,从而制度的设置就严重缺乏了实用性。而且在管理制度长期不完善、不健全的状态下,企业的财务监督等工作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进而阻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目前,因为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导致经济出现了无法持续增长的不良现象。所以,企业想要继续扩大经济经营规模,必须要通过加大企业投资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大批量的投资会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造成企业其他活动的不稳定发展,而且如果企业投资中途出现问题,就会因为资金问题,阻碍业务的顺利开展,严重者还会造成企业破产。所以,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管理模式的高度重视。

(三)管理人才素质不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储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造成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许多企业内部虽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管理团队,其中的管理人才也应有尽有,但是由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过低,严重缺乏创新思维,最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企业对于管理人才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激励机制或者是相关制度,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员工的潜力不能被深层次挖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部分企业现代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工作的执行能力相对较差,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建立科学合理,且具有规范性的经济管理体系,既能够推动我国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有效建立,还能够进一步实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人才紧缺的问题,据此对企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现代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我国的企业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一般主要是针对管理阶层工作人员的,因为管理人员是企业决策和运行发展的核心人物,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得以有序进行的关键,所以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整体水平。这就要求企业在建立现代经济管理体系时,必须要提高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现代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视,进一步完善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企业整体的有序发展,具体合理地规划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保障企业现代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现代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想要强化对企业经济资源的管理,必须要做的是规范经济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企业现代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而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时,对于管理层应该选取充分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员工,以此保障在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可以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企业现代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企业现代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固定培训,以此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实力。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发展,企业现代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因为开展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和高能力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重视对激励机制的建立,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制定完善的经济目标规划。企业经济活动想要顺利开展,必须要有明确的、完善的经济目标规划,这样才能积极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而在制定经济目标规划时,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设定适当的、最优的经济目标,保证企业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目标。而在制定企业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制定的经济目标规划,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从而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企业经济目标得以合理规划后,还应该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经济目标规划能够满足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进而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创建企业管理评定体系。创建企业管理的评定体系,全面评定企业的经济管理,这不但能够确保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还能够进一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包括三大项,即目标评定、经营战略评定、业绩评定。企业的目标评定对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优化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企业的经营战略评定,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战略决策的。在企业现代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中,企业的业绩始终呈现的是正相关的发展模式,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而创建企业管理的评定体系,有助于实现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

篇(8)

中D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188-03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滋养和塑造着中国人的品格与灵魂,建构起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与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延绵五千年而不中断的民族文化。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经历冲击、融合、革新、发展,最终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内涵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基本思想是以提倡“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为主的儒家思想,在这一核心内涵和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涵盖广泛,涉及到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其中也蕴含着许多经济管理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从事着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军事斗争、文教思想等各项工作和管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而这些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单从经济管理方面而言,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在千百年来的经济活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管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

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的先贤圣哲们就对经济管理思想有过自己的判断与论述。例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寓于利”,以及君子“谋道不谋食”的言论,反映了儒家重义轻利的观念,“但不完全排斥‘利’,而是要求‘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主张以义求利。”[1]墨家主张义利统一,从而在义利观上形成了辩证的态度。在经济思想上,我国很早就形成了“重农务本”的思想,并且这一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一直是国家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石。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法治国、贤能并举”等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是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现代经济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时间推进到21世纪,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出现了各个经济体密切联系而又互设壁垒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态势。从宏观上看,长期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然而,由于近些年经济发展低迷,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正在酝酿和发展。“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外部环境异常复杂,美国‘特朗普现象’、英国脱欧、难民危机、恐怖事件、社会两极分化等,使反全球化声浪时起。”[2]“这一切确实表明,全球化正在退潮,世界变得更国家化,各国对全球化热情锐减,全球化跌入低谷。”[2]从微观上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其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其经济发展的缓慢、停滞甚至倒退。当代主要经济大国或组织,如美国、欧盟、日本等,近年来经济发展趋缓,亟须在经济管理或其他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提振经济。总而言之,当代世界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发展迟缓,各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思想不断涌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困境。

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虽然从属于世界经济的范畴,受到世界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然而,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始终能够相对独立地保持快速增长,对低迷是世界经济起到助力和提振作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差别迥异,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经济管理思想而开展的经济活动实践。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中国企业采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相融合的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大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可供今人借鉴的经济管理思想,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经济管理思想的营养,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开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在面对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各国贸易政策逐渐转变,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国际经济总体环境下,构筑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方法并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复苏,它只会片面、暂时地保护本国经济局部利益不受严重损失。从长远来看,这种以邻为壑、自顾自存的做法是不利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要破解当今世界经济停滞、衰退的困局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正视经济严峻形势,通过刺激贸易的其他方法,继续推进贸易全球一体化,千方百计地寻求合作共赢的经济贸易政策,从而为度过世界经济发展困局而同舟共济,勇往直前。而我们提出的这种想法,正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太极图所体现的阴阳平衡思想。太极图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智慧,从相互依存又互补共生的阴阳鱼的图形我们可以得到启示,阴阳二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二者在动态平衡中得以发展。某一国与世界经济犹如阴阳二元,相互依存、互补共生。我们做事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割裂二者的联系,这样就丧失了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在二者的对立中,创造条件,促进转化,找到实现共赢的途径,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最终达到共同发展。

当前世界性的经济发展不景气状况,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各个企业的发展。然而,能够正确掌握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方法、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模式的企业,将会在国际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赢得巨大发展;而那些不能适应变化,经济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境地。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合适的经济管理方法,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而言,要采取合适的经济管理方法,必先具备成熟的经济管理思想。各国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践一再证明,单纯依靠西方的经济管理思想或是中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管理思想与西方近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相融合,汲取二者所长,融会贯通,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战后世界经济尤其是东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这与西方经济管理思想有很大关系,同时也离不开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所阐述的管理思想。近年来,一股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热潮已悄然兴起,许多人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有益内涵,创新经济管理方法从而取得巨大成功。例如,人们把儒家的“以和为贵”“诚实守信”思想运用到经济管理中去,使企业得到巨大发展;人们将道家的“柔性管理”(“所谓‘柔性管理’,就是按照事物自身的法则来进行管理,不把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事物及其过程,即‘无为而无不为’;强调‘柔弱胜刚强’,认为只有柔弱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刚性的事物很快就要走向反面。” [3])运用于经济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的结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可能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贡献的宝贵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传承和借鉴意义,它能够为现代人们提供启迪和帮助,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思想可以为现代经济管理提供借鉴和启迪。因此,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经济管理相结合,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出现,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特别是2005年以来,从长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再到环渤海地区出现了一大批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公司治理的企业。这其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合资企业,还有一些是外商独资企I。”[4]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是可以融合的,二者相结合,能够促进经济更加蓬勃地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各异而且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之间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曾几何时,言及企业管理,可口可乐、花旗银行、通用汽车的故事始终扮演着值得剖析与效仿的经典的角色。然而,2008年爆发的那场金融危机,把这些以往被我们奉为传奇的企业及其背后的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一并推下了神坛。”[4]

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管理方式落后,尤其是管理理念落后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理念‘全盘西化’,对外来的管理经验和模式盲目地照搬照抄,结果却不甚理想,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些企业,管理理念极为粗放,尤其一些小微企业甚至采取的是家族化管理方式,管理理念极为落后,效率也极差,对企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5]

所以,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从长远来说,要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提高现代经济管理效率,而要提高现代经济管理效率就应该具有现代经济管理思想。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相结合,可以为经济管理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相结合的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各有特点,并且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各自所长,促进经济更加高速发展。从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的关系来说,首先,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现代经济管理的有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对几千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继承,必然对现代经济管理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我们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客观实际进行运用,才能实现对现代经济管理的高效管理。其次,坚持现代经济管理,还需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范围内、跨越几千年的历史维度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毕竟与世界范围、与现代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因而我们不能生拉硬套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进行现代经济管理。我们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深入理解分析传统文化的精髓及运用的思想原则,把握好现代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思想原则,将之运用到现代经济管理中去,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相结合,能够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注重整体性、处事灵活性、促进和谐共赢等特点,同时又能够发挥西方近现代经济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的特点。二者紧密结合,是解决当前经济领域各种问题,破解经济发展滞缓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玉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J].东岳论丛,2003,(9).

[2] 陈凤英.G20杭州峰会:全球经济治理转型新起点[J].当代世界,2016,(8).

篇(9)

随着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和应用不断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实质和掌握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操作方法和模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拓展经济管理工作,实现更大的市场利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征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首先,对于电子商务本身来讲,应用的领域和方式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域或国家和不同领域的操作模式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其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对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应用高度重视和全力投入。其次,从狭义上来讲,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线上进行虚拟的商业和贸易交流,是从商品生产、营销、中介、需求方以及广告商等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的商业活动。最后,从广义上来讲,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电子方式发展的线上虚拟的一切商业来往,达到物资、资源、信息、理念、文化的互融共享。

(二)电子商务的特征

一是普遍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占比逐年攀升的商业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将越来越多的贸易者带入到一个网络虚拟经济领域中来。二是方便性。电子商务使贸易双方不再像传统的商业来往一样必须面对面才可以进行,而是完全跨越了地域性的限制,可随时进行远距离的商务贸易,并且,可选性较传统商务有着天壤之别。三是整体性。电子商务可以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统一化处理各类商务贸易程序,使贸易过程更加整体和全面系统,提升了贸易效率。四是安全性。安全是一切贸易活动有序进行和保障贸易双方各自利益的重要话题。电子商务利用其稳固的第三方安全防控机制为贸易者提供了一个顺心、放心、开心的贸易环境。

二、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

(一)重新确定了经管目标

为了谋求更高的商业利润,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很多传统的商务企业纷纷重新调整和确定了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方式和目标。它们通过对自身进行重新的市场定位,对市场的重新考察和对新兴电子商务的使用,发现了在传统行业优势之外,自身的诸多落后和不足,及时按照新的电商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总前提下进行以电子商业为主导的经济管理工作改革。

(二)重做了经管组织设计

电子商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传统企业改革后,新型经济管理组织设计涉及的几乎所有商业体系内项目可以说都是按照电子商务的标准和要求完善的。企业管理层在对企业自身基本结构及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之后,有效权衡利弊,并对企业进行新的经济管理组织设计,甚至重组。这样,管理层次更加清晰,企业隶属关系也较为明朗,有效提升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优化了财务和金融制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本质的转型意义。

(三)重构了经管信息系统

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以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进行的管理行为,信息系统同样是以电子商务环境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大概分为决策、控制和核算三种导向模式。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企业信息技术大多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和电算化三种趋势,可以说信息的构建模式和发展趋势是前后对应、相辅相成的整体。在这种企业信息系统环境下,贸易才能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便捷。

三、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现代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网络系统

经济管理工作是传统企业一项专业性较强、从业要求较高的工作体系,并且,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人为的工作和选择失误,电子商务的渗入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但若引入电子商务,企业就必须以一些具有时代性的高新科技举措作为依托,积极培养一些具备现代电子商务操控能力、创造性强的专业性高尖人才,细化责任分工,将电子商务有效融入企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完备的网络管理和电子商务系统接替完成以往相对繁杂、笨拙的工作。

(二)优化经管业务流程

企业要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充分优化自身经济管理业务流程,对产品的产、供、销、算、检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细致的配套输入,进行台账化管理。同时,在各部门和贸易关口设置经济危机预警提示系统,及时规避人为难以发现的经济管理问题。从而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形成互联互通、互为你我的关系,以达到快速的业务处置能力和迅捷的反馈机制。

(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业标准

电子商务是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平台,而有效的规范和合理的使用则是使其发挥最大作用的捷径,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和具体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电子商业和网络系统的有机高效结合。所以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就显得较为重要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统一的行业标准管理下,企业才能更加科学有序的运行。所以,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规范的行业标准都是促进整个行业高效有序发展的必然条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是现代化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和明知之举。而网络系统的逐步完善、经济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以及行业标准的健全和完善都是促进企业电子商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篇(10)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国内不同行业、领域都处于改革与创新中,而经济管理便是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就我国经济管理实践而言,我国经济管理工作者逐渐将现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其中,优化了现代经济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它仍然具有某种参考价值,也是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无法比拟的,必须正确认识二者,总结、归纳传统经济管理,更好地利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具有的价值,促使当代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概述

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比如,传统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风格,特别重视对政治的影响,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家国同构观念、教化理念。首先,教化理念。自古以来,教化都是儒家思想强调的重点,三从四德等理论教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思想家们纷纷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并没有缩短该经济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其次,家国同构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整个国家得以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而自给自足又是其显著特征。由于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贵族在血缘关系影响下,逐渐形成家国同构理念。进而,构建了政治管理体系,中央集权政治意识成为强调的重点。最后,重农抑商观念。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经济政策的关键性组成要素,得到儒、法两家的认可,而在一定程度上,儒家具有的权威性进一步加快了古代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传统经济管理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启示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下农业生产的启示

就我国而言,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农业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受到任何不利的影响。自古以来,以农业为根本的思想都是我国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社会发展形势作用下,出现了农业中庸思想,但中庸思想太过于保守,必须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创新,要能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相协调,才能进一步巩固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其持续发展。此外,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而言,农业生产实践是其强调的重点,而管理理论、管理理念才是现代经济管理理念强调之处,忽视了实践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因而,必须把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相融合,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质量。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金融管理的启示

自古以来,货币、金融这两大元素紧密相连,货币是在社会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理论中应运而生的。在传统货币管理过程中,金融活动的价格指标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传统一系列金融活动中,大都要以粮食为衡量标准,制定出具体化的价格,而这也是金融活动逐渐向农业倾斜的重要原因。而在传统化的经济管理思想中,研究的重点内容始终是货币的管理,比如,在春秋时期,母子相对论广为流传,要求由国家来决定流通于社会市场中的货币是贬值还是升值,实际上这种做法违背了社会市场运行规律,又比如,在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后,主张不能流通私钱,这些对当下经济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当下,借贷、收取信息是金融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高利贷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金融形式之一。在古代,高利贷是政府有效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政府官员经常借此来谋取私利,剥削百姓,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就现代金融管理来说,必须全方位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法律、法规,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启示

在新时代下,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正处于持续发展中,不同行业、领域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大都有了合理化的经济管理参考依据。随着自身不断发展,企业进一步创新、融合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企业管理客观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国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是建立在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基础上的,在为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提供便捷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金融货币经济管理方面,价格已成为考虑的首要元素,但在金融货币经济管理日益变化、发展中,其内涵日渐丰富,影响着我国经济活动借贷形式等。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统一化的流通价格、流通方式,灵活运用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约束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确保金融活动经济市场的稳定、健康运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而言,需要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原则,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它。在当代一系列经济活动中,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存在各种问题,但在历史长河中,它对经济持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换句话说,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性、适用性特点对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也是能起到一定启示作用的,在我国很多行业、领域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金融管理、企业管理。为此,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需要优化利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精华,巧妙地融合到现代经济管理中,确保现代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不断促进我国不同行业、领域的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作者:倪雨辰 范均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威.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9:2.

上一篇: 养猪养殖技术论文 下一篇: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